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固定资产管理的措施范文

固定资产管理的措施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固定资产管理的措施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固定资产管理的措施

第1篇:固定资产管理的措施范文

关键词:建筑企业;固定资产管理;问题;措施

目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迅猛发展,也使得建筑行业得到了极大的带动,建筑企业的规模越来越大,内部固定资产数量也越来越多,再加上信息化时代的背景,给我国建筑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困难和挑战。本文简单分析和总结建筑企业在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探讨改进固定资产管理的具体措施,从而有效提升建筑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水平,进而更好的促进和推动建筑企业的蓬勃、良性、健康发展。

一、建筑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现状

目前,我国建筑企业在固定资产管理方面或多或少都存在一定的不足,具体表现在:

(一)缺乏先进的固定资产管理理念

现阶段我国大部分建筑企业对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认识不够全面,在实际工作开展中的重视和投入不足,管理理念仍然停留在传统的固定资产管理观念上,认为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就是简单的登记存放,在进行固定资产购买时,不能进行预先的预算规划,往往只是看重自身利益或短期效益进行盲目的项目投资,导致固定资产投资缺乏科学性和可行性,从而导致许多固定资产存在重复建设、盲目购置等现象,也造成固定资产的严重浪费。

(二)缺乏健全的固定资产管理机制

由于建筑企业自身的特殊性,导致对一些施工设备设施的购买、管理和处置多数是各个分公司或项目部门自行掌握的,缺乏统一、规范、严格、完善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和机制,管理工作的落实流程不具体,管理目标及标准不明确、不具体,管理监督机制不完善、不到位,从而导致建筑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存在账实不符、配置不够优化等问题,也使得建筑企业不能及时、全面、有效的掌握企业固定资产的整体情况。

(三)固定资产的利用效率较差

我国许多建筑企业在进行固定资产管理时所采用的方法是分散式管理,对固定资产缺乏统一、集中的统筹分配和管理处置,这就导致在分配过程中同一类固定资产可能在有些部门大量闲置,而在有些部门缺供需紧张,从而使得部分固定资产的利用效果偏低,出现严重闲置、浪费等问题。同时,有些固定资产在购买后只是记录成本摊销而未列入固定资产管理,这就导致这些固定资产容易出现流失问题,从而造成企业经济损失。

二、建筑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改进措施

针对建筑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现状,在今后的管理工作中,建筑企业可以通过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和对策加以改进和优化,从而更好的提高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一)积极更新固定资产管理新观念

建筑企业必须紧跟时展步伐,对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知识进行认真、全面、细致的学习、了解和认识,重视现代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积极作用,明确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目的、内容、标准和模式等,尤其要重视发挥固定资产在企业整体经营发展中的制约和推动作用,积极提高现代固定资产管理意识,将过去片面、单一的管理观念逐步转变为当前综合化、创新化的管理新观念,提高固定资产投资管理,从而有效提高建筑企业对固定资产的管理水平,避免和减少盲目投资、资产浪费等问题的发生。

(二)完善固定资产管理机制

建筑企业要根据国家现行相关法律法规以及行业政策,结合自身管理发展特点,制定科学、有效、合理、全面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明确各管理岗位的职责、内容和标准,规范固定资产管理收入、转移、使用、管理、处置、报废等全过程的具体操作流程,完善管理监督工作的具体规章制度和项目标准。同时,建筑企业还要设立专门、独立的固定资产管理小组或部门,优化和完善管理机构内部的岗位设置、人员配备等,并将各分公司以及项目部门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和模式进行统一化、系统化和规范化,从而更好的提高固定资产管理机制的可行性、科学性、规范性和有效性,确保固定资产的完整、安全,提高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效果和水平。

(三)强化固定资产的折旧管理工作

建筑企业还要着重加强对固定资产在折旧方面的管理和控制,要建立和完善固定资产折旧管理制度,明确折旧管理的审查、核算等工作步骤和流程,通过定期盘查,详细了解和掌握在役期间相关设备设施的购置日期、使用年限、损耗程度等,并依此估算出这些设备设施的报废期间及折旧情况,对超出服役期间的设备设施要进行及时的更换,而对在役期间的设备设施要进行定期、科学的维护保养,避免盲目购置新的设施设备,从而更好的节约固定资产资源,减少资产浪费问题。

三、结束语

总之,建筑企业要想提高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就必须要积极更新管理理念,健全规章管理制度,优化管理模式,完善监督管理机制,从而更好的提高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效果和水平,真正发挥固定资产在建筑企业管理中的资产效能,促进和推动建筑企业的长效、经济、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杨萍.建筑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改进[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5(06):35-36

[2]刘杰.对当前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现状及改进对策的思考[J].经济师,2014(03):272-273

[3]何德琨.企业固定资产日常管理工作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及改进建议[J].中国集体经济,2011(30):78-79

[4]张巧云.论如何提升建筑施工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水平[J].中国市场,2014(40):48-49

第2篇:固定资产管理的措施范文

关键词: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问题;影响因素;措施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体制的部分内容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新的发展需要,管理体制中存在的部分未能解决的问题已经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因此,事业单位管理人员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认真落实各项工作,切实提高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水平。以下就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问题及其措施进行分析,旨在提高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水平。

一、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国家和各地虽然在制度建设、机构设立、人员配备等方面加强了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也取得了不菲的成绩,但部分单位在进行固定资产的购置、管理上,往往较为随意,固定资产处理方式极不规范,甚至还有单位出现私立金库、帐外资产的现象,资产损失严重。具体而言,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固定资产的外部监管与内部管理在制度方面的问题。

在事业单位内的日常财务管理中,部分单位过于强调对公用经费的规范化管理,在固定资产制度构建与管理上,较为懈怠,日常管理工作往往敷衍了事,各项日常具体工作难以落实到位。在固定资产实物登记方面,并没有详细的台帐或报表,也无固定资产转移记录,造成固定资产管理的责任追究难度大。同时,缺乏科学的外部监督机制,监督效果不佳。对于事业单位内存在的固定资产管理违规现象,相关部门应追究其责任人的责任,结合违规情节的轻重,给予合理的处罚。但是在实际工作中,由于监管不力,未能给予其处罚。

