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葡萄酒文化范文

葡萄酒文化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葡萄酒文化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1篇:葡萄酒文化范文

关键词:葡萄酒文化;葡萄酒工程专业;全英文教学;教育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1-0276-03

人类酿造、饮用葡萄酒至今已经有了数千乃至近万年的历史。葡萄酒文化所涉及的对象侧重于葡萄酒的社会属性,即葡萄酒在人类社会活动中对政治、经济、文化、宗教、艺术、生活等各个领域所产生的具体影响。狭义而言,葡萄酒文化主要指葡萄酒的品尝、饮用的礼仪与风俗;而广义上讲葡萄酒文化则涉及到葡萄酒的历史起源和文化传播,几千年来不断进步的葡萄栽培管理与葡萄酒酿造技术,生产和贸易的法律、法规,品饮礼仪与佐餐搭配,以及艺术家所创作的与葡萄酒相关的书画、诗歌、音乐和影视作品等方方面面的内容[1]。

历经数千年的发展、传播与演变,葡萄酒文化如今已经在西方社会中占据了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但葡萄酒文化并非是西方文化的专利,我国也有着数千年的葡萄栽培、葡萄酒酿造和饮用的历史,我国古代的葡萄酒文化也曾经辉煌灿烂一时[2,3]。为了满足我国葡萄酒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同时也为了满足大学生提高自身文化素质的需要,我国许多高等院校已经开设了与葡萄酒文化相关的专门课程,并进行了一定的研究、探索和实践,不仅加强了学生对葡萄酒文化知识的理解,更推进了葡萄酒文化在我国的良性传播和发展,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3,4]。

中国农业大学“葡萄酒工程专业”本科专业成立于2003年,目前已经发展成为学校招考的热门专业。多年来,为满足专业教学的需要,同时也为了丰富广大在校生的文化学习与生活,我校已经开设了一系列与葡萄酒文化相关的专业或公共选修课程。随着我国“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和发展,我国已经与澳大利亚、新西兰、智利等葡萄酒重要产出国签署了自由贸易协定,“自贸圈”规模也在不断发展扩大,国外优质、廉价葡萄酒的大量进口已经成为不可避免的趋势。葡萄酒全球化发展的大趋势为产业的发展带来的不仅是极大的机遇,更有诸多的挑战,专业人才相关知识结构的调整与补充就是其中之一[4]。为了充实学生的葡萄酒文化背景、提高学生的葡萄酒专业英语,自2012年起我们积极与国外相关院校、相关专业开展教学合作,对《葡萄酒文化》全英文教学进行了探索,至今已经有了三年的授课实践与积累,总结了一整套较为完整的教学理论与实践方法,以期为我国该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开阔思路,积累经验。

一、课程定位

《葡萄酒文化》全英文教学课程,定位于“非专业性葡萄酒文化欣赏和传播的公共选修课”,以英语作为授课语言,面向全校本科生和研究生(基于北京学院路地区高校教学共同体的构设框架,将来将面向学院路共同体所有本科生)进行授课,主要以国际化的视角向学生介绍葡萄酒文化的相关基本知识,向学生展示葡萄酒与葡萄酒文化的起源、发展、传播及其在现今社会不可替代的影响。对于葡萄酒工程专业本科生而言,该课也是对专业课知识的补充。课程涉及葡萄酒数千年来的发展历史、葡萄酒文化的传播和演化、酿酒葡萄的栽培与世界上重要的葡萄种植区、葡萄酒的品尝、葡萄酒的基本酿造原理、葡萄酒的储藏和酒窖文化,、葡萄酒与食品的搭配、葡萄酒与健康等葡萄酒相关知识的方方面面。

课程重点在于以全英文授课,结合中外葡萄酒文化的比较,传播葡萄酒文化,扩展学生对葡萄酒相关知识的了解,提升学生文化修养和综合素质,同时培养学生对葡萄酒领域英语的了解和学习。

二、教学纲要的制定

针对文化而言,葡萄酒文化可以包括葡萄生态文化、历史文化、品种文化、酿造文化、品尝文化、保健文化、收藏文化、餐饮文化、文学艺术等,蔚为大观[5]。如何归纳和总结,将极其广泛、复杂的授课内容高度整合,便于“非专业”学生甚至是“零基础”学生的体会和学习,成为课程教学大纲制定的一大重点和难点。为此,结合国内、外本课程的教学经验和专家针对本项目的建议,吸取精华,避免冗赘,制定了该课程全新的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以期让学生用全英文的视角了解世界葡萄酒文化的起源、发展和变化,及其在我国的悠久历史和渊源。课程内容的编排基本上按照总体概括到一般技术详述的顺序,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全部授课共分八个章节,共计16学时。章节名称和基本授课内容如下:

章节1 葡萄酒的历史(History of Wine,2学时):介绍葡萄与葡萄酒的起源,葡萄酒在古希腊、埃及、罗马和中国的传播,在中世纪的中东和欧洲的历史,以及葡萄酒向新世界的传播与发展。章节2葡萄酒与西方文化和社会(Wine in Western Culture and Society,2学时):介绍西方社会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葡萄酒角色,葡萄酒在宗教和古老传说中的地位,以及葡萄酒与当今西方社会文化生活的紧密联系,如诗歌、小说、绘画和影视等。章节3 当今世界的主要葡萄酒产区(Major Wine Regions in the World Today,2学时):介绍当今世界葡萄酒主要产区及其特点,包括旧世界(欧洲:法国、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德国等)和新世界(美国、加拿大、智利、阿根廷、南非、澳大利亚、新西兰等)。章节4 葡萄酒的品尝(Wine Tasting,2学时):介绍葡萄酒品尝的操作方法和专业术语,包括对颜色、香气和味道的感官品尝和描述;此外介绍葡萄酒品尝的一些相关知识,如品尝温度、品尝时机和品尝环境等。章节5 葡萄酒的酿造(General Winemaking,2学时):介绍从酿酒葡萄栽培和采摘到葡萄酒酿造和灌装基本生产工艺,同时对红葡萄酒、白葡萄酒、起泡葡萄酒和一些特种葡萄酒(如冰酒、贵腐酒、波特酒等)生产工艺的异同进行简要的介绍;章节6 酒窖文化和葡萄酒旅游(Cellar Culture and Wine Tourism,2学时):介绍葡萄酒的收藏,酒窖在葡萄酒陈酿中的重要作用,展示葡萄酒旅游在西方葡萄酒产业中的重要地位。章节7葡萄酒与食物的搭配(Wine and Food Matching,2学时):介绍葡萄酒的一般物理特性,以及不同葡萄酒与食物搭配的一般性原则,通过示例介绍不同国家特色菜肴与葡萄酒的典型性搭配。章节8 葡萄酒与健康(Wine and Health,2学时):介绍适量饮用葡萄酒对人体健康的有益作用,包括抗氧化、抗自由基、抗心脑血管疾病、抗癌症等;同时强调过量饮酒对人体健康的有害作用。

