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课外实践报告范文

课外实践报告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课外实践报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课外实践报告

第1篇:课外实践报告范文

值。总结多年的人才培养与教学改革的经验,探索新形势下的高职软件外包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为同类院校提供借鉴。

Abstract: The software industry has the important position in our country, higher vocational software outsourcing talents training mode and curriculum system construction research have a certain value to software talents training. Summarizes many years of experience in personnel training and teaching reform, explores higher vocational software outsourcing talents training mode and curriculum system in the new situation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similar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关键词: 高职软件外包;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software outsourcing;talent training model;curriculum system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05-0254-02

0 引言

当前,我国的软件和服务外包主要面向日本市场,来自日本的服务外包业务约占60%。与国内其它城市相比,大连地理位置毗邻日本,与日本有着地缘、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深刻联系,与日韩等软件和动漫强国在文化背景、思维方式等方面都有很深的文化渊源。

1 大连软件外包企业人才需求现状

大连目前共有1200多家软件公司,世界500强软件企业60余家,软件从业人员超过12万人。来自大连IT技能标准及解决方案论坛上的数据显示,自2011年下半年以来,大连软件行业人才缺口达20%,其中,有相当一部分职位是高职类软件毕业生所能胜任的。

在软件企业中,绝大部分企业对于软件开发人员有比较大的需求;近一半的的企业对软件测试人员有需求,四分之一的企业对软件维护和项目管理人员有需求。

2 大连软件外包企业对高职层次人才的知识、能力与素质需求分析

企业所使用的操作系统开发平台主要有Windows、Linux、Unix和Android,其中Windows、Linux所占份额最大,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基于Android的开发业务需求越来越多。企业所使用的软件开发技术主要有Java、.NET、C\C++、COBOL;数据库技术主要有Oracle、MySQL、DB2;在企业级应用中涉及的技术主要有Struts、Spring、AJAX、Hibernate、MVC等。

企业在用人时,除了对技术有一定的要求,对专业能力和职业素质要求也很明确。在专业能力方面,要求能熟练搭建JAVA、.NET软件Web开发环境、熟悉IIS、TCP/IP等B/S结构相关的网络技术、能搭建软件测试环境进行测试、能达到英语4级或日语2级水平;在职业素质方面,要求具有较好的产权意识、良好的沟通能力、高度的责任感、自主再学习的精神和团队合作的意识。

3 高职软件外包人才岗位定位

面对企业对软件开发人员的大量需求,要把“软件开发人员”作为高职软件外包人才培养的首要岗位;软件测试人员的缺口接近开发人员的半数,故将“软件测试人员”作为次要岗位;另外,随着信息化网络化办公及业务需求,对软件维护和系统运行的技术支持需求也不容忽视,结合高职学生学习能力等客观条件,应将软件维护、项目助理等有重叠和交叉的职业岗位进行分析整合,并作为人才培养目标中的岗位目标之一。

因此,高职软件外包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培养适应地区经济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修养和创新精神,掌握外包软件开发的基本工作过程及规范,具备程序代码编写、数据库应用开发、软件项目测试、文档编写等能力,能在项目工程师指导下,从事软件开发、软件测试和软件服务等相关职业岗位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4 高职软件外包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体系设计

高职软件外包人才的培养应趋向于选择“全程企业项目嵌入,高中低三层渐进”式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分JAVA和.NET两个主要教学方向,辅以相关基础课程和三年外语全贯穿的课程体系。

理论教学的设计理念是以企业实际应用为核心,以知识够用为度,以可持续能力培养为目标。高职软件外包人才培养理论教学体系整体设计按基础入门、能力提升和实战拓展分3个级别设置,这3个级别是“层层递进”的关系。在JAVA方向,基础入门级要求能使用HTML、CSS技术实现静态页面的设计与制作,能使用JAVASCRIPT实现前后台的交互,能使用面向对象编程思想实现逻辑简单 的教学任务,能使用JSP和JDBC技术实现对Oracle、MySQL等数据库应用开发;能力提升级要求能使用Severlet、JavaBean、AJAX、Severlet过滤器、JSTL标签库、JSP EL表达式语言等相关技术和方法实现企业级WEB项目的开发;实战拓展级要求能使用J2EE体系架构、Struts2、Spring、Hibernate等技术和方法实现MVC设计模式下企业中型Web项目开发,团队合作完成大型项目的设计与开发,以及产品的测试与维护。在.NET方向,基础入门级要求能使用HTML、CSS技术实现静态页面的设计与制作,能使用JAVASCRIPT或VBSCRIPT实现前后台的交互,能使用面向对象编程思想实现逻辑简单的教学任务,能使用技术实现对MySQL或Oracle等数据库应用开发;能力提升级要求能使用、C#.NET、SOAP、WSDL、UDDI、WSC、WSP、WSB、异步调用、事务、缓存、WCF技术实现企业级WEB项目的开发;实战拓展级要求能使用XML、Ajax、Silverlight编程技术开发框架下的企业中型项目,团队合作完成大型项目的编程与测试,以及产品运行与维护。

实践教学的设计理念是,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企业项目导向、工作任务驱动为中心”的模式组织课程内容,并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学会完成相应工作任务,并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发展职业能力;课程内容突出对学生的技能训练和职业素质养成;项目设计以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和专业素质的训练为主要目标。高职软件外包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设计按照理实一体化课程、独立实训课程、专业顶岗实践课程3个层次设置。理实一体化课程整体采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围绕实现项目中任务的核心技术讲解理实一体教学内容;采用“虚拟企业、再现真实需求”的实践模式,围绕企业常用技术及企业应用项目实战开展独立实践教学内容。

综上,形成高职软件外包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如图1所示。

5 结语

高职软件外包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的研究,是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提炼整合而来,其对于培养人才的岗位定位、岗位能力分析、知识与实践课程体系的设计可以为同类院校提供借鉴,为高职软件人才的培养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杨冬.高职服务外包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年第20期:30.

