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会计专业需求范文

会计专业需求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会计专业需求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会计专业需求

第1篇:会计专业需求范文

关键词:高职;会计;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10-00-01

一、调研活动概况

本次调查的对象:一是企业行业专家,二是本校会计专业的毕业生,进行典型性抽样调查。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电话访问和企业走访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这次调研的目的是希望今后高职会计人才的培养能够更加适应企业需求,为一线教师提供最直接的教学成效反馈,探索出优化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机制的途径和方法。

二、高职会计专业市场人才的需求标准

(一)人才需求量分析

中国新闻网公布的国家工商总局的一系列统计表明,全国各类企业数量、规模将持续高速增长。每年新增注册企业里中小企业占90%以上,按每个企业配置1-2名会计人员计算,每年新增中小企业可需求高职会计毕业生约382万人,这还不包括个体工商户对会计人员的需求。经过人才需求调查,在未来三年内,会计专业人才有较稳定的社会需求。

(二)学历需求情况

本次针对企业对财会类人才的学历需求调查结果显示,用人单位在人才的使用上逐步趋于理智,用人浪费的现象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中小企业对大专人才的需求成为了这类企业人才需求的主体,从回收的调查表来看,68%的用人单位表示会计类岗位的工作人员学历水平达到专科以上即可,有22%的用人单位表示没有学历要求,更重视能力,另外10%的用人单位倾向于本科及以上学历。

(三)企业对会计专业人才业务素质、能力要求情况

1.牢固的财务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

在对用人单位的调查问卷中,在问及通过工作上的接触,认为会计专业毕业生体现出来的优势时,50%的用人单位表示学生的理论知识扎实,45%的用人单位表示学生主动进行后续学习能令比较强。我校毕业生在用人单位表现出来的优势正是目前企业所需要的。调查结果显示,企业普遍认为财务人员要有牢固的财务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并能理论联系实际,从实践中摸索,从实践中不断提高,要熟悉企业的具体实际,了解财务管理的规章制度和企业有关规定,并从严要求自己,做到记账、算账、报账手续完备,内容真实,账目清楚,这是最基本的财务工作基础,也是最重要的,是做好财务工作的关键。

2.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职业道德

在对用人单位的调查问卷中,问及其最受欢迎的财会类大学生时,有80%用人单位表示倾向于“性格沉稳、老实”的学生,另有15%的用人单位表示会选择“担任过班干部工作,擅于与人合作”的,只有5%的用人单位表示会选择学习成绩好的。通过对这一数据的分析可以看出,基于财会类岗位的工作特殊性,大部分用人单位选择性格沉稳老实的学生不难理解,这也提醒我们,在校教育期间,对于学生的诚信教育要提到一个相当重要的高度。这个项目的调查还反应出用人单位对于学生在校期间的成绩的看重程度在下降,这显示用人单位愈来愈看重的是学生的素质,而不是一个表态的课业成绩。所以,对于学生综合素质地加强也要提升到一个重要的位置上来。

3.较强的创新能力

在对用人单位的调查问卷中,问及其对我专业毕业生较为欠缺的能力时(该项目为多选项),50%的用人单位认为“创新能力”较为缺乏,20%的用人单位表示学生的“动手能力”较为缺乏、15%的用人单位表示“文字书写能力”较为缺乏。

50%的用人单位认为“创新能力”较为缺乏。从这个项目可以看出,相当一部分用人单位对于学生创新能力是有着要求的。“创新能力”对于个人而言,是一种较高层次的能力,用人单位对高职院校的毕业生这一能力的期望值普遍设定较低,甚至不去做什么要求,但50%这个数据也反应出对这一能力有要求的单位也不在少数。学生在校期间,对于创新能力的培养上,虽然每年都有相关的创业创新项目比赛,但总体来说,还是办法较少,培养不足。

4.较强的实践能力

20%的用人单位表示学生的“动手能力”较为缺乏,可见企业对毕业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是很重视的,也反映出我们毕业生动手能力差距的悬殊。高职教育的本质属性之一,就在于其职业性,在学校教育的过程当中,尤为重视的就是其操作能力,与岗位“无缝对接”是职业教育的目标之一。会计专业三年学习期间,人人都参与了校内校外的实习实践,可数据表示仍与用人单位的要求有着一定的距离。这也提醒我们,在现阶段尤其要重视的是加强实习(实践)环节的内涵建设。

三、关于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1.根据需要设置课程

在对受调查的近三届毕业就业行业进行调查时,我们发现,毕业生从事于或从事过商贸流通服务业的占到了50%,我专业将深入贯彻“面向现代商贸流通服务业”这一人才培养目标,与当前的就业形势和我省区位经济密切结合。高职会计专业应根据社会需要灵活添设课程。课程的设置应突出应用能力的培养,以特定的能力要求作为教学目标,使课程结构体系注重职业能力的培养。会计职业岗位需要何种知识,就学习该种知识,训练该种能力,突出职业性,重视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

2.加强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

为了增强学生对实际会计工作的了解,缩短学生适应会计工作岗位的时间,学校要在现有基础上,尽可能更多地寻找校企合作的实训基地。首先,要多渠道将学生安排进入实习基地,根据实际情况和调查结果我们探索一条新的做法,就是化整为零、分进合击、各个击破。利用四方面的资源:学校、教师资源,往届毕业生资源,学生家长亲属朋友资源,学生本人。其次,作为校外实习基地的单位性质要尽可能做到多样性。如制造企业、商业企业、服务业、施工企业、房地产开发企业、事业单位等都可考虑,如有可能,要让学生轮换到不同的单位实习。

参考文献:

第2篇:会计专业需求范文

关键词:人才市场 会计专业 调查

一、概述

(一)调查目的

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是课程改革,在学校教学改革中,课程改革处于中心地位。职业教育办学方向必须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服务为宗旨,因而职业教育体系中的课程也必须充分适应这一要求。职业学院目前学科型课程模式、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实践的要求不衔接,培养的毕业生很难适应岗位要求,难以彰显职业教育的特色,为此,从调查社会发展需求、改革培养规格入手,对会计岗位需求的知识、技能、情感等进行广泛调查,以便制定行之有效的人才培养计划,确定培养目标,从课程的源头进行改革。