三、适宜教学方法的选择

《葡萄酒文化》全英文教学课程定位于“非专业性葡萄酒文化欣赏和传播的公共选修课”,决定了这门课程具有两个重要属性:一方面采用全英文教学,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英语听说表达能力和葡萄酒领域扎实的专业背景;一方面教学内容更倾向于文化、科学普及而非专业深度教学,要求教学内容难易适中,容易被非专业学生理解,引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6]。

为了解决这些难题,我们在课程开设前广泛调研了国内外相关课程的授课经验,选择适宜的教学内容,邀请外国专家来校进行授课示范。因为整个教学过程以英语授课,需要教师能够灵活调整授课语言,当学生遇到专业性较强的术语或不容易理解的内容时,教师需要“换个说法”方便学生的理解和学习,而不是简单的换以中文解释,走中英文教学的路子。这种方法虽然极大地提高了对授课教师的要求,但避免了学生产生“知难而退”的心理,克服困难之后理解得也更深入,收获也更大。同时,在教学过程中避免“照本宣科”,强调师生间积极有效的互动,灵活采用多种授课方式,活跃课堂氛围。例如,在葡萄酒与西方文化和社会部分,播放与葡萄酒有关的影视作品片段,让学生寻找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在葡萄酒的品尝部分,现场让学生实际参与葡萄酒的品尝练习,强化实践操作能力;在葡萄酒的酿造部分,通过多媒体软件和视频演示葡萄酒酿造的整个流程和关键工艺,方便学生的理解。

四、考核方式的选择

相比而言,《葡萄酒文化》全英文授课比一般文化类选修课的学习难度大许多,简单以卷面考试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考核会加大学生的学习压力,也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我们选择了弹性考核方式,意图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加强教学互动,课堂之外培养学生对《葡萄酒文化》的自我学习。具体考核办法如下:平时课堂表现占该课程成绩的50%,主要考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即课堂的问题回答、与授课教师的互动情况,强调学生课上认真听讲,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期末课程论文占该课程成绩的50%,要求学生积极查阅国内外相关资料,结合自身生活经历和经验,用英文撰写以“葡萄酒文化”为主题的课程论文,学生可以自主选择自己喜欢或者关心的话题,例如过去有学生撰写的论文题目有《The early history of the arrival of the Vitis vinifera grapevine and subsequent winemaking in China(欧亚种葡萄到达中国及随后葡萄酒酿造的早期历史)》、《Comparison of the role and position of wine in western and Chinese society today(当今西方和中国社会中葡萄酒角色和地位的比较)》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考察学生对相关知识发掘、理解和整理能力。同时以英语为课程论文撰写语言,进一步锻炼了学生学习、使用专业英语的基本能力。

五、多媒体与网络教学

为配合课堂教学,我们归纳整理了《葡萄酒文化》全英文多媒体教学课件一套。课件内容较为丰富,涵盖了葡萄酒文化相关领域的基本知识,方便学生课余时间查阅课件,补充学习课堂知识,丰富课余生活;此外,加强了学生对葡萄酒专业英语的学习和掌握,提高了学生对专业英语的听、说能力,为部分出国留学深造的学生提供了学习通道。

此外,基于《葡萄酒文化》全英文教学纲要的制定,完成了该课程的网站教学建设(http:///article/Index/index?id=8),从课程介绍、授课内容、教师介绍、课件演示、公告通知和参考信息等几个方面进行介绍;同时制作了大量与葡萄酒文化有关的读物、绘画、影视作品的目录,选择性摘引了一些撰写质量较高的网络媒体文章,在保证传播正确知识的同时,开拓学生的视野,为学生课后的自我学习开阔思路。今后,我们将在课程习题、网上教学、疑难解答、意见反馈、网络文摘等方面对网站进行改进和完善,方便学生的实际操作和使用,开拓学生的视野。

六、学生意见的反馈与总结

针对《葡萄酒文化》全英文教学的授课效果,对学生进行了三年次的回访调查,完成了学生对课程反馈意见的调查报告。统计结果表明:学生对本课程总体评价较好,76.5%的学生对全英文授课方式接受并认可,认为外教授课内容新颖、综合了大量外国材料,但部分专业性内容难度较大,学习起来需要预先补充相关知识。86.5%的学生可以理解外教授课内容,能够与其交流,感觉课堂互动丰富、有趣味,学习兴趣较高。学生认为最有效的互动环节是师生互动,占学生总数的62%;其次是课堂注释(21.5%)与多媒体教学(16.5%)。95%的学生对品酒环节评价很好,认为该环节非常有必要且自己的收获颇多,希望增加品酒环节的课程比重。学生对课件总体质量(82%)感觉满意,认为较为充分地介绍了外国葡萄酒文化,开拓了国际视野。学生认为收获最多的分别为:了解了西方葡萄酒文化、扩展了国际视野、提高了自身的专业英语、掌握了葡萄酒品评等实用技术。过半学生(56.5%)期望其他文化类选修课可以借鉴此授课模式,主要问题还是在于部分专业词汇学习理解难度较大。

此外,部分学生认为目前很难找到葡萄酒文化的书籍或教材,期待结合我国的葡萄酒文化现状进行编写。部分学生认为学习内容较多,部分问题得不到更深入的学习,建议延长总课时,增加授课次数,方便学生消化吸收。一些学生,特别是非葡萄酒专业学生期望能够准备专业英语词汇表,以备课前预习使用,增进学习效果。

七、研究总结和启示

葡萄酒文化涉及到葡萄酒历史、科学、艺术文化的方方面面,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和我国葡萄酒消费的快速增长,已经受到了大众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正确、有效地推广葡萄酒文化知识,不仅有利于高等院校学生文化知识的扩展和提高,也为我国葡萄酒产业发展培育健康、理性的消费市场。面对葡萄酒产业国际化发展的大趋势,在高校开展《葡萄酒文化》教学,特别是全英文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目前《葡萄酒文化》全英文教学的探索只是课程建设的初级起步阶段,随着葡萄酒文化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广泛渗入,无论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都将需要不断的改进与完善,才能适应时代人才培养的需要。这也成为今后该领域不断探索研究的重要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柴菊华,侍朋宝,高海生,等.《葡萄酒文化概论》课程教学方法与效果探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1):94-96.

[2]王仕佐,黄平.论中国的葡萄酒文化[J].酿酒科技,2009,(11):136-143.

[3]孔维宝,高校《酿酒科学与酒文化》公共选修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酿酒科技,2013,(1):58-61.

[4]陶永胜,杨和财,兰圆圆.基于国际化视角探索我国葡萄酒专业教育应对策略[J].中国酿造,2012,(9):190-192.

