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生物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范文

生物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生物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生物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第1篇:生物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范文

关键词:高中生物;素质教育;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06-0109-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7.06.067

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转变是当前我国基础教育领域的一项深刻变革,多年来,教育界一直在探索具体的实施办法,做出了很多有益的尝试。不过,总体看来,素质教育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要实现素质教育,需要多方面共同努力。我们的高中生物教学同样需要开展素质教育,这关系到我们培养的生物科学人才的质量高低。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我们积累了一些经验,因此,现在,笔者就高中生物教学如何推行素质教育提供一些建议和思考,希望给大家提供借鉴。

一、运用生命科学史渗透素质教育

当前,生物科学发展迅猛,世界上诸多国家都加大了对生物科学的研发投入,人类对生物生命科学的奥秘有了更多新的发现和认识。生命科学史内容的引入可以让学生从历史的角度对生物生命科学有个整体的认识。国际上普遍将科学素养概括为三个组成部分,即对于科学知识达到基本的了解程度;对科学的研究过程和方法达到基本的了解程度;对于科学技术对社会和个人所产生的影响达到基本的了解程度。目前各国在测试本国公众科学素养时普遍采用这个标准。只有在上述三个方面都达到要求者才算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公众。而对于我们的学生来说,一个进行科学素质教育的基本指导思想应该是让学生了解生物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而不仅仅看重结果。在课堂上适当引入生命科学史,使得学生在这些历史故事中,了解学科发展以及研究方法,这样学生不仅受到厚重人文气息的熏陶,而且潜移默化间也学会了新的学习和思考方法,进而使得科学素质得以提升。因此,我们要把生命科学史引入课堂教学。

例如,通过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进行科学史的教育,可以使学生了解到,科学家用了200多年的时间,才对光合作用的生理过程有了比较清楚的认识,从而使学生认识到科学发现的艰难、科学研究方法的重要,以及综合利用各学科的成果和研究手段的重要性。所以,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深入挖掘这样的教学契机,将生命科学史自然融入其中。生物科学中很多的新发现都不是轻而易举的,有艰苦卓绝的深入探索,也有灵感闪现似的顿悟,然而这一切其实都是为有准备的人而生的。这些历史故事可以给学生勇于攀登科学高峰的勇气,让他们逐渐具备生物科学研究所需要的必备素质,那就是基本的研究头脑和用于探索,认真执著的品质。

二、高中生物课堂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和品质

(一)让学生学会观察

观察看似简单,实则不然,做科学研究,就要学会科学的观察方法。科学历史上一些重大发现无不始于细心科学的观察,科学脱离不开实践,我们要在实践中观察,养成勤于观察、善于观察的好习惯。尤其是生物学的学习跟观察是密不可分的,只有通过观察,我们才能发现生物的多样性、特异性、细微性。作为教师要积极调动学生主动去观察的兴趣,兴趣本身有着强烈的动力,让学生愿意去观察,带着问题去观察。浓厚的学习兴趣,是启迪学生求知欲望,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重要手段。

(二)培养学生的综合观察习惯

在多年的教学生涯中,我们会发现,各门课程之间好像互不相关,然而,实际上彼此之间却有密切的联系。事物之间不是孤立存在的,面对观察对象,要启发学生去思考事物之间存在的内在联系。通过综合观察习惯的培养,学生就能够将不同事物和现象之间联系起来进行综合的思考和学习。如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通过综合观察,学生才能真正认识食物链是什么,它的结构呈现出什么特点,才能真正认识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三者之间的关系。

(三)培养学生全面记录的习惯

及时准确的记录是观察必不可少的环节,这样就可以避免观察本身的随意性。在观察之前,教师要指导学生有目的地观察,观察中要注意重点关注的是什么,可以列出观察的提纲,留出空白,方便学生作详实的记录。因此,在观察提纲的引导下,学生就能比较全面、详细地去观察,同时也更能做好观察记录。科学研究讲究严谨求实,好的记录习惯也必不可少。如观察海洋鱼类的多样性,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对海洋鱼类标本进行全面观察,全面记录海洋鱼类的形态、大小、鱼鳍的形状大小等等。在观察和记录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的深度。

三、教师要提高自身素质,改变教学观念

(一)教师要提高自身业务理论水平

学生素质的提高,首先需要一位高素质的教师,生物科学发展迅猛,生物学教师要紧跟科学发展的前沿,树立“活到老,学到老”的理念,将学习变成习惯,扎实提高个人业务水平和理论素养。只有这样,教师才会更灵活、更科学地去安排好教学,对课堂进行优化,学生才能受到教师更多有益的影响,进而促使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二)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

素质教育下的高中生物教学要改变传统的教师“一言堂”的局面,要充分认识到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为“以学生为中心”,通过教学创新,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在教学改革中,PBL教学法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通过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效果会更好,应加以推广应用。

总之,在新课标的指引下,我们高中生物学教师要转变观念,大胆改革实践,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将素质教育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去,通过生命科学史,培养学生科学的观察和研究能力等,助力学生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第2篇:生物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范文

教材的能力培养结构反映的是教材知识内容的有机组合与排列,它包含了对学生理解、应用、分析、综合 、评价生物知识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在教材中,知识结构是外显的,而能力培养结构是内隐的,那么这种内隐 的能力培养结构是怎样构成的呢?

