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公共空间设计方案范文

公共空间设计方案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公共空间设计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公共空间设计方案

第1篇:公共空间设计方案范文

一、重要意义

建立和形成权力运行监控机制,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明确要求,是中央《工作计划》和省、市委《实施办法》确定的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工作目标之一,对于加强党的建设和政权建设、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扎实推进反腐倡廉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行政权力运行监控机制是权力运行监控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进行政权力运行监控机制建设是省、市加强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的反腐倡廉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进一步增强开展行政权力运行监控机制建设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我们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明确目标,落实责任,确保行政权力运行监控机制建设工作圆满完成。

二、主要任务

推进行政权力运行监控机制建设的主要任务是建立“三项机制”,即:建立行政权力廉政风险评估防范机制、行政权力运行程序化和公开透明机制、行政权力运行绩效考核和责任追究机制。要按照中央和省的明确规定,明确治理范围,主要包括机关和事业单位(以财政全额拨款单位为重点),对行政权力运行过程形成一个完整的监控链条。

三、实施步骤

(一)学习动员(5月8日至5月18日)。召开领导班子会议,传达会议精神,增强班子成员抓好工作的自觉性和责任感,安排部署行政权力运行监控机制建设及工作。召开相关处室负责人会议,进一步落实会议精神,明确工作任务。召开机关全体人员动员会,传达全市会议精神和领导的重要讲话,进行广泛深入的思想发动,推动工作的全面展开。

(二)组织实施(5月19日至12月30日)。

1、建立风险防控机制。风险防控,是行政权力运行监控机制建设的基础性工作。主要是通过查找风险点、确定风险等级、制定防范措施、实行分级管理、开展预警防范等工作环节,建立一套处学的、系统的、符合本单位工作实际的行政权力风险防控模式。(1)全面查找风险点(5月19至6月10日)。把所行使的全部行政权力纳入风险点查找范围,通过岗位自查、处室自查、处室间互查、领导评查等方法,查找单位、处室、岗位每项行政权力运行中可能产生的风险点。(2)确定风险等级(6月11日至6月30日)。根据权力的大小和行使的频率、腐败现象发生的机率等内容进行廉政风险评估,按照风险大小确定风险等级,制定发改委“行政权力廉政风险等级目录”。按市要求,领导班子成员填写《风险防控表》。风险点和等级目录以及班子成员《风险防控表》要报委党组审定,由纪检组、监察室备案。(3)制定防范措施(7月1日至7月20日)。根据在不同的岗位行使的不同行政权力及形成的不同等级风险,分别制定相应预防措施,强化对风险点的预防,逐个提出化解风险的具体办法。(4)实行分级管理。根据廉政风险的不同等级,实行分级管理分级负责。坚持动态管理,根据形势变化和权力项目的增减,及时调险等级和预防措施。(5)开展预警防范。在分级管理的基础上,逐步建立动态的廉政风险预警、风险分析、信息沟通和交流及快速反映处理系统。

2、规范运行机制。(1)优化行政权力运行流程。根据职能转变和预防腐败工作的要求,及时对每一项行政权力的运行流程进行重新审定和调整,不断完善和优化流程,使其步骤更加清晰,程序更加简约,监督更加方便。(2)强化行政权力运行动态公开,把动态公开贯穿于决策、执行和结果各个环节。充分利用市政府政务服务中心窗口和我委门户网站进行公开,推行OA系统无纸式办公模式,同时创新动态公开的载体、途径和形式,积极推进网上审批、网上公开、网上监督。(3)严格规范审批行为,进一步加强对消减下放审批事项的管理。

3、建立考核追究机制。结合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民主评议、机关效能建设工作进行评议考核,重点考核行政审批事项的办理情况和行政权力的运行效率和质量。根据考核结果,做好奖优惩劣,对在行政权力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造成不良后果的,要依纪依法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4、重点要求。在全面查找风险点,确定风险等级的基础上,把项目谋划、审批及管理等环节,作为行政权力监控的重点,采取事前、事中、事后的监督办法,针对谋划项目的手段、审批项目的程序、项目实施的效果等方面,运用项目管理和行政监察的手段,确定风险等级,采取不同监控措施,对项目建设全过程实施监控。

(三)健全制度(7年21月至12月)。要建章立制,有序推进。继续坚持和完善领导班子例会制度,处室负责人列席班子例会制度、科学民主决策制度、行政权力记录制度、行政权力绩效考核制度。推行重大事项决策和重要权力行使“会审会”制度、“委务会议制度”等相关制度。

(四)加强监督检查。纪检组、监察室要认真履行职能,加强组织协调和监督检查,保证工作顺利开展。

四、加强领导

一是明确责任。党组书记、主任袁志刚为第一责任人;领导班子其他成员为相关责任人。监察室、机关党委、办公室负责人负责日常工作。

第2篇:公共空间设计方案范文

一、疾病控制和妇幼保健进社区工作内容

(一)疾病控制进社区内容

1、社区传染病管理:传染病登记、传染病报告、结核病转诊与管理;

2、社区计划免疫接种:建立健全辖区计免档案,保持冷链正常运转;

3、社区开展慢性病防治工作;

4、社区开展健康教育。

(二)妇幼保健进社区内容

1、妇女保健:掌握辖区妇女基本情况并分类建档,建立围产期保健手册并正常运转,协助或做好产前诊断。产后访视及新生儿访视,做好母乳喂养指导及妇女常见病、多发病等防治知识的宣传及健康教育工作;

2、儿童保健:掌握辖区适龄儿童基本情况并分类建档,做好婴幼儿系统管理和“四二一”体检工作,做好儿童四病(肺炎、腹泻、佝偻病、贫血)防治及相关知识的宣传及健教活动。

二、工作职责

(一)市、区(东风公司)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职责。

1、市、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分级负责社区计划免疫、传染病管理、慢性病防治和健康教育工作,统一使用预防接种卡、儿童预防接种证、疫情报告卡,按照《计划免疫技术管理规程》,有计划、高质量地组织开展预防接种工作。

2、根据工作需要,分级开展培训,市疾病控制中心培训到区级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区级负责本辖区社区卫生服务站。必要时,市疾病控制中心要组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集中开展培训。市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每年对每名专业人员培训不少于2次,每次不少于2天。

3、市区两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按照传染病管理、计划免疫等业务工作规范,定期开展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督导检查和业务指导,市级要指导到区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必要时指导到社区卫生服务站,区级要指导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站。具体内容包括:制订工作计划,提供所管辖业务工作所需的表、卡、册、报表等,坚持例会制度,深入中心、站开展业务指导,开展传染病漏报率调查和接种率调查,分半年、全年业务工作检查评比。

(二)市妇幼保健院和区(东风公司)妇幼保健机构职责。

1、市妇幼保健院和区(东风公司)妇幼保健机构分级负责社区妇幼保健工作,全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统一使用孕产妇、婴儿系统管理手册(卡),按照两个系统管理运转方案统一管理,对筛选的高危孕产妇实行统一管理,接受住院分娩。

2、根据工作需要,分级开展培训,市妇幼保健院培训到区级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区级负责本辖区社区卫生服务站。必要时,市妇幼保健院要组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统一开展培训。市、区妇幼保健院每年对每名专业人员培训都不少于2次,每次不少于2天。

3、市区妇幼保健机构按照两个系统管理要求,定期开展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督导检查和业务指导。市级要指导到区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必要时指导到社区卫生服务站,区级要指导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站。具体内容包括:制订工作计划,提供所管辖业务工作所需的表、卡、册、报表等,坚持例会制度,深入中心站开展业务指导,分半年、全年业务工作检查评比。

(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1、掌握本社区居民的总体健康状况、疾病流行态势及影响居民健康的主要危险因素;发现、登记和向区疾病控制机构上报传染病疫情;督促结核病人转诊和化疗;开展慢性病防治工作;开展以向居民讲课为主要形式的健康教育工作;建立规范化接种门诊,实行日接种门诊制度。

2、掌握辖区孕产妇、儿童基本情况,为辖区孕产妇建立围产期保健手册,督促其定期到产科门诊进行产前检查,督促产妇进行42天检查,筛选高危孕产妇,实行专案管理,促进住院分娩,开展产后访视。

