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初中历史新课程范文

初中历史新课程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初中历史新课程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初中历史新课程

第1篇:初中历史新课程范文

摘要:新课程改革中体现的新课程理念要求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教师在迅速地转变角色,重新定位自身的角色,树立正确的教学观,采用恰当的教学方式提升学生历史学习的兴趣。因此,本文将主要阐述新课程下初中历史教学理念的教学策略,为提升初中历史教学效果提供合理的参考意见。

关键词:新课程;初中历史;教学新理念

0.引言

随着新课程标准改革的深入,提升教学有效性是教学的重点工作。新课堂改革的进行对历史教师教学活动的开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国,教师通常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教学,这严重违背了新课程标准改革的要求。因此,对于新课程下初中历史教学理念进行分析具有重要的现实重要。

1.采用多种方式进行史实讲解

在历史课程中包含着大量的史实,是历史与社会发展的真实反映。当学生在面对这么多史实的过程中,如何让学生清楚地记录这些事件是历史课程教学需要考虑的问题。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要求改变历史教材难、繁以及旧等问题,在开展历史教学的过程中,要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提升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1]。史实是一段历史的根基,并不是一个静态的物质,而是一种动态系统。因此,教师在进行历史教学的过程中最基本的任务是通过将讲述史实使得学生掌握历史基本发展的脉络,对历史的演变进程有一个基本的了解,最终获得历史知识。

例如,在讲解到“八国联军侵华”这一内容时,首先,教师要对当时的历史背景进行深度地演绎,但是在讲述的过程中不能够主观性地篡改历史,应该根据基本的史料资料进行知识传授,同时深化内容,做到直观性与感性想结合。教师要有丰富的历史知识,能够理清楚史实之间的联系性,并从中挑选一些典型性的事件,例如,八国联军侵华时所作的恶劣事件。或者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工具播放这一历史的相关视频,让学生直观地去感受那一段历史,同时提升历史教学课堂的趣味性。在进行传授史实的过程中不是要求学生将其简单的记忆下来,而是在于其对学生带来的启发性,让学生在了解这段历史的过程中明白落后就要被挨打的状况。教师在讲述史实的过程中要不能随意地堆砌史实,也不能加重学生的记忆负担。

2.开展合作、自主合作教学的方式

自主、探究、合作的是所提倡新课程标准教学方式,其要求让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教导学生学会学习与生活。历史教育具有人文性,历史教学的主要任务时让学生更加客观地、全面的看待历史。学生学习的知识来源属于间接知识,教师在如何在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使得学生掌握“自主、探究、合作”的教学方式是历史教师应该努力的方向。首先教师需要通过生动地讲述历史史实的方式,通过语言的表述方式激起学生的表达欲望。其次,教师在历史课堂可以展示直观性的图片或者通过多媒体的方式使得知识更加直观地呈现在学生的眼前。通过图片、视频的方式使得学生的想象力与思维方式都得到提升。再次,为丰富学生学习历史的形式,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调查走访,并在课堂上给予学生充分地时间进行课堂讨论或者撰写感想,通过这样的方式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学生的合作表现会被纳入到历史课程考核中。

例如:在讲解《》这一内容时,教师首先让学生了解的相关史实,通过深入地讲解让学生了解这一段历史。同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查找资料以及实际调查的方式,了解先进五四青年节的开展状况。在课堂上让学生对这一节日进行讨论,通过一系列的方式加深学生对这一段历史的理解。

3通过创设历史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

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活动,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地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主动地参与到实际课堂学习中来[2]。初中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虽然有所发展,但是其抽象能力仍处于较为落后的状态,但是历史 大多数发生在过去的事情,学生学习起来具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创设相应的历史教学情景,通过创设情境的方式还原历史场景,对历史人物进行再现,将历史发展的进程充分地展现在人们的眼前,最终提升学生历史学习的兴趣。教师在创设历史情境的过程中可以采用多种方式,例如故事法、询问法以及情景再现等方式。能教师要对教材进行深入地研究,从中归纳出一些经典性的问题。其次,教师要结合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创设的情景要吸引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对创设的历史情景进行深入的思考,最终掌握相应的历史知识。

例如:在讲解《》这一段历史时,教师要要结合这一课程的内容,针对的必要性以及历史意义创设情境,并不是一上来就讲解很多的相应条例,这种方式只会打击学生学习这一内容的积极性。首先,教师在上课前可以询问学生对的了解程度,他们分别有哪些情况,进行的原因又有哪些。通过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让学生主动地带着这些疑问去思考问题,在课本上或者资料上去了解的基本情况。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可以自主地解决问题,这种方式比教师过多地传授的效果更好。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相关人员还需要结合、新民主主义改革的史实进行比较,在比较的过程中让学生了解其差异性。

3.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改革的发展背景下,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式。首先,教师要采用多种方式进行史实讲解,让学生详细了解史实。其次,开展合作、自主合作教学的方式,给予学生更多地自主学习的机会。最后,通过创设历史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最终提升历史教学效果,与新课程的理念相符合。

参考文献:

第2篇:初中历史新课程范文

关键词:新课程 活动课 知识竞答

历史是义务教育初中阶段的一门必修课。如何搞好初中历史学科教学,提高学生的历史素质,是初中历史教师最为关切的问题。我在几年的新课程历史教学实践中,摸索出三条行之有效的途径,现分述如下,希望得到同仁的批评指教,以求共同提高。

一、组织小组探究活动

小组探究活动是新课程教学最常见的方法之一。我在历史课程的教学中是这样组织小组探究活动的:

(一)目标:只要课程内容需要,随时可以围绕一个问题开展探究活动。总体目标只有一个,就是通过小组探究活动,巩固知识,提高能力,同时培养一种团结协作的精神。

(二)分组:可以按照座位自然划分小组;也可以让学生按照志趣自由组合,人数不必严格限制,但不许单干(一般每组应在3人以上)。每组须指定(或由学生推选出)一名组长,负责组织协调本组的探究活动。

(三)探究:各组学生围绕论题畅所欲言,不要受任何形式的约束。但每组须推选一名书记员,记录同学的观点,最终形成一个书面总结;然后由一名代表把本组意见带上台发表,与其他小组交流。教师在学生探究时可巡回指点,但不能居高临下地发表意见,以免挫伤学生的探究热情,使探究失去意义。

(四)结论:各小组交流后能形成一致意见的可以做个结论;不能形成一致意见的不要勉强下结论,贵在探究活动本身。教师可以指出各小组意见中的合理因素,让大家课外再去探讨;千万不要拿出“权威”的结论强加给学生。

二、上好历史活动课

活动课,是以课程为依托,以现代教育理念中“以活动促发展”为指导思想,以学生自主学习、直接体验、主动思考为基本特征,以促进学生个性养成和创新思维为目的的动态教学方式。历史活动课是开展历史学科探究式学习的重要载体,具有其独特的优势。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激趣”就是最好的方法。历史活动课应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出发点,在题材和内容的选择上要符合学生心理需要,能够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活动形式的选择上要适合学生的心理特点,丰富多彩,寓教于乐,促进学生思维的活跃;在活动过程中要营造宽松、自由的活动氛围,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

事实上,每一节课我们都应当或多或少地进行一些小的“活动”(如讨论、辩论等等),这些不在本文讨论之列。我这里所说的活动课,是指整个教学过程都采用动态(活动)方式进行的课,大多围绕一个主题先作课外准备,后搞课堂活动。我在近年的历史教学中,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建议,努力上好历史活动课,初步摸索出一点经验,现介绍如下:

1、要明确目标。不能为活动而活动,也不能仅仅为“激趣”而活动。每一次历史活动课前都必须根据教学的需要,提出明确的活动目标,要让学生在享受兴趣的同时,不知不觉地达到获得(或巩固)知识、提高能力的目的。

2、要精心准备。先由教师详细、明确地布置活动任务,然后划分活动小组。可以按座位自然形成小组,也可以让学生自由组合。自由组合的小组不严格限定人数,可以有多有少,但不能单干(一般每组不少于3人)。指定(或者由小组成员推选)一名组长,负责组织、协调工作。接着各小组成员就在组长带领下分头去搜集活动资料,进行整理加工。这过程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锻炼学生通过多种载体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3、要突出主体。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凡是学生能自己独立思考、操作、表达的,教师都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教师在活动中应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学生的探究活动,成为其中的一员。

4、要奖励先进。每次活动后要及时进行民主评议,选出优胜小组和个人,给予精神表彰和适当的物质奖励(如学习用品)。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激发上进心和更好的学习(活动)兴趣。

三、举办历史知识竞答

在新授课的间隙,我常练习巩固内容。我也让学生做练习,也搞单元检测,但用得最多的一种方式是搞小型的“历史知识竞答”。因为我发现学生很喜欢这项活动,所以就坚持下来了。我是怎么开展这项活动的呢?

1、活动目标:巩固已学课目知识,加深理解。

2、活动方法:采用师问生答的方式进行,保证学生百分之百的参与。为节约时间,提高效率,采用口头提问、口头回答的方式。

3、活动过程:先宣布规则――被问的学生答不出来或答错时,其他同学方可回答。为使全班同学、特别是学困生获得回答问题的机会,往往按座位顺序轮流之后,再把难题留给尖子生回答。有时采用点名回答、举手抢答等方式,随机应变进行。

4、活动奖励:不设物质奖励。对回答正确者给予肯定;对回答错误者给予订正,并勉励其努力进步。这样,回答正确者觉得光彩;回答错误者也不会觉得“失面子”,而是决心“下次一定答对”,从而取得良好效果。

第3篇:初中历史新课程范文

关键词: 初中历史 教学改革 学习兴趣 更新观念

随着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广大教育工作者逐渐认识到在教育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并发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很重要。要把新课程教育教学理念和学科特点相结合,新课程教育教学理念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创造性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改变传统课堂教学方式,实施新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推动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是当下教育教学中面临的重要课题。

