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特征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加油站;安全;评估
1.什么是安全评价
以实现安全为目的.应用安全系统工程原理和方法,辨识与分析工程、系统、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危险、有害因素,预测发生事故造成职业危害的可能性及其严重程度,提出科学、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措施建议.做出评价结论的活动。安全评价可针对一个特定的对象,也可针对一定区域范围。
安全评价按照实施阶段的不同分为三类:安全预评价、安全验收评价、安全现状评价。
2.什么是安全预评价、安全验收评价、安全现状评价
2.1安全预评价是在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工业园区规划阶段或生产经营活动组织实施之前,根据相关的基础资料,辨识与分析建设项目、工业园区、生产经营活动潜在的危险、有害因素,确定其与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范的符合性、预测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及其严重程度,提出科学、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措施建议,做出安全评价结论的活动。
2.2安全验收评价是在建设项目竣工后正式生产运行前或工业园区建设完成后,通过检查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的情况或工业园区内的安全设施、设备、装置投入生产和使用的情况,检查安全生产管理措施到位情况,检查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健全情况,检查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建立情况,审查确定建设项目、工业园区建设满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范要求的符合性.从整体上确定建设项目、工业园区的运行状况和安全管理情况,做出安全验收评价结论的活动。
2.3安全现状评价是针对生产经营活动中、工业园区内的事故风险、安全管理等情况,辨识与分析其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审查确定其与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范要求的符合性,预测发生事故或造成职业危害的可能性及其严重程度,提出科学、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措施建议,做出安全现状评价结论的活动。
3.安全预评价、安全验收评价、安全现状评价的目的
3.1安全预评价目的是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针,为建设项目初步设计提供科学依据,以利于提高建设项目本质安全程度。
3.2安全验收评价的目的是对未达到安全目标的系统或单元提出安全补偿及补救措施,以利于提高建设项目本质安全程度,满足安全生产要求。也就是通过检查建设项目在系统上配套安全设施的状况(完备性和运行有效性)来验证系统安全,为安全验收提供依据。
3.3安全现状评价目的是针对生产经营单位(某一个生产经营单位总体或局部的生产经营活动的)安全现状进行的安全评价,通过评价查找其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并确定危险程度,提出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
4.加油站建设项目安全评价的法理依据
4.1加油站工程属于危险化学品储存建设项目安全审查。 依据《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2011〕第591号)第二、十二条;依据《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安全监督管理办法 》(国家安监总局令〔2012〕第45号)第二、四十六、四十八、四十九、五十条。
4.2加油站的安全现状评价属于带有储存设施的危险化学品经营企业的评价,应依据《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第二、三十三、三十六条;《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安监总局令〔2012〕55号)第二、五条。
5.安全评价内容
5.1 前期准备。明确评价对象,备齐有关安全评价所需的设备、工具,收集国内外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章、规范等资料。
5.2辨识与分析危险、有害因素。根据评价对象的具体情况,辨识和分析危险、危害因素,确定其存在的部位、方式,以及发生作用的途径和变化规律。
5.3划分评价单元。评价单元划分应科学、合理。便于实施评价,相对独立且具有明显的特征界限。
5.4定性、定量评价。根据评价单元的特性,选择合理的评价方法。对评价对象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及其严重程度进行定性、定量评价。
5.5对策措施建议:一是依据危险、有害因素辨识结果与定性、定量评价结果,遵循针对性、技术可行性、经济合理性的原则,提出消除或减弱危险、危害的技术和管理对策措施建议。二是对策措施建议应具体详实、具有可操作性。按照针对性和重要性的不同,措施和建议可分为应采纳和宜采纳两种类型。
5.6安全评价结论由安全评价机构应根据客观、公正、真实的原则,严谨、明确地做出安全评价结论。结论的内容应包括高度概括评价结果,从风险管理角度给出评价对象在评价时与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标准、规章、规范的符合性结论,给出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的预测性结论,以及采取安全对策措施后的安全状态等。
6.后评价结果
6.1立项决策评价。加油站可行性研究报告对加油站概况、投资背景、地理环境、交通流量、加油站规模以及投资效益预测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内容较为完整,对加油站进行了充分的调查,预计年销量多少吨,预计投资金额多少万元,投资收益率预计为百分之多少,投资回收期为多少年。
该站收购时附有收购协议、财产清单、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成品油零售许可证、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组织机构代码证、长治市郊区计委和经贸委的建站批复、村镇规划选址意见书、村镇规划建设许可证、集体土地使用证、消防三书、加油站网点规划备案表、土地租赁合同等,证照手续基本齐全。
6.2程序合规性评价。该站收购前我分公司组织基建、零管等部门是否进行了调查论证,是否有可行性研究报告,是否经上级批准后与对方签订了收购协议,然后进行了资产交接,投资程序符合相关规定。
6.3项目实施评价。包含项目建设工期、工程质量、资金支付、竣工验收、审计监督和收购、租赁项目等情况,加油站建设项目工程质量是否严格按照中石油加油站建设标准进行,工程质量符合加油站建设标准要求。其中尤为重要的是,资金是否严格按照资金支付进度进行付款,是否符合资金支付程序,对其投资额是否进行了审核认定,是否符合审计监督程序,对工程建设成本进行了有效的控制。验收过程中是否符合验收程序。是否正式有效的收购协议,收购资金严格按进度进行支付等。
6.4投资成本评价。即列举项目实际投资情况清单。
(广东省贸易职业技术学校,广东 广州 510507)
摘 要:任何一个涉及旅游的安全事故,都可能给旅游者的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害,都可能使旅游业遭受重大挫折。因此旅游安全生产是旅游业的生命线,事关旅游业的持续稳定发展。因此必须把“旅游安全生产”摆在首位,时刻警惕依法抓好旅游安全,杜绝安全生产事故发生。本文再次基础上对旅游业安全生产管理的现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从而找出其原因,最终总结出旅游业安全生产的建设性措施。
关键词 :旅游;安全生产;对策
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4)16-0188-02
1.旅游业安全生产管理是旅游业健康发展的核心问题
根据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统计报告:2012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为519322亿元,2012年我国人均GDP达到了6100美元。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目前中国社会的发展已然跨越了人均GDP1000-3000 美元的转型关键时期。国外的发展经验表明,这时,社会已经进入结构错动、问题增多、秩序失范、风险易发的时期,而这个时期也往往是生产安全事故的易发期和高发期。其次目前我国旅游业安全生产资源保障水平较低;现行旅游业安全生产运行机制与现行市场经济体制还有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旅游业安全生产执法环境有待改善,执法、监督、监察、管理手段有待加强。旅游业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体系不建全与《安全生产法》、《旅游法》相配套的法规有待完善;旅游业安全生产法规执行不严、落实不力;全社会安全生产法制观念有待加强。与一些国家相比我国的旅游业安全生产监管力度不强;旅游业安全生产的执法部门多出,关系需要理顺,执法与管理职能需要协调;安全监察缺乏有效的技术保障手段等等问题,这是影响旅游业健康发展的核心因素,因此研究旅游安全生产是保证旅游生命线的核心问题。
