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医药品行业研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 战略分析;波特五力模型;一体化;多元化
清华紫光古汉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是在原湖南古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基础上经清华紫光(集团)总公司2000年9月2日重组控股更名的上市公司,总资产6.36亿元,净资产3.75亿元,总股本2.03亿股。企业的战略目标是:依托中国高新技术企业集团雄厚实力,以“清华科技、关爱人生”为宗旨,瞄准“高科技、专业化、国际化、平民化”的企业定位目标,实现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的完美结合,争当民族药业的巨子。
一、利用波特五力模型的行业环境分析
根据波特教授关于企业竞争优势的理论,对于产业结构的分析,集中在五种竞争力的分析上。相对应的五种竞争力量模型(如图1所示)对这五种基本竞争力量进行分析,就可明确与这些竞争力量相比较后该企业的优势与弱势,以及企业应采取的基本政策和定位决策,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稳步发展。
1.现有企业间的竞争。清华紫光古汉集团是国内最大的西药制剂生产企业之一和中南地区最大的血液制品生产企业。主要生产人血白蛋白和丙种球蛋白,属于国家特批生产的范畴,在中南地区基本属于垄断。以古汉养身精为代表的滋补养生中药产品面临的对手相对较多,比如九芝堂制药,汇源集团等,其产品功效与清华紫光古汉集团的产品虽然不是完全一致,但都属于养身产品。从品牌与知名度来说都对其构成一定的威胁,目前为止,还没有很强的对手。
2.替代品的威胁。西药与药剂的替代品几乎没有,用于养身滋补的中医药产品的替代品可以说比较普遍。由于只要具有保健效果的产品都可以算做它的替代品,比如说现在泛滥的保健食品和保健器材等。由于国家监管不力等原因,许多保健食品与器材夸大其功效,甚至误导消费者把保健食品当成药品购买,从更大程度上威胁到了养身滋补的中医药产品。
3.潜在进入者的威胁。由于受GMP(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 的缩写,意思是“良好作业规范”,或是“优良制造标准”,是一种特别注重在生产过程中实施对产品质量与卫生安全的自主性管理制度)认证体制的限制,进入制药行业的门槛很高。药品行业不同于其他行业,药品从研发、实验、再到批量生产,需要非常长的周期,这从侧面加大了潜在进入者进入医药品行业的困难。
4.供应者讨价还价的能力。从能源与原材料方面来看,制药业尤其是中医药行业需要的主要能源是水、电、煤。这些都比较容易获得。原材料方面则竞争比较激烈,制药所需原材料不仅只用于制药,也可以用做其他用途,竞争十分激烈。也就是说,医药行业的原材料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比较强。从人力资源上看,制药行业主要需要制药专业人才,这方面的人才供给在国内还比较充足,人力资源供应者的讨价还价能力比较弱。
5.购买者讨价还价的能力。对于西药与药剂,很多属于处方药。购买者一旦需要就必须购买,很难有讨价还价的能力。中医药大多属于保健药品,购买者选择的范围很广,具有较强的讨价还价能力。古汉养身精系列已经畅销多年,有一大批固定的购买者,他们定期服用,对产品忠诚度很高,讨价还价能力比较低。
二、一体化战略分析
清华紫光古汉药业集团一体化战略主要是集中在中药产业的纵向一体化上。集中表现在中药产业链的衔接上。
药品原料种植 药品生产药品加工 药渣处理
图1中药产业链
制药企业一般只有二三环节,清华紫光古汉药业却做了纵向一体化的延伸:
首先,是在药品种植方面。上文曾提到药品原料的供应方面的问题,企业自己种植所需原料不仅可以减少成本、保证原料的及时供应,更可以保证原材料的品质,保证了药品的质量。目前,清华紫光古汉药业已经建立了吉林人参基地、张家界黄芪基地。2008年,由省政府投资兴建十万亩药材基地,目前正在进行选址工作。
其次,在药渣处理方面。药品生产后遗留的药渣一般都被处理掉了,浪费了还遗留在残渣中的药用成分,清华紫光古汉药业看中这一点,加大研发力度开发药渣的用途。经实验发现,药渣用于动物饲料添加剂或制成颗粒剂,可明显提高动物的食欲和抗病能力,古汉药业与农科院合作研究利用药渣培育菌类。目前,在药渣的再利用方面,清华紫光古汉药业还只处于小批量实验阶段,但是,这一项目前景广阔,很可能成为企业今后的新盈利点。
三、多元化战略分析
为了减少风险,盘活现有资产,清华紫光古汉药业除了医药产品,还投资许多别的产品。比如净水系列包括饮水机和古汉山泉的桶装饮用水;保健食品系列,由于生产条件和质监标准要比药品低得多,保健食品具有丰富的多样性,有利于开阔市场;保健器材系列与美容美体系列,包括一些器材和化妆品等等。集团的多元化战略涉及了多个行业和领域,看似欣欣向荣,其实其大部分产品,如古汉山泉和美容美体的化妆品,都是外包给专门的厂家进行生产。生产出来的产品只是打着紫光古汉牌子的贴牌货。一旦这些产品出现问题,将会危及到企业医药产品的信誉,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集团应建立自己专门的职能部门或事业部发展这些多元化产品,又或是收购或合并专门的企业产家进行生产。否则,多元化战略不但不能减低风险,反而会带来潜在的危机。
四、合并战略分析
2000年,国内著名的高科技企业清华紫光集团进军医药品行业,收购了古汉集团部分股份。紫光古汉集团是由清华紫光集团与古汉集团共同出资组建的一家大型医药经营企业,它高度整合了清华紫光集团和古汉集团在生物制药板块的品牌、产品、渠道、资金等各方面优势,创建了一个以中医药文化为传播依托的高水平营销平台,并打造出了一条全新的医药经济产业链。但是,高科技与传统制药的结合并没有想象中的顺利。清华紫光集团不管是企业文化还是管理层都是来自清华大学,“书卷气”比较重。而土生土长的国企古汉集团明显与其格格不入,从北京下派到湖南的集团新领导层一上台就几乎让古汉集团老领导班子全数集体下岗。直接导致合并以后企业一度无法正常运作,后来只有再度启用老领导。不仅如此,由于多方面的磨合问题。2000年~2007年,合并之后的紫光古汉没有几乎没有招聘人员。导致的重大问题是在若干年以后,企业必将面临人才断档的尴尬局面。这些由磨合带来的问题必将影响企业的长远发展。
五、对策与建议
首先,通过对该企业现有情况的分析和目前战略的研究,发现企业由于刚刚合并的磨合及阶段走出,企业目前还是应致力于本身的产品,以扩大销售额和市场为其主要目标通过分析发现,企业的一体化战略和多元化战略应该制定成辅助战略。
其次,据资料显示,企业产品不管是中药、西药还是血液制品,其主要市场都集中在湖南省,占到70%左右,其他市场也都是周边的省份,扩大国内市场和开扩国际市场才是企业的当务之急。
最后,“争当民族药业的巨子”,需要在依靠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需要大批的科研技术人才。近些年企业出现人才断流的现象,应马上引进人才,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增添动力。
参考文献
[1]倪成丰.家乐福在中国市场的战略分析.商业流通
食品安全行政检查体制的比较分析
食品安全行政检查体制是指关于食品安全行政检查机关的设置、领导从事关系、检查权限分配及其运行模式。具体来说,食品安全行政检查体制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就是“由谁来检查”。食品安全行政检查体制在整个食品安全监管领域无疑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是国家食品安全法律法规、政策和方针能够有效执行的组织保障。科学、规范的食品安全行政检查体制,对于降低行政检查成本,提高食品安全行政检查的效能,有效预防和处理食品安全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一)中国食品安全行政检查体制中国从2004年9月开始采用“分段检查为主、品种检查为辅”的食品安全行政检查体制。将食品链分为几个阶段,按照一个阶段由一个部门检查的原则,由中央和地方的农业行政管理部门、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分别对初级农产品生产加工环节、食品生产环节、食品流通环节、餐饮消费环节行使检查权。除了划分不同行政机关的食品安全检查权限以外,为加强不同行政机关之间的业务协调,中央和地方都设立了相应的议事协调机构。国务院于2010年2月6日设立了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作为国务院食品安全工作的高层次议事协调机构。其主要职责是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组织查处食品安全重大事故、食品安全信息、研究部署和统筹指导食品安全工作、提出食品安全监管的重大政策措施、督促落实食品安全监管责任。