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乡村振兴商业模式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8月20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北京第4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该份报告显示,2018年上半年中国互联网发展呈现十大亮点。
一是基础资源保有量稳中有升。截至2018年6月末,中国IPv6(互联网协议第六版)地址数量为23555块/32,半年增长0.53%。
二是网站数量半年增长2%,2018年6月末达到544万个;上半年,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消费累计达266亿GB,同比增长199.6%。
三是中国网民规模达8.02亿,普及率达57.7%,普惠化成果显著。CNNIC主任曾宇认为,中国网民规模持续增长的驱动力在于:互联网接入环境改善、互联网应用场景扩大、互联网助力乡村振兴、政务上线积极推动等。
四是共享出行用户高速增长,市场资源得到进一步整合。至2018年6月末,共享单车用户达2.45亿,网约出租车用户规模达3.46亿。
五是手机支付用户达5.66亿,互联网理财用户增长30.9%。曾宇表示,中国网络支付行业在用户规模、交易规模、商业模式等方面均处于全球领先地位,全球化拓展步伐加速。
六是网络娱乐用户规模不断增长,到2018年6月底,网络直播用户规模达到4.25亿,网络音乐用户5.55亿,网络文学用户4.06亿,网络游戏用户4.86亿。
七是近六成网民使用网上政务服务,移动政务服务迅速兴起。至2018年5月,有31个省(区、市)开通了微信城市服务,覆盖了天气预报、交通违法查询、社保查询、环保举报等政务服务。
八是数字经济产业蓬勃发展,如上半年电子商务平台收入同比增长39.1%,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30.1%。曾宇表示,电商与社交融合、线上与线下融合,推动零售业进一步发展。
1 数据来源和分析方法
依托特色资源条件和良好发展政策,2017年天津市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直接从业人员3.2 万人,受益人口28万人,旅游综合收入达到40多亿元,同比增长18%。可以看出休闲农业有效促进农业产业转型和农村经济发展。本研究选取天津市休闲农业协会的32家天津市休闲农业代表性经营主体为典型案例,涵盖天津市内10个有农区,包括休闲农庄、农业园区、休闲农业村等不同类型,覆盖面较广。他们作为休闲农业创新创业行为的组织实施者,很大程度上可以代表天津休闲农业经营主体创新创业的情况。因此本研究从休闲农业经营情况、产业发展现状、新业态发展、经营者需求等方面,设计有针对性的调查问卷,包含25个问题,并根据问卷调查结果,对其创新创业的行为和诉求进行分析,并对整体成效进行评估,以期对天津市休闲农业转型提升提供指导。
2 结果与分析
2.1 创新创业行为分析
2.1.1 商业模式 (1)营销手段。目前,天津市休闲农业正在不断地依托互联网建立并改进自身的营销体系,增强对销售渠道的控制。但是可以看出传统媒体营销仍占据较大的比例,有22家采取了该方式;与之不相上下的是自由网站营销,占据了21家;依托旅行社营销的有12家,实现了“农业+旅游”的结合,同时也依托旅行社扩大了客源市场;仅有10家采用微信微博营销,但随着互联网经济的深入,会有越来越多的自媒体介入该领域。
(2)电商合作。随着互联网经济席卷全球,大部分企业均通过自建或者第三方的电子商务平台直接面向消费者提品和服务,互联网+休闲农业已经成为趋势。目前调研企业中自建电子商务平台的有14家,9家委托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7家未与电商平台合作,2家未提供答案。
(3)创新创业孵化器。依托天津市休闲农业协会所搭建的沟通平台,在对休闲农业企业进行走访调研过程中发现,部分企业已成立或者准备成立创新创业中心作为孵化器(齐心庄园、牛顿庄园),邀请不同行业的新型经营主体进驻,提高创业知识和创业能力,增长创新创业经验,助力乡村振兴。
