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对银行工作的认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银行;会计;内部控制;强化;风险防范能力
中图分类号:F830.42 文献标识码:A
在现代银行控制与管理研究中,银行会计内部控制是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现代银行作为高风险行业其内部控制工作的开展将对银行的经济效益、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银行会计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能够实现银行的经营目标,防范银行金融风险。会计内部控制能够运用会计方法与手段有效降低银行业务经营中的差错与风险,实现银行经营的最终目的。在现代金融业的发展中,为了实现银行稳定经营的目的,银行会计内部控制是一行管理工作的重点,是银行会计风险防范的关键。现代银行必须认识到会计内部控制的重要性,以严密的、科学的会计内部控制机制覆盖银行业务操作的全过程,以此强化银行的风险防范能力,为银行业务发展奠定基础。
1 关于银行会计内部控制对银行风险防范能力的影响分析
银行会计内部控制的根本就是为了银行实现经营目标、防范金融风险而制定的政策、制度与方法。因此,银行会计内部控制工作的开展对银行风险防范能力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在现代金融业风险较高的现状下,风险防范是银行内部控制的重点。作为银行内部控制的重要环节与内容,银行会计内部控制能够以会计职能提高银行风险防范能力,促进银行的稳定经营与发展。而且,银行会计内部控制工作的开展还能够强化银行业务活动的自我规范、强化业务活动评价,以此提高银行风险防范意识与能力。针对银行会计内部控制对风险防范能力的重要影响,现代银行应通过会计内部控制工作的有效开展强化风险防范能力,促进银行的稳定经营。
2 银行会计内部控制工作重点与方式分析
2.1 分析银行会计内部控制现状与问题,促进银行会计内部控制工作的开展
在对银行会计内部控制文献以及相关新闻、案件的收集与整理中可以看出,我国银行会计内部控制工作存在着很大的不足。首先,相当一部分银行的会计内部控制理念不足,缺乏相应的认识。造成了银行会计内部控制体系不完善、相关工作开展不足等现状。而且,在实际的会计内控工作中,多数银行仅注重其制度的汇总忽视了会计内控工作的监督机制。加上银行业务开展对全行发展个人收入等有着重要的影响,造成了违规违章行为的时有发生。另外,银行内部会计控制状况评价机制滞后、关键岗位缺乏监督机制以及会计内部控制执行不严等因素也是导致银行会计内部控制工作现状的主要原因。针对这样的情况。现代银行应从自身内部控制意识的提高以及相关管理体系的完善入手,强化内部控制工作,促进银行风险防范能力的提高。
2.2 银行会计内部控制工作的强化
2.2.1 提高会计内部控制意识,促进会计内部控制工作的开展
首先,现代银行应认识到会计内部控制工作的重要性,并对业务发展与内部控制的关系进行正确认识与处理。以会计内部控制作为基础,提高银行对金融法规以及制度的遵守,避免不正当竞争的发生。通过这样的方式促进企业风险防范能力的提高。从银行的会计内控意识以及业务与会计内容的关系处理入手,实现银行会计内部控制意识的强化。在此基础上,银行还应加强会计人员内部控制的意识与风险防范意识的提高。通过对银行会计人员意识的强化,使银行业务的各个环节中会计人员都能够通过风险防范意识与会计内部控制意识开展监督工作,促进银行风险防范能力的提高。
2.2.2 完善银行会计内部控制体系与制度,促进会计内控工作的开展
在提高银行会计内部控制意识的基础上,现代银行应对自身会计内控体系进行深入的调研与分析。通过调研与分析明确现行会计内部控制体系存在的不足、了解相关制度中存在的漏洞。以此为基础进行银行会计内控制度的完善。通过分析不足能够使银行在调研与分析中了解银行业务特点与自身会计内部控制实施过程中的不足,为完善会计内部控制体系奠定基础。在完善银行会计内部控制体系的过程中,应对会计内部流程进行梳理与优化、对作业流程进行评价,通过优化流程是会计内部控制工作减少各环节风险。并通过规范化、制度化的体系与制度建立实现会计内部控制的有效执行。
2.2.3 针对银行信息技术应用,强化信息管理以提高会计内部控制水平
在现代银行业务中,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日益广泛。针对信息技术应用现状,银行会计内部控制工作还应加强信息处理、分析与监督等工作。通过完善管理系统、强化权限控制等方式预防业务操作过程中风险的发生。另外,银行还应利用信息技术对业务操作流程进行全面的、实时的风险监控。利用实时监测系统了解可以交易,并对违规交易信息进行处理。通过信息技术的有效运用以及针对现代电子信息技术应用的情况强化信息处理、分析与监督,以此促进会计内部控制工作的开展,促进银行业务工作的稳定发展。
2.2.4 建立健全的、高效的银行会计内部监督机制,促进内部控制工作的有效开展
针对银行会计内部控制工作现状,现代银行应建立健全、高效的银行会计内部控制监督与检查机制。通过对会计内部控制工作开展情况的监督、日常业务情况的监督等促进会计内部控制工作的开展。而且,通过监督机制的实施还能够为及时发现会计内部控制体系与制度的不足、实施过程中的问题等奠定基础,为及时完善银行会计内部控制体系奠定基础。另外,银行会计内部监督机制的应用还能够为银行会计内部控制工作开展情况的评价提供基础资料,促进银行会计内部控制工作的完善与开展。
3 强化银行业发展趋势与形式分析,促进银行风险防范能力的提高
了解银行业的形式与发展趋势有助于银行针进行会计内部控制管理重心的调整,有助于银行会计内部控制工作方式发发以及相关工作的开展。在现代银行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银行业正处于战略转型阶段,信息技术应用的加快、利益主体的多元化等都将对银行业的发展产生影响。针对这样的情况,现代银行应注重对银行业现状与发展趋势的了解与分析。同时,针对现状与趋势分析调整会计内部控制内容与重点,以此为提高银行风险防范能力、促进银行的稳定经营奠定基础。
结论
综上所述,现代银行业市场竞争的激励以及金融市场的快速变化要求银行必须加强自身的会计内部控制,以此保障银行业务开展过程中的合法性,同时促进银行风险防范能力的提高。针对现代银行会计内部控制工作存在的不足,本文对银行会计内部控制工作现状、如何完善并强化会计内部控制工作等进行了分析与论述。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现阶段银行会计内部控制工作强化的重点与关键,为我国银行会计内部控制工作开展提供了更多的参考资料。
参考文献
[1]刘明,郑国涛.银行业现状与风险防范分析[J].金融资讯,2010,9.
