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会计核算的目的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企业物流;成本项目;会计核算
如何使物流成本上升的幅度低于经济效益增长的幅度,有效分析和控制物流成本项目,让物流真正成为企业经济效益提高的第三利润源泉,已成为摆在企业家面前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之一。
1 企业物流成本项目会计核算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物流成本会计核算的范围和内容不全面。现行企业日常成本会计核算的范围着重于采购物流、销售环节物流,而忽视了其它物流环节的会计核算。按照现代物流的内涵,物流应包括:供应物流、生产物流、企业内部物流、销售物流、逆向物流等。与此相应的物流费用也应包括:供应物流费、生产物流费、企业内部物流费、销售物流费、逆向物流费等项目。从会计核算内容看,相当一部分企业只把支付给外部运输、仓储企业的费用列入专项成本,而企业内部发生的物流费用,由于和企业的生产费用、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等混在一起,因而经常被忽视或分摊到其它成本项目之中,甚至有些没有被列入成本核算。其结果必然是导致物流成本低估或模糊不清。影响了会计核算信息的真实性,不利于物流成本项目的管理,也不利于相关利益者以及企业内部管理者的经营决策。
(2)物流成本会计信息与其它成本费用信息混杂。由于物流活动存在于企业经营活动之中,并且贯穿于企业经营活动的始终,因此,对于相关物流费用的会计核算也基本上并入产品成本核算之中,与企业其它成本费用混合计入相关科目和账户。例如:对于因取得存货而发生的运输费、装卸费、包装费、仓储费,以及运输途中的合理损耗、入库前的检验整理费等,只作为存货的实际成本核算,成为销售成本的一部分从总销售收入中扣除,以得到总利润。物流成本会计信息与其它信息的混杂,导致有关物流的数据信息必须从相关会计核算中分拣归纳出来,过程复杂且数据的时效性差,不利于企业物流管理和绩效的评价,无法及时进行对比分析和有效控制物流成本项目。
(3)部分物流费用是企业间接费用的一部分,其分配方法依然沿用现行企业会计核算方法,掩盖了企业物流成本项目。随着物流费用对企业利润贡献的不断增大,现行会计核算方法中,间接费用是依据企业生产过程中的直接人工工时或机器工时来分配的,这不仅扭曲了产品和服务的成本,也不利于企业生产业绩的考核与评价,从而导致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基于这些数据做出一些错误的决策。企业运输成本增加,应该是企业物流成本增加,而在现行会计核算体系中表现为企业材料成本增加;企业仓库货品损失,也应该是企业物流成本增加,而在现行会计核算中却表现为企业营业外支出等等。
2 企业物流成本项目的基本分类与计算
物流成本项目从核算对象上来划分,可以分为宏观物流成本和微观物流成本。微观物流成本根据发生物流费用企业的性质,可以分为货主企业发生的物流费用和第三方物流费用。宏观物流成本是核算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发生的物流总成本,是不同性质企业微观物流成本的总和。国家物流成本总额占GDP的比例,已经成为各国物流服务水平高低的标志。按照世界银行统计给出的数据,我国物流成本占GDP的比例是16.7%,由于我国现行会计核算体系无法直接核算企业的物流成本。所以,我国业内不同研究人员采用不同的比例估计物流总成本和需求,从10%几到30%几不等,其间的差额较大,这也给我们理论研究和分析带来了混乱,往往使实际工作无所适从。根据物流管理的基本功能和活动来分类,物流成本包括:运输成本、仓储成本和物流管理成本三大类。目前世界各国在进行物流成本内部结构比例分析的时候,均采用这一基本方法。它可以及时显示不同物流功能结构所耗费的成本比例,也能够更进一步准确找出物流成本项目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找出降低物流成本的有效途径。
企业物流总成本(Total Logistics Costs)=运输成本+仓储成本+物流管理成本
美国权威物流成本核算机构在计算物流成本时也采用上述公式,该公式是在多年实践中不断改进和发展的结果,具有普遍性,也应该成为我们重要的参考公式之一。
3 企业物流成本费用项目的构成及影响因素
从企业内部来看,货物购买或销售时产生的运输成本往往包含在货物的购入成本或产品销售成本之中;厂内运输成本常常是计入生产成本的;订单处理成本一般包含在销售费用之中;部分存货持有成本也可能包含在财务费用之中等等。从供应链角度来看,则会发现一系列相互关联的物流活动产生的物流总成本,既分布在企业内部的不同职能部门中,又分布在企业供应链上下游的不同合作伙伴之中。所以,按照企业进行会计核算的费用项目,企业物流成本费用项目的构成一般应包括:
(1)企业供应、销售各环节人员的工资及福利费;
(2)企业生产要素的采购费,包括运输费、邮电费、采购人员的差旅费;
(3)企业产品的推销费,广告宣传费;
(4)企业内部仓库保管费,维护费、搬运费;
(5)企业物流设备、仓库的折旧费,租用费;
(6)企业物流信息费;
(7)企业与物流相关的贷款利息;
(8)企业回收废弃物发生的物流费,逆向物流费。
按照“物流费用冰山”说的观点,企业物流成本的计算范围大,运输、保管、包装、装卸、以及信息等环节多。现行的会计核算制度和会计核算方法都不可能掌握物流成本费用的实际情况,大家只能看到物流费用露出海水上面的冰山的一角,而潜藏在海水下边的整个冰山却看不见,海水中的冰山才是物流成本费的主体部分。一般来说,企业向外部支付的物流费用只是很小的一部分,真正的大头是企业内部发生的物流费用,按照企业对外支付和内部发生物流成本费用的实际,一般情况下,影响企业物流成本费用的主要因素应包括:
(1)企业进货区域的选择。进货区域方向决定了企业货物运输距离的远近,同时也影响着运输工具的选择、进货批量等多个方面。因此,进货区域方向是决定企业物流成本费用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
(2)运输工具的选择。不同的运输工具,费用高低不同,运输能力有大有小。运输工具的选择,一方面取决于所运货物的体积、重量及价值大小,另一方面又取决于企业对某种货物的需求及时程度及工艺要求。所以,选择运输工具要同时兼顾既保证生产与销售的需要,又坚持物流成本费用最低的原则。
(3)企业存货的控制。无论是生产企业还是流通企业,对存货进行控制,严格控制进货数量、进货次数和品种,都可以减少库存资金占用和贷款利息支出,从而降低库存、保管、维护等费用。
(4)货物的保管制度。良好的货物保管、维护、发放制度,可以减少货物的损耗、霉烂、丢失等事故,从而降低物流成本费用。相反,若在保管过程中,物品损耗、霉烂、丢失等情况时有发生,物流成本费用必然增加。
(5)企业产品废品率。影响物流成本费用的一个重要方面还在于产品的质量和产品废品率的高低。生产高质量的产品可杜绝因次品、废品等回收、退货而发生的各种物流费用,从而降低物流成本费用。
(6)企业物流管理费用开支大小。物流管理费用与生产和流通没有直接的数量依存关系。但管理费用的大小直接影响着物流费用的大小,节约办公费、水电费、差旅费等管理费用相应可以降低物流费用的总水平。
(7)企业物流资金利用率。企业利用贷款进行生产或流通,必然要支付一定的利息,如果是自有资金,也存在着机会成本问题,资金利用率的高低,影响着利息支出的大小,从而也影响着物流成本费用的高低。
总之,影响物流成本费用的因素很多,针对每一影响物流成本费用的因素,根据其特性加强管理,可以有效的控制企业物流成本项目,达到降低物流成本费用的目的。
4 降低企业物流成本是一个系统工程,物流系统成本之间存在着效益背反规律
