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传统艺术和现代艺术范文

传统艺术和现代艺术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传统艺术和现代艺术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传统艺术和现代艺术

第1篇:传统艺术和现代艺术范文

关键词:中国当代艺术;传统性;现代性;书象艺术《天书》

中图分类号:J9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4)04-0011-02

一、导言

在今天这样一个全球信息化的时代,全球的紧密性,互通性显得尤为突出,这种特点于艺术领域也是如此。中国自上世纪八十年代,接受了大量来自世界艺术思潮的思想和观念。这对于中国的现当代艺术来说,确实是注入了新的血液和活力。在这样的一个积极相互交流的时代之中,一件艺术品既会烙上鲜明时代的印记,也会承袭传统文化的痕迹,这是不可避免的。同时,这也是艺术不断创新前进的一个方向。在本文中,“传统性”和“现代性”更侧重于时间概念上的一个界定。“传统性”一词主要是界定中国当代艺术中所能体现出的中国古典传统文化艺术思想和中国典型传统艺术形态;“现代性”一词是对应于“过去”而言,是中国当代艺术在科技、经济,文化全球化大背景下出现的新状态和结果。各民族艺术虽然隶属于全世界,全人类,然而也表现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伟大智慧和深厚积淀。书象艺术《天书》以一种中国文化载体――汉字――的笔画痕迹的创作,即体现出中国传统艺术的特征又具备了当代所赋予的现代性特征。

二、关于传统性

“书象”的提法是出现在刘骁纯的《书法・书写・书象》中。到现在,许多学者对“书象”下定义而刘骁纯也在不断地补充。然而,无论如何阐释,“书象”艺术本质核心在于艺术作品一定具有汉字形象的艺术元素。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的“中国前卫艺术展”上,展出了《天书》作品,之前名为《析世鉴》。的这件作品特点在于运用雕版技术规整化地刻写创造出的不带有任何情感的仿宋体假字,以综合媒介材料装置艺术语言展现在观者面前。艺术作品所呈现之中的假字或错字给人带来的惊讶莫名之感。

此作品蕴含了中国古典美学“有”,“无”的思想,“有无之相生也” ①,“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② 。在《老子》十一章中,借车轮、器皿,房屋来巧妙说明“有”,“无”的关系。车子的辐条汇集在车毂中空之中,才有了车轮的功用;器皿有了中间的空间,才可有器皿的使用;建屋开门窗用屋的中空,才有了房屋的空间利用。这是中国古代思想大家老子所阐释“有”,“无”的辩证关系。老子将“有”、“无”、“虚”,“实”看成是天地万物的源泉。这种思想在中国古典美学看来影响源远流长。现代学者宗白华在《中国美学史中重要问题的初步探索》一文中写到:“虚和实的问题,这是一个哲学宇宙观的问题。”③“这种宇宙观表现在艺术上,就要求艺术也必须虚实结合,才能真实地反映有生命的世界。”④在《天书》作品中,可以看到这种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影子。《天书》印刷出宋体版刻出的汉字字形,此为“有”或“实”,但是都是假字或称为错字,不是正常情况下能够承载信息的可以读懂的汉字,此为“无”或“虚”。由于作品本身兼顾了“有”和“无”的道家思想在内,使得观者本着熟悉感靠近作品一览书写内容的时候,却于仔细品读发现陌生,进而感到其无意义,但正是在这样的虚无缥缈之中,引来人们的思索。

三、关于现代性

二十世纪的现代艺术思想中,克莱夫・贝尔于《艺术》中提出了“有意味的形式”这样一个艺术理论。贝尔从塞尚的画开始分析进而将“有意味的形式”推及到整个艺术理论,以艺术品的形式为关注中心。这个观点使得艺术摆脱掉了对于艺术叙事题材和艺术叙事内容的依赖,使得艺术形式本身独立出来,得到关注。

《天书》作品不是书写的作品,不是书法的作品,而是“书象”的艺术作品,是汉字书写的图像艺术作品。这件作品采用综合材料完成,将上千个假字气势庞大而整齐划一地排列于展厅的地面及空间,直接吸引了观者的眼球使其产生驻足细读的潜在愿望。这是“有意味的形式”第一层价值所在,使得该艺术作品的艺术形式成为被人们所关注的焦点对象,艺术形式成为了主角。“有意味的形式”第二层价值就在于那些看似被艺术家莫须有创作出来的“假字”本身。作品中的汉字形象仅仅只是一种像汉字的形象,而不是我们正常的用于记录和交流信息的汉字,它们没有承载任何信息价值内容,绝对不被读取信息,就是假字一堆而已,只不过披上了像汉字形象的形式外衣。从实用角度来看,“假字”是无意义,无价值的。但是,从当代社会思潮角度来看,不可阅读的假汉字形象的形式呈现出后现代的反中心,调侃,反讽,无言的观念。将“中心性”认为是可以使用的“真字”,那么,在《天书》作品中的上千“假字”形象则是直面颠覆了“中心性”,同时也达到了自我消解。

四、总结

面对着世界艺术理论和艺术流派的层出不穷,中国艺术界讨论中国艺术何去何从,如何革新,如何创新之声不断。其实,人类社会自步入文明史以来,从农业、工业、科技,信息到当下大数据时代,相联系的领域增多,相联系的程度加大。处于这样的大背景大环境中,中国当代艺术作为世界艺术长廊中的一部分,要展现出当代所赋予的特点;作为中国的艺术又延承着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思想的责任。这是历史时代的必然选择,也是中国当代艺术的价值所在。中国传统的精髓要在,时代性也要有。然而,不是一件艺术作品具有了传统文化艺术思想及特征和当代艺术思潮下的现代性就可以标榜为一件成功的当代中国艺术作品,因为体现出这两个特点,仅仅是可以限定了作品的地域和时代。成功的中国当代艺术不是简单地、机械地,刻板地将传统的思想技法和当代的观念媒介生拉硬拽拼凑于作品之中;而应当恰如其分地寻求契合点,使得作品有中国本民族和本土性的身份,又展现出时代的特性。如,书象艺术《天书》不仅受到中国传统书写汉字的启迪并且赋予了中国古典美学思想精神,而且在当今这个视觉图像的时代下运用综合材料制作装置艺术以“有意味的形式”来表达出后现代的无意义,去中心的特点。中国当代艺术不应固守执着传统性,一味追求现代性,使其融合而融合,而需要于艺术创作中恰如其分地即展现现代性,又不失传统性。

注释:

①老子,庄子:《老子・庄子》,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2年版,第3页.

②同上,第17页.③宗白华:《美学散步》,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39页

④同上,第40页.

第2篇:传统艺术和现代艺术范文

关键词:现代建筑;装饰设计;传统艺术;融合与应用

0 前言

中国不乏效仿西方现代化的摩天大厦,却遗失了我国传统建筑文化的精华。建筑文化浓缩了人类关于生活的理想,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积淀。只有当人们从文化的视角审视建筑,才能深入理解和把握其价值和内涵。现代建筑装饰拥有独特的功能和强大的表现力,以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点缀,展现民族本性和文化特性,是我国建筑装饰行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1 与建筑装饰有关的传统艺术

传统建筑装饰设计所涉范围十分广泛,包括平面色彩装饰、立体装饰和结构装饰等。平面色彩装饰,如运用在屏风上、梁柱间、墙壁上的着色、彩绘等;立体装饰,如屋顶上的瓦当、梁柱上的雕饰、屋檐处的神兽和门窗等位置的花纹雕刻等;结构装饰,表现在对建筑内部的梁柱、建筑外部的斗拱的安排等方面。可见,建筑的一砖一瓦、一木一石,都蕴藏了与建筑装饰有关的传统艺术。

放眼传统建筑,其装饰设计主要在形声、形意两方面发挥表现力。借用形声、形意的艺术表现,赋予被装饰物特定的象征意义,挖掘其丰富的内涵。如用鱼、莲花等意象寄托“连年有余”的愿望 ,用仙桃代表“长寿”,用牡丹象征“大富大贵”,用梅花鹿喻指“禄”即仕途的顺利,等等。诸如此类,赋予特定图案以象征能指,使建筑装饰的内涵深刻而生动,从而使建筑有了蓬勃的生机以及更加长久的艺术魅力。

此外,与建筑装饰有关的传统艺术不是孤芳自赏的,它一定与特定的功能结合在一起,达到装饰性和实用性的统一。这种表现手法贯穿于传统建筑装饰设计的始终,同时赋予了建筑作为生活和观赏的使用价值和艺术魅力。我们从传统建筑的结构装饰中还可以看到,审美与结构思维难舍难分。在立体空间开拓艺术表现,是建筑设计必须遵循的另一基本法则。