新的高中生物教学大纲规定生物教学应当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验能力、自学能力、研究能力、创造能力。其中前四种能力培养是义务教育初中生物教学大纲规定的。根据心理学的研究,高中学生的抽 象逻辑思维已达到较高水平,所以这个规定是符合学生的学习心理,也符合生物学科的特点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这六种能力反映在教材中并不是同一层次,有的是基本能力,有的是具体能力,有的是综合能力。我们运用 层次结构论与认知结构论对这六种能力进行分析,根据高中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把教材的能力培养分成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 学生的学习首先是对教材中科学概念的认识、理解、运用和评价,所以认识、理解、运用和评 价概念的能力就是教材中能力培养结构的基本要素。具体由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四种能力构成。 这四种基本能力培养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联系,统一进行。其中思维力的培养是核心。

第二层次 由教材能力培养结构基本要素组合形成第二层次的具体能力。也就是对由一个基本概念为中心 的部分概念组合的生物知识子系统的认识、理解、运用与评价的能力。具体包括:

1.观察、分析生物现象与生物结构特征的能力;

2.阅读、理解生物课文与资料的能力;

3.应用生物理论于实践的能力;

4.进行实验设计与操作的能力(包括实验与课外活动);

5.获得生物科学研究方法的能力;

这一层次能力结构越齐全,学生获得生物知识的本领就越大。

第三层次 在第二层次基础上,形成了对生物知识整体的分析、概括、评价的能力。包括:

1.建立生物知识体系的能力;

2.总结和运用生物科学规律的能力;

3.评价人与生物科学关系的能力;

4.参加生物科学研究的能力;

5.解决有关生物方面问题的能力;

这一层次是教材能力培养结构的最高层次,也是多种具体能力的综合体现。

教材能力培养结构模式如图,从图中看出上述三层结构是一个整体,是一个连续过程,不可截然分开。没 有第一层结构就不可能有第二层,第三层;而第二、第三层结构的发展也促进第一层基本能力的提高。从图中 还可看出思维能力是构建各层能力的核心。所以教材的编写无论是对生物概念的表述,还是对生物知识体系的 组合,都要反映思维能力的培养。

二、新教材的编写应以教材能力培养结构为依据

生物教材是课文、作业、图像三大系统的有机结合。

课文系统

根据前面叙述的能力培养结构的构成,课文系统应从三个方面来反映这种结构。

1.概念的表述 高中教育仍然是基础教育,教材的能力培养仍然以基本能力培养为基础。高中生思维虽然 以抽象思维为主,但学习生物学还必须以形象思维为基础。所以,课文的文字语言应生动、形象,应改变现行 教材说明式文字过多,而缺乏生动的描述性文字的现象。但高中教育又不同于初中教育,应当以培养思维力为 主。因此课文的表述应富有启发性与研究性。现行教材概念过多,记忆性东西过多,而启疑太少。如《新陈代 谢概述》一节内容,需记忆的概念和定义近二十个,这只能加大学生记忆负担,造成学生的机械记忆,很难体 现基本能力的培养。所以新教材应分散难点,避免概念与定义的大量堆积。对知识的成因、规律表述时,少用 直叙式,而多采用启发式,让学生自己“发现”。

2.课文和子系统 部分概念的系统组合,在课文中的表现形式是一章,或一节的内容。这部分内容的组织 、排列应依据教材能力培养结构的第二层次来编写。新教材课文子系统编排应体现“手脑结合”,“手眼结合 ”,“实验与理论结合”,“传授知识与指导学生自学结合”的原则。改变现教材的概念――说明;或事实― ―概念――说明的单一编写模式。应采用事实(现象或生活实际)――问题――讨论――概念――应用;实验 ――现象――分析――结论;问题――自学――概念;观察――问题――分析――结论等编写模式。

