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食品安全培训内容范文

食品安全培训内容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食品安全培训内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食品安全培训内容

第1篇:食品安全培训内容范文

1.1一般情况

本次被调查人员属于铁路车务、机务、工务、电务、车辆、客运、车站等站段(本文称一线单位)52人,占60.4%;生活服务、经营、培训单位(二线单位)34人,占39.6%。单位卫生管理中层干部科(副)长12人,专(兼)职卫生管理人员、食品生产经营单位负责人74人。86份问卷中有82人认为食品安全和铁路运输生产安全一样重要,占95.3%。

1.2食品安全培训相关调查

对食品安全培训的方式、内容等情况的意见。对相关人员进行食品安全知识培训是提高食品安全管理水平简单有效的办法。《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有明确规定进行相关培训,时间、频次却没有要求。国家食药局规定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培训每年不少于40小时,但具体从业人员没有要求。原铁道部曾要求从业人员1年培训1次。在培训时间上,92%的管理人员认可每年1次,1年2次及以上或者2年1次等仅占到8%。在培训方式上,集中课堂式培训是主要形式,但效果一般。有74.4%的管理人员认为对食品生产经营单位进行实地观摩和实际操作过程步骤的解析更为需要,另外对各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经验交流也比较认可。培训内容上除了相关法律法规外,食品生产经营过程的技术规范、要求以及铁路食品生产经营行业特点要求也是想要学习的内容。在培训人员选项中站段主管领导、专(兼)职管理人员、生产经营单位负责人以及普通从业人员都被认为需要培训,也反映出站段专(兼)职卫生管理人员对食品安全培训内容、要求可能上传下达不到位,存在不能有效反馈至主管领导和传达普及至食品经营单位从业人员情况。

1.3站段食品安全管理状况调查

调查表中有本单位职工总数,食品单位总数,供水单位总数,公共场所单位总数及以上单位卫生相关许可证照是否齐全几项内容。收回的86份问卷中,这几项内容填报完全的12份,均为具体的食品经营单位,表明站段卫生管理人员对本站段卫生相关工作可能存在本底不详实、卫生管理覆盖不全面情况。专(兼)职卫生管理人员配备调查,30余个站段均配备1~2人,但只有2个站段的2个卫生管理人员为专职。站段单位食品生产经营管理存在主要问题是食品安全管理专(兼)职人员少,人员不稳定和资金投入不足。就单位食堂和伙食团而言存在的最主要问题是餐厨从业人员难雇佣,因为薪酬少,耗时费力,检查要求多,从业人员时常出现随时停工不干现象。从业人员卫生知识欠缺,操作过程不规范也是普遍存在的。对于许可证不全原因,以经营单位自身软硬件条件不达标为主,也存在卫生专兼职管理人员少及认为许可证手续繁琐,难办理情况。

1.4对监督机构食品安全监督工作的认知

铁路监督机构负责铁路运营站段内的食品生产经营安全监督工作。近几年,随着国家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及铁路体制改革,铁路监督机构担负着相当于几个地方行政管理部门的工作职能。对于监督机构食品安全监督工作的意见,46.5%的人认为保持目前监督工作力度,33.7%认为应加大执法处罚力度,来促进食品安全工作,以一线站段为主。7.0%的人认为应减小,以生活服务、食品生产经营单位为主。一、二线单位对监督机构是否应加大执法处罚力度意见有明显分歧(χ2=9.10,P<0.005)。对于加大处罚力度能否有效促进经营单位食品安全工作,一、二线单位有显著不同(χ2=13.30,P<0.005)。73.5%的二线单位卫生管理人员认为通过本单位自身管理能促进食品安全工作,明显高于一线单位(χ2=12.45,P<0.005)。新的《食品安全法》处罚起始额度2000元,较《食品卫生法》大大提高。法律规范处罚的依据之一就是处罚足以制止违法行为,适当提高违法者的违法成本有利于制止违法行为。但铁路站段食堂、伙食团不以盈利为目的,从业人员在实际餐饮操作中出现疏忽或因硬件条件简陋而不符合《食品安全法》情况时有发生,如此执法处罚可能不被接受。另外食品安全监督文书上任何一条意见都有可能作为伙食团所属的工班、车间、乃至站段的考核处罚依据,所以基层食品经营单位对监督机构的工作可能有抵触情绪。对于监督频次,认为维持目前现况选项最多,这点上一、二线单位没有明显差异。最后82.6%的人认为监督机构以指导、服务、培训为主更能有效促进食品安全工作,这一点上一、二线单位认识基本相同。

2建议

2.1铁路站段应配置专职卫生管理人员,强化卫生管理工作

在铁路一线单位以生产运输为主要任务的大背景下,食品安全工作仍需加强。这些站段职工人数往往数千上万,但卫生管理人员只配备1~2人,且大多数都是兼职。卫生工作覆盖面大,专业性较强,站段卫生管理人员应设专职,人员相对固定,切实担负各站段卫生管理工作。各站段应对食品、饮用水、公共场所等相关专业卫生工作进行整合,加强专(兼)职人员配备,资金投入适当增加等。便于管理人员有效监管考核。

2.2强化卫生知识培训,探索适合铁路卫生工作的培训模式,不断提高培训效果

卫生知识培训是提高管理人员知识水平和管理技能的简单有效办法。食品安全培训应从站段主管领导做起,到各级主管人员及具体从业者。培训内容除了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可进行实地观摩和实际操作的解析及优秀单位的经验介绍交流,在内容和方式方法上不断改进,提高培训效果。餐饮服务从业人员是食品生产经营实施的执行者,应是培训的主体。从业人员较多且相对集中的单位,每年统一定期进行培训。对于各站段沿线伙食团,从业人员只有1~2人,又难于集中培训,应在卫生监督机构监督检查时现场指导、培训,包括伙食团所属的工区、车间相关负责人。并要求基层部门负责人强化日常卫生监管。

2.3铁路运营食品安全管理应各部门齐抓共管,完善机制,形成合力,确保铁路运营食品安全

第2篇:食品安全培训内容范文

今年以来,*市工商系统以《食品安全法》颁布实施为契机,强化食品安全三类基础性工作,通过抓实食品安全宣传培训、落实食品安全自律制度、夯实食品安全监管基础等有效措施,全面完善食品安全长效监管,使全市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