2010年12月6日设立了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作为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的办事机构,具体承担委员会的日常工作。我国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也开始纷纷设立地方的食品安全委员会,作为地方的议事协调机构。(二)韩国食品安全行政检查体制韩国采用多元化的食品安全检查体制,主要根据食品的种类(种植养殖)以及食品生产的各个阶段(生产加工、流通、消费、进出口)进行划分。中央一级的食品安全检查机关有企划财政部、农林水产食品部、教育科学技术部、知识经济部、保健福祉部、环境部、农村振兴厅、食品医药品安全厅等八个部门。从这八个部门的权限分配来讲,具有分段检查的特点,但是仍有一些职权是交叉的,如针对进口畜产品的检查,由农林水产食品部负责进口、加工、流通阶段的检查,由食品医药品安全厅负责消费阶段的检查。而在实践中流通和消费阶段是很难完全加以区分的,这时就出现检查权限交叉,相互“扯皮”的现象。为了加强各部门的合作与协调,韩国于2005年3月成立了隶属于国务总理的国家食品安全政策委员会。食品安全政策委员会主要负责协调其他八个食品安全行政检查机关的业务。根据韩国《食品安全法》第8条的规定,食品安全政策委员会由包括委员长在内的20名以内的委员构成。其中委员长由国务总理担任,委员由8个中央行政机关的长官、国务总理室长、国务总理委任的关于食品安全等的学识和经验丰富的人员构成。由食品安全政策委员会作为专门的协调机关,统一协调食品安全行政检查工作,形成了一套分工明确、团结协作的食品安全行政检查体系。从地方的情况来看,随着1995年地方自治团体的出现,从中央政府转移到地方自治团体的食品安全的执行任务包括食品安全行政检查任务如表1所示达到99.9%。通过上述做法,明确了中央和地方食品安全管理权限,使中央食品安全行政机关从纷繁复杂的食品安全行政检查业务中摆脱出来,集中资源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和法律规范,解决全局性的食品安全问题。地方自治团体的食品安全管理得到了强化,有利于其集中力量去实施具体的行政检查,保证中央行政机关制定的相关政策和法律规范在地方贯彻和实施。
(三)比较分析从以上内容可以看出,中韩两国都采用中央和地方二元化的食品安全行政检查体制。不同点是中国采用“以分段检查为主、以品种检查为辅”的食品安全行政检查体制,即针对生产加工环节、流通环节、餐饮服务环节分别由不同的行政机关行使检查权;而对于农产品采用品种检查的体制,即由农业管理部门负责。韩国食品安全行政检查权限根据相关食品行业和食品以及检查阶段加以区分,即采用多元化的行政检查体制。在加强不同行政机关之间的业务协调方面,中国由国务院设立的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作为高层次议事协调机构。韩国通过设立食品安全政策委员会,进一步加强了食品安全行政机关之间的协调和合作,一方面避免了重复检查以及业务上的摩擦,从而提高了食品安全行政检查的效率,加速了食品行政管理的科学化;另一方面使不同的食品安全行政检查机关之间相互通报并尊重各自的检查结果,从而做到食品安全检查信息的共有,使不同的食品安全行政检查机关形成检查合力,共同致力于确保食品安全。
公众参与食品安全行政检查方式的比较分析
实践中,食品安全行政检查的主体主要是食品安全行政机关,但是“政府监管会出现行政权力的配置不合理,责任不明确等问题,从而导致在食品监管方面出现执法空白或重复执法”。[6]另外,政府也很难对所有的食品实施有效的检查,因而除了食品安全行政机关以外,需要食品行业的自律,更需要公众积极参与食品安全行政检查。(一)中国公众参与食品安全行政检查的方式近几年来,中国政府也开始重视公众参与食品安全检查。国务院在2012年6月的《国家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十二五规划”》中指出,发挥政府支持引导作用,调动行业企业、新闻媒体、社会公众等各方面的积极性,共同参与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建设。中国的《食品安全法》从三个方面规定了公众参与食品安全检查:一是对食品安全执法活动提出建议和批评。二是通过食品安全行政检查信息的公开,保障公众的知情权。三是食品安全问题有奖举报制度。各个地方结合本地情况采取了多种措施,加大了公众参与食品安全行政检查的力度。例如,各个地方陆续出台了食品安全有奖举报制度。食品安全有奖举报制度有效调动了公众参与食品安全监督检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了人人参与食品安全的良好社会氛围的形成,也促进了食品安全问题的有效解决。(二)韩国公众参与食品安全行政检查的方式近年来韩国的食品安全检查领域不断扩大,相反食品安全行政检查组织有缩小的趋势,因而韩国构建了国民积极参与食品安全检查的机制。韩国《食品卫生法》规定了消费者食品卫生监视员制度。韩国《食品卫生法》第33条对担任消费者食品卫生监视员的资格、职能以及消费者食品卫生监视员资格的解除等都作出了明确规定。食品医药品安全厅长,市长(指的是作为韩国广域自治团体的特别市和广域市的市长)或道知事,市长(指的是作为韩国基础地方自治团体的市长)、郡守、区厅长在为进行食品卫生管理而登记的消费者团体的职员中可以委任相关团体的负责人推荐或具有关于食品卫生方面的知识的人为消费者食品卫生监视员。消费者食品卫生监视员的职责主要是检查从事餐饮服务业的卫生管理状态、流通中的食品等是否符合标准、食品违反虚伪标示或扩大广告规定时,向相关行政机关申告或提供相关资料、向食品卫生监视员的食品检查提供支援等。消费者食品卫生监视员如果在履行职务的过程中出现了违法行为,食品医药品安全厅长,市长或都知事,市长、郡守、区厅长应解除其职务。此外,依据《食品卫生法》的规定,2008年4月市民食品安全行政检查请求制度在首尔首次试运行,并于首尔食品安全条例正式实施时全面实施。首尔市民10名以上联名或者学校、孩子之家、企业等集团给食所的营养师认为在大型商业中心、超市、学校周边等销售的食品有安全隐患的,可以向市民食品安全请求审查会提出食品安全检查请求。市民食品安全请求审查会应在7日内对食品进行检查。行政机关可以通过120客户服务中心或者以网上或书面方式接受请求,通过回收食品、检查及现场确认的方式进行处理。检查结果确实发现食品有安全问题时,相关食品经营主体会受到行政处罚,提出食品安全检查请求的市民可以获得事先定好的最高1 000万韩元的赏金。(三)比较分析从以上内容可以看出,韩国更加注重公众参与食品安全检查,在立法中明确规定了公众参与食品安全检查的具体内容,可操作性很强,实践中的运行情况良好。韩国《食品卫生法》专门规定了消费者参与食品安全行政检查的资格、具体职能以及资格解除等内容。韩国《食品安全基本法》专章规定了消费者参与食品安全行政检查的途径、保护措施以及奖金的支付等内容。而中国虽然也已经认识到加强公众参与食品安全检查的重要性,但是从立法上来讲,关于公众参与食品安全行政检查的规定比较原则化,可操作性不强,而且在实践中也未形成完善的公众参与食品安全行政检查的机制。
中国借鉴韩国食品安全行政检查制度之思考
关键词:保健品;管理;比较
中图分类号:R1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197(2008)08-000-00
4 澳大利亚[1、6、17、18、20]
4.1 范畴
补充药品(complementary medicines)(也被认为是传统药品或替代药品)包括维生素,矿物质,草药,芳香疗法和顺势疗法用品。
4.2 法规
为了规范补充药品市场,帮助申请补充药品在澳大利亚上市的申请人依法办事,保证申请人向澳大利亚治疗用物品管理局(Therapeutic Goods Administration,TGA)TGA提交申请时符合基本的法规要求,以便在最短的时间内成功评审,2004年8月澳大利亚了《管理补充药品的指导原则》。内容包括补充药品的注册,补充药品的登记,补充药品的评审,一般指导方针和政策文件以及指南五部分。其中第2章专门论述了传统草药药品,包括传统药品用途、质量、稳定性测定,以及关于其安全性,有效性,复方制剂和证据材料的指导和规定。考虑到传统药品用途的依据,包括医药书籍、参考文献和先前的研究报告,因此该法规对传统草药药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的评价,特别是对有效性,比其他药品宽松许多。
4.3 管理机构
根据《澳大利亚治疗用物品法令1989》要求,TGA澳大利亚治疗用物品管理局(Therapeutic Goods Administration,TGA)负责对补充药品进行监督管理。TGA对治疗用产品实施的重要监管措施是建立和维护一个强大的“澳大利亚治疗用产品注册登记数据库”(ARTG)。所有在澳大利亚上市、进口或出口的产品在数据库中都有详细的信息。