2、在当前财务管理中,还存在会计记录方面的问题。

许多事业单位未能构建科学的账务体系,在固定资产管理上,缺乏相应的台帐制度,账面无法反映出固定资产的管理动态,只片面反映出固定资产的原有价值总额。

3、未能严格按照规定程序处理固定资产的增减变化。

在部分事业单位内,往往由相关部门人员自主处理固定资产的调拨、变卖、转让等各项事务,较少按照规定请示上级或相关财政部门,审批手续办理较为随意。

二、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问题的影响因素

1、外部环境的影响。

(1)国家有关固定资产管理法规、制度贯彻执行不到位。

尽管国家财政部《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第35号令、36号令与地区的相关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办法已颁布执行多年,但一些事业单位仍然因各种原因没有认真执行好,在实际工作中出现一些违规现象;另外,事业单位固定资产配置标准和管理办法还未颁布,各单位在固定资产配置标准和管理上各行其是、五花八门,造成大量资金的浪费和不必要的资产闲置。

(2)管理机构设置缺乏合理性。

在国有财产的管理上,许多事业单位往往是由财政部门进行管理,但也有部分事业单位是由国资部门负责管理。还有一些地方则是财政、国资委、国有资产投资公司、政府机关事务管理部门来对事业单位国有固定资产进行分别管理。在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上,财政部门的统一管理职责被严重削弱。

(3)管理执法不严格。

尽管国家财政部《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第35号令、36号令与地区相关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办法都在固定资产管理方面作出了规定,对于在国有固定资产处理上,没有遵循法规规定,造成固定资产流失或损坏现象的,应追究其相关人员的责任,结合固定资产损失状况,依法采取处罚措施。但在实际工作中,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浪费、损坏问题,仍然没有得到解决,在相关责任人问题的追究上,处罚执行力度较弱。

2、内部因素的影响。

(1)事业单位领导及相关管理人员,缺乏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全面认知,忽视了对其的监管,较少过问相关的固定资产管理状况,造成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懈怠。

(2)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存在漏洞,在固定资产的报废、调拨、使用、保管、维护等方面,并未制定与之相应的制度,内控实施不全面。

(3)固定资产管理人员自身因素。在许多事业单位内,主要是由财务人员兼任管理人员,负责固定资产的各项事务的管理。财务人员的业务素质情况,对管理好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有着直接影响。

三、加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措施

1、强化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意识。

在固定资产管理上,强化事业单位管理人员的法制意识,严格遵循相关法律规定,规范固定资产管理的各项操作流程,实现国有资产的合理化使用。建立健全的固定资产管理体系,确保固定资产的调拨、报废、变卖等,都有与之对应的申报程序。

2、完善固定资产管理机制。

建立有效的固定资产管理机制,为达成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目标提供机制保障。在制定固定资产管理机制前,应主动与事业单位领导及相关政府人员沟通,在征询意见的基础上,制定受认可的管理机制。明确固定资产管理各项事务责任人的职责范围,并确保各项职责落到实处。同时,加强外部监督,相关监管部门在工作中,认真落实对固定资产购置、使用、保管等方面的监督工作,及时处理其中存在的问题,减少固定资产的流失。对于监管中发现的个人乃至单位的违法行为,应严格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给予一定的处罚。

3、提高会计人员整体业务素养,实现账务处理的规范化。

作为事业单位的会计人员,为了不断提升自身业务素养,应主动接受专业技能培训,积极学习业务知识。在工作中,会计人员应严格按照相关财经法规规定,处理账务,并自觉规范工作行为与方式,确保账实相符。

4、严格落实固定资产的盘点及处置工作。

在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盘点上,也应严格遵照相关规定,认真落实盘点工作,掌握固定资产处理的最新动态,对于其中存在的盘亏、账实不符问题,立即进行处理。在闲置固定资产的处理上,应结合事业单位需求及固定资产实际用途,在科学评估资产后,通过公开拍卖、竞价出售、依法捐赠转让等方式,进行固定资产的处理,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同时,制定相关的固定资产处置、盘点监督机制,严格把关固定资产的处理方式及资产数额,规定具体时间,固定开展对预算单位固定资产的清查工作。

5、完善管理监督体系。

加强国家审计、监察、财政等部门对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购置、增减、租赁的监督检查,对于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应该实行分级管理及分工监督,对固定资产的购置、使用、入账、转让及处置报废等整个过程进行系统性的监督,发挥政府的核心监督作用,确保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建立离任核查制度,在事业单位领导或资产管理人员离任时,要办理固定资产移交和监交手续,以确保人走账清。另外,行政事业单位应逐步增加固定资产各项信息的公开透明度,及时向社会公开并接受社会及相关组织的监督。

四、结束语

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有效管理与控制,是我国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构建的客观需求;是进一步转变固定资产管理观念的基本要求;是提升相关资源使用效率的根本途径。有助于各项固定资产的基本效能的全面发挥,保证各项事业能够有效完成和实现。

参考文献

[1]宋闯.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及会计核算探讨[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3(02)

第3篇:固定资产管理的措施范文

关键词:高校;固定资产;财务管理

中图分类号:G4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5-0-01

固定资产代表着一个单位的资产规模,是其重要的生产资料来源,加强对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不仅是顺利新会计准则下资产管理需求,同时也是确保固定资产效益最大化的重要举措,对于企业和单位而言有多重意义。目前,随着教育事业改革的不断发展,招生规模不断的扩大,高校不断的扩建,办学形式日益多元化,高校投入固定资产的金额也不断增加,高校固定资产财务管理的内容和范围也随着不断扩大,而高校固定资产财务管理水平直接影响着高校人才培养和科研的工作质量,同时也是衡量高校办学规模和质量的重要参考,因此做好高校固定资产财务管理势在必行。

一、高校固定资产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管理体制不健全,固定资产账实不符。由于缺乏完善有效的固定资产管理体系,管理人员的权、责、利关系不清晰,使得高校内部很多固定资产没有得到合理、有效的利用,进而造成资源闲置、毁损以及被盗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正常的教学教务工作、学术科研工作以及学生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此外,由于长期没有对固定资产进行清查、盘点,很多固定资产家底不清、账物不一致以及账账不一致,导致固定资产不必要的流失。