2 现代建筑装饰设计融合传统艺术的原则

2.1 在“形、意、身”三方面找结合点

从形的角度看,主要是对中国传统图形的运用,如中国汉字、雕塑石刻等。在融入现代建筑时,不应仅是单纯地复制和移植,而应当在理解的前提下提炼和补充传统艺术意象。例如在泰山岱庙,通天街和遥参亭之间有一座双龙池,石栏环绕,石雕龙首一吸一吐,意寓“龙跃天池”,寄托着古人对王母与神兽的敬仰,以及对参亭祭神的虔诚。岱庙的岩石上书写着知名的或不知名的无数书作,或俊秀,或飘逸,或刚劲,或柔美,书法与山河交相辉映,历经风雨催蚀,游人践踏,仍魅力未减,甚至在岁月的洗礼下越发体现出文字的张力,浸润了民族特色和时代感,有力地补充了现代装饰艺术设计。

2.2 艺术思维与实用主义相结合

建筑装饰的设计首先是艺术价值与使用价值的结合,一方面应强调装饰效果,另一方面应注重装饰的功能性,力求在这两方面都有良好表现。装饰和功能是建筑特性的两面,不可分割,许多建筑设计都将这两个关系体紧密结合。如建筑内分割空间所用的屏风除了有通风、分隔的作用,屏风上的陶塑、髹漆等工艺起到了装饰的艺术效果,使屏风在发挥使用功能时,又不失艺术气息。类似的隔断装饰效果与之相似,营造出有层次的内部空间,形成极佳的怀旧视觉艺术感。此外,还应采用简约设计风格的传统元素,将传统建筑设计理念融入现代建筑之中。

2.3 审美功效与结构思维相结合

建筑的建构是建筑的表现形式在空间中的构思,最终呈现出建筑的直观外貌,在我国古代已表现出较为成功的建构能力。山东岱庙建筑群以一条南北向的纵轴线为中心,在横向均衡扩展,形成了以三条纵S线为主,两条横轴线为辅的对称布局结构。位于中轴线的主体建筑宏伟庄重,门殿之间以东西环廊联系,构成岱庙的中心封闭院落。主体建筑林立在高大的层台之上,环廊中间建楼,以面阔间数为品级,以单重檐分等级,构造出错落有致的建筑群结构,形成沉稳而不失华贵、传统又不乏色调的建筑风格。我国古代卯榫结构应用很广,其线材、块材之间的穿插、榫接、咬合,对形体组合的简明追求,都与现代建构设计理念异曲同工。

3 现代建筑装饰设计应用传统艺术的方法

3.1 对传统文化元素的直接应用

中国传统文化是传统装饰语言资源的宝库,比如意蕴吉祥的图形符号就有云纹、龙凤等多种纹样和图案,当代设计师即使是对其直接运用,也应与现代生活方式、风格相结合,挖掘其随历史而演变或不变的内涵。山东四合院直接应用了围合式院落形制,以马头墙防火,饰有朱红色大门、镂空花窗,应用喜鹊登梅等吉祥图案喻寒尽春来的喜讯,石雕、木雕、砖雕等被镶嵌在门罩中、窗扇下、楼层栏板上。

3.2 对传统文化元素的改造应用

设计师对传统文化元素的改造,是指在一定的造型规律、文化内涵和艺术设计要求的考量下,对传统图形元素进行提炼与整组,并有机融入现代审美理念,创作出现代感与古典精粹兼备的建筑。具体而言,设计师运用现代设计方法,赋予传统装饰图案以现代形式感,加以抽象和转变,找寻被现代设计消化吸收的元素,重新激发出传统文化意象的生命力。这一过程中,设计师应避免机械式的拼接和融合,而应充分考虑原图案的形式意义、组织形式,在此基础上进行以现代审美理念为导向的设计,从而保障所选元素的代表性和独特性,将传统特色寄身于现代造型技艺手法,获得共赢。

3.3 紧跟时展,汲取传统文化营养

放眼古今中外的建筑装饰设计,其发展都基于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国别的传统文化,表现出在传统文化的海洋里吸取营养的共性。促进建筑设计文化的发展和创新,关键在于回顾传统、立足当下、着眼未来。当下的建筑装饰不仅属艺术范畴,还是一种紧随时代脉搏的文化,综合反映了各个时代的社会层面。因此,做好现代建筑装饰设计和传统艺术的融合与应用,必须紧贴当代实际,从当代经济社会中寻找借鉴和创新的途径。

4 结语

随着社会文化的不断多元化,为了让我国的现代建筑工艺与世界接轨,与各个国家设计领域进行平等交流和沟通,建筑设计师除了需要熟悉和掌握国际通用设计语言外,更应深入探索和挖掘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将传统艺术与现代建筑装饰设计相融合,从而达到现代装饰设计的审美标准,打造出有文化、有内涵、有美感的现代建筑物。

参考文献:

第3篇:传统艺术和现代艺术范文

【关键词】鱼皮文化 图案艺术

赫哲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中历史悠久的一个民族,人口较少,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的黑龙江省同江市、饶河县、抚远县。少数人散居在桦川、依兰、富锦的一些村镇和佳木斯等地。因分布地区不同,一部分使用赫哲族语,一部分因长期与汉族交错杂居,也通用汉语文。赫哲族的传统工艺美术主要有图案、岩画、剪纸、雕刻等,其中图案、剪纸、雕刻属于造型艺术,具有本民族的特色,它们源于生活、实用性强,为广大民众所喜爱,也是比较发达的,具有悠久的历史,最为知名的是桦皮制品、木制品、鱼兽皮制品。

一、独特的鱼皮文化

1.鱼皮画是居住在黑龙江省的少数民族赫哲族的传统艺术产品。赫哲族人因有用鱼皮制衣的习俗,故被称为“鱼皮部落”。赫哲族妇女挑选三四尺长的鲤鱼、鲟鱼、鳇鱼等尽量完整地剥下鱼皮,晾干去鳞,用木棒捶打得像棉布一样柔软,再染色制衣。长衫、短衣、套裤等主要由整张鱼皮制成,风格粗放,说明赫哲族人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和适应环境、创造生活的顽强意志与智慧。千百年来,赫哲族通过对鱼皮的粘贴和镂刻,以独特的形式,展现了赫哲族人的聪明才智和审美意识。赫哲族的鱼皮文化已有深远的历史,鱼皮工艺品已远涉重洋在国外展出,深受世人瞩目。鱼皮工艺品在制作过程中,有多种艺术形式,如镶嵌、镂刻、浮雕、绣缝、漆艺等技法相结合,创作出具有地域和民族特色的文化艺术品,这些艺术品多是天然的材料制成,外面还刻有花纹图案,美观、严密、实用,雕刻艺术追求精细,每创作一幅精美的鱼皮画,都要经过非常复杂的工艺和创作过程。传统的鱼皮画,多以描绘赫哲族人的生活为主,多是表现赫哲族人传统的日常生活画面,也有一部分是表现赫哲族人的,画面极具浓郁的赫哲族民俗色彩。

2.许多工艺美术师也越来越关注赫哲族的工艺美术和鱼皮文化,如工艺美术师张琳就意外结缘鱼皮画艺术,她不是赫哲族人,但对鱼皮艺术产生了浓厚兴趣,并拥有很高的造诣。多年来,她先后多次深入赫哲族渔乡,向赫哲族老人学习传统鱼皮画技艺,研究鱼皮画的制作工艺和历史文化,总结了最简单的制作鱼皮画步骤,认为“制作鱼皮画首先要把画有创作题材的画纸剪下,并拓印在纸板上,然后按照纸板上画的形状,剪出同样形状的鱼皮。最后将裁剪好的鱼皮贴在背纸板上,着色装裱,这样一幅鱼皮画就诞生了”。据了解,张琳创作的鱼皮画作品在上海世博会、深圳文博会、深圳大运会上展出,先后被中华民族艺术珍品馆、齐白石艺术馆收藏。鱼皮画独有的立体感和动感,是其他美术材料所无法取代的,即使收藏多年都不会变质,是艺术收藏的珍品。2011年,张琳和黑龙江省残联的十几位残疾人学员共同用400多张鱼皮创作了一幅长5米、宽2米的鱼皮画《松花江百里湿地》,经上海吉尼斯总部确认,成为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彩色鱼皮画。为了将鱼皮文化传承下去,张琳每年都要去几次赫哲族人居住地,并与哈尔滨工程大学、黑龙江农垦职业学院等高校合作,面向大学生开设鱼皮画的课程,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喜欢上这门艺术。在未来的日子里,鱼皮画会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得到更好的发展和传承。

3.如今黑龙江省境内有许多家关于赫哲族鱼皮文化的产业,形成了独特的文化体系,在保持民族风格外,还不断汲取其他种类的设计题材,加入了很多具有时代感的新元素,更具有现代化的色彩。鱼皮画已经成为黑龙江省知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他们多次在国家文化博览会、省经贸洽谈会展出,深受国家、省、市领导的高度重视,并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力,产品销往祖国各地,远销俄罗斯、韩国、日本等世界各国。不仅传承了鱼皮文化,还为一些下岗职工搭建了就业的平台。他们创作的《吉祥龙》《金玉满堂》《猎捕》等形象逼真、栩栩如生,大大弘扬了我国的民族文化。

