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中小学智能教育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素质能力;培养
一、语文教育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一项奠基工程
1.语文教育为人们接受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提供一种重要的工具和媒介。学会听话,学会识字写字,进而学会读书作文,通过训练逐步形成用祖国的语言文学来准确地理解和表达,这是接受教育的最基本的条件。
2.语文教育为人们认识世界、了解人生提供了一个色彩斑斓的空间。基础教育有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让受教育者比较准确、比较全面地认识世界、了解人生。有众多的课程当中有一门课程的内容比较特殊,那就是语文,语文所教授的材料跟其它学科很不一样。一部语文教材几乎可以说是青少年认识世界、了解人生的微型“小百科”。这对于充实和完善中小学生的知识结构,形成良好的素质关系极大。
3.语文教育为学生提高认识、丰富情感、激发思维提供一个有血有肉的赁借物。语文学科指导深重阅读的那些典范的语言作品,往往是作者对于自然、对于社会、对于人生的一些卓越见解和独特感受的集中体现。学生读这些作品,不便从“写什么”方面增长了知识,而且从“怎么写”这个方面获得启迪,逐步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丰富自己情感内涵,激活自己有创造性思维。
二、小语教学要落实素质教育
(一)转变陈旧教育观念,增强素质教育的意识转变观念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要充分认识应试教育这样一种异化了的教育现象所造成的恶劣后果――把考试的成功等同于教育的成功,成就了少数尖子生,丢掉了大多数学生;抓了智育,丢掉了其它,甚至以损害身心健康为代价。提出素质教育,其目有是使教育的本质回归,提高素质教育,是力求实现教育发展人的功能,通过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以期为国家不断地大量培养具有较高素质的人才。我们要以历史的使命感和教育工作的责任感,去战胜旧的教育观念,坚决摒弃片面追求高分数的短视行为,不断增强素质教育的意识。
(二)确立多元化教学目标
1.凸现德育功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发展学生智能的同时,要充分地控掘语文教材中蕴含的德育因素,适时地有机地渗透思想道德教育,使学生从小逐渐树立远大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初步形成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科学的人生观。
2.加强语言文字的训练,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语文课必须加强字、词、名、篇和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把语文课真正上成语言文字训练课,使学生通过努力学习,逐步提高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能力,并能通过掌握和运用语文这个工具去自我获取信息,拓宽视野,进行思想交流和社会交际,并为将来进入社会、服务社会打下良好基础。
3.加强审美教育、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三)实行开放性教学开放性小语教学有自己明显的特征:
1.语文教学从封闭的课堂教学中解脱出来,实行“三沟通”的原则,即课堂教学与课外读写活动沟通,课内打好基础,课外求发展;语文学科与其它学科沟通:语文教学与火热的社会生活沟通。
2.实行“四维课程”。“四维课程”指小学语文课由四个块构成:(1)语文的课堂教学;(2)语文兴趣小组活动和兴趣课;(3)语文的社会实践应用;(4)环境语文,包括学校环境、社会环境、家庭环境。这样,构成了开放性小学语文课程结构。
3.以训练为主。一是要突出实践环节,让学生参与学习过程。低年级突出在“读写中识字”;中年级“以读为主――读通、读懂、读熟、从读到写,在读的基础上落实重点训练项目”,高年级增加自学份量――采劝四步教学:自学报告――讨论深化――总结纳――课外扩展“,强化实践环节,培养自学能力。二是渗透学法指导。三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是训练的归宿。