旅游业能否安全生产事关遏制旅游事故发生、实现旅游安全形势持续稳定发展,旅游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命题。但是从旅游安全生产实践上来看缺乏有效机制,从系统理论上来看缺乏针对性的研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旅游安全生产的问题。所以本课题对旅游安全生产的研究将弥补这一空白,真正做到从实践到理论,从理论指导实践,做到有章可依。
2.旅游安全生产的内涵与管理目标
(1)旅游安全生产的基本内涵
旅游业,国际上称为旅游产业,是凭借旅游资源和设施,专门或者主要从事招徕、接待游客、为其提供交通、游览、住宿、餐饮、购物、文娱等六个环节的综合性行业。是以旅游资源为凭借、以旅游设施为条件,向旅游者提供旅行游览服务的行业。旅游业务要有三部分构成:旅游业、交通客运业和以饭店为代表的住宿业,它们是旅游业的三大支柱。
旅游安全生产是指旅游企业员工在劳动生产过程中的人身安全、设备和产品安全,以及交通运输安全等。基本内涵就是指在旅游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为了避免造成人员伤害和财产损失的事故而采取相应的事故预防和控制措施,以保证从业人员的人身安全,保证生产经营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相关活动。
概括地说,旅游业安全生产是指采取一系列措施,使生产过程在符合规定的物质条件和工作秩序下进行,有效消除或控制危险和有害因素,无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等生产事故发生,从而保障人员安全与健康、设备和设施免受损坏、环境免遭破坏,使生产经营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一切行为。
3.旅游安全生产现状与挑战
(1)旅游安全生产现状
从2008-2012年年,旅游业安全形势总体趋好。总体上,由于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旅游突发事件总量同比上升但死亡人数出现下降,交通事故仍是旅游突发事件的主要类型,涉外旅游安全保障压力仍不断增大。2008-2012年我国旅游安全形势表现出如下特征:
从旅游分支行业来看,旅游住宿业安全突发事件呈现以传统安全突发事件为主,顾客或社会第三方的极端行为成为旅游住宿业安全突发事件的新隐患,尤其是黄金周阶段,旅游住宿业安全事件发生率较高。2009年十一黄金周全国假日办共受理游客投诉334件,其中:旅游住宿的54件;旅游餐饮业的安全突发事件类型与特征明显,据统计我国每年食物中毒的人数约为20-40万人,其中有70%来自餐饮行业,据国家旅游局网站消息,2013年1至7月全国发生30余起旅游餐饮安全事故,共涉及游客1200余人,针对今年以来旅游餐饮安全较为严峻的形势,旅游局日前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旅游餐饮安全工作的紧急通知》,要求各地要高度重视旅游餐饮安全工作,加大对旅游餐饮安全的管理和监控力度;旅游交通业的道路交通事故数量与伤亡人数仍居首位,据统计2010年以来,河南省内特大、重大公路客运交通事故的频发及造成重大人员伤亡的问题早已引起从地方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而其中涉旅客运交通事故比例不断攀升的事态和触目惊心的伤亡数字已给我省旅游业的发展造成一定影响。
从分类型旅游突发事件来看,涉旅自然灾害频次、强度与损失较高;涉旅事故灾难未得到有效遏制,自驾游、包车旅游、以“驴友”为主体组织的登山探险运动、以水上运动等导致的事故灾难呈增长趋势。据2011年度河南省户外事故调查显示2010年统计在案的是事故19起,死亡5起,而2011年户外事故上升到27起最新的2012年的数据显示,户外事故依然是居高不下,但因此导致死亡人数却高达21人,为历年来最高。;涉旅公共卫生安全事件以食物中毒和传染病疫情为主;涉旅社会安全形势依然严峻,防控难度加大。
从安全管理形势来看,旅游主体的安全意识不断提升,旅游安全责任 使命逐步增强,旅游市场秩序逐渐规范,旅游应急管理水平不断提高,旅游安全保障逐步夯实。
(2)旅游安全管理面临的挑战
①经济社会结构变革带来的挑战
从宏观上看,“十二五”时期,受全球气候变化、生态环境变化和人为活动等因素影响,我国自然灾害进入多发频发期,安全生产领域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结构性和区域性问题仍很突出,安全生产基础依然薄弱。此外,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结构深刻变化,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方面也出现一些问题,这些都是影响旅游安全的重要因素。
②旅游需求形式多样化带来的挑战
从旅游行业本身看,旅游规模迅速扩大、旅游业行业特点决定和旅游者出游方式及出游行为日趋多元等因素,使旅游安全与保险工作面临新形势、新挑战和新要求。
从客观上分析,近年来,我国国内旅游、入境旅游、出境旅游规模大幅增长,2010年分别达到21亿人次、5566万人次和5739万人次,已经成为全球第三大入境旅游接待国,亚洲最大的出境旅游客源国和全球最大的国内旅游市场;出境旅游目的地国家和地区已扩大到114个,中国游客几乎遍布世界各地。旅游规模迅速扩大,增加了发生旅游事故的概率。
就旅游业行业特点而言,由于旅游业关联度大、产业链条长、涉及环节多、抗风险能力弱,任何一个突发事件,都可能给旅游者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害,都可能使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旅游业遭受重大挫折。
同时,目前我国游客正朝散客化、个性化发展,越来越多的游客选择自驾游、自由行等出游方式,登山旅游、邮轮旅游、深度旅游等旅游产品以及高风险旅游项目兴起。旅游者出游方式和出游行为日趋多元,使得安全监管和服务难度加大,增加了旅游安全风险。
③旅游行政管理带来的挑战
从主观分析,部分地区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安全监管职责不清,工作中存在畏难情绪,旅游安全技术手段相对落后,对旅游保险的作用认识不到位也是影响旅游安全的重要因素。
面对新的挑战,要充分认识旅游安全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和加强旅游保险工作的极端重要性,牢固树立以游客为本、安全发展的科学理念,扎实做好旅游安全与保险各项工作,有效保障广大游客生命财产安全,进一步树立“中国是最安全的旅游胜地”的形象。
4.旅游安全生产的应对策略
(1)政府的领导责任及机制
当下出现的旅游安全生产问题已不局限于景点本身,游客不购物被导游恐吓、游客随团就餐后呕吐腹泻住院、旅游大巴司机疲劳驾驶导致安全事故……各种旅游安全问题背后折射出的是旅游安全管理问题的复杂。而旅游安全问题的解决需要多个部门的共同努力。旅游安全包括的游玩、交通、住宿、饮食分属于不同部门监督管理,单靠旅游管理部门难度很大。专家认为,应在涉及旅游安全问题部门之间建立一种常态化的合作沟通监管机制。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新领域、新形式、新类型的旅游业安全生产问题不断出现,如网络信息安全、手机信息安全等,旅游业安全生产问题呈现出多样化、新型化和个性化的趋势,旅游者对旅游业安全生产的需求也日益迫切。有关专家认为,要应对日益增多的复杂的旅游业安全生产问题,必须建立起一个完整、统一的旅游业安全管理体系——建立一个统一的旅游业安全管理机构。
(2)强化企业的旅游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
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落实是现代企业管理体系的基础。企业要实现发展突破,必须提高自身安全生产水平,实现安全管理、科学管理,才能真正实现安全生产形势的持续稳定好转。今后,要加强对夜班车、旅游包车和危险品运输车辆的监督检查,坚决依法行使行政许可权,把好运输安全第一道关口,强化企业责任主体意识,落实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度,
(3)强化技术防范,实行市场准入制度
为了将旅游业安全生产问题扼杀在源头,最重要的是政府相关产业部门,制定相应的市场准入规范,为旅游业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在实行市场准入制度,要实行“四决不”,一决不把旅游安全生产技术没有经过市场验证的坚决不予审批,二决不对没有达到相应技术规范的产品准入审批,三决不对没有取得相应的资格的人员准入审批,四决不以旅游活动参与者的利益为代价换取旅游业一时的发展。
(4)完善法律法规体系
用法律手段规范旅游市场,促进旅游业健康发展,是国际通行做法。客观地说,河南旅游市场近年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游客数量不断攀升,旅游收入大大增加,管理创新逐渐增强,但也应该看到,旅游行业还大量存在着沉疴新疾,确已经到了用“重典”的时候。而这些原因正是旅游安全生产的重要影响因素,而这些影响因素的发生很大程度上就是旅游法律法规的不完善,因此要加强规范化管理,最重要的是要加快旅游法的出台,旅游还是要走上法制化的道路,也要加大旅游执法的力度,结合“治乱用重典”的管理思维,能有效打击各种违法行为,维护广大游客和旅游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完善法律法规体系,旅游安全生产问题,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参考文献:
[1] 郑向敏.旅游安全概论[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9.