降低企业物流成本是一个系统工程,在物流各项功能之间,某一种功能成本的降低,会使另一种功能成本增加。由于构成物流成本的元素很多,各种费用互相关联,工作头绪多。因此,要想切实进行企业的物流成本项目分析,控制和降低物流成本费用,就必须设立物流成本管理工作目标,明确物流管理任务,确定物流管理工作的优先级别,以项目责任管理的方法,有序受控的开展工作,为企业整个系统的利润最大化做出贡献。要明确物流成本项目的构成,从现行财务成本费用中剥离出属于物流成本范畴的内容,分析和比较物流成本与制造成本,物流费用与其他费用之间的关系,掌握企业物流系统的成本项目。分领域全面清理物流系统的资源配置。根据建立的企业物流成本项目数据库,从而建立起企业物流成本项目科学的比较分析基础。
5 建立健全企业物流成本的财务管理模式
我国企业物流成本的财务管理模式尚未建立,物流成本的各个项目分散在企业成本核算的不同会计核算科目和账户之中。由于物流成本项目没有被列入现行企业财务会计制度和会计核算体系。制造企业习惯于将物流费用计入制造成本和其它各项费用之中;流通企业则将物流费用包含在商品流通费用之中,因此,无论是制造企业还是流通企业,不仅难以按照物流成本项目的内涵完整地计算出物流成本,而且连已经被生产领域或流通领域分列出来的物流成本项目,也不能单独真实的以会计核算报表的形式反映出来,使企业管理者无法掌握物流成本项目的真实情况和全貌。
所以,我们必须加强企业物流成本项目的会计核算分析和控制,了解企业物流成本项目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企业物流成本费用项目的构成及影响因素,建立健全企业物流成本的财务管理模式,通过分析研究和论证试行,我们完全可以建议企业在会计核算中逐步分列物流成本项目,使企业管理者和决策者能够有效的对物流成本项目进行分析和控制,让物流真正成为企业经济效益提高的第三利润源泉。
参考文献
一、国有基本建设项目核算流程
(一)国有基本建设项目的建设流程
国有基本建设项目的建设流程一般先由建设单位编制项目建议书上报国家有关机关,取得立项批复后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并上报。一般情况下,建设单位需取得上级机关对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后才可开始项目建设。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建设单位再编制项目初步设计方案,对可行性研究报告中的建设内容进一步细化和落实。在项目建设接近尾声时,建设单位还要根据项目建设情况编制调整报告,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初步设计中预留的不可预见费进行调整,项目竣工验收最终以国家有关机关对调整报告批复的建设内容为依据。在申请项目最终竣工验收前,国有建设单位应在项目竣工时先提交竣工决算审计申请,由国家有关机关组织对项目进行竣工决算审计;审计同时可提交项目档案验收申请,对项目档案归档情况单独进行验收。在取得国家有关机关对项目的竣工决算审核意见和档案验收意见后,国有建设单位即可提交项目总结报告和竣工验收申请。由于国有基本建设项目的建设内容具有确定性的特点,项目核算的主要依据是国家有关机关对项目各阶段批复的概算及具体实施内容。
(二)国有基本建设项目核算流程
1.根据批准的基本建设投资建账立项核算。一般情况下,项目建设单位应在取得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后才可开工建设,立项核算。
2.确定资金来源,筹措资金。资金来源一般分国拨资金、自筹资金、借款等。
3.按照《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的要求设置会计科目,进行会计核算,按照批复的建设内容将项目收支归集计入相应科目。国有建设单位会计科目包括资金占用类和资金来源类两类科目,其中资金占用类科目核算项目支出及项目形成的资产和往来,资金来源类科目核算项目资金投入和负债。各科目使用说明详见《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
4.根据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签订的施工合同结合项目进度进行拨付款控制。
5.根据签订的订货合同预付设备、材料采购款,设备安装调试完成、材料采购入库后办理开票报销手续。
6.根据审核后的工程决算书与施工单位进行工程决算,抵扣备料款、工程预付款、项目建设单位代垫的水电费、工程配套费等。
7.项目竣工时办理竣工财务决算,提交有关单位进行竣工财务决算审计。项目竣工财务决算报告主要包括两部分:项目竣工财务决算报表和竣工财务决算说明书。
8.竣工财务决算审计完成后,根据审计报告审定数字将建筑安装工程投资、设备投资、待摊投资、其他投资结转交付使用资产。
9.取得上级单位的竣工验收批复后,按照批复办理交付使用手续,核销基建账。
二、国有基本建设项目核算关注重点
(一)对每个国有基本建设项目应单独建账、单独核算,有专人管理。
(二)对项目建设资金,尤其是国拨资金,应专户存储、专款专用。在国家对国有建设项目进行支付制度改革后,财政部根据项目建设单位的用款申请按月划转国有建设资金用款额度至单位零余额账户,项目建设单位在用款额度内支出,如用款额度不足,项目建设单位可先行垫付,待国拨用款额度拨付时,办理资金归垫手续。除归垫资金外,零余额账户资金一般不允许直接转入项目建设单位其他账户。自筹资金到位目前以实际支出确认,不需要再先行全额转入基建专户。
(三)项目支出应定期与批复的总概算表和明细表进行对比,以便于及时发现执行差异和问题。应按照批复的概算表及明细表及时登记相关支出台账,以便于项目管理人员及时了解项目执行情况。
(四)财务控制与工程建设控制应有机结合。财务人员在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即参与,并充分了解工程建设项目投资组成,熟知各投资科目的分类。国有建设单位应通过制度、文件明确财务控制和工程建设控制各自的职权和责任,从根本上改变财务在工程建设过程中被动付款的情况。
【关键词】营改增房地产土地价款
税务筹划会计核算
“营改增”工作是国家整个“供给侧”改革中的重要一环,目的是减少甚至消除经济流通环节中重复征税的现状,总体上降低行业税收负担,有利于行业经营模式创新,更有助于促进企业自身更好、更快地适应市场经济发展。
房地产“营改增”后,增值税替代营业税,允许企业生产经营环节抵扣上游环节已纳税款,从而消除重复征税的弊端,减轻企业税负。然而,房地产企业一般计税方式下所发生的土地成本,根据财税[2016]36号文件及其实施细则规定,只允许将支付政府土地价款部分抵减销项税,其他土地购置及拆迁成本均不允许抵扣,从而不利于企业税负降低,但同时也为企业在现有法律法规框架下进行有关土地成本税务筹划留下一定空间。
一、“营改增”后房地产新项目土地成本税务筹划的必要性
(一)土地成本占房地产企业开发总成本比重大,进行税务筹划符合企业收益最大化原则。伴随房地产行业市场竞争愈演愈烈的趋势,各地不断涌现新的“地王”,巨额的土地成本已经成为房地产企业经营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增值税下,企业支付政府部门土地价款高低,最终会以杠杆原理的形式影响项目开发经营的整体税负。因此,土地成本税务筹划工作必然是房地产企业内部管理的重点。
(二)基于财政部、国税总局的财税[2016]36号及国税总局的2016年第18号公告等文件,各地国税局相继出台具体实施办法,基本上明确了房地产企业增值税销售额计算中允许扣除的土地价款只限“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或受政府委托收取土地价款的单位直接支付的土地出让金”。然而,实际操作中企业支付政府部门的市政配套费、政府主导收取并统一支付拆迁户的拆迁费等其他成本费用,金额大且取得的合法凭证基本上是国家财政部监制的资金往来结算票据或地方政府(非税收入)票据,增值税下无法取得进项抵扣或销项抵减,造成企业实际税负仍然很高。
