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返乡创业情况汇报范文

返乡创业情况汇报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返乡创业情况汇报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返乡创业情况汇报

第1篇:返乡创业情况汇报范文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才、根本在组织,加强农民工回引工作是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今年以来,复盛乡多措并举,真抓实干做细农民工回引培育工作。通过全乡广泛宣传、完善政策、搭建平台等方法,努力实现让优秀农民工能回得来、留得住、站得稳,有发展。现将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通过前期摸排,我乡优秀农民工XX人,在外务工人数XX人,已回引农民工XX人,其中党员XX人,占优秀农民工总数的XX%,农民工村干部XX人,农民工后备干部XX人,有入党意愿的XX人,有担任村干部意愿的XX人,40岁以下优秀农民工XX人,占优秀农民工总数的XX%,高中及以上学历人数XX人,占优秀农民工总数的XX%。

二、工作措施

(一)全面摸排,完善台账。一是通过摸排,筛选确定一批回乡意愿强、创业基础好、个人素质高的重点人员,精准对接,采取结对帮带、政策宣讲等方式,加强跟踪。二是确定培养对象,建立优秀农民工信息台账,乡村干部开展结对联系培养,提升农民工的政治素养和回乡意愿。实现农民工党员发展计划,今年已发展农民工党员XX名。三是注重将思想政治素质好、致富带头能力强,群众认可度高的返乡农民工,建立“一卡一策”,专人跟进,支持其投入XX乡都市近郊游计划,发展特色农业,壮大集体经济。

(二)深入开展调研,做好宣传引导。由各村联系领导带队,组织村两委人员到村入户开展农民工回引工作专项调研,与返乡农民工召开座谈会,加强交流、搭建平台、宣传政策,组织召开全乡农民工党建工作推进会,全面了解返乡农民工实际困难与需求,为返乡农名工提供支持并解决后顾之忧。

(三)做好回引对接,培养中坚力量。全乡组织后备干部帮带责任人落实到位,采取把优秀农民工回引培养为党员、村干部、农村致富带头人,对有回村任村干部意愿的,采取一人一策一卡,加强跟踪培养,把优秀农民工选拔为村两委班子,尤其是村党支部书记。目前XX村已由返乡优秀农民工担任村支部书记,实行一肩挑,1人为副书记考察对象。

三、存在问题

(一)村两委班子及后备力量队伍建设不够,村级后备干部缺乏,真正愿意服务农村,扎根农村的人少。

(二)宣传力度还不够。对返乡政策、项目优惠条件的宣传还未全面到位,很多优秀农民工对返乡创业信心不足,不够了解复盛乡发展现状,不愿返乡。

四、下一步打算

(一)提高政治站位,强化组织领导。进一步提升对农民工党建工作的认识,进一步落实乡干部包村联系制度,实现对农民工回引工作的认识、责任、措施、工作的“四到位”,从而形成全乡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二)细化台账,重点培养。细化农民工回引台账,从优秀农民工中选拔政治素质高、懂经营、善管理的能人为村干部、村级后备力量,科学规划、努力把有入党意愿的优秀农民工培养成党员,把村干部培养成能带领村级经济发展的带头人,提高农村党员发展经济的能力。

第2篇:返乡创业情况汇报范文

现将我局第一阶段开展创业服务年活动情况汇报如下:

一、提高认识,激发热情

全系统各单位认真组织学习贯彻省局和市委、市政府下发的实施方案,提高对开展创业服务年活动重要性的认识,激发全体工商干部参与创业服务年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要求各县市区局结合各自的实际,细化措施,创新特色,制定操作性强的实施方案。

二、精心组织,加强领导

按照省局及市委、市政府对创业服务年活动的工作部署,我局高度重视,及时召开党组会,结合自身的实际研究制定实施方案,成立了领导小组,由局党组书记、局长徐云辉任组长,其他班子成员和副调研员任副组长,各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创业服务年”活动领导小组,并抽调骨干人员成立了办公室,由副调研员兰社源任办公室主任。下设材料组、宣传组、综合协调组、督查组。并明确各自职责。

三、周密部署,深入宣传

我局及时召开全系统创业服务年动员大会,宣读实施方案,并就贯彻落实实施方案提出了服务受理“零推托”;服务事项“零积压”;服务质量“零差错”;服务目标“零投诉”的“四零”工作目标和“五个凡是、五有五心”的工作要求(凡是上级部门部署的任务,都要不折不扣地完成;凡是上级及有关部门交办的事情,都要尽心尽力去做好;凡是上级及有关部门指出的问题,我们都要诚心诚意去改正;凡是上级及有关部门提出的建议,我们都要虚心虚怀地听取采纳;凡是上级及有关部门不满意的地方,我们都要细心细致地改进。对待监管服务对象,有咨询,细心指点;有问题,耐心解答;有困难,热心帮助;有意见,虚心听取;有投诉,尽心接应)。

四、创新特色,务求实效

第3篇:返乡创业情况汇报范文

 一年来,我站工会在县总工会、林站党委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十精神,以提升职工素质、完善维权机制、深化困难职工帮扶、加强基层工会组织建设、增强工会凝聚力为基本要求,继续履行维权、调解、帮扶等职能,团结奋进,务实求新,开创工会的新局面。现将我站工会2018年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抓规范,强化工会工作

一是坚持理论学习。学习是解放思想的先导,也是搞好工会工作的前提,也是与时俱进的内在要求。工会干部主要抓好《工会法》、《劳动法》的学习,把学习列入制度化,通过学习,可以提高工会干部的业务素质,可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加强工作落实。做到平时工作有开展、年终有统计、有总结,工会报刊杂志有征订。三是开展主题活动。在“妇女节”开展“三八妇女节活动”,9月份与县总工会开展“金秋助学”活动。同时,在全站各基层工会深入开展“勤业、敬业、创业”为主题的教育活动,使工会统一思想,明确任务,加强工会工作的正常开展。

二、抓维权,发挥工会作用

维权是工会重中之重的工作,因此,基层工会必须维护好农民工的合法权益,才能把农民工的积极性引导好、保护好、发挥好,这是非常关键的。我们始终把这种理念贯穿到工会日常工作中去。一方面我站先后成立了10个村级工会组织,为维护外出人员务工的权益,我站抓住时机,在农民工返乡时期,对农民工进行《劳动法》及集体合同等方面知识的培训,请干的好、有经验的农民工对即将走出去的务工人员进行专业知识的强化培训,介绍了解外出打工应该注意事项及心理准备和外出时应该办理哪些相关证件,从而能够帮助他们比较快、比较好地走上工作岗位,减少一些不必要的麻烦。二是在辖区内的企业建立了5家基层工会,加强流入人员的管理,提供较好的就业机会及生活条件、解决各种劳资纠纷等,从而切实维护职工权益,调动了职工工作的积极性,营造了“工会为职工,我为企业做贡献”的好环境。

