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企业信用信息管理范文

企业信用信息管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企业信用信息管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企业信用信息管理

第1篇:企业信用信息管理范文

2010年工作总结

一、圆满完成企业信用信息系统升级改造工作。

在市信息办及其他32家成员单位配合下,历时一年多时间,圆满完成了企业信用信息系统的升级改造任务,升级后的系统于2010年4月30日正式运行。

(一)系统升级改造主要工作

为按时按要求完成系统的升级工作,中心年初通过多次调研,实现了与市工商局“金信工程”数据自动采集,达到企业基本信息每日自动更新的要求,为升级工作打下了重要的基础,随后完成了市国税、地税、质监、劳动、法院的数据自动采集部署。

在使用 “金信工程”基础数据的同时,完成了原“4.30”系统成员单位数据和重点人群数据向新系统的移植,成功移植67余万条数据,成功率达96%。对缺少质监码或国、地税码的数据,进行了两次清理比对,成功入库49万余条。

积极拓展数据采集面,通过与成员单位多次协商和交流,根据各成员单位工作实际,首先完成了环保局、卫生局、文化局的区(市)县数据采集试点工作,使系统数据采集从以前单一地从市级部门采集向市级以下的二级部门纵向延伸,使数据采集更加及时、内容更加丰富。同时,为保证区(市)县数据采集的安全性,为上述三家成员单位办理了数字安全证书40个,并分别召开了3次操作人员培训会。在此基础上,中心对其他成员单位的区(市)县级数据采集进行了可行性调研。

(二)升级后系统主要功能及特点

系统升级改造后,新增了成员单位定制企业信息,便于及时了解企业信用状况;增加了企业自主申报其认证、资质、业绩等信息功能;强化了数据统计分析功能,可以提供企业注册资金分布、行业分布、开业注销趋势、纳税额等统计分析;实现了企业基础数据按日更新,数据项由100余项扩展到2300余项。系统升级后较之以前,平台数据覆盖面、数据时效性、数据采集手段和服务功能都有较大提升。通过系统升级改造,改变了原来各个成员单位只能在政务外网内放置前置机上传数据的方式,对非自动采集单位实现统一入口,通过政务外网或互联网均可报送数据,从而为进一步扩展数据采集打下了基础。

(三)升级后系统数据量

2010年1-6月系统升级改造中移植历史数据67万余条,成员单位上传数据量92.8万余条,市环保局、卫生局、文化局的区(市)县部门提交数据2453条。信用记录达189万余条,较升级改造前上升了约32.75%。截至2010年11月1日,系统采集企业信用数据224万余条,重点人群信用数据32750条,开通自主申报企业21户,网站日均访问量稳定在9000余次。

二、初步完成中介机构信用信息子系统开发工作。

2010年初,中心按照中介机构子系统建设需要制定了《成都市中介机构信用子系统建设实施方案》,并与市场处共同召开了中介机构子系统成员单位会议,明确了“统筹规划、资源共享、分步实施、监管互动、服务民众”的建设指导思想,制定了中介系统成员单位数据采集项目录,确定了建设进度。目前,系统开发已基本完成,11月召开中介系统联络员会议和操作人员上机培训,采集历史数据,12月系统进入试运行阶段。

三、深化系统应用推广工作。

按照小维副市长加强系统应用和推广宣传的指示,中心积极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大力推进系统应用,挖掘系统使用价值

1、制定完成《成都市企业信用信息系统联席会议工作目标考核暂行办法》, 并下发到各成员单位,推动各成员单位的系统应用。

2、开发完成系统简化版本,以系统数据的统计分析为重点,并在简化版网站上,为市领导提供我市企业的开业、注吊销、提警示等统计分析信息。

3、加强了与深圳、重庆、湖南、宁波等兄弟城市企业信用体系建设情况交流和互动。为增强省市和区域间企业信用信息的互通,拓宽信息覆盖面,提高企业信用信息系统影响力,中心率先促成了与其他地区的信用信息区域联动机制。目前,我市企业信用信息网已与深圳信用信息网实现信息互联互通,并与重庆、湖南、宁波等省市签订了互联互通协议。

(二)不断推出和完善信用产品及服务

1、进一步完善了企业公共信用评价指标体系,并根据该指标体系评选、公示2010年度企业“公共信用aaa级”企业95家,对优化投资环境、提高我市企业的整体诚信水平起到了积极作用。

2、积极推广企业基础信用报告的应用。2010年5月4日向四川科特空调净化有限责任公司出具了第一份企业公共信用基础报告,该企业使用信用报告顺利参加了招投标活动。根据相关工作要求和企业申请,2010年1-10月中心已查询83批次共1067家企业,共出具企业公共信用基础报告88份。

3、开通自主申报系统,并积极向企业和公众推行。2010年3月30日,成都锦厦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成为第一家正式开通自主申报的企业。目前开通自主申报20余户,待开通35户。 【1】

关于企业信用信息管理中心工作总结和工作思路的文章 >>

县教育体育局工作总结及工作安排 | 交警大队工作总结及工作思路 | 施工管理部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 | 2010年社区工作总结 | 2010年物业公司工作总结 | 信息调研网络工作总结 | 2010年度房地产项目推广策划工作总结 | 创建和谐企业工作总结 |

【返回 栏目列表】

4、加强与市品牌办的联系,积极参与到推进品牌战略发展的工作中,在系统首页开设了品牌战略专栏,自主申报页面开设品牌展示平台,加大平台的影响力,促进品牌战略子系统的建立。

5、按照《成都市电子商务发展规划(2010-2012)》关于加强电子商务诚信体系建设要求,设计和开发了为下步电子商务平台交易双方服务的认证标识。通过标识,交易双方可以方便地查询该企业的主体身份信息和信用状况。

(三)积极开展调研系统应用深化调研工作

1、积极探索建设行业协会诚信子系统的可行性。通过对餐饮、食品、家具和家禽等行会的走访调研,编写了《成都市行业协会诚信子系统建设调研报告》并已报送市政府审阅。

2、积极为我市的品牌战略服务。通过走访调研,完成了《品牌成都子系统建设方案(初稿)》,计划依托成都市企业信用信息系统数据,建立品牌成都相关企业的信用信息集中查询和披露的信息平台,扩大品牌宣传力度。

3、随着3g无线网络的发展,为方便社会公众对企业信用信息的查询,对系统wap网站建设的可行性进行了调研并初步形成了实施方案。

(四)积极拓展多样性的推广宣传方式

1、按照市领导有关指示和工作实际需要,中心起草并报送了《成都市企业信用信息系统宣传推广方案》,经市政府批准同意,目前宣传方案已正式实施。

2、通过参与成都电台“成都面对面”访谈节目、在年检窗口、机场和“3.15”活动现场等地发放宣传单8000余份、开通网上论坛及博客等方式对系统进行多种方式宣传。

3.以“信用助发展”企业评选、“传递就业关怀、放飞创业梦想”、“送网进企业”等主题活动为载体,走进工业园、校园和协会组织,宣传系统功能,服务企业发展和大学生就业。

