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小学生阅读课堂范文

小学生阅读课堂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小学生阅读课堂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小学生阅读课堂

第1篇:小学生阅读课堂范文

一、创设朗读情境,诱感共鸣

情感,应该渗透于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语文教学中阅读是其中十分重要的一环,尤以朗读最为重要。朗读是通过读出词语和句子的声音把诉诸视觉的文字语言转化为诉诸听觉的有声语言。因为把无声的文字化为有声的,把储存信息的文字符号载体变成带有朗读者情感色彩的抑扬顿挫的语音,往往会还原出作者本身所要传达的情意,使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使学生受到直接的感染。1、教师示范读,学生听中生情。郭沫若在《文艺论集》中描述道:“立在海边,听着一种轰轰烈烈的怒涛卷起吼来的时候,我们不禁要血跳腕鸣,我们的精神便要生出一种勇于进取的气象”。听节奏有力的涛声,能引发人的情思,学生坐在教室里听老师声情并茂地朗读,自然能引起审美情感。对于小学生来说,教师的师范朗读非常重要。学生通过听,通过观察教师朗读时的表情,初步体会课文的感情基调,是喜爱还是愤恨?是讽刺还是赞美?从而正确把握自己的情感。2、学生自己读,读中悟情。课文不是无情之物,课文愈好,思想感情愈强烈、愈真挚。要想有效地领会好课文的思想情感内涵,单单依靠他人讲解,分析说明是不行的,学生必须要自己朗读,才能借助体味和揣摩课文内在意蕴。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散文,语言亲切,感情真实,通过反复朗读,以至达到可背诵的程度,可以使学生充分体验作者所表达的真挚情感通过朗读作品中的人物、情景便跃上纸面,作品的情感便入于目、出于口、闻于耳、铭于心。如《再见了,亲人》一文,各段写法类似,均由话别引出发生在志愿军与朝鲜人民之间令人荡气回肠的往事。教学时应凭借朗读理解其意,感知其情。在朗读描写大娘冒着生命危险为志愿军送吃的这一部分时,对描写大娘动作的词要求重音朗读,辅以缓急恰当的语气,读出朝鲜大娘置个人安危于不顾、一心挂念志愿军战士的慈母之情。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准确地把握情感基调,加强感情朗读,以达到升华情感体验之目的。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品味其情调,明确其情理,激扬其情怀。

二、挖掘教学内容,寻觅情感因素

阅读教学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正确领悟教材情感,以达到情感的升华。教学过程中,这一目标只有在学生正确深刻地掌握了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才能实现。通过语言文字表达情感是语文学科的特点。小学课文中很多课文既有生动、鲜明的人物形象,又有动人的故事情节,凝聚着强烈的感情,渗透着深刻的理性,为师生情感思想的参与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无论是写人记事的,还是写景状物的,作者的感情都是客观存在的,小学生难以深刻理解。要使作者、教师和学生的思想感情沟通起来,教师起着主导作用、桥梁作用。教师应该明确地、有意识地把蕴含在文章中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自己的体验结合起来,渗透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去拨动小学生那幼小的心弦,使他们产生思想上的共鸣。有的课文,感情比较明显,可以从特定的思想感情入手,进行引导,通过对词句的学习,加深对思想感情的领会。有的课文可以抓住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如《小珊迪》一课,一方面是小珊迪的所作所为,表现了他的诚实和善良;另一方面是通过“我”态度的转变进一步说明珊迪那美好的品质。有的课文可以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和性格特征,使人物形象丰满起来;有的课文可以通过对比加深印象;有的课文可以抓住景物的特点,使学生产生喜爱之情……总之,教师要依据教材,从具体的语言环境入手,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认识人物的形象,写景状物的意义,使学生的情感体验不断深化,向理情认识发展,逐步形成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

三、构想激励性语言,增加情感体验

语言是意识的物质外壳,是意识的载体。人们总是通过语言来加深认识,加强了解,交流思想,增进感情。语文教学应该是教师与学生情感交流与沟通的过程。有人说:“教师的语言如钥匙,能打开学生心灵的窗户,如火炬能照亮学生的未来,如种子能深埋在学生的心里。”在学生的表现有明显进步时,应及时运用肯定性、激励性用语,并适当给予方法上的指导,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体验到探索成功的喜悦,从而产生强大的内驱力。例如,“你是一个很棒的孩子,知道怎样去做才好!” “大有进步,再加油。”“你试一试,相信你一定能成功!” “没有用心尝试,不要轻易说‘不’!” “希望你能与粗心告别,与细心交朋友!”等激励性语言,对学生的激励作用要比单纯的说教更管用。

第2篇:小学生阅读课堂范文

关键词:高校学生;英语课堂教学;有效阅读

由于社会对人才提出了职业操作型、实用型以及综合能力型要求,高校的英语教学也要由过去教师为主体转为以学生为主体。在这个过程中,师生互动教学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得到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互动教学作为提高学生语言能力,实现英语课堂有效阅读的重要教学手段,已经在高校英语课堂教学中占据着重要

位置。

一、在高校英语课堂教学中,互动教学模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有效阅读,提高学生语言学习能力、思维能力以及读写能力

1.在课堂上运用互动教学模式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及思维能力

互动教学模式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形成双向式的交流,通过质疑——讨论——归纳等思维程序来提高学生英语阅读能力以及思维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在高校英语课堂教学中,采用互动式教学模式可以让学生有效参与到学习中来,提高他们的英语综合素质。