第2篇:葡萄酒文化范文

[关键词] 法国葡萄酒文化;中国葡萄酒文化;饮酒习惯;影响

一、引言

法国葡萄酒文化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它随着法国社会文明一起成长,可以说葡萄酒文化已渗透进法国人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在宗教、政治、文化、艺术等领域中都可以看见它的踪迹和影响。自改革开放后,越来越多的法国葡萄酒被引进我国。中国人也越来越了解法国的葡萄酒文化。从以前的“葡萄酒加雪碧”到现在的细细“品味葡萄酒”,从以前的认为葡萄酒即是红酒到现在开始了解葡萄酒的分类,中国人越来越被法国灿烂的葡萄酒文化所吸引和影响。

二、灿烂的法国葡萄酒的的历史与文化

当人们谈到葡萄酒自然而然的会联想到法国,虽然现在葡萄酒的生产基地遍布全球,但要说到质量最好名声最高的当属法国的葡萄酒。法国的葡萄酒文化是世界葡萄酒文化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虽然法国葡萄酒的名声可谓是居全球之冠,但是葡萄酒的起源之地却并不在法国。现今,关于葡萄酒的起源,学界并没有统一的说法,人类大概在一万年前就已开始了葡萄种植与葡萄酒酿造①。考古资料证明,人类七千年前在南高加索、中亚细亚、叙利亚及伊拉克等地区已经开始栽种葡萄。考古学家们在伊朗(古波斯)的扎个罗斯山脉发现了距今最古老的葡萄酒。大约六千年前葡萄的栽种技术传入埃及等地区,在埃及墓葬壁画上的图画清晰的描绘了当时人们酿造葡萄酒的过程。距今大约三千年前,葡萄种植及酿造技术传入欧洲。现在,葡萄酒一词在欧洲的很多语言中的拼写有相似的组成部分——“V”(或它的变形“W”)和“N”。例如在芬兰语是“Viini”,德语中为“ Wein” ,英文中是“Wine”。甚至在有些语言中拼写是完全相同的,比如在法语、丹麦语、冰岛语和瑞典语中写作“Vin”,在西班牙语、意大利和捷克语中都写作“Vino”。 因为他们都是从拉丁语中Vinum(意:酒)一词转变来的,更早的词源可追溯到古希腊语。这与葡萄酒在欧洲的传播与发展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希腊是欧洲最早开始种植及酿造葡萄酒的国家。在荷马的史诗中记录有很多关于葡萄酒的描述。在公元前六世纪,葡萄栽种术和葡萄酒酿造技术传入高卢(la Gaule即现在的法国地区)的南部地区。

罗马帝国的兴盛带来了葡萄酒酿造在欧洲大陆的第一次大发展。随着罗马帝国版图的扩张进入法国东部、西班牙、德国等地区。在罗马帝国时期,高卢被罗马帝国所战领,葡萄种植及酿造技术这一时期在这片土地上得到巨大的发展,先后进入罗纳河谷(Vallée du Rh?ne)勃艮第 (Bourgogne)、波尔多(Bordeaux)、卢瓦尔河河谷(Vallée de la Loire)、香槟地区(Champagne)和 摩泽尔河谷(Vallée de la Moselle)地区,如今这些地区仍是法国著名的葡萄酒出产地。随着罗马帝国衰落,葡萄园也随之衰落。基督教的兴起带来了又一次葡萄酒酿造的发展。法国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及土壤使其成为葡萄酒的主要产地。在十八世纪之前法国的葡萄酒产业一直掌握在贵族及僧侣手中。1789年爆发的法国大革命解除葡萄种植和酿造的限制,并使之高速发展。十九世纪,随着铁路交通的发展,法国南部的葡萄酒业渐渐赶超北部。20世纪,法国出台了各种法规条例更加规范了葡萄酒的生产与等级(1935法定产区(AOC)法例管制;1949年优良地区餐酒(AO VDQS)的管制法令;1979年地区餐酒(Vins de Pays)和日常餐酒(Vins de table)管制法令)。这些法令使的法国葡萄酒更加完美并得到世界的赞誉。如今,法国葡萄酒的等级(classification des vins fran?ais)为:法定产区葡萄酒 (AOC):这是最高等级的法国葡萄酒、优秀地域餐酒(Appellation d’Origine Vin Délimité de Qualité Supérieure)、地域餐酒 (Vin de pays)和日常餐酒( Vin de table)。

现如今,法国葡萄酒有六大产区,分别是:波尔多、罗纳河谷、勃艮第地区、卢瓦尔河河谷、香槟地区和 阿尔萨斯(Alsace)。每个产区的葡萄酒都有自己的特色。如勃艮第地区的葡萄酒酒力浑厚,波尔多地区的葡萄酒口感柔顺。香槟区主产起泡葡萄酒并且只有在这一区域生产的起泡葡萄酒才能被称之为香槟。

在法国,喝葡萄酒有可称之为严格的礼仪。一般喝酒是从淡到浓,从年份新到年份久。喝葡萄酒讲究酒器与酒的搭配,酒与菜肴的搭配,酒的温度。可谓从斟酒到品尝各个环节都有要求。

人们说到法国葡萄酒总有个误区,认为葡萄酒就是红酒。其实葡萄酒种类很多,人们根据颜色,质地及生产地,含糖量等因素可以做不同的划分,在这里给大家介绍最常见的几种分类方法:

1.根据颜色分类 (la robe)

葡萄酒的颜色(robe)是人们最常用来划分葡萄酒的方法。根据颜色的不同,我们可以把葡萄酒分为:白葡萄酒,红葡萄酒和粉红葡萄酒。其中中国消费者最常见的事白葡萄酒和红酒

2.根据酿造方法

根据酿造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葡萄酒、起泡葡萄酒、加烈葡萄酒、价位葡萄酒四大类。

3.根据酒的含糖量(la teneur en sucre naturel):

这种分类方法对于无气泡的葡萄酒和气泡葡萄酒有不同的划分

3.1无气泡酒 (vins tranquilles)

干葡萄酒(vin sec):指的是每升的含糖量少于2克的葡萄酒

第3篇:葡萄酒文化范文

葡萄酒,蕴藏历史与文化价值的艺术品,欧洲人以其深厚而有内涵的文化,精湛的酿造技术,把上帝赐与的葡萄,化为人间的金汁玉露。富隆酒业总裁沈宇辉先生认为:“葡萄酒本身就是艺术,艺术品和葡萄酒一样,都是有生命的。”在葡萄酒文化推广的道路继续前行,并融合艺术熏陶而带来新的品酒体验,富隆酒业希望与广大葡萄酒爱好者一同品味生活的艺术。

2012年,富隆酒业选择与今日美术馆合作,冠名赞助“2012之舟:‘富隆杯’当代艺术院校大学生年度提名展”,希望艺术院校的大学生团体,就像刚刚醇熟的葡萄酒一样,能被更多懂得欣赏的人士发现,惊艳于世。

本次“富隆杯”当代艺术院校大学生提名展收到了全球300余所艺术院校3000余学生的万余幅报名作品。天津美术学院作为主宾校,与伦敦艺术大学、组委会一起推动该展览走向国际。实力强大的评委团队包括了众多中国当代艺术领域最活跃、最具专业能力的策展人、评论家、艺术家、艺术媒体人、艺术机构管理者、艺术院校教授及学者,包括董冰峰、谷文达、何桂彦、姜陆、李旭、刘庆和、刘溢、宋冬、田恺、王广义、徐累、徐宁、尹吉男、张子康、朱伟、朱朱。其中徐累作为2008年武当王的酒标创作者,被中国众多葡萄酒迷们所熟知。