(四)学生――现代化语文教学的主体
1.我们语文教师,必须从思想到感情上,尊重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
2.要创造一种民主的、平等的、和谐的课堂气氛。
3.在教学过程中,要留给学生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有思考,发挥、表现以至于演示的机会。
4.要恰当地引进竞争机制,培养和利用学生的竞争意识、参与意识,表现意识,强化语言训练,提高教学的效率。
5.要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教学的过程。要教给学习的方法,让学生主动地、积极地学习,而不是让老师牵着鼻子走。
6.引导学生做学习主人。
引导学生做学习主人是九年义务教育教材编排意图之一,是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也是学生搞好学习的首要条件。引导学生做学习的主人,首先要紧密结合教学内容,有机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理想前途教育、爱劳动爱人民有教育。通过这些教育帮助他们明确学习目的,促进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逐步树立为祖国为人民而学习的运大抱负,使他们产生强烈的学习原动力。其次是要紧密结合教学内容。设置激趣激思、动手动口的问题,推动他们自己看书、查资料、讨论、做实验、观察、思考,主动地解决问题,教师适时对其引导、鼓励、评价,使他们感受到学习成功的喜悦。产生“只要自己认真参与各种学习活动,就能成功”的自我评价意识,增强他们学习的兴趣和信心。这是教师有意把学生推向做学习主人的成功通道。只要教师教学中能坚持正面教育为学生做学习的主人铺路搭桥,就会逐步形成“要我学”为“我要学”的良好的学习态度,学生不会再感到学习是一种沉重的负担,产生越来越带劲的主动学习氛围。
(五)减轻课业负担
教师要从应试教育的误区中走出来,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参加课外活动和体育锻炼,增强学生的体魄和体能。在教学中还应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的脑、眼、耳、口、手并用,在身心的整体活动中协调其身体器官的和谐发展,以利于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
(六)要研究语文教学的评估标准
1.研究评价的方法。
(1)语文教师平时考查综合评分;
(2)查阅资料,即查阅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多角度表现出来的语文成绩
(3)小组评议,先要讨论评价标准,端正态度,然后依据标准实事求地评价小组中间每个同学的语文成绩;(4)听取反映,主要听取科任老师及班干部的反映,从语文应用的另一个角度了解学生的语文水平;(5)语文考试,实行开卷与闭卷结合,笔试与口试结合,平时学习过程中的考查与阶段性总结性考查结合。
随着多元智能理论的深入,让学生成为主体,教师积极鼓励学生,充分发展学生个性等观念和做法越来越成为人们的共识,把多元智能理论与语文课堂教学相整合,构建全新的、开放的课堂教学方式。因此,小学教师针对的是等待开发智能的小学生,而我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注重培养的事学生的语言智能——听、说能力。
培养学生听的能力 “听”是人类交际活动的最基本的形式。因此,要培养学生耐心专注的听力习惯,感受说话人的态度、语气,听清楚说话人的目的、意图、揣摩对方含蓄委婉的言外之意,增强敏捷的辨析反应能力,提高“听知”效果,达到交际的目的。课堂是实施听力训练的主要阵地,因此,教师可用规范的普通话对学生进行听力训练。听写、听说、对话、听故事、听力理解等,学生注意力集中,兴趣高涨,课堂气氛热烈。为使听力训练经常化,师生之间,生生之间都可互相进行训练。
利用教材联系生活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利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因此,教师要依据小学生的认识特点,充分利用教材优势,抓住课堂教学,面向全体学生,激发全员参与口语交际训练。比如:分角色朗读,让学生把学过的课文当故事讲,让学生同桌之间进行对话表演练习等训练方法。
