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幼儿阅读教育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幼儿早期阅读教育的意义
越来越成为教育重心的幼儿早期教育,简称早教,已经成为众多不愿意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父母的第一选择。但对于早期阅读教育来说,很多家长还是把认识多少字,会读多少书作为早期阅读教育的评价标准。
实际上,识字量并不能代表早期阅读教育的成败,而能背多少诗,能认多少字更不是体现孩子阅读能力的佐证。在中国的传统观念里,父母认为孩子的培养是“三岁看老”。如家长相互间比较的是谁家孩子能认识多少个字,谁家孩子能背下多少首诗,更有甚者为了锻炼孩子的记忆力而去要求幼儿去背圆周率后多少位,而能背下越多位的孩子就被认为是“神童”。很多的幼儿园追捧这种想法,为了更多的生源,于是开设大量的识字课、背诵课,让正处于天真烂漫,对世界充满好奇与探索欲望的幼儿禁锢于一个个背诵任务中,严重违背了幼儿生长发育与智力培养开发规律。
实质上,幼儿的阅读能力是指学龄前的幼儿在成人的书面语言环境里能理解图书绘画里的语言意义,能了解图案文字所代表的意思,能尝试用同样的符号图为表达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在幼儿早期阅读教育里,幼儿是能在书写与描摹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熟悉与掌握一定量的文字。但认字决不仅仅是阅读能力的目标,识字量更不能成为阅读教育的评判标准,培养幼儿阅读兴趣,让幼儿在探索与尝试中培养起对文字的感知能力才是幼儿早期阅读教育的意义。
二、幼儿早期阅读教育的
(一)万万不能强迫
每个幼儿有其自身的心理特点,所拥有的天份与兴趣也有所不同。作为父母与教师,只能根据幼儿自己的选择让其去阅读,而不能强迫幼儿去学各种家长教师认为有用的知识。幼儿在逼迫下强行记住了一些内容,扼杀的却是一生的阅读兴趣。
(二)万万不能灌输
幼儿天真烂漫,对于世界的看法往往是出人意料的,而童心童趣就来源于幼儿的天真。在幼儿早期阅读教育中,教师与家长不应把自己的想法强制灌输给幼儿,而是应让幼儿直接感受到阅读材料中的意境与故事,让幼儿自由想象与思考。如在《鹅》这首诗中,“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很多教师在教这首诗时,把这节课上成了动物大观,提问的重点放在了鹅的长相、鹅的生活习性方面了。幼儿在这节课上知道了鹅有白色的羽毛,有红色的嘴和脚掌,却完全脱离了诗意,对诗里的情境与画面感一无所知。这样的“阅读”只是识字,只是认物,与阅读完全不沾边,更不用奢谈培养幼儿阅读能力。
(三)万万不能限定
对幼儿的早期阅读教育而言,大部分教师与家长都存在一些理解偏颇。实际上,教育无处不在,特别是幼儿教育更不能限定。当今幼儿除了课堂与游乐场,去的最多的地方应该算是超市,而超市里阅读的课堂俯拾皆是。“熊大熊二光头强”玩具、“旺仔牛奶”“伊利QQ星”“雪米饼”“蜡笔小新果冻”,大量儿童从小就耳熟能详的名字只需要教师与家长轻轻一点拨,配合着包装与颜色,幼儿就能直接认识每个字。而街道上各类广告与招牌店名更是阅读的好天地,只要教师与家长有心,幼儿从任何地方都能学到知识,提升其阅读能力。
三、幼儿早期阅读教育的要点
(一)重视家长的影响力
在传统认识中,很多家长认为早教的教师更为专业,所以把孩子送进早教中心便以为完成了早教。更多家长认为教育就是教师的事,与家长无关。只有幼儿的生活圈和学习圈都充满阅读的氛围时,耳濡目染下的幼儿才能在最轻松的状态下自然习得阅读能力。同时,家长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为幼儿树立一个榜样,让幼儿不知不觉间养成阅读的习惯。
(二)运用游戏活动的作用力
幼儿的天性好奇、好玩。游戏活动能最大幅度地提升幼儿阅读的兴趣,提高幼儿的参与度。在教学中,教师要把阅读教育生活化,营造出游戏的氛围,把汉字与故事串成一个个游戏里的道具,让幼儿像认识游戏标志一样习得这些内容。对于那些童话故事,让幼儿成为其中的主演,通过角色对话,通过情景演练,配上幼儿喜欢的各类玩具与装饰品,让幼儿有机会扮演这些童话人物,在这个过程中,阅读成为了幼儿全身心在做的事,越为投入的情况下,幼儿阅读能力提升得越快。
(三)强化亲子与阅读间的互动
幼儿时期的学生对于世界的观感就是其情感的厚度。越是有亲和力的,幼儿去探索去研究的兴趣就越大。在教师与幼儿间的关系中,幼儿越喜欢这个教师,也就越关注这个教师的讲话方式,甚至会刻意学习自己所喜爱教师的说话方式和做事方法。同样的,亲子关系越浓厚的家庭里,父母与幼儿间的交流就是最好的阅读教育。幼儿会去模仿父母的表达方式,模仿父母对于事物的认知过程,也就无意识地习得了父母的阅读理解能力。
四、结束语
早期阅读不但可以提高幼儿的语言交流能力和阅读能力,还可以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美国十分重视幼儿早期阅读,并针对幼儿早期阅读颁布了一系列法案,促成幼儿早期阅读的标准化。康州作为美国的一个州,幼儿早期阅读做的非常好。本文以美国康州幼儿园早期阅读教育的特点为例,重点介绍美国康州幼儿的早期阅读教育现状,对美国幼儿园早期阅读教育的基本特点进行了归纳分析,并思考了这样的教育特点对我国的早期阅读的启示。
[关键词]
早期阅读;幼儿教育;美国
一、美国康州幼儿园早期阅读的特点
(一)注重培养幼儿阅读技能
美国康州以《康州阅读成就蓝图》和《康州PK-8英语语言艺术课程标准》两个文件作为指导幼儿园早期阅读教育的准则,十分重视儿童对阅读技能的培养。《康州阅读成就蓝图》对儿童阅读技能的构成和发展顺序规定依次为:识词技能、阅读流畅、词汇学习和阅读理解;《康州PK-8英语语言艺术课程标准》对儿童阅读技能的构成和发展顺序的规定也较为相似。两个文件都把儿童早期阅读分为四个阶段进行有针对性的技能指导教育,但这几个内容是环环相扣、互相促进的。在幼儿早期阅读的教育工作中,将幼儿阅读技能的培养贯穿于每一个教学细节中。教师可以根据儿童的能力来决定不同的阅读技能学习,从而实现通过早期阅读培养幼儿阅读技能的目的。
(二)重视早期阅读音位意识的教学
很多研究都已证明,音位意识对儿童阅读能力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这一作用是由英语这一语种的发音特征和书写特征决定的。音位意识在本质上就是每一个单词的每一个音位的理解。因此,教师在具体的教学环节中,应该充分重视音位教学。在语言材料的选择上,可以选择一些押韵的歌谣和诗词,通过朗读这些歌谣来增强儿童的音位意识;尽可能让学生理解字母的内在规则和逻辑,并学会拼音、拼写,以及准确的音位发音。
(三)营造幼儿早期阅读的教育环境