在高校英语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高校教育的特点,联系本校实际选择适合本班学生的互动教学模式。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以及不同的学生层次,教师的互动教学模式要灵活多样,要能有效调动学生参与英语语言学习的积极性。如根据高校学生的年龄特点,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时期,对于社会以及生活中的事物都会拥有很多感悟,那么英语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在每一节英语课开始前进行一分钟即兴演讲,让学生使用英语来表达自己的看法。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师生互动来进行交流,不但能够提高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还能够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以及表达能力得到了提高,英语的课堂有效阅读也就有了保障。

2.互动教学模式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增强课堂阅读的有效性

在高校英语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具备与专业工作能力相匹配的英语文字表达能力是教学的基本目的。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既包括学生的阅读能力,还包括学生的写作尤其是应用文的写作能力。在高校英语课本中,很多教学内容都涉及到英语写作方法的讲解。因此,教师要想让学生更好地达到有效阅读,不仅要引导学生理解文本,还要让学生明确每一个文本背后所蕴含的写作方法。而互动教学模式是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的重要手段。在英语的教学中,教师在课前可以布置学生根据教师设置的预习任务进行预习,让学生先自主地在阅读中理解文本以及写作方法,同时在课堂上教师要通过互动教学环节促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互动。这样,学生不但能够更深入地理解教学内容,而且在课堂上可以更加有效地进行阅读。

二、教师贯彻学生主体性教学,可以增强学生在课堂上的有效阅读

1.高校英语课堂教学中,要想提高学生课堂上的有效阅读,就要有效推进高校学生英语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高校学生英语课堂教学的教学方法也在不断更新。而在高校学生英语课堂的教学中,教师为主体的“满堂灌”教学已经逐步向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可以更加有效地提高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教学模式转变。

2.学生在英语课堂上占据主体地位,可以增强学生课堂上的有效阅读

随着英语在社会中的广泛应用,高校英语课堂的阅读教学已经越来越被重视。在高校英语教学中,英语语言的教学就要逐步培养学生步入社会所需要的英语语言的各种能力。而英语的阅读能力以及语言应用能力是学生进入社会的必备能力。建立学生主体性教学,可以提高学生进行英语语言学习的兴趣,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进行英语阅读的接受能力。学生在课堂上占据主体地位,学生进行阅读的时间以及参与的活动便会增加,学生也就能够更好地进行有效阅读。教师在高校学生英语课堂教学中将现代教育理念融于英语教学中,图文音并茂地授课也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阅读的兴趣。

三、提高高校学生的英语口语交际能力,可以促进学生的有效阅读

1.高校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高校学生的教育是以市场的需求为导向的,很多高校学生毕业后要进入社会择业。在择业的过程中,过硬的职业技能必不可少,由此,出色的英语口语交际能力便显得非常重要。因此,高校的英语教师在教给学生高校学生英语基本素养的同时,也要加大学生口语交际的训练程度。而学生的口语交际的训练与阅读的训练是相辅相成的。

2.提高高校学生英语课堂口语交际能力,促进学生有效阅读的方法

教师要创造各种机会让学生锻炼自己的口语交际能力。目前很多英语课堂上,口语训练淡化,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并不是很高。教师要创造英语情境化口语交际情境,让学生在不同的情境中拓宽口语交际的领域,让学生通过听、说的不同形式提高英语口语交际能力,以便学生的英语口语交际能力能够更适应经济以及社会的发展。如在课堂上,教师可以提供不同的英语阅读文本通过不同的问题设置进行师生、生生互动,让学生在交流中发展口语交际能力。学生为了毕业后能够顺利就业而进行的口语交际训练使学生的英语阅读变得有动力,因此,学生从感情上可以更好地进行课堂英语的有效阅读。

总之,在高校学生英语课堂教学中,要想提高学生学习英语课堂阅读的积极性,教师可以在课前针对教学内容提出教学目标让学生进行预习,并在课堂上根据创设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进行互动式探讨,引发学生积极思考。教师要有效地帮助学生在阅读中学习阅读,从而从整体上提高高校学生的英语课堂阅读能力以及英语应用能力,为学生能够顺利进入社会就业增加机会。

参考文献:

[1]颜醒华.互动教学改革创新的理论思考[J].高等理科教育,2007(1).

第3篇:小学生阅读课堂范文

【关键词】历史课堂;阅读能力;高效课堂

阅读是从书面材料中提取信息的过程,是每个人都应具备的基本能力,是每个学生必须掌握好的特有的学习方式,也是观察、分析、思维等高层次能力的基础。如何让学生学会阅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中学生学习历史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也是实现高效历史课堂的前提。对于现行历史新课程教材在历史课堂上应该从哪些方面来着力呢?

一、学会阅读目录,宏观把握历史结构

历史教材的目录不仅起到索引作用,更能提示学习的内容,体现了知识的内在结构和联系。它有助于我们透彻地理解历史课本的内容,有助于我们从整体上更全面地把握知识结构。阅读目录时要分析单元与单元之间、课与课之间的关系。通过阅读目录,就可以了解单元与课之间的关系,理清历史事件与历史现象之间的关系,从宏观上掌握历史发展的线索。

二、培养学生阅读课文的能力

第一,明确章节关系,明确该课在全书的地位作用,明确课内各目的关系。第二,必须要动笔做好圈点评注,做到眼、手、脑“三到”,而且要把重点、难点圈划批注和质疑。第三,列出本课的知识要点。第四,要批判性地读,对课中的史实和观点敢于发表意见,把自己瞬间的一些思想记录下来。