2.1.2 产业技术 (1)主要经营产品。目前,休闲农庄主要的经营产品是传统的农副产品、餐饮住宿和采摘垂钓,同质性较强,而这仅是初级的产品开发,尚未凸显出附加值;而开展运动健身娱乐项目的有12家,相对较少。
(2)产业链延伸。从调研数据可以看出:大多数企业仅停留在初级生产阶段,没有建立自己的产业链体系,16家企业尚未涉及任何形式的加工,主要出售初级农产品;其余16家企业仅涉及到初步加工,尚未有精深加工。这也说明了没有精深加工的产品做支撑,无法满足游客求精、求新的需求,注定了目前休闲农业企业的盈利困境。
(3)研发、营销团队。休闲农业经营者要生产出高附加值的名优特新产品,就必须以现代高新科技为支撑。据调查,目前的休闲农业企业大都选择与相关的科研院所进行技术合作来提升科技竞争力。目前自有研发团队的12家,自有营销团队的21家,外包研发及营销2家,无研发及营销团队的3家。可以看出,大部分企业研发实力还是相对较弱,目前一般采用技术员指导模式;相对而言营销团队的比例较高,营销意识已基本建立。
2.1.3 创意设计 (1)节庆活动举办情况。周期性举办节庆活动可以给企业聚集大量人气。据统计,每月举办1次节庆活动的有5家,每个季度举办1次节庆活动的有8家,每年举办2~3次节庆活动的有14家,每年举办1次节庆活动的有3家,从未举办的1家,还有1家未提供答案。可以看出,大部分企业都将举办活动作为提升自身影响力和知名度的重要途径,大部分节庆活动是结合农产品的生产周期所举办的采摘、观光等节庆活动,结合自身经营,常态化、周期性、有新意、可参与的节庆活动仍较少。
(2)品牌建设情况。品牌是提升附加值的重要路径,通过融入创意设计,打造农产品品牌,提升产品知名度和吸引力。目前大部分企业均建立了自己的品牌,仅有5家没有品牌,其他企业均有1~2个注册商标,为提升附加值提供了基础。但在扩大品牌影响力、提升品牌含金量上工作力度不足,导致尽管有品牌,但却无人知的情况。
(3)体验活动设计。目前各企业根据自身经营状况,设计不同的体验活动,满足消费者休闲体验的需求。调查的企业中农事体验类活动最多,涉及到27家,包括垂钓采摘等;15家观赏游览类;13家美食品鉴类;12家科技教育类;11家亲子互动类;8家运动健身类;7家会展购物类;6家文化艺术类。可以看出开展运动健身类、会展购物类和文化艺术类的较少,而这三类恰是能提升园区品味,实现企业盈利的关键所在。
2.2 创新创业诉求分析
从调研企业对创新创业诉求分析可以看出,有28家迫切需要政府进行资金补贴,20家需要土地政策,20家需要培训等公共服务,14家需要宣传推广,11家需要经营指导,6家需要市场信息。
2.2.1 资金需求 几乎所有的经营主体都迫切需要资金补贴,这也普遍反映出休闲农业企业的经营困境。休闲农业项目前期投入大,企业对政府资金扶持需求的依赖性和迫切性较强,但政府的资金补贴只能是锦上添花,一方面政府资金有限,从天津市农委对休闲农业项目的往年立项情况可知,企业获得的政府扶持资金在50万~100万之间,对企业整体经营状况改善较为有限;二是政府资金的使用有着较多的限制与要求,同时审核较为严格,对企业而言使用资金成本较高。
2.2.2 政策需求 可以看出幾乎所有的园区和企业都面临建设用地不足的问题,32家单位中建设用地不足的有27家,已经成为行业发展的痛点与瓶颈。但休闲农业活动的开展必然涉及到相应的休闲娱乐配套设施,需要相应的建设用地作为活动开展基础,但建设用地政策上始终没有突破性进展。根据数据分析结果,32家经营主体中,需要0.2~0.3 hm2建设用地的2家,0.3~0.6 hm2建设用地的6家,0.6 hm2以上建设用地的24家。然而很少有园区或者农庄有建设用地指标,大部分采取擦边球的形式。目前在大棚房整治背景下,出于保护耕地红线的政策因素,休闲农业经营主体经营惨淡,损失惨重,因此,政府有必要出台相关配套政策规范行业发展。
2.2.3 公共服务需求 尽管被调查者对培训的需求比较迫切,但在实际上,政府提供的培训服务却并没有完全达到预期效果。2014—2017年,天津市休闲农业协会组织专家团队多次举办休闲农业从业人员培训,希望帮助提高企业员工素质和管理水平,但休闲农业企业并未表现出积极性:一方面是由于参加培训并不能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是培训的内容并不能满足企业的需求。由此造成参加从业培训的意愿和主观能动性并非特别高,达不到预期培训效果。
