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常见税收筹划方法范文

常见税收筹划方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常见税收筹划方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常见税收筹划方法

第1篇:常见税收筹划方法范文

摘要房地产企业的经营具有投资大、周期长、高风险的特点,为了对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进行更有效的规避和控制,使企业实现更佳的经济效益,要强化房地产企业的税收筹划管理。本文就房地产企业税收筹划相关问题展开讨论,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措施。

关键词房地产企业税收筹划措施

税收筹划指的是,在遵循税法以及符合税法意图的前提下,通过对纳税人的经营、投资、筹划、分配等理财活动的筹划安排,尽可能的取得涉税收益,从而整体上实现纳税人最优的涉税财务管理活动。房地产企业的投资大、销售周期长、经营和投资风险大,税收种类较多,税务负担较重,运用税收筹划的手段,不但能有效减少企业涉税成本,还能提升房地产企业竞争力,促进其长期健康发展。

一、房地产企业税收筹划重要性分析

(一)房地产企业纳税金额大、负债率高

房地产企业由于投资大、经营周期长、收益集中在后期,纳税金额巨大,因而节税潜力很大,通过有效的税收筹划能够减轻房地产企业税务负担。另外,房地产企业往往负债率较高,目前来看融资渠道又比较单一,因而通过税收筹划可以有效缓解资金压力。

(二)税收筹划是实现房地产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控制和降低纳税成本,是房地产企业降低经营成本,实现利润最后大化的有效途径之一。以往,由于房地产企业依法纳税意识十分单薄,出现了以偷税、漏水避税等手段降低纳税成本的现象,这一做法不但会受到相关法律的制裁,也严重影响了房地产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因而,为了通过合法途径降低税务成本,和维持房地产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进行科学的税收筹划是十分必要的。

二、房地产企业税收筹划的常见方法

(一)房地产企业营业税的筹划

由于营业税按所经营项目的流转次数收取税费,对于房地产企业来说,一个项目的流转次数越多,需要缴纳的营业税也就相应较高,因而减少项目的流转次数便可显著减少所需缴纳的营业税。以往,通过合作建房来减少房地产企业项目流转次数这一方式较为常见,具体做法是:一)项目交易双方形成合营企业,风险共同承担,利润共同分享,这样的情况下,双方都不必缴纳营业税;二)交易双方通过交换房屋所有权和土地使用权的方式来实现合作建房,这种情况下,交易双方只需分别为无形资产的转让和房屋的销售缴纳营业税。

(二)房地产企业土地增值税的筹划

房地产企业土地增值税的筹划有两种方法:一)结合建房方式进行税收筹划。首先,根据税法规定,代建房屋是不需要缴纳土地增值税的,而合作建房建成后需要转让的,则需要缴纳土地增值税,可见代建的方式可降低税务负担,具体的,房地产企业可将符合代建房条件的建房按照“服务业――业”的方式缴纳营业税而避免后期缴纳土地增值税;二)分散收入。常见的办法是将整个工程项目分解为多个小的工程,以及将某些项目从整个房地产工程中分离出来而达到无需缴纳土地增值税的目的。

(三)房地产企业所得税的筹划

房地产企业可通过推迟确认时间的方式减小所得税应

缴金额,由于这种方法可将部分收入的纳税时间推迟到未来一年或几年之内,而货币具有时间价值,因而推迟确认时间可减轻企业税负。房地产企业在进行所得税筹划时往往尤其注意临近年终的收入确认,因为这些交易更容易从时点上进行控制,例如当企业当年收入远远高于可扣除的项目时,可结合具体情况使预计下一年确认的收入符合当年确认条件;另外,还可通过对广告费用进行筹划的方式降低房地产企业应缴纳的所得税。根据税法,房地产企业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低于销售收入15%的部分将被扣除,房地产企业经营中应注意这一准则而避免不必要的税务开支。

三、房地产企业税收筹划要点

(一)依法纳税,合法筹划

房地产企业应提升其依法纳税的意识,增强相关税法知识,杜绝纳税中的违法行为,如偷税、漏税等。而是应该用合法的手段进行税收筹划,避免因违法造成的经济损失和负面影响。

(二)提升企业决策水平

房地产企业税收筹划归根结底决定于企业领导的决策,决策水平的高低,和决策规范性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房地产企业的税负大小,因而要提升税收筹划水平,减少企业税务负担,就要首先提升房地产企业决策水平和管理水平。房地产企业决策者应从企业战略的角度,作出前瞻性的企业决策,从根本上降低企业税负,而不是单纯用技术性和补漏性的措施来进行税收筹划。

(三)强调企业价值最大化

对于单个的工程项目来说,房地产企业最终追求的是利润最大化,对于房地产企业的长期经营来说,房地产企业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企业健康、可持续的发展,以获得更佳的经济效益,可见税负最小化并不是房地产企业的最终目标,因而房地产企业的一切税收筹划手段都不应与房地产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以及长期发展的需要相矛盾。

四、总结

由于房地产企业面临着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只有合理控制经营成本才能提升自身竞争力,税收筹划是降低企业税务成本的有效措施,因而房地产企业应在充分认识税收筹划重要性的前提下,通过合法手段来降低企业税务负担,提升企业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韩玉芬,李荣瑾.房地产开发企业税收筹划探析.现代商贸工业.2009(3):225.

[2]苏强.房地产企业如何进行税收筹划.市场论坛.2006(2):123.

第2篇:常见税收筹划方法范文

关键词:国有房地产企业;税收筹划;财务管理;策略

房地产行业项目开发建设时间较长,资金回笼较慢,因此,在项目开发建设过程中,房地产企业会面临较大的资金压力。而加强税收筹划,提高财务管理的水平,能够有效地实现资金的合理配置,降低资金持有成本,从而对公司的运营产生积极影响。国有房地产企业也认识到了财务管理和税收筹划的重要性,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很多国有房地产企业对财务管理在税收筹划方面所发挥的作用还认识不足,还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因此,开展国有房地产企业税收筹划对财务管理影响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相关概念介绍

(一)税收筹划

很多学者对税收筹划的概念进行了研究,但是由于研究视角不同,目前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有学者认为所谓的税收筹划指的是在税收制度的框架下,在不违反税收法律法规的前提下[1],通过对企业的内部资源的合理配置和调整,提前做出的和税收活动相关的筹划活动,以达到节省税收,延迟纳税的目的。有学者认为税收筹划的主体是企业的管理者,筹划的客体是企业的税收负担[2],而税收筹划的工具则是现有的税收法律法规和会计核算处理制度,税收筹划的目的是降低企业税负。而税收筹划和偷税漏税有本质上的区别,其是在法律的框架范围内进行的。税收筹划在促进企业经营发展方面有两个方面的作用:一方面,税收筹划能够提高企业的利润。当前房地产行业的竞争激烈,企业要想占据竞争的先机,就必须提高盈利能力,降低成本[3]。而税收筹划能够使房地产企业在不违反税收法律的前提下,灵活使用各种自主策划手段,最终降低企业税负。另一方面,可以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房地产企业面临的外部环境日益复杂,存在一系列的风险因素。如果房地产企业可以提升税收筹划的有效性[4],那么就能够充实自身的现金流,从而保障房地产企业的正常运营。

(二)财务管理

财务管理,顾名思义是针对市场主体的财务活动进行管理的过程。财务管理是和市场经济的发展相伴而生的,其目的是对市场主体的经营业务相关的财务活动进行管理,从而提升市场主体内部资源配置的效率[5]。财务管理通常体现为财务预算、财务决策、财务协调和财务控制。而财务管理活动的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首先,筹资活动的管理。筹资活动指的是市场主体为了扩大生产规模,通过多种方式从不同渠道获取资金的行为。其次,资金运营活动管理。很多企业在运营的过程中会出现资金的收入和支付,比如支付应付账款、收回应收账款等,而这种因企业经营产生的和资金有关的财务活动,被称为资金的运营活动。而资金运营管理就是针对资金运营过程的管理。最后,投资活动管理。企业为了达到预期的收益率,会对各种项目进行分析,从而开展项目投资活动,比如常见的企业购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购入其他企业的股权等。

二、税收筹划对财务管理的影响

(一)规范企业的财务分析手段

财务分析指的是财务人员对企业的业务进行梳理后,结合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通过不同的计算方式对数据进行分析,为之后的财务决策提供依据的过程。在企业的筹资活动阶段,企业税负影响较大的是土地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土地增值税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税前利息的扣除上,因为根据税法的规定不同的筹资方式所产生的利息可以在限额内扣除。在企业所得税方面,企业债务融资所需要支付的利息可以用费用的方式在税前扣除。而房地产企业要想做好关于土地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利息扣除方面的税收筹划,就必须规范财务分析手段。在传统的模式中,房地产企业总是主观分析财务数据,这种方式得出的结论客观性较差。而企业完全可以采取定量财务分析的手段,通过建立数据模型得出企业最优的资本结构,然后寻找最优的筹资方式,也可以对不同筹资方式所产生的利息支出进行量化分析,从而确定筹划方案。

(二)提高企业财务控制意识

财务控制指的是对企业不同业务的运营过程进行分析和控制的过程,其目的是提升企业的运营效率。同时,财务控制意识也可以对财务活动进行控制,可以反作用于企业税收方案的制定。举例来说,在资本运营活动的销售环节,可扣除项目的加计扣除能够对土地增值税的税额产生较大的影响。如果企业财务管理部门缺乏财务控制的意识,没有将项目的加计扣除费用进行区分,那么就会导致加计部分无法扣除,继而提高土地增值税的税负。如果企业的财务人员具备较强的财务控制意识,那么就可以细化销售环节可抵扣项目的管理方式,从而提高加计扣除的额度,进一步降低土地增值税的税负。与此同时,企业可以对房产税进行筹划。房地产企业的出租环节会涉及大量的房产税,财务管理人员需要对房产税中涉及的非房地产纳税范围的费用进行区分,这样才能够合理降低房产税税负。