三、抓帮扶,营造温暖之家

第4篇:返乡创业情况汇报范文

按照县委、县政府的年初的工作安排部署,县劳务经济领导小组始终坚持把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作为发展县域经济的一项重要举措,大力推行培训、就业、维权三位一体的工作模式,健全服务体系,完善工作机制,全县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职业培训等主要目标进展顺利,劳务经济逐步发展壮大。我现将今年以来的劳务输出工作基本情况及主要做法向领导汇报如下:

一、1—10月份劳务输出工作基本情况

1—10月份,全县劳务输出11万人次,占全县农村劳动力25.3万人的43%,完成市定全年目标任务10万人次的110%,其中有组织输出1.6万人次;培训农村劳动力2.1万人次,占全县农村劳动力25.3万人的8.3%,培训后输出1.9万人,成功输出率达90%以上,全县外出务工人员创劳务收入6亿元左右,劳务输出已成为农村脱贫致富、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

二、主要做法

(一)、广泛宣传动员。年初,由劳动部门组织人员入乡入村,大力宣传外出务工的好处及重要意义,并在春节前后、麦收、秋收务工人员返乡的黄金时机,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大河范县网等媒体,大力宣传务工先进典型和成功经验,激发农民外出务工的积极性。同时宣传讲解劳务输出有关知识和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树立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自觉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

(二)、做好信息服务。为加强信息传递,及时劳务用工信息,劳动局在劳动力市场服务大厅每日用工信息,且在对外公开栏内每周更换一次用工信息,及时为求职者提供便捷服务。春节前夕,利用务工人员集中返乡的有利时机,经广泛搜集用工信息后,在劳动保障新春联欢会上劳务用工信息,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截止目前,今年已用工信息余条,提供就业岗位10万余个,达成用工意向4万余个。

(三)、开展技能培训。在总结以往培训工作经验的基础上,今年为确保培训工作取得实效,组织有关部门有关人员到乡村流动开展劳动力技能现场培训班,现场授课,突出培训的时间性、实效性。特别是春节前后,利用年后农民工在家的机会,在十二个乡镇培训农村劳动力6000余人。同时根据各乡各村农民工需要,开展各种技能培训,分别开展了定向培训、委托培训和定单培训,大大促进了劳务输出由体力型向技能型、智力型的转变。

(四)、抓好有序输出。今年,狠抓输出规范化建设,建立完善职业介绍交流制度,及时做好用工登记、建档建卡等工作。积极联系我县在外知名人士,派出专门人员到全国各地考察搜集用工信息。春节后正月初五就组织各职业介绍所下乡入村宣传,帮助外地用工企业联系用工事宜,在巩固往年劳务合作关系的同时,开辟了像北京可欣服装等一大批新的用工途径。目前,我县已同北京、郑州、新疆等地建立了稳定的劳务合作关系,仅今年组织劳务工赴新疆摘棉输出劳动力就达1540人。

(五)、圆满完成对疆劳务合作。根据市下达我县的对疆劳务输出任务,针对目前内地就业及时,大部分农民不再愿去新疆迁民的新情况,大力宣传引导,出动宣传车两部,组织20余人入村到户,同乡村干部一起耐心做好有意去新疆农户的思想工作。今年已向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六师芳草湖农场、土墩子农场和新湖农场输送农户200户,共计600余人,圆满完成了“中央专项任务”。

(六)、实行劳务品牌带动。今年充分发挥废旧金属挑选加工品牌效应,从组织引导入手,成立了废旧金属挑选加工劳务输出宣传工作队,入村到户做群众的思想工作,树立外出光荣的意识;并通过广播、电视、网站等新闻媒体和板报、宣传栏、沿街灯箱广告等形式,广泛深入宣传废旧金属挑选加工行业成功典型,引导富余劳动力走出家门,外出创业。春节前后,龙王庄、陆集两乡均召开了废旧金属挑选加工能人座谈会,介绍经验互通信息。同时依托现有培训基地,从革新废旧金属挑选加工技术入手,培训务工人员的从业技能,由手工操作向机械化作业转变。今年,已在龙王庄、陆集两乡培训废旧金属挑选加工小老板300余人。并积极协助废旧金属挑选加工人员与用人单位签定劳动合同,确保他们能够拥有养老、医疗、工伤等应享受的社会保障。截止目前,已有近3万人加入到废旧金属挑选加工队伍。

(七)、做好困难群体就业。今年在组织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同时,狠抓困难就业人员就业,从职业介绍,职业培训,岗位安排等方面优先享受优惠政策,对年龄偏大、一时难以外出就业的人员,特别是零就业家庭转移就业困难的,优先安排公益性岗位或非公益性岗位。今年已在全县多个企事业单位安排就业困难人员1500余人,解决了他们的生活困难问题。

(八)、多方位维护权益。我们加强对外出务工人员的服务,在劳动服务大厅做好职业介绍、维权等服务工作。全面贯彻落实《劳动合同法》和《就业促进法》,及时为在范务工人员签定劳动合同。搞好跟踪服务,协调处理 工资、待遇等问题,县劳动服务大厅电话24小时值班,及时为在外务工人员处理有关问题。同时做好跟踪回访,8月中旬,由劳动保障局组织人员,分别到青岛、郑州、天津务工集中地慰问我县在外务工人员,每到一处,与务工人员一一见面,并进行了集中座谈,详细了解了他们的工作、生活等切身利益问题,深入到车间、宿舍、食堂实地察看。并为余名农民工发放务工常识书籍4000余本,发放维权服务卡余份,慰问品余件。此外,加大劳动保障执法力度,努力规范用工行为,大力查处非法中介机构和个人。目前,取缔非法职业介绍机构8处,净化了劳务市场。

三、存在的问题及下步打算:

在劳务输出工作中虽然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存在一定的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组织化程度低,组织培训难,技能低,农民工自我保护意识差等问题。下步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力度,大力提高劳动者素质,突出抓好培训基地建设和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探索良好的培训长效运行机制。

(二)、完善职业介绍机构,加快信息网络建设。通过政府主导和市场运作的方式,逐步完善以县劳务输出为龙头,乡镇劳动保障所为主体的组织化输出格局。

(三)、发展劳务品牌,实行典型带动。要从宣传、信息、引导、帮扶、服务等方面做好工作,进一步做强我县废旧金属加工这一全国优秀劳务品牌。

第5篇:返乡创业情况汇报范文

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抓班子,强核心,打造过硬“指挥部”

俗话说:火车跑的快,全靠车头带。为了切实达到强班子、树形象的目的,**领导下的**村**班子决定把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当作头等大事来抓,从自身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入手,打造一个团结务实的村班子。