二、精湛的图案艺术

赫哲族的图案艺术非常发达,图案文化丰富多彩,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他们常常在用鱼皮、兽皮制作的衣服、鞋、帽、被褥上绣制各种云纹、花草、蝴蝶及几何形图案等。妇女们在衣襟、披肩、腰搭、帽子、裤腿等处用彩线刺绣的花纹、图案更为精美。图案是赫哲族传统的绘画,主要有服饰图案、桦皮器皿图案、风俗绘画等。服饰图案主要有兽形图案、旋涡纹、菱形纹、螺旋纹等,其中螺旋纹图案最多,一般用于装饰胸巾以及袍子的后身和前襟。在桦树皮制品上,也绘有类似装饰图案或花纹。这些图案造型别具一格,构图大方、色彩鲜艳,具有别致的民族特点。赫哲族妇女的衣饰因受满族影响,鱼皮长衫与旗袍相似,有领窝,但没有衣领。他们在长衫的衣领、袖边等装饰各种图案,生动雅致。赫哲族人的鱼皮衣饰纹样以卷曲繁缛,左右对称的云水纹为主,布局考究、变化有序,可见其图案造型艺术之成熟。

鱼皮画是赫哲族渔乡走出的极具黑龙江民俗色彩的独特艺术,虽然这个民族人口很少,但他们创造的鱼皮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图案艺术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体现了赫哲族人对未来生活的憧憬和遐想。

赫哲族人的传统工艺美术已充分地融入了现代化生活,浓缩了赫哲族人精神、文化、信仰等。民族的即是世界的,在弘扬民族文化,传承民族文化遗产的今天,我们应将这些客观的、理性的提炼、解读与我们本民族共同的审美相结合,将这些赫哲族先人留下的丰厚文化艺术财富代代相传。

第4篇:传统艺术和现代艺术范文

中国传统图形艺术蕴含着民族的心理物质和精神诉求,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着质朴的审美观念。劳动者是民族文化艺术的创造者,在创作过程中,他们从实际需要出发,就地取材、相机而生,形成了独特的视觉审美元素。而舞美设计师则是舞台美术的灵魂人物,他为晚会或者作品创造出了更深的意景,当一打开大幕,配上灯光,音效,演员还没有开口或者还没有运作,人们就能猜出个大概,时间、地点、使人为之一振。

但是,随着社会的日益发展,人们舞美设计手段也在不断改良和发展,于是,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充分运用传统图形艺术的审美特征,提高中国现代舞美设计的品位,丰富现代舞美的表现形式,确立中国现代舞美的民族品格,都具有积级的意义。因此,在舞美设计中结合民族化和本土化的元素,使舞美设计作品在在具备时代感的同时又能彰现民族个性,这是当前舞美设计师的创新思路。

一、中国传统图形艺术的概念和分类

1.中国传统图形艺术的概念

中国传统图形艺术,顾名思义,就是由历代沿传下来的具有独特民族艺术风格的图案。它的概念十分宽泛。中国传统图案已有7000年的历史。

2.中国传统图形艺术的分类

分成四大类:原始社会图案、典型图案、民间和民俗图案和少数民族图案。

二、现代舞美设计的新识

舞美设计的发展经历从最初的演员化妆、服装和道具,到后来布景、灯光的逐步加入,已有很长的时间。可以说舞美设计是舞台艺术创造中的重要戏,为配合晚会或者节目的要求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以前在案头手绘设计图、手绘大布景、画幻灯片、手写字幕,画宣传画,已慢慢过去。只要设计出来,一切都在电脑中呈现。因为一切艺术都必须与时俱进,适应新时代人们新的审美需求。现代舞美设计当然也不例外。21世纪,各种高科技进入各个领域。例如,在布景设计中运用动漫设计、电脑三维动画、影视摄像技术与投影技术等,特别是LED的大量采用,动态十足,随着场景的变化而不断变更,都是影视技术与电脑技术的成功应用,令观众耳目一新。

三、传统图形艺术的自然性、地域性对舞美设计的影响

1.传统图形艺术的自然性对舞美设计的影响

我们常说传统图形是淳朴的、粗犷的,这是因为传统图形不是刻意营造而得来,更多的是来自自然造化,是普通人心灵的流露。就象文字一样,最初的甲骨文,都是根据人们一个个动作创造文字,刻在骨头上。图案也是如此,好多遗留下来的图都可以推断出一个完整的故事。

2.传统图形艺术的地域性对舞美设计的影响

“不同地理环境产生了不同的地域文化,这对传统图形的造型特色和风格样式有微妙的制约作用,不同地区的图形艺术因此就产生了差异性和多样性,甚至同一品种的工艺品在不同地区也以不同的形式表现出来,以民居而论,高原、山区、平原、沿海的建筑样式各不相同,以南北地域文化而论,艺术品在造型特点上也有明显的差异,譬如江南水乡吴侬软语培育出的桃花坞年画,其造型细腻精致、色泽艳美。”

四、传统图形艺术和现代舞美设计的融合

但是不管再高的科技、再先进的技术、再优质的材质投入到舞美设计中,但都只是一种手段,一种方法,一切的设计都要有扎实的美术基本功和独特的设计理念,再加上良好的文化修养,才能出好的设计作品。尤其是舞美设计,它是一门综合艺术,所以舞美设计师要不断地吸取传统图形艺术的精髓,加上现代的手段,比如灯光、音效、化妆、服饰,才能设计出具有中华传统文化的舞美,才能设计出具有地方特色的舞美,使观众一看到场景就能区分出哪个年代的,哪个地域的。

1.具象传统图形与现代舞美设计的融合

在舞美设计创意中,将具象传统图形和现代舞美设计有机融合,追求图形所表现出来的物象外形和结构。而传统图形有着明显的地域性特点,与现代图形的造型方式有着明显的不同。艺术设计结合艺术的审美性与技术的实用性于一体为人类生活所服务。再现中国传统文化能够弘扬我国的传统艺术,传统艺术日益深入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在舞美设计过程中,借鉴具象传统图形,能够对艺术设计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成功的设计者需要有扎实的文化底蕴,在中国这个具有悠久文化历史的背景下,我们的图形和创意资源是无穷的。如在旅游景点的舞台演出,利用当地特有的人文文化,因为这种装饰带有实用目的,其造形式散发出来的“乡土泥味”,使游客在第一时间就对当地的文化有一定的了解。

如舞剧《桃花坞》,从图中可直观地看出运用江南的青瓦粉墙、石板路、桃花坞的木刻年画、苏绣的屏风,加上现代的舞美手法、灯光的应用、国画与油画的结合,把苏州传统文化艺术都糅合到现代舞美设计中。从旅游产品打造来说,如是没有类似文化背景的人来看,也很直观大气,理解舞剧所表达的人文历史。

又比如常熟的白茆山歌艺术节,白茆山歌本是常熟镜内的民间艺术,以山歌形式叙事,是以前人们在田间劳作休憩时随意哼的小调,有故事情节,即性随口唱的小调,所以我们在舞美设计时运用了古老的大水车,还有丰收时的稻谷堆,还原了当时田间劳动的场景,使人们直观地知道这是哪个传统节日。

2.意象传统图形与现代舞美设计的融合

卡西尔指出,人的不同的符号活动创造了各种人类文化形式。神话、语言、地理、宗教、人文、动作等艺术形式组成了整个文化世界,人类精神就是用这几种不同的形式来宣泄着,描绘着。而传统的图形艺术就是作为人类精神的传播媒介,即不是单纯的对外在的动作的摹写,也不是被动地叙述着人类活动的过程,它们还有一种独立的精神力量在支配着。所以意象传统图形也是现代舞美设计的一个重要的表现手段,就是用内在涵义来美化外部条件,就是意象传统图形与现代舞美设计的融合。

常熟是吴文化的发祥地,亦为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是传统文化发达、历史底蕴深厚、风景秀美如画的城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因此中国(常熟)尚湖国际民间艺术节开幕式在风景如画的尚湖举行,舞台搭建于水中,四周环绕着水杉,岸上的树木郁郁葱葱,湖水波光粼粼,远处是水墨画般的虞山,纯天然的一幅优美的江南名画,舞美设计充分运用自然景色,主色调是绿色,舞台的一半在水中,一半在岸上,使湖水延伸至岸上,与岸上的背景融入在自然风景中。使人一目了然就知道这是江南的地域。当然这个舞美的造价也是较昂贵,与现在勤俭节约的主旋律相驳。

3.抽象传统图形与现代舞美设计的融合

将抽象传统图案艺术用于现代舞美设计,也是舞美设计艺术行之有效的创意之一。舞美设计的表现手法应是多样的,只用具象或意象的表现手法,就会使设计的多样性与丰富性扼制住。抽象手法能使作品或者安宁静谧,或者热情奔放,我国有很多传统的图形,如用的较多的回纹,水纹,云纹、连珠纹、席纹、云雷纹、弦纹、条纹、谷纹、蒲纹等等,我不一一列举了,而这些纹理都是来自生活,而提炼于生活,有的都是一笔就能描绘出,而有的则是细细的构画,所以抽象传统图形较之具象和意象更有艺术张力。而用抽象的图形符号来设计舞台的造型,并以变形甚至写意的几何图形或符号来设计舞台,即简约不简单,给人更多的视觉冲击力。

