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智慧课堂的优势和缺陷范文

智慧课堂的优势和缺陷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智慧课堂的优势和缺陷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智慧课堂的优势和缺陷

第1篇:智慧课堂的优势和缺陷范文

一、 电子备课的优势与进步

1.减轻教师备课负担

传统意义的备课是纸质备课,亦是教师的个体行为,教师自行钻研教材、分析学生、研究教法、形成预案,并付诸笔,诉诸纸,书写出来。而各级教研部门亦以教师的纸质备课作为考核检查教师业务的重要依据。这一备课形式的初衷虽好,但是,其缺陷却愈发明显。首先,教师备课摆脱不了个人的专业视野,其备课的质量带着强烈的个人认识局限,备课质量难以保证。其次,教师备课存在重复现象,特别是教学同一年级学科的教师,年度备课往往是“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再次,学校对备课业务考核的重点放在备课的节数、抄写的质量上。这就导致教师过多重视备课的外在形式,而忽视了备课服务教学的真正用意。实施电子备课以后,教师省去了“抄写备课”的负担,“写备课”的时间大量缩减,这就为教师专注研究教材、学生、学法提供了时间保障。而电子备课的开放性与共享性也使教师备课有所侧重,这对于工作量较重的教师是一种解脱,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教师的备课负担。

2.推进信息技术普及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加快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到2020年,要基本建成覆盖城乡各级各类学校的数字化教育服务体系,促进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现代化。数字化校园建设中教师必须一马当先,成为信息技术的推广者与运用者,并通过信息技术方式提高教育教学效果。电子备课的广泛实施,让教师零距离接触信息技术,也是信息技术操作方式的实践经验的原始积累。而电子备课的内容也必然包括教学课件、教学资源、教学软件的开发与运用,这也拓展了备课的内涵,使备课更富实效性。

3.倒逼教研形式革新

网络资源的丰富性使教师拥有更多的备课资源,为教师的教学设计提供了更多的路径。然而,资源的丰富性在为教师备课带来便利的同时,也极有可能促使一部分教师通过复制加粘贴的方式完成备课,以应付教研部门的业务考核。这样的备课实质上是一种抄袭行为,无论对教育教学还是对教师专业发展都没有任何益处。因而,要杜绝这种现象,学校层面就必须实施备课方式的深度变革,并不是仅仅将纸质备课变为电子备课这种形式的改变,而是要逐渐尝试电子备课作为校本教研的重要内容,增加集体研究、同伴互助、课中检查、课后研讨环节,全面改革教研形式,将教研活动纳入电子备课的前前后后,通过教研方式的深度变革推进电子备课的实质性改革,如此,才能尽可能地发挥电子备课的潜在效益。

二、 电子备课的缺陷与误区

1.过度借鉴对学情差异的忽略

电子备课最突出的表现在于开放性,网络资源为备课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原始性材料,而校本教研通过集体备课、主备+辅备等形式也增进了同事之间备课成果的共享。不容否认,这些优势对于备课的广度与深度都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但是,备课毕竟是个体行为,通过集体研究形成的优质教案在不同的班级、不同的学生群体实施,其效果是不一样的。如若教师盲目照搬网络资源,依赖集体备课的成果,而不考虑班级教学实际,不顺应学生能力水平的话,备课也就失去了针对性,从而降低了备课的效果与作用。

2.集体智慧对个体思考的淡化

教研方式的深度变革促使电子备课强调集体合作、开放互动、共同研讨,教师备课行为一改过去的“单打独斗”,备课成果展现的是教师集体智慧。显然集体的智慧、合作的力量形成的备课成果要优于教师的个体备课。但是,这样的备课形式与教研形式,同样需要警惕集体智慧对个体思考的淡化,避免教师,特别是新教师对集体研讨的过度依赖与信任,或是集体研讨的参与面不广,个别优秀教师成为制定教案、教学研讨的主角,导致一部分教师失去个体教学思考的专注力与个性化。

3.信息技术对书写技能的冲击

据报道,一些大学教授在授课过程中过度依赖信息技术手段,离开PPT就无所适从,拿起粉笔更是提笔忘字。信息技术需要普及,但也要谨防对传统书写技能的强烈冲击。特别是中小学阶段,教师的书写能力直接对学生产生影响,如若教师书写技能不高,就很难对学生产生引领与示范。传统备课是教师笔墨书写的重要形式,对于提高教师的书写能力不容置疑,实施电子备课以后,教师纸笔书写的机会减少,如何在不减弱书写能力的情况下,避免信息技术对书写技能的冲击,应当进入教学管理者的视野,并通过三字培训、练习等有效方式予以弥补。

三、 提高电子备课须要关注的问题

1.关注备前研究的宽度

电子备课要与教研方式深度结合,要做足备前研究的大文章,教学管理者要提高电子备课的实效就必须关注备课研究的宽度。提高研究的宽度要把握三点:一是教师的个性化思考。广义的备课是教师在教学前的各项准备,教师基于学情对教学内容的个性化思考应是备课的要义所在。二是网络资源的广泛搜集。名师备课、优质课教案,大多是优秀教师思想的结晶或是教学团队集体研究的成果,充分借鉴对于拓宽备课视野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三是集体研讨的共识。广泛参与的校本备前研讨,是教师对教学内容个性化思考的深入,观点的碰撞可以激活思维、点亮智慧,也让备前的研究更加具有宽度与深度。

2.关注教学落实的效度

备课是教师课前的准备,真正检验备课的质量还要通过实际的课堂教学活动来完成,再优质的备课如若不能在课堂教学中付诸实施也只能是一张白纸,再精彩的创意如若在课堂中不能落实,也将失去其潜在的意义。如何考核、检验电子备课的质量呢?教学管理者绝不能“纸上谈兵”,就备课论备课,而是要通过课堂教学观察去验证。管理者在课堂观察中:一是要重点考察教师备教是否一致,落实备课服务教学的目的;二是要考察教师教学设计的有效性问题,以学生学习活动的程度来认定教学设计的优劣;三是要考察教师课堂教学对电子备课的随机改造与生成,关注教师对备课的个性化使用问题。

第2篇:智慧课堂的优势和缺陷范文

论文摘要:教学活动不仅需要教师具有教学理论智慧,更应具有教学实践智慧。教学实践智慧是指教师在理解和把握教学本质和规律的基础上,通过长期对具体教学情境和教学事件的关注、体验、感悟、反思和探究,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形成的时课堂进行创造性驾驭,对教学情境高度敏锐,并能够灵活应对的一种综合能力。研究教师的教学实践智慧不仅是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成长的需要,也是加速青年教饰自身发展的需要。文章在探寻青年教师教学实践智慧缺失原因的基础上,提出如何培育教师的教学实践智慧。

教学是一种动态的、复杂的、情境的、个体的活动,客观上要求教师不仅具有教学理论智慧,更应具有教学实践智慧。教学实践智慧是指教师在理解和把握教学本质和规律的基础上,通过长期对具体教学情境和教学事件的关注、体验、感悟、反思和探究,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对课堂进行创造性驾驭,对教学情境高度敏锐,并能够灵活应对的一种综合能力。

教学实践智慧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和核心条件,它影响着教师对教学理论知识的学习与运用,支配着教师的日常教学行为。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低、教学能力的强弱,主要取决于他所具有的教学实珍智慧的多少及其运用情况。本文试图在探寻青年教师教学实践智慧缺失原因的基础上,提出如何形成教学实践智慧.以期青年教师更好更快地成长。