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也离不开对排球教学这门课程。就全面整体而言,排球教学在一部分中等职业学校中得到了重视,取得了好的成绩,同时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促进整体教学工作起到了推动作用。但在当前,排球教学在一些职业技术学校重视力度还相对不够,教学工作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必须要采取措施,加以改进。因此,如何进一步搞好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排球教学已成为体育界、体育教育工作者不可忽视的一个议题。下面,笔者就做好新时期中职学校排球技能教学,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新时期中职学校排球教学工作面临的薄弱环节
本人是一名从事体育专业工作者,担任职业技术学校体育教学工作多年。通过亲身经历和教学实践以及走访其他部分职业学校,发现:当前中等技术学校排球教学工作面临着一定的困难,存在着一些现实的问题,存在着不可忽视的薄弱环节。集中归纳起来,主要有如下几点:
(一)可操作的适用教材少。目前,在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中,可供排球教学的教材就比较缺乏,特别缺乏可适用、比较贴近职业技术学校排球教学实际、特点的教学教材更是缺乏。即使有了一些体育课本教材,也很少涉及排球具体教学的。所以,不少老师反映,当前,能适合职业技术学校排球教学适用的教材太少。
(二)教改方案与教学实践相脱节。为了适应整体改革工作需要,排球教学工作虽然也进行了部分改革,出台了一些教学“改革方案”。但这些教改方案“在实践中不好使,不太好操作,与实际的排球教学工作有些脱节。”这主要表现在教师支持教改方案“热情低,甚至是没有,无可选择。”学生参与“教改方案”实施没有激情,存在配合不力的现象。
(三)活动场地严重不足。在一些职业学校,排球训练场地不足,有的设施、设备相当老化,导致老师在排球教学中无“场所”使用,无必要的“体育器材”供学生在课上活动。这样就更谈不上有足够的体育器材去满足排球教学,去满足教师、去满足学生了。
(四)对排球教学重视力度相对较弱。一些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对排球教学工作表现出重视力度不够,支持力度不大。主要表现在:少数领导关心、重视排球教学工作存在一般化,热情不高,认为是可有可无的教学工作,存在表面应付的态度,对搞好排球教学重要性思想认识不高现象。
(五)相当一部分学生对排球兴趣不足。一些学生对排球兴趣不足,对上体育课不感兴趣,在上体育课开展排球活动时,采取“可上可不上”的态度,具体表现出:不遵守纪律,自由散漫,不服从统一指挥。有的甚至根本不上体育课,用于其他“消闲”活动。
(六)排球教学工作制度和工作机制很不完善。导致职业技术学校排球教学方面存在许多问题及不足、薄弱环节,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没有建立健全完善的教学考核机制。这就说明,没有得力的保障机制、考核机制,要想做好一项工作是很难的。比如:没有从机制上保障体育师资力量、经费投入、设施投入,没有从机制上确保工作考核要求到位,怎么能把排球教学工作搞好呢?
二、对新时期做好排球教学的基本对策
针对上述存在的薄弱环节和不足方面,有必要采取措施,加以改进。
(一)是要转变理念,进一步增强认识。要全面、切实转变理念,努力增强对搞好排球教学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要把排球教学工作摆上重要的位置,作为学校教学内容的一项重要方面、重要工作,与其他教学工作一同重视、一同关心、一同支持、一同考核评比。
(二)是要尽快研究出台可排球教学的教材。要尽快编写《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排球教学教材》,要突出贴近这类学生的特点、知识、技术、技能,要贴近这类学校的学生的生理特征,并坚持边使用、边实践、边改编。
(三)是要增加投入,重视排球基础设施建设。一方面,要增加资金的投入,包括及时购置体育活动器材。另一方面,要重视排球设施建设,包括场地、场所等。通过加大投入,来促进和推动、激励排球教学工作不断向深度和广度开展。