3.课文系统 由课文子系统构成。课文系统要反映教材的能力培养结构,应体现以下几个特性:①整体性。指教材课文系统编排应根据教材能力培养整体结构进行。教材能力培养结构在课文系统中应 有层次的、完整的体现。②实验性。生物学科是一门很强的实验性学科, 这一点在整个课文中应有体现。每一个概念或定义的出 现,都应尽可能在课文中包含着它的实验或现象发生过程的简单介绍。这样编排可使学生懂得“重视观察与实 验是现代生物学的重要特征。”③方法性。现行高中生物教材忽视了对生物科学研究方法的介绍。而高中生物学能力培养的一个重要内 容就是培养学生的生物研究能力。新教材的课文编写应体现“知识体系与方法体系结合”的原则,反映出生物 科学研究的规律与层次。生物科学研究的基本规律是问题――假说――实验――分析――结论。不同类型的研 究内容有不同的具体研究方法。如对生物宏观与微观问题的研究;对某生物现象与本质的研究等等。对这些不 同层次的研究方法介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研究力,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图像系统

图像系统也从三方面来体现能力培养结构。

1.图像的数量与类型 参照国外高中生物教材的图像系统,建议我国新教材应加大图像量。图像与课文之 比应是1∶1.5,并且形式多种多样:彩图、黑白图、简图、照片等。这有利于培养学生观察力与想象力。

2.图像的内容 高中生物教材图像的作用与初中的不同,不仅仅是印证课文中的说明,或仅限于使学生识 别图的各部分名称和理解某些生物发生发展过程,而应是把识图与培养比较、分析等思维能力,培养研究与实 验等动手能力结合起来,如在《新陈代谢概述》中,同化作用与异化作用概念可用模式图来表示,让学生根据 图解来归纳出两者的特点与区别。再如新教材应有介绍科学研究过程与方法或研究装置的图像内容。这些都有 利于学生自学能力,实验能力、研究能力的培养。

3.图像系统 横向表现在与课文系统,作业系统的有机结合。图像与课文结合模式有多种,如文字说明― ―图像验证;图像展示问题――文字指导学生回答;还有图――文字――图――文字的边观察、边提示的连续 结合模式。图像应与课文内容紧密结合。如现行教材彩图十四、十五因缺乏必要的文字说明,使该图的使用价 值不大。图像系统应渗透到作业系统中,可根据图来提问题。竖向表现在教材中的图像配合与配套上。如彩图 与黑白图的配套;真实照片与模式图的配套;单个图与连续图的配套,局部图与整体图的配套等。

第3篇:生物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范文

【关键词】有效教学;科学素养;生物科学史

生物新课标的“新”主要体现在新的课程理念和课程目标,即情感态度与就爱只管目标的提出。从科学态度和科学的世界观、生物学基础知识、科学探究方法与技能、科学技术与社会四个维度来看,“提高生物科学素养”既是生物新课标提出的基本课程理念,又属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范畴,应该受到教师的重视。但是,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却更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忽视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而新课标的提出恰使这一缺陷得到有效的弥补。教材中的生物科学史蕴含了丰厚的科学素养,它为生物科学知识提供重要的科学概念、原理、事实和方法技术,体现出科学理论的形成是一个不断探究、深化、修改的过程。教师若能在教学中有效的利用生物科学史,它将为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作出巨大贡献。以下,笔者就以有效教学策略整合生物科学史,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进行阐述。

一、有效教学的含义

有效教学指教师在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下,以尽可能少的投入,取得尽可能大的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活动。简单地说,就是教师要选择适当的教学策略整合教学内容,学生通过课堂学习,有效的的完成教学的三维目标。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有效教学以其开放性、实践性和生动性著称。

新的生物课程标准要求提高学生生物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这要求学生在理解、掌握科学知识的同时,注重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为达成这一目标,提高教师教学的有效性,就显得十分紧迫和必要。

二、生物科学史实施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

1.探究性学习策略

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某学科领域或现实的生活情境中,选取某个问题作为突破点,通过质疑、发问、调查研究、分析讨论,最终解决问题,从中学生能够获得知识、激发兴趣、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和程序,形成相应的科学观点和科学精神。按照教学方法的不同,可分为:发现探究式、问题探究式和归纳探究式,本文以归纳探究式的教学策略为例进行探讨。

教师要充分利用生物科学史这一有效资源,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根据老师的问题,收集事实,提出假设,在教师的逐步引导下,得出结论,解决问题。学生通过深入思考科学家们的研究过程,体会他们的科学态度、科学精神,习得科学探究的方法,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技能,更好的理解科学知识,拓展自己的科学思维。有的时候,获得有效的学习方法的意义要远大于科学知识本身,就如美国科学家爱因斯坦所说的“ 你要知道科学方法的实质,不要去听一个科学家对你说些什么,而要仔细看他在做些什么。”生物科学史涉及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三个维度,对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在教学中,不应该只重视科学家们的研究结果,更应该带领学生跟着科学家一起,去探索、去发现,去主动获取知识与技能,体会科学家们浓厚的爱国主义情怀和不畏艰险、勇于探索、持之以恒为科学献身的敬业精神。

