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城市规划设计案例分析范文

城市规划设计案例分析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城市规划设计案例分析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城市规划设计案例分析

第1篇:城市规划设计案例分析范文

关键词:教学案例研究;课程导入;教学案例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30-0161-02

一、主题描述

对于隶属于工科的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和景观设计三个规划设计类专业,其间专业分工的区别与理论背景千丝万缕的联系是并存的。对专业知识整体框架的明确、对每一门专业课的理论或应用目标的明确是学生“明白地学,学得明白”的重要前提。帮助学生构建“专业知识框架体系”和抓住“每一门专业课任务”的重要性,源于笔者多年的学习经历和教学工作实践中的教学反馈。笔者在大学二年级开始大量的“园林”专业课程的学习,但苦于缺乏对“园林”专业整体知识框架以及全面的工作任务的认识,便片面地认为“园林”是“认识植物和种植植物”或是“公园设计”等。直到大学三年级,经过不断摸索,不断求证与不断思考后,才得以形成较为全面和整体的认识。而在后来的教学反馈中,绝大多数的大三学生竟然将城市学院所开设的“城市规划”、“园林”、“环境艺术”、“园艺”等专业混淆,不能区分,也不能把学生自己所学专业的“那棵大树”看清楚,以至于其毕业之际也不能很好地定位工作目标,甚至不知道要找什么类型的工作。著名的景观设计大师彼得・沃克在《看不见的花园》[1]一书写道:献给我们学科,始于兴趣,终于崇拜与热爱。各领域的大师对他们的专业的热爱毋庸置疑,那么大学教师要思考的是:如何帮助学生找到专业兴趣?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从哪开始?如果学生对所学专业没有整体认识,那么兴趣又从何而来?“专业知识框架的构建”要从专业课涉足之处就要认识,要从每一门专业课第一次课堂内容开始明确。“课程导入”不仅是总结前堂课的内容,引出当堂课主要内容,更重要的是该门课开课之初就有“专业知识框架的构建”这样的“整体课程导入”。

二、案例描述

城乡规划专业的专业必修课“城市总体规划”共分为8个专题,本次教学案例为专题一“从城市规划到景观设计概述”,4课时共180分钟,使用的教材是《城市总体规划设计课程指导》[2],学生对象是云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城市学院城市规划专业2010级AB班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1)了解城市规划、景观设计、建筑设计等专业分工;(2)掌握城市规划中城市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的各自任务;(3)城市总体规划的成果要求。

教材仅对上述第2点的局部和第3点做了文字讲述,这对于需要以规划设计图纸为重要成果的专业学习还相距甚远。基于此,开展三个教学内容和目的均需补充大量的规划设计案例。通过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规划设计现实案例,让学生直观地认识到“从城市规划到景观设计”属于不同专业不同分工,促使专业课学习的“知己知彼”;更让学生直观地认识到“城市规划”的框架及其成果,明确“框架”就能“明白地学”,用目标成果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

教学过程如下:教师用一组工程项目图纸进行课程导入:对项目基地区位分析、现状分析、规划、设计,甚至施工工艺及流程,竣工状况等都是用图纸表达出来的,可见“图纸”是规划设计师最为重要的表达成果。“城市总体规划”的第一次课,请同学们基于已学过的相关知识,辨认所浏览的所有图纸,这些图纸的内容及其图名是什么?其中哪些可能是“城市总体规划”所含图纸?在5分钟左右图纸浏览的过程中,学生们说得最多的是“总平面图”以及更多的不确定。教师此时就可以给出本次课主要解决的问题:(1)了解城市规划、景观设计、建筑设计等专业分工;(2)掌握城市规划中城市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的各自任务;(3)城市总体规划的成果要求。通过对浏览的几十张图纸一一分类和确定图纸名称,进而解释城市规划、景观设计、建筑设计的专业分工和专业知识体系之间的差异与联系。接下来,教师就可以引入三套完整的工程实践案例,详细讲解方案之后,分别总结出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的规划内容与图纸文本要求,并提出问题:这些规划项目应该由哪些单位承接?经过短暂思考后,有学生回答是“规划局”。教师随之讲解了“规划局”的工作内容主要是立项和审批,进而扩充“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各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市级城市设计研究院”等单位是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一般被委托单位,建O单位则是修建性详细规划的主要承担者,以及各种规划设计工作现行的收益标准。教师留下三个问题,给学生10分钟时间阅读教材第一章,之后与学生一起对问题展开讨论。以“曲靖市总体规划”案例的讲解使学生明确城市总体规划的成果,以“昆明总体规划用地类型布局”为案例,凸显总体规划中最为重要的内容。最后,教师带着学生回顾并总结本次课的三项主要内容及扩展,布置了一套规划临摹作业,并给出了该门课所有作业要求和完成时间,并对作业训练的目的给以明确的说明。

三、案例分析

1.案例贴切且丰富。贯穿该课程的案例主要有昆明市总体规划、曲靖市总体规划、济南长清大学园控制性详细规划、浙江瑞安经济开发区用地规划与控制性详细规划、温州市泊岙山庄建筑与景观设计等,这些案例覆盖了规划、建筑设计、景观设计,能比较清楚地说明城市规划、景观设计、建筑设计等专业分工,能让学生直观地理解自己专业的目标,理解本门课程的学习和应用目标。