2.资产管理意识弱,固定资产利用效率低。现阶段,在高校固定资产财务管理中,普遍存在着重购置轻管理的现象。重视对资金的筹集和使用的管理,而忽视了对所购置的固定资产的有效管理。高校购置固定的经费很大一部分来源于政府的财政拨款,在使用时一次性划为当年的财政支出,不计入核算成本,所以财务管理人员对固定资产的购置缺乏基本的成本效益观念。有些固定资产长时间的闲置,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3.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理念落后。由于现阶段我国高校的固定资产购置经费主要来源于政府的财政拨款,所以高校在使用时不像企业那样需要考虑计提折旧,使得很多高校没有树立起固定资产保值增值的观念。此外,很多高校使用的都是单机版的固定资产管理软件,此软件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着系统稳定性差、实用性不强以及功能不齐全等缺点。而很多高校对固定资产的态度是只负责购置,而不负责管理和使用,致使很多固定资产莫名地流失。

二、加强高校固定资产财务管理的措施

1.提高固定资产财务管理意识。高校的各个部门,从领导班子到基层管理员工要充分认识到固定资产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同时高校管理人员和财务人员也应该不断提高自身固定资产财务管理的意识,强化各层管理人员的资产管理意识,以此为完善规章制度打下良好基础,同时,还要能够顺应高校经费改革趋势并积极转变意识,树立资产经费的观念和管理效益的观念,重视高校资产经济效益管理,将钱与物放到同等重要的位置,改变以往轻忽管理的现象,对诸多不适应新时期资产管理的制度予以废除或者进行完善。坚决依靠制度的力量推行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从资产购买、使用到管理全程强化监督,在保证资产本身完整性的基础上为资产管理信息补足提供参考,避免因认识缺失和制度缺失造成工作混乱。要定期对高校固定资产展开核查,明确其经营性和非经营性质,推动有利于资产优化配置的各项举措,促进闲置资产的有效使用和折旧资产的有效管理。

2.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增设管理机构。高校需要根据自身实际发展情况,针对本校固定资产财务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建立健全固定资产财务管理制度,设置一个统一管理固定资产的部门。然后在使用固定资产的部门下再次增设管理部门,由专人负责固定资产的日常工作事务,把固定资产的管理责任明确落实到具体的财务管理人员手中。与此同时,统一管理固定资产的部门要负责制定一套管理工作的职责和权限,划清各个资产管理部分的工作内容,明确工作内容和要求。保证各个部门工作的有效衔接,使每项固定资产财务管理工作具有可操作性。

3.完善高校固定资产财务管理监督体系。在很多高校固定资产财务管理工作中,内部监督体系的不完善,严重影响了固定资产财务管理工作的质量。针对这种情况,想要提高高校固定资产财务管理水平,首先应建立完善的固定资产财务管理监督体系。在固定资产财务管理中,应根据我国颁布的《会计法》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文献,同时院校也应该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固定资产财务管理监督体系。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网络技术已经在我们的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为了进一步完善高校固定资产财务监督体系,我们可以需要借助现代化信息网络,随时对院校内固定资产进行管理和控制。如今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逐渐出现了条形码、电脑扫描的等现代化的管理手段。这对学校固定资产设备的管理来说无疑不是一个好帮手,因此我们应该充分利用条形码、电脑扫描等现代化的管理手段进一步做好高校固定资产财务管理工作。

三、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固定资产财务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高校各个相关人员的共同努力。同时在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中,我们必须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构建出一套符合自身发展的高校固定资产财务管理制度,提高高校固定资产财务管理水平,为高校的教学教务、科研、行政后勤等各方面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坚实的物质保障,推动高校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徐惠强.对高校固定资产“三结合管理”的思考[J].中国商贸,2013(30):126-127.

[2]张志娟.浅谈高校固定资产的财务管理[J].现代商业,2011(2):79-80.

[3]张玉.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之我见[J].中国经贸,2012(4):107-108.

第4篇:固定资产管理的措施范文

关键词:固定资产;管理;财务;制度

中图分类号:E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23-0173-02

一、当前部队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一)固定资产的账务登记与实际存量不符

主要表现在无法真实反映和有效控制固定资产实物状况。例如,新购置或接受捐赠的固定资产不验收、不登记入账;报废、报损的固定资产没有冲减等。勤俭节约更无从谈起。

(二)没有充分利用预算、集中采购等手段对固定资产进行有效的事前、事中监控

财务部门在做年度预算的时候,对本单位现有固定资产的情况缺乏整体概念,对固定资产购置的预算编制随意性较大,没有从节约、整合资源的角度合理安排固定资产购置预算,没有从必要性、合理性的角度多作考虑,往往出现重复购置,部门资源独享等问题。

(三)固定资产的入账单位不够统一

固定资产不仅包括房屋建筑物、车辆等价值大、一般单件购进的资产,还包括批量购进的资产,比如办公家具、办公设备等等。在签订此类物品的购销合同时,往往商家对其总价进行控制,并不是针对某一个桌子或者椅子进行定价。因此,在入账时存在对同一批次采购的固定资产打捆入账的现象。就办公家具来说,其核算单位先后采用批、张、套等,因此,多年下来难以对固定资产的实物具体数量进行核查,也就无法有效的对固定资产实行监管。

(四)管理制度不健全,缺乏较科学的管理办法

一是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完善,政策措施不健全。许多单位往往重投入,轻管理。在管理过程中没有科学的管理制度,也没有具体的政策措施。因此,在管理过程中就无法实行对固定资产的有效监督、管理和科学的采购及使用。

二是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不规范,购置和使用的管理比较混乱。一些部队单位购买了一系列昂贵的设备,但由于缺乏相应的技术人员,只能闲置;有的设备本来可以在单位内调剂使用,但是由于各部门之间在借用资产设备时觉得手续复杂,往往采取“自己购买”的方式,由此造成了资产重复购置和资金的浪费,大大降低了设备的使用效率。

三是固定资产的报废管理制度混乱。一些使用部门不按规定报废资产,而资产管理部门也往往缺乏严格的资产报废评估制度。另外,一些固定资产早已失去使用价值,使用部门已将其淘汰,但由于没有履行报废手续,管理和财务部门不能将其及时销账,从而造成资产账面价值与实际不符的现象。

二、加强部队固定资产管理的有效举措

(一)建立、健全管理机构,制定相应的制度

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机构。将固定资产管理列入单位整体规划,对固定资产进行分类逐级管理,明确资产归口以及管理部门在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中的职责权限,实行逐级分层负责的管理体系,一级对一级负责,责任到人。管理机构要明确各级管理人员的责任分工,建立岗位责任制。

