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海洋产业分析范文

海洋产业分析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海洋产业分析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海洋产业分析

第1篇:海洋产业分析范文

关键词:浙江;海洋产业集聚;环境资源;耦合度

在物理学中,耦合是指两个实体相互依赖于对方的量度。而系统耦合是两个系统之间的相互关联、相互协调的动态关系的量度。比如系统A、B之间的耦合作用,当系统A的特性发生变化后,系统B通过一定的途径对A限制或促进,而且这种作用力是相互的,系统B也遭受着来自于系统A的影响,或抑制或促进。耦合为我们研究海洋产业集聚系统与环境资源系统相互作用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方法,进而为科学地开发利用海洋资源进行经济建设献计献策。

1 海洋产业集聚系统与环境资源系统耦合协调发展

海洋产业集聚系统与环境系统之间的耦合关系,作用的机理其实是在寻求两个系统之间的均衡,一但偏离均衡,一方作用于另一方,迫其改变并使两者趋向于均衡。表现为偏离均衡——趋向均衡的动态变化。在寻找均衡的过程中,一方通过对连接两个系统的载体的改变达到对另一方的制衡。

连接海洋产业集聚系统与环境系统的载体是自然资源、人力资源、资本及技术。当海洋产业集聚在发展过程中偏离与环境系统的均衡,如出现自然资源遭受破坏、人力资源扩张、技术落后时,环境资源系统就会做出反应,抑制产业集聚的进一步发展,促进二者趋向均衡,分别表现为对环境污染治理的要求、对产业升级的要求和人力资源缩减的要求。系统间的耦合作用使人们关注环境保护和治理,提高环境问题解决的速度,进而为海洋产业集聚发展提供良好的资源环境与投资环境,提高产业集聚规模,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2 耦合度理论及模型

2.1 耦合度模型

假设f(x)和g(y)分别是海洋产业集聚系统和环境资源系统的综合评价函数,公式表示为:f(x)=ωixi,g(y)=ωjyj。这是将两个系统的各个指标标准化后加权求和得到的。其中,xi(i=1,2,…a)为海洋产业集聚系统的各指标的标准化值,ωi是其权重;yj(j=1,2,…b)为环境资源系统的各指标的标准化值,ωj是其权重。

借鉴物理中关于容量耦合度的计算,两个系统的耦合度计算公式可以表示为:

u1、u2分别表示两个系统。

由(1)式得海洋产业集聚系统同环境资源系统之间的耦合度函数为: ,为使耦合度增加其区分度,我们将C做进一步调整

C反映出了海洋产业集聚同环境资源之间的耦合程度,由(2)可以看出C介于0到1之间,值越大,耦合程度越高,值越小,耦合性越差。

2.2 耦合协调度模型

耦合度虽是衡量海洋产业集群同环境资源耦合程度的重要指标,但却不能反映出海洋产业集聚同环境资源系统整体功效和协同效应。因为耦合度不能显示海洋产业集聚和资源环境的发展水平,它的大小不是在同一发展水平上进行对比,得出的结论就会有误导。为了消除这一误导,真实地反映海洋产业集聚同环境资源系统的耦合关系,我们引入耦合协调度:

其中,R为耦合协调度,P为海洋产业集聚与环境资源系统的综合评价指数,α是海洋产业集聚发展水平权重,β是环境资源系统发展水平权重,因为本文中海洋产业集聚同环境资源的重要性是一样的,所以α=β=0.5。一般取θ=0.5。

2.3 海洋产业集聚同环境资源系统的耦合协调度评价标准

在研究海洋产业集聚同环境资源系统耦合关系时,我们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将f(x)同g(y)进行比较(见表1所示),另一方面是耦合协调度。由耦合协调度的计算模型,我们可知R∈(0,1),我们对耦合协调度大致进行划分,一般认为:①0

3 实证研究

3.1 指标的选取与权重的确定

在选取指标实证时,我们借鉴黄瑞芬在2011年进行的环渤海经济区的产业集聚与环境资源的相关研究中指标体系的设计,并针对浙江省海域产业与资源的特征做了相应的调整。对于海洋产业集聚系统,本文从海洋产业的规模、结构和活力三个方面进行评价,对于环境资源系统,则分为资源禀赋水平、环境压力水平和环境抗逆水平三部分。其中,环境资源系统的资源禀赋水平,我们去除掉海洋原油产量和海洋天然气产量,增加了港口货物吞吐量;环境压力水平则增加了渔业灾害损失、中度污染与严重污染占全省近岸海域面积比值这两个指标。

在确定指标的权重时,本文采用主观赋值法中的专家会议法,根据统计专家们不同的建议而得到权重。这样使所得到的结果更富有经济含义。

3.2 数据的搜集与处理

本文选取了浙江省2000-2010年11年间海洋产业与环境资源系统的时间序列数据。原始数据来源于《中国海洋统计年鉴》、《中国海域使用报告》、《浙江省统计年鉴》、《浙江海洋灾害报告》、国家统计数据库、浙江统计信息网。

对于数据的处理,为了消除指标数据的量纲并保证数据的非负性,本文采用极差标准化方法将数据标准化。公式为:

i为年份,j为指标序号,x为指标数据。

3.3 实证结果

通过利用模型公式以及标准化后的数据,我们计算出耦合度等,具体见表3

3.4 结果分析

第2篇:海洋产业分析范文

一、舟山海洋产业结构的现状与特点

近年来,舟山凭借优良的区位、资源、政策优势,海洋经济实现了跨越发展,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渔业产业化、标准化水平提高,海洋水产品产量、产值、出口等一直保持全省第一位;水产品精深加工规模继续扩大,船舶工业集群效应初步显现,竞争力增强;海洋运输、港口服务、滨海旅游等产业增长幅度均超过10%。2014年三次产业比重为9.9∶42.1∶48.0。海洋产业门类齐全,形成了各业互促共进、有序推进的新业态。从各产业具体情况看又呈现以下特点。

1、海洋渔业产业链拉长、转型加快

近年来舟山加快了渔业结构调整,通过淘汰落后渔船,改善生产设备,产业结构优化。2014年海洋渔业产量达166.9万吨,渔业经济总产出182.5亿元。远洋渔业发展迅速,作业船只达到450余艘,已经形成国内一流的现代远洋船队,无论是数量、技术装备、生产能力都位居全国前列。渔业产业结构呈现出由捕捞向养殖、由近海向深海远洋、由产销为主向产加销一体化发展趋势。水产品精深加工能力提高,目前全市拥有水产加工企业200多家,单冻虾仁、烤鳗生产线、蟹肉罐头等上百条现代化生产线,水产精深加工比例达47%,水产品出口占全国的9.5%左右,初步形成集养殖、捕捞、储运、加工、商贸、网上交易平台、出口、休闲渔业等为一体的产业链条。

2、船舶修造业规模扩大、质量提升

2014年实现船舶工业总产值762亿元,约占全市工业的46.9%,占全省、全国船舶工业的比重分别达到62%和13%,全市造船完工量676.6万载重吨。手持订单1882万载重吨,总体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近年增幅有所趋缓。造船周期明显缩短,目前能够制造常规船型外,还能制造大型原油轮、大型液化气船、大型冷风集装箱船、滚装船等技术含量高的船舶,船舶产业集群化已经形成,涌现了金海湾、、中远船务、日本常石等国内知名大型船舶企业。造船能力正朝着大型化、规模化、高端化、智能化、集约化方向发展,并开始向海工产业拓展。

3、港口物流发展迅猛、辐射增强

2014年舟山港域货物吞吐量达到3.5亿吨,是我国十大港口之一。目前港域有万吨级以上深水泊位41个,其中25万吨级以上的大型深水泊位5个。形成了布局合理、功能互补、内外开放的港口体系,货物吞吐量持续增加,石油储存,煤炭、铁矿石中转发展迅速。海运能力不断壮大,目前共有海运企业274家,海上运力达到543万吨。港口辐射增强,从传统的装卸、转运业务逐步向加工仓储、配送、提供信息服务等高附加值综合物流延伸,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4、海洋旅游特色鲜明、档次提高

重点培育以普陀山为依托的佛教文化旅游,以海岛、海洋风光为依托的滨海休闲度假旅游,以海鲜美食为依托的饮食文化旅游。开发邮轮、游艇、海上游轮、环岛旅游巴士、印象普陀、禅修、海钓等特色旅游产品,推出观音文化节、国际沙雕节、海鲜美食节等重大节庆活动,海洋旅游呈现出开发档次趋高、投资规模扩大、海洋特色显明的特点。2014年接待游客3398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338.4亿元,占全市GDP比重达到20%以上。旅游基础设施明显改善,接待能力提高,服务质量提升。旅游产业由低端化、大众化向低、中、高并举梯度演进。

5、海洋新兴产业端倪初露、增势强劲

近年来临港化工、海水综合利用、海上风能、生物质能等新兴产业增势强劲。舟山具有“风能大市”的优越条件,全省最大的岱山衢山风电场己并网发电,海水综合利用增幅明显,嵊泗海水淡化使用率达78%左右,华东地区最大、日产十万吨级的六横海水淡化厂一期已投入使用。海洋科教服务得到快速发展,国家级“海洋技术海上公共实验场”、浙江省海洋开发研究院、科技引智园区等业已创建或正在筹备。风险投资、涉海咨询、信息软件、文化创意、服务外包、物流金融、航运结算等服务业也呈现增长势头。