(四)是要加大师资培养力度,提升其综合素质。其重点是建成一支业务基础扎实、专业技能熟练的体育师资队伍,明确要求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理念,不断更新知识,努力掌握现代化科学技术。
(五)是要建立规范的排球教学考核制度。各类职业技术学校一定要建立健全相关考核措施、考核办法、考核机制,以从机制上确保排球教学工作取得成效。通过建立健全排球教学考核机制,使这项工作正常、有序开展,并能使之取得如期效果。
(六)是要开展排球教学研讨。通过开展研讨主、创新活动,既能活跃我们职业技术学校的排球教学阵地,又能为下一步更好地搞好排球教学工作积累经验,提供参考。
三、坚持的几个原则
要想搞好中等职业学校排球教学,务必要坚持一定的原则,才能推动和促进这项活动的顺利进行,并能取得成效。
日语是部分职业学校根据岗位需求与地区经济发展要求开设的实用类语言专业课。在职业学校日语教学过程中,提升学生日语交际能力仍然是日语教学的关键所在。日语交际能力不仅与学生日语基础知识有关,还与其语言组织能力、应变能力、心理素质等有密切的关系,很多学生的专业技能差异也在此体现出来。因此,教师需要进一步结合教学实际与社会人才需求状况,对学生进行符合其学习能力和职业规划的强化训练,切实提升其交际能力与职业技能。
一、重视文化导入的重要性
职业教育中的日语专业具有更加明显的职业化特征,其社会属性被进一步放大。因为日语从属于语言学科,与之相关的日本语言文化也是学生们的课程内容之一。掌握一定的语言文化常识与文化背景,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日本的历史、文化演进过程,还能够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实用日语课程中的常用说法、俚语的由来、当下的流行文化。这些素材的积累,除了促进学生在日语学习上融会贯通,还能使学生自主把握日语交际活动中的主动权,获得良好的实践经验。对此,学校教师可以组织日语文化节、活动周,也可以在日常课堂教学中增加日本文化讨论环节,用电影电视剧片段、动漫、歌曲等向学生展示日本文化,以便辅助其进行日语学习。比如,在2016年的职业教育周校园开放日活动中,江苏一所院校的日语协会进行了日本礼仪展示,并通过寿司制作、茶道展示等向更多的人们传递日本文化中与众不同之处。在常规的职业日语学习中渗透日本文化背景知识,一方面能够切实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体现职业教育实践形式的多样性与丰富性,另一方面,这种文化氛围的渲染会为学生营造适宜的日语体验环境。部分学生可以在充分了解日本文化和日语实用技能之后重新对自己的职业选择进行规划,出国留学深造或者就业都是不错的选择,这实际上是将日语实用价值再次放大的有效途径。
二、强化情境创设,注重环境营造
情境创设是目前教育教学领域十分常见的教学改革途径之一,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个性特点,营造一个比较逼真或者更加贴近实践教学的环境,不论是学生还是老师,都能在这种外部环境的影响下深入学习专业技能。通过这种设置,老师能够透彻地了解学生个人能力水平以及目前教学过程中的不足,学生则能在这种模拟环境中进行充分的练习和体验,从而指导自己以后的专业课学习。较多的教学实践证明,情境模拟下的教学能够在学生中间形成良好的教学效果,不论是课堂活跃度还是教育持久度上,该形式与传统课堂相比都更胜一筹。另外,情境模拟与学生交际能力培养的目标十分契合。比如,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及简单的道具模拟“上海迪士尼”场景,让学生当导游,用日语向游客介绍景点、路线,并回答游客提出的各种问题。有虚拟场景作为铺垫,学生可以想象游客在游玩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包括纪念品购买、游览路线选择、与游客道别等等。场景越逼真,学生在日语交际中获得的启发就越多,得到的实战经验也越多,这对于学生的专业课学习非常有利。因此,老师需要重视情境的利用,让它成为学生学习灵感的来源。
三、引入在线日语交际模式
