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审计的专业知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1、专业基础知识: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知识,基础会计知识,会计电算化;
2、知识技能,具体包括沟通技巧,即能够有效地读、听、写、讲;智慧技能,即能够找出、取得及组织信息,在不熟悉的新环境中认明与解决问题,并且依据某些不特定事实从事判断;人际技巧,即能够在团体中有效地工作,并在适当的时机展现与发挥领导才能。
(来源:文章屋网 )
[关键词]饭店业;市场绩效;产权结构;市场结构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06(2006)08―0064―05
一、引言
我国饭店业经过近30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一个具有相当规模的产业。全国涉外饭店由改革开放初期的200多家发展到2004年的10888家。但是另一方面,从20世纪末开始,我国饭店业已从高利润水平的行业转向行业性亏损的行业,虽然近年来我国饭店业整体绩效水平有所改善,但是总体情况仍不佳,而且从利润率和利润额来看,短期内不可能出现行业扭亏的奇迹(戴斌,2002)。是什么原因造成我国饭店业这种低绩效的水平呢?我国饭店业又该如何才能提高其产业绩效水平呢?学术界普遍的观点认为我国饭店过多,饭店业竞争过于激烈,存在过度竞争,众多饭店以价格为竞争手段是造成这种状况的根本原因(戴斌,1998;王坚,1998;邹统钎、吴正平,1998;杜江、戴斌,1999;魏小安、刘赵平、张树民,1999;张辉,2000;等等),因此,改善的出路在于控制新饭店的进入,走集团化、规模化经营的道路(戴斌,1998;魏小安,沈彦蓉,1999;谷慧敏,2000;孙睦优,2002;宁泽群,2002;秦宇,2004;等等)。但是根据经济学基本原理,如果仅仅是竞争,并不必然导致整个行业的亏损或者绩效水平差。实际上,在产权可变的条件下,市场竞争越完全充分,则可以通过优胜劣汰的方式调整产权结构,因而使得企业目标偏离最优程度越小(刘小玄,2003)。因此,用规模化、集团化的方法并不能改善我国饭店业绩效水平。笔者认为,由于转轨时期我国的特殊国情,必须从产权结构和市场结构的双重视角来分析我国饭店业,才能寻找出我国饭店业整体绩效水平差的原因,制定出合理的改善对策。
二、市场类型的一般:市场结构和产权结构双重视角
一般西方产业经济学理论根据规模化、集中化和产品差别化的不同,把市场分为垄断市场、寡头垄断市场、垄断竞争市场和完全竞争市场,每一种市场类型代表了一种相应的市场结构。而根据贝恩、梅森提出SCP分析范式,市场绩效①主要受到市场类型的影响,或者说是受市场结构影响,其影响关系为市场结构决定市场行为,市场行为决定市场绩效,此时的市场行为起到传导机制的作用,不管哪一种市场行为都是追求企业利润最大化的结果,因此,影响市场绩效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市场结构,从这一角度来看,改善某一个产业的整体绩效水平的出发点应当是改善市场结构。但是这一分析范式中隐含的一个前提是,不管哪一种类型的市场,其市场主体是私有企业,生产效率不存在问题,市场配置效率有效。
而我国处于转轨时期,即由传统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由国有产权垄断市场向一般竞争市场转变的过程中,市场主体往往并不是单一的私有企业,而是私有企业和国有企业并存。任何关于市场绩效的研究,离开了产权这一决定因素,将会产生与传统市场结构理论相背离的很大误差。因此,分析我国的市场绩效必须考虑到产业的产权结构水平。在我国,市场绩效是由产权结构和市场结构双重决定的。所谓产业的产权结构水平是指一产业中各种所有制所占的比重关系,如果某一产业中,国有产权所占比重比较高则是国有产权主导,如果是私有产权比重比较高,则是私有产权主导。结合产业的产权结构和市场结构两个变量,我们可以构造出表1的模型,划分为4种市场类型。
A类型的市场是国有产权主导的垄断市场,B类型的市场是国有产权主导的竞争市场,C类型的市场是私有产权主导的垄断市场,D市场是一般竞争市场。A和C市场中的企业由于处于垄断中,因此利润水平较高,但是C市场要优于A市场,主要因为私有产权主导下企业的内部生产效率较高。B市场中的国有企业一般处于亏损状态,主要因为一方面B市场是完全竞争市场,任何企业只能是价格的接受者,产品市场竞争异常激烈,因此国有企业不可能获取垄断利润;另一方面,国有企业由于其固有的约束激励机制存在问题,生产效率不高,无法同私有企业进行竞争,结果必然是亏损。当某一产业处于这一类型的市场时,特别是国有比重比较高时,国有企业退出壁垒比较大时,市场竞争的优胜劣汰机制无法发挥其作用时,往往出现行业性亏损,市场无法起到有效配置资源的作用。D类型的市场是一般竞争市场,企业获得正常利润,整个产业不存在超额利润,市场机制可以起到有效配置资源的作用。
三、我国饭店业市场类型定位
既然我国市场绩效是由市场结构和产权结构双重关系决定的市场类型决定的,那么我国饭店业属于什么市场类型呢?