2.2.4 市场经营需求 由于目前的休闲农业经营主体大部分由农业转行而来,只擅长生产,不擅长营销,对市场不了解,这也是造成休闲农业企业经营困难的关键所在,他们迫切需要在市场需求和市场营销上得到相关的指导和帮助。创新创业者必须考虑到市场的需求,设身处地站在消费者的角度思考问题,抓住消费者的“痛点”,与消费者能够实时交流,了解用户的个性化需求,不断完善产品。
2.2.5 信息平台需求 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依托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为用户提供技术、市场等信息服务,是信息平台建设的出发点。特别是5G时代的到来,休闲农业将面临颠覆性挑战,对于休闲农业经营主体来说,处理信息的能力,包括市场需求信息、生产信息等,直接决定其经营状况。目前经营主体中缺乏对信息的整合能力,造成产品体系设计中对盈利点的把握不足。
2.3 创新创业成效分析
2.3.1 效率分析 在調研过程中发现,越重视商业模式革新、新技术引进、创意设计开发的休闲农业园区或者农庄,也就是说越具有创新创业精神的企业家,他们在从业人数、辐射带动效应、接待规模、经济效益上越有明显优势。
从整个行业来看(表1),基于单位从业人员接待人次和单位从业人员创造价值两个视角,分析2011—2015年期间天津市休闲农业人才创新创业的效率。单位从业人员接待人次集中在250~290人次之间,一方面单位从业人员的接待能力有限,另一方面超出水平的接待能力会带来服务水平的下降,必然会带来游客休闲体验感受的下降。从单位从业人员所创造的价值来看,由2011年的4.94万元,上升到2016年的9.12万元,年平均增幅在15%以上。可以说正是由于创新创业活动的开展,带来休闲体验活动的增多和产业链的延长,从而促进效率的大幅提升。
2.3.2 市场分析 调研结果显示:年接待量在1万人次以下的有8家,1万~3万人次的有3家,3万~5万人次的有4家,5万~10万人次有8家,10万人次以上的有8家,未提供答案的1家。接待5万人次以上的企业占所有调研企业的50%,10万人次以上的占25%。这也印证了企业家反映目前最大难点之一是市场对企业产品的认可度不够,接待人流量不够,导致收益难以支撑正常运营。尽管整体上接待人次有待提升,但创新创业的开展可以为休闲农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引导休闲农业管理者和经营者更新理念,提高经营管理水平,顺应大农业时代的发展趋势,让更多的人共享休闲农业发展成果。
2.3.3 效益评估 休闲农业发展的根本目标是延伸农业产业链,追求休闲农业效益最大化,进而实现区域整体效益的最大化[13]。从年利润数据上看,可以统计出:4家企业绝对亏损,年利润100万元以下的5家,年利润100万~500万元之间的11家,年利润500万~1 000万元之间的是7家,年利润1 000万~3 000万元之间的1家,年利润3 000万元以上的1家,还有3家未提供答案。但与之矛盾的是,与休闲农业经营主体的座谈中得知,休闲农业企业盈利状况非常不理想,所以调查问卷中的结果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隐瞒。且扣除基础设施投资之后,年利润更为有限,由此可以看出休闲农业盈利情况并不理想。整体而言,利润较为微薄,仅有25%的经营主体在500万元以上,75%都处于勉强维持或者亏损的状态。
从收入结构上看,采摘和农产品销售作为收入主要来源的有28家,18家靠餐饮住宿,12家依靠娱乐项目,11家财政补贴,门票是7家。由此可以看出,目前的休闲农业企业主要收入基本依赖初级农产品生产,产品创新程度不高。
2.3.4 关联分析 产业集群有两个基本特征,即地理邻近性和产业关联性[13]。休闲农业集群化发展需要各种条件、机制和制度的保障。从现状来看,首先,休闲农业集群的发展需要以农业的现代化和信息化为基础条件。尽管已取得较大的成就,但尚未实现全面现代化和信息化。其次,根据2014—2017年天津市休闲农业协会对全市10个有农业区250个新建休闲农业园区、村(点)进行调研的。结果显示,目前天津市休闲农业的园区、农庄、村(点)多为点状布局,未形成良性竞争与深度合作的格局,参与主体之间缺少良性的利益联结机制与互动,关联性较弱,难以实现基础设施共建共用、项目差异化发展以及市场共享,限制了创新创业活动的进一步延伸。再次,在休闲农业集群化过程中,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有待确立。农民和休闲农业企业之间的利益分配机制如何建立,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休闲农业集群的发展。