(三)提升财务预测能力

财务预测指的是财务管理人员能够以过去的财务信息和业务信息为基础,利用科学的财务分析手段,对信息进行处理,进而对未来的财务和运营活动做出科学的推断的活动。财务预测能帮助企业制定预案。企业的税收筹划活动是为了降低企业税负,优化资金配置,充裕企业发展的现金流。而房地产企业在开展投资活动时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如果不能够对投资活动进行预测,那么就很可能会降低企业税收筹划的有效性。举例来说,很多房地产企业会在不同的区域建设分支机构,使之对投资活动进行筹划。在分支机构成立之前,财务人员需要对分支机构面对的法律风险和财务风险进行分析,并经过评估以后,决定是否成立新的分支机构。

三、国有企业房地产税收筹划方式

(一)筹资活动的税收筹划方式

国有房地产企业在运营过程中很难不产生筹资活动,而不同的筹资活动所带来的资本成本具有很大的差异。因此,国有企业筹资活动的首要问题是选择合适的筹资方式。目前常见的筹资方式有吸收直接投资、留存收益投资、银行借款、发行债券、融资租赁和发行股票等方式。基于国有房地产企业的产权性质,其在金融市场上具备较强的实力和较好的口碑,因此,其常见的融资方式为银行借款、发行债券和信托融资。房地产企业较多地选择债务融资的方式,因此,债务融资所产生利息费用可以在计算企业所得税时,在税前扣除,而且,债务利息费用同样是土地增值税的重要扣除项目。而权益融资方式所产生的股息起不到“税盾”的效应。但是,国有房地产企业也应该认识到房地产项目的建设周期长,资金回收慢,因此,较高比例的债务融资很可能引发债务违约风险,导致资金链断裂。所以,企业应该综合考虑,选择多元化的筹资方式。

(二)资金运营活动的税收筹划方式

国有房地产企业在资金运营阶段涉及的税种较多,而且金额较大,比如常见的房地产销售环节和出租环节。一方面,在房地产销售环节会涉及契税、城市建设维护税、土地增值税和房产税。其中土地增值税和房产税的占比较大,是税收筹划的重点关注领域。在房地产商品的销售环节,由于其开发的商品具有多样化的特点,比如,可能是普通住宅或者别墅,所以,国有房地产企业在计算土地增值税时,应该根据商品的类型分开核算。根据土地增值税公式可知,土地增值税=(销售收入-开发总成本-加计扣除-税金及附加-期间费用)×适用税率-扣除项目金额×速算扣除系数。从上述公式可以看出,土地增值税采用累进税率,所以,基于住宅和别墅增值率的不同,两者增值额对应的税率和扣除系数是不同的,因此,国有房地产企业通常会分开核算。另一方面,在房地产出租环节,涉及较多的税种是房产税,而房产税的计税依据存在两种情况,一种是房屋余值,一种为租金收入。如果将房产余值作为计税依据,那么再按照政府规定比例扣除后,以余值的1.2%计算。如果以租金收入为计税依据,那么房产税的金额为年租金收入×12%。在对房地产出租行为进行税收筹划时,国有企业常见的手段是明确合同,区分合同中的业务内容。举例来说,国有房地产企业在出租住宅配套时,应该分别同承租方签订两份合同—一份为房屋使用权的租赁合同,另一份为房屋物业服务费的合同。因为,物业服务费不属于房产税的征收范围,所以,在计算出租项目的房产税时,会降低税基,从而达到节税的目的。

(三)投资活动的税收筹划方式

由于房地产的开发周期较长,因此,项目在开发建设中非常容易受到外在因素的影响,导致商品出现资产减值的情况,但是,由于开发时的账面价值过高,企业以账面价值为基础计算房产税时,得到的房产税额过高。针对这种情况,国有企业的税收筹划方式如下。国有房地产企业在开展PPP项目时,可以用商业用地出资成立一家控股子公司,而根据中国会计准则的规定,投资者投入固定资产的成本应该按照合同或者协议约定的价值确定,但是,协议不公允的除外。因此,母公司由于不属于房产使用权所有者,因此,并不缴纳房产税,而控股子公司应该缴纳的房产税可以按照减值后地产的公允价值入账,这就降低了房产税的计税基数,从而降低了房产税税负。此外,国有房地产企业可以通过在三四线城市成立物业公司的形式,享受区域的优惠税率,从而降低企业所得税税额。

四、国有企业房地产财务管理的优化策略

(一)引入定量化的财务分析手段

企业的税收筹划方案会影响财务管理的方法,而财务管理方法又会反过来影响税收筹划方案。随着房地产市场环境和政策环境的不断变动,依靠定性化财务分析方法所做出的税收筹划方案的有效性并不强,所以,国有房地产企业要想通过税收筹划提升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就必须引入定量化的财务管理方法,提升财务管理决策的科学性。首先,财务管理定量化的分析方法必须建立在客观真实的财务数据基础之上,因此房地产企业应该提高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其次,在企业筹资过程中会存在不同的筹资方式和资本成本。国有房地产企业在制定税收筹划方案时会考虑到资本成本和利息的扣除方式,这就要求财务管理人员能够从完善企业资本结构角度出发,对资本成本进行量化分析,从而取得投资成本和财务风险的有机平衡。最后,在计算利息所产生的节税效应时,也应该运用定量的分析方法,最后选择合适的筹资方式。

(二)增强财务控制意识

国有房地产企业的税收筹划方案也会受到市场环境、法律环境和政策环境的影响,所以,国有房地产企业应该提升财务控制意识,优化税收筹划的方案。首先,国有房地产企业在针对土地增值税制定税收筹划方案时,应该对税前扣除的项目做细致处理,尤其是要将税前可抵扣的开发成本、利息费用和其他不能抵扣的成本分开核算,这样才能够通过对成本的控制达到降低税负的目的。其次,国有房产企业还应该完善发票的管理制度,加强对发票的管理,尤其是做好增值税进项发票的管理工作。财务人员要提升发票的完整性和规范性,确保在规定时间内抵扣进项税额。最后,国有企业还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延迟收入确认,比如,可以采取分期收款的模式,这样能够推迟增值税纳税义务的发生时点,从而达到延迟纳税的效果。

(三)发挥财务预测的作用

国有房地产企业的税收筹划工作,本质上是一种事前的控制,因此,房地产企业的财务部门必须发挥财务预测的作用,在涉及房地产的各种业务类型时,应该做好税收筹划的预案。首先,在投资活动中,国有房地产企业可以通过设立控股公司的方式或者在不同地域开设分支机构的方式来降低企业税负。其次,国有房地产企业还应该完善会计核算制度,加强会计准则的落实工作,明确各个财务岗位的职责,杜绝各个岗位职责权限相互交叉重叠的情况。最后,国有房地产企业还应该梳理各项业务流程、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内部监督,降低各个财务岗位或者各个分子公司出现财务违规行为的概率。

(四)提高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

国有房地产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和税收筹划工作都是由财务人员直接负责的,因此,税收筹划和财务管理的有效性都与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有着密切的联系。首先,国有房地产企业在人才招录环节,应该严格把控招聘的质量关,选择那些既具备过硬的财务理论知识,同时又具备丰富税收筹划经验的人才。其次,企业要督促财务人员积极学习。一方面,财务管理人员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提前做好财务决策的知识储备。同时,还要积极学习有关的税务知识,提高税务筹划的能力。另一方面,由于国家的税收政策处在发展和变化当中,财务人员必须及时关注国家的税收政策,并能够根据税收政策做出财务方面的迅速反应。最后,财务管理人员要提升道德修养,遵守会计准则和法律法规,确保税务筹划工作在法律的框架内进行。除此之外,国有房地产企业还应该将财务人员的税收筹划工作纳入绩效考核体系中,奖优罚劣,起到良好的激励作用。

结束语

房地产企业的税收种类较多,税负较高,因此房地产企业在税收筹划方面存在很大的空间。税收筹划的本质是在法律规范范围内合理地减少企业税负,延迟纳税时间。而税收筹划和财务管理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二者是相互依存、相互统一的。税收筹划可以推动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提升,而财务管理水平的提升,又可以提高税收筹划的有效性。文章对财务管理和税收筹划的概念进行了介绍,并且分析了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而介绍了国有房地产企业税收筹划的主要手段,最后,从多个角度提出了提高国有房地产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策略。

参考文献:

[1]赵聪聪.房地产企业税收筹划对财务管理影响分析[J].纳税,2021,15(19):39-40.

[2]汤雅清.房地产企业税收筹划对财务管理影响的分析[J].财经界,2021(14):171-172.

[3]周悦.房地产企业税收筹划对财务管理影响的研究[J].中国市场,2021(3):149-150.

[4]丁泽丽.房地产企业税收筹划对财务管理的影响分析[J].纳税,2019,13(34):52.