二、加快海洋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现实困境

舟山海洋产业已步入快速成长期,但仍然存在明显的结构问题,制约了产业发展。

1、人才支撑力不足,产业技术瓶颈凸显

舟山海洋科研力量薄弱,与产业布局相适应的人才紧缺。从对16家修造船企业调查看,大专以上学历仅占从业人员的10.51%,拥有中高级职称人员只占从业人员的7.42%,而国外则占到25%以上。海洋科研机构的数量,也明显少于山东、江苏同类地区。船舶设计、船配制造、现代物流等人才明显不足,领军人才、高层次人才稀缺,由企业参与的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几乎为零,尽管我市在海水淡化、海洋新能源、海洋生物等方面已有涉及,但总体来说,海洋产业的技术水平还相对偏低,在船舶关键性设备研制、水产品精深加工、海洋生物医药研发、大型海洋工程装备等领域,距离世界先进水平差距甚远。同时,涉海金融保险、海洋信息服务、港航物流服务、海洋地质勘探、海洋环境保护等现代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公共研发平台层次低,制约了海洋经济的集约化发展。

2、海洋渔业捕捞能力过剩,养殖产量不稳定

一是海洋捕捞能力过剩,生态平衡破坏。马力产能依旧过剩,导致鱼资源锐减,尤其是近海渔场已很难形成渔汛,陆源污染、近海养殖污染有进一步加剧的趋势,渔业生态平衡破坏,大黄鱼等一些优质鱼种濒临灭绝的境地,水产捕获物产量总体平稳,但质量下降,高值鱼减少、低值鱼增加。远洋捕捞同样面临资源衰退的趋势,投资风险加大。二是养殖产量不稳定,受气候环境影响明显。水产养殖范围有所扩大,但养殖产量受气候变化、病害影响还比较明显,产量不稳定,养殖人员素质虽有提高但总体偏低,养殖规模偏小,疫苗等安全、有效的专用渔药研发滞后,不合理用药现象时有发生。养殖饲料主要依赖投喂天然鱼虾,浪费现象严重。

3、临港工业产业链不完整,要素制约明显

(1)造船业组装为主、配套滞后。虽然造船模式离自动化、流程化、数字化、绿色化造船提升较快,但离造船强国还有较大距离。国际船级社资质认证通过率低,自主品牌少,产品缺乏核心竞争力。产业链不完整,缺少钢材、管子等中间产品的企业,船用配套设备本土化水平低,仅为8~9%,造船生产能力过剩,综合竞争优势不明显。(2)水产加工业资源短缺,成本上涨,精细化加工不足。生产要素成本上升,劳动力成本提高,原材料短缺,价格上涨、利润减少,加工生产设备空置率提高。精深加工虽有提高,但粗放型加工比例还是偏高。海洋功能食品开发、海洋生物化妆品、海洋生物药品等与日韩有较大的差距。(3)新兴产业规模小、成本高、融资难。海水淡化成本偏高,浓缩海水没有综合利用。风电产业虽得到快速发展,但比例不高,各项指标体系还需不断完善。临港石化、游艇业、海洋工程、海洋高科技生物产业还处于起步阶段,市场份额不高,经济效益不明显,面向社会进行市场融资的能力不强。

4、服务业高端产品少,生产业发展滞后

(1)旅游业精品景点少,高端服务跟不上。除普陀山外,精品景点相对缺乏,游客逗留时间较短,抽样调查平均1.7天,人均消费约820元,游客消费偏低,旅游商品缺少特色。旅游企业规模偏小,导游数量严重不足,尤其缺乏高端服务,对地方财政贡献度不大。(2)生产业明显滞后。研发设计、金融保险、技术咨询、通关中介、信息服务、第三方物流等生产业发展滞后,成为生产发展的短腿。(3)本土运力缺乏规模效应。每家海运公司,平均运力不足2万吨。金融支撑能力弱,服务中介发育滞后,特别是缺少远洋运输相配套的业务网络体系和信息服务。航运抗风险能力不强,海上保险业务滞后,港口物流集疏运体系网络尚不完善。

三、加快海洋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政策建议

针对舟山海洋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这就必须发挥政策在产业准入、扶持、规制等方面的作用,通过政策的指导与管控,实现产业的升级换代。

1、以国家实施海洋强国战略为契机,争取更多国家海洋政策的投放与落地

一是用足海洋新兴产业政策。利用舟山群岛新区承接海洋强国战略实验区的优势,争取国家对海洋新兴产业扶持政策,对舟山范围内的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所得税,给予出口退税特定政策,在土地使用、基础设施、投融资方面给予政策便利。二是用好国际旅游岛建设政策。参照香港、海南岛政策,开辟国际邮轮航线,对国际海员、国际邮轮乘客等,实行免签证政策。设立免税商店,保税旅游小商品交易区,实行海空航权开放、开辟国际航线航班,岛间区域低空开放,进一步提高舟山旅游产业的国际化水准。三是争取自由贸易港政策。按照港航联运中心定位,大宗散货国际枢纽港的要求,将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政策延伸到舟山群岛新区,以优惠的政策吸引物流企业落户舟山,推进企业开设离岸账户试点,对外向型企业在境内银行开设离岸账户,对境外业务提供资金结算便利等,逐步由保税港向自由贸易港发展。

2、以引进大项目、大企业为平台,带动产业优化发展

一是创投资好环境。加大政府投入,完善设施配套建设,为投资者创造优良的服务环境、诚信环境、治安环境,围绕大企业、大项目推进,不断提高行政效率和服务水平,进一步营造心齐、气顺、劲足的良好发展环境。二是招高端大企业。运用产业招商、园区招商、会展招商、网络招商等手段,促进招商引资向产业重点区块和领域倾斜。要搭建大平台,把技术先进、实力雄厚的高端大企业作为引进的重点,用足用好国家政策,招强选优,落地生根,形成新的产业集群。三是促产业新组合。充分利用国内外先进技术、管理经验,积极引进新兴产业和适用技术。依托国际、国内航运集团企业,通过独资、合资、合作等组合方式,改变航运企业“散小弱”的现状,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3、以智库管理、人才开发为核心,提升产业发展支撑力

人才是实现产业优化升级的核心,要通过区域间的政策协调、制度衔接和服务贯通,提高人才资源效率。一是建立专家智库。建立国内外一流专家资源库,组建高效的管理团队,专门从事收集国际、国内领军人才、名家教授及其它一流高端人才的资料信息,实行动态有效的智库管理。二是破解引才难题。要打破长三角区域内限制人才流动的行政壁垒。在人才培养、资质认证、户籍制度、就业政策、社会保障等方面互相衔接,为人才自由流动营造政策环境。建立区域性人才市场,搭建网上最强人才招聘平台。借助各地猎头公司,高薪猎取急需人才,对优秀人才配给一定比例的研发经费和必要待遇保障。三是优化使用模式。通过建立专家资源共享平台,形成一方聘用,多方使用的引智机制。通过决策咨询、兼职、企业顾问、节假日指导、项目管理、成果转让、技术入股等多种形式,贴近实际,用活人才。

4、以实施“技术领先战略”为突破口,打造产业核心竞争力

积极实施“技术领先战略”,利用中央、省里对舟山的人才倾斜政策,组建研发团队,对海洋生物、船舶制造、海洋工程、新能源等产业中的核心技术、关键技术进行逐项攻关,占领制高点。一是积极搭建公共技术服务平台。舟山很多产业尚处成长期,企业研发投入,迫切需要政府超常规加大对公共技术研发平台的资金投入。切实发挥院士智囊团、海洋开发研究院、博士后流动站等作用,运用有效的激励机制,促其多产技术“金蛋”,打造核心竞争力。二是促进科研成果转化。积极推进企业与浙江大学、中科院、国家外专局等的合作,推动重大项目共建、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建设。建立科研技术应用推广网络,组建技术推广小组、派遣科技特派员等加大现有高校、科研院所专业人才与企业的对接,促进成果转化。三是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坚持自主开发创新与技术引进创新相结合,以产业化项目资金,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促进企业研发中心升级。通过以奖代补政策,提高企业自主创新的积极性。

5、以海洋产业园区建设为重点,加快产业集聚、集群发展

一是重视产业园区规划引导。坚持高起点设计、高标准开发、高效能管理。聘请国内外一流的设计单位,对园区功能和产业进行科学定位,力争做到能耗最小、效益最大、布局最优,为产业集聚提供好平台。二是加快产业集群发展。利用产业集群的优势,通过园区内企业相互竞争,促进技术升级,促进深度分工,提高专业化水平,形成有强大技术创新能力支撑的区域品牌,加大对产业集群名牌产品、驰名商标的宣传保护力度,推动集群产业整体升级。

6、以完善金融政策、拓宽金融业务为着力点,增强产业发展活力

一要优化融资环境。要充分利用资本市场,大力发展直接融资业务,改变我市融资结构单一的局面,要建立和完善有效的风险资本进入退出机制,为高科技创业风险企业创造宽松的金融与政策环境。二要拓展金融组织体系。在充分发挥国有商业银行融资主渠道的基础上,积极引进各类民营金融机构和组织,建立舟山海洋产业投资基金,设立海洋开发、科技开发银行。三要探索便利化融资方式。支持即期合约、期货交易,支持在舟山设立以煤炭、矿砂、油品等大宗物资为主要交易品种的远期交易市场。鼓励外商以独资、合资、合营、控股、参股的方式投资,构建多层次、多形态、多渠道融资体系。设立创业风险投资基金,鼓励有实力的大企业到国外上市融资。

第3篇:海洋产业分析范文

关键字:上海渔业 时空演变 现状分析 名优特 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K9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01-219-02