一、抓实食品安全宣传培训,营造食品安全执法良好氛围。一抓系统内部学习培训。*市局领导高度重视《食品安全法》贯彻实施工作,专门成立了《食品安全法》宣传培训和督导执法领导工作组,加强对宣传贯彻《食品安全法》贯彻实施工作的领导,并要求各县区局成立相应工作组,广泛开展食品安全学习培训。据统计全市系统共办各类培训班*期,已培训*人(次)。通过学习培训,统一了思想认识,提升了广大干部的履职能力,为食品安全执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二抓食品经营者的教育和宣传。全市工商系统组织大中型商超、源头性食品批发户、小食杂店业主及农贸市场举办者四类经营者分期分批进行食品安全培训,先后召开培训*场次,近*户经营者参加,引导食品经营贯彻落实《食品安全法》,基本解决了“做什么,怎么做”的问题,有效增强了经营者食品经营第一责任人意识,为食品安全制度的落实奠定良好的基础。三抓食品安全社会化宣传。*市局联手*日(晚)报、*电视台及各县区新闻媒体,组织《食品安全法》宣传报道,已发稿*多篇(次),并通过与*电视台《*》栏目合作,定期播报农贸市场菜价行情,宣传农副产品消费和食品安全知识。同时,通过举办知识讲座、开辟宣传专栏、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向社区居民宣传《食品安全法》,已先后在*、*等地社区举办培训讲座*期,发放宣传资料*余份,为食品安全执法奠定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二、落实食品安全自律制度,引导扶持食品行业有序发展。一是强化源头治理,推广食品经营“一票通”。为有效解决食品经营者食品经销(进)台帐记录难和坚持难问题,确保食品质量安全可追本溯源,*市局在*年试点实施食品经营一票通制度的基础上,今年*月又以现场会形势推进食品经营“一票通”制度实施。通过食品经营“一票通”制度及食品总经销、总备案制度的实施,严格落实食品经营者进货查验等各项法定义务,强化源头治理,确保了流通终端小食杂店食品质量安全。目前,全市已有*家食品批发经营单位实施了食品经营“一票通”制度,已覆盖食品零售经营户*家,食品经营秩序进一步规范。二是实施分类指导,有序推进小食杂店整治。在去年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市系统进一步加强责任区日常巡查,全面、准确地掌握小食杂店的动态变化,继续推进小食杂店食品安全培训、签订食品安全责任书、经营制度上墙、建立进货台帐等*个*%目标管理,截止目前全市有小食杂店*家,并有*家小食杂店落实了*个*%目标。同时继续坚持小食杂店分层分类推进经验,继续按普通小食杂店、食品准入基本达标店、放心示范店三个层次对小食杂店实施分类监管,梯队提升。目前全市已建立食品准入基本达标店*家,放心店*家,已有*家小食杂店达到整规要求,整治率达到*.*%。三是加强行政指导,推进放心店星级评定及放心店保险机制。*市局系统积极强化放心店日常监管,推动放心示范店星级评定工作,继续开展放心店向社区、景区、学校等领域的延伸,进一步发挥放心示范店的示范引领作用。目前,全市已创建食品放心示范店*家,其中社区放心店*家,学校放心店*家,景区放心店*家。全市创建星级放心店*家,其中一星级放心店*家,二星级放心店*家,三星级放心店*家,四星级放心店*家,累计对*家不符合创建标准的放心店进行摘牌,实现了优胜劣汰、典型示范的工作目标。同时,不断深化放心店保险机制建设,改善食品经营环境,目前全市已有*个放心店业主购买了食品安全保险责任产品。

三、夯实食品安全监管基础,构建食品安全长效监管机制。一是完善制度建设,建立食品安全质控体系。在巩固工商所食品安全监管规范建设成果的同时,继续细化职责,强化职责落实,按照“任务明确、责任清晰、程序规范、依法行政”的要求出发,整合现有相关规章、制度,建立食品安全监管质量控制体系,内容包括各部门职能、监管标准、专项工作程序和工作机制等,使食品安全监管有制可依、有规可循。在完善制度的基础上,着重强化食品安全源头监管,并且对散装白酒、婴幼食品、食品添加剂等高风险食品实施特别监管,完善食品安全预警防范机制,着力防范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目前已查处制售假冒伪劣食品案件*起,查处了*冷食有限公司销售涂改了生产日期的速冻食品案、*市首起适用《食品安全法》万元大案等一批有社会影响的违法大要案,发挥了较好的警示引导作用。二是借助政府之力,继续做好*特色的农村“多员合一”建设工作。*市局以市政府成立乡镇公共安全监督管理中心为契机,积极整合工商**消费维权监督联络站、消保委推行的农村消费维权监督网及政府“多元合一”推行的消费维权监督管理站等现有资源,稳步推进农村消费安全工作,现已建立乡镇公共安全消费维权站*个。并且在建设乡镇公共安全消费维权站建设过程中,通过采取“人进中心、责进程序、督进角色”等有效措施,调动联络站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其食品安全社会化监管作用,以弥补工商部门食品安全监管力量的不足,促进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职能的到位。三是完善督查暗访机制,确保食品安全监管职能到位。建立定期的食品安全督查暗访机制,定期对基层食品安全监管等基础性工作进行督查,通过督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推动食品安全监管职能落实到位。今年*月*日至*日,*市局主要领导每天亲自挂帅到各县区对食品安全等基础性工作进行督查指导,每天由计算机抽签确定检查区域和对象,每天检查结束后召开专题检查组与县区局领导班子联席会议,将所发现问题进行反馈。*月*日,市局专门下发了相关文件,对检查中发现的无照经营、无进货查验或台账登记、销售过期食品等诸多问题进行了通报,督促各单位查找分析原因,抓好整改落实工作。各单位根据通报情况,逐条抓整改落实,并在规定的时限内反馈整改情况,有效促进了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水平的提升。

第3篇:食品安全培训内容范文

1.管理方盲目追求食堂利益,轻视食品安全

当前许多高校的管理人员往往更关注教学和科研,而对属于后勤领域的食堂食品安全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很多高校的食堂都实行了承包经营责任制,却缺乏对其严格有效的监管机制,食堂经营方往往盲目追求经营利润而忽视食品安全,食品安全意识淡薄,一旦发生食品安全事故,就会互相推卸责任,催生出许多食品安全隐患。据统计,河南省对11所高校学生食堂及院内食品经营单位的卫生状况进行了调查(采用现场调查和量化打分的方法),其调查结果为:量化评分在90分以上的学生食堂占24.2%,量化评分在80~89分间的占69.7%,量化评分在80分以下的占6.1%,其中老食堂和个人承包的风味食堂的卫生最差,量化评分合格率仅为52%。

2.从业人员整体素质偏低

为了降低人力成本,高校食堂往往聘用文化层次较低的临时人员,这部分人员流动性较大,劳动付出与所得的工资差距较大,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不强,往往食品安全意识淡薄,食品卫生操作不够规范,缺乏系统的食品安全知识和技能培训,食品加工过程中无法有效地执行卫生的标准,导致食堂食品安全难以符合要求。

3.缺乏有效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和应急机制

“社会稳定看高校、高校稳定看食堂,食堂稳定看制度”,有效的管理制度是保证食品安全的先决条件,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服务的改革进程,许多高校经营都采取了新的模式,但在实际管理过程中,部分高校食堂管理人员对食品安全管理工作重视程度不够,管理理念落后,管理松懈,缺少专业经验和对管理工作的系统化和规范化引导,未建立健全有效的食堂食品安全管理机制,缺乏相应的食品安全预警和应急机制,管理制度往往流于形式,得不到有效落实。

二、加强高校食堂食品安全管理的有效措施

1.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完善食品安全应急机制

为了确保高校师生的食品安全,高校应在国家相关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制定和完善原材料采购、储存、加工和销售各环节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必须严格制度化管理,一是建立健全高校食堂食品卫生安全管理责任制,实行责任到人、责任到事、责任到位。重视奖惩机制,对于落实好食品安全管理的单位或个人进行奖励,对于违反管理制度的单位或个人进行警告、处罚甚至辞退。二是建立产品质量责任追溯制度,对食品采购、加工等各环节进行严格登记,做到各环节有据可查,一旦某一环节达不到质量要求,能迅速查明原因并及时整改。三是建立及时高效的的预警机制和应急预案,保持与公安、工商、质检、卫生等政府职能部门以及医院的密切联动,保证在发生食品安全事故时,迅速反应,准确决策,及时启动应急预案,有效开展应急工作,保证高校学生的人身安全。