7月18日,“2012之舟:‘富隆杯’当代艺术院校大学生年度提名展”颁奖典礼在北京今日美术馆隆重举行。当晚众多大奖得主从133名入围青年艺术家中脱颖而出!得奖作品涵盖中国画、油画、版画、雕塑、综合材料、装置、摄影、影像、跨媒体艺术作品等,充分体现出“大学生提名展”不以艺术媒介为限,着重于大学生艺术作品艺术感染力与创造力呈现的评选标准。

作为艺术界的盛事,第七届“大学生提名展”得到了艺术界人士与媒体的广泛关注。颁奖典礼吸引了65家媒体参与跟踪报道,涵盖杂志、报纸、网络、广播、电视台,不仅包括《芭莎艺术》、《艺术与设计》、《艺术界》等众多艺术界专业媒体,也获得了如《中国日报》、《周末画报》、新华社等大众主流媒体的关注与报道。

第4篇:葡萄酒文化范文

针对目前进口葡萄酒来势凶猛的现状,《葡萄酒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希望通过培育国内自身品牌的方式,来增加国产葡萄酒品牌的市场竞争力。《规划》指出:要形成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企业和产品,培育2家销售收入100亿元以上的大企业集团,每个主产区培育建成1-2个具有产区地域特色的知名品牌。抵御市场风险、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明显提高。

对此,《规划》的主要任务中重点强调:加强品牌文化建设努力打造葡萄酒产业良好品牌形象。

加强品牌文化建设,大力推动优势葡萄酒产区品牌建设,培育和扶持一批创新能力强、经济效益好、诚信度高、特色鲜明的葡萄酒生产企业,提高品牌知名度,重视对葡萄酒商标等知识产权的保护,培育一批在国际市场上具有一定知名度和竞争优势的民族品牌。建立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葡萄酒文化,注重葡萄酒文化和品牌建设的有机结合,倡导合理、健康、科学消费,逐步树立我国葡萄酒行业的整体形象。

葡萄酒行业"十二五" 品牌文化建设工程

1.指导并加强品牌建设。针对各地区资源条件和企业特点,制定本地区葡萄酒品牌建设规划,细化工作重点和实施步骤;明确地区葡萄酒品牌定位,加快优势品牌的建立与推广,增强其市场影响力和核心竞争力。

2.支持优势企业兼并重组。支持有能力的企业通过联合、兼并、收购等方式实施行业整合,将以产品质量和特色为核心的品牌文化贯彻到产业链的各环节,建立集酿酒葡萄种植和葡萄酒生产、物流、销售一体化的产业结构模式。

3.葡萄酒文化建设。结合我国传统文化,特别要结合各区域历史、民族、饮食等文化,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葡萄酒

文化。

4.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加大国外先进科技技术和高水平人才引进力度,鼓励企业参加国际葡萄酒展会,展示我国葡萄酒产业形象。

业内人士认为,《规划》中的各项举措,有助于推动中西部葡萄酒产区的种植基地建设和提高葡萄酒品质,对于酿酒葡萄种植和葡萄酒生产企业区域布局有促进作用;同时《规划》进一步明确了行业准入条件,将促进行业发展逐渐走向规范化,也有利于改善食品安全状况。

第5篇:葡萄酒文化范文

进入2012年以来,中国葡萄酒市场日渐疲软,葡萄酒生产企业招商不利,度日如年,终端销售也是日渐惨淡。

为何会出现如此现状呢?是市场真的没有需求了么?回答是肯定的,市场需求很大。那又是为何呢?究其原因,与混乱的市场状况,以及媒体纰漏行业不良行为有很大的关系。

其实,纵观以上各因素问题,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前几年葡萄酒市场火爆的原因是,各种关于葡萄酒的宣传促生了巨大的市场,也使得一些良莠不齐的产品横行于市场,这组可以证明市场的需求是有的,并且很大,然而,随着众多媒体对于一些不良企业不良行为的曝光,消费者对葡萄酒的品质产生了怀疑,不知道哪家好,哪家坏,于是乎,做出无奈选择,不喝了。这是导致葡萄酒终端惨淡的重要原因。(作者:吴马 转载请注明作者)

终上所述,我们不难发现,葡萄酒终端市场疲软的根本原因是优质产品其品牌认知度不够,知名度较低,因此,只要对终端市场进行教育,完全有可能赢得消费者的信任,增强品牌的信心和品牌美誉度。消费者的信心对于经销商来说非常重要,因为,经销商的信心来自于消费者,从这一点来说,要实现成功招商,关键还是葡萄酒生产企业在品牌塑造上能带给经销商多少信心。也就是说,品牌文化先行十分必要。随着消费者理念的不断成熟,真正能吸引消费者的不单是低廉的价格,不单是优良的品质,更多的是产品品牌背后能否带给消费者一种文化享受、体验,葡萄酒有很好的文化情感传递的潜质,因此,葡萄酒生产企业要想真正的做大市场,做强品牌,就必须要品牌文化先行,培养文化认同的潜在的消费人群和市场。这正像奢侈品,其实奢侈品买的就是一种消费文化,一种消费体验,一种消费情感。(作者:吴马 转载请注明作者)

在这样一个竞争激烈的市场,如果你的产品品牌知名度较低,让消费者买单谈何容易。无容置疑,在这样一个产品极大丰富的时代,消费者已经成为了营销战略布局的核心。因此,如何赢得消费者的“心”,是成功营销的关键。如果,没有终端消费者的响应,经销商是轻易不会出手的,所以,无论老品牌还是新品牌,品牌定位是否清晰,品牌传播能否到达,品牌在目标市场的影响力是否足够大,消费者对品牌是否有所认知,企业产品品牌战略定位是否能先行,营造一个良好地葡萄酒品牌文化氛围,树立品牌良好的形象,这些是企业成功招商的关键。

第6篇:葡萄酒文化范文

关键词:葡萄酒广告;葡萄酒行业发展;葡萄酒;传播媒介;重要性

随着世界经济的多元化发展,葡萄酒行业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葡萄酒行业在奠定良好质量开发的基础上,将竞争策略逐渐转向软实力开发,使得葡萄酒已经超出了物化的商品范畴而进入文化领域,葡萄酒文化成为西方文化的代表。随着中国葡萄酒行业的崛起,要深化大众对于中国葡萄酒品牌的认识,就要发挥广告的作用,以从中国文化的角度对葡萄酒以认识。

葡萄酒行业中广告所发挥的作用

葡萄酒文化是运用文化载体对葡萄酒以文化信息的形式进行传播,将葡萄酒文化以广告的形式呈现出来,其所表达的意义不仅是对葡萄酒的内在涵义以刻画,更多的是要发挥宣传效应。目前正处于知识经济时代,中国的大众对于葡萄酒所形成的认知尚停留在西方文化层次上,还没有从中国文化角度对葡萄酒以审视,使得中国的葡萄酒行业发展受到影响。葡萄酒的文化内涵并不仅仅是以文化符号的形式对葡萄酒产品以界定,所涉及到的内容还包括葡萄酒的生产工艺和酿造技术,葡萄酒的行业规范,葡萄酒的斟饮方式以及其与人身心健康的关系等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葡萄酒广告中还要渗入有关葡萄酒的科学知识和营销战略等等。可见,葡萄酒广告不仅仅是发挥宣传目的的文艺作品,更是人们对葡萄酒以全面认识的有效途径。