《红楼梦》选秀终极决赛的舞美设计,运用了多种纹理,如明清时代典型的装饰图案“云纹”,既给人以年代感,又创造出如梦的意境。而另外一种“缠枝纹”的装饰,则用交叠的方式制造出柔美的场景气氛。还有“回纹”“水纹”等。整个舞台又似太极八卦图。为了让舞美迎合现代人的审美眼光,设计者将明清家具、环境和生活物件作为参考,用现代的眼光来品味过去的生活。

第5篇:传统艺术和现代艺术范文

多媒体京剧音乐剧场《白娘子・爱情四季》的艺术贡献和文化品格

《白娘子・爱情四季》是以传统京剧《白蛇传》为基础,经尤继舜发展而成的。

京剧《白蛇传》是在传奇的基础上,融合了民间传说的有益成分,经京剧艺术家王瑶卿创腔设计创编而成,自1952年10月首演于北京以来,不断深入人心,已成为京剧经典传统剧目,并被不同流派的京剧艺术家继承发展,出现了很多版本,但故事情节和主要唱腔还是基本遵从于原版艺术构思的。

近年来该剧也不断被改编上演。如2008年8月国家大剧院创演的大型视觉京剧《新白蛇传》,运用现代音乐剧的结构与节奏,通过与多媒体影像、中国古典舞、杂技、交响乐等多种艺术元素的综合运用,形成了“音乐剧京剧”(musical opera)这一崭新戏剧样式,极具艺术感染力。

而2009年3月6日在上海东方艺术中心歌剧厅首演的多媒体音乐剧场《白娘子・爱情四季》,则向人们呈现了另一场京剧艺术的视听盛筵。该剧结合了京剧、交响乐、多媒体影像动画、现代剧场科技等多种元素,意欲创出一部符合于21世纪的、能全面展现中国美学和当代音乐表演形式的新京剧。该剧未演先热,在业界及普通观众心里产生了极大反响,引发了人们的讨论热情。作为一个中国传统音乐的研究者,笔者同样深有感触。

从历史的角度看《白娘子・爱情四季》的推陈出新

《白娘子・爱情四季》的演出,再次引发了人们对京剧历史沿革的深入思考,这其中不仅涉及到传统音乐的

现代化问题,还涉及到新的舞台艺术甚至科学技术对传统艺术的冲击问题。

京剧发展史上有过三次。一是以谭鑫培等为代表的京剧生行唱腔艺术的成熟,二是以梅兰芳等为代表的旦角唱腔艺术的成熟,三是以“时装戏”、“样板戏”等新的表演方式为代表的京剧现代戏的成熟。(刘云燕著《现代京剧“样板戏”旦角唱腔音乐研究》,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6年版)第三次时,不仅注意了京剧在音乐审美方面的音响开化,还注意了京剧表演样式的革新,注意了京剧表演的听觉和视觉双重审美需求。“样板戏”不仅在唱腔上进行了“现代化”的革新,还加入了交响乐队伴奏,丰富和衬托了唱腔的艺术综合美。这三次发展中最重要的一点是,京剧虽然始终保持着原有的唱腔韵味和板式模式,但在表演的外在元素上却始终处于不断出新的状况,推动着越来越多的欣赏者痴迷于此。

新时期审美的多元化使京剧渐失市场,京剧的听众群已退缩在老年群体之内。尽管京剧“申遗”的成功和进入中小学音乐课本从某种程度上暗示了京剧需要更为开阔的发展思维空间,但究竟如何将包括年轻人在内的大众引到京剧的欣赏队伍中来,仍是一个重大课题。对这一课题的探索是十分有意义的。

笔者以为,《白娘子・爱情四季》从《白蛇传》的历史发展中吸取了成功经验。其一,京剧在改革发展的道路上始终坚持的“综合美”呈现,被该剧所强调。京剧就是将曲词、唱腔、舞美和表演熔铸为一体,来充分调动各种艺术手段的感染力,用以提高和充实审美情趣的(霍松林、申士尧:《中国古代戏曲名著欣赏辞典-前言》,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2年版),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其他艺术工作者与戏曲工作者紧密结合、协调探索,一直是京剧推陈出新的外在动因。继承、借鉴这一历史传统,正是《白娘子・爱情四季》的特色之一。

它的具体做法之一,是注重音乐结构的重新整合,将原剧以曲牌联缀为主的唱腔结构模式改为以西方交响乐四乐章的结构形式,并为加强戏剧性效果引入了西方“音乐剧场”的形式,将原剧整合为“春、夏、秋、冬”四场。在这四场中,还特地选用了有代表性的场景作为表现内容,如“春日邂逅”、“洞房红烛”、“水漫金山”和“断桥残雪”,以分别构成四季的音乐、故事和色彩主体,使原有故事在基础情节上得以提炼和丰富。另外,还有序曲和尾声作为音乐和情节的补充,以体现完整的作品主题。这样的重新整合与改编,使剧情更加集中、主题更加明确,利于原剧戏剧思想的表现。

具体做法之二,是引入多媒体视觉艺术来延伸舞美的空间,扩大新时期对视觉欣赏的需求,丰富舞台表演的效果。该剧的视觉编创打破了界域的羁绊,呈现出音乐、戏曲、工程多方合作的格局,使视觉艺术的制作不再是单纯的“画配音”的辅助成分,而是在表现白娘子恋情发展的主旨之下,同样寻找“独立”的表现角度和艺术语言,具有视觉艺术的特有“色调”。比如,序曲的色调以海蓝为基调,突出展现看似平静中所暗藏的生命气息;“春”以嫩绿为基调,展现爱情勃发的生机;“夏”以火红为基调,展现爱情的蓬勃力量;“秋”是以灰蓝为基调,展现天昏地暗的战斗场景;“冬”以黑白为基调,展现孤苦伶仃的凄惨境遇,尾声则以雪白为基调,暗示爱情悲剧的残冷。

另外,在每一部分中,多媒体的变化丰富有时甚至是变幻莫测、骇人心魄,充分展现了它在渲染气氛、烘托音乐方面的突出作用。如“秋”为突出“水漫金山”的戏剧力量,将滚滚江水幻变为巨大海浪,甚至将全剧场都化为战斗的氛围,并运用交互式多媒体技术将人物战斗的姿态影射到浪花之上,突出了虚实互动的艺术手法。

具体做法之三,是多维视角的引用。《白娘子・爱情四季》在创作上综合运用了多维视角的方法,共同创造了综合艺术之美。首先,它在创作元素上将戏曲唱腔融入到现代手法创作的交响乐之中,扩展了音乐的调性、结构、音响空间;其次,将舞台分割为多维,垂挂纱幔、乐队分列、道具变化等方法将原本固定的舞台变换成不同的艺术板块,令观众在欣赏时有多画面视觉效果;其三,将舞台拓展为全场,飘飞而至的白娘子、四面波浪的江面以及春野染绿的全场等都将观众的视角和思维延展为多维的方式。这些多维视角的运用,在产生丰富的艺术效果和戏剧张力的同时,也为作品所意欲展现的综合美贴上了时代的艺术标签。这种变革是以历史为鉴、以艺术为本的,因此在后现代的语境中并无突兀之感。

由上可见,《白娘子・爱情四季》从历史发展中汲取了创新的灵感和具体方法,在结合现代科技艺术语言上做出了大胆的尝试。这种变革并非完全摆脱原剧的蓝本,也并非单纯为迎合时尚,更没有一味地追求西方艺术语言和编演程式,而是集多元艺术手法于一体的综合美创作。

从艺术的角度看《白娘子・爱情四季》的多元复合

作为《白娘子・爱情四季》艺术总监的“上音”前院长杨立青曾说,该剧的创演就是希望找到能表现中国文化精神的新的当代艺术语言。具体表现为“在京胡的领导下,在原汁原味的中国传统京剧艺术呈现载体的基础上,结合交响乐、京剧与电子音乐交织,并通过数字化的多媒体技术,延展表演与观赏空间”。

中国现代戏曲始终在寻求新的定位模式,它在艺术手法上的明显特点是,采用多种风格和样式以提高艺术质量和作品的观赏性。(高义龙、李晓著《中国戏曲现代戏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为解决艺术创新的难题,《白娘子・爱情四季》也遵循这一既成经验,将多种艺术进行了复合,创造了戏曲的综合美。

该剧虽综合了中西艺术表现手法,但以中国艺术元素为主,以西方艺术元素为辅。其多元艺术复合首先表现为,挖掘了中国艺术表现中的含蓄美。如在序曲中,音乐在交响乐队的轻细描绘中,多媒体以静态的蓝色为背景表现出生机待发的意境。这时的音乐旋律明晰、线条清楚,是典型的京剧板式中的西皮基调,而多媒体影像也似国画式的写意手法。当等待中的京胡以熟悉的旋律和韵味清丽出现时,音乐即展现为多层风景。这其中的西方交响不仅仅是背景衬托,民乐京胡也不仅仅是主旋律,多媒体影像更不仅仅是布景和点缀,它们在多元中进行了基于京韵的复合,并紧紧抓住了中国音乐的“韵”这一元素。这“韵”是含蓄的,又是具象的、饱满的、留有余地的,充分显示了中国艺术语言的文化品格。