2.应用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HACCP)提高食品安全管理水平

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HACCP)是一种通过确认食品生产过程中危害点并加以控制,达到食品安全生产和加工目的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是将预防和控制重点前移,保障食品安全最有效的管理体系。HACCP可以确保食品在消费的生产加工制造准备和食用等过程中的安全,在危害识别评价和控制方面是一种科学合理和系统的方法,它通过识别食品生产过程中可能发生安全问题的环节并采取适当的控制措施防止危害的发生,通过对加工过程的每一步进行监视和控制,从而降低危害发生的概率。在食品的生产过程中,控制潜在危害的先期觉察决定了HACCP的重要性,通过对主要的食品危害,如微生物化学和物理污染的控制,可以更好地向消费者提供消费方面的安全保证,降低食品生产过程中的危害。要更好地应用HACCP体系,提高食堂管理及食品安全卫生水平,就需要从现实出发,结合食堂的发展现状,综合HACCP体系的根本内涵,了解其精髓,灵活地应用这一体系提高食堂的管理水平。

3.加强从业人员的食品安全培训工作

食品从业人员除应健康状况合格外,更重要的是必须具备相应的食品卫生知识、食品营养知识以及相关法律知识,高校食堂应定期组织全体从业人员进行食品安全培训,学习食品卫生基础知识,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基本操作技能和关键控制点控制等,严格实施食堂从业人员培训后上岗的制度,以增强从业人员安全意识,提高从业人员安全操作技能,引导从业人员真正了解安全第一,防患于未然的深刻内涵,从而形成人人懂安全,时时有警觉的餐饮加工氛围。只有所有一线员工有了食品安全意识,食品安全才真正有保障。

4.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师生食品安全意识

第4篇:食品安全培训内容范文

关键词:苏果超市;农产品物流;物流配送

当前连锁超市在农产品流通,特别是生鲜农产品方面将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发达国家的生鲜产品或者农产品销售主要靠连锁超市和食品商店,当前欧美等发达国家连锁经营的生鲜食品已占总消费的80%,美国更是高达95%以上。连锁超市已成为农产品连锁经营的典型业态。我国超市从20世纪90年代初起步以来,发展速度已经超过了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我国超市的年均增长速度为30%,据估计到2008年超市将占我国大中城市居民生鲜农产品消费总额的50%。为了更好地了解我国超市的农产品物流情况,本文对江苏苏果超市进行了调查,力求以此了解超市农产品物流的情况。

一、苏果超市基本情况

苏果超市成立于1996年7月,其前身是成立于1988年的江苏省果品食杂总公司,为省供销社总社果品科划分而来,因此与农产品一直有密切关系,在苏果整个经营品种中70%为农副产品及其加工产品。苏果超市推出生鲜加工、面点熟食、净菜配菜服务的“家庭厨房工程”是苏果超市提高市场竞争力的一大独门利器。2007年网点总数达到1758家,覆盖苏、皖、鲁、豫、鄂、冀等6个省份,实现销售规模达到263.8亿元。在南京,苏果超市占据着超市业态50%以上的市场份额,是江苏省超市零售业最大的商贸流通企业。苏果超市以经营业态多样化、连锁网络城乡化、物流配送现代化、企业管理科学化和服务内容系列化为核心,坚持不断优化和持久创新。经过多年的发展,苏果超市形成了以下6种经营模式:苏果社区店、苏果标超店、苏果便利店、苏果平价店、好的便利店和苏果购物中心。

二、苏果超市大力发展农产品现代物流

(一)发展“农十超”

苏果超市积极发展“农+超”。自1999年以来,苏果超市先后进入南京羊皮巷、上海路、锁金东路农贸市场,还有一些苏果店虽未直接进入,但开设在农贸市场旁边。该模式既能满足部分消费者“一站式购买”的需要,也能逐步引导顾客在购买生鲜商品时选择超市。在锁金东村副食品市场的苏果社区店里,各类生鲜和农副产品如蔬菜、水果、水产品、鲜肉、家禽、面点等各色商品品种丰富,品类齐全。超市还引进“雨润”等知名品牌商家进场,档次较高,兼顾了高消费群体的需求,实现了错位经营。在上海路副食品中心市场的苏果超市,经营着各种酱油、色拉油、调味品、粉丝、火腿、熟食、面点等,与副食品中心市场的商品形成互补。绝大部分顾客既可光顾副食品市场,又能逛超市购买调味品、日用百货等。苏果超市经营的农副产品都是统一配送、净菜上架的,经过检测、分级、加工、包装等工序,质量、色泽和新鲜度都不错,部分商品的价格也具有一定优势,吸引了相当一部分对食品卫生、安全程度要求高的消费群体。

(二)参与农业产业化

苏果超市大规模农产品的销售已经带动了上千家食品类生产经营企业的发展,江苏邳县狗肉、靖江肉脯、常州萝卜干、安徽宣州笋干、宿迁黄花菜等一大批在苏、皖两省较有名气的地方土特产品过去都是以散装、的方式在市场销售。苏果超市在农村的网络建立以后,这些土特产品按照苏果超市要求推进产品的标准化、规范化,产品档次明显提高,销售成倍增长,已从“一乡一县”的土特产变为畅销区域市场的名牌产品。苏果超市以农为本的经营模式,明显加快了农村的产业调整,推动了种养业、加工业的产业化,初步形成“基地-加工-市场”紧密结合的产业链。

(三)进军农村

从1998年开始苏果超市以其较强的品牌影响力、规范的管理、良好的服务,用特许加盟的方式改造农村零售网络,在江苏、安徽、山东、河南、河北、湖北等6个省份大力发展农村加盟店。在品牌输出的同时,把管理制度、操作规范向加盟店输出,每开一个店,苏果超市按照统一标准进行装修移居入境,装备POS系统和收银机,并按苏果直营店的价格配送商品和开展员工培训。加盟店开业前,店长和业务骨干全部要到南京总部培训。苏果超市严格按连锁经营的要求对加盟店实行进货、配送、核算、价格、布点、管理、形象“七统一管理。苏果超市对加盟店40%的商品实行直接配送,对其他商品则要求从总部认可或指定的厂家进货,并进行严格的抽查。苏果还和厂家合作,定牌生产适合农村市场的酱菜、被褥等商品、化妆、洗涤用品等也根据农村特点定位在中档。目前,苏果有近60%的门店设在县城及县以下农村,其中60%的网点已进入县以下乡镇,在整个销售规模中,农村的份额占据了50%。

(四)建设生鲜配送中心

连锁超市销售的食品中,生鲜食品是最复杂和最容易在物流过程中引起质量问题的。为了对生鲜食品的安全进行控制与管理,苏果超市在南京城南专门设立了生鲜加工配送中心。目前苏果超市南京地区60%的蔬菜以及水果配送都通过这个配送中心来完成。苏果超市坚持配送新新鲜、进货进田头,狠抓食品保安全。现代化的苏果生鲜加工配送中心已于2006年12月3日在马群物流中心开工,计划投资5000万元,建成后将为苏果近200家有生鲜项目的直营门店实施主要生鲜品类的直接配送。据介绍,苏果生鲜加工中心将与门店联网食品安全信息查询系统,能够对配送商品原产地、品牌及生产批次和加工过程信息溯源查询,从而更有效地保证食品安全。

(五)大力推动食品安全建设

食以安为先,苏果超市大力加强食品安全建设,国家十五重大科技专项“以苏果超市为平台实施食品安全关键技术综合应用示范工程”课题共投入4亿元科研经费。在江苏省农科院、南京农业大学、东南大学、江苏省疾病控制中心等的单位专家的技术指导下,苏果超市有限公司根据主要食品生产和销售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技术需求,从销售终端出发实施了“从农田到餐桌”和“从餐桌到农田”的双向食品安全全程控制管理模式。超市还及时成立了仪器安全管理科,在门店设立专职安全监督员,负责日常的质量安全检查工作。另外超市还建立了苏果超市、东南大学、南京农业大学3个食品安全培训基地,编写食品安全培训教材,进行食品安全培训。苏果超市通过采取严格的索证制度来保证供应商选择的正确性。为对生鲜食品的安全进行控制与管理,苏果超市物流配送中心专门设立了生鲜加工配送中心,同时通过“公司(苏果超市)+科研机构+基地+农户”的组织方式来进行食品安全控制。