[2]陈振东.高职院校软件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第06期.

第2篇:课外实践报告范文

关键词:中年级;语文;课外活动;辅导

【中图分类号】G623.2

小学生一天中的大部分时间,除按照课程计划安排上课外,还有一部分时间由学生自由分配。小学生正处于发育阶段,活泼好动,富于幻想,对周围的一切事物感兴趣。但是想要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单靠课堂教学是不够的,这是因为传统课堂教学有局限性。因此,为了弥补传统课堂教学的局限性,我们应提倡开展积极的课外活动。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发展,城市的扩大,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城市化、信息化、网络化。以前在生活中自然而然就能知道、学会的东西和掌握的本领,因为远离农村,缺失玩伴,家长的呵护,造成儿童通过自己的体验而学习的机会急剧减少,从而剥夺了城市孩子享受大自然的权利。对儿童来说,大自然越来越成为一个建立在电视媒体上的概念而非亲身体验的实体。人是大自然之子,是大自然中孕育诞生的,人与大自然有着天然的联系。大自然不仅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不可缺少的物质环境,也是丰富人类精神世界的重要源泉。带孩子走进大自然,可以学习知识、培养能力,拓宽孩子的眼界,让他们保持一颗纯真的童心,获得一双发现美、创造美的眼睛,引导他们感受大自然的顽强生存、博襟等生命现象。

善于捕捉语文教材中与生活紧密联系的契合点

中年级语文课外活动中,活动内容和形式如果能很好的捕捉语文教材中与生活紧密联系的契合点,则能更好的加深学生对于所学内容的理解及记忆。针对这一点,可以采用如下活动形式:

指导学生写观察日记

指导学生观察生活,写观察日记,可以开阔学生视野、丰富知识、积累材料、发展智力、陶冶情操,是提高写作能力的基础要确定观察的观点,全面了解事物在不同领域中变化发展的情况,要有计划有重点地观察,做到边观察、边思考、边记录,逐步养成观察生活,写观察日记的良好习惯。

指导学生课外练笔

实践证明,课外练笔是补充课内作文模式僵硬,容易脱离学生实际的有效途径。课外练笔是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观点,小学生思维幼稚,尚未成熟,认识生活欠全面。在鼓励学生大胆放笔同时,应引导学生正确观察理解生活中的各种现象。

社会实践与作文

社会实践活动是作文的基础,写作的源泉,对成年人和孩子们都是如此。对小学生尤其要培养他们从生活中,从社会实践中汲取写作营养的好习惯。因此,语文课外活动中的作文,一定要先有社会实践。校园里的集体活动,走出校园的郊游、劳动、参观、访问,孩子们平时的特殊经历,都是社会实践,也都是他们作文的源泉。

从人的思维训练看写作活动,目前我国的中小学作文教学普遍缺少一个环节,即先把要写的东西说出来以后再完善构思的环节。把自己要写的事情先说出来,最好在不同的场合多讲几遍,才能够使内容更完整,更严密,更有条理,如果有听众的意见反馈甚至讨论,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效果好,效率也高。成年人和儿童都是这样。对于小学生,这种训练则更为重要。语文课外活动是实现“先说再写”方式的条件。无论是看过一个电影,还是度过了一个假期,在语文课外活动中先组织孩子们说一说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再分头去写,就充分发挥出了课外活动小组的作用。

善于采用体现教材特点与生活实际需要的多种形式

中年级语文课外活动过程中,也应当体现出形式的多样化,目的在于善于采用体现教材特点与生活实际的需要,针对这个要求,可以采用这样几种活动形式:

经常组织语文竞赛活动

在班上经常有计划地开展语文竞赛活动,对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开发智力,培养特长都有积极作用。语文竞赛以考查学生的语文能力为主。单项比赛,如普通话比赛、查字典比赛、讲故事比赛、看图说话比赛、作文比赛、书法比赛等。综合性比赛,如听说读写综合竞赛、辩论赛等。学生在比赛中增长了见识,又培养了团结合作的意识。由于我们的课外辅导开展得扎实有效,学生更喜欢语文了,读写听说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看电视与电影

在现代社会中,越来越多的孩子们从小就用很多的时间看电视,也经常看电影。小学生每天看电视的时间过长,已经成为一个世界性的社会问题。语文课外活动还要不要组织学生看电视和电影?答案当然是肯定的。随着小学现代化教学设备的建设,越来越多的学校具备了在校内组织学生集体看电视,看电影的条件,从而为开展这方面的小学语文课外活动提供了物质保障。小学生有组织地多看一些适合他们年龄特点的电视节目和电影片,再经过老师的讲解和互相讨论,能够从多角度扩大知识面,培养起对现代文化的兴趣和求知欲。

说话、讨论、朗诵、演讲

开展语文课外活动,一定要给孩子们提供说话和讨论的机会。口头表达对于儿童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国内小学普遍班容量过大,语文课外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课堂教学中学生发言机会少的不足。在课外活动中,孩子们可以更自由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对低年级的学生,可以讲故事和讲身边的事情为主;中年级学生可以多引导他们讨论问题;高年级的小学生则可以向主题讲演方向发展。

国外教育从小学起,就注意培养学生写报告、做报告,外出旅行回来要报告,参观了以后要报告,参加了一次社区节日活动还要报告。这是一种将观察、写作、说话和讲演结合起来的好形式。

朗诵和讲演是两种不同的口头表达形式。应该使小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区别开朗诵和讲演。朗诵是进入角色的表演,讲演是展现自己思想的讲话。在语文课外活动中,孩子们通过模仿、指导以及实践,先学会大声朗读和朗诵,再学会讲演。