一、引言

水产养殖业不仅是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产品也是人类生活主要的食品来源,更是为渔民带来了丰厚的经济收入。改革开放以来,上海全市国民经济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水产养殖业也随着养殖技术的进步快速发展。其中养殖面积从1980年的2万公顷增长到最高时期的4.5万公顷,养殖产量从1万多吨达到21万吨,其产值从0.97亿元增长到57亿元。为了更高效地发展水产养殖业,为其带来更广阔的发展前景,我们有必要对水产养殖业发展的时空演变和现状进行分析,探索其内在规律,为今后的发展提供帮助。

二、上海水产养殖业的整体结构变化

(一)渔业产值的变化

改革开放以后,整个农业的总产值在快速增长,特别是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随着技术的进步,农业的产值高速增加。渔业在农业产值的比重也逐渐上升。

(二)海水淡水产品产量结构演变

从图中看出,上海水产养殖业的产量一直以海水产品为主,特别是1987年之前,每年淡水产品的产量不足海水产量的一半。但是,过度的捕捞会对近海和内陆渔业资源造成了很大的浪费。因此,1985年确立了“以养为主”的渔业发展方针,随后1997年提出了“大力发展养殖,保护和合理利用近海渔业资源,积极扩大远洋渔业,狠抓加工流通,强化法制管理”的新时期渔业方针。1987―1997年间,淡水产品产量的比重逐年上升,但是仍然少于海水产品的产量。1998年,淡水产品的产量首次超过了海水产品的产量,并且在随后的几年内(1998―2005年)始终占据主导地位。随后,由于内陆水域污染治理以及禁止挖塘养鱼,导致淡水养殖的产量呈现下降趋势,而同期远洋捕捞得到重视和支持,海水产品的产量又出现了回升的势头。因此,在2006―2008年间,淡水和海水产品产量基本持平。

(三)淡水养殖情况

从图3中可以看出,1980―2008年之间,上海市全市的淡水养殖面积的变化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980―1986年,稳步增长阶段。养殖面积从2万公顷增加到3万公顷,在1986―1999年间,养殖面积一直在3万到3.5万公顷这个区间内波动。随后,养殖面积又出现较大幅度的增长,并在2003年达到极值4.5万公顷,随后开始下降,并在2008年降到3万公顷以下。

淡水养殖产量的变化,从1980年开始,直到1984年,稳中有升,1985―1988年,产量从5万吨增长到10万吨,在此期间翻了一倍。1989―1999年,11年期间,淡水养殖的产量增长缓慢,增幅仅为50%,达到了15万吨。2000―2003年,淡水养殖的产量增幅巨大,4年内从15万吨增长到了23万吨,随后开始下降,2008年则下降到了15万吨以下。

通过对淡水养殖产量和面积的相关性分析,二者间的线性相关系数为0.8262,为显著相关。可见淡水养殖产量和淡水养殖面积呈同步变化的趋势。故而,反映养殖技术没有充分发挥作用,水产基础性研究比较薄弱。迄今为止,人工选育品种较少,养殖技术比较陈旧,同时水产加工业的技术尚不成熟,直接影响水产养殖业的发展。

三、上海水产养殖业的现状分析

从2008年上海市淡水养殖情况表可以看出,上海市2008年全市的淡水养殖面积为29103公顷,淡水养殖产量为158905吨,10个区县中,以奉贤和崇明养殖面积最多,产量也最多,是主要的养殖基地。松江、浦东、宝山和闵行因靠近市区,导致产业结构与其他各区不同,水产养殖业所占比重较小。

(一)淡水养殖的空间分布情况

从有关资料中可以看出上海市10个区县内部的淡水养殖的分布特点如下:

1.崇明县的淡水养殖主要分布在南岸,但实际的养殖基地都是分布在崇明县的北部。

2.青浦的养殖面积和产量均位于前列,靠近淀山湖的金泽、练塘、朱家角三个镇的产量和面积之和均超过全区总量的75%,但因为近年来淀山湖禁养的缘故,主要是三个镇周边分布着的小鱼塘。

3.奉贤区内淡水养殖业发展均衡,与杭州湾相邻的乡镇,有滩涂广泛分布,故面积分布更广,产量更高。

4.南汇全区除芦潮港发展旅游业外,其余乡镇发展水平相当,且淡水养殖面积大多分布在200~400公顷之间。

5.除上述区县外,由于市区的扩展,水产养殖业只零星分布在郊区的,而且面积与产量均较小。

(二)淡水养殖场的分布

2008年的数据显示,上海市的养殖场一共有755个,百亩以上的养殖场有406个,且均集中在崇明岛的北岸和东岸、青浦的淀山湖附近。主要品种为鱼、虾、蟹、鳖、龟等,占地185611亩。养殖方式基本为池塘养殖。主要的养殖场分布在奉贤、青浦和崇明三大区。其中奉贤的养殖场数量最多,养殖面积最大,共有223个养殖场,具有养殖基地认证并且为无公害产品和产地的基地共有130个,养殖面积为63428亩,占总的养殖面积的1/3。其次是金山和青浦两个区,其中青浦的养殖面积超过金山,但养殖场的数量不如金山多,故而青浦的养殖场规模较大。金山养殖的主要品种有常规鱼、白对虾、蟹、鳖、海翠斑、罗氏沼虾等;青浦是常规鱼、青虾、白对虾、鲈鱼、鱼、鳖、龟等。

(三)名特优水产养殖业的发展现状

从表2看出,上海市名特优的生产已经有相当的规模。全市2008年名特优总量为57808吨,占淡水养殖总量的36%。从区县层面来看,奉贤远远多于其他9个区县,且名特优的产量占到淡水养殖产量的70%。金山、宝山两区,虽总量不多,但是已在这两区具有一定规模。名特优的主要产品为罗氏沼虾、河虾(稻田河虾)、南美对虾等。且在上海已经形成三个新的产业带,即沿杭州湾的海水虾类产业带、环长江口的河蟹产业带、沿黄浦江上游及淀山湖的淡水虾类产业带。

名特优水产养殖业发展强劲,将成为都市型现代农业的最主要产业,是未来水产养殖业的主要发展方向。

四、上海渔业发展趋势

1.渔业主要集中在崇明、青浦和奉贤三大区域,呈现专业化生产下的区域特色。

2.加强科技投入,提高技术水平。通过技术进步增加亩产,而不是一味扩大养殖面积。

3.发展名特优水产养殖、特色养殖。根据需求及各区的特色,有重点地发展名优特水产养殖。

4.发展城郊多功能休闲渔业,做到交通便利,特色发展,配套服务齐全。开展垂钓、观赏、餐饮、住宿为一体的休闲渔业,既延长了渔业产业链,又有效地提高了水产品的附加值,应该成为以后提高渔业经济收益的有效途径。

总之,上海淡水养殖业目前的发展思路应该是,以传统的大众化品种为重点,加强名特优水产养殖,通过改进生产工艺及相关技术,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环境质量,实现内涵式发展。

参考文献:

1.三十年改革开放硕果,全面推荐水产养殖健康发展.中国水产,2008(10):3-5

2.薛艳杰.中国现代都市农业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

3.姚维志.我国淡水养殖业发展问题思考[J].重庆水产,2002(3-4):18-22

4.沈雪达,杨志勇等.上海市渔业产业结构现状和对策分析[J].上海水产大学学报,2007(6)

5.王武.我国水产养殖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渔业致富指南,2009(7):12-17

6.张.如何发展城郊多功能休闲渔业[J].中国水产,2008(1):78-79

7.何全超.对我国休闲渔业发展的分析[J].河北渔业,2009(6):56-59.

Analysis on the evolution and present status of the aquaculture industry in Shanghai

第4篇:海洋产业分析范文

关键词:沿海地区;海洋产业;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F0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4)01-0034-02

一、竞争力的来源及内涵

“ 竞争力”一词最早伴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而产生,它的研究起源于欧美,在20世纪70年代末得到发展。从贸易资源禀赋出发,李嘉图等人认为竞争力是一种“比较优势”。以效率为出发点,波特把竞争力定义为生产力或生产率。所谓的竞争力,就是竞争主体在稀缺资源背景下及一定竞争范围内拥有比其他主体获得更高利益的能力,在市场经济中, 即是指竞争主体能否以更低价格、更高质量、更优服务的产品,持续占领市场的能力。

二、产业竞争力的内涵

国内外对产业竞争力的研究多是针对理论研究与评估技术。国外学者对产业竞争力研究较早,美国哈佛大学教授迈克尔·波特(Michael Porter)是第一位从产业层面研究国家竞争力的学者,他创立了竞争优势的“国家钻石”模型,为形成系统的产业竞争力理论和方法奠定了基础。[1]

国内学者对产业竞争力的研究时间不长,竞争力问题在20世纪90年代才成为学术界的热点问题。金培博士[2]认为:“产业国际竞争力在国际间自由贸易条件(或在排除了贸易壁垒因素的假设条件下),一国特定产业以其相对于他国的更高生产力,向国际市场提供符合消费者(包括生产性消费者)或购买者需求的更多产品,并持续地获得盈利的能力”。1998年,中国社科院裴长洪博士[3]专门就“利用外资与产业竞争力”展开专项研究,他指出:“产业竞争力是指属地产业的比较优势和它的一般市场绝对竞争优势的综合。”

三、海洋产业竞争力

(一)海洋产业竞争力的内涵

海洋产业竞争力是指某国或某一地区海洋产业相对于他国或地区在人才、资本、国际化水平、制度因素、科技水平以及生产效率、满足市场需求、持续获利等方面所体现的竞争能力,体现的是海洋产业的投入产出水平在市场竞争中的比较关系。[4]