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制度能确保工作的有序和规范。部队的固定资产实行制度化管理,就是从部队自身实际出发,建立一套固定资产的管理制度,规范资产管理的各个环节,做好资产登记、保管、赔偿、核算、报废工作。要通过建立资产账目,对所有实物资产登记建档,弄清来源,合理分类。通过制定严格的程序和履行严格的管理手续,实现固定资产的制度化管理。

(二)强化监督管理,防止固定资产流失行为的发生

设立专门的监管机构。加强对部队固定资产的监管,既是防止固定资产流失的必然要求,也是提高部队固定资产利用率,实现“保障有力”的需要。自上而下建立一个专门的部队国有资产管理体系,并使国有资产管理机构处于单位领导的直接领导之下,在不受干扰的情况下,独立行使固定资产的管理与监督职能。

配备专业管理人员。在不改变现有体制的情况下可以考虑在财务机构增配专业的国有资产管理人员,以解决目前因财务人员编制少而造成的对部队固定资产管理有心无力的局面。此外,还应重视对财务部门人员后续培养,通过提高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技能,减少人为因素造成的固定资产流失。

严格履行监管职责。加强对部队固定资产的监督是减少固定资产流失最行之有效的方法。作为部队国有资产主管部门的财务部门,必须严把固定资产评估关、处置关和核销关,组织稽核、监督和检查单位固定资产的形成、使用、经营等情况,监督管理固定资产运营收益的收缴、分配、使用和保值增值情况。

(三)全程跟踪资产变动,实行资产动态监控

部队固定资产核算的重点之一在于资产增减变动实施及时、准确、连续、全面地反映。为有效解决资产动态管理这一难题,可在严格资产登记、核销制度的同时,通过建立固定资产折旧制度来解决。对新购建资产,要经资产管理人员和事业部门分别登记挂账后才能办理经费报销;对上级调拨、奖励和外部捐赠渠道增加的资产,事业部门出具资产增加报告单,到财务部门登记挂账;通过账务上对固定资产进行核算,监控资产的使用寿命,为更新、报废资产提供理论依据。当资产报废、报损时,经财务、事业部门共同组织评估后,方可按程序报批。通过以上手段,对资产增减变动情况及时进行跟踪核算,做到全数额、全过程和全方位监管,促进资产管理由静态向动态的转变。

第5篇:固定资产管理的措施范文

【关键词】固定资产 管理 核算 问题 措施

一、前言

所谓的固定资产,指的是为了保证企业能够正常运转而持有的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的有形资产,需要经过多个生产经营周期才能够将其价值全部转移的那部分资产。伴随着我国当前市场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开展,我国企业所面临的市场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企业只有充分对所占有的有效资源进行有效整合,才能最大限度地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并不断扩大市场份额。而固定资产,作为企业开展运营的重要资产组成部分,其管理效率对于企业来说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加强企业固定资产的管理是非常必要的。

要加强固定资产管理,提高管理效率,必须明确固定资产管理的特点:第一,由于固定资产价值相对要比较大,在购置上不能随意购置,需要经过一系列的审批手续,经批准后方可进行购置。对于购置进来的固定资产,一定要由专人进行管理。如管理人员对此项固定资产了解不够,或缺乏专业知识,则很有可能造成固定资产不能很好地运行或引起故障的发生。第二,固定资产并非应用在某一部门,它会遍及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对其管理也不可小视,对于存在固定资产的各个环节都要加强重视,所在部门的员工要树立较强的管理意识,一旦发现固定资产运行有不正常之处,应及时找专人进行维修,以保证固定资产正常运行,避免对生产经营造成影响。第三,因每项固定资产都有不同的用途和生产效率,导致固定资产会计核算比较具体,且方法较多,针对性强。

二、固定资产管理与核算中存在的问题

固定资产单位价值高、不易移动等特点,是企业生产经营不能由其他资产所代替的主要生产资料。其价值在企业资产总额中占比例较大,其账面价值的真实性对企业财务状况影响很大,其安全性及利用价值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效率有较大影响。企业管理如果没有形成足够重视,往往造成相关人员管理观念淡薄、企业管理制度不健全、利用效率不佳等情况。最近一段时期以来,我国企业开始逐渐重视对固定资产的管理,且在固定资产的管理模式上取得了一定进步,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亟待完善。笔者认为,当前我国企业在固定资产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固定资产在管理方面存在的常见问题

1.采购、处置审批随意性大。部分企业未建立固定资产采购、处置审批制度,未能对资产采购可行性进行科学论证,极易导致企业资金浪费。企业固定资产使用部门随意处置资产,将资产处置收入作为部门“小金库”或人个具为所有,增加部门或员工侵占固定资产机率。

2.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执行不到位。一是资产信息登记不全。部分企业在固定资产购置后,未及时、认真填写固定资产卡片,固定资产型号、使用部门填写不全,当资产使用地点发生变化时未及时更新卡片记录,不利于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二是资产调拨、报废处置未按程序进行。由于企业领导及员工尚未形成固定资产管理意识,特别是企业领导随意将资产在各个部门之间调剂使用或未经批准处置,不但造成财务账与资产实物严重不符,导致财务部门无法真实掌握企业固定资产使用及存放情况。

3.固定资产岗位职责划分不清。由于固定资产实务分布于企业各个生产经营部门,因此,增加了企业财务或资产管理部门的核算与管理难度。目前,大多数企业财务部门在各部门提供发票、报废审批等原始凭证后进行固定资产增减入账,由于各个部门对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漠视,未能及时将固定资产增减变动情况向财务部门反馈,加之财务部门由于工作职责所限,未积极对各部门固定资产增减变动情况进行了解,无法真实掌握企业固定资产增减变动情况,极易导致企业资产账实不符,增加了企业固定资产发生贪污舞弊的机率。

(二)固定资产在核算方面存在的常见问题

1.固定资产定义、分类标准及折旧年限不统一。一是部分企业只针对大型生产设备明确规定计提折旧年限,未对计算机、发放给员工的手机、空调等固定资产明确规定计提折旧年限,导致财务部门在计提固定资产折旧时存在一定的随意性,违反《企业会计准则》中不得随性更改资产折旧年限的规定。二是部分企业未对固定资产进行科学分类,未使用国家统一的资产分类名称,造成企业资产分类混乱,不利于企业与同行业其他企业进行横向比较,降低了会计信息质量。