第3篇:常见税收筹划方法范文

关键词:税收筹划 风险管理 对策

近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税收筹划已经成为企业合法、合理降低税负、获取经济利益最大化的有效手段。如何使税收筹划方案更具科学性、规范性和合理性已成为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风险与收益并存,税收筹划工作给企业带来节税收益的同时也蕴含着一定的风险,如果无视税收筹划带来的风险,不对这些风险进行管理和控制,而进行盲目的税收筹划,将可能使企业遭受巨大的损失。因此,本文试图对税收筹划风险的管理和控制进行相关的探讨,对现代企业在税收筹划实际业务中进行风险防范和规避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税收筹划风险的内涵和特征

税收筹划是指在不违法国家现行税法的前提下,在纳税之前,企业为减轻税负,实现企业财务目标而进行的对一系列财务活动的谋划和安排。税收筹划风险是指企业在进行税收筹划活动过程中,由于事先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而使企业的实际收益与预期收益相背离的可能性。税收筹划风险一般包括三方面内容:税收筹划风险的主体是纳税人,纳税人是税收筹划风险的主要承担者;税收筹划风险是由客观存在的不确定因素引起的;税收筹划风险是实际收益与预期收益相偏离的可能性。

税收筹划风险除了具有一般风险的特征外,同时由于其自身所处环境的各种不确定性,使得税收筹划风险也具有自身的特点。税收筹划风险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税收筹划风险具有客观必然性,即它是一种客观存在的和不可避免的风险;(2)税收筹划风险具有不确定性和复杂性,利率的调整、汇率的变化以及政策的调整等这些瞬息万变的经济环境使得税收筹划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相应的税收筹划的表现、成因、影响力、作用力等早就了税收筹划风险的复杂性;(3)税收筹划风险具有可控性,虽然其具有不确定性和复杂性,但产生税收筹划风险的因素可以参照经验数据进行分析和估算,进而可以对风险进行度量和控制;(4)税收筹划风险具有主观相关性,即面临风险的主体的不同行为和决策会产生不同程度的风险。

二、税收筹划风险的形成原因

1.税收筹划风险是由税收的本质属性决定的

税收的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决定了税收筹划风险存在的必然性。从税收的强制性来看,纳税人与征税人(税务机关)之间的权力和义务是不对等的,纳税人的涉税行为处于被动地位,其税收筹划是否合法是由征税人决定的,税务机关是税收筹划“游戏规则”的制定者,一旦调整税法,纳税人没有及时作出反应,就会形成风险,从而导致税收筹划风险的存在;从税收的无偿性来看,一方面纳税人为了自身的经济利益期望通过税收筹划来降低或规避税收,另一方面政府为了保持税收稳定增长,必然会加强税收的征管和稽查,二者之间的矛盾导致纳税人税收筹划行为存在风险;从税收的固定性来看,纳税人开始税收筹划时应按国家在征税前确定的各种税收法律法规,纳税人不能随意更改税务处理方法,进而产生税收筹划风险。

2.税收筹划实施者能力水平有限

税收筹划方案的制定、选择和实施完全取决于纳税人的主观判断,纳税人的认知与能力水平对税收筹划的优劣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说,纳税人主观判断的正确或错误通常也决定了税收筹划方案的成功或失败,这是由税收筹划风险的主观相关性所决定的。一般来说,当税收筹划实施者具有较全面的税收、财会、法律等知识时,税收筹划成功的几率也较高,反之失败的可能性也会越高。从目前我国纳税人的整体能力素质水平来看,部分纳税人财会、税收以及法律等相关能力往往无法满足税收筹划的需要,虽然开展税收筹划工作,但也存在较大风险,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3.税收筹划方案实施过程的不确定性

税收筹划方案实施过程需要面临两种不同的环境,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前者主要指纳税人的经济活动,后者主要指税收政策等,这两种不能环境的不确定因素都会给税收筹划方案带来风险。从内部环境纳税人的经济活动来看,税收筹划决定了纳税人经营活动的事先安排,涉及生产经营活动的各个环节,而因经营不善产生风险是税收筹划中最常见的风险,纳税人的生产、经营、投资、理财和管理等活动对税收筹划风险都有较大的影响作用,比如企业资产负债率过高,不能按期支付税款,这不仅会影响税收筹划方案的实施,同时也增加了企业的纳税成本,增加税负,甚至带来税务机关的经济制裁。从外部环境相关政策的调整来看,在不同的经济发展时期,国家通常会出台新的税收宏观调控措施,同时国家法规变化、体制变革频繁、政局不稳等都会相应的增加税收筹划风险;反之,政策法规明朗稳定,坚持法治,税收筹划的风险也就会减少。另外,近年来我国不可抗力事件的不断出现都对纳税人的生产经营活动产生了一定的冲击,纳税人经营活动出现困难,对于税收筹划的事先安排也就无法实施,也就相应的增加税收筹划风险。

4.税收执法力度的加强,征纳双方认定差异

随着税务机关执法力度不断的加强,税务稽查和处罚工作不断规范,偷税漏税处罚力度也不断加大。税收筹划其实是企业与国家间的博弈,纳税人利用国家税法缺陷进行税收筹划设计,以尽可能的减轻税负,而国家则通过税收筹划掌握税法缺陷的所在,从而制定反避税措施。而通常由于纳税人受信息不对称或经济利益驱动的影响,往往不能对国家的反避税措施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税收筹划的调整,进而导致税收筹划的失败。同时,由于我国当前相关税收法律法规不够完善,具体税收条款设置仍不十分明确,且对具体的税收事项常留有一定的弹性空间,使得征纳双方存在认定差异,而在一定范围内税收筹划方案的合法性往往由税务机构自有裁量,再加上税务执法人员素质的参差不齐,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税收筹划的风险。

三、加强税收筹划风险管理和控制的相关措施

1.遵循税收筹划风险管理原则

税收筹划风险管理和控制的原则一般包括以下几方面:(1)基于企业整体效益的原则,税收筹划风险管理应着眼于企业整体利益,考虑企业的长远发展,同时考虑税收法规之间的相互制约性,避免筹划风险,从而降低税负;(2)税收筹划风险管理应遵循“成本-效益”的原则,税收筹划风险管理方案在实施过程中需综合比较风险管理所消耗的成本和其所带来的收益,只有收益大于成本的风险管理方案才是可行的,否则毫无意义;(3)遵循企业部门人员间的配合原则,特别是财会部门和人力资源部门之间的良好配合,确保部门间的信息交流和沟通,完善风险管理授权制度,从而确保企业税收筹划风险管理任务和目标的实现。

2.采用科学方法识别税收筹划风险

识别税收筹划风险是税收筹划风险管理的基础,是税收筹划风险控制的核心内容。税收筹划风险的识别方法有很多,企业应结合税收筹划风险的具体特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这里主要介绍三种风险识别方法:一是环境分析法,重点分析企业内部外环境的不确定性及其变动趋势,外部环境包括政治环境、经济环境和社会环境,企业应根据国家的产业政策、税收政策等及时的调整税收筹划方案,避免税收酬和风险。二是财务管理分析法,税收筹划贯彻企业财务管理的各个环节,二者具有相关性,因此可以借助财务管理来识别税收筹划风险,具体的可以通过财务管理的筹资决策、投资决策、生产经营决策和利润分配决策等,通过选定一个指标作为财务风险的预警界限,以此达到对税收筹划可能产生的财务风险进行识别。三是流程分析法,通对税收筹划的每个环节进行调查和分析,包括识别信息收集阶段的风险,如信息不全面、信息时效性差等风险;识别方案选择阶段的风险,包括判断方案是否具备实施条件及实施的成本,判断方案实施的长期和短期利益,比较个方案的差异和相对优势,以减少选择税收筹划方案失误的风险;对方案实施的情况进行绩效评估,即对税收筹划风险的事后控制,包括评估不全面的风险,或是没有考虑时间价值等。

3.做好税收筹划风险的事前控制和事中控制

税收筹划风险控制更多的属于事前控制和事中控制。一方面企业应加强信息管理,建立有效的税收筹划信息收集方案,包括筹划主体信息、税收环境信息、政府的涉税行为信息以及反馈信息等,建立税收资源信息库,保证收集信息的准确性、及时性、完整性和相关性,确保税收筹划对信息质量的要求,为税收筹划决策者提供必要的信息支持,同时利用网络技术及时跟进税法的变更和调整,提高反应速度,降低由于政策变化带来的税收筹划风险;另一方面,企业应加强人员管理,提高税收筹划风险管理相关人员的法律、税收、会计、财务和金融等各方面知识,以及职业道德素质,加强筹划人员的培训和再教育,确保税收筹划风险控制的有效实施。

4.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完善税收筹划风险管理

首先,企业可以设立专门的税务部,对税收筹划进行科学的规范和管理,一方面引进具有税收筹划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根据企业运营情况制定最优的税收筹划方案,尽量避免由于税收筹划方案的不完善带来的风险;另一方面,税务部要协调、处理好企业与税务机关关系的工作,实时全面的了解税务法律法规,做好税收筹划方案更改的准备,同时加强与税务机关的联系和沟通,避免不必要的执法风险。其次,动态灵活地执行税收筹划方案,建立科学快捷的税收监控体系,对发生税收筹划风险的关键因素建立预警机制,做好事前控制,防患未然,这就需要企业灵活的执行税收筹划方案;再次,完善企业经营管理,规避税收筹划风险,明确各部门的涉税事项,对关键部门的涉税内容作出清晰的描述,明确部门责任,便于各部门在税收筹划方案实施过程中进行协调,从而实现税收筹划目标,规避企业经营过程中可能带来的税收筹划风险。

总之,企业应完善对税收筹划风险的识别机制,加强企业内部经营管理,强化税收筹划风险管理和控制,为税收筹划风险控制提供保障,同时企业应做好税收筹划风险的事前和事中控制,保证税收筹划风险管理方案的有效实施,进而实现减轻税负的目标,保证企业健康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胡腊中.浅析企业税收筹划的风险及控制[J].现代经济信息,2011.