[2] 郑向敏,谢朝武.旅游安全蓝皮书:中国旅游安全报告(2012版)[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
关键词 海洋油田 安全管理 培训方案
一、海洋油田安全管理人员培训目的
通过理论培训增强海洋油田安全管理人员增强事故防范意识,完成工作内容所涉及的知识更新,对职业健康、安全技术及管理、环境管理等方面有更为系统的深入认识,拓展其工作思维,提升其工作能力。
二、海洋油田安全管理人员培训方案设计
(一)培训模块确定
根据海洋油田安全管理人员培训目的,结合学员的工作经历和特点,设置了HSE法律法规、安全学原理基础、安全生产管理、HSE风险管理与应急管理、安全环保技术、能力拓展和考试等培训模块。
(二)培训师资选择原则
培训师资优先选择具备国家注册安全工程师、国家安全评价师职业资格的教师担任培训教师,同时兼顾老、中、青搭配。
(三)培训课程及学时安排
HSE法律法规模块设置职业健康管理法律法规、安全生产管理法律法规和环境管理法律法规三门课程,学时分别为2学时、4学时和2学时;安全学原理基础模块设置事故致因理论与事故预防原理和安全学原理基础两门课程,学时分别为4学时和4学时;安全生产管理模块设置企业现代安全管理、事故管理与事故调查技术、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与演讨三门课程,学时分别为4学时、4学时和4学时;安全生产管理模块设置HSE管理体系、HSE风险评价、重大危险源辨识与监控、应急救援组织建设与管理、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编制、海洋油气生产事故应急处置与应急预案六门课程,学时分别为4学时、8学时、4学时、4学时、4学时和4学时;安全环保技术模块设置安全人机工程基础、防火防爆与消防安全技术、电气安全技术、特种设备安全技术、石油生产作业硫化氢防护技术、职业危害控制技术、清洁生产与污染控制技术、海洋石油安全技术基础、海洋油气开采工艺安全技术九门课程,学时分别为4学时、8学时、4学时、4学时、4学时、4学时、4学时、8学时和4学时;能力拓展模块设置领导与管理艺术和钻完井工程基础两门课程,学时分别为4学时和12学时。此外,安排4学时作为考试时间。
三、海洋油田安全管理人员培训方案实施
(一)培训内容组织
根据相应的培训课程和学时安排,分别确定其培训内容如下:职业病防治法、工伤保险条例等;安全生产法、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海洋石油安全生产规定》、海洋石油天然气作业相关的HSE法规和标准等;《环境保护法》《海洋环境保护法》《清洁生产促进法》;事故基本特征、事故模式理论、事故预防原理;安全方法论、安全社会原理、安全经济原理;安全管理的原理、特点及典型安全管理模式;事故与隐患管理、事故调查处理程序、事故调查方法与技术;陆地与海洋石油天然气安全生产典型事故案例分析与演讨;石油天然气工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中海油HSE管理体系;HSE危害辨识、常用风险评价方法等;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重大危险源的评价与监控管理;应急管理的内涵与基本内容、应急救援组织建设与管理;制定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目的和原则?、基本要求、编制要点及方法;常见事故应急处置原则、方法和措施、海洋石油天然气作业事故灾难应急预案,恶劣气候天气应急,溢油事故应急等;安全人机工程基础知识;防火防爆基础知识;电气安全;特种设备安全基础知识;预防硫化氢中毒的措施、硫化氢监测与个体防护设备等;海洋石油生产性毒物危害和其它危害控制技术与管理;海洋石油生产污染控制技术与处理方法、海洋溢油的处理与控制技术;海上石油结构物安全评估、检测维修及实时监测;海洋石油作业防台风(冰)基础知识及安全技术;领导的作用、领导的心理、管理协调与沟通能力;钻井与完井等。
(二)培训教师选派
根据培训师资选择原则,选派包括政府安全生产专家等在内的培训教师8名,老、中、青比例为3:2:3,教授、副教授、讲师比例为2:4:2,全部具备现场实践工作经历。此外,配置班主任1名,负责培训管理。
(三)培训教材及教学手段
针对培训特点,组织相关教师根据培训方案准备培训课件。此外,一律要求多媒体教学,采用互动交流、授课与研讨相结合的方式。
四、结论
海洋油田安全管理人员培训方案设计与实施,有利于海洋油田安全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闵进.深化石油企业员工培训工作的几点思考[J].科技与企业,2012,5.
[2]杨顺,等..石油企业如何有效开展安全培训[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2,1.
[3]戈莉.探索如何提高石油企业员工培训的有效性[J].商业文化(下半月),2011,8.
[4]张庆国.打造优质培训教师团队 提高石油企业培训质量[J].石油教育,2011,3.
关键词:水利水电 工程施工 安全事故 预防对策
1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系统安全评价简介
危险源是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安全事故发生的根源。为了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有必要对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系统进行安全评价。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系统安全评价是以实现水利水电工程系统安全为目的,应用安全系统工程原理和方法,对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系统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辨识与分析,判断施工系统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及其严重程度,从而为制定防范措施和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系统安全评价主要包括危险性识别和危险度评价。
2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系统安全评价程序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系统的安全评价程序主要包括:准备阶段;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定性定量评价;提出安全对策措施;形成安全评价结论及建议;编制安全评价报告。
⑴在准备阶段需要明确评价对象和范围,收集相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及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系统的技术资料。
⑵根据被评价的施工系统,辨识和分析危险、有害因素,确定危险、有害因素存在的部位、存在的方式、事故发生的途径及其变化的规律。
⑶划分评价单元,选择合理的评价方法,对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进行定性、定量评价。
⑷根据定性、定量评价结果,提出消除或减弱危险、有害因素的技术和管理措施及建议。
⑸根据安全评价的结果编制相应的安全评价报告。
2基于事故致因模型的预防对策―管理调节
2.1宏观管理调节
宏观的管理调节主要是指国家从宏观政策上进行把握,主要包括完善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安全生产管理体制以及完善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安全生产管理法律法规体系等。
2.1.1完善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安全生产管理体制
政府要探索和推动水利水电安全生产管理体制和机制创新,使水利水电安全生产工作从传统的行政管理向依法监管过渡,实现由经验型被动管理向预防型全过程管理转变。
⑴实行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制度,做好安全生产许可证预审和管理工作;
⑵建立安全事故应急救援体系,督促重点单位制定应急救援预案;
⑶引导建立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加强安全基础工作,规范安全生产行为。
⑷建立行业安全生产控制指标体系,量化考核目标,推动行业安全生产目标管理;
⑸积极开展安全标准化活动,加大水利水电行业安全标准制订、修订和监督检查力度;
2.1.2完善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安全生产管理法律法规体系
依靠全面加强安全生产管理法制建设,构建一套完备的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安全生产管理法律法规体系,做到有法可依,依法管理,有章可循,规范执法,把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安全生产监管与水利水电安全监察工作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依法建立稳定持久的长效工作机制,实现水利水电安全生产的长治久安,使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安全生产工作有可靠的法律保障。
加强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安全立法,历来受到我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安全生产法》、《水电建设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暂行办法》等相关水利水电施工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对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减少安全事故起到了重要作用。然而,随着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行业的发展,我国的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安全生产管理法律法规已经难以适应当前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需要。我们需要加紧制定能够适应新时期的法律法规,继续完善我国水利水电安全生产管理法律法规体系。