2.固定资产核算不及时。部分企业在购置、处置固定资产时,未及时增加、减少固定资产原值及累计折旧,导致资产账面与实物不符。例如,企业未对已经建成并投入使用的办公楼进行登记入账,虚减了企业资产价值及少计提当期折旧。

3.未对企业固定资产进行认真盘点。企业未在内部建立固定资产盘点制度或由于重视不足,未认真执行盘点制度,在实际资产盘点过程中存在走过场现象,无法真实掌握企业固定资产数量、磨损及存放情况,极易导致企业资产因账实不符被员工恶意侵占、丢失及因存放环境较差造成资产损耗。同时,由于未对固定资产进行盘点使企业无法及时发现长期闲置资产,导致企业资产重复购置,降低资产使用效率。

三、提高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与核算水平的措施

(一)解决固定资产管理问题的措施

1.形成良好的固定资产管理意识。企业领导应带头重视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摒弃以往只重生产、销售,忽视管理的思想,促使企业各部门及员工积极配合资产管理、财务部门工作,及时提供企业固定资产增减变化等信息资料,保证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工作顺利开展及固定资产账实相符,促使企业形成良好的固定资产管理氛围。

2.建立健全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制度。企业应根据自身行业特点、资产规模等情况制定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制度,制度具体应包括固定资产管理不相容岗位分离制度、资产盘点制度、采购与处置审批制度、内部监督体系,并以文件形式在企业办公场所进行公示。通过将执行内部控制制度与企业员工内部晋升考核、奖金发放等相挂钩,保证企业各部门及员工认真执行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3.成立固定资产管理部门,明确岗位职责分工。企业应在内部成立固定资产管理部门,专门负责对资产采购可行性分析、资产盘点等工作。企业应在人、财、物方面给予资产管理部门支持,并督促其他部门给予资产管理机构工作必要的支持,以保证资产管理机构工作的正常开展。

(二)解决固定资产核算问题的措施

1.统一固定资产分类标准、折旧年限。一是企业应严格按照《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将使用年限超过一年并且单位价值超过2000元的机器、工具作为固定资产进行管理及登记入账,以保证资产定义的正确性,避免财务人员随意划分固定资产与低值易耗品,降低企业资产被个人恶意侵占风险。二是企业应会同财务、资产管理等部门,以《企业会计准则》为指导,统一制定企业固定资产目录与分类、折旧方法、预计使用年限等内容,由企业领导带头执行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以提高财务人员固定资产核算准确度。

2.对固定资产进行定期盘点,保证资产账实相符。企业应明确规定固定资产应定期进行盘点,并强调固定资产盘点的重要性,对每次盘点结果应进行详细记录,在与财务账记录认真核对后,将盘点差异及时汇报管理层。对于盘盈盘亏的固定资产应及时向领导汇报,财务人员应及时按照领导指示进行账务处置,相应增减固定资产账簿记录,以保证资产账实相符。

3.建立固定资产卡片登记制度。企业除按照会计准则设置固定资产总账、明细账外,还应设置固定资产登记账与卡片。登记账与卡片应按资产类别详细记载固定资产购入时间、型号、原值、残值、使用部门或存放地点等信息,资产管理部门应保证将企业固定资产增减变动情况及时更新登记账与卡片。同时,固定资产卡片应一式三份,分别由财务、使用部门及资产管理部门留档。

4.提高财务核算人员综合业务能力。一是企业应定期组织财务人员对《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等法律法规进行培训,提高财务人员会计核算水平,保证会计信息质量。二是将固定资产管理情况纳入部门业绩考核、个人升迁范围,调动企业部门及全体员工提高固定资产管理水平的积极性,以保证企业资产安全完整,降低企业固定资产被恶意侵害的风险。

参考文献

[1]武文君.浅谈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发展对策.商业文化(上半月),2012年03期.

第6篇:固定资产管理的措施范文

企业发展的物质基础是固定资产,对固定资产管理与核算的水平直接会影响到企业的经营效益,因此加强对固定资产管理与核算会对企业有着比较重要的作用,其中主要意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通过对固定资产进行严格的管理与核算,企业管理者就可以对每年购置的固定资产的情况进行详细的了解,这样就会企业内部固定资产的使用情况做到心中有数。

(二)科学有效的固定资产管理与核算可以在评估固定资产的时候提供真实可靠的依据,有利于降低固定资产在管理与核算工作工程中的风险。

(三)通过加强固定资产的管理与核算,可以及时准确的对固定资产进行折旧和盘点。

(四)当固定资产管理与核算人员岗位发生变动的时候,通过加强固定资产的管理与核算可以有利于顺利完成相关工作的交接,可以减少一些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二、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与核算存在的问题

从实际情况来看企业在进行固定资产管理与核算工作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其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固定资产管理与核算不够精细。固定资产管理与核算工作准确的前提是账实相符,企业要按照国家的规定在对固定资产管理上要建立起固定资产实物卡片帐、总账、明细账,对固定资产的型号、名称、购进的时间等方面进行详细的记录,分同时也应该将固定资产交给使用部门和财务部门负责管理,然而从实际情况来看一些企业并没有较为精细的对固定资产进行管理与核算,其中具体表现在下面两个方面上:首先有的企业仅仅建立了固定资的总账和明细账,而缺少了对实物卡片账的建立,如果这样下去很容易发生帐物不符、账实不符的问题发生,固定资产的实际情况也就得不到真实客观的反映;其次企业并没有对盘亏、报废的固定资产进行及时的账务处理。

(二)固定资产内部监督机制不健全。在企业进行固定资产管理与核算的工作中,经常会存在固定资产内部监督机制不健全的问题发生,其中主要问题集中在以下几点上: 首先一些企业内部并没有设立专门的固定资产管理与核算的部门,这样就会发生各个部门“各自为政”的现象发生,可能会存在重复购置固定资产或是大量固定资产闲置的问题出现,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其次固定资产监督管理机制不健全,这就造成了在采购、配置、调换、变更、报销固定资产方面很容易发生一些违规行为。