(六)大力发展管理技术网络化

1999年苏果超市实现了总部、配送

中心、门店的联网;2000年初和2001年底,两次进行了系统升级。供应商已可以通过电话拨号访问苏果网络。配送中心管理系统具备远程查询、自动补货、结算和票据处理、脱销数据处理、新品配货、储存管理、调运管理、综合分析等诸多功能。分店店长借助网络。根据自动补货系统生成的补货订单并结合团购、促销计划等因素确定当天的补货数据,确认后数据自动传送到配送中心,配送中心管理系统根据库存生成配货单并向门店反馈数据:少量缺货数据系统自动记录,由采购部门进行分析、处理。为了最犬限度地降低门店库存,减少资金占用,配送中心对门店每天配送(门店有团购等特殊情况可临时追加)。根据配送车辆的运输能力,编制门店分批配送计划,每个配送批次的时间间隔约2.5小时。配送工作从接收门店补货数据开始,根据配送批次顺序,完成数据加载、票据打印、传递分发、按单配货、复核分装、送人代运区、装车送货等作业过程。在计算机系统的控制下,包括商品、物料的配送和废旧物资回收等,配送中心的每辆车日周转5-8趟。

三、从苏果超市来看我国超市农产品物流的发展

(一)农产品市场大有可为

从苏果超市的发展可以看到,超市可以通过农产品来获得巨大利润。苏果超市60%以上的门店扎根县城及县以下农村,销售规模中一半以上的份额是在农村实现的,在整个经营品种中70%为农副产品及其加工产品。在此情况下苏果超市取得巨大发展,这充分说明了农产品只要经营得当,同样可以给企业带来巨大的利益。超市经营农产品不仅在城市可以获益,在农村同样受欢迎,因为其代表了更高的食品安全和消费标准。随着农村生活水平的提高,超市购物将成为农民的选择。

(二)物流是农产品连锁超市发展的关键

苏果超市的快速发展和进军农村。与其高效的物流战略分不开。高效的物流手段降低了流通成本,同时提供了较高水平的服务。统一配送使得苏果超市降低了采购成本,同时减轻了门店的负担,实现苏果和供应商的“双赢”。在农产品经营过程中。苏果按照农村产品品牌化、品牌产品超市化、超市商品绿色化的经营理念,注重流通对农业产业化的带动作用。与农产品生产和运销大户、农场、食品加工企业等建立了长期稳定的供货关系。通过现代化的配送中心。苏果超市实现了对生鲜农产品储存、加工、包装,实现了保值增值,从而赢得了市场。

(三)食品安全是农产品经营的生命线

随着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意识越来越强,确保食品安全成为农产品经营者的重要工作内容。研究表明。超市取代菜市场成为人们买菜的主要场所是经济发展的结果。收入、价格和质量是消费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一方面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迅速提高,传统集贸市场不能满足消费者生鲜消费的安全性、多样性、便利性、舒适性等要求:另一方面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使得超市不断优化生鲜供应链管理、降低经营成本。提高商品质量。苏果超市根据主要食品生产和销售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技术需求,从销售终端出发,实施了“从农田到餐桌”和“从餐桌到农田”的双向食品安全全程控制管理模式,有效地保证了消费者需求的实现。

(四)现代技术是提高物流效率的重要支撑

在苏果超市的案例中,可以看到现代技术的应用大大提高了苏果超市的物流效率。现代化的技术使得苏果超市马群配送中心为1000多家苏果超市门店提供常温商品配送服务,每天通过苏果超市局域网接收门店订单。根据门店需求实行每天配送,一般订单24小时内履行,物流服务半径超过250公里。管理技术网络化实现了总部、门店、配送中心有效信息传递和高效物流作业。

第5篇:食品安全培训内容范文

【关键词】食品安全;市场弊端;政府监管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是人类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也是维护国家安定、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食品安全不仅涉及普通民众的生命健康问题,更涉及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国际声望。因此,“食品安全”是人们关注的重大话题。

一、食品质量出现问题原因分析

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问题频发。从三鹿奶粉事件到双汇集团旗下公司的问题产品,再到在全国掀起巨大风波的染色馒头,这些食品安全问题给民众带来莫大的恐慌,也给社会造成了巨大的负面影响。食品安全问题在损害消费者健康甚至是危害其生命安全时,还可能导致社会失稳、妨碍经济发展、影响国际合作等一系列问题。而食品安全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有:生产过程中的污染,市场弊端,政府监管失灵。

1、食源性问题突出

在工业、农业生产过程中,由于不注意环保,如种植业中滥用农药、化肥以及使用受污染的水源,养殖业中不恰当的使用添加剂或兽药等行为都会导致食源性疾病,引发食品安全事故。近年来,我国就出现过多例因蔬菜、水果农药残留物浓度过高而引发的食品安全问题。我国一些农产品,如茶叶,就曾因农药残留问题遭到贸易伙伴绿色壁垒的冲击,这直接影响我国的进出口贸易的发展。

2、由于市场运行过程中一些弊端,加剧了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

市场弊端除信息不对称和外部性外,还缘于食品供给主体的无限分散性,这是我国与发达国家相比最大的特点。信息不对称会使消费者在产品市场上完全处于劣势地位,将导致逆向选择等各种问题,使市场不能有效发挥资源配置的作用,进一步研究表明,信息不对称导致的不知情,可能导致得到错误信息的生产的生产者和消费者对产品价值无法做出准确判断。进而市场就无法达到产出的社会效率水平。同时由于市场条件下存在盲目性与自发性,很多经销者为追求利润的最大化而采用一系列有悖于市场经济道德法规的手段,损害消费者利益,导致整个食品市场的混乱。

3、政府监管体系不完善

反映政府监督体系不完善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关于食品安全标准法规涵盖的内容不全面,而且我国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体系在食品流通中某些环节上还存在着空白。例如我国食品安全标准过于宽松,其中《办理食品卫生检验单位证书的手续》对检验单位认证的规定不是很严格,而且没有详细规定检验单位的操作规范。再如食品污染的源头控制力度不够,例如在种植品种种植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监督不足。其次,我国目前施行的多部门监督体制存在重复监管、效率低下等问题。监管、投资、执法环节的重复,不仅浪费公共资源,而且不能有效形成监管合力,导致监管盲区的出现。再次,政府对市场食品安全抽测的规范性、标准化程度低。虽然目前我国工商、农业、卫生、质检部门都对农产品市场进行不同侧重点的食品安全抽检,但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形式化,检查前事先通知或让市场主动送检,这些方法难以发现问题。与此同时,各部门检测水平参差不齐,缺乏统一的规范标准,导致食品检测结果的混乱。

二、解决问题的对策

1、加强对农产品生产源头的控制

要普及科学的农业生产知识,提高农产品生产者的素质。同时加大对食品质量安全技术研究开发的投入,增强我国对一些重要食源性危害的检测技术和对农药以及环境污染物方面的检测技术的应用。

2、运用信息技术建立食品安全信息管理体系

首先,这有赖于政府建立有效地食品安全传导机制。将建立有效地信息作为食品安全公告管理的重要手段,及时向公众通报各种食品安全的状况,便于消费者及时了解市场现状,减少因信息不对称而导致的食品安全问题。其次,应实现各部门之间资源信息共享化,将与食品安全相关的因素有效整合,从而进一步提高重大突发性食品安全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