(二)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产业竞争力的研究范围广、角度多,但关于海洋产业竞争力的研究并不是很完善。目前, 国外学者对海洋产业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海洋产业发展模式上, 尤其是对海洋渔业、[5]海洋油气业、[6-7]滨海旅游业、[8-10]海洋电力业、[11]海水利用业、[12]海洋生物医药业[13]等特定产业的评价分析。

国内学者在海洋产业竞争力方面也取得了一些成果。从研究区域上看,目前研究的区域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广东、山东、浙江省、江苏省、海南省和长三角地区。研究方法主要运用定性分析及常见的主成分分析法、层次分析法、聚类分析法等定量方法。

以全国沿海地区为研究对象,李彬等,[14]孙林林等[15] 从产业结构的角度,运用偏离——份额分析法分析我国沿海地区海洋产业竞争力状况。殷克东等人[4]利用解释结构模型方法,从海洋产业人力资源、海洋产业资本、海洋产业国际化水平,海洋产业科技竞争力,对我国区域海洋产业竞争力进行了梯度类型划分及动态评价,探明了中国区域海洋产业竞争力发展的动态变迁特征、关键因素及其内在关联效应。刘大海等[16]从科技水平、经济状况、资本实力等方面,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中国沿海省市的区域海洋产业竞争力进行了定量评估及比较。郭孝伟[17]利用层次分析法从海洋产业实力、海洋人力资本、海洋产出能力、海洋运输能力、海洋科技研发能力五个方面,通过综合加权法和因子分析法对海洋产业竞争力进行综合评价。

以中观尺度的省级为研究对象,对海洋大省山东的研究较多。刘洋等人[18]对山东半岛7个沿海城市1996-2005年的9大海洋产业竞争力作了聚类分析。戴桂林等[19]运用偏离份额法、李勋来,李慧[20]运用波士顿矩阵分析方法、王圣[21]等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对山东省海洋产业结构及竞争力进行分析。李晓光等[22] 采用主客观赋权相结合的方法对蓝色经济区城市海洋产业竞争力进行评价。对其他沿海省海洋产业竞争力的研究,徐丛春等[23]借鉴波士顿矩阵方法,对广东省海洋产业竞争力进行了评价研究。林雄斌[24]运用因子分析方法分析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的竞争力情况。常玉苗,蔡柏良[25] 利用主成分-TOPSIS 法,评价了江苏在全国11个沿海省市中的排位。马仁峰、庄佩君[26]运用核心要素对比法和聚类分析法,从海洋产业发展条件、海洋产业结构、海洋产业社会效益、海洋科技能力四单要素测度和分析长江三角洲的海洋产业竞争力。李仁君[27]对海南省海洋产业竞争力进行现状评价和综合评价。

四、小结

从研究区域上来看,对我国北方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海洋大省山东,而对南方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海洋经济发展较好的长三角地区和珠三角地区,以及具有很大发展潜力的海南地区。

从研究方法上来看,海洋产业竞争力的评估分析中,最常见方法的就是主成分分析法或因子分析,层次分析法和熵值法。层次分析法属于主观评价方法,是用专家打分来确定权重的,由于引入主观因素,评价结果的客观因素会受到一定的影响。主成分分析法和熵值法是客观方法。主成分分析法是以指标的方差贡献率作为权重进行加权的,客观性很强,但是仅根据指标的方差贡献率来确定主要指标的权重会损失约20%的信息量。熵值法的数学理论依据很强,避免了评价结果的主观随意性,但是灵活性较差,测得的权重可能会与专家的看法存在一定的差异。

从指标体系上来看,关于海洋产业竞争力的定量研究中,采用的指标多集中在主要海洋产业等经济统计指标,对政治、文化、环境和政策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关注不够。在指标权重设定上也存在争议, 测评方法也很单一。由于没有统一的评价标准, 学者的主观随意性很强。这种对构成要素及其影响大小的不同认识, 决定了其对海洋产业竞争力评价的不同结果, 甚至采用相同的测算方法也会得到不同的结论。

鉴于目前我国海洋统计工作的特殊性,应从数据的可得性和准确性出发来选取指标,建立一套相对完整合理的指标体系,针对指标选取适当的定量、定性方法进行分析,必要时可以采取多种评价方法相结合,以确保测评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这样才能真实地反映各地区的海洋产业竞争力情况。

参考文献:

[1] [美]迈克尔·波特.国家竞争优势[M].李明轩,邱如美,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

[2] 金 培.中国工业国际竞争力——理论、方法与实证研究[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1997.

[3] 裴长洪.利用外资与产业竞争力[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8.

[4] 殷克东,王晓玲.中国海洋产业竞争力评价的联合决策测度模型[J].经济研究参考,2010(28).

[5] MORGAN G R.Optimal fisheries quota allocation under a transferable quota (TQ) management system[J].Marine Policy,1995,19(5).

[6] MANAGI S,OPALUCH J J,DI J,et al.Grigalunas stochastic frontier analysis of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in the off shore oil and gas industry [J].Ecological Economics,2006,60(11).

[7] FRASER S G,ELLIS J.The Canada-newfoundland atlantie accord impleme -ntation act:Transparency of the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of the offshore oiland gas industry [J].Marine Policy ,2009,33(3).

[8] KUJI T.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golf.AMPO[J].Japan-Asia Quarterly Review,1991,22(4).

[9] MORGAN R.Some factors affecting coastal land scape aesthetic quality Assessment[J].Landscape Research,1999,24(2).

[10] AGARWAL S.Restructuring seaside tourism-the resort lifecycle[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2002,29.

[11] MISRA B M.Seawater desalination using nuclear heat/electricity-prospects and challenges[J].Desalination,2007,205(2).

[12] FENICAL W.New pharmaecuticas from marine organisms[J].Trends in Biotechnology,1997,15(9).

[13] GAMAL A E A.Biological importance of marine algae[J].Saudi Journal,2010,18(1).

[14] 李 彬,高 艳,张士洋.基于偏离份额分析法的区域海洋产业竞争力比较研究c//.中国管理学年会——城市与区域管理分会场论文集,2010.

[15] 孙林林,李同昇,吴 涛.我国沿海地区海洋产业结构及其竞争力的偏离份额分析[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3(5).

[16] 刘大海,陈 烨,邵桂兰.区域海洋产业竞争力评估理论与实证研究[J].海洋开发与管理,2011(7).

[17] 郭孝伟.我国沿海省市海洋产业竞争力评价及比较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2(2).

[18] 刘 洋,丰爱平,刘大海.基于聚类分析的山东半岛沿海城市海洋产业竞争力研究[J].海洋开发与管理,2008(1).

[19] 戴桂林,石 聃,王 伟.山东省海洋产业结构及竞争力分析[J].中国城市经济,2011(5).

[20] 李勋来,李 慧.基于波士顿矩阵的山东海洋产业竞争力研究[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2).

[21] 王 圣,张燕歌.山东海洋产业竞争力评估体系的构建[J].海洋开发与管理,2011(7).

[22] 李晓光,崔占峰,王少瑾.蓝色经济区城市海洋产业竞争力评价研究[J].山东社会科学,2012(2).

[23] 徐丛春,宋维玲,李双建.基于波士顿矩阵的广东省海洋产业竞争力评价研究[J].特区经济,2011(2).

[24] 林雄斌.浙江省海洋经济发展竞争力分析[J].海洋信息,2011(1).

[25] 常玉苗,蔡柏良.陆海统筹视野下的江苏海洋产业竞争力评价[J].海洋经济,2012(6).

第5篇:海洋产业分析范文

’各地区海洋经济竞争力的演变进行分析,发现山东和江苏是海洋经济竞争力提升最为活跃的地区。然后利用面板数据,将评价值作为因变量,评价指标作为自变量进行回归,得出各指标的模拟权重,并对评价的单调性进行检验。结果表明,海洋第三产业值的权重最大,其次是海洋第一产业值,再次是海洋第二产业值和海洋经济比重,两者权重相当,海洋第三产业比重的权重最小,所有指标对评价值而言都是单调递增的;评价的单调性良好。

关键词:海洋经济;竞争力;TOPSIS;面板数据;模拟权重

中图分类号:F015 文献标志码:A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沿海11个省份率先发展,分别是福建、广东、广西、海南、河北、江苏、辽宁、山东、上海、天津和浙江。这11个省份,占全国大约13%的面积,集聚全国40%的人口,却创造了全国70%的财富,这其中,海洋经济功不可没。沿海省份海洋经济总量规模正在不断扩大,但地区差距也十分明显,为了使我国区域海洋经济能够朝着更加平衡、合理的方向发展,对沿海地区的海洋经济竞争力进行评价和权重分析,找出薄弱环节,为政府宏观海洋经济决策提供参考。

有关区域竞争力方面的研究,国外的文献已经相当丰富。世界经济论坛(WEF)从1980年就开始研究国际竞争力,到1986年,形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国际竞争力的研究体系。自1990年开始,WEF和瑞士管理开发学院(IMD)合作出版《国际竞争力研究报告》,它们提出的“竞争力=竞争力资产x竞争力过程”的竞争力方程,涉及8个领域的近300个指标。Michael PorterTM是第一位从产业层面研究国家竞争力的学者,他认为国家竞争力取决于产业和企业的竞争优势,而一国的特定产业是否具有国际竞争力取决于6个因素,即要素状况、需求状况、相关产业和辅助产业、企业战略、结构与竞争、机遇作用以及政府作用,这六大因素就构成了著名的“钻石模型”。