(一)我国饭店业市场结构定位
对于我国饭店业市场结构,我们基本判断是已经从垄断市场转向完全竞争的市场状态。第一,从旅游饭店的数量和利润来看,从20世纪90年代,我国饭店数量急剧增加,星级饭店数量由1990年的1987家发展到2004年的10888家,饭店出租率和利润率则基本上呈现下降趋势,特别是从1998年开始饭店业的年利润已经下降为负数,饭店业竞争异常激烈;第二,从市场份额来看,我国的旅游饭店业也已经处于完全竞争态势,2004年,我国已有星级饭店10888家,总收入1238.67亿元,而排名前10位的北京丽都、南京金陵、广州花园等饭店的收入总额仅为38.82亿元,仅占总额的4.87%;第三,从饭店产品差异上看,饭店产品虽具有一定的差异性,但在满足旅游消费者的需求方面却有很大的相似之处,价格竞争是主要的竞争手段;第四,从进入壁垒看,我国饭店业进入的技术壁垒、制度性壁垒等都比较低(杜江、戴斌,1999)。因此,可以判断我国的饭店业处于完全竞争的市场状态。
(二)我国饭店业产权结构定位
长期以来,我国饭店业的产权结构表现为国有资产饭店一直居于绝对多数份额的地位(戴斌,2002),虽然从1987年以后,国有饭店企业数和客房拥有量在全国饭店中的比重呈下降趋势(1987年,国有饭店的数量比重为80.05%,客房数量比重为78.83%;2004年,这两个数值分别为59.5%和59.8%)但从绝对数量上看,我国国有饭店仍然居于饭店的主体地位。因此,将我国饭店业的产权结构定位为国有饭店主导的产权结构。仍以2004年我国饭店业产权结构为例(见表2)。
(三)我国饭店业市场类型定位
根据前面对我国饭店业市场结构及产权结构演变和当前特点分析,可以总结出:改革开放前我国并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饭店产业,所有饭店都作为政府事业性招待所的形式存在,饭店业属于政府完全垄断的性质。改革开放后,我国饭店业开始起步,饭店业的产权结构主要以国有饭店为主,同时,当时总体市场状况是供不应求,处于卖方垄断的市场状况;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我国饭店业的产权结构虽然仍是国有饭店主导,但是饭店供给数量急剧增加,市场竞争状况已经从垄断竞争市场转向完全竞争市场。当前我国饭店业的市场类型为国有饭店主导的一般竞争型。我国饭店业市场类型演变路径如图1所示。
四、国有饭店主导的竞争市场绩效分析
既然我国饭店业当前的市场类型属于国有饭店主导的一般竞争市场,国有饭店和非国有饭店在竞争市场上并存,因此对导致我国当前饭店业整体绩效水平比较差的原因可以从这一市场中的饭店行为及最终形成的一般均衡中寻找。
(一)国有饭店主导的竞争市场饭店行为分析
在国有饭店主导的竞争市场上存在国有饭店和非国有饭店,两者的行为特点并不一样。非国有饭店的行为特点是追求利润最大化,行为相对较合理,通常能得到正常利润,亏损状况一般很难维持。但是国有饭店由于其固有的软约束,即亏损时由其主管的政府机构(部门)或国有企业进行补贴,同时面临的又是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因此其特点并不是追求利润最大化,而是国有饭店经营者和管理者追求效用最大化或可支配收益最大化。在激烈的市场竞争情况下,这种追求效用最大化的直接表现为追求饭店成本支出的最大化。这主要因为追求利润最大化时,国有饭店的经营管理者必须花费很大的代价,同时最终的利润必须上缴给饭店主管机构。而在软约束下,减少饭店的利润,把利润转化为成本支出,饭店亏损却能得到主管部门的补贴,同时也能从有限的收益空间中得到饭店管理者的最大化效用。因此,在竞争市场中,国有饭店的行为是追求成本的最大化。
当然,国有饭店为了能够继续生存,在追求成本最大化时它们必须要保持一个最低的收益点,这就是饭店员工的工资和上缴的税收,而所有者权益并不需要补偿,甚至所有者每年通过各种形式进行补贴。因此,在饭店的最低生存线和正常利润之间,存在着不同产权类型饭店的不同生存空间,即存在着正常利润、零利润和某种程度负利润这3个层次。对非国有饭店来说,大多数围绕着正常利润率而波动,零利润是最低生存空间,否则退出。对国有饭店来说,其最低生存线是某种程度的负利润,只有低于这个利润水平,即只有当饭店长期发不出工资的时候,才会退出。如图2所示。
图2中,RJI、Ru和Rs分别为饭店追求利润最大化、效用最大化和最低生存的收益水平。曲线JI代表非国有饭店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行为,非国有饭店的目标行为是围绕着利润最大化而波动,其最低生存线是零利润,低于此则退出市场。曲线U代表国有饭店追求管理者效用最大化的行为,其目标是围绕着管理者效用最大化而波动,其最低生存线是能够维持工资和税收,可以出现负利润,曲线S代表国有饭店最低生存行为曲线。可以看出,国有饭店盈利水平普遍比非国有饭店盈利水平低。
事实上,在实际中可以找到非常多的国有饭店在负利润情况下运行的事例。表3是某大型国有企业集团所属的国有三星级饭店财务状况表,表中清楚反映了国有饭店负利润运行的情况,也表明当国有饭店亏损严重时,饭店主管部门拨款增加。因此,饭店经营管理者完全可以通过成本的最大化来实现其效用的最大化。往往是成本越大,亏损越严重,上级拨款越多,饭店管理者效用就越大。
(二)国有饭店主导的竞争市场一般均衡分析
在国有饭店主导的竞争市场上存在着国有饭店和非国有饭店,因为国有饭店和非国有饭店的行为特征并不一样,但是面临的都是相同的竞争市场,即只能是市场价格的接受者,最终形成的市场均衡就不再是一元的结果。由于国有饭店的软约束和国有饭店具有一定承担亏损能力的特点,国有饭店可以在低于零利润的亏损条件下生存而不退出市场,这就造成了特有的均衡状态(见图3)。
图3中的平面(1)和(2)表明了竞争市场上的国有饭店的均衡状态,而平面(3)和(4)则为一般非国有饭店的均衡状态。只有把这两种状态综合起来,我们才能理解国有饭店主导的竞争市场是怎样实现均衡的。可以看到,在两种均衡中,市场价格是一致的,都是由需求曲线DD所决定的。饭店MC曲线作为供给曲线,其与需求曲线的交点决定了市场价格和产量。国有饭店的成本大于市场价格,这主要符合国有饭店管理者效用最大化的目标,是由其行为方式决定的。所以国有饭店管理者最大化效用点K’决定了其产量Q1,同时也决定了相应的成本点K,而一般饭店则由MC与DD的交点F来决定产量,这与其利润最大化行为目标一致,至少,非国有饭店不会像国有饭店那样,在成本超过价格的水平上运行,因为由此造成的亏损是非国有饭店所无法承担的。
国有饭店和非国有饭店不同的均衡状态的存在,最终形成了当前饭店市场上独特均衡格局,即饭店业整体亏损,饭店业整体绩效比较差,原因是国有饭店占主导,同时国有饭店亏损,因此加总非国有饭店的利润,最终是整个饭店业亏损。