2.巧妙设问激发学生探知兴趣。在学生模棱两可、似懂非懂之处进行提问,可以使学生增强注意力;对实践工作相关事宜提问,激发学生对专业工作的好奇和向往,如做昆明呈贡新区总体规划如何收费、做云南师范大学呈贡新校区景观设计收费标准、做高档居住小区景观设计收费等;或是各种项目承接单位是哪些等。从教学反馈看,这些问题能有效激发学生对专业工作的向往,从而能大大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教师的这些提问和解答也有利于学生了解本行业,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就业方向。

3.善用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教材是教学的辅助工具,是学生对该门专业课入门的一个工具。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基于教材且高于教材。教师通过设问,让学生阅读教材,再通过引入丰富的案例,让学生在教材的基础上得以更好地拓展知识面,课堂不仅凸显了教材的辅助作用,而且也可以引导学生活学活用。

4.重视实践经历融入教学。工科的大学教师应该是理论的研究者和传道者,更应该是实践的践行者。该课的教学中,教师穿引的例子还有昆明新机场规划与景观设计、住区规划等项目,这些项目都是教师的实践之作,其真实的感受和专业思考逻辑是很有感染力的。

5.重视严明课堂纪律和作业梯度。教师在课堂时间即将结束之际,提出了课堂纪律要求,如考勤纪律为:每次上课铃响起不点名,而是清点上课人数,缺席的学生由班长在下课之前提交名单;课堂提问:每次上课对上一次课的内容进行提问,促使学生经常温故知新,培养好的学习习惯。考勤和课堂提问占综合成绩评定的20%,方案实践作业占40%,理论考试占40%。给出了方案实践作业要求,包括规划套图临摹、用地类型规划、某城市某新区总体规划共三次规划实践作业,难度与培养的专业能力均呈梯度上升,教师针对每次作业的训练目的也给出了明确说明。

参考文献:

第2篇:城市规划设计案例分析范文

关键词:城市,规划 , 设计 , 环境

Abstract: along with the urbanization process of the accelerated continuously, new city centre constantly emerging, the expansion of the scale of the city has failed to meet the needs of the new city of population, the lack of urban land resources with reasonable use more and more outstanding. How to meet the "people-oriented" urban development strategy, under the premise of urban planning from the Angle of the design according to its actual conditions make livable, efficient, ecological, fitting city residential environment quality,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the maximum of land use and, as far as possible, the making of the humanization, ecological energy-saving residential area of the city.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practice of combining the cases of high building density of quality housing in the center of the new city planning, architectural and environmental design of may.

Key words: the city, planning, design, environment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我国城市化进程与新兴城市中心区发展现状

城市化的演进过程一般分为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我国现在处于城市化与郊区城市化的阶段,中小城市的规模不断向扩大,大城市则往往都有一个或多个新城区的崛起。

中国的城市化进程是世界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造城运动。从1949年到2003年,城市化率由10%提高到40%,年均提高0.55个百分点。到2011年,我国的城市化率已达到47%,今后的城市化进程将进一步提速。

在如此迅猛的发展下,伴随着产生诸多问题,城市住区环境品质问题越来越严重,噪声污染、光污染、空气污染还有生态环境品质的缺失都导致了非人性化的居住环境的产生。

2. 城市大规模扩张对城市人居环境的影响

我国现阶段正处于高速城市化的阶段,由于城市规模的迅速膨胀已经无法满足大量新城市人口的需求,城市土地资源的匮乏与合理利用问题越来越突出,城市的生态环境,包括大气环境、水环境、社区环境和居室环境仍然处于局部改善、整体恶化的状态。老中心城区越来越拥挤,效率越来越低下,越来越不适于居住,人们趋向于在郊区购房以获得较高的居住品质和相对便宜的购房成本,但严重的交通时间成本制约着城市的发展。理论上来说,城市越大,城市效益也越大,但由于种种原因导致的诸多的城市病让原来的城市越来越不适于人们工作与生活,故而新兴的城市中心区相继规划建设。这些新城区往往都经过科学的规划论证,按照现代城市规划理论进行设计,能综合考虑工作,交通,生活等方面的内容,为人们提供更好的人居环境。

如何依照可持续发展理论,富有特色的积极推进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在满足“以人为本”“绿色生态”的城市发展战略的前提下,从城市规划设计的角度结合国情打造宜居的、高效的、生态的、合宜的城市住区环境品质,最大化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的同时,尽可能的打造人性化的,生态节能的城市居住区环境品质。

3. 新城市中心区的高品质住区定义

在我国现阶段的城市开发中,一般认为容积率在0.6以下的居住区被认为是低密度住区,0.6―1.2为中密度, 1.2至2.0为中高密度, 2.0以上为高密度。容积率的大小直接反映着小区空间环境品质的优劣,容积率越小,社区的空间环境品质就越好,相关配套设施建设空间就越大,居民的室外活动场所也越大。但过低的容积率又不利于节能节地的国策方针。新城市中心区的住宅区规划应该确定合适的容积率,控制在2.0左右较为合适,且应该有完善的公建配套与良好的生态景观环境与节能措施,并把住宅与配套商业独立设置,一方面避免公建产生的噪声、油烟、灯光等环境污染对住宅造成影响,降低居住品质,另一方面又可以较好的塑造城市的街道立面形象,打造良好的城市景观。