(二)调查对象

被调查对象:1.2010年届会计专业毕业生及2011年级实习生。其中有现金出纳、成本会计、车间统计员、仓库保管员、收银员等。2.毕业生所在单位的行业、企业专家。

(三)调研方法与内容

此次调研形式主要对企业走访,采用访谈与问卷相结合的方法。就会计专业毕业生对在校期间学习的文化、专业课知识与现行岗位能力的适用性,用人单位会计岗位的需求情况,对毕业生从事某一岗位工作的知识能力要求进行全面调查(见附表一、附表二)。从调查反馈的信息来看,无疑对我们这次研究提供了很重要的依据。

二、调查分析

(一)从毕业生调查表分析:

1.原基础会计、财务会计、财务管理、成本会计课程知识在实际工作中应用广泛。

表一 毕业生认为重要的课程(样本数:2500)

《财务会计》、《基础会计》《、财务管理》普遍都认为重要。对于《金融与税务》《审计》开设比例偏低。

2.从调查情况分析:会计电算化规范的书写的处理是必备的技能,必须加强。

表二 毕业生认为重要的技能(样本数:2500)

在以上基本技能当中,学生的应用写作和口才能力还有待提高。学生在学习珠算兴趣不浓,觉得现都有计算器没有必要再学习珠算。

3.从毕业生综合素质、岗位能力分析得出:

(1)学生就业岗位群:岗位分布比例如图所示:

从以上图来看,毕业学生中一部分是以出纳和收银的工作为主,还有部分不能从事会计工作。

(二)从企业、行业专家调查表分析

1.素质要求。①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职业道德。企业普遍认为现代社会生活工作节奏加快,竞争日益激烈,财务人员在面对重重压力之时,要保持一种自信、乐观、积极的心态,还需要时刻保持冷静,细心和谨慎,这样才能胜任自己的工作。②要有较高的政治素质:a、要有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b、要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强烈的事业心。③业务素质:a.牢固的财务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b.广泛的知识面;c.掌握会计电算化

2.能力要求。①较强的实践能力;②更新知识的能力;③较强的社会活动能力。它们具体体现在:A、熟悉我国财经基本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B、 掌握会计、统计及审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C. 了解财政、税务、金融的基本知识;D. 具有从事企业会计工作的能力;E. 具有熟练的珠算、点钞、操作技能;F、 具有计算机基本操作能力和使用会计软件并能进行会计软件二次开发的能力;G、学生掌握财务管理学中的成本预算、分析、控制的决策管理能力。

三、调查启示

(一)在教育理念上我们应该始终坚持职业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办学方向,转变目前职业教育一定程度上存在的教学内容与生产实际相脱离、实践与理论相脱离、教学模式滞后的状况,做到五个推进:(1)推进专业课程改革,打破学科型体系结构。(2)推进实践和理论一体化为核心的项目化课程实施方式。(3)推进以弹性化、个性化为特征的教学管理制度改革,积极实施学分制。(4)推进以职业资格证书和学历证书并重的评价方式的改革,使人才培养质量更加贴近企业生产、服务的实际需要。(5)推进以提高教师教学能力、课程开发能力和服务能力等“双师型”素质师资队伍建设。

(二)根据社会经济环境的发展,结合企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调查情况,现初步将会计专业课程按会计工作项目或岗位调整整合为专业教学模块。如图:

高职业学校会计专业教学模块

(三)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考虑学生认知水平的技能兴趣,并结合起人才需求的特点及变化,实行能力本位模式,建立“能力培养为导向”的专业教学体系。

参考文献:

[1]湖南省会计从业考试学习从书编委会.会计从业考试从书[M].中国人民出版社,2012.

[2]黄清泉,王峰.会计基本技能指导与实训[M].中南大学出版社,2010.

[3]蒋丽.会计电算化[M].西南大学出版社,2010.

第3篇:会计专业需求范文

【关键词】 高职;会计;职业素养;实训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20-000-01

会计作为一项专业性的技术工作,应用性、操作性极强,决定了高职会计教学的难度,既要注重抽象的理论教学,对实践性操作教学更要加强,以达到培养学生的职业判断和实际操作能力。通过对国内近50所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实训教学安排的调研,发现目前高职会计实训教学一般都是通过分阶段实训:课内实训穿插在理论教学中,缺乏直观性。教师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一方面忽视了学生应用职业判断能力的培养,一方面即使注意到了这一点但由于教材的局限或是教师懒于教,学生学不到实用的东西;实行集中实训,经济状况比较好的院校,将理论深化并向实操转化。经济条件相对落后或是思想尚未重视的院校,实训基本上流于形式,教学硬件的不完善而心有余而力不足。

一、会计专业实训现状

1、实训课程有待进一步整合

近年来虽然对教学内容也进行了整合,但总体来看,实训教学内容陈旧,脱离会计岗位能力的需求。究其缘由,会计教学目标与内容定位有偏差,没有深刻领会会计培养的真正目标,导致学生学习难以匹配会计岗位工作任务的要求。

2、实训教学的软硬件有待进一步提高和完善

高职教育是一定要让学生动手,真刀实枪地去实践和操作。通过调研,学生普遍不同程度地认为现有的会计实训软、硬件相对落后,营造的职业氛围不够真实,缺乏仿真、实战效果。

3、实训教学方法单一

调研结果显示高职会计专业普遍存在师资力量薄弱、教学水平参差不齐,真正具有丰富教学和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严重匮乏。会计的职业素养应当包括职业判断能力、职业道德规范的遵守情况。而这恰恰是在大部分职业院校所忽视的。实训教学往往停留在传统的基本技能操作上,达不到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效果。大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侧重通过对业务进行实际分析判断能力的培养。职业素养的培养也仅局限于《会计职业道德与财经法规》这门课的理论教学中,实训几乎没有。