2003年12月澳大利亚与新西兰政府签定了一项协议,拟建立一个单独的双边机构对两国的治疗用物品进行管理,包括处方药,非处方药和补充药品。这个机构将取代TGA和新西兰医药和医疗器械安全局(the New Zealand's Medicine and Medical Devices Safety Authority),承担起监管两国治疗用物品的质量、安全、功能或作用等保护公众健康的责任。一个全新扩展的补充药品定义正在商讨中,两国的立法机构正在起草一个共同的议案,一旦通过,两国协议开始实施,到时将会有一个专门的机构负责补充药品和替代药品的管理。
4.4 审批
澳大利亚对治疗用物品上市前评估主要是依据产品的风险高低进行分类注册。根据澳大利亚法规,一个产品风险大小主要取决于以下四方面:①产品成分的毒性大小;②产品是否被用于治疗或预防严重疾病或症状;③产品的应用是否会导致严重的不良反应;④产品的持续使用或自身使用不当是否会导致不良反应。对于风险性较高的产品,TGA将在产品上市前对其安全性、有效性及质量进行评价,一旦批准,则列入ARTG R之中,并在标签上贴有ARTG R数码进行识别。如处方药,某些非处方药和医疗仪器等。风险较低的产品在ARTG中作为登记产品(ARTG L),绝大多数补充药品属于此类。这类产品TGA不作上市前的安全性、有效性及质量评估(这种情况仅适用于产品所有成分均在先前已获得TGA同意作为低风险性治疗产品使用),仅对其是否符合有关法规进行评估。一旦批准,则列入ARTG L之中,并在标签上贴有ARTG L数码进行识别。对于新的补充药品成分欲作ARTG L使用,必须向TGA提供如下数据材料:新成分的结构,以前人体应用的历史和方法,有关不良反应的报告,生物活性作用,毒理作用,临床试验情况。对草药成分,如先前已纳入ARTG数据库的其他产品,具未列入特殊制剂管理范畴(如化学成分或植物毒性成分的影响),则该成分往往可免于TGA安全性和有效性审评,直接作ARTG L成分使用。
4.5 标签及声明
被列入ARTG R的产品,标签上会有ARTG R样的字码,而被列入ARTG L的产品,标签上则标示ARTG L字样。列入ARTG L的补充药品,TGA允许其描述的功能和适应症包括:维持和促进人体健康;营养支持作用;减轻非严重疾病的症状;协助治疗非严重疾病或症状;减轻非严重疾病或症状的风险程度。澳大利亚法规要求,这些产品上市前应向TGA提供支持其功能和适应症的证明材料。这些材料可以是科学依据或传统使用的证据。但TGA并不对这些产品的功能和适应症进行评估。
4.6 生产管理
澳大利亚治疗用产品的生产者必须取得许可。他们生产药品的过程必须遵守GMP规则,以保证药品是在干净和无污染的条件下生产并且符合质量保证的标准。因此,国外的药品要输入澳大利亚,国外的生产者必须接受澳大利亚TGA关于GMP的检查和认证。
5 日本[1]
5.1 范畴
日本将保健食品分为一般食品(所谓的健康食品)和保健功能食品。保健功能食品是指介于医药品和一般食品之间的具有某种保健作用的食品,可调节人体机能,保健功能食品分为特定保健用食品和营养功能食品。营养功能食品是指有助于补充因高龄化、饮食习惯混乱等导致摄取不足的营养成分的食品。特定保健食品(Food for specified health use,FOSHU)指含有影响人体生理机能的保健功能成分,有助于增进健康并可用于特定保健用途的食品。其目的主要是改善与生活方式有关的疾病,使用对象主要是那些关注自身健康的人群和有轻微不适的人群。此类食品应满足如下基本要求:①含有影响人体生理机能和生物活性的功能成分;②如果用于日常饮食,可期望有特定的健康效益,如降低血胆固醇含量;③必须由政府组织评审和批准;④可采取常规食品的形式,也可以采用胶囊和片剂的形式。
5.2 法规
FOSHU的规则是根据日本《改善营养法》和《改善营养法实施规则》制定的。
5.3 管理机构
日本的厚生劳动省主管药事行政,其中医药局负责临床研究、注册审查、上市药品安全性等事务,是药品管理的核心机构。另外,药事食品卫生审议会是厚生大臣的咨询机构,负责调查和审议法规规定的有关事项,分为药事分会和食品卫生分会。食品卫生分会负责与食品卫生法相关的事务。1997年,为加强注册审查工作,在国立药品食品卫生研究所新设了专门进行药品批准审查的药品医疗器械审查中心,目前医药局、药品医疗器械审查中心、医药品副作用被害救济-研究振兴调查机构三个部门负责药品从临床研究、注册审查到上市整个过程的审查及安全性事务。
5.4 审批
日本对保健功能食品的审批手续分为针对特定保健食品的个别许可型和针对营养保健食品的规格标准型。特定保健食品的审批程序分为三部分:一是厂家向政府主管部门提交营业申请,二是提交审查申请,三是试验样品检查(由国立健康营养研究所进行化验分析,厂家将化验单提交给厚生省)。厚生劳动省收到齐全的资料后,向药事食品卫生审议会(食品卫生分会)进行咨询,给予肯定答复后,厚生省向地方政府发放许可证。全部审批过程至少要6个月[19]要想获得特定保健食品许可,申请必须包括支持健康声明的医学和营养学论证文件,功能成分推荐剂量的医学和营养学证明,成分安全性说明、物理、化学属性及相关测试方法和成分分析等。营养功能食品可直接上市销售,无须申请许可。但政府可进行市场监督,抽样检查[20]。
5.5 标签及声明
FOSHU标签必须包括:经认证的健康声明,推荐每日摄入量、营养信息、正确服用指导、过量服用警告,关于用量、储藏方面的特别提醒及其他相关信息,国产商品必须有卫生部(M H W)的批准标志,进口商品必须有许可证标识[19]日本厚生省要求“功能食品”仅能在《营养改善法》规定的范围内声称具有某种被肯定的保健功能,绝对不能声称可用于治疗疾病,任何误导消费者的信息都是法律禁止的。日本厚生省根据所提出的12种功能成分成立了12个功能性食品委员会,分别对不同功能成分的“特定保健用食品”进行安全性、功能性和标签等审查。
5.6 生产管理
日本受美国药品和食品GMP实施的影响,厚生省、农林水产省、日本食品卫生协会等先后分别制定了不同种类食品产品的《食品制造流通基准》,《卫生规范》,《卫生管理要领》等。上述“基准”,“规范”和“要领”均为指导性的,达不到其要求不属违法[19]。
6 韩国
6.1 范畴
健康功能食品(health /functional food,HFF)是指含有营养素或其他营养、生理活性成分(浓缩形式)的食品补充剂,用来补充正常饮食。规定这类产品要采用片剂、丸剂、胶囊、粉体、颗粒等剂型上市,以保证生产工艺的稳定。健康功能食品依照食用对象不同可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日常健康功能食品。它是根据不同健康水平的消费群(如婴儿,老年人和学生等)的生理特点与营养需求而设计的,主要的功能是促进生长发育,维持身体的活力与精力,提高身体的免疫功能和调节生理节律等。第二类是特种健康功能食品。这类产品的功能设计主要是针对特殊消费群体(如糖尿病患者、肿瘤患者、心血管疾病患者、便秘患者和肥胖病人)的特殊身体状况进行的,强调食品在预防疾病和促进康复方面的调节功能[21]。
6.2 法规
2004年1月,韩国开始正式实施健康/功能食品法令(Health/Functional Food Act,HFFA),该法令为健康功能食品的安全、功效、及标示等提供了法律依据,其目的是通过确保新活性成分的安全性以提高公共健康。
6.3 管理机构
HFFA赋予韩国食品药品管理局对健康功能食品进行上市前安全、功能评审的绝对权力。
6.4 审批
与美国的营养补充剂不同,健康功能食品需要通过安全性和功能的检验才能投放市场。已收录在日常健康功能食品目录中的品种,可不必再进行安全功能评估。如果生产商或经销商想上市该目录以外的健康功能食品(即新食品),必须通过一个两步程序进行申请。主要涉及两条法规:新成分的安全功能评价(RHFF,2004a)和最终产品的说明与分析(RHFF,2004b)。首先,申请人必须向KFDA提交产品的安全和功能证明材料。KFDA必须在收到材料后120天内进行上市前审评。要获得新食品的许可,需要有成分的相关信息,功能成分的含量,加工过程,安全性和功能的科学证据等。在安全功能审评后,KFDA通过网络向公众和申请人公布结果,并向申请人颁发新食品证书。申请人再凭证书和样品申请最后的产品说明许可。进行该项申请时,要求提供功能成分分析方法的相关信息,稳定性和纯度等试验数据。在整个审评过程中,KFDA最先关注的是产品是否参照有关标准执行的,然后才是安全性,功能和说明[22]。
6.5 标签及声明
HFFA的标签内容参照国际标准。另外,根据HFFA,用于标签和广告宣传的声明主要为:①营养-功能声明。主要论述营养素在身体生长、发育和正常功能中所起的生理作用,这类声明适用于有每日摄入量并以现有的大学营养学课本为可能证据来源的营养素;②其他功能声明。强调健康功能食品对机能正常功能和生物活动的特殊益处。这类声明反映了促进或维持健康,改善机能的作用;③减少疾病风险声明。有关健康功能食品可预防或治疗疾病的声明是被禁止的,KFDA对此有专门的规定[22]。
6.6 生产管理