4. 江苏溧阳世纪名城住宅区案例分析

下面将结合笔者的实践案例――江苏溧阳市南片区B5地块(世纪名城)规划建筑设计项目,从总体规划,单体建筑,环境营造等方面对新城市中心区的高品质住区设计进行探讨。

4.1项目概况

江苏溧阳市南片区B5地块(世纪名城)规划建筑设计项目占地面积92408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地上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4.5万平方米),其中住宅面积19万平方米,社区公建及配套用房共 0.5万平方米,商业面积0.8万平方米,容积率2.0 ,建筑密度18.43% ,绿地率43%。

4.2基地现状

基地南北长约330米,东西宽约260米,基本呈一个矩形,场地内地面平整,整体地势从东北角往西南角倾斜,最大高差1.5米左右。

基地地处溧阳市东南,隶属溧阳市新城区,北接溧阳老城区,南临规划建设中的燕山新区,建设中的宁杭城际高铁溧阳站在基地正南方2公理,104国道、宁杭高速公路、239、241省道分别从基地的东、南方穿过。基地周围均为近两年新建城市道路,成网格化布局,交通发达,出行方便,配套齐全。(图一) 图一:案例区位图

4.3总平面规划

4.3.1根据溧阳市城市发展的定位;“长三角都市圈重要节点城市,苏浙皖边界区域中心城市,国内外有知名度的生态旅游城市”和“生态、环保、人文”的发展理念,将溧阳市打造成具有;“历史文化、山水旅游”城市特色,将“现代建筑风格、山水园林环境”作为世纪名城规划设计理念。

4.3.2高层拼接户型沿东北侧及中央区域布置,其中中间为点式一类高层,高层底层为5.4米高的架空层;多层洋房布置在小区西南部的位置,中间布置水系,使得高层和洋房共享中心绿轴景观,同时将多层洋房与高层分隔开,商业、社区中心沿南侧罗湾路布置。(图二)

高层区域的地下室布置为车库和设备用房。 图二:总平面图

4.4空间结构与景观分析

通过建筑间的围合,以水系相结合,形成“中心水域”――“中心绿地”――“组团绿地”的空间层次。空间与空间之间互为渗透。南北两个入口之间形成小区的中心绿化主轴,正对开阔的入口绿化广场,紧接入口广场为小区的中心绿地,与水系相接,为整个小区的景观中心。整个小区的高层住宅底层基本全部为5.4米高的架空层,提供开阔景观视野的同时,为居民的休闲娱乐提供了很好的去处。

公建配套与住宅完全分开布局,商业与配套独立设置在南侧沿街面,打造较好的商业氛围的同时又不对住区内部造成影响。

图三:夜景鸟瞰图

景观设计根据空间形态,形成带状的水系景观轴,沿带状水系依次展开景观节点,南北入口部位设置喷泉、雕塑广场,营造大气、雅致的居住品质。(图三)(图四)

4.5 流线分析

通过环状的车行主路串联整个小区,中间步行道沿中心水系连接南北入口,同时划分高层区和洋房区,地面停车设于小区干道两侧,与中心景观步行带区分开,实现人车分流。图四:沿街透视图

4.6 高层分户太阳能热水器

建设环保节能小区,每户配置壁挂式阳台太阳能热水器,利用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设计,共安装太阳能集热板面积约4500平米,日产热水280吨,年可节约标准煤800吨,取得明显的经济效益。(图五)

4.7单体设计图五:高层分户太阳能集热器局部效果图

整体小区户型分为六种,其中高层住宅有五种,多层洋房住宅一种。

4.7.1高层区住宅依据景观的层次分为拼接户型和独栋户型,以一梯二户为主,少量一梯三户,在照顾到观景的同时,户户朝南,户户南北对流,户户明厨明卫,高层全部户型都设置有观光电梯,所有电梯厅皆直接对外采光。在户型的设计上,以实用为基本原则,并引入入户花园及空中花园的概念,营造高档的居住品质。图六:多层洋房效果图

4.7.2多层区住宅均为六层花园式洋房,设电梯,一梯两户,每单元6户,其中首、二层为一户,两层通高客厅;三、四层为一户,带入户花园和大阳台;五、六层为一户,带转角大露台,并赠送屋顶花园,大气而精致。

4.8造型设计

在造型的设计上,力图体现楼盘高档生活品质和时尚感。(图六)

4.8.1 高层建筑整体风格现代、简洁、经典、时尚,通过凸窗,大阳台,引入良好的视觉景观。细节处理上,用横竖线条,镂空构架等元素来丰富造型,整体简洁又不失大气。

4.8.2 在建筑色彩上,通过实地考察,借鉴当代高档楼盘在色彩处理上的成功经验,整体实墙面采用暗调,给人感觉高档、精致、大气,并通过玻璃以及白色的横线条来削弱暗调子的沉闷感,整体色彩高雅大方。

4.8.3 在洋房的造型上,以赭红色面砖、仿木百叶、文化石、真石漆和玻璃作为主要造型选材,以材料的对比和比例的协调作为主要的设计手段,营造经典的现代主义风格;同时加入了屋顶格栅和飘架等元素,赋予楼盘个性风格。在整体保持现代风格的基础上,带给人文艺的、古典的审美感受,更加契合城市中心区高品质住区的定位。