广告商业性和葡萄酒艺术性的融合

中国人对于葡萄酒往往会定位于西方,主要在于西方的葡萄酒行业发展历史悠久,且在葡萄酒文化宣传上更为到位。中国的葡萄酒良品并不在少数,但是由于对行业市场潜力没有深入挖掘,所以很难被国人所认可。

(一)糖酒会的广告运作要注重葡萄酒品牌的推广。葡萄酒行业的世界化发展,促进了中外葡萄酒交流。以糖酒会为例。在糖酒会上,葡萄酒酒商都会将产品展示出来,且邀请媒体扩大宣传力度。在糖酒会展示葡萄酒,就是对葡萄酒宣传的最好方式。世界各国的葡萄酒业都会将具有代表意义的葡萄酒在酒会上呈现,不仅促进了产品交流,而且还可以相互借鉴,在这种专业的场合中形成潜在的竞争,对于促进葡萄酒行业的发展意义重大。特别是较为大型的糖酒品鉴会,葡萄酒经销商不仅可以利用这样的机会展示自己的葡萄酒产品,而且还会将品鉴会作为进入行业市场的途径,在接触国内外葡萄酒经销商的同时,还可以与消费者建立往来。在品鉴会上,葡萄酒商可以品尝到参会的葡萄酒,可以对葡萄酒深化认识,领会到不同的葡萄酒文化。通过葡萄酒品鉴会可以明确,葡萄酒已经不仅仅是一种酒品,而是含有更为丰富的文化内涵。一名葡萄酒经销商如果对葡萄酒不甚了解,且没有做到货比三家,而仅仅以葡萄酒商品销售为主,就很难做到长期经营,更难以形成品牌效应。此外,葡萄酒品鉴会往往为无座的自助餐性质的酒会,多数时间参会人员都会拿着酒杯在大厅里欣赏并品尝各种品牌的葡萄酒,并相互之间近距离交流,以相互介绍自家的葡萄酒产品,并相互借鉴,审视本品牌葡萄酒的不足之处。但是采用糖酒会推广的葡萄酒广告宣传模式,西方国家会进行推广预算分配,即通过拉赞助的方式筹集资金,还会开展多种公益活动。也就是说西方国家的葡萄酒广告是以活动的形式展开的,利用多方筹集的资金召开品酒会,或者葡萄酒展会,使葡萄酒广告以多种形式展开,内容更为丰富,且易于接受,获得较高的知名度。中国召开糖酒会是以营销为目的的广告投放,形式简单,内容单一,很难扩展大众参与面,往往获得了行业内部交流效果,而对于活动情况则以新闻的形式播出。这种糖酒会的宣传形式虽然可以获得一定的广告效应,但是覆盖面狭窄。葡萄酒产品的日益丰富,可以喝到的葡萄酒已经不限于国内的张裕干红、长城干红,还可以喝到意大利的葡萄酒、法国的葡萄酒。消费者对葡萄酒的选择范围逐渐扩大,葡萄酒产品会产生严重的同质化倾向。那么,中国的葡萄酒企业所面临的并不是葡萄酒产品的营销,而是葡萄酒品牌的推广。

(二)葡萄酒包装广告以艺术表现力发挥葡萄酒的品牌文化效应。葡萄酒的包装广告是葡萄酒最为直观的广告形式,其具有明显的商业性特点,并不能排斥艺术性。通常在葡萄酒的广告设计上,更为具有西洋色彩,以吸引消费者注意,这就是从消费者的心理出发,提升消费者对葡萄酒的接受能力。但是这种追求艺术表现力没有从葡萄酒的实质性角度出发提升广告创意,就会使广告流于形式而缺乏深层次文化表达。生活中离不开艺术,艺术来源于生活。仅仅从葡萄酒本身而言,红色代表着浓烈、白色代表着纯洁。在透明的高脚杯中倒入红色和白色的葡萄酒,更富于浪漫气息。这种浪漫呈现在消费者面前,更能够释放出神秘的色彩。看到这样的广告画面,就会有一种令人神往之感,消费者从视觉上就会陶醉于其中,更想要去品尝这款葡萄酒。

第7篇:葡萄酒文化范文

一、葡萄酒旅游的概念及特点

葡萄酒旅游是一种新型的专项旅游形式,在国外的发展初具规模,并有不错的收益,但在国内相关的旅游研究和实证分析还是比较缺乏。从19世纪90年代开始,就葡萄酒旅游的相关概念,已经备受相关组织和专家关注。最早关于它的研究是在1997年南澳委员会指出游客访问葡萄酒厂及相关活动。葡萄酒旅游可以包括游客在访问主要旅游目的地过程中对单一酒窖的短期访问,也可以包括将重点放在葡萄酒产地居住几天以亲身体验葡萄酒的生产过程。Hall等(2000)提出,对葡萄园、酿造厂、葡萄酒节及葡萄酒展览会的访问,这种访问是把品尝葡萄酒和对葡萄酒产地的特征的体验作为主要访问目的。我国的学者在总结国外的分析的基础上也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李世泰等提出葡萄酒旅游包括制酒,品酒,赏酒,健身,美食,购物和游览葡萄酒厂周围的葡萄园等景点,还包括了解产酒地区的文化和生活方式的一系列娱乐活动。葡萄酒旅游业的增长与现在注重文化和生活方式的“体验” 旅行分不开。由此,Williams(2001)认为葡萄酒旅游是喜爱葡萄酒的人到葡萄产地追求与葡萄酒相关的各种体验的一种旅行。这一定义强调的是旅游者通过葡萄酒旅游获得休闲游憩体验和经历,延伸了葡萄酒旅游概念的内涵。

葡萄酒旅游呈现出以下特点:(1)产业经营的三重性。从资源禀赋来看,葡萄酒旅游资源中既有工业观光旅游中的工业设备及工业产品制作等资源,又有生态农业旅游资源中农业旅游资源的农作物、风景、气候等,同时兼具休闲旅游的特性。(2)较强的参与性和体验性。葡萄酒旅游者的动机就是一种由低至高融入葡萄酒体验的过程,项目也体现出高度的参与性和体验性。葡萄酒体验旅游的采摘、酿制、品酒、赏酒等环节能充分调动眼、耳、口、鼻等各个感官的参与,在参与中体验,在体验中思索,使人记忆深刻、难以忘怀。(3)高品位性和高教育性。国外研究中,对葡萄酒旅游者的人口统计学特征的研究结果显示,葡萄酒旅游者具有明显的高学历和高收入特征。(4)文化性。葡萄酒旅游是一种葡萄酒文化之旅,发展葡萄酒旅游过程中可将地域文化和企业文化都充分的融入进去,从而增加葡萄酒旅游的文化内涵。