【摘要】绩效管理是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管理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对商业银行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绩效管理通过科学评估各机构、部门员工的绩效,给予员工相对应的鼓励及物质奖励,帮助员工提高自信心,促进组织和员工的绩效水平不断提高,进而提高银行的社会竞争力,促进其可持续发展。本文就商业银行绩效管理的现状及实施措施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商业银行 绩效管理 实施策略
绩效管理是企业为实现组织目标进行的管理活动,对实现企业绩效的最优化有重大意义。近年来,商业银行的竞争越来越剧烈,商业银行需要创新金融产品、提高服务质量、加强绩效管理的力度,才能提高经营能力。银行绩效管理人员需要认清现状,深刻反省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积极寻找解决措施,为商业银行的快速发展保驾护航。
一、商业银行绩效管理的现状
(一)绩效指标设置不完善
绩效指标设置不完善是我国商业银行绩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重要问题,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缺乏长期发展指标,不利于商业银行的长期发展,商I银行大多将短期目标作为工作重点,虽然在短期内就能看到成果与收益,却严重影响企业的持续发展。二是目标体系不完整,而且目标设置过于简单化、表面化,无法对所有员工进行高效的管理。三是绩效管理的目标缺乏连贯性与实用性,不利于提高员工的积极性。
(二)考评制度不完善
在众多商业银行的绩效考评制度中都存在业务重点偏重于财务指标,缺乏分类、分层次设计的问题。绩效考评制度需要在商业银行市场发展经营目标的基础上制定,其考核指标明确了各级分支机构工作的重点,对银行的经营发展方向进行了指导,如果考评制度不完善,会对员工的工作重点造成不利影响,进而影响整个银行的发展。
(三)银行支持力度不够
商业银行的绩效管理工作需要整个银行的管理层的共同支持,才能使绩效管理得以顺利进行,但目前银行内的绝大多数管理人员都将工作重心放在市场拓展、业务开发和客户服务等方面,对银行的绩效管理工作重视度不够。银行的支持力度不够,绩效管理工作就无法顺利展开,人力资源部也无法将全行的经营发展战略与员工的绩效管理相结合,会严重阻碍商业银行的发展脚步。
(四)绩效管理缺乏有效保障
商业银行中一般缺乏科学合理的组织保障体系,管理人员或员工将绩效管理浅显的认识为人力资源部门的工作,而其他部门没有太大作用,因此认为绩效管理就是人力资源管理,缺乏对自身责任的认识。这样一来,商业银行的绩效管理工作得不到保障,绩效管理工作就会流于表面,工作效率大打折扣。
(五)薪酬不够合理。
当前,对于某些年龄大、工龄长且未能晋升的银行员工来说,银行的薪酬设计是相当不合理的,他们在达到年限之后,工资就不再上涨了,但是从他们的工龄和年龄来看,这是相当不公平的,拿着一份既定的工资继续工作,对银行员工来说,这只是基本的保障,并不是他们全部工作的工资,这会使得他们减少对工作的动力,不能激励他们的积极性,也不利于促进银行业务的发展。
二、商业银行绩效管理的实施策略
(一)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指标
科学合理的绩效指标是完成绩效管理工作的关键,在建立绩效考评指标时需要突出业务发展重点,找到关键绩效指标,即一系列能完整描述不同岗位职责及业绩的重点因素。利用关键绩效指标可以将企业战略目标分解为可量化目标,有利于商业银行各项工作的进行。商业银行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指标,为绩效管理工作提供一盏明灯,促进商业银行的发展。
(二)建立完善合理的考评制度
绩效考评制度已在商业银行的各个层面展开,但是在发展过程中考评制度存在一些问题,阻碍了绩效管理工作的进行。商业银行需要建立完善合理的绩效考评制度,确保全行经营目标的实现。在这一过程中,银行需要将绩效指标进行具体化,分解给每一位员工,并定期对各部门员工的绩效完成情况进行考核。还可以将考核结果与员工的薪酬福利、职务升降、员工等级等奖惩措施挂钩,以此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提升商业银行的社会竞争能力和经济竞争能力。
(三)加强绩效管理的重视程度
绩效管理是促进企业发展的重要方式,而管理人员则是进行绩效管理工作的主体。商业银行的高层管理人员及中层管理人员需要给予绩效管理工作足够的重视。管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需要营造浓厚的企业氛围,通过会议、讲话、撰稿等方式向银行内的员工表示绩效管理工作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加强全体工作人员对绩效管理工作的认识。商业银行的每个员工都应重视绩效管理工作,在日常工作中尽到绩效管理的责任。
(四)加强绩效管理的保障力度
商业银行的绩效管理工作缺乏一个强有力的组织保障体系就会导致绩效管理工作难以实施、管理方式难以优化等问题,商业银行需要为绩效管理工作提供强有力的保障,促进银行的发展。加强绩效管理工作的保障力度需要银行的高层管理者确定各部门领导与员工的绩效管理责任,还可以成立绩效管理推进小组,定期整理汇报绩效管理工作的进度与成果,另外还需要根据经验教训优化调整工作重心,改进绩效管理工作。
三、总结
我国商业银行的绩效管理正在逐步走向成熟,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银行的管理人员需要合理考评员工的工作,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指标与考评制度,加强绩效考评的重视程度与保障力度,提高绩效管理的工作效率,为商业银行的健康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杨阳.商业银行绩效管体系理研究[J].海南金融,2015,(1):83-86.