5.结语

城市是居住者的城市,城市要发展,要扩大,需以居者为本。政府是城市化动力机制的主体,应自上而下为城市制定人性化的发展战略,特别是在城市新区的规划设计中,应运用现代城市设计方法,结合科学的发展观,长远考虑,建设宜居的、生态的城市住区环境,切不可为短期利益而过度建设,盲目开发。

[1]牛文元. 中国新型城市化报告(2011) ,科学出版社

[2]闫寒. 建筑学场地设计, 2010年9月第二版

[3]张钦楠, 建筑设计方法学.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

[4]高辉, 何泉. 太阳能利用与建筑的一体化设计, 华中建筑.2004年第1期

[5]王瑞. 建筑节能设计,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10 年9 月第一版

第3篇:城市规划设计案例分析范文

关键词:景观生态学;研究型教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前言

景观生态学(Landscape Ecology)是一门新兴的、正在深入开拓和迅速发展的学科,也是现代生态学中内容最丰富、发展最快、影响最广泛的学科之一。它是来源于地理学中的景观学和生物学中生态学的交叉,把地理学对地理空间相互作用的横向研究和生态学对生态系统机能相互作用的纵向研究结合为一体,是研究和改善空间格局、生态和社会经济过程相互关系的整合叉学科(傅伯杰等,2001)。在过去的20年来, 景观生态在理论、方法论和应用上都得到极大的丰富和多样化。在我国城市规划、景观设计、地理科学、农林等相关专业都相继开设了景观生态学课程。然而,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如何针对其学科自身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特点,开展教学方式和内容的创新探索,让学生切实理解其抽象的理论体系,掌握景观生态规划实践的技术方法,是景观生态学教学研究中的热点和难点。

本文结合笔者两年教学过程中的实践体会,面向其学科自身研究热点和需求,探讨适应新时期景观生态学发展的研究型教学创新模式。

1.景观生态学新世纪研究热点

2001和2003 年,来自全球十几位著名世界景观生态学家应邀围绕着景观生态学新世纪研究热点,相继召开了题为“21 世纪景观生态学十大论题”的国际景观生态学大会。面对新的问题和新的挑战,景观生态学新世纪研究热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异质景观中的能量、物质和生物流过程;土地利用和覆盖变化的起因、过程和效应;非线性科学和复杂性科学在景观生态学中的应用;尺度推绎;景观生态学方法论的创新;将景观指数与生态过程相结合, 并发展能反映生态和社会经济过程的综合景观指数;把人类和人类活动整合到景观生态学中;景观格局的优化;景观水平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性发展;景观数据的获得和准确度评价(Wu and Hobbs,2002)。

由此可见,新世纪景观生态学的发展趋势表现为:突出理论体系的交叉性和前沿性,注重景观结构和过程的关系理解,景观格局的优化以及景观结构中人文过程的关注;强调研究方法和技术的创新,对数学模型和复杂性科学研究方法的需求提升;注重实践和应用,关注大尺度景观生态规划实践。因此,传统的偏重单纯知识讲授的“输灌型”教学模式很难适应景观生态学的教学需求,应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突出教学行为中的主动性、科研型、互动性和实践性。

2.景观生态学研究型教学模式和对策

景观生态学研究型教学模式是相对于以单向性知识传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提出的,是指教师以景观生态学学科热点为导向,以景观生态学理论框架体系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通过专题研究和研讨、案例分析、景观生态规划课程设计等多种教学环节,引导学生创造性地运用知识和能力,自主地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在研讨中积累知识、培养能力和锻炼思维的新型教学模式。景观生态学研究型教学模式构建需要从教学内容、教学主体以及教学方法多个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和转变:

1)共性知识体系嫁接个性专业需求

景观生态学的课程知识体系的构建既要立足于课程自身的特点,又要着眼于各个专业发展的需求。共性知识体系是指注重教学内容的整体性与基础性,构建以景观结构、功能、动态和规划为核心内容的知识体系框架。个性专业需求则强调突出专业特点,具体的教学内容设计应该根据不同专业的需求做出调整,注重景观生态学教学在整个专业培养中的定位,以及和其他相关课程之间的关系和衔接。

2)启发式和互动式教学主体的转变

传统的填鸭式教学以老师为教学主体,是一种“你讲我听”的灌输型教学模式。对于景观生态学这门相对抽象的理论性学科很难在教学中调动广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研究型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强调教学过程中的启发式教学和师生互动,提倡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和表达观点,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强调一种主动探究式的教学方法。

3)研究专题和实践教学方法的创新

研究专题教学方法创新突出景观生态学科的前沿性,针对理论知识框架体系下的核心和热点命题,将学科最前沿的研究命题和研究成果展现给学生,一方面激发学生对学科的兴趣和趋势的把握,为以后的科研打下基础;另一方面,通过专题讨论的形式,打破理论学习的单一观点,让学生培养自己学术观点。

实践教学方法创新是为了增强景观生态学的应用型,强调景观生态规划和社会服务需求的结合,在实践教学环节中激发学生智力潜能、创新意识和团队意识,培养学生对理论知识、方法的融会贯通和实际应用能力。