这一课题涉及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从教育教学理念到教育教学方式方法,再到学生的学习方式方法的转变,可以说实现新课程教育教学改革的任务任重而道远,需要广大教育教学工作者不懈努力。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在教育教学改革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教育教学改革的实施必须由每一位一线的教师具体操作和引领。只有通过教师的自我转变,更新教育教学观念,主动地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创造性地把教育教学改革理念和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结合起来,才能实现教育教学改革的飞跃,让教育教学改革在校园内和班级中、课堂上生根发芽。

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逐渐增加,社会的要求是教育教学改革的原动力,教育教学要为社会的发展服务。现在的素质教育要求教师把学生从传统的被动接受教育地位转变到主动的求知地位上,在教学活动中做到“教与学”合一,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更要培养学生自觉地寻求知识、获取知识的能力。我从事初中历史教学有了一些年头,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我不断地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下面我就结合这几年来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实施课程改革中的认识谈谈看法和体会。

一、积极参与初中历史教学改革,更新观念,转变角色。

新课程改革是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大事,教师必须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紧迫性,积极地参与新课程教育教学改革中。这就需要教师正视传统课堂教学中的不足,积极地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和先进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搞好教育教学理念的更新,是初中历史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只有通过积极的学习和实践,才能树立新课程教育教学观念,才能更好地认识到传统教育教学理念和教育教学方式方法的不足。在学习新课程教育教学理念的过程中,我逐渐地认识到要弥补传统课堂教学中的不足,实现对学生的能力培养,必须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初中历史教师首先要有责任感和神圣感,打破“师道尊严”的圣框。学生是否发挥学习主体作用与教师的态度好坏密切相关。一般学生总喜欢笑口常开、和蔼可亲、幽默善导、宽容赏识的良师,心底拒绝神情严肃、心胸狭隘、苛刻责备、讽刺挖苦的教师,所以教师要更新理念,改变角色非常重要。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因素,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处于被动的接受地位。这样的课堂角色设置,是以教师为中心的,过于强调教师的教学作用,忽视学生的主动学习,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提不起精神,课堂教学效率低下,改变现状是新课程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新课程改革认为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因素,是学生课堂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学生才是课堂学习的主体,课堂教学不应该围绕教师展开而应该围绕学生的学习展开。新课程教育教学改革不仅要实现教师理念的更新,更重要的是实现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转变。在课堂教学中实现教师和学生的角色转变至关重要。学生的学部分是在课堂上度过的。我们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树立正确的教育对象观,摆正自己与学生的关系,放下架子,放松面孔,营造和谐融合的课堂气氛,以民主、平等的态度面向全体学生,用真情实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课堂成为学生表演的大舞台,教师只起点拨引导的作用。初中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敢不敢问,愿不愿问,善不善问,取决于教学成效的高低。

二、开展兴趣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第4篇:初中历史新课程范文

我们的历史教学无不例外地受到应试教育这根指挥棒的影响,教师的一些好的想法、好的做法在一定程度上无法展示出来,教育教学工作始终围绕成绩名次运转。因此,很多教师对传统的教育抱着鄙弃的态度。我认为这是不可取的,我们应当在坚守固有的教育教学的基础上在进行尝试性的教育教学改革,既不盲从又不跟风,要考虑本校的实际情况合理选用外地的教育教学的模式。我在边学边改的教学实践中逐步摸索出了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大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稳扎稳打地提高教学成绩。素质教育提倡了多少年,究竟怎么样才能提高学生的素质,谁也说不出一个标准的答案来。我认为,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就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基调,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标杆,把我们的“教堂”变成学生的“学堂”,让学生自主学习,所以我的做法就是主动从讲台上走下来,将教师的角色从曾经的“主宰者”调整为课堂的“主导者”,灵活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以教师的教去辅助学生的学,实现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

二、课堂教学过程是实施新新课改革的主阵地

一个和谐的课堂,需要教师精心设计,这个就是考验教师基本功的时候。一个有经验的教师,往往把自己的课堂设计得有声有色,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生龙活虎,争先恐后,对教师的问题积极举手发言。而有的教师不注意这方面的设计,他的课堂便是死水一滩,毫无生气。所以,营造一个适合学生畅所欲言的提升能力的课堂是每位教师的基本功,积极和谐的课堂能够给予学生充分自主学习探究的机会,让学生体会思索的快乐和享受收获的喜悦。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不教,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学会学习。但在日常教学中我发现有的学生很反感陈述式教学,即教师把知识机械陈述一遍,照本宣科。这种教学方式,不论教师讲得再清晰明白,重难点突出,学生还是感觉枯燥无味,听得昏昏欲睡。为克服这种被动的教学局面,我尝试了很多种方法,最终我总结出了一套教学模式,即把“问题引领,自主探究——四步教学法”引进自己的课堂教学中。这种教学模式详细来说,就是学生自学后整理归类问题,将会的和不会的分开,然后集体授课,教师引领学生探究,最后师生一起梳理提升,总结知识。在新课程理念实施的过程中,我采用了四步教学法,提前布置学生预习,让学生大胆提出有探讨价值的问题。例如,在教学《》一课时,课文中出现了很多的历史概念,如资本主义、封建主义、天朝上国、自然经济、商品经济、闭关政策等,这些概念是空洞的,学生不好理解。如果沿用陈述式教学必定达不到理想效果,于是我采用四步教学法,先让学生自己理解这些概念,然后师生共同探讨概念的含义,当解决了基本概念后,我在课堂上开展课堂讨论,让学生相互解答问题,然后又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如历史人物辨论会、历史故事会、历史剧表演、历史知识竞赛、制作历史卡片、举办历史讲座、参观高台博物馆、考查骆驼城遗址等,在这些实实在在的活动中,让学生去感悟历史风云,体验历史情感。通过这种新的教学方法,将农村初中历史课堂上升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新教育模式,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三、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课堂教学的多样性