第4篇:常见税收筹划方法范文

关键词: 税收筹划企业所得税目标方法

一、税收筹划的定义

税务筹划(Tax Planning或Tax Saving),于20世纪30年起源于西方国家,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在理论及实务上均已比较成熟了。早在1989年伍德赫得・费尔勒国际出版公司就出版了名为《跨国公司的税收筹划》(Tax Planning for Multinational Companies)的专著,书中提出的论点及税收筹划的技术在一些跨国公司中颇有影响。美国南加州大学W.B.梅格斯与R.F.梅格斯在他们合著的《会计学》中,对税收筹划下了定义,书中认为:人们合理而又合法地安排自己的经营活动,使之缴纳可能最低的税收所使用的方法称之为税收筹划。荷兰国际财政文献局也早已在《国际税收词汇》对税收筹划作了具体的定义:税收筹划是指通过纳税人经营活动或个人事务活动的安排,实现缴纳最低的税收。

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税收筹划理论研究起步晚很多,大约是在20世纪90年代中叶从西方引进我国,并且在较长一段时期内一直被视为“”。因此第一本税收筹划专著是由中国国际税收研究会副会长、福州市税务学会会长唐腾翔与唐向撰写的《税收筹划》。该书于1994年出版,书中把税收筹划和避税问题从理论上予以科学的界定,引导企业正确理解税收筹划;2000年,在《中国税务报―筹划周刊》上,出现了“筹划讲座”专栏,公开讨论税收筹划问题。大批学者也不断地出版专著,系统地研究税收筹划理论,如蔡昌博士著作的《蔡博士谈税收筹划》中以独特的视角、开阔的思维,用第三种眼光看税收筹划,并且创立了“税收筹划规律”;盖地教授主编的《企业税务筹划理论与实务》(2005年)从横向(分税种)与纵向(按过程)两方面阐述税务筹划的方法和技术。

税收筹划并没有明确的定义,综合各家之言,我们可以将其定义为:税收筹划是指纳税人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通过对经营、投资、理财等事项的精心谋划和安排,以充分利用税法所提供的优惠政策或可选择性条款,从而获得最大节税利益的一种理财行为(蔡昌,2007)。该定义包含三个含义:

(一)合法性。这是税收筹划的本质特征,也是税收筹划区别于偷税、逃税、避税的基本标志。

(二)计划性。又称筹划性,在经济活动中,企业进行税收筹划的时间应该是涉税义务发生之前的决策酝酿环节,而不是涉税义务发生履行环节;企业实施税务筹划方案需要调整的是具体涉税行为,而不是具体涉税行为发生以后更改合同和发票。

(三)目的性。是指纳税人要取得税收收益。达到这一目的有两种途径:一是选择低税负,低税负意味着低税收成本,低税收成本则意味着高资本回收率;二是滞延纳税时间,纳税期的降低可以降低资本成本(如减少利息支出)。

二、税收筹划的方法

税收筹划是一项专业性极强的纳税技巧与税负控制技术,面对各种不同的情况必须有不同的筹划方案,但却不排除其内在存有一定的规律性。下面本文从税收实务中存在的共性提出一些筹划方法。

(一)纳税人的选择。

1.设立企业组织形式的筹划

企业在发展到一定程度往往会有扩张的要求,此时应该慎重考虑设立机构的形式,对设立机构形式进行税收筹划,以取得最大的税后收益。主要考虑以下两点。

一是分支机构初期经营盈亏情况,是否需要与总部合并纳税。新税法取消了现行内资税法以“独立核算”为标准来确定纳税人的规定,而是直接以“企业和其他取得收入的组织”作为企业所得税纳税人,也就是主要以法人作为标准来确定纳税人。在分公司的情况下,由于它不是法人,其实现的盈亏要跟总公司合并纳税,如果设立的是子公司,各子公司可以分别纳税,只需按税后利润一定的比例对公司分配。在这一规定下,企业在设立营业机构时应该考虑是建立分公司还是子公司。如果企业预计该机构在成立之初会产生亏损,则将其设立为不具法人资格营业机构,如此,企业可依法汇总纳税,实现盈亏互抵,减轻税负。

二是分支机构税率的区域优势及税收待遇情况。如2008年实施的新税法实行“行业优惠为主,区域优惠为辅”的优惠政策,除了西部地区的优惠仍将存在,将会取消大部分区域税率优惠,因此在2008年1月1日后成立的分支机构基本上不用考虑区域带来的优惠。

2.就业人员的选择

企业就业人员的选择可以2008年新税法第一百一十七条规定为例,企业安置残疾人员的,按实际支付给残疾职工工资的100%加计扣除。“两税合并”以前,只有特定企业安置“四残”人员和待就业人员达到一定比例可以减免企业所得税。这一新优惠政策,给予企业很大的筹划空间,企业可以通过以下措施进行纳税筹划。

(1)企业应分析哪些工作岗位适合安置国家鼓励就业的人员。

(2)录用上述人员与录用一般人员在工资薪酬成本上的变化(考虑抵税效应后)。

(3)录用上述人员与录用一般人员在培训成本、劳动生产率等方面的变化。

(4)相关证件的备案、劳动合同的签署和社会保障的落实问题。

(二)滞延纳税时间。

1.应税所得筹划

由于所得税税款是一项强制性现金支出,考虑到时间价值,如果企业能够推迟收入的确认时间或者提前确认成本、费用,就可以延缓税务支出,虽然最终支付税额是一样的,但是通过推迟税款的缴纳,企业获得了时间价值。推迟收入的确认或提前确定成本、费用具体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采取赊销和分期收款方式销售货物,订立合同时约定次年收取货款。

(2)采用支票、银行本票和汇兑结算方式销售货物,将收入延迟到次年确认。

(3)选择合适的存货计价方法,如2007年物价总体水平呈上涨趋势,可采用加权平均法,销售成本中含后期较高价格进货的部分成本,相应期末结存存货成本较低,这样就可以将利润和纳税递延至以后年度,进而达到延迟缴纳企业所得税的目的。

2.合理预缴

按照税法规定,企业分月或者分季预缴企业所得税,年终汇算清缴。预缴是保证税款及时、均衡入库的一种手段,但是企业的实际收入和费用列支要到一个会计年度结束后才能完整准确地计算出来。税法中并没有明确规定预缴所得税时预缴多少的具体标准,国家税务总局也规定,企业在预缴中少缴的税款不作为偷税处理,因此企业经营者可以在这里进行税收筹划,预缴时在合理范围内少预缴,待年终汇算清缴才补缴少缴的税款,这样企业就可以获取一笔无息借款。

(三)存货计价方法的税务筹划

对于生产企业来说,存货中原材料的耗用是费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段时间内,一批存货均会转为销售成本。因此,无论存货计价方式怎么选择,期间实现的应纳税所得额的总和是相等的,但是在期间内前后各段时间的应纳税所得额却是不一样的,并由此影响应纳税额。前面已经提到,税款是一项强制性的现金支出,企业应该尽可能地延迟税收支付时间,选择所得税税金支出现值小的存货计价方法,以获得货币时间价值。自2007年1月1日起,会计准则规定不能运用后进先出法对存货计量,因此当物价上涨时就不能采用后进先出法,而应选择加权平均法,提前确认成本,从而达到企业延缓纳税的目的。纳税人选择存货计价方式的关键在于判断企业主要材料的价格变动趋势。总体而言,物价的总体趋势是上涨的,这时企业选择加权平均法会更加有利;而如果企业的主要材料属于更新换代较快的,价格自上市后将不断下降,则企业应考虑选择先进先出法。

(四)固定资产税收筹划

按照我国的现行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可用的折旧方法有平均年限法、工作量法、年数总和法和双倍余额递减法。运用不同的折旧方法计提的折旧费用不同,会影响相关期间的成本费用,从而影响应税所得和所得税。利用折旧方法选择进行税收筹划应考虑以下几个问题。

1.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选择要符合法律规定

2008年新税法第六十四条规定按直线法计提的折旧可以税前扣除,并且规定了固定资产计算折旧的最短年限,同时在第一百一十九条中规定符合条件的固定资产可以采取缩短折旧年限或者采取加速折旧方法计提折旧。采取缩短折旧年限方法的,最短不得低于本条例第六十四条规定折旧年限的60%;采取加速折旧方法的,为双倍余额递减法或年数总和法。而对于预计净残值并没有作出具体规定,只要合理即可,这些为企业进行税收筹划提供了可能性。但企业必须在法律、法规范围内作出选择,否则因为违背法律、法规而遭遇罚款,则只会增加企业的支出,造成损失。

2.考虑时间价值的影响

在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内,无论企业采取哪种折旧方法,总的折旧额是不变的。但是由于存在货币时间价值,不同时间点上同一单位资金的价值是不相等的。企业在比较各种不同的折旧方法所带来的税收收益时,就应当计算并比较各种折旧方法在折旧年限内提取的折旧的现值及其抵税额的现值之和,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选择能给企业带来最大税收抵税现值的折旧方法。

3.企业固定资产应选择加速折旧方法

一般情况下,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应该选择加速折旧方法。这种情况下企业可以提前确认折旧费用,使企业获得递延纳税的好处,但是在企业享受减、免税时,企业不应选择加速折旧方法,而应按照正常的直线折旧法计提折旧。

三、结语

综上所述,税收筹划是市场经济的产物,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现象。从其定义可得知企业税收筹划贯穿于企业的投资决策、筹资决策、股利政策及经营活动过程中,企业经营管理者在熟知税法的前提下,通过对自身的各项经济事项的事先计划和安排,可以实现税负最低,从而获取最大的利益。企业所得税作为企业的主体税种之一,在企业的全部税收支出中占有重大的比例,因此,作为纳税人,企业若能很好地理解并掌握企业所得税法规,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合理地进行企业所得税的税收筹划,就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企业的所得税负担。

为了增强企业的竞争力,达到股东财富最大化的财务目标,企业应该重视税收筹划,积极进行税收筹划。在国家实施新企业所得税法的环境下,企业管理人员应该认真学习新企业所得税法,以便在合法的前提下,充分利用新企业所得税法为税收筹划提供的新空间为企业谋取更大的税后收益。因此,我们应该结合我国国情对税收筹划加以引导和规范,使之成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有利因素,而不应排斥或予以取缔。只有遵循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才能不断提高我国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加快我国经济国际化的进程,使国民经济健康、有序、稳步地发展。

参考文献:

[1]蔡昌.蔡博士谈税收筹划[M].东方出版社,2007.

[2]戴子元.税收筹划若干问题研究[D].湖南大学,2003.

[3]冯莉雯,宋瑞芝.企业税收筹划浅议[J].财经界,2007,(02):93.

[4]盖地.企业税务筹划理论与实际[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

[5]高允斌.新法规下如何进行纳税筹划[J].企业管理,2007,(05):13-14.

[6]刘东明.企业纳税筹划[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12.

[7]王险峰.新企业所得税法下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J].商业会计,2007,(10):21-22.

[8]阎静.论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7,(03):58-59.

[9]朱传霞.我国企业税收筹划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6.