今年以来,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大力支持文旅产业组工作,尤其是诏彬常委和舒莉副区长亲自担任文旅产业组领导并带头参加招商接待工作,文旅组招商工作稳步推进、开局良好:截止6月下旬,共“请进来”考察洽谈企业71家,“走出去”走访对接企业18家,新注册文旅企业3家,储备在谈重大项目6个,重点项目3个,一般项目8个,现将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工作概况
(一)抓基础工作。一是梳理招商载体。今年我们聚焦区内现有资源,进一步梳理了文化产业用地、老旧厂房、公园、空置物业、农业可流转用地等招商载体,分类别、分项目细化指标,形成资源储备库并制作成册以备招商推介。二是明确招商政策。充分利用区委区政府出台的《**区重点产业培育和扶持办法》《**区全域旅游实施意见》等政策进行招商宣传,吸引优质文旅企业落户我区。三是畅通招商渠道。对内加强与四大板块、其他三个产业组、三个驻外招商组,以及有关部门、派等的联系,共享客商信息资源。对外“走出去”主动对接各类行业协会商会、各地文旅龙头企业、特色平台。今年我们不仅到北京、上海、深圳等地与三个驻点办汇合洽谈招商工作,还拜访了北京伊诺华电动方程式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深圳格兰云天酒店、西安曲江文化产业投资集团等,与老旧厂房联盟等建立合作关系,利用各种平台扩大招商半径。
(二)抓招商落地。一是热情接待,做好推介。今年由我组牵头正在积极洽谈的有国韵艺术小镇、《铁血铸魂》实景剧、旅投交建、金鳌山乡村振兴等重大项目;同时,会同滨江湾区管委会持续推动ACE亚音集团、北京摩登天空、上海子彧文化创意产业园等项目;配合招投局不断跟进五矿地产集团、洲际酒店等项目。二是积极跟进,确保落地。工作组内部建立“首问责任制”和“专人联系制”,随时跟踪项目,及时解决项目落地过程中存在的困难问题,确保成功落地。如为解决《铁血铸魂》实景剧投资问题,产业组为其与荣盛地产集团投资方牵线搭桥,同时,积极联系农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组织中小微企业申请商业价值信用贷款,筹备建立文旅企业融资长效机制,拓宽渠道,解决企业融资难题。三是随时服务,排忧解难。文旅组全员既是招商代表,也是项目推进全流程服务专员,要为企业继续做好保姆式的后续服务。如为解决“爸爸的山坡”项目广告标识牌问题,产业组积极与交委、市政等单位协调。我们还主动落实好已落地企业招商政策性奖励兑现工作,收集好相关资料报财政局审核。同时做好企业营收税收情况统计、规划入统等问题,以便区内相关部门摸底掌握企业情况,更好地提供服务。
(三)抓队伍建设。一是加强业务学习,增“内力”。通过邀请区税务局来产业组授课、自主学习和在工作实践学习等方式增长了财税专业知识,提升了资源推介、项目研判、商务谈判等能力。二是通过专题会议,借“外力”。今年以来,文旅组通过“四套班子”领导联席会议、区政协九届第十四次常委会、**融入现代化都市圈等专题研讨文旅产业发展的会议,听取各方意见建议,广泛借力推动招商工作。三是完善工作机制,聚“合力。”从三月起产业组进一步明确文旅组日常运行机制、文旅产业联席会机制、文旅组与板块的融合机制、文旅组与驻点办融合机制、文旅组与重点园区的融合机制、文旅组与文化骨干类企业的联席机制、走出去请进来的考察机制等七大工作机制,加强与各方沟通联系,共同解决招商落地中存在的问题。
二、存在的问题
(一)重大项目落地较难。土地出让、项目落地需要业主、政府、投资人三方高层人员进行洽谈磋商,绝非仅凭招商人员就可以左右。首先,重大文旅项目落地,必须要有抓手,尤其是土地资源,我区重点文旅项目集中在滨江沿线,但滨江资源大多掌握在市级国资公司手中,区内自己掌握的土地资源较少,导致项目落地困难。今年我们洽谈了很多优质项目,尤其还储备了几个重大项目,但最后都无地可落。其次,由于文旅产业的高风险性,涉文旅重大项目的投资方一般都要对区域文旅资源、市场需求、投资回报途径、持续的商业模式等作充分的梳理和计算,其过程既漫长又曲折,因此,不管是投资者比选还是我区分析研判,“双方合拍”的市场机会均有待时日。