一、青年教师教学实践智粗缺失的原因

1.职前教师教育课程及实践训练少。

师范院校毕业的青年教师,原来学习的教师教育课程也少,多为《教育学》、《心理学》,而且实践训练的时间短。如许多高校《教育学》、《心理学》课程为54学时(每周3学时),少的只有36学时(每周2学时),教育实践课程的学时也很少,一般仅为8周。这么少的学时怎能使学生掌握教育教学工作所必需的心理学理论和教育教学实际应用的能力呢,在教师教育较为完善的国家,教师教育课程是不容忽视的。美国,心理学一般都在9个学分(162课时)左右,师资培训课程中有大约一个学期的时间集中用于教学实践,而且平常也有很多走进课堂、与学生相处的机会。我国教师教育课程门类少,教学实践训练时间短,课程教学理论性强。可以想象,这样的课程设置对后续的教育教学技能和教育实践能力的形成都难以起到应有的指导和支撑作用,更谈不上形成教学实践智慧。

2.教师入职培训存在缺陷。

教师岗前培训(人职培训)是新补充的教师任教前的职前培训,是一种初步的师范性质的适应性培训。它对新教师转变角色,树立正确的教育教学思想,更好地履行教师岗位职责,完善综合素质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是教师成长与发展的“第一步”。从目前的培训看,存在一定的缺陷:

一是培训内容不全面。现在的教师岗前培训仅限于教育法规、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和教师职业道德四门课程,内容不全面。而美国新教师的培训要求为:增加新教师对教学神圣职责的认识;探究和发展新教师的知识技能、表现和操作能力、研究能力;通过他们对职业的奉献,挖掘科研潜力;体现对所奉献职业的快乐和追求。二是培训过程缺少实践性。表现为缺少实践性知识的讲授和实践技能的训练。培训人数多,培训内容不能结合各专业具体教学的要求,教师也不进行实践技能方面的训练,因此对青年教师教育教学技能的提高作用不大。

3.职后继续教育中过于注重学历学位,忽视教学实戏智慧。

教学实践智慧是教师理论智慧、工作热情和教学经验等因素的综合。青年教师考虑较多的是学历学位提升,外出进修读研的人数多,而在目前的函授教育中,教育理论类的课程很少(教育学专业除外),而且在三年学习中几乎没有教学实习。由于忽视“校本培训”,忽视教师的课堂行动研究,结果是理论水平、研究能力有了较大提高,而教学实践能力几乎没有多大长进,这不利于教师教学实践智慧的综合提高。

4.来自教师个人的原因。

许多青年教师在工作之初,非教学工作时间偏多。有的担任班主任,有的兼任辅导员,有的要协助实验室管理,有时还要完成领导布置的其他工作。这些工作让青年教师付出了许多时间,某种程度上影响了教学的研究时间,客观上也延缓了教学实践智慧的形成。从主观上看,由于部分青年教师存在“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或存在着专业知识的偏差,或主体意识不强,进取心减弱,教学能力提高较慢。

二、青年教师教学实践智慈的培育

1.改革教师教育。

长期以来,我国的教师教育的目标偏重于培养学科专家型的教师,课程体系呈现单一纵深发展型,没有体现教学工作的专业特点。从教师教学实践智慧看,需要做到以下方面:

(1)调整课程结构。目前的课程结构中,课程比例失调,教育理论课时偏少,必修课比例较大,选修课比例偏少,教育学科课程的地位不高,教学实施常流于形式。针对目前课程存在的问题,应进行改革,把课程置于整个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中进行设计和规划,在保证稳定性、继承性的同时,增加前沿性知识;在保证课程系统性、完整性的同时,增加专题性、操作性课程。

(2)强化实践性课程。实践性课程是教师培养中的关键部分,它为教师的专业发展莫定基础。但是,目前的实践活动存在着问题,如教育见习实习时间短,实习基地少,指导力量明显不够等。因此,要延长教育见习实习的时间,增加次数;建立高校与中小学的伙伴关系,为学生提供类似于临床医学的教学实践情境。

(3)整合课程内容。由于学科发展的高度分化和高度综合,学科之间的界限逐渐模糊,综合已经成为一种趋势,教师教育课程要体现这一要求。一是学科专业课程与教育专业课程的整合,使学科课程统一于实际的教学情境;二是加强教育专业课程本身的内在整合;三是加强综合课程,开设一定数量的融合课程、广域课程等,提供系列化的研究性课程。

(4)完善教师继续教育。教师的专业成长是贯穿子职前和职后全过程的,教师继续教育不单是提高学历,更重要的是从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着眼,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加速教师的自我成长,确保继续教育的质量,把培训与教育教学、科研活动紧密结合。要更新继续教育的观念,重视继续教育的理论探讨,建立适当的评价体系,提高继续教育的实效性。

2.形成专业自我。

专业自我是教师个体对自我从事工作的感受、接纳和肯定的心理倾向。库姆斯(Combs)在20世纪60年代出版的《教师的专业教育》中提出:“一个好的教师首先是一个人,是一个有独特的人格的人,是一个知道运用‘自我’作为有效工具进行教学的人。”高自我的教师倾向于以积极的方式看待自己,能够准确地、现实地领悟他们自己和所处的世界,对他人有深刻的认同感,具有自我满足感、自我信赖感、自我价值感。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是教师专业自我形成的过程。研究表明,具有强烈的专业自我的教师常常具有自觉的职业规划意识。当教师了解了自己的教学水平,认识到自己教学发展的优势和不足时,才能做出合理的发展规划,并对未来的发展规划做出适当的调整。在规划、调整、发展中逐步形成教学实践智慧。

3.加速自我更新,做成人学习者。

美国学者舒尔曼(Shulman;L.S.)认为,教师的知识掌握包括七大类:教材内容知识;一般教学法知识、课程知识;与内容相关的教学法知识;关于学生及其特点的知识;教育环境的知识;有关教育目的、宗旨、价值的知识;哲学与历史背景的知识。教师显然和这一要求有很大的差距,客观上要求“自我更新”,加强自身学习。教师要确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把自己始终看作是一个学习者,是一个研究者,向书本学习、向他人学习、向实践学习。

4.将教学成长过程作为反思的对象。

经常性、有针对性的甚至是系统性的反思能形成教师的创造精神,增强教师的教学创新能力。青年教师要以自己的教育实践活动为对象,对自己的行为、决策、理念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回顾、分析、评价,评判教学活动的得失,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识和习惯,以积极的心态来审视自己的教学实践活动,在不断的反思中提高自己、完善自我,促进教学的成长与发展。反思是教师自主意识的表现,是教师独立于外在压力,制定适合自己的发展目标、计划,如需要学习哪些内容、如何学习及何时学习等,而且有意愿和能力将所订目标和计划付诸实施。这样不断回顾自己的成长过程,对自己的教学发展作出诊断,并寻求新的更好的发展策略。

5.主动争取外援,加强与专家教师的交流。

第3篇:智慧课堂的优势和缺陷范文

叶澜教授在《面向21世纪的新基础教育报告》中强调:“教育活动具有动态生成性,教学过程是生动可变的。课堂的活力来自学生动态的发展,教师必须紧紧抓住课堂教学中动态生成的因素,使之成为学生知识、能力、情感的催化剂。”

二、案例《第二次》教学片段及分析

我有幸参加《第二次》基本功大赛,在讲到圆明园被英法联军抢掠和焚烧的这段历史时,这样启发学生:“这段历史告诉我们什么?”大多学生应声而答:“落后就要挨打。”“不一定,落后也不一定会挨打。”小明应声而起。一语激起千层浪,其他学生炸开了锅,议论纷纷,展开了小组合作大讨论:“落后可以不挨打,如隋唐对待落后的日本。”“落后打先进,辽夏金元入侵中原。”“落后与先进平等相处互通有无,如唐朝与周边吐蕃、回鹘、南诏的和谐关系。”“落后受先进的援助,如蜀国帮助西南少数民族发展经济。”“落后反击先进,如埃塞尔比亚抗意大利入侵。”“落后必挨打,因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必然会弱肉强食。”