2.2微观管理调节
微观管理调节主要是指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企业对安全系统的人和物的具体管理调节。安全事故管理调节主要是指微观管理调节。管理调节可分为一级管理调节和二级管理调节。
2.2.1一级管理调节
一级管理调节主要包括对人的管理调节和对物的管理调节。
⑴对人的一级管理调节
一是要提升作业者的自律行为,二是要规范作业者的行为
①关于人才的引进,需要安全管理部门与人力资源部门的共同配合的,在人力资源的招聘、选择阶段,根据岗位特征,根据人的生理状况和个性的不同,能够适应的工作内容与工作环境的不同,应用合理的行政手段安排不同类型的人从事不同的工作。
②力求做到人事相宜、人尽其用,从源头上杜绝或减少人的不安全行为的产生。
③将对职工的安全培训,尤其是对新职工上岗前的培训以及换岗前的再培训作为企业的一项根本任务来抓,用制度来保证安全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保证充足的安全培训投入。
④要强化安全培训效果的评价。针对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行业的具体特点,建立对相关人员进行安全培训认证资格、培训经费、安全技术及装备的投入,以及事故安全情况等方面的考核指标;强化安全监督管理力度,采取定期与不定期进行检查评价,全面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素质和安全意识,降低事故发生的机率。
⑤在安全管理中,还应注意使安全教育成为企业文化的一部分,在日常工作中潜移默化地提升人的安全素质与安全意识。
⑥合理的奖惩可以通过满足人们的需要、适时给予职工表扬和批评、授予职工荣誉称号及晋升和降职来实现,但要注意选择好激励的时间和方式的更迭,已达到最佳效果。
⑵对物的一级管理调节
对物的一级管理调节主要是合理选择施工机械设备、防护设施设备以及对它们的维修保养,防止物出现不安全状态。在水利水电工程中,选用的机械设备需要注意:
①要适应工地的气候、地形、土质、运输距离、施工断面形状尺寸等要求;
②机械的容量要与工程进度和工程量相符合,尽量避免因机械工作能力不足而造成延缓工期的现象。
③引进机械设备后有必要对其进行风险评价工作,系统地分析机械设备在使用阶段可能产生的各种风险,并对危险事件的概率和程度进行全面评价的一系列逻辑步骤和迭代过程。
④针对风险评价工作,提出相应的机械设备的维修保养对策措施,保障机械设备的安全。
2.2.2二级管理调节
(1)对人的二级管理调节
对人的二级管理调节主要是指加强对施工人员的现场安全监管,及时制止人的不安全行为。安全监管人员要加强现场监管力度,做到监管工作与施工工作同步。做好应急预案工作,一旦事故出现,启动预案,努力中断事故发展的进程,减少事故发生的损失。通过实施安全教育、互检和相互提醒和预知危险活动等具体事项来实施安全管理。
(2)对物的二级管理调节物的风险评价工作综合考虑了可能影响机械安全性能的诸多因素,二级管理调节主要是针对这些因素对运行中的机械设备进行针对性的安全监测,物的不安全状态一旦出现,而机械本身没有及时制动的情况下要强制制动,防止事故的发生。
2.2.3对环境的调控
环境是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安全事故的重大致因之一,对事故的发生有重要的影响作用,是不容忽视的。作为安全管理人员,在对施工环境全面了解的基础上,还要积极为施工人员营造一个相对安全的环境。要进一步落实对不利影响的应对措施,使之在工程设计阶段都能充分考虑到,最大限度地避免或减少环境对工程建设的不利影响,只有这样才能使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更加安全。
同时,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对环境也有影响作用,其不利影响会进一步恶化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环境,形成恶性循环,因此,我们在避免或减少环境对工程的不利影响的同时,也要针对工程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制定减免措施。
关键词:建筑企业;安全管理;问题;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TU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在我国高速发展的国民经济中,建筑工程业逐渐成为较快发展的行业。然而,在其不断扩大的行业规模和不断复杂的建设项目中,安全事故发生的频率也在不断上升。近年来,尽管国家强化了对安全管理的重视,也先后将一系列安全政策法规和规章制度进行出台,使建筑行业安全形势一定程度上获得了好转。然而,受各种因素影响,建筑安全管理中仍然存在着较多问题,对其问题进行探究和分析,同时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应对策略迫在眉睫。
一、安全管理现存问题
通过调查分析,建筑企业在进行安全管理的过程中,主要存在着以下问题:
(一)不合理的安全责任划分
目前,施工安全问题归施工单位管的观念普遍存在,监理单位和建设单位只重视投资、进度和工程质量等问题,因而使漠视作业人员安全而赶工期、抢进度及拖欠工程进度款的现象普遍存在。一些施工单位责任人,对应有的安全法律意识较为缺乏,在缺乏严格监督的情况下,将安全投入的减少视为进行有效成本节约的途径,从而使安全管理潜存着较大隐患。
(二)普遍存在的“轻安全,重生产”思想
在市场经济体制背景下,企业逐渐成为生产安全的主体,然而,当前我国大部分建筑企业对完善健全的自我约束机制较为缺乏,在致力于追求经济效益的生产经营中,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安全管理松懈的问题。一些施工单位领导将主要精力投入在投标和市场开发上,在致力竞标、中标的过程中,忽视了安全管理问题。施工项目负责人在重视经济效益和施工进度的同时,也将安全管理当陪衬,在轻安全、重生产的思想中,其致力于拼设备、拼体力,因而使生产与安全的关系在主导思想上进行混淆。还有的领导具有“施工不可避免要死人”的错误观念,将施工安全事故的各项客观原因进行片面强调,对自己的主管责任和原因进行开脱或忽视。
(三)薄弱的安全检查和监督执法力度
在安全施工执法中,普遍存在着违法不究、执法不严、有法不依的现象,政府进行安全监督和检查工作时采取的方式和相应的安全责任等都缺乏明确的制定和划分,建筑施工单位小报、漏报或瞒报工伤事故等问题严重,人民缺乏对建筑工人职业病的严重伤害的意识。由于对第一手统计安全事故的资料较为缺乏,建筑安全报表中轻伤人数小于重伤人数、重伤人数小于死亡人数等与安全事故规律相悖的现象可见一斑,因此使建筑安全预防预测的探索和研究、有效保险调节机制的建立及企业安全绩效考核评价等工作的开展面临着极大的障碍。
(四)薄弱的安全投入和老化的安全设备
目前,施工企业通常运用清单报价等投标方式,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为了满足生存和发展的需求,建筑企业通常采用低价中标方式,从而使自身有限的资金被运用于工程进度和工程形象等优先安排中。薄弱的安全资金,使得施工现场各项安全设施不符合标准,对安全生产资金投入的缺乏,也使作业人员安全防护配备不足,装备陈旧落后。在薄弱的基础上,企业在对客观规律进行违背的前提下,片面追求工程进度,乱干、蛮干,从而使安全隐患较大。
(五)缺乏力度的人员培训
近年来,在我国建筑行业中,人员素质整体不高,在广泛的从业人员中,大多数为农民工,其文化水平较低,操作技能和防护意识较差,进行的职业技能培训更是远远不够。另一方面,全行业的管理、技术人员较少,专业从事安全管理的人员更为缺乏。尽管企业或各级政府组织和开展了一些培训,然而其考核标准、培训方式、培训计划及培训体制不完善、不健全,一些异地务工人员的子女上学、社会福利及医疗保险等问题也亟待解决。
二、安全管理有效应对策略
针对当前我国建筑企业存在的安全管理问题,可以通过以下途径进行改进和解决:
(一)安全生产法规、法律体系的建立健全
近年来,尽管我国先后制定和出台了《安全生产法》、《建筑法》等关于生产安全的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但是,还要对相应的配套法律法规进行进一步制定,使具有操作性的、合理的法律法规体系得以形成,从而使建筑施工活动中各方的安全责任得以从法律法规上进行落实,在促进各方重视安全生产的程度全面提升的同时,也使安全事故得以有效减低。
(二)生产安全检查和执法监督的强化
在进行生产安全执法监督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对专业化的监督执法队伍进行建设和培育,通过引进和培养专业的、高素质的人才,使安全生产工作得以有效监管。
(三)生产安全科技事业的发展
安全管理工作的强化,要通过对基础研究工作的加强进行。通过对安全科技的全面提高作为依靠,使建筑工程项目生产安全工作得以发展和进步。通过对生产安全的关键技术进行着重研究与开发,对安全科技成果的应用和转化进行大力推进,使建筑企业生产安全监督管理的全面技术支持体系得以建立健全,在为生产安全管理监督和事故调查研究提供技术支持,将生产安全科研体系进行建立健全的基础上,也对科学研究的专业队伍进行培育,从而使建筑工程项目生产安全领域的各种重要管理问题、技术问题得以进行有效的攻关和科研。
(四)安全培训教育制度的健全完善
政府要致力于对安全培训教育制度的健全和完善,使安全培训教育的各项工作得以标准化、制度化、规范化进行。因此,要根据不同岗位、不同阶段和不同项目,对建筑工程项目安全培训教育的教材体系进行编写和制定,在将安全培训教育长期贯穿于企业各项生产经营活动全过程的基础上,还要在结合项目工程特点的基础上,根据各岗位具体需要,使教材体系具体内容得以贯彻落实在各个培训人员。
(五)意外伤害保险机制和制度的全面推进
政府颁布的相关法律应该对建设主体强制性险的投保进行规定,可以根据市场规律对其投保保费进行协商确定。针对具有良好信誉和安全业绩的施工单位,可以规定低廉的利润,从而使其获得较高的施工利润;反之,则规定较高的保费,为施工单位成本亏损提供可能。通过这一政策,一方面有利于促进施工单位为使安全投保费用节约而致力于良好安全施工业绩和信誉的建立中,另一方面在安全生产中,促使其工作损失时间得以减少,员工生产率得以提高,在促进安全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有效降低的基础上,也使施工单位总施工成本得以明显降低。
结束语:
总之,作为综合性强、涉及面广、风险性高的行业,建筑企业要强化其工程项目的安全管理。在对自身现存安全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工作实际和相关法律,在高度的安全意识和法律意识下,采取适当的管理措施和管理手段,在积极推进安全生产的同时,使企业的成本费用得以降低,综合效益得以提升,同时也使人民的生民财产和国家的安全团结得以保障!