大多数的外语教学,在实践中都会面临交际能力薄弱的问题。造成这种局面的问题是多方面的,其中教学条件有限、缺乏外语交际对象是比较突出的问题,职业学校中的此类问题更加明显。因此,职业院校的教师可以尝试寻找更加有效的途径为学生提供日语交际的机会,为其搭建有效的自主学习平台。一方面,老师可以积极与区域内其他高校、日语培训机构进行合作,定期实现双方学生和老师的交流,用开放日、公开课、交友日等等形式为学生争取更多的练习口语的机会。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设备为学生搭建虚拟平台,比如在线课堂、网上教室,等等。学生可以通过网络与虚拟对象进行口语交际练习,也可以通过社交网络,与同学或日本学生成为学习伙伴,定期进行语音连线、视频连线,从而达到日语交流沟通的目的。通过各种现代化的教学模式与信息技术设备,师生能够平等进行课程和学术上的讨论,学生的日语交际能力也能得到提高,包括语言文化理解能力、应变能力等多方面的素质也将在长久的实践过程中得到显著提升。
智能手机自问世以来,以其强大的功能和丰富的内容倍受青年人尤其是高校学生的青睐。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省高校在校生的智能手机持有率已接近百分百。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这一问题已引起教育界的普遍关注。智能手机深受学生喜爱,能否利用智能手机强大的功能为学习服务呢?这是教育工作者必须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1.教育部制定和颁布了一系列明确的政策促进教育信息化改革,教育工作者要跟紧时代潮流勇于创新,投身于教育信息化改革中去。
(1)当前,面对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教育领域掀起了信息化改革的大潮,教育部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第十九章明确提出“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要求“强化信息技术应用。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水平,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手段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增强运用信息技术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可见,国家从政策层面大力提倡和推进信息化教学改革,这给教育工作者提供了制度的保障,清楚地指明了前进的目标和方向,避免了盲目性和混沌状态。
(2)教育信息化改革在我国属发展阶段,需要花大力度加以推进和完善。教育部2012年3月出台了《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其中提到:“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还面临诸多的困难和挑战。对教育信息化重要作用的认识还有待深化和提高;……推进教育信息化仍然是一项紧迫而艰巨的任务。”明确指明,在推进教育信息化的进程中面临着诸多的困难和挑战,因为在当前教育信息化起步阶段,由于人们的认识程度不够,很多观念需要转变,很多做法需要尝试,很多传统需要颠覆……在历史发展的转折阶段,作为教育者应该响应国家的号召,顺应时代潮流,把握机遇,树立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运用先进的教育教学技术大胆尝试勇于创新,不遗余力地投身于改革中去。
2.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智能手机软件与硬件的发展升级,为智能手机应用于教学提供了充分条件。
(1)硬件上,智能手机的内存强大,并支持内存扩展,可以存储更大容量的数据文件;它小巧的体积,方便随身携带,为随时随地使用提供便利;智能手机的续航能力不再受限:一是拥有足够大的电容量,二是产生了移动电源。
(2)软件上,网络接入速度加快,尤其4G手机的问世,可以迅速访问互联网,能够充分满足教学的需要;学校无线网络信号的覆盖范围不断扩大,覆盖率增加,能够基本满足教学需要,我省高校基本都达到这一目标;智能手机相关软件的开发为实现学习模式提供技术支持,如即时通讯,语音功能的开发等。
3.学校是教育信息化改革的阵地,应为改革者提供充足的濡养。
(1)在国家政策的影响和制约下,政府部门以下发通知和评估检查等方式,促进高校教育信息化进程的实施。各级各类学校尤其是高等院校都纷纷按照国家和政府的规定,增加资金投入,加强自身的硬件建成。如设立独立的信息中心,设立信息中心专业负责人,建设校园网络和信息化教室,进行教师队伍信息技术的培训,参加信息化项目比赛,在教改中侧重信息化教学改革的立项比重,教学管理的信息化及网络办公等等。