总结:针对中年级学生语文课外活动,应该是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主,不能像课堂教学一样由老师当主演,否则就不是课外活动了。课外活动应当尽量保证与课内知识的联系,使其真正成为学生拓展视野的舞台和主阵地,如果学生失去兴趣,就应当及时调整,课外活动应当结合年级教学内容和特点形成系列,甚至可以固定下来,不断总结经验,改进活动方式,提高活动效果,从而增强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第3篇:课外实践报告范文

一、明确课外活动中能力培养的目标

化学课外活动是学生自由发展才智的天地,是对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可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自觉能力等,对于这四种能力的培养目标可简述如下:

1.观察能力的培养目标:①在观察时会确定观察目的,能正确运用观察方法;②会做观察记录或报告;③能根据实验现象分析得出初步的结论,并如实书写实验报告。

2.实验能力的培养目标:①了解仪器的名称、图形、用途和操作原理;②能初步掌握常用仪器的操作技能;③能独立设计一般性的实验或带有一定创造性的实验。

3.思维能力的培养目标:能运用化学知识对化学现象进行判断、推理及解释。

4.自学能力的培养目标:能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正确选择有关内容,通过自学解决课外活动中碰到的难题。

二、课外活动的内容及组织

1.课外活动的内容

①结合科技发展和化学史进行的课外活动。例如讲过绪言课后,我组织学生观看化学与生活的投影片,再如对课本插图中科学家作介绍。既增加了思想教育的内容,又增强了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这种活动的特点是结合学习过的内容,教师容易组织、指导,且参与面广,有利于巩固课堂教学的内容。

②与当地生产实际相结合进行的课外活动。教学内容要坚持联系实际,是化学教学的有效途径之一,尤其对农村中学生来说,理论与生产实践相结合更是教学的方向。如围绕[讨论]怎样才能合理施用化肥,提高化肥的增产效益,我组织学生对当地土样、水样进行测试;再如结合环保知识,组织学生对当地造成环境污染的情况进行调查,写出调查报告,提出防治措施等。使学生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又在实践中获得一技之长,甚至有所创新。

③结合思想教育进行的课外活动。例如我给学生做“鬼火”试验;巫术手中木剑变红色实验。通过这类课外活动,学生明白了巫术的鬼把戏,破除了封建迷信和伪科学,端正了学生的思想认识,受到了辩证唯物主义教育。既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开阔了视野,又收到了思想教育的良好效果。

2.课外活动的组织

①成立课外活动小组。课外活动小组一般由7至10人组成,学生在这样的小组内独立活动的机会多,教师指导的机会多,学生自己挑选自己想做的题材的自由度也大,且可以互相合作、比较,有利于各种课题的选择和能力的培养。

②组织各种竞赛。组织学生开展各种形式的知识竞赛,不仅可以增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开阔视野,巩固和深化课本知识,还能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实验操作竞赛,实验设计,观察能力竞赛,小论文,小发明等。但是,不管哪种形式的竞赛,其内容必须符合学生的认识特点,符合教材知识和实验教学的要求。

③指导家庭小实验。教材中设计了许多家庭小实验,从教材的选用,操作的要求,安全方面等指导学生进行家庭小实验。学生做家庭小实验时脱离了教材的直接指导和对教师的完全依赖,独立完成实验的机会大大增加,既弥补了学生实验的不足,又增加了自己动手、动脑的机会,提高了观察能力和自学能力。

④组织讲座、观看科技电视电影、参观等也不失为课外活动的组织方式。

三、课外活动中教师的作用

上述各内容和组织方式都能培养学生的能力,关键是指导教师是否有明确而具体的目标,教师本身的目标要求层次决定了课外活动的层次。从教师的角度来讲,则是如何积极地促进学生能力的发挥,创造各种条件,保证学生的能力得到培养。教师的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如何做好有效的指导工作,包括计划、目标的制订、具体的指导内容及方法等。其中如何把学生的积极兴趣引导到持久的使能力得到培养上来是关键。

2.更多地让学生有观察、实验、思维的机会,把握住课外活动的机会,让学生去积极参与、探索。

第4篇:课外实践报告范文

我国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教育工作者应学会解放学生的时间,不要把课程排的满满的,也不要布置过多的,没有质量的课外作业,让学生做不完。”然而,受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我国高中阶段生物教学中,大多数教师设计和布置课外作业的主要目的在于:提升学生的做题能力,解题效率。因此,课外作业的形式往往以纸质试卷、书本习题为主,缺乏趣味性、实践性,使得生物课外作业的有效性大大降低,课外作业自然成为了学生的负担。以下,我将以实践性、趣味性、技能性作为切入点,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谈一谈提升高中生物课外作业有效性的教学实施策略。

二、设计课外实践调查作业,培养学生合作动手能力

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指出:“让学生体验到一种亲自参与知识获取的情感,乃是激发他们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笔者认为,在高中生物课外作业的设计和布置中,教师应注重实践性、技能性的引入,创设出生活化的作业实施场景,让学生感受到生物课外作业的质量,激发他们的参与积极性,以此提升课外作业的有效性。在具体的实施中,我尝试了一种“课外实践调查作业”的设计和布置模式,通过合理的实施和组织,培养学生的合作动手技能。

1)案例1

例如,我在讲授必修三《稳态与环境》部分内容时,当课堂内容完成后,我发出号召:“我们周围的生态环境正在被破坏,大家想不想为保护环境尽自己的一份力量呢?”,我的号召一经发出,立刻得到了全班同学的响应,我趁热打铁,引出了课外实践调查作业的主题:对本市城区生态环境污染情况进行调查,并撰写环境评估调查报告。为使同学们的调查作业更具针对性、可行性,我将全班同学分为“空气质量调查组”、“城区污染图片拍摄组”、“生态环境保护宣传组”三个大组,每个小组分配一定的调查任务。接下来的课外作业实施则以课外调查为主要形式展开,我为每一小组配备了一名专职的老师,由老师带领,深入各个调查场所,搜集相关的数据、资料。最后,当所有调查任务结束后,我在全校举办了一次主题为“保护环境,从我做起”的交流报告会,会上,各小组通过视频、图片、文字等形式,以汇报演说的形式,向全校师生展示了调查的成果,宣传了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引起了全校师生的共鸣。