还要让学生养成“闭卷沉思”的习惯。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往往花了较多的时间看书,但书本一合就完事,说不出个所以然来。那么,闭卷沉思思什么呢?最主要的就是提炼要点,提高记忆的准确性。韩愈在《进学》一文中说:“记事者必提其要,篡言者必钩其玄。”“钩玄提要”的方法用于学史,就是抓住纷繁复杂的历史内容的要点,化繁为简,便于记忆和理解。而这一切都离不开阅读能力的培养。

三、培养学生阅读历史插图、地图、大事年表的能力

历史不仅生动形象,多姿多彩,而且具有时空性。历史的时间表象反映历史时间的持续性与顺序性,历史的空间表象反映固定的空间和变化的空间,历史的时空表象对历史时空观与历史思维的形成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在历史学习中,要注重多看历史地图,大事年表,重要的甚至可以动手制作。学生通过主动参与学习的活动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四、学会抓住重点词

1.程度词:抓住程度词,可以理出事件发展的完整过程。如:运动经历了兴起、发展、全盛、转折和失败等几个阶段;经历了酝酿、爆发、失败几个阶段;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经历了“开始形成”、“进一步加深”、“大大加深”和“完全形成”四个阶段。

2.重复词和序数词:抓住这类词可以建立同类内容的专题知识体系。如“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抓住“第一次”,可以思考还有哪些思想解放潮流?“1870年,法国了第二帝国,建立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抓住“第二”和“第三”,就能将法国政体的演变整理出来。抓住线索,再分析为什么会有这一过程,产生了何影响,从中得出什么认识等。这样做有助于建立立体知识结构。

3.抓住可以把握同类事件的一般规律(普遍性)和某个事件的突出特点(特殊性)的对比词。如:《中国的发展》“以后,帝国主义列强纷纷向中国输出资本,进一步破坏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客观上为的发展提供条件”。抓住句中“进一步”我们可以这样理解:我国的发展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资本主义的侵略,是通过对中国自然经济的破坏而实现的。那么侵略是如何渐进的?对自然经济的破坏表现在哪里?如何进行的?为何必须要走这样的道路?由此我们就可以把握我国民族资本义的特点及其形成这种特点的深层次原因。由此我们还可以通过中外对比把握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同方式,将不同方式与结果相结合我们更能认识历史发展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

4.抓住既能体现主体内容,又能拓展、深化教材的提示词,逐步分析,层层深入,培养阅读和分析能力。如“工农的胜利……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句中“转危为安”是如何出现的?为什么之前会出现危的局面?根本原因是什么?是哪些人导致的?从而准确把握前一历史阶段的发展和深层次的问题。

五、培养学生阅读课外历史读物的能力

第4篇:小学生阅读课堂范文

一、小学英语课堂教学阅读现状与原因分析

小学英语课程的任务之一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听、读、说和写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而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学生的阅读能力不高,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学习效果不高的主要原因。

据调查,小学英语课堂上,学生能自觉阅读的学生只有50%左右,不能持久的阅读是一个普遍现象。在小学英语课堂中,英语的发音技巧和习惯,只有通过反复阅读和模仿才能获得标准的语音语调。只有在课堂上通过反复的阅读,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各项教学活动中来,才能获取有效的知识,才能开展有效的课堂。

学生不能很好阅读的原因很多。从学生因素来看,小学生在心理上缺乏持久性,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也没有很好的阅读方法。学习基础差的学生,就不敢阅读,也不会阅读。影响了学习英语的课堂效率。

学生不能很好的阅读,一方面是学生不会读,读不好,另一方面是老师没有教会学生阅读的方法和正确的引导,例如老师没有做好范读,阅读的形式单一等,都会导致学生阅读的效果不高。学生会觉得没有听懂。就没有办法去很好的阅读。

二、引导学生英语课堂学会阅读的对策

2.1营造良好阅读环境

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营造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适合学生学习的氛围,使学生自然地、身临其境地汲取知识和操练对话,在操练中不断提高学生读、听、说和写的能力。例如在教授牛津小学英语4B Unit 7时,让学生带来与课本内容相关的食物和饮料实物,给学生创造一个购物的情景,学生自己动手做一些服务员的头饰,这样做能够激发学生表演的兴趣和欲望,学生便会争先恐后的上台表演,激起课堂的创新火花,在每组学生表演时,其他学生都会全神贯注地倾听着发言同学的对话,在其它同学表演完以后,他们都会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在这样一个客观的环境下,学生没有课堂压力和紧张感,就能有阅读兴趣。就能自觉的去阅读。

2.2学会阅读的方法

小学英语的阅读方法很多,可以是默读,也可以是高声朗读,可以自由阅读,也可以规定阅读内容。但不管用那一种阅读方法,都要有学习目标,要指导学生带者问题去读。小学生在课堂中的注意力的持久性很短,特别是在其他同学也在高声朗读时,有的学生就会走神,自己不知道怎么去朗读了。要教育学生注意阅读的方法: 一是精力要集中,不能三心二意,这是阅读的基础。要教育学生在阅读时不要去想别的东西,要反复阅读,直到会背了为止。二是要精神饱满,带着感情去阅读,特别是朗读,一定要有精神,要有饱满的激情,要做到全神贯注去阅读;三是多种阅读方法交替使用,可以自己先朗读,后默读,也可以先默读再朗读。四是阅读与思考相结合。即学生在阅读时,善于动脑思考并将知识点总结归纳。在小学英语课堂中,教师要教育学生做到以上四点,帮助学生在阅读中不断的提高效果