(2)学校硬件建设上基本满足了信息化评估的指标要求,但思想认识还需提高。比如以上我们提到的无纸化办公、开视频会议、用微信群和QQ群发送通知,电子成绩单,学生成绩系统等信息化范例,我们通过智能手机几乎都可以操作。但事实是,如果我们在工作的某一时间某一地点操作手机查询以上信息,人们就会以“他在玩手机”而论之。
4.大学生是数字时代的原始著民,他们对智能手机的态度非我们所能理解,教师应该采取大禹治水的办法因势利导,顺应之,利用之,因为疏通永远比拦堵更有效。
手机的通讯功能已不十分重要,取而代之的是手机的其它功能,如资讯功能、学习功能、娱乐功能等,笔者调查,近98%的学生把手机作为解决问题的工具。大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几乎是离不开智能手机的。在他们遇到困难或问题的时候,无论是学习方面问题还是生活方面的问题,学生们第一反应就是拿出手机上网查询。
基于以上方面,再用传统的教学标准来衡量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教育者要另辟蹊径,重新审视教学环境,制定教学规范,提高课堂活力。
(1)教育者首先要走出以下几个误区:
第一,手机是娱乐工具,与学习无关。
第二,上课看手机是不听课的表现。
第三,好的课堂是专心听讲。
第四,听讲的学生都是好学生。
第五,每节课从头讲到尾才是负责任的老师。
(2)面对信息时代,教师应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掌握教学新方法,让学生在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中获取知识的最大化。
a.启发式。通过教师的引导,将已知知识转化为学生的具体知识,再转化为学生的能力。授之以渔的方式,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理念。
b.探究式。学生独立研究,以开放性的课堂,团队合作的方式从事学术研究的教学类型。
c.讨论式。学生围绕题目,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
d.参与式。让所有参与者都积极主动参与,都是有均等的发展的机会。
(3)教育者应大力开发智能手机的学习功能助力教学,大量国家精品课、资源共享课、微课的推出为学科资源的优化和整合提供了基础。
a.学生课前通过智能手机登陆知识界面学习新知识,教师在课堂上进行知识测试和答疑,实施颠倒课堂的教学方法。
b.学生在课前或课上观看(学习)教学视频,掌握某知识点的学习方式,利用微课进行教学的方法。
c.学生在课前或课上观看(学习)在线教学视频,掌握某些知识点或某项系统知识的学习方式,利用Moocs开展教学的方法。
(4)教育者利用智能手机的辅助功能参与教学,即顺应了时代的特点,又提高了教学的效率。有些时候,无声的交流更能贴近心与心的距离,更便于师生情感的沟通。
a.利用QQ群或讨论组功能点名
教师按学号以10人为一组,40人班级为四组,然后分四次下达命令,每次命令一组成员将本人学号以文字信息的方式发送至对话框,教师通过快速浏览每组学号,在1分钟内即可完成点名工作。
b.利用QQ群或讨论组等软件互动功能与学生实时交流,比如学生可将自己思考的答案或讨论结果以信息形式发送给教师,教师进行个别或全体点评。或者教师在课后作业环节给学生即时答疑解惑,即时反馈信息等。
c.利用录像、播放功能生成视频案例,即时动态点评。如《教师口语》课中关于教育教学口语的内容,为便于点评案例,在学生表演时录像,然后通过大屏幕播放,实施动态点评。
d.利用录音功能做听说辨音练习。如《普通话》语音教学、《英语口语》语音教学中,学生可以反复进行听说训练,不限时间和次数反复做听说练习。既节省了教师的时间,又打消了学生的顾虑。
e.利用照像或录像功能进行课堂记录。据观察,课堂上学生已经自觉开始使用智能手机的照相和录像功能进行教学内容的记录和存贮。
5.教师要坚定改革信心,把创新与实践放在首位。
(1)信息化教学改革中,上有国家政策的鼓励和扶持,教师进行信息化改革的信心倍增。
从近年的信息化大赛参赛情况可见一斑,仅以我省教育厅举办的信息化大赛为例,近三年来,参赛选手逐年稳定增加,参赛作品数量和种类激增。自愿接受信息化培训的教师人数连年增加。从每年的参会、研讨、培训会来看,不但是年轻教师积极参加,中年以上教师也充满热情。这些充分说明教育领域的工作者们已经意识到信息技术的魔力,正期盼它越来越成熟、壮大。
(2)在信息化教学改革进程中也遇到一些困惑。