二、增值税下房地产新项目土地成本税务筹划实施方案及建议
(一)实际谈判中,扩大“营改增”政策中“支付土地价款”的界定范围
根据2011年1月21日国务院颁布的《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第四条规定,“市、县级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的房屋征收与补偿工作”。因此,有关拆迁系列成本费用纳入目前增值税下只允许销项抵减的“土地出让金”提供了可能。企业在签订土地出让合同时,应争取将涉及项目有关拆迁的费用一并纳入“土地价款”合计金额中,加大了未来增值税下销项扣除基数,从而合法有效地降低企业税负。
(二)合理控制拿地成本在开发总成本中的比例,收窄企业收益流失范围
财税[2016]36号文件中明确规定土地出让金可以增值税下抵减销项税,据此模拟测算,若企业在同样开发规模、同样设计规划条件下,获取不同价格的土地,企业可根据自身发展战略不同做出合理选择:
1.追求营业收入规模最大化的企业,在同样售价水平下,合理利用土地价款杠杆作用,将因此所抵减的销项税转化为营业收入。根据国税总局2016年第18号文件,销项税=(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一允许扣除的土地价款)÷(1+11%)x11%,从而可确认营业收入=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一销项税,相比提供货物销售行业,房地产企业核算所确认的收入中因土地价款抵减销项税而有所增加,具体金额=土地出让金×(1÷(1+11%)x11%)。
2.兼顾收入、利润规模双赢的企业,应优先选择供不应求的市场获取土地,同时应考虑市场环境中客户积极接受因土地价格转移到销售价格的能力,如果可消化价格差,应优先在该市场拿地。由于土地价款将所抵减的增值税销项税转化为营业收入,并且除附加税外,增值税不纳入税前利润扣除项。因此,企业在获取较高价格土地的同时,可以较低增长幅度提高销售价格,同样可以在不减少利润总量的情况下,获得收入、利润规模双赢的效果。
三、增值税下房地产新项目土地成本核算会计分录设计及实务案例
(一)土地成本依据“价税分离”原则核算入账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2016年18号文件规定:适用一般计税方法计税的房地产企业,按照取得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扣除当期销售房地产项目对应土地价款后的余额计算销售额,即土地价款抵减销售额而减少销项税。根据财政部的《关于印发的通知》(财会[2012]13号)规定:一般纳税人提供应税服务,试点期间按照营业税改征增值税有关规定允许从销售额中扣除其支付给非试点纳税人价款的,应在“应交税费一应交增值税”科目下增设“营改增抵减销项税”专栏,用于记录该企业因按规定扣减销项额而减少的销项税额,同时,“主营业务成本”等相关科目应按照经营业务种类进行明细核算。
1.支付政府土地价款时
房地产企业支付政府土地价款时,按规定允许扣减销售额而减少的销项税额,借记“其他应收款一营改增抵减销项税额”科目,按实际支付与上述增值税额的差额,借记“开发成本一土地购置成本一土地出让金”,按实际支付金额,贷记“银行存款”。
案例1:甲房地产企业2016年5月5日支付政府3.5亿元获取了一宗土地,用于商业、住宅混合型开发,并取得财政部监制的资金往来结算票据,该房地产企业采用一般计税方法计税,会计分录处理如下:
因土地价款抵减销项税=35000÷(1+11%)x11%=3468.47万元,开发成本入账金额=35000-3468.47=31531.53万元。
借:开发成本/土地购置成本/土地出让金
31531.53
其他应收款/营改增抵减销项税额
3468.47
贷:银行存款/人民币 35 000
2.企业当期结转并确认收入时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6年第18号规定,项目结转当期确认销项税时允许扣除的土地价款=(当期销售房地产项目建筑面积÷房地产项目可供销售建筑面积)x支付的土地价款,从而减少增值税销项税额,借记“应交税费一应交增值税(营改增抵减的销项税额)”,贷记“其他应收款一营改增抵减销项税额”科目;期末,当期销项税额扣减当期允许抵减销项税额和预缴税款后的净值大于当期允许抵扣进项税额,则借记“应价税费一应交增值税(转出未交增值税)”,贷记“应交税费一未交增值税”。
案例2续案例1,甲房地产企业2016年11月达到预售条件时,总可售建筑面积120000平米。11月份前累计取得可抵扣增值税专用发票进项税额200万元。11月份预售建筑面积为1200平米,预售价款5550万元,预缴增值税额150万元,均未开增值税发票。
2016年12月25日将11月份预售的房屋交房,当月建筑主体工程取得可抵扣增值税专用发票进项税额50万元。税务处理及会计处理如下:
①交房结转收入并确认销项税额=5550÷(1+11%)x11%=550万元,收入金额=5550-550=5000万元。
借:预收账款5550
贷:主营业务收入 5000
应交税费一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550
②根据结转收入对应建筑面积,确认当期允许扣除土地价款抵减的销项税=1200÷120000x3468.47=34.68万元
借:应交税费一应交增值税(营改增抵减的销项税额)34.68
贷:其他应收款一营改增抵减销项税额34.68
③计算2016年12月应交纳增值税(次月申报未交增值税额)=550-34.68-200-50-150=115.32万元
借:应交税费一应交增值税(转出未交增值税)115.32
贷:应交税费一未交增值税115.32
④2017年申报交纳上期未交增值税
借:应交税费一未交增值税115.32
贷:银行存款115.32
(二)土地成本核算不考虑“价税分离”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2016年18号文件规定:一般纳税人应建立台账登记土地价款的扣除情况,扣除的土地价款不得超过纳税人实际支付的土地价款。而且财会[2012]13号是截止目前财政部统一规范企业“营改增”后会计处理的唯一文件,时间较早,参考价值有限,有关房地产企业“营改增”后会计分录的设计空间仍然较大。笔者认为,只要在操作规范、满足税法要求的前提下,土地价款期初仍按照全额借记“开发成本/土地购置成本/土地出让金”,按照实际支付金额贷记“银行存款”。在满足项目结转确认收入时,仅按照对应比例确认当期允许抵减的土地价款而计算当期销项税,不再使用“应交税费一应交增值税(营改增抵减的销项税额)”、“其他应收款一营改增抵减销项税额”等会计科目,减少核算中繁琐环节。
综上案例1、案例2,税务处理及会计处理如下:
①支付政府土地价款
借:开发成本一土地购置成本(土地出让金)23000
贷:银行存款23000
②项目结转并确认收入,计算当期销项税=
(5550-1200÷120000x35000)÷(1+11%)x11%=515.32万元,当期确认收入金额5034.69=5550-515.32
借:预收账款 5 550
贷:主营业务收入 5034.69
应交税费一应交增值税(销项税)
515.32
③计算2016年12月应交纳增值税(次月申报未交增值税额)115.32万元=515.32-200-50-150。
借:应交税费一应交增值税(转出未交增值税)
115.32
贷:应交税费一未交增值税 115.32
④2017年申报交纳上期未交增值税