为什么国有饭店在亏损的情况下无法退出市场,而上级主管部门愿意增加拨款呢?主要因为国有饭店退出面临着重重壁垒:首先,国有饭店退出与国有饭店的多元留存效用存在冲突。国有饭店的存在往往基于政治性收益、经济性利益和社会性利益的目标,如为社会提供就业岗位,为部门提供“自己的后花园”等等(戴斌,2003)。当国有饭店留存具有多元化目标的时候,随之伴生的往往是高退出壁垒,多元目标使得国有饭店在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的同时,还必须同所有者的各种目标相符合。在当前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健全,社会监督体系还不完善,民营经济发展还不充分的情况下,实现国有饭店退出的困难重重。其次,市场退出的决策主体错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饭店的经营成果是由市场来检验的。在产权明晰的情况下,出资者具有很强的产权约束力,饭店经营者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企业的退出也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获得利益。但是由于国有饭店的产权关系存在事实主体和法律主体的不一致,国有饭店退出成为所有者缺位情况下的公共选择过程,参与决策的有政府部门、饭店经营者等,在现有的体制下,他们往往具有一票否决权(见表4)。
因此,我国饭店业整体绩效水平差的根本原因,在于饭店业属于竞争性行业,但是饭店业的竞争市场只能给出国有饭店业绩不良的市场信号,由于国有饭店软约束及退出壁垒比较高的原因,无法退出市场,这种滞后的退出导致市场机制的失灵,结果形成大量的市场过剩,导致出现所谓的“过度竞争”或“供大于求”的行业性亏损的畸形饭店市场格局与饭店市场均衡。
五、结论及政策含义
本文认为我国饭店业首要问题在于饭店业竞争的市场结构中,国有饭店主导的产权结构致使市场无法发挥配置资源的作用,导致市场失灵,根本问题在于国有饭店主导与竞争市场的不相容性。
改善我国饭店业绩效水平的对策不在于立即实施饭店集团化经营,走规模化道路,如果饭店业不实施产权改革和国有饭店退出,饭店业整体绩效不可能改善。由于产权包括所有权、管理权、分配权和经营权等,我们认为只要涉及到这其中一项权利的转让,都可以认为是国有饭店退出的表现,因此政府通过拍卖、出售、转让、并购、破产、股份化等途径,对国有饭店存量适当地调整,使国有饭店从饭店行业中完全退出。而政府放弃对国有饭店的部分权利,如通过委托管理和租赁管理等也是国有饭店退出的方式。
关键词:高职;计算机;实训教学;项目深化。
中图分类号:G623.58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引言
在出自教育部的《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一文中,归纳了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特征:那就是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毕业生应具有基础理论知识、技术应用相结合的实战型的能力。而相比之下,传统的专业教学方法显得比较落后。因此,计算机课程的教学内容、方法应该顺应科学发展的潮流,适应社会工作的需求。特别是在计算机实训教学中,突破常规束缚,对实训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组织形式、考核方法等方面进行创新探索。
基于项目深化的教学法是强调学生在模拟真实的工作环境中,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能力水平先进行分组,然后以组为单位设计符合学生成长需求的工作项目,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主动探索、自主学习,合作开发等方式完成项目的实现。在此过程中,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培养了实际动手能力,又激发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本文将从以下几方面对基于项目深化的教学方法进行研讨。
2。实训课程的性质与特点
实验、实训、实习是高等职业教育实施实践教学的三个关键环节。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的综合应用能力。使他们在今后的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有效地进行计算机各种操作,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动手能力,以适应当前市场对人才的需要。计算机实训是集理论性、操作性为一体的技能型专业实训。其中有严谨的教学理念,前后贯穿的教学内容章节。更有对专业性、理论性要求较高的教学方法。因此实训课的教学,要求任课老师有丰富的理论知识,有较强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计算机实训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是把学生培养成为理论与实践动手能力兼备的应用型人才,不但具备计算机各项专业理论知识,而且能熟练操作计算机的硬软件。因此在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实施、实训室的建设、师资队伍的建立等各个环节上,都要体现“应用为主”这条主线。
实训课程的性质与特点决定了实训室或实训基地是实训课程实施的重要环节,也是实现教学过程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的基础。最常见的模式包括工学交替教学模式,充分利用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的功能,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到企业学习、工作,熟悉企业的环境及工作流程,了解职业岗位的能力要求,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职业素养,而且进一步提高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及主动性。而项目实训教学模式具有相当的优势,它主要是针对专业课进行专项实训实施的一种实训形式。项目实训可以按照五步法实施,这六步是:前期资讯的准备;对项目实施进行计划与决策;进行项目的实施;对项目实施的情况进行检查、督促;对项目的结果进行总结。项目实训贯穿了项目教学法的思想,以学生为中心,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
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项目开实训,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及沟通交流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3。实训教学内容的选择