2.生物膜结构探索历程的归纳探究式教学

导入:课前,要求学生们收集课程相关的材料,可以是相关的知识,也可以是科学家们在探索中发生的趣味小故事。课上,教师拿出用橡皮泥制作的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提供三种用于制作细胞膜的材料,问学生哪个更适于体现细胞膜的功能?学生做出选择后,由教师宣布开启今天的细胞膜探索之旅。通过问题激发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对知识的渴望,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教学过程:介绍欧文顿实验过程,让学生回答实验现象与假说。设疑:正是有了实验观察,科学家才有了严谨的推理和大胆的假设,才会使膜是由脂质组成这一假说在19世纪被提出,那假说是否还需要进一步的验证和完善呢?引出后来一些科学家验证假说及提出新假说的过程。学生体会科学理论的形成是一个不断探究、深化、修改过程的真谛。到罗伯特森提出了细胞膜的“三明治”结构,这一过程体现了科学家探索之路的艰辛、思维的严密,同时也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让学生去体会科学家的科学精神,明白科技进步需要新技术的支持。学生讨论“三明治”模型有哪些局限呢?新技术―电镜冰冻蚀刻技术的出现,揭示了细胞膜结构中蛋白质的分布。到此,学生们了解了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和步骤。最后,桑格和尼克森总结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学生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知识脉络。

课堂小结:在知识总结后,问一问学生:科学研究是很多科学家共同参与、共同努力的结果吗?科学研究过程是否真的离不开技术支持呢?科学研究需要理性思维和实验的结合吗?科学知识的建立过程是一个不断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的过程吗?这节课,在有效的完成新课标中相应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的同时,升华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因此,笔者认为,用探究性教学策略整合生物科学史的教学行为是有效的。它能在完成知识目标和技能目标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充分满足生物课程改革的要求,方法简便、易于掌握和运用,是实际教学中行之有效的策略之一。

参考文献:

[1]林凡圣.浅议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J].学周刊.2011(25)

第4篇:生物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范文

一、积极培养学生对生物学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学生力求接触和认识某种事物的意识倾向,它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起着推动的作用,在教学中首先必须重视学生兴趣的培养。

1.重视设问,引导思维,调动兴趣。实践表明,学生运用自己的智慧克服困难越多,兴趣也就越高。在教学中,教师应重视设问,如“血糖的调节”一课,我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问题中引出,调动他们的兴趣。提出的相关问题是:(1)学校召开运动会的时候,同学们为什么常常给运动员买葡萄糖?(2)为什么糖尿病患者不宜吃甜食?这些问题既涉及学习知识又引发了学生积极主动的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方式多样,角度不同,发展兴趣。生物学是直观性很强的一门学科。除了经常使用传统的直观教学媒体外,各种各样的网络教学实践也被越来越多的老师所青睐。如《基因工程》这一节,在进行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我将生物学原理、科学方法与技术的发展历程相结合,使学生树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正确科学思维方法,去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善于动脑,激发学生探索生命奥秘的兴趣。同时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进行网络环境下的信息化教学,指导学生浏览相应的信息资料,并提出相应的问题。通过学生的浏览和分析以及交流,获得了大量的生物学科信息,开拓了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了对生物学科的兴趣。

3.点拨前沿知识,突出社会责任,不断提高兴趣。

兴趣产生于认识和需要。科技前沿知识由于具有“新”和“奇”的特点,可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知识兴趣,如“克隆技术”、“人类基因组计划”,学生听得津津有味,生发出许多有趣的提问。如果我们把社会责任适时地加进去,就能更好地提高他们的兴趣。

二、加强科学态度和科学品质的培养

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是生物教学中进行科学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采取以下几种方式:

1.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实事求是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品质,应当把对学生实事求是品质的培养渗透在生物教学中。

2.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学生收集了大量的生物科技资料并汇报交流。如艾滋病病因及预防治疗的方法和进展;克隆羊――多利的培育过程;癌症、心脏病等方面的研究和进展等。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而且也激发了他们的科技创新兴趣。

3.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合作意识也是科学态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如调查媒体对生物科学技术发展的报道,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初步学会收集和处理生物科学技术信息的方法和能力,加强团结合作的精神。

三、让学生掌握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和技能

近几十年来,许多科学教育家认为科学探究是学生学习科学的有效方式之一,生物学科的探究能力主要体现在观察、实验、分析、综合能力。其中,观察、实验不但是研究生物学的基本方法,也是培养学生多种能力的重要途径。

第5篇:生物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范文

关键词:新课标 有效教学

一、初中生物新课标的特点

在《生物课程标准》指导下推进新一轮初中生物课改好些年了,回过头来再读读新课标,收获颇大,新课标新在哪里?