第5篇:初中历史新课程范文

关键词:新课程 主体性 个性差异

新课程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领者,对学生的学习内容和方法起着引领与指导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使学生有效学习,现实教学目标关键在教师如何体现出主导作用。长期以来,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人们的视点主要集中在教师的教课上,学生不过是教师的陪衬。教育要促进受教育者的发展,但是怎样让学生发展,让学生向什么方向发展也是很重要的。把学生当成知识的容器,填鸭似地将学生喂“胖”了也是一种发展,但那样培养出来的可能不是人才。素质教育提倡让学生主动学习和主动发展,这就必须在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上有一个根本的转变。在理念上明确,历史教学应当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都能得到发展,历史教学活动的意义和价值在于让学生通过活动形成对历史的认识,形成进步的历史意识和价值观念。那么如何在教学中确定并体现学生的主体参与,促使其思维、情感的发展呢?笔者就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尝试。

一、实施原则

1.个性化原则。学生在历史学科知识和技能方面存在着参差不齐的现状。主要在于学生的家庭背景,自身的学习历史的兴趣、习惯和初中教育的观念等等综合因素。

2.主体性原则。以学生的创造性实践活动作为历史教学的原则。因此,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调动他们学习历史的积极性。让他们学会学习历史,培养历史的潜在的学科能力的意识,积极主动地参与历史学习活动。

3.整体性原则。历史教学是以发展学生个性历史特征为出发点,以全体学生的历史基础和技能的提高为归宿点的教学。

4.时代性原则。现代社会已经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现代教育正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学生个性发展,学生的行为习惯,学生的历史学习品质和思维都已经明显地具有新时代的特点。因此,根据现代社会的要求,现在历史教学的规格和现在学生的个性差异的时代特点,我们在突出时代性的原则,这个鲜明的教学原则。

二、命题的操作策略

1.主题统揽策略。历史主体性教学必须以把学生作为“人”的发展为中心,以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的学习历史为主。困此,课堂教学就应该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能力为中心,以各类教学活动为重点,同时,以全面性、综合性发展性作为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教学目标;以开放的、灵活的教学结构,多元互动的具体教学模式和确定教学的重点中心内容来统揽整个教学过程。

2.个性塑造策略。由于学生历史学科个性差异突出,因此,以学生为主体的历史教学,就着眼于发展学生个性,达到最终的整体发展和提高。个性塑造或者是学生的个性发展,就是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而实践的历史教学。

3.分层分类策略。每个年级每个学生情况均有不同,同一年级同一班级学生之间也有参差,因此历史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实施分层分类策略。有的学生基础薄弱,有的学生学习兴趣不浓,有的学生知识掌握熟练,但是学科能力有差距,学习方法不灵活,学习习惯不良好等等,这是现代历史教学的基本情况。面分层分类策略,就是针对不同的年级不同的班级,不同阶段的学生的历史学科的差距而进行的。

4.分步推进的分阶段性策略。年级不同,时代不同,同一年级学期发展变化不同;同一学生,历史学科素质的阶段不同,因此我们因势引导,分步推进,阶段实施。

5.传统教学和现代教学相结合的策略。历史教学不可能完全丢掉过去传统巾的好方法,因此历史主体性教学一样的要将传统的优势和新形势下拓展教学的策略相结合,适合班级学生情况,调动学生主动适应。

6.综合发展策略。历史主体性教学,要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充分施展其能动性,自主性,创造性,按个性发展、分层发展、阶段发展策略的指导后,从而让学生在形成相应的历史学科习惯和历史学科素养以后,达到能够综合的解决、分析历史学科内综合性的问题,从而完成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益。

7.创设情景策略。著名教育家赞可夫曾说,“智力活动是在情绪高涨的气氛里进行的。”创设恰当的教学情景这种看似没有学生直接活动的隐性方法也是一种主体性教育方式,这种方式创造的良好气氛会给教学带来好处,也有助于完成教学任务,有助于课堂和谐师生关系的形成。特别是因历史具有过去性的特点,由于学生缺乏必要的历史感,在他们理解历史存在着一定困难神情况下,就更需要教师要创设一定的历史情景,通过倒设历史情景,学生“神人”历史,激发了学生兴趣,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的历史感,从而使师生在共同融人的美好气氛里完成了特定的教学任务,增强了课堂和谐。