4、盲目跟风做表面工作

由于会计工作特殊性的限制,通过建立校外实训基地,进行校企合作的可操作性还是有待进一步研究。调研过程中发现,大部分院校的校外实习基地仅限于挂个牌子,派出的学生占学生总数的比例非常小。部分院校做得相对较好的,主要原因是这类院校基本上办学历史悠久、社会影响力比较大,经费比较充裕,受到国家政策倾斜的比较多。这些客观因素导致此类院校越办越好,示范作用越来越大,当然获得的经费也越来越多。而其他的院校也只有望洋兴叹,在艰难地夹缝中求生存,使得校外实训为了应付检查做做样子。

二、构建基于会计职业素养培养的实训模式

1、实训目标定位

高职培养的应该是应用型会计人才,可以从事会计、出纳、财务管理、内审等专业性较强以及统计、营销、仓储管理等专业性不强的工作。涉及会计基本操作工作的初级岗位有会计员、核算员、出纳员等,应当是高职会计实训教学的目标定位,而较高层次的会计主管、内审等会计岗位可以作为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提高部分。对于不同会计岗位的职业素养要求不同,开设的对应实训课程也应该不同。

2、实训课程设计

实训课程设计应当以岗位为导向,以培养职业素养为目标,充分考虑会计工作任务,针对不同的职业岗位素养需求,最好将企业的能人请进来,与企业合作进行实训课程开发与设计会计实训课程模块。本着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将实训课程设计为基本技能、职业能力、岗位应用三大模块。会计基础、出纳技能、会计手工模拟实训等为最基本的技能模块。成本、税务、电算化、管理会计和综合模拟实训等课程可以设计为职业能力模块,目的是在熟练掌握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开展的专门化方向训练。最后是岗位应用模块,最好通过顶岗实习,如果顶岗条件不允许或是有困难,也可以通过校内实训来完成岗位能力应用。

3、实训内容选取

实训教学内容的选取要遵循适用和针对性原则。将抽象的会计工作应用到实训教学过程中,通过完成预定会计实训目标,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对业务进行职业判断和操作处理,逐渐地培养学生职业素养。实训内容的选取可以按照建账填制和审核原始凭证填制和审核记账凭证登账对账、结账编制会计报表的会计工作流程来安排,也可以按照资金筹集过程供应过程生产过程销售过程利润形成与分配的企业资金运动作为核算内容。

4、实训教学考核

实训教学考核采用全过程考核方式,打破传统考试考核模式,做到理论与实训相结合,进行综合评价,采取校内、校外相结合考核方式。校内考核由教师团队根据理论学习的成绩、技能训练和职业标准的综合表现进行;校外顶岗实习考核可以通过企业反馈、远程辅导和现场辅导等多渠道、多形式对顶岗实习的学生的专业知识、岗位能力、职业素养等方面进行指导和关注,及时了解其工作岗位的实际情况。同时邀请企业参与,结合企业用人标准,对顶岗实习的学生进行终结性评价。

三、实训中注重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

通过实训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教与学缺一不可,两者相辅相成。首先是教师的教。培养具备良好职业素养的会计人才,最关键的还是要有一支具有较强的理论知识、丰富的实践经验、敏锐的洞察力,勇于开拓创新、责任感强、肯吃苦耐劳、工作主动性强有奉献精神的双师型高素质师资队伍。只有拥有了这样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才能为基于职业素养需求、培养合格优质的会计专业人才的实训工作提供保证,切实达到高职人才培养的目标。

其次才是学生的学。学得技能越好,如果职业道德缺失和世界观扭曲,反而越可怕。会计的职业特性使得会计人员日常与企业的财物打交道,接触到一些商业秘密等敏感问题。这些决定着会计人员不仅专业技能要扎实、工作态度要严谨,还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正确的世界观,这是作为从事会计工作最基本的前提。但作为尚未进入社会的学生来说,仅通过理论教学来引导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还是比较苍白的。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和企业专家在实训中注重职业道德教育和正确价值观培养。从职业角度有目的地引导他们学会从身边的小事出发,客观地去理解和体会职业道德真谛,学会做一个人格健全、心理健康的人。在实训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对业务的专业处理判断能力和其他相关学科综合运用能力。

参考文献

[1]陈宏桥.校企合作共建高职会计专业校内实习基地研究.科技创业月刊,2014(6)

[2]胡苗.高职会计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研究.中国商贸,2013(1)

第4篇:会计专业需求范文

【关键词】高职会计;专业教学;创新研究

一、高职会计专业教学的现状

首先,传统的会计教学方法以及传统的测评方式显得比较陈旧。一般都是用文字来进行会计经济业务的表达,用丁字账户来对会计的处理方式进行讲解。比较注重的是理论方面的讲解和研究,对于实践的重视度不够。缺乏现代化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就不能很好的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培养就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其次,会计教学的时候很少有具体的实例。在会计专业的教学过程中,单纯课堂灌输专业理论知识,却不配以其他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培养出来的学生认为会计只是同数字打交道,每一个问题都有绝对的唯一的答案。这种思维模式限制了学生的思考方式。最后,学生实践的条件不足。在这个问题上的主要表现是:高职院校本身就有一定的条件限制,很少能给学生实际的或者是真正的会计实物,学生接触不到或者很少接受这些实物性的东西,就很难与真正的会计实物结合起来,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会计分析能力。学校与会计事务所等职业界的联系不是特别的紧密,没有建立一个固定的航期合作关系。因而使会计专业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不能形成一个良好而持久的局面。一些高职院校在完成课堂的教学之后,就会让学生自己找实习单位,实际上某一些学生根本没有参与教学实习,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这些会计专业人员走向社会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去磨合与适应工作环境。