一个“节外生枝”的突发问题让所有学生都被“吸引”住,展开大讨论,取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德国大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教学的艺术不再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兴趣是求职的动力,好奇是兴趣的先导,是保证人探索未知世界最隐秘的动力。

三、教学反思

学生是发展中的人,是千变万化的,在他们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学习活动过程中,尽管我们进行了充分预设,仍然存在众多的生成元素。这些元素造就了课堂的多姿多彩,也造就了课堂的动态生成。在教学过程中,情境瞬息万变情况错综复杂,随时都可能发生意想不到的种种偶发事件。它可能是受外界因素的干扰,也可能是教师的失误,可能是师生(生生)的矛盾,也可能教师对学生的预估不够,等等。这就需要教师及时发挥教学机智,做出迅速而准确的判断,并妥协处理,为课堂生成而随机应变,以保证教学顺利开展。

1.教学是预设生成、封闭与开放的矛盾统一体。杜威说:“每一位老师带着自己的哲学走进课堂,愈是优秀的老师设计的水平和质量愈高。”在预设中体现教师的匠心,在生成中展现教师智慧互动的火花。历史老师一定要有课堂动态资源开发意识,合理运用自己的教学机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使学生通过有趣的活动不断生成新的课堂资源。

2.课堂现场动态生成彰显学生思维的灵动性,是学生自觉凸显课堂主体地位的有力例证。在课堂教学双边参与的动态过程中,师生建立平等互动的生态关系,因此教师理应尊重并珍视鲜活灵动的课堂生成,把它作为推进课堂进程的重要资源。

3.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导致课堂的生成存在一定的偏颇、缺陷乃至失误,这就需要教师适度地发挥主导作用,进行有效的引导与人文点化,对学生生成的个体差异回答或陈述不清的错误资源应运用教学智慧,采用语言补充、直观辅导、举例证明等方式让全班同学清晰地感受这一生成资源的优势所在,通过巧妙的引导等方式引领学生回归到符合学生知识要求的正确轨道上,生成有效的教学资源。

4.课堂教学具有极强的情境性、及时性。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预见到课堂的所有细节,而是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做除相应的变动。”面对富有价值的课堂提问,教师不应拘泥于预设的教学规程,而应独具慧眼,将“弹性灵动的问题,始料未及的信息”等生成资源及时地捕捉并理智地纳入课堂临场的设计范畴之内,从而让课堂正真正呈现灵动的生机与跳跃性的活力。

总之,充满动态资源生成的课堂才是有生命力的课堂,教师应善于捕捉和利用课堂上的动态生成性资源,因地制宜地进行灵活、及时的应变处理,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互动、互促、教学相长的过程,成为开发师生的生命潜力、焕发生命激情的过程。让我们共同关注生成、期待生成、驾驭生成,引领学生进入一片更精彩的学习天地,实现师生生命在课堂中的真正涌动与成长。

参考文献:

[1]普通初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第4篇:智慧课堂的优势和缺陷范文

王晓春老师在《问题学生诊疗手册》中指出,教育有三种类型:权力型教育,道德型教育,智慧型教育。权力型教育依赖权力,道德型教育诉诸师德,智慧型教育寄希望于科学。在现行的中学班级管理中,也存在着这三种类型,即权力型管理、道德型管理和智慧型管理。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自由、民主、平等、人权”等思想正在成为我们社会共同的价值观,学生维权意识的提高,使他们不再惟命是从,因此单纯依赖权力管理班级的模式受到越来越多的挑战和限制。当权力型管理与道德型管理陷入困境时,迫切要求我们这些教育者探究新的方法。在困难面前,许多一线的教师、班主任和一些真正的教育家们为我们指出了正确之路――智慧型教育。推行智慧型教育,作为班主任就是要做一名智慧型班主任。

中国科技大学的校长朱清时教授曾引用基督教圣经上的话告诫科大学生:一个青年人要想取得成功,必须做到三点:第一,要能容忍那些不能改变的事情,即仁;第二,要有勇气改变那些可以改变的事情,即勇;第三,要有智慧去区别这两种事情,即智。笔者认为一名智慧型班主任必须做到“仁”、“勇”和“智”。

一、要保持良好的心态,走出埋怨、谩骂的泥潭,做到“仁”

在我们的周围,通常充斥着诸多的怨愤与不满。薪酬与回报的不对称,管理制度与体系的僵化,过多的考核与评比,学生的不配合与懒惰……,与埋怨相对应的是泄愤的谩骂,恨差生“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愤恨之中各种忌语有时也会脱口而出,更为严重都还有体罚。

埋怨、谩骂和体罚,其实是一条歧路,引人走向泥潭。世界上没有一个成功人士是通过埋怨、谩骂而成名成家的,没有一位班主任是通过埋怨、谩骂而做好教育事业的。更多的问题需要我们冷静面对,需要我们认真反思,需要我们不断探索,需要我们执着地追求。

世间的任何事物,只要执着地追求,都会有收获。对追求者而言,是不存在失败的,因为即使实现不了最初的梦想,也会获得一些潜藏在梦想背后的副产品,这些副产品的价值有时甚至远远超过他们梦想的价值。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古代的炼者,为了长生不老,到山林里采药炼丹,长生不老丹没有炼出,结果却发现了对人类很有用的水银、火药及一些技术。歌德本来是追求一位姑娘的,一年后,人没追到,手上却多了一件副产品――《少年维物之烦恼》;伦琴在实验室里蹲了六年,本来是想找晶体光谱的,结果光谱没找到,却意外地发现了X射线……

如果你现在是一位正在为教育梦想而奋斗着的人,千万不要停下你的脚步,意外的惊喜也许明天就会降临。

二、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沉着应对各种复杂的教育问题,做到“勇”

大家普遍认为现在的学生难“管”。一个原因就是学生的知识不完全是从教师这里获得,他们从媒体,从网络得到了许多学校得不到的知识。教师在他们心中不见得还有神圣感,许多方面他们是从上往下看我们。再加上学生群体维权意识的觉醒,这必然对我们的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

但由此也带来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那就是少数学生不正确的维权思想和维权方法,极个别顽劣学生甚至利用制度不完善和缺陷,向班主任发难。如果班主任不了解国家的法律法规,不懂得一些基本管理知识那只能干生气。

曾经有一年高二分班,笔者我接手了一个有名的纪律混乱的班级,班级中有好几名“刺头”学生,其中尹同学是全校有名的问题生:上课睡觉、不遵守自习纪律、谈恋爱,与老师争吵;整天与一些不良学生混在一起,有时甚至寻衅滋事,打架斗殴;就寝时经常偷偷抽烟,甚至翻墙外出打游戏、上网……面对这样的学生,埋怨、谩骂甚至体罚都无济于事,那只能让问题更加严重,把状况变得更糟。

经过认真思考和精心的准备,笔者首先对他无视老师权威,破坏班级纪律,干扰正常教学秩序的行为进行纠正。开学没几天,年级管理老师发现他的口袋里揣着香烟,让他把香烟拿出来,他硬是不拿,而且还傲慢地说:“老师没有权利搜查我的身体。”气得这名老师把他领到我这儿。我清楚的知道这是纠正其错误思想的一次契机,也是对其一贯嚣张恶习的一次打击,如果此次不加以纠正,后面就更没办法教育与管理。