关键词:个人;金融信息;保护;法律体系
一、个人金融信息泄露的原因
(一)法律体系不完善,个人金融信息的保护规定不健全。目前,我国尚未制定一部专门的个人信息保护法,发挥个人金融信息保护功能的主要是中国人民银行出台的《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管理暂行办法》(2005)、《关于银行业金融机构做好个人金融信息保护工作的通知》(2011),这些只是部门性德规章制度和政策文件,两者虽对个人金融信息收集、保存、使用等做了相应规定,但前者属效力层级较低的部门规章,且只针对信贷领域的个人信用信息,后者为规范性文件,在实际工作中不具备正式法的效力,执行能力不强。
(二)银行业金融机构对个人信息安全保护的重要性缺乏充分认识,对个人信息缺乏统一的保护机制。银行业金融机构对客户的个人信息安全保护认识不足,缺乏个人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对客户个人信息保密责任不明晰,没有对信息实行有效的安全等级分类管理;对制度的执行监督检查、评估不够,对掌握重要信息的离岗人员的保密责任没有严格的约束措施。目前个人金融信息保护的相关规定只是散见于银行各类业务的管理制度中,无法保证个人金融信息的采集、保管和追踪等各个环节工作的统一性。同时,银行各个业务部门中涉及个人金融信息,没有统一的联系和管理机制,个人金融信息在银行内部没有形成互通互联,这给信息保护带来很大难度,是个人信息保护中的漏洞所在。内部监督检查力度较弱,没有对个人信息保护的专项检查制度,将该类检查纳入常规性检查定期进行的机构比例较低。
(三)监管部门不明确,监管手段欠缺。目前,人民银行从征信管理的角度加强了对个人客户信息保护工作的力度,印发了《关于银行业金融机构做好个人金融信息保护工作的通知》(2011),尽管对个人金融信息收集、保存、使用、对外提供等做了全面的规定,但由于缺乏明确的法律依据,人民银行履行该项职能缺乏必要的监管手段。囿于效力层次,不能设立行政检查检查权和处罚权,人民银行对违反个人金融信息保护规定的金融机构只能采取“核实、约见谈话、责令整改、通报”等柔性处理措施,约束力较弱,保护力度受限,效果不明显。
(四)银行业金融机构缺乏对风险防范意识的宣传和教育,客户对于个人信息保护的意识不强。由于银行金融机构在营销产品的过程中,对产品可能存在的风险没有做到全面告知,客户对个人信息保护虽有一定认识,但对个人信息的重要性及个人信息保护制度的相关细节却普遍缺乏深入的了解,个人信息保护意识不高,风险防范意识较为薄弱。
二、加强保护个人金融信息的建议
(一)制定专门法规,为保护个人金融信息提供法律依据。个人信息的保护法规需要多层次、系统化的制度作为保证,形成协调统一的法律体系。首先要明确个人金融信息的定义,明确银行收集个人金融信息的目的和范围;其次,规定银行保护、使用个人金融信息的法定义务,即要求银行必须按照法定的方式、途径来收集、保存和使用个人金融信息,并履行一定的告知义务;再次,就是侵害个人金融信息的认定办法和救济途径作出明确规定。
(二)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切实提高客户个人信息安全保护意识。金融机构要加强对个人金融信息的保护工作,完善个人信息系统的建设。对个人金融信息的收集、使用等各个环节做出明确的规定,并建立有效的制度对各个环节面临的风险进行有效的防范。同时,明确保密和管理职责权限,落实责任制,与在岗员工签订安全保密责任书,与离岗人员签订安全保密承诺书;强化监管和问责,定期对信息安全状况进行评估、审计和检查监督,及时发现和纠正工作中存在的隐患和漏洞;加强对员工尤其是新员工的信息安全教育培训,使员工了解信息安全管理的内容、规定以及信息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增强信息安全风险意识,防范道德风险。
【关键词】银行 思想政治 改革
随着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银行业的改革也进入了攻坚阶段。首先是不断增强的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不仅可能会对较快的增长有所保持,这个时候的经济到底是在过热的前端,还是会有二次探底需要面临,几乎在一线之间。 其次是宏观调控和监管要求的动态变化,对于银行来说肯定不会是一个小的挑战。再次是在新的经济形势下,不管是整个经济还是银行的资产质量,都会有一些新的不确定因素会面临,这些因素可能会成为银行不得不面临的新风险。
那么如何迎接这些挑战,我认为,除做好正常的业务工作之外,做好思想政治工作,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一、当前银行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是思想认识不到位,对思想政治工作在银行改革发展中的作用缺乏认识。 思想政治工作作为一种高层次的管理手段,其在银行业可持续发展的作用毋庸置疑,它不仅塑造银行从业人员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而且规范银行业的行为准则,形成从业人员共同认可并自觉遵循的行为规范。但是目前来看,行业内普遍存在忽略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对工作的开展和建设基本上是局限在表层,开展起来态度不积极,导致各项活动得不到扎实有效开展。对思想政治工作这种具有全局性、战略性的问题,缺乏一种常抓不懈,缺乏必要的人力投入,导致银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动力后劲不足。