3、进一步完善政府对食品的监督管理体系

使标准与法规得到及时调整并适应社会发展变化,同时,要努力与国际规范接轨,如国际上普遍接受的GMP规范及HACCP体系的应用。鉴于中国对食品安全的监测还没有形成较为完善的监测体系,并且对食品安全主要集中在对最终产品的监测上而无法对食品安全因素难以起到预防作用的现实,中国法规应明确界定HACCP在中国食品安全管制中的地位和作用,强力推行和实施这一有效的食品安全管制措施,及时发现在食品生产加工过程中的质量问题,严厉处罚没有严格按照食品标准进行生产加工的企业,通过此项措施引导企业进行优质、高标准的食品的生产,促使企业从“反应型食品安全监管”向“自主型食品安全监管”转变。

4、加强对经销商的培训管理

经销商是农产品批发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食品安全监管措施的直接执行者。加强市场对场内经销商的管理,有利于从整体上提高农产品市场的食品安全监管水平。工商管理部门应将实施市场准入制度、档案管理制度、培训制度以及信用记录制度相结合,从多方面提高监管水平。(其中,市场准入制度即经销商进场前需在工商部门办理营业执照和流通许可证;档案管理制度即市场建立经销商相关信息档案并保持对档案的跟踪管理;而培训制度就是市场定期组织开展经销商业务指示剂食品安全培训;对于信息记录制度就是市场定期检查并记录场内经销商的经营行为,对发现的违规行为予以警告、公示、市场备案及令其退出市场等惩罚措施。市场通过提高对经销商培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可很大程度上提升经销商的自身知识水平和业务素质;使其获取和接受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概念的能力不断强化。

食品安全及其监管不仅仅是技术问题,而且是重大的社会问题,需要政府、企业、消费者的共同参与,才能最大程度降低和减少食源性疾病、食物的营养不合理造成的对公众健康的威胁,才能促进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的实现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薇.食品质量安全分析[J].畜牧与饲料科学,2009(2)80-81.

第6篇:食品安全培训内容范文

关键词:食品检验;应用型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识码:A 一、前言

广义的食品检验是指通过物理、化学、生物化学等基本理论和技术,根据国家卫生标准等专门的技术标准来研究与评定食品的质量及其变化,其中也包括对食品的原料、辅助材料等进行质量检验,以确定食品质量合格与否。而狭义的食品检验则是指食品检验相关机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所规定的卫生标准,对食品的包装(内包装和外包装)、标志等进行检验。由于食品行业的复杂性,食品检验的内容也非常复杂,既包括对食品营养成分的分析,食品中污染物质的鉴定,也包括对食品添加剂标准的判断,因此食品检验方式也呈多样化,这就对相关人才的专业技术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食品检验人才队伍现状分析

食品安全问题已经成为不容忽视的重要经济问题、社会问题、法律问题、道德问题。毒大米、地沟油、染色馒头、瘦肉精……一系列令人发指的制作贩卖有毒食品的事件频频发生,不断掀起舆论浪潮,也不断挑战消费者的承受底线。在这种形势下,加快食品检验人才队伍建设,培养应用型食品检验人才,严格为生产流通领域的食品把关等问题呼之欲出。

食品安全问题如此频繁,这是由多方面原因引起的,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健全、对于问题企业的处罚力度不够、食品企业的资质不合格、食品检验技术落后、缺乏先进的检验设备、食品检验人员的素质不达标……笔者认为,其中最为关键的因素就是我国缺乏相应的高素质人才。一方面,我国高等教育中关于食品安全学科的教育机制尚不健全,这是导致我国欠缺食品安全和管理检验复合型人才的主要原因;另一方面,很多食品企业对于食品检验人才的要求并不严格,特别是对从业证书、实践能力的要求,以及食品原材料验收标准并没有统一的设定。

三、培养食品检验应用型人才的必要性

所谓的应用型人才即能够把相对成熟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手段应用到实际的生产与生活中的技能型人才。

众所周知,食品质量关系到消费者的健康,甚至是生命安全。所以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的重要程度不言而喻。通常,在检验食品标准的过程中所使用的仪器、方法以及分析时的客观性,分析者的观察判断能力等方面直接影响着分析结果客观与否。而具备扎实的食品安全检验知识和高超的检验技能的人才往往能够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地分析产品的每项指标及综合情况,并根据所评估的情况有针对性地指导食品企业员工操作的正确性和规范性,及时规避导致食品安全问题的因素,这对于加强食品安全管理,保证食品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四、食品检验人才的基本要求

1.职业道德要求。遵纪守法、爱岗敬业是每一行业工作人员应具备的最基本的职业道德,从事食品安全工作的人员更应该注重职业道德的培养。这就需要具备以下几点:(1)客观公正、诚实守信,尊重事实。(2)对于工作始终保持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不。(3)具备丰富的法律知识和法治观念,深谙《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等法规关于相关工作的基本要求。

2.知识水平要求。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还要对英语、数学处理等知识有一定的了解,特别是关于食品理化检测技术、食品掺伪鉴别检验、食品加工技术等方面的知识,更要熟练掌握。例如:(1)关于食品营养方面,必须具备食品营养开发、食品营养配餐设计与指导能力。(2)关于食品检测方面,必须了解食品卫生检验检疫的基本手段。(3)关于食品加工方面,需要熟悉乳制品、软饮料、发酵食品、肉制品加工操作的能力。

3.技术水平要求。具备基本的计算机操作能力,能够高效、快捷地利用计算机搜索、处理和检阅信息,这是从事食品营养检测和食品卫生检验检疫工作的必备技能。

五、培养食品检验应用型人才方案探析

1.加强对食品检验人才的意识培养。食品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已经耳熟能详,但是即便如此,仍然定期开展食品安全教育工作,身为食品安全行业的从业人员,食品安全事件的把关人员,食品检验工作者仍应该树立高度法律意识和安全意识,从意识到行动上坚决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这样才能保证后期工作的顺利开展。

2.完善食品检验人才培养机制。可以说,任何食品安全问题都与食品生产、流通环节存在密切联系,食品生产企业检验人员素质底下、人才匮乏是导致恶性事件发生的重要因素。高等教育机构在开设相应课程的时候应该保证授课内容涵盖以下基础部分:食品化学基础;食品生物化学基础;食品营养;食品分析化学;食品毒理学基础;食品加工技术;仪器分析;食品感官检测技术;食品质量与安全管理;水产品检测技术;营养成分检测技术;焙烤制品加工技术;食品掺伪鉴别检验;营养配餐与设计,等等。相关部门在开展员工素质培训的过程中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岗位基本技能实训,包括食品营养实训和食品仪器分析实训。(2)专业技能实训,包括食品检测技术,食品化学分析技术,食品加工技术等。

3.突出食品检验高端人才的培养。对于高端食品检验人才,具体的行业目标是:具有较强的专业功底和管理能力,具备更新拓宽检验知识的能力;熟悉各种食品质量管理体系的运作程序,熟练掌握相关的食品法律、法规和标准,具备食品检验和质量控制能力。因此,应不断进行强化训练,在实践中反复强调业务能力,及将理论应用于实践中的能力,学习国内外同行业先进的技术、手段,加大对培训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支持,形成良好的重视食品安全培训的行业环境。

六、总结

第7篇:食品安全培训内容范文

随着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农村食品市场日益繁荣活跃起来,各种农村食杂店、小超市、小集贸市场、小加工作坊犹如一夜春风来,促进了农村的经济繁荣。在极大方便广大农民群众饮食需求的同时,一些不容忽视的食品安全隐患也充分暴露出来,严重威胁着农民的身体和生命安全,成为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关注的焦点。强化农村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已成为各级政府和职能部门刻不容缓任务,就加强农村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结合食品药品监管实际,谈几点粗浅看法。