为确保生产流程及质量标准符合要求,韩国制定了《食品标准》、《保健品标准》和《优秀保健品制造标准》,对优秀保健品生产企业给予一定的优惠,引导企业生产天然优质的营养保健品。现在韩国的保健品市场规模已经达到10亿美元,而且每年以10%的速度高速增长。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多数保健品企业把目标锁定在提高质量上,避免因急功近利造成行业诚信危机。质量的源头是原材料,严格按照保健品工业协会的《保健品标准》,开发天然原料是提高保健品质量的第一步;企业自设的实验室把守着质量的第二道关口,防止保健品对人体产生副作用;最后一道质量防线是食品药品安全厅的不定期抽查,处罚不合格产品和制造商。为让产品品牌健康地成长,多数企业用于质量管理的费用已经占到生产成本的15%以上。
7 比较
7.1 相同点
7.1.1 监管部门一致
保健品的监督管理均为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负责,如美国的FDA,澳大利亚的TGA,韩国的KFDA。这种监管模式体现了保健品与药品的密切联系。
7.1.2 专门立法执行
针对保健品的管理,各国都有专门的法律或法规支持。体现了对保健品监督管理的程序化、规范化、法制法。
7.1.3 强调安全、有效和质量
从各国对保健品审批要求来看,对上市产品的安全性、有效性和质量的重视态度是一致的。保健品的安全是通过申请,顺利上市的最根本前提。
7.1.4 强调正确真实的宣传,与药品划清界限
从各国对保健品的定义,标签内容及声明内容的严格规定来看,都体现了一种思想,即保健品不是药品,不能宣传治疗疾病的声明。标签必须正确、真实地传递信息,不得误导消费者。
7.1.5 生产企业基本要求趋向一致
各国都要求保健品的生产或经营企业需执行相关的生产、经营规范或标准,这些标准内容相近。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各国经济联系日益紧密,一些国际公认的标准将被广泛采纳。如GMP,GHP(good hygiene practice),HACCP(Hazard analysis at critical control points)等。WTO的SPS协议(动植物卫生检疫措施协议,Sanitary and Phytosanitary Agreement)和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制定的被世界各国普遍认可的食品安全标准CAC标准,也为国际食品贸易的安全和谐提供了统一的参照基准。
7.2 不同点
7.2.1 定义范畴不完全一致
相对而言,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的定义囊括范围较广,较一致。欧盟的概念较多,不是很统一。亚洲国家的定义则较窄,如日本的FOSHU和韩国的HFF。
7.2.2 审批程序不一致
美国的膳食补充剂管理实施FDA备案制度,不用FDA审批,也不发给批准文号。企业负责成分安全性和产品宣称的科学性,FDA负责市场监管。而欧盟、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韩国等国均需进行上市前的审批,批准后才能上市。相对而言,美国的政策较宽松。
7.2.3 产品标签声明监督管理不一致
美国对膳食补充剂的标签要求十分严格,涉及新食品成分的健康声明必须经过审批。欧盟对标签声明的正式法规尚未形成。加拿大和澳大利亚对标签声明的要求较低。日本厚生省要求“功能食品”仅能在《营养改善法》规定的范围内,声称具有某种被肯定的保健功能。厚生省并根据所提出的12种功能成分成立了12个功能性食品委员会,分别对不同功能成分的“特定保健用食品”进行安全性、功能性和标签等审查。韩国的管理则仿效美国。
8 结语
总的来说,美国对保健品实施一种较宽松的监督管理,企业与行业协会的自律、消费市场相对成熟,生产企业科学化管理程度较高,对其保证保健品安全和质量起到了重要作用。加拿大、澳大利亚的管理也很明晰、规范,并且对草药态度友好。欧盟管理建立在风险评估基础上,对保健品有详细的法律规定,但由于有些相关法案尚在审议阶段,最终条文仍需继续关注。日本、韩国的管理较严格,但作为和我国具有相似文化和健康理念的邻国,且广泛使用汉方药,为我国保健品进入日韩市场提供了便利和丰富的借鉴。在保健食品国际化的今天,了解各国各地相关法规和标准,不仅有助于完善本国的管理体系,规范和促进本国的保健品发展,而且对我们的产品走出国门,进入国际市场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赵浩如.现代中草药国际市场准入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
[2] 颜爱民,谢路国.药品保健品行业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6:67~72.
[3] 赵丹宇.美国膳食补充剂的管理规定[J].中国食品卫生杂志,1998,10(2):21~22.
[4] 李晓瑜.美国对传统食品和膳食补充剂声称的管理[J].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05,17(1):52~53.
[5] 陈琴鸣.中药进入美国的有效途径[J].中药研究与信息,2002,4(5):24~27.
[6] 赵丹宇,张志强,等.国内外保健食品管理法规标准比较研究[J].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04,16(5):404~408.
[7] 樊红雨.美国的食品监督管理[J].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2003,25(3):131~134.
[8] 翁新愚.美国、澳大利亚及中国保健品管理的比较分析[J].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2004,26(1):3~7.
[9] 日本严格规范功能食品[J].食品科学,2004,25(11):214.
[10] 胡雅馨,惠伯棣,等.韩国的健康功能食品[J].中国食品添加剂,2006,4:115~117.
[11] Nutraceuticals and functional foods regulations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around the world [J].Toxicology,2006,221:1~3.
[12] Chris Noonana,W. Patrick Noonan,et al. Marketing dietary supplements in the United States:A review of the requirements for new dietary ingredients[J].Toxicology,2006,221:4~8.
[13] Richard Crowley,Libby Harvey FitzGerald,et al. The impact of cGMP compliance on consumer confidence in dietary supplement products[J].Toxicology,2006,221:9~16.
[14] George A. Burdock,Ioana G. Carabin,et al. The importance of GRAS to the functional food and nutraceutical industries[J].Toxicology,2006,221:17~27.
[15] J. Craig Rowlands,James E. Hoadley,et al. FDA perspectives on health claims for food labels[J].Toxicology,2006,221:35~43.
[16] Sanjiv Agarwal,Stein Hordvik,Sandra Morar,et al. Nutritional claims for functional foods and supplements[J].Toxicology,2006,221:44~49.
[17] Earle R. Nestmann,Melody Harwood,et al. An innovative model for regulating supplement products:Natural health products in Canada[J].Toxicology,2006,221:50~58.
[18] Patrick Coppens,Miguel Fernandes da Silva,et al. European regulations on nutraceuticals,dietary supplements and functional foods:A framework based on safety[J].Toxicology,2006,221:59~74.
[19] Om P. Gulati,Peter Berry Ottaway,et al. Legislation relating to nutraceuticals in the European Union with a particular focus on botanical-sourced products[J].2006,221:75~87.