2.3阅读与思考相结合

对于学生来说最有效的阅读方法是给予学生相应的目标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耐心阅读。阅读的问题必须是教师精心设计,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英语知识水平和接受英语的能力,结合英语教学内容,与教材和教学重难点紧密联系的,体现课堂教学目标来设计的,同时要考虑到问题能否让学生有什么收获,培养学生何种能力,因此,教师采用不同方式方法,考虑这样设计,学生能学到什么,能形成何种能力,注重面对全体学生,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意志,又培养了学生的思辨能力。比如说在学习4A学习过程中,学生学习了很多的日常交际用语,在复习时,先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几遍,再将全册的句型和交际用语让学生分组讨论并表演,学生在讨论过程中便会结合自己的表演创设一个情景,在每一组的表演中都能够吸引学生的眼球,学生能够在别人的表演中不断地改善自己的表演,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2.4加强阅读训练

在小学英语课堂中,教师要精心设计形式多样的阅读练习,是提高学生阅读速度、和能力的关键,阅读不仅仅是接受外界知识的技能,还是创新的条件,通过阅读训练可以培养学生注意力和记忆力,充分调动学生有意听记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阅读素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和督促学生养成认真阅读的习惯。例如在教授4A Unit 9 What’s the matter?这个单元B部分的单词,是表示人感觉的,在巩固练习时,采用了PPT出示图片,让学生听音判断与图片内容相否,听音标序号,以后再去阅读,就能提高阅读效果。

三、结束语

第5篇:小学生阅读课堂范文

【关键词】高中;阅读能力;有效策略

在传统的物理教学中,老师更注重的是去向学生一味的灌输一些知识,老师是在课堂上起着主体作用的,老师说什么学生就要去被动的听什么。但是,显然这种教学模式已经开始满足不了学生的需求了,国家也开始提倡的是素质教育,这样一来,培养学生的物理阅读这方面的能力就显得很有必要。

1.培养高中生物理阅读能力的重要性

有很多的物理老师在阅读能力这一块的理解存在着一定的偏差,他们总是认为阅读能力是语文学科才需要去培养的,所以在进行物理教学的过程中并不注重对他们阅读能力的培养,他们更多的是教授一些理论知识,并且大多数的物理老师都会布置很多的习题,他们觉得这样才可以提高他们的物理成绩。其实不然的,学会的阅读能力和其解题能力之间有着很大的关系,所以老师对于学生阅读能力这一块儿应该要重视起来。现阶段对于高中生物理方面的阅读能力的培养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学生们不知道怎样去进行一个有效的阅读;(2)学生们没有一个良好的阅读思路;(3)学生们在阅读的过程中不具渲室傻哪芰ΑK以,本文就主要分析这三个方面的问题。

2.引导有效阅读方法的策略

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要想学生们提高他们的有效阅读能力,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兴趣。高中的物理学科是严谨有逻辑的一门课程。所以物理老师必须要去需找一种有效的方法去激发学生们对其的阅读兴趣。

例如高中物理课本上有一章节的知识是关于“合力”的,老师在对这部分内容进行教学的时候,可以对学生们发出提问“假如一个力是3N,另一个是6N,那么当它们同方向并且作用同一个物体的时候,所产生出来的合力数值是多少?”这个问题学生们一般都可以很快的解答出来,学生们在回答完以后,老师可以对其再次提问:“如果它们是不同方向呢,那么结果是什么呢?”学生这时候就比较疑惑,不知道该怎样去计算出合力,这个时候老师就可以基于此引出这节课的教学重点了,从而让同学们对于课本上的内容进行认真的阅读,自己从中找出解决问题的计算方法。同时,老师不应该将阅读局限在课堂上,还可以向学生推荐更多的课外阅读的资料,让学生去领悟高中物理所蕴含的其中的魅力,激发他们的兴趣。

3.引导有效阅读思路策略

很多学生是有阅读的这样一个意识,但是并不知道阅读的思路该是怎样的。老师在进行备课的时候,可以将教材上的一些重点难点拎出来,然后对学生们加以引导,让他们可以合理科学的去对教材内容进行阅读。老师还可以设置一些思考题,让学生带着一种对难题的探索精神来对教材进行阅读,这样可以让学生的阅读思路具有针对性和目标性。一节课毕竟只有45分钟,如果学生带着一些疑问去进行阅读活动的话,这样不但可以让学生更好的去理解教材的内容,同时还可以培养他们在阅读这一方面的能力。比如在进行“平抛运动”这部分内容教学的时候,老师可以先整理好一些提纲,如:理解牛顿第二定律相关内容、自由落体运动所具有的特点等,让学生们在阅读的过程中可以有一个明确的阅读思路,提高他们的阅读效率,提升他们的阅读能力。

4.引导有效阅读质疑策略

受传统的一些教学理念的影响,很多老师觉得自己所讲的知识代表的就是权威,自己在课堂上才是主体,很多时候都不允许学生对自己所讲的内容或是教材上的内容产生质疑,这种观念是不对的,老师应该要去鼓励学生进行质疑,这样才可以提高老师的教学质量。比如老师在传授匀速运动这方面知识的时候,可以先让学生们对教材进行阅读,然后老师来引出概念,此时老师所讲的概念可以与书本上的概念有一点点偏差,这个时候老师再去问学生们“老师给出的这个概念是正确的吗?”并且要让学生去结合书本上的知识来回答,鼓励学生们进行质疑。这样不但可以加深学生们对这一概念的印象还会让学生们提高阅读的兴趣,让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课堂主体的作用。

结语

在新课改这样的一个大背景下,老师要去转变自己的教学理念,物理老师则应该要深刻的认识到,阅读能力不仅仅是学习语文所需要的,在学习物理这门课程中同样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所以物理老师应该要去重视培养学生们的阅读能力,这样才可以让学生们更好的掌握相关的知识概念,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进而提高他们的物理成绩。