四、做好联席会议办公室及相关综合协调工作

加强沟通协调,召开了系统升级建设协调会、征求意见会、演示汇报会、中介机构子系统建设工作会、成员单位联络员半年工作会等各类会议,推动了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的开展。做好办文和办事工作。完成政务信息、汇报材料、情况简报、信箱回复、领导讲话以及市局要求的其他工作材料等;做好系统网站日常信息更新工作。共在门户网站各地诚信建设动态、信用新闻200余篇,在“金信工程”系统报送和采用政务信息15条,保证了网站新闻的及时性、广泛性和可读性。按照市局贯标和档案管理工作要求,建全了档案管理制度,做到及时收集、呈阅和归档工作;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事项。如新兴课题调研、电子商务与诚信平台对接调研等。

2010年的工作思路

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以服务我市经济建设发展、促进社会诚信体系建设为目标,以推进平台应用拓展,打造网站诚信品牌为主线,进一步提升平台服务水平和影响力,营造诚实守信的市场环境。

一、研究拟定成都市企业信用体系的规划和建设,促进成都软环境的提升。

根据《成都市企业信用信息征集和使用管理办法》(政府令157号)和企业信用信息管理中心职能职责要求,计划于2010年底开始着手调研和制定我市企业信用体系规划,并于2010年全面开展该项规划及建设,推动和完善我市企业信用体系建设,促进我市软环境的提升。

二、优化完善新系统,增强系统使用价值。

(一)完善系统数据,固化《成都市企业信用信息系统数据采集目录》及指标体系,加强企业信用系统的信息标准化建设工作,为与其他市级信息平台共享互通打好基础。

(二)完善系统功能,逐一走访成员单位,针对系统存在问题和成员单位的合理需求,协调开发公司进一步完善系统功能、数据和应用。同时做好系统服务功效的评估工作。

(三)加强区域交流与合作,扩大系统影响力,在与重庆、湖南、宁波等地签订互联互通协议的基础上,尽快完成系统相关开发工作,实现与数据库层面的交换和查询功能,建立包括深圳在内的五省市区域企业信用体系建设联盟及联网互查工作机制,逐步实现企业信用数据共享和交换。同时要加强区域间、城际企业信用信息交换标准及安全问题的研究,建立和完善有关规范标准。调研建立手机企业信用网站的建设方案,完成wap网站建设。

三、推进数据采集工作和中介机构子系统应用。

(一)定期通报数据情况和进一步完善考评机制,督促成员单位按要求每月报送数据,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及时性和准确性。积极做好企业自主申报业绩的宣传、开通和指导工作,丰富系统数据资源。

(二)总结和推广三家试点单位经验和做法,稳步推进区(市)县数据采集和共享工作开展,争取再完成2—3家成员单位区(市)县采集工作,逐步建成“全域成都”企业信用信息系统。

(三)加强与市中介机构联席会议办公室沟通协调,进一步完善中介机构子系统建设并积极推进系统应用。

四、推进平台及信用信息应用,服务社会。

(一)加大信用数据的挖掘和整理工作,通过完善企业公共信用评价体系、完成《成都市企业信用信息系统推广现状调查》调研报告、定期出具成都市企业信用状况分析报告等措施,为政府、社会和企业提供服务,深化信用信息在行政机关日常监管、政府评优评先和招投标等更广泛领域的应用。

(二)为电子商务等新兴产业发展服务,加强对企业的走访工作,了解企业发展需求,特别要结合我市电子商务产业的推进,为完善信用系统和更好服务产业发展提供新思路、新举措。结合我市电子商务的发展,在我市企业网站上推广认证标识。 (2) 关于企业信用信息管理中心工作总结和工作思路的文章 >>

县教育体育局工作总结及工作安排 | 交警大队工作总结及工作思路 | 施工管理部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 | 2010年社区工作总结 | 2010年物业公司工作总结 | 信息调研网络工作总结 | 2010年度房地产项目推广策划工作总结 | 创建和谐企业工作总结 |

【返回 栏目列表】

(三)推进行业协会诚信子系统建设工作,继续完善对我市一期8个行业协会组织的调研工作。积极争取建设经费支持,在经费保障的前提下,充分考虑行会和社会公众需求,全面开展行会子系统需求调研工作。加强与行会主管部门联系,从工作实际出发,确定子系统数据采集、披露模式和标准,逐步完成系统开发工作,为行业协会诚信建设和规范发展服务。

(四)继续做好与品牌战略推进办公室的联系工作,将诚信成都与品牌战略更好地结合,完成品牌成都系统建设,运用系统平台功能,推进品牌战略,促进产业发展。

五、通过实施宣传方案,提升平台知晓度。

(一)组织实施《成都市企业信用信息系统宣传推广方案》,拓宽宣传渠道,借助专业的推广机构进行网络推广,提高系统访问量和企业自主申报数量,有效提高系统知晓度。

(二)以诚信主题、3.15活动、4.30周年活动等为载体,结合走访企业、协会,做好调研工作,继续加大系统宣传推广力度。

(三)通过多种手段和调查方式,加强宣传推广效果的评估工作。

(3) 关于企业信用信息管理中心工作总结和工作思路的文章 >>

第2篇:企业信用信息管理范文

【关键词】 企业 信用管理 构建探析

一、我国企业信用管理现状

1、企业信用根基较为薄弱

在企业运转的过程中,其自身所拥有或者控制的资产是企业对其所承担的债务进行偿还的保证,当前中小企业在我国的企业群体中所占的比重较大,其生产的产品或者提供的服务通常较为单一,在经营管理方式层面显得不够精细,其所生产的产品缺少技术含量,自身抵抗外部环境波动的能力比较小,生产经营状况较为不稳定,偿债能力也会受到较大的影响,因而企业的信用基础不强,信用根基薄弱。与此同时,部分上市公司,甚至是国有企业的应付账款日益增多,由此所引发的信用问题也经常出现。信用问题对于我国企业乃至经济的发展而言,已经成为十分严峻的问题。

2、缺乏行之有效的奖惩机制

对于不遵守信用的企业而言,遵守信用的企业理应得到社会以及消费者的更多认可和赞赏,在信贷等诸多方面应该给予其必要的奖励。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避免“劣币驱除良币”的现象。然而,从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不守信用的企业往往并没有得到应有的惩罚,那些遵守信用的企业也没有获得明显的优势。由于缺乏行之有效的奖惩机制,使得企业在遵守合同的规定并按期付款等方面缺乏主动性,进而导致更大范围内的信用问题。

3、信用评级工作落后

资信状况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资金融通所必须参照的因素,但是当前我国企业对于信用评级工作并不十分重视。对于贷款额度达到一定数额以上的信贷业务,也仅仅是按照人民银行的要求来进行信用评级的有关工作,因而与企业信用评级有关的工作显得较为落后,进行过信用评级的企业数量比较少。与此同时,当企业在向各商业银行申请贷款时,不仅各商业银行对于客户的资信评级方法并不一致,而且评级的结果在各商业银行内部也属于保密信息,相关信用信息无法在商业银行之间共享,这也就使得商业银行在发放贷款时的风险较大。实际上,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税务部门以及海关等对于相关企业均有信用评级管理制度,但是这些管理部门或者主体之间的信息通常处于内部使用的状况,其他需要使用企业信用信息的企业或者部门无法获取相关资料,使得交易变得极为不便利,风险日益积聚,增加了经济社会的运营管理成本。