[20] Dilip Ghosh,Margot Skinner,Lynnette R. Ferguson. The role of the Therapeutic Goods Administration and the Medicine and Medical Devices Safety Authority in evaluating 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s in Australia and New Zealand[J].Toxicology,2006,221:88~94.
[21] Hirobumi Ohama,Hideko Ikeda,Hiroyoshi Moriyama. Health foods and foods with health claims in Japan[J].Toxicology,2006,221:95~111.
关键词:辽宁省;健康产业;机遇;挑战;应对
中图分类号:F426.8
健康产业是国民经济中极具发展前景的新兴产业。健康产业作为一个“朝阳产业”,世界各国纷纷将其作为支柱性产业来加以重点扶持。近年来,辽宁省健康产业虽然发展迅猛,但市场竞争也十分激烈。可以说,辽宁省发展健康产业,既存在发展的机遇,也面临严峻的挑战,可谓机遇与挑战并存。
一、辽宁省健康产业的发展机遇
目前辽宁省健康产业的发展已迎来了良好的机遇,具体因素包括如下几点。
(一)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辽宁省健康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党的“十”报告明确指出,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在国家“十二五”规划中,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被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为此要求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并把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成为先导性、支柱性产业。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要达到8%左右。
生物产业是国家重点发展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早在2009年,国务院便出台《促进生物产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政策》,将生物医药列为医药产业重点发展领域。2010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又明确地把生物医药列为七大重点发展领域之一。2013年3月,国家发改委《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产品和服务指导目录》,其中生物医药产业重点产品和服务领域共有32个:包括新型疫苗、生物技术药物、化学药品与原料药制造、现代中药与民族药、生物分离介质与药用辅料等制药子行业的重点产品和服务领域共18个;医学影像设备、先进治疗设备、医用检查检验仪器、植介入生物医用材料等医疗器械子行业的重点产品和服务领域共14个。
为推动生物医药产业快速发展,在重大新药创制专项中,“十二五”时期,国家计划投入400亿元,在此基础上,“十三五”期间将再投入750亿元资金进行扶持。据此计算,“十二五”开始的未来十年间,我国重大新药创制专项扶持资金总额将近1200亿元[1]。国家发展生物医药产业的财政扶持力度是前所未有的,这既为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发展方式实现战略性转变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也为辽宁医药健康产业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进程加快及其相关政策的实施,为辽宁省健康产业注入了新的发展动力
新医改推行以来,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进程不断加快,相关改革政策连续出台,尤其公立医院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推行,以及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广泛覆盖,不仅使医疗卫生事业迎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同时也为辽宁医药健康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新医改以来,辽宁省共支持了943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药品全部实行“零差率”销售;辽宁城镇医保参保人数达到2120万人,参保率94%,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3%。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报销比例分别提高到85%、70%和70%;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政府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200元[2]。
新医改及其相关政策的实行与取得的显著成效,为辽宁健康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新机遇,注入了原动力。一方面,政府通过大幅增加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会直接带动经济增长;另一方面,从长远看,医改政策的实施,也有助于改善国民的健康状况,进一步提高城乡居民的生活预期,从而拉动健康市场的消费需求。
(三)经济社会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与人口老龄化加剧,为辽宁省健康产业迎来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乡人民经济条件的改善与生活水平提高,人民群众比以往任何一个时期都更加关注健康问题。健康需求是一个相对刚性的市场需求,当慢病增加、亚健康蔓延与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剧,其给社会带来的变化,并非仅仅是保健意识、“治未病”观念与养生理念的变化,而且也是医疗需求与保健需求的变化。即一方面,会因经济条件的改善而产生大量的个性化非基本医疗服务,使医药健康产品的市场需求量进一步扩大,推动非基本药物器械的加工生产;同时另一方面,也会进一步拓宽医药健康产业的发展空间,给营养保健品业、商业医疗保险业等健康服务产业带来无限商机。
目前,辽宁省65岁及以上人口457.3万人,占总人口的10.64%,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据预测,到2039年,辽宁老年人口比重将达到30%以上[3]。辽宁省人口老龄化的快速发展,使老年人群对医疗保健服务的需求总量日益增大,使健康养生、健康体检、预防保健与康复护理等相关产业有了更多的发展机遇。面对辽宁省人口老龄化,大力发展医疗保健服务业,以适应市场需求,满足老年人对医疗、预防、保健、护理、康复等方面的需要,不仅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而且也会在加快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与推动经济社会的全面健康发展等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
(四)地方财政支持力度加大与自身产业基础优势,使辽宁省健康产业的进一步发展由可能变为现实
辽宁省健康产业的发展,虽然起步较晚,落后于国内其他省份,但作为工业大省,依托于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雄厚底蕴,在健康产业发展上,却有着基础较好与资源丰富的天然优势。尤其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发展辽宁生物医药产业,持续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大力建设健康产业园区,不断搭建健康产业发展平台,从而为辽宁健康产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2009-2011年的3年间,辽宁医改总投入达到334亿元[2]。巨大的财政投入主要用于推进全民医保、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等方面。除此之外,在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上,“十一五”期间,辽宁省还每年拿出2000余万元投资于重大科技攻关专项[4];而在健康产业园区建设上,2008年以来,在省委、省政府做出举全省之力加快本溪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战略决策的推动下,各市地都把生物医药产业作为新兴产业大力发展,相继建立生物医药产业园,通过加大生物医药的资金投入和招商引资力度,并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给予重点支持。这样,就使辽宁医药健康产业发展的工业基础与中医药和海洋生物资源优势得以充分发挥,使辽宁健康产业在有利的发展平台上能更健康地发展。