会计核算本身就是一种财务信息的数据活动系统,一方面会计核算要追求高质量的核算结果,另一方面会计核算要满足一些约束条件,在EPO总承包项目中的会计核算也是如此。EPC中总承包项目包含了工程建设的设计、采购和建设施工三个方面,项目核算总体上要能够反映和折射EPC的总体情况,在EPC的会计核算过程中,对一些公共费用分摊问题的处理时要能够体现成本效益的原则,采用合适的费用分摊方法满足成本核算的具体要求。此外,EPC总承包工程的成本核算要能够为相关的决策活动或者外部的信息使用者提供足够的信息和线索,体现施工企业或承包单位的财务状况、企业盈利能力和发展潜力等,同时能够折射出承包单位在此次项目建设过程中的设计阶段、施工阶段和运营管理阶段收益、工程成本的情况。
2EPC总承包项目的会计核算方式具体内容
2.1会计核算的注意事项
不言而喻,会计核算工作对于EPC承包项目来说至关重要,如果施工单位或者工程承包队忽视了会计核算工作,将会对承包项目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所以承包企业应该加强财务管理力度,提高会计核算意识,健全会计核算工作的流程和内容。实际情况中,由于会计核算工作不到位,造成工程款项不实,财务数据不准确、工程余款出差错的情况经常发生,导致承包单位的会计工作混乱无序,影响了工程建设的质量和进度。所以对于EPC总承包项目必须加强对会计核算的管理,提高重视程度,使工程项目顺利完成。同时会计核算工作者应该提高工作的责任感,加强会计核算工作中的效率和质量,使会计核算结果反映出的财务信息能够为项目决策、财务管理、成本分析工作所使用。EPC的会计核算方法在项目的建设过程中应该保持一致性,不能随便的更改和变化,如果有所变化必须将变更的内容、变更的缘由以及变更的累积影响等内容项在相关财务报表中予以说明,同时EPC的会计核算按照合同规定的或者规范中注明的核算方法进行,使核算指标具有一致性和可比性,会计核算的财务报告应该层次清晰,简洁规范,便于管理和使用,在会计核算的过程中,核算项目以及成本、费用应当及时核实确认,各项资产的计量应该在取得时按照实际成本进行计算。整个会计核算的过程,工作人员应该谨慎细心,认真做好核算工作,力求EPC的会计核算零失误。
2.2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
大多数承包企业或者施工单位在项目预算的总成本确定之后,其后的工程建设或者会计核算过程中都是固定值,这种核算方式忽略了工程建设过程中的汇率变化以及其他影响因素,很容易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仔细分析承包单位的经济收益,其主要构成就是项目的结算金额及其在工程建设各个阶段的会计反映,所以对工程成本的科学预算和事前确认就显得格外重要。对EPC总承包项目的会计核算大体分为预计合同总成本的计算、会计核算的日常折算以及最后收入确认的过程。这种计算方法是考虑到项目进行过程中汇率的波动和变化对成本和本位币造成的影响,在实际情况中,采用这种方式做出的核算结果可与实际情况最为接近。其中,预算合同总成本的计算必须对交易币种做出适当的预测,然后预算交易币种对应的成本金额并选择折算汇率,最后计算本位币的预计总成本。此时的项目预算合同总成本是项目成本的一种估计,在其后的日常会计核算中,尤其是在每一工程阶段期末,都要根据实际汇率,折算本位货币对应的项目成本,这项工作的工作量比较大,需根据实际的汇率波动情况来实际进行,或者合理的选择会计核算的时间段。最后,对于承包工程的预算收入,也要进行考虑索赔或者奖励等情况下的收入折算,保证在工程建设每个阶段的会计核算有一个可比性,与实际情况最为密合。
3结语
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普及与应用,企业以往的会计核算的传统模式,已经无法适应于处理大规模的数据量。在技术革命日新月异的当代,市场的竞争愈发的激烈和残酷,企业自身只有改变生产运营管理模式,才能产生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企业的会计核算中,引入计算机管理,加大对公司财务数据的分析和预测,是企业未来取得良好发展的契机。
【关键词】
信息技术;会计核算;计算机管理
通过对以往企业的会计核算的现状进行分析,发现了众多的企业问题。在信息技术革命的时代潮流中,企业管理者要敢于对企业运营模式进行创新和改革,用信息技术来造就企业的发展,提升企业对外的竞争力和对内的生产力。本文通过研究引入信息化技术对企业会计核算所造成的影响,对企业的生产产生了哪些重大的意义。
一、当前企业会计核算的现状
传统的会计核算方式效率过于低下,按照手工会计的方式,对企业各级账务进行核算分析,这种固定的账务体系,灵活性差,容易发生数据的计算失误,从而造成企业无可避免的经济损失。同时,无法对大规模的生产数据进行定量的分析,存在一定的缺陷。会计核算的口径过于固定化,时效性容易跟不上最新的会计信息,无法给企业发展提供有效的信息。而且会计指标过于单一化,对大规模、结构繁多的大公司造成严重的影响。
(一)会计核算口径固定会计核算有属于自己的一套标准,而这就是核算口径,大多数表现在科目的设置上。而会计账户的设置与科目有着一定的影响,所以科目的设置口径在一定的程度上决定了会计核算的口径。传统的会计核算模式表现在会计核算科目和报表指标上。会计核算科目的固定化,在传统的手工方法下,是很常见的情况。所有会计的级别都被固定,科目名称不能任意有所改变,这就必然导致了会计核算指标的固定化,在会计管理上增加困难。会计核算指标同样是在传统的手工方法下固定化,在报表格式不变的前提下,很难满足不同会计使用者的需求。通常在会计报表下做大量的说明来解决供需矛盾,就加重了信息获取的困难程度。
(二)会计核算的时效性差会计核算信息的提供与产生中,存在着一定的时间差就是核算时效,而信息的时效性就可以决定核算信息的价值大小。传统的会计核算,时效性差,在会计核算过程中会形成一定的困难,造成会计核算的效率过于低下。对部分信息化管理不完善的企业,核算的过程不明确,且原始凭证还要通过很多的相关部门来进行记账处理,这就容易造成企业的信息滞后。报表编制同样在传统的核算方式中容易发生滞后,如果会计报表的编制晚于所要求的时间,就会变成无用的信息。企业要追求高效的管理,就不能被会计财务报告的时效性所影响,否则容易被现代社会的市场淘汰。
(三)核算深度浅和指标单一会计核算指标具有一定的详细程度和关联程度,根据实际情况,详略得当、关联程度好对企业成本的收益具有一定的效益原则。在人工操作下,会计核算的深度就会显得有些浅,而且各个会计报表指标之间的关联度低,容易造成会计核算不够精准。经过加工处理过的价值量数据,就是会计核算指标。首先,传统下的核算模式只能提供单一的核算指标,一些对企业重要的数据信息常被忽略掉,而这正是这些无形的经济价值,对企业的社会效益有一定的影响。其次,货币信息的指标过于单一化,在手工模式上只采用一种货币形式,是很难衡量记账价值的。
二、信息化对会计核算模式的影响
在信息化的条件下,以传统的核算模式作为基础,遵循会计核算的理论,深化了传统会计的核算模式。而会计之所以实行信息化是为了让技术与会计相结合,真正实现资源共享、数据共享,提高会计核算过程中的时效性。深度、广度和活度等方面进一步深化,加快会计核算的信息化进程,增加核算的灵活性和时效性,提高企业运营管理的效率。对于企业,财务数据库的建成,会使得自身的财务管理水平提高到一个很大的层次,推动企业的成本控制管理和经营决策效率,从而使整个企业的管理水平提高到一个高的层次。
(一)会计核算深度的深化上文所指的会计核算各指标间的关联程度和详细程度,就是会计核算的深度。在计算机等多媒体技术中,会计科目的编码越详细越有利于记账和处理数据,四级的科目编码有利于会计核算的深入。总之,编码水平越高,越有利于会计中数据的处理。另外,运用计算机编码,可以打破以往的会计报表一维结构,棋盘式报表体系的二维形式结构,在计算机的高速处理下,类似棋盘纵横交错的表格形式,可以完成多种多样的报表数据填制。会计报表中各种数据之间的深刻联系在棋盘式的结构上很明显地表现出来,我国关于这方面的研究也会取得不断地发展和进步。
(二)会计核算广度的深化会计核算的范围宽广就是指其广度。尺度的选择和指标的覆盖范围的大小,就是会计核算广度的表现形式。在计算机等技术条件下,通过设置许多的数据库来存储会计数据信息。人力资源信息和货币量的价值信息,都能深化会计核算的广度。不同的记账本位币的应用,极大地方便了会计报表数据的填制,从而解决了传统模式下,会计模式指标过于单一化的问题。而会计的报表指标的覆盖范围就可以在棋盘式报表体系上深化,范围变得更加宽广。