了解完具体情况后,笔者温和地请他把口袋里的东西拿出来看看,他迟疑了一会儿,还是把刚才的话重复了一遍。于是笔者平静地对他说:“你懂得用法律来维护自己权利,很好,说明你还是一名懂道理的学生;老师是没有权利搜你的身体,老师怎么可能搜你的身体呢?这不是知法犯法嘛!但是你还是未成年人,因此需要监护人。在家父母是你的监护人;在学校班主任、老师就是你的监护人,老师虽然没有权利搜你的身体,但是有权知道你口袋里是什么,你既然否认你口袋里面是香烟,那你得拿出事实证明一下。如果你继续固执下去,那我看只有请你的父母来协助我们证实了,或者请我们学校法制副校长(派出所副所长)来解决了。你自己选择吧!”说完让他先到办公室外边想几分钟,再给我答复。过了一会儿,他低着头进来,承认自己口袋里面是香烟,希望老师给他一次改错的机会。笔者于是顺水推舟的让他自己把抽烟的历史写下来,今后如有类似情况发生,根据校规提出一个具体有效和切实可行的办法,并在班会上张贴公布让大家监督。

如此经过几次较量以后,蔑视老师、破坏班纪的行为终于得到有效地遏制,同时班级风气大为好转。

三、班级管理要学会有所为有所不为,做到“智”

对于一个生理有缺陷的人,我们很难去做补救,但对于心理、品德诸方面发展畸形的人,我们必须尽力去做改变和补偿的工作,使之成为一个心理健康、品德高尚的人,而不应仅仅扬其长而避其短,甚至遮掩其短。有时候甚至生理的缺陷也能化短为长。

美国柯达公司在生产照相感光材料时,需要工人在没有光线的暗室里操作,但培训一名熟练工人需要花很长时间。后来公司发现,盲人可以在暗室里活动自如,只要稍加培训就能上岗,而且他的活要比正常人精细多了。柯达公司从此以后就大量招用盲人从事感光材料的制作。柯达公司的经验告诉我们,一个人的短处在特定的环境、特定的岗位下,会转化成长处,变成优势。所以,若能巧用短处不失为明智之举。

第5篇:智慧课堂的优势和缺陷范文

关键词:评价语言;赞赏性;幽默性;形象性;针对性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14-020-1

教师课堂评价语言就是指教师在课堂中对学生的回答、作业、演示、表现等作出的评价性语言。课堂教学评价语言是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它直接影响到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和思想感情的发展,恰当的评价能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直接影响教学效果。

一、赞赏性评价语言――激发自信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教师对学生的赞赏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赞赏每一个学生的个性,赞赏每个学生微小的进步,使学生在赞赏性评价中获得自信。为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经常使用饱含情和爱的激励性课堂用语。在对学生评价时尤其关注对“弱势”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的保护和激励,让他们更多地看到自己的优势与进步,对未来学习充满信心。

案例《爱如茉莉》教学片段:

师:文章中的映儿通过父母之间的普通小事感受到了爱如茉莉般平淡无奇却芳香怡人。同学们,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你认为爱像什么呢?请以“爱如 ”的句式来说一说。

(同学们认真思考后,陆续将手举了起来,这时我发现连平时最不爱举手发言,成绩一直没起色的一个男同学也将手举了起来,我非常高兴,赶紧抓住这个时机,请他回答。)

听到他的发言,全班同学都不禁为他鼓起掌来。同时,班里的其他学生,尤其是平时发言少的同学也开始跃跃欲试了,可谓一举两得。

案例中,我在指导学生进行拓展练习时就考虑到发言学生的实际情况,以欣赏的目光看待学生的一次次微小的进步,以积极的赞赏性评价语言激发学生的自信,让学生体会到老师对他的殷切希望,充分发挥了评价的激励功能,让学生品尝到了成功的快乐。

二、幽默性评价语言――意味深长

幽默作为一种课堂教学语言艺术,不仅能使人产生愉悦感,而且能于笑声中给人以智慧的启迪,产生意味深长的美感效应。因此,幽默的语言也是评价语言的首选。

如我在上公开课《九寨沟》时,要求学生闭上眼睛,倾听指定学生朗读描写九寨沟自然风光的第三自然段,并微笑着说:“看看谁的朗读能将大家带入那美轮美奂的童话世界中去。”学生朗读完毕,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这时,我诙谐地问道:“他把我们带进去没有?”学生们小声回答:“没有。”“哎,他只是把我们带到了九寨沟的边上,就不管我们了,是不是?”学生和听课老师齐声笑起来。我接着用鼓励的语气提出:“谁能再试一试,把大家带进九寨沟去?”另一学生站起来朗诵,结果这回还不如上一个同学。我又风趣地开了个玩笑:“哦,他不但没有把我们领进去,反而又将我们领出来了。”霎时,课堂气氛活跃了起来。学生在书声琅琅、语言交流、思想碰撞中获得了求知的欢乐,真是“别有一番‘趣味’在心头”!

三、形象性评价语言――意境深远

课堂教学评价如能恰当地运用比喻、排比、对偶、拟人、夸张等多种修辞手法,就能使评价更富有感染力。形象的评价语言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让学生领略到了老师的语言所创设的丰富意境,唤醒了学生的联想,以往学过的语言被激活,融汇到新的语言学习中,使学生深刻地理解了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

比如,当课堂上听到了悦耳的朗读时,可以这样评价:“读得好,好在声音响亮,像个小小播音员。”“写得精彩,读得振奋,老师听得也振奋。”反之,朗读有缺陷时可采用“读得真好,再把X字的字音读准就更好了”等类似的评价。

这一句句动情的话语,似春风如春雨,催开了学生心灵的花朵。我们平时可以广泛搜集,加强积累,使评价语言定期更换、常用常新、层出不穷,时时给学生以因时因情因景因文因人而异的新鲜评价,最好能让学生学而不厌,听而不倦。

四、针对性评价语言――有的放矢

在过去,我们对学生的评价概括性太强,简单的一句“你真好”、“你真棒”、“不错”就可以评价学生了。可是教师却没有给出具体说法,这样的评价不能更多地关注每个孩子的特点和成长中的新变化。我们应该多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价。比如“你的字写得更漂亮了!”“你读书的声音更洪亮了!”通过这样的评价,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第6篇:智慧课堂的优势和缺陷范文

《串联和并联》一课原有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学内容抽象致使一些教师无的放矢

由于串联和并联离学生的生活经验较远,所以教师一般只重点讲解串并联电路的物理规律,这样就导致学生们虽然死记硬背了这些抽象的规律内容,却不知道为什么要学习它们。如果初中物理教师不能把抽象的规律具体化、生活化,极容易使学生对知识点产生盲点。如此一来,教师对教学目标的完成度就被大大削弱了,导致教师经常在教学过程中出现无的放矢的窘境。

2.填鸭式授课导致师生之间反馈不明确

虽然串并联电路的内容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实践探究环境,但由于实验器材有限,原有的教学方式主要是以教师讲授为主。如果教师在整个课堂上都运用讲授式的教学方法,那教学就会演变成为填鸭式授课。这样只会把课堂变成教师的“一言堂”,而师生之间的交流微乎其微。如果课堂上没有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那么教师就难以把握学生是否真的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点,难以知道学生是否能跟上目前课堂的授课速度,等等。

3.过少的实验内容降低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无论哪个阶段的物理教学,实验无疑都是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但在“串并联电路”的教学中,一些教师认为课上的实验教学环节是浪费时间,学生直接看书中的结论就可以;还有一部分教师认为书上直接就有实验过程的图片,学生完全可以看图说话,没必要非亲自动手操作实验。这样做的后果是,学生在不理解的情况下很难进行知识的内化与融合,对重点、难点的理解更是难上加难。