二、辽宁省健康产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辽宁省健康产业虽迎来良好的发展机遇,但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一)来自国际健康产业市场竞争的外部挑战
健康产业在西方发达国家,已经成为带动整个国民经济增长的强大动力,健康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普遍超过15%[5]。国外健康产业发展迅猛,跨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强,产品研发的技术垄断优势已经严重威胁中国的健康产业安全。目前,“国外健康产品在中国市场以7%的品种占有40%以上的市场份额”[5]。从辽宁健康产业市场看,最严峻的挑战主要来自于生物制药业与医疗器械业两大产业领域。
在生物制药产业领域,辽宁医药市场面临跨国药企的激烈竞争。近年来,辽宁医药新产品的开发越来越难,而老产品市场则受到进口产品的严重冲击。辽宁省生物医药市场已出现逐渐萎缩的态势。一方面是医药创新成果适应不了生产发展需要,另一方面是企业买不起国外药物研发技术,买了转化成产品也难。现在,省内各开发区都在紧锣密鼓地建厂房,搞GMP改造,但却面临着可投产的品种太少和企业开工不足的危险[6]。
在医疗器械产业领域,由于国内高端医疗器械市场中,基本被GE、西门子、飞利浦等几家跨国企业垄断,因而,虽然辽宁有东软医疗系统有限公司的科技研发优势,但目前辽宁医疗器械仍然主要以进口为主,进口医疗设备主要来自日本和美国,基本为高端医疗设备。而出口企业多是为国外医疗器械生产厂商提供配套零部件和生产技术含量较低的中低端设备,自主研发高端医疗器械的能力相对较弱,企业国际竞争力普遍不强[7]。2012年,辽宁医疗器械出口持续负增长,全年完成出货值21.8亿元,同比下降0.5%[8]。
(二)来自国内健康产业市场的省际竞争挑战
健康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兴起后,全国已有20多个省(市、区)把医药产业作为重点或主导产业加以扶持引导,辽宁省健康产业的发展,将面临更加严峻的省际间的竞争压力。
虽然,辽宁省中药及生物制药产业在全国优势明显,医药产业总量也占有一定比例,但发展的相对速度却逐年下降,落后于山东、江苏、广东等经济发达省份,省际间的差距正在逐步缩小,发展形势十分紧迫。
2011年,山东、江苏、浙江、上海、广东、河北等省份,医药产业年销售额达到1000亿元~1600亿元以上。山东省规模以上生物医药企业761家,17家进入全国医药百强企业,2010年销售收入达到1691亿元,2015年目标为3800亿元。上海、浙江、江苏等长江三角洲地区内外资企业联手打造中国最大、世界著名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生物医药产业飞速发展。而辽宁省医药产业在2011年,销售收入仅为680亿元,占全国医药工业销售收入的4.5%。近年来,辽宁省医药工业在全国排名第10位,与辽宁省在全国的地位极不相称[6]。
(三)来自辽宁省健康产业竞争劣势的内部挑战
辽宁健康产业发展面临的挑战,还有诸多不利的自身因素。主要表现在,健康产业结构不合理,发展不平衡;企业研发投入不足,医药产品竞争力较弱;高端科技人才匮乏,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等方面。
目前,在辽宁省生物医药产业领域,仍然缺乏具有国际国内竞争力的骨干企业。就全行业来讲,进入全国百强企业只有3家,而且比较靠后;号称百亿集团企业仅有1家,而且经济形势还不太景气;超10亿元内资企业只有9家,其中包括较大型的外商投资企业5家[6]。企业竞争力不强,科技研发投入不足,也导致辽宁医药市场缺乏优秀名牌产品,极大地影响了市场占有份额。例如,辽宁省乳癖消、沈阳红药、木鸡冲剂等大宗中药产品,在生产工艺和产品质量上,还不完全符合国际通行的医药标准和规范,尚未合法进入国际医药市场。辽宁医药市场的一批老品种,不仅市场份额越来越小,而且甚至面临被迫退出市场的危险。
如何科学地发展辽宁健康产业,做大做强医药企业,尽快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进而打造辽宁医药品牌,不仅是辽宁健康产业发展中将要面临的来自于自身的挑战,而且也已成为辽宁省健康产业发展所必须要解决的重大课题。
三、发展辽宁省健康产业的主要对策
综合以上分析,发展辽宁省健康产业应做好如下几点:
(一)政府相关部门必须转变发展理念
目前,辽宁省以投资拉动为主的经济增长模式仍在延续,第二产业仍为带动辽宁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在当前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切实转变,政府相关部门必须首先转变发展理念,正确认识发展健康产业对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意义。只有顺应时势更新发展理念,才能制定出推进健康产业发展的科学的应对举措。
(二)发挥地区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优势
当前,国民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性转变,需要辽宁省偏重投资的需求结构必须优化调整,但改变偏重投资的经济增长模式,即摆脱所谓投资“依赖症”,则不能失去第二产业的发展优势。即在保持辽宁经济发展特色前提下,仿效北京、上海、广东等经济发达省份,通过依靠第三产业,来构建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进而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性转变。由于健康产业兼跨第二、第三产业,并且辽宁健康产业发展方面,还有其自身产业基础与发展优势,未来的健康市场需求前景也极为可观。因此,发展辽宁健康产业,必须依托发挥辽宁的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优势,以走特色发展道路为引领,不断出台相应的产业发展配套政策。
(三)建立健全医疗保障制度体系
健康需求是国内消费需求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是一个相对刚性的消费市场。扩大内需主要是扩大消费需求,特别是广大群众的消费需求。近年来,辽宁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一直持续增长,而经济条件改善下所产生的健康保健需求,已经形成潜在的巨大消费市场。并且,辽宁省自1995 年进入人口老龄化后,老龄化比例已高于全国平均线。人口老龄化所引发的经济社会变化,必然带来预防保健、健康体检、家庭健康护理等新的市场需求。所以,发展健康产业对拉动辽宁健康市场消费需求的作用已毋庸置疑,问题关键是如何释放健康消费需求。释放健康需求以扩大居民消费,必须以建立健全医疗保障制度体系为基本前提。只有建立健全医疗保障制度,真正做到“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才能释放拉动相对刚性的健康市场消费需求。
(四)不断加强法制建设与社会管理
健康产业是极具发展前景的万亿市场,只有加强法制建设与社会管理,才能在严格规范与科学引导下,不断永续健康发展。从辽宁保健品产业发展现状看,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企业经营不规范、市场秩序混乱、行业标准缺失、监管缺位错位等方面。例如在沈阳,经营保健品店只要在食药监局备案登记、到所在地工商所申请办理即可,而不再需要卫生局负责审批的养生保健行业的“食品卫生许可证”;经营保健酒类产品,则更是处于监管盲区。可以说,辽宁保健品行业乱象的背后,折射出的是法制建设与社会管理的落后。同时也表明,加强科学引导、进行立法规范、不断创新社会管理体制,已成为辽宁省健康产业发展的当务之急。
参考文献:
[1]刘国锋.十二五400亿十三五750亿 国家投重金扶持重大新药创制[N].中国证券报,2012-06-29.
[2]一轩.辽宁医改:三年投入334亿 公共卫生服务“不差钱”[EB/OL]. (2012-03-22).http://.
[3]史楠,刘柏霞.健康老龄化与辽宁医疗保健服务业发展研究[J].当代经济,2009 (12).
[4] 科技部网站.辽宁省积极发展生物医药产业[EB/OL]. (2007-07-24).http://.
[5] 中国食品科技网.中国健康产业现状分析[EB/OL]. (2013-01-15).http://.
[6]陈明山.辽宁省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战略的研究[EB/OL].(2013-01-15).http://.
同济堂今年销售收入是五个亿,我们计划2006年能达到八到十个亿的销售收入,所以我们今年在央视招标总共投入了六千多万元的广告费用,希望通过央视招标能够快速拉升企业的品牌形象和销售收入。
今年整个医药行业广告投放量迅速放大,主要是有两个原因,第一是年初国家税务总局对药业的税收政策有一个调整,就是药业企业的广告费用可以在税前少5%,这是一个非常大的调整,所以整个药业企业今年的广告预算会多很多。第二,我国整体经济发展比较快,老百姓的富裕程度日益提高,医药保健意识逐渐增强,这对药品行业人员是很大的鼓励,所以大家也加大了广告投入。
广州潘高寿药业总经理魏大华
希望明年能够把潘高寿百年品牌从区域品牌做成全国品牌,也希望通过央视平台把潘高寿的市场和品牌进一步升级,明年的目标是将销售量提升一倍。
江苏隆力奇副总裁沈建峰
隆力奇非常看好“青年歌手大奖赛”这个资源,第一、这个赛事是中央电视台举办,它的覆盖面广、影响力强;第二,隆力奇是日用化妆品,而“青年歌手大奖赛”的覆盖面和影响力能够深入到全国各个地区的赛事,与隆力奇的受众吻合。第三,隆力奇具有非常好的市场终端来跟中央电视台权威级的媒体合作,我们将发动3万名员工的地面部队来配合中央电视台“青年歌手大奖赛”。