二、我国葡萄酒旅游开发现状及不足

我国葡萄栽培总面积628万亩,其中酿酒葡萄80余万亩,葡萄总产量627万吨,75%鲜食,15%酿酒,10%制干、制汁/醋。中国葡萄种植历史悠久,但绝大部分葡萄用于鲜食。目前,国内酿酒葡萄的生产集中分布在胶东、西北、京津冀地区。已形成的葡萄酒旅游目的地主要以葡萄酒产业旅游带的形式出现,主要有北京延庆县“酒庄葡萄酒产业带”,烟台蓬莱市“葡萄观光旅游带”等,相对来讲是东部发展较好,西部仍旧处于探索阶段。

从出土文物和历史情况来看,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的两河文明地带,即美索不达米亚创造出人类最古老文明的苏美尔人酿造出了人类第一桶葡萄酒。而中国的葡萄酒旅游于20世纪9O年代兴起,并且发展缓慢。虽然说中国的葡萄酒文化有几千年的历史,但历史最悠久的张裕葡萄酒庄,也才是19世纪末建立的,到现在也只有一百多年的历史。而开始发展葡萄酒旅游更是近几年的事情。因此,中国的葡萄酒庄没能沿袭中国五千年的历史,从葡萄酒旅游的角度来看,缺少西方国家的历史韵味。而在葡萄酒庄的建筑园林设计上,则多采用欧式园林景观,比如张裕。或是中西合璧式,比如云南红酒庄。在游览过程中,多是游客走马观花式地参观酒厂、酒窖、文化中心等地,然后进入到葡萄酒销售中心,这个过程缺少对葡萄酒文化的体验,酒厂商更注重的是销售环节。在导游的讲解方面,也一般在于介绍葡萄酒的相关常识和本酒庄的企业文化,而甚少涉及葡萄酒的历史来源和文化渊源。这使得游客的体验不够全方位,印象不深刻。国内关于葡萄酒旅游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产业前景的开发,多从旅游企业的角度出发,例如树立企业形象、规划旅游线路及景区,而没有从体验经济角度展示我国葡萄酒旅游的特点与需求。目前葡萄酒旅游发展中还存在服务内容单一、服务质量不高,散、小、弱以及没有形成规模优势和品牌优势等问题,真正懂葡萄酒的专业旅游人才极度匮乏。

三、关于体验经济理论的内涵

美国学者约瑟夫・派恩与詹姆斯吉尔摩在1998 年《哈佛商业评论》中指出:所谓体验经济,是指企业以服务为重心,以商品为道具,追求感性与情境的诉求,为顾客创造出值得回忆的感受。体验经济作为一种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和服务经济之后的主导型经济形态逐渐引起人们的注意。

体验经济的特征体现在生产和消费的同步性,体验是这一过程的“产品”。消费者愿意为这类体验付费,因为它美好、难得、非我莫属,每一瞬间都是一个“惟一”。这与旅游产品无形性、异质性、易逝性、生产与消费同步性等特性不谋而合。另一方面,从旅游者的角度来看,人们出游的动机不外乎求知、求新、求异、求乐的精神和心理体验,因此,旅游本身就是一种“体验”。在体验经济中,企业不再仅是销售商品或服务,它提供最终体验并充满感情的力量,给顾客留下难以忘却的愉悦记忆。根据参与程度和联系类型的不同,将体验划分娱乐、教育、逃避现实和审美四个部分。最好的体验处于四个领域交叉的“甜美地带”。

全新的体验不仅是满足客户的期望,减少客户的损失,而且是有意尝试超越客户的期望,带来惊喜的体验,创造惊喜的体验需要以满意和减少损失作为平台(谢彦君,2005)。体验经济时代,要问消费者“你记住了什么”,而不是“我们怎么做”或“你需要什么”。

从 2003 年起,国内的体验经济研究开始涉及产品设计、营销、消费需求等多个领域,其中也包括旅游活动的研究。例如,邹统钎讨论了旅游体验的本质,区分了娱乐、教育、逃避、美感和移情5种旅游体验。孙根年教授在体验旅游的经营与策划中,提出“动机―过程―目标”模式(见图1)。其中,过程“三性”:可感知性、可理解性和可参与性是旅游体验经营的关键;目标“三感”:新鲜感、亲切感和满足感是旅游体验要达到的终极目标;动机“三求”:求补偿、求解脱、求刺激是旅游体验得以形成的核心动力(张建忠、孙根年,2012)。此外,芮田生在分析游客潜在心理和审美心理的基础上提出体验型旅游产品设计的程序,包括游客行为分析、体验型旅游产品设计原则和步骤等。

四、葡萄酒旅游开发对策

(一)强化葡萄酒旅游景区体验化开发理念

旅游开发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人与自然、文化与环境的和谐共生,使各主体获得自身最大收益。对游客而言,要通过旅游活动感受葡萄酒文化和地方特色,以获得难忘的经历;对景区而言,要使经营者在提供旅游体验这个经济提供物时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对旅游地而言,要获得文化传承、地方宣传、社区获益等综合效益的最优化。游客主要通过精神参与和身体参与来获得深度的旅游体验,在景区的体验化设计过程中,注重真实性的营造,为游客创造真实的葡萄酒酒体验氛围,物质景观形象、地方文化形象、企业形象等多个二级系统,都要与景区总体形象相符。

(二)深度挖掘本土葡萄酒文化

我国葡萄酒旅游现有发展模式多为效仿西方,并没有融入本土特色。葡萄酒文化应包括几千年来不断改进和提高的葡萄栽培管理技术、葡萄酒酿造技术、法律法规制度、酒俗酒礼、饮酒器皿以及文人墨客所创作的与葡萄酒相关的书画、诗文等。我国在历史、文化、、饮食以及生活习惯等方面有异于西方国家,因而葡萄酒文化旅游也应呈现出了自己独有的特征,应在葡萄酒旅游体验活动中充分挖掘中国葡萄酒文化的魅力。

(三)大力推行葡萄酒酿造商依托模式

该模式的核心是以品牌葡萄酒酿造商为核心,主要表现形式为以葡萄酒酿造商为名字的企业庄园(例如威龙甘肃沙漠绿洲有机葡萄庄园),或将展示企业文化的博物馆作为单独景区呈现。主要的目标消费者定位为高端的葡萄酒爱好者以及会议、休闲等旅游者。满足旅游者的教育、观光、娱乐等多种体验,综合该酿造商葡萄种植基地、酿造厂酿造工艺和生产线、酒庄及企业文化展示等内容。旅游项目可以有传统的葡萄种植园参观,也可以参观酿造工艺流程、自动灌装生产线、酒窖,酿造者解说工艺、家庭自酿工艺传授,葡萄酒展示与品尝等。除此,还可将地区特色住宿,地区美食体验、地区特色的户外休闲运动、葡萄酒美容产品体验(比如葡萄汁护肤SPA)、葡萄节庆融入其中。典型代表有秦皇岛朗格斯酒庄。