【参考文献】

[1]刘鹏飞.培养高中生物理阅读能力的策略[J].科教导刊(下旬),2015(01):112-113

[2]张艳霞.“理性化”――物理阅读教学形式的目标探索[J].教学与管理,2009(21):104-105

第6篇:小学生阅读课堂范文

关键词阅读能力 高中英语 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3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是高中英语新课标对高中英语教学的基本要求。从高中英语教学的整体现状看,阅读教学仍是一个瓶颈,在阅读教学中还存在教育观念落后、教学方法欠缺、课堂教学效率低、学生缺乏基本阅读技能等问题。搞好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获取信息和分析、判断、处理信息的技能,从而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高中英语教学中必须认真解决的重要课题。下面我从多年的高中英语教学经验出发,来谈一谈自己的体会。

一、影响英语阅读能力的因素

通过对高考中英语阅读理解部分失分原因的分析统计,影响高中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因素主要可分为以下几点:

1.词汇量严重不足和语法知识薄弱

丰富的词汇量是提高阅读能力的前提条件。许多高中学生对于如何扩大词汇量伤透了脑筋,有的学生为了背单词而背单词,不会把词汇和阅读有机地结合起来,结果往往是边背边忘,或者是相互混淆,效果不理想;还有些学生只管埋头阅读,不注意有意识地扩大词汇量,不注意同一词汇在不同的阅读材料中有着不同的含义,从而不能准确地理解文章。此外,语法知识薄弱也是影响高中学生阅读能力提高的另一个因素。

2.缺乏有效的阅读技巧

适时地运用阅读技巧有助于学生快速、有效地在一定时间内对指定材料进行阅读,并准确地理解文章原义。可是,有些学生因为没有掌握实用的阅读技巧,导致阅读速度过慢,有些学生在阅读中,一遇到生词就查字典;遇到难句就开始分析句子结构,然后逐字翻译,逐句理解,不注重上下文之间的联系和逻辑关系,判断不出是设问句还是疑问句,搞不清作者的写作意图,分不清主次,语篇往往被弄得支离破碎,不利于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这些不良的阅读习惯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阅读的速度,影响了阅读的广度和深度。

3.缺乏对背景知识和英文写作特点的了解

文化背景知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对信息的接受和对文章的理解,导致高中学生阅读能力较差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学生对背景知识的掌握不够。要想提高阅读理解能力,不了解语言产生的社会文化背景是不行的。只有突破了文化障碍,才能真正理解文章的内涵。

二、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的对策

1.扩大词汇量和掌握句法知识是提高阅读能力的关键

词汇量的大小直接影响着阅读能力的高低,而阅读是扩大词汇量的唯一途径。教师应多鼓励学生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建议学生每天坚持读几篇文章,记住文章中的句子或词组,掌握搭配意义和用法并模仿运用,这样词汇量就会不断扩大,英语学习兴趣和自信心也会不断增强。此外,还要掌握一定的语法知识。

2.必须注重对学生进行基本阅读技能的训练和培养。

阅读技能主要指的是,通过读能抓住要点,理解文章的内容,汲取书面信息,等等。要在日常阅读教训中有意培养学生的快速阅读能力、细度能力、猜测推断能力、归纳综合能力等。

(1)学生快速阅读能力的培养。快速阅读主要是提高速读寻找有关信息,了解文章大意,并能基本掌握文章中心思想和主要事实。快速阅读能力往往可以通过跳读和掠读训练而获得。跳读是为了获取特定信息而进行的阅读。教师可让学生带着某个问题进行搜寻式阅读,培养学生捕捉关键句的技能。掠读旨在指导学生快速浏览全文、了解文章的主旨和大意,找出文章的中心思想,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2)学生细读能力的培养。在掌握了文章的大意及主要信息后,教师要指导学生深入细读课文或其他阅读材料,解决语言难点,掌握新的语言知识,并通过仔细阅读培养学生理解文章细节和事实的能力 ,挖掘文章深层含义的能力,内容结构的逻辑分析能力及猜测词义的能力等。

(3)学生归纳总结能力的培养。通过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把握全文,掌握语言知识,提高运用技能。归纳总结包括对文章中所学语言知识、语法现象的巩固练习,复述课文、改写课文或进行与文章有关的讨论活动、写作活动等。

(4)应教会学生对不同体裁文章采用相应的阅读方法。如阅读记叙文时应注意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和结果等要素;阅读应用文、说明文、科普短文时,应注意发现文章段落的主题句、文章的层次、逻辑关系等;阅读议论文应注意作者的观点和意图、文章的论据和论点等;新闻报道应注意标题、时空顺序和当事人的评论及思想感情等。

3.了解文化背景知识和英文写作特点是提高阅读能力的保证

如何让学生增加对文化背景知识的了解呢?在课堂中,学生可以结合课本学习文化背景知识,教师应尽可能多地给学生介绍相关的背景知识,如西方国家的风俗习惯,生活方式,行为准则等。在平时的英语学习中,学生经常阅读英文报刊和英文经典文学作品,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广泛阅读,都可以增加对国内外社会、政治、经济等方面的了解。

4.鼓励学生踊跃参与。

第7篇:小学生阅读课堂范文

关键词:课外阅读 课堂教学 阅读愿望 学会选择 传授方法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9-0190-02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必须高度重视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首次把“丰富语言的积累”写进了教学目标,并对小学阶段课外阅读量作出了明确规定: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16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在深入进行教学改革的同时,积极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已成为我们所有小学语文教师的共识。