4、对信用风险的认识存在不足

以食品加工企业为例,对于应收账款过快增长给企业的经营带来的风险认识较为不全面,在企业销售管理的过程中,客户的资信资料往往比较缺乏,加之食品企业的销售周期较长,相关生产资料的进一步投放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如果片面注重销售,却忽视客户的信用管理工作,那么将会给企业的资金链带来一定影响,并最终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使得食品加工企业举步维艰,难以健康持续发展。

5、与企业信用管理有关的技术较为落后

我国企业对于财务管理工作,特别是在信用管理工作层面,并没有使用较为先进的技术与方法。不仅仅是食品加工企业,当前我国大多数企业对于客户信用的判断通常较为主观,缺乏科学的决策机制,在信用额度控制的有关工作层面显得较为不足,使得应收款在企业的资金负债表中日益增加,坏账风险越来越高。

二、我国企业信用管理问题的原因

1、信息不对称现象较为严重

当前商业信用在我国企业的经济往来中扮演着较为重要的角色,生产企业通过赊销来扩大销售,购买企业通过延期付款来减少资金占用。但是企业的商业信用更多的是在建立在信任的基础之上,对其自身而言,是不存在任何担保的,因而信用管理的有关工作更多的是需要在事前予以落实,以便能够在事前对相关风险进行有效的防范。在这一时期,企业之间信用不对称的问题便暴露出来,当前我国经济市场在保证信息公正层面没有一套完善健全的机制,与此同时,授信企业自身作为销售方,为了能够有效地完成销售任务,在获取购买方的资料和信息方面处于弱势地位,对于授信企业自身而言,也没有资信分析人员来完成相关工作。在销售完成之后,销售企业在应收账款回收方面处于相对劣势的地位,无法按照合同或约定的要求来回收应收账款,也无法对购买方的经营状况进行及时了解,对于购买方所给出的延期偿还的理由,销售方无法进行核实,如果对于款项的追索过于紧急,就有可能会影响企业未来的销售。种种信息不对称的现象,使得企业在信用管理的事前、事中以及事后工作中都面临着较大困难。

2、没有组建专门的信用管理部门

按照企业的职能分工,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等信用管理工作是由销售部门以及财务部门两个部门共同负责,但是由于没有进一步的职责划分,使得应收账款管理等信用管理的有关工作处于真空地带,相关职责无法在两个部门之间进行有效的划分,使得应收账款的管理效率比较低,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企业应收账款的回收。因而,为了更好地对应收账款进行管理,需要组建专门的信用管理部门来完成相关工作。

3、信用管理方面的人才缺失

信用管理的工作日趋复杂,既需要对企业销售目标的完成负责,又需要对企业资金的正常周转负责。因而,信用管理层面的人才素质要求较高,不仅仅需要掌握财务管理方面的有关知识,还需要掌握统计、营销以及信息管理等其他方面的知识,同时还应该具备较为丰富的实践经验。但是我国当前在信用管理的专业人员方面较为缺乏,总体素质远不能够满足企业信用管理的工作需求。

三、我国企业信用管理问题的对策

1、加快企业信用数据库的建设与开放

企业的征信数据是对目标企业的信用状况进行逐项调查,所取得的结果被填入某种征信数据采集表中。现代的征信数据均是电子数据形式的调查数据积累,而且基本调查数据包括对其进行的统计分析不断更新,进而产生所谓的动态征信数据。从技术角度看,征信数据可以简单地分为量化数据和非量化数据两种。量化的数据是从企业财务报表中给出的,能够直接用来进行定量分析;非量化数据是指一些定性分析数据,在经过一个量化过程之后,才可以被统计模型所接受。各国都是通过制定相关法律或法规的形式,对企业征信数据的开放做出明确规定,我国应当加快这一方面的立法,并将许多相对封闭和分散于各个部门的企业信用信息进行整理,最后统一对外公开,使得企业信用信息的透明度得到提升。与此同时,由于我国企业信用中介机构自身的企业信用数据库规模普遍偏小,建议在鼓励企业信用中介机构注重自身企业信用数据库建设的同时,政府有关部门还应该建立行业或部门的企业信用数据库,待条件成熟时,再将政府或行业数据库中的内容与企业信用中介服务机构数据库合并或共享,以加快我国企业信用管理体系建设的进程。

2、积极组建信用管理部门

在企业内部建立信用管理机构是企业进行信用管理体系建设的重要一步,也是企业能够顺利推行的重要保证。在企业内部,可以建立一个在总经理或董事会直接领导下的信用管理部门,由其来负责信用管理体系建立中的日常工作,使信用管理工作既有人员协调,又使得有专人予以负责信用管理的有关工作。在信用管理机构建立之初,一方面要制订信用管理手册,及时地对企业信用的实施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估,使得信用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另一方面也应该使其对常规性的培训任务负责。

3、加大信用管理人才的培训力度

信用管理的有关工作对知识水平的要求比较高,对于信用管理人员,尤其是信用管理部门的负责人要求更高,一个工作能力非常出色的信用负责人,其工作能够抵得上100个追账人员。当前企业信用管理的有关工作中,缺少专门的信用管理人员,这严重影响了企业信用管理水平的提升,进而使得企业在信用管理制度方面的建设未必有效。因此,企业需要加大信用管理人才的培训力度,这要求企业负责人对于该项工作的大力重视。从我国教育系统的实际情况来看,当前仍然没有开设信用管理专业,专门的信用管理人才较为缺少,因而企业更需要重视对现有人员的培训。通过信用管理部门对各部门人员所实施的培训,能够使得企业内部形成客户信用风险的共识。只有具备信用风险意识,才能够从企业的经营实际出发,考虑到企业整体利益,而不是从部门或者个人的利益出发,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为企业的持续发展注入不竭的动力。

【参考文献】

[1] 王旭:浅谈工商管理在企业信用管理体系构建[J].知识经济,2012(2).

[2] 黎占露:基于内部控制视角构建企业信用管理体系[J].财会月刊,2014(6).

[3] 樊静波:企业内部信用管理体系的构建[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0(10).

第3篇:企业信用信息管理范文

[关键词]工商管理;企业信用;管理系统

[DOI]10.13939/ki.zgsc.2016.35.070

工商企业管理是一种管理科学,主要对工商企业经济管理基本理论进行研究,包含企业行为管理和制定企业经营战略等内容。随着市场化的不断发展,诚信已经成为工商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工商管理对构建企业信用管理体系具有很大作用,必须及时对其进行分析并总结,构建合理的企业信用管理体系。

1 影响企业信用管理体系建设的因素分析

现阶段,我国工商企业已经采用积极的管理手段和方法,在社会中构建了良好的发展体系,促进了社会资源的应用。但是目前企业依然存在很多影响发展的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1 缺少法律规章制度管理,法律约束力不强

企业管理信用涉及的内容较广,是一项较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在发展和完善过程中,只有利用一定的法律约束,才能规范行为,保证措施的实施,做到有法可依。但是由于当前企业信用管理体系发展的时间较晚,各项法律法规或法律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在发展中依然存在一些法律漏洞和问题,引发了很大矛盾。企业必须及时建立一些法律法规约束企业信用管理行为,保证各项法律法规与企业信用体系紧密联系,让企业管理和信誉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不断生存和发展,及时弥补市场发展中存在的各项问题,完善各项权利和义务。