美国康州幼儿园对儿童的阅读环境非常重视。美国学者杜京的一项实验研究发现,儿童的阅读能力和图书读物的优选程度成正比。美国康州幼儿园的教师会为处在不同年龄层次和不同认知阶段的儿童选择最适宜的阅读材料。对于3岁及以下的儿童,主要是为他们准备内容以图画为主的书籍,例如,插画书,动物故事等等;对于已经有一定阅读基础、平均年龄在3-5岁的儿童,则为其提供一些图文穿插的图书,或是文字较多、但较为直白的简单读物;为5岁以上的儿童准备的读物,则更加注重内容的丰富性。[1]
(四)增强幼儿教师阅读指导意识
美国政府强调,培养儿童阅读兴趣、提高儿童阅读能力,关键在于树立美国幼儿园的教师的阅读指导意识。美国康州幼儿教师不断探索对儿童进行阅读指导的方法。其中,最有效也是最广泛使用的方法有:朗读、提问、讲解等。在为儿童朗读时,教师应选择与儿童年龄特点和有教育意义的两方面选择。在美国早期阅读教学中,教师通常会以提问的方式来突出重点,加深记忆。美国教师讲解时会指导儿童观察画面,并引导儿童对画面有进一步的理解,从而能让儿童对阅读产生兴趣。多种指导方法灵活穿插运用,对于激发儿童识字的兴趣有莫大的助益。并且,方法的多样性也能更加促进儿童进入独立阅读阶段。
二、国内幼儿园早期阅读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幼儿教师对早期阅读的认知单一
国内不少幼儿教师对早期阅读的重要性认识不深刻,很多教师认为,为儿童提供一些书本,或是为儿童读一些书本故事就是早期阅读教育的全部,[2]所以,在具体的幼儿教育中,会将早期阅读和知识背诵等同起来,同时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将儿童读书活动作为孩子以后升学的主要目标之一,不注重早期阅读的真正目的和意义。以上诸多因素,是导致早期阅读教育在我国幼儿园得不到开展的主要原因。
(二)没有做到“因材施教”
自古以来,“因材施教”就是教学的一个经典原则,具体到幼儿早期阅读,教师应针对不同儿童的性格特点、思维方式等选择不同的阅读材料并进行个性化的教育指导,[3]国内的很多幼儿园教师做不到这一点,影响甚至拖慢了儿童阅读技巧的提高和阅读理解理解能力的进步。
(三)家长缺乏与教师合作教育的意识
我国近几年的早期教育研究显示,幼儿园家长的配合程度非常低,直接导致家庭亲子阅读效果甚微。目前,经济的快速发展给很多父母带来了很大压力,忙碌的父母根本没有时间陪伴孩子读书,即使有些父母陪伴孩子完成读书任务,也是流于形式。
三、美国康州幼儿早期阅读教育对我国的启示
(一)政府层面———制定阅读标准,完善政策
美国康州幼儿早期阅读教育的良好发展,美国政府层面的政策支持和高度社会关注是重要的推动力量。在当今信息爆炸的年代,阅读能力的提升不仅仅为个人的成功打下基础,更能够提高整个国家的国民素质。对比美国,我国政府和社会层面对幼儿早期阅读的教育远远不够重视,这导致整个社会没有形成自上而下的积极研究和实践状态。政府层面没有具体的规定和指标来指导我国的早期阅读教育,教师层面亦没有良好的教学理论和指导技术。因此,我国政府相关机构有必要把早期阅读教育重视起来,并且积极的制定相关的阅读标准,科学的阅读标准,以供我国幼儿园在早期阅读过程中借鉴。同时,完善关于早期阅读的相关政策,对促进我国幼儿早期阅读教育水平的提高,同样十分重要。
(二)幼儿园方面———改变教学方法
现在很多人仍然会将早期阅读和早期识字等同起来,其实不然,在理解早期阅读真正的概念和重要性之上,要利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来教育幼儿,只有这样才能将幼儿早期阅读的科学性落到实处,才能让幼儿真正从早期阅读中受益。例如0到3岁的幼儿注意力时间短,保持安静的阅读时间不能过长。这就要求教师用科学的方法引导学生读书,教师可以坐在中间,让儿童围坐在周围,能近距离的看到教师的动作,教师可以首先通过让孩子有序的翻看读物的封面、封底和页码,对读物的结构有大致的了解,然后开始有感情地读书,并引导学生跟着教师翻页。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对读物的感知,还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4]而对于大一点的儿童,如3到4岁的孩子,可以对孩子进行分组,方便教师对孩子做全面的观察和指导,从而实现个别的指导,让学生的阅读水平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学校应该十分重视幼儿学习能力的提高,重视教师的教育方法。不断的学习创新,理解自己的学生,更新自己的教学方法。只有灵活的,轻松的教学方法,才能让幼儿充满活力,提高自己学习的主动性,帮助幼儿实现素质教育。
(三)教师方面———加强对儿童语音意识的培养
美国在“早期阅读优先”计划中,要求对学前儿童,要提供高质量的口语和文学学习的环境;同时,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也十分强调音位、语音等基本技能的训练。在美国早期阅读教学实践中,教师会通过音位识别、分类、合成、要分等练习,以发展儿童的音位意识和对音位的操纵能力;通过单词押韵识别练习、句子重音对比练习、经典对白模仿等方式培养学习对语音、重音、连读、意群、语调的识别和操纵能力。这给我国的早期阅读教学提供了有益的启示。语音对儿童早期阅读至关重要,所以,教师应该注重孩子语音意识的培养。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中让儿童讲述自己对某个故事的看法,从而帮助儿童扩充自己的词汇量,同时增加儿童对语音的感受。此外,教师还可以设置一些语言游戏,如念儿歌、选择一些律诗来提高儿童对语音的敏感度,进而加以区别,提高儿童对汉字语音的兴趣和喜爱。
(四)社会层面———专业教师的培养
幼儿早期阅读教师专业化,对幼儿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提高和养成至关重要,教师是否有丰富的行为和认知科学、社会科学、评估管理知识、家长工作知识十分重要。除此之外,教师还要熟练掌握相关阅读技能的标准和语言文学常识。美国“早期阅读优先”计划十分注重教师的专业知识,如是否能给幼儿早期阅读提供专业的、科学的知识指导,能否发挥自己的优秀示范作用。总之,我国幼儿阅读的提高,教师起着主导的作用,一名专业化的教师,在投入实践教学的过程中,专业型教师也要有终身学习的习惯和反思的循环过程。只有不断地在实践和理论上循环学习和进步,专业教师才能不断找到科学的教育方法和技巧,以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我国对儿童早期阅读的指导教育,最需要的是一大批专业型的早期阅读指导教师。
作者:李永发 单位:绥化学院教育学院
[参考文献]
[1]史大胜.美国儿童早期阅读教育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0.