为了达到这一目标,不仅教材配套练习中选用了大量的优秀文章供学生进行阅读训练,我们老师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也努力倡导学生多读课外书,甚至还布置了课外读书的任务,可我在批阅学生练习册和试卷的时候还是发现学生们课内阅读分析得较好,而课外阅读分析往往难住了一大批学生,这种尴尬的现象说明我们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还有待增强。

1 学生的阅读水平提高不了的主要原因

一是学生对强制性的课外阅读缺乏兴趣。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经说过:“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的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首先,现在很多家长已认识到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对于孩子买书的要求往往是有求必应,但是在给孩子选书的时候却盲目地选择各种他们认为有助于孩子学习的书籍如各种作文选、日记集,恨不得一夜之间把孩子变成大文豪。而大多数孩子本身对习作就有一种畏惧心理,让他天天捧作文书就如赶鸭子上架――强人所难,读书效果就可想而知了。时间久了,孩子就对课外阅读产生了厌烦、排斥的心理。其次,许多老师只是给学生布置课外阅读的任务,却没有读后的交流反馈活动,导致学生对课外阅读的热情降温、往往敷衍了事。

二是学生的课外阅读随意性较大,没有计划和方法。大部分的学生对课外书只是凭一时的兴趣走马观花式看一遍,甚至只看了两眼就束之高阁,没有制定切实可行的阅读计划。我每次看到学生们到学校图书室借阅图书时,总是一脸兴奋,在书架中乱钻,最后随便拿本书草草结束。借阅书后极少有同学能静下心来细细品读的。老师要求在摘录本上摘录精彩语句,学生们都抱着应付了事的态度随便摘抄一些,不仅内容杂乱,而且根本不知其所谓。这说明学生们还缺乏正确的读书和摘录方法。俗话说“读书贵在得法”,没有方法或方法不当的读书其效果只能事倍功半。

三是学生还不具备独立进行课外阅读的能力。固有的课堂模式让学生习惯了在教师的引导下展开学习活动,对文章进行梳理分析,一旦自己动手,就不知该如何下手。

叶圣陶老先生早就指出过:“语文教本只是例子,从青年现在或将来需要读的同类的书中举出来的例子;其意是说你如果能够了解语文教本里的这些篇章,也就大概能阅读同类的书,不至于摸不着头脑。所以语文教本不是个终点,从语文教本入手,目的却在阅读种种的书。”这段话表明了课内阅读教学是手段,课外阅读才是目的。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2 提高学生阅读水平的有效途径

为改变长期以来我们的阅读教学只是重课内轻课外,重知识的消化、理解,轻阅读的感染、熏陶这一情况。笔者尝试从课堂教学入手,将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有机融合,以课内带课外,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学会选择课外阅读内容,传授课外阅读方法技巧,最终增强他们的阅读能力。

2.1通过课堂教学激发课外阅读的愿望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热烈的学习愿望、明确的学习目的,是学生学习活动时最重要的动因。培养这种愿望的工作,是跟学校的全部教学和教育工作的安排紧密联系的,并且首先是在课堂教学中实现的。因此,培养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愿望,使他们把课外阅读当成一种渴求性的自觉行为是非常重要的。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愿望,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2.1.1课前预习

在向学生布置新课的预习时,除了布置常规的预习任务外,笔者还经常有目的地创设悬念,诱发学生阅读兴趣。如布置《三顾茅庐》的预习时,笔者通过提问:故事中的几个人物你们熟悉吗?在《三国演义》这本书中有许多关于他们精彩故事,你们知道吗?激发学生阅读《三国演义》的兴趣,学生们阅读后既能熟悉人物事迹,同时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学生通过这种“好奇――阅读――收获”的方式产生了成功的体验,增强了阅读的意识。

2.1.2课后拓展延伸

课后拓展延伸,就是教师在课文小结时,围绕本文的的体裁、内容、写法、学法,引导学生开展相关阅读。这种引导能激发学生直接的、及时的阅读兴趣。例如在教学寓言《一路花香》时,课文讲述了一只破水罐的故事,说明了世间万物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只要恰到好处地利用本身的特点,就能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的道理。从教学中笔者发现学生很喜欢寓言这种通过故事说明道理的方式,就专门介绍了中国古代的一些著名的寓言和古希腊的《伊索寓言》,并引导学生去阅读这些作品,《农夫和蛇》、《自相矛盾》等浅显易懂的寓言故事,使学生兴致盎然,有的甚至一口气读完了整本《伊索寓言》,还纷纷来告诉笔者读书时的感受。这类阅读教材往往与教材文体相似,它能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再次运用已初步掌握的学习方法,不费力,乐于接受。

2.1.3开展语文实践活动

学生阅读,既渴求读有所得,又期望所得的收获外显,得到老师、家长和同学的认可与赞扬,从而满足自己的成就感。苏霍姆林斯基说:“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针对这一心理特征,我在课堂上组织 “读书摘录笔记展览会”、“读书经验交流会”、“成语接龙”、“古诗词诵读比赛”等活动,给学生提供施展才能的机会。以赛促读,激发阅读的兴趣。

2.2通过课堂教学引导学生选择课外阅读的内容

课外阅读要给学生自主选择,但不是放任自流,必须有所指导。由于小学生受自身心理特点的制约,个性倾向还不够稳定。因此他们选书往往受家长的喜好决定,选的书不是作文书就是各种各样的习题精编,不仅读之无味,而且收效甚微。鲁迅先生说:“读书必须如同蜜蜂采蜜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又香又浓的蜜来。”老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选择课外阅读的内容时,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向他们推荐合适的书籍,内容可涉及儿童生活、历史故事、科学常识等;也可以是小说、童话、寓言,不拘一格,只要是思想内容健康,有教育性,对儿童的思想、品德、智力、情感等方面具有良好影响的文学作品,都可以推荐给学生阅读,这样学生才能博览群书。我的主要做法是:

2.2.1从学生质疑处引导

如教学《三顾茅庐》时,有学生就提出了“那前两次刘备是怎么拜访诸葛亮的?”这一问题,笔者就借机引导他们去读《三国演义》,这样学生为了满足求知欲,自然而然激起了阅读这类名著的兴趣。又如教学了《人类的“老师”》一课,有学生问到:“自然界还有哪些生物是人类的老师呀?”时,笔者就围绕这个问题引导学生去看有关仿生知识的书籍,这样既丰富了课外知识,又让他们尝到了解决疑难的乐趣。

2.2.2从课文精彩语段处引导

《燕子》的第二段描写春天的美景,语言极其优美。所以我在授课后让学生去找一些描写春景的文章,如《留住春天》、《春》古诗《咏柳》、《忆江南》等,加以比较鉴赏。教师不需作过多的讲解,只要对作者进行简要的介绍,然后充分利用诗文语言的音律美和小学生记忆力强的特点,配上合适的音乐,引导学生读读背背,在读中领会文章的精妙,学生很快就会被语言文字的韵味所吸引、所陶醉,常常读得津津有味,学得兴致盎然。这种不求甚解的阅读,让学生初步接触了高品味的佳作名篇,既让学生积累了规范语言,扩大了视野,提高语文鉴赏能力,又锻炼了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表达的能力。

2.3通过课堂教学传授课外阅读的方法

课外阅读一般都是学生自主性更强的阅读,方法引导很重要。语文课教师的指导作用,对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学会阅读有着很好的示范作用。教师在认真进行课堂阅读教学的同时,应该注意选准切合点,加强阅读方法的示范与指导,使学生在老师的指导阅读中学会阅读。

2.3.1学会浏览性的泛读和品味性的精读

浏览性的泛读,就是对所读的书报不是逐字逐句的读下去,而是快速地观其概貌。《课标》提到从小学高年级开始,要让学生“养成默读习惯,有一定的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品味性的精读,就是对某些重点文章或精彩片段集中精力,精细地阅读。泛读是量的积累,同时是精读的基础。精读是培养阅读能力,学习典范语言,增强语言修养,提高思想能力和认识水平的最基本的手段。课堂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静心细读,从字、词、句、篇入手,欣赏妙词佳句,体会立意构思,揣摩布局谋篇,像人吃东西那样,经过细嚼慢咽,才能把握文章中心,理解文章内容,。教师应指导学生学会精读与泛读,对短小精悍的文章或文章精彩片段的描写,要求学生精读,熟练成诵,对篇幅较长的文章,对故事性较强的文章进行泛读。使读有重点,通过泛读扩大知识面,通过精读汲取精法。

2.3.2读书作记号和摘录法

平时在教学中,我要求学生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作记号”即在读书的时候用笔作一些读书符号,如“?”表示此处有疑问,“”表示很喜欢,“”表示很重要等等,这种方法可用于重点段,也可用于全文。但“做记号”的符号要统一,这样便于集体交流。“摘录”指摘抄文章精彩之处(便于日后写作),如文学常识、优美的语句、精彩的词语、生动的描写、精辟的议论、名人名言等,摘抄在“摘录本”上,读读背背,积累语言。并根据学生年级的不同,循序渐进,如低年级只记下文章的题目,学会的生字,喜欢的词语;中年级摘录优美的句子或片段;高年级写写读后感等。

2.3.3师生共阅,学会交流

笔者在教学中体会到,课外阅读要取得好的效果,还需要师生共阅。因为学生在阅读中遇到自己不能解决的疑难问题,可以虚心向老师和同学请教。就如同我们课堂上小组合作探究,师生交流一样,教师要通过组织学生举行阅读经验交流会,指导他们与同学交流阅读的方法、经验与体会,谈对作品内容的理解、美词佳句的积累、写作修辞方法的运用等,达到与课堂学习一样的效果。要指导学生勇敢地各抒己见,还可展开争论,在争论中去伪存真、取长补短,共同提高认识,加深对作品的理解。这样一来,学生不仅从中获得更多的知识,还能有更深入的思考。

只要我们潜心于课外阅读方法的指导,就能逐步培养好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让新课标中的课外阅读目标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第8篇:小学生阅读课堂范文

在素质教育的新课改背景下,苏教版小学语文提出语文阅读课堂四重奏的教学理念,在图文并茂的语文教材氛围之中,倡导以学生为主体的高质量阅读,通过对小学生的心理和知识特点分析,突破传统的教学课堂方式,逐步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文学素养,对小学生的阅读启蒙产生较为深远的影响,为此,可以对苏教版小学语文阅读课堂进行创新和突破,采用阅读高效课堂的四重奏方式,引领学生进入语文殿堂。

【关键词】

苏教版 小学语文 阅读 四重奏

在小学语文教学的关键时期,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是重要的内容,它对于学生的识字、词汇累积和文学知识的浸润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和作用,通过高效的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四重奏教学,可以快速提升小学生的文学理解能力,提高小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奠定扎实的文学基础。