再如“冬”中的“断桥残雪”。这时的旦角唱腔成为旋律的主体,交响乐队以饱满的织体、变幻的调性等西方近现代音乐手法,为唱腔做着各种“角度”的艺术描摹,而多媒体视觉艺术则以淡静的飘雪和素雅的纱幔为元素,来表现人物心情的凄冷。其中,还特地悬下一块没有影像的纱幔,代表了艺术构思中的无尽“余地”。由此可见,主创者所意欲的对中国艺术元素的“韵味”挖掘,展现了中国艺术语言的含蓄美,而这种含蓄,又是和具体的场景和情绪相联系的,是具象并留有余地的。

不过,西方艺术元素在作品里还是占了相当的分量和篇幅,如现代科技媒体影像技术、西方现代技法的交响乐手法、电子音乐、数字媒体语言等。虽然在大部分的时间里,交响乐是处于京胡引领之下的衬托情况,却也有着独立的艺术构思。尤为值得一提的是,此次交响乐是全新创作的,它并非“样板戏”时代的伴奏,而是独立的主题和展开,在很多情况下引导着全剧音乐的发展,在场景转换时还有着“间奏曲”的作用。多媒体板块涉及的技术很多,其中数字媒体和影像技术结合电子音乐将音乐空间扩展、延伸,将视觉空间放大、变延。而这些西方艺术元素都是服务于京剧表现的,如在西皮的基调下将“西湖”一场中的唱腔衬托得更加爽朗、明快,将“断桥”一场中的唱腔衬托得富有戏剧性,共同展现了剧情的起伏变化,富有艺术感染力。而“冬”中交响乐部分丰富的色彩变幻,正是为展现白娘子复杂悲愤的心情而做的戏剧性铺垫。

同时,《白娘子・爱情四季》的多元艺术元素的复合,在不同场景中手法也是不一的,展现出绚烂多彩的艺术风格。如在“春”的绿色生机中,唱腔旋律清新流畅,交响乐织体单纯、干练,多元艺术融汇成富有生命精神的现代京剧唱段。在“夏”的火红热情中,欢庆的锣鼓和欢悦的唱腔和着交响乐奔放的节奏、变幻的调性,将喜庆的氛围托盘而出,融汇成富有中国文化精神的豁达情绪。在“秋”的灰淡色调中,民族打击乐、西洋铜管乐合着排山倒海的多媒体影像,将战争的巨大气势烘托尽显,融汇成富有大写意风格的泼辣战场。而在“冬”的黑白色调中,独语的白娘子在断桥边低吟浅唱,声低而情切;交响乐巨大的声浪虽掩盖着她悲愤的思想起伏,但多媒体素淡的手法、留白的无语都似乎表达着白娘子心若止水的表面和凄冷的内心,多元艺术融汇成“复调”化的艺术宏思。

如此可见,《白娘子・爱情四季》虽杂陈了诸多眩目的艺术手法,但由于利用得法,丝毫不见杂乱,反而综合促成了全剧在现代手法中所展现出的中国文化品格,这种品格是着意于含蓄美之上的多元复合,它们共同促成了全剧的综合艺术美。

从音乐的角度看《白娘子・爱情四季》的传统交响

《白娘子・爱情四季》音乐总监、“上音”副院长徐孟东表示,该剧是现代作品,音乐的灵魂是京胡,结构则借用西方歌剧及交响乐的表现形式,尤其是采取了德国瓦格纳时代的“主导动机”概念――让每个角色都有一个专属的核心旋律,例如白娘子是mi la so三个音,许仙是la so do mi。法海、小青也有属于他们的“动机”,这些“动机”都是从京剧音乐中提炼而来。正是有了这一“核心”,才使这个大型作品有了统一的基础。

京剧交响化的手法并非该剧首创,但依据衬托京剧唱腔的旋律素材而进行的全新创作,则使其有别于“样板戏”乃至近年来所出现的交响乐伴奏的京剧。其中的结构手法、音乐发展技法以及新创音乐和原有唱腔旋律间的融合,值得一提。

该剧放弃了原剧曲牌联缀的创腔模式,选用西方交响乐四乐章结构外加序曲和尾声。在戏剧结构上则采用西方音乐剧场的结构模式,以“春日邂逅”、“洞房红烛”、“水漫金山”、“断桥残雪”为线索,展示了白素贞和许仙之间真切的恋情、白娘子与法海之间激烈的矛盾冲突。为凝聚剧情、渲染戏剧矛盾冲突,该剧弃用了原剧中“白许猜忌”、“勇盗仙草”等许多场景,而将音乐紧密地安排为爱与恨的关系之中。这使各部分音乐的展开有了空间,也使戏剧矛盾冲突的营造和展现有了足够余地。

除宏观结构的精心构思外,具体各部的结构也有着很好的设计。如序曲引子中的中国大鼓之后,就用京胡展现了“白娘子动机”――mi la sol,这一主题被反复变奏强调,并和乐队浓郁的色彩进行了对话,展现出剧中主要动机;经过乐队的连接后,小提琴在较高的音区出现“许仙动机”――la so do mi;随后音乐在一声霹雳中进入展开性乐句,白娘子和许仙的动机被化为乐队部分的材料而得以发展;最后在极高音区,小提琴再现了白娘子动机(许仙动机没有再现)。这种非典型的二部性结构,带有明显中国曲式结构手法中的渐变性原则,强调了无回归感,同时也照应了西方结构中的对比性原则,在对称结构的处理上可谓兼顾了中西音乐的特点。这种结构处理手法在该剧的其他各部均有体现,但作为大型结构的主体部分――“春、夏、秋、冬”,还有着更为复杂的结构手法,其中渐变原则是剧中的重要手法之一,体现了该剧在结构设计上的中国化思路。

在音乐上,如前所述,除采用了京剧化浓郁的特性动机这一手法外,还在各部分音乐的设计上体现了京剧韵味与西方交响的合理融合。如“春”的开头,先用京胡将清新的西皮主旋律全段展现出来,继而用乐队进行呼应和衬托;在这一段落之后,乐队进行了调性的转化,弦乐和管乐相继对这一变化进行“描绘”,使音乐很快进入较为高昂的情绪中,而弦乐“煽情”的许仙主题再次响起,逐渐引领出京胡奏出的白娘子动机,进而引出白娘子的唱段。这种处理音乐的手法是基于京剧音乐之上的多层音乐构思,突出了京剧的韵味和西方交响乐的巨大描绘性。在“秋”中,注意了铜管乐在戏剧性场景表达上的巨大优势,也注意了中国锣鼓乐在武戏场景音乐上的巨大衬托作用,突出了中西方音乐的交响化思维。而在“冬”中,音乐取法则为唱段伴奏的方式,但将交响乐队伴奏写得更为复调化、多层化,调性变换也超越了“伴奏”的角色,而更多具有了深化音乐的意味。另外,在各部分之间还安排了多以“白娘子动机”为主导的间奏曲以及各篇中的合唱,这些都起到了连接各场景音乐和衬托或旁白剧情的作用,体现了交响化的思维。

总之,在该剧音乐的设计上,杨立青、徐孟东、尹明五、张旭儒、陈强斌五位作曲家与唱腔设计尤继舜在突出京剧音乐韵味的基础上,更多新创了交响乐与京剧协奏的手法,拓展音乐的表现效果,是京剧现代化的有益尝试。

从戏剧的角度看《白娘子・爱情四季》的聚散离合

杨立青在阐述“音乐剧场”概念和手法时,也谈及了作品在现代思维下同时还注意了对戏剧性结构力的控制。传统的《白蛇传》在戏剧结构的处理上非常严谨,但在《白娘子・爱情四季》中,创作者更注重了戏剧性效果铺陈转合的设计,展现了他们在传统剧目的开掘上所赋予自己的“聚散离合”的戏剧张力。

《白娘子・爱情四季》所展现的故事情节是蛇仙白素珍与书生许仙之间的曲折爱情。因此,故事的展开自然要从爱情着手。剧中有几对戏剧关系――白娘子与许仙的爱情关系、白娘子与许仙的人仙不同属类的矛盾、白娘子与法海的矛盾、白许为争取爱情而做的正义斗争。这些关系是环环相扣、逐层发展的。

在白娘子与许仙的爱情关系上,该剧设计了西湖偶遇、雨中赠伞、两情相悦等场景。音乐上以白娘子主题音乐的开篇并变化衍展,清新地展现了白娘子被西湖自然的美景和人间两情相悦的亲情所吸引,从而萌生滞留人间的想法;接着,许仙纯朴的书生形象和憨厚老实的品格吸引了白娘子。于是借伞相约,爱情的发展进入轨道,加上青蛇的撮合,爱情水到渠成。“春”展现出两种清新的戏剧关系――白娘子与许仙、青蛇与白许,这两种关系是架构在浓郁的亲情之中的。音乐为之所做的铺垫,是以清新优美的主调旋律辅以不断转换色彩浓淡的乐队伴奏,将音乐发展与戏剧展开紧密相连。