3.研究型多元化教学方式设计

景观生态学的教学内容可以分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大部分。研究型教学方式将多媒体讲授教学、研究案例分析、研究专题研讨以及景观生态规划课程设计等多种教学方法融合创新,综合应用,具体内容为:

1)多媒体讲授教学:以课本为载体,系统讲授景观生态学概述、理论、景观结构、功能和动态、景观生态规划概述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体系,注重知识体系框架的建设和核心概念的讲授。

2)研究和规划案例分析:理论部分,以景观生态学领域的科研前沿和热点为对象,结合教师自身科研课题方向或其他科研项目素材,选取1-2个研究命题,讲授相关研究案例和论文,树立学生景观生态学的科研意识,通过科研问题的探讨来理解景观生态学中的核心理论;实践教学部分,以景观生态规划的实际案例为载体,通过案例的解读和相关视频资料,让学生在实际方案中总结景观生态规划的方法和内容,加深对规划理论、方法和技术的理解。

3)研究专题研讨:提前布置相关研究综述类的课堂作业,要求学生通过文献资料查阅的方式,总结和归纳相关教学知识点。在课堂教学环节中安排4个学时左右,让学生汇报研究综述并展开课堂专题讨论。该教学形式可以一方面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另一方面鼓励学生形成自己对相关理论点的理解和认识。

4)景观生态规划课程设计:在系统介绍景观生态学理论和规划概述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提供给学生实际的景观生态评价和规划命题,并提供相关基础资料,整个课程设计分为选题和项目建议书编制、规划报告编制、小组项目答辩三个阶段,整个过程教师将提供资料和技术支持以及全程的项目辅导。该教学形式一方面将营造实际的规划情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项目创新,另一方面培养学生在项目中资料分析、团队协作以及汇报答辩等综合素质。

4.研究型教学重点内容设计

目前,景观生态学已经成为国内多所高等院校生态学、地理学、林学、园林及城市规划设计、水土保持、环境科学、资源和土地开发利用等相关本科专业或研究生教育的必修或选修课程。基于目前国内外景观生态学的相关著作,结合景观生态学新世纪研究热点,综合考虑不同教学对象的专业背景,以地理科学专业为例,景观生态学教学内容主体包括绪论、景观生态学理论、景观结构与空间格局、景观生态功能、景观动态、景观生态评价和规划概述以及景观生态规划实践等七个部分(邬建国,2007;郭晋平和周志翔,2007)。

1)绪论

绪论部分的教学旨在让学生系统了解景观生态学科概况、理论体系框架并对景观生态设计和规划形成感性的认识,激发学生对该学科的兴趣。教学内容包括景观生态学基本概念体系,景观生态学的研究对象、内容和方法,景观生态学不同学派特点以及景观生态学的发展进程和研究趋势。教学形式包括多媒体讲授、研究和规划案例分析以及研究专题研讨。其中,针对景观生态学的研究对象、方法、趋势等内容,将以研究专题研讨的方式,通过对近20年的景观生态学的科研论文题目和摘要的专题研讨,让学生自己总结和归纳相关知识点。而对于景观生态规划部分,教师将通过多媒体和视频教学形式,展现实际的规划案例,让学生切身感受实际规划工作的内容,并发现景观规划和景观生态规划的区别和联系。

2)景观生态学理论框架

景观生态学理论框架的教学旨在让学生从地理学和生态学的双重视角了解景观生态学理论体系的发展脉络;重点掌握理论框架中等级理论、岛屿生物地理学、复合种群理论、景观连接度与渗透理论等共性理论。教学形式以多媒体讲授为主,在教学过程中突出理论和景观生态学问题的结合,如岛屿生物地理学和自然保护区规划之间的关系,让学生把握理论的实际应用切入点。

3)景观结构与空间格局

景观结构与空间格局是揭示景观生态过程和优化景观功能的基础。该部分教学旨在让学生掌握景观“斑块-廊道—基质”的基本结构模型;斑块的起源、分类、面积和形状生态学意义;廊道起源、廊道结构特征、廊道分类;基质的判定、孔隙度和边界形状;网络结构要素、分类和特征。在此基础上,介绍景观格局分析方法,突出景观指数相关研究方法以及相应的技术流程和工具。教学形式以多媒体讲授和研究专题研讨相结合,对于景观格局分析方法的教学,以景观格局分析专题研究为主,选取某一类景观类型(如城市绿地景观),让学生自己选取相关景观指数,开展实际景观格局的评价,注重景观指数生态学意义的理解以及格局研究方法和技术的掌握,如景观格局分析软件FRAGSTATS的应用等。

4)景观生态流与景观功能

景观生态流与景观功能的教学旨在让学生掌握景观过程、景观生态流以及景观功能等基本概念及区别;景观过程的基本动力和媒介物、景观生态流的基本形式和运动格局;分析景观结构对景观生态流、景观要素间相互作用的影响机制和生态效应;认识景观生产、生态、美学和文化等多维度的功能;掌握景观生态功能和生态服务价值评价的方法和技术工具。教学形式以多媒体讲授和研究案例分析相结合,案例分析可选取国内外城市森林景观生态功能和价值评价的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景观生态功能评价的视角、方法和技术(如CITYGREEN,I-tree等)。