2)教学效应分析

在上述教学案例中,教师设计了调查实践类的课外体验式作业,围绕一个教学主题,让学生通过合作实践、调查取证的方式,完成作业,同时,通过后期的交流报告会,让大家充分展示了自己作业的完成情况,同学们的动手能力、合作能力得到全面发挥,课外作业的实践性、生活性得到充分彰显,有效性自然大大提升。

三、设计课外网络探究作业,培养学生网络应用能力

在网络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几乎所有的中学生都有QQ、微信、YY等互联网通信工具,且他们应用这些虚拟通讯工具的频率很高。在高中生物课外作业的设计和布置中,教师可充分利用这一新趋势,借用QQ、微信、YY等虚拟工具构建课外虚拟作业场景,将生物课外作业的实施场景延伸至网络空间,培养学生的网络探究、网络应用能力,使生物课外作业做到与时俱进。

1)案例2

例如,我在进行《减数分裂》内容教学时,便利用QQ构建起了课外虚拟作业教学平台。在课程接近尾声时,我突然抛出一系列探究性问题:“目前,全球关于减数分裂的最新研究成果有哪些?”、“关于减数分裂的生活应用有哪些?”……..上述问题的答案自然无法在书本中搜寻,于是,我引出课外网络探究作业的主题:课外,大家利用网络平台,搜寻相关的答案,并利用QQ工具,将答案以图片、文字、语音等形式,传输到班级QQ群。这一课外作业教学形式十分新颖,自然引起了大家的兴趣。课后,班级QQ群中异常活跃,大家纷纷利用网络平台,将自己找到的答案发给我,很多同学还将自己搜索资料的新的录制成语音,在QQ群中,分享给大家。我则对同学们的劳动成果一一评分,给予了肯定性的评价,而大家也利用QQ平台中的群体视频、虚拟评论等功能,迅速给出自己对这一交流学习活动的体验和建议。总体来说,效果不错。

2)教学效应分析

上述案例中,教师利用了学生喜欢网络通讯工具的特征,构建了全新的课外网络探究作业场景,让他们体验了一把“聊天学习完成作业”一体化的教学新鲜感,在利用网络资源完成探究性作业的过程中,大家的网络应用能力得到了大大提升,对于生物知识的延伸拓展能力也得到锻炼。如此一来,生物课外作业的有效性也得到彰显。

四、结语

第5篇:课外实践报告范文

一、把语文课变成语文实践课

在教师和学生组成的学校这一特殊空间中,不仅是师生之间单纯进行文化科学知识传授的过程,而是一种生命与生命的交往活动过程,它应充满生命的活力。“新大纲”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实践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形成能力,避免繁琐的分析和琐碎机械的练习。”这说明在由学生、教师、学科对象三方组成的教学活动中,学生不是被动的灌输对象,而是对于学科对象的主动自学的求知和探索者。语文课就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己的语文实践活动课。语文教材中所选的文章在教学中仅靠教师讲,不让学生入情入境地去想一想,做一做,是不会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的,教学效果是难以让人满意的。学生必须真正参与到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去,在学习科学小品文时,让学生亲身经历一下科学发现的过程,亲身体验到科学发现的艰辛和获取成功的喜悦;在学习游记类文章时,让学生深刻体会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在学习人物类文章时,让学生更多的从人物的情感与心理变化去做认真体验。学生只有真正被当作了一个活生生的人来对待,情感得到真正的尊重,才会高质量地完成学习任务。由此可见,只有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重视,学生的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课堂教学才会焕发出充满生命意义的色彩。

二、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参与语文社会实践活动的机会

学生需要大量的课外语文实践来让课堂知识内化为自己的东西,历练自己运用语文的能力。培养学生语文能力不能仅仅拘囿于课堂教学,而应拓展学生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从课内延伸到课外,所以作为语文教师必须为学生构建一个开放的语文学习体系。

(一)围绕课文内容让学生多读课外作品。大量的阅读对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可以根据课文内容,为学生选择一些课外阅读作品。如在每学期开学时交给学生们一个书单,罗列一些古今中外的优秀作品。每学期能读几本名著,几十首诗词,几十篇文章,这就确保了学生的课外阅读量,扩大了学生的阅读面,提高了阅读能力,语文水平自然会有所提高。(二)创造条件让学生多写。我们要鼓励学生写日记、周记和读书笔记,或记录文章中名词雅句,或抒发内心所思所想,或进行文学练笔;定期组织作文比赛,比赛结束之后,互相交流,在共同学习中提高了语文能力。(三)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多听、多说。有研究资料表明,在人们的社会活动中读和写占活动总量的 25%,而听和说占了75%,可见听和说是多么重要。因此语文的教学不仅要重视书面语言的训练,更要重视口头语言的练习。我们可以通过开展故事会、辩论会、演讲比赛和听广播等语文实践活动,来锻炼学生听和说的能力。

三、鼓励学生投身实践活动,自觉培养综合能力

第6篇:课外实践报告范文

1.1问题的提出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要求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好,营造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氛围,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强自立,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同时,要求了解初中物理与社会、生活实践的联系.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我们着力推行的素质教育到底让学生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能否联系实际问题并让所学知识得以应用呢?学了《光的色彩 颜色》一节后,笔者问学生:蔬菜大棚的塑料膜做成什么颜色,能让光透进大棚,有利于植物生长?就是我们这些生长在农村的孩子也在为用红色塑料膜还是绿色塑料膜争论不休呢?由此笔者想到,如果学生仅仅是学习物理知识来应付考试,而忽略了物理与社会、生活的紧密联系,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造能力只能是一句空话.