(二)要素资源聚焦较难。一是土地资源聚焦难。我区可以承载大型项目的地块资源却难以利用:滨江湾区处于“两江四岸”暂缓开发红线内;金鳌山因基本农田星罗棋布,开发平衡难度大;工博园开园及周边开发主导权在渝富集团手中。其他的小型文旅项目载体资源,公园、矿坑、厂房、水域、各类地块、闲置物业等大多散落在区内各处,资源整合聚焦难,因而一些重大项目要么只有分散布局,要么只有另选他区。二是文化人才聚焦难。受经济利益的驱使,越来越多的人不愿意从事见效慢、经济效益低的文化文艺工作,加之我区缺乏大学类院校,文旅产业人才较缺乏,一定也程度上降低了投资者信心,影响了招商工作。
(三)考核目标达成较难。国家为鼓励文旅产业发展实行了税收优惠政策,如对文化产品出口实行增值税零税率,对动漫产业、出版业、影视行业等均有较大幅度的税收减免,对科普门票免收增值税等。因此文旅项目多数是看着光鲜、税收贡献却寥寥无几。虽然今年的招商考核办法中对各产业考核指标进行了微调,但在重大重点方面还是将文旅产业与其他三大产业进行统一的税收考核,目标较难完成。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聚焦招商重点,招引重大项目。一是空间上,结合我区资源特点,利用钓鱼嘴半岛、重庆工博园、康体产业城、金鳌山等优质资源进行重点招商,助推义渡古镇、艺度创腾笼换鸟提档升级和项目植入等,分区打造滨江湾区文化休闲旅游区、跳磴都市田园旅游区、伏牛溪康体宜养旅游区、建桥工业体验旅游区、九宫庙都市商务旅游区。二是业态上,突出音乐和影视产业链打造。借力钓鱼嘴音乐半岛的功能定位,以国家音乐产业基地建设为目标,谋划一批音乐产业项目;结合已有的优势企业聚集基础,充分利用老旧厂房与影视行业的天然结合优势,探索影视类、剧场类项目,利用钢花电影院,引进精品文旅企业和剧场类项目,加速对接《铁血铸魂》等大型实景剧项目;保持与东方园林等国内一线田园综合体的联系,争取在条件成熟时让金鳌山资源得到最好的释放。同时,积极引进汽车电影院、古镇光影秀等新兴旅游业态,继续瞄准国内知名星级酒店运营商,弥补我区星级酒店空白。
(二)突出特色资源,整合招商载体。我区拥有34公里得天独厚的江岸资源和以重钢为代表的近代工业文化资源,江城和钢城是我区文旅资源的特色,要整合利用好这两大特色资源,搭建好载体平台。一是突出滨江土地资源。在梳理好现有滨江文旅产业用地资源基础上,保持与渝富、城投等集团紧密联系,密切关注“两江四岸”开发及滨江土地出让时序,及时为投资方和土地出让方牵线搭桥。二是突出工业遗存类资源。持续推进原重钢及三钢厂、长鹏厂、石棉厂等老旧厂房的利用,引导并协助企业用好闲置资源,落地文旅项目,使老旧厂房焕发新活力。此外,还要主动对接区内大型商业类闲置物业,如钢城印象、融创春晖十里,以及九宫庙商圈的部分闲置物业,打造多张文旅名片,成为具有良好集群效应的“旅游目的地”。三要突出音乐半岛定位。我区打造钓鱼嘴音乐半岛的工作已提上日程,并成立了音乐专班推进此项工作。要通过做亮“音乐半岛”这一品牌,吸引各方人才,尤其要招引音乐艺术类院校落户钓鱼嘴半岛,为我区文旅产业发展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和精神力量。
(三)利用多种方式,促进招商工作。一是“请进来”招商。通过主动联系国内优质文旅企业、部门公司介绍、外派招商组引进、本地的知名人士回乡创业及其他渠道,主动邀请重要客商来我区参观考察。二是“走出去”招商。走出去不仅可以学习外地招商引资经验,还可以对接优质平台,点对点扣门招商,今年我们走出去拜访的企业有很多后来都到我区进行了考察。三是通过“节会”招商。今年通过深圳文博会、厦门旅博会、重庆西洽会、西旅会等节会进行的项目推介效果显著:文博会向贵州传播动力文化有限公司、云环集团、威斯特钢琴等十家企业发出邀请函、西洽会上洲际酒店等项目与我区签约等、重庆工博园亮相西洽会、西旅会。四是利用网络招商。通过“晒风景,晒文化”活动,宣传了**的历史文化、人文风貌、旅游资源,为我们招商工作营造了良好氛围,下一步我们要继续利用**、**文旅等平台进行宣传推介,讲好**故事、晒好**风景。五是强调专业招商。做好招商工作不能只靠腿勤态度好,只有拿出专业的招商方案才能让人信服。可以委托专业机构做好招商规划和项目包装策划,形成招商专案、策划书。六是以商引商。通过服务好已在我区安家落户的客商,树立良好口碑,以商引商,吸引更多企业在我区投资落地,打造最具价值的投资洼地。
关键词:全域城市化;普湾新区;产业发展战略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10-0-02