(四)发挥葡萄酒文化博览中心的桥梁作用

目前国内很多葡萄酒产业聚集地建立了以品牌集聚、品鉴欣赏、收藏展示、科普推广、文化交流为主题,融休闲、展览和文化旅游于一体的葡萄酒文化博览中心。博览中心在产品推介、品评鉴赏、基地考察等面对面交流活动,为参展商和采购商创造了更多的交易机会,搭建了世界葡萄酒交流的平台。例如张裕葡萄酒还创新开发了馆藏事件酒、异型瓶酒类产品、小型可储酒橡木桶、不锈钢酒壶、艺术酒架、葡萄酒专业器皿、办公用具等酒文化特色、地域文化特色和旅游纪念特色浓郁的产品,深受顾客的喜爱和欢迎,这一点很值得借鉴。

(五)实现旅行社和葡萄酒旅游企业的有效对接

旅行社一头联系着游客资源,一头联系着旅游资源,然后通过对资源的整合、组织,起到中介作用。发挥好旅行社龙头作用,可以大大拓展旅游业集聚效应。目前,葡萄酒企业自身还没有完全认识到旅行社的作用,而旅行社也没有太多懂葡萄酒的导游,因此衔接上出现了问题。葡萄酒企业依托自身的宣传招揽顾客,范围有限。旅行社带领游客去酒庄往往是到此一游,彰显不出葡萄酒文化自身的魅力,游客印象不深,回头率不高。旅行社是旅游产品的总装车间和推销商,在发展和繁荣旅游市场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龙头作用。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旅行社协会要积极组织旅行社实地踩线考察,集中推出葡萄酒旅游精品线路,加大对外推介力度。旅行社要优先开展地接招徕服务,推出风土人情之旅、美食与美酒体验之旅、品酒之旅等旅游产品,按照旅游经济规律,充分体现葡萄酒旅游观赏性、趣味性和参与性。另一方面,葡萄酒旅游企业要注重对旅行社导游的培训,加大培育游客对葡萄酒品牌的忠诚度。提高导游在葡萄酒基础知识、葡萄酒饮用文化、葡萄酒餐饮服务、葡萄酒的历史、葡萄种植、葡萄酒生产、葡萄酒接待礼仪等方面的素质和技能。

五、结语

第8篇:葡萄酒文化范文

葡萄酒关于时尚的健康形象早已深深烙印在国人心里,身为酒水行业资深的领军人物堂玉宝先生亲身经历了市场的波动和沉浮。“在我看来,国人在喝了这么多年的白酒和国产的葡萄酒之后,对舶来的葡萄酒第一认知还在于找到了一种属于洋酒特有的感觉,因为进口的葡萄酒相对来说价格比较贵,喝进口红酒会让大部分人觉得浪漫而高雅。”

“中国作为世界最具消费潜力的市场,应该说我国葡萄酒消费还处于个发展初期,而进口葡萄酒在中国的市场更是处于一个起步阶段。我个人认为,在未来的三五年内,将是进口葡萄酒在中国市场的迅猛发展期。我个人是非常看好进口葡萄酒市场的。”身经百战的堂先生自从从业初期就早已认定了葡萄酒进口市场的巨大发展潜力。

“随着消费者对葡萄酒开始慢慢的认识和了解,尤其是对于舶来的葡萄酒,开始以一种全新的眼光来审视葡萄酒,许多消费者在喝了多年葡萄酒之后,逐步对葡萄酒有了文化和品牌的意识,据我所知,现在已经有一些比较高端的消费者,非某一品牌或某一产地的葡萄酒不喝,这一消费习惯的产生是一种质的改变。这种改变,说明我们国内的消费者对葡萄酒了解的加深,也说明消费者变得更加的理性。”一个产品业态的产生最重要的是市场的适宜性而进口红酒所表现出来的市场亲和力着实让人始料未及。

然而面对进口红酒铺天盖地的市场侵扰,作为消费者又该如何甄选又成了一个新的话题。“有些进口的葡萄酒还是很有品位的,不过也有一些档次不高品质不好的产品影响了消费者对进口葡萄酒品位的认识。葡萄酒是生活艺术的一部分,选择什么样的葡萄酒其实代表了这个人的品位如何,选择自己喜欢的合自己口味的葡萄酒才是最重要的。然而大多数人们在选购葡萄酒时,还只是停留在认价格和包装的层面上。而对品牌、品质文化了解甚少。我也一直在考虑这样一个问题,如何提高消费者对葡萄酒的品牌、品质和文化的认识,这的确也是我们品牌经销商应该倾力扭转的局面。”

第9篇:葡萄酒文化范文

当今,葡萄酒业面临的宏观环境和微观条件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据悉,中国葡萄酒市场零售规模为600亿-700亿元,到2013年将超过900亿元。截止2012年末,我国葡萄酒工业企业不到200家,中商情报网数据显示:2012年,全国葡萄酒的产量达13.8亿升,同比增长16.9%;2012年12月份,我国生产葡萄酒1.745亿升,同比增长40.44 %。而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1-6月,我国葡萄酒行业累计产量55.43万千升,同比增速为-7.15%。并且,在全球葡萄酒产量过剩、进口酒关税下调的情况下,进口酒的市场占有率不断攀升。总体而言,“刮风似的”干红热已过,葡萄酒行业正式告别了原料供给短缺和消费者盲目跟风的阶段,随着高额利润时代的终结,可以断言,新世纪葡萄酒业已进入了健康、平稳、巩固、提高的发展时期。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葡萄酒产业需要借助资本的力量来尽快完成行业升级。虽然像通天酒业联姻白洋河这样的葡萄酒“并购大戏”不会时时上演,很多葡萄酒企迎接资本市场尚待时日,但葡萄酒企业的并购是大势所趋,市场经济决定企业并购的会在业内掀起。行业资本进入葡萄酒业,将提高葡萄酒行业的整体竞争力,促进产业升级。这种资本包括同为酒水行业的资本,比如白酒企业投资葡萄酒产业;同时也包括业外资本,表现在像钢铁、房地产等非酒水行业内的资本形态;还有国际资本,比如拉菲在烟台建厂、保乐力加运作贺兰山等等,这些都将为葡萄酒产业发展带来新的力量。随着更多资本进入葡萄酒产业,中国葡萄酒产业前景依然十分广阔,而长期资本是其发展的保证。

从政策层面来说,产业整合是在国家调控下实行跨地区、跨省份的产业联合,形成经济联合体。由于我国多部门管理体制已经羁绊了葡萄酒业的健康发展及参与国际竞争,未来产业整合还将向归属权延伸。葡萄酒业到底归属国家哪一部门管理,会得到调整。

趋势二:基地转移、东西互补

伴随未来中国葡萄酒市场实现从百亿级向千亿级的时代跨越,中国葡萄酒市场将呈现出产区资源全球化、葡萄酒文化本土化、消费高端化三大趋势。也因此,打造具有鲜明特色的优质产品成为葡萄酒企业面临的挑战。