1.2 部门内部沟通不强,影响了协作能力的发展

企业信用管理不是相对独立发展的管理,而是市场各部门相互沟通和协作后发展的环节,而且各项环节环环紧扣,不能脱离独立发展,只有认真协调并做好各环节管理,才能有效协调市场发展中产生的矛盾和问题,做好企业信用管理,同时各部门内部还要加强沟通,减少企业发展中存在的矛盾,促进了企业各项管理的顺利发展。管理信息沟通和协作不强已经成为企业管理沟通和协作的主要影响因素,容易引发各种问题,导致企业领导各项决策出现错误,失去了企业领导层管理的真实性,会引发各种不必要的问题,影响了企业信用管理体系的发展,给企业信用管理造成了很大影响。

1.3 信息化程度不高对企业信用管理体系构建的影响

构架企业信用管理体系时,必须综合考虑企业经济发展各环节和各部门因素,同时管理中各部门和各环节还会受到管理综合性和复杂性等因素的影响,所以管理体系的构建必须有充足的信息量和数据支持。近几年,在科学技术和信息化进展的影响下,原有的管理模式经常会受到落后的信息及数字化的影响,导致数据无法及时更新,对企业整个信息管理体系的构建和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在此种情况下,是企业最容易遭受影响的时期,企业一方面把必须树立长远发展的信息,制订长期的发展计划和目标;另一方面还要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积极面对企业信用管理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1.4 信用管理体系不健全,制约了企业的完善和发展

有效的信用评价机制和信用管理模式是保证企业信用管理体系顺利发展的基础,也是保证企业信用管理各项行为进展的前提。如果企业实施的信用管理缺少评估和评价体系,就会影响企业管理和评价的有效性,制约了企业信用管理体系的发展。同时,缺少统一参考标准,会影响企业管理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在缺少相关数据和信息的影响下,容易导致企业信息收集中标准不统一,而且实施的综合管理也会给企业信用管理体系的建立造成不必要的影响,制约了企业各项管理程序的有效进展。

2 工商管理在企业信用管理体系构建中的方法

2.1 构架企业信用管理部门

工商管理在企业信用管理体系构建中需要注意,企业管理人员的专业化技能和管理水平都会对企业信息管理产生影响,还使有效的管理企业信息存在风险。为了促进企业信用管理体系的发展和完善,必须实现企业内部和企业管理机制的有机结合,让企业人员及时掌握企业信用管理体系的发展方向,全方位了解企业信用管理过程,构建科学化的信用管理体系。所以工商管理在企业信用管理体系构建中应用时,一方面加强企业财务和销售部门管理职能的调节,另一方面实现企业内部运营体系的结合。

2.2 工商管理部门实施的经济户口形成监督企业信用的工具

“经济户口”是工商管理的主要职能,可以进行市场监督、整理档案资料、管凭据等职能,是工商管理市场经济的载体,经济户口实质是一种由工商行政对市场主体进行登记检查中发生的凭证、文件的资料。经济户口中的企业信用随着时间的发展不断更新,可以给企业失信行为提供证据。我国工商管理部门已经实施并建立了信息联网技术,可以随时更新户口信息,是一种管理经济户口的新方法,提高了经济户口在企业信用管理中的价值。

2.3 工商管理部门实施的企业分类监管,实现了奖励守信和惩罚失信的作用

分类监管制度表示工商管理部门以经济户口为依据,对企业信用进行评价,然后根据评价结果实施管理,惩罚企业失信行为,奖励守信行为,实现了企业各项职能的整合,可以对企业准入行为、经营行为和市场行为等实施全过程监管,提高了执法效能。

我国企业信用分类监管制度起步早,已经取得了丰富的经验。第一,构建了管理企业分类监管的制度、条例和法规,促进了分类监管制度的发展;第二,在国家工商总局的带领下,对各级工商管理部门分类监管实施了联网,同时颁布了相关方案;第三,建立了科学化企业信用分离标准,将其划分为A、B、C、D四类。A表示有良好信用具有激励作用的企业;B类为有一些不良信用,需要正面激励的企业;C类为不良记录较多,重点监管企业;D表示工商管理部门强制其撤出市场的企业。

2.4 以计算机为基础的金信工程建设已经成为企业办理工商业务的核心平台

工商部门实施信息网络建设时,明确指出,必须加强信用网络建设,促进监管技术的实施。构架信息网络时,各级机关必须统一思想,遵循统一标准,制定互联互通的仿真,减少不必要的资金浪费。同时还要极强资金投入,保证金信工程顺利实施。

工商行政实施的红盾网主要表现:一方面,是各级工商行政部门公示信息的平台。如各级地方驰名商标企业、诚实守信企业等,可以利用网页直接看到企业名单。部分地方的红盾网还可以进行企业失信行为查询,是一种促进企业诚信的方法。另一方面,是企业申请和办理业务的平台。如,部分地方设置了工商业务办理,可以进行企业年检申请表下载操作,有的还可以进行工商登记申请,方便了企业与个人。

3 结 论

本文主要对工商管理在企业信用管理体系中的构建进行分析,首先介绍了影响企业信用管理体系建设的因素,然后针对性提出了四方面措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信用管理意义较大,只有构建一套适用的信用管理体系,才能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任瑞全,张合振.工商企业管理与企业信用管理体系构建浅析[J].前沿,2012(12).

[2]易珊珊.如何构建工商企业管理和企业信用管理体系[J].东方企业文化,2014(9).

[3]姜启跃.工商管理驱动下的企业信用管理体系构建[J].企业技术开发,2013(11).

第4篇:企业信用信息管理范文

沧州公司优先处理用户部门调整的操作流程。用户因工作变动或借调等需要调整工作部门的具体流程如下图3所示。沧州公司用户部门调整的管理流程,针对市公司和县公司两种不同的审批手续,设计了两种不同的管理流程,在具体实现上,即市公司和县公司用户采用不同的申请表。沧州公司信息运维人员在收到用户部门调整的申请后,会立刻联系用户处理待办文件,用户处理完待办文件后即进行相应的调整操作,如无特殊情况,整个调整流程会在收到申请后的半个工作日内进行处理。

2及时处理信息系统用户问题

沧州公司及时处理用户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日常工作中用户反映较多的问题包括:信息系统密码不正确、部门调整问题、应用系统权限丢失、应用系统系统无法访问及其他终端系统问题导致的应用系统方面的问题。沧州公司针对信息运维人员不足的情况,采用信息客服技术支持的工作模式,专门负责客户服务和终端现场的运行维护工作,并且在公司门户网站公布了信息客服技术支持人员的信息。如果用户有问题,可直接拨打电话反映问题,沧州公司信息客服技术支持具体工作流程如下图4所示。另外,信息客服也负责一些协调及收发邮件的工作,这样沧州公司的运维人员从前台转向了幕后,工作效率逐步提高,服务水平也逐步提升。