[2]严仲连.在现代与传统之间[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7.
1、阅读教育是所有教育的基础,成功的教育从早期阅读教育开始。早期阅读活动,对幼儿来说,不是简单的看看、说说、学学、听听,而是在多方面地接受教育和熏陶,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幼儿,促进着幼儿全面地发展。
2、幼儿期是幼儿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在早期阅读活动中,给幼儿提供了一种特别的机会,幼儿通过图片直观具体形象地来理解和学习新的词汇,使幼儿的词汇量迅速地增长,如在阅读《甜甜的礼物》这个故事中,看到小动物送礼物的画面就会迅速地掌握了新词汇“甜甜的,礼物,谢谢你”等。并且,在学习词汇的基础上学习故事里的对话,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学习说礼貌用语。学习新词汇也显然比单独学习新词汇更轻松,幼儿更乐意接受。
3、在早期阅读活动中,幼儿倾听到比日常生活更丰富和更为规范的语言及词句,幼儿好模仿,这些词语给幼儿提供了学习模仿的样本。慢慢地他们将学习的零星的词汇组合成简单的句子,并不断地变换句型,使他们的表达更丰富也更规范清楚。幼儿的语言发展是一个原型不断向外扩充发展的过程,学前幼儿正处于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如1—3岁是幼儿学习语言发音的关键期,2—3岁是掌握基本语法和语句的关键期。在关键期内,大脑需要一定的外界刺激,以建立和稳定脑结构,促进语言的发展,而早期阅读是他们语言发展关键期的有效刺激物,有益于幼儿语言的发展。因此借助幼儿文学作品的语言形象、生动的特点,促进幼儿学习形象化语言。比如我们常常听到这样的语句“春风吹绿柳树,吹红了桃花,吹醒了青蛙……”等等。这些语言清楚、准确,具体形象地表达人对各种事物、人物情境的思想、观点和印象。对于处在早期发展中的幼儿来说,这种形象化的语言符合他们的认知思维特点,对他们有极大的魅力。很多幼儿在倾听故事时,会获得一种满足的愉悦感,并逐步了解用这样形象化的语言所产生的效果。
4、如果我们静下心来听听孩子们的谈话,我们会惊讶地发现,他们经常会很形象地描述那些故事、童话中的人物和语言,这说明他们在文学作品中学到了许多东西。通过阅读活动,能有效地帮助幼儿从口头语言向形象化语言的过渡,提高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和语言概括能力。
(来源:文章屋网 )
【关键词】早期阅读 全语言教育 幼儿教育
随着人们对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幼儿时期的教育也广泛受到人们的关注,很多家长在幼儿阶段就开始注重孩子各方面的发展。幼儿早期阅读对锻炼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孩子的理解能力,开发孩子的思维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全语言教育理念就是通过幼儿进行大量阅读,帮助幼儿最大程度理解故事内容,让幼儿提高阅读兴趣,达到增强幼儿理解能力和语言沟通能力的目的。本文主要讲述了全语言教育理念下的幼儿早期阅读的一些教育方式。
一、当前幼儿早期阅读中存在的问题
从近年来幼儿教学中早期阅读的实践来看,我们在幼儿早期阅读教育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最为明显的是将早期阅读等同于早期识字。认为识字就是阅读,没有识字就没有阅读。这样一种教育方式和理念早已背离了开展儿童早期阅读的初衷,不仅影响了早期阅读的效果,而且某种程度上增强了儿童关于阅读的消极体验,误导了儿童的阅读习惯,降低了儿童主动阅读的兴趣和积极性。其次,在幼儿的阅读活动中,很少有教师对幼儿良好阅读能力的形成给予较为科学、细致的指导,导致书都被看破了,但孩子们却说不出书中内容等诸如此类无效阅读的现象。再次,早期阅读被等同于简单的认知能力的培养,而没有意识到幼儿早期阅读还应有利于儿童逐渐获得表达情感、意念、愿望等的能力。
二、全语言教育理念下的幼儿早期阅读
(一)对幼儿早期阅读实施整体性阅读的教育方式
全语言教育理念就是将幼儿的早期阅读作为语言学习活动的一部分,而幼儿语言的发展是整体性的,因此,早期阅读也应该结合幼儿的实际发展情况,体现整体性的教学方式。幼儿阅读的范围很广泛,在幼儿翻开各种图书,开始对图书的内容进行表达的时候阅读就已经开始了。随着幼儿语言水平的不断发展,幼儿开始对文字产生了兴趣,想知道文字所表达的内容,这时就由以读图为主的阅读方式开始向图文相结合的阅读方式发展。例如,幼儿在阅读幸福种子儿童系列读物《芽芽搬新家》的时候,首先看到的是一个长头发小朋友在下雨天坐在家门口的情景,小朋友就会想到图画上的小朋友是谁,坐在那里想什么,然后再通过后面一系列的故事图画,幼儿对图书的故事有了一个完整的认识,教师可以让小朋友自己通过自己的方式表达故事的内容,然后通过图画进行引导,让小朋友知道整个故事表达的内容。幼儿通过阅读图画展开丰富的想象,然后通过自己讲述故事内容,将不同的语言利用图画故事的形式联系起来,增强了阅读的完整性,丰富了幼儿的词汇,提高了语言组织能力,教师在进行一些识字的引导,如故事中的小朋友的名字“芽芽”,让幼儿对这个字有一个形象的认识。通过全语言的早期阅读方式既提高了幼儿的阅读兴趣,又不会使幼儿感到识字枯燥无味,让早期阅读成为一种整体性的语言学习。
(二)对幼儿早期阅读实施开放式阅读的教育方式
全语言教育方式提倡幼儿通过交流互动理解语言的表达方式,强调幼儿在语言学习过程中的主题地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减少对幼儿的约束,让幼儿自由发挥,调动幼儿的思维,营造一个快乐的学习环境。对幼儿早期阅读中出现的错误,要进行适当的鼓励,给予幼儿足够的时间,让他们主动形成正确的表达方式。如在阅读《云彩和风》的过程中,老师可以让幼儿表达一下自己对云彩和风的认识,有的小朋友可能会想到云彩像棉花糖等等,通过这些增强幼儿的语言运用能力和对生活的观察能力。然后再进行阅读教材。通过对这些诗句的阅读提高了幼儿的欣赏能力,丰富了幼儿的语言,增强幼儿在日程生活中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对幼儿早期阅读实施整合性阅读的教育方式