教学内容的选择主要体现在教学大纲的指定和在教材的选择上。对于计算机这种更新速度很快的课程,如果只按照出版的教材内容讲授,肯定会滞后于技术的更新而远远落后于行业。因此。除选择内容较新的教材外,还应根据行业和市场的变化及时进行更新补充。教学内容选择的原则是:注重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的培养、紧扣行业发展、跟上市场潮流。按照以上原则,实训的内容要根据技能培养目标确定的几个单项技能和综合技能要求安排。以《Android手机游戏开发》课程为例,具体可以安排以下内容:Android的简介、Android的应用程序框架、Android开发环境的搭建、图形与动画在Android中的实现(前台渲染)、Android游戏开发之交互式通信、Android游戏开发之数据存储和传感器、基于Socket套接字的编程和基于http协议的编程、以具体案例学习运动控制模块的开发等等。综合实训内容的安排,要尽可能与实际相结合,让学生从接受项目、需求分析、系统调试到软件安装和系统搭建、界面布局设计、使用组件、调试数据库和网络应用程序等等环节进行综合练习。
4。实训教学手段的改革
在实训内容确定后实训手段是决定教学计划的实施和教学目标实现的关键因素。在实训手段上我们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采用深入项目训练模式。
在计算机实训课的教学过程中,采用小班(每班人数在50人左右)教学,便于教师进行分组。基于项目驱动的深入分组教学的首要任务是确定学生分组。小组成员数量的多少和人员组成会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如果各小组划分的人数过多,则小组内的所有成员并非都能够充分参与到合作学习中来,会影响全员的参与度;相反,如果各小组划分的人数过少,小组个数就会很多,不方便老师进行管理,并且小组内成员所承担的任务较重,无法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学习目标,无法达到教学目标。因此,采用6—12人为一组比较合适。另外分组应遵循“组间平衡、优势互补”的原则,教师应按照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程度、主动学习的能力、组织能力、性格特点等差异进行分组,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使每个小组都有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这样不但有利于学生间的优势互补,相互促进,而且也能使得老师能够有效地组织起课堂教学,为全班各小组问构建了相对公平的学习环境。
在整个实训过程中。学生的工作要以完成项目要求为最终目的,按照自己事先的设计独立完成,在进行操作的同时完成相关文档的书写。我们要让学生自己查找资料、考察生产实地、设计方案及调试设备等。仅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检查、解决他们的一些疑难点。这个过程除了能够培养学生系统、完整、具体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外。还能够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和自我评价的能力。
(2)在整个实训实施过程中,应该集中连续地进行。
计算机技术项目的设计与实现是一个综合多个技术环节的连续过程,其中会出现很多需要反复调试和处理的突发问题。因此综合实训的课程安排应该是连续的,。整个过程应该有总体的时间要求,但是学生的具体工作时间应在教师的指导下,由项目小组的项目组长和教师协调安排。
在审转复核制度中,除了轻微案件,所有较大的案件都必须逐级上报。根据常规,对于案件的调查和初审,都是由县衙来主持。但是,由县衙州县官作出终审判决并执行刑罚的案件,只限于处以笞、杖的的案子。处以笞、杖以上的案件,州县官经过初审之后,只能作出一些建议性的处理意见。再上报上一级机构。
案件经由州县上报至省,由省一级专门执掌司法权的按察使受理。省一级的最高机构一般有3—4个,按察使司属于其中一个。按察使的地位比总督和巡抚要低,但从职能上说,按察使分管司法,直接向设在北京的刑部负责。
按察使对于案件的处理意见,经由总督或者巡抚批准。总督或巡抚将这些案件及处理意见汇集,定期向刑部报告。所有更为严重的案件,总督或者巡抚应在接到处理意见之后,随即向刑部转报。对于各省转来的案件,刑部经再次审理,最后最初判决。但对于死刑案件,刑部在作出判决之后,还需要上报“三法司”,再由三法司上报给皇帝,由皇帝等人批准。此时,该死刑判决即正式生效。
各类案件由州、县逐级上报,在一定的时间限制。限期长短,视该案件的轻重程度而定。例如,在直隶发生的普通死刑案件,在6个月之内,将该案件由原来发生地所在的县,报至刑部。这六个月的分配时间为:由州、县报至府,三个月;由府至按察使司,一个月;由按察使司至总督或者巡抚,一个月。由督抚至刑部,一个月。但实际上,这些期限经常被打破。[1]
2中国古代审转复核制度的特点
审转复核制度是建立在中国古代大一统的政治环境下,植根于中国古代特有的文化背景下而萌发的诉讼制度。其内容特点有别于今天或者说是西方模式下的刑事诉讼构造,具体而言,其主要特点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2.1审理的机关的同一性。 从前面论述可以得知,审转复核制度包括“审理”与“转报”两个方面。在审理方面,审转复核制度下,无论案件性质如何,无论可能判处刑罚的轻重,均有州县一级作出判决,州县以上的机关则不享有案件的初审权,只有对下级上报之后的案件进行再次的审理。对于笞、杖一类的案件,州县的判决即为终审判决。而对判处笞、杖以上的案件则逐级复核。这种在审理机关的相同性明显不同现代刑事诉讼下的管辖分工。而在现代刑事诉讼中,往往根据案件性质、可能被判处刑罚的轻重以及案件的影响范围来确定司法机关的管辖。[2]
2.2转报程序的主动性。 在审转复核制度下,每一级机关都有特定案件的终审权,对于不属于自己职能范围之外的案件,各级机关采用了主动把其作出拟处理的案件层层上报,直至报送到有终审权的机关作出最终的处理。这样,徒刑至督抚,流刑至刑部,死刑至三法司、九卿、皇帝,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富有体系性的转报程序。这种主动性,与现代刑事诉讼视野下的司法权的被动性也是不同的,现代刑事诉讼制度的根基原则之一就是不告不理原则,法院对于任何案件的处理,都必须经由合法有效的告诉,类似于转报程序的上诉制度,更是需要检察院抗诉或者被告人的上诉才能有效的启动,中国古代转报程序的主动性也是区别于现代刑事诉讼的被动性为其主要特点。对此制度,日本法学家滋贺秀三曾作出高度评价:
不待当事者的不服申诉,作为官僚机构内部的制约,通过若干次反复调查的程序以期不发生错案的上述制度,可以称为必要的覆审制。这种制度在帝制中国的历史中渐渐地发达起来,在清朝形成如此慎重以至达到了“繁琐程度的程序”。不禁会令人感叹中国文明的精致性。在一定意义上,或者说从一定的基本观念出发向一定的方向前进这一意义上,应该说这是高度发达的制度。[3]