1.2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

“物理课外实践活动”即物理课堂之外,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安排的各种物理教学活动.科学教育的形式和途径应该是丰富多样的,除课堂教学外,还必须有各种各样的课外活动.物理课外实践活动既是物理课堂教学的补充,也是课堂教学的延伸.

2国内外研究现状

2.1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

2.1.1国外研究现状

书本知识简单易懂、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的教育思想在国外早已成为主流,欧、美等发达国家的物理教学可以这样简单地加以形容:知识浅、应用强、学科渗透广.综合实践活动和小制作活动是学生在物理学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2.1.2国内研究现状

本课题为新课标下推广素质教育的前沿课题.曾经很多家长和部分教师无法理解,对此课题持怀疑态度.但是随着课改精神的逐步贯彻,我们高兴地看到越来越多的一线物理教师也对此课题产生了研究的兴趣.如江苏省茶高级中学的丛旭老师在《对开展物理课外实践活动的思考》一文中阐述了物理课外实践活动是对青少年进行科技普及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它能较好地激发青少年的物理学习兴趣和创造力,加强各种知识的联系,提高观察和动手能力,对思维能力的培养也大有促进作用.江苏省句容市郭庄中学的罗卫平老师在《初中物理课外实践探索活动的实施策略研究》一文中指出,由于农村学生课外实践活动的条件较差、信息闭塞,加上课业负担繁重,学习时间紧张等因素,以往几乎没有进行过一次物理课堂以外的实践探究活动.从教师到学生对怎样进行课外实践探究活动,从方式到方法几乎没有经验可谈.

但是为了扩大学生的视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能将生产、生活中的经验和知识更好地融入物理学习中,课题组教师不断地进行了探索.

2.2本课题的研究价值

课外实践活动追求的核心价值就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良好的个性品质,以及综合运用学科知识、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等.课外实践活动在新课程改革中占据重要的位置,其所持的课程价值取向是强调自然、社会与他人对个体存在的意义,更加关注农村学生的“精神世界”、“价值世界”与“体验世界”,在自然、社会、他者与自我的融合统一中探求知识的情境化意义.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展与实施是以学生为核心,实现学生与自然的关系,学生与他人和社会的关系,学生与自我的关系均衡与整合,最终指向学生个性健全发展.因此,本课题将对目前农村初中物理课外教学的内容和模式作出一些好的建议和尝试.

3研究的目标、内容(或子课题设计)与重点

3.1本课题的研究目标

(1)对我校各班级物理课外实践活动的实施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对部分城区学校开展物理课外实践活动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在此基础上,比较、分析存在的问题,制定解决方案,明确实践研究方向.

(2)通过分步开展物理课外实践活动,探讨一些针对本课题的实际可行的方法和途径,培养并逐步增强学生把书本和生活紧密联系的理念以及相应的思维能力.

(3)通过一些合适的课题的开展,积极创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良好环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4)通过研究,提升我校物理教师学科教学水平和研究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加强教师科研团队建设,形成校内有生命力的科研共同体.

3.2本课题的研究内容与研究重点

(1)教师、学生对于课外实践活动认识的调查研究.制定问卷调查表,对我市的实施现状进行调查,并统计分析,形成调查报告.

(2)为顺利开展物理课外实践活动构建的理论研究.构建以“专家决策组”、“实践决策组”、“学校决策组”为核心要素的决策平台,初步确定开展物理课外活动实践的基本原则、构建实践活动的模型框架、运行机制和评估机制.

(3)结合农村实际确定活动课题的实践研究.这是本课题研究的重点.在选择课外实践内容时教师应该倡导学生自己从生活和学习中发现问题,教师收集学生提出的问题并定期向学生公布,并结合学生实际能力确定实践活动的课题,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定实践活动的课题,自行组建小组,进行实践活动.教师要定期检查学生方案的实施进展情况,定期组织学生进行交流.

(4)优化物理课外实践活动建议研究.成立课外实践活动兴趣小组,在全校造出声势.通过评比、展览,表扬一批课外实践活动的积极分子,调动起更多学生的积极性,以促进今后学校实践活动的广泛开展.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提出优化物理课外实践活动的建议.

4研究的思路、过程与方法

4.1本课题研究的思路

以班级为单位,首先是对教师、学生对于课外实践活动认识的调查研究,对干扰物理课外实践活动的因素进行分析.其次是制定物理课外实践活动的计划,那就是通过三年的努力,让学生和教师(尤其是教师)认识到物理课外实践活动的必要性和重大意义.该课题的研究是以物理学科为知识背景,研究和活动应同步展开,通过各种各样的综合活动调动学生,不断地收集实践活动的证据,调整活动的方法,活动中课题小组成员全体参与,随时注意学生的表现,教师既是组织者、指导者又是参与者,平等对待学生,始终把自己置身与学生之中,积极参与活动的每一个环节,并关注活动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课题组的核心成员要经常开碰头会,了解研究的进展情况,联系活动地点,安排活动时间,解决活动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分阶段的写出各项研究活动的分析报告.设计活动时,教师可适当地安排一些多人合作型的活动,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具有重要作用.为更科学地评价学生的物理学习情况,关注过程性评价,评价时要爱护不同类型的学生,注意发展他们的个性,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最后针对研究目标,进行反思、归纳,形成一套科学有效的评价体系和良好的评价反馈机制.

4.2课题的研究过程

第一阶段:课题确立和准备阶段

(1)搜集研究资料,运用文献研究法、调查法等,讨论制定课题实施方案,进行课题立项申报工作.

(2)学习了解有关课题研究的理论知识,收集整理有关文献资料,制定课题组管理制度.