全语言教育理念提出人的学习是从符号的学习开始的,语言是幼儿学习一切其他内容的基础。因此幼儿的早期阅读不能只是单纯地学习,要和各个领域的学习相结合起来。如为幼儿营造阅读的浓厚氛围,阅读与游戏进行有效结合,在进行游戏活动的同时渗透阅读,让幼儿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提高阅读能力。阅读还可以与其它学科的学习进行有效结合,如在阅读《小动物去郊游》的故事时,教师可以让儿童展开联想,自己去郊游时都遇到哪些事情,可以让孩子通过绘画结合语言的方式进行表达,既培养了幼儿的创新能力,又提高了幼儿其它方面的学习。通过对早期阅读和其他方面学习的有效整合,提高幼儿的综合能力。
幼儿时期作为启蒙阶段对以后的学习和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现阶段许多幼儿园老师将早期阅读作为幼儿识字的一种教学方式,让幼儿认为阅读就是在学习认字,极大地降低了幼儿阅读的兴趣。全语言教学方式通过采取多种教育方式,在教师的指导下,结合幼儿的语言发展规律,注重对幼儿阅读兴趣、阅读理解能力和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有效发挥了幼儿早期阅读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提高了教学效果,为幼儿以后的学习和良好发展打下了基础。
【参考文献】
【关键词】早期 阅读教育 重要性
早期阅读可以帮助幼儿早一些打开认识世界的窗口,为他们今后的学习活动打下良好的基础。目前,国际幼儿语言教育研究提倡“完整语言”的教育。这种观点认为,尽管幼儿以发展口头语言为主,但应当为幼儿创造一定的接触读和写的机会。已有研究提出,2岁是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4――5岁是学习书面语言的关键期。若能抓住关键期的有利时机及时进行适当的培养,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些研究已经表明,缺乏良好的早期阅读经验的儿童入学后会有学习适应上的困难,缺乏阅读兴趣,阅读理解能力差等。因此我们应适时地培养幼儿对阅读的兴趣和习惯,使之成为孩子一生取之不尽的财富。
怎样才能让幼儿更好地掌握时机呢?首先我们制定出了一系列的实施方案:
1 构建早期阅读教育的目标体系
目标是教育行为的指南,有了明确的目标,才能在教育过程中有的放矢地对幼儿进行教育,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因此,早期阅读教育必须有明确的目标。
按美国课程专家瑞夫?泰勒的观点,教育目标的构建应从孩子的兴趣、认知、能力、习惯、态度等方面考虑。
从早期阅读教育的特点看,它是幼儿园语言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早期阅读教育在语言教育中又有其独特的价值,在构建目标时,应体现其特殊性,同时必须遵循幼儿语言发展的规律,充分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和需求。
基于以上认识,我们结合赵寄石、楼必生教授主编的《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中有关早期阅读教育的目标及本园幼儿实际,确立了幼儿早期阅读教育目标:激发幼儿阅读的兴趣,培养幼儿对书面语言的敏感性,帮助幼儿认识语言符号和图画符号的对应转换关系,掌握早期阅读的方法,培养幼儿将早期阅读经验迁移到其他活动中去的能力,养成良好习惯,提高幼儿观察、想象和语言思维等综合能力。据此,我们再确定分解目标及各年龄班的层次目标。
早期阅读教育目标体系的构建和确立,使教师明确了幼儿早期阅读教育所要达到的要求,使早期阅读教育更具有针对性。
2 培养幼儿早期阅读能力的途径
(一) 教师根据早期阅读教育目标,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幼儿的阅读能力进行系统培养,使每个幼儿在不同水平上获得发展。
① 阅读活动(按早期阅读教育目标开展的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内容较为集中的教育活动)
(1) 大图书阅读活动:教师根据幼儿年龄特点、教育目标、教育内容自制大型图画故事书,并利用这种图画故事书帮助幼儿学习和掌握按序仔细观察画面和将前后画页联系起来理解的阅读技能。(适合集体活动、分组活动。)
(2) 小图书阅读活动:同一内容的图画故事书幼儿人手一册,独立阅读,主要帮助幼儿掌握翻图书的方法, 让幼儿在看书过程中自己感受、体会,不断获得独立阅读的经验。(适合分组活动、个别指导。)
(3) 听赏活动:以听赏图画故事或其他文学作品为主要内容的活动,主要让幼儿反复倾听老师的讲述,不断体验品味,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提高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适合集体活动、分组活动、个别指导。)
(4) 排图活动:教师为每个幼儿提供一套打乱顺序的图片,幼儿在看懂图意的基础上,根据故事内在的逻辑规律将图片按顺序排列起来,并表述排图理由,这有利于培养幼儿有序思维能力。(适合分组活动、个别指导。)
② 以阅读为主的综合活动
(1) 自编图画故事书活动、诗配画活动:在教师指导下,幼儿运用已有阅读经验和绘画技能,将自己创编的故事、诗歌配上与其情节、内容相符的画面,编成图画故事书,培养幼儿将语言符号转化能力并发展其创造性 思维能力。
(2) 听音乐编构故事:这是阅读经验与音乐感受相结合的活动。幼儿通过感受理解音乐,将它转化成语言符号,进行讲述,并配上画面组成音乐图画故事书,培养幼儿将音乐符号转化为语言符号和绘画符号的能力并发展其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二) 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阅读材料,能动建构、积累和同化阅读经验。教师给予适当指导,鼓励幼儿开展自主阅读活动。
① 区域活动中提供阅读材料
阅读活动前,教师在活动区、图书角提供相应新图书、新图片,并向幼儿介绍图书、图片的名称,让幼儿自愿选择阅读材料,自主地进行感知、体验、探索。教师主要观察了解幼儿感知、体验的水平,为专门性的阅读活动打下基础。阅读活动结束后,教师继续为幼儿创设各种活动情境或条件,让幼儿根据自己的爱好自由选择活动材料。根据我们的观察和实践,幼儿往往挑选自己最喜欢的角色进行表演,或画出自己最喜欢的一段故事情节,这有利于发展幼儿的再造想象力。