2.3国家权力的主导型。 在现代刑事诉讼程序视野之中,刑事诉讼主要通过两种方式实现其主要目标,一为通过程序进行纵向的权力分配(如管辖制度),二位通过程序建立横向的权利分配(如回避、辩论权利)。现代刑事诉讼的构造更多是采用上述两种方式的结合来实现的。从而实现以权力制约权力,权利对抗权力,权利均衡权利,通过这种途径实现案件的公正处理。而在审转复核制度中,无疑主要是通过程序进行纵向的权力配置来达到案件公正审理之目的,从另一方面却忽略了当事人主体权利的分配,从而形成了审转复核程序的进行成为国家权利主导进行的一种制度。
参考文献
[1] 【美】D.布迪,c.莫里斯著:《的法律》,江苏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16页。
生于1970年代末的于,如今是儿童虚拟城市比如世界的营销中心总监,在这个员工上百人的公司里,职位已是中高层。她自认,这样的成绩,是自己一步步努力证明实力、辛苦换来的结果。所以,当她看到职场新人——那些生于1990 年前后,被习惯统称为90 后的“孩子”,竟然打卡下班后就能完全将头脑放空,不再理会工作上的任何事情时,她实在不理解。“同样,他们也不理解我怎么会在休假旅游时还惦记着工作。”于晓晨对《时间线》笑言。如果以大学本科毕业作为坐标起点,2012年是90后进入职场的第一年。而随着各公司中越来越多地出现这些年轻人的身影,或许还会有更多人产生如于晓晨这样的困惑:伴随着网络、全球化环境成长起来的这一代人,有着与前辈人完全不同的职业观与价值观。
“这些人的特点,我总体感受,围绕两个字:新和变。”万宝盛华集团(中国)雇员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徐一平对《时间线》说,“与以往相比,他们受到了更少的束缚,所以在投身职场、选择职业时,不会受到传统价值观念的束缚,喜欢求新求变,愿意尝试挑战,更敢于、更渴望表达自己的观点,与同事和上级相处时也没有什么等级观念。”
不管你是否准备好,继在一定界限里小心翼翼地尝试质疑、挑战权威的80 后,刚刚逐渐成为职场大军主力后,公司们又必须开始迎接比80 后更无畏、更标榜个性的90后。而当他们面对职场现存的沟通方式、培训机制、管理模式,以及这些规则的制定者与维护者——他们的上级,那些习惯遵从权威、严于律己的60 后、70 后时,互相调和、妥协,甚至矛盾与冲突或多或少不可避免。
这个碰撞的过程,不仅是90 后们转型为“职场人”和“社会人”的蜕变过程,亦将是所有企业在新鲜血液不断注入的情况下,
自身机制的重建过程。
不一样的天空
尽管认为刚入职场的这些年轻人对工作不是那么的在乎,但于晓晨有时仍然会从他们那里得到惊喜。比如有一次,她团队中的一名年轻员工呈交的分析报告,就没有遵循传统模版,而是囊括了许多3D图形和表格。原来,这是该员工特意请其从事3D建模专业工作的一个朋友帮忙完成的。“他们头脑比较灵活,很会利用周围资源。”于晓晨说。
由于没有什么等级观念,更追求平等和公平,如今的职场新人们更渴望时刻表现自己的能力,赢得别人的认可,参与度也更加强烈。“虽然我们之间职位上隔着好几级,但他们和我说话从来不会畏畏缩缩。 开会时,他们也不管自己的资历以及有多少前辈在场,会直接表达自己的建议和想法。”徐一平说。不同于自己初入职场时受到的“多听少说”的“教育”,这些20 岁出头的员工张扬的个性,给徐一平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不过,毕竟因为经历和能力的欠缺,年轻员工的建议难免有些稚嫩和学院派。而当他们的意见被“驳回”的时候,他们的工作热情又往往容易一下子被浇灭,产生情绪上的波动,并会将这种不良情绪明显地挂在脸上。“这一方面可能源于他们还不太适应职场的环境。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这一代人普遍都是独生子女,大多数人物质生活条件比较优厚,所以个人与自我意识太强,相对来说会比较任性、爱面子。”徐一平说。
几周前,一个普通工作日的早上,万宝盛华一名业务助理刚一上班就直接递交了辞呈。这个1980 年代末出生的女孩此前已在公司工作了一年左右,一直表现不错。只不过前一天,其负责的一个客户公司向她的上级反映,他们的项目一直进展不顺。原来,该项目已开展数月,但由于外部环境的一些原因,很难推动下去。然而这名业务助理却没有及时将此情况告知她的主管,而是将停滞不前的项目一直保留在自己手里。当她的主管得知后,严厉地批评了她的处理方式。女孩对于客户的“投诉”觉得很委屈,于是,之前在工作上一直比较顺利的她,突然就有了再也干不下去的感觉。
“这些年轻人心理还不太成熟,情绪控制比较差,一个突然的事件就会引发矛盾。”徐一平说。接到其辞呈的当天,其主管告诉女孩,如果仅仅是因为这件事情就辞职,完全没有意义;而如果因为是长期压力累积的结果,那么需要自己想办法调节。两三天后的周末,这名女孩所在的团队正好举办了一场团队建设活动,在和同事们嬉笑了一天后,女孩决定继续留在万宝盛华。“我们之后也没有对她进行更多强化性的沟通,因为在那种情况下她是听不进去的。而事情过去之后,我觉得她自己都会觉得当时辞职的决定是很冲动的。”
为很多跨国公司提供招聘服务的徐一平认为,对于年轻人来说,初入职场,首先就需要做好心理准备:即使出身于很好的学校,在校期间担任过学生会主席,来到任何企业,大多还都会从最底端做起,甚至只从事一些非常简单的整理文档的工作,所以一定要抱着脚踏实地和务实的态度。另外则是,学会和各种类型、各种脾气的人打交道——这不仅出于工作的需要,也会从中学到很多东西。
迎接90 后
对于如何让新员工尽快适应工作环境,英语培训公司英孚从新人培训入手。其专门有一个针对大学应届毕业生的培训,名叫“英孚360”,类似于很多公司的管理培训生项目。“但我们更强调企业家精神,你并不会漫无目的地在各个基础岗位轮调,并被设计好一条按部就班的发展轨迹。”英孚中国区CEO Bill Fisher 对本刊说。新入职的员工,被称作YEO( 年轻企业家),他们有机会跟公司的管理层配对工作,直接跟其学习。“通过此,他们不仅会对公司非常了解,增加很多实战经验,成为公司得力的帮手,今后想自己做老板时,也会更有自信。”
相比喜欢安稳的前辈,新一代职场人更乐于享受生活,职业理念更加多变,创业意愿也更加强烈,而单纯的物质福利已不再是他们看重的唯一条件,一个能获得长远提高的平台更为重要。所以徐一平认为,这对公司的薪酬和激励机制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比如家庭福利、养老计划就不如旅游、国外深造吸引人。”徐一平还特别建议公司应该引入对员工的情绪管理和压力管理机制,最好有一个第三方的渠道为年轻员工的心理进行引导和疏解。
事实上,90 后的职场时代,需要调整和适应的不仅仅是90 后自身。除了提供给职场新人的培训,英孚还特意面对公司的中高级管理层开展一种情景管理培训,设立不同的场景,让他们演练跟不同的下属如何打交道。
公司管理层逐渐意识到,以往的硬性管理方式已经不再适应管理新一代员工。徐一平的心得是,相比直接对其下结论,告诉他们对错,她通常会讲述一个真实的案例,通过故事来引导,让年轻员工自己判断刚才的想法是不是与公司的计划不相吻合,或者是否会给公司增加不必要的费用。“这样,他们的接受度会更高。”