解决办法

1.通过问题或任务驱动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由于初中学生对初中物理中出现的电流、串联、并联等抽象概念的理解还有一定难度,所以教师可以通过问题或任务驱动,把抽象的事物具体化。一旦将抽象事物具化成生活中的实例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这是一种很好的导入方式。联系生活实际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利用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增强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从而自主巩固已学习的知识,也可以使教师更好地明确教学目标,有的放矢地进行一系列有效的教学设计。例如,在讲解“串并联电路”时,教师可以在导入环节运用生活实例――小熊台灯两只眼睛的亮暗。教师通过让小熊台灯全亮或仅有一只眼睛亮的不同要求,引导学生学习串并联电路,这样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所学知识。

2.营造个性化的学习支撑环境

过于单一的教学方式会使处于青少年时期的学生产生厌学情绪,以教师为主体的一言堂讲授法,也让师生之间的交流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但是如果教师在课堂上加入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增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还能加快了解彼此的进程,为课堂教学的顺畅、高效奠定基础。

为了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要,教师要为每个学习片段准备听讲式、读懂式、探究式等不同学习类型的支撑环境,使每位学生都能得到个性化的学习。例如,在“串并联电路”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录制微课,如《串联电路的特点》《并联电路的特点》《电路连接技巧》等微课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学习支撑;也可以通过探究工具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学习环境,如学生可以通过东北师范大学的初中物理教学平台,随意选择器材来完成探究任务,找到控制电路的不同方法,从而得出串并联电路的知识。

3.有效地增多实验内容来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初中物理课程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操作也是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基本方式之一。但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实验器材的更新速度与日俱增,再好的学校也不可能完全做到及时更新。这时,就需要引入平台来支撑初中物理高效教学。例如,在东北师范大学的初中物理教学平台上,各年级、各学科的学习资源应有尽有,学生不用去实验室操作,学校更不必花大价钱更新实体实验器材。该平台软件会定期更新,其性价比和可操作性远大于实体实验室。例如,在学习“串并联电路”时,学生可以登录该平台,在仿真工具中找到电学、电路工具,便可找到实验器材(电池、导线、小灯泡等),这样做实验安全又便捷,也极具个性化。

《串联和并联》教学设计

1.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五章第三节。重点是知道什么是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并会连接简单的串联、并联电路。难点是认识串联、并联电路,并在实践中总结出串联、并联电路的连接特点及区别。

2.教学对象分析

这个阶段的学生已经学过电流和电路的基本概念,掌握了电流与电路相关知识,并可以独立地绘制简单的电路图,有能力根据简单的电路图连接简单的电路。当然,连接实体电路的经验对于八年级的学生来说还是很少有的。

3.教学目标制定

知识与技能目标:会读、会画简单的电路图;知道什么是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会连接简单的串联、并联电路。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生活灯的例子体验串联、并联电路的连接;通过东北师范大学初中物理教学平台中的仿真电学、电路工具了解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区别;通过做任务、做实验等形式,激发兴趣,提高创新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说出日常生活中采用简单的串联、并联电路的实例,培养观察能力;认识到探索物理实验科学之路并非易事,要有严谨的科学态度。

4.运用智慧教育相关理念设计教学框架(如下页图1)

智慧课堂的构建主要以学生为中心,用任务驱动法来推进教学进程,使学生能在不断做任务的同时攻克学习的重点、难点。每当学生完成任务时,教师可以根据情况进行知识的总结与调整,使任务的难度逐渐递增。

5.教学过程

①用熊猫眨眼的情境导入,让学生思考以下三个问题:一是什么样的电路会使熊猫台灯的两只眼睛都亮,二是什么样的电路会使熊猫台灯只眨左眼,三是什么样的电路会使熊猫台灯只眨右眼。学生们可以边思考,边在东北师范大学初中物理教学平台(如图2)上的仿真电学、电路工具中找到相应的实验器材,进行多次试验。

②教师根据学生的思考结果,进行恰当的总结,然后抛出任务一:声控灯电路。它是指研究人员利用“光敏”材料制成光控开关,天黑时,自动闭合,天亮时,自动断开;利用“声敏”材料制成“声控开关”。当有人走动发出声音时,自动闭合,当无人走动时自动断开。那么在此种情况下,这两种开关的电路是什么样的?学生可以通过仿真电学工具进行探究,教师适时总结出串联电路的特点。为了及时巩固知识点,教师还通过小动画视频提出了保险柜电路问题。

③根据学生的状态适时地抛出任务二:卫生间电路。它是指小明家里的卫生间安装有照明灯和换气扇,有的时候需要使用照明灯,有的时候需要使用换气扇,有的时候二者都需要使用。那么在此种情况下,电路是什么样的?学生仍然可以通过仿真电学工具进行探究,教师适时总结出并联电路的特点。为了及时巩固知识点,教师还通过小动画视频提出了护士值班电路问题。

④教师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可以向学习能力水平较高的学生提出任务三,实现课堂上的分层教学,使得各个层次的学生在此课堂上都能有所收获。任务三仍然是以学生生活为背景的实例:教师通过小动画视频演示一个老式的楼梯照明电路。为了节能,此设计的电路中含有两个单刀双掷开关。有能力的学生可以在平台上自行探究此问题,并在课后展示给教师查阅,检验是否正确。

⑤最后,教师抛出一个能够贯穿整个电学内容的问题――小彩灯明明看起来像是串联,为什么一个灯不亮了,别的灯还能亮?教师先不告诉学生答案,让他们自己上网查阅资料。然后在讲到焦耳定律时再提出这个问题。完成这个思考题之后,播放关于串并联电路知识体系梳理的微视频进行课堂总结。

第7篇:智慧课堂的优势和缺陷范文

关键词 地理教育 教育研究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通过对师范类地理专业的授课调查,我们发现,该专业的教学满意度处于中等水平,教学效果尚不理想,这将难以满足该专业特色的形成和人才创新素质的培养,也将延缓该学科的发展,降低地理的社会意义。因此有必要对该专业的教育教学进行分析总结,以提升该专业的教学质量。

1 存在的问题

1.1 学生方面

1.1.1 学生对专业有排斥心理

据实际调查,社会对地理学的认同度不高,目前在校的学生中,65%的学生是被调剂而来,25%的学生大多因成绩不高为保证升学被迫选择地理专业,仅10%的学生是因喜欢地理而选择该专业,再加上地理专业就业压力大,使得多数学生对地理专业认同感低,对专业存有排斥心理,对专业的学习积极性也低。

1.1.2 男女生比例失衡

目前师范类专业性别比例失衡已经开始影响到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①调查得知,地理专业女生比例长期维持在75%左右,导致试验、野外考察等实践教学中,实习指导教师过多关注学生身体、安全等事宜,很多体力消耗较大、观测时间较长、野外设备较多的实践考察内容被迫压缩,影响了实践教学的效果。

1.1.3 文科生比例逐渐增高

地理专业在部分师范院校为文理统招专业,此类院校中,文科生所占比例正在逐年增加,最高的已经超过80%,这一迹象正逐渐影响着该专业的教学效果,并对专业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原因在于,文科生的理学基础比较差,但地理专业的教学过程中不仅需要学生有一定的物理、化学基础,还需要具备一定的空间思维能力、归纳演绎能力和实验分析能力,这些基础和能力是文科生的薄弱环节,因此如何帮助学生实现文理之间的转化是教学过程所遇到的另一个难题。