第二阶段:具体实施阶段

(1)建立课题组网页,将课题组网页作为一种学习与研修的平台,鼓励教师运用经验总结法将自己有关课题研究的教学反思、教学随笔、教学论文、经验总结等文章上传到课题组网页中,形成教育资源的共享.让课题组网页成为课题组成员活动之家,成为课题组成员深刻反思、真实记录、推动成长、相互促进的平台.

(2)围绕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购买相关书籍,收集相关资料.在系统了解国内外研究本课题现状的基础上,共同讨论协商研究具体计划,明确各自分工,自主制定计划,定期开展教学研讨活动,总结交流研究的心得.

第三阶段:总结成果阶段

(1)运用经验总结法,总结出带普遍性、具有可行性,既有时代特点,又有较强操作性的做法,撰写一批有指导意义、辐射性较强的研究论文.

(2)去粗取精,抽取有推广价值的经验和研究成果,撰写结题报告,请专家论证、提升、完善研究成果.

4.3本课题的研究方法

课题研究采取文献分析法、比较研究法、行动研究法、实验研究法等方法.

(1)文献分析法:针对选题,以“物理课外实践活动”为核心词,收集相关的文献资料,深入整理分析.

(2)比较研究法:比较我市“物理课外实践活动”的开展与上海、北京等地的发展差异,比较我校与靖江外国语学校、靖江实验学校等学校的发展差异,寻求缩小差异的方法.

(3)行动研究法:有计划有步骤地改变大多数教师、学生对课外实践活动影响学习的片面的认识,一边研究一边行动,以解决实际问题.

(4)实验研究法:以我校中初二、初三14个班级和周边学校为实验点,分别用半年时间,重点跟踪一个学校,从制定方案到具体实施到总结评估,充分验证开展物理课外实践活动的有效性.

5主要成果与创新点

5.1主要观点

本课题的切入点为探索如何在物理课堂之外培养农村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使学生感知到物理和生活的密不可分,在学生的脑海中深深刻下物理为生活服务的烙印,并通过课题探索活动拓展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

5.2课题的创新点

(1)具有农村初中教学特色,我校大多数学生来源于农村.针对农村学生的物理教学现状进行与本课题相关的研究是本课题研究的主要特征.

(2)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尽可能多得总结一些实际可用的教学方案和素材.

第7篇:课外实践报告范文

关键词: 教学做合一 Proteus仿真平台 问题教学法 开放性实验 考核模式改革

随着我院教学改革工作的不断深入,作为《单片机技术》课程主讲教师的我,经过五年的省级教学改革立项研究,结合自己近八年的教学实践,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理念:“教学做合一”。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该怎样结合教学理念开展单片机技术实践教学呢?经过教学实践摸索、验证,我们形成了具有自身实践教学特色的一套教学体系。

该体系主要由以下几部分实践环节的具体措施组成:

1.在单片机实验室微机房开展单片机技术理论课教学。

单片机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只有经过大量的实验实践积累,才能真正掌握它的编程应用技巧,理论课、实验课和课程设计都应该在实验室机房开设,从而真正使教、学、做三者结合起来,在教中学,边学边做,边做边学。具体说可以采用以下三大改革措施:

(1)采用任务驱动式项目教学的模式,总结提炼知识点,从制作单片机最小应用系统入手,由简单到难,循序渐进,边做边学。

(2)通过实验平台及时验证知识点和技术点,通过大量的针对任务的编程应用练习,积累编程经验。提高自己的编程应用能力。当然,实验要遵循由简单到难的基本规律,从改程序到写程序再到完全自己编程序;先借鉴、模仿,后熟练,再创新。

(3)在机房上理论课时,可以通过Proteus仿真平台及时演示任务现象、功能结果,从结果到本质。先让学生看到设计作品的实际功能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知识的直接目标性,再逐步分析电路功能、设计技巧,有计划地补充相关的知识点。这样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又可以通过演示丰富课堂展示形式,让学生印象深刻,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2.在实验教学中采用启发式的问题教学法。

实验前,要求学生认真预习实验,最大限度地读懂实验原理与实验程序,不懂的地方做重点标出。老师讲课的时候会对学生进行提问,促使学生认真听老师讲解并做好笔记。

上课时,先讲解补充基础知识,提出实验任务与要求,并做操作演示一遍。

这里特别强调的是我的教学方法的关键是:有意采用部分模块有问题的实验箱教学,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思考、查错、排错的实践性实验能力。

举个例说:有可能某根线线是断的,导致实验现象不对,或PC机串口下载线接触不良,或实验箱模块有些引脚坏,或芯片坏了,或仿真头烧了,这些问题都会导致实验做不出来,或有不同的实验现象。我的要求是:学生必须通过自己的思考、判断甚至验证来排查出错误,更换导线或仪器做出正确的实验现象。这才是真正的实验能力,而且针对期末的操作考核,要求学生自己修改、编写程序。

而在实验过程中,应该积极对学生进行引导,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发挥学生在实验中的主体作用。对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提出的问题,不做正面的回答,而是围绕问题引导学生积极地对待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并自己动手独立解决问题。

在实验过程中启发学生寻找解决方法,训练学生遇到问题(提出问题)─寻找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独立工作的能力,使实验更具实践性和实用性。

3.以虚拟仿真软件为平台开展课后综合设计性项目课题教学。

Proteus平台在仿真调试时,可以从工程的角度直接看程序运行和电路工作的过程和结果。对于这样的仿真实验,从某种意义上讲,是弥补实验和工程应用间脱节的不足。除了可以很好地完成所有教学计划内的实验外,还可以进行任意创新型实验﹑综合性实验。实验项目和实践开发课题没有局限性,没有元器件耗材和实验仪表设备的限制,并且仿真效果基本与实验结果相同,也可以比较直观地显示很接近事实的实验结果。