1.1 构建课程新体系

《生物课程标准》打破了原有的学科体系,不追求学科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而是从学生的发展和社会的需要出发,结合生物学科的特点,构建起全新的“人与生物圈”课程体系。以生物科学宏观研究为主线,围绕“人与生物圈”精选和串联了十大主题即科学探究、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生物与环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生物圈中的人、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生物的生殖发育与遗传、生物的多样性、生物技术、健康地生活。

这不仅克服了繁、难、多、旧的弊端,符合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而且有利于让学生从关注身边的事物开始,强调生物科学知识与日常生活、情感体验、价值观等的紧密联系,强调生物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有利于体验式、讨论式、探究式等学习方式的真正达成,使学生得到充分发展。

1.2 突出三大新理念

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需要。根据学校条件和学生学习需求,实施因材施教,促进每个学生的充分发展。

提高生物科学素养:生物科学素养是指参加社会生活、经济活动、生产实践和个人决策所需的生物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能力,包括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理解科学的本质以及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

倡导探究性学习:《标准》力图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逐步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1.3 架构三维新目标

新课改把课程教育目标定位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个维度上,三维目标中知识与技能是教学的基本载体,过程与方法是各种能力形成的基本条件,挖掘隐含在教学内容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则能实现教育的育人功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新课程不仅强调知识和技能,更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以及由此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需要一个长期的、不断内化的过程,而从某种意义上说,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作用比知识、能力的作用更重要,更具有实用性、持久性,更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

二、提高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高中生物教学因升学,与新课标若即若离;初中生物也因升学,实施新课标没精打采!没有扎实的初中生物基础,如何保证高中生物教学效率?那么怎样提高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笔者认为:

2.1 找准初中生物的位置

2.1.1 生物课标要求

《生物课程标准》规定:义务教育阶段的生物课程是国家统一规定的、以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是科学教育的重要领域之一。

生物科学研究在20世纪取得了许多重大突破,如克隆技术、人类基因组计划,这标志着21世纪人类将进入生物科学技术的新时代。生物科学研究成果更加迅速地转化为社会生产力,显现出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时,生物科学在解决人口增长、资源危机、生态环境恶化、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等诸多问题方面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有力地促进了现代社会文明的发展。

作为初中生物教师,有责任有义务让学生学好初中生物课!

2.1.2 高中阶段的重要基础

四星及以上高中选修生物人数越来越少,成绩好的学生选修生物较少,市县生物高考高分率与主要学科比相差较大等,都和初中生物基础未打好、学生从初中就畏惧生物、对生物没兴趣有很大关系。

2.1.3 初中生物学的社会责任

现在的初中学生都是未来社会的建设者,绝大多数农村学生,都将成为未来新农村的建设者。如果都是生物盲,将来能指望他们给子孙后代留下青山绿水?

所以,在教学中,让学生熟悉生物学基本原理,理解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站在“人与生物圈”的高度,赋予他们神圣的责任感、使命感,使他们明白:人类就是“地球的当家人”,他们还会不计后果地破坏我们“唯一的家园”吗?

2.2 实施有效教学的理性思考

2.2.1 开展探究性学习

探究性学习是与传统的接受性学习相对应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探究性学习源于科学探究的思想,可以说是探究性学习模拟了科学探究的方式,只是简化一些而已。

限于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教材中所要求开展的探究活动,一般都比较浅显,如果仅从掌握知识的角度来看,也许只需要几分钟就能讲清楚,从表面来看,似乎降低了传授知识的效率。但是,通过活动,可以让他们去体验、领悟科学的思想观念、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的方法,同时获取知识。

2.2.2 倡导新型师生关系

新的教材从“以学科为中心”转变成“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已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有理解学生、关爱学生,才能获得学生爱戴和尊敬。理解、关爱学生,就会尽心寻找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

诚然,初中生物作为一门非中考科目或是超低分的中考“副科”,学生学习动力不会很强,但学生对生物有着独特的兴趣。我们应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挖掘教材内容、基于学生生活实际、基于学生认知水平,引导学生探究活动,使学生在心情愉悦的体验中学习生物学知识。

2.2.3精讲精练、追求高效课堂

第6篇:生物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范文

一、积极培养学生对生物学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学生力求接触和认识某种事物的意识倾向,产生于认识和需要,它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起着推动的作用,在教学中首先必须重视学生兴趣的培养。