[10]周璐.新准则下存货计价方法税务筹划[J].财会通讯,2007,(12)90-91.

第5篇:常见税收筹划方法范文

关键词:高新企业 财务管理战略 税收筹划 探析

高新技术产业在飞速发展,国家也在不断出台相关政策支持高新产业的发展,企业可以根据相关政策采取合理的税收筹划促进企业的经济效益的提升。本文站在财务战略的高度,切实分析如何高效合理实行税收政策,进而制定科学的财务管理战略,有利于高新企业有效减轻税收压力,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进而实现企业长远稳定发展。

一、高新企业财务战略中的税收筹划概述

(一)阐述高新企业

高新企业的定义实际上并不是固定的,它是伴随社会发展不断变化的,同时还存在一定的地域特征。根据高新技术的相关管理规定,高新企业属于知识以及技术密集型产业的范畴,企业致力于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最终形成企业自身发展的核心知识产权,将企业技术转化为经济效益。高新产业的发展是未来发展的趋势,符合国家经济结构的战略目标,也得到了国家相关政策的支持,企业可以充分利用优惠政策取得进一步的发展,不仅要关注高新技术方面的创新,同时也要注重企业的财务管理,创新企业的税收筹划策略。

(二)概述企业财务战略

财务战略的实施目标是提升短期财务价值的财务筹划,首先对企业自身的经济环境进行分析,进而对企业资金进行科学创造性的规划,有效推动资金合理流动,最终促进企业资金价值最大限度地提升。

(三)税收筹划的定义

税收筹划这个概念大约在20世纪30年代被英国人提出,主要指个体有权对自己的事业进行安排,假如做出的安排能够有效减税,国家就必须允许其减少税款的缴纳,这在当时受到了法律界的认可。之后经历了五十多年的发展,其定义逐渐成型。纵观国外关于税收筹划的定义,其内涵基本上都是一样的。简单说就是纳税人以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为基础上,巧妙利用税收政策,提高企业税收利益的税收战略,促使企业价值最大化。站在法律的角度,税后筹划是绝对合法的,税收政策发挥着极大的引导作用。税收筹划就是企业通过合理、合法的手段减轻自身税负压力的一种财务活动,具体操作是对现行的税收政策进行科学、合理的利用以达到合法避税,减轻企业税负,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

(四)发展现状

近些年来,在我国高新产业以惊人的速度崛起,该产业的增值速度日显突出,很好地推动了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同时有助于国家发展方式的转变。高新产业的发展也逐渐受到了社会以及政府的极大重视,政府也出台多项政策在投资、税收、原料供应等方面对高新产业进行扶持和帮助。其中税收政策的出台,对企业的发展发挥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在实际的发展进程中,一些企业没有建立完善的财务发展战略而盲目进行发展,最终碰了一鼻子灰。所以必须加强高新企业税收政策的学习,并且结合自身发展,实施科学、有效的税收筹划策略,合理减轻企业税收负担,促进经济效益的提升。

二、高新企业财务战略中税收筹划

目前,我国出台多项税收优惠政策支持高新企业更快、更健康地发展,税收政策的实施可以为高新企业争取更多的税收筹划空间,一般有以下几个环节的税收筹资。

(一)筹资环节的税收筹划

在筹资环节,高新企业实施的税收筹划也包含多方面,主要有选择具体的筹资渠道以及还本付息的方法。一般情况下,企业筹资的资金数量巨大,导致其所承担的利息也随之加大,合适的筹资方式可以有效促进财务风险的降低。在众多筹资渠道中借款、发行证券以及股票等最为常见。例如,在所得税之间将银行的借款利息给抵减掉;在税前可以将债券利息列支,付息方式有两种,定期还本和分期付息。选择前者,不仅可以很好享受到利息税前被扣除的那部分利息,而且不用支付实际利息,所以,企业应当首先选择定期还本利息进行付息。此外股东如果增加注册资本,不用考虑利息支付的问题。

(二)投资环节的税收筹划

在投资环节实施的税收筹划就是针对投资方面的税收规定,制订合理的投资方案,进而实现企业税负减少的目标。投资环节的税收筹划涉及的方面众多,其中组织形式和投资地点较为常见。

1.组织形式

企业一般分为公司、合伙以及个人独资这三类。一般来说,如果企业规模较大,应当选择公司制。而一般情况下,高新技术企业选择公司制更加合适。虽然高新企业较之公司制度的企业,其规模相对较小,但是采取合伙制并不十分合适,反而选择公司制相对合理。原因有两个,其一,在高新企业中最核心的是人才资本,员工工资所占比例较高,业主的个人所得也一样。如果投资者收入较高,公司制产生的税负会较低。其二,高新企业市场竞争更加激烈,行业的生命周期较短,其企业的发展风险更高,对于这样的高风险产业,如果采用合伙制,那么公司的责任是无限的,导致企业最终需要承担的风险也会更大。所以,公司制对于高新企业来说更加有利。

2.投资地点

由国家出台的相关税收政策,对高新企业进行重点扶持,全部按照15%的税率对其征收企业所得税。同时国家也推出相关政策放宽了税收优惠的地域限制。但是在部分特殊地区内部发展的高新企业,它们享受的减免税收政策更加优惠。所以,如果企业有选择地域的条件,高新企业还是应该选择在这些地区设立公司,因为这样不仅可以享受更加优惠的税收政策,拥有更加充足的税收筹划空间,还能够在非常有利的发展环境下开展工作。

(三)营运环节的税收筹划

运营环节实施的税收筹划测量通常有三方面,采购、生产以及销售。采购环节,由一般规模的还是小规模的纳税人进行纳税决定于企业的经营规模,这也影响着进项税额以及运费抵扣问题。企业的采购对象类型不同,导致税收负担也存在差异。另外,选择不一样的折旧年限进行折旧,企业最终所缴纳的所得税金额也是不同的。生产环节,企业使用不一样的形式对存货进行计价是符合会计准则的,这样提供了筹划空间。假如企业本身享受免税,可以使用先进先出的方法,可以创造更多利润。假如企业具有较高的盈利水平,能够大幅降低当期的利润,推迟纳税时间,赢得更多的时间价值。销售环节,这是企业可以直接获得利润的环节,其地位至关重要。在此环节中,企业的增值税是由销售方式、产品以及促销方式决定。比如,促销方式多种多样,比如折扣、折让和以旧换新等,其税务的处理是存在差异的,其中打折促销,销售额和折旧额全部记录同一张发票上,而企业对增值税的缴纳可以按照折后价进行。如果分别记录则需分别缴纳。

(四)收益分配环节的税收筹划

高新企业在收益分配阶段的纳税,在年终结算时,纳税的数额受到企业的所得税和实行的股份分配政策影响。企业的税收筹划对象应当是所得税中不征税或者免税的收入以及各项扣除亏损弥补年限。同时对于税收起到一定影响的还有股利分配方式,按照规定股东的现金股利部分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税率为20%,但是股票股利不需要缴纳税款。所以,企业必须充分结合企业实际的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发展形势,实施税收筹划,尽可能减少现金股利的支付,多采取股票股利的形式进行支付。企业对于支付股利进行限制,使用即将用于发放的现金股利将外部的普通资金进行回收,促使股价价格上升,股东最终获得更多资金收益。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目前的市场条件下,高新企业拥有绝对的税收筹划空间,这样税收筹划在财务战略中占据重要的地位。但是,在高新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实际筹划空间非常有限,税负为零更是不可能发生。税收筹划可以有效提高经济效益,但是必须严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否则会造成企业的经济负担,甚至出现违法的情况。所以,企业必须在遵纪守法的前提下,从企业整体角度出发,进行综合统筹,制定高效的、科学的税收筹划策略,由此才能够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实现更好的企业价值。

参考文献:

[1]黄显福.高新企业财务管理战略中的税收筹划探析[J].市场论坛,2013,(5):46-48.

[2]刘颖.基于高新企业财务管理战略税收筹划的研究[J].财经界(学术版),2015,(8):321+323.

[3]徐敏.基于财务管理的高新技术企业税收筹划策略探讨[J].财经界(学术版),2015,(12):327+329.

第6篇:常见税收筹划方法范文

关键词:税收筹划;财务管理;企业分析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进步,相关市场竞争不断加剧,导致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需要面对较大压力,而在压力之下,往往会导致企业的经营管理出现问题,如果经营管理过程中存在不细致的现象,就会致使企业遭受损失。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及税收筹划工作都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工作,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更是企业发展的基础性工作,是企业长久稳定发展的根本保障,而税收筹划不仅可以合法合理的帮助企业在多种纳税方案中,选择税收利益最大化的方案,而且还可以细化相关财务管理工作,从而使企业管理者可以更好的对财务工作进行掌控,保证和提高企业资金的使用效益,达到提高管理水平、增加市场竞争力的目的。

一、税收筹划

(一)税收筹划的特点税收作为我国财政的重要来源,是我国经济来源之一。而企业的税收筹划具有其特有的合法性、筹划性以及目的性。指的是公司的税收筹划工作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活动,纳税人无需超过法律的规定来承担国家税赋,可以选取法定最低限度的纳税方法来完成纳税工作,这也是纳税人的一种权利。而税收作为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政府也会针对纳税对象的情况做出不同的税基与税率,引导纳税人采取符合相关导向的纳税行为。而纳税人则可以在政府做出相关决策前,选择能使自身经济效益最大的方式来实施。通过降低税负或延迟纳税时间来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帮助企业有效提高市场竞争力,从而获得更好的发展。