二、抓调整,引项目,经济发展创新高

我们区在亩耕地上以前种植的多是小麦、芝麻、大豆,产值低、收入少。**干部与群众共同分析地理优势,积极引导群众调整种植业结构,并把怎么调、调什么的决定权交给群众自己掌握,村干部把精力放在服务上。**支部带领群众赴***、***等地参观、学技术、启思路。为了进一步调整种植结构,在经过多次市场考察后,村干部号召村民种植脱毒红薯、金寿杏、中药材,走特色种植业之路。

三、规划先行,全力建设新农村

“光彩推进村”建设,规划是前提。好的规划是推进新农村建设这一系统工程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为此,我们广泛进行调研,充分了解村情民意;组织外出参观,认真借鉴外地经验,为做好规划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规划中,我们立足高标准,做到规划一步到位,建设分年实施。在《***建设总体规划》“***”的基础上,邀请省城乡规划设计院编制《***新农村建设规划》,全区**个行政村村庄布点规划全面完成,并对**示范村总体规划及**工业项目区、**等重点路段进行专项规划设计,力求体现“因地制宜,各富特色”。同时,对于重点发展而又无力建设的地段暂辟为街头绿地,坚决防止低标准重复建设,确保建设品位,着力塑造特色。

四、提速前进,大力发展新经济

建设新农村,经济是支撑。我们始终把发展经济作为实现生活宽裕目标的重要抓手,做到特色农业强基础,工业经济谋腾飞。****年,实现财政收入**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元。

五、夯实基础,着力培育新优势

(一)实施“***”工程。

抓住政策机遇,宣传发动群众,规范筹资筹劳,完成**、**等*个村***公里的水泥路修建工程。

(二)加快城镇建设。

坚持新街开发与老街改造并举,基础设施和公益设施并重,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兼顾,加大投入,硬化***路,***路,打通**国道,推动**道建设。

(三)规范经营管理。

为加大投入,我们树立经营城镇理念,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城镇建设,在成功进行*次国有土地出让竞拍基础上,又将***路建设权整体拍卖,所得资金全部反哺城镇建设。

六、多措并举,努力创造新生活

新农村建设贵在一个新字。农村旧貌换新颜,农民兄弟笑开颜。为此,我们广泛开展以“**”、“**”为主要内容的村容村貌整治活动,努力提高乡村文明程度。大力发展农村文化、广电、科技等事业。把文化当作产业来发展,经济上大力支持,创新上大力扶持,目前全镇文化资产达***万元,年创收***万元;文化活动丰富多彩,《**》文学杂志定期出刊,文艺演出队长年活跃在田间地头,电影队免费为农民放映电影**多场,**小组经常开展各种科技文化活动,极大地鼓舞了全镇人民,增强了构建和谐乡村的动力。

七、发挥优势,尽力培育新农民

建设新农村,农民是主体。只有培养造就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新农村建设才是有根之木。我们充分发挥**职高的作用,开展职业技术培训;以“**工程”项目为依托,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同时,积极搞好劳务输出,提升劳务经济,使广大农民在市场经济大潮中经受洗礼,得到锻炼。全区**万人的外出创业大军,每年不仅带回来超亿元的劳务收入,有的还成为返乡创业明星。

第6篇:返乡创业情况汇报范文

授学院领导的委托,由我来做学校职业培训工作报告。请在座各位领导及代表们审议。在过去的五年里,我校全体师生在学院领导、老师的关心和帮助下,在广大同学的支持与配合下,在我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下,有声有色的开展了各项工作,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得到了广大师生的好评。一直以来,学校紧紧围绕着院团委的工作中心,结合我院的特点,开展了一系列具有我学校特色的培训工作,取得了骄人的成绩。省职业技术学校,感谢你们多年来对我校“雨露计划”工作的关怀、指导和支持,现将我校五年来劳动力转移培训实施情况汇报如下:

基本情况

我校于年8月被国务院扶贫办确定为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培训示范基地。五年来,学校遵循“省主管、市代管、区主办”的原则,按照“政府主导、面向市场、订单办学、保障就业”的培训要求,在市、区扶贫办的直接指导下,采取转移培训与学历教育“一校两线、齐头并进”的方式,走“场地租赁制、设备股份制、教师聘任制”的新路,建立建全了五种新机制,从而有效保障了转移培训的良性发展,形成了“一校两分三制、定单培训、定向输出”的培训模式,打造出了具有巴山特色的劳务品牌——巴山汉(妹)子,真正实现“培训一期、学到一技、安置一人、脱贫一户、带动一片”的目标。五年来学校共培训学员7500多人,占计划任务的100%,其中学校安置7356人,自主择业144人,安置就业率达98%。就业学员90%免费安置到沿海等发达地区,月收入在1300元以上。其培训成果在年年6月全国“雨露计划”成果展览会上作为省仅有的两家培训机构参展,得到了国务院扶贫办机关领导的肯定,有多个省扶贫办带领本省参展基地学校前来观摩、学习。

主要做法

一、优化就业维权服务,搭建输出平台

在转移输出上,学校努力搭建平台,以实现全方位就业安置。首先根据市场和用工单位的需要,采取“订单培训、定向输出、厂校联姻、校企协作”等方法,主渠道安置培训学员。其次充分利用现代媒体,通过学校网站、电视广告学员信息,延请外地用工单位主动来校招工,多途径实现学员非农就业。

学校对每位结业安置学员进行全程跟踪服务管理至一半年以上,通过学校就业安置维权中心、企业工会、四川华西民工救助中心等组织多渠道维权,通过切实履行“七项承诺”,使学员得到最优化的服务保障。而今,学校已在安置就业相对集中的江苏、宁波、广州、深圳等地设立就业维权服务中心,通过中心对输出学员进行跟踪服务管理,做到了订单培训—就业—维权—回引的全程服务。

二、营造良好氛围,培训开展“四到位”

领导到位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培训中心主任,副校长为培训中心副主任,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劳动力转移培训领导机构,由一名副校长专门负责此项工作。培训中心下设办公室、招生部、培训部、就业安置部,具体组织开展培训工作。

宣传到位学校积极探索构建多层面、多序列的招生宣传模式。一是成立以区(县)为中心,学校为主体,乡、村、社积极参与的宣传保障机构;二是政府每年将送培任务下达到乡镇,各乡镇落实专人负责组织、协调招生工作;三是以市区扶贫部门为主导,学校在新闻媒体开辟扶贫栏目,及时宣传报道招生培训信息。学校深入乡镇、村组,采取放录音、发资料、送传单等形式,真正做到宣传工作“四覆盖”。

学员组织到位采取贫困学员自愿申请、村社公示、乡村审核、县(区)扶贫办审定的程序招收学员入学参培,严格做到公开、公正、公平招生。机制到位整合教育资源,构建了以巴山职业技术学校为“龙头”,各网络学校参与的劳动力转移培训体系。实行动态管理,末位淘汰制,使整个培训工作驶入了良性发展轨道。