内部审计是企事业单位中内部管理控制的重要环节,也是促进企事业单位内部实现自我约束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广电企业为了良好地适应现代化社会经济的逐步发展,就必须重视广电企业内部审计管理问题,努力做好广电企业中的内部审计工作。然而,受传统的内部审计方式影响,我国的内部审计工作在广电企业的真正应用中却不能发挥出完全的积极作用,目前,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计算机技术也得到充分应用和发展,利用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来对企业内部审计工作进行管理,逐渐实现了传统内部审计方式向先进内部审计方式的转变,对广电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促进意义。
关键词:
互联网;广电企业;内部审计
在广电企业的经营管理过程中,对其内部实行严格的审计制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换言之内部审计是广电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实现企业良好管理、推动广电企业的发展而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广电企业的内部审计方式也得到了改革和更新,本文主要讲述在目前的互联网时代下,对广电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优化措施,进而通过对内部审计制度的优化改革,推动广电企业不断向前的发展进程。
一、广电企业中内部审计目前存在的问题
(一)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不合理
在广电企业中,许多上级领导和相关部门都没有对审计机构的设置引起重视,内部审计机构设置缺乏独立性,没有统一健全的相关审计工作规章制度来作为内部审计的工作标准,致使内部审计呈现出一盘散沙的状态,在审计工作的开展中缺乏独立性和客观性。另外,一些单独设置了审计机构的单位,虽然保持了审计机构的独立性,但是却没有做好审计和财务工作,把审计和财务工作归类到一起,没有做好对审计工作的独立性,部分单位甚至撤销内部审计机构,使得审计机构受到严重干扰,严重影响了内部审计工作的正常进行,也束缚了审计工作的客观实质性和独立性。
(二)广电企业的内部审计方式还比较落后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计算机通信网络技术也得到了飞速发展,在广电企业的审计经营管理中,运用计算机技术进行管理已经越来越被普及,改变了传统的内部审计管理方式。计算机管理不仅在广电企业中得到了广泛运用,同时也在各个办公软件和系统中作为主要工作运用方式,使得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越来越被广泛应用。在广电企业的内部审计中,利用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形成的各种新型财务管理模式,投入到审计工作中,使得内部审计方式得到不断更新。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对审计软件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但现实问题却是没有真正准确符合广电企业的审计软件系统,审计方式还不能完全适应先进的计算机管理模式,从而致使最终的计算机审计结果还不够完善。
(三)广电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结构单一,专业知识素养较低
在广电企业的内部审计中,相关审计人员大多都是财会人员,而对审计这块的知识面就很单一匮乏,缺乏审计专业人员,专业的审计经验和技巧都还不够,从而使得整个内部审计工作就很难全面实施,不能满足审计工作的需要,审计机构也把重点主要放在财会方面,容易忽略广告经营、广播电视技术以及新闻宣传等方面的知识,从而使得审计范围受到极大的约束。另外,广电企业的审计工作对专业知识素养要求较高,但很多审计部门中的审计人员学历比较低,实际经验也不足,在信息技术和法律专业的审计人员非常少,大多都是来自会计专业,对互联网、计算机通信等方面的专业知识严重匮乏,从而就不能满足广电企业内部审计的总体需求,阻碍了审计工作质量水平的提高。
二、改善广电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存在问题的具体措施
(一)建设独立客观的内部审计机构
独立性,主要表现为内部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的独立性,建立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能够确保审计工作正常顺利地进行,及时了解广电企业在日常经营管理中的状态和各种信息,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提高审计质量。除此之外,相关审计人员在审计工作的实践中,必须确保自身的客观性,要具备客观理智的判断,这就需要审计人员在不断丰富自身在各方面的专业知识之外,还需要不断加强思想教育和综合素质,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投入到审计工作中去。
(二)建立健全的内部审计管理制度
对广电企业而言,内部审计工作是其经营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想做好内部审计工作,必须首先建立一个完善健全的内部审计制度,才能使得审计工作有一个统一、科学而规范的标准,同时也使得审计工作中的各个部门都能得到有效协调和把控,确立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统筹性。另外,有了健全的审计制度,才能在内部审计人员的管理及其审计备案制度上建立密切的联系,共同推进审计工作的良好开展。
(三)努力提高广电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知识素养
在广电企业中,审计工作设计广泛,所需要的专业知识和综合素养要求都非常高,针对广电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结构单一的局面,必须全面加强对审计工作人员各方面知识的专业培训,要求审计人员不能只具备财会方面的知识,还必须具备计算机通信技术和法律等相关知识,尤其这两方面的专业知识培训必须加强,制定相应的培训考核标准。除了对审计人员专业知识的培养,也不能忽视综合素质方面,必须加强审计人员的思想教育,提高其综合素养和责任感。
参考文献:
[1]陈明宏.浅谈信息化技术在企业内部审计中的运用[J].低碳世界,2016(02):117-118.