二是措施乏力。作为银行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思想政治教育在围绕行业发展大局构建和谐金融企业服务,培养从业人员的责任感、主人翁意识和帮助员工认识社会发展方向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由于缺乏有力的措施,未能结合银行业的发展远景、使命、战略以及运行体制、从业人员行为等各个方面,形成一整套完善的工作机制,以致思想教育工作流于形式,停留在形式上,缺乏行业特点和本单位、本地区的创意,在口号上、形式上做文章,陷入形式化和肤浅化的误区。
三是缺少创新精神。当前,银行业思想政治工作中重要的是发展和创新。由于银行业的特殊性,业务操作性强,核算手段高科技化、资金风险大,及其容易发生经济犯罪;片面追求业绩的增长,思想政治工作处于较为不发达、不成熟的初步阶段。特别是各地方性商业银行思想政治工作较为零碎,总体来看,存在“重业务、轻思想”、“重业绩、轻教育”的现象,造成刚性不足、柔性由余。思想政治工作缺乏时代性、全局性与行业特色,落后于业务的发展。
二、做好银行思想政治工作的措施
一是创新观念,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适应性。越是深化改革,越是扩大开放,越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越要重视和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只有重视和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思想政治工作才能有新的活力,才能有更强的适应性,才能更好地服务大局。
二是创新内容,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思想政治工作主要是做人的工作。因此,必须根据市场经济条件下面临的多样性、多元化的格局,针对单位干部职工思想不断变化的新情况,融入思想政治工作新的内涵。
防范金融风险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三大攻坚战之一,银行作为金融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银行的风险防控对维护金融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而良好的党员队伍的建设对提高银行员工的风险防控意识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党员队伍作为党建工作的执行者,直接影响银行风险防控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在实际的工作中需要将理论与实际工作相结合,严格规范管理制度,使党员在工作中充分意识到风控工作的重要性,长期有效的党建工作是银行金融风险防控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
党员在树立正确的银行风险意识的同时,也要做到与时俱进。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金融风险的种类也在不断的变化。如果党员队伍缺乏先进意识,仅限于原有风险的防控,就会对新风险缺乏必要的防控措施,导致实质性风险的发生时,银行没有健全的应对计划。
所以,提升党员队伍的综合能力,充分发挥党员的带头作用,对银行金融防控十分重要。党员应积极主动学习银行相关的业务,熟悉规范的业务操作流程,知晓业务办理过程中的风险点。在风险防控过程中,可以采取适当的鼓励机制,有效增强党员的责任意识和先锋模范意识。与此同时,对于不积极、缺乏责任意识的行为也要采取适当的批评教育。有奖有罚,强化党员队伍,有利于银行风险防控的顺利开展。
银行需要充分认识党员队伍建设对于风险防控的重要性,并充分发挥党员的积极带头作用,从而有利于银行长期健康的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关键词] 基层分行 资金管理 制度 激励机制
资金管理历来是商业银行要研究和做好的一项重要工作。但银行资金管理不像资金总量规模那样简明且易于考量,它是银行资金总体规模下的质量问题。要做好银行资金管理,必须树立一个基础理念:闲置就是浪费。任何资产处于闲置都是浪费。只有基于这一资金管理的基本理念,能激发商业银行努力去做好银行的资金管理工作,使银行的经营管理真正从以总量扩展为主的粗放型经营转到以质量和效益发展为主的集约型经营轨道上来。
一、当前银行资金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在思想上不够重视。
在以资金量为争夺焦点的现实工作中,人们往往只注重资金总量规模的增长变化,而对如何管好用好用活现有存量资金却不够重视,最明显表现是资金管理激励措施几乎没有,这与各银行在扩展资金量上的高度重视,甚至采取一些非常手段如存款与员工收人挂钩或高息、重奖等措施形成鲜明对比;上级行在对下级行进行年度考核时,也不把资金管理作为重要内容来考核;各基层经营行在人员调配上更是把精兵强将放在对外营销部门,而对资金管理人员的安排较随便,领导不够重视,员工资金管理工作的积极性就不够;在理论上,有关资金管理的培训研讨也较少。这些都反映出人们在思想观念上对于资金管理认识上的偏差,反映出仍未能彻底摆脱过去那种只注重总量扩展的粗放型经营管理的思想。
(二)在制度上有待进一步完善。
一是资金管理考核指标不够全面科学。现在各银行都有一套资金管理监测指标,但指标之间缺乏制衡制约作用,甚至显得顾此失彼,如只注重监测控制备付率指标,而忽视了对资金拆人量的考核。因为如果拆人资金运用已过度,在增大支付风险的同时也增大了利息支出,这使降低付息率所带来的利润显然要被抵消甚至得不偿失,资金运营效益就受影响。所以指标之间不能综合度量,就很难保障资金利润趋于最大。二是可用资金指标的可用性不高。显然,仅依靠一个可使用资金总额是不够的,只依据这个总额来进行资金运营调度也是粗糙的,原因就在于它只有一个总量数据而没有可用性结构数据。1亿元可用资金究竟有多少可以使用一年或一年以上,有多少可以使用半年或一个月等,如果将这1亿元可用资金总量都运用于一年或是半年或是一个月的资产,就很容易导致资金使用过度或资金使用不充分,从而影响效益。所以不掌握资金的稳定性结构,没有可用资金的可用期限结构是有欠缺的。