(二)税收筹划的目的企业的运营目的是为了最终获得相应的利益,而税收筹划是企业获得相关利润后的必然产物。税收是国家为了满足社会共同需求,向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及服务,通过强制以及无偿的方式来增加财政收入的一种规范形式。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的不断加快,税收已成为我国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其相关政策也逐渐完善。企业相关成本的高低也可以有效对税收的金额进行控制,可以在相关法律所规定的范围内进行相应的筹划与调节,在多种纳税方案中,选择自身税收利益最大的方案,从而提高企业的资产使用效益,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三)税收筹划的作用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会受到多种类的风险影响,其中必不可免的就是税收风险。如果企业的纳税行为不符合税收法律法规的规定,就会出现未纳税、少纳税的情况,从而面临补税、罚款、加收滞纳金、刑罚处罚等风险,严重影响企业声誉。如果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有效的进行了税收筹划,就可以让企业的纳税更为科学合理,从而合理的避开税务风险,实现经济利益最大化,保障企业常见可持续发展。

二、企业税收筹划与财务管理的联系

(一)二者之间的内容联系税收筹划与财务管理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与投资筹资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关联性[4]。在企业运营过程中,免不了筹集资金来增强企业的运营,在进行投资管理时,需要对受益情况、投资情况及税收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利用相关方法对企业的股份进行科学合理的分配;而在财务管理工作中,企业需要将相关工作进行细致划分,以便细化管理内容,达到加强企业管理的目的。二者之间的处理方式都是细化处理,这也是二者的内容联系。

(二)二者之间的目标联系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企业为了提升自身的市场竞争力,也在不断加强自身管理水平。然而在企业的税收筹划过程中,仍然存在一定问题,如:目标较为单一仅考虑税负最轻因素、偏重于税务机关权力的强化,忽视纳税人应有的权利,这也导致企业管理领域以及管理范畴等区域出现问题。而企业进行税收策划过程中,需要仔细分析财务管理的细节,以此来保证企业既得利益的最大化。在进行税收管理时,需要根据工作层次找好项目方向,制定相关目标体系,完成对税收方案的编制。完整的税收筹划方案,可以增强财务管理意识,有效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通过完善的市场规划,来完善企业管理状况,以次来确定税收筹划的目的。这与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异路同归。

三、税收筹划与企业财务管理的结合

企业税收筹划与财务管理都是为了企业得到稳定持续发展,如果可以有效的将税收筹划与企业财务管理相结合,可以有效的取长补短,加强二者的所发挥的作用。因此,应该从以下几方面来增强税收筹划与财务管理的结合:一、熟练掌握相关政策法规,充分发挥相关作用。在企业税收筹划与财务管理过程中,都需要在遵守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开展,通过对相关法律法规的分析,来对自身实际的工作能够得到法律的保护。做好内部管理分析工作,以此来保证整体的合理性,以及管理的关联性,使税收筹划的作用完全发挥出来。二、加强二者的协调性,提高企业分析能力。企业在开展财务管理及税收筹划工作前,都需要明确相关工作的目标,保证目标合理后,来研究相关经营细节,从而保证筹划内容可以在项目中得到贯穿。并在经营中保持对相关数据、方式、理念等做出分析,及时做好相关部署,保证企业管理信息完整,通过对企业相关财务管理的研究,来保障企业整体性,提高企业的分析能力,为企业下一步工作奠定根基。三、加大人才资源储备,提高二者的实施效率。人才是企业实施各项工作的基础,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需要加大企业人才队伍建设,对本企业人才进行相应的考评工作,保证其能优秀的完成财务信息核算及统计工作。并及时开展相应的培训工作,通过对相关人员的培养,来提高工作人员的个人综合素质,使员工充分了解税收筹划的内容及目标,并能够充分将自己所学知识运用到相关工作当中,以此来提高税收筹划的效率。四、强化税收筹划和财务管理工作的统一运行,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有效的财务管理与税收筹划工作,可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率,使企业税收筹划得到相应的保障,但在实行过程中也需对相关成本进行控制。在进行成本管理时,应该注重管理状态及纳税细节,在均衡赋税时也需要对企业成本控制方法和成本管理的要求进行把控,掌握其中的核心要点,通过对筹划方案进行细致分析,来加强企业整体管理水平。

第7篇:常见税收筹划方法范文

关键词:会计政策;会计政策选择;税收筹划

中图分类号:F230;F810.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3.03.20 文章编号:1672-3309(2013)03-48-03

会计政策定义为:企业在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中所采用的原则、基础和会计处理办法。它具有选择性、强制性和多层次的特点。

税收筹划是指纳税人在税收法律规定许可的范围内,当存在多种纳税方案可供选择时,以税收政策为导向,通过对投资、理财、组织、经营等事项事先安排好策划,尽可能减少不必要的纳税支出,以达到税后利益最大化的经济行为。税收筹划的特点有合法性、事先性、目的性、择优性、实效性和综合性。

会计政策选择中的税收筹划,是指纳税人按照税法的具体要求和生产经营活动的特点,合理地选择会计制度,使企业既能依法纳税,又能充分享受税法所规定的权利和优惠政策,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财务目标的财务决策活动。

我国的会计政策分为两类:一类是强制性会计政策。如会计期间的划分、会计年度的起止日、记账方法、记账本位币、会计要素划分以及会计要素的确认标准、会计核算的基本核算原则、会计报告的构成、格式、编报期限等。这些都是企业必须遵循的,没有选择的余地,因此不属于税收筹划的范围。另一类是可选择的会计政策。企业根据有关制度要求,选定执行某类会计制度后,在制度规定的范围内,进行具体会计政策的选择。具体包括:

1.坏账准备的计提办法、计提比例等由企业自行确定。

2.存货跌价准备、短期投资跌价准备、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在建工程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委托贷款减值准备的提取数额由企业自行确定。

3.短期投资的期末计价方法采用成本与市价孰低计价时,既可以采用投资总体计提准备的方法,也可以按单项投资计提准备的方法。

4.存货计价方法有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个别计价法等供企业自行选择。

5.股权投资的核算可以采用根据持股比例及控制程度的不同分别采用成本法和权益法。

6.固定资产折旧核算可以选择年限平均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和年数总和法;固定资产的预计使用年限、预计净残值由企业根据具体情况确定。除上述可供选择的会计政策外,还有外币折算方法、债券的溢折价摊销方法、费用的摊销方法等都属于可供选择的会计政策范围。这些可选择的会计政策为税收筹划提供了空间。

下面我们来看看企业中代表性的几个会计政策选择中税收筹划的运用:

一、存货会计政策选择中的税收筹划

存货是企业在日常活动中持有以备出售的产成品或商品、处在生产过程中的在产品、在生产过程或提供劳务过程中消耗的材料、物料等。由于存货计价的方法决定哪些存货成本是计入本期成本费用,哪些存货成本是计入期末存货资产,而这种决定又直接影响期末企业的利润和资产,最终进一步影响到期末企业的税负。

企业的存货是不断流动的,实际流转过程中,它的实物流转顺序和成本流转顺序是不一定一致的。常见的存货计价方法主要有以下四项:

1.先进先出法。指以先购入的存货应先发出(销售或耗用)这样一种存货实物流转假设为前提,对发出存货进行计价的一种方法。

2.加权平均法。是以期初存货数量和本期收入的存货数量为权数计算存货的加权平均单位成本,并据以对发出的存货进行计价。

3.移动加权平均法。指以每次进货的成本加上原有库存存货的成本,除以每次进货数量加上原有库存存货的数量,据以计算加权平均单位成本,作为在下次进货前计算各次发出存货成本依据的一种方法。

4.后进后出法。假定后进入的存货先发出,并根据这种假定的存货流转顺序对发出的存货进行计价。

此外,常见的存货数量盘存方法主要有实地盘存制和永续盘存制。实地盘存制指在会计期末才对全部存货数量进行实地盘点的制度,即会计期末先确定存货数量,然后分别乘以各项存货的盘存单价,计算出期末存货的总金额,最后倒算出本期的销货成本,移动平均法不适合实地盘存制。永续盘存制是指对存货项目设置经常性的库存记录,完整地反映存货的收入、发出和结存的情况,随时计算发出存货成本。这两种方式为企业进行存货计价的税收筹划提供了可能。

我们采用一系列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实地盘存制和永续盘存制在不同的存货计价方法下,计算出的企业期末存货、本期销货成本和本期应纳税额是不同的。同时它只能相对地节减税收,而不能绝对的节减税收。实地盘存制下先进先出法和永续盘存制下先进先出法计算的结果完全相同,但不同盘存制下用后进先出法计算出来的结果则是不同的。在物价持续上涨时期,两种盘存制下的后进先出法都会减少纳税人的本期应纳税额;在物价持续下跌时期,两种盘存制下的先进先出法都会减少纳税人的本期应纳税额。

二、坏账损失会计政策选择中的税收筹划

坏账是指企业无法收回或收回的可能性极小的应收账款。由于发生坏账而产生的损失称为坏账损失。

坏账损失的主要筹划思路是掌握坏账损失的主要处理办法,坏账处理方法主要有直接转销法和备抵法。

直接转销法是指纳税人平时并不对可能发生的坏账进行预计,而只是到坏账实际发生时直接冲销应收账款,将损失计入当期损益,即在发生的坏账损失按实际发生额据实扣除。

备抵法是指纳税人经税务机关批准,在坏账损失实际发生前,就依据权责发生制原则估计损失,并同时形成坏账准备,待坏账损失实际发生时再冲减坏账准备。

从表面上看,这两种办法计算出来的累计应缴纳所得税是相等的,但他们的区别就在于费用计入损益的年度不一样,备抵法可以先于直接转销法计入当期的费用中,增加当期税前扣除金额,减少当期应纳税所得额,即备抵法将应纳税款滞后,等于是享受了国家一笔无息贷款,增加了企业当期现金流出。

此外,在选择坏账处理方法时,企业还应考虑以下因素:

1.企业是否属于免税期。如果属于免税期,那么采用直接转销法和备抵法核算坏账准备对当期的纳税情况都不产生实质性影响。此时,企业应更注重免税期以后的坏账核算方法对所得税产生的影响。

2.企业当期盈亏状况。如果企业亏损,计提坏账准备并未达到减少应纳税所得额的目的,实际意义不大。但若企业盈利且不属于免税期,备抵法的优势就会体现出来。坏账准备金可以将应纳税款滞后。