一、全域城市化对产业发展提出的挑战
1.全域城市化的理论界定
有学者认为全域城市化目前正在逐步成为城市化的高级阶段,并已经出现了许多全域城市化的相关界定。
“全域”指的是“城市化空间”,其范围基本上是以经济城市的空间为边界。[1]全域城市化可以理解为在特定时间维度和特定地域空间内实现人口、产业、生活环境向城市转型,城乡均质发展,城乡二元结构消失,传统“三农”逐步淡出,城乡实现高度融合的状态。[2]
全域城市化,是推进地区人口向中心城镇和城市逐步聚集的过程,也是以城市文化、城市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影响、“同化”和改变乡村型生产和生活方式的战略举措[3]。通过新城和新市镇的优化布局,适应功能区和行政区融合发展的要求,经过一定时期的经济社会发展、市场扩张和政府推进,在中心和主城区增长极培育的基础上,在全域逐步形成科学合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功能完善、城乡对接与协调发展的城镇网络体系,逐步缩小城乡差别和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的发展结构,加快农村社会向以现代城市社会为主的转变过程。[1]
2.大连全域城市化对产业发展的要求
大连全域城市化意味着全域谋划城市空间、产业和功能布局。大连目前城区发展空间有限,必须把城区原有的第二产业向郊区、农村转移,而不断城市化的郊县也需要承载这样的功能。推进全域城市化,拓展跨越发展战略空间。[3]
大连市在2012年《关于加快推进全域城市化的若干意见》[4]中对全域城市化的基本含义进行了相关界定。其中心主旨是全域城市化≠全部城市化。全域城市化是大连全域以扩张城镇化为基础,以推进产业化为依托,以实现城乡一体化为核心的统筹城乡规划建设、统筹城乡产业发展、统筹城乡社会管理、统筹城乡收入分配的全面转型发展过程,从而逐步实现全域基础设施网络化、全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全域城区现代化、全域村镇社区化、全域农业都市化和全域农民市民化。
该意见中明确体现出大连全域城市化的依托是产业化,核心是城乡一体化,以调整、优化全域空间功能为基底,把包括现在已经城市化的区域的产业和经济社会形态往高端发展[3],以产业奠定城市化的基础,提升城市化的质量。统筹城乡产业发展,即以三次产业的高端发展来支撑城市化,加快城市化的进程,促进农村劳动力向高端第一产业和第二、第三产业转移,农村人口向城镇集聚。
二、大连普湾新区产业基础与发展优势
大连市从“单中心”向“多中心”发展,形成包括新市区组团在内的四大城市组团。普湾新区是构成大连市新市区的三大功能组团之一,其产业发展必然对未来大连城市产业发展起着关键性作用。
1.普湾新区现状产业基础
普湾新区第一产业基础较为雄厚,盛产玉米、水稻、蔬果、水产品。原普兰店市(普湾新区的一部分)被国家确定为粮食、肉牛、肉鸡、瘦肉型猪出口商品生产基地,是辽宁省渔业和水果生产基地,是全国五百个粮棉大县之一。
普湾新区在第二产业已建成大连临港工业园区、海湾工业园区、太平中小企业工业园区、松木岛化工园区等四个省级工业园区,基本形成了电力设备器材、汽车零部件、船舶配套、精细化工、服装加工和食品加工等六大主导产业。
普湾新区第三产业发展较为滞后,缺少较高层次现代服务产业。
2.全域城市化背景下普湾新区发展优势
区位和土地资源优势。普湾新区位于大连市的中心地带,东邻日韩,北靠广阔的东北腹地,西接环渤海经济圈,地缘条件非常优越,区位优势得天独厚。普湾新区土地资源丰富,可供发展重点产业及宜居城市建设使用。普湾新区作为大连新市区三大功能区之一,是大连市全域城市化发展战略和产业转移的重要承载区。
交通优势。普湾新区港口、公路、铁路、航空运输体系完善,其中区域内公路连接城乡、四通八达。沈海高速、丹大高速、滨海大道交汇贯通,正在建设中的哈大高铁、皮长高速和大连快轨三号线延伸线(金普线)将更加有力地助推这一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
产业优势。普湾新区工业和民营经济发展起步早、速度快、规模大、档次高。已经基本形成了食品加工业和机电加工业集群。其中,松木岛化工园区是大连市“一岛十区”重点园区,是辽宁省沿海经济带开发重点支持区域,是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园区产业由海洋化工、石油化工、精细化工、合成气化工、化工产品深加工等构成。