在白娘子与许仙的人仙不同属类的矛盾上,该剧在“夏”的热烈气氛中予以了暗示。除了音乐所做的不同风格处理外,还在间奏曲的写作上着墨很多,其中白娘子的“仙乐”和许仙的“地乐”不仅在风格上略有区别,在调域上也稍有差异,这种矛盾为后面的发展埋下伏笔。

在白娘子与法海的矛盾上,该剧在“秋”的前半部分着力展现,音乐通过京胡和弦乐所营造的白娘子形象与铜管乐和打击乐所塑造的法海形象进行了对比,突出了法海势力强大和白娘子斗争的决心。

在白许为争取爱情而做的正义斗争上,“秋”的后部分着力进行了展示,音乐突出展示了代表法海形象的铜管乐和锣鼓乐的戏剧性力量,还通过电子音乐和音效的帮助制造了音乐的紧张性,突出作品在这一部分的,戏剧性张力被急剧放大,预示了白许爱情的悲剧结局。

在“冬”的“断桥残雪”中,作品着力于对白娘子的爱情理想与现实矛盾进行描写,对白许的“爱情宣言”进行了悲恸的放大,突出悲中更悲、痛中生恸,将作品的悲剧性戏剧张力发展到。音乐所做的发展是交响乐织体的复杂变奏和多调性转换的大量运用,并与唱腔、主奏京胡在“协奏”中将戏剧性张力推到极致,令观众为剧中人物的悲痛而心伤。

由此看来,作品严格按照悲剧艺术创作的规律,将剧中看似的偶然性因素(西湖偶遇、借伞叙情)聚合起来,巧妙地将平常人物的境遇渐渐隐伏下来,逐层发展、逐步聚拢。其中前两场主要着力展现的是“喜”,而后两场主要着力于“悲”的营造,两者巨大的反差造成悲剧的感染力量加倍积聚,形成不可避免的悲剧性结果,这种发展悲剧的方法,常能启发人们深深的沉思(余秋雨著《戏剧理论史稿》,上海文艺出版社1983年版)。该剧在铺陈上进行了较为精心的设计,祛除了原剧中不利于戏剧性矛盾积聚的故事,着力于“喜”、“悲”对比情感的营造,由此造成戏剧张力的集中、明晰,从而使其迸发。而音乐在前两场所塑造的清新优美的氛围与后两场所展现的惨烈、悲愤、斗争的风格形成鲜明对比,这种对比也推动了戏剧冲突的发展。

第6篇:传统艺术和现代艺术范文

[关键词]新一代天气雷达 C/S 监控 质量统计

随着河南省濮阳、郑州、驻马店、三门峡、南阳、商丘等6部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相继投入使用,雷达产品数据和雷达监控数据的传输量不断增加,数据的及时传输对于防灾减灾气象服务有着重要作用。针对河南省新一代天气雷达产品的传输监控和质量统计需要,采用先进的快速应用程序开发工具Borland C++ Builder(以下简称BCB),依托SQL Server数据库系统,开发出一套功能齐全、操作简单、技术实用的新一代天气雷达产品传输监控和质量统计软件,于2007年初开发完成并投入业务应用。

一、系统总体设计

1.系统设计目标。系统建设目标是综合应用数据库技术、计算机技术,依托高速信息网络,对新一代天气雷达数据传输实现自动化、图形化的实时监控和报警,同时,实现自动化的质量统计和图形化报表输出。

2.系统体系结构设计。系统的体系结构设计决定了系统如何进行网络配置,以及各项软件功能的分配。本系统采用结构化设计方法进行系统设计,所提出的解决方案是:整个系统分为用户接口层、系统应用层、数据层。用户接口层实现用户和系统的交互;系统应用层通过对雷达数据传输日志文件的读取和计算,完成各个雷达站实时传输率的显示;数据层完成雷达数据传输日志文件的存储。

3.系统网络结构设计。根据系统的体系结构设计方案,我们选择两层C/S网络结构:客户机和服务器两部分。客户机部分负责执行前台功能,如数据处理和提交请求等;而服务器部分执行后台服务,如数据库操作、接收并应答客户机请求等。

基于两层C/S结构的系统的特点在于:可以提供较丰富的的系统显示和交互功能;系统运行速度较快;在网络上传送的是数据操作的请求和数据操作的结果,网络传输小;技术成熟。

4.数据库设计和数据设计。系统采用了SQL Server数据库和Poradox数据表。SQL Server数据库存储雷达传输日志数据。Poradox数据表存储质量统计数据。

SQL Server数据表radar,包括StationNum字段表示站号;BShi字段表示报文时次;OnDuty表示值班员姓名;Name字段表示雷达文件名;Date字段表示日期;Time字段表示时间;Size字段表示文件大小;OnTime字段表示是否及时,1代表及时,2代表逾限,3代表缺报;Type字段表示报文类型。

Poradox数据表存储质量统计数据,包括riqi字段表示日期;字段py、smx、ny、zz、zmd、sq分别表示濮阳、三门峡、南阳、郑州、驻马店、商丘雷达站当天传输率。

5.功能模块设计。依据系统设计目标,主要划分为四个功能模块:日志采集入库模块、实时监控模块、质量统计模块、质量输出模块。各模块主要完成以下功能:

日志采集入库功能。定时从雷达服务器下载当天的雷达产品传输日志文件,分解,存入数据库。

实时监控功能。程序定时从数据库提取记录,分析计算,刷新窗口中实时显示雷达站当前和前一时次的产品和监控文件上传到省信息中心的传输率,结果以表格和百分率直方图形式显示。

质量统计功能。系统可统计任意时间段任意雷达站的传输质量,结果以表格和折线图形式显示。

质量输出功能。质量统计结果支持文件保存和打印输出。

手工监控功能。程序提供值班员手动监控。

二、系统关键技术

1.ADO控件应用。ADO(Microsoft ActiveX Data Objects)是一个数据对象的集合,主要是使用微软的OLE DB功能对数据库中数据进行访问和操作。主要优点是易于使用、高速度、低内存支付和存储空间占用较少。ADO支持用于建立基于客户端/服务器和基于Web的应用程序。本系统主要应用了TADOConnection组件和TADOQuery组件。

使用一个TADOConnection组件来建立连接提供了许多的对连接的控制。通过指定连接组件的ConnectionString属性中的连接信息来建立连接。调用TADOConnection::Open方法激活一个ADO连接组件;Close方法关闭一个ADO连接。

TADOQuery组件提供C++Builder应用程序从使用SQL的ADO数据库的一个或多个数据表中存取数据的能力。在TADOQuery组件中使用的SQL必须对当前使用的ADO驱动程序是可接受的。如果SQL语句产生结果集,则它通过C++Builder从后台数据库传送到应用程序使用的TADOQuery组件。

2. DBChart控件应用。TeeChart是一种功能强大的统计图表类库。在TeeChart类库中主要包含了TChart,TDBChart,TQRChart三个类:TChart类是TeeChart类库中最主要的类,使用它可以创建给定数据序列的统计图表;TDBChart类继承了TChart类的属性和方法,它的使用方法和实现的功能与TChart类似,可以方便地连接到Bodand Database Engine数据源,获取数据序列;而TQRChart类继承了TDBChart的属性和方法等,可方便地进行报表的生成。为显示质量统计结果,本系统应用了DBChart组件。

三、系统实现的技术方法

1.系统开发平台

开发环境:Windows XP Professional

可视化开发语言:Borland C++ Builder 5.0

数据库:SQL Server 2000,Poradox 7.0

2.系统运行环境

服务器运行环境:计算机CPU P4 2.0G;2G内存;200G硬盘

客户端运行环境:Windows XP Professional;Borland BDE数据库引擎;BCB运行支持库

3.采集入库模块

支持定时自动采集入库和手工采集入库两种运行方式,结合FTP下载和ADO控件技术,首先从雷达服务器采用FTP方式定时下载雷达产品发送日志文件,然后连接数据库服务器,读取下载到本地目录的发送日志文件,分解文件,提取入库信息,写入数据表,关闭数据库服务器连接。因为在建立数据库表时设定了唯一关键字,所以重复记录不入库,出现重复记录时,系统在状态栏抛出重复记录提示,不影响其他记录入库操作。

4.实时监控模块

可以实时监控所有雷达站当前时次和前一时次的雷达产品和雷达监控文件的传输率,支持定时自动采集入库和手工采集入库两种运行方式。首先从雷达服务器下载雷达产品发送日志,从9210节点机下载雷达监控文件发送日志,然后打开下载到本地的雷达产品发送日志,逐行读取日志文件,合计出监控时次各个雷达站上传的文件个数,最后计算各个雷达站的传输率并显示计算结果,显示方式包括表格和直方图两种形式。

5.质量统计模块

支持统计任意时间段,任意雷达站的传输质量,并根据河南汛期和非汛期对雷达产品传输的不同业务要求,支持选择汛期和非汛期参数,统计结果以文字和折线图(不同颜色的折线代表不同的雷达站)形式显示,并可保存、打印输出。结合ADO控件和DBChart控件技术,从数据库的radar表得到统计时间段内逐日各雷达站的雷达产品文件个数,写入临时文本文件。然后打开临时文本文件,计算出每天各个雷达站传输及时率,写入临时DB文件中,通过DBChart控件显示。

图 质量统计界面

四、结语

河南省新一代天气雷达产品监控和统计系统是针对河南省新一代天气雷达产品传输实时监控和质量统计的业务需求开发完成的。系统基于客户端/服务器(C/S)模式,采用数据库技术,在Borland C++ Builder环境下开发完成,实现了对新一代天气雷达产品和监控文件传输的实时监控,实现了对新一代雷达产品传输质量的自动统计。监控结果以表格和图形两种形式实时自动刷新,出现错情后自动报警,同时,传输质量统计实现了任意时间段、任意雷达站的统计,统计结果包括文字和图形方式,支持打印输出。系统界面友好,具有较强的实用性。系统应用后可及时掌握全部雷达站的数据上传情况,有效地提高了雷达产品传输率,取得了较好的业务效益。

参考文献:

[1] 刘永亮,李强,韦信高等.监测FTP资料转发系统上传雷达拼图软件的开发与应用[J].气象研究与应用, 2007, 28(S3): 21-22.