1.2 教学方面

1.2.1 教学风格单一

目前,地理专业的课程教学风格相对单一,教学方法主要以传统填鸭式、灌输式为主。教师在课堂上尚不能将教学法则和美学尺度完美结合,未能充分发挥教学情感的功能,语言、表情、动作、心理等手段化教学活动相对不足,②教学效果未能达到最佳。另外,在实际教学场景中,部分教师往往只专注于课本知识点的讲授,创造性的教学活动相对较少,教学设计缺乏新颖和灵活,对教学事态的感知和辨析度低,缺少判断及控制能力,③教学艺术化、智慧化水平相对较低。

1.2.2 教学环境多注重设施环境

部分院校对现代化的教学环境理解存有瑕疵,认为现代化的教学环境即为多媒体网络教学环境,因此加大了多媒体教学场所及设施的建设。然而多媒体教学环境建设不仅包含设施建设,还包含多媒体应用技术培训和多媒体课件建设。目前,该专业的课堂教学主要关注设施环境的改善,后两者尚未得到足够重视。其结果表现为:(1)部分教师由于多媒体应用技术水平较低,或者课堂展示效果不理想,或者放弃使用多媒体教学,降低了多媒体资源的利用率,出现了资源浪费;(2)多数课件设计简单且文字居多,基本为课本内容的复制,失去了多媒体教学的意义;(3)教师使用的课件部分为网络共享资源,授课教师并不能完全把握课件制作者的思路,且课件中的照片多来自网络,教师现场采集的实景照片很少,导致对很多地质现象、地貌类型的讲解都处于非全面状态。

另外,现代化的教学环境还包括自然环境、时空环境等物理环境,甚至还包括班级规模、座位模式、班级气氛、师生关系等社会文化心理环境。其中时空环境指将教学活动在规定的时间里有序地安排在有限的空间里。在地理专业教学里主要表现在能否在教室、实验室、实践基地等教学空间内科学地分配学时,实现这些空间的最佳利用。目前该专业的课堂授课及实验、实践时间安排并没有严格的规定,各教学环节所需要的学时会因任课老师的教学安排而做出调整,造成教学课时安排不合理,应有的教学效果无法体现。此外,部分院校会因为特殊原因而更改开课时间或调整实践考察计划,这对师生生理及心理都会有一定的影响,进而影响教学效果。

1.2.3 实践环节不足

实践环节是地理专业课堂教学的延续、理论知识的补充,不仅能让学生掌握野外考察与研究方法,还可以让学生建立起跨度极大的地学时空观念,④促进理论内容的理解。但目前,该专业的实践教学依然无法完全展开,主要由以下四个方面造成:⑤(1)“重科研轻教学”现象普遍,实践教学激励程度不够,实践教学能手缺乏;⑥(2)教学资金不足,导致实验模型陈旧,设备更新缓慢,野外实习基地建设近乎停滞;(3)实践教学环节没有创新,与新的地学理论及新的地理技术脱节;(4)实践教学课时较少,设置内容简单,教学质量难以保障。

1.2.4 与中学地理教学脱节

中学地理教学是基于普通初、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的教学行为,课程标准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组织、教学实施等方面提出了较为严格的要求。但是目前大学地理课堂很少参考中学地理课程标准,部分授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会结合自身的研究方向对教学内容有所倾斜,造成学生课堂所学与未来工作脱节。

2 教学改革与提升

2.1 提升教学魅力,扭转学生情绪

这一目标的实现不仅是对教学效果的极大考验,也是对教师业务水平的极大考验。结合地理学与现实世界的紧密联系,从课堂教学上吸引学生,并深入浅出地进行讲解,不仅需要教师有更为扎实的专业知识、更为广阔的学科视角、更为科学的课程设计、更为新颖的教学展示、更为精彩的表达艺术,还需要教师有较强的人格魅力、聪颖的人文智慧和机敏的教学判断,即需要教师实现教学艺术与教学智慧全面结合的有效教学。

2.2 实施有效教学,改善教学效果

有效的课堂教学需要教师具备有效的教学计策和谋略,即有效的教学策略,包括三个方面:(1)教学策略,涉及讲授策略、组织讨论课堂策略、提问策略;(2)辅助教学策略,涉及适应性教学策略、创建课堂环境策略、激励策略、运用非言语手段策略;(3)管理策略,涉及管理课堂策略、管理教学实践策略、管理课堂作业和家庭作业策略。⑦教师对这些策略的掌握并非一朝一夕即可,不仅需要对当代教育理论长期的教学研究,还需要有一定的时间实践积累。

目前老一辈的地理教学专家正逐渐退出教学舞台,而新一代年轻教师尚未做好承接的准备,该专业的教学人员出现年轻化趋势,这是实现有效教学的瓶颈。为改变这一局势,一方面需要教学单位对授课教师进行长期持续的有效教学培养,并为教学提供便与其全面展示的教学场所;另一方面需要教师加强自身综合修养,树立为人师表、崇尚职业的教师形象,在授课前自觉地对教学活动及其因素进行宏观与微观的统一计划、评价和调控,以追求最佳的教学效率。

2.3 加大实践力度,提高教学质量

实际教学调查发现,实践教学一方面能有效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的能力,促进野外经验的培养,为学生以后的学习研究提供必要的实践基础;另一方面可以弥补部分学生专业基础水平低、空间思维能力不足的缺陷,还可以激发学生对专业的兴趣,提升课堂教学的认同度,构建教学师生互动的共鸣区,活跃室内教学气氛。

加大地理专业的实践力度,首先应建立多元的实践教学系统,系统的关联个体应当以实验室、精品考察路线建设为基础,指导教师培养为核心,实践指导教材编写为辅助;其次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计划,计划应具有战略意义,除包括时间、内容、目的、指导教师等常规内容外,还应当包括:各项实践教学的发展趋势及权重、实习基地的延伸点、学生自主性的拓展内容、现代教学环境下的新型环节、实践教学实施的保障与持续措施等;再次要改革实践教学的激励、评价体系,变原有古板单一的模式为灵活多维的考评系统,以提升教师对实践教学的积极性,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

2.4 其他方面的优化

师范类地理专业教学质量的提升应该是多方面的,单从某一角度去改善而忽略各因素之间的联系,势必收效甚微。除上文所述外,应当优化的方面还包括:(1)对教师进行现代多媒体技术培训,加强多媒体课件建设,提高多媒体教学质量;(2)合理安排各教学环节的课时量,发挥各教学空间的优势,实现最佳教学效果;(3)选择优秀的教学参考材料,并为学生提供全新的教学插图,降低课堂教学的枯燥性;(4)组建合理的班级规模,提高学生的教学满意度;⑧(5)形成科学的考核模式,全面科学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6)加强对中学地理课程标准解读,实现大学教学与中学教学接轨。这些方面的全面优化,必然会提升该专业的教学效果。

3 结语

综上所述,为适应新的教学要求和现代化的教学模式,提高师范类地理专业的教学满意度,有必要对该专业的教学进行大尺度的全面提升。这些提升应当从扭转学生对地理的排斥心理入手,通过各种教学活动使学生对地理产生兴趣,并借助现代化的教学环境,在提升教师的业务水平的基础上,通过加强教师的教学艺术和教学智慧来活跃课堂教学,增加地理学课堂魅力,最后依靠实践环节加深教学印象、提高教学效率,从而达到大幅提升教学质量的效果。

注释

① 艾述华,陈俊树.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师范专业生源问题及对策[J].中国电力教育,2009(140).

② 何庄,王德清.关于教学艺术概念的理论反思[J].教学与管理,2007(9).

③ 程广文,宋乃庆.论教学智慧[J].教育研究,2006(9).

④ 陈亚恒,刘会玲,刘树庆.加强专业基础课教学提高地质地貌学教学效果[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12(2).

⑤ 陈骏,胡文,李成.地质学实践教学现状分析与对策[J].中国地质教育,2007(1).