3、开展婴幼儿系统管理,实行“四二一”体检,对筛选出的高危儿、肥胖儿、体弱儿进行专案管理,做好儿童四病(肺炎、腹泻、佝偻病、贫血)防治;认真做好辖区产后访视及新生儿访视,积极宣传母乳喂养,提供母乳喂养技术指导。

4、及时向区疾病控制与妇幼保健所上报相关报表。

5、指导和督促社区卫生服务站开展预防保健工作。

(四)社区卫生服务站

1、掌握本社区居民的总体健康状况、疾病流行态势及影响居民健康的主要危险因素;发现登记和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报传染病疫情;开展慢性病防治工作;开展以向居民日常咨询、发放宣传资料为主要形式的健康教育工作;根据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划,建立接种站,每月定期开展预防接种;不承担接种任务的,要负责社区内接种对象的管理和免疫预防健康教育工作,协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完成儿童免疫接种工作。

2、掌握社区内孕产妇、婴幼儿基本情况(包括流动儿童);

协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孕产妇、婴幼儿系统管理。建立辖区7岁以下儿童花名册,为3岁以下儿童建立儿童保健手册,督促其进行“四二一”体检。对怀孕妇女登记造册,督促早孕建册、产前检查,做好母乳喂养指导工作。做好儿童营养、儿童疾病防治、儿童安全防护等知识的宣教活动。做好妇女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知识的宣传活动。

三、运转程序

1、疾病预防控制,传染病管理,计划免疫接种运转程序不变;

2、儿童系统管理按有权出具《出生医学证明》并建卡的管理运转程序不变;

3、孕产妇系统管理—“围保册”的建立及运转作如下调整:

第一,市妇幼保健院、东风公司妇幼保健所、两区妇幼保健所分辖区负责围保册的管理及运转。市妇幼保健院负责市太和医院、市人民医院、市中医院;东风公司妇幼保健所负责本系统(含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两区妇幼保健所负责本辖区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第二,经费由上述四家分别管理,单独结算。

第三,各种报表上报运转,按以前规定不变。

四、工作方法与步骤

(一)5月上旬,三区及东风公司提出免疫接种点设置意见,市卫生局根据意见进行免疫接种机构调整,确定设立免疫接种门诊(点)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

(二)5月中下旬,市疾病控制中心和市妇幼保健院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专业人员分两批进行培训。同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免疫接种机构建设,市卫生局根据培训和建设情况进行资格准入。

(三)5月份,市疾病控制中心和市妇幼保健院制定各种工作制度和规范,确定工作程序,并下发到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同时开展业务指导。

(四)5月份,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做好本辖区基本情况的摸底和宣传工作。同时,按照市区疾控机构的要求,规范传染病管理程序和要求,制订健康教育内容,正式开展传染病管理和健康教育工作,市、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加强督导。

(五)6月份,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始建立围保册(卡),正式开展两个系统管理,市区妇幼保健机构加强督导,协调地段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业务关系。

(六)7月份,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第一轮次预防接种,市、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加强督导,协调其与地段医院的业务关系。

(七)XX年底进行检查评价,总结表彰。XX年进一步调整巩固提高。XX年实现规范管理,确保绝大多数预防接种任务和所有孕产妇、婴幼儿系统管理工作由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承担,并建立良好的管理机制,保持较高的工作水平。

五、保障措施

1、市卫生局将妇幼保健和疾病控制工作要求纳入对三区卫生局年度综合目标考核内容、纳入市直医疗卫生单位年度综合目标考核内容,年底检查工作完成情况。实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等级评审制度,将妇幼保健和疾病控制工作内容纳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等级评审的主要内容之一,年度进行专项检查,并根据检查情况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进行奖惩。

2、市、区(东风公司)疾控中心、妇幼保健院对所有预防保健业务人员进行轮训,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员素质,保证其胜任工作。每月要检查指导基层一次,指导面不低于30%,并及时向市卫生局反馈情况。同时,制定奖惩措施,合理分配利益,激励基层单位完成工作任务。

第3篇:公共空间设计方案范文

为了进一步加强市疾控中心软环境和机关作风建设,根据市委、市政府工作部属,按照市软环境建设和机关作风建设办公室以及市卫生局关于软环境和机关作风建设有关要求,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立足抓好行业风气,以服务对象为中心,做到“四个”明显转变(服务态度明显改善、工作作风明显改进、服务环境明显优化、服务质量明显提高),逐步实现软环境建设的制度化、规范化、长效化,为构建文明、富裕、和谐__提供不竭动力,为我市国际贸易旅游城市建设,为巩固全国文明城市提供强有力的环境保障。

二、实施内容

(一)强化舆论宣传,营造良好氛围。采取形式多样,抓好思想教育,通过职业道德教育、公民道德教育、法制教育,使中心职工特别是领导干部对软环境建设认识有一个新的飞跃。重点是抓好服务窗口科室及其人员的软环境和行风建设,继续将民主测评纳入目标管理,民主测评排后的科室及人员取消其在单位各种评先评优的资格。将服务窗口科室的工作人员进一步公示,健全监督岗,加强社会舆论的监督。

(二)坚持依法行政,规范疾病预防控制各项工作。认真学习国家法律法规,抓群众反映强烈的重点、热点问题,通过健全制度,在开展民主评议过程中,广泛征求群众的意见和建议,集中解决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及效率低下、、弄权渎职、吃拿卡要、、预防服务过程中收受财物、见机购物、滥检查、滥收费等违法、违规行为。继续将我中心所有的收费项目、标准公开、公示,广泛接受群众的监督。

(三)转变工作作风,强化服务意识。继续采取挂牌上岗、“首接”负责等制度,树立疾控中心“廉洁、高效、优质、文明”的新形象。积极推行“五制”制,即“办事透明制、政务公开制、服务承诺制、监督投诉制、收费公示制”等制度。采取各种形式(公示版、宣传材料、新闻媒体等),将服务程序、办事手续、收费标准、收费依据和办事时限和结果、承诺内容、咨询投诉途径等事项在全市范围内予以公开公示。实行限时办事制度,坚持急事急办、特事特办,只要是方便服务对象,有利于群众的事。要重点纠正在疾控服务中出现态度冷漠,工作野蛮、收受财物等不正之风。进一步健全职业道德和行业作风的考核和奖惩管理制度。把群众是否满意作为衡量我单位纠风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准。

(四)加强监督检查,严查涉软案件。解决有令不行,有禁不止问题,重点整治政令不畅的问题。要兑现承诺的优惠政策,坚决杜绝有令不行,有禁不止问题的发生,确保政令畅通。

(五)健立建全责任追究制度。把“民评官”结果作为衡量中心各项工作的成败标准,同时也作为我中心今后工作的努力方向,对于出现涉软问题的人和事要严格追究有关直接和间接连带责任。

三、实施步骤

今年我中心软环境建设从四月份开始,201(来源:文秘站 )0年十二月份结束,历时九个月时间,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学习动员、统一思想阶段。时间在4-5月份。一是做好思想发动。结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等活动,积极开展主题系列实践活动。充分利用各种媒体,采取各种有效形式,大张旗鼓地宣传继续深入开展软环境建设的根本目的、深远意义和重点任务。二是加强舆论宣传。层层搞好宣传动员,使广大干部职工真正入心入脑,不断形成和保持建设软环境的浓厚舆论氛围。三是建立健全日常工作制度,按照《__市软环境和机关作风建设日常工作考核办法》,进一步细化考核内容,量化考核标准,继续将软环境建设工作纳入中心党风廉政建设和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包括环节干部)的实绩考核内容中。

第二阶段:工作落实、巩固完善阶段。时间为六月份至十月份。继续采取自己找、群众提、互相帮的形式进行自查自纠,该阶段的重点任务主要有两项:

一是自查自纠。按照党员先进性教育、“四项纪律八项要求”和党风廉政建设等要求,积极开展自查自纠,主要自查自纠思想作风、工作作风、廉洁自律、组织纪律、服务质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二是开展专项整顿。要针对自查自纠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征求到的意见和建议,制定具体整改方案,立即改进。特别是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进行跟踪检查,对应付了事、问题严重、整改不力的科室和人员予以通报、限期整改。

三是出台新举措,改进服务质量。拓宽中心办事公开透明度,尝试网上办事,推进电子政务,开设领导信箱,从而提高广大群众对我中心的信任度和满意度。

四是广开言路,强化社会监督。年内至少开展两次监督员座谈会。采取多种形式,至少进行两次社会问卷,每次不少于100份,通过明查暗访等形式,广泛征求群众意见,认真收集群众的意见和建议。

五是采取措施,整改完善。对于自查出的问题和收集到社会意见和建议后,制定具体的整改方案,全力做好整改。

第三阶段:接受评议、总结验收阶段。时间为今年十一月份至十二月份。在此阶段,中心软环境办公室要组织召开软环境建设情况通报会,对一年来的工作进行全面总结,查 找不足,堵塞漏洞,在上报工作总结前,中心软环境办公室将组成检查组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检查验收,对服务对象和群众提出的突出问题没有解决或落实不到位的要重新补课。

五、具体措施

(一)加大宣传,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等新闻媒体,开辟专栏专题,进行政策宣传、业务咨询、解答群众提出的问题,受理群众投诉,并把群众投诉的问题登记造册,及时反馈到相关科室,认真处理。

(二)强化社会监督。通过设立电子邮箱、开设监督电话和设立举报箱等途径,进一步与广大群众沟通,开展面对面专题民主评议活动,通过座谈会,发放征求意见提纲,聘请特约监督员开展专项民主评议行风活动,征求意见和建议,查找工作中的不足。

(二)量化指标,加大日常考核工作力度。细化考核内容、量化考核标准,并将软环境建设日常考核纳入我中心党风廉政建设和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实绩考核中。

(五)与我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和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相结合。

(六)进一步加大“涉软”案件的查处力度。采取有力措施,认真查处涉软案件,查实一个案件处理一个案件。

六、工作要求

一要强化组织领导,建立联动机制。要按照《全市软环境和机关作风建设实施方案》的要求,根据卫生局党委的工作安排,结合我中心实际,制定软环境实施方案,责任到科室,具体到每个人,一抓到底,层层落实。

二要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健全监督制约机制。要进一步完善中心的日常考核制度和通报制度,完善效能考评制度和失职追究制度,每季度通报一次日常考核结果。建立和完善投诉受理机制,实行政务公开,公开职能职责、工作内容、办事时限,收费标准,收费依据,全面接受群众监督。

三要加大检查力度,保障软环境建设落到实处。中心软环境建设办公室要加大力度,完善措施,认真开展工作,加强软环境的检查,使检查工作制度化、经常化。

七、组织领导

为加强对软环境和机关作风建设工作的领导,成立市疾控中心软环境和机关作风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如下:

组长:__

副组长:__

成员:__

第4篇:公共空间设计方案范文

【关键词】地铁施工过程;安全因素;控制措施

0 引言

随着国内经济的飞速增长以及城镇化的加快,城市居民数量增加迅速,国家加大了城市基础建设的投资力度,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铁如雨后春笋一般拔地而起。工程安全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虽然国家和政府各职能部门出台了相应的法律,行业标准来规范建筑市场,但是由于受社会和经济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工程安全事故仍然成为当今社会突出的难题,给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狠抓工程安全势在必行,尤其是工程安全管控措施。

1 施工过程安全控制的重要性

地铁建设工程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影响安全的因素很多,如设计、材料、机械、地形、地质、水文、气象、施工工艺、操作方法、技术措施、管理制度等,均直接影响着工程项目的施工安全;而且地铁建设工程车站、区间涉及面广大,一般在城市人员密集地点施工,不像工业生产有固定的流水线、规范化生产工艺及检测技术、成套的生产设备和稳定的生产条件。因此地铁建设中,容易产生安全问题,且后果比较严重。如施工工艺落后、管理落后、人员施工技术水平低等等都会造成安全事故。

2 对影响工程安全的重要因素控制的方法

(1)建立组织机构,确定人员职责,并责任到人。

(2)制定安全方针与目标。

(3)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实行领导带班制度。

(4)积极建立风险辨识、评价及控制措施平台。

(5)建立监管制度,加大检查力度。

3 地铁施工过程安全因素控制措施

3.1 优选参建人员,并定期培训

地铁建设工程安全与否,与所有参加工程项目施工的息息相关,他们是形成工程质量安全的主要因素。因此要控制施工安全,就要优选参建人员并培训,提高他们的素质。首先应提高他们自身的安全意识,按照全面安全管理的观点,参建人员应当坚决贯彻、执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和“谁主管,谁负责,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安全生产管理原则;其次是人的技术素质。管理干部、技术人员应有较强的安全规划、目标管理、施工组织和技术指导、安全检查的能力;生产人员应有精湛的技术技能、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严格执行安全操作标准和操作规程的法制观念;服务人员则应做好技术和生活服务,以出色的工作质量,间接地保证工程质量安全。

3.2 严格控制材料,打好工程建设物质基础

施工原材料的应用须按照合同要求的物质采购程序中的条款执行,如果原材料不合格,在精湛的施工工艺也无法保证工程质量。因此说把好原材料的采购质量关对整个工程质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也是质量安全控制的关键。实行原材料进场验收制度,确保材料符合国家相关安全质量标准

3.3 对设备进行安全备案,并保养、维修及更新

施工单位进场时,建设单位实行设备进场验收制度,确保设备进行安全备案并进行年检,保证其使用安全。

对设备进行认真细致保养维修、正确操作、合理使用、精心维护,可防止设备零部件非正常磨损与损坏,能在施工过程中减少安全隐患的发生。

一台设备经过多次修理,可以在更长的时间里使用,这样长期使用设备不进行更新,没有技术进步,将影响生产的发展。机械设备的更新,使装备水平越先进,现代化程度越高,安全性能越好。

3.4 施工大环境

积极分析施工项目的地缘政治,人员密集或稀少、周边建筑物情况、气候条件、水文地质情况;是否有周边居民上防,阻止施工;针对恶劣天气、上访等因素,制定安全预案,并专人负责。

3.5 施工工艺和施工方法的过程控制

在地铁施工采用明挖时,严格遵循先探后挖,及时支撑等原则,但是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一些施工单位不能严格按照方针施工,或者对某些施工环节重视程度不够,从而出现开挖效果差、支撑架设不及时、、涌水涌砂等;盾构掘进时,掘进速度过快,盾构姿态不好,地面建筑物变形严重等;等等,均留下安全隐患。因此保证高质量的施工技术力量及足够的设备投入,是确保工程安全质量的重要前提。

3.6 施工监控量测

以往的理论研究和施工实践均表明,在地下工程施工过程中,地层应力状态的改变将直接导致结构产生位移和变形,同时也会对地表及周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当这种位移和影响超出一定范围,必然对结构产生破坏,并影响到上方地表和临近建筑的安全使用,监测数据和成果是现场施工管理和技术人员判断工程是否安全的重要依据。因此,在施工过程中,依据监测数据结果来验证施工方案的正确性,调整施工参数,必要时采取辅助工程措施。

3.7 防水施工是安全的关键

地铁工程防水施工关系到整个工程成败,是安全控制的重中之重,要控制好防水施工质量,防止涌水涌砂。首先要提高防水施作人员专业施工水平,只有技术过硬的人员才能干出优质的防水工程;其次是要加强防水施工的过程控制,严格遵循三级隐检,施工及监理单位层层把关,才能使防水施工质量得到有效的保证,达到地铁防水设计要求。

3.8 施工现场远程监控系统应用

在施工现场安装远程监控系统,对施工现场全面、系统的记录。此系统通过远程视频图像、监控量测数据、现场巡视信息对施工现场风险源的安全状态进行综合分析、评估,对现场的风险进行安全管理。

4 结束语

施工企业只有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不断强化安全体系基础建设,强化安全意识,坚决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坚持科学管理,规范施工,才能为企业树立良好的形象,才能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中立于不败。

【参考文献】

[1]段绍纬,金淮,杨秀仁.地铁土建工程的安全风险管理[J].建筑科学.