5)景观动态

景观动态的教学旨在让学生掌握景观稳定性的概念和影响因素,景观变化的特点和判定,干扰和景观变化的关系;景观变化的驱动因子以及变化的生态效应;了解景观变化的动态模拟方法。教学形式以多媒体讲授和研究案例分析相结合,案例分析将突出景观格局变化的动态模拟,分别介绍马尔可夫转移矩阵和SLUETH元胞自动机模型在城市景观变化模拟中的应用。

6)景观生态规划概述

景观生态规划概述的教学以实践应用为导向,系统介绍景观生态规划的发展历程、主要流程和内容、相关技术方法等。教学形式以多媒体讲授和研究案例分析相结合,在讲授基本概念的基础上,通过2-3个典型景观生态规划案例,让学生体会景观规划和景观生态规划的区别和联系,总结景观生态规划解决的问题以及相应的方法和技术特点。

7)景观生态规划实践

景观生态规划实践的教学既是景观生态学实践教学的主体,也是前期理论和方法知识点的综合应用,该部分将以景观生态规划课程设计为主要教学形式,通过选取城市景观、郊区景观、城市绿地系统、自然保护区、流域和湖泊、森林公园、典型生态脆弱区等景观生态评价和规划命题,以小组的形式开展课程设计,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查询资料、创新设计、文本编制等综合能力,注重景观生态学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在整个课程设计的运用。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将提供相关命题的背景资料和相关素材,并从命题选择、方案指导、技术支撑等方面提供全过程的支持和解答。

5.结语

综上所述,景观生态学已经成为21世纪应用生态学领域发展最快、影响最广泛的学科之一,其学科的前沿性和应用性一方面使得这么课程充满了活力和吸引力;另一方面,无论是对于教师还是学生来说,其教学过程也充满了挑战。研究型教学模式为探讨为该课程的教学提供了一个初步的创新思路,然而对于该学科的教师来说,如何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灵活应用多元的教学方式,切实把握和讲授相关教学内容,不仅要具有扎实的景观生态学基础理论知识外,还应不断加强该学科研究前沿的学习,并持续完善自身在景观生态规划和设计领域的实践经验,在实际教学和科研过程中,不断总结创新,实现景观生态学科研、教学和社会服务的互动。

参考文献

[1]傅伯杰,等.景观生态学原理及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

[2]Wu J, Hobbs R. Key issues and research priorities in landscape eco logy: An idiosyncratic synthesis. Landscape Ecology , 2002, 17: 355~365.

第4篇:城市规划设计案例分析范文

[关键词] 计算机网络;规划原则;实现方法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4 . 08. 058

[中图分类号] T39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4)08- 0100- 01

网络设备跟通信电缆作为计算机网络的两种主要的连接方式,其在使用过程中由于计算机网络的结构存在差异,从而会造成整个性能的差异,这些都是随着新型设备的产生以及大范围使用造成的,因此网络的规划问题也逐渐被人们所关心。合理有效的规划方式对于整个网络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不管是在新建网络系统方面还是在原有计算机系统的基础上进行系统升级,网络规划的问题都是值得重视的。但是怎样才能做好网络规划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首先要充分了解网络规划的基本原则,设计思路明确,这样才能够采取合理的措施进行网络规划。

1 计算机网络规划遵循的原则

1.1 明确目标

任何领域、任何行业,始终坚守顾客是上帝的原则,所以,满足用户的合理需求是我们工作的目标,而能否达到用户的满意则是验证我们工作合格不合格的标尺。网络规划不是简单的解决眼前问题就可以了,而是将眼光放长远,既要及时地解决目前的问题,也要考虑到用户的长久需求,这样才能更好地建设计算机网络技术。并且要根据不同的情况确定计算模式、协议集、体系结构以及网络上最多站点的数目等基本情况,充分掌握整个网络系统中每一用户的数据量、数据流量以及数据流向。

1.2 综合计算机技术的实用性、先进性、开放性以及安全可靠性的原则

(1)网络规划过程中的实用性:不管是什么产品,最受消费者及其用户关心的就是产品的实用性,因此我们要充分考虑在组网过程中充分考虑系统的性价比,考虑其本身的经济实用性。要合理利用投入的资金,在能够充分满足客户需求的情形下,选择性价比最高,经济实用性最好的规划方式。

(2)网络规划过程中保持先进性:作为整个网络规划中首要的原则就是网络系统要具有先进性。坚持采用先进的组网技术,让所建设的新型网络能够保持长时间的网络先进性,能够做到在以后一段时间内始终不被淘汰的先进技术。这样既节省了整个规划所需要的资金,又能够是整个网络规划具有长期的发展。

(3)网络规划过程中的开放性:为了使计算机拥有良好的通信互联能力,需要采用国际最新的标准通信的通信设备及其通信协议,支持更加开放的技术以及系统的组建跟用户接口。

(4)网络规划过程中的安全可靠性:作为组网中两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是安全和可靠。为了确保组网过程中的安全性,网络策划者应该着手于系统的拓扑结构和系统的安全性,此外还有通信线路等各个方面,以此来提高整个系统建设过程中的安全性和保密性,实现多层次以上的多种形式的安全控制。