3定期开展信息系统用户账号清理工作

沧州公司信息系统账号清理的工作流程如下:(1)联系省公司管理员,制作应用系统账号核对反馈表;(2)在公司门户关于开展信息系统账号清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单位根据认真核对本单位应用系统账号,填写核对结果并上报。(3)收集汇总并统一进行注销。沧州公司定期开展废旧账号清理工作,规范了信息系统账号的管理工作,有效保证了信息系统账号的正确性和唯一性。

4结束语

第5篇:企业信用信息管理范文

关键词 出口贸易 信用风险 风险管理

据海关统计显示:2004年,新疆海关进出口总额达56.36亿美元,比1990年增长了12.7倍,进出口规模在全国各省市区中排名第17位。2005年新疆对外贸易进出口达79.4亿美元,在全国列第14位。到2005年与新疆有经贸关系的国家和地区达到147个,进一步扩大了中亚及俄罗斯、欧洲、美国等传统市场,还拓展了南亚、西亚、东盟、非洲、北美市场。

但是,对外贸易毕竟不同于国内贸易,它涉及环节多、风险大,外贸企业稍有不慎,便会遭受风险。这其中,又以出口信用风险可能带来的损失最为严重。相对于其他省市的外贸企业,新特的地理位置,决定了新疆出口具有交易形式多样、结算方式不规范等特点。这意味着新疆出口企业比其他省市的出口企业面临更多的信用风险,与之相对应的是新疆出口企业信用风险管理更为薄弱:企业对交易对象缺少足够的信息和资信调查;对交易额度缺少规范化、科学化的审批管理;对形成的应收账款缺少有效监控。如何防范信用风险已成为新疆出口企业经营管理者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1 新疆出口企业信用风险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

笔者随机走访了近30家外贸企业进行问卷调查,大部分企业都对信用风险有一定了解,认为国外逾期应收款对自己企业的经营影响严重。但谈及如何防范,却没有明确认识。目前新疆出口企业在信用风险管理上存在以下问题:

1.1 与主要贸易国整体信用状况不佳

新疆与130多个国家建立了贸易往来,但贸易伙伴的布局很不均衡。新疆与哈萨克斯坦的贸易额占新疆外贸总额的一半,与中亚五国的贸易额占新疆外贸总额的70%左右。由于这些国家正处于转轨时期,传统计划经济的流通体系遭到严重破坏,而适应市场经济的流通体制尚未建立,市场处于混乱状态。虽然逐步建立健全了本国的各项法令法规,但由于政府目标的变化、地方保护主义和人员更迭等原因,其政策缺乏连贯性和一致性。且海关官员的频繁更换及口岸管理人员的腐败等问题,随之产生了各种限制性措施,造成贸易操作不规范。中亚五国普遍没有建立社会信用体系,不能对进行外贸活动的主体进行有效地监管和制约,造成全社会整体信用程度低,中亚进口商信用不良,拖欠货款甚至赖账的事时有发生。

1.2 企业外部的信用服务体系缺乏

我国政府至今尚未出台专门的信用法规,也没有明确主管部门。新疆没有制定信用相关规定和行业标准,整个信用服务业基本处在自发状态。企业间也没有成立行业自律组织,企业缺乏了解国外进口商资信情况的渠道,不知如何正确判断海外客户的信用度,一旦遭遇信用风险,发生坏账,也不知要如何寻求外界帮助。

1.3 企业信用风险管理意识淡漠

新疆相对于全国其他省市来讲经济比较落后,市场经济体制并不完善。虽然外贸发展势头良好,但外贸并未形成一个好的环境和格局,没有形成一个合力及优胜劣汰的市场机制。出口企业从整体上讲处于较为混乱的竞争状态,企业之间产品的同质化情况严重。尤其是服装和鞋,存在着恶性竞争,而依靠降价已经没有多少利润空间。规模较小的出口企业选择赊销作为结算方式,虽然目前这种短期行为有一定积极作用,可能会为企业带来一定经济利益,使得企业获得原始积累,但从长期看,对企业健康有序发展并不利。因为与国外企业积极推行商业信用不同,新疆出口企业对赊销这种非契约形式的经济活动并不是建立在自身良好的风险管理基础之上的。规模较大的出口企业一般采用信用证方式,但信用证也存在着种种风险。总之,新疆出口企业没有信用风险防范意识,缺乏信用风险管理机制,且不了解必要的信用风险管理手段,缺乏对外商的资信调查,没有制定客户授信额度的标准及应收账款的追讨制度。

2 建立出口企业风险管理内部机制

2.1 建立风险管理内部机制

2.1.1 前期信用风险管理

设立专职信用风险管理机构。信用管理部门主要负责客户资信的调查、分析和评估,建立和管理客户信用档案;负责建立、管理企业的信用管理信息系统;制定企业的信用政策;审查业务部门与客户签订的合约;监督业务部门的操作流程;对应收账款进行跟踪监控和追收等。大中型企业可设立专门的信用管理部门,对于小企业而言,可雇佣专业的信用管理服务机构或设立信用管理岗位,负责信用管理工作。

加强客户资信调查,制定合理的信用额度。要对客户的资产状况、财务状况、经营范围、经营能力、以往交易记录、企业信誉、与银行往来情况以及银行对企业的评价、其客户关系管理等方面进行调查,为制定信用政策提供第一手资料。结合企业实际,确定针对不同客户赊销金额的大小和期限,即确定一个合理的信用额度,在信用额度范围内进行控制,超过信用额度不予赊销。

严格订立合同,避免合同纠纷。合同必须合法和符合国际惯例,条款完整,语言规范,合同资料要严格保管。出口企业要特别注意销售合同中和质量有关的条款,确保和买方在产品质量问题上不出现争议。尤其需要注意销售合同中的品质条款和检验条款。按照各国法律和国际贸易惯例的规定,按照合同检验条款得出的结果,是确定卖方所交货物的品质等是否符合合同的依据,同时是买方对货物品质、包装等提出异议、拒收货物、提出索赔的依据。

投保出口信用保险。出口信用保险是国家为了推动外贸出口、保障出口企业收汇安全而制定的一项由国家财政提供保险准备金的非赢利的政策性保险业务。我国出口信用保险涵盖了买方无力偿还债务或破产、买方拒收货物并拒付货款和买方拖欠货款等商业风险,还包括出口企业更难抵御的政治风险,如汇兑禁止、贸易管制、征收或没收财产、颁布延期付款令、战争、内乱、巨大自然灾害导致的损失等。其目的是为了分担我国出口企业从事对外贸易的风险,开拓国际市场,使其在国际贸易中更具竞争力。

2.1.2 中期信用风险管理

出口企业应保存好与客户所有的来往记录,包括传真、电话记录、来往信函以及所有的合同、补充合同等。一旦出现问题,可以根据原始记录及时与客户沟通,即使发生纠纷,原始记录也可以为追讨应收账款提供法律依据。外贸企业应该建立经常性对账制度,经常与客户保持沟通,加强应收账款的催收。同时应做好应收账款账龄分析工作,监督应收账款的回收。