二、岗位需求环境下的高职会计专业教学创新

首先,面对新的岗位需求环境,学校要有针对性的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在进行会计课堂教学的时候要充分的以学生为中心,变传统的理论教学为实践教学。会计的课堂教学就是会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为老师和学生提供一个互相交流的场所。在进行会计课堂教学的时候,要以学生为教学的中心,依据学生的需求,不断的培养学生的能力,不断的采用启发式的教学,运用一些实际的案例,让学生共同参与讨论。在教学的时候加入实际的案例,可以制作一些教学的光盘,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教学的模具,把具体的经济活动运用过一些简单易懂的方式展示给学生,这样便于学生接受。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寓教于乐,让枯燥的理论知识在新的教学方式中展现出来,从而达到会计专业教学的目的。其次,要依据实践中岗位环境的变化,不断的改进会计实践性的教材。在进行会计专业教学的时候要把重点放在解决问题的方法上,还要在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上下功夫。根据实践中会计专业的要求,选用更合适的教材,向学生展示具体的会计业务开展的流程,增强学生的具体操作能力。使学生对会计工作的全貌有清晰直观的认识,这样做就是对教材改革的一种新尝试。除此之外,随着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的不断发展,学校要实行证书的多样化教学,一些有较好条件的高职院校可以对开设几门财经法规方面的课程,让学生参加资格开始并取得相应的证书。最后,要增加学生进行实践的机会。会计专业教学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对于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的要求比较高,要有足够的实践教学能力,这样学生才能更好的掌握书本上有关会计理论的知识。所以,对于高职院校来说,有必要加强会计课程的实验室建设项目,完善学校的信息资源,建立真正的实践基地,设立专项基金开展会计专业的教学。学校还可以与会计事务所、企业等进行合作,建立学生实习的定点合作基地,不断的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以及社会交往的能力。为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具有扎实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实践型会计人才奠定基础。

综上所述,会计专业属于掌握着企业的管理以及金融等方面的知识,这种专业性人才是人才市场需求的热点。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新的竞争环境和就业的岗位需求,就为高职的会计专业教学提除了新的要求,这就要求进行会计专业教学的创新,让教学创新落实到实处发挥实效,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提供保障与支持。

参 考 文 献

[1]易毅娟.浅析民办高校会计教学改革[J].管理观察 2011(4)

[2]农海燕.适应“2+1”模式优化高职会计专业教学[J].经济与社会发展 2008(10)

第5篇:会计专业需求范文

关键词:人才市场;职业能力;会计;培养对策

中图分类号:F27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6-0-01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一方面推动了人才市场对专业会计人才需求的不断增长,同时也促使高校在人才培养目标和定位方面积极进行改革,以适应社会的需要。从现实情况来看,用人单位在招聘会计人才时最主要的需求是有一定的工作经验,其次是具备相当的职业能力。而对于刚走出校门的高校大学生而言,没有实际的工作经验,在校期间培养其职业能力则成为他们获得受聘机会的敲门砖。

一、会计从业人员职业能力的基本要求

对高校会计专业的学生而言,培养其职业素质的内容,实质就是指其胜任未来职业活动或顺利完成特定职业活动所应具备的专业知识和特定能力的总和,是决定职业生涯成败的关键性因素。因此,高校会计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至少涵盖以下几个方面:

(1)会计职业意识。会计职业意识是指对从事本专业职业活动的认识、评价、情感等心理成分的综合。包括对从事会计职业活动的正确认识和评价,对会计职业中不同岗位、工作的正确认识和评价,对会计职业具有的热情以及较强的竞争意识等。

(2)会计职业能力。会计人员的专业技能素质包括专业知识和相关知识。专业知识是会计人员素质的特质,是职业判断能力的潜在表现,也是会计人员应具备的最基本的从业知识。会计人员除了具有会计专业知识以外,还必须具备与会计工作有密切关系的财政、税收、金融等相关知识。此外,还应有基本的计算机、外语应用能力、社交能力和文字表达等综合职业能力。

(3)会计职业心理。会计职业心理是指从事会计职业所必需的心理状态及特征。包括正确的自我认知、会计工作必备的自信心,持之以恒的精神,积极进取、追求成功的良好心态,勇于承担风险,面对失败与工作压力的非常承受能力。

(4)会计职业道德。职业道德是思想与实践的结合,会计职业道德是一般社会道德在其职业生活中的特殊要求,同时带有明显的行业特征,主要包括:正直、诚实、守信的品质,强烈的会计事业心和责任感,爱岗敬业、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精神等。

(5)会计职业习惯。文明的言谈举止、得体的着装,严谨的学习作风、工作作风,细致的观察习惯、缜密的思考习惯等,都是从事会计工作需要的良好职业习惯。

二、高校培养人才市场需求的会计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对策

(一)更新教育观念,确定高校会计人才的培养目标

高校会计人才的培养目标要坚持育人为本,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的道路,把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作为培养目标。这就意味着高校会计人才教育不仅强调针对职业岗位的操作能力,还注重职业适应能力、职业发展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以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与实际技能为核心,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培养造就一批职业能力突出的从业人员。

(二)调整课程设置,优化会计人才培养与教学的模式

高校会计人才培养应加强专业实训课的教学。为使学习产生积累的效应,把学生的各种课程学习有效地联系在一起,对选定的课程内容必须加以有效地组织和安排。专业课程的设置,要正确处理各方面的关系:一是处理好德育课与文化课、专业课的关系,品行决定素质,素质决定文化和专业;二是处理好文化课与专业课的关系,文化课必须开,只有掌握了好的学习方法,才有可能继续学习,专业能力才有可能不断提升,才能有好的择业机会;三是处理好专业理论课与专业技能课的关系,专业技能应该贯穿于整个理论教学体系之中,边理论、边实践,培养学生处理实际业务的能力,强化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动手能力。

(三)注重培养学生职业判断的能力

新形势下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可以说贯穿于会计核算工作的始终,涉及方方面面。从识别会计凭证,判断其真实合法性、完整正确性,并做出正确会计处理,到合理设置登记账薄,再到组织财产清查,核对账目,最后到编制会计报表。每个步骤都需要不同程度的职业判断才能完成。具体来看,会计职业判断大致表现为会计政策的选择、会计估计、实务的运作等方面。会计职业判断同时也贯穿于各种职业层次,无论是企业的财务总监,还是普通的会计主管,甚至一般的会计人员都需要具备职业判断能力。在教学中,职业判断意识的树立要穿插于整个专业知识的学习中,逐步使学生树立职业判断意识,养成会计职业判断的思维方式。