第5篇:公共空间设计方案范文

【关键词】商业综合体;建筑;设计方案

商业综合体是城市发展的一项典型代表,集中了餐饮、娱乐等多项功能,提升了商业综合体的经济效益。商业综合体建筑设计方案,应该符合城市的基础需求,最大化的展示商业综合体的用途,满足城市发展的需求,最主要的是为人们提供服务,所以商业综合体建筑设计方案的复杂性比较高,进而增加了建筑设计的压力。

一、商业综合体建筑设计的特征

商业综合体建筑设计的特征较为明显,强调了商业综合体的作用,同时为建筑方案提供设计方向。

1、空间尺度大

空间尺度大是商业综合体建筑设计中最显著的特征,融合了多功能的空间,在很大程度上扩张了内部尺寸,体现了综合体空间的匹配性。空间尺度大决定了商业综合体建筑方案的设计形式,需要积极联合各个空间,完善大尺度空间的设计。

2、功能多样化

商业综合体建筑设计方案非常注重商业化的设计,实现多功能的相互结合,例如:餐饮和娱乐、购物和休闲等,促使多种功能体现在同一个商业综合体内,确保各项功能都能开放,以免商业综合体过于闭塞。

3、交通体系丰富

商业综合体的交通线路都是以系统的方式存在的,构成庞大的交通体系。商业综合体的交通体系,按照规划设计的方案融合到一起,维护交通体系的运行秩序,保障交通体系的规划性设计。

二、商业综合体建筑设计的方案分析

商业综合体内包含的功能模块比较多,而且建筑设计特征明显,必须完善建筑方案设计,才能保障商业综合体建设的科学性。

1、平面布局

商业综合体的平面布局,要符合城市建设的流向,布局上不能出现矛盾问题,顺应城市建设的方向[1]。商业综合体平面布局设计,要具备拉动性的特点,带动周围的经济水平。例如:城市中的商业综合体平面布局,可选择商业街、广场附近,为人们提供休闲、娱乐及用餐的场所,由此不仅提升商业综合体的经济效益,而且满足人们出行的心理需求,商业综合体的平面布局,具有地标的特性,逐渐成为城市的象征。

2、空间设计

商业综合体建筑方案中的空间设计部分,需要考虑空间模块之间的功能关系,确保空间设计的协调性。商业综合体的性质有明显的不同,设计师应严格按照建设目的,采取多样化的设计方式制定建设方案。商业综合体空间设计中的关键是公共空间,因为公共空间的人口流量要高于单独的功能空间,所以强化公共空间设计,深化公共空间的创新设计,注重公共空间尺寸、结构等因素的设计,利用公共空间连接周围的功能模块,提高空间设计的整体性水平。

3、功能划分

商业功能是综合体建筑设计方案功能划分中的重点,商业功能需符合市场化发展的状态[2]。一般情况下,商业功能占有很大的比重,不论是占地面积,还是需求设计,都处于整置。例如:某城市商业综合体建筑设计方案中,各个楼层均涉及不同的功能划分,商业综合体的功能划分为六个部分,整个商业综合体地上5层,地下1层,分别规划了功能设计,零售比例49.20%,分布在-1、1、2、3、4层,餐饮比例41.33%,分布在-1、1、2、3、4、5层,娱乐占比5.20%,集中分布在4层,中庭促销空间占比4.27%,分布在-1、1层,超市分布在整个-1层,不计入占比,同时-1到5层还包括其与功能的划分,充分合理的利用商业综合体各部分的功能。

4、交通设计

交通是商业综合体建筑设计方案中的重点,根据商业综合体的位置,设计车行、人行交通线以及交通方式,规划出交通示意图并进行评估,主要分析行车系统,确保其在商业综合体中的独立性,除此以外,还要设计出安全的人行通道,以免商业综合体交通设计影响周围的交通运行,营造舒适的交通环境。商业综合体中,设计交通流线时,应该合理规范会合、交叉等位置设计,优化交通运行的设计,可采取环岛运行的方式,防止车辆集中,由此加快交通流速,维护商业综合体附近的交通通畅。

5、服务区设计

商业综合体建筑设计方案中的服务区,是指货运、卸货等项目服务,尽量减少服务区对商业综合体运营的干扰[3]。根据商业综合体的要求,服务区可划分为地下和地下两部分设计,地上需采取流线型的设计方式,便于提高货运的水平,减少货车停留的时间,而且货车要集中停运,以免过度分散。地下服务区设计要注重净高和坡道设计,为货运、卸货提供可靠的条件。

三、商业综合体建筑设计中的技术应用

商业综合体的数量越来越多,建筑设计方案中引入了光照设计技术和物联网技术,用于满足综合体现代化的发展。

1、光照设计技术

光照设计有助于降低商业综合体的耗电量,其为建筑设计方案中的核心技术。随着商业综合体建筑的多样化、大规模发展,能源节约成为建筑设计中较为关注的项目。商业综合体中采取光照设计技术,合理规划建筑与光照的关系,促使商业综合体的光照设计能够达到理想状态,同时还能消除光照设计中潜在的法律纠纷,既要保障商业综合体建筑设计中的光照合理,又要确保光照能够配合建筑地理位置,体现光照设计技术的科学性。

2、物联网技术

商业综合体在城市中的位置不确定,针对位于复杂环境中的综合体建筑,可以引入物联网技术,连接商业综合体内的各个功能模块,加强通信控制的力度,提供优质的通信服务[4]。物联网技术能够辅助商业综合体熟悉周围的环境,同时将信息提供给服务用户,用户根据商业综合体选择出行时间。物联网技术的应用,促使商业综合体朝向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应用在商业综合体的安防、通信、交通等多个功能模块,保障商业综合体的智能化,体现了高质量的服务水平。

结束语

商业综合体是城市建设中不可缺少的项目,为了保障商业综合体的建设效益,需规范建筑设计方案中的内容,积极落实建筑设计方案,围护商业综合体的质量和效益,同时优化技术应用,加强商业综合体的稳定性,体现建筑设计方案的优质性,以便拓宽商业综合体的功能。

参考文献:

[1]卢治涛.浅谈城市商业综合体建筑设计[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34:258.

[2]李超.基于商业综合体建筑设计方案的分析[J].建筑技术,2013,06:536-539.

第6篇:公共空间设计方案范文

【关键词】低碳出行城市街道空间设计

前言

在城市化进程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城市街道占据了城市空间的大部分,其自身的功能性及空间性设计,对于其本身的构建也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基于低碳出行的城市街道空间设计,不但可以丰富城市街道的功能,而且有利于丰富城市的繁华生活。基于低碳出行的城市街道空间设计,是城市建设发展满足现代交通运输业发展的需求,也是城市街道设计工作的重要发展目标。因此,在实际工作中,重视基于低碳出行的城市街道空间设计,提高城市街道空间设计水平,对于促进城市街道空间设计,也发挥着积极地意义。

一. 城市街道空间的构成要素

在我国城市的发展过程中,城市街道作为城市发展规划中的一部分内容,主要是指城市内可以满足一系列活动的场所,其所需要包括的不仅仅是人们的日常生活,而且需要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城市交通运输道路的基本使用及发展需求。基于低碳出行的城市街道空间设计,可以有效的提高城市街道空间设计水平,为进一步促进城市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基于低碳出行的城市街道空间,侧重于空间景观的街道部分。其中,城市街道空间的构成要素,主要涉及地理位置、车辆通畅情况、历史文化、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因素。为了有效的提高于低碳出行的城市街道空间设计水平,重视城市街道空间构成要素分析,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二. 现代城市街道空间设计要点

在基于低碳出行的城市街道空间设计中,现代城市街道空间设计要点会涉及到空间分析和重构;景观整合设计;城市街道主题建筑;市中心商业街等几个方面的内容。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应充分重视空间分析和重构;景观整合设计;城市街道主题建筑;市中心商业街等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空间分析和重构