2.1.3 后期信用风险管理和追收机制

制定并严格执行合理的收款程序和催收制度。外贸企业要利用账龄分析表及时掌握应收账款的动态,对于超过信用期的应收账款应积极催收。要针对不同的客户采用不同的催收方法:①企业在拿到所需要的单据后立即通知银行办理收款,即使向银行缴纳一定数量的贴现费也应执行;②对于故意拖欠、恶意逃避债务的客户,出口企业应该尽早采取强硬的收款措施,给对方施加压力,以达到收回账款的目的;③对于经营出现暂时困难、资金周转不灵、经过客户自身努力可以走出困境、恢复支付能力,出口企业应给予宽限期。帮助客户渡过经营难关,以有利于应收账款的回收,同时也会赢得客户的信任和支持,有利于经营的进一步拓展;④对于超过宽限期仍无力偿付债务或濒临破产或已宣告破产的企业,则只有通过法律途径来收回应收账款。相对于诉讼手段,采取追债公司追账的方式比较可行。

开展国际保理业务。保理业务即保付业务的简称,是一项集贸易融资、商业资信调查、应收账款管理及信用风险担保于一体的新兴综合性金融服务。通过国际保理业务将风险转移至保理机构,可在增加营业额、扩大利润的同时,有效避免信用风险和坏账损失。保理业务既能消除承兑交单(D/A)、付款交单(D/P)甚至是赊销(O/A)等结算方式对出口商的信用风险,又可避免信用证货款收付方式对进出口商所要求的过分繁杂的程序和手续,同时还具有为进出口商融资的特点,能为出口商免除后顾之忧。

2.2 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增强竞争力

在当前企业外部信用环境不佳、内部信用风险管理机制不健全的情况下,一些出口企业只顾眼前利益,以赊销方式获得订单存在很大的风险,这只能是一种短期行为。要想使企业获得长期发展,必须从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入手,增强产品附加值,进而提高产品竞争力。企业可通过改进产品品质、精心设计商标和包装,以特色占领市场。同时,改善售后服务以及广告宣传等手段,以服务开拓市场。良好的服务能使企业避开价格战,在众多同类产品中脱颖而出,这才是贸易中附加值最高的部分。

3 加强外部环境建设

3.1 加强政府服务职能

政府应加大监管力度,规范市场行为,完善市场机制,制定相应的信用法规、规定和标准。加强信息技术的研究与应用,通过多种渠道获得中亚各国信息,建立健全自己的信息网络服务体系,同时进一步加强有关的国际信息交流与合作,加强与我驻外机构的密切联系,加强与国内外银行间、大企业间的信息交流,着力拓宽信息来源。促进并实施征信数据对新疆出口企业的开放,公布信用不良的国外客户名单,为企业规避信用风险提供支持。政策应为资信调查业、追收欠款业等相关信用服务行业的发展创造必要的政策环境,加快引导和培育市场对信用产品的需求,逐步完善社会信用服务体系的建设。

第6篇:企业信用信息管理范文

关键词工商管理企业信用体系构建

发展迅速的市场经济,不仅让企业获得良好的发展前景,同时也对企业提出了挑战。促进企业完善管理制度,重建信用管理。工商企业管理、企业信用管理,在大部分企业中都存在着矛盾与问题。如何有效的解决矛盾,第一就是对矛盾进行合理的认识。第二就是对问题进行有效的解决。第三充分认识到两者之间的关系。

一、企业信用不足

(一)企业缺乏信用

1.假冒、伪劣产品的频频出现。商业产品生产是企业最重要的运行内容。如果不将这一工作进行好,将不能称之为一个好的企业。但如今诸多企业为了获得最大的利益,视产品质量于不顾,生产劣质产品。这种行为极大地欺骗了消费者,从而使消费者的权利受到损害。这种现象屡禁不止,同时也造成消费者对企业极度的怀疑和不信任,从而使消费者和企业之间的矛盾不断恶化。

2.公司管理缺陷。随着公司的变大变强,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逐渐暴露,最常见的就是即使发现问题,仍然无人管理,最终出现企业的管理空白。其次,管理者与公司下层之间不能有效沟通,问题虽得到解决,但是解决得不彻底。使问题反反复复发生和再解决。甚至有些人,不能对自己的工作责任进行充分认识,不能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还有些企业工作人员昧着良心,来追求自己的利益,完全把消费者的权益当儿戏。种种问题的出现都与公司的管理不善有关。

3.企业间不信任。企业之间没有一定的交易准则,导致同行间缺乏信任。许多企业把不犯法作为他们的道德准则,在不违反法律的基础上,忽略同行间的感受,造成同行间不信任。在大环境下,同行本是一个整体,但内部矛盾的发生,使这个整体存在间隙,这样的结果就使得交易成本成倍增加,企业不能完成自己的原计划目标,导致我国许多企业不能登上国际大舞台。不能同世界经济接轨,阻碍了国家经济发展。

(二)信用缺失的原因

1.企业信用管理体制的不完善。管理体制的不完善是造成企业信用缺失的最重要原因。许多企业的道德底线为零,利益使企业蒙蔽了双眼,以牺牲道德良知为代价,根本不顾及消费者的权益。目前我国法律并没有对企业道德、良知做出相应的法律规定。所以企业仅凭自己的良心和社会舆论来规范自己的行为,不能很好地把握尺度。

2.企业的自身漏洞。企业的道德缺失、决策力不够以及监管部门工作不到位,使股东经理人之间缺乏信任,矛盾重重。两者各自以自身利益为重,不尊重对方权利,不考虑大局,造成公司内部结构混乱。没有有效的进行管理,是原本简单的问题复杂化,最后造成矛盾的不可调节。

三、信用管理体系的建立

(一)加强对信用的认识

加强对信用的认识是建立企业信用的根本出发点,在此基础上我们才能形成企业信用管理体系。一个体系的建设只有出发点是根本不够的,不仅要求对信用充分认识,而且将信用落实到底,要求商家做到诚实守信。以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最终目标。

(二)增强对信用的管理

信用需要制度的管理。在缺乏法律强制性规定的基础上,道德和社会舆论的约束就显得尤其重要。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企业交易的有序进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增加企业信用就是增加企业的社会竞争力。只有建立合理的企I信用管理体系,才能保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工商管理与信用管理的关系

(一)工商管理是对企业信用的监督

只有有效的企业管理,才能形成合理的企业信用体系。当前,工商管理部门增加了一个新的职能,那就是对于注册的企业,给予监督、建立一个诚信档案。对企业进行分类做到奖惩分明。该项工作能对企业进行有效监督,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权威性。

(二)工商部门能准确掌握企业信息

为了保证企业信用管理体系的有效建立。工商部门采用了网络技术,对企业信息进行整理,建立电子档案。为了使企业能够尽快的建立其信用体系,工商管理部门积极引进计算机技术,采用先进的网络工具,对企业信息进行记录。对信誉较低的企业进行惩罚,信誉高的进行奖励。使有诚信的公司得到发展,扩大企业诚信的作用。

五、结语

管理体系要担负起自己的责任,做到对企业的诚信负责,做到对广大消费者群众的负责。加强信用体系的建立,使信用管理体系具体化、合理化。相关部门间进行合作,是企业利益合理化,群众利益最大化。使工商管理与企业信用之间相平衡。为我国经济更高、更快的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李宝庆.构建信用管理体系推动中小企业发展[J].西安金融,2015(11).

[2]黄莉.论企业信用风险管理体系的构建[J].企业活力,2016(06).