1.重视设问,引导思维,调动兴趣。爱动脑筋、好刨根问底是青少年学习的特点之一。

2.方式多样,角度不同,发展兴趣。兴趣分为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直接兴趣是对事物本身感到需要而产生的兴趣。生物学是直观性很强的一门学科。直观教具有实物、标本、模型挂图,直观手段包括投影、录像、DVD等。除了经常使用传统的直观教学媒体外,各种各样的网络教学实践也被越来越多的老师所青睐。

3.点拨前沿知识,突出社会责任,不断提高兴趣。

二、加强科学态度和科学品质的培养

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是生物教学中进行科学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式:

1.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实事求是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品质,应当把对学生实事求是品质的培养渗透在生物教学中。

2.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学生收集了大量的生物科技资料并汇报交流。如艾滋病病因及预防治疗的方法和进展;克隆羊――多利的培育过程;癌症、心脏病等方面的研究和进展等。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而且也激发了他们的科技创新兴趣。

3.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三、让学生掌握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和技能

生物学科的探究能力主要体现在观察、实验、分析、综合能力。其中,观察、实验不但是研究生物学的基本方法,也是培养学生多种能力的重要途径。

1.观察方法:观察是科学认识过程中的实践环节,是科学研究中获得感性材料所必需的,是研究人员收集事实最常用的方法。生物学更注重观察。在教学观察中我引导学生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要明确观察目的;(2)要选择适当的观察对象;(3)要采用适当的观察手段;(4)观察完毕后要进行比较、分析和归纳。例如在观察细胞有丝分裂时,我让学生先预习实验,明确该实验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选择洋葱根尖作为经典的实验材料,观察染色体的形态变化为什么必须借助显微镜观察,通过对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细胞进行比较和分析,归纳总结出有丝分裂的过程和特点。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掌握了有丝分裂的过程和特点这一重点和难点知识。在教学中,尽量以探究性的启发代替结论性的解释,使学生在愉快的情境中进行学习,进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第7篇:生物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范文

一、生物专业分类

生物学专业是有着较长历史的专业之一,人们在生物学的基础上,通过不断与其他学科相交又而诞生了很多新的专业,比如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生物工程、生物化学、生物信息学、生物医学、食品科学与工程、海洋生物科学、海洋生物工程、畜牧生物等。

为了便于对这些专业进行区分,大致把他们划分成如下六类:

第一类生物科学专业

生物科学专业旨在培养具有扎实的生物科学理论基础,掌握本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和创新精神的生物学专门人才。

第二类生物工程专业(相近专业:生物技术专业、生物工艺专业)

生物工程也叫生物工艺、生物技术,是以生物科学为基础,运用先进的科学原理和工程技术手段来加工或改造生物材料。例如,基因重组技术、DNA和蛋白质序列分析技术、蛋白质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染色体工程等工程的诞生和发展,已在工业、农业和医疗卫生等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取得许多突破性进展。

第三类生物信息学专业(相近专业:基因信息学专业)

生物信息学是近年来发展并完善起来的热门交叉学科,最初常被称为基因组信息学。生物学是生物信息学的核心和灵魂,数学与计算机技术则是它的基本工具。广义地说,生物信息学是用数理和信息科学的观点、理论和方法去研究生命现象、组织和分析呈现指数增长的生物学数据的一门学科。

第四类生物食品专业(相近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

生物食品专业是培养具有化学、生物学、食品工程和食品技术知识,能在食品领域内从事食品生产技术管理、品质控制、产品开发、科学研究、工程设计等方面工作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的学科。

主要专业课程:生物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生物统计学、数据库、计算机软件基础、生物信息学、蛋白质组学、基因芯片技术、生命系统建模等。

第五类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相近专业:医学生物技术专业)

生物医学工程是综合生物学、医学和工程技术学的交叉学科,也是运用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的原理与方法,研究与揭示人体的生命现象,并从工程角度解决人体医疗问题的一门综合性高技术学科。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是目前国际上发展极为迅速的交叉学科和边缘学科,旨在利用现代工程技术的手段解决生物医学上的检测、诊断、治疗、管理等问题以及进一步探索生命系统的各种运动形式及其规律性,是21世纪生命科学的重要支柱,共有21所高校开设了生物医学工程专业。

主要专业课程:模拟与数字电子技术、微机原理、数字信号与处理、工程生理学、医学成像与图象处理、生物传感技术、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遗传分子生物学等。

第六类海洋生物技术专业(相近专业: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专业、水产养殖专业等)