三、健全管理制度,规范资金运行

学校按照扶贫部门制定的《培训资金使用管理实施细则》切实加强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严格实行“一人、一表、一卡、一券、一单、一查、一维、两证、两合同、两台帐、四制”管理模式,广泛接受社会、财政、审计和纪检监察部门的监督检查。在资金投入上,经过几年的努力,我们初步摸索出一条“补、让、集、贷”的多元化资金投入机制。

四、注重培训过程,打造技能型农民工

在强化技能培训的过程中,五年来,学校切实做到“两个规范”、“四个统一”、“八个结合”。按照国家职业标准和就业要求,规范培训过程,确保培训质量,立足市场和用工单位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确保培训一期,学到一技,增长一智。从而打造出具有巴山特色的劳务品牌——巴山汉(妹)子,以品牌拓宽了劳务市场,以高技能提升了农民工转移就业的身价。

探索经验

一、彰显与时俱进,扶危济困分国忧

汶川特大地震后,学校决定为灾区免费培训驾驶员200名。2009年底青川灾区的100名学员已顺利结业,汶川灾区的100名100名学员正在培训中,此举得到了省委李崇喜副书记的高度评价。

2009年底,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许多农民工纷纷失业返乡。学校抓住这一契机,大力宣传转移培训政策,让返乡农民工走进学校接受技能培训,为再就业积聚力量,截止2009年4月,已有300多名返乡农民工接受了学校技能培训,奔赴新的工作岗位。

二、创新就业模式,实现优质安置

为确保就业高质、稳定,学校还逐步探索出一条“回访制”、“招回制”与“提高制”相衔接的就业保障机制。从而使受训学员出得去、留得住、能挣钱。根据学校的跟踪调查和用人单位的反馈情况,就业学员少部分素质较高,大部分能胜任工作,个别需要招回,就业稳定率在95%以上。

首先,在就业安置的基础上,学校加大对参培农民工自主创业的引导,将向市外安置与本地非农就业相结合,引导学员自办公司、工厂及企业。目前,已有数十名学员学成后在当地或周边市区自主创业,取得了不错的业绩。

同时,学校积极引导已有成就的参培农民工返乡创业,开办企业,这样即可对口安置参培学员,又可树立就业榜样,推动雨露计划持续,深入发展。

三、以政策为导向,创新培训对象

巴中是贫困地区,农村绝对贫困人口基数大,为了让更多的贫困农民受益于国家的劳动力转移政策,学校准确把握政策精神,尽可能让贫困家庭都能享受到免费培训机会。

为此,学校在严格准入制度的同时,准确把握对象。将贫困农村人口、城市周边失地农民、两后生均纳入培训范围。在此基础上,对初三分流生实施两步走,对少数完成转移培训计划、考试考核合格、推迟就业又愿意继续深造的学员,经本人申请纳入中职就读,享受国家中职生补助,进而实现从短期培训转移到长期培训的目标。

同时,为顺应新农村建设的时代潮流,学校因地制宜,尝试将农村农机操作手和农村实用技术人员纳入培训对象,严格准入关、对象选择关、就业转移本地关、政府督察关。

四、着眼学员实际,创新培训内涵

1、注重产教结合。整个培训过程中,学校严格实行三合一制度(教师与师傅合一,实习车间与教室合一,实习操作与生产加工合一),让培训的每一个环节都落到实处。

2、研发校本教材。参加劳动力转移的学员,大多知识水平低,市场上一般通行的教材并不适用,为此,学校根据情况自编适合农民工的教材。农民工教材,只讲怎么做,不讲为什么,让学员学到实际操作技能。

3、聘请高能高技教师。学校从厂企高薪聘请、引进重实作、操作能力强的专业教师,并与订单企业联手,实施校企联合,由订单企业派遣老师,实行定向定专业培训。学员技能学习针对性强,毕业后即安置到企业就业,从而实现了培训就业一体化。

4、教学重点体现技能。在培训课时安排上,学校侧重技能实作,将实作课与理论课学时按3:1安排。理论课主要讲解法律常识及就业常识,让学员学有所用。

五、逗硬考试考核、提高培训质量

学校采取“学校+扶贫办+劳动安监”相结合的方式,严格检测培训学员。理论考试由学校出题,技能考试由扶贫办、劳动安监、学校联合进行,严格考试制度,检测合格后实名填券。保证了培训质量,确保参培学员学到过硬技术。

第7篇:返乡创业情况汇报范文

授学院领导的委托,由我来做学校职业培训工作报告。请在座各位领导及代表们审议。在过去的五年里,我校全体师生在学院领导、老师的关心和帮助下,在广大同学的支持与配合下,在我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下,有声有色的开展了各项工作,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得到了广大师生的好评。一直以来,学校紧紧围绕着院团委的工作中心,结合我院的特点,开展了一系列具有我学校特色的培训工作,取得了骄人的成绩。省职业技术学校,感谢你们多年来对我校“雨露计划”工作的关怀、指导和支持,现将我校五年来劳动力转移培训实施情况汇报如下:

基本情况

我校于年月被国务院扶贫办确定为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培训示范基地。五年来,学校遵循“省主管、市代管、区主办”的原则,按照“政府主导、面向市场、订单办学、保障就业”的培训要求,在市、区扶贫办的直接指导下,采取转移培训与学历教育“一校两线、齐头并进”的方式,走“场地租赁制、设备股份制、教师聘任制”的新路,建立建全了五种新机制,从而有效保障了转移培训的良性发展,形成了“一校两分三制、定单培训、定向输出”的培训模式,打造出了具有巴山特色的劳务品牌——巴山汉(妹)子,真正实现“培训一期、学到一技、安置一人、脱贫一户、带动一片”的目标。五年来学校共培训学员7500多人,占计划任务的100%,其中学校安置7356人,自主择业144人,安置就业率达98%。就业学员90%免费安置到沿海等发达地区,月收入在1300元以上。其培训成果在年年6月全国“雨露计划”成果展览会上作为省仅有的两家培训机构参展,得到了国务院扶贫办机关领导的肯定,有多个省扶贫办带领本省参展基地学校前来观摩、学习。

主要做法

一、优化就业维权服务,搭建输出平台

在转移输出上,学校努力搭建平台,以实现全方位就业安置。首先根据市场和用工单位的需要,采取“订单培训、定向输出、厂校联姻、校企协作”等方法,主渠道安置培训学员。其次充分利用现代媒体,通过学校网站、电视广告学员信息,延请外地用工单位主动来校招工,多途径实现学员非农就业。

学校对每位结业安置学员进行全程跟踪服务管理至一半年以上,通过学校就业安置维权中心、企业工会、四川华西民工救助中心等组织多渠道维权,通过切实履行“七项承诺”,使学员得到最优化的服务保障。而今,学校已在安置就业相对集中的江苏、宁波、广州、深圳等地设立就业维权服务中心,通过中心对输出学员进行跟踪服务管理,做到了订单培训—就业—维权—回引的全程服务。