伴随着21世纪——海洋世纪的到来,不少学者开始对海洋产业的区域竞争力开始了相关研究。王圣等通过对山东海洋产业竞争力评估体系的构建,将影响山东省海洋经济的因素分为资源禀赋、区位优势、产业集聚和创新力四大类,并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对上述指标的权重进行排序,得出山东省海洋经济的竞争实力总体上呈上升的趋势。殷克东等通过模糊聚类分析、动态分析和结构分析,对我国区域海洋产业竞争力进行了梯度类型划分及动态评价,探明中国区域海洋产业竞争力发展的动态变迁特征、关键因素及其内在关联效应。刘洋、丰爱平等对山东半岛7个沿海城市1996-2005年的海洋产业竞争力做了聚类分析。殷克东、方胜民从海洋产业人才竞争力、资本竞争力、国际化水平和制度竞争力等四个方面,构建了14个二级指标、56个三级指标的海洋产业国际竞争力的评价体系。刘大海等从科技水平、经济状况、资本实力等方面,构建了区域海洋产业竞争力评估指标体系,选取主成分分析法作为定量评价方法,对中国沿海省市的区域海洋产业竞争力进行了定量评估及比较。谭晓岚通过对海洋经济竞争力评价理论框架的构建,将影响海洋经济竞争力的因素分为核心驱动因素,包括海洋高级科技人力和专业人力资源、海洋科技组织创新能力等,以及一般影响因素,包括社会需求、区位条件、资源禀赋、产业组织等。

根据以上对国内外文献的回顾,可见目前对区域竞争力的评价研究已经比较成熟,但是对于区域海洋经济竞争力的评价研究还有待深入。大多数学者在定量分析的方法上主要选择主成分分析法和层次分析法对区域海洋产业竞争力进行评估和比较,评价方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其中主成分分析法可能因为降维造成的数据损失而使评估结果不准确,在指标较少以及指标间相关程度不高的情况下不宜采用。层次分析法采用专家判断矩阵来进行赋权,问题是不同专家的判断矩阵根本往往并不一致,其均值难以通过一致性检验。从评价数据角度,一些主观指标如产业组织、制度环境等主要靠专家打分取得,总体上随意性较大,影响了评价结果的客观性。

选用目前使用较为成熟的TOPSIS评价法对区域海洋经济竞争力进行评价,然后采用面板数据进行模拟权重的测量和单调性检验,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影响区域海洋经济竞争力的主要因素,以及造成各地区海洋经济差距的主要原因。

1 研究框架方法

1.1 研究框架

首先进行评价指标的选取,然后采用TOPSIS法进行评价并且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采用面板数据对评价指标进行单调性检验并且计算出模拟权重,研究框架,如图1所示。

1.2 研究方法

(1)TOPSIS法。TOPSIS是Huang[~ol提出的一种优秀的评价方法,其基本思想是:通过归一化后的数据规范化矩阵,找出多个目标中最优目标和最劣目标(分别用理想解和反理想解表示),分别计算各评价目标与理想解和反理想解的距离,获得各目标与理想解的贴近度,按理想解贴近度的大小排序,以此作为评价目标优劣的依据。贴近度取值在0~1之间,该值愈接近1,表示相应的评价目标越接近最优水平,该值愈接近0,表示评价目标越接近最劣水平。

(2)面板数据。面板数据最早是Mundlak引入到经济计量中,指在时间序列上取多个截面,在这些截面上同时选取若干样本观测值所构成的样本数据。面板数据具有很高的效率,能够有效降低自变量之间的多重共线性,对遗失重要变量也不敏感,能够提供更多的信息、更多的变化和更多的自由度。在我国海洋经济统计时间较短、数据较少的情况下,可以对其进行有效的实证研究。

将TOPSIS对海洋经济的评价结果作为因变量,评价指标作为自变量进行回归,根据回归系数的符号是否为正来判断评价指标的单调性,对回归系数进行归一化处理可以得到模拟权重。

2 数据

基于客观数据对地区海洋经济竞争力进行评价,选取的指标有海洋第一产业值、海洋第二产业值、海洋第三产业值、海洋第三产业比重、海洋经济比重5个指标,其中海洋第三产业比重是其占海洋经济的比重,海洋经济的比重是海洋经济占GDP的比重。前3个是绝对指标,表示海洋经济的总量;后2个是相对指标,表示海洋经济的质量。

选取的地区为辽宁、河北、天津、山东、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海南11个沿海省市,所有数据来自于1998-2010年中国海洋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年鉴,数据描述统计量,如表1所示。

3 海洋经济竞争力评价

3.1 TOPSIS评价

第6篇:海洋产业分析范文

关键词:海洋经济;劳动力;对外开放

中图分类号:P7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06-000-01

一、引言

海洋经济是指开发利用海洋的各类产业及其相关活动的总和。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海洋经济保持了高速发展,但也存在着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在世界范围内,我国是海洋大国,但远不是海洋强国,由于人口众多,我国的人均海洋资源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我国海洋经济虽然展现出较强劲的发展势头,但海洋经济的发展是以海洋资源高开采、低利用、高排放为代价,粗放型发展方式使得海洋资源和海洋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日益凸显。正确认识海洋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及其影响因素,正确处理海洋经济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成为我国建设海洋强国的重中之重。

二、文献综述

在海洋经济发展影响因素方面,韩增林 、栾维新 等提出生产要素禀赋、产业集聚性、政府政策和外商投资是影响海洋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张耀光 运用洛伦兹曲线,定量分析我国沿海地区海洋产业以及海洋三次产业结构的空间集聚与扩散程度,提出海洋产业结构差异和海洋产业集聚是海洋经济发展区域差异的主要来源。马志荣 等从理论上分析了海洋经济发展影响因素,包括产业结构,科技发展,生态污染和海洋经济资金投入。

三、海洋经济发展影响因素

(一)经济基础

任何一个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的变化都与其经济基础密切相关。经济基础较好的地区集聚了有利于海洋经济高速发展的资本、技术、人力资源等要素.首先,高经济水平为新兴产业发展奠定经济基础。其次,高经济水平常伴随高技术水平,高新技术广泛应用于海洋经济领域,促进了海洋产业的发展。相反,经济基础较差的地区因为缺乏资金、先进技术、人力资源,从而限制了海洋经济发展。

(二)产业结构

海洋产业结构指各海洋产业的构成及各产业之间的联系和比例关系。产业结构演进的内涵是经济资源不断从传统产业向新兴产业转移,生产要素流动带来的资源配置优化推动了经济增长,从现代市场经济的动态发展历程来看,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的转变是有机统一的。产业结构理论认为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是经济快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三)劳动力

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认为劳动力是驱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之一。物质资料生产过程是劳动力作用于生产资料的过程,任何生产活动都离不开劳动力。此外,海洋劳动力数量是地区海洋经济繁荣的重要标志,地区海洋经济越繁荣,它所能吸引和容纳的劳动力数量越多。同时,我国大量廉价的劳动力,为海洋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源动力,我国海洋经济以第一产业为主导产业,传统的渔盐产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对劳动力的需求较大,而我国廉价的劳动力满足了渔盐产业的需求,因此劳动力对我国海洋经济发展的影响较大。但随着经济技术的发展、产业结构升级,使得海洋经济发展对劳动力的依赖性将会大大降低。

(四)科技创新

海洋产业是以科技创新为支撑的科技产业,科技创新能力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是海洋经济保持和提高竞争力的源泉。在海洋科学技术与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相协调的情况下,海洋科学技术水平越高,对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贡献越大。新经济增长理论指出技术进步是经济长期增长的内生源泉,科技创新作为技术进步的一种表现形式,必定会对海洋经济产生影响。海洋经济发展对科学技术有巨大的依赖性,一方面,科技创新可以推动科学技术进步,提高生产技术效率。另一方面,科技创新促进传统海洋产业改革,促使新的海洋产业和产业部门形成,推动海洋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

(五)对外开放度

对外开放度表现了地区经济与区外、境外经济联系的紧密程度,是衡量地区从外部汲取要素以及与外部进行交流的能力。在开放型经济中,一国参与国际分工和交换深度较大,要素(资本、人力)、商品与服务可以较自由地跨国界流动,从而实现最优资源配置和最高经济效率。沿海地区作为对外开放最直接的门户,其对外开放程度的高低对海洋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对外开放有利于资金流动,技术和人才的引进,增加了区域合作机会,对海洋经济增长具有促进作用。但外商投资主要是由于我国丰富的海洋资源,长期对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会导致我国海洋资源逐渐匮乏,阻碍海洋经济的增长。

四、政策建议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海洋具有丰富的资源,充分利用海洋资源可以有效地缓解人类面临的资源短缺问题。因此,为实现我国建设“海洋强国”的目标,应抓好传统海洋产业建设,大力发展海洋二、三产业,推动新兴产业发展,促进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的融合,优化产业结构,促进海洋经济长期稳定发展。加大海洋高新技术的研发力度,提高科技创新能力,重视培养和造就海洋科技人才,优化海洋科研人才结构,以高新技术带动海洋经济发展。统筹海域与陆域的发展,统筹海洋发展的区域合作,实现海陆一体化,以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与有效利用,进而促进海洋经济的发展。经济全球化趋势使得国际间的合作交流更加频繁,应适当增加海洋经济的开放程度,以促进海洋经济发展;同时应注意海洋对于国家战略的重要地位,在确保国家安全的前提下,适当增加开放程度。

参考文献:

[1]韩增林,王茂军等.中国海洋产业发展的地区差距变动及空间集聚分析[J].地理研究,2003.