所以,我一般采用这个平台结合实验箱在N501实验室,为学生提供良好的项目开发平台,并课后指导学生完成个人立项,极大地提高学生主动学习单片机的积极性,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4.课后开放实验室,鼓励学生利用课外时间进行课外实验,完成课外学生立项。

以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江西省大学生电子竞赛活动为契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以在全院范围内开展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立项工作,让学生参与教师科研工作,教学互长。一般在课堂上我会结合课堂内容,提出一些设计性题目或学生自行设计实验题目与方案,由学生课外在开放实验室独立操作完成课题。这样很多学生的实验能力可以得到锻炼,基础好的学生得到施展才能的机会,可以设计出颇有特色的实验方案,写出很好的实验报告或设计报告。这样做也可以为参加省级、国家级电子设计大赛工作培养人才、选拔人才、储备人才。

5.规范实验报告,改变实验考核模式。

实验完成后,要求学生按规范写出实验报告。学生必须在报告中书写自己的实验调试过程、遇到的问题、解决的方法、自己修改编写的程序或感想小结等。实验报告的规范完成,是实验效果的综合反映。

改变实验考核模式,特别是上机操作考核模式。

平时成绩:实验态度与实验完成情况为10分,点到出勤为10分,实验报告为20分。

操作考核:共60分,内容包括软件设计、在线调试、系统仿真等。

操作考核模式为:随机抽样式抽取考试题,每道操作考试题都必须自己修改程序或重新编写程序,仪器同样是平时的问题仪器,学生可以自己根据判断更换坏仪器做出正确的实验现象,但有时间限制,老师对实验操作结果现场检验打分。

6.同步进行课程设计实践教学环节的考核模式改革。

第8篇:课外实践报告范文

【论文摘要】初中生要完成新《语文课程标准》七至九年级课外阅读260万字的目标,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关键,教师可以开设阅读课,利用好《自读课本》;分解阅读量,做好检测促进名著阅读;举办读书报告会,培养学生精读习惯等,来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习惯。

新《语文课程标准》对七至九年级学生阅读教学提出要求:学生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可是对于大多数没有养成阅读习惯的初中学生来说,要实现这个目标就有些举步维艰了,要完成阅读任务,阅读习惯的培养就势在必行。“滴水可以穿石”,只要学生有了习惯,达到“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的要求是指日可待。更何况,学生一但爱上课外阅读,通过阅读学生能感知丰厚的感情语言材料,增强语言沉淀,提高读书能力,从整体上增强学生的语文素质,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今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参与有关课外阅读小课题的研究,积累了一些培养中学生课外阅读习惯的方法,归纳后供各位同行借鉴参考:

1. 开设阅读课,利用好《自读课本》 “现在有许多学生,除了教本以外,不再接触什么书,这是不对的。为养成阅读的习惯,非多读不可。”叶圣陶先生的话一针见血。学生仅有课内阅读远不能满足培养读书习惯的需要,因为它的内容、范围都极为有限,学生得到的阅读锻炼也就带有局限性;而课外阅读却可以把学生带入无比广阔的天地中。开设阅读课对七年级学生最合适有益。七年级科目开设少,课程难度也小,在校的自习课时间充裕,每周一节阅读课用于培养学生阅读习惯。《自读课本》对应教材的单元设置,每一主题都有两、三个专题课外辅读材料,教师可根据语文教学进度,指导学生进行相关专题的阅读。这种阅读既与课内教学紧密联系,大量扩充教学单元有关主题的素材积累,又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课内阅读指导,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因这种阅读指向性明确,学生很少有课外阅读困惑,免去了部分学生的畏难情绪。对课上不能及时完成的阅读任务,可以布置成周日的阅读作业,且可以在每周阅读课上利用少许时间对布置的阅读任务进行提问(教师对《自读课本》中的文章内容要求较为熟悉),问题设置成关于文章细节的内容,课上的提问是督促学生通读文章,防止个别因看文后概要而敷衍阅读。

2. 分解阅读量,做好检测促进名著阅读 对于七到九年级每册推荐的名著,可以在每学期中利用节假日分时段阅读。比如八年级上册《骆驼祥子》和《朝花夕拾》的阅读,可安排每两月读完一本;根据男女的特征,教师可以让男生前两月读故事情节性强,篇幅短小,易于产生阅读兴趣的书籍,女生阅读篇幅较长,主题深刻,有一定阅读困难的书籍。阅读时限到期,根据阅读内容分卷进行测试,检测学生阅读情况。测试成绩公布后,男女生互换阅读任务,再次以上述方式检测。用分解阅读任务的方式,既避免学生扎堆找书难,无书可读而借口不读书,又让学生学会资源共享、资源节约,书可以少买互借。还有阅读测试也能帮助学生提升阅读质量,有利学生解决试卷中相关名著阅读题目的解答。

3. 举办读书报告会,培养学生精读习惯 当学生爱上阅读,教师还需指导学生精读作品。针对作品主题,选择精读的内容,教师为其设置阅读问题,让学生在读中思索,寻求结果,适时举办读书报告会。读书报告会为部分学生的阅读收获提供了展示自我的平台,有利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对未养成阅读习惯的学生也是一个强大的冲击,促使学生发生阅读兴趣,因为初中阶段的孩子正在形成自我意识,很有发表自主意见的愿望。在读书报告会实施的整个过程中,教师为学生设置问题,学生从理性材料到感性材料的梳理,本质上说就是一个精读的训练,这对已有阅读体悟的学生是方法提升的过程,而对未始读者是一次方法指导,所以举办读书报告会给全体学生提供了阅读帮助。

4. 动之以情,培养阅读习惯 臧克家曾说:“读过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教师在上课时,也应该适时引导,比如,在学习《音乐巨人贝多芬》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习欣赏名曲,并且在课外涉猎关于音乐的知识;学习朱自清的《背影》时,欣赏罗中立名画《父亲》,教师可以做名画欣赏的引导。这样就可以帮助学生多层次、全方位的理解课外阅读的功用,动之以情,激发阅读兴趣。其次,教师还可以在给学生奖励时,把书籍作为奖品,既然书被誉为“人类精神的食量”,那么赠人书籍也应该是值得提倡的高尚之举,潜移默化影响学生做读书人的文化气质。