在进行现代城市街道空间设计中,空间分析和重构是其中非常重要的组成内容之一。在空间分析中,需要侧重对城市街道空间形态进行深入分析,在视觉方面需要注意尺度与比例、平衡与韵律、协调与对比等几个问题。同时,在城市街道设计方案中,利用三维模型要素进行环境要素的分析,进一步进行空间分析和重构问题探究,提高现代城市街道空间设计,为城市交通事业的繁荣发展,作出积极地贡献。因此,在实际工作中,重视现代城市街道空间设计,需要关注空间分析和重构问题。

(二)景观整合设计

在城市街道空间设计工作中,景观整合设计,也是其中不可忽视的一项工作。基于低碳出行的城市街道空间导向设计理念,更加侧重对城市街道景观进行整合设计。通过一定的整合性方案提高街道空间的利用效率,可以将街道上的室内空间与室外空间进行结合链接,促使城市街道空间变得更加完整,为人们的出行提供更加便利的条件。因此,在进行城市街道设计的环节,应关注景观整合设计这一要素存在的情况。

(三)城市街道主题建筑

在城市发展的历程中,城市的存在往往会由于其自身的独立历史性和典型的建筑而被人们熟知。城市街道主题建筑,作为城市景观的组成内容,也是城市街道空间设计中需要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结合城市街道主题建筑的分布情况,进行城市街道空间设计,对于发展城市景观经济也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在城市街道空间设计工作中,城市街道主题建筑,也是其中很重要的一项内容。通过从整体上把握城市街道主题建筑的设计,可以综合反映出城市发展的内涵,在为人们营造良好生存环境的同时,促使城市获得更好的发展机遇。如何做好城市街道主题建筑的设计与规划,对于城市未来的发展也非常重要。因此,在现代城市街道空间设计中,结合城市发展的实际情况,重视城市街道主题建筑的设计与规划,也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四)市中心商业街

在实际生活中,市中心商业街,作为现代城市街道空间设计要点之一,逐渐成为城市街道空间设计中应重视的发展问题。市中心商业街,往往是城市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其人口密度较大,交通线路的流通性要求较高。进行市中心商业街的空间设计工作,应充分考虑市中心商业街地点的特殊性。在城市街道中,市中心商业街,作为现代城市街道空间设计要点之一,其设计的类型与功能性都应符合人们生活工作的需求,在满足人们生活需求的基础上,合理的进行街道空间的规划,提高市中心商业街设计的合理化水平。在城市街道空间设计中,设计人员应重视这一部分的工作内容,提高街道空间设计的水平。因此,为了适应现代城市的发展需求,关注市中心商业街的设计与规划,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三. 基于低碳出行的城市街道空间导向设计

在现代城市的发展中,基于低碳出行的城市街道空间设计探究,成为了发展城市规划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城市低碳出行模式是由步行、自行车出行、公共交通出行等低碳出行方式构成的出行结构合理的城市交通发展体系。基于低碳出行的城市街道空间设计,更加符合城市交通事业及城市规划设计工作的发展。通常情况下,基于低碳出行的城市街道空间导向设计主要包括:“动线”+“节点”的城市空间组织原则;单中心廊道放射式城市空间结构;多中心层级廊道格网城市空间结构等几个方面的内容。在进行城市街道空间设计工作中,应深入分析“动线”+“节点”的城市空间组织原则;单中心廊道放射式城市空间结构;多中心层级廊道格网城市空间结构等几个方面的内容,为进一步提高城市规划设计水平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动线”+“节点”的城市空间组织原则

在基于低碳出行的城市街道空间设计中,“动线”+“节点”的发展模式,主要是由轨道交通导向的城市发展设计方案,按照由点到轴的原则进行发展。其中,以轨道交通换乘点作为聚集发展的城市空间增长极,需要确保沿轨道线路的方向实现串联各个站点地区的目标,进而形成若干条城市发展轴线,为缓解城市交通工作的压力,发挥积极地促进作用。同时,在设计“动线”+“节点”的城市空间方案时,还应考虑城市区域经济发展的情况,针对城市区域经济发展的指标,进一步细化“动线”+“节点”的城市空间设计方案,以确保“动线”+“节点”的城市空间设计方案,有利于城市空间规划发展目标的实现。因此,在实际工作中,重视基于低碳出行的城市街道空间设计,还应时刻关注“动线”+“节点”的城市空间组织原则。

(二)单中心廊道放射式城市空间结构

在实际工作中,单中心廊道放射式城市空间结构,也是基于低碳出行的城市街道空间设计内容之一。在进行城市街道空间设计的环节,重视单中心廊道放射式城市空间结构设计,按照“点―轴”式的空间结构组织原则,将多条轨道线交汇处的城市中心作为高密度聚集发展的核心位置,沿轨道线路方向的轴向串联各个站点地区,完善交通线路的设计问题,实现单中心廊道放射式城市空间结构设计目标。同时,在关注单中心廊道放射式城市空间结构设计目标的基础之上,综合考虑单中心廊道放射式设计方案与城市区域空间发展之间的协调性,使之更加有利于促进城市街道空间设计工作的开展。

(三)多中心层级廊道格网城市空间结构

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多中心层级廊道格网城市空间结构,也是基于低碳出行的城市街道空间设计内容之一。通过多中心层级廊道格网城市空间结构设计方式,实现基于低碳出行的城市街道空间设计,是城市发展及社会经济发展的有效需求之一。在进行基于低碳出行的城市街道空间设计过程中,当单中心城市聚集效应不断增强的时候,城市的规模会不断扩大,城市中此嫩的人口与职能会沿着轨道交通廊道的方向,向有效的地区进行疏解,通过多中心层级廊道格网城市空间结构,可以有效的环节城市发展的交通压力。因此,在实际工作中,为了进一步实现基于低碳出行的城市街道空间设计目标,应充分重视多中心层级廊道格网城市空间结构设计方案。

结语

综上所述,在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城市交通业的发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为了更好的满足城市街道空间设计的需要,重视基于低碳出行的城市街道空间设计,逐渐成为城市街道空间设计中非常重要的问题之一。结合城市街道空间发展的实际情况,深入探究基于低碳出行的城市街道空间设计,提高城市街道空间设计水平,促使城市街道空间设计更加的合理化。

参考文献:

[1] 翁雪雁.新城慢行空间构建研究――以溧阳南部新城为例[D].苏州科技大学,2013.

[2] 刘亚文.对城市街道空间设计的思考[J].山西建筑,2002,28(12):2-3.

[3] 刘璨.复合生态理念下城市街道空间设计的地域性特征研究――以西安市含光路改造为例[D].长安大学,2010.

[4] 唐蕊.基于景观视角的城市街道空间设计探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23):3197-3198.

第7篇:公共空间设计方案范文

关键词:商业综合体;建筑设计;设计方案

1商业综合体建筑特点

商业综合体作为城市现代化发展的重要产物,能够很好的适应与促进城市立体化的长远发展,在一定的空间环境当中将城市当中的商业、办公、居住、餐饮等各个功能进行有效的整合,从而形成一个相互依存与促进发展的重要关系,构成一个高效的建筑综合体。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向前推进的趋势之下,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内容加入到城市综合体当中,从而提升建筑设计效果,有效满足人们的精神上的需要,在设计方案的决策过程当中,要事先掌握好商业综合体的特点与空间结构,并且要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来实现在满足商业建筑基本功能与实现人们心里需求的同时,还能够更好的提升建筑设计的综合效应的目的。

1.1空间尺度大

空间尺度大是商业综合体最为显著的特征,其综合了多功能的空间,并且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扩展了其内部的空间,从而很好的体现了综合体空间的匹配性。而且空间尺度大也将决定了商业综合体建设项目的设计形式,需要将内部的各个空间设计进行相互的配合,从而使得大尺度空间设计能够更加的完善。

1.2交通体系丰富

商业综合体的交通线体系丰富,其主要是以系统化的形式存在,从而来形成庞大的交通体系。进行商业综合体交通设计的时候,要依据规划设计方案共同维护交通秩序,从而保障交通系统规划设计。