(四)重视学生职业道德的教育

会计人员作为特殊的从业人员,既要有一定的业务素质,也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道德是关系到会计信息质量的根木保障。入学阶段正是树立世界观、价值观的时期,这一阶段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尤为关键,而现在的高校教育恰恰忽视了这一点。因此,学校应重视对学生职业道德的教育,增设职业道德这门课程,并将其纳入必修课程。课堂上,教师可以实施案例教学,利用近年来发生的各种经济案例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的教育,也可以邀请企业界成功人士进行演讲,介绍他们的亲身经历和真实感受,为学生今后的职业判断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校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只有符合人才市场的需求,才能体现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意义。这要求高校在制定人才培养目标上有明确的定位,在教学模式上大胆创新,采取切实可行的方法与途径来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

参考文献:

第6篇:会计专业需求范文

论文摘要:就高职院校会计与审计专业的人才培养而言,以培养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具有较高综合素质和较强实践能力的、实务操作,在培养中突出“强实践、善实务、能创新”的要求,因此,在专业教学中应根据目标进行教学研究、分析。

会计与审计学专业是经济管理学科的重要组成,其中融合了管理、经济、法律和会计、审计等各方面的内容,该专业主要培养能在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及社会中介组织中从事会计、审计实务工作的实用性人才。

高职院校作为实用性人才培养基地,当然要承担为会计与审计系统输送各种类型的、掌握会计与审计专门知识和能力的人员的重任。事实上,大多数高职院校都在为如何培养合格的会计与审计人才进行积极探索。根据现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对会计与审计对象的选择,对合格会计与审计人才至少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评估:一是会计与审计人才总体的合格性,即会计与审计人才在总体数量和总体结构上要满足不同会计与审计主体对相应会计与审计对象进行审查和评价以有效实现其审计目标的需要,培养的审计人才既要满足企事业单位、政府审计、内部审计、社会审计三大审计主体不同需要,也要满足各个重要行业的特定需要。二是会计与审计人才个体的合格性,即会计与审计人才的知识和能力必须满足财政财务信息真实性、财政财务活动合法性、经济管理活动有效性的复合性要求,无论是会计、审计人员,都必须掌握相应知识和能力。当前,我国高等职业院校会计与审计人才培养模式难以满足上述要求,折射出现行高等职业院校培养模式弱点。

针对行业的需要,陕西财经职业技术学院很早就认识到会计与审计教育事业的产品是会计与审计人才,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应服务和服从于经济建设和会计与审计事业的发展。为此,我院会计与审计学专业不断研究审计人才需求的变化,并以此调整专业的培养目标和手段,更新教学内容和方法。

一、会计与审计人才的需求

根据国家会计与审计人才的需求预测,会计人才的高层次要求增多,审计机关审计人才,尤其是高级审计人才供求矛盾非常突出。随着审计业务比重的增加,审计机关产生了新的人才需求。因此,会计与审计学专业立足国家审计,开发特色课程,实施特色教学,树立专业品牌,近年来该专业先后开发了基础审计、财务审计、审计电算化等特色课程,与时俱进,重点突出会计与审计实训。随着经济发展、市场竞争激烈和企业制度的建设完善,将有越来越多的企事业单位意识到建立健全内部审计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对会计与审计人才的需求也将有明显增加。据了解,我国大约需要35万名会计与审计学方面的专业人才,但目前只有执业人员5万多名,且其中一大半得不到国际机构的认可,人才缺口很大。在未来10年我国需求的15类人才排行榜中,会计与审计学方面的专业人才位居榜首。从历年的就业情况来看,该专业就业层次较高,并一直保持着较高的就业率。

二、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及我院现况

资料显示,我省十所高职院校里只有有2所设置审计专业或审计专业方向,有6所设置了会计专业,这只是会计与审计学科的一个分支,而且是设置在管理学专业之下,从2所高职院校会计与审计专业设置来看,对会计与审计人才以培养社会审计人才为主,而这种专业设置,缺乏对政府审计和内部审计专门审计人才培养的功能,会计与审计人才培养不能满足审计人才总体合格性的要求。

可以推断,我国高职院校审计人才培养总体结构体现出以下主要特征:一是我国高职院校审计人才培养模式单一,一些高职院校要么没有会计与审计类专业,要有就是注册会计师培训;缺乏所有会计与审计主体人才的培养功能;更加缺乏包括行政事业会计与审计、财政税务会计与审计、金融保险会计与审计、工程投资会计与审计等所有会计与审计门类人才的培养功能。二是我国会计与审计人才的培养以管理学专业为背景,会计与审计人才的培养中难免受管理学理论、思想、的制约,以管理学为背景的会计与审计人才培养机制,难以培养出既有会计操作技能,又能进行财政财务审计,又有绩效、效益审计知识和能力的复合性人才;作为学科来说,也难以形成促进审计与会计以外的其他多学科的交叉和融合的平台。

三、根据社会对审计人才的需求,调整高校审计人才培养模式

会计与审计专业优势经过多年建设,会计与审计学专业已经成为我院品牌专业,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会计与审计学专业划分为基础审计、财务审计、绩效审计和资产评估四个专业方向,体现了审计学专业结构比较完整和全面的特点,突出了审计本质性的内涵,而省内开设了同类专业的其他院校,大多将其定位在社会审计方面,与之相比较,审计学专业整体架构比较合理。财会知识只能作为审计专业的基础之一,而不是全部内容,甚至不是其主要内容,现代审计理论要求我们审计专业的教学内容必须在文、史、哲和外语、计算机等基础课教学前提下,向经、管、法方面延伸。为此,会计与审计教学内容设计也体现了宽口径、厚基础、重实用”的原则,强调会计与审计专业人才全面素质的培养,不断拓宽其知识面,增强其社会适应性,培育其猎取知识的能力、运用知识的能力、调适和创新能力。 培养目标该专业培养具有优良政治素质,具备管理、经济、法律、会计和审计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企业事业单位、政府部门及社会中介组织从事审计会计实务以及教学、科研工作的工商管理学科的高级专门人才。课程设置该专业的课程体系包括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基础审计、财务审计、绩效审计、会计电算化、审计电算化、税收实务、经济法、资产评估、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等;也包括一些实践性教学环节,如暑期社会实践、会计模拟实习、审计模拟实习、毕业实习等。我院2009年该专业的就业去向包括机关、企事业单位和部队,其中,在各级机关就业的占总就业人数的10%左右,事业单位占15%,各类企业占55%,金融单位占20%。