3.客户的信用额度。企业坏账大部分来源于应收账款,归根到底是产品赊销而产生的。企业应综合考虑其所处的经营年限、赊销比例及客户的信用额度,选择更适合自身业务的坏账处理方法,制定更优的节税方案。

企业会计人员从企业利益出发,在税法准许的条件下,选择坏账损失备抵法,可以少交企业所得税,从而减轻企业税负,增加企业流动资金,因此进行坏账损失的筹划就显得非常重要。

三、固定资产折旧方法选择的税收筹划

固定资产是指同时具有下列特征的有形资产: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它的特点是可以连续多次参加生产过程,仍保持原有的实物形态,但由于长期使用,必然发生损耗,并逐渐减少它的价值。固定资产由于损耗而转移到产品成本中去的价值,影响每期的损益,由于折旧的计提数额一般比较大,因此进行固定资产折旧方法选择的税收筹划就显得特别重要。

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主要包括平均年限法、工作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数总和法。

1.平均年限法。根据固定资产的原值扣除预计残值,按预计使用年限平均计提折旧的一种方法,将折旧均衡分配与使用期内的各个期间。

2.工作量法。假定固定资产的服务潜力会随使用程度而减退。因此将平均年限法中固定资产的有效使用年限改为使用这项资产所能生产的劳务时数。它可以比较客观的反映出固定资产使用期间的折旧和费用的配比情况。

3.双倍余额递减法。是在不考虑固定资产残值的情况下,根据每期期初固定资产账面余额和双倍直线折旧率计算固定资产折旧的一种方法。

4.年数总和法。将固定资产的原值减去净残值后的净额以一个逐年递减的分数计算每年的折旧额。它和第三种方法都属于加速折旧法。特点是固定资产每期计提的折旧费用,在使用早期提得多,在后期提得少,从而相对加快了折旧的速度。

企业在利用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选择进行税收筹划时,需注意下列因素:

1.法律规定。企业要充分了解现行法律规定,不做超出法律规定选择的折旧方法。

2.通货膨胀。在通货膨胀的情况下,如果企业采用加速折旧方法,既可以使企业缩短回收期,又可以使企业的折旧速度加快,有利于前期的折旧成本取得更多的税收抵税额,从而取得延缓纳税的好处,相对增加企业的投资收益。

3.资金时间价值。无论企业采用什么折旧方法,计提折旧总额都是一致的,但不同时间点上的同一单位资金的价值含量是不等的,资金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增值。企业应该采用动态的方法来进行税收筹划,将企业在折旧年限内计算的折旧按当时资本市场的利率进行贴现,计算出的各种折旧方法在规定折旧年限内提取的折旧费用的现值总和及税收抵税额现值综合,再进行比较,选择最大折旧抵税的折旧方法。

4.折旧年限。在一般情况下,在企业创办初期且享受减免税优惠待遇时,企业可以延长固定资产折旧年限,将计提的折旧递延到减免税期满后计入成本。而对处于政策生产经营期且未享受税收优惠待遇的企业来说,缩短固定资产折旧年限,往往可以加速固定资产成本的回收,使企业后期成本费用前移。

四、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方法选择的税收筹划

具体核算方法有成本法和权益法两种。

成本法是指企业在长期股权投资取得时以成本计量后,除了投资企业追加投资、收回投资等情形外,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保持不变。投资企业确认投资利益,仅限于所获得被投资单位在投资后产生的累计净利润的分配额,所获得利润或现金股利超过上述数额的部分作为初始投资成本的收回。

权益法是指企业在长期股权投资以初始投资成本计量后,在投资持有期间根据投资企业享有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份额的变动对投资的账面价值进行调整的方法。要求投资的账面价值随着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公允价值)的变动而变动。

在进行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方法选择的税收筹划时,需考虑以下因素:

1.被投资企业的盈余状况。在被投资企业亏损的情况下,选用权益法可利用盈亏抵补的税收优惠,以被投资企业的亏损冲减投资企业的利润,从而递延所得税,获得这部分资金的时间价值。

2.被投资企业的股利分配政策。采用成本法,投资企业的投资收益已实现但未收回投资之前,不作账务处理,也就不需要计入所得税的计税基数。采用权益法,无论投资收益是否收回,都要作账务处理,计算缴纳所得税。因此被投资企业是否每年度都分配股利,也影响着投资企业的会计选择。

五、企业收入确认政策选择的税收筹划

收入税收筹划的主要思想是通过对收入结算方式和确认时间加以选择和控制,以达到节税的目的。

销售收入确认方式政策选择的税收筹划总的指导思想就是根据具体销售业务选择适当的结算方式,让法定收入时间与实际收入时间一致或晚于实际收入时间,这样企业就能有较为充足的现金纳税并享受到一笔相当于无息贷款的资金。

在会计政策的选择中,进行税收筹划还表现在很多其他方面。如记账汇率、分开核算和合并核算、债券折价溢价的摊销方法的选择等等,都值得我们去研究和探讨。因为每一个理性的纳税实体都会寻求节约税收成本,追求经济实体财富最大化。这也是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应具备的条件之一。

参考文献:

[1] 朱爱国.会计政策选择中的税收筹划[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00.

[2] 梁丽珍.谈税务筹划会计政策的运用[J].财会月刊,2001,(14).

[3] 阎连杰、贾英.试论企业会计政策的选择[J].商场现代化,2007,(10).

[4] 张志康.会计政策选择在纳税筹划中的应用[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6,(03).

[5] 陈春洁、王伟民.纳税筹划——中国企业理财新工具[M].北京:京华出版社,2005.

第8篇:常见税收筹划方法范文

关键词:税收筹划;财务管理;应用

财务管理作为现代企业的重要经济活动,关联到企业生产运营的各个方面,并最终影响其市场决策。而税收筹划作为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系统的有机组成,直接反映了其运营情况及财务决策信息,两者之间存在着紧密的相关性,其有效应用是实现企业最大利益追求的重要手段。时至今日,企业税收筹划与财务管理的关系及策略研究,备受学术界关注和热议。

一、企业税收筹划与财务管理的关系

财务管理作为现代企业管理系统的重要组成,是在合法合规范围内的系列财务活动组织,关联到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方面,对实现企业最高资本收益意义非凡。税收筹划则是指,企业在国家相关法律政策的规范下,预先计划和科学安排财务经营,继而减少税务成本的财务活动,与偷税漏税有着本质区别。综合来讲,税收筹划具有合法性、前沿性以及目标性等特点,对实现企业最大利益追求有着重要意义。由此看来,从企业发展的角度上讲,税收筹划与财务管理紧密相关,是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路径。具体而言,在我国宏观法制框架结构下,企业财务管理作为一项系统化工程,其质量受税收法规、金融改革、市场价格等多重因素影响,而税收筹划作为其中重要的服务性工作,亦会受外界因素的干扰。因此,企业税收筹划与财务管理在相同的目标导向下,应彼此适应,尽量避免外界因素影响,从而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同时,企业税收筹划贯穿于财务管理全流程中,包括筹资、投资、经营、销售等等,提高了其财务决策效力。尤其是市场经济体制运行生态下,面对激烈的竞争挑战,企业要想获得可持续发展,必须要重视税收筹划,保证资金合理使用,并实现财务管理风险有效控制,增强偿债能力。

二、税收筹划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策略

税收筹划与财务管理保持目标一致性,是保障企业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手段,其应用贯穿整个财务管理流程。作者基于上述认识,结合实际情况,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针对性地提出了税收筹划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策略,以供参考和借鉴。

(一)意识方面思想意识是行为实践的先导,该方面的建设奠定了税收筹划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基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背景下,面对激烈的行业竞争挑战,基于税收筹划的价值,是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的重要手段,对提升财务管理水平有着显著作用。因此,企业应树立高度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意识,深刻了解税收筹划系统,包括概念、目标、原则及方法等,并不断提高其重视程度,强调在财务管理全流程中的植入,同时加紧建构与之相匹配的制度环境,从而最大限度地释放其功能价值。尤其对于中小企业而言,财务管理可能关涉到中介参与,要注重加强内部沟通建设,并与税务管理部门保持良好联系,推动税收筹划科学化、规范化开展。除此之外,知识经济时代,人才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力量,更是财务管理中税收筹划有效落实的关键支撑。对此,企业应精准定位人才战略价值,结合自身税收筹划需求,细化、量化对财务管理人员的要求,并针对性地组织相关培训教育活动,及时更新其思想理念,丰富他们的理论知识构成,邀请业务能手共享有效实践工作经验,进而打造一支专业化的人才队伍,支持税收筹划工作提质增效。

(二)筹资方面筹资作为现代企业重要的财务活动,是实现其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的有效手段,对积极迎接市场竞争挑战意义非凡。近年来,随着企业规模扩张,业务量的增加,对资金量的需求不断提升,在日常经营实践中,一旦资金链断裂,则可能使之陷入倒闭的危机。因此,科学的筹资,能够保证企业足够的运营资金支持,常见的方式有内部集资、发行债券、银行贷款等,而在此过程中,由于筹资环境的日趋复杂化、多元性,对税收筹划的应用导入至关重要,在提升自身盈利能力的同时,有助于其规避筹资风险。具体而言,企业如果通过发行债券的方式进行融资,则需要达到一定的收入及资产等指标要求,同时还需向券商支付相对较高的承销费用。而如若从其他企业拆借资金进行融资,则在享受企业所得税前抵扣标准时会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相比之下,金融贷款无疑成为了企业筹资的最佳方案之一,如此企业则可享受所获利息税前抵扣优惠,有利于其税收管理的优化,是实现经济利益最大化追求的有效方式。因此,企业应在充分做好税收筹划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选择最佳的筹资方案,以降低运营风险,提升自身收益水平。