第7篇:企业信用信息管理范文

企业信誉是企业立足之根本,因此加强企业信誉,构建企业管理体系就具有重要意义。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企业信用管理体系的建立使企业行为更加规范,企业欺诈减少,企业销售等更加正规,从而获得更多客户的认可,提高了企业的销售业绩,促进了企业的发展,使企业在快速发展的市场经济中立足。其次,企业信用管理体系的建立是商业道德和市场经济理论的必然要求,是企业必须遵循的轨迹。也是促进市场经济稳定,维持社会和谐的关键因素。市场经济环境复杂,只有在稳定的环境下才能实现真正的发展,然而现代市场经济混乱已经成为现实,市场经济犯罪行为较多,因此企业急需从自身出发,构建完善的信用管理体系,维持市场经济稳定。具体要求企业应做到规范化管理,彻底消除市场经济中的不稳定因素,提高企业的诚信度,减少企业经济犯罪行为。第三,只有加强企业信用管理,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才能使企业自身竞争力得到提高。诚信、公平始终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基本原则,也是其生存的根本保障。因此只有在构建诚信体系的前提下,企业才能逐步提高自身的产品生产技术水平,从而提高产品质量,获得价格优势,并且通过与客户的接触获得客户满意度,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二、构建工商企业信用管理体系的途径

(一)加强管理人员对信用管理体系的构建工商企业管理人员作为信用管理体系的构建者和企业的主要管理者,其必须加强对企业信用度的重视程度,从而提高企业信誉,使企业能够在快速发展的市场经济中稳定发展。对于企业管理来说,风险管理是其核心,但对于复杂的风险管理来说,由于涉及专业和众多因素,因此仅靠一个部门无法实现完善管理。并需将企业业务和管理融入到各个部门之中,实现各个部门之间的协作,建立更加完善的企业风险管理机制。在合作过程中,企业应明确各个管理部门的职责,并出台相关准则和奖惩制度约束部门行为,提高各个部门的管理效率,从而最终实现企业整体管理效率的提高。同时,工商管理人员应加大风险管理的投入,建立全方位的工商部门职员之间的协作模式,并且增加企业信誉构建方面的资金以及人力物力投入,不断加大企业人员的综合素质,使其能够服从管理,提升其思想高度,优化企业内部管理模式,这是构建工商信用管理体系的重要途径之一,需要企业管理者与企业职员之间共同努力。

(二)构建系统的信用管理部门工商企业信息的更新和准确性直接影响其效益。风险管理要求管理者具有高超的技能和管理能力,因此,企业信用管理部门应在企业内部独立存在,而不是依附或从属于其他部门,并且部门及部门人员的职的调查、分析以及执行。确保管理体系的合理性,并对其进行系统的掌控,对待企业容易出现的问题做出相应的预防政策,如针对企业销售业绩低下问题应全面排查企业人员的诚信问题,针对现状对其进行专业培训,从而使销售人员与财务人员及其他人员之间建立和谐互助的关系,提高工商管理企业员工的工作效率。由于工商企业自身的专业性和复杂性,构建系统的信用管理部门有助于企业人员建立共同的目标。当然也要求管理人员不断的通过学习或培训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并重视个人信誉的重要性。

(三)推行资信管理制度推行资信管理有助于降低企业运营风险,是企业信用管理系建立中的关键一步。在这个过程中,客户资料的收集是重点,只有企业了解客户具体信息,才能以客户为基础推行自信管理制度,构建完整的客户资料管理库,并不断开发新的客户,对客户信用进行调查。也就是说,自信管理制度的推行其主要目的就是获得即时的客户信息,企业可利用合法手段,通过多种方式对企业客户进行调查,了解客户的真实信息。通过建立工商企业的内部授信制度,考察合作客户的赊销条件。正确了解客户的信用额度,并以此作为向客户发放贷款的依据,降低工商企业运营风险。企业可对客户近期及以往的交易记录进行调查,建立专门的审查部门对客户进行追踪调查,确保调查的准确性。

(四)建立企业与客户之间的信用等级评价客户是企业服务的目标,也是企业获得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因此对于工商企业信用管理体系建立来说,其首要目标就是获得客户满意度。要实现这一点,企业应建立客户档案,并对其档案进行分类管理。认真分析客户的品质,信用度以及还款能力等方面内容,对其进行综合性评价。一般,企业与客户之间的信用等级评价应建立在分析客户需求和整理客户基本信息基础上。客户信用分析可按月或按季度进行,对客户的信用等级做出合理的评价。

三、总结

第8篇:企业信用信息管理范文

一、燃气企业深化档案管理信息平台建设的必要性

在燃气企业深化档案管理信息平台建设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档案管理信息平台能够切实的保证企业档案信息管理的真实性、实效性、完整性以及可用性,与传统的档案管理手段相比,档案管理信息平台的建设能够更好地实现档案管理的这四种功能,这对提高企业档案管理工作效率和效能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其次,档案管理信息平台强化了档案的实用性,通过信息管理平台,档案使用者能够快速的查找和检索到自己需要的档案信息,能够在企业海量的档案资料中迅速的定位自身的需要,而且还能够检索出其他相关的资料,与传统手工检索相比,定位更精确、迅速,内容也更加丰富。最后,作为一个一体化的综合信息管理平台,能够促使企业档案信息在纵向上实现贯通,横向上实现信息集成,并且能够实现高度的信息共享,企业建立档案管理信息平台之后,能够通过网络实现档案信息传输、档案管理自动化,实现档案信息利用在线化,这在一定程度上来说扩宽了档案信息的使用时间和空间,能够为企业战略决策、企业管理提供更加及时的服务和参考。

二、档案管理信息平台在燃气企业中的建设探究和分析

1.确立档案管理信息平台建设目标

燃气企业建立档案管理信息平台的建设目标是为企业档案管理提供一个管理科学、功能齐全和优质服务的现代化管理网络平台。根据燃气企业档案管理工作的实际,档案管理信息平台建设的具体目标可以分为三个主要方面。首先,要在企业内部建立一个综合档案综合管理平台,开展燃气企业档案管理工作,并且能够在横向和纵向上为档案管理工作提供服务,另外,还要建立一个对外统一的档案系统数据接口,能够燃气企业管理中常用的OA办公系统、GIS系统等数据轻松导入到档案信息管理平台上。其次,要根据燃气企业的业务范围和规模等建立档案信息数据查询中心,一般情况下,要包括档案信息管理中心和现行文件查阅中心两个主要的数据查询中心,这样能够方面各个部门通过统一的数据方式进行档案目录管理和相关文件查询。另外,为了确保档案管理信息平台的正常运转,还要在燃气企业公司内部建立一支专业化的档案信息业务管理队伍,对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和相关的计算机性能培训,为档案管理信息平台的建设提供有力的人力资源支持。