关键词:签字注册会计师;强制轮换;专业胜任能力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2年5月28日
一、引言
2004年1月1日,我国实行了签字注册会计师强制轮换制度,但这种制度是否适应我国的审计市场,是否能够有效提高审计质量,一直遭到社会各界的质疑。审计质量的主要决定因素有独立性和专业胜任能力。签字注册会计师强制轮换制度对专业胜任能力的影响,将直接影响审计质量的高低。
二、专业胜任能力的概念
对于专业胜任能力这个概念,其涵义和要求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变化的,主要观点有:
R.J.安德森在谈到专业胜任能力时指出:一个专业人员区别于其他人员,部分地在于掌握了通过长时间训练和教育而取得的显示智力的技术。
美国会计协会(AAA)在《基本审计概念说明》中指出:“事项和审计过程的复杂性表明了对部分注册会计师的胜任性要求。胜任性是教育、经验和个人及其职业不断发展的结果。”突出了胜任性在现实中的作用,且胜任性的概念隐含了专业性。
《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基本准则》第五条规定:“担任独立审计工作的注册会计师应当具备专门学识与经验,经过适当专业训练,并具有足够的分析、判断能力”。
美国的审计准则规定:“审计工作必须由受到充分技术培训和精通业务的一位或若干位注册会计师去完成。”
《国际会计职业道德准则》中指出:“会计师有责任在其职业生涯中始终保持其应有的业务能力水平。他只应承担他或他的事务所认为按照现有业务能力所能完成的工作”。
国际会计师联合会(IFAC)更是在《注册会计师国际教育准则》中阐述了专业能力和胜任能力的关系,指出:专业能力指证明能力所需要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以及专业价值、道德与态度,是个人所掌握的能够确保完成自己职责的特质。胜任能力指能够使工作达到一个既定的标准,并在现实的工作场所中,是个人所采取的决定他们的实际表现能否达到需要标准的行动。如果一个人利用其专业能力执行任务达到了所需标准,那么可以认定其达到了胜任能力,即个人是专业独立审计工作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经济监督工作,只有具备相应资格和能力的人员才能得到社会承认,实现其社会目标。随着经济的发展,注册会计师的业务范围也在不断地拓宽,对注册会计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归结到一点,就是注册会计师的专业胜任问题。
三、签字注册会计师强制轮换制度对专业胜任能力的影响
专业胜任能力决定了会计师事务所能否有效发现客户存在的可能舞弊行为和其他潜在风险。由专业胜任能力的概念可知,专业胜任能力受到许多因素影响,主要包括专业知识、技能、审计经验、道德、审计投入。由于道德不易观察、无法衡量,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分析强制轮换制度对专业胜任能力的影响:专业知识、技能;审计经验;审计投入。
1、从专业知识和技能角度看强制轮换制度的影响。注册会计师能否有效发现客户存在的可能舞弊行为和其他潜在风险,首先取决于他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目前,我国还比较缺乏高素质的注册会计师,会计师事务所专业知识和技能过硬的注册会计师和合伙人大多有限,签字注册会计师强制轮换制度势必产生会计师事务所缺乏专业知识和技能过硬的注册会计师来替换的问题,轮换意味着事务所只得使用那些执业能力相对较差的注册会计师和合伙人去审计高风险的客户,导致审计质量不仅无法延续还可能降低,尤其是很多小事务所的这一问题更加严重。2003年1月10日,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向证交会(SEC)递交了对SEC加强会计独立性准则相关草案的意见也说明了这一问题。该意见指出:由于SEC所提出的限制条件范围太广,使得绝大多数事务所将不得不依靠那些能力相对较差的审计合伙人,这将导致审计质量下降,同时也不符合公众利益;对小规模事务所而言,SEC提出的审计合伙人轮换制对他们来说甚至可能是整个事务所的轮换。由于上述原因,AICPA建议SEC允许小事务所可以不受合伙人轮换制的约束。
目前,我国会计师事务所规模普遍偏小,而我国上市公司审计报告至少由两名注册会计师签字,一名签字注册会计师是主任会计师或合伙人,一名是项目负责人。会计师事务所内富有经验的注册会计师和合伙人往往有限,受规模和财力的限制,签字注册会计师强制轮换制度可能意味着会计师事务所会让一些专业知识、技能较差的注册会计师去审计高风险客户。
2、从审计经验角度看强制轮换制度的影响。审计经验对于注册会计师发现不当行为意义重大,注册会计师在审计中必须了解一些公司具体的知识,如客户会计体系与内部控制结构等。
在经济学中劳动力投入要素与成本存在一个“学习曲线效应”的关系:连续生产一个单位产量所要求的投入要素的数量将随着累积产量的增加而减少,即投入要素以及相关成本随着产量增长呈递减变化。随着产品数量的增加、工人对工作任务的熟悉程度的提高、工作方法和工作流程的改进等都促使一个单位产出量所需要的劳动小时数下降。这一经济规律也同样适用于审计行业。注册会计师对客户的行业和经营特点的熟悉,以及在此基础上提高的职业判断能力、专业胜任能力很大程度上是注册会计师在实践中积累得来的。实施签字注册会计师强制轮换制度后,可能将损害审计经验的积累,同时由于后任签字注册会计师在较短的期间内不可能充分掌握客户的基本情况和真实的财务状况,会增加审计失败的可能性。正如Petty和Cuganesan(1996)指出:多年连续审计可以确保审计人员对客户业务的运作、流程和控制系统有个深入的了解,这是执行有效审计的关键。Palmrose(1991)的研究也发现:在新获得审计业务开始的几年,审计人员更容易遭遇审计过失的诉讼,主要原因是审计人员缺乏识别客户特殊风险和存在问题的足够经验。
3、从审计投入角度看强制轮换制度的影响。注册会计师能否发现上市公司的不当行为与审计投入关系密切,审计投入包括最初承接客户业务时所实施的有效风险评估程序以及审计过程中适当的执行审计程序和恰当的审计小组人员配置。
如果事务所从真正的意义上执行了签字注册会计师强制轮换制度,也就是说真正轮换了签字注册会计师,接任注册会计师需要从头开始了解客户的全部情况,制定并执行合适的审计程序,尤其当业务较复杂时,由于“学习曲线效应”,接任的注册会计师和合伙人可能会延长当年的外勤工作时间,这势必加大会计师事务所的成本。事务所为了保证合理的利润,势必压缩成本,可能要求注册会计师减少相应的审计程序,减少审计投入。
另外,有人提出签字注册会计师强制轮换制度实施以后,后任签字注册会计师能够避免思维定式而发现前任没有发现的问题。但是,在我国,由于注册会计师个人的思维定式而导致审计失败的并不多见,因为在会计师事务所的复核制度下,以目前审计技术的发展水平,个人由于思维定式的懈怠和错误是极易被会计师事务所发现的。
综合以上分析可知:从专业知识和技能角度来考虑,签字注册会计师强制轮换制度可能意味着让一些专业知识、技能较差的注册会计师去审计高风险的客户;从审计经验角度考虑,签字注册会计师强制轮换制度可能损害审计经验的积累;从审计投入角度角度来考虑,签字注册会计师强制轮换制度可能会使注册会计师减少相应的审计程序。另外,在我国,由于注册会计师个人的思维定式而导致审计失败的并不多见。因此,在我国目前的审计市场发育状况下,签字注册会计师强制轮换制度可能难以提高专业胜任能力。
主要参考文献:
[1]张建军.审计概念体系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7.