四、会计与审计专业的发展展望

1 充分认识管理学在会计与审计学科建设中的地位,管理学是现代审计学发展的重要前提。因此,必须关注管理学发展对会计与审计学的影响,把握会计与审计学科发展的新趋势。也就是说,要从现代经济管理的角度而不是从传统的财务核算、财务监督角度认识会计与审计的重要性,从会计与审计的对象、会计与审计的定位、审计与会计的关系、审计与管理学的关系、审计与经济学的关系以及审计与法学的关系等等认识现代会计与审计发展的趋势和方向,特别是要从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学科体系等方面准确把握会计与审计学科同管理学科的联系和区别。对会计与审计的专业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2 在经济学、管理学学科建设的今天,可以会计与审计学专业建设为核心,带动其他学科建设。首先,要加强对会计与审计学的基础理论研究,把握会计与审计学科发展的规律。其次,要加强对会计学与经济学与审计学、管理学与审计学以及法学与审计学的交叉学科研究,科学把握审计学科发展与其他学科的融合趋势。这样,在不会把会计与审计单独认为成为“大会计学”。

3 按照现代社会需要优化培养方案,为社会培养会计与审计专业人才。首先,要重新设置会计、审计专业作为管理学科的学科共同课程,强化经济学和管理学、会计学、统计学、管理信息系统等学科基础科,满足专业培养对基础理论的需要。其次,重新确定专业主要课程,满足培养“一专多能”的综合性会计与审计人才的需要。为了使学生毕业后能够尽快胜任会计与审计工作,必须对学生进行执业训练。在会计与审计教学过程中,要尽可能采用案例教学、模块教学,这样就能以点带面,增加学生对流程、会计、审计程序等的具体认识。同时,在本科教学的后期,可以把学生安排到会计师事务所或大型机构财务部门实习,增加学生的实践机会,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一毕业就能立即投入实际工作,既保证了会计与审计专业教学的效果,又满足用人单位的实际需要,是一举两得的。

会计与审计专业随着经济的发展在,高职院校的会计与审计学科必须建设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培养的模式,以培养满足不同社会需求的高素质的会计与审计人才,为经济发展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潘颖.对审计教学的几点思考[J]Zz66免费论文资源网.

第7篇:会计专业需求范文

【关键词】会计专业实训室;建设 实训教学需求

一、中职会计专业实训室的建设现状

根据国家《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2010年修订)的划分,中职会计主要设置了会计专业和会计电算化专业。目前中职学校会计开设的相关课程主要有《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税务会计》、《银行会计》、《会计电算化》、点钞与传票技能课,以及会计上岗证的考试课程等等。针对于这些课程的教学,为了满足理实一体化教学,真正实现“做中学,学中做”,主要开设的相关实训项目有:《会计基础技能训练》、《手工账实训》、《会计电算化》实训(包括用友、金算盘、金蝶等软件)、《财税软件实训》、沙盘实训、银行模拟实训、点钞与传票技能实训等。然而,很多中职学校由于资金、重视程度等各种原因,致使会计专业实训室的建设出现了和理论教学不和谐的情况。主要表现在三种情况:一是从数量上看,几乎没有专设会计专业的实训室,根本谈不上建设的问题;二是有简单的、勉强能够满足部分会计专业教学需求的实训室;三是会计实训室的建设从数量上已经能够满足会计专业教学需求,但从质上看,教师还不能很好的驾驭实训资源,学校对现有资源整合利用还不够好。会计实训室的这种建设状况,造成教学上想用而没有能用的、有用的而又用不好、甚至是资源虚置的后果。因此,会计专业实训室的建设迫切需要改进和完善,需要建立与会计专业实训项目相符合的实训室,需要建设能够满足实训教学需求的实训室。

二、会计专业实训室的建设应符合实训教学需求

(一)会计专业实训室的硬件建设要符合实训教学需求

1.硬件设施建设上要符合实训教学需求

(1)在数量上,要求会计专业实训室的建设与相关课程和学生规模相匹配,应保证建设独立的、与专业项目对应的实训室。需要强调的是,独立的会计实训室是指和其他专业相分离,并不是实训室的功能完全独立,同一实训室可以开展专项的、该实训室主要功能的实训,也可根据已经具备的资源延伸相关会计专业实训。在这个保障的基础上,按照每个独立的实训室核定每周、每学期的工位数,从而核定全校每班对应该实训项目的最高课时数,合理安排每个实训项目的上课时间,以做到充分的、有效的利用该实训室。

(2)在设施设备的数量、形状和大小上,应该因地制宜,量身定制。各个学校所需要建设的会计专业实训室,因其大小、形状、位置分布等各不相同,在很大程度上就决定了每个实训室的设备容量和设备摆放,以及留给学生的训练活动空间。因此,在实训室的建设过程中,首先要针对具体情况,进行专项设计,不能仅仅靠参观某学校的建设,凭主观意向照搬。特别针对沙盘实训室、手工账实训室、传票实训室而言,不仅要注意美观,更要侧重其实用性和便于学生操作的可行性。