8.形式、内容、手段相结合的策略。从形式上讲,每堂课教师调动20―30分钟,从内容上讲,教师选举一个或两个主干内容,以现实和历史的结合为切人点,以手段为活动的调动点,调动学生自觉地、主动地,愉悦地去参与操作,从过程上看,主要是通过对知识的学习内化为自身的素质,通过技能的训练转化为学七素质,通过实践的锻炼,升华为学生素质,这样学生历史学科内在素质得以提高,得以自然强化,但是关键在于调动学生怎么做。

9.效果检测评估策略。一是自评:阶段性总结,分类总结。调动学生自我总结,每个阶段历史学习的进步在哪些方面,是怎样提高的,突出的重要因素是什么,有哪些借鉴的经验。存在哪些不足。二是他评:学生间共同的畅所欲言,整体上的哪些进步,还有哪些该屏弃。三是师生评:通过师生对话,师生交流,信息反馈。四是巩固:学生自出单元检测,互评:学生写阶段性的历史随感,或者是阶嚣性的经验总结。五是评估体系是动态的、变化的、开放的、发展的。

第6篇:初中历史新课程范文

【关键词】初中历史 教学方法 自主建构

一、初中历史传统教学方法分析

传统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采用的是教师中心的讲授制教学法,教学新内容主要是教师借助专业知识和生活经验完成系统化的解读,然后根据初中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完成教学设计,讲解给学生听。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的一个根本任务是认真听讲,将教师讲解内容的重点进行记录,借助教师的思路完成对新内容的理解,并进行记录。这样的课堂呈现出三个特征:一,学生的思维处于被动的状态。在课堂中学生对新内容的思考是跟随者教师的解读进行吸收的,没有自己关于问题的自主思考,没有知识的自主建构;二,学生处于无声状态。课堂中大多数的时间放在了教师的讲解上,教师讲解的是否清晰成为好课堂的标准,而没有人关心学生的学习,学生的思想是否活跃,课堂有没有思想的碰撞;三,师生互动为单一的问答。课堂是师生互动的课堂,互动是双向的,是思想的碰撞和交锋,但是在这样的课堂中,只有教师问――学生答,没有学生对于疑难的提出,没有学生自主思考的表达,不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

二、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历史创新教学方法的有效策略

1.更新教育理念,建立学生主体课堂

在传统教学法中关注的是教师的教,教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足够丰富,讲解过程是不是足够的清晰,而没有关注学习主体的学习过程,学生是否在积极地吸取知识,思维是否处于主动的状态,学生的是否在进行意义建构。初中历史要想创新教学方法就是要肯定学生的价值,将重点放在激发学生的兴趣,关注学生活动的设计上来。例如,在《大一统的汉朝》的教学中,教师将教学设计的重点放在了学生活动中,学生首先通过“汉武大帝”的视频导入,引导学生思考视频中的他是谁,为什么说他建立了一个国家前所未有的尊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走入新内容的学习中;然后通过导学案的引导,组织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并要求学生以提纲的形式记录自己在新内容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再次,引导学生进行合作研究,探索汉武帝实行了哪些政策,为什么实施这些政策,这些政策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并借助小组展示引导学生把握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2.结合教学内容,灵活使用教学方法

新课程主张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促进知识的自主建构,发展学生的能力,但是并不是说不需要教师讲授法的支持,只是需要采用更加多元的教学方法,将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主动学习有效的结合在一起。首先,课前需要采用自主学习的方法,引导学生借助已有的知识进行独自的学习。例如,在《江南地区的开发》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一座南方城市,然后思考这个地区是否经历过这次开发,有什么历史痕迹?这个综合性的问题需要学生不断地搜集资料结合已经学习的历史知识进行思考和探究,在这个过程中采用的教学方法就是自主学习;其次,教师将新内容分解为若干个研究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例如,教师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研读江南地区开发图,解决教师设置的问题,并分析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以及历史意义,在这个过程中采用的方法是合作法、探究法、互动交流等方法;再次,在小组展示的过程中,教师对于学生出现的难点,给于适当的讲解,进行点拨。

3.恰当使用教学方法,完成课程的延伸

新课程提出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一个重要的方法就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树立主人翁意识,能够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主动的学习,树立自己的个性,进行更广阔的学习。例如,在《对外友好关系》的小组研究过程中,学生在分析唐朝时期,中国和日本、新罗、印度的关系,友好往来的历史事迹后,学生对这些对外关系的发展产生了兴趣,教师并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建立学习研究课题小组,引导学生自主地搜集相关资料,进行中分析和整理,建立自己课题的分析角度,建立框架体系,书写研究报告,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才用了网络互动交流的方法,及时地对学生遇到的问题给于即使的指导,并引导学生定期将搜集到的资料上传至网络,实现共享,借助网络平台进行小组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最后借助展示法给于学生展示成果的机会,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综上所述,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教师中心的讲授制教学方法受到冲击,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更新教育理念,建立学生主体课堂;结合教学内容,灵活使用教学方法;恰当使用教学方法,完成课程的延伸,促进主动学习,提高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 于秀兰. 情境教学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山东师范大学,2013.

[2] 马勇波. 浅谈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方法[J]. 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0 (03).