②开设幼儿阅览室
我们开辟了幼儿阅览室,根据大、中、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与认知水平,有的放矢地提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幼儿读物,读物每月更换一次,每天保证一定时间让幼儿自由阅读,使幼儿将已有的阅读经验同化于自主阅读之中。
③ 在日常生活中渗透阅读教育内容
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将季节的变化、生活的特点、动植物的生长规律等与阅读教育相结合,使幼儿在潜移默化中通过不断的感知内化,积累阅读经验。同时,教师提供一定时间让幼儿自主选择交流对象、交流内容、 交流地点,进行阅读交流活动。根据我们的观察和实践,幼儿会自由选择合作办报;幼儿会兴高采烈地来到汉字角,挑选自己喜欢的字宝宝,说上几句与之有关的小广告、小故事;幼儿会戴上自己喜爱的小动物头饰,与墙面上的小动物、植物“交往”;有的幼儿还会把最新的消息告诉同伴、老师、阿姨。幼儿的阅读经验在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日前交往中得到迁移,语言能力得到发展。
3 实施早期阅读教育的方法
为保证幼儿早期阅读顺利进行,我们遵循感受理解、体验迁移、想象创造的规律和幼儿年龄特点,采用六种方法。
3.1 自我感受
教师创设幼儿自己阅读的机会,让幼儿自己观察感受阅读内容,并获得有关信息。如让幼儿掌握有序地翻看图书这一方法时,教师先讲故事,然后为幼儿提供5~6册图书,请幼儿找出教师所讲故事的那本图书,最后请幼儿自己根据故事内容一页一页翻看图书。幼儿通过自己的感受,获得了有序翻看图书的经验。
3.2 符号转译
引导幼儿将美术符号转译成语言符号,初步了解美术符号与文字符号的对应关系。教师在指导幼儿阅读图书时,帮助幼儿通过观察把握画面内容,并将画面内容用语言表达出来。幼儿会讲述图画故事后,往往会兴趣盎然地认读图画故事,明白了图画符号与文字符合的对应关系。
3.3 开放式提问
即所提问题“大”、“活”、“深”。“大”即提问范围大,可让幼儿根据自己的认识,从各个角度作出不同回答;“活”即提问从幼儿思维现状出发,顺着幼儿思路启发引导而不是按教师的意图要求幼儿回答;“ 深”指的是提问不局限于一幅画,而是着眼于对整个故事的理解。
3.4 体验表现
在对故事重点情节或细节的把握中,教师引导幼儿通过自己的动作、表情、言语等外显行为进一步理解作品,将静态画面与动态体验结合起来。实践中,我们为幼儿创设图画故事的情景,让幼儿在动态的情景中体验故事内容,并在情景中讲述故事、表演故事,让幼儿将接收到的语言信息再现到相应的动态情景中。
3.5 假设想象
教师引导幼儿跳出常态下故事进展程序,让幼儿根据图画故事中提供的各种线索,通过思考、想象,假设出不同条件下故事进展顺序,为故事添上新的色彩。
3.6 经验迁移
课题研究目标、内容及步骤
研究目标 通过实践研究,探索幼儿园前阅读教育课程的建设策略。
研究内容 了解幼儿阅读现状、对其阅读材料进行甄选以及探索幼儿园前阅读教育策略等。
研究步骤 研究步骤分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和总结阶段。
课题进展情况
为了使课题研究扎实开展,开题论证会后幼儿园代表教师认真学习了相关专家意见,进一步修订了课题研究方案进行组织实施,并按照课题研究方案制定的步骤有计划地开展工作,按期完成阶段性研究任务。
阶段性成果及应用
通过调查,初步明确了幼儿阅读的现状 在课题研究的准备阶段,幼儿园围绕“幼儿阅读的条件,幼儿阅读的兴趣、习惯、方法,幼儿对阅读材料的喜好”等方面对家长和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初步了解了当前幼儿的阅读现状。
初步制订了3-6岁幼儿阅读发展目标 在课题研究实施中,幼儿园课题组成员通过大量的文献学习,对3-6岁幼儿早期阅读能力发展和早期阅读教育的独特要求做了深入细致的了解,特别是结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对不同年龄段幼儿前阅读的不同要求做了细致的解读。在此基础上,课题组成员通过学习、提炼、归纳、探讨,初步制订了《德才幼儿园3-6岁幼儿前阅读教育目标》。
形成了3-6岁幼儿阅读材料的挑选策略 针对幼儿自主挑选阅读材料的倾向,通过调查、学习、查阅、观察对比,展开了认真地分析、研究和归纳,形成初步的幼儿阅读材料的挑选策略。
形成了幼儿园前阅读环境创设的策略
在研究中,幼儿园根据幼儿期以无意式注意为主、对事物的主动趋向性往往从好奇开始的身心特点,幼儿园从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两方面着手,整体阅读环境创设的出发点在于让阅读走进幼儿的一日生活,发展幼儿阅读的自主性。
创设温馨、丰富的物质环境 幼儿园户外场地的阅读环境为幼儿提供了阅读的童趣标语、文字、标志。如:游戏区各种大小型玩具各部位的功能,观赏区、沙水池旁的温馨提示语,各种花草、树木、植物的名称,都用图文方式标志出来。大门柱子、操场墙壁都配以生动图画,用朗朗上口的童谣儿歌进行装饰。使整个幼儿园的外部环境犹如一本可翻阅的大书,努力创设书香氛围,激发幼儿阅读欲望。
营造轻松愉悦的精神环境 精神环境主要是指阅读氛围,这对幼儿来说尤为重要。如果幼儿生活在一个喜爱阅读的环境中,就会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在研究中,幼儿园从心理暗示、行为暗示和阅读成就动机的形式三方面着手,努力为幼儿营造轻松愉悦的精神环境。
探究前阅读教育的特色活动策略
为了探索“自主阅读”“集体阅读”和“亲子阅读”三种形式下的不同教育策略,幼儿园做了这样一个尝试:以幼儿园一年一度的四季特色活动“春花烂漫读书节”为契机,探索了特色活动策略,充分创新阅读特色活动,拓宽研究新思路。
在总结每年一度“读书节”经验的基础上,为了鼓励幼儿自主阅读、广泛阅读、持久深入的阅读,满足幼儿的心理需要,幼儿园引导幼儿不受阅读材料上文字、画面的束缚,通过“说、学、唱、演”等情景交融的方式,展开想象的翅膀,进行富有个性特点的语言和非语言的表现,努力打开幼儿阅读的非语言通道。尝试开展了“亲子儿歌童谣秀”“寻找故事大王”“自制绘本展览”“亲子童话剧表演”“宝贝图书推介会”等特色阅读活动。将阅读与表达结合在一起,将文学作品与艺术表现融合在一起。孩子们依据自己对文学作品的理解,使用教师提供或者亲子自制的道具,创造性地再现故事中的场景、人物、情节等,从而体验创造与表达的乐趣与成就感,进一步激发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讲述和表演能力。