[2]韩增林,栾维新.区域海洋经济地理理论与实践[M].大连: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张耀光,魏东岚等.中国海洋经济省际空间差异与海洋经济强省建设[J].地理研究,2005.

[4]马志荣,何以国.我国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影响因素及路径选择[J].生产力研究,2008.

[5]许旭.中国区域海洋经济发展分析[J].辽宁师范大学.2008.

[6]刘贞民.我国海洋产业结构优化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2006.

[7]冯晓波.海洋科学技术与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硕士学位论 文,2008.

第7篇:海洋产业分析范文

关键词:蓝色经济区;海洋主导产业;信贷支持度

中图分类号:F204 文献标识码:A DOI: 10.3969/j.issn1003-8256.2013.03.008

自十六大以来,国家对海洋经济的金融支持不断加强。2012 年是全面落实“十二五”规划纲要的关键之年,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得到国务院批复,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区域发展战略将有力助推以海洋资源开发和海洋产业发展为特征的“新东部”的崛起,这对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海洋经济发展而言是前所未有的机遇。山东半岛具有丰富的海洋自然资源、广阔的海洋空间和巨大的发展潜力。2011年,山东省实现海洋生产总值8300亿元,比上年增长16%,占全省地方生产总值的18.3%,占全国海洋生产总值的18.2%。山东半岛海洋经济的迅猛发展,对区域国民经济的增长以及“一体两翼”的发展战略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

在商品经济条件下,随着商品的流通,生产的扩大化和社会化,社会资本的迅速转移,多种融资形式和信用工具的运用和流通,信贷市场逐渐形成,而作为信贷市场中起重要作用的信贷工具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同时,在新一轮海洋经济发展浪潮中,要转变原有发展方式,突破现有发展瓶颈,[1]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加快建设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海洋主导产业离不开信贷支持的巨大作用,有效的运用信贷工具对于促进海洋主导产业发展、培育优化主导产业具有重要的意义。

1 信贷工具支持海洋主导产业发展的现状

从目前情况来看,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海洋主导产业发展的信贷支持主体仍然是银行机构,民间金融的参与度比较低,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的信贷支持力度并不高,即使是农村信用社近年来不断开发新产品加强对海洋经济的信贷支持,但自从农村金融体制改革以来,各个商业金融机构为了防范信贷风险,提高经营效益,普遍采取了集约化的经营方式,收缩了农村基层信贷战线,贷款的审批权限逐步上交,对渔业贷款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手续繁、环节多、借贷难。同时,由于渔业是高风险性行业,许多金融机构认为渔民贷款诚信差、还贷能力不足。因此,一直以来,金融机构对渔业生产扶持力度小、放贷量不足,导致渔民生产、技改资金短缺问题难以解决,制约了渔业经济的发展。[2]

2 蓝色经济区海洋主导产业发展的信贷支持度测算

山东半岛具有发展海洋经济得天独厚的优势。2011年山东省海洋生产总值为8300亿元,占全国海洋生产总值的18.2%。山东省海洋主导产业发展迅速,2010年海洋矿业产量较去年增加24%,海洋盐业产量达2273.05万吨,占沿海地区总产量的69%。2011年海洋渔业产出2388.2亿元,增长16.7%;海洋化工业产出663.3亿元,增长17.4%;海洋工程建筑业产出441.0亿元,增长16.4%;海洋生物医药业产出81.1亿元,增长15.9%。

青岛市作为我国著名的海洋科技城和沿海开放城市,是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的核心龙头城市。青岛市的海洋经济保持年均20%的速度增长,2011年全市海洋产业总产值达到1683亿元,增加值557亿,同比增长17.3%,高于同期GDP的增长。2011年全市主要海洋产业总产值达到1890亿元,同比增长12.3%。2012年,全市主要海洋产业总产值增长目标为15%,力争突破2000亿元关口。

各金融机构也是不断加强对海洋经济的信贷支持力度。2010年青岛市银行业全年新增信用增量1738亿元,支持实体经济的一般性贷款比年初增加1332.4亿元,同比多增208.4亿元。同时,继续加大包括海洋产业在内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

鉴于数据的可得性及青岛市在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典型代表性,本文以青岛市的海洋产业为例,采用指标对比分析法,从静态和动态两个方面对半岛蓝色经济区信贷支持海洋主导产业发展的有效性进行分析。

2.1 青岛市海洋产业发展与信贷支持状况

2.1.1青岛市海洋产业发展状况

发展海洋经济,青岛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目前,青岛市海洋产业总产值居山东全省之首。而且已经构建起较为完善的蓝色经济产业体系,形成了临港石化产业、造船、海洋工程等临港产业集群

在海洋产业结构方面,从2005年至2009年海洋产业的构成也发生了不小的变化。图2和图3是对2005年与2009年海洋产业结构进行比较。

在海洋产业结构方面,从2005年至2009年海洋产业的构成也发生了不小的变化。传统的海洋产业中的海洋船舶业在整个海洋经济的比重中有所上升,海洋生物医药的比重有所下降,而新兴海洋产业——海洋工程建筑业产值比例大幅提升。这与国家的政策对战略性新兴海洋产业加大支持力度有关,更与对海洋经济金融支持的倾斜度有关。

2.1.2青岛市海洋产业信贷支持状况

从2008——2009年青岛市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对海洋产业的支持就可以看出国家对海洋经济的信贷支持力度就在不断增强。下面从信贷支持规模和信贷支持结构就商业银行对海洋经济发展的信贷支持进行研究。

从表1可以看出,2008-2009年青岛市各年的海洋产业产值的国民经济比重远高于商业银行海洋产业融资的比重,说明信贷支持规模需要进一步加强;另外,从动态来看,2008-2009年海洋经济产值的国民经济比重有所下降,尽管商业银行对海洋经济的信贷融资额度增加了。这一方面可能是由于数据的准确性,另一方面可能是由于商业银行对海洋经济的信贷支持结构的问题。下面就商业银行对海洋经济的信贷支持结构进行研究。

图中的其他产业,主要是除传统海洋产业外的新兴战略性海洋产业,主要属于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第三产业中主要有滨海旅游业及海洋运输业等,这些产业已成为青岛市海洋经济重要增长点。

从图4和图5的比较可以看出,以海洋渔业为主的海洋第一产业的支持力度、海洋化工与船舶的信贷支持力度、滨海旅游业、海洋电力及海水利用的支持力度在下降。海洋生物医药业的信贷支持比重在上升,海洋交通运输机港口物流业的支持力度也在上升。

尽管对海洋经济的总体信贷支持力度不断上升,对各海洋产业的信贷支持结构进行了部分的调整,但是,对各海洋产业的信贷支持度是否应经达到合理的水平,下面将从静态和动态两个角度对信贷支持海洋产业的支持度进行测定。

2.2 海洋主导产业信贷支持度静态分析

我们以2008年青岛市海洋经济的发展为例。鉴于数据的可获得性,我们选用部分海洋主导产业:海洋渔业、海洋化工业、海洋船舶业、及海洋生物医药业生产总值和贷款融资比重为考察指标。2008年,青岛市的海洋产业生产总值为1222亿元,各种信贷融资总额为866224万元。表2是青岛市部分海洋主导产业2008年产值及信贷支持情况。

从上图可以看出,2008部分海洋主导产业(海洋渔业、海洋化工、海洋船舶、海洋生物医药)产值贡献率和信贷融资比重中,海洋生物医药业贷款融资效率较高,其次是海洋渔业、然后是海洋船舶,剩余行业海洋化工的贷款融资效率比较低,可见海洋主导产业的信贷融资的有效性有待于进一步的提高。

从对海洋主导产业的信贷支持度来看,2008年的信贷支持度具有以下特点:海洋化工行业的信贷支持度最高,商业银行贷款比重大于该行业生产总值在海洋产业总值中的比重,保证了该行业资金的充足来源;海洋船舶行业的信贷支持度次之,贷款比重与产值比重的差距比较小;海洋渔业的信贷支持度第三,海洋生物医药行业信贷支持度第四。

2.3 海洋主导产业信贷支持的动态分析

为更加清楚的表明各产业的信贷支持度的变动情况,我们将2008——2009年各个海洋主导产业信贷融资额度与生产总值做一下比较。鉴于数据的可获得性,这里我们以海洋经济总额及最具投资价值的海洋产业(海洋渔业、海洋船舶工程)作为样本进行研究。表3是青岛市2008年和2009年海洋产业的信贷支持状况。

(2)2009年的海洋船舶工程产值为根据2010年产值的估算数据。

从上表可以看出,不论是2008年还是2009年这些海洋产业的边际贷款产值均大于整体海洋经济的边际贷款产值,说明这些行业都是对海洋经济增长有重要贡献的行业,对未来青岛市海洋经济的发展依然会发挥重要的推动作用。

海洋渔业,作为传统的海洋经济产业,在海洋经济的发展中一直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该行业贷款的边际生产能力上升不是很明显。与2008年相比,2009年该行业信贷增长率比产值增长率少了接近0.2个百分点。在今后的海洋渔业贷款支持中,应创新支持方式,提升贷款的使用效率。

海洋船舶、工程行业,是青岛市蓝色经济发展增长最快、潜力最大的行业。近年来,政府不断加强对其的支持力度,贷款边际生产能力的下降说明政府对该产业的信贷支持能力不断增强,对该行业的发展起到的重要作用。