一、引领学生进入自主预习,进行高效课堂的预设布置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抓住教学难点和重点,引导学生进行自主预习。学生进行课文的朗读预习,对于自己不认识的生字或疑难的长句内容要加以标注,教师再根据学生的疑难点进行重点讲解,如在《拉萨的天空》一课中,小学生遇到较为偏僻的生字,使学生在自主预习过程中不能连贯阅读,也影响了对文章内容的深入理解和把握。又如:在苏教版小学语文《雷雨》一课中,由于小学生的社会知识和经验的匮乏限制,对于文章诞生的背景和时代环境不甚熟悉和了解,这就需要教师关注学生的知识点,强化对文章时代背景方面的知识介绍,从而引导学生对《雷雨》课文的充分、全面的理解,对于文章的中心思想也有深入的认知和把握。

同时,还要激发出学生的自主预习兴趣,强化对文章的印象。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自主预习,可以在阅读课堂上保持学生最大的激情和热情,例如:在苏教版小学语文《卧薪尝胆》一课中,通过学生的自主预习,学生明白了越王勾践的故事,了解到越王勾践如何卧薪尝胆、忍辱负重的状态,并主动对这段历史故事进行查询和了解,丰富自己的阅读知识,加强了对文章的印象。

二、师生良性互动的合作学习模式,搭建起高效阅读课堂

在小学语文阅读课堂中,教师要创设出良好的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平台,在平等、融洽的气氛中,鼓励学生主动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教师要鼓励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自主的、个性化的理解,关注学生在语言表达过程中的阅读情感理解,从而在互动、合作的学习模式之下,搭建高效的语文阅读课堂。

例如,在苏教版小学语文《皇帝的新装》一课中,学生充满激情地阅读完文章,对于课文中皇帝这个主要人物,表达出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并且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问题,提倡学生对皇帝这个人物做出自己客观的评价,在良好的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情境下,学生正确领会了文章的主题要旨,并在批判性的教育之中,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又如:在《三打白骨精》一课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与合作,让学生在合作讨论中,理解孙悟空为什么会被师傅一次一次地误解、驱赶,探索文章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和热荨T凇吨H寺蚵摹芬豢沃校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文中人物为什么坚持要拿尺码、而不用自己的脚进行丈量,教师可以启发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进行阅读理解和讨论。

三、搭建活跃的阅读课堂舞台形态,有效地进行高效阅读课堂的结构布设

在小学语文阅读课堂中,教师要依照题材内容进行阅读课堂舞台形态的合理、有效搭建,要激发出学生内在的活力,进一步提升阅读课堂上的情感交流和内涵理解,教师可以构建情景教学模式,在直观的画面式教学引领下,搭建活跃而生动的阅读课堂。例如:在《公仪休拒收礼物》一课中,教师可以搭建活跃的场景表演舞台,让学生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文字,进行简易剧本的改编,学生在观摩和表演的自主参与和体验之中,感受到语文阅读课堂的快乐和情趣,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阅读和表达能力。

在《林冲棒打洪教头》一课中,教师可以引领学生进行角色表演,在表演情境中创造出学生熟悉的《水浒传》的场景,并从中领会古代中国人民反抗特权和压迫的强烈意识和信念,培养学生的精神道德修养和文化内涵,培养学生的阅读学习兴趣。

四、注重阅读经验的深度累积和拓展

语文知识需要累积和沉淀,这个过程包括课堂阅读的累积和生活实践的累积,只有在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的过程中,才能进行语文阅读知识的深入理解和把握,获得较为丰富的知识储备。

例如,在《小松鼠找花生果》一课中,小学生可以让学生理解花生的生长规律,并布设一定的任务,让学生在日常生活实践中留意其他植物的生长规律,观察“绿油油的叶子”、“黄灿灿的小花”,增强对优美词句的感悟,实现有效阅读和知识拓展。又如:在《伊索寓言》的教学过程中,可以提倡学生进入到广阔的知识领域,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和接触外国文学,体会中国故事与外国寓言之间的差异,增强文学知识的积累。

总之,苏教版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要在新课改之下,运用四重奏的教学创新模式,依据小学生的知识发展规律和特点,进行高效的阅读课堂创建。

【参考文献】

第9篇:小学生阅读课堂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创新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通过阅读教学,能够提高低年级小学生的认字和识字能力,增加他们的知识积累,为将来他们进入高年级后打下良好的写作基础。基于其重要性,很多小学都非常重视阅读教学课程。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

1.学生阅读兴趣较低

由于学生好动性较强,玩耍的心较大,故而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在课桌下做小动作、与同学交头接耳、想与课堂无关的事情等现象,这些现象都不利于学生专心听讲,阅读教学的效果自然也不佳。

2.单向性的阅读课堂

由于受传统观念的限制,很多小学的阅读课堂呈现出这样一种状态,即老师是整个课堂的主体,学生成为被动的接受客体。在教学,“一言堂”现象严重,老师既是教授课程的主体,也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主体。而学生经常是被动地接受老师的意见和观点,或者记录正确答案,整个课堂具有一定的单向性。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的改革创新

1.提高小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促进学生主动阅读的重要方法。比如在阅读一些故事性的材料时,可以挑选一组学生,根据阅读材料的内容,将他们分为不同的角色,然后将这则材料以表演的形式呈现出来。

2.设计互动式的阅读课堂

互动式的阅读课堂既能够帮助老师检验学生的阅读效果,也能够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思考的能力。

3.丰富小学生的课外阅读

阅读本身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所以老师除了要在语文课堂中加强学生阅读之外,还要提高学生的兴趣,丰富他们的课外阅读。比如,可以在本校图书馆中借阅某些历史、海洋世界、动画等有关的书籍,让学生进行阅读。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

关键是遇到问题要学会思考和总结,在问题中寻求更好的进步。所以,只有不断地创设有利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方法和思路,才能更加有效地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升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水平,让学生的语文水平上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邱秋玲.兴趣为导,自主先行: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习惯培养探微[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