(三)会计核算活度的深化会计核算的灵活程度指的就是其活度,采用随机核算的方式,则是会计核算活度的表现形式。这种做法能增加会计核算处理数据的灵活性,能对各式各样的电子账户进行随心地处理,满足会计管理的灵活性和可变动性,使得计算数据的严谨性与随机性能有机地结合起来。传统模式下的会计核算使用三栏式日记账的方式,难免会有一定的局限性,而在计算机等多媒体的使用下,就可以采用多种的方式进行会计核算。而且会计核算模式进行双轨制核算制的过程中,能及时校正会计中的数据偏差,提高会计核算的精确性和正确率,这便于企业的监管职能的发挥。
三、总结
在信息化的条件下,有利于提升会计核算过程中数据处理的效率,增强核算数据的时效性,避免信息的延迟对企业的影响,管理层可获得最新的财务分析报告,做出有利于企业发展重大决策。而且能减少对劳动力费用的支出,提高企业的经济利润。相对于以往的会计核算模式,会计报表和相关核算资料更加容易得到安全的保存。应此,企业应该抓住技术发展的契机,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朱威寰.信息化对企业会计核算的影响[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5.(6):128-128.
[2]樊铁军.信息化背景下会计核算模式探讨[J].品牌.2015.(7):170-170.
[3]杨如梅.会计信息化对会计核算的影响[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5.(22):293-293.
(一)采用分级管理与核算的方式
建筑施工企业的生产经营特点是比较鲜明的。一般而言,他们的施工活动较为分散,同时施工地点比较偏远,施工人员的流动性比较大。在这样的情况下,为了保证企业会计核算的准确性,真实的反映出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就需要采用分级管理和核算的方式。从而保证施工生产能够和会计核算相统一,尽可能避免脱节情况的出现。
(二)单独核算工程项目的成本
一般情况下,建筑施工企业会承包多个施工项目或者项目工程由几个单独的工程所组成。在确定工程项目的工程造价的时候,首要任务就是确定单个工程项目的造价。建筑企业的施工活动同时具有多样性和单件性的特点。因而在对工程的单位成本进行核算的时候,不能只是按照总工程量和总成本来核算,需要采用“定单计算法”来分项核算工程的成本。采用这种核算方式更加有利于对企业成本控制工作的开展。
(三)分阶段进行成本核算和价款结算
建筑企业施工项目的工程造价是比较高的,同时生产周期比较长。如果建筑工程竣工后才进行价款结算,势必会对建筑施工企业的资金流动造成严重的影响,同时导致会计核算的滞后。面对这样的情况,建筑施工企业对于工程周期较短的项目采用一次性结算的方式,而对于周期较长和项目资金较多的工程而言,则需要分段进行成本核算和价款阶段,保证企业资金的正常流转。
二、建筑施工企业会计核算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会计核算的手段较为落后
核算方法不够合理由于在会计核算的时候没有选择合适的方式,导致建筑施工企业频繁出现会计信息置后和核算不及时的情况。项目工程的施工进度和会计核算无法实现同步,导致项目工程的成本核算和实际成本出现严重的偏差。除此以外,建筑企业项目工程所涉及的工作是非常多的,同时部门和人员繁多。如果无法保证会计核算工作的及时性,将会对会计信息的真实性造成一定的影响,进而影响到企业战略发展目标的制定,对企业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
(二)建筑施工企业的会计制度不够完善
为了保证会计核算的规范性,我国陆续出台了相关的会计法规和制度,为会计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一定的依据。但是从实际的情况来看,有些建筑施工企业并没有以此来建立符合企业特点的财务制度。由于不同的工程项目有着不同的特点,在缺乏完善的会计制度的情况下,给施工企业的会计核算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问题。例如在核算中所使用的会计科目的区别,导致会计账目混乱,所提供的会计信息不够准确,严重影响了企业施工活动的正常开展。
(三)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计算机技术在各行各业中的应用愈加广泛。现阶段很多企业的会计核算采用的是电算化的方式,逐渐取代了传统的收工记账方式。电算化核算方式不仅有效的提高了会计工作的效率,同时也保证了会计核算工作的准确性。电算化的应用对跨级人员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而财务人员需要不断的加强自身的学习。然而在实际的工作中,很多建筑施工企业都没有为财务人员提供一定的培训机会。加之施工企业的会计工作任务繁重,会计人员没有更多的学习时间,这就导致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一直得不到有效的提升。
三、完善建筑施工企业会计核算的有效对策
(一)实现管理理念的创新,对会计核算引起足够的重视
建筑施工企业的管理水平对企业的发展有着关键性的影响,随着市场经济环境的变化,建筑施工企业需要实现管理理念的创新来推动企业的全面发展。首先要对会计核算工作引起足够的重视,尤其是意识到成本核算和控制的重要性,明确成本控制的目标。其次是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施工企业的工程项目是非常繁杂的,很多时候会计人员都无法对施工活动进行准确的记录,这就要求施工人员按照相关制度的要求明确各项工作的流程。会计人员则要及时的对施工的材料和设备设施进行清查,提高会计核算的准确性。
(二)建立健全会计核算体系,选择合理的会计核算方法
建筑施工企业的会计核算对核算方法的选择有着很高的要求,不同的工程项目或者是不同的往来客户对会计核算的要求也有着一定的区别,这需要引起会计人员的重视。一般情况下,施工企业工程项目的收入和支出是在工程竣工以后才能够核销的,这个时候就需要明确“在建工程”等账户的核算方式。工程前后期的会计核算对工程结算有着直接性的影响,因而要保证各个环节会计核算的准确性。此外,项目工程需要核算的内容比较多,应当及时对各项活动进行处理,同时还需要注意备查账簿的设置,提高会计核算的质量。
(三)加强企业会计人员的培训
提升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首先建筑施工企业要加强对会计人员的管理,建立健全人才激励制度,提高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其次,定期组织会计人员参加专业培训,为他们提供学习新的会计制度和专业知识的机会,从而提升他们的专业素养。最后则是让会计人员到施工现场进行实地考察,使得会计人员对施工流程有着一定的了解,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提高会计核算的质量。
(四)将会计电算化应用到会计核算中
(一)工程项目会计核算中原始资料混乱
水利工程项目是一项复杂的工程项目,需要牵扯到许多难以有效控制的经济因素。所以在实际的会计核算工作中,经常出现核算所需的原始资料混乱的情况。出现这类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的两个原因。一是工程建设队伍的原因。在水利工程建设工作中,基层的水利工程建设队伍经常出现人员流动性大、缺乏专业的会计人员、会计单据管理不严格等问题。而这些问题都会造成会计核算原始资料混乱的情况,对会计审核产生影响。二是虚假会计单据的影响。受到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在工程建设中部分人员利用假发票等虚假会计单据谋取个人利益。而在会计核算工作中,如果对这类虚假的会计单据缺乏严格审核,就会对会计审核工作产生严重的影响。