第7篇:传统艺术和现代艺术范文

【关键词】中华传统文化;艺术设计;现代融合

1现代艺术设计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这也是我国现代艺术设计之所以能够呈现出多元化,使其可持续发展并具有地域性的深层次原因。同时,中华传统文化具有地域广泛、形象鲜明等特点,这也是保证我国的现代设计不被现代主义和国际主义风格所割裂的保障。从客观的角度看,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可以说是现代设计师手中取之不尽的设计素材,也是设计师进行现代设计融合的对象,更是在文化强国背景下,现代艺术设计发展与融合的主要途径。现代艺术设计的发展及与文化的融合,为现代艺术设计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与创新的有效途径。一方面,其可以有效地将中华传统文化融入现代艺术设计中,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另一方面基于其他行业的融合可以促进中华传统文化的进一步弘扬和延伸,而且可以丰富中华的艺术氛围和人文特色。现代艺术设计中文创产品设计与文创产业的发展正是基于民间艺术的用之不竭的传统文化,为后来的现代设计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它承载着特定时代人们的情感,反映着人们的审美标准。同时,现代艺术设计是民间艺术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分支,与民间艺术有许多共同点。我国现代艺术设计的发展要保持独有的地域特色,也即文脉主义,这就必然要求其与优秀的传统文化相结合。因此,研究民间艺术与现代艺术设计的融合与发展,不仅可以推动现代艺术设计的进步,而且对民间艺术的传承也具有深远的意义。

2现代艺术设计的发展趋势与设计企业现状

2.1我国现代艺术设计的发展现状

随着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深入,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加深,我国社会文化愈加呈现出一副开放包容的姿态,我国传统艺术设计也深受现代艺术设计理念及国际设计理念的影响。目前,我国艺术设计正经历着巨大的变革,以不断满足产业发展的要求。这样的发展道路使现代艺术设计逐渐与其他行业深度融合。现阶段,我国现代艺术设计市场发展不容乐观,由于受到现代设计理念的多元围合,其设计中的地域性与文脉渐渐消失,现代艺术设计操之过急、好高骛远,即使是当前火热的文创产品设计也是复制比例较高,有照搬国外设计理念的嫌疑,对国外的设计不是“抄袭”就是“粘贴”,原创性不明显。这种设计的发展方向,无疑是一种“自杀”的手段。

2.2现代艺术设计企业的发展

随着设计行业的快速发展,不同规模的设计企业层出不穷。其中许多成为知识密集型企业,随着设计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并通过创新能力的辐射力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最终形成规模效益。设计企业的发展程度主要取决于企业内部文化的发展程度。管理者只有重视企业文化,才能保证设计企业文化的有效稳定发展,企业文化是体现企业自身价值观和行为模式的独特的企业形象,它应该包括独特的价值观、企业历史和文化环境。企业要始终把企业独特的价值观贯穿于企业工作的始终,把企业价值观的核心内容贯穿于企业的发展和建设。其特点应包括:第一,企业文化应具有独特性。对于不同类型的企业来说,他们的文化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距,企业应认识和梳理自身独特的价值观和文化特征。第二,优秀的企业文化必须继承。要随时随地积极宣传和践行优秀的企业文化,把企业文化理念落实到日常工作中去。第三,企业文化要创新。企业文化的建立需要根据企业的市场环境而变化,并根据时代的发展不断补充和拓展自身的文化价值,每一个补充都要体现创新,并融入到日常管理中。最后,要统一企业文化。因为企业本身是一个整体,所以企业文化应该融入到每一个员工和每一份工作中。企业的长远发展目标要紧密联系实际,实现企业全面发展的目标,最大限度地发挥企业的优势。

3现代艺术设计与民间美术的融合发展及相互关系

3.1民间美术是现代艺术设计的发展源泉

在开展艺术设计活动的过程中,最好的艺术素材来自于人们的生活,生活是艺术的一部分。生活中的艺术材料经过艺术家加工后,充满了艺术气息。民间艺术是民间文化的载体,是我国艺术设计的源泉。民间艺术包括物质方面和精神方面:物质作为人们生活的基础,是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精神文明是人们审美标准和审美追求的体现,对艺术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另外,为艺术的表现形式的多元化发展提供了助益,当代文创产品设计正是基于民间艺术与优秀传统文化所进行的。

3.2民间美术与现代艺术设计具有共同的文化内涵

民间艺术的主题可以激发现代艺术设计师的设计灵感。通过对民间艺术作品的分析,发现几乎每一件民间艺术作品都来源于当地的丰厚物质及文化资源,我国丰富的资源使民间艺术形式多样。现代艺术设计要满足人们的需求,需要与生活相结合,从人们的生活中汲取素材,这一点与民间艺术立足于当地的物质资源有着共同点。

4传统民间美术与现代艺术设计的差异

传统民间艺术与现代艺术设计产生的文化环境不同,成长的文化语境不同,其有着不同的渊源。传统民间艺术基于本土文化,是大众的艺术,是基于大众日常文化生活的一种艺术形式。现代艺术设计基于西方文明,是因现代工业文明的发展而发展的。因其文化发展两者渐渐相互融合,因此,它们有不同的追求。传统民间艺术更接地气,也就是注重实用性、普及化,具有普世的审美性;现代艺术设计是在现代工业生产的背景下产生的,基于大工业批量化机器生产,它以利益为导向,更多的是追求商业价值和利润。就传统民间艺术的实用性而言,传统民间艺术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是在实用性基础上产生的精神需求。

5现代艺术设计与民间美术融合发展的策略

5.1艺术设计者要积极学习民间美术

现代艺术设计师因受到西方文化语境的包围,对本土文化的理解不到位,在设计过程中缺少对本土文化的深度挖掘,设计作品缺乏历史感、文化感,导致设计文脉的割裂。因此,现代艺术设计师应积极学习传统文化,承担起设计师的设计责任,广泛涉猎民间艺术,系统研究民间艺术的表现形式和创作理念。

5.2艺术设计者应积极树立兼容并包的艺术设计思想

当前,现代艺术设计的设计理念更为多元,设计形式早已不局限于架上绘画,其创作手法更为多样,设计文化正朝着多样化的方向发展。因此,现代艺术设计师应立足本土,放眼世界,积极树立兼容并包的艺术理念,融汇东西,在承载起弘扬传统文化的责任的同时,积极吸收不同的创作元素,在了解民间艺术的基础上,对民间艺术进行梳理,特别是要把握民间艺术的本质,将西方设计文化加以融合,并充分认识民间艺术与现代设计相互借鉴与融合的意义。

5.3现代艺术设计与民间美术色彩的融合

民间艺术中的色彩表现融合了设计和装饰功能,其色彩来源于大众的日常生活,是基于当地传统文化的一种象征,具有极强的暗示意义与文化象征意义,因此,现代设计师应积极运用极具象征性的传统色彩元素,将现代艺术设计与民间美术色彩相融合,可以改造和创新民间艺术中的色彩表现方式,将其融入现代设计中,表达独特的艺术审美意境。

第8篇:传统艺术和现代艺术范文

关键词:现代刻字;现代设计;构成艺术;中外艺术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3)05-0096-01

1现代刻字艺术的古与新

现代刻字艺术是一门中国传统艺术,周身洋溢着古法、古趣。华夏文明历代传承,“书法”一词可追溯千年,“篆刻”更是远在3700多年前的殷商时代,便开始盛行。书刻艺术是无以争议的中国传统艺术,充分的体现出我们的民族文化与醉心自然、陶冶性情、返璞归真的民族情怀。

现代刻字艺术也可以说是一门新兴的艺术门类,自1991年中国书协刻字研究会成立以来,迄今只有20年的时间。同为书协三军,但其艺术影响力却远不如书法、篆刻,但现代刻字艺术却有其独特的艺术地位,表现在其对于多种艺术门类的融合与其吸收了现代设计的种种思想。较传统的书刻而言,现代刻字体现出的是传统和现代文化之间的交流。