2.实训室布局上要符合技能训练实训教学需求

与专业教室相比,会计专业实训室在满足教学的需求上更强调一体化教学的实践性。按照功能的多少,可以把会计实训室设计成单一功能和多功能的实训室。

(1)单一功能会计实训室布局满足单项基本技能训练需求。

由于会计专业某种岗位的职业活动都能分解成若干典型工作任务,因此可以为每个典型工作任务设计一个专门的教学培训场所,形成单一功能的实践场所。在这基础上,进行分组教学。比如手工账实训室,可以把会计这一岗位手工做账分解成填制凭证、登记账簿、编制试算平衡表、编制报表等等典型工作任务,先进行单一基本技能训练,再进行系统基本技能训练。单一功能会计实训室布局可以采用以下方式设计:

(2)多功能会计实训室布局要满足多岗位综合技能训练需求。

多功能会计实训室是为会计整个专业设计的,融合该专业全部或多项职业岗位为一体的教学场所。它需要把学习场所和工作环境整合起来,形成学习环境与实际工作环境的较高一致性。在此,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内容复杂、要求全面的综合性学习任务来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从而保证职业教育的系统性和全面性。因此,多功能会计实训室可以按照完整工作过程的会计岗位设计布局,会计岗位设置多少可以根据实训时间的长短、学生人数等具体情况而确定。学生可以独立进行某一会计岗位的学习,也可进行不同岗位的轮换学习。多功能会计实训室布局可以采用以下方式设计:

按会计岗位布局的实训室

(二)会计专业实训室的软件建设要与时俱进

现代会计专业教学与传统的会计专业教学有很大的区别,尤其是会计专业实训上,大量采用现代多媒体技术教学手段。会计专业软件既是学习手段的载体,也还是专业实训的客体,学生往往要学会应用会计软件,与现实会计相关工作对接。因此,会计专业实训室的软件建设就相应的要有符合现实工作需要的软件相匹配的教学软件。例如常用的金碟软件、金算盘软件、用友软件,随着软件的开发和使用,也在不断进行升级,这就要求学校要和社会同步,甚至是更提前,这样才能满足社会对所培养的会计人员的需要。

(三)会计专业实训室的建设要有学校自己的特色

中职会计专业实训室的建设日见趋大同存小异,各个学校要针对本校的特点,建设适合自己的会计专业实训室,每个实训室又各具备自己的特点。比如实训室的文化氛围的布置,包括实训室管理制度、实训制度、实训流程图、温馨提示标语等建设,设计独具匠心,可以彰显本校的特色和本实训室的独到之处。但要注意两点:一是同一个实训室要统一风格;二是所有实训室的风格要和谐。

(四)会计专业实训室的建设要注意后续的软建设

会计专业实训室的后续软建设主要包括设施设备的维护建设、软件维护建设和实训环境维护建设。作为实训室的建设,后续的软建设贯穿整个实训室的使用期,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实训室的使用寿命。设施设备的维护建设、软件维护建设是实训使用过程中建设的基础和难点,对于不同的使用程度也会增加后期维护建设的难度和成本。实训环境的维护建设,包括电源与网络的保障和清洁卫生等方面,不仅仅是学校的建设管理工作,还更需要老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维护建设。

总之,具有良好的会计专业实训室会为会计专业实训教学提供必要的基础保障,直接会影响到实训教学效果。各学校都应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建设出适合和满足本校使用的会计专业实训室,使会计专业教学向良好方向发展得以实现。

第8篇:会计专业需求范文

关键词:工作过程导向 高等职业教育 课程改革

一、我国高职会计专业课程设置的现状

目前在我国的高职会计专业的实践教学中,多数高职院校往往是以学科的课程体系来教学的,有的虽然针对专业的特殊性和社会的需求对个别的课程增设了一些相对应的实践教学,由于在实践教学中,各方面条件不够完善,也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高职会计专业现行的教学模式多采用传统的本位的教学方式,虽然有助于对会计专业理论的掌握,却不利于理论实践的结合,使得企业用人单位对我国的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培养的满意度不高,这也促使我国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使得实现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高职会计专业,在结合社会的实践需求,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会计人才,学生不但有过硬的理论基础,也有非常强的实际操作能力的,真正的做到学以致用。

二、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一)高职会计专业改革是我国人才培养模式的特征要求

和以往的教育模式不同,现在的我国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学以致用,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和社会的实践相结合,是培养社会需求的具备适度的理论知识储备、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较强的学习创新能力、较强的变通能力的切合社会需求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会计专业改革是一种全新的高职会计专业改革模式,让学生在具体的工作工程中学习,感受工作带来的体验,结合工作经验和技能的积累,在此基础上,再完成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学习。

(二)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是高职院校转型的需要

高职院校的转型是对高职院校的办学思想,办学理念的进步和升华。当下的高职院校发展存在一定的瓶颈,要将办一所有质量有活力的培养社会精英人才的高校,改革势在必行,而对高职会计专业改革就是要立足于会计专业的本身的专业特性,了解社会对高职会计专业的要求,将高职会计专业改革作为高职院校突破的一个突破口,抓住会计专业改革的契机。

(三)加强高职会计毕业生的就业能力

高校的扩招,使得每年的毕业生的数量逐年增加,高职院校的就业状况十分严峻,如何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谋得一份满意的工作是每个毕业生都要思考的问题,除了学生的自身状况和家庭因素的影响外,高职院校对人才的培养模式,培养的效果是学生能不能进入社会获得一份好工作的关键。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的数量非常大,如何在社会中体现出自身的优势需要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以社会需求,社会工作过程为导向,做到将学校的资源,最优化的利用。

三、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会计专业课程改革

(一)工作过程的高职会计专业改革的理解

工作过程导向课程是指根据学生认知规律和职业发展规律来实现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整合的课程。它将学校的学习活动和社会的生产结合在一起,在对工作的环境,工作过程有了更加直接和清晰的认识。是学生了解工作过程需要怎么样的理论知识去支撑,这样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会有一定的针对性。将学生的角色和工人的角色有了一定程度的交织,体现了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