第7篇:初中历史新课程范文

关键词:新课程;初中;历史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9-142-01

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着力培养学生的能动性、自主性、创造性和健全的人格是当今素质教育区别于过时的应试教育最显著、最根本的特征。这就要求我们把探索学生的学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正确处理师生关系放在十分突出的地位。而这个要求对于点多面广,师资配备、教学资源相对滞后,却又肩负着为高一级学校输送优秀生源,为社会培养劳动力的广大农村初中而言,其意义更为深远。在教学实践中,如何立足校本实际,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欲望和能力,是新课程理念教学的重要尝试。

一、在活动中教学,融趣味性和能力培养为一体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在"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中强调"要提倡历史教学形式的多样化,积极探索多种方式的教学途径,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并列出了13种活动形式作为参考,对此,笔者在历史教学中,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特点探索性地开展了一系列活动。

1、口头表达式。开展历史课堂小故事活动。在每学期之初的第一节历史课上,笔者将事先整理好的本学期小故事题目布置给学生,鼓励学生自己选题,并提出如下要求:每节课讲述一个与当日授课内容相关的小故事。待笔者即将讲述相关内容时,全班同学自由组合,每两人一组,共同分享所搜集的资料,推举一人或两人登台讲一个故事,每学期全班学生各轮流一遍;小故事资料必须整理成文,字数可限制在800字以内,学期结束时,将全年级优秀文章编订成册,供全体同学传阅。

2、阅读与书面表达类。开办历史图书角活动。配合教材内容,让每位学生将自己认为最可读的一本关于中国历史的书带到学校,书皮上注明班级、姓名、学号。然后将各班书籍收齐后,打乱班级顺序,发给每人两本书,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在两周内至少读完一本,且每本书均要制作一张读书长卡,注明书名、作者、主要内容和读后感。两周后利用一节课开展读书报告会,每组推选一两名读书最有收获的学生介绍读书心得。编辑历史小报。小报以历史知识为内容,尽量图文并茂。

3、学生观察类。组织识读甲骨文活动,以字证史。例如,笔者在讲述商朝历史时,将涉及当时社会经济的甲骨文,"田、囿、禾、籍、猪、羊、牧、鼓、磬"等字分别用幻灯片打出,让学生猜认。结果多数学生能够依照甲骨文的形状猜出文字表达的意思,并能准确说出与今天相应的文字。然后启发学生说出以上甲骨文所反映的商朝经济的繁荣情况。

二、问题教学,培养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

教学实践证明,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教师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排疑解难的方法,通过设疑、启发,引导学生进一步寻找问题的答案,逐渐掌握正确的思路,游刃之时特别注意诱导学生开拓新思路,提出新创见。

1、对学生进行问题启导,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2、自主提问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为此,笔者在组织教学时大胆地变教师设计课堂程序为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实践中采用学生阅读―自主提问―精选重组―构建知识板块的教学程序,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笔者从旁点拨,适时总结,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同时,通过观点的碰撞,使学生的思维能力逐步提高。

3、大胆质疑

长期以来,在教学过程中,在学生的心目中,教材是"权威",教师是"权威"的思想根深蒂固。这种观念极大地约束了学生创造力的发展。当知"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当仁不让于师"的道理。

其实,过去中学教材存在的缺陷和错误是众所周知的。《中学历史教学参考》曾连续多期刊登文章,指出其缺陷和错误,其中大多是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发现的;况且,随着历史学科新成就的不断突破和创新,历史教材的滞后性更加明显,特别是一些陈旧的历史观念和结论,已经明显过时,甚至证明是错误的,而教师由于个人知识能力和认识的局限性,在教学中出现错误更是在所难免。尤其是近年来对学科综合能力要求的强化,教单一学科的教师与学习多学科知识的学生之间,其知识和能力的互补性更加突出。

因而,笔者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树立不迷信、不盲从的思想。面对教学过程中的种种尴尬,笔者不回避,而是通过师生间的交流探讨,甚至争论来获得"真理",以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三、结构教学,培养学生的整体认知能力

众所周知,任何一门学科都有特殊的知识结构,掌握了知识结构就从整体上掌握了这门学科的线索,学习起来就会驾轻就熟,起到事半功倍之效。历史学科也是如此,因而笔者在教学中适时地进行结构教学,展示教材结构,勾勒教材线索,揭示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以增强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整体认识。

教材的每一部分内容并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共同构成完整的历史学科知识体系。因此,笔者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在学习中善于把零散的知识纳入知识体系,进行系统的掌握。一是专题线索,如,政治、经济、文化各大专题,在大专题下又可分为若干个小专题,如政治专题下的政局、制度、政体、政策、阶级、民族、对外关系等。二是掌握历史阶段特征,要从政治、经济、文化涉及的各方面进行抽象的概括掌握。鼓励学生可参照相关辅导材料中对知识体系的概括,结合自己的学习特点进一步加工改良,用数学的"集合"概念,确定层次和隶属关系,探索出系统掌握历史学科知识的最佳途径。

综上所述,笔者在教学中的浅薄探索,旨在逐步培养学生"解放自己"和"主动学习"的能力。这就要求我们本身不仅应具备较全面系统的学习和探究能力,而且,更为关键的是,教师要把这些能力通过教与学的契合互动过程,逐步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能力,从而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参考文献:

第8篇:初中历史新课程范文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初中历史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5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教学中的师生关系已经不再是单纯的“你讲我听”的关系,新课标下的历史教学过程就是教与学的过程,它包含教与学的两个方面,如何处理好教与学之间的关系,直接关系到历史课的成功与否。历史教学是师生互相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历史教师教学方法的改进是学生学习历史方法改进的前提,教学方法的改进是为学生学习方法的改进服务的,教法改进是手段,学法改进是目的和目标。在新教材、新课程标准下如何进行初中历史教学,是每一位初中历史教师面临的一个新问题。在新课程标准下怎样上好历史课,怎样使历史课“活”起来,我认为教师在教学中要切实做到如下几点:

一、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要多样化和现代化

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要多样化,也需要现代化。在现代教育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仅仅依靠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传统教学方式显然已远远不能适应现代人才培养的需要。合理、创造性地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资源已成为历史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从历史学科本身所具有的不可再现性的特点以及较为普遍存在的“师讲生听”的现状来看,实现教学手段现代化以使之为历史课程教学目标服务,已非常迫切。今天许多学校已实现了电化教学。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些高科技设施,采取先进的教学手段。因此每节历史课,都可以采用了多媒体的教学手段。将教学重点和难点用ppt展示出来,让学生明确本课学习的目标,同时用视频资料和图片来帮助学生掌握重点化解难点。以视频资料作为新课导入是一个很好的手段,不仅直观、生动形象,更重要的是能刺激学生的听觉和视觉,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热情,也为后面的知识难点作了铺垫。

二、历史教学方法要转变

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的颁布,预示着一场新的革命,对我们现有的历史教学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面对新课程,教师要从知识的传递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参与者和指导者。诚然,教师仍然是历史知识的传授者,但知识传授不再是教师的唯一角色。因此,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使教学过程变成学生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变成教师指导学生收集和利用学习资源的过程;变成教师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的过程,变成教师针对学生的学习内容,选择不同学习方式的过程。切实在教学中树立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出发点的观念,突破旧的模式,实现教学方法的开放性和多元化,真正使素质教育进入历史课堂。因此,在历史教学中应发法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的教学中来,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如分组讨论法和情景教学法等。

三、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传统历史教学多以传授历史知识为主,由教师一人讲,学生被动接受知识,教学多为知识单向传递活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接受能力等不被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无法体现。新课程标准倡导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初中历史教学必须由单项知识传授转变为知识多元交流,即把教师一人唱主角的课程变为大家都来唱的课程。历史教学不再只关注知识传递,而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方式和学习效果。因此在历史课上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通过创设情景、收集资料、课堂模拟等活动,让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求、体验历史过程,使教学过程中的信息传递由教师学生的单一途径变为教师学生、学生教师、学生学生等多元途径。为此教师在历史教学中应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逐步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获取新历史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教师在引导学生参与历史教学活动时应注意师生平等、合作探究、共同体验,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课程的吸引力,真正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质量。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教师在教学中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很重要,现有的课程标准中提出了一些教学活动建议,这些教学活动建议仅仅是提供了一些范例,给历史教师一种活动启示、一种设计思路。每位老师都可以根据各自的条件、能力创造性地设计教学活动,开辟多种途径,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进行积极的探索和尝试。

四、在历史教学中要坚持几个原则

1、主体性原则。强调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自身已具备的思想素质、智力能力、独立性和自主性的作用,把学生树立“主体意识”、“参与意识”、“学会学习”作为扎实执教的最主要任务之一,并要求教师在备课和执教过程中始终把学生放在教学的主体地位。2、发展性原则。教师要把历史教学的着眼点放在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方面,研究学生的认知障碍,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推动学生在自觉地参与学习的过程中重视自身利益的发展,尤其是思维能力的提高和创新意识、创造能力的培养。3、实效性原则。教师要在历史教学的各个环节,紧紧抓住新课程标准,以教材为载体,写出最有利于实现教学目标的教学设计,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效率。4、古为今用原则。了解历史,是为了更好地认识现实;学习历史,是为了继承人类的宝贵遗产,建设和创造美好的未来。历史教师应善于将历史和现实、未来相联系,引导学生面向祖国的现代化建设、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感。

五、历史教学内容要与现实社会相结合

“以史为鉴”,将本课教学内容与社会现实相结合,教会学生“以古论今”的方法和观念。在“商鞅变法”教学中让学生懂得改革的不易和改革又是当时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从而提高学生对商鞅变法带来的历史作用,即“秦国的封建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加强,逐步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的认识,也为以后理解秦灭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打下基础。进而引导学生联系现在我国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的改革开放,同样使我国经济得到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极大提高,军队战斗力得到加强,使我国的综合国力得到飞跃提高。接着讨论“”存在的原因,主要是建国初期我国的综合国力和民族凝聚力不强以及美帝国主义的干涉造成的。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不断发展。我国的综合国力和民族凝聚力必将获得空前发展提高,而“统一又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台湾必将回归祖国”。以此来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

总之,在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下,老师只有转变观念,采取多种多样且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同时运用各种先进的教学手段,更重要的是要将课本知识与我们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将书本知识变“活”。同时,学生也要改变学习方式,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这样才能使我们的历史课堂“活”起来,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和目标。

第9篇:初中历史新课程范文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初中历史;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809(2010)10-0178-01

新课程理念是新课程的灵魂,树立新的教育理念,改变以往的教育教学行为,再造一个全新的自我。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如何把丰富的历史再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受到感染,使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活泼、主题鲜明,直接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呢?