(二)会计核算科目设置不合理,核算工作效率低
在进行会计核算科目设置过程中,其实用性原则和灵活性原则对于工程会计核算科目的设置是很重要的设置原则。但是在现阶段的工程会计核算工作中,部分核算科目的设置缺乏实用性和灵活性。缺乏实用性的核算科目设置,会使得会计核算工作难以真正的对工程建设情况做好全面的核算工作;而缺乏灵活性的会计核算工作对于水利工程建设工作中出现的复杂问题也无法进行有效地核算。这些问题的存在都会对工程会计核算工作效率产生一定的影响,进而对工程会计整体工作和工程建设工作产生一定的影响。
(三)工程的会计核算方法选择不当的现象较为突出
在工程会计核算工作中,对于会计核算方法的选择是否合理,是做好会计核算工作的重要因素。但是在现在的实际核算工作中,对于会计核算方法选择不当的现象较为突出。特别是在设置账户和成本计算工作中的问题较为严重。在设置账户工作中,部分水利建设单位依然采用的是传统的账户设置方式。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推进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这些账户的设置已经难以适应现在的会计核算实际工作。这就会造成设置完成的会计账目与实际的会计工作出现不符的现象,进而影响整个会计核算工作的完成。而在会计成本计算工作中,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和人力资源成本的增加,传统的成本计算方式已经难以适应新的水利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这些不适应现代实际情况的会计核算方法会造成会计信息的不准确,进而影响会计核算工作的完成质量。
(四)资金核算内控环节缺乏,监督体制不健全
由于水利工程在施工中的复杂性和特殊性,这就要求水利工程单位必须加强对于资金核算工作的内部控制工作和资金管理的监督工作。但是在实际的工程资金核算工作中,这些工作的完成依然存在着缺陷。如在资金核算工作中,对于企业内部支票使用规范的管理控制工作;对于日记账的登记和日清月结工作的管理工作等相关工作中都缺乏必要的内部控制环节。这主要是因为在工程建设单位中对于资金核算工作的监督体制建设缺乏足够的认识,使得监督体制不健全造成的。
二、利用创新性的工作方法做好工程项目的会计核算工作
针对水利工程项目会计核算工作中出现的各类问题,水利单位财务会计管理工作者结合实际财会工作,进行了仔细的研究工作。针对于实际存在的问题,利用创新的会计工作方法进行解决。
(一)加强单据审核,做好会计原始资料的管理工作
在工程会计核算工作中,加强会计审核原始单据和资料的管理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实际工作。要做好这一工作主要应注意做好以下两点工作。一是做好原始会计资料的管理监督工作。对于基层工程建设队伍会计资料管理混乱的问题,水利单位应对其会计原始资料的管理加强监督工作,如:定期派人进行专项单据检查;对建设队伍的管理人员进行专业的培训工作;定期对原始资料进行统一的集中整理统计工作,防止丢失损坏的情况出现等工作。二是做好原始会计票据的审核工作。针对虚假票据对于工程会计审核工作的影响,水利单位的会计管理工作者应加强对原始单据审核工作的力度,在技术范围内将可以筛选出的虚假会计票据做好审核工作。以上工作的进行可以确保为会计审核工作的完成做好基础保障工作,同时还可以很好的提高会计审核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二)合理设置工程会计科目,利用电算化软件提高核算效率
在进行工程会计科目的设置工作中,我们必须在会计制度允许的范围内,充分的结合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利用实用性原则和灵活性原则设置会计科目。在实际的工作中,会计核算人员设置会计科目工作前必须对于工程本身的具体情况和可能的特殊情况进行充分调研工作。利用调研出的实际结果,结合工程的实用情况灵活的设置会计科目。同时在进行会计核算的过程中,为了提高核算工作的效率,会计核算人员应该利用先进的电算化软件和计算机技术辅助核算工作的完成,用以提高会计核算工作的效率。如会计预算电算化软件的使用,就可以很好地会计预算工作的效率。同时电算化软件的使用还可以利用计算机数据统计和运算工作的优势,自动的为工程会计科目的设置工作提供辅意见帮助,使会计科目的设置工作更加优化。
(三)合理选择会计核算方法,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在进行会计核算方法的选择工作中,会计管理工作者应充分的考虑市场实际情况和经济发展的趋势,利用新的会计工作理念选择会计的核算方法,同时提高会计核算信息的质量,保证会计核算工作的顺利完成。在实际的会计核算选择工作中,首先应考虑的是水利工程市场的变化设置会计账目。如在账目设置工作中,对于传统账目中已经不适应现在工程会计核算工作的账目要做好改革工作,利用新的账目内容进行替换和补充,使设置出的账目可以更加符合水利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同时在成本计算工作中,会计核算工作者也应该充分的考虑市场变化和人力资源价值的变化问题,同时充分的将水利工程殊情况对于成本的影响因素考虑到成本计算的工作中,完成全面的成本计算工作。只有选择好这些会计核算方法,利用真实、可信、高质量的会计核算信息进行会计核算工作,才能保证核算工作的顺利完成。
(四)加强工程项目资金核算活动的审核和监管工作
在进行工程项目资金核算的工作时,会计核算管理部门应积极的加强资金核算活动的审核和监管工作。在实际的工作中,应主要做好以下的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强对于资金核算的内控建设工作。在进行工程项目资金核算工作时,对于会计制度规定的各项制度应做好严格的内部监督控制工作,保证资金核算工作高质量的完成。如在进行单位的支票管理工作中,加强对支票的签收、保存、转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的控制工作,就可以很好的保证资金核算管理工作的完成。二是做好单位资金核算的监督体制的健全工作。在进行工程项目资金核算活动时,单位应建立起健全的核算监督体制。这个监督体制包括了对于资金运作、会计制度的执行等一系列资金核算工作监督工作。这项工作可以由独立于单位财会工作之外的专业财会监督人员完成,也可以在单位财会部门内设立专人进行监督管理。但是从事监督管理的人员不能和进行资金核算工作的人员有利益关系。
三、结束语
一、税收会计核算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现行税收征管改革的深入,特别是近年来税务信息化建设的发展,现行税收会计核算日渐凸现出与税收发展的不适应,严重地滞后于税收征管改革,突出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税收会计在会计体系中的地位不明确
按照我国现行对会计体系的分类方法,把会计分为企业会计和预算会计两类。一种观点认为,税收会计是预算会计体系的组成部分;另一种观点认为,税收会计并非预算会计的组成部分,税收会计与预算会计是并列的关系。对于这一问题,国家有关的会计制度和准则中没有明确说明,甚至在1997年预算会计制度改革中出台的一系列预算会计准则和制度中也只字未提税收会计,给人的感觉似乎税收会计不属于预算会计。因此,从上个世纪后期开始,税收会计总是独立于预算会计之外,其在会计体系中的地位始终不明确。正是这种模糊定位使对税收会计的研究无法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和深度,制约了税收会计的进一步发展。