政策优势。普湾新区享受中央对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和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的支持政策,以及辽宁省、大连市对沿海经济带的项目贴息、“无费区”、招商奖励等支持政策,并享受辽宁省综合改革试验区所具有的各种政策待遇,是各种优惠政策最为集中的区域之一。
环境优势。大连素有“北方香港”和“北方明珠”之美誉,先后荣获了“联合国居住环境最佳范例奖”、“全球环境500佳”、“国际花园城市”等称号。位于大连几何中心的普湾新区三面依山,一侧临海,良好的生态和优美的环境,气候宜人。
三、基于大连市全域城市化的普湾新区产业发展战略
1.普湾新区产业发展方向
第一产业要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发挥普湾新区的区位优势,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培育优质名牌农产品,建设花卉园区等区域特色农业,并大力发展都市农业。虽然在产业结构上,都市农业仍然属于第一产业,但其直接服务于城市的功能、密切结合市场需求的特性要被特别强调。大力发展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完善农产品市场网络,提高农业经济效益,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第二产业要以现有电力设备器材、汽车零部件、船舶配套、精细化工、临港产业等产业体系为重点,瞄准国际现代产业高端,通过大力招商引资,大力发展新兴战略产业,吸引高端技术、高端企业、高端人才的到来。
第三产业要通过对现有产业的升级,将普湾新区建设成为以总部经济、研发中心、职业教育基地为主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全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生产业,推动消费业的发展和升级。
2.普湾新区产业发展综合战略
实施“产业结构高层化”宏观发展战略。发挥资源、交通、科技人才和政策导向等优势,发展壮大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完善自主研发体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一批高水平的技术研发中心和高科技企业孵育基地。大力发展金融、物流、旅游等现代服务业,增强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构建总部经济、研发中心、职业教育基地为主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化发展。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依托重点产业园区和重大优势项目,延伸和拓展产业链条,推动产业集聚、资源共享和整体优化,完善公共服务等配套体系,形成促进产业互动发展的合作机制,集中构建各具特色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使之成为拉动大连普湾新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打造“产业集群”具体发展战略。产业集群是以专业化分工和社会化协作为基础,大中小企业并存、不同类型企业共生的一个生态化群体,是实现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打造松木岛化工园区化工产业集群。园区以大化项目为基础,建设大连市重要的化肥和无机产品生产基地;以染化集团等数十个精细化工项目为龙头,发展催化剂、涂料、添加剂、化工助剂等精细化工产业;发挥园区内盐化工、合成气等原料供给基础,结合周边长兴岛石化产业园区的有机原料供应,大力发展工程塑料等聚氨酯产业集群;结合大连市化工科研院所的整体搬迁落户,建设大连市最具影响力的化工研发基地;考虑园区内已有医药企业的现状,发展医药和医药中间体产业。