参考文献:
[1] 刘志芳.综述加强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几点措施[J]. 广东科技. 2008(S1)
[2] 梁建军.加强施工安全管理 促进建筑企业快速发展[J]. 现代经济信息. 2009(07)
[3] 陈坚.建筑工程施工的安全问题与预控措施[J]. 中国住宅设施. 2009(08)
[4] 宋伟,庞学启.浅谈建筑施工安全的问题和对策[J]. 大众科技. 2009(10)
关键词:建筑工程;现状;安全监督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 A
一、建筑工程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的特点
(1)工程项目具有不固定性
建筑工程的流动性,主要体现在施工项目和施工队伍这两个方面。建筑企业的生命力就在于施工项目,所以,企业在日常的经营活动中,会承接各个地区的施工项目,这就决定了建筑工程的施工项目具有不固定性特点。而作为建筑企业的施工人员,则需要跟随项目从一个地区转换到另一个地区,使得企业出现人员大幅度流动的现象。
(2)管理工作复杂
当前,我国建筑施工企业的数量不增多,各企业在规模、资金实力以及技术水平等方面都存在差异,复杂的情况使得建筑企业很难做好安全监管工作。另外,从地形构造来看呢,我国各地区的差异性很大,地区发展也存在不平衡的状况;从国土面积来看,我国具有幅员辽阔的特征。施工项目的周期一般都比较长,在这种作业环境复杂的情况下,容易引发不安全因素,这就直接加大了工程安全管理工程的难度。
(3)管理人员密度大
我国建筑行业的工业化发展步伐比较慢,其工业化水平低,尚且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所以,建筑行业的发展,需要依靠大量的劳动力。在建筑行业蓬勃发展的形势下,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的居民大量涌入该行业。由于农民工队伍基本没有接受过专业技能训练,使得建筑企业施工队伍存在综合素质水平低下的状况,这对建筑企业的工程安全监督管理工作人员来说,是个非常大的挑战。
二、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现状
(1)安全意识薄弱
总体来说,建筑工程施工领导者的安全意识直接影响到建筑安全方面的资金及人力物力的投入,如果建筑工程的领导者安全意识较强,始终把施工安全放在首位,他们就会投入资金及人力来完善安全管理体系,有了管理体系为指导,下级的施工操作人员同样会具备安全意识和较好的安全操作水平,会自觉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抵制违章作业及冒险施工,把安全施工管理真正落到实处。
(2)监理市场紊乱
首先,由于监理市场的开放受到了一定的制约,出现了一些没有预料到的情况,比如,行业性保护的垄断,区域性保护的严重,同时还存在着一些没有经济独立的法人实体,这些都是市场不规范性的体现。另外,监理工作人员也没有规范的监理工作任务和行为,经常被临时调用,解散或转移,造成监理工作人员工作责任心和积极性的缺失。
(3)监理收费的不合理性
由于建筑市场的不规范性和供求关系的严重失衡,强烈的市场竞争导致市场环境的混乱,出现监理乱收费的现象。除此之外,一些监理企业通过不正当的手段去承接业务,比如走后门,拉关系,给回扣,互相压价等手段来低价抢标,这样的恶性竞争必然导致诸多不利监理工作进行的问题出现,比如,监理单位没有强劲的核心力量,监理单位员工的待遇低而造成心里上的不满,以及监理工作上的服务问题出现漏洞。
(4)施工队伍的素质不高
从业人员素质不高也是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的一个重要因素。其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从业人员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施工企业对从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不够,导致从业人员无视后果的严重性;另一方面从业人员违规作业,违章操作,不按程序进行施工,导致一些安全事故的发生。
三、建筑安全监督工作的管理措施
(1)提高监理服务的质量,并且合理规定监理费用
当前的监理费用已经很难满足建设监理的需要,适当的提高或降低监理费用是需要根据市场的变化来不断调节的。工程监理是一项高质量的技术服务工作,因此要有高标准的要求,不但要提出“优质优化”的法则,而且还要通过改变监理费用的支付方式来实现优质优化的监理目标。举例说明,要想提高监理企业的地位,就要保证做到预防监理企业与业主直接发生经济联系,则在这种支付过程中,需要第三方(比如政府有关建筑工程管理部门或监理协会)来收取业主的监理费用,并由第三方将此监理费用转交给监理公司或监理企业,这样就能保证监理费用的合理性了。
(2)加强基础工作,提高监管水平
一是要继续大力开展专项治理工作。实践证明,针对安全生产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和事故多发类型开展专项治理工作是解决建筑安全突出问题的有效措施。根据近年来的实际情况,要大力开展预防高处坠落、施工坍塌、塔吊倒塌和房屋拆除等事故多发类型的专项治理工作。政府的工作重点是督促和检点地区和重点企业专项治理措施的制定与落实。对于不落实专项治理措施发生事故的,要依照《建筑法》、《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依法严肃查处。二是要组织编制各类别各层次人员安全生产培训纲要,认真搞好一线操作人员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工作,坚持培训上岗制度。按照《安全生产法》要求组织开展对企业主要负责人、项目经理和安全管理人员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的培训考核工作,制订安全管理和执行监督人员的培训教育计划,切实提高其依法行政水平。三是建立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评价制度,将对企业安全生产条件的审核纳入资质管理中。
(3)提高监理人员的安全意识
监理人员的安全监理意识是安全生产管理的监理工作正常进行的基础保障,安全监理工作要想顺利开展并进行下去就要提高对此的重视程度,将其作为一项长期而艰难的思想工作,并有利于确保实现安全生产的目标。在对工作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工作之前,要时刻传递给各级工作人员的安全思想和强化安全意识,将安全教育工作坚持并落实到位,加大对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教育宣传力度,培养“安全第一,以人为本”的安全文化氛围,把安全工作再次提到一个新的高度。在安全教育的过程中,要采取多种多样的形式让安全教育工作开展的更具有趣味性,比如,通过会议,学习班让人人都参与到讨论中来,通过粘贴宣传画、标语牌、组织安全知识竞赛活动让工作人员深刻感受到党和国家对安全工作的重视程度,并让其意识到安全生产已提升到法律的高度,违法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是要负法律责任的。如果以国家安全协会编辑出版的《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为教材给工作人员讲解,以这些活生生的事实和一次次血的教训为案例,必定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4)加强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消除不安全因素
施工事故的主要因素来源于现场,所以作为施工单位要积极组建安全生产小组,小组成员必须都是经验丰富的施工人员,对施工现场的危险因素很了解,能够制定准确合理的安全生产方案,建立一套系统科学的安全管理模式。尽量采用安全性较高的建材,比如,采用生物新型技术和采用无毒建筑材料,从原材料上减少对工程项目所产生的不稳定因素。对于设备的使用要及时检查维护,对于设备限位问题尽量控制在安全范围内,对于使用时间长的设备要多加留意,在施工设备操作人员的选拔上要注重经验和资格的选拔,严禁新手上岗,从各个方面尽量降低和消除现场不安全因素的存在。
四、结语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的监理工作在整个建筑工程实施的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作为建筑施工企业,要想不被快速变化的经济市场所淘汰,就必须通过完善安全管理体系,提高技术标准;加强建筑施工安全监管队伍的建设,提高兼管能力;另外,监理单位也要做好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的监理工作的规划,并建立建全安全监理责任制,这样才能促进监理行业不断进步,争取将安全隐患扼杀在摇篮中,促进我国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焦建国.简析建筑安全监督工作的现状与发展[J].建筑安全,2011,01:12-13.