二、营造良好氛围,培训开展“四到位”

领导到位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培训中心主任,副校长为培训中心副主任,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劳动力转移培训领导机构,由一名副校长专门负责此项工作。培训中心下设办公室、招生部、培训部、就业安置部,具体组织开展培训工作。

宣传到位学校积极探索构建多层面、多序列的招生宣传模式。一是成立以区(县)为中心,学校为主体,乡、村、社积极参与的宣传保障机构;二是政府每年将送培任务下达到乡镇,各乡镇落实专人负责组织、协调招生工作;三是以市区扶贫部门为主导,学校在新闻媒体开辟扶贫栏目,及时宣传报道招生培训信息。学校深入乡镇、村组,采取放录音、发资料、送传单等形式,真正做到宣传工作“四覆盖”。

学员组织到位采取贫困学员自愿申请、村社公示、乡村审核、县(区)扶贫办审定的程序招收学员入学参培,严格做到公开、公正、公平招生。机制到位整合教育资源,构建了以巴山职业技术学校为“龙头”,各网络学校参与的劳动力转移培训体系。实行动态管理,末位淘汰制,使整个培训工作驶入了良性发展轨道。

三、健全管理制度,规范资金运行

学校按照扶贫部门制定的《培训资金使用管理实施细则》切实加强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严格实行“一人、一表、一卡、一券、一单、一查、一维、两证、两合同、两台帐、四制”管理模式,广泛接受社会、财政、审计和纪检监察部门的监督检查。在资金投入上,经过几年的努力,我们初步摸索出一条“补、让、集、贷”的多元化资金投入机制。

四、注重培训过程,打造技能型农民工

在强化技能培训的过程中,五年来,学校切实做到“两个规范”、“四个统一”、“八个结合”。按照国家职业标准和就业要求,规范培训过程,确保培训质量,立足市场和用工单位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确保培训一期,学到一技,增长一智。从而打造出具有巴山特色的劳务品牌——巴山汉(妹)子,以品牌拓宽了劳务市场,以高技能提升了农民工转移就业的身价。

探索经验

一、彰显与时俱进,扶危济困分国忧

汶川特大地震后,学校决定为灾区免费培训驾驶员200名。底青川灾区的100名学员已顺利结业,汶川灾区的100名100名学员正在培训中,此举得到了省委李崇喜副书记的高度评价。

底,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许多农民工纷纷失业返乡。学校抓住这一契机,大力宣传转移培训政策,让返乡农民工走进学校接受技能培训,为再就业积聚力量,截止4月,已有300多名返乡农民工接受了学校技能培训,奔赴新的工作岗位。

二、创新就业模式,实现优质安置

为确保就业高质、稳定,学校还逐步探索出一条“回访制”、“招回制”与“提高制”相衔接的就业保障机制。从而使受训学员出得去、留得住、能挣钱。根据学校的跟踪调查和用人单位的反馈情况,就业学员少部分素质较高,大部分能胜任工作,个别需要招回,就业稳定率在95%以上。

首先,在就业安置的基础上,学校加大对参培农民工自主创业的引导,将向市外安置与本地非农就业相结合,引导学员自办公司、工厂及企业。目前,已有数十名学员学成后在当地或周边市区自主创业,取得了不错的业绩。

同时,学校积极引导已有成就的参培农民工返乡创业,开办企业,这样即可对口安置参培学员,又可树立就业榜样,推动雨露计划持续,深入发展。

三、以政策为导向,创新培训对象

巴中是贫困地区,农村绝对贫困人口基数大,为了让更多的贫困农民受益于国家的劳动力转移政策,学校准确把握政策精神,尽可能让贫困家庭都能享受到免费培训机会。

为此,学校在严格准入制度的同时,准确把握对象。将贫困农村人口、城市周边失地农民、两后生均纳入培训范围。在此基础上,对初三分流生实施两步走,对少数完成转移培训计划、考试考核合格、推迟就业又愿意继续深造的学员,经本人申请纳入中职就读,享受国家中职生补助,进而实现从短期培训转移到长期培训的目标。

同时,为顺应新农村建设的时代潮流,学校因地制宜,尝试将农村农机操作手和农村实用技术人员纳入培训对象,严格准入关、对象选择关、就业转移本地关、政府督察关。

四、着眼学员实际,创新培训内涵

1、注重产教结合。整个培训过程中,学校严格实行三合一制度(教师与师傅合一,实习车间与教室合一,实习操作与生产加工合一),让培训的每一个环节都落到实处。

2、研发校本教材。参加劳动力转移的学员,大多知识水平低,市场上一般通行的教材并不适用,为此,学校根据情况自编适合农民工的教材。农民工教材,只讲怎么做,不讲为什么,让学员学到实际操作技能。

3、聘请高能高技教师。学校从厂企高薪聘请、引进重实作、操作能力强的专业教师,并与订单企业联手,实施校企联合,由订单企业派遣老师,实行定向定专业培训。学员技能学习针对性强,毕业后即安置到企业就业,从而实现了培训就业一体化。

4、教学重点体现技能。在培训课时安排上,学校侧重技能实作,将实作课与理论课学时按3:1安排。理论课主要讲解法律常识及就业常识,让学员学有所用。

五、逗硬考试考核、提高培训质量

学校采取“学校+扶贫办+劳动安监”相结合的方式,严格检测培训学员。理论考试由学校出题,技能考试由扶贫办、劳动安监、学校联合进行,严格考试制度,检测合格后实名填券。保证了培训质量,确保参培学员学到过硬技术。

第8篇:返乡创业情况汇报范文

一、基本情况

2012年7月我县被省计划生育协会确定为首批“生育关怀”项目试点县以后,及时组织了相关人员的培训和帮扶对象的调查摸底工作,按照工作安排先后投入专项关怀资金211482元,投入总资金比下拨项目资金20万元超5.7%。其中帮扶资金175650元,主题巡演和专题片制作等宣传费用31400元,前期培训、摸底、资料印制等费用4432元。共慰问96户计生失独、病残、特困家庭,对9户农村计生创业家庭给予帮扶支持,并对2012年“9.10”暴雨灾害中20户受灾的计生家庭给予了紧急救助。通过各级各相关部门密切协作,多种方式的帮扶慰问,全县“生育关怀”项目试点工作推进有序,效果明显。

二、主要做法

(一)领导重视,周密部署。2012年7月2日全省计生协“生育关怀项目工作培训会”后,我们按照《省计划生育协会开展生育关怀——慰问计划生育困难家庭试点活动方案》的要求,及时成立以了分管副县长为组长,县委办、县府办、县财政局和县计生协、县人口计生局相关人员为成员的“生育关怀项目”活动领导小组,在明确项目工作意义和相关要求后,确定了“救助困难、帮助致富、宣传引领”的总体思路,并及时制订并出台了《生育关怀项目试点工作方案》、《生育关怀调查摸底通知》、《生育关怀项目帮扶方案》等文件,召开了专题工作会,对项目试点工作进行周密的部署和安排。