一、农村食品市场现状

为进一步摸清农村食品市场现状,我们利用一个月时间,先后深入我市17个乡(镇)和42个行政村进行调研,通过实地走访和调研,在农村我们发现食品市场仍然存在“三多三少”现象。“三多”:一是“三无”食品多。在农村,商店及小卖部是农民主要生活用品的来源地,这些占据农村食品流通环节主流的小卖部虽然经营地点不同,但其所售的商品都大同小异。他们的进货渠道基本是相同的,大都选择一些价格便宜而且送货上门的货,而其中有很多食品是那些在城市中失去市场的劣质、将要过期“三无”食品,尤其是针对儿童消费群体的桔子水、饼干、方便面、棒冰等许多小食品随处可见。这些食品有的加入色素、防腐剂和甜味剂等添加剂,做工简单,卫生指标严重超标,极大地危害农民的身心健康。二是卫生环境不合格的食品企业多。在农村,农民食品安全意识普遍较差,农村食品企业业主管理意识不强,缺乏必要的卫生改造资金,在经济效益不景气的前提下,农村食品企业往往只注重经济效益,不愿投入资金改造食品企业环境,造成农村食品企业卫生环境较差,尤其是小型食品生产加工厂,小食杂店和小餐馆卫生环境令人担忧,这些食品企业由于规模小,市场占有率低,有的食品企业属季节性开工开业企业,小食品生产企业生产厂房和居住区不分;食杂店商品、食品混放与生活用品存放不分,小餐饮企业无消毒灭菌设备,居住区与消费区不分,餐饮区和灶房不分;极易使生产、经营和消费的食品产生二次污染,造成新的污染源。三是食品安全知识匮乏的农民多。在农村,由于受传统的自给自足生产生活方式影响,除一些必须的生活用品外,农民关注食品安全的并不多,部分农民不了解食品安全知识。农村人买食品往往只看重价格,忽略质量,更很少有人考虑食品安全等因素,对买到的食品一般很少有人注意食品的商标、厂名、厂址,甚至生产日期等内容,部分农民抱有“不干不净吃了没病”的心理,即使吃出了问题也很少有人通过法律渠道进行维权,这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假劣食品在农村的泛滥。“三少”:一是食品企业从业人员拥有健康证的少。在调研中,我们随机对农村餐饮企业从业人员进行健康证抽查,发现农村一些餐饮企业从业人员根本拿不出健康证。尤其是直接接触食品的从业人员健康证也很少,一旦这些人患有传染病,就餐的农民将成为直接的受害者。制约健康证办理和发放的主要因素是:农村尤其偏远山区交通不便,给农民到卫生防疫部门体检造成不便,加之农村的经济状况不好,农民获得健康证检查又需一定费用,农民不愿意办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食品从业人员健康证的办理。二是职能监管部门监管频次少。在农村除工商部门在基层有工商所外,卫生部门在农村有兼职的防疫大夫外,其余的食品安全职能部门在乡(镇)级基本没有人员和机构。在目前监管体制下,多数职能部门由于农村监管成本高等诸多原因,使农村食品市场的监督检查次数远远少于城市的监管次数。三是农村食品安全知识宣传的少。农村是最大的食品市场,农民是弱势群体,农村一旦出现了食品安全事故,后果将十分严重。虽然各职能部门结合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在农村进行了阶段性的宣传,但总体看,农村食品安全宣传工作的力度较小、覆盖面不足,还未形成良好的食品安全宣传氛围。

二、加强农村食品安全监管的建议

“民以食为天”,目前我国的国情是农民占多数,农村仍是最大的食品市场,保证农民饮食安全对促进“三农”问题的解决和实现农村的全面奔小康有着重要而现实的意义,是各级政府和职能部门践行“三个代表”的直接体现,加强农村食品安全监管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应整合监管资源,形成长效监管体系。按着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决定》的要求,各级政府对食品安全工作负总则,各职能部门按分段监管的原则监管。这就要求在现行的监管体制下,加强农村食品安全监管应在当地政府的统一领导下,以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为指导,在纵向上应建立市、县、乡、村层级领导的工作体系,保证食品安全监管政合畅通。在横上向应建立以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为平台的各职能部门工作体系,在动态上应建立行业组织、协会、农村食品安全监督员,信息员为补充的监督体系,最大化地利用和整合各方资源,形成纵向齐动、横向联动、动态互动的监管网络,有利于增强监管效能,保证农村食品市场监管到位。

 

2、应建立“四个模式”,构筑农村食品安全监督网络。质量是食品的生命,要加强食品产品质量监管,在农村食品安全监管上应形成行之有效的监管模式,保证农民饮食安全。一是应推行农村食品安全监管综合督导考评模式。在农村食品安全监管中,应建立食品安全重点工作的政府督导机制,由各级政府专门机构对食品安全工作跟踪督办;建立日常工作部门交流机制,由各职能部门专项推进;建立上门服务机制,对农村食品企业所需的健康证等,可上门体检、发证,减少农民开支。建立现场推进机制,对农村食品安全存在的突出问题,由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组织各职能部门现场指导、规范和推进。建立年终考核机制,对农村食品安全工作,应由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和各职能部门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达标验收。二是应推行统一规范的管理模式。在农村食品企业规范管理上,可结合农村实际,综合考虑农村生产力水平,从业人员文化知识,自身素质等因素,简化农村食品各环节各链条管理规范,突出重点规范指标,形成简洁易懂、操作性强的农村食品企业统一管理规范,便于农村食品企业实现规范管理。三是应推行电子动态监管模式。由于农村食品企业点多、面广、线长,为降低监管成本、增强行政效能,可充分利用消费者网络、卫生监督网络等资源收集农村食品市场信息,倡导各职能部门建立农村食品企业电子监管档案,整合信息资源,实现互联互通、动态监管。四是应推行培育基地和现代物流管理模式。农村食品市场混乱的重点环节是流通环节,从源头抓起,培育基地和推广现代物流管理是保证农村食品安全的重要举措,发展绿色食品,推广国家“绿标”食品企业为龙头的“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培育绿色种植、养殖基地建设有利于规范源头,保证食品安全。在农村食品流通环节上,应坚持“政策引导、政府推动、部门规范、市场运作”的方针,把城市的现代物流管理方式引入农村,在乡(镇)建立连锁超市,加快农村小型标准化超市改造进程,切实规范农村食品流通秩序。

第8篇:食品安全培训内容范文

包装食品安全承诺书一 食品安全关系到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稳定。为保障消费者健康权益,保证餐饮食品安全,本单位郑重承诺:

1、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承担餐饮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职责,落实餐饮服务安全各项管理制度。

2、保证依法取得《餐饮服务许可证》和从业人员健康合格证明等相关证照后从事餐饮服务活动,并按规定进行食品安全知识培训。

3、依法建立并落实食品(原料)进货查验记录制度,建立食品、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和食品相关产品的采购记录制度,认真查验供货者的许可证、食品合格证明文件、产品标识和食品及原料质量,如实记录食品的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批号、保质期、供货者名称及联系方式、进货日期等内容。严把进货关,保证本单位食品(原料)购进的可追溯性、真实性,以防范和控制食品安全风险。

4、保证提供餐饮服务的场所环境、设备设施、布局流程及操作过程符合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的标准和要求。不使用食品安全管理法律法规禁止使用的食品及原料。

5、保证规范食用油脂和添加剂管理使用,杜绝添加非食用物质,不超范围、不超剂量滥用食品添加剂。不使用非食品用具及容器、包装材料,不使用未经消毒合格的餐饮具、工具、容器。

6、建立本单位食品安全督查制度,规范经营行为,提高餐饮服务质量和自律意识,同时自觉接受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和社会各界的监督,承担社会和法律责任。