三十里堡临港工业区重点围绕船舶配套和高端装备制造,加强对日本、韩国的招商引资,以重点项目建设带动和促进社会投资,打造出具有竞争力和影响力的以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集群。普兰店经济开发区围绕主导产业招商,重点发展电力设备器材产业。在园区现有电力设备器材产业集群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产业集群规模,围绕互感器、电线电缆、电子元器件系列产品招项目,形成辽南地区最具规模、更具效应的电力器材产业集群。炮台开发区以食品(包括都市农业和农产品深加工)、机械、建材为主导产业,以都市农业为特色产业,打造大连市都市农业区产业群,利用高效的市场经济和现代化的流通手段,加强城乡间农业生产的即产即消。同时,通过发展都市农业,在维持现有农村人口数量的基础上,吸引其他地区劳动力向农村地区流动,以增加农村人口。
3.普湾新区产业区域合作策略
加强区域合作,积极推进区域产业结构、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城镇空间与基础设施布局等方面的协调发展。发挥普湾新区港口、交通、新兴产业等优势,为推动大连市区域进行极核式增长发展提供载体。进一步形成以大连中心城区、普湾新区为经济核心、以周边城市组团、北部产业组群为产业支撑的共同发展格局。
与大连中心城区形成双轮驱动。普湾新区与大连中心城区形成双轮驱动,共同作用,便于生产要素顺畅流动、各种资源优化配置、比较优势有机整合,从而打造优势互补、特色突出、错位发展、协作联动的区域经济新格局。
辐射周边地区,带动北部地区产业升级。普湾新区城市新中心的崛起将成为辐射北部地区的重要平台,起到区域发展的引领带动作用。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在普湾新区的集聚,会弱化和调整周边地区原有非优势、低端产业,整合劳动力资源,催生关联性产业发展,形成产业集群,带动北部地区产业升级。
四、大连普湾新区产业发展支撑策略
普湾新区要大力提倡产学研一体化模式,实施科教优先发展和人才战略。发挥高等学校、职教园区、创新孵化器、企业研发中心等多层次的科研创新体系和科技人才创新基地的作用,培育各类专业人才,广泛吸引人才,为普湾新区乃至整个大连地区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1.研发领域与生产领域的网络化
在临近生产区域的地带布置企业的核心研发功能,理顺研究—开发—生产的现代化流程,推动产业新兴项目的发展。
2.试验与开发一体化的技术积淀
在生产工厂区域周边汇聚大量拥有高端技术的开发试验企业,丰富试验生产与工程开发一体化所需的技术积淀。强化行业间的互动合作,促进新技术的开发。
3.强化本土人才培育与创新驱动、招才引智相结合
将本土人才培育职能分为劳动技术与商务管理两大类,在邻近区域的工厂及CBD地区提供学用兼并的实践场所,在适当区域内规划商务管理类和理工科研究生院等,强化产学研一体化的联动态势。将创新发展和绿色发展、拉动内需有机结合。鼓励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制度创新。吸引创业型人才、领军型人才来连创业。
4.充实会展交流等多元化功能
充实能应对各类需求的会展功能,在内湾中心区布置会展及会议设施、酒店、餐饮等功能。此外,在产业中心区内规划能举办各类新技术交易会的会展设施,进一步加大科技孵化的推动力度。
5.优化产业发展环境
组建高规格的产业推动和管理机构。设立新兴产业扶持专项资金,推动设立产业投资基金。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境内外展会,帮助企业开拓市场,推动产业与“十城千辆”、“十城万盏”、“金太阳”、“三网融合”等国家示范工程对接。
参考文献:
[1]于洪平.大连全域城市化的内涵及对策[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0(06):15-18.
[2]李宪坡,高宏良,董印.全域城市化——理论与实践[J].小城镇建设,2011(02):27-33.
[3].城市化理论与大连市全域城市化战略推进[D].辽宁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