参加审计工作已一年有余,专业知识,业务水平等方面的能力都有了很大提升,由于审计工作的特殊性,我们会接触到各行各业,增强了能力,增长了见识,入职以来,对于审计工作有几点思考。现总结如下:
一、必须加强自己使用计算机开展审计的能力。因为被审计单位普遍使用计算机进行业务、财务的处理。为了更好的适应社会新形势,审计人员,应该主动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以及大数据处理、财务软件的使用的相关知识,提升自身计算机审计水平。为以后不断提升审计效率提前储备好知识。
二、建立以会计知识为基础,其他多类型知识为上层建筑的自身知识体系,会计知识是审计工作的重要基础,应不断加强会计知识的学习,在平时的工作中,还要不断学习被审计单位的相关专业知识。在学习新知识时,应该戒骄戒躁,虚心学习,做到触类旁通。
三、不断创新工作思路,新的工作思路就像水源,不断滋养自身的知识体系,使自己在工作时更加游刃有余。新的工作思路的出现离不开大量的工作实践和对工作细节深入的思考,我认为这也是审计人员应该努力的方向。
农业企业内部审计是独立监督与评价农业企业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以及经济活动的真实、合法与效益的行为,是以促进农业企业经济管理与实现经济目标的一项职能。农业企业的生产活动受市场风险、社会风险、自然风险、技术风险等众多风险的影响,随着农业企业内部审计的建立完善以及发展,内部审计的专业化、规范化使得内部审计在农业企业的风险管理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1 农业企业内部审计特点以及重点
内部审计作为三大审计之一,其定义是:对组织中的各类业务和控制进行独立的评价,以确定是否遵循了公认的方针和程序,是否符合规定和标准,是否有效与经济地使用了资源,是否实现了组织目标。农业企业内部审计特点:农业企业中最大的特点就是生产以及经营周期长,经济效益同样也具有长期性,不同地域以及不同的农业行业,生产周期的长短也不同,大大考验农业企业内部审计以及内部控制系统的性能是否完善。农业企业的生产行业广泛,投入面自然也很广泛,各行各业遍布农业企业的经济效益,同时只要有经济活动以及管理控制系统的出现,就需要内部审计进行监督。
农业企业内部审计重点:农业企业的单位预算的执行以及决算情况审计;农业企业经营性收支以及所有经济活动情况的审计;农业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制度的审计;农业企业综合经济效益的审计;农业企业专项资金的使用与审计治理;农业企业承包租凭经营经济责任审计;农业企业建设工程财务审计治理;农业企业国有资产的真实性、完整性以及保值价值的审计。
2 农业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内部审计重点偏失
我国内部审计是由国家审计的推动建立发展的,加上我国农业企业的内部审计起步晚,导致农业企业内部审计侧重点不同,只专注于财务收支与规范审计,加上内部审计的性质就是监视监管,这种内部审计的模式并不能解决农业企业的内部管理的需求,同时农业企业对于内部审计的配合度以及重视度不够。
2.2内部审计人才匮乏
农业企业对于内部审计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内部审计人员被更换,致使审计工作的独立性缺失,同时我国对于内部审计人员的任职资格并无完善的规范,农业企业的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不高,兼职颇多,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知识单一,未进行后期培训导致内部审查的行为不规范,审计方式太过于单一,审计作风不严谨,审计质量差,审计建议不够专业,可行性不够,对于内部审计准则以及内部审计的专业知识以及发展情况不够了解。
3 对于农业企业内部审计问题的建议
3.1规划重点
强化审计监督是维护国家经济安全、服务国家治理的重要举措,加强农业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是其中的重要环节。要想使农业企业内部审计从农业企业财务收支与规范审计转型为农业企业经营管理监督审计,首要的问题是将内部审计的重点全面突出,对于农业企业中审计工作要进行全面审计,审计内容要足够真实、仔细、全面以及审计时间的连续性。农业企业内部设计办法的革新以及要保证审计的严格性、专业性,严格审查农业资金的管理,农业资金的使用,政策落实力度,同时内部审计应该讲究深度,注意内部审计的专业性以及审计结果的准确性。
3.2内部审计人员培训
农业企业应保证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以便于内部审计人员不受束缚,客观进行内部审计,发挥内部审计人员的作用。农业企业应该积极建设内部审计,建立内部审计团队,同时对于农业企业内部审计人员进行专业知识以及法律法规等方面的培训教育及审核。农业企业内部管理阶层也应该提高对于内部审计的重视度,尽快的将具有专业知识的人才引进内部审计团队。与此同时,审计人员对于审计程序应该严格执行,灵活运用,创新优化农业企业内部审计资源配置。农业企业内部审计中审计资料以及审计信息的电子化也应加快建设,以便于减轻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压力,提高内部审计的审计质量以及??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