需要改进的问题
需要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索 有关幼儿前阅读的心理学研究是值得教育者继续关注和深入研究的,幼儿前阅读的核心能力――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还需要做深层次的理论和实践探索,以取得更有价值的成效。
需要做更深入的提炼 在实践中虽然初步取得了一些收获,但是提炼还不够。幼儿园教师受到专业水平的限制、研究精力的缺乏使得无法形成一种良好的研究氛围,课题组部分教师出现“参而不与”,只扮演“从属者”角色。幼儿园还要进一步提高例会工作质量,增强科研氛围,不断提升教师的科研意识和水平。
【关键词】“前识字”核心经验;情感教育;社会性发展
一、在绘本阅读中增加儿童“前识字”核心经验
“前识字”核心经验是指幼儿在接受学校系统教育之前,获得的有关符号和文字在功能、形式和规则上的意识,以及在有目的、有意义的情景中初步习得的有关符号和文字的经验。具体来讲,其包含三个方面的范畴:即符号和文字功能的意识、符号和文字形式的意识以及符号和文字规则的意识等三层核心经验。作为一种图文结合的阅读材料,绘本成为增加幼儿“前识字”核心经验的重要载体。幼儿“前识字”核心经验的三个范畴在实际绘本阅读中的具体体现是不同的,比如,有时一本书的封面或标题能给儿童提供获得文字功能意识的契机,有时画面上的图文排列形式能给幼儿提供猜测字义的机会,有时潜意识的文字阅读规则及顺序能促使幼儿懂得口头语言和文字对应的关系,幼儿在阅读中经常伸出手指头有意或无意呈现的“假装阅读文字”的现象就是一个很好的体现。“小学化”教育倾向一直是幼教界关注的焦点,而文字教学更是矛盾中的矛头。绘本教学就是在这种矛盾中以它独特的魅力为家长和教师指明了一条被实践证明极为成功的教育方向,它不仅消除了“识字”和“前识字”的模糊概念,满足了孩子对阅读的需求,而且使孩子能够自然、轻松的从图画阅读向文字阅读过渡。
二、在绘本阅读中促进幼儿情绪情感发展
情绪情感的发展不仅能够促进幼儿机体的生理变化,而且对幼儿的智力操作、性格形成以及生长发育都会产生重要影响。积极地情绪情感能对幼儿的心理活动起到协调组织的作用,而消极的情绪情感则会对其心理活动起到破坏瓦解的作用。许多绘本都隐含并渗透着情感教育的功能,它在给幼儿带来视觉冲击的同时,更是一种情感艺术。幼儿在阅读绘本时,从初步体验绘本中人物的情绪情感开始,到激发自身的情感的过程中进行情感迁移,从而促进自身内在情感机制的不断变化与完善。以绘本《生气的小绵羊》为例,该绘本讲的是小绵羊莫莫和她的好朋友茉莉的故事,茉莉无意间吃了莫莫的苹果,莫莫很生气,无论茉莉怎么道歉它就是不肯原谅。结果越来越生气,气的都长出了生气牙齿、生气蹄子和生气尾巴。不仅乱踩花草、撞翻鸡笼、吓跑鸭子,还咬了奶牛的尾巴。由于越来越生气,所以身体越来越重,把地面砸了个洞,最后自己掉进了黑洞中。绘本尚未揭晓后半部分,孩子们都纷纷表示以后不能像莫莫一样生气,要学着去原谅别人,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这虽然是一个简单的故事,却很好的诠释了绘本阅读在幼儿情绪情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幼儿的情绪情感是很容易受到感染和暗示的,他们经常以绘本中人物的情绪情感变化为载体,借助绘本故事中的情感宣泄和语言表达,使自己积极的情绪情感不断得以正强化,消极的情绪情感得以及时疏导。不仅如此,当情绪情感发生时,他们身体的各部分姿态以及动作也会发生明显的变化,这就是所谓的情绪情感的外显形式即表情,如面部表情、身段表情、言语表情等,这在绘本《苍蝇苍蝇快走开》中就有一个很好的体现。苍蝇是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生物,大家对它的厌恶可以说是不言而喻的。孩子在阅读此绘本时,不仅用愤怒的表情大声喊道:“苍蝇、苍蝇快走开”,还用手还一直指着绘本中的苍蝇并两脚不停地跺着地面。这些都是幼儿表达情绪情感信号的主要媒介。
三、以绘本为载体,在潜移默化中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
当代教育先行者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教人要从小教起,幼儿好比之幼苗,必须要培养得宜,方得发芽滋长”。幼儿期是个体社会化发展的重要时期,幼儿良好的社会性品质、人际交往以及社会适应能力更是幼儿社会化发展的重中之重。《3-6岁儿童发展指南》中指出:“利用实际生活情境和图书故事,向幼儿介绍一些必要的社会行为规范,以及为什么要遵守这些规则。”绘本通过丰富的画面和简洁的文字给幼儿提供了一个真实或接近真实的各种生活场景和社会中的各种事物,它是社会生活的一部分,也是社会生活的一个写照或缩影。通过绘本阅读,孩子能够间接的体验到各种现实人生,并且能够透过自己的生活经验与书中虚拟的世界进行转换与整合,会主动模仿绘本中人物的正面行为,有利于修正幼儿生活中不良的行为习惯,在潜移默化中习得规范意识和交往技能。例如绘本《小兔子分萝卜》就是利用有趣的故事情节,引导幼儿将自然的生活经验和绘本中的主人公进行角色对接,将很多深奥的道理自然而然的渗透给幼儿。故事中讲了一个老爷爷给小兔子们带来了一大麻袋胡萝卜,小兔子们你争我抢,乱糟糟的,谁也没有吃到胡萝卜。他们想了很多的办法,比如让爷爷一个个给他们、比跳远定顺序等等,跳了几天也没能吃到胡萝卜。最后,最小的兔宝宝提议说排好队按顺序领胡萝卜,兔子们互相谦让的排着队,结果大家都吃到了胡萝卜。幼儿在绘本阅读过程中就产生移情现象,比如:知道上厕所、喝水时要排队。不仅如此,绘本有时甚至能帮助孩子解决一些心理问题和交往障碍,如恐惧、怕生、尿床等。绘本《报纸上的洞》讲的是一个丑小兔的故事。她很喜欢趴在窗户旁边看但又怕被人发现,总是躲在窗帘后面不敢出来,等人走完了才敢出来。苹果猪想帮他改掉害羞的毛病,于是就想起在报纸上挖个洞让丑小兔往外看,丑小兔认为反正别人又看不到报纸后面的自己就大胆的向窗户外面看,苹果猪每天都把报纸上的洞挖的比前一天大一点,时间久了,丑小兔也不怕人了。绘本以其独特的教育价值取向和形式,为幼儿提供了参与社会生活的机会,在这种“仿真社会”里,幼儿的社会性不断得到发展。
四、结语