(三)在工作中缺少探索总结激励机制。
由于思想上不重视和考核指标不严格,导致资金管理人员在工作中缺少进取精神,把有深刻内涵的资金管理工作变成简单的事后报表统计工作,资金管理的计划预测性较差,工作肤浅,在实际工作中未能营造员工深入思考、反思探索和注意归纳总结的良好氛围,缺少把工作做深做细的激励机制。
二、强化银行资金管理工作的思路
(一)在思想上必须提高认识。
一是要真正树立现代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思想,坚持以质量和效益发展为主的集约化经营管理理念,迅速提高对银行资金管理重要性的认识。用好、用活资金是对负债经营的商业银行的一项基本要求,也是银行切身利益的本质要求。必须深刻认识资金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努力把资金管理工作做深、做细、做出更大的成效。二是要深刻理解闲置就是浪费的道理。有钱不会用或用不好,就会闲置,就是浪费,也是对存款的辜负,所以资金管理兼有经营和管理的双重职能。
(二)在制度上要逐步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资金管理规程,约束和规范日常经营管理活动,提高基层分行资金管理水平。
一是要健全科学的资金管理考核体系。因为如果考核指标不科学,就会徒具形式,无法考量资金管理的绩效,更起不到激励作用。所以必须合理设置考核指标,相互制衡,综合度量,真正起到规范和激励作用,使利润趋于最大。二是要研究掌握备付率科学合理的度。现在人民银行要求保持在5—7%,显然是一种一刀切的做法,这对资金稳定性各不相同的各银行来说显然是不够实际的,因为资金量越大,资金稳定性一般也越高,资金备付率就可适当降低,所以资金备付率应是资金稳定率的反函数,而不是一个固定不变的常量。对于基层分行来说,资金备付率是很重要的。一个100亿存款的银行,备付率每降低一个百分点,就可增加1亿元长期可用资金,其效益将是显而易见的。那么如何科学地测定其合理度,使资金既不闲置浪费,能充分利用,又不运用过度,这就要求资金管理者在日常工作中不断分析总结和探索研究,掌握资金的稳定性和变化规律,通过大量统计资料分析来确定,使备付资金合理、科学。可以说,合理的备付率必须来自于实践的统计分析。所以研究备付率合理度是基层工作者的一个优势。三是必须增加可用资金期限结构数据指标,使其更科学实用。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的一个基本原则就是对称性原则,根据资金情况,灵活合理地安排相应资产,使资产负债在利率、期限等结构上互相对称,使资金符合“三性”要求,使利润最大。而要合理安排相应资产结构,仅有可用资金的总量数据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必须清楚地掌握可用资金的可用性结构数据,根据可用资金的期限比例结构,来确定投向的资产和资产期限结构,从而保证资金的“三性”原则。不掌握资金的稳定性结构,不掌握可用资金的可用性结构,是不可能做好资金管理工作的。
银行本身的职能地位和业务范围决定了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也促使我国各级农村合作银行在改革中不断调整,在调整中不断优化,进一步提升自身财务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水平。一方面,财务管理工作涉及到农村合作银行日常运行的方方面面,包括货币性资金、所有者权益、财务报表和无形资产等,这些都是农村合作银行的基本工作方面,也是其他机构或者中介所不能替代的。另一方面,财务管理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看作是农村合作银行竞争实力的体现,作为我国农村金融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合作银行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和发展多变的经济形势,迫切需要通过不断强化自身财务管理工作质量来取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和经营效益。
2当前我国农村合作银行在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2.1财务管理工作理念有待提升
总的来看,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是农村合作银行管理者没有结合自身的发展环境和管理要求,在运行过程中,积极规划和制定财务管理工作的相关制度和措施,并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特点与趋势,做出有针对性的调整与改变,在一定程度上还停留在较为传统的落后的管理理念上,即“重算轻管”的问题比较突出,没有真正树立起全面的忧患意识和风险观念。其次是农村合作银行员工在日常工作过程中的主人翁地位和价值认同感不强,对财务管理工作存在不关心、不过问和不支持的现象,在很大程度上还认为财务管理工作只是单位管理者的本职工作,与自身关系不大,对于各项财务管理措施的落实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我国农村合作银行良好内部管理环境的形成。
2.2财务管理工作制度不够健全