承诺单位名称(盖章):

承诺日期:

包装食品安全承诺书二 为了认真贯彻执行《食品安全法》,确保食品生产和流通安全,本经营者郑重承诺:

一、严格依照《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从事食品生产经营活动,对社会和公众负责,诚信经营,保证所生产经营食品安全,理解社会监督,承担社会职责。

不采购使用非定点屠宰单位供应、未经检疫合格的猪肉,以及病死或者死因不明的禽畜肉及其制品。不采购使用无合法来源的米、面、食用油和酱油等调味品。不采购使用非食用盐或有毒有害物质加工食品。不采购使用无卫生许可证的食品添加剂,不超范围、不超剂量滥用食品添加剂。不采购使用腐烂、变质或感官性状异常的食品及其原料,以及河豚鱼、野磨菇等内含毒有害物质的动植物。不采购使用无合法证照的生产经营者的食品及食品用产品。不采购使用无食品名称、生产单位、生产地址、生产日期和保质期,以及包装不完整或超过保质期的预包装食品。不雇用无健康合格证明人员从事接触食品的工作,不使用未经有效消毒的餐用具。不经营《食品卫生法》禁止生产经营的其它食品。

二、具有与生产经营的食品品种、数量相适应的食品原料处理和食品加工、包装、贮存等场地且贴合下列要求:

(一)经营场所与有毒、有害场所以及其他污染源持续规定距离;

(二)经营场所与个人生活空间分开;

(三)经营场所持续内部环境整洁;

三、具有与生产经营的食品品种、数量相适应的消毒、更衣、盥洗、采光、照明、通风、防腐、防尘、防蝇、防鼠、防虫、洗涤以及处理废水、存放垃圾和废弃物的设备或者设施且贴合下列要求:

(一)设备及设施空间布局和操作流程设计贴合规定,合理布局;

(二)贮存、运输和装卸食品的容器、工具和设备安全、无害、持续清洁,贴合保证食品安全所需的温度等特殊要求,不得将食品与有毒、有害物品一齐运输;

(三)备有数量足够、安全无害的工具、容器,标志明显,防止直接入口食品与非直接入口食品、原料与成品交叉污染;

(四)食品容器、工具和设备与个人生活用品严格分开。

四、生产加工过程控制要求

(一)使用的原辅料应贴合国家有关规定和相关标准的要求;不得使用过期的、失效的、变质的、污秽不洁的、回收的、受污染的原材料或非食品用原辅料生产食品;应采取措施确保采购的原辅料贴合要求。列入食品生产许可证管理的,应使用获证产品。

(二)原辅料贮存时,应根据贮存要求采取措施确保原辅料的质量安全。盛装容器应持续清洁。应采用先进先出原则对库存合理周转。

(三)原辅料在使用前,应经过检查,确保原料干净卫生,适合加工要求。

(四)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应贴合gb2760及相应的标准和有关规定。

(五)食品生产用水应贴合gb5749的要求;与食品接触的冰或水蒸气等应采用生活饮用水制成。

(六)应采取有效措施使原辅料、半成品与成品有效分离,并确保与食品接触的设备、工具等表面清洁,防止交叉污染。

(七)食品添加剂的称量应使用天平或称等称量工具。

(八)应按照确定的生产工艺程序进行食品生产,应采取有效控制食品热处理时光和温度的措施。

五、建立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经营人员每年进行必要的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明后从事食品经营活动。持续个人卫生,销售食品时洗净双手,穿戴清洁的工作衣、帽。

(一)应取得健康体检证明后方可上岗,并每年体检一次。凡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的人员,以及患有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以及其他有碍食品卫生的疾病的人员,不得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

(二)应持续个人整洁,不留长指甲、不涂指甲油、不佩戴外露饰物,在加工场所内应禁止吸烟和吐痰。

(三)在食品加工操作时应穿戴洁净的工作衣、帽,头发应置于帽内,进入生产区应持续良好的个人卫生。应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生熟食品及其他原辅料间的交叉污染。

(四)负责人和主要生产人员应学习和熟悉食品质量安全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知识,应透过食品质量安全相关培训,提高其对产品和质量安全的认识,明确其职责。

六、建立食品进货查检记录制度。采购食品时查验供货者的许可证、营业执照和食品合格的证明文件,并如实记录食品的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批号、保质期、供货者名称及联系方式、进货日期等资料,保存期限不少于二年。创造条件尽快使用电子台帐。

七、按照保证食品安全的要求贮存食品,定期检查货架及库存食品,及时清理变质或者超过保质期的食品。

八、对于自检或行政部门公布的不合格食品,立即采取下架封存、停止销售等措施,作好相关的记录和通知相关生产经营者和消费者,并协助做好不合格食品的召回工作。

九、食品广告的资料真实合法、不内含虚假、夸大的资料,不涉及疾病预防、治疗功能。

十、经营预包装食品的,贴合下列要求:

(一)按照食品标签标示的警示标志、警示说明或者注意事项的要求销售;

(二)进口预包装食品的包装上有中文标签和中文说明,载明食品原产地以及境内商的名称、地址、联络方式。

十一、经营散装食品的,贴合下列要求:

(一)贮存散装食品,在贮存位置标明食品的名称、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厂址及联络方式等资料;

(二)销售散装食品,在散装食品的容器、外包装上标明食品的名称、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经营者名称及联系方式等资料。

十二、经营直接入口食品的,贴合下列要求:

(一)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的人员,以及患有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和渗出性皮肤病等有碍食品安全疾病的人员,不得从事经营活动;

(二)小包装食品要使用无毒、清洁的包装材料、容器;

(三)使用无毒、清洁的售货工具;

(四)用水贴合国家规定的生活饮用水标准;

(五)使用对人体安全、无害的洗涤剂。

十三、经营食品批发业务的,贴合下列要求:

(一)出具有可追溯的销售凭证,如实记录食品的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批号、保质期、购货者名称及联系方式、销售日期等资料。

(二)努力创造条件设立食品检测室,配备专门的检测设备和专职的检测人员,适时开展食品检测工作,并将检测结果在醒目位置公示。

十四、如销售不贴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承诺赔偿消费者和商场损失,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职责。

十五、以上承诺如有违反,自愿理解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依照法律法规和商场给予的处罚。

包装食品安全承诺书三 为了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维护消费者餐饮消费的权益及食品安全,本企业郑重承诺:

一、认真履行食品经营者务必承担的食品安全“第一职责人”职责,对本企业经营的食品安全负全责。

1、依照《食品安全法》的规定取得餐饮服务许可证。

2、依照《食品安全法》的规定建立食品安全管理管理组织,设专或兼职食品安全员。

3、依照《食品安全法》的规定制定各经营环节卫生管理制度和食品安全制度,从业人员熟知并严格执行,经常开展自检自查。

4、依照《食品安全法》的规定建立并执行从业人员健康检查制度和健康档案制度。患有《食品安全法》规定不得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工作的疾病的从业人员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工作的,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将其调整到其他不影响食品安全的工作岗位。

5、依照《食品安全法》的规定组织职工参加食品安全培训,并建立培训档案。餐饮服务经营者的负责人和专兼职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务必在理解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知识的培训并考试合格后,方可从事食品安全管理工作。

6、依照《食品安全法》的规定,坚决不使用不合格食品(原料)或有毒有害物质加工食品,不超范围、超剂量滥用食品添加剂。

7、依照《食品安全法》的规定,带给卫生且质量合格的餐具给客人消费使用。

8、依照《食品安全法》的规定,设置与食品供应方式和品种相适应的粗加工、切配、烹饪、点心制作、餐用具清洗消毒、备餐等加工操作场所,以及食品贮存、更衣等场所。餐饮服务加工经营场所应当持续内外环境整洁,采取有效措施,消除老鼠、蟑螂、苍蝇和其它有害昆虫及其孽生条件。