[2]王晨亮.简析建筑安全监督工作的强化与创新[J].建筑安全,2009,04:41-43.
关键词:煤矿工会;劳动保护
中图分类号:X75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煤矿工会做好劳动保护工作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1.1做好劳动保护工作是煤矿企业竞争制胜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保护劳动者的安全与健康是企业安全、文明、健康发展的一项重要标志。如果一个企业只重视生产,忘记或忽视安全,伤亡事故、职业病、职业中毒就会增多,职工的积极性就会受到严重挫伤,生产就不能正常进行,国家财产就会遭受巨大损失。因此,搞好劳动保护,防止或减少事故的发生,有利于企业的稳定、家庭的稳定及社会的稳定,从而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1.2做好劳动保护工作是煤矿工会维护职工群众利益的需要
工会是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是职工群众利益的忠实代表,当职工在劳动中发现了危及到他们安全和生命的问题时,当职工中出现职业病、职业中毒和伤亡事故时,就迫切需要工会代表他们的利益,替他们说话,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在生产实践中,工人有时会经常遇到工作条件差、工作环境不安全、劳动保护不力的情况。当职工把这种情况向管理者提出改进意见不被采纳时,就迫切需要工会的关心、支持和帮助。当行政领导为追求功效和利润,盲目蛮干违章指挥,要求职工冒险作业,职工的人身安全受到严重威胁时,需要工会出面干预,抵制违章蛮干,保障他们的生命健康和安全。同时,新职工到岗后,也需要工会对他们进行劳动保护知识方面的教育,以保护新到岗位职工的安全和健康。
1.3做好劳动保护工作是法律赋予煤矿工会的权利和义务
工会做好劳动保护工作,是法律赋予工会的权利和义务,而绝不是可有可无、可做可不做的,所以工会应理直气壮地做好劳动保护工作。如果工会不关心职工的劳动条件,不注意帮助解决安全生产、工业卫生方面的严重问题,不同那些漠视和违反国家劳动保护法规和行为作斗争,那就违背了工会的性质和职能,就是对党和人民不负责任,就会严重脱离群众,失去职工的信任和拥护。
2制约煤矿工会劳动保护工作的因素
2.1工会组织的建设
2.1.1工作人员方面
企业工会负责人(工作人员)的人选必须是政治素质较好、作风民主、具有一定的文化知识和组织、协调能力,敢于和善于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并能与企业经营者合作共事,共谋企业发展。同时,由于企业工会是一个NGO组织,因而对从事这一工作的人员还应当具备较高的道德水平,并且对于所要承担的道德领域表现出关心理解和兴趣。
2.1.2工作经费方面
煤矿工会无独立账户和工会经费使用权,不能保证工会工作的正常运转。由于基层煤矿工会没有独立的法人地位,也不是事业机关,工会经费难以依法拨缴到位,煤矿企业工会无独立账户和工会经费使用权,只能依附于企业,因而工作开展十分艰难,所起的作用十分有限。
2.2对煤矿工会工作认识方面
2.2.1由于行业特点,上级总工会组织及相关部门对煤矿行业工会的认识不到位,县级地方工会对煤矿企业工会工作服务、协调和指导不够有力,实现工会工作的重心向非公有制企业转移的步伐较缓慢。因而对该行业工会的指导、支持和重视的力度不够。上级总工会未能协调好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给与基层煤矿工会的强有力的支持,涉及工会基层组织和劳动者合法权益的《工会法》、《劳动合同法》、《安全生产法》等法律和有关政策法规,执行、落实相当不到位。因而使得基层煤矿工会在维护职工权益,尤其是在维护煤矿工人最基本最迫切的生命安全权和身体健康权方面基本没有话语权。侵害非公企业务工人员在劳动、分配、安全和职业健康等方面的合法权益现象屡禁不止,这进而使得基层煤矿工会对煤矿职工缺乏吸引力,因为煤矿工人需要的不仅仅是节日的慰问,更需要的是生命的安全与尊严。
2.2.2煤矿的业主及其管理者认识不足,实际工作中对工会工作不闻、不问、不支持。基层工会作用的发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矿方业主的支持与否。企业经营者重视和支持工会工作,工会才能“有位有为”。目前,业主普遍认为工会的职责仅限于收费和节日慰问,没有认识到工会在发动和鼓励职工对煤矿生产各环节进行有效的直接监督,配合矿方的安全生产管理,最终能促进煤矿实现安全生产;没有认识到工会是培训和教育职工提高劳动技能、遵章守纪作业,营造爱岗敬业氛围,最终达到提高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实现双方共赢的目的;没有认识到工会是企业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最为有效的正式的沟通渠道之一,在缓和与调解工人与矿方、工人之间的矛盾和误解,营造良好的社会人际关系,轻松和谐的工作环境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针对某些煤矿业主非公开地不支持甚至阻挠工会依法开展工作的情况,而问题在于缺乏对这类经营者采取刚性制约机制。
2.2.3煤矿职工对工会的性质和作用认识不清。一方面,煤矿工人流动性大,整体素质偏低,思想观念落后、法制观念淡漠,对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领会甚少。没有认识到工会是工人的家,是工人自己的群众组织,是工人合法权益的捍卫者和代言人,是工人向政府及其部门反映情况、建言献策的正式渠道,是工人与矿方平等对话、相互沟通的代表。由于煤矿职工对工会的性质和作用认识不清、工会与自身权利的关系不了解,以及所看到的煤矿工会目前运转现状,导致煤矿工人参与工作、参加工会活动的积极性不高,对工会的信任度和期望值较低。
3做好工会劳动保护工作的途径与对策
煤矿工会能否正常运转取决于煤矿工会是否有良好的外部环境支持和较好的内部环境协作。
3.1做好煤矿工会外部环境支持的建议
如前所述,目前我国多部法律法规对工会的性质、职能和权利作了规定,对工会的组织、人员组成、经费来源亦作了规范性的阐述和界定。工会的职能作用的发挥和影响力的加强则更多地靠上级工会和基层煤矿工会共同协作开展有效工作来实现,而基层煤矿工会人力、财力、智力缺乏是显而易见的,基层煤矿工会正常运作所需的人力、财力、智力的兑现,在理论上是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但在具体实践、运行、操作过程中还是会出现一些实际问题。此外,对于某些业主非公开地不支持甚至阻挠工会依法开展工作的情况,缺乏刚性制约机制。对于基层非公有制企业工会的负责人未能履职或不称职,上级工会没有合法的干预渠道。鉴于工会是群众组织,是NGO,在基层煤矿工会这一特征更为明显,因此,依法开展组织活动、依法维权,是唯一的、最终可行的道路。地方立法机关或政府应尽快完善相关法规,出台相关政策,为工会切实发挥职能作用夯实法律基础。
①尽快规范上级工会对基层企业工会“提供法律服务”的工作程序。②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或出台实施细则,促进基层企业工会相对独立于企业,依法开展工作。③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或出台实施细则,明确对中小型企业(乡镇煤矿)工会设定专职工作人员人数比例、煤矿工会专职工作人员的管理办法、煤矿工会经费的征缴和使用管理。④尽快形成和完善保障乡镇煤矿工会正常运作的政府部门、上级工会、司法部门联动机制,确保相关法律法规的落实。⑤尽快形成和完善政府、煤矿企业、煤矿工会三方对话的平台和机制,及时协商解决和消除矛盾。
3.2做好煤矿工会内部环境协作的建议
主要是基层煤矿工会与煤矿业主及其管理人员相互信任、相互支持,共同致力于创造较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条件,建设本质安全型企业,确保安全生产,实现劳、资双方共赢。
①维护企业整体利益与维护职工利益相结合。企业的利益与职工的具体利益是密不可分的,没有企业的整体利益,职工具体利益就成为一句空话。反之,不保障职工的具体利益,企业也就失去了生存和发展的根基。②双方利益的协商方式维护与运用法律手段维护相结合。一般应采取与有关方面协商和调解的方式,使问题得到圆满的解决。分歧很大,必须通过法律手段,向当地仲裁机构申诉,或向人民法院提讼。③长期利益与短期利益、具体维护与政策维护相结合。④提高职工素质与提高经济效率相结合。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应当大力提高职工的素质,职工也应当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工会要充分发挥大学校的作用,千方百计地做好提高职工素质的工作。
4结束语
对于煤矿行业来说,生命安全权和身体健康权是煤矿职工最迫切需要维护的最基本的合法权益。而要使这一目标能够基本实现的前提是煤矿企业必须做好煤矿工会劳动保护工作。近年来,我国各级政府及其相关部门从行政管理、执法、服务扶持的角度,出台了若干法规和政策,扶持了不少的资金,旨在推进煤矿企业向本质安全型企业的转变,促进煤矿行业有序、安全、健康、环保、高效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法律出版社法规中心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矿法.北京:法律出版社,2007.