财务管理工作制度是决定农村合作银行财务管理工作整体水平的关键因素,从实际运行情况来看,当前我国农村合作银行财务管理工作制度不够健全的问题还比较突出。在日常核算工作方面,当前我国农村合作银行在实施财务管理工作过程中普遍采用“分级核算”的办法。这种核算方法很明显的特点就是管理权力较为分散,通过将财务核算工作的权力与职责分配到不同的单位层级上,可以对不同权责范围内的财务管理工作内容进行充分的明确,但同时也很容易造成权力分散和目标不一致的问题。由于不同层级上的财务工作者往往都只是从本级的财务管理内容和目标出发,与农村合作银行本身的总体经营战略和管理目标难免会存在一定差距,由此造成了管理资源集中不够和管理措施不力的问题。
2.3财务管理工作信息化程度不够
当前我国很多农村合作银行财务管理工作的信息化水平还比较低,没有充分利用各种先进的技术和手段,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财务管理工作的整体质量。首先是会计工作的信息化还没有真正重视和建设起来。会计信息化是在会计电算化基础上的又一次重大飞跃和创新,不仅极大地将会计工作人员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同时也使得数据处理和信息挖掘得到了更加深入的应用。当前很多农村合作银行没有充分重视和发展会计电算化建设,仍然仅仅满足于实现会计电算化的水平之上,这显然是不符合时展需要和实际工作需求的。其次是财务管理工作过程中信息化作用不明显。结合农村合作银行的日常工作实际来看,财务管理工作就是要对单位运行各个过程的所有财务数据进行核查和计算,包括数据采集、数据整理、数据统计和数据分析等一系列过程,由于相关部门的信息化意识较低,没有全程引进和利用各种先进的数据采集软件和数据处理模型,使得信息化作用效果有限,难以对实际工作起到真正意义上的促进作用。
2.4缺乏专业化的财务管理人才
财务管理人才队伍缺乏是当前我国很多农村合作银行都普遍存在的问题,既有历史发展的原因,但是更多的是由于农村合作银行自身在发展过程中,长期不重视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并由此造成了人才匮乏的局面。首先是农村合作银行没有结合经济发展和转型建设的实际需要,积极引进专业化的财务管理人才。现在很多农村合作银行的财务管理岗位人员都是由普通的会计工作人才过渡而来,缺乏专业化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作支撑,对于很多先进的管理方法都不够了解,使得农村合作银行所制定的财务管理工作制度得不到很好的落实。其次是农村合作银行对于财务管理人员的再教育和再培训工作做得不够到位,没有结合市场经济和企业发展的变化,及时组织相关岗位人员学习最新的财务管理方法,更新财务工作理念,使得从业人员始终以一种传统的思维模式来考虑问题,没有在实际工作中及时贯彻和体现农村合作银行最新的管理要求和发展目标。
3进一步做好农村合作银行财务管理工作的几点措施
3.1积极提升财务管理工作意识
市场环境的发展和经济改革的要求已经对我国农村合作银行财务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能否积极适应这些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国农村合作银行本身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的经营状况和职能发挥。为此,农村合作银行必须积极转变思想,树立科学的财务工作理念,并以此推动单位财务管理工作水平的全面提升。对于农村合作银行管理者来说,要切实转变传统的经济发展思想和财务工作理念,实施全方位的财务管理与控制;尤其是在制定农村合作银行战略发展规划时,充分重视和体现财务管理工作的中心地位,有针对性地调整单位自身的发展规划,提升自身运行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对于农村发展银行员工来说,要积极学习最新的财务工作理论和实践技能,掌握科学有效的财务管理措施,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严格落实各项财务工作制度,主动配合,充分参与,确保各项财务管理措施的贯彻落实。
3.2积极健全财务管理工作制度
从当前的发展情况和运行实际来看,积极健全财务管理工作制度是提升我国农村合作银行财务管理工作水平的关键环节。首先是要切实变革传统的“分级核算”财务管理方法,积极建立“双线负责”的新型财务管理制度。在实践过程中,不仅要按照农村合作银行财务管理工作的总体要求,将财务管理的目标和内容进行细化,并科学合理地分配到不同层级上,从而对财务管理工作的每一个环节和每一个部门都进行充分地明确。更为重要的是应该加大对上负责和对下协调机制,也就是说下一层级的财务管理工作要充分体现上一层级的财务管理总体目标,同时上一层级的财务管理人员要积极协助下一层级财务管理人员开展工作。通过这种上下联动、有效协调的财务管理实施方法,可以在保证农村合作银行顶层管理目标中心地位的同时,有效地促进底层不同环节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3.3积极提升财务管理工作信息化水平
农村合作银行的财务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度很高的系统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的部门和机构,同时也受到来自各方面要素的制约和影响。为了对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实施精确管控,确保各核算数据采集和处理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必须结合当前信息化时代的鲜明特点,全面提升农村合作银行财务管理工作的信息化程度。一是要加大相关设备的投入和平台建设,要将信息化建设放到影响全局的高度来加以重视,立足现在、着眼长远,逐步加大相关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有意识地推进和应用各种信息化平台,通过网络技术来将各个点的财务管理工作联系起来,利用先进的数据处理软件来深入挖掘和分析来自各方面的财务数据,提高数据处理的准确性和核算结果的可靠性。二是要加紧做好相关理论研究和技术实践,信息化的前提是要有成熟的系统和算法,而成熟的系统和算法又是基于科学的财务管理理论。为此,农村合作银行必须要积极学习先进的财务管理工作理论,并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不断完善,从而最终提升单位自身的财务管理工作质量。