⑥ 隋振民,王宇,冯君等.地质地貌学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J].中国农业教育,2012(1).

第8篇:智慧课堂的优势和缺陷范文

[论文关键词]校企合作 职业教育 模式现象 学生活世界 

校企合作是当前广泛提倡的职业教育模式,其源头是德国职业学校与企业合作培养学生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该模式利用企业的力量与资源,使职业学校的学生切实学到能够即时应用于企业生产的实际技能,并尽快熟悉企业的环境,加强了职业教育的针对性,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职业学校的办学条件,减轻了政府对职业学校经费投入的压力,故而受到了广泛欢迎。然而,很多人只看到了校企合作的优势,却很少注意它可能存在的缺陷。即使偶尔有人讨论该模式存在的不足,也只是在经验层面上谈论该模式实际运作中遇到的困难,而不是从根本上审视它本身固有的缺陷。实际上,虽然校企合作是一种优点明显的职业教育模式,但正如其他职业教育模式一样,也存在一些内在的缺点。现象学近些年来对我国的教育研究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从该角度来审视校企合作的职业教育模式,能够更清楚地看到该模式本身存在的不足。因而文章拟从现象学的角度来关照校企合作的职业教育模式的实践,并对之进行评论。 

一、校企合作中教育目的异化 

1 校企合作中企业的目的。在本质上,企业不是教育机构,企业的使命是生产、销售或服务,赚取利润,而不是培养人才。从文化理念到实际运作,企业都迥异于学校。在我国,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主要目的是利用职业院校学生的劳动力,并为自己储备人力资源。另外,某些校企合作是在企业与学校的某些关键性人物的私人关系基础上建立的。换而言之,在校企合作中,企业不会以教育的眼光看待学生,不会在意学生全面的、健康的发展,企业既没有这样的能力,也没有这样的义务。 

2 校企合作中院校的目的。职业院校之所以大力推广校企合作的教育模式,之所以乐意积极与企业合作,主要目的是为了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技能,有利于学生的就业,但却几乎没有在理论层面上深入思考该模式正确的,理想的目的是什么,当然也不可能全面、深入地挖掘企业所具有的巨大教育力量,导致该模式在实践中常常会偏离“教育”的轨道。 

3 从现象学的角度看校企合作的目的。可以说,受到热烈赞誉的校企合作的职业教育模式,其实际目的却是非常狭窄的,甚至不符合教育的普遍宗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那么,校企合作理想的、应然的目的应该是什么?从现象学的视角看,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最重要、最关键的是养成学生真正的智慧,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现象学宣称自己“是一种‘做’哲学的方式,是一种‘实践’,而不是一套体系”,并且是一门真正的严密的科学。现象学认为,哲学首先是一种“思”的活动,其使命不是给予人们一大堆现成的知识或所谓的“规律”,而是确认思维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本,并开阔人的视野,启迪人的思维,促使人们深入思考一些根本性的问题,不断地寻求人存在的意义、宇宙存在的意义。可以说,在现象学的视野中,思考是人类的本能,是人类的一种基本生存状态。 

那么,对于教育而言,教育的终极目标应该是养成学生的智慧,“教育的全部目的就是使人具有活跃的智慧。”所谓智慧,从现象学的观点看,不是学生记住的文字信息,也不是经过训练掌握的技能。在考试中能够获得高分或能够解决实际问题,都不是智慧的标志。智慧是在教育过程中所形成的思维方式、洞察力、理解力、判断力等,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成熟的人生观、世界观。知识、技能与智慧不同,知识与技能本身都不是智慧,而是教学必不可少的媒介,其本身不是教育的根本旨趣,对于学生来说,知识、技能所承载的个体价值应该是智慧的养成。教育过程不能仅仅指向可观察的结果,更应是引导学生学习“如何思”,并走向“自觉地思”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地把学生带人到“思”的状态中的过程,是一个学生通过“思”而获得生活的意义与人生价值的过程,是一个主体的自我观念从无到有、从幼稚到成熟的过程。唯有如此,教育才能完成育人的使命,而不至于销蚀学生的主体性,导致他们迷失在所谓的“知识”丛林之中,或淹没在无意义的劳作之中。 

从现象学的视角看,当前校企合作的目的显然不是定位于学生智慧的养成,明显有失偏颇。如果不在现象学所提倡的智慧养成的层面上把握教育的目的,如果对企业与学校的本质区别重视不够,如果不以智慧养成作为校企合作核心的、直接的目的,那么,校企合作最理想的效果不过是培养了一些合格的工匠。他们可能具备较强的工作能力,特别是动手操作的技能,但心智不健全,支配灵巧双手的却是贫弱苍白的灵魂。因此,如果迷失了正确的目标指向,校企合作不仅无益,反而会妨碍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会阻碍正确的职业教育目的的达成。从校企合作的实践看,这一教育模式的应然目的显然早被异化了,甚至从来就没有确立过。在这个意义上,现象学的观点无疑是对无目的地、浅薄地倡导校企合作者的一个警示,是应该,而且必须严肃地反思校企合作的目的与旨趣。 

二、生活世界是校企合作中培养学生智慧的介质 

通过校企合作帮助学生养成智慧,首先就要努力促使校企合作成为学生生活世界的一部分。生活世界并不能单纯地理解为经验层面上的日常生活世界,实际上,它是现象学哲学家胡塞尔提出的一个概念。胡塞尔所谓的“生活世界”,其最基本的含义是指我们个人或各个社会团体生活于其中的现实而又具体的环境,它是一个前科学的世界,即生活世界具有四个方面的特征:其一,生活世界是一个非课题性的世界,即是一个不言自明的世界;其二,它是一个奠基性的世界;其三,它是一个主观、相对的世界;其四,生活世界是一个直观的世界,即是一个日常的、触手可及的、非抽象的世界。换言之,所谓“生活世界”,就是指人们生活于其中的日常的世界,即每个人平时要不停地接触、与之打交道的周围世界。它是可感、可视、可操弄的世界,范围有限,但却是绝对真实的,其存在是不需要质疑的,是我们思想的基础与出发点。虽然生活世界是原初状态的,但却是我们的思想、意义、价值的来源与基础,所以,胡塞尔又指出它是一个意义世界,在某种意义说也是一个人文世界。每个人每天都要休息、工作,要与他人交往,这样的真实性不容怀疑,同时,也只有在工作与交往中才能获得个人生活的意义。这些就构成了每一个人的生活世界,即意义世界。 

仅仅把生活世界界定为前科学的、非课题性的世界,还不能真正把握这一概念的重要价值,还必须从生活世界与科学世界相比较的角度来进一步阐释这一概念。生活世界是与科学世界相对而言的。人类具有思维、创造的功能,我们把自己置身于其中的原生态的社会生活作为研究的对象,创立了文化与知识,尤其是以学科体系呈现的科学知识,这些知识构成了异于生活世界的另一个世界,即科学世界。因此,生活世界是科学世界的基础,而科学世界是由生活世界衍生的。当然,人类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积累了丰富的知识,科学世界早已成为人类生活环境的重要构成部分,实际上,学生所学习的文化知识就属于科学世界的范畴。但是,必须注意,科学世界本质上与生活世界是不同的,它不能超越生活世界,不能取代生活世界的基础性。科学世界可能正确地反映了生活世界,也可能与生活世界不一致,甚至扭曲了生活世界。 

在校企合作中,工作技能无疑是真实的,是生活世界的有效组成部分。这一点正是校企合作的一项优势,既不像普通教育那样拘泥于书本知识、科学世界而遗忘了生活世界,也比职业学校更能让学生接触真实的世界。例如,现在一些职业学校的教学设备早已过时,学生学的一些工作技能在工厂的生产中早已淘汰了。而校企合作可以避免职业学校的教学与真实的工作相脱节。然而,“意义”的内涵不仅限于此,仅仅让学生接触真实工作情境,学会实用的技能并不代表校企合作能够让学生自然地获得生活意义。