(二)税收会计核算内容存在局限性
从税收会计的定义来看,税收会计核算的对象始终围绕着税收资金运动,实质上就是围绕着税收收入的实现、征解、入库、减免和提退进行核算的,而对税收成本这一问题却视而不见。目前,因我国对税收成本缺乏一个科学、规范、系统的核算体系,社会上对我国税收成本率的高低说法不一。有的人士分析,目前我国的征税成本率高达5%~6%;有的人士则认为。我国的税收征收成本率大约为4.7%左右。而目前发达国家的税收征收成本率一般在1%~2%之间,低的如美国为0.6%,日本为0.8%;高的如加拿大为1.6%,法国为1.9%。相比之下,不论就高还是就低,我国的税收成本都是一个突出问题,这在建设节约型社会、强调增产降耗的今天,已经成为税务机关必须面对的重大问题。
(三)税收会计核算功能趋于统计化
从现行税收会计核算科目设置和核算内容来看.历次税收会计核算改革或会计报表的调整,都是根据税收政策的变化而变化,核算内容越改越复杂.核算指标和核算体系越来越庞大,也使得税收会计核算的信息化举步维艰。目前,全国尚没有一套成熟的税收会计核算软件,其原因就在于对税收会计核算功能的定位不准,从目前的核算功能看,很多是属于统计范畴的,会计与统计不分,所需的统计指标用会计核算的方式反映和获取,势必加大会计核算难度,也不利于税收会计职能的发挥。
(四)现行税收会计制度的设计过于复杂
会计制度的设计是围绕会计目标,依据基本会计法律法规来进行的。现行税收会计制度设计除了要遵循一般会计法律法规之外,还要结合税收法律法规的要求,符合税收征管工作的需要来设计。由于这个特殊性的存在,使得税收会计核算制度既要符合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要求,又要兼顾税收管理本身的业务需求。从现行税收会计制度的设计情况看,存在着会计核算单位设置层次过多、会计科目设计繁杂、核算程序不统一等问题,具体表现在:
1.会计核算单位设置层次过多。税收会计设置了上解单位、混合业务单位、双重业务单位和入库单位四种不同的会计核算单位,四种核算单位核算范围不尽相同,除了入库单位完整地反映了税收资金运动的整个过程之外,其他三种核算单位只是部分反映了税收资金的运动过程。这种多层次的会计核算单位的设置,虽然与税收征管机构的设置比较接近,但从会计核算体系上看并不科学,造成了对同一核算对象多次重复核算问题。
2.会计核算科目设置较多、较繁。由于税收工作的特殊性,经常要求税收会计对同一个数据从不同角度进行反映,以满足不同部门、不同层次的不同管理需要,使得税收会计明细科目的设置非常复杂。主要是明细科目层次多。例如,反映“欠缴税金”的科目,既要按纳税户设置明细,以满足分户管理的需要,又要按税种设置明细,以满足分税种管理的需要,有的还要按征收单位或征收人员设置,以满足考核各单位或各征收人员的工作质量的需要。税收会计明细科目的这种复杂性在其他专业会计中较为少见。
3.会计核算凭证的取得缺乏客观性。税收会计核算的主要凭证--税票,既是完税证明,又是预算收入凭证,还是统计核算凭证;同样-份税票,它的不同联次具有不同的作用,有的是在途税金核算凭证,有的是入库税金核算凭证。几乎所有的税收会计核算凭证均由税务机关统一制定、统一印制,绝大部分凭证由国家税务总局和省级税务机关统一制定并集中印制,少部分由地(市)、县级税务机关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和省级税务机关规定的格式自行印制,这种主要核算凭证由一个部门制定和印制在一定程度上不符合会计核算客观性的条件。
4.会计明细账设置量过大,且大量使用多栏式。一个基层税务机关所管的纳税户常常有几百户,多的达几千户,税种一般有十几种,每个纳税户都要缴纳几种税,这需要设置大量的明细账才能全面反映。所以,有多少纳税户就有多少明细账.并且为尽量减少明细账的设置,大部分明细账都采用多栏格式,其账簿的长度均超出其他专业会计所能承受的水平,会计核算的形式重于核算实质,使税收会计核算日趋复杂化。
二、影响现行税收会计核算改革的因素分析
(一)税收征管模式对现行税收会计核算改革的影响
现行的税收征管模式是1994年新税制实施后逐步建立的,2000年以后进行了完善,形成了目前“以纳税申报为基础,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集中征收,重点稽查,强化管理”的征管模式。在这一模式下,税收征收管理的信息化手段不断提升,随着国家“金税工程”一期、二期和三期的建设,在全国逐步实现了“一个平台,两级处理,三个覆盖,四个系统”的信息化建设目标。2004年安徽省通过CTAIS(中国税收征管信息系统)在全国率先实现了征管数据的省级集中,征管数据的省级集中彻底改变了原有税收会计核算模式,使直接从事税款的征收和入库业务的税务机关无法行使会计主体职能,省级国税机关成为会计主体,担负税收会计核算职责。这对建立在直接从事税款的征收和入库业务基础上的会计制度和会计核算方法将产生一定影响。
(二)现行预算体制和税银库一体化对税收会计核算改革的影响
在现行财政预算体制下,税收的主要职能是收入职能,它要求税务机关能准确核算各预算科目(税种)和预算级次(中央与地方的分成比例)的收入情况,它并不关注税收资金在征收过程中所处的形态.它关注的是从税收资金的形成到划入国库成为财政资金的时间越短越好,随着税银库一体化的实现,这一时间将会大大缩短,开票即入库。除了欠税等税收资金之外,税收资金在税务机关账上停留的时间将更加短暂,这对核算税收资金的占用形态以及资金来源也将产生较大的影响。
三、税收会计核算改革的基本思路
本文认为,总体思路应是:围绕税收资金运动过程,建立从税收资金产生到入库、收入与支出相对应的核算体系,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提取核算的原始资料,进行加工、汇总,总括地反映税收资金的运行、税收成本支出规模和征管效益分析的过程。
(一)在核算内容上,应主要从进行税收收入的核算,逐步过渡到对税收成本收益的核算
应对税收会计进行重新定义,确立新的税收会计核算体系,改革核算内容,明确划分范围。在对税收收入的核算上,立足于宏观税收收入的核算,注重分征收单位和税种来源的核算,取消分户核算,进一步减轻税收会计的核算压力。在支出核算上,确立一个基本核算单位,支出项目分别从人员经费、征收费用两方面进行核算。
(二)在核算层级上,税收联合征管软件上线后,实现以省为单位的数据集中
这个集中的意义主要在于进一步降低税收成本,对于税收会计核算来说,目前安徽省实行的“集中核算、分级管理”的核算模式,统计的意义大于会计,便于统计而不便于会计核算,特别是不便于进行税收成本核算,因此,目前会计核算层级上,层次不宜过多,应以税收经费独立核算单位为税收会计核算单位.便于进行税收收入与税收成本的核算,便于核算和衡量一个地区税收征管的效能。
(三)在核算依据上,税收会计核算凭证逐步实现无纸化
随着纳税申报网络化的实现,依据电子数据处理税款的上解、入库等各项业务将是税务部门的主要业务,因此申报表、税票等纸质核算凭证已失去目前核算凭证的原有功能,将逐步退出会计核算并最终将被各种电子转账等凭证所取代。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电子缴税完税凭证有关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2】155号)规定,当实行税银联网电子缴税系统后,税收会计核算税款征收情况的原始凭证可使用电子数据。作为书面资料的电子数据和纸质资料应按国家有关规定严格进行档案管理。
(四)在核算手段上,要逐步确立会计核算信息化的发展方向,加快开发全国统一的税收会计核算软件