这类专业培养具有坚实的现代海洋生物科学和现代生物技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人才。他们能在科研、生产及教学等部门从事海洋生物基础理论研究、高新技术研究和生物制品开发及相关管理。

主要专业课程:细胞工程、基因工程、微生物工程、蛋白质工程、生物工程下游技术、生物技术大实验、生物信息学、发育生物学、发酵工程设备等。

二、专业学习的苦与乐生物学是一门涉猎多种基础学科的专业,在大学期间需要学生学习多种基础型学科,如:高等数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生物化学、物理、英语、计算机等等,几乎涵盖了理工科的全部基础学科。

不过,大家不要被以上这些艰涩的数理化英课程吓到,当你接触到生物专业课时,一个色彩斑斓的趣味世界就此向你敞开。通过动物学的课程,你会感叹造物主的神奇,从最低等的原生动物到最高级的哺乳动物,每个物种都有其独特的适应自然界的特点。学了微生物,你便了解了冬虫夏草为何又是虫又是草,也学会了如何在没有冰箱的情况下保存食物。在遗传学课堂上,你可以跟同学们热烈探讨转基因食物到底是好是坏,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等你了解了分子和细胞学之后,你便可以和朋友们侃侃而谈,人为什么会生老病死。

作为一门实验学科,除了理论知识的学习,生物学还要求很强的动手能力。化学是生物的基础,在一开始的各种化学试验中,要求大家能够精确地配置试剂,调节pH值,在茶叶中提取咖啡因,在杂质中提炼萃取某种纯净物……当然,最让其他专业同学羡慕也最受同学欢迎的是各种生物大实验。比如动物学实验:同学们总是一边内心默默为那些为科学献身的小动物们垂泪哀悼,一边又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庖丁解牛”一般地解剖蝗虫并临摹它的各种器官;亲手淹死了一只白鸽,然后再给鸽子做“人工呼吸”吹鼓它的嗉囊;用电流刺激破坏了脑神经的青蛙尸体观察反应……植物学实验,制作豌豆根尖的压片标本,再在显微镜给它们画一幅写真。除此之外,生物学专业还有为期一周左右的野外实习,同学们会进入某一个自然保护区,在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同时,也不忘了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分析当地的生态状况和资源,采集制作各种动植物标本,最后汇总成一份图文并茂的实践报告。

一个生物学家,一定是一个兼具动手动脑能力的博物学家。作为小小的生物学子,经过几年的科学训练,你rE--定成为了朋友圈中的Mr,Knowall。

三、就业与发展

据调查了解,生物学毕业的同学大致上可以有几个方向去发展。

1.读研与出国

生物学快速发展的特点决定了对它的研究在大学四年期间的学习是远远不够的。因此,生物专业毕业生选择继续深造的比例比其他专业要高出很多,这也是生物学本科就业率低的部分原因。在很多“985”院校的生命学院,保送研究生甚至保送硕博连读的比例也相对较高。另外,生物专业也一直是最容易出国的热门专业,拿奖学金也相对容易。

2.公务员或者事业单位

在报考公务员和事业单位时,生物学专业的选择面确实相对比较窄,但仍然有一些不错的选择。比如待遇较好的药检所和疾控中心,这两个单位一个与药厂发展息息相关,一个主管公共卫生事业,都是国家非常重视的单位。

另外,高校和中学也是属于事业单位,毕业后留校发展或到中学任教也是不错的选择。高校内有很多研究所,如健康工程研究院,水生所、组织免疫所、生殖中心之类,一些中小学的自然或生物老师,本

科生便可以胜任。

3.投身科学研究行业

生物专业可以到各大企业从事与生物技术有关的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大致有三个方向。

外企:在中国设立了研发中心的知名外企,一般是医药企业和日化企业,比如拜耳、宝洁、高露洁等。他们的职位多是进行高端研究的,设备精良,待遇丰厚。

国企:中粮基团下属的中粮研究院,有涉及转基因研究、微生物发酵、生物能源研究这几类:中烟工业,评价烟和研究烟产品。中国生物技术公司。是我国历史最为悠久的从事疫苗和血液制品研究及生产的专业机构,据说里面的研究掌握着中国的生物产业发展方向。

私企:有人说,一个硕士拿着一叠自己的简历去广州科学城转一天,肯定能找到工作。这里的私人生物企业或者是合资企业数不胜数,一般选择专业对口的毕业生。其中发展迅速和规范较大的要属华大基因,它是中国最大最先进的基因测序公司,也为很多高校学生提供奖学金和各种实习就业机会。