(二)提供保障,摸清家底。省生育关怀资金下拨后,县财政局设立了专户进行监管,县人口计生局也给予了部分资金配套,并要求各乡镇计生办对调查摸底工作给予大力支持。在2012年8月启动生育关怀对象摸底工作后,全县30个乡镇和3个街道办事处计生协,严格按照生育关怀方案中确定的条件进行摸底,全县共搜集上报失独家庭77户、计生子女病残家庭39户、其他类型的计生困难家庭122户、“9.10”特大暴雨受灾计生家庭189户和农村计生创业家庭14户。县计生协会办公室和县人口计生局纪检监察股,也分别对万林、洋溪、太和等10余个乡镇的相关信息进行了核查,确保关怀对象“应享尽享,不符不纳”。

(三)层层公示,严审资格。通过前期调查摸底,县计生协按照“困难优先、帮扶有效”的原则,经严格审查初步将30户失独家庭、27户子女病残家庭、42户计生特困家庭共计99户基本关怀户和9户计生创业户作为关怀对象,进行县、乡(镇)、村三级公示。在为期一周的公示过程中发现,基本户中的金鹤乡对象黄开林(在公示期间死亡),潼射镇赵从奇和青堤乡杜文兴(隐瞒条件),经过再次核实确认后,决定取消这三户对象的资格,并对相关责任人进行了通报批评。最终确定了基本户96户、帮扶户9户和“9.10”暴雨特困户20户为关怀对象,从而确保了本次项目经费使用的公平、公开和公正。

(四)借助巡演,兑现资金。经过近四个月的前期准备,我县及时启动了“生育关怀”项目资金兑现工作。利用2013年元旦春节外出务工经商人员返乡之机进行相对集中兑现活动,以县计生协园丁艺术团计生慰问演出为平台,增强宣传导向的效果。巡演活动先后在金华、金鹤等10个乡镇开展,通过园丁艺术团演出的讴歌计生国策、宣传生育政策、介绍生育关怀行动的文艺演出,引起了群众对响应基本国策的共鸣,唤起了对计生困难户的同情和关注。巡演中,县“生育关怀”项目试点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分为四个兑现组先后向全县30个乡镇和3个街道办事处的96户基本慰问户发放资金100650元(含帮扶资金98300元和发放仪式筹备费用2350元),向以金华镇养殖户李代龙、瞿河乡种植户周俊等9户农村计生家庭创业户兑现帮扶资金共计57000元(含帮扶资金40000元和后续指导服务资金17000元)。另外,在2012年“9.10”暴雨灾害中,县计生协还分别向青岗镇、伏河乡、涪西镇三个重灾乡镇的20户计生困难家庭给予了应急关怀,先后投入生活物资和救灾资金18000元,帮助群众生产自救。

(五)跟踪随访,后续服务。我县计生协在兑现资金后,重点强化后续随访服务。一是县协会在要求基层协会继续帮扶关怀对象的同时,局班子也分别和关怀帮扶对象结成联帮对子。县计生协常务副会长、人口计生局局长侯颖先后三次前往金华镇养殖户李代龙家中进行随访,并邀请县畜牧局专家对其进行养殖技术指导;副会长罗明朗帮助广兴镇养殖户黄书明联系生猪销售渠道;副局长陈庆兰充分利用过去林业方面的专业知识,对瞿河乡种植户周俊的枣园建设进行指导;党组成员、流管中心主任杜晓东为涪西镇帮扶户罗时吉联系引进肉牛新品种。二是各乡镇和村计生协,对本地的关怀对象,继续进行走访和节日慰问,了解困难和需求,并给予及时的帮扶和指导。目前,项目帮扶户产业发展正常,基本关怀户在各级计生协帮助下生活、生产状况也得到了明显改善。

(六)强化宣传,巩固效果。一是活动开始之初,在计生系统内部和相关部门之间通过会议和文件等形式,强调对活动目的、意义的高度认识以及业务能力的培训提高,从而增强了相关人员的工作责任感。二是在活动开展的每一个阶段,均通过简报、通报、板报、专栏、推进会和广播电视、报纸新闻报道以及标语等形式,进行广泛宣传。活动期间先后出通报2期、简报9期,进行报纸和广播电视报道12期次,召开专项工作推进会3次,制作标语72幅、展板26块,主办板报、专栏38期,同时由县电视台录制了全面反映关怀行动的电视专题片《生育关怀惠民生》一部。三是开展主题巡回演出,结合进行资金兑现、义务就诊和政策咨询,以营造活动氛围,强化宣传和引领效果。由县计生协会园丁艺术团自编自演生育关怀主题文艺节目8个,巡回演出10场,现场义诊1260余人次,提供政策咨询、发放宣传手册16000余人份。四是建立生育关怀基地,完善活动资料,以利巩固关怀成果。先后搜集相关信息12600余条,建立“生育关怀”项目帮扶基地9个和生育对象人头档案125个,重点跟踪随访86人次。

三、取得经验

(一)充分认识是前提,高度重视是关键。在我县被确定为全省首批“生育关怀”项目试点县并参加了省计生协举办的培训会后,我们深感这是一项艰巨而光荣的计生惠民工程,县乡村各级计生协及时向本级党政领导作了专题汇报,并赢得高度重视,及时成立了相关机构,召开联席会议,研究方案,落实责任,并在人、财、物方面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二)规范程序是前提,用好资金是根本。项目工作的根本是用好资金,就是把钱用在符合项目条件的对象上,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规范项目操作程序。为此我县制订了县定条件、乡镇摸底上报、县复核、三级公示确认的工作原则。据此,对最初上报的近300名对象进行了两次筛查、复核,再行公示,最后确定符合条件的125名对象,并按照不同情况确定关怀资金的分配。为避免资金发放不到位,我们采取了分组划片集中直接送到对象手中,并由当事人签字留指纹的方法。县项目工作领导小组,对资金使用全程进行了监督,从而确保了这次生育关怀资金在公开、公正的前提下全部到位。

(三)宣传服务是前提,转变观念是宗旨。生育关怀活动是一项计生利民惠民政策,是以充分体现实行计划生育的优越性,从根本上解除人们的后顾之忧,从而树立新型的婚育观念为目的的。因此,我们特别注重了活动开展过程的宣传和服务,并且在宣传和服务的方式上,更加注重贴近群众,贴近生活,且尽量突出“生育关怀”这个主题进行氛围的营造,典型的塑造,形象的打造。这样,一是通过基本关怀逐步改善计生困难户的生活,进一步扩大计生协会在群众中的凝聚力和影响力;二是对农村计生家庭发展产业给予扶持,帮助群众发展致富项目,达到帮扶一户,影响一片的目的。