就整体海洋经济而言,2008年至2009年的信贷增长率比海洋经济生产总值增长率高七十多个百分点,这说明,国家越来越重视海洋经济发展,不断加强对海洋经济的信贷投放力度。同时,我们也要看到,与2008年相比,2009年青岛市海洋经济贷款边际生产能力有所下降,这可能是由于贷款投入结构的问题引起的。因此,今后的信贷支持结构需要科学调整。

3 信贷工具支持海洋主导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优化方案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信贷工具支持海洋主导产业发展中存在一些问题,像商业银行放贷积极性不高、政策性银行信贷支持力度弱、信贷产品种类少、信贷工具灵活性低、资金供需双方矛盾突出以及民间金融机构信贷支持能力不足等。[4]为了更好的促进海洋主导产业的发展,充分利用信贷工具在海洋主导产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优化信贷支持结构,可以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并根据蓝色经济区海洋主导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加大信贷政策对发展海洋经济的倾斜力度,以促进海洋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

3.1 可以加大商业银行信贷支持力度,半岛蓝色经济区在促进海洋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加快商业银行的信贷制度改革,加大商业银行对海洋相关产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尽快建立有利于海洋经济发展的政策机制。[5]具体可以从安排“海洋开发专项贷款”、提高对海洋新兴产业的信贷支持力度[6]、发放短期的季节性渔业再贷款和依据海洋经济信贷需求特点更新服务内容等方面加以改进。[7]

3.2 有必要筹办海洋产业信贷管理局,来重点扶持海洋经济的发展。我国目前有三家政策性银行,而他们均有各自重点扶持的对象和范围,都不可能将海洋经济企业作为专门重点扶持的对象。

3.3 可以通过适当调整贷款结构、积极推动借款人对银行信贷资金的利用方式转变,[8]并且加强监督管理,确保信贷资金的用途等方式来提高信贷资金的使用效率。

3.4 由日本的经验可以得知,日本农(渔)业信用担保保险制度成功地解决了当时农(渔)业生产者因需农(渔)业现代化资金向贷款机构借入资金担保不足的问题,[9]因此根据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实际情况,在发展海洋经济中也可以引入海洋信贷担保保险制度以提高海洋信贷资金担保不足的问题。主要通过健全海洋信贷保险制度和建立海洋信贷的担保机制来实现。

3.5 充分利用民间金融在海洋经济发展过程中应有的促进作用,采取相应措施以促进民间金融对信贷支持海洋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10]可以通过制定优惠政策促使民间金融机构设立发展海洋经济的放贷专项账户。

参考文献:

[1] 刘堃,周海霞,相明.区域海洋主导产业选择的理论分析[N].太平洋学报.2012,20(3):59~64.

[2] 袁红英.资源环境约束与山东区域技术创新研究[J].山东社会科学,2007(09):153~157.

[3] 孟庆武,孙峰德等.山东海洋经济发展面临的新挑战[J].海洋开发与管理,2008(06):70~75.

[4] 李莉,司徒毕然,周广颖.海洋循环经济如何借力金融支持[J].环境经济.2009(4):43~48.

[5] 吴明理.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及金融支持问题研究[J].金融发展研究.2009(7):35~38.

[6] 屠元亮.海洋渔业行业分析和信贷支持策略[J].农业发展与金融.2011(2):58.

[7] 秦宏,谷佃军.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海洋主导产业发展实证分析[J].海洋科学.2010(11):87.

[8] Gitae Kim.Modified matrix splitting method for the support vector machine and its application to the credit classification of companies in Korea[J].Expert Systems with Applications.2012,39(10):8824~8834.

第8篇:海洋产业分析范文

一、变量的选择

基于海洋经济代表性和数据可得性方面的考虑,本文选取了下列变量。

(一)海洋渔业

海洋渔业是指捕捞和养殖鱼类和其他水生动物及海藻类等水生植物以取得水产品的社会生产部门。一般分为海洋渔业、淡水渔业。渔业作为海洋经济的传统产业,其在海洋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青岛市渔业在近年来获得了巨大的发展。1989年青岛市渔业总产值为107319万元,到2005年已经到达了547502万元(以1990年不变价格计算)。所以选择海洋渔业作为海洋经济的代表性指标是符合现实的。

(二)滨海旅游业

青岛是一个美丽的海滨城市,由于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造就了发展滨海旅游无可比拟的条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休闲旅游的需求日益增加,旅游业迅速地发展起来。海洋旅游业可以利用小岛风貌和渔家风情,开展渔岛生态旅游和渔家风情游,在创造经济效益的同时实现第三产业比重的提升,优化海洋产业结构。青岛市紧紧抓住这一机遇,大力发展旅游业,使整体海洋经济有了大的提升,进而推动青岛市经济的发展。从1998年至今,青岛市旅游业收入年均增长20%以上,为青岛市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因此,选择旅游收入作为一个变量。

(三)海洋交通运输业

青岛港位于山东半岛南岸的胶州湾内,是我国著名的优良港口。由于其自身独特的地理优势,为发展港口运输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青岛港现已发展成为我国仅次于上海、深圳的第三大集装箱运输港口。青岛港拥有全国最大的集装箱码头、原油码头、铁矿码头和国际一流的煤炭码头、散粮接卸码头。青岛港的发展为青岛整体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1989年青岛港口吞吐量只有1450万吨,到2006年已经超过了18000万吨,年均增长率为20.36%,因此确定以青岛港的港口吞吐量作为海洋交通运输业的代表数据来估算其作为海洋经济主导产业对整体经济的作用。除此之外,海洋产业还包括海洋盐业、海洋药物及生物制品、船舶制造等,但是由于近年来逐渐兴起的行业,统计方面的滞后使得这些行业的数据比较少。鉴于此,没有把这些产业作为变量纳入到分析海洋经济对整体经济的拉动作用中来。

二、统计分析过程

本文以1998~2005年的数据为样本数据。具体数据见表1。对以上数据在Eviews3.0中进行统计分析,统计分析结果如下:、其中,YECZ为渔业产值,TTL为港口吞吐量,BHLY为滨海旅游收入。可决系数R2=0.992,调整的可决系数R2=0.987,说明拟合的效果比较好。港口吞吐量和滨海旅游收入与经济增长呈现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即随着港口吞吐量和滨海旅游收入的增加,经济总量也随着增加。渔业总产值和经济总量是呈负相关关系的,即虽然渔业总产值是下降的,但是经济总量是快速增长的。以下是对各具体产业对经济总量影响的分析。

(一)海洋渔业

关于海洋渔业,本实证分析采用的渔业总产值的数据是按照1990年的不变价格计算得出的。所以说在分析时应该把当前的价格折算到1990年才可用于以上统计分析结果。渔业总产值的系数为-17.54。也就是说单位渔业总产值变化会引起经济总量相反方向的变动,且对应的变动数额为17.54。从表面上看,无论从变化方向还是变化数值,都是不合情理的。细致分析就会发现,这是符合现实实际的。首先分析渔业产值与经济增长的方向。渔业作为海洋经济的传统产业,其在海洋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是很大的。但是传统渔业是劳动密集型的产业,以前是靠投入大量的劳动力来推动其发展的。可是随着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其所需要的生产要素就会相应缺乏。其次,渔业是第一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就第一产业本身而言,随着经济的发展,其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是逐渐下降的。这就是说,经济发展过程中,渔业总产值出现下降是合乎情理的。最后,本文采用的样本数据都是最近几年的,这种趋势更加明显。从以上三点分析可得出,渔业产值与经济反向关系也就不足为奇了。关于数量的变化,由于渔业总产值数据均是按照1990年不变价格计算得出的,所以在统计结果中就夸大了渔业产值对整体经济的影响作用。如果按照年均通胀率3%计算的话,1990年的一元钱相当于2006年的1.60元。即在2006年渔业产值减少1.60元的情况下,整体经济总量增加1.75元。可见其对经济总量的影响仍在可接受的范围之内。

(二)港口吞吐量

从实证结果可以看出,港口吞吐量对经济总量的贡献十分显著。随着港口吞吐量的日益增加,经济总量也是增加的。进一步讲,青岛市的港口吞吐量每增加1万吨,经济总量会相应增加0.12亿元。可见其对经济的拉动作用还是比较明显的。

(三)滨海旅游

滨海旅游业作为新兴的服务业,其对经济的作用也是很大的。从实证结果可以看出,滨海旅游收入与经济发展也是呈现正相关的。滨海旅游的发展会促进经济的快速增长。旅游收入前的系数为2.63,说明青岛市旅游收入每增加1元,就会带动经济总量增加2.63元。这一作用是巨大的。随着滨海旅游在青岛市的进一步发展,相信青岛市整体经济的大发展也是不可逆转的趋势。

三、发展青岛海洋经济的对策建议

从以上分析结果可以看出,海洋经济各主要产业在对经济的作用方面有其积极的一面,但同时也存在问题。诸如渔业发展的滞后,海洋各产业间结构的不合理等。对这些问题我们应正确看待,只强调存在问题,忽视优势所在,或只看到优势,忽视问题所在,都不利于海洋经济的发展,正确的态度是合理利用优势条件,积极改善不利条件,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海洋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以下发展青岛市海洋经济的建议和对策。