3.4积极造就财务管理人才队伍
人才质量的提升是做好新形势下农村合作银行财务管理工作最有效、最现实的举措之一。为此,农村合作银行要充分认识到单位当前所面临的人才建设发展困境,逐步加大在财务管理方面的投入,积极引进一批专业化的人才队伍,以此为基点来营造和优化单位良好的财务管理内部环境,从源头上保证财务管理工作的科学性和正规性,防止由于个人思想认识上的偏差带来决策上的失误,并引发工作上的盲目性。以丰富的专业知识背景作为支撑来科学地分析当前农村合作银行在财务管理方面所面临的各种问题,并积极寻找相应的突破口。同时,农村合作银行要积极做好相关岗位从业人员的再教育和再培训工作,鼓励他们学习最新的成本管理,科学分析市场经济环境现状,掌握最新的操作技能,并在实际工作中得到应用和落实。要严格做好评价与考核工作,定期对相关岗位人员进行考核,对他们的工作业绩和业务能力做出评价,对于那些不能满足和适应单位财务管理工作要求的人员要及时调离相关岗位,切实避免因为个人原因影响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整体水平。
4结语
P键词:企业 流动性资金 管理模式
一、企业发展对资金管理的影响
(一)市场导向决定资金使用方式
市场的需求是企业发展和进步的主要方向,重视市场导向的决策性价值,才能够更好地调整和运用企业的资金及资本。因此,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需要认识到资金运转的科学性,充分了解和掌握市场的经济发展导向,并认识到市场需求对企业资金运转和管理的重要性及价值,进而了解影响企业发展的资金管理要素,促进企业进一步发展。
(二)网络导向决定资金使用方式
现代化的市场经济发展模式要求企业的发展和进步能够以科学技术为基础和前提,在实际的工作和资本投入之前需要了解并掌握企业资金的网络布局,掌握当下市场的网络导向,才能够正确使用和管理企业资金,进而为企业未来的市场部署和策略经营提供科学的辅助与支持,保证企业迅速发展并成为市场主导。
二、企业流动性资金管理与银行相融合
(一)银行融合资金流动管理的意义
认识到企业资金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还需要清楚了解和掌握银行融合资金流动管理的重要意义。银行对于企业的发展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能够满足企业实际的发展需求,并且可以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提供一些辅助和支持。通过银行方式的科学管理,能够降低企业运营的风险,并且能够科学配比企业的资本投入,是非常有价值的管理方式。
(二)现代银行在流动性资金管理工作中的价值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深入应用,当下我国社会对于现代化电子银行的应用效率越来越高。企业为了能够发展和进步,也需要认识到现代化电子银行发展的重要性,并且能够将电子银行的管理模式充分的应用到企业资金管理的工作当中来,实现对企业资金管理工作的辅助。
(三)构建完善性结算网络
完善企业的结算网络体系是企业流动性资金管理的重要方式和方法,能够在良好的科学技术支持下实现对具体工作信息的管理和记录,保证以一个完善的网络体系进行相关工作的支持和辅助,进而提升流动性资金管理的准确性和高效性。建立一个结算网络,也有助于提升企业对市场导向的计算和需求探知,更加有助于企业投入市场需求的产品生产。
三、现代化企业流动性资金管理模式建议
(一)革新管理方式及理念
革新企业传统的流动性资金管理和使用模式,是未来企业资金管理工作的突破与创新,也是企业在市场中取得不败地位的重要因素。在革新管理方式的基础上还需要企业认识到创新工作理念的重要性,能够把握良好的资金管理方法,加上创新理念的支持,才是企业长足进步与发展的支撑。思想认识的提升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也是流动性资金管理的重要方式和途径。
(二)科学调整资本和资产结构
重视科学调整企业的资金和资本结构,才能够长远对为企业谋划发展策略,才能够支撑企业长足的发展目标和计划部署,才能够实现对企业账务和财务管理工作的严谨要求。在企业发展的过程当中,应当时刻明确成本结构的盈利和亏损情况及信息,及时做出调整和管理,降低企业运营风险,提升企业经济收益。
(三)提升资金使用价值
企业若要更好地管理流动性资金,就需要认识到流动性资金的重要性,能够在实际的使用和管理过程中提升资金的价值。通过正确的渠道活动流动性资金,并在使用的过程中提出科学的策略来提升使用的效率,可以是短期的借贷或者的资本的回收及利用等方式,充分发挥企业流动资金的使用价值,争取为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收益。
(四)构建应收账款管理防范体系
为企业构建一个应收账款管理防范体系,就是为企业的流动性资金管理提供一个保险,在体系和制度完整的情况下保证企业资本的充分及合理利用。同时,也能够为企业未来长久的发展奠定良好且坚实的基础,保证有充分的资金支持企业的创新发展目标,鼓励企业员工和管理层都能正确认识资金使用的意义及价值。
参考文献:
[1]刘嫦,虞一青,杨文平.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控提高资金配置效率了吗?――来自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个案分析[J].新疆农垦经济,2016,(2):79-88.