四、存在问题

一是活动进度较慢。我县在被确定为全省首批“生育关怀”项目试点县后,虽然工作启动也及时,但是因为遭受几十年一遇的“9.10”特大暴雨,临时出现了需要救助的计生特困户,这大大增加了应对灾情和专项调查的工作量,加之我们存在宁愿动作慢一点,工作细一点,也要让关怀更实一点的想法,所以没有能够按照最初的计划在2012年底前,完全将项目资金发放到关怀对象手中。

二是关怀力度较轻。虽然20万元的关怀资金不是一个小数目,但是我县是一个百万人口的农业大县,其中符合关怀条件和需要提供关怀救助的对象,也是一个不小的群体。所以,无论是在关怀资金的量上,还是在关怀对象的面上,都没能做到两相顾及,也因此对此项工作开展会不会带来负面效应,总有些心存困惑,包括宣传层面上的细节,都要考虑再三,谨慎为之。总之,因为项目资金和配套资金量的有限,本次的关怀并没能从根本上解决关怀对象的实际困难。

三是后续服务较软。一方面,由于项目资金要在规定时间内使用,加上缺乏资金配套机制和可供借鉴的成功经验,这次关怀活动,除9户计生家庭创业帮扶户外,一般仅限于走访看望,送慰问金,就基本没有后续的服务了。另一方面,部分基层协会组织网络不够健全,工作人员缺乏服务理念,对延伸、拓展“生育关怀”项目工作成果的认识不足,甚至存在孤立看待、冷淡对待、观望等待的现象。

五、对策建议

(一)制定长远规划,延长项目周期。目前,生育关怀项目还处在起步探索阶段。一是实践证明这是一项造福计划生育家庭的社会公益活动,具有不可低估的积极意义和引导作用,因此有必要将其确定为一项长期的工程,并制定中长期规划,分步实施;二是项目周期可以适当延长,以避免组织实施中仓促应对而影响预期效果。

第9篇:返乡创业情况汇报范文

把握机遇发挥优势

全面推进“双学双比”竞赛活动的新发展

区“双学双比”活动竞赛领导小组

各位领导、同志们:

我区“双学双比”活动自开展以来,受到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区“双学双比”竞赛活动领导小组紧扣我区“农村发展、农业增收、农民致富”目标,以提高农村妇女科技素质,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为重点,在提高农村妇女的科技文化素质,调动妇女参与生产的积极性,解除妇女发展生产的后顾之忧,促进广大农村妇女增收致富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为我区三个文明协调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几年来,随着农村发展的步伐,我们不断深化“双学双比”活动,突出“学技术、学管理、比效益、比发展”,以教育培训、科技示范、信息服务、合作经济、扶贫救助五大网络为载体,拓展活动领域,创新活动方式。实践证明,“双学双比”活动对于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农村妇女增收致富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下面我代表领导小组将近年来的“双学双比”活动主要工作情况作简要汇报。

一、加大劳动力转移力度,促进农村妇女增收致富

区委、区政府十分重视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区“双学双比”领导小组充分认识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的重要意义,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把劳动力转移工作作为当前“双学双比”竞赛活动的一项重要任务切实抓紧抓好。不少外出务工的妇女已成为农村致富的带头人。在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的过程中,各成员单位紧密配合,主要抓了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强化教育培训。为帮助农村妇女提高就业技能,区活动领导小组充分发挥协调优势,劳动、教育等部门鼎力支持,借助社会培训机构,采取联合挂牌、联合培训的方式,建立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各级妇联在经费缺、人员少和组织难的情况下,积极开动脑筋,整合资源,先后举办了缝纫、玩具、电脑、纺织、电焊、家政服务等各类培训班,仅八百桥镇妇联今年1——9月份就培训了4期556人,有413人拿到了上岗证书。目前全区共建劳动力培训基地27个,其中妇联独办3个,联办24个,共培训3384人,转移女劳动力3784人。二是积极拓展转移渠道。各有关单位将劳动力转移工作纳入年度工作目标考核,确保任务落实到位。采取多渠道、多方位寻求转移安置的渠道。各级妇联会同劳动、农工办等部门,先后联合举办了多种形式的劳动力转移招聘会,落实招聘单位,提供用工信息。

为认真做好跟踪服务和管理工作,建立劳动力转移长效管理机制,切实维护外出务工妇女的合法权益。各级妇联组织积极帮助广大农村妇女更新观念,树立自主创业、艰苦创业的精神。及时掌握外出务工人员情况,建立外出务工妇女档案,保持经常联系,做好跟踪服务工作。我们于2003年8月建立了《区、街道、镇农村女劳动力转移统计表》、《行政村农村女劳动力转移人员花名册》,2004年又完善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花名册》、《应届初高中毕业未入学人员花名册》,建立了以村为单位、以在外务工人员中的党员、骨干为主的3—5人的信息员队伍,全区共有670人参加234支信息员队伍,并建立了《区街道、镇农村女劳动力转移信息员》档案。目前,区、街镇、村劳动力转移档案齐全,各类人员底数清晰。

二、开展科技结对活动,提高农业科技含量

组织科技人员与农村妇女科技结对是帮助农村妇女增收致富的主要途径。我区“双学双比”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以帮助农村妇女增收致富为目的,以科技投入为手段,以拉手帮扶为形式,开展了扎实有效的结对活动。几年来,全区科技结对新增746对,开展科技下乡100次,受益人达14749人,建立科技指导中心13个,建立专业协会16个,专业合作组织8个。一是注重结对实效。为适应农业结构调整的实际需要,区“双学双比”领导小组提出了科技结对的内容、形式和要求。葛塘街道妇联为了引导街道妇女尽快解放思想,树立以市场为导向的新观念、新意识,于2004年8月开展了科技结对活动,为本街道8个村(居)的60名种养殖女能手与8名科技人员搭起鹊桥喜结良缘。为她们提供各种技术指导和服务,使她们在原有的种(植)养殖规模上和增收致富上有更大的发展和提高。二是科技人员的优势得以充分发挥,在服务群众的大舞台上进一步施展了自己的才华。三是科技结对影响、辐射周边群众,带动当地农业结构调整。四是有针对性的技术支援收到实效,经济效益有了明显的提高。实践证明:科技结对活动确实在女农民与科技人员之间搭起了一座知识的桥梁,通过两者的互动,不仅激发了妇女学用科技的热情,提高了她们的科技文化素质,直接有效地帮助农民增收致富,而且实现了科技为农业生产服务的目的,加快了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为当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同时,活动本身的开展也为妇联组织进一步发挥优势,激活潜能,深化我区“双学双比”活动作出了积极贡献。

三、实施“巾帼科技致富工程”,推动妇女学习运用新技术

我区“双学双比”成员单位紧紧围绕“品种更新、技术更新、知识更新”三大工程,进一步实施“巾帼科技致富工程”,充分发挥妇女在科技创新中的重要作用。几年来,我区共举办农村妇女科技培训班216期,参培人数近1.5万人次,其中1800人获得绿色证书。主要抓了三个方面的工作:

1、标准化知识培训。为了紧跟农业现代化进程,按照高效农业、生态农业的发展要求,在妇女群众中广泛深入宣传农业标准化生产的重要意义,并积极组织农家女参加农业标准化知识的学习。各镇和涉农街道也相继开展培训,全区共办此类培训班5期,310名妇女参加学习。

2、实用科技知识培训。科技、农林等部门,举办高产栽培技术、检测技术、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等系列培训班,播放科教录像带,发放种植、栽培和饲养等资料,向农村妇女传授实用技术,提高她们的科技种养意识和水平,为科技创业增长才干。

3、绿色证书培训。区农林局围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开展了科技结对帮扶、送科技下乡等活动。全局有16名女科技人员与乡镇科技示范户建立了结对帮扶对子,常年为她们提供技术、资金和信息等服务;每年组织5—6次农林业专家科技赶集活动,现场接受农民咨询,帮助农民解放实际问题。同时为提高农民科技种田水平,开展了绿色证书培训工作,到2004年年底全区绿色证书培训人数已达4000人,其中女性1800人,已全部拿到绿色证书。

四、以科技示范基地为龙头,带动农村妇女增收致富

区“双学双比”领导小组及成员单位紧紧围绕“三农”工作,以农民增收致富为重点,充分发挥“双学双比”活动在组织、宣传、教育、服务妇女中的作用,明确任务,制定措施,创新工作,为农村妇女增收致富搭建服务和发展平台。目前全区通过自办、联办已建立“妇字号”科技示范基地27个,科技指导中心6个,巾帼林22个,“三八”丰产方14个,这些基地发挥了生产、示范、培训、就业等综合作用,成为组织妇女、宣传妇女、教育妇女、服务妇女的重要工作平台。南京禾宏生态园负责人林开红租赁了钱仓村200亩土地,建立了果品生产基地,并吸纳带动周边农户增收致富,使基地成为信息传播、良种示范、科技推广的中心。冶山社区家庭主妇沈秀琴率先创办一家工艺品玩具厂,不仅自己带头致富,还解决了当地200多名农家女就业,同时还每年缴纳国地两税120多万元。在她们的示范引导下,该镇有50多名农家女自办了工艺品玩具厂,吸纳当地农家女就业。四合墩社区妇女张德香,饲养400多对种鸽,平均每月纯收入在2000元以上。就在该镇,通过一些农家女就地“掘金”,示范引导,使原来许多无所事事的家庭主妇改掉赌博陋习,她们有的做起了“提篮小买卖”生意,有的当起了农副产品经纪人。

实践证明,“双学双比”活动与贯彻区委、区政府发展农村经济工作决策相合拍,不断适应农业结构调整、农村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成为农村妇女工作的有效载体;“双学双比”竞赛活动与促进六合妇女事业全面发展目标任务相协调,与快速发展的市场经济要求相适应,各成员单位各尽其职,通力合作,使之成为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双学双比”活动开展以来,涌现出了林开红、马德琴、曹萍、周玉芳、王玉琴、沈永英等一大批下岗不失志的创业典型和张相红、张美等一批打工返乡创业致富的典型,她们是六合女性创业的杰出代表。她们以自己坚忍不拔、自强不息的创业历程和人生感悟,弘扬了创业、创新、创优的时代精神,诠释了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四自”精神,为全区妇女树立了榜样。

在总结几年所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目前农村贫困人口妇女所占比例还较大,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业标准化生产、劳动力转移就业等方面,都需要发挥妇女的作用;“双学双比”活动在教育培训、科技服务、资金扶持、项目管理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提高能力,整合社会资源,创新活动形式,推进活动的创新发展。

五、明确工作重点,促进“双学双比”活动再上新台阶。

今后一段时期我区“双学双比”活动的主要任务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加快发展,富民强区”的要求,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城乡统筹发展的工作思路,努力提高带领妇女参与经济建设的能力,继续以帮助农村妇女增收致富为重点,以活动网络为载体,以督查促进落实,以项目带动发展,以扩大宣传、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和社会氛围。进一步激发广大妇女的创造活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六合做出新贡献。

(一)城乡联动,进一步深化农村妇女劳动力转移工作

劳动力转移工作仍然是“双学双比”的活动的重中之重,根据省市要求,结合我区实际,今后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实现有序转移。

1、夯实基础,加强管理。农村妇女劳动力转移工作涉及面广,责任重大。各成员单位要按照区委、区政府对全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的总体要求,加强管理,着力服务,实现有序转移。一是建好组织网络,疏通转移渠道。从农村妇女实际出发,继续大力培育发展妇女劳务中介组织,着力构建城乡统筹的职业介绍服务网络和劳动力市场,充分发挥其信息、技能培训、职业中介等作用。妇联组织要发挥工作网络的优势,及时收集用工信息和掌握农村妇女就业意向,及时上报有关劳动力转移工作的信息、经验和进度及存在的问题。二是建好各类台帐,提高长效管理程度。各级妇联组织要认真做好建档工作,及时掌握外出务工人员的各种情况,使劳务输出工作进一步程序化、规范化。三是发挥信息员队伍的作用。充分发挥村妇代会和基层干部的作用,以她们为核心,加强对信息员队伍的管理,倡导亲帮亲、友帮友、邻帮邻等转移形式,加快自发组织转移的步伐。

2、通力合作,加强培训。各有关成员单位要继续下功夫、挖潜力,为农村妇女提供各类教育培训。通过培训,一要教会农民城市文明的规范和礼仪,从日常生活上帮助农村妇女尽快融入城市化管理;二要教会农民必备的法律常识,使农村妇女知法、懂法、守法,不做违法之事,不受违法者欺;三要教会农民一技之长,使农村妇女获得专业证书和岗位合格证,为外出务工提供条件。

(二)求真务实,进一步推动“巾帼致富工程”的实施

各级领导小组要充分发挥成员单位的职能作用,从科技培训、科技服务、科技示范入手,为科技致富办实事,进一步推动“巾帼科技致富工程”的实施。一是加大科技培训力度。继续深化“十万农家女,十项新技术”培训工程,提高农村妇女整体科技水平,使她们学习运用优质、高产、高效农作物新品种栽培技术,具备适应农业经济发展的能力。二是加大科技服务范围。有关部门要经常为农民举办讲座、信息、发放技术资料、开展咨询等活动,农业科技人员要进一步树立为基层群众服务的意识,有针对性地给予技术指导和服务。科技结对是为农民提供科技服务的最有效的手段,要更加注重结对的实效。三是加大科技示范作用。充分发挥“妇字号”示范基地的示范作用,带动更多的妇女依靠科技致富。

(三)扩大社会宣传,推进“双学双比”活动深入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