1.3功能多样化

商业综合体建筑设计要对商业化设计与多功能设计的相互结合给予高度的重视,例如娱乐、购物、餐饮、休闲功能相互的交融,多功能综合在同一商业综合体当中,从而保障各个功能多样化的发挥。

2商业综合体建筑设计方案实施研究

2.1商业综合体前期设计

第一,选址。商业综合体的设计,定位选址是至关重要的,为了更好的确保商业综合体商业价值的最大化,首先要对当地的各种情况进行综合的分析,通常综合体选址是在城市中心区域、郊区、新城商务区等区域,并且要进行全面从交通系统与城市规划等各个方面来进行全面的分析,选最为科学合理的建设地址。第二,功能和规模。商业综合体当中有着许多的功能,需要对其机械能量化与分析,从而确定格式空间的需求。大体上综合体业态类型主要分为住宿与酒店以及写字楼还有零售等,所以,综合体的布局设计是否合理有着很大的影响。

2.2服务区设计

商业综合体建筑设计的服务区,指的是货运与卸货等工程服务,需要最大化的降低对商业综合体商业运营的影响。按照商业综合体的相关要求,对服务区进行划分为地上与地下设计,地面设计采取流线型设计,从而来降低货运车辆停留的时间来提升货运的水平,并且将货运车集中停运来避免过度的分散。在进行地下服务区设计的时候要注意坡道与净高的设计,为运输和卸货提供有力的条件。

2.3空间形态设计

(1)并置式:将购物中心的各业态依据水平方向的形式组织起来,具有明确的功能分区功能,使交通流更加顺畅,不同功能区之间的干扰较少。但由于面积大,所以适合建立在郊区的大面积建筑。(2)中心式:主要以中庭或院落为复合空间进行组织设计,各业态功能空间以其为中心分布作辐射形式,通常用于人流密集的中心空间的流动组织。保持各个业态功能区之间的独立统一性,也能够更好的实现人流量与交通疏散的作用。

2.4交通设计

交通是商业综合体建筑设计当中的重点环节,按照商业综合体的选择位置,进行车辆与行人的交通线路与交通规划设计,规划交通图并且要对其进行评价,将注重行车系统的分析,从而保障其在商业综合体的独立性,在交通流线的设计当中,要很好的满足合理标准的交叉位置的设计,对交通运行的优化设计,可以采取环岛的方式来运行,从而有效的防止车辆过于集中,从而加快交通的流量,维持商业综合体附近的交通的畅通。

3商业综合体建筑的设计要点

3.1注重建筑立面特征及建筑整体效果

城市综合体和城市规模要相适应,和现代城市的主干道要相关联,因此室外规模比较大。由于建筑规模和规模尺度扩大,建筑体量需要综合形成大量的形式。于此之外,建筑色彩也是塑造建筑形象的重要因素,要考虑夜景照明的视觉体验,要营造商业的氛围。在立面设计当中要有效避免立面对整幢建筑的统一性的影响,所以,为了保持城市综合体的整体风貌,就必须要形成连续的立面。

3.2加强功能定位及使用性质分析

在一般情况下,商业综合体在城市的经济发达地区建立,并根据侧重点不同的经济特征的功能,一般的酒店与购物中心功能是组合的基本功能,或功能的办公与购物中心的基本组合。城市综合体,在互惠共存的重要基础之上,使得建筑在材料构成上有着很好的优势,使得城市生活需求变化的时候可以有效的自我调节。

3.3强化使用空间设计

在城市综合体当中,建立不同功能区之间相互补充的关系,和城市景观以及交通相协调,从而形成功能复杂、高效、统一的综合体。在城市综合体项目的建设时,要按照参与性与目的性以及多样性的基本思路来对其进行设计,并且要注重公共空间的设计工作,要将人流量引导至商业空间的公共空间当中,从而来实现企业价值增值的重要目标。公共空间的设计不仅是一个单一的功能空间上的设计,只有通过良好的公共空间设计才能吸引人们的流动。在空间组合的过程当中,建筑师要考虑结构形式与防火的要求以及所需空间的尺度,使得更好的结合来达到经济技术指标。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城市商业综合体在城市发展当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其设计有效的推动城市空间的调整,从而成为推动城市空间格局调整的有效动力。所以,做好商业综合体的合理性设计十分重要,要结合城市的历史与文化以及特色等,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的设计商业综合体的作品,从而来更好的满足城市人们的生活需求,与此同时将商业综合体建设成更加人性化的微型城市,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做出重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徐虹.商住综合体建筑设计探讨[J].浙江建筑,2014(7):8~12.

[2]沈锦.关于城市商业综合体规划设计的要点探讨[J].江西建材,2014(22):15~16.

第8篇:公共空间设计方案范文

关键词:建筑装饰设计;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

《建筑装饰设计》是高职院校建筑装饰设计专业的重要专业课程,具有一定的理论性,同时又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但在传统教学中,由于受教学资源的局限,这门课程过于注重理论教学,强调室内空间营造、设计要素搭配等方面的传授,而忽视了实践训练。结合高职教育的特点,针对学习对象的需求,本课程尝试以混合式教学理论为指导,结合翻转课堂教学方式,探索出一种新的混合式教学设计模式,并在课程中进行应用。

1 混合式“翻转课堂”概述

翻转课堂教学方式的基本思路是:把传统的学习过程翻转过来,让学习者在课外时间完成针对知识点和概念的自主学习,课堂则变成教师与学生之间互动的场所,主要用于解答疑惑、汇报讨论,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混合式教学(B-Learning)是传统教学(Face to Face)与网络化教学(E-Learning)优势互补的一种教学模式,既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

混合式“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如图1所示,以“混合学习理论”为指导,“翻转课堂”将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翻转;以课程教师提供以教学视频为主要形式的学习资源为起点,要求学生在课前完成教学视频等学习资源的观看和学习,完成课前学生对知识的内化及独立探索,确定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并明确问题所在;在课堂上师生共同完成作业答疑、协作探究和互动交流等活动,进而强化学习者对知识的理解。既强调了课前学生的知识内化环节,也重视课堂上混合情景的创设,既强调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也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试图通过“混合”而带来最优化的学习绩效和最佳的教学质量。

图1 混合式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框架

2 混合式“翻转课程”教学模式设计

根据混合式“翻转课程”教学模式的构建过程,如图2所示,对《建筑装饰设计》课程进行了具体实现。

图2 混合式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

实现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2.1 教学设计阶段

教师首先分解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大纲制定详细的教学任务,采用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任务的制定必须以独立的知识点为单位,否则学生很难进行自主学习。为此,需要将整个课程按照知识结构组织为若干模块,每个模块再划分为若干小的知识点。

基于上述思想,对《建筑装饰设计》课程内容进行调整。将课程内容根据装饰工程项目不同,组织为两大模块,每个模块根据装饰内容不同,又划分成不同知识点,进行混合式“翻转课堂”模式教学,方便学生自主学习。每个模块由若干小的知识点构成,模块之间具有耦合性,各模块串联起来便构成完整系统。整个课程的学习结构如表1所示。具体针对“住宅空间设计”模块中的“厨房设计”这一知识点展开:

表1 《建筑装饰设计》混合式“翻转课程”教学模式课程结构

模块一 知识点 模块二 知识点

住宅空间设计 客厅设计 公共空间设计 商业空间设计

餐厅设计 餐饮空间设计

卧室设计 办公空间设计

书房设计 展示空间设计

厨房设计 娱乐空间设计

卫生间设计

2.2 课前准备阶段

(1)教学资料的准备。针对“厨房设计”的教学内容和知识点,教师先制作教学视频,既可以采用多媒体课件的形式,也可以用录制视频或微课的方式,并收集与教学知识点相关的网络资源,将教学内容中的各个知识点及重点、难点诠释出来。同时,布置相应的设计任务,给出户型的原始结构图和设计要求。