(二)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会计专业改革的特点

工作过程导向课程是一个结合课本理论知识和社会工作过程的一个系统的学习过程,将学习理论的抽象模糊概念上升到实际具体化的社会生产之中,注重理论知识、实践技能、职业态度等方面,切实的将学生的培养和社会工作作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会计专业改革是一种全新的高职会计专业改革模式,让学生在具体的工作工程中学习,感受工作带来的体验,结合工作经验和技能的积累,在此基础上,再完成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学习。也就是说,不再是单纯的以学习课本知识为目的的完成学业,而是将对技能培养、实践能力培养的基础上完成了对高职会计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使得学习的效率大大的增强。

四、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会计专业课程改革实施建议

(一)构建完整的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

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会计专业课程改革是要在充分的市场调查分析的基础上,针对用人单位的切实需求,根据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提出的一套系统成熟的理论体系。是要将学习的纯学术转化为服务社会需求的工作技能的提高。在构建课程体系的过程中还应该结合学校自身和学生自身的特点,慢慢摸索,力求形成一种宏观上的学习的理解,按照一定的职业发展规律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

(二)加强在职教师的工作过程导向课程教学意识

工作导向课程是对传统的高职会计专业教学的改革,老师的思想和教学模式必须改革。在这种新的体系下,老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一个合理的方式来实现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会计专业课程的学习,并达到预期效果。要将先进的教学理念融入教学过程,是改革顺利进行。

(三)加强对教学资源的整合

传统的教学模式对教学资源的利用较小且要求不高,工作导向课程为了能让学生在工作中参与理论知识的学习,必须利用好有限的教学资源。例如,多媒体、实验室、电子网络等

五、总结

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是实现用人单位需求、学校培养的无缝对接,弥补了高校教育中出现的盲目性和学校资源的浪费。也是高职会计专业领域将工作过程导向理论应用到具体的高职会计领域的重要探索。

参考文献:

[1]谢红越,邹勇燕.浅议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课程改革的思路.当代教育论坛,2009(8):39-40

第9篇:会计专业需求范文

[关键词]会计信息化;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5.12.031

[中图分类号]F23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5)12-00-01

1 会计信息化视角下高职会计专业的教学改革与实践的必要性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会计信息化已逐步成为企业管理变革的一项不可或缺的内容,它给企业带来的不仅是管理手段的革新,更是管理方式和管理理念的变革。在会计领域实现信息化有利于企业运营过程的自动化、管理方式的网络化,还能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及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因此,在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的今天,企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也逐步提高,要求其了解会计信息化、掌握会计信息化管理方式。

高职院校是培养实践型人才的摇篮,是培养会计专业信息化人才的重要机构。为使高职会计专业能在信息化背景下培养出优秀的会计专业人才,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不断改革,但是在改革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一系列问题,严重制约着高职会计专业的教学改革与实践,不利于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培养出信息化的会计人才。因此,进一步实现会计专业的教学改革与实践非常重要。

2 会计信息化视角下高职会计专业的教学改革与实践措施

2.1 改革高职会计专业的教学任务

从管理角度来看,会计专业可分为以核算为基础的课程和以分析、管理、决策支持为基础的课程。现阶段,我国高职院校在会计课程的技能和知识结构培养方面都是以手工会计来进行设计的。因此,改革高职会计专业教学任务势在必行。

改革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教学任务,必须围绕会计专业能力的培养来展开,重构会计专业知识,并将其与会计信息化的工作岗位联系起来,进一步实现实践技能与理论知识相结合。

2.2 改革高职会计专业的教学内容

大量实践表明,通常情况下,大中型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实现程度非常高,而小型企业的信息化实现程度较低,所以,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应当将教育目标在横向方面定位在中小企业及基层机构上,而在纵向方面应定为在初、中级会计岗位群对人才的需求上。在明确教学任务的基础上,培养会计专业信息化人才。在改革高职会计专业的教学任务的同时,还应转变以手工制作为处理手段的思维方式,将这种思维方式转变为以信息化处理手段为主的思维方式,只有这样,才能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培养出会计专业的信息化人才。

2.3 改革高职会计专业教学的教学手段

传统的、单一的教学手段在会计专业不断发展的今天,已经很难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它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所以,高职院校在培养会计专业信息化人才的时候,一定要在科学分析传统教学手段的基础上,改革高职会计专业教学的教学手段、教学条件等。

2.3.1 进一步利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使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运用大量的典型案例,“边讲边练、多讲多练”可以使教学过程变得生动活泼,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进一步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2.3.2 运用网络教学手段

会计课程与会计专业项目训练,都应要求学生实施现场案例、演练现场场景,这不仅要求高职会计专业的教学条件达到“一人一机”,还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具备良好的网络支持,以利于教师控制课堂秩序,学生按时提交课堂作业。

2.4 建立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高职教育是服务于企业的,是为了满足企业需求而存在的,所以高职教育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也要体现职业教育的特点。会计专业的目标是实践教学,实质上就是帮助学生熟练掌握企业会计核算的基本技能,使其能胜任各个会计工作岗位。在这一目标的指引下,高职院校应设置实践模块,形成多层次、多环节的实践教学体系。会计实践模块要包括会计综合实训、会计电算化、纳税实训、成本会计实训、基础会计实训模块等。高职院校在培养会计专业信息化人才的过程中,建立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有助于实现理论和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2.5 进一步加强高职院校师资培训

高职院校在进行会计专业教学改革时,应着重加强教师参与会计信息化技能的实践,将实践结果同教师的考核、职称等挂钩,从而激发教师参与信息化技能实践的积极性。例如,学校可以以规章制度的形式要求教师定期到企事业单位参加会计信息化实践等。只有这样,才能提升师资水平,从而培养出优秀的会计专业信息化人才。

3 结 语

在会计信息化视角下进行高职会计专业的教学改革与实践,有利于提高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率,有利于满足企业对会计专业信息化人才的需求。因此,要重视高职会计专业的教学改革与实践,为培养出符合信息化背景下的高素质会计人才奠定基础。

主要参考文献

[1]周萍.基于会计信息化视角高职会计专业课程重构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2(19):274-275.

[2]金阳.基于会计信息化下的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J].经济研究导刊,2012(36):273-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