【关键词】建筑工程;安全质量管理;措施
目前,建筑行业在生产管理过程中,经常出现各种安全事故,没有建立系统的安全生产保障机制,工作人员安全意识淡薄,安全责任没有落实到位,从而严重阻碍着建筑业的发展。因此,需要及时制定针对性措施解决问题。
1.提高建筑安全管理质量的对策
第一,加强安全生产知识宣传力度。通过各种形式和渠道进行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增强企业管理者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视,提高工人,特别是广大农民工的安全生产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从上而下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保证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一直保持较高的纪律性,保持严谨的工作态度。
第二,提高施工人员安全生产能力。首先,需要增强安全生产方面的教育。目前,大部分农民工的教育程度较低,不了解相关的安全规定,因此,需要经常对工人开展安全生产教育,进行系列教育。其次,定期举办安全生产活动。比如,安全评比活动、伤亡事故分析会、班前安全教育活动、日常生产总结活动或者安全生产经验交流活动等。通过各种安全生产活动,不断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积累丰富的安全生产经验。再次,定期对施工人员的安全生产状况进行分析和调查,根据分析结果制定针对性措施,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生产能力。最后,需要不断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生产监督能力。施工现场非常负责,有很多人、设备和材料,生产工人不仅需要保证自身的安全,同时也需要保护其他人员的安全。建立完善的奖惩制度,促使施工人员不断提高自身的安全生产监督能力,最终提升自己的安全生产素质。
第三,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对安全生产工作实施科学管理。依法对安全生产工作实施科学管理,保证施工现场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依法追究事故相关责任人,找出事故发生的原因。企业要想做好安全生产工作,需要制定与市场经济发展相符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体系,并贯彻执行,保证安全管理工作有法可依。
第四,优化建筑业管理模式。在进行安全生产时,需要积极落实企业各部门的职责,充分发挥工作人员的主观能动性,严格按照国家法律以及安全生产规定开展管理活动。企业各部门需要积极做好本职工作,实施规范管理,避免出现部门各自为政、管理混乱的现象。建立健全建筑施工安全保证机制,充分发挥该机制的效用,严格建筑市场安全关。另外,应该理顺施工企业与承包方之间的关系,提高建筑企业对工程的控制权。建筑企业应该合理干预承包方的工作,实现二者间有效的交流和沟通。
第六,加强安全技术管理。建筑工程的安全技术管理主要涉及到脚手架、起重吊装、基坑、施工用电、施工机具、模板工程以及塔吊等内容。另外,安全技术管理还包括基础工程、防水工程、钢筋工程、拆除工程以及油漆工程等方面的技术管理。在进行安全技术管理时,需要根据国家、建筑行业以及各部门等对作业安全技术规定进行,即安全相关的安全管理规范开展技术管理。同时,建筑企业需要积极做好安全设计技术交底工作,在施工现场设置显眼的安全警示标志,根据季节变化,做好施工准备工作。设计人员需要向施工人员详细地讲解施工图纸中各个细节和技术要求,双方以书面的形式签字、确认。
第七,加强建筑安全管理理论研究。深入研究建筑安全管理的相关理论,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用理论指导实践,从而提高安全管理的科学性。增强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建立健全相关制度。企业应该根据安全事故发生的特征,来确定年度安全管理的重点和专项治理目标,并制定有效的安全防范措施,落实安全生产目标与责任,将责任层层分解,层层落实。同时,需要建立完善的工程竣工验收备案制度、建筑安全隐患管理制度、事故社会举报制度、施工图纸审查制度以及监督反馈制度等,通过这一系列的制度,保证安全管理工作贯彻落实,从而不断提高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
2.完善政府建筑安全监管措施
第一,构建安全防护临时设施费用专款专用制度。在进行工程施工招标时,不能压缩安全费用,安全费用也不能进入竞价。在施工过程中,建设单位和监管单位需要加强对安全费用的监管,保证安全费用及时到位,实现专款专用,不能将其挪作他用。
第二,企业需要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结构以及安全监管机构。由于企业专业技术人员不足,人员编制少,经费得不到保证,从而增加了安全监管难度。施工单位也没有在内部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机构,目前只有少数企业设置安全管理机构,配备了专职安全员,其他企业有的没有设置安全管理机构,有的企业为了应付检查,虽然设置了安全管理机构,但是配置的安全员都是兼职的。从而导致企业安全管理效率低下,施工现场安全技术台账无人管理,安全生产无人负责。因此,企业需要建立完善的安全监管机构和安全管理结构。
第三,改进安全监管办法。企业可以将专人定点负责制度和动态跟踪抽查制度结合起来。在办理安全监管手续时,可以给施工场地指定一名专业的安全监管人员,主要职责是负责该工地的平时技术指导、安全防护措施实施、监督现场安全教育以及安全监督交底等工作。在评定该工地的安全防护工作以及文明施工时,应该由相关领导带队实施动态跟踪抽查。将一人定点服务和集体动态打分评定方法结合起来,不仅有效地解决了工地现场安全员技术水平不高的问题,培养了高素质的安全管理人员,同时也提高了安全检查工作的公正性和公平性,保证人员廉洁执法。
3.总结
综上所述,建筑安全管理工作是建筑企业管理工作的重点,需要积极做好安全管理工作,落实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开展有效的管理活动。优化建筑业管理模式,加强安全技术管理,构建安全防护临时设施费用专款专用制度,加强建筑安全管理理论研究,改进安全监管办法,保证企业安全管理工作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赵亮.诌议如何增强施工技术的管理以及对建筑安全的提高[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4,08(24):346-347
【关键词】机械设备 安全性 设计
安全设计现状
机械的设备安全性是指机械和设备的工作中减少机械设备故障,避免造成人身伤害,起到保护人身安全的一种表现。随着社会科学的不断进步,人们的安全意识越来越强,机械设备伤害事故所造成的问题在世界上许多国家受到关注和重视,对机械和设备的安全作为安全科学与技术等方面开展了深入的研究。一些发达国家,首先建立自己的产品甚至是可靠的机械和设备的安全性能和技术品牌,开发出一种安全和技术性能优良的机械设备产品在市场上。