(2)教学资料的。教师将制作好的关于“厨房设计”教学资源,如图3所示,到师生交流平台,如世界大学城,QQ群等,供学生下载和学习。学生即时查看,并反复观看视频或学习材料,并对将不能完全理解贯通的知识点记录下来,以备在上课时与其它同学和老师交流。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将历届学生中优秀的设计方案置于交流平台中进行展览,供学生设计参考。学生根据设计任务和厨房实际情况,对厨房设计中橱柜设计形式,厨房设计类型和风格选择,厨房电气设备与智能设置,厨房设计中材质与施工表现等方面进行系统学习和分析,在整个教学中就能找到自己想要的答案,并进行方案设计。

图3 “厨房设计”教学资源框架

2.3 课堂活动设计

教师创设轻松灵活的课堂环境,具体课堂教学活动设计如图4所示。先让学生以小组进行讨论,展示各自厨房设计方案的表现形式。当所有小组辩论结束后,要选出小组代表进行阐述其厨房设计方案。阐述过程中小组成员可进行补充,阐述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提问,给予解答。这时教师总结每小组出现问题与优缺点,引出本课题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教师要给出合理化建议,讲出厨房的功能、设计要点及设计形式,基本设计原理的阐述,给出每组同学设计的优缺点,让学生学会换位思考,角色互换,心理定位分析,实际问题预判能力等综合能力的发觉与正确指导。教师给出自己的设计及思考,让同学进行比较。

图4 课堂活动教学设计

2.4 课后反馈评价

教师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点评,并提出本节课的思考延伸。学生针对教师的讲解巩固知识,并通过课后讨论、网络查询等方式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引用。同时教师根据学生个人汇报、成果展示、小组讨论、网络或课堂中交流的活跃度等作为评估准则,得到最终成绩。避免在实际操作中,存在作业抄袭、实验内容拷贝等现象,使得对学生的评价更客观、准确。

3 结语

翻转课堂所承载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突破了传统的“以教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在混合式教学的基础上引入了翻转课堂,打破了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发挥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建筑装饰设计》课程通过混合式“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运用,使学生从原来讲台下被动接受知识的“观众”变为主动参与者,学生在教学任务的指引下有了更大的学习自由度,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更好的安排学习,更有利于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

参考文献:

[1] 张金磊.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2(8).

[2] 吕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居住空间设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艺术科技,2014(4).

第9篇:公共空间设计方案范文

关键词:电脑设计;空间;界面;室内设计

中图分类号:TP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4)09-2044-03

计算机作为一种图形的图像信息处理工具,具有其他表现手法所不可比拟的优势。随着绘图软件的不断更新和运算速度的提高,计算机已经全面的承担起室内环境设计中设计表现的任务。并显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建筑室内环境设计的效果表现,是指在其设计过程中用以表达设计构思。它是室内环境整体设计图纸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室内环境设计的平、立、剖面图有所不同的是,建筑室内效果图是在平面上表现了一种建立在空间透视基础上的“三维”空间效果,故又称之为“室内透视图”等。进行建筑室内环境设计效果图的绘制,其表现效果首先必须符合设计环境的客观真实性。其次还需按照严谨的态度对待画面的表现效果。再者就是应遵循室内设计原理等规律,使其设计的效果表现能够更加引人入胜。

1 在室内环境设计中,空间是主体,建筑造型是依附于空间而存在的,因此空间是最主要的设计内容之一

建筑室内环境可以空间容纳人、组织人、感染人、影响人,这些都说明空间是建筑室内环境设计的本质所在。建筑室内空间是一切建筑的内部空间,它是由地面、建筑构件、家具、设备和绿化等限定出来的。地面与建筑构件等构成了建筑空间的各个界面,其中地面、楼面等称为底界面,墙与隔断等称为侧界面,顶棚等称之为顶界面。通常人们把只有底界面与侧界面两个限定要素所限定的空间范围称之为外部空间。建筑室内的空间设计要对其内部空间的整体关系进行组织与安排。还有对单一的内部个体空间进行具体组织与安排。建筑室内的空间设计的好坏将对整个建筑室内环境设计产生至关重要的作用。

1)建筑室内空间的动线是各个空间之间的联系路线,在建筑室内空间中具有很重要的地位。从建筑室内动线的实用性来看,主要是要求动线要通畅又不迂回。流动方向要清晰明确,易于识别。动线的安排应尽量做到不交叉并互不干扰。在建筑室内环境空间中,空间动线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空间的完整性,还影响着人们在内部空间活动的效率。空间设计形式有到达、穿越、经过。动线的设计常常就客观地决定了人们对室内空间的观赏次序。而不同的观赏次序对人们的视觉、心理会产出不同的影响。空间序列是室内环境设计功能给予合理组织的空间组合,也是建筑室内各空间之间有着特定的关系、顺序、流线和方向的联系。空间的序列犹如音乐的乐章,有序曲、、结尾。环境设计在满足功能的同时,能让人感受到方便、适宜和轻松。空间序列有起始阶段、过度阶段、阶段、终结阶段。良好的空间序列设计,犹如一部完整的乐章,有主题、有起伏、有、有结束。良好的空间导向性可以用建筑特有的语言传递信息与人对话。可使用许多连续的物件例如列柱、连续的柜台、灯具、绿化组合等,引起人们的注意而不自觉地跟随着走动。

2)在进行室内空间设计时,首先需要做的就是对空间进行组合,这是内部空间设计的基础。由于空间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 主要是通过分割的方式来体现的。而要用什么方式来分隔,则要根据建筑内部空间的特点及功能的要求,同时考虑到其艺术的特点及心理上的要求来选择。空间的分隔手法很多,例如用建筑结构进行空间分隔、用各种隔断进行空间分隔、用色彩与材质进行空间分隔、用水平面高差进行空间分隔、用家具与装饰构架进行空间分隔。用水体与绿化进行空间分隔、用灯光照明进行空间分隔、用陈设及装饰造型进行空间分隔等等很多手法来进行空间的分隔,并且在实际工程设计中结合具体的设计对象进行设计处理。建筑室内空间并非孤立的存在,空间与空间之间应有一定的联系,特别是近邻空间。正因为空间之间的相互衬托、相互利用、相互沟通,才使室内空间显得丰富多彩。

3)在室内环境设计中,色彩是一个相当强烈而且能迅速地影响人们视觉感受的设计要素,色彩一方面可以表现出美感效果,另一方面还可以加强环境效果,具有美学和实用的功效。进行室内环境色彩设计要充分考虑建筑室内环境色彩的功能要求。由于色彩具有明显的生理与心理效果,能直接影响到人们的生活、生产、工作和学习,因此进行内部空间色彩设计时,应首先考虑功能上的影响,设计上要认真分析空间的性质和用途,并且还要处理好整个内部环境的色彩关系。 室内色彩的配置必须符合形式美学法则,正确处理与协调好室内环境色彩的对比与调和,主景及基调与点缀等色彩之间的关系。定好基调,它是由画面中最大、人们注视最多的色块决定的。一般地说,地面、墙面、顶面、大的窗帘、床罩与台布的色彩都能构成室内色彩的基调。处理好统一于变化的关系。从整体看,墙面、地面、顶面等可以成为家居、陈设与人物的背景,从局部看,台布、沙发又可能成为插花、靠垫的背景。因此在进行设计时,一定要弄清它们之间的关系,使所有的色彩部件构成一个层次清楚、主次分明、彼此衬托的有机体。体现稳定感与平衡感。建筑室内色彩在一般情况下应该是沉着的,如上轻下重的色彩关系就具有稳定感。注意体现韵律感与节奏感。建筑室内色彩的起伏变化要有规律性,以形成韵律和节奏。在设计中要恰当地处理门窗与墙、柱、窗帘及周围部件的色彩关系,有规律地配置室内环境中家具、灯具与陈设物品的环境色彩。室内环境色彩设计要与建筑材料紧密结合。研究色彩效果与材料的关系主要解决两个问题:其一、能用不同质感的材料来表现不同的色彩效果;其二、能尽可能的充分运用材料的本色,使建筑室内色彩更加自然。室内环境色彩设计应努力改善其空间效果。建筑室内空间的形式与色彩关系式相辅想成的。色彩在改善空间效果方面作用很大,这主要靠色彩的物理与心理效果共同获得的。室内环境色彩设计要考虑民族、地区与气候特点。室内环境色彩对于不同的人种、民族来说,由于地理环境的不同,其审美要求也不尽相同。室内环境色彩的设计方法要从整体到局部,从大面积到小面积,从美观要求高的部位到美观要求不高的部位。从色彩关系来看,首先要确定明度,然后再依次确定色相、纯度与对比度。室内墙面一般采用明亮的中间色,并根据房间的用途需要及方法确定色相、明度及用色的冷暖。室内的地面色彩用明度、纯度较低的色。顶棚应采用高明度的色彩,以给人轻快、开敞的感觉。室内色彩虽然由许多细部色彩共同组织而成,但表现上必须是一个相互和谐的完美整体。从色彩结构角度来说,室内色彩主要可分为主体色彩、背景色彩与强调色彩三个主要部分。