一、新课程改革与传统教学的关系

一是继承性和创新性的关系。与新课程要求相适应的教学改革不能脱离“历史”,要在继承优秀传统基础上进行改革。目前我们在新课程实验中需要思考和梳理的是,经过长期实践检验和证明的行之有效的优秀教学传统思想和做法有哪些?传统教学中有哪些思想和做法已远远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不能适应我国改革开放的新形势对培养人才要求的实际?在推进新课程实验进程中,我们要如何继承和改进传统的教学思想和做法?新课程要求教学实施与时俱进,改革、发展、创新。但发展什么?目前哪些方面首先要发展?用什么标准来检验教学实施改革、发展、创新的成败呢?我认为要服务于每一位学生成人成才全面发展的大目标,改革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围绕提高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时代性、主动性,用课程新理念反思传统教学中的不足,采用新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着力点。

二是理论前瞻性和现实操作性的关系。新课标理论的前瞻性与历史现实环境局限的矛盾,是不容回避的现实问题,也是广大师生深入进行新课程研究实践的主要障碍。在目前大环境下,我们不能空谈观念更新,而应该实事求是,结合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教育界的各种研究成果,融合新课程理念,踏踏实实研究历史教学法,并自觉运用到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去,解决实际操作性的问题,我们在教学中,要在新理念指导下实践,在实践中总结反思,逐步把新理念转化为个人教学行为习惯。

二、把握“知识”目标,重视过程与情感目标

对历史教学任务的理解从课堂设计和教学过程上看,有一些教师忽略对具体知识的传授,表现为在课堂上少讲或不讲新知识,或是上课一开始就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这样一来,学生缺乏对历史基础知识的了解和掌握,缺乏对历史的具体感受,因而很难积极地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甚至很难展开讨论。教师这样安排,可能是认为应当让学生来建构新知识,或是认为讲多了就会使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但实际情况是,由于学生缺少必要的背景知识,教学的活动难以深入,使得学生和教师都处于尴尬的被动状态。我们知道历史教学的任务包括很多方面,在新的课程标准中表述为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历史教学的目标无论怎样划分,都是整体目标的具体体现,都不应该忽视某一个方面。而且,正是由于历史本身所包含的丰富内涵,才使得历史教育具有感染力和生命力。知识是基础,是依托,是载体,是学生发展的双翅,学生只有在掌握基本的历史线索和具体的历史知识的同时,才能形成历史学习的初步能力,才能真正学会学习,才会产生爱国主义情感、正义感、社会责任感以及正确的生活态度、做人态度和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学生不掌握必要的历史知识,一切活动都难以展开,一切能力也都难以形成,思想、品德、情感、态度等方面的生成也会成为空泛之谈。所以,现在要注意避免对教学目标整体把握上的失缺,要全面和正确地理解历史教学的任务。

第一,在知识传授方面,一是在贯彻整体知识结构的教学方面,教师应注意从总体上把握教材的基本结构和发展脉络,尤其还要重视对内容的深广度做出恰如其分的规定,便于有的放矢地教学;二是要重视学生知识结构的转化,即将教材的基本知识结构转化为学生自己的认知结构和学习能力。第二,在学生的智能培养方面,要想使智能培养真正达到素质教育的目标,应从进一步改进课堂教学人手,具体说:一是教师应留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去阅读教材、思考问题,并进行思辨的讨论;二是教师讲授的侧重点应从历史过程为中心转向历史发展的逻辑联系为中心;三是历史教学要联系实际,要谈古论今,发挥历史的明理、鉴今、育人的作用。第三,在思想教育方面,总体看在历史课堂上落实不够是个普遍现象,当然学科的思想教育的阵地作用也就远未得到充分发挥。思想教育的内容笼统地讲,在中国史教学中要着重突出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自尊心及民族自豪感的培养;在世界史教学中主要是审美观、世界观和社会发展规律的教育。相比之下,中国史的思想教育要好于世界史部分。形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与应试教育有直接的关系,历史教师应引以为戒,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予以重视和进一步地落实。

三、抓住教学重点,倡导教学形式多样化

历史课程标准提倡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在课堂教学实施的过程中,为了给学生学习历史营造一个兴趣盎然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老师们积极探索多种教学形式,改变过去那种严格按照教学流程按部就班地进行教学的状况,组织了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但是,有些活动作为一种教学形式只是一种点缀。例如历史剧是学生非常喜欢的形式,但是教师在设计这些活动、指导学生编演时没有充分考虑要达到什么目的、学生可以从中了解些什么,有时候表演的过程中学生们嘻嘻哈哈内容简单、形式单一。表演过后就进入了下一个环节,至于剧中表现的主题思想是什么就不得而知了,表演只是起到了活跃课堂气氛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