伊利集团董事长潘刚
伊利在11月16日正式和奥组委签约,成为2008年奥运会的赞助商,拥有了奥运会的资源,这是独一无二的。刚刚拍得中央电视台的A特段的正一位置,也是独一无二的。伊利又是中国食品业的第一品牌。这三个第一的结合,将是三方的共赢。
仁和集团董事长杨文龙
仁和集团是一家以医药经营为龙头,集科。工、贸于一体的医药企业集团。通过几年的市场运作,建立了销售网络基础:在品牌建设上,仁和前几年大部分广告则是在省级卫视和地方台进行投放。
随着品牌不断提升,企业不断壮大.通过几年的市场运作.仁和也深深的感受到一个企业要想做大做强,必须要有强势媒体的支持,所以我们今年首次来参加中央电视台的广告招标。仁和集团的整体战略都在调整,仁和集团去年销售是5亿元,2005年的销售大约是10亿元,2006年的销售目标定为20亿元。
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CEO汝继勇
德尔公司于2000年11月成立,是比较年轻的企业,这五年当中,发展速度几乎每年超过了100%。这源于几个方面:第一,产品的创新,研发上我们有自己的研究院;第二,产品品质、管理过程等导入了国际上最先进的一些理念,比如说员工的思想培养教育,对产品的控制等;第三,品牌的建设,我们是把品牌看成生命一样看重,另外在品牌建设的同时我们的销售渠道也保持长久的竞争力;最后一个方面就是社会服务,我们用真诚的心态把产品做成极致,奉献给消费者。
东风绍兴酒公司(会稽山黄酒)总经理助理宣贤尧
央视广告对企业的品牌有很强的拉动作用,但是在投放过程中,地区广告投入也是要跟进的,否则会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所以高端媒体和区域地面媒体要有互动。
目前《英语周报》面向全国读者,发行量超过1600万份,在全国的英语报纸中占据50g6以上的市场份额。品牌的力量会促进《英语周报》发展,以及我们在图书出版、电子产品、教育培训、教研为一体的多元化领域进一步发展。
河南湖露面粉厂董事长陈发舟北京华盛时代广告公司总经理李光斗
陈发舟:面粉是一个传统行业,以前中国消费者都是用普通面粉.随着生活提高,专用粉和各种高档次面粉的需求量正在逐年增加。
虽然面粉行业区域性知名品牌也有很多,但没有全国性的晶牌。湖雪面粉作为后来品牌,实际上产品档次质量已经达到一定高度,但是知名度太差了,很多跨国公司或国内食品厂家,对我们了解不多。我们想通过广告,把我们质优价廉的产品推荐出去,推荐给老百姓,推荐给相关的企业。
李光斗:我可以预测,奥运会之前这几年,应该是面粉行业的高峰期。其实现在卖面粉的利润比卖牛奶高,因为现在的包装都改变为几公斤,甚至几百克的小包装了,而且还有各种的功能面粉,利润率很高。
我预测到明年后年,不光湖雪一家,还会有好多全国面粉品牌出现。很多行业都提高了品牌意识,而在国外任何行业都没有这样的机会了.可以说中国是品牌建设的最后一块处女地,可以使企业取得品牌的快速增长的机会。
宏耐地板总裁李卫
中国地板行业的规模很大.但是行业门槛也非常低,目前中国有一千多家地板企业,大约五千多家牌子.分摊到每家企业的市场份额和规模都很小,所以未来面临一个市场整合的问题。宏耐地板希望通过央视达到市场整合目的,也希望中国出现几个可以和世界大公司抗衡的地板业品牌。
浙江康恩贝医药品牌药营销事业部总经理徐伟浙江英诺珐医药董事长总经理徐建洪
徐伟:近几年以来康恩贝的胡总裁提出要将康恩贝打造成现代医药企业的品牌,要完成这样的目标必须要有好的产品来承载这个功能,现在我们现在已经有两个承载未来使命的大品牌。
我们康恩贝的前列康和英诺珐的肠炎灵都同属于康恩贝,整个渠道资源是共享的,而且品牌资源也是共享的,在广告上我们有意识地安排上半天以前列康为主,下半天以肠炎灵为主,使广告投入能够有更高的性价比。
有人说康恩贝是一匹黑马,但真正的黑马是康恩贝的另外一家企业,是英诺珐的肠炎灵,它有望在2006年取得不凡的业绩.这就是我们敢在地方媒体和央视媒体投入的前提条件。
徐建洪:目前英诺珐医药有一个很好的产品,是肠道用药的产品――康恩贝牌肠炎灵,虽然中国人几十年来一直都在吃黄连素等药物.但科技在创新,我们想推出一个好产品造福于全中国人民,我们也想借助广告把我们的产品迅速推向全国。
劲牌酒业董事长总裁吴少勋
劲牌酒业是生产保健酒的企业,从1988年开始大概每年有30%左右的增长,没有低于20%,也没有高于50%,从286万做到今年8.4亿左右的销售额,一步一个脚印。劲酒一直定位在餐饮和家庭,企业总的发展势头,综合配置,综合实力还是不错的。
现在劲酒广告投入方面也是很理性的,在企业整个基础打好后,在硬件配制、装备。技术。品质,生产能力、人力资源的掌控能力达到一定层面的时候,广告投放出去以后才会有相应效果。
雅虎中国市场部总监程小咚
这几年来阿里巴巴和中央台有比较良好的合作,另外阿里巴巴服务于中小企业,推广电子商务,也需要一个大众传播平台。所以此次也来参加招标会。阿里巴巴收购雅虎中国后,非常看好搜索引擎以及电子商务市场,所以在广告投放上,会在电子商务以及搜索引擎方面做一些推广。
德国柯诺木业集团中国区总裁彭鸿斌博士
今年地板行业有好几家企业参加投标,一方面说明地板企业认识到了中央电视合作为一个强势媒体的重要性,另外一方面说明,各个地板企业也在逐渐加大品牌投入。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看,我觉得这有点竞争过度,虽然应该去做品牌的运作,但是地板这样一个基础产品,未必要这么多的牌子去竞争。我觉得在未来两年之内,应该是一个产业集中化的过程,也就是说,有五六个第一竞争集团的品牌,占据市场大约7096的市场份额.这样才是正常的,市场才会是一个稳定的状况。
统一石化总经理李嘉
今年招标太贵,比我预期的价格高。因为国际油价上涨的非常厉害,今年油行业整体利润不是很好,我们这个行业增长还是非常有限的,对广告投放增长还是有所控制。同行几家广告投入比去年都少,目前我们在央视有1个亿的预算,投放量比较合适,应该会对我们市场有非常好的支撑。
诺亚舟电子总经理肖显全
诺亚舟电子前几年很少做广告,主要是在渠道和产品本身上下了很多的功夫。通过五、六年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业绩。我们前几年市场增长幅度比较大,去年感觉到有一点走入发展瓶颈。现在看来,品牌要跟上去.一定要着力宣传自己,所以我们在提高产品本身的同时,准备加大广告投入,包括央视广告,也包括地方的广告。
云南白药经理黄卫东
今年是云南白药诞生103年,也是百年云药第一次来京进取央视高端资源,实际上我们在2001年开始就在央视投放广告了,但是争取央视的黄金资源应该是第一次,也意味着云南白药通过这几年的发展,实力有了大幅度的增长,也极具信心。我们希望借助央视高端平台为云南白药的市场助一把力。
北京同仁堂健康药业市场部经理宋彤
今天是同仁堂第一次来央视参加投标,尽管同仁堂是国内包括东南亚的知名品牌,但是我们也希望搭上CCTV的快车,使业绩有一个新的腾飞。特别是2005年同仁堂有一个新保健食品――同仁堂伟力邦口服片面世,如果投放效果显著,今后我们还会增加广告力度。
西安亨通药业董事长赵恒
我们企业全称叫西安亨通光华制药有限公司,神州3号口服液是我们的主要产品。我们产品主要特点是利用返回式卫星空间进行微生物菌种的诱变,利用太空的微重力、宇宙射线、交变磁场等特殊的太空环境进行微生物菌种的诱变。
第二个特点是我们的菌种获得了国家太空诱变高效菌种的专利,两次列入国家863项目的,也是拥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产品在今年6月以后进入产业化阶段。现在国家药监通过临床检验,并已经批复使用的有六个疗效,我们又发现了19个疗效,已经做了发明专利的申请。目前产品的疗效主要是增强免疫,对肿瘤辅助治疗,以及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白细胞升高,呼吸道感染等。
我相信神州3号这个产品,我们期望其今后在中国市场会有一个很大的销量,主要是疗效的显著,正因为疗效好,使我敢今年包括明年在央视投入广告,还有2007年神州发射,2008年的奥运会上都会有一些大的动作。
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院院长黄升民教授:央视招标预期实现后的新挑战
今年央视投标整体来讲,可以用一句话概括,即“大背景很紧张,小局部不紧张”。
2005年值得关注的现象是媒体出现一个拐点,尤其是平面印刷媒体的下滑,是一个标志性事件,涉及到大媒体的何去何从,整个传媒界特别紧张,所以说大背景很紧张。
小局部不紧张,就是像中央电视台不紧张,因为中央电视台的垄断不会被打破。虽然有湖南卫视的挑战,但毕竟是个别事件,虽然收视率下滑,但只是轻微的影响,央视的操控能力没有太多的减少,所以在招标上,也没有什么大的变动,从52亿元到58亿元,这也是经济发展的理所当然。
因为央视处于垄断地位,招标是一个由自己设定规则的游戏。所以今年央视招标也刻意保持低调,招标达到预期目的后,很少见报也很少议论,不多说也不渲染标王,可以说今年招标没有什么惊险,安全到达。我所担心的是因为招标没有什么冲突,预料之中的事情太多了,所以招标会逐步失去刺激,没有什么创意。一旦例行公事,招标就会失去关注,失去原来的意义了。中央电视台广告部主任夏洪波
今年报名的客户比去年增长20%以上,中标客户数量比去年增长三分之一以上,最终以58.69亿元的招标总额创新高。
招标额的增长源于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和市场的巨大活力。明年是“十一五”规划的开局,新一轮的经济增长将主要源于消费结构升级,也就是中国的消费结构由衣食住行阶段升级,从而拉动了整个国民经济的增长。良好的经济走势增强了企业的信心,促进企业更加积极地开拓市场,广告投入不断增加。招标额的增长也源于中央电视台的品牌化改革所带来的节目品质不断提高和收视份额的持续攀升。
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央视市场研究专家袁方
央视广告招标结果是第二年经济的风向标,国企中标额的大涨可以看出很多趋势。首先,国企的垄断性资源减少,竞争环境激烈化;其次,国企思路进一步开放,开始追求品牌的认知。
北京大学广告系教授刘国基