4)室内环境照明是室内设计中重要的设计要素之一。良好的照明为人们提供最佳的视觉效果,并使建筑室内环境具有某种气氛与意境。建筑室内环境照明也可以组织空间、改善空间、渲染气氛。家具是室内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的生活环境离不开家具。而在室内环境中,家具除了本身具有的支撑、承载与储物等使用功能方面的作用外,在室内环境精神功能方面还有着重要的功能作用。家具可以分隔空间、组织空间、填补空间。在现代室内环境中,为了提高内部空间的灵活性,常利用家具对空间进行二次分隔。可以吧大空间分隔成若干个小空间外,还可以把室内空间划分成为若干个相对独立的部分,以形成一个个功能独立的区域。从而满足人们在室内进行多种活动或享受多种生活方式的需要。当室内空间出现布置不平衡状况时,即可应用一些辅助家具设置于空缺的地位。家具的陶冶人们的审美情趣,家具与人们生活关系更为密切。人们在接触家具的过程中自觉或不自觉地受到其艺术的感染和熏陶。装饰设计要素是指室内空间具有装饰意义的内涵物。包括室内纺织品、艺术品的陈列、各种日常生活用品、小摆设、绿化植物、山石水景等。相对于室内空间界面的装饰而言,共同起到塑造空间意境、渲染环境气氛、活跃空间氛围、

2 设计效果图是有一定步骤的,分为设计前的准备工作,设计的基本过程和设计的后期工作

1)设计前的准备工作是在接到设计任务后,正式设计前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设计任务包括室内功能要求、技术、审美、资金、场地、营销等错综复杂的要求。设计任务书的形式有设计委托书、项目设计招标书等,是整个项目的依据。设计者应站在委托方的利益和立场上,本着专业负责的精神和态度,认真理解设计任务书的内容。然后收集和项目相关的信息,对信息进行分析和归纳。要进行现场调研与图纸分析,设计师到施工现场和周边环境进行了解。空间的结构特点, 各种管路设施设备与建筑的关系。以及建筑环境的整体风格特征,人员情况等。要对设计图纸进行仔细分析,原建筑图纸包含有建筑结构图、水、电施工图暖通施工图等。图纸对进一步设计有很大帮助。功能是室内设计的首要原则。对功能的满足贯穿于整个室内设计方案思考过程的始终。设计构思前需要与业主充分沟通,了解业主在使用上和经营上的想法。

2)设计师还应到同类型的室内设计空间中做调查和研究,看看最新、最有特色的设计。同时翻阅有关的书刊和画册,上网查询有关的信息资料等市场调查工作。针对项目进行分析资料。设计方案形成是一个由模糊而逐渐走向明晰的过程。

设计概念即是设计师对设计方案的总体想法。意在笔先,明确设计什么,为谁设计的项目,怎样设计。了解设计项目的功能定位,地点在哪里,采用什么设计风格。看看项目是公共性的还是私人的。找定消费群体,了解他们的喜好,思维方式以及生活方式,才能在设计中找到表达的要素。对室内空间设计要素的组织和安排形成预想的空间功能和氛围。室内空间的要素包括空间形态、色彩灯光、材质、家具与陈设等。将意向变成具体的空间视觉图像。

概念草图是设计师对设计概念的一种探讨性的表达。是设计思考的过程,是由抽象的思考进入具体的图式。就是室内的功能布局,空间的形式和风格,装饰材料的选用和搭配,装修细节的构造形式,家具的形式与布置等多种设计信息加以反映,为设计方案的确定打好基础。概念草图完成后,设计师可安排甲方就设计初步方案进行讨论和交流,这时除了概念草图以外,书面的文字和口头的表述同样可以形成对设计方案的构思和想法。和甲乙双方达成共识后,接下来就需要将方案进行深入性的表达。设计出平面图,用严格的比例和尺度对空间各部分再进行仔细地比较和推敲。设计包括同一层楼的不同位置的各个室内平面图和总平面图。天棚图设计要结合平面布置方案,和平面图是呼应关系。天棚的造型以及天棚的灯具安排具有空间划分和空间限定的作用。立面图设计对整个空间风格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立面也体现了空间环境的众多设计细节。剖面图的设计体现为空间结构关系,和局部装饰构造。

3)电脑还具有修改、保存、复制等强大的功能。常用的软件有3DMAX软件、CAD软件、PHOTOSHOP软件。各自软件有不同的特点和长处,表现出想要的设计方案。模型可以对设计方案进行立体表达,便于设计师和甲方对空间关系和方案细节进一步揣摩和研讨。方案完成后设计师就设计方案与甲方在次探讨设计,对方案进行明确的敲定。确定后计入施工图设计阶段,施工图设计是设计师以方案图为前提,对整个设计项目的最后决策。涉及到设计方案的施工材料、施工技术、施工工艺等多方面问题。设计师必须与其他专业人员,进行充分的协调,综合解决各种技术问题。同时与材料供应商取得联系,就材料的品质、规格、施工技术等问题取得一致意见。并在施工图中确切的表达材料的相关信息。设计师还要与施工承包商就设计方案的施工技术问题达成共识,若有施工技术难点,双方应共同讨论解决办法。设计文件完成并汇总后,需按照统一的规格进行装订,文件设计的版面格式需按设计方案的内容和风格相协调。使设计文件与设计内容有着统一的风格。通常设计文件需要很多份,以送交甲方、施工各方、材料供货方以及设计人员自己保留存底。以便施工过程的现场工作时查看。效果图和主要的平面图可装裱成较大幅面的展板,放在墙上,供有关人员在会议时展示观看,施工人员作为对照和参考。

4)设计文件全部交付以后,设计工作的大部分已经完成。接下来设计实施的过程中,设计师还有不少的工作要做。比如技术交底、设计监理、施工验收以及装修结束后向使用方交代注意事项,这些归为后期工作。设计交底是设计师在施工前向施工人员解释设计意图,进行设计图纸的技术性指导的工作,设计师就设计方案向施工人员进行说明以外,还要到施工现场,与施工负责人一起就设计图纸具体方案与施工现场情况进行详细分析。设计师在施工过程中,要到现场对设计方案的效果进行监督工作。及时回答施工单位提出的有关设计问题,并在现场就实际情况提出具体的局部修改和补充意见方案。装修工程师做完改完的,从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在室内设计的施工过程中,随时都可能出现各种难以预计的问题。而各工种的施工人员往往从自己的施工角度来考虑问题,很难把握好设计效果的整体关系。这时就需要设计师站在空间全局的角度做随时协调工作,将各种施工矛盾尽可能化解。施工工种全面完成后,交付甲方前,设计师还需向甲方就室内装修的日常维护工作提出建议。

总之,室内设计包含很多知识,设计师只有掌握了好的设计原理,才能在电脑设计表现中充分表达设计意图,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各种绘图软件与操作方法,制作高质量、有创新的室内设计效果表现图,已成为当代建筑室内环境设计师必须掌握的一种表现工具。使设计师能设计出更多优秀的作品。

参考文献:

[1] 郑曙.室内设计思维与方法[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35-42.

[2] 金钰,潘永刚,李杰,等.室内设计与装饰[M].重庆大学出版社,2001:18-3.

[3] 雷光,闫启文. 设计关键:基础设计[M].辽宁美术出版社.1998:1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