(三)投资方面在积累了足够的生产运营资本之后,投资作为获取回报的重要方式,是企业迈进更高发展层级的关键一环。如筹资类似,时至今日,企业投资亦是不断朝着多元化的方向迈进,大致可分为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两类,并伴生着一定的风险存在。企业投资环节的税收筹划应用,对提升其经济收益有重要价值。例如,企业在进行扩张投资时,连续性投资行为可使之纳税日期得以延迟,从而获得更大的利润收入。同时,科学的税收筹划,还保障了企业财务决策的合理性,继而使得有限投入获得更大经济效益产出。事实上,为了进一步促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央出台了系列税收优惠政策,加大了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扶持力度,提高了相关企业的投资收益水平。对此,企业应当紧密关注国家系列政策动向动态,全方位衡量投资的税收影响,包括财产税、所得税等,结合所属行业特点,进行科学的筹划,并对投资后的现金流量进行测算,最终制定科学的投资规划。同时,值得着重指出的是,不同组织形态的公司后期净收益略有差异,从而对税收产生一定影响,因此企业投资时还需在组织形态上进行税收筹划。

(四)经营方面经营在投融资之后,是企业获利的根本手段,亦是财务管理的重要环节,对税收筹划的应用尤为必要,可从销售、内部核算、转让定价等多个维度入手。综合来讲,企业经营方面的税收筹划,主要包括税率筹划与会计政策两方面内容,从而为高质量的财务管理铺筑基础。在具体的践行过程中,企业应当加强与税务机关的实时沟通,了解所在地及所属行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并秉持增加成本、降低收入的原则,开展科学的税收筹划工作,达到降低税负的目的。根据我国税法之相关规定,企业当年经营产生的亏损可以在未来5年内抵扣应纳税所得额。在此期间,无论企业亏损还是盈利,都可享受纳税抵扣额度。同时,国家相关法制还对企业房屋、机器、设备等折旧年限进行了规范,常规的固定资产折旧方法有年限平均法、工作量法、加速折旧法等,直接影响了企业会计期间的成本费用支出,进而影响了其当期的所得税。因此,企业科学的税收筹划还需合理选择固定资产折旧方法,保证与企业发展实际情况相适应。除此之外,在经营销售方面,企业应尽量选择银行支票、汇总结算等方式进行支付。

第9篇:常见税收筹划方法范文

税务筹划的概述

一、定义。税务筹划是由Tax Planning意译而来的,也称税收筹划,是指纳税人在法律规定许可的范围内,根据政府的政策导向,对多种纳税方案进行优化选择,通过对投资、经营、理财等活动的事先安排,尽可能地降低纳税成本,取得最大经济利益的一种行为。

二、特征。第一,合法性。税务筹划必须在国家税收法律法规许可的范围内进行,这是税务筹划与偷税、漏税的本质区别。第二,超前性。纳税行为具有滞后性,企业可对自身应税经济行为进行预见性安排,比较不同经济行为下的税负轻重,做出相应选择。纳税人可事先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做出投资经营和财务决策。第三,综合性。要综合考虑企业的各种税种,使其总的税负最低。要综合考虑企业税务筹划方案的收益和成本,使纳税方案的综合效益最好。第四,时效性。随着我国政治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与纳税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也在不断变化,税务筹划方案必须立足现实,适时调整和更新。

三、意义。税务筹划是纳税人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依据国家税收法律、法规,通过对经营管理行为的事前筹划,使企业税负得以延缓或减轻,以达到税后利润最大化的一种经济活动。从企业角度来说,税务筹划可以降低企业纳税成本,企业如果能通过税务筹划减轻税负,创造的价值和利润就有更多的部分留归自己,增加了可支配的资金,有利于企业的发展。而一个企业要进行纳税筹划,必然要建立健全企业财务会计制度,提高企业的会计管理水平,这必将促使企业财务管理水平和经营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从国家角度来说,尽管企业进行税务筹划主观上是为了减轻税务负担,但在客观上却是在国家税收经济杠杆的作用下,逐步走向优化产业结构和合理配置资源的道路,如果国家制订的税收政策导向正确,税务筹划无疑将会对社会经济产生积极的正面作用。同时国家还可以根据已经出现的税务筹划方法,了解税收法规和税收征管过程中的不尽合理和不完善之处,适时地对税法进行补充、修订、调整,推动税法的不断完善。归纳起来,企业税务筹划的意义包括以下几点:节约税收成本、实现涉税零风险或低风险、获取资金的时间价值、维护企业及其利益相关者各方合法权益。

税务筹划与企业财务管理的关系

一、税收筹划服务于财务决策。企业税收筹划是通过对企业经营的安排来实现的,它直接影响到企业的投资、融资、生产经营、利润分配的决策,企业的税收筹划不能独立于企业的财务决策,必须服务于企业的财务决策。如果企业的税收筹划脱离了财务决策,必然影响到财务决策的科学性,甚至诱导企业做出错误的决策。

二、财务管理是税收筹划实现的保证。任何一项税收筹划的实现,都离不开企业财务管理手段的运用。只有通过财务管理进行税收筹划的可行性分析,才能确定该项税收筹划是否合法以及是否与企业的经营活动相符;只有通过财务管理的税收预测才能了解所设立的筹划方案能否实现税负最小化;也只有通过财务管理的成本认定才能比较税收筹划所带来的收益是否高于其成本。所以,税收筹划离不开财务管理,税收筹划必须运用财务管理中的时间价值和风险报酬观念,以及财务分析方法,对其可行性、成本、收益进行综合分析,才能保证筹划的有效实施。

三、税收筹划贯穿于财务管理的全过程。所谓财务管理活动是指资金的筹集、投放及分配等一系列行为,整体上来讲主要由筹资活动、投资活动、经营活动和分配活动构成。如何确定合理的筹资结构、投资结构、经营规模和分配方式,来提高效益,降低风险就成为财务管理要解决的主要问题。而不同的财务决策,税负往往不同,这就使得企业在实现其财务决策活动时不得不顾及税收因素,使税收筹划贯穿于企业资金运动的全过程。

税务筹划在企业中的具体应用

一、利用会计处理筹划。在企业一些经济事项的核算中,税收法律认同对企业纳税情况产生不同影响的多种会计处理方法。利用会计处理筹划法,则是指纳税人利用会计处理方法的可选择性进行税务筹划的方法。利用会计处理进行税务筹划的主要方法包括:存货计价法、选择筹划法、固定资产折旧法选择筹划法、无形资产摊销法选择筹划法、递延纳税筹划法等。在利用会计处理选择进行税务筹划时应注意:一是选择的会计处理方法应为税收法律所认同;二是选择的会计处理方法要考虑企业自身盈利、亏损、亏损弥补、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等影响税收因素。

二、规避纳税义务。征税首先要考虑的是纳税义务,如果企业不符合既定税种纳税人的定义或者企业的经营范围不在征税对象之内,企业就无须纳这种税。所以企业税务筹划的首要策略就是规避纳税义务,如果企业能规避纳税义务,那么无论税基、税率如何变化,都能大幅度的降低税负。

三、利用税法漏洞筹划。税法漏洞,是指税法对某些内容的文字规定,因语法、字词等有歧义或疏忽而造成的不周严。利用税法漏洞筹划法,则是指利用税收法律漏洞或税收实务中征管方的漏洞税务筹划的方法。其本质属于避税类税务筹划。利用税法漏洞筹划法进行税务筹划的主要方法包括:利用税收法律矛盾筹划法、利用税收管辖权缺陷筹划法、利用税务机关设置不合理筹划法等。在利用税法漏洞进行税务筹划时应注意:一是需要精通财务与税务的专业化人员;二是操作人员要有相当的纳税经验;三是要有严格的财务保密措施;四是要保证筹划的隐蔽性。

四、利用转让定价筹划。转让定价,是指关联企业之间不根据市场买卖规则和价格进行交易。利用转让定价筹划法,则是指纳税人通过关联企业之间不完全符合营业常规的交易活动进行的税务筹划方法。利用转让定价进行税务筹划的主要方法包括:利用商品交易筹划法、利用原材料及零部件购销筹划法、利用提供劳务筹划法、利用无形资产转让筹划法、利用机器设备租赁筹划法、利用管理费用分配筹划法等。在利用税转让定价进行税务筹划时应注意:一是将价格控制在税务机关认同、认可的范围内,防止出现纳税调整情况;二是充分运用预约定价安排管理机制,签订《预约剧介安排执行协议书》。

五、充分利用税收优惠政策。税收优惠是税法对某些纳税人和征税对象给鼓励和照顾的一种特殊规定,是法律与政策的结合,具有很强的政策导向作用。因此利用税收优惠进行税务筹划具有操作性强、成本最小、收益最大的特点。增值税作为我国的主体税种,税收优惠政策较多,其中的一项是有关固定资产抵债的。对于抵债的固定资产,因为这部分资产往往不仅容易出现价值被高估的情况,而且对接受抵债物的企业用处不大,企业只能早日将其变现。企业如果直接转手销售不但需要缴纳l7%的增值税而且不能抵扣进项税额,从而使得税负较高。此时,债权企业可以通过委托销售帮助债务企业销售抵债物,收取中介费,只需缴纳营业税,不用负担增值税。另外,企业获得抵债固定资产后,可以短期使用一段时间,再作为自己使用过的固定资产销售。根据增值税制度规定,企业销售自己使用过的固定资产,售价不超过原值的免征增值税,否则按4%的征收率减半征收增值税,从而减轻了税负。

六、税负转嫁筹划策略。税负转嫁是指纳税人在缴纳税款之后,通过各种途径,将税收负担转移给他人承担的过程,其旨在消除或减轻自身的纳税义务。税负转嫁基本上与税法无关,只是利用商品购销过程中价格的控制而将税负转嫁给他人,其行为并未侵害国家利益,亦不构成违法行为。在税收转嫁的问题上,较为常见的是:一部分税收通过提高商品或生产要素的价格,向后转嫁给商品或生产要素的购买者;另一方面税收则通过压低商品或生产要素进价,向前转嫁给商品或生产要素的提供者。至于转嫁程度的大小,则要视供求弹性的力量对比(即供给弹性和需求弹性之间的比率)而定。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