为了赢得广大客户的好评,在我们国家的安全生产管理,国家和地方各级行政机关制定越来越严格的执行安全生产法力,所有建设项目(包括新建,扩建,改建)和技术创新工作过程完全融入“三同时”管理(即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管理),明确规定了在设备的设计,建造并投入使用中的安全要求。对于不符合执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使用原料的安全技术生产设备和设施的企业,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将根据问题的严重性下令整改,停业或负责人的法律责任。因此,提高机械设备的安全,实现可靠的生产和使用机械设备的安全性能和技术,以保护操作者人身安全是一个繁重的工作,同时也是执行国家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的工作。
二、安全性设计要点
机械和设备的安全技术措施,一般可分为直接和间接的设施和指示性措施三类:直接安全技术措施旨在设计机器,消除机器本身不安全;间接安全技术的安全性采取措施全套保护装置;指示性安全技术措施,是发展的机器安装,使用和维护的要求。在这三个类型的措施,无论是采取什么保安措施,预防和保护是两种基本方法,保证机械及设备安全的安全运行,保护机械设备和人员身体安全。
1机械设备本身的安全
机械及设备的安全性,主要通过直接的安全技术措施来实现。设计中的机械和设备的安全评估,为设备消除所有危险和有害因素以保护操作人员操作中不受到伤害。采取机械化和自动化操作,是一个真正的替代手工操作,本质安全机械设备常用的方法。在加工零件时,只要工件夹紧,打开设备的电源观察门,编制加工程序,加工中心将能够完成整个零件加工业务,运营商在观察窗口,你可以看到整个加工过程中,没有其他的手动任务,处理速度快,精度高。数控机械加工中心,以避免操作人员和设备的接触造成危险,以防止在工件或刀具夹紧在机器起动时损伤头发,手臂或其他部位的飞行时,无意中涉及机械伤害事故;旋转部件伤人事故的发生。器件进入行的钣金件冲压过程中,当有人误入危险区域的工作,当设备配有其自身的安全垫,将努力控制机器不动,当人们退出危险区域,设备重新启动,切实保障人员不安全行为状态的人身安全。这是机械及设备质量和安全的方法。该方法的特征是,在此过程中为了防止人员和设备的接触,消除了设备意外损坏,防止不安全行为发生导致设备损坏。机械及设备本质安全,是最好的方式。对于厂商来说,在引进新设备时,应该做的技术可行性和安全技术评估价格,注重设备本身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采用机械化操作代替手工操作,以避免人与设备的接触,以确保机械和设备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本质安全的机器及设备。同时,机械和设备制造企业,应 努力增强其生产的机械设备产品的竞争力,安全性越高,越能为用户所接受。
为了防止在设计和设备安全事故所造成的缺陷因此,国家保障行政部门要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或要求机械设备的设计应符合:“GB5083-85” 的生产设备安全卫生设计总规则“GB12801-91” 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总则,“GB4063-83” 电器设备安全设计总则及专用设备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在机械和设备设计过程中进行安全性评估,选择最优化的设计方案,并合理的利用机械化和自动化计算机技术,尽可能实现机械化代替手工操作。
2合理的安全装置
当不能采取直接的安全的措施,为实现机械设备的本身安全,应该采取间接的安全预防措施,即在机械和设备中安装必要的安全设备。通过使用安全防护装置,可将操作人员与设备不安全部分隔离。在许多方面,我们应根据机械设备可能存在的危险和有害因素的预测,以避免人与机器的接触,阻止人们进入危险点。安全设备必须安全,可靠,真实。
安全保护装置是用来防止机械性损伤的装置,在操作过程中出现危险状况时,能够保证操作人员人身安全的保护设施 ,一般充当生产设备维护的人员及设备本身的安全角色。提高本质安全的水平,以确保设备在工作状态下防止操作者的身体的任何部分进入进入危险区,即使有不安全操作,误操作的危险,将不会发生损害健康。机械设备的防护罩和防护栅网等安全措施,是最常用的机械和设备的安全设施。如机械和设备所有皮带,传动链,联轴器,滑轮,齿轮,链轮,车轮,飞轮,电锯等危险部位和危险部位安装安全警卫;处理中的高速旋转的机械零件或工具连接飞排斥反应的风险安装安全罩。又如剪的工作,为了防止操作者将手握剪刀掉落在该地区造成的损害,固定剪刀前面或设置可调防护围栏。
安全保护装置可分为连续监视和控制装置自动联锁装置的安全控制装置设置和故障安全装置。是一个安全的控制装置,控制装置及控制系统无法进入危险区的安全装置。当人们进入危险的工作区,控制装置立即控制制动器,使该设备在操作中,无法进入危险区的间接保障人身安全。使用自动控制装置,如德国TRUMTIC-260数控多工位红床,它配备了四个柱高光监视和控制设备,该设备是如果人们经常工作进入工作区,光电监测控制器将发送一个字母设备数量,控制设备停止运行;疏散后区域将重新启动和工作。联锁装置的安全装置的致动器联动设置,主要是为了确保操作人员的安全,当接近危险点。连锁设置多种形式,但它必须是安全可靠,抗干扰能力强,并有自动为了防止故障的特点,一般多为驱动机构,旋转零件,冲压机和剪切机械。故障安全装置,以防止设备损坏,人身伤害事故或生产将下降意外保险装置。有三种方法:当设备出现故障时能自动停止运行,当一块的设备损失坏了,你可以立即启动备用设备,如工厂有两个空气使用空气压缩机时,压缩机单元,在使用中,一个作为备份,发生故障的压缩机停止工作和刺激的待机空气压缩机;设备仍可安全运转,未采取纠正措施迄今应用。如锅炉给水自动故障安全装置,其作用是保护连续供水保持没有水的锅炉,锅炉水位下降,从供水阀自动打开供水。
3良好的指示性措施
所谓的指示性措施是在机械设备容易发生危险部位的安全标志或涂的一个安全的颜色,以提醒操作者注意危险。除了采取安全技术措施的直接和间接的,安全技术措施代表的机械和设备的安全标志,它也必须做好,并按照国家标准应用安全的颜色。 安全色指南提供了:安全色,红色,黄色,蓝色,绿色,红色和白色的条纹,黄色,黑色和白色条图案等。红色禁止,停止,消防,危险方法用于禁用,停止端和危险装置,设备或环境,如禁止标志,消防器材,机器旋转部的露出部分(飞轮,齿轮,滑轮,轮毂的辐条等)。注意,黄色的意思的警告,警告标志,如皮带轮,其抗盾墙,粉碎机盖,防护栏杆的内壁。蓝必须遵循保持命令标志的含义,如绿色表示通行,安全,如机器的启动按钮,红色和白色的条纹封闭交通。禁止交叉等更多的手段,如防护栏杆。黄色和黑色的意见特别注意思考,常用的移动式起重机的排障器,悬垂脚,旋转平台,重量起重吊钩和动滑车侧板,剪板机动板的夹紧装置,冲头滑块,压铸机,圆盘给料机圆盘等。同时为了避免操作失误导致的安全事故必须表明机械设备安全使用的技术参数,设备管理部门必须制定机械和设备的安全操作技术规程和操作流程,进行安全操作培训。
结语
总而言之,安全设计操作人员的身体安全以及机器设备的使用寿命,是机械生产工作的重中之重,企业必须做好安全工作,国家要严格执行法规规监督安全工作,确保人民工作安全以及企业财产安全。
【参考文献】
[1] 李海涛,刘桂榕.浅析机械设备的合理使用与选用[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