现代刻字艺术与传统的书法篆刻既一脉相承又相互区别,以书法为母体,却不完全的等同于印章篆刻,也与石刻、钟鼎、礼器上的刻字不同,以一种崭新的样式呈现给观者。

现代刻字艺术就是以书法之美,构成之美,刀法之美,色彩之美,来共同营造从古至今在中国的传统艺术种占有重要地位的“意境”之美,这种美,源自无以明说的情怀,这也是中外艺术界无以争议的艺术的最高境界——给人以精神上的愉悦。

2现代刻字艺术与构成艺术

现代刻字艺术源于古法却包含了诸多现代艺术与设计的思想,谓其古今中外交合也不为过。其中以与构成思想的融合为重中之重。起源于包豪斯的构成艺术是现代主义设计与教学的基础,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随改革开放的大潮被引入中国。

之所以说现代刻字艺术较传统艺术更具强大的生命力与吸引力就是因其顺应时代,吸取了种种现代设计的思想,更加符合现代人的审美需求。

平面上讲,现代刻字艺术的创作初期将传统书法文字变形、抽象化,这就是平面设计中提炼、重构的思想。平面设计中对基本形的研究,以及对形与形之间编排的美学规律研究也对现代刻字艺术的构思有理论和实践上具体的指导。实际创作中,现代刻字艺术也广泛的应用了平面构成中类似于差叠、透叠、正负形一类的技法。这也是对“书画同源”一词最完整的表达。

色彩是完成一件现在刻字作品的最后一道工序,却是人类感知世界、认识一件艺术作品的第一要素,色彩与人类的心里感觉相连,最容易激发我们的心理联想与文化联想,从而引发对某类作品或某种文化的共鸣与感知欲。现代刻字艺术的色彩技法上讲究色调和谐,与主题风格相统一;讲究色彩适度,与纹理相呼应;讲究色调协调,创作出丰富多变而又不突兀的视觉形象。色彩构成的思想是研究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色彩,使之按照一定的规律和法则重新搭配,组合成理想的色彩关系的过程,这对现代刻字艺术更理性、科学的应用色彩有指导意义。

立体构成是研究立体形态的材料和造型的基础学科,与平面构成、色彩构成三者相辅相成,共同指导艺术的综合创作。现代刻字艺术区别于书法、绘画等艺术门类的显著特点之一,就是它为立体艺术,将平面的书法立体化,将单调的书法材质化。讲究平面的书法与色彩和材质肌理之间的配合,从而共同达到最终的艺术效果。其中对材质的选择和应用是表现刻字艺术自然之美的重中之重。

以构成艺术为基础的现在主义设计思想更系统和理论化的表达出了:无论是艺术创作还是艺术设计都不单单是艺术工作者和设计师的自我表现、自我陶醉,或者说只停留于个人欣赏阶段,不被大众所接受的作品是没有生命力、不具备现实意义的。

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尤其重要的就是保存传统的同时为其注入新鲜的、为现代人接受和服务的血液。现代刻字艺术的兴起很大程度上就是源于这门艺术本身的包容情怀,创新的将传承几千年的书刻艺术与现代设计的构成基础巧妙的融合了起来,符合现代社会的审美需要。

3现代刻字艺术的思考

现代刻字艺术在近十年内有了迅猛的发展,大量带有地域色彩作品的涌现促进了现代刻字艺术若干流派、风格的行程。黑龙江阿城、天津的汉沽与塘沽,河北的沧州,福建的厦门以及海南的刻字艺术群体相继成立并持续至今。

理论上的建设也支撑着现代刻字艺术体系的逐步完善,福建厦门书协、天津书协等地方协会相继出版相关理论专集或文集,对现代刻字艺术进行了大力的宣传与理论指导。

现代刻字艺术的发展为继承和弘扬为我国的传统艺术文化做出了一个典范,如何使传统艺术在新的时代不被自然淘汰,使之焕发新的生命,继续服务于人类的物质和精神世界,这是所有艺术工作者应该思考并着重解决的一个问题,而现代刻字艺术的古今结合无疑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思路。

第9篇:传统艺术和现代艺术范文

关键词:传统文化;民族精神;现代陶瓷艺术;陶瓷创作;艺术家个性;艺术的精神

中图分类号:J5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5)29-0030-01

一、传统文化

我国的陶瓷生产有着悠久的历史,从原始社会的仰韶文化开始,先人们承前启后,推陈出新,使具有民族特色的陶艺在火的艺术中升华。质朴纯真的民族陶瓷艺术洋溢着强烈的生活气息,使人们对这种民间文化艺术有着一种强烈又执着的眷恋之情。中国陶瓷艺术教育主要关心的是对中国传统艺术的尊重,对传统生活方式的理解与设计问题,而普遍极少关注个人的个性表达。陶瓷自古以来,都以日常用品的形式存在,它是人们的衣食住行时不可少的一部分,而所谓陶艺是陶瓷陈设摆品的造型、釉色和装饰等所呈现的艺术特点,也可专指陶器和瓷器的艺术瓷,而现代陶艺是介于雕塑、绘画和建筑之间的一种新文化表达方式,是传统陶瓷艺术的延伸、扩展和蜕变。

二、现代陶瓷艺术

在当代,现代陶艺已作为一个独具品格的艺术门类,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无论东方还是西方,现代陶艺以其特有的艺术语言、艺术创作过程极其价值,开辟了现代艺术的新天地。它不同于绘画与雕塑。它从传统中走来,但人们更多看重它的现代特质。

陶土以其能塑能画,且在与火的结合过程中体现出或绚丽、或质朴、或沉移、或张扬的多边性格,使绘画大师毕加索、米罗等也参与陶艺创作,米罗强调开发陶瓷材料自身的美感,使用肌理效果的对比,再加上与造型相协调的纹饰,使人感到一种朴实无华的亲切感而难以忘却。而毕加索在一些盘子上熟练地运用了化妆土、洒粉或浅浮雕等装饰,巧妙地利用陶瓷材料的自然美与人工描绘的装饰美对比。

现代陶艺在创作的层次上是艺术家个人的行为、经验、情感的物化,在文化的层次上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思想和态度,没有艺术家的狂热和虔诚,泥土不可能富有生命,没有艺术家对陶艺实用与审美关系的超越,就不可能有陶艺超出审美范畴的诸多精神意义和思想语言。同样,没有民族灵魂的作品也不可能传世。

三、中国的现代陶瓷艺术

中国现代陶艺起步较晚,直到20世纪 80年代左右,现代陶艺开始在中国土地上初步萌芽。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们的思想观念迅速更新,传统陶艺不再满足现状而寻求与时代同步发展,对外交流的增加使中国陶艺不仅受到西方现代主义的影响,也几乎在同时受到后现代想象的冲击。中国艺术家想创作出好的作品,不可能不以中华民族思想做基础,中国的现代陶瓷艺术只是中国艺术家或陶瓷艺术家使用了陶瓷这种材料作为新的媒介,用于自己的创作中,给陶瓷另一种生命,并且与中国的民族心理紧密相联。

现代陶瓷艺术是对中国传统陶瓷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传统陶瓷文化有着浓厚的中国民族文化思想,中国传统文化在传统陶瓷艺术中的内在精神与外在表现形式,以及对传统陶瓷艺术中的民族性的继承与批判。现代陶艺在形态上以非传统,功能上以非实用性特征,主张自由、个性、观念、材料的张扬和表现,与中国现代艺术和艺术思潮的发展紧密相关。这些从陶艺的风格和流派呈现中可以很容易地看出来。在诸多的艺术种属中,中国陶瓷是最传统又最现代并具有国际语言的造型艺术,不仅是由于陶瓷这种融艺术与生活于一体的艺术形式的起源和发展在世界古代文明史上有着许多惊人的相似性,也由于构成此门类艺术的基本要素水、土、火与人性的天然亲近感,正是这种与人性共通并为生命所依赖的基本要素,构成并创造了陶艺的神奇魅力。

当代世人看惯了值得骄傲的中国传统陶瓷艺术形式之后,现代陶艺带给人们的视觉冲击是可想而知的。观念的改变,使一种艺术形式产生如此强烈的变化,这个空间是如此的巨大,未知的领域远比已知的宽广。艺术家以他们充满智慧和想像力的才情,不断为我们填补着这种审美的空白,而且还是以陶艺的方式。这使得参与其中的中国陶艺家们的个人创作行为,被赋予了更多的中华民族文化情感色彩和从未有过的“历史”责任感,并被纳入到世界陶艺发展的大环境。由此,我们没有理由不把更多的目光注视着在传统陶瓷大国的盛名之下,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我们自己的艺术形式――中国现代陶艺。

四、结语

总之,中国现代陶瓷艺术与创作必定受到中国几千年来的传统文化影响,必发展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现代陶瓷艺术作品,当然,中国的艺术家应该且必然是在中国传统文化基础上创作的作品才更有代表性,没有民族文化的作品只是一时的光彩,发展不了长远的。只有找到自己的文化根源才能发展艺术家内心深处的想法。

参考文献:

[1]冯先铭.中国陶瓷史[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4.

[2]吕品昌.中国陶瓷艺术史[M].长春:吉林美术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