2 计算机网络的实现方法

2.1 实现网络的转接层

网络的转接层是指聚会在接入层部分,并且同时利用二层以及三层的交换来分割工作组,与此同时脱离故障以及广播风暴中的隔离,在这个过程中充分融入了接入列表的设置方案。而转接层之所以能够实现保护中心层的目的是因为转接层实现了所有的策略,也因此称转接层是接入层跟中心层的桥梁。

2.2 实现网络的中心层阶段

位于中心层的交换机将转接层之间的交换机的连接数量适当地减少,同时也将网络模块的规划适当地简化,尽管中心层交换机是意义上所指的二层到三层之间的交换机,但是却是集中了所有的接口的线速度的转发。在中心层的位置目前利用的是QuidwayS8512万兆交换机,它是采用的全分布式的体系结构的设计方式,利用功能超级强大的ASIC芯片作为高速路由的查找方式,并且在进行高速报文交换时也是利用Crossbar技术,在以往的基础上更大范围地提高了路由交换机的扩充能力以及转发性能。我们熟知的Crossbar交换网芯片是装配在主控板上,并且可以提供1.8 Tb/s背板带宽、交换容量可以达到1.44 Tb/s,并且其自身的转发能力也能够达到864 Mp/s转。在接口板上还采用了多条高速总线连接到主控板上面的Crossbar交换网,最终实现热备份。

3 结 语

计算机网络发展至今经历了一个不算漫长的时间,它的发展速度是我们难以想象的,但是根据眼前计算机的发展水平来看,计算机网络所获得的成就代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代表了人类文化达到了更高的阶段,并且将人类社会生活推到了一定的高度,加快了现代化进程,进而加快了经济时代的到来。由于计算机网络的诞生,打破了人类之间地域的界限,并且也打破了时间上的阻隔,为扩大我们的生存空间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网络的出现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难以想象的变化,为我们提供了更大范围内的便利,我们在面对更高层次生活的同时要学会不断地完善我们的思想和行为,把握住这个网络的时代,努力推进人类社会向更高层次的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王迎新.计算机的网络规划设计与实施方案[J].信息与电脑,2010(77).

[2]李宏力.计算机网络综合布线系统[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3]江伟.计算机网络在城市规划设计中的应用及经验[J].山西建筑,2009(5).

[4]曹淑华.计算机网络规划及实现研究[J].现代电子技术,2010(16).

第5篇:城市规划设计案例分析范文

关键词:风景园林 教育教学 继承 发展 与时俱进

Abstract:With the prosperity of the landscape gardening career in China,the number of the universities that offer the landscape gardening courses and the number of the students enrolled are both increasing annually.However,we should give attention the problems along with the booming development of the major. Based on the illustration of the attributes of the landscape gardening as an industry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landscape gardening teaching, this paper by means of research and investigation renders solutions and strategies which are formed on the consideration of the present conditions of the landscape gardening in China, and which are aimed at the demand for the industry at present and in the future.It attempts to usher the consideration of knowledge,ability and quality into the education on landscape gardening so as to provide a reference regarding the cultivation the personnel of creative spirit and practical abilities.

Key words:landscape gardening; education and teaching; inheritance; development; advancing with times

中国园林艺术作为世界园林艺术的一枝奇葩,是积淀了中华几千年的文明,在崇尚自然、追求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的引领下,在自我封闭、不受外来思想的影响下自然孕育产生。它反映了我国古代先人异乎寻常的人类生存智慧以及生活艺术化、艺术生活化的高雅文化环境和诗意人生。其中“因地制宜”“虽由人作、宛自天开”“意境”等造园思想,在当代乃至今后仍然是先进和适用的。

我国的风景园林教育一直倡导对传统园林艺术成就的继承与发展,强调古为今用。这种继承是指对传统造园、造景的思想和理念的继承,摒弃具体的形式。这是园林社会性和时代性的需要,是值得肯定的。但矫枉过正,又会导致偏颇。

1.风景园林专业教育教学的特点

1.1艺术创作能力的培养

风景园林创作在满足使用者功能需求的同时,还应满足其审美情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提升其艺术创作的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满怀激情,感染学生,培养其寓情于景的创作思维。

1.2实践能力的培养

风景园林的作品不会只停留在图纸上,最终要在实地环境中构建出来。因此,学生的作品应具有可行性。首先,学生要把心中的艺术构想,在图纸上正确地表达出来,这是一种实践能力。同时这种艺术构想还应符合任务的性质要求、现状和环境特点,能实地建造出来,并符合使用者的要求,这是更高层面的实践能力。

1.3设计作品的多样性

风景园林作品作为艺术品,其景观具有唯一性。因此,同一个命题,会因作者的不同而产生千差万别的方案。一个教学班有多少学生,就会产生多少种方案。这就要求教师的辅导思路也应千变万化、不拘一格,不应有个人的好恶,更不能程式化。

1.4设计辅导的唯一性

风景园林作品的唯一性,使方案辅导不能程式化。随着方案的千差万别,决定了艺术层面的辅导必须做到一对一、手把手。根据每个学生的创作思路,有针对性地提出参考意见或建议,需要循循善诱,不能硬性规定。