(三)固定资产管理与核算人员素质不高。一些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与核算人员的职业素质并不是很高,由于受到传统管理观念的影响,对固定资产管理与核算的工作并不够重视,在企业内部有的固定资产管理与核算的工作人员是由财务人员兼任,并没有配备专门的固定资产管理与核算人员,这就直接降低了企业规定资产管理与核算的水平。同时有的固定资产管理与核算人员对自身的工作并不够重视,在进行固定资产管理与核算的过程中缺少了一定的工作积极性,并没有将全部的精力投放在本职工作上去。

(四)固定资产管理与核算信息系统不完善。从实际情况来看一些企业在对固定资产管理与核算的过程中,仍然采用的是传统人工的管理方式,并没有建立起完善的固定资产管理与核算的信息系统,同时虽然在一些企业内部引入了电算化系统进行固定资产管理与核算,但是并不能实现固定资产管理与核算过程中全面的应用电算化系统,各个部门之间的信息也没能实现共享,降低了固定资产数据更新和上传的速度,因此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与核算的水平。

三、企业改进固定资产管理与核算的措施

(一)精细化对固定资产进行管理与核算。企业提高固定资产管理与核算的主要途?街?一是进行精细化的管理与核算,主要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精细化管理与核算:

一方面,企业要明确固定资产管理与核算的范围,企业的会计人员要对固定资产和低值易耗品进行严格的区分,在固定资产核算范围中不能包括提供商品生产、劳务、经营管理活动等方面在内的低值易耗品,由于一些单位在经营活动中会涉及到的低值易耗品较多,有的还会涉及到账外资产,如果没有对固定资产管理与核算的范围进行严格的明确,不仅仅会降低固定资产会计信息的可比性,还不利于固定资产管理与核算工作的顺利进行,因此可以看出对固定资产管理与核算的范围进行明确是十分有必要的。

另一方面,企业要对固定资产的减值损失进行严格的规范。固定资产核算的准确性与固定资产减值损失的准确性密切相关,因此企业要在原有资产减值损失的基础之上,制定出可操作性的资产减值损失的相关概念,这样可以对会计人员进行资产减值损失起到指导性的作用。

(二)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与核算监督机制。固定资产管理与核算的监督机制有利于提高管理与核算的水平,因此企业要加强内部审计和监察的力度,这样有利于在清查和盘点固定资产的每一个环节的真实可靠性,在企业内部建立起部门之间相互监督的体系,实现对固定资产管理与核算的实时监督,在部门之间的相互监督的情况下,可以及时的发现固定资产管理与核算中存在的问题,这样有利于提高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与核算的水平。

(三)提高固定资产管理与核算人员的职业素质。高素质固定资产管理核算人员是提高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与核算水平的关键,因此企业的管理者要配备专业的人员对固定资产进行管理与核算,定期对固定资产管理与核算人员进行业务技能培训,保证管理与核算人员可以及时的掌握最先进的方式方法,同时为了调动起管理与核算人员工作的积极性,要制定出相关的奖罚制度,对于能够出色完成固定资产管理与核算工作任务的人员予以奖励,对于不能完成自身本职工作的人员要予以一定的处罚,有利于管理与核算人员更好的完成固定资产的管理与核算工作。同时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与核算人员也要积极的通过实践来提高自身的职业技术水平,更好的胜任固定资产的管理与核算工作。

(四)建立固定资产管理与核算的信息系统。现代经济是信息化的时代,因此企业要在固定资产核算与管理工作中积极的引入大量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信息技术与财务部门的成功对接,通过信息系统固定资产就可以自动的实现计提折旧,有利于固定资产折旧速度的大大提高,同时固定资产盘点的效率也可以得到较大的提升,这样有助于企业管理层及时准确的掌握固定资产真实的使用情况,节约了大量企业的人力资源,实现了企业资源的合理优化配置。

第7篇:固定资产管理的措施范文

关键词 固定资产 固定资金利用

加强固有资产管理、提升固定资金利用效率是企业现代化管理的关键。对企业而言,必须要采取一系列积极措施,实现固定资产增值,为企业创造更多利润。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一步发展,多元化已成为目前我国市场经济的主要特点。多元化虽有利于各个市场经济体之间的竞争,但也带来市场环境复杂、财务管理风险增加等问题;在加之部分管理人员缺乏固定资产现代化管理意识,导致在固定资产管理中依然存在一些尚未解决的问题,制约了固定资金利用效果的进一步提升,本文以此为基础,对加强固定资产管理,提升固定资金利用效果做进一步分析。

一、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意识淡薄

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意识淡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企业管理人员未针对固定资产进行有效的职责划分,导致在企业财务管理中未设置固定资产管理的科目;部分企业虽在财务管理中设置了相关条目,但固定资产管理的职责、人员划分不清晰,财务部门无法根据管理内容开展有效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第二,企业管理人员缺乏对固定资产的认识,认识固定资产管理只是进行简单的财务分析,统计不同时间段内企业资产情况;部分管理人员将固定资产与后勤保障规划在一起,相关人员难以进行有效的固定资产清查。这些现象弱化了固定资产对企业管理的影响,出现“固定资产边缘化”现象,不利于企业管理。

(二)固定资产核算不规范

固定资产核算不规范是我国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中的常见现象。由于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意识淡薄,导致相关管理部门难以有效统计企业整体资产情况,也就无法进行有效的固定资产核算。同时,企业未根据自身经营内容建立明确的管理账目,企业不同经营项目、管理项目之间的经济联系得不到真实反映,最终导致难以有效核对固定资产的现象。最后,一些具有特殊性的资金流动无法有效反映到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例如,企业未统计无偿调拨、捐赠等形式所得的固定资产,这部分资产也难以快速入账;变卖、报废等形势下的废弃物资产未及时入账,部分企业甚至存在“已报废固定资产还挂在财务账目上”的现象。

二、提升固定资产管理能力的几点措施

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是企业进行固定资产管理的根本目的。因此,在固定资产管理中,必须要由经济管理入手,逐渐拓展到其他管理范围,才能保证固定资产管理的科学、有效。

(一)加强固定资产中的隐性成本控制

隐形成本是影响企业固有定资产管理的重要因素,与显性成本不同,隐性成本具有不可预知性,对企业造成的影响更大。因此,本文认为,在隐性成本管理中,必须要进行以下几方面改进:

(1)加强风险预知。由于隐性成本具有不可预知性,所以必须要对固定资产管理中的各种风险因素进行控制,进行风险预知,通过及时预知可能存在的风险,实现对隐性成本的控制。例如,在报废固定资产隐性成本管理中,应充分发挥传统管理资料的作用,根据近几年企业出现的固定资产报废情况,预判本年度可能出现的固定资产风险;统计不同时间的风险形式,对风险形式、风险控制措施、风险解决措施进行讨论,保证能在最短时间内解决风险。

(2)加强人为因素风险控制。人为因素是影响隐性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资料指出,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工作状态影响管理效果,并会逐渐演化成一种隐性因素,对固定资产管理产生较大影响。因此,必须要进行隐性成本控制,降低人为因素对管理的影响。例如,企业管理者应适当开展会计人员动员大会,以富有激情的语句激发会计人员斗志,保证会计人员能时刻在固定资产管理中保持高昂的斗志;同时,企业应尽自己所能帮助会计人员解决生活难题,降低家庭因素对会计人员工作的影响。

(二)树立正确的固定资产管理意识

由上文分析中可发现,固定资产管理意识是影响固定资产管理能力的重要因素。因此,必须要树立正确的固定资产管理意识,充分认识到固定资产管理的影响,正确处理固定资产与企业效益之间的关系。

首先,企业管理人员应正确认识固定资产的作用,将企业管理内容适当地向固定资产管理倾斜,保证企业能将固定资产管理作为管理中的重点,发挥固定资产管理对企业经济效益的影响。其次,鼓励全部会计人员学习固定资产管理的相关知识,发挥会计部长在固定资产管理中的带头作用,通过亲身实践,在全企业推行固定资产理论学习活动,提高全企业人员对固定资产的认识,保证生产人员能在日后工作中积极保护固有资产,降低潜在隐性成本损失。最后,在各项财务管理中对固定资产进行细化,保证各项固定资产的管理要求能真实反映到企业财务管理制度中,以制度的形式肯定固定资产管理的作用。

(三)加快固定资产管理中的信息化建设

信息化的发展为固定资产管理提供新的方向,已成为现代财务管理的重要辅助手段。对企业而言,在财务管理中应适当发挥财务管理部门、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及其他部门的办公自动化普及率;同时还要根据企业对固定资产管理的具体要求,进行财务管理软件与固定资产管理的改革,确保信息化程序能快速适应企业发展的要求。同时,应通过企业内部网络建设,提升各部门之间信息交流能力,保证固定资产的数据能实现快速、及时的传输,让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对各项信息的有效掌握成为可能,避免信息孤岛的产生。

三、结束语

固定资产是企业财务管理中的重点,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现阶段我国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诸多问题,对企业管理人员而言,要充分认识到固定资产管理的意义与作用,通过隐形成本控制、树立正确的财务管理观念、加快信息化建设等几方面,在充分了解企业自身管理需求的前提下,对固定资产管理进行深度剖析,并采取具有针对性的策略,实现固定资产管理的现代化、科学化建设。

(作者单位为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连城分公司)

参考文献

[1] 商雪梅.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策略研究[J].企业管理科学,2014,3(10):76-77.

第8篇:固定资产管理的措施范文

关键词: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措施探讨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公立医院改革的深化,公立医院也逐步进入了市场经济竞争领域。面对市场,如何提高公立医院的经济实力、市场竞争力以及社会知名度显得尤为重要,而固定资产是衡量医院各项业务水平的重要标准,又是医院各项工作开展的重要保障,再加上固定资产在医院资产总额中占比较高,因此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就成为医院众多管理工作中的重要课题。

一、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根据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的定义、特征及分类标准来看,以我院为例,目前将固定资产分为六大类:房屋及建筑物;交通工具;专业设备;通用设备;家具及其他;图书。

1.缺乏对固定资产管理应有的重视

受公立医院体制的影响,公立医院的产权是国家的,购买的固定资产也相应的属于国有资产,但是,绝大部分公立医院对固定资产的科学管理缺乏重视。医院领导普遍存在重医疗技术、重科研、重服务的意识,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只要资产不丢失,至于放在哪里,设备可以产生多少效益往往是忽略的,因此容易出现资产信息不准、资产使用效率不高等现象。

2.没有从医院整体角度建立固定资产管理流程与制度

医院现在对固定资产的管理一般为采购部门负责资产的招标采购,财务部门负责总账管理、总务及物资部门负责明细账的管理,而具体的使用部门只负责使用,不参与管理,也没有建立相应的科室资产台账。大部分医院没有设置专门的资产管理机构以及专职管理人员,多部门的共同管理,造成了各个部门之间缺乏沟通,采购部门、使用部门和管理部门相互脱节,各个部门根据职能分工不同制定各自的资产管理流程和制度,甚至出现部门制度之间的相互冲突。建立医院内部整体的固定资产管理流程和制度是做好固定资产管理的基础。

3.对固定资产的管理缺乏有效监督检查

由于医院负责监督检查的审计部门人员配备有限,专业差异较大等因素的存在,导致对医院资产配置是否合理,资产是否存在违规使用,资产的处置是否合规等情况缺乏有效监督。监察审计部门作为独立于资产管理和使用的一个部门,应该建立健全监管制度,定期对资产的采购情况、使用状况、报废流程以及资产使用效率等进行监督检查,并将检查结果作为科室绩效考核的指标之一。

二、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优化措施的探讨

1.创新固定资产管理思维,加强固定资产管理意识

固定资产是医院总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医院提高竞争力、拓宽业务范围、创造良好市场环境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医院必须强化固定资产管理,优化资产结构,提高资产使用效率。首先,医院管理者应从思想上认识到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创新管理思维,制定出相应的、具体的举措来优化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其次,不仅管理层要重视,并应通过有效的宣传,督促资产使用科室乃至全体员工高度重视,要将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意义传达到医院最基层,在医院内部形成对固定资产管理的共识,以便于固定资产管理的相关措施顺利进行。

2.明确各部门职责,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新《医院会计制度》的实行为医院更加科学规范的进行固定资产管理提供了参考依据,医院应据此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为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夯实基础。完善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应该是全方位全过程的制度,包括固定资产购建环节的制度、固定资产领用使用环节的制度、固定资产内部调拨环节的制度、固定资产考核环节的制度、固定资产会计核算环节的制度以及固定资产处置环节的制度等。只有站在全院的角度建立和规范固定资产从采购到报废等各个环节的管理制度,明确各个部门的职责,才能共同协作管理好固定资产,进而提高固定资产管理水平。