常规广告,也就是所谓硬版广告,只可能有常规的效果。像特殊资源的广告,才可能造成特殊的效果,甚至效果差距有时候会变得很大。这种差距我认为应该是某些事件营销或者活动赞助的那种特殊效果,比如虽然企业不在世界杯现场来制作品牌的广告.但是在赛事节目的栏目的情节里面,插播企业的广告,也可以达到事件营销或者活动赞助的效果。
中国人民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刘凤军
从竞争战略角度讲,中国的自主品牌在抢占像世界杯这样的稀有资源的时候,如果中标就等于是占领了一个宣传制高点,对其他的竞争对手也构成准入障碍。
关键词:肉与肉制品;标准;现状分析;发展建议
前言
我国肉类产量居全球之首已经十多年,2009年我国肉类总产量7642万t,世界肉类产量为2.86亿,我国肉类产量占世界肉类总产量的26.7%。但我国肉类行业整体发展水平还比较低,与国际上发达国家相比,仍有相当的差距。健全和完善肉与肉制品标准体系是推动我国肉类食品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保证。通常肉与肉制品标准体系主要包括畜禽屠宰、分割、加工、物流、溯源、召回等环节的标准。
欧盟、美国、澳大利亚、日本等发达国家,在普遍采用国际CAc标准和ISO标准的基础上,已经建立起较为完备的肉类标准体系。标准体系和操作规范的贯彻实施使肉类生产的质量安全处于控制之中,同时发达国家普遍采用国际标准,在出口贸易中具有很大优势,而在进口方面往往设定诸多技术壁垒和绿色壁垒,限制外来肉类食品的进口。本文通过对比我国和CAC、ISO肉类标准,重点分析我国肉类食品标准体系现状和特点,找出我国肉类标准体系建设方面的差距,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1 我国肉类食品标准现状
目前我国已颁布与食品有关的国家标准2万多个,其中肉与肉制品相关标准已经形成了包括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层级结构,涵盖生产管理标准、检验方法技术标准、产品标准、生产设备标准的体系。目前初步统计肉类相关标准600余项,见表1。在所有肉类相关标准中,以检验方法标准居多,占到肉类标准总量54%以上,其中除了肉类常规成分检测标准外,还包括微生物检测方法标准和兽药残留检测方法标准。兽药残留检测方法标准在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尤其是进出口肉制品检测方法标准中占有较大的比重。在所有肉类相关标准中,生产设备标准仅占到4%,显示出我国在肉类生产设备方面与国外的差距。我国除制定了234项肉类相关国家标准,还制定了276项行业标准,以及101项地方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经实践检验后可以上升为国家标准,而国家标准也可能因为科技的进步和行业的发展而降为行业标准,甚至废止。
2 我国肉类食品标准方面存在的问题与差距
我国在肉类食品标准制定中也参考和采用CAc、ISO等相关国际标准,如表2、表3所示。CAc标准制定重点突出,制定程序科学;ISO肉类相关标准以检测方法标准为主,经典、基础、科学、实用性强,两个组织的标准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认同,有力地推动了国际贸易的发展,但是我国采用国际标准的比例不高。与先进的国际标准相比,我国肉类食品相关标准方面还有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以下方面。(见表1―表3)
2.1 肉类食品标准覆盖面不完全,某些重要标准缺失
我国肉类食品种类繁多,除了目前商品化程度较高的大宗西式肉制品外,还有相当一部分中式肉制品在市场上销售。中式肉制品中如肉羹肉汤类产品、熏烤类等肉制品深受消费者喜爱,但是国内相关的标准还很少,使得此类产品质量参差不齐。
新型食品材料、新型食品加工技术的发展,推动了行业进步,市场上不断涌现出利用现代生物技术(转基因技术等)、非热加工技术等生产的食品,利用添加益生菌和酶制剂等技术生产的食品等。目前对于这类新技术食品,如发酵香肠类、超高压加工肉制品等,我国还没有制定相关的标准,一定程度上束缚了相关行业的发展。同时,与肉类食品质量安全密切相关的掺杂作假问题,目前国家也没有出备的检验检测标准。另外我国在肉类加工相关机械设备和肉类烹饪相关设备方面还是短板,与欧美等发达国家差距较大。
2.2 标准制定程序需要进一步完善,制定的科学依据需要强化
与CAC食品安全标准相比,我国食品标准的制定程序不够严谨,法律规定较为原则和抽象。CAC法典将风险性评估作为制定食品安全法规和标准的前提条件和科学依据。就我国而言,风险评估技术与国际上的差距较大,在食品标准制定过程中也很少采用。例如在肉制品中亚硝酸盐类的添加使用、残留限量要求等标准制定中缺乏必要的风险评估资料的支持。
2.3 现行标准与同际标准不接轨
近年来,我国逐步加大了对国际标准的采用力度。截至目前,在肉与肉制品的检测方法的国家标准制修订方面,我国等同采用和修改采用ISO标准数量达55%。在制定某些生产规范方面,也充分采用CAC标准,提高了我国肉类食品标准化的水平。但是我国在跟踪国际标准变化方面,难以做到及时跟踪和应对,例如,我国在2008年对“ISO 4133:1979肉与肉制品葡萄糖酸-δ内酯含量的测定”修改采用为“GB/T 9695,17-2008”国标,但是此ISO标准已经于2002年废止。在肉制品中微生物的检测方法方面,ISO国际标准组织制定了ISO 3720:1995(肉和肉制品假单胞菌的计数)和ISO13722:1996(肉和肉制品Brochothrix thermosphacta的计数菌落计数技术)两项标准,而我国标准体系中还没有此两项对应标准。
3 我国肉类食品标准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我国肉与肉制品的质量标准和安全标准偏重国内市场,强调国内实际情况较多,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较少。随着近些年来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各国不同程度地设置技术壁垒,致使我国许多在国际市场上具备竞争力的特色肉与肉制品的创汇潜力难以充分发挥,给我国畜禽产品的出口贸易带来巨大挑战。为此,建议从以下三方面加强我国肉类食品标准化建设。
3.1 加大采用国际标准的力度
我国采用国际标准的覆盖率很低,现行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采用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和国外先进标准的比例仅为20%,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英、法、德等国家采用国际标准已达80%,日本国家标准有90%以上采用国际标准)。因此,应抓紧时间,努力推进食品标准化工作,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参加国际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加强肉类食品原料标准化,加工、储运的规范化,对于一些基础性的方法标准和卫生标准应尽快制定和修订,尽可能采用国标标准。
3.2 理顺标准管理和行业主管部门关系,规范整理现有各级标准
目前国内涉及肉类食品相关标准制定与管理有多个部门如:农业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
局、卫生部、商务部、工信部等,涉及的标委会有全国食品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全国饲料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全国动物检疫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全国肉禽蛋制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全国物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等。而且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的层级结构中,经常有重复的标准出现。因此各职能部门的职责应重新梳理,加强国家标准化管理部门和行业部门的协调与沟通,联合加快标准的制定、修订、更新工作,加强对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的备案管理和协调,避免出现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国家标准之间相互矛盾、交叉和重复问题,构建我国高效统一的肉类标准体系。
3.3 增加投入,提高标准化科研水平
针对我国肉类食品标准化程度不高的现状,行业主管部门要考虑增加经费投入和加大制标、修标科研力度。对于当前农兽药残留超标现象多发,滥用食品添加剂和使用非食用原料加工食品等不法行为频出的现状,要求国家尽快完善食品的配套法规标准体系,加大制、修标科研力度,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若要加大制标、修标科研力度,就必须增加制标、研标的经费投入,而经费不足是标准化工作长期面临的主要问题,是长期以来制约我国标准化事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加大经费投入是开展标准基础性研究工作、对已有标准进行修订更新和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以及采用国际标准工作的保障。另外,承担制修和审定标准不同于一般的科研项目,需要有一定政策文字水平、标准化理论基础和相关专业经验的高水平人员来承担,加大科研投入,也为培养造就高素质的制标、修标技术队伍提供保障。
3.4 加强肉类生产标准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