2.当前风景园林专业教育教学中的问题

随着我国城市发展、生态建设和环境品质提高的需要,园林事业蓬勃发展,开设风景园林专业的院校数目和招生规模逐年增长。同时城市和环境的现代化建设、思想观念的更新以及东西方文化的广泛交流,导致了民族文化,特别是许多传统园林的优秀手法不断缺失,繁荣的背后暗藏着危机。

2.1推崇时尚,轻视传统

园林的时代性告诉我们,园林创作必须满足当代人的功能要求和审美需要。讲究时尚无可厚非,但具有民族特色的园林艺术如果不注重优秀传统的传承和发展,一味推崇别人的现代形式,它的未来发展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2.2强调现代,淡化民族

随着西方文明的发展,在其哲学领域有了新的思潮,引领了西方现代风景园林的形式变革。而我国的经济、文化有待进一步发展,哲学领域还没有民族特色的新思想,无法产生具有民族特色的现代形式。又由于信息时代的广泛交流,使得我们满眼充斥着西方的现代形式,民族特色仅仅通过文化的内在表现,苦撑着我们的现代园林。

2.3功利突出,真情缺失

目前风景园林专业的学生中不了解、不喜欢本专业的大有人在。多数学生盲从父母,或仅从安身立命和贪图享乐的角度学习风景园林,缺乏真情投入。创作中不能寓情于景,何谈观者的触景生情和情景交融。

2.4师生失衡,艺技不精

随着专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导致师资严重不足。一名教师要一对一辅导二、三十名学生,辅导效果无法全面细致。同时,一些青年教师由于教学经验不足以及各种教学工作以外的负担,使其无法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中,必然影响教学效果,制约了学生的艺术素质和专业技能的提高。

2.5课程繁杂,体系不全

风景园林的多学科性,使其成为多个专业、众多课程的综合体。受就业取向的支配,课程不断增设。同时由于国家对专业学时的限制,导致所含各学科的课程体系不完整、各门课程学时不断压缩。一些课程缺乏基础课程的铺垫,使学生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2.6手段滞后,缺乏理性

风景园林的传统教学方法一直沿用基本理论、规划设计要点的讲授,结合优秀案例分析,由指导教师依据经验对学生的方案做主观评价,缺乏直观、理性的说服力。方案通过后,其成果只停留在图纸阶段,缺乏科学的分析评价以及实践环节的印证,脱离实践。学生对自己作品的空间尺度、环境景色等缺乏正确的判断,制约了学生专业能力的提升。

3.今后风景园林专业教育教学的对策与策略

3.1关注行业前沿动态,脚踏实地,夯实专业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

风景园林行业所处的时代,是承上启下的时代。由于民族哲学领域没有新思想的出现,不能引领艺术创作领域思想的变革。因此,我们的园林创作在本质层面上很难有民族特色的创新。因此,我们既要关注时代赋予风景园林的新要求,在借鉴西方现代风格的同时,应该把传统园林中“天人合一”“因地制宜”“虽由人作、宛自天开”“源于自然,高于自然”等思想精髓和造园技巧传承下来。

3.2打破传统师生定位,强调“传、帮、带”,改善不合理的师生比

针对师资不足的问题,除了沿袭以往新老教师的“传、帮、带”的优秀传统,还应提倡“能者为师”。选拔优秀的研究生、高年级的本科生,在经验丰富的教师的指导下参与设计辅导工作。既有利于培养专业英才,又一定程度地缓解了师资紧张的状况。

3.3提升专业教师的专业素质,丰富实践阅历,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

组织专业教师开展教学研讨、积极参与国内外各类竞赛和实际项目的方案投标,提升青年教师的专业素质和能力。搭建学校与规划设计部门的交流平台,选送教师到优秀企业进行学习深造,使其成为“双师”型教师。

3.4构建合理的课程模块和课程体系

构建“表现基础、园林植物、城市规划设计、风景园林建筑”等四个基础模块,以及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和风景园林施工两个培养方向的课程体系,适应当前本科教育的“厚基础,宽口径”的要求。组织合理的选修课模块,培养学生个性,因材施教。

3.5注重实践教学,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

以实践教学引领理论教学内容的组织,搭建由设计、计算机模拟和评价、施工放线和实施建造的实践平台。通过相应的仪器设备和软件,为设计类课程的教学提供数据分析和真实场景的模拟演示。对学生方案进行分析评价,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正确性和创新思维的培养。对于有代表性的创新型作品,可在“真实场景实践场地”进行施工建造,利用相应的仪器测定环境因子,得出相关数据,并通过“景观及环境质量综合评价体系”进行最终的定性定量的分析评价。逐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准确性和创新方案的可行性,提升其实践和创新能力。

3.6采用奖励机制,通过系列的专业技能竞赛,提升学生学习热情

各学期结合学生的专业课程,组织相应的专业技能竞赛作为实践教学内容,通过奖励机制,营造学术氛围,使学生的专业水平不断提升。

3.7注重素质培养,锻炼协调能力

高年级结合“综合性、创新性”实践教学,由学生自发组队、明确角色、职责分明、团结协作共同完成实践内容,培养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

总之,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使风景园林的专业教育,能瞻前顾后,厚积薄发,着眼于知识、能力、素质三者的辩证统一,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专业人才提供参考,以适应新世纪的教育观点和人才培养目标的新要求。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