9、依照《食品安全法》的规定,定期维护食品加工、贮存、陈列等设施、设备;定期清洗、校验保温设施及冷藏、冷冻设施。

二、依法建立健全食品原料进货检查验收和索证索票制度,认真查验供货商的经营资格、产品合格证明、产品标识和食品及原料质量是否贴合法定要求,严把食品原料进货质量关。

三、依法建立健全食品、原料进货台帐制度,如实记录、保存食品、原料购进的各种信息和数据,保证本企业食品、原料购进的可追溯性真实性,以防范和控制食品安全风险。

第9篇:食品安全培训内容范文

2015年4月29日下午,__区召开2015年度全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会议。会议传达了2015年____市食品药品安全委员会会议精神,部署2015年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进一步解读和明确了食品药品安全“四员”职责,与区食安委成员单位和各街道、__社区签订了2015年区食品药品安全责任书,各责任单位、各街道食品药品安全工作均已纳入政府目标考核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

1、根据市食药局文件要求,印发了《__区食品药品“一大三小”专项整治工作方案(2015-2017)》,全面推进食品及食用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228”、食品生产小作坊“119”、小药房“134·222”、小餐饮“353·122”治理模式。截至目前,正着手整治6个食品及食用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和8家食品生产小作坊;开展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示范街(小微餐饮规范管理示范街)和食品药品安全示范(诚信)单位达标整治,力争年底前完成小微餐饮示范街和示范店工作任务。

2、根据《关于印发____市餐饮服务明厨亮灶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__食药监食消【2015】49号)文件,采用“透明厨房”和“视频厨房”两种模式推进明厨亮灶工程。我区已在__遴选一批基础设施较好、诚信守法的餐饮服务单位作为前期明厨亮灶推广单位。

我局认真落实市食药局印发的《____市食品药品重点检查与随机抽查暂行办法》,已组织开展了全区2015年食品药品生产、经营、消费(使用)企业(单位)现场检查量化分级工作,正逐步建立起2015年全区统一的食品药品电子监管台账。同时,按照市食药局要求,按月公示公开动态评级结果。截至目前,已经开展量化分级食品生产经营单位1358户,其中食品生产企业18户,食品流通经营户637户,大中型餐饮191户,学校、企事业单位食堂46户,小微餐饮334户,保健食品食品经营户59户。药品生产经营单位共有73户,其中药品生产企业2户,药品流通经营户39户,药品使用单位8户,小微药房24户。

6月16日上午,我局参加了____市在__区举行的2015年食品安全宣传周启动仪式,并在活动现场设咨询台、放置宣传展板和发放宣传材料,现场接受群众咨询。食品安全宣传周期间,还开展食品安全宣传进村(社区)活动,发放新修订《食品安全法》图册,采取图文并茂的形式解读新法突出亮点,引导社会公众学法、懂法、用法,并持续开展食品安全科普宣传,普及食品安全科学知识,增强自我防范意识。

1、上半年共处理食品药品举报投诉25起,查处案件14起。

2、流通环节第一季度完成校园周边“五毛”“一元”的油炸食品,豆制品、膨化食品及饮料共10批次抽检任务,第二季度完成10类食品共50批次抽检任务。消费环节完成辣椒、花椒7批次和发酵面制品9批次抽检任务。

1、承担了我局食品药品监管人员、各街道(__社区)食品药品“四员”参加市食药局业务培训的组织工作。街道方面包括管理员8人、宣传员8人、协管员61 人、信息员63人,共计140人参加了培训。重点学习____市食品药品现场检查量化分级表(2015版),进一步加强全区食品药品监管队伍建设,提高监管人员的综合业务水平。

2、我局联合区教育局组织召开了全区中小学幼儿园食品安全培训会议,全区开办食堂的中小学、幼儿园校长园长及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共45人参加了培训会议。在培训会议上,针对近期在学校、幼儿园食堂专项检查中发现存在的食品安全问题,提出整改措施和要求,并对学校幼儿园食堂食品安全操作规范相关要求及如何预防食物中毒等内容进行了培训讲解,进一步提高了全区中小学幼儿园负责人的食品安全意识和防控食品安全风险的能力,促进了食品安全措施的落实。

主要包括:年夜饭餐饮服务食品安全专项检查、春季学校食堂食品安全检查、医疗器械“五整治”专项行动“回头看”工作、校园及周边劣质小食品整治、餐饮服务环节火锅原料底料和调味料专项整治工作、银杏叶药品召回工作。

为保障考试期间食品安全,我局成立了食品安全保障工作领导小组,印发《2015年中、高考及高中学业水平测试期间食品安全保障工作方案》,于2015年6月3日至6月25日期间,出动执法人员116人次,对考生集中住宿宾馆(含餐饮)、辖区内各考点和考生集中住宿宾馆周边餐饮服务单位和食杂店进行全面监督检查。通过定点、定岗、定人的方式,进行驻点监督、全程保障。着重以食品原料采购验收、食品储存、食品原料加工、备餐、供餐、餐饮具消毒、食品留样、从业人员个人卫生等环节为监管重点,及时排除潜在的食品安全风险,发现问题及时督导整改,切实做到餐餐监督、顿顿安全。

1、4月29日组织召开2015年__区食品药品安全委员会会议,解读了《__区2014年食品安全示范县(市、区)创建评估验收标准及任务分解表》,将创建工作任务详细分解,责任到人;5月29日召开创建食品安全示范区推进会,进一步布置落实创建相关工作。2、对照《__区2014年食品安全示范县(市、区)创建评估验收标准及任务分解表》,进行资料的补缺补差和整理装订工作,主要包括整理全区食品药品生产、经营、消费(使用)企业(单位)监管档案,对食品生产小作坊和农贸市场开展重点达标整治工作。

3、通过食品安全宣传周和食品药品从业人员培训班等方式,深入开展食品药品安全宣传,广泛普及食品药品安全法律法规和科学知识,进一步强化食品药品生产经营者的诚信守法经营意识,提高食品药品安全管理水平,为加强食品药品监管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1、监管力量有待加强。全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机制调整后,区食品药品管理部门人员主要由原工商分局人员组成,食品药品监管人员并未增加很多,并且需要承担市级工商、质监、食品药品监管等工作职责,任务繁重。另外,全局监管人员年龄老化、执法车辆不足、专业知识不足、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不足等方面问题难以满足现阶段食品药品监管需要,监管力量急需加强。

2、监管对象门类齐全,任务繁重。我区处于城乡结合部,情况复杂,辖区范围内有____国际会展中心、奥体中心、大学城、国家级开发区、寺庙,有众多批发市场、超市、商业综合体、企业食堂,监管对象数量多,监管难度大。

3、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食品摊贩的监管存在难点和瓶颈。对于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摊贩,在国家立法层面上没有予以明确,在地方上也没有制定相应的地方性法规。由于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点和食品摊贩点多面广,规模较小,生产条件差;经营者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不具备产品检验能力,产品出厂无法检验;生产经营管理混乱,不按标准规范生产甚至无标准生产;部分小企业小作坊存在生产“三无”产品的行为。对其监管与执法中,存在监管力量不足、监管能力滞后以及缺乏法律法规支撑等问题。

1、完善监管机制,强化监管能力。在工作实践中不断摸索新的工作方法、工作思路,摒弃不适应现阶段监管工作需要的旧观念,掌握新技能,适应新领域,加快磨合。

2、继续开展食品药品现场检查量化分级工作,建立起2015年全区统一的食品药品电子监管台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