绘本不仅以其生动形象的画面和妙趣横生故事情节深深的吸引着孩子,更符合儿童形象性思维的特点,在促进语言发展的同时,不仅为幼儿以后的识字教育奠定了经验基础,促进幼儿积极情绪情感的发展以及消极情绪情感的疏导,还为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提供了教育契机。
【参考文献】
[1]汪乃铭,钱峰.学前心理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一、创设丰富多彩的“多通道”阅读环境,激发幼儿自主阅读的兴趣
美国詹姆斯·约翰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一个人的某方面兴趣与他的志向结合起来时,那么,离成功就已经不远了。”因此,幼儿园应为幼儿创设丰富多彩的“多通道”的阅读环境,营造自由宽松的阅读氛围,让幼儿在阅读活动中不断获得自主阅读的乐趣,以调动幼儿自主阅读的积极性。
1.合理布局公共区域,创设阅读特色环境
幼儿园的公共区域是幼儿频繁出入的通道和活动的场所,我们合理利用这些公共区域,为幼儿营造了一个阅读大环境。在门厅处我们把幼儿应掌握的基本行为习惯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呈现出来;走廊南面的白墙上我们把一个个深受孩子喜爱的童话故事制作成立体的版面;在一楼通往户外活动场地的侧门口,我们以简笔画加文字说明的形式绘制了一些运动项目的活动要求。就是这样的阅读大环境,让幼儿在看看、说说中激发了对阅读的兴趣,积累了阅读的经验。
2.营造温馨和谐氛围,鼓励幼儿互动交流
《纲要》倡导应为幼儿“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事实也证明,自由宽松的阅读氛围有助于幼儿相互交流阅读中的理解和感受。为此,我园各班教师都在活动室中光线比较充足又比较安静的角落处为幼儿开辟一个温馨、舒适的空间——阅读区。阅读区尽量以家庭式氛围来呈现,以使幼儿能少受干扰、静下心来阅读。在舒适的阅读空间中,孩子可以自由选择喜爱的读物,自由选择阅读的方式,或单独、或与同伴一起品读交流,充分享受着阅读带来的乐趣。实践证明,孩子们特别喜欢这样的阅读环境。每当区域活动时,阅读区总是他们的首选,就是在这样的温馨和谐的氛围中孩子们纷纷爱上了阅读。
3.丰富区角阅读材料,培养自主阅读乐趣
美国教育家布鲁纳指出:“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发生的兴趣。”因此,阅读区阅读材料提供得是否合适,是影响幼儿阅读兴趣的关键。我园各班教师会根据幼儿认知特点及兴趣,结合主题活动开展的情况,为幼儿提供多样化的阅读材料,既有图书、图片、识字卡片等读物,又有视听材料;图书的内容既有故事类的,又有百科知识类的,所选的材料注重色彩鲜艳、形象突出、画面清晰、富有童趣,贴近幼儿的生活。
二、开展形式多样的“全语言”阅读活动,丰富幼儿自主阅读的经验
在课题研究实施中,我们从本园的实际出发,探索了多种“全语言”阅读活动,有集体阅读活动、区角阅读、情景表演、日常生活中的渗透性阅读等等。通过这一系列的阅读活动,幼儿的阅读兴趣得到了充分满足,知识视野大为开阔,阅读经验逐渐丰富。
1.配合课程教育主题,开展集体阅读活动
我园设定了每周一次的集体阅读活动时间,各班可配合教育主题自选阅读内容。各班的阅读内容大致有绘本、童话故事、诗歌、散文诗、古诗、成语故事、寓言故事、动画片等,教师结合主题活动开展的需要,在课程审议的时候选择一些与主题匹配的读物,开展集体阅读活动。年级组的老师通过集体备课的形式精心设计教案,再根据本班孩子的特点开展集体教学活动。
2.利用班级阅读区域,满足幼儿阅读需要
由于集体教学活动的时间比较有限,而一个优秀的文学作品所要传递给孩子的内容在短短的一个教学活动中往往不能完成,远远不能满足孩子的阅读需求。为此,教师常常在一次教学活动结束后,把材料投放到阅读区里,让孩子根据各自的需要去阅读。
3.巧用日常闲散时间,引导幼儿自主阅读
“阅读与生活相伴”,孩子们最喜欢的就是随时随地的阅读形式。于是,我们利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闲散时间,如午餐前后、午点前后,还有离园前,一般都有一段要求幼儿安静等待的时间。针对孩子好动的特点,我们利用这些时间组织一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阅读活动。
三、构建注重应用的“体验式”阅读平台,培养幼儿自主阅读的习惯和能力
叶圣陶曾说:“教育是什么?就单方面讲,只须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指南》在语言领域的导言中也十分强调应重视培养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因此,我们在应用“全语言教育理论”指导开展幼儿自主阅读活动过程中,不仅注重提高幼儿的阅读能力,而且十分重视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
1.加强阅读过程指导,培养良好阅读习惯
我们始终把培养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作为教育目标,注重在阅读活动中加强指导。在阅读过程中,教师会随时督促孩子养成正确的看书姿势,会手把手地指导幼儿正确地翻阅图书的方法。平时注意经常提醒孩子,从左到右,自上而下,顺着页码一页一页由前往后轻轻翻阅;看书时要保持安静,不能打扰别人,对图书要爱惜,不折损,不撕页,不在书上乱涂乱画等。由于结合阅读活动经常督促、提醒,大多孩子在不断提高自主阅读能力的同时,良好的阅读习惯也逐渐养成了。
2.结合阅读教学活动,重视阅读技能指导
《纲要》强调应培养幼儿的前阅读技能,《指南》将这一要求更作了具体的细化规定并提出了教育建议。可见,在早期阅读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前阅读技能非常必要。在组织早期阅读活动时,我们根据作品特点和幼儿的认知特点选择合适的方式指导幼儿阅读,以提高幼儿的阅读技能。对于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阅读技能要求是不一样的,对不同年龄段的儿童进行相应的阅读技能指导。
3.提倡积极表达应用,提高自主阅读能力
在课题实施了一段时间后,我们发现孩子们的阅读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此时他们想表达,想让更多的人来认同自己的体会和认识。为了给孩子提供一个展现自我的机会,我们相继举办了中大班幼儿的“讲故事比赛”、“绘本情景表演”、“古诗文朗诵会”和“童话剧表演”等活动,让弟弟妹妹做观众,邀请爸爸妈妈们来做评委。在比赛中,小选手们落落大方、天真可爱、惟妙惟肖的表演,口齿清晰的语言,再配上了灵巧逗人的肢体动作,博得了老师、家长和小朋友们的阵阵笑声和赞赏。