苏霍姆林斯基告诉我们:“学校毕业后的教育主要是自我教育。只有当一个人在上学年代里就爱上书籍,学会从书籍里认识周围世界和认识自己的时候,他在毕业后的自我教育才有可能。如果在学校年代里没有打下这个自我教育的基础,如果一个人在走出校门后不知阅读为何物,或者只局限于看那些侦探小说,那么他的精神世界就是粗鲁的,他就会到那种毫无人性的地方去寻找刺激性的享受。”这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终生教育思想,应该给我们自觉实施以阅读为基础的语文人文教育以有益的启迪。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帮助人实现毕业后的“自我”教育。因此,为了办好真正的学校,为了实施真正的语文人文教育,在任何时候,语文老师都应该坚信: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的延伸,培养阅读习惯是保证课外阅读的关键。大量教学实践证明,语文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的补充和发展,加强课外阅读是提高学生读写能力的重要途径。课外阅读是语文素质提高的延伸和发展,是最活跃、最有光彩、最富成效的教学效益的表现;是学生积累生活经验,丰富文化内存,体验思想情感的综合表现,以此促进学生发散思维,逆向思维,创造思维等诸方面的发展。

第9篇:课外实践报告范文

关键词:语文;课外阅读;阅读习惯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8-257-01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要“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并对义务教育阶段阅读教学提出要求:学生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可是对于大多数没有养成阅读习惯的初中学生来说,要实现这个目标就有些举步维艰了。要完成阅读任务,阅读习惯的培养就势在必行。“滴水石穿”,只要学生有了习惯,达到“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的要求是并非难事。更何况,学生一但爱上课外阅读,通过阅读,学生能感知丰厚的感情语言材料,增强语言沉淀,提高读书能力,从整体上增强学生的语文素质,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日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我非常重视学生课外阅读习惯的培养,颇有收效,也积累了一些培养学生课外阅读习惯的方法,现归纳如下,敬请各位同仁不吝赐教。

一、开设阅读课,利用好《自读课本》

“现在有许多学生,除了教本以外,不再接触什么书,这是不对的。为养成阅读的习惯,非多读不可。”叶圣陶先生的话一针见血。学生仅有课内阅读远不能满足培养读书习惯的需要,因为它的内容、范围都极为有限,学生得到的阅读锻炼也就带有局限性;而课外阅读却可以把学生带入无比广阔的天地中。开设阅读课对七年级学生最合适有益。七年级科目开设少,课程难度也小,在校的自习课时间充裕,每周一节阅读课用于培养学生阅读习惯。《自读课本》对应教材的单元设置,每一主题都有两、三个专题课外辅读材料,教师可根据语文教学进度,指导学生进行相关专题的阅读。这种阅读既与课内教学紧密联系,大量扩充教学单元有关主题的素材积累,又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课内阅读指导,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因这种阅读指向性明确,学生很少有课外阅读困惑,免去了部分学生的畏难情绪。对课上不能及时完成的阅读任务,可以布置成周日的阅读作业,且可以在每周阅读课上利用少许时间对布置的阅读任务进行提问,问题设置成关于文章细节的内容,课上的提问是督促学生通读文章,防止个别因看文后概要而敷衍阅读。

二、分解阅读量,做好检测,促进名著阅读

对于七到九年级每册推荐的名著,可以在每学期中利用节假日分时段阅读。比如八年级上册《骆驼祥子》和《朝花夕拾》的阅读,可安排每两月读完一本;根据男女的特征,教师可以让男生前两月读故事情节性强,篇幅短小,易于产生阅读兴趣的书籍,女生阅读篇幅较长,主题深刻,有一定阅读困难的书籍。阅读时限到期,根据阅读内容分卷进行测试,检测学生阅读情况。测试成绩公布后,男女生互换阅读任务,再次以上述方式检测。用分解阅读任务的方式,既避免学生扎堆找书难,无书可读而借口不读书,又让学生学会资源共享、资源节约,书可以少买互借。还有,阅读测试也能帮助学生提升阅读质量,有利于学生解决试卷中相关名著阅读题目的解答。

三、举办读书报告会,培养学生精读习惯

当学生爱上阅读,教师还需指导学生精读作品。针对作品主题,选择精读的内容,教师为其设置阅读问题,让学生在读中思索,寻求结果,适时举办读书报告会。读书报告会为部分学生的阅读收获提供了展示自我的平台,利于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对未养成阅读习惯的学生也是一个强大的冲击,促使他们发生阅读兴趣,因为初中阶段的孩子正在形成自我意识,很有发表自主意见的愿望。在读书报告会实施的整个过程中,教师为学生设置问题,学生从理性材料到感性材料的梳理,本质上说就是一个精读的训练,这对已有阅读体悟的学生是方法提升的过程,而对未始读者是一次方法指导,所以,举办读书报告会就给全体学生提供了阅读帮助。

四、动之以情,培养阅读习惯

臧克家曾说:“读过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教师在上课时,也应该适时引导,比如,在学习《音乐巨人贝多芬》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习欣赏名曲,并且在课外涉猎关于音乐的知识;学习朱自清的《背影》时,欣赏罗中立名画《父亲》,教师可以做名画欣赏的引导。这样,就可以帮助学生多层次、全方位的理解课外阅读的功用,动之以情,激发阅读兴趣。其次,教师还可以在给学生奖励时,把书籍作为奖品,既然书被誉为“人类精神的食量”,那么赠人书籍也应该是值得提倡的高尚之举,潜移默化影响学生做读书人的文化气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