2.燃气企业档案管理信息平台建设的方案和实施

在确定了档案管理信息平台建设的目标之后,要针对燃气企业的实际建设档案管理信息平台的实施方案。为了更好地将档案信息管理工作与企业其他经营活动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可以采用以OA办公平台为基础,分两期建设的实施方案。其中,一期建设的内容是实现档案管理信息平台与OA办公平台的数据链接,二期平台建设的内容是实现档案管理信息平台与GIS系统的数据链接,通过两期建设能够实现燃气企业档案管理信息平台数据收集的网络化和全面化、档案业务管理的高效性、管理工作的规范性以及查询检索的共享性。在人员建设方面,需要建立以企业内部档案管理办公室为核心的,以各相关办公室组成专、兼职档案管理网络队伍。在组织实施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首先,要明确企业统一组织、统一规划和统一实施的工作方式,要对企业内部各个单位和部门的档案管理理念和经验进行总结和分析,统一档案管理信息平台的建设规范、建设标准以及后期的档案管理信息平台操作标准。其次,要成立一个专门的工作小组来负责档案管理信息平台的建设工作,负责整个建设过程的组织协调和项目建设情况,并且要配备相关的业务小组和技术小组,明确各个小组的工作任务,其中业务小组的主要任务是编制档案管理信息平台需求说明书,为档案管理信息平台建设提供方向和内容指导,而技术小组的主要任务是完成档案管理信息平台的总体设计方案,对其提供技术指导和监督,确保平台建设工作的人力支持。

三、燃气企业档案管理信息平台的技术优势分析

1.管理信息平台实现了档案电子文件的前段控制

所谓的前段控制就是将企业档案管理工作中的某些环节能够提到文件管理阶段来进行,这样能够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在平台建设的过程中,可以将综合的档案管理做法和经验融入到管理系统中,在档案文件材料的形成过程、流转过程中就考虑到档案的归档和保存要求,这样能够在电子档案文件的源头对电子文件进行控制,在归档过程中能够保证电子档案的各个属性得到妥善和准确的保存,确保归档工作质量,通过档案管理信息平台能够实现档案数据的一次性采集和终身使用功能。

2.管理信息平台实现了档案电子文件的集成管理

所谓的集成管理就是将档案管理的各个环节如著录、坚定、录入、保存和管理等与电子档案文件的形成、流转、整理、签发、归档和保存各个使用功能紧密地结合起来,例如在电子文件流转的过程中就对预归档文件进行归档标记,这样在档案管理人员进行文档鉴定的时候,就能够做到有的放矢,既保证了文档坚定质量,又提高了档案鉴定工作效率。电子档案的集成管理能够极大地减少人为因素对档案管理工作的干扰,降低档案接收和保管的复杂性,规范了档案归档的过程和程序,确保了档案管理的安全性,对提高企业档案管理工作效能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四、燃气工程中档案管理信息平台的实际应用

燃气工程文件材料在档案管理信息平台一期工程中可以得到更好的控制,档案管理信息平台可以对燃气工程项目施工中的立项审批、环评工作、安全性评估、设计和工程管理、设备采购等环节的信息全部实施管理,并构建完善的燃气工程的档案管理目录,通过档案管理平台可以对详细信息进行查询。档案管理信息平台二期工程能够和GIS联系,因此GIS数据可以和档案目录信息进行一一对应,对于燃气管道的属性资料可以方便快捷的在档案管理信息平台中进行查询,可以使人员物力大大减少,提升工作的效率,为燃气工程项目施工提高具体的信息。

五、结语

第9篇:企业信用信息管理范文

在现代化的市场经济发展进程中,信息化管理主要就是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来管理和经营企业在运营中的各个方面,并通过信息化资源的不断开发来提高企业效益的一个过程。其中,电力企业作为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行业,其具有极为复杂的运行机构,因此在企业竞争意识不断增强的市场环境下如何加强对电力企业的管理已成为人们亟需解决的一个问题。此外,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对电力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地增加,因此有效建设电力企业的信息化管理对促进企业的稳定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当前,随着科学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办公信息化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一大明显趋势。其中,在电力企业日常管理中,通过运用现代信息化的技术不仅可以有效地提高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且还能提升企业的市场形象,这对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具有极大的作用。下面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电力企业管理中信息化的作用进行了一定的分析。

一、信息化的物资管理

对于电力企业来说,其维持正常运营的主要保证便是物资,其中电力企业的运营效率与电力企业的物资管理效率也具有一定的联系。因此在日常的工作过程中,企业应加强对物资管理的重视,以通过加强对物资的管理来保证电力企业工作的正常开展。当前,在现代化的社会发展中,传统的企业分散型管理模式已无法保证电力企业的运行质量,因此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时代下,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便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电力企业的高度重视,且其已逐渐发挥了信息化技术管理的功能。其中,在应用信息化技术进行物资管理时,其首先应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出与之相对应的信息化管理措施,以在充分掌握信息化管理优势的前提下来开展企业的物资管理。例如,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企业管理人员可首先运用信息化技术对电力物资进行集约化的管理,以通过对电力物资进行统一的采购、编辑、分类及管理来提升电力物资的管理效率,且如此统一的运行模式还能大大地减少物资的重复购置及成本的输出,从而利于有效地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二、信息化的人力资源管理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管理主要是以人力资源管理为重要的核心内容,且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也在很大程度上引起了众多企业的高度重视,尤其对于一些大型的社会企业来说,如何高效地管理人力资源与企业的综合发展具有重要的联系。当前,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化的管理模式已被广泛应用于各大企业的运行作业中,其中对于新时代的高效管理人力资源的方式来说,其主要是应用科学技术来进行人力资源管理的编辑,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企业的管理成本。其中,在电力企业的发展进程中,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可以通过运用信息化技术来进行员工个人资料、工作绩效、岗位职责等多项内容的编辑,并可通过应用相关的软件系统来进一步完善人力管理方面的档案。在此基础上,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可以通过系统档案快速地了解员工的绩效考核与人力资源的调配问题,从而不仅大大地减轻了管理工作的内容,且还提升了企业的管理效率和管理质量。

三、信息化的安全隐患管理

在电力企业的发展进程中,安全隐患的管理是电力企业管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日常生活中,其时常会发生类似的电力安全事故问题,且这些事故不仅会严重影响到人们的生活、工作方面,严重时还会威胁到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对于电力企业来说,加强对企业安全隐患的管理是保障电力企业安全稳定运行的一个重要前提条件。目前,对于社会电力企业来说,其开展的政策方针也是以综合治理、安全第一和预防为主,旨在一定程度上实现标准化安全隐患管理和制度化安全隐患管理的目标。当前,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相关企业更是大量应用信息化安全隐患管理技术。例如,在电力企业的运行过程中,企业可以通过应用信息化的方法对其中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一定的排查、评估、治理、验收等管理作业,而当完成一系列的工作之后,其还可以形成具有信息化水平的综合报告,这对有效预防电力安全事故的发生具有重要的影响。

四、提升用户的满意度

信息化技术除了可以应用于企业的日常管理及工作中,其还可以为用户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例如,为了有效地改善电力企业的服务方式,企业可通过应用信息化技术建立统一的客户信息管理系统,通过应用该系统的管理,其不仅可以大大地减少电力企业人力及物力的支出,且还利于提高企业供电的资金收入。其中,通过建立客户信息统一化管理系统,企业可以及时地了解用户在用电方面存在的故障问题,必要时其可以可以及时地进行故障问题的处理,从而可以大幅度地降低因故障抢修所带来的经济损失。同时,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应用还可以缩短企业收取电费的时间,减少对用户工作及生活的干扰。在此前提下,用户对电力企业服务的质量也会给予高度的评价,从而可以大大地提升用户的满意度,这对促进电力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