现象学指出,要认识生话世界,就必须超越实体思维,转而采取关系思维的方式。关系思维就是每一个存在者与他者相遇、碰撞,由此产生了意义。换言之,生活世界是一个意义世界,而科学世界是结构性的知识世界,“现象学视野中的世界,既是一个发生着的世界,也是一个结构化的世界。发生着的世界显现的是世界的可能性、生动性、差异性、复杂性、丰富性;而结构化的世界,显现的是世界的确定性、抽象性、同质性、简单性、秩序性。结构世界关注关系的存在状态,而意义世界关注关系的发生。”因此,校企合作要帮助学生获得意义、养成智慧,必须注意三点:其一,不能仅仅专注于具体工作技能,必须让学生理解工作与其生活的关系,让他们体会工作对其人生价值实现的重要性,对其生活的意义,借此促进他们人生观、世界观的成熟。其二,校企合作在重视工作技能的训练的同时,应当让他们体验职场中的人际关系、职场中的规则、企业文化与制度等,为他们从学生向“单位人”“企业人”过渡做准备,也让他们对周围的生活世界获得真实的认识。其三,学校与企业只是学生生活环境的一部分,学生的生活是复杂的、丰富多彩的。学习之外的生活环境可能与学校、企业的环境相一致,也可能完全不同。校企合作不能局限学生的视域,不能剪裁学生的生活。相反,应该超越书本、企业生产的束缚,了解学生的生活世界,并据此开发、设计校企合作的理念与流程,这样才能避免陷入狭隘的技能训练的陷阱,真正帮助学生获得生活的意义,促进他们智慧的成长。 

三、校企合作中学生智慧养成的路径 

第一,经由“回到实事本身”而深入到学生的生活世界。生活世界是一个宽泛的指称。在校企合作中,教育者要进入学生的生活世界,就意味着应该参与、观察、体验学生中发生的各种真实事件,即回到实事本身,而不是把校企合作局限于书本知识与操作技能。回到实事本身是现象学哲学的基本态度,意思是指我们要认识世界,要体悟世界的意义,就必须摆脱结构化的科学世界的束缚,把科学知识给我们描绘的固定的、同质化的世界图景放置在一边,转而直接面对我们周围的具体可感的世界,真正关注、参与各种事件与活动。 

第9篇:智慧课堂的优势和缺陷范文

关键词:有效教学 思想政治

“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学的生命,学习中学生学到什么,得到什么是任何教学都必须追问和考虑的。”课堂教学既体现了教师的素质,也体现了教师的智慧。如何更好地提高思想政治学科的课堂教学效率,优化课堂教学效果,这是新课程背景下每位思想政治教师都必须思考的现实问题。

一、课前精心备课是有效教学的基础

政治学科独有的与时俱进的的特点,使我们的教师在备课时要付出更大的精力,而我们的备课要素相比于其他学科也更加丰富。备课也应该讲求效益,实现“有效备课”。政治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至少应该做到如下几点。

1、按照新课程理念,备好学生。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这次新课程改革的宗旨。在这样的教育理念的指导下,迫切需要我们的教师改变以往的教育观念、教育行为。高中生正处在人生观、世界观逐步形成的关键时期,既有强烈的求知欲,又有较强的批判意识,因此,教师必须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课堂上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的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课堂上要真正能做到“以学生发展为本”,使新课程的理念真正落实到每一天的课堂上来,备课要做到了解学生的年龄特点、学习基础、学习兴趣和学习态度等情况,既了解一般情况,又了解个别差异。我们可以根据他们在以往学生知识水平、能力来分析哪些知识点是学生容易掌握的,这样的知识点就只需要点到为止,否则需要详细的介绍和指导练习。通过分析学生的差异来进行分组,在分组中要特意安排接受能力比较好的同学,增强每个学生的合作意识。

2、制定全面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灵魂,对教学过程具有导向、调控、激励和评价功能。有效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教学目标的理解与把握,教师对教学目标的理解与把握越好,并在课堂教学中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进行,就能最大限度地减少随意性、盲目性、模糊性,提高教学的方向性、针对性、有效性。

高中政治新课程目标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这三维目标在课程实施中是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只有注重教学目标的全面性,制定完整的三维教学目标,才能提高目标达成的有效度。

二、课堂教学过程的有效是实现有效教学的核心环节

1、有效“讲授”是有效教学的前提。

教师讲授最大的局限性在于,它可能不容易充分地使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使学生处于被动静听状态,单调乏味,如果内容过多或过长,就极容易使那些注意品质不佳、记忆力差的学生少有获益。传统的教师讲授难以激发学生积极参与,以教师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总是源于某种过度的、不恰当“讲授”。但是,无论教学如何改革,“讲授”仍然作为“有效教学”的一条有意义的教学方式显得卓尔不凡。它以它的“优势”使之在长久的教学实践中延续下来,并形成了自己的传统。

课程改革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但是并不完全排斥教师的“讲授”,而是对教师的讲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实,一直以来,好老师总是那些善于“讲授”的老师,好的“讲授”也总

是能够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

2、有效“提问”与“倾听”是有效教学的重要途径。

有效教学基本状态是对话式的、互动式的。在这种对话式的、互动式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讲授,但不能总是只有一个声音。而教学是否出现和维持某种对话式的、互动式的状态,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够有效地“提问”和“倾听”。

有效教学还意味着教师要善于耐心地倾听学生的声音,关注学生的想法。在学生思考和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追问、补充学生的回答,让学生感到教师一直在关注问题的进展,这样会自然而然地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倾听是一种对话,好的对话者总善于倾听,善于倾听的教师总是能够将学生的“声音”转化为有效教学的资源。许多课堂中生成的亮点,就是教师在有效倾听的时候发现并运用个人的教学机智实现的。

三、及时进行课后反思是有效教学的保证

当完成某一课时的教学任务后,总有成功的地方和需要改进的方面,这就需要及时不断地反思。反思师生关系是否和谐,又如何发展?反思教学目标的制定是否符合本班实际,是否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反思课堂教学策略是否恰当?反思的策略就是写本课教后小结,就一节课的内容按排、教学设计、情境创设、活动设置、方法运用和即兴调控等方面记下心得体会、经验教训或理性思考。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写总体的成绩与收获,力求新颖有意义;写局部的做法与经验,力求独到而实用;写教学中的困惑与思考,力求解决而提高;写过程设计的缺陷与教训,力求深刻而警醒;写学生的创造智慧与评价,力求激励而发扬。要体现“以小见大”,从细微处入手,点滴细节反思,切忌“好大喜功”,笼统反思,抽象而不着边际。通过这一课堂教学自我反馈的好形式,促进教学内容更全面,教学设计更合理,加强教学针对性,及时发现问题,不断积累教学经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与质量。

四、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必然要求

实施有效教学,最关键的因素是教师。因此,在新课程背景下实施有效教学,必然要求教师在以下方面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

1、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理念是灵魂。教学理念是指导教学行为的思想观念和精神追求。对于教师来说,具有明确的先进的教学理念,应该是基本的素质要求。在推行新课程中,教师必须以新观念来实施新课程。

2、丰富个人知识储备。课堂上,如果教师对教材的理解缺乏深度广度,那么教学就会肤浅,学生学习就无法深入。可见,作为新课程直接实施者的教师,一定要不断学习和探索,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内涵。知识的厚度增加了,课堂就能深入浅出,左右逢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