关键词:早期阅读;指导策略;阅读环境
一、早期阅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目标较为片面化、单一化
目前,社会上很多人士对早期阅读的理解上还存在一定的片面认识。有的把阅读当成一种获取知识的手段。有的人直接把早期阅读等同于早期识字,使得早期阅读的目标非常的单一与片面化。主要表现为:(1)家长过于注重幼儿的识字能力,而忽略幼儿在阅读中的体验与感受。(2)是把早期阅读作为唯一的获取知识的渠道或手段,过分强调了认知。
2.适宜材料的缺乏性
在早期阅读中,阅读材料是至关重要的。而调查发现,现在市面上关于3~6岁的早期阅读书籍,种类较少,其中优秀的作品更是凤毛麟角。总结下来,主要是存在以下几种情况:一是材料的老旧、内容的枯燥乏味,其中带有认字、算术等目的较为明显的书籍偏多。幼儿在阅读时,并不能深刻地体会到阅读所带来的乐趣。而且有的书本内容已经陈旧,与现代幼儿的认知并不能很好的接轨,且不符合幼儿的阅读经验与水平,导致幼儿在阅读的过程中或是不感兴趣,或是不理解。二是材料的不适宜,在市面上的书籍中,有些阅读作品忽略了幼儿的已有经验,从成人的视角出发,导致幼儿在阅读的过程中非常的吃力,体会不到阅读的快乐。三是材料缺乏本土化,有些绘本或故事等均来自国外,其中的情景、故事内容等与我国的传统文化或审美观等,不是特别的对接。书籍内容也没有做过相应的调整,使幼儿在阅读过程中消化不良,进而在实施的过程中滞涩难行。
3.良好阅读环境的贫乏性
(1)家长的关注度不够高
家长对于早期阅读的重视度不够高。我们向家长针对早期阅读的必要性进行了调查,调查发现家长认为有必要的只占64%,有28%的家长认为可有可无,还有8%的家长认为没必要。当问及家长陪同幼儿讲故事或看书的频率时,36%的家长从来不陪同讲故事或看书,很少陪同或有时陪同的占41%,只有23%的家长能经常陪同孩子讲故事或者看书。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家长对于早期阅读的重视度还不够高。
(2)缺乏良好的阅读环境
目前发现园内外,利用公众场地或班级的内部场地所设置的图书角设施都较为简单,布置的场景不够温馨,投放的书架高度与幼儿的身体高度不符,不便于幼儿自主的拿取书籍。其中投放的图书种类以及辅助材料等不够丰富,不能发挥书籍的魅力,不能吸引幼儿前往阅读。部分班级内缺少一定的阅读时间,给予幼儿自主阅读或集体阅读,让幼儿自主体验阅读所带来的情感体验或知识经验。因此,没能为幼儿创设温馨的物质环境或安全的心理环境。
二、解决早期阅读教育问题的有效策略
1.图书的选择与投放
阅读中枢的发育比说话中枢早,早期阅读通过图文并茂的视觉材料给幼儿以积极的刺激,能够加快大脑的发育和成熟,促进他们思维的发展。因此,我们在为幼儿提供早期阅读材料时应注重图画和文字的有机结合。图书内容应更多地贴近孩子的生活经验,如小班幼儿,将选择以图为主、文字较少、情节简单、主题突出、色彩明快的图书;中班幼儿,我们将选择单幅多页,情节幽默有趣,角色鲜明的图书;大班幼儿,我们将选择情节一波三折,幼儿可通过画面进行猜测、想象,结局在预料之外的图书。在幼儿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及时关注幼儿的阅读情况与阅读兴趣,经过一段时间幼儿对一类书不再感兴趣了,教师应及时更换书籍,与幼儿共读书本,引发幼儿继续阅读的兴趣。总之,图书的选择与投放除了要考虑幼儿的兴趣之外,还要注意符合幼儿的阅读水平和生活经验。
2.阅读氛围的营造
家长和教师可利用一切机会、场所,让幼儿感受书面语言。如在我园小班部近10米的走廊上,能够充分利用走廊墙面,设置“走廊阅读墙”,在墙面上安装了大小不一的书槽,书槽中放置了各种各样的读物,例如,发声书、洞洞书、玩具书、触摸书、魔法书、不湿的书等等,在走廊的另一面安置了小沙发,小书桌,供家长与幼儿在来园或离园的时候进行阅读,既共渡了亲子阅读时光,又让幼儿深深地感受到书的奇妙与有趣。又如,在楼梯间,原本用来堆放公共物品,现在我们改设成阅读角,在楼梯间的墙面上挂上了家长与幼儿共读书本的亲子照片,照片用暖色调的相框进行装裱,既装饰了墙面,又凸显了阅读氛围。在阅读角里面安放了小书桌、小沙发,并在地面铺上了暖色的泡沫垫,靠墙一面安装了90公分高的书架,上面摆放了许多适合小班幼儿阅读的图书。所以,放学后,经常能看到家长与幼儿一起阅读的画面。另外,我们也在阅读角里投放了便于孩子记录、创编各种图书的剪刀、纸笔等辅助阅读材料,给幼儿的阅读带来方便,提高幼儿阅读的质量。在此值得注意的是,教师需根据幼儿的需要不断更新图书架、图书角的内容,以便幼儿能持续获得新的阅读体验。
3.开展多种类型阅读活动
目前,在园内开展的阅读活动形式主要有:阅读区阅读活动、阅读室阅读活动、亲子阅读活动、集体阅读活动、结合阅读的小表演、创编图书、阅读小游戏等。例如,我园小、中、大各年龄段开展的戏剧表演活动,都在阅读的基础上进行,在幼儿熟读绘本、理解绘本的基础上,自己动手制作道具,通过音乐的烘托、道具的使用、剧本的演绎,更好地传承及理解经典绘本的精髓。良好的言语习惯、良好的行为习惯、良好的阅读兴趣都将在这样的活动中悄悄地播下一颗喜爱阅读的种子。此外,如在集体阅读中,教师应针对幼儿在阅读中遇到的普遍问题或阅读困难开展一些阅读游戏。如,设计动物图片与文字的匹配游戏,可以看图找文字,也可以看字找图片,让孩子在对应匹配的过程中加深对辨认文字的敏感度。教师在幼儿阅读活动中要善于将多种阅读活动形式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它们在阅读能力培养中的不同作用,促进幼儿阅读水平的不断提高。
早期阅读是幼儿在儿童时期,通过无数次的阅读,无数次与书本的对话,无数次慢慢累积内心的情感体验或感知认识,以此逐步提升的阅读能力,逐渐养成的阅读习惯,逐步激发的阅读兴趣的过程,它的目的不止在于让幼儿读多少书、识多少字,而是真正激发幼儿的学习动机和阅读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幼儿的语言能力,丰富幼儿的阅读经验,促进幼儿的智慧发展和创造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孙玲芬.对早期阅读教育活动的思考[J].学前教育研究,20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