(一)加强渔业的基础性地位,大力发展休闲渔业

随着其他海洋产业的发展,渔业在海洋经济中的比重呈现下降趋势。对于这一趋势的认识,使得采取措施大力发展渔业,扭转这种趋势成为必然。加大渔业的投入,努力使渔业走上依靠科技发展的道路上,加快渔业的现代化进程,培育其新的经济增长点。调整渔业内各产业的结构,加大渔业科技创新力度,如可以设立专项基金,对渔业内各产业有区别的的给予资金上和技术上的支持,促使其结构的优化。转换传统渔业的生产方式。传统渔业是以捕捞业为主的,但是随着环境污染的加剧、生态的破坏、过度捕捞及不合理的开发等,渔业资源急剧减少,使得渔业的可持续发展受到了限制。这就需要在政府严格执行合理捕捞、保护环境的相关规章制度的同时,大力发展水产养殖业和水产品加工业,使捕捞业和水产养殖业双管齐下,加快推动渔业发展的速度。大力发展新的渔业形式,如休闲渔业。休闲渔业是在近年来刚刚兴起的一种渔业形式,它是对渔业生产的补充。它是把旅游业、旅游观光、水族观赏等休闲活动与现代渔业方式有机结合起来,实现第一产业与第三产业的结合配置,以提高渔民收入,发展渔区经济为最终目的的一种新型渔业。大力发展休闲渔业,不仅不会造成对环境的破坏,还可以做到对渔业资源的综合利用,尤其是在渔业资源锐减的情况下,充分利用海洋渔业资源,可以更好地实现渔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加强港口在经济中的重要地位

青岛港目前的发展可用“飞速”两字来形容。过去几年中,青岛港的经济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但也有一些不足,以后还应从以下几方面多给予关注。第一,青岛港作为龙头经济的位置有待进一步加强。以港兴城、港城互动是沿海城市发展的共同规律。青岛市经济的发展同样遵循这一规律。“以港兴市”是青岛市一贯的发展战略。因此,一定要坚定不移地发展港口经济,加强其在经济发展中的基础性地位,让其龙头作用继续做大做强。第二,加大港口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港口运作效率。港口建设是一个系统性的过程,所需时间是很长的。这就需要在以后的发展过程中,注重对相关基础设施的完善。为适应当前世界航运界新的发展趋势,如船舶大型化、经营联盟化和干线网络化等,青岛港应在深水航道、集装箱码头等建设方面加大力度。同时积极构筑完善畅通的集疏运网络系统,通过大力发展多式联运和沿海支线运输来拓展港口对内、对外腹地范围,利用多种运输方式为港口发展吸引更多的货源。在大力完善港口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也应努力实现管理体制的创新,通过整合港口资源、加快港口城市以及相关服务产业的发展,为本市经济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提供重要的体制保障。对于建设所需的巨大资金,可以采取市场化运作模式,通过发展股票、债券等形式,在资本市场上筹得所需资金,解决发展过程中的资金瓶颈。第三,还应加快港口相关产业的发展。青岛港的发展,不是一个独立的过程。它要依靠临近及周边地区的工业、商业、物流、信息等产业的发展。因此,要在大力发展港口经济的同时,加快对相关产业的支持,从而形成港口经济与相关产业的互动,实现协调共同发展。

(三)努力打造青岛滨海旅游品牌

青岛目前的旅游主要依靠海岸风光、海滨景观、水族馆、海水世界等海洋资源来进行。这些资源的利用给青岛旅游业的发展带来利益的同时,仍存在旅游品种单一、模式简单、对游客的吸引力不够等问题,有待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开发多层次、多种类、复合结构的特色海洋旅游产品,探索独具特色的旅游模式。在发展传统旅游产品的同时,注重对不同资源的整合,开发出新的旅游品种,努力探索出旅游业发展的新的更具吸引力和发展潜力的模式。如:荣成市在发展旅游时,就提出了“渔家民俗游”的新的旅游品种,起到了很好的发展效果。青岛市作为一个拥有得天独厚海洋资源的旅游城市,面临着2008年北京奥运会唯一合作伙伴城市的良好契机,在海洋旅游产业的发展方面有着巨大的优势与潜力。应紧紧把握住奥运这一千载难逢的大好机会,大力发展旅游业,促进青岛海洋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改善与提高旅游业的软、硬件水平,促进青岛海洋旅游产业的提升,努力突出“山、海、城”特色,打造“帆船之都”的国际品牌,强化宣传旅游形象,扩大客源市场,吸引更多的游人前往。发展滨海旅游的同时,还应注意对环境的保护,运用循环经济的理念来发展滨海旅游业,努力实现滨海旅游的健康可持续性发展。

第9篇:海洋产业分析范文

【关键词】金融支持;海洋产业结构优化;格兰杰因果检验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海洋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海洋产业结构日趋合理,海洋高新技术产业、新兴海洋产业发展迅猛,海洋经济日益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是经济发展的第一助推器和持续助推器。没有金融的参与和支持,产业结构的优化难以实现,金融支持对产业结构的发展至关重要。

1.海洋产业结构优化

海洋产业结构优化是指海洋产业协调稳定发展、海洋产业总体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具体来说,是海洋产业结构由低层次不断向高层次演进的高度化过程,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海洋产业结构合理化和海洋产业结构高度化。海洋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度化是决定海洋产业经济效益高低的两大因素:海洋产业结构高度化则决定配置到各个产业部门的资源能否有效利用,带来更多的产出;海洋产业结构合理化决定资源在各个产业之间能否优化配置,不致造成积压和浪费。因此,海洋产业结构是否优化对一个国家的海洋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2.金融支持与海洋产业结构升级的关系

2.1 研究方法

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法(诺贝尔经济奖获得者美国加州大学著名计量经济学家Granger始创于1969年)主要用于考察两变量之间在时间上的先导抑或滞后关系。以时间序列,为例,如果利用变量和的过去信息共同对进行预测其结果比只用的过去信息预测更精确,则认为变量有助于解释变量的将来变化,两者之间存在格兰杰因果关系。对于两变量间的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Granger采用如下检验模型:

检验从到的单向格兰杰因果关系,即是检验的零假设:

检验统计量:

~ (3)

式中:和分别为式(1)和式(2)通过最小二乘法回归得到的残差平方和;T为时间序列的观测值总数。以为置信度,若,则拒绝,即以1-的概率对具有格兰杰因果关系;否则,接受原假设,对不具有格兰杰因果关系。

2.2 实证指标选取――以山东省为例

①海洋产业结构优化指标。近年来,山东省海洋产业不断发展,产业结构逐步合理化,三次产业比例由55.54∶23.87∶20.59转变为37.23∶23.02∶39.75。产业结构合理化是高度化的基础,高度化是结构升级的目的。因此,选取山东省海洋产业结构高度值作为海洋产业结构优化指标。(由于数据的可获性,所选时间范围是2001-2009年)产业高度化指标:

公式中,为第个产业部门在整个产业结构系统产出中所占的比例,表示第个产业部门的产业高度值。由于研究重点和数据原因,各产业高度值采用了经验赋值获得,根据产业结构高度化进程的特征,海洋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产业高度值分别赋值为1、2、3。根据以上公式计算山东省2001-2009年海洋产业结构高度值,结果如表1所示

②金融深化程度指标。经济金融化指标用金融相关率FIR来衡量,金融相关比率是指,“某一时点上现存金融资产总额与国民财富――实物资产加上对外净资产之比”。通常人们将其简化为金融资产与GDP之比,以此衡量经济金融化程度。由于我国金融市场发展的一大特点是以间接融资为主,整个社会90%以上的融资都通过银行贷款方式完成,因此选取银行存贷款余额数据作为金融资产的一个代表性衡量标准来揭示金融发展水平,作为金融深化程度指标。金融相关率为:

(4)

式中D表示选取年份银行金融机构存款余额;L表示相应银行金融机构贷款余额。根据式(4)计算山东2001-2009年金融相关率,结果如表1所示。

数据来源:根据公式计算所得;数据来源:《山东金融年鉴》2002-2010

2.3 实证结果分析

表2 格兰杰因果关系的检验结果

原假设 滞后期 P值 结论

X不是y的格兰杰原因 1  0.03688 拒绝原假设

Y不是x的格兰杰原因 1  0.22252 接受原假设

X不是Y的格兰杰原因 2  0.99556 接受原假设

Y不是X的格兰杰原因 2  0.65963 接受原假设

①时滞为1时,原假设“x不是y的格兰杰原因”的P值=0.047 26

②在时滞为1、2两种条件下,原假设“y不是x的格兰杰原因”的P值都比较高,因此接受原假设即海洋产业结构升级不是金融支持的格兰杰原因,说明在短期内,海洋产业结构的优化不能反作用于绿色金融的发展。

3.对策建议

(1)制定海洋产业结构调整规划,健全相关产业政策。海洋资源和良好的海洋环境是海洋产业发展的物质基础,对海洋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关系甚大,应加速海洋环境技术的产业化,有效地开发海洋资源和海洋环境,使海洋产业与海洋资源及海洋环境保护协调发展。(2)建立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化,促进机构和示范基地、企业集团等建立示范基地,增强海洋产业技术开发能力。(3)利用海洋技术改造传统海洋产业、加快新兴海洋产业发展、培育未来海洋产业重视,传统海洋产业技术改造,保持产业发展后劲。

参考文献:

[1]马洪芹.我国海洋产业结构升级中的金融支持问题研究[D].青岛:中国海洋大学,2007.

[2]高铁梅.计量经济分析方法与建模Eviews应用及实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3]国家海洋局.中国海洋统计年鉴[Z].北京:海洋出版社,1997―2006.

[4]李彬.金融支持与我国海洋产业发展关系研究[D].青岛:中国海洋大学,2008.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