葡萄酒的独特属性决定了,一瓶品质优良的佳酿源于得天独厚的葡萄酒产区自然条件。葡萄酒的竞争,从实际意义上讲应该算是原料和基地的竞争,拥有优质且充足的葡萄酒原料尤为重要。而随着葡萄酒的消费升级和选择变得更多样,各葡萄酒企业对于葡萄基地的重视程度也大大提高。但以目前的形势来看,中国的葡萄基地建设才刚刚起步,技术水平并不成熟,要做出最好的葡萄酒尚需时日。但可以预见的是,最好的葡萄酒必定是最好基地与最优工艺相结合的产物。由此推断,中国最好的葡萄酒必将出自拥有基地和技术双重优势的企业。

一直以来,中国葡萄酒产区分布都较为分散。由于东部企业土地成本较高,未来产地向西部转移是大势所趋。实际上,近些年,几大知名葡萄酒生产企业早已开始把原料基地建设方向转向新疆,以期抢占优质的葡萄资源。未来西部产区将成为一些通用葡萄品种最大的种植基地,而西南地区和东北部分产区将成为一些特色品种的种植基地。在这方面,还需要产区之间形成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比如通天酒业和烟台白洋河的合作,就是一种葡萄酒行业发展所需要的横向并购,更是在葡萄酒原料和基地比拼下实现优势竞争的又一体现时代特征的产业整合升级的并购案例。

趋势三:洗牌加剧、市场下移

统计资料显示,在葡萄酒产量增长的同时,其他酒类也保持了增长的态势。这说明,不止葡萄酒,整个酒类市场都在扩大。产品逐渐向中高端化过渡,并且如今已经在产品中高端化方面形成了一个强者恒强弱者愈弱、完善稳定的市场格局。除此之外,受消费大环境的影响,我国葡萄酒消费将会逐渐从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向内陆城市延伸,葡萄酒市场覆盖面将逐步扩大,而消费者对葡萄酒接受程度也将得到很大提高。

这也说明,我国葡萄酒市场将进入新时期的加速洗牌阶段,特别是一些中档品牌,将成为洗牌的首选目标。对于一些弱小葡萄酒品牌而言,由于其本身资金、竞争实力、品牌知名度、市场资源等方面的弱势,很难与那些一二线葡萄酒品牌进行全面、直接的抗衡。而随着洗牌运动加速,葡萄酒连锁店快速扩张、厂家品牌不断整合,这些都将迫使中小品牌成为行业洗牌的牺牲者。这种情况之下,一批零散的、缺乏远见的弱小葡萄酒企或经销商将首当其冲,接受被“出局”的命运。这种情况无法避免,但对于整个市场而言,只有经过新一轮的洗牌,淘汰掉一些实力弱、酒质没保证的企业,市场才能得到良性的发展。

从时间来看,中国葡萄酒行业真正的黄金发展期将在新世纪的第二个10年之中,呈现在我们面前。此前的10年,葡萄酒在一线城市燃起了消费热潮,第二个10年刚开始两年多,但在国内二线城市和部分三线城市,葡萄酒消费的火热情况已经堪比几年前的一线城市市场。可以预测,随着消费市场进一步被发掘,在今后几年中,二三线城市的葡萄酒市场将变得如同现在的一线城市,中国乡村的葡萄酒市场将会如同现在的二三线城市。随着农民消费水平和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农民对酒品种的需求也将逐渐增多。面对这新增的9亿人口的农村市场,许多国内外强势品牌都在千方百计地打它的主意,从城市消费圈“突围”,向农村市场“包抄”。但要真正吞食这块“肥肉”,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趋势四:进口续增、高价回归

随着我国葡萄酒市场进一步扩大,毫无疑问,国外葡萄酒品牌进入的欲望也日渐增强。数据显示,2006年以来,中国葡萄酒进口商的数量增至三倍,却仍然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中国海关总署的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累计进口葡萄酒4.3亿升,比上年增加8.9%;价值25.7亿美元,增长18.1%;进口平均价格为每升6美元,上涨8.5%。

不仅如此,方式也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有产品直接进入,也有产区建酒庄、收购企业股份等,力度明显加大,销量持续上升。一方面,这说明国内进口洋葡萄酒消费市场潜力巨大,同时还有“迷恋洋酒情结”,另一方面,这也势必使得国外品牌在中国市场上的竞争日趋激烈。

与优质的国外葡萄酒品牌相比,国产葡萄酒还停留在以低廉价格吸引消费者的阶段。相关调查结果显示,当把条件设定为价格在300元以下的葡萄酒,同等价位下,43.1%的消费者会首选法国波尔多葡萄酒,20.3%的消费者会选择国产葡萄酒,17.1%的消费者会选择澳大利亚的葡萄酒,14.2%的消费者选择意大利葡萄酒,另有5.3%的消费者选择美国葡萄酒。而当不受价格所限的时候,多达56.8%的消费者会首选法国波尔多葡萄酒,排名第二的是意大利葡萄酒,比例达到20.6%,澳大利亚葡萄酒排名第三,达10.4%,只有9%的消费者会首选中国葡萄酒。从中我们不难看出,中国消费者在选购时,愿意为法国葡萄酒支付更高的价格,超过80%的人认为,最好、最贵的葡萄酒来自于法国。

不过,进口葡萄酒也正在经历着一个与中国传统白酒相类似的变迁过程,逐渐从商务场合、夜场渠道等特殊领域,向大众消费者的日常餐桌过渡,商家不得不重新调整利润空间,具有性价比优势的进口葡萄酒产品将越来越受消费者的追捧。

在此竞争背景下,进口葡萄酒的价格也有了战略性变化。如2003年份拉菲高位盘整后开始调头向下,2011年3月以来跌幅达15%,同拉菲一起下跌的还有波尔多其他的名庄酒,同时,玛歌、木桐等也出现了下跌。价格下调带来了市场份额的提升。目前,以北京、上海、广州、厦门等为代表的一些酒类消费成熟市场,进口葡萄酒的市场份额已逐渐与传统的白酒、啤酒分庭抗礼了。

趋势五:口感首选、主张独特

葡萄酒一向被定义为舶来品,相应的葡萄酒也是我们从西方“拿来”的别人的葡萄酒文化,中国的葡萄酒消费者更是饱受不懂酒以及不懂葡萄酒文化的诟病。但随着消费文化水平的提高,国内消费者对葡萄酒的识别能力和品尝水平也相应提高。最新对口味、价格、品种三项选购调查表明:北京、上海、广州三地的葡萄酒消费者均不约而同地把葡萄酒口味作为了选购时的首要考虑因素,这反映了我国消费者的日趋成熟,酒文化演变的消费文化已经在市场得到体现。

我国葡萄酒业发展到今天,是“酒文化”的驱动,是消费行为各要素注入酒文化的“行为文化”,是对“酒文化”的现实化、具体化、群体化、人性化、生动化的体现。生产企业要让葡萄酒更贴近消费者,让消费者体其精、察其味、识其内容。随着中国葡萄酒行业的发展,中国消费者对葡萄酒认识继续加深,在与西方葡萄酒文化相结合的基础上,加上各个省份不同的风俗习惯,属于中国人自己的葡萄酒文化将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