4.非研发的技术支持岗位

如果你不愿意做实验,还有很多生物技术公司的非研发岗位可供选择。生物技术公司是专门为生物学研究服务的企业,他们提供科研所需的各种高科技仪器、试剂以及其他的专业实验。这类公司的非研发岗位包括销售代表、技术支持、市场专员、客服代表、工程师等。这些岗位要求从业者具备生物专业背景知识以及良好的沟通能力。

四、报考指南

开设生物类专业的院校有两百多所,大致可以按综合性大学、师范类院校和特色专业院校分类。

作为理学的一个重要门类,生物学在综合性院校往往能得到较好的发展。国内顶尖水平的国家重点学科数量,被当作衡量高校科学研究实力的最关键参数之一。而雄厚的财力是与科研实力成正比的,所以我国首批评选的生物学一级重点学科,就包括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这几所著名高校。另外。四川大学,中山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老牌高校也有生物学二级重点学科。

作为理学类的基础性学科,生物学专业在师范类院校的开设比较普遍。在全国217所招收生物学硕士研究生的大学中,师范类院校占了36所。师范院校一般以培养生物学教师为主要目的,但随着大学生就业市场的开放,一些实力较强的师范院校开始培养科研技术人才,其中优势学科单位有5所,分别是东北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和南京师范大学。

由于主要学科与生物学的联系紧密,一些农林、医科、海洋等专业院校也会招收生物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这些院校的生物学专业极具特色,在与主要学科的交叉中获得了良好的发展。比如中国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首都医科大学和中国海洋大学,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另外,国家在一些重点高校中还设立了生物学基地班,全国只有19个,属于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基地班实行“本―硕―博分流连读制”,经费方面有专门拨款,在实验条件、导师设置和保研名额上都有政策的倾向性,所以门槛也相对较高。

第8篇:生物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范文

一、挖掘科学史问题因素,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1. 点拨前沿,思考未来,发展兴趣。如高中选修教材《基因工程简介》这一节,在进行教学设计的过程中,笔者将生物学原理、科学方法与技术的发展历程相结合,在发掘基因工程这一科学技术发展史的教学过程中,不仅加深了学生对原理知识的掌握,认识到科学理论的不断深入和技术的发展会促进生产力的提高,推动社会进步,还通过网络环境下的信息化教学对基因工程的发展、成果与前景等方面获得大量的生物学科信息,开拓了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理论的热情,提高了对生物前沿科学的兴趣。

2. 发掘问题,引导思维,调动兴趣。在教学中笔者注重发掘科学史教学内容中科学思维成分,为学生创设思维情景,激发学生思维,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如人民教育出版社必修3第三章第1节“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笔者精心设问,引导学生层层分析,体验科学思维的过程,并自己设计实验,感受科学发现的乐趣。最后教师充分肯定学生分析、推理、设计和实验等系列活动,指出他们设计的实验有的是达尔文等几代科学家在探讨生长素问题时所做过的经典实验,有的是学生独创出来的,是对经典实验的补充和完善,从而使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创新信心。

二、发掘科学史教育因素,培养科学态度和品质

1.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通过介绍科学家的故事感染和教育学生,能使学生从科学方法、科学精神以及科学态度等多方面获得启迪。实事求是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品质,同时应当把对学生实事求是品质的培养渗透在生物教学中:如要求学生真实地报告和记录在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和数据,在实验设计时提醒学生选择的实验材料要容易获得,思路要明确,要有对照实验,实验完成之后要求学生实事求是写出实验报告等。

2.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纵观科学理论发展,科学家们不仅具备严谨的科学态度还敢于向传统挑战。孟德尔通过实验研究,提出了“颗粒性遗传”的思想,这是对传统的遗传观念的挑战。萨顿观察减数分裂和研究孟德尔理论大胆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德国的魏尔肖总结出“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施莱登和施旺所说的“新细胞从老细胞中产生”等等。合作意识也是科学态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如DNA分子结构的提出开创了多国科学家联手合作的先河。在教材中有调查媒体对生物科学技术发展的报道的要求,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初步学会收集和处理生物科学技术信息的方法和能力,笔者要求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以期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三、发掘科学史科研因素,掌握探究的技能和一般方法

第9篇:生物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范文

1、生物制药就业前景还是非常不错的,生物制药专业培养掌握现代生物科学和生物技术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工艺工程,具有生物制药技术专业素质,可从事药品生产、管理和技术研发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

2、要求学生掌握生物制药领域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药物生产装置工艺与设备设计方法;具有对药品的新资源、新产品、新工艺进行研究、开发和设计的初步能力;具备一定的实验设计与实施,归纳、分析实验结果和撰写论文的能力;熟悉国家对于制药生产、设计、研究与开发、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规;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具备听、说、读、写能力;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来源:文章屋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