一、基层人民银行会计监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基层人民银行会计监管制度不完善,会计监管机制没有真正建立。会计监管是中央银行会计部门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但由于受重核算,轻监管的观念的影响和束缚,会计管理机制没有跟上会计工作发展的步伐和要求,造成会计监管约束机制不完善,会计监管的任务,目标和制度不明确,没有一个独立的会计监管机构,监管人员岗位设置不合理,各项会计管理法规不健全,监管的对象、范围、权限以及标准缺乏科学、系统的制度规定。会计监管的操作性规程、日常性的检查、非现场监管以及各项监管报告制度没有真正完善地建立起来,从而会计监管往往流于形式。
2、金融机构会计科目与会计报表编制方法不统一,给中央银行会计监管工作造成一定难度。会计科目是各家银行信息来源的主要反映,是其业务活动根据资金性质、核算内容等来进行分类的,然而由于目前没有统一的会计科目编制规定,各银行机构中同一科目在不同的金融机构报表中代表的科目代号不一样。而同一科目代号,在不同的机构中代表的资金性质也不同。另外各家银行会计报表的编制方法也不统一,有的是按科目大小号排列,有的是按资金性质来进行分类编制,这样就给中央银行会计监管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
3、基层人民银行会计监管缺乏应有的力度。目前基层人民银行会计监管工作常常处于被动状态,往往只是应付上级行布置的检查任务而已,检查的次数少,缺乏力度,没有真正起到监管的作用,而且在实际工作中,缺少会计监管的主动性和针对性。由于会计监管没有统一的监管措施和方法,使一些银行长期存在的会计违规违纪现象,不能得到根本的解决,从而失去了中央银行会计监管的应有作用。
4、基层人民银行会计监管职责不明确,监管方式和手段落后,不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目前基层人民银行会计监督管理的目标和职责没有一个完整的制度性规定,也没有一个适应不同层次的规范化会计监管内容,/文秘站-您的专属秘书,中国最强免费!/由于缺乏可操作性和针对性,基层央行的会计监管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往往无从下手,没有明确的目标。另外基层中央银行的会计监管方式和手段比较落后,大部分还停留在手工操作阶段,没有一套规范化、科学化的会计信息采集的电子化应用程序,极大地影响了会计监管的效果。
5、基层人民银行会计监管人员少,素质低,不适应监管工作的需要。目前基层人民银行会计人员不仅要负责本系统内会计的检查工作,还要对辖内金融机构进行各项会计监管、结算管理,同时还要进行日常的会计核算,工作量相当大,常常是顾了这里,顾不上那里,真正用在会计监管的力量明显不足,其人员少的情况相当突出。再加上会计人员流动性小,学习培训时间几乎没有,普遍存在人员素质低,文化结构层次不合理的现象,直接影响了会计监管工作的效果发挥。
二、基层人民银行会计监管工作应采取的对策。
1、加强领导,提高认识,强化对会计监管工作的重视。各级领导要加强对会计监管工作的认识和重视,既要保证会计核算质量,又要履行好会计监管职能,真正树立身兼两职的观念,把会计监管工作纳入支行监管总体目标中。强化会计监管是对金融机构会计管理的重要职责,进一步完善会计监管措施,提高监管水平,依法执行金融、会计法规,规范金融机构会计业务操作,实现会计部门由单纯核算型向核算管理型的转变。
2、统一金融机构会计科目及会计报表的编制方法。统一的会计科目有利于中央银行会计监管和信息的提取收集,也有利于规范会计核算,因此要设置一套基本能反映会计科目各项要素、内容的会计科目,以达到科目代号统一、科目名称统一、核算内容统一,既方便了会计核算,也方便了监管信息的提取,为会计监管的非现场收集、整理和分析打下良好基础。
3、强化中央银行会计监管的规章制度建设,统一会计监管标准。当前要加强和完善会计监管的法规建设,尽快制定和颁布有关会计监管的各类制度和法规,明确各金融机构所享有的权利,以及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做到中央银行的会计监管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以现行的《会计法》、《票据法》、《支付结算办法》等为基础,加强现行法规、法律的监管执法力度,充分体现中央银行会计监管的严肃性和权威性,保证中央银行会计监管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