一是以规范税收会计核算业务为基础推进软硬件建设。注意防止税收会计核算业务与软硬件建设出现“两张皮”的问题,在确立会计核算主体单位的基础上整合核算流程,以优化组织机构为前提,优化业务设置,使各项税收会计核算业务和工作流程适应计算机处理的要求,进一步规范数据采集、存储、传输等各方面的业务操作,软件的设计开发必须不断适应税收会计发展的需要。二是提高整个系统的标准化建设水平。以完善的会计科目设置、代码标准,数据标准、接口标准为基础,实现与综合征管系统(CTAIS)的连接,按照平台统
一、一次录入、数据一致,信息共享、综合利用的原则,分步实施,实现会计核算软件平台的标准化:按照统一组织管理的原则,统一数据采集的口径,规范业务流程,提高数据信息共享度和有效使用率,实现税收会计核算的标准化。
四、税收会计核算亟待改革的问题--税收成本效益问题
(一)确立有别于企业会计和预算会计核算的税收会计核算体系
从核算内容上看,税收资金在性质上也有别于企业生产经营资金和财政预算资金,税收资金脱胎于企业生产资金,是企业生产资金在经营过程中发生增值的部分,税收资金又终止于财政预算资金,税收资金是介于两者之间的一种特殊存在形态。同时,在税收资金的征收、入库过程中发生的成本费用又是财政预算资金的组成部分。这种独特的核算内容决定了税收会计必须实行有别于现行企业会计和预算会计的核算形式,建立独立的税收会计核算体系。
(二)建立税收成本效益指标评价体系
考虑税收成本收益问题的目的就是要通过不断降低税收成本,取得最大的税收收益。因此.要建立税收成本效益指标评价体系,通过一系列的评价控制指标以及对这些指标的核算,达到不断降低税收成本的目的。
(三)建立税收成本预算制度、考核制度与监管机制
要把税收征收成本的高低作为评价税务机关工作成效大小的一个重要标准,要树立成本观念,注重成本核算,讲求效率。只有考核税收成本,强化税收成本管理,才能有效地降低税收成本,提高征管效率。
(四)对实行成本核算、降低税收成本的正确认识
关键词: 团场; 会计核算; 问题; 对策
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属于建设单位的管理,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通过专门的方法,核算和监督基本建设项目的资金和资金运动。建设单位应按照《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要求设置基本建设核算专帐,并按基本建设项目进行明细核算,核算每一个项目的建设成本和交付使用资产情况,及时提供真实、合法、完整的会计信息。随着团场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国家对团场建设的支持,团场基建工程项目规模越来越大,资金投入越来越多,因此加强会计核算工作是促进团场有计划地进行基本建设、合理运用基本建设资金,提高财政资金效益、防范财务风险的必要手段。
一、团场基本建设会计核算常遇到的问题
(一)基建财务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会计信息存在失真现象
基建会计核算不仅要对财务的支出等情况进行核算,而且还需要围绕基本建设项目的特殊性支出进行分析。基建会计需要的是既懂得基建财务知识,还要拥有工程项目管理方面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而有些基建会计只懂得单纯的会计核算知识,没有受过专业的业务培训,缺乏工程项目管理方面的业务知识和能力。因此存在会计人员对基建项目认识不足的问题,导致会计核算存在以下问题:首先部分会计核算人员对于自筹资金建设项目的核算存在认识不足,由于团场基建项目资金属于团场自筹方式,部分会计人员认为其与国家资金无关,因此在具体的核算过程中不按照基本建设程序进行,导致资金使用缺乏完善的监管;其次团场会计人员对于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等制度、法规不熟悉,进而不能按照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进行核算,从而造成团场披露的会计信息存在失真现象。
(二)基建预算不科学、超预算现象严重
结合工作经验,在具体的团场基建会计核算过程中存在预算管理不科学、超预算的现象:首先团场在会计核算过程中缺乏科学的预算管理体系,使得基建项目的预算核算不能准确的反映建设项目的实际费用;其次基于部门私利考虑,部分团场管理者存在盲目决策,造成基建项目预算超支的现象。例如在具体的项目施工过程中,团场管理者往往会将个人意愿强加于项目建设,随意变更项目建设内容和规模、建设标准,对建设项目概算、预算的严肃性认识不足,从而造成设计项目的建设发生偏离,最终导致项目费用超过预算范畴。
(三)基本建设账务处理不规范
一是很多团场基建财务人员并未全程参与到工程项目的管理中,不了解工程项目的特点及施工单位的工程进度等情况,仅仅是按照工程需要付款、记账,难以切实发挥财务的检查和监督职能,致使财务核算处于落后、被动的局面,从而影响到资金的使用等,势必影响会计核算;二是团场日常运行费用与基建资金的界限不清。此种现象在基建项目的筹备阶段比较突出,由于基建项目建设必须产生支出,这样容易造成单位日常费用支出与基建费用支出相混淆;三是核算手续不全,项目成本核算不完整。基建计核算过程中的资料不全问题是影响会计核算准确性的重要因素,通过调查很多基建财务缺乏相应的资料,导致一些支出没有相应资料支撑。
二、加强团场基本建设会计核算管理的对策
(一)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基于会计制度改革的实施,强化团场基建会计核算水平必须要从会计人员自身的综合素质入手:首先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能力。由于基建会计核算不同于一般的财务核算,因此需要不断加强对会计人员的业务能力培训,让会计人员具备相应的业务能力,尤其是提高会计人员对基本建设相关的工程项目等业务知识,让会计人员树立全程参与的意识;其次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素养。无数案例告诉我们树立坚定的职业素养有助于预防职务犯罪,基于基建项目数额巨大,需要会计人员树立高尚的职业素养。
(二)加强基建预算管理,完善预算评价指标
预算管理是基建项目会计核算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基建资金效益的重要手段,加强预算管理工作一方面需要会计核算人员严格按照工程预算方案进行核算,对于违规支付的费用一定要查明原因,并且及时做出评价。当然最重要的是对基建核算审批程序进行监督,杜绝超前筹资和用款。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基建资金的监管,通过建立完善的内部监管机制实现“专款专用”,避免基建资金被挪为他用。另外在基建核算中还需要进一步完善预算评价指标体系,通过设定科学的预算评价指标实现核算的具体化。
(三)规范基建核算程序,防范财务风险
一方面需要财务人员做好付款程序,杜绝违规支付。审查所需付的款项是否已列入批准的计划项目中,其付款事项是否是所签订经济合同中的事项。尤其是要加强对预付款与工程进度款之间的关系,按照施工进度支付工程款,要根据预付对象设立明细账。另一方面规范相关科目设置和账务处理、加强往来帐控制。团场要加强对相关会计核算科目的设置,规范账务处理程序,保证所有参与往来帐的单位录入的都是签约单位的名称、同时双方需相互签字方能确认,并保证预付款得到相应管理。另外相关工作人员应及时准确核算项目建设资金,加强项目核算管理,规范和控制建设成本。
三、结束语
基本建设是团场发展当中一项专业性强、投资金额大、建设周期长的重要工作,准确、规范的进行会计核算,能够为团场的发展提供更为真实的信息资料,使管理层更为合理、有效地实行投资控制、降低工程造价、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严防国有资金的流失,从而促进团场健康、有序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