3.强化固定资产监督机制,提高固定资产管理效率

医院构建固定资产监督机制是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不可缺少的部分。即使细化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可以将权限和责任落实到人,但是单凭管理工作一方来进行管理,其固定资产管理的效率也难以得到保证。因此,医院要充分发挥内部审计人员的监督作用,制定明确的监督制度,定期或者不定期的对固定资产的招标、采购、入出库、管理、折旧、处置、捐赠等工作进行必要的审计,使得固定资产整个生命周期内的各个环节都能够受到严格的监督,并对所发生的不正常的现象,及时提出,及时纠正,进而保证整个固定资产的管理效率得以提高,规范性得到有效的加强。

4.打造固定资产信息化平台,实现固定资产精细化管理

医院配备的固定资产由于种类繁多、价值差异大、摆放分散,因此打造一个符合本院实际情况的固定资产信息化平台,对固定资产的精细化管理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建立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将各个责任中心的终端连接起来,可实现资源共享,信息互通,使医院管理者能够快速、准确了解全院固定资产的分布使用情况,同时还可以将各风险点的控制通过计算程序进行管理,避免人为因素的影响,较好地解决固定资产监督乏力、信息滞后等问题。好的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可实现各个部门在管理平台上进行良好的沟通与交流,并相互监督,从而全面提升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水平。

综上所述,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还存在很多的问题,随着公立医院改革进入深水期,管理体制的改革和创新已经迫在眉睫了,对于医院固定资产的管理只要明确管理的主体,规范管理的程序,严格责任的追究再加上有完善的资产信息化管理平台作支撑,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就会不断优化,进而为医院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提升提供保障。

作者:冯倩 单位:湖南省妇幼保健院

参考文献

第9篇:固定资产管理的措施范文

关键词:学校;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措施

目前,我国大多数学校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相对落后,一定程度上不能满足学校持续发展的需要,并且严重制约了学校的发展步伐。固定资产管理作为学校管理工作的基础和重点,加强固定资产管理有利于提高学校的办学质量。由此可见,完善学校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是十分必要的。

1学校固定资产管理的必要性

1.1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固定资产考核评价制度不健全。由于我国部分学校在固定资产管理方面缺乏健全的考核与评价制度,相关人员的考核意识较低,考核标准不具体,进而导致固定资产在制定管理制度的过程中存在片面性、单一性等特点。其次,固定资产管理缺乏合理性。大多数学校在管理固定资产时,做不到管理专业化、管理科学化,并且经常出现购置混乱、采购盲目、财物不符等现象。然后,资产管理思想落后。资产管理工作者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经常无视资产管理制度的存在,特立独行的进行资产管理工作,当资产管理中出现问题时,工作人员互相推卸责任。

1.2固定资产管理的意义

优化学校固定资产管理,一方面能够提高学校在其他学校中的竞争实力,增强学校知名度;另一方面能够反映学校规模,并保证学校教育教学工作顺利开展。此外,科学管理学校固定资产,有利于避免固定资产出现闲置现象,一定程度上能够扩大资产使用率,进而促进学校有序运行。

2优化学校固定资产管理的措施

2.1制定清查制度

学校要想实现固定资产的有效监管,学校会计部门就要定期、及时的做好财务工作,会计人员每月底进行账目全面统计和具体统计,认真、谨慎的开展账目核对工作。工作人员对于已经存在的学校固定资产,要相应对其进行标签明示,即以便利贴的方式将固定资产的规格、名称、使用者、编码、购置日期、类别、型号等明确记录,同时,还要具体到人员签名,并附加相关机构公章。如果个别固定资产没有上述便利贴的详细说明,那么其固定资产享受不到报销待遇,只有在相关手续齐全的情况下,才能符合一定的报销标准。

2.2完善管理制度

首先,学校要制定明确的资产购置制度。固定资产购置前,要向学校财务部门请示,财务部门针对采购资产进行预算分析,最后告知明确的综合预算结果,如果部分资产不在综合预算的范围之内,那么固定资产在进行购置时,要坚持急用及购原则,禁止发生随意采购、盲目采购等现象。其次,学校要强化固定资产验收制度以及资产保管制度。购买完成后的固定资产,要经过采购人、使用者、管理者以及保管者进行同时验收,资产验收的过程中,四位人员不仅要提高自身的责任意识,而且还要彼此间相互监督、共同合作,确保所购固定资产的优质性。最后,学校要细致落实资产报损制度。资产报损处理时,要遵循规范性流程,不能为了节省时间,忽视任一报损细节,进而提高资产管理的系统性。

2.3健全监督制度

学校健全固定资产监督制度,即学校有意识的成立资产监督队伍。财务部门要不定期的进行固定资产检查,并公开告知检查结果。与此同时,构建科学、合理的资产奖罚制度,奖罚分明。健全监督制度不仅能够加强学校固定资产管理,而且能够在发挥固定资产的基础上,为固定资产制度提供切实保障,进而促进学校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有效运行。

2.4建立绩效考核制度

学校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即使再完善、再健全,同样需要管理者来实施、执行,因此,健全绩效考核制度的提出具有必要性和重要性。绩效考核具体表现在以下四方面:第一方面,固定资产不仅要满足上传下达的需要,而且还要与学校的办学宗旨、等级水平以及学校规模等相适应。第二方面,固定资产财务管理制度完善与否,资产便利贴核对是否详实、准确,固定资产的保护工作是否到位,资产各项管理制度是否有效落实。第三方面,资产清算制度以及固定资产报损制度是否有序进行。第四方面,固定资产的使用以及处理工作是否依据程序开展。建立绩效考核制度,不仅能够对资产管理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而且还能够更好的健全资产管理系统,促进学校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健康、有序运行,进而扩大学校的招生数量,提高学校的办学质量。

3结语

综上所述,学校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作为学校管理的基础性工作,合理的资产管理有利于提高学校各部门的工作效率,有利于优化学校内部结构。同时,资产管理的过程较复杂、系统,进而学校在进行资产管理时要脚踏实地,不能急于求成,通过制定清查制度、完善管理制度、健全监督制度以及建立绩效考核制度等方式进行固定资产管理,有利于促进学校健康、持续发展。

作者:凌子玉 单位:广州工商学院

参考文献:

[1]李青.学校固定资产管理的问题与对策[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2(5):8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