第一,目前高校教学环境中智能手机处于尴尬的境况。处在夹缝中畏手畏脚的改革是难以获得收效的。
第二,要转变学生的观念。一部分学生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认为教师上课如果不从始至终地讲个不停,就是不负责任的表现,学生的这一态度急需扭转。
信息化时代,知识的特征发生了转变。教师永远不要想着把自己的全部知识都传授给学生,学生也不要想着从教师这学到以后会用到的全部知识。
总而言之,智能手机将以灵活的姿态呈现在教学领域,这是勿庸置疑的。伴着信息时代的发展,智能手机是时展的必然产物,我们不应取其精华,本着正视的态度,让智能手机助力教育的发展,必大有可为。
关键词:小学教育教学;智能后进生;正确对待
学生中智能后进生的概念只存在于小学阶段,由于智能后进生的不具有群体性,比如在一个阶段、一个班级中只有极少数,在小学老师教学的过程中,由于同时要管理几十名学生,常常会忽略智能后进生。随着教育教学的发展,在小学教育教学中智能后进生逐渐被重视起来,一方面是教育教学的公平公正体现;另一方面也是学校教学质量的体现。本文就在小学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如何正确对待智能后进生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希望可以给小学老师提供一些参考建议。
一、小学教育教学中正确对待智能落后生的方式
1.教育部专门提出要求
智能后进生是指在智能发展上与正常的学生相对,存在一定的滞后,这种情况一般只出现在小学阶段。随着我国义务教育以及素质教学的不断深化,在小学教育教学中,教育部门应该将智能后进生列入到教育教学中的重点,并制定出合理的教育教学措施,比如可以对于智能后进生的教学考核放低标准。利用哲学的角度看待智能落后生,针对不同的情况进行具体分析,并制定出合理的教学目标和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这需要在教育部门进行重视,并对于小学教育教学提出科学的目标。
2.制定科学的教育计划
智能后进生产生的原因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通过教育部门相关专家的研究和分析,在小学阶段出现智能后进生的主要原因是后天性,即与智能后进生的家庭教育环境有很大关系,因此,在小学教育教学中,老师要正确对待智能后进生,需要首先对于智能后进生的家庭背景进行了解,比如对于智能后进生家庭病史、以及遗传病史进行了解,结合家庭教育环境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教育教学计划。在这个过程中,老师要积极的引导智能后进生的父母以及亲人,采用合理的家庭教育措施,配合学校老师的教育教学计划。
3.恰当的教育训练
在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老师要重视在教学中对于智能后进生的教育训练,通过科学的教学方法对待班级中的智能后进生,比如在教学过程中的课堂教学、课外辅导,老师要有一定的耐心和细心。同时,在老师在对于班级学生的管理活动中,要重视到智能后进生的存在,不能因为智能后进生的特殊,老师就在内心对于智能后进生存在不公平、不正确的对待方式,更不能疏远智能后进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用正确、合理的心态对待智能后进生,并给予智能后进生恰当的教育训练。
二、激发智能落后生积极性,实现落后生转化
在学校教育教学阶段,智能后进生是教育教学过程中一个比较特殊而又必须认真对待的学生群体。智能后进生存在智能低下的原因,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在早期没有受到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尤其是在落后的农村以及山区,因此,要帮助智能后进生进行转化,需要在小学教育阶段营造一个友爱的同学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以及健康的家庭教育环境。下面就如何激发智能后进生的学习积极性,实现智能落后生转化进行了分析探讨:
1.创建友爱的同学关系
在小学阶段,学生是普遍爱玩、爱动的,尤其是男同学,由于智能后进生在人际交往以及语言表达能力存在一定的障碍,很多正常的学生都会有意疏远智能后进生,在这一点上不利于智能后进生的转化,只会造成智能后进生更加的自卑。因此,在小学教育教学阶段,要营造出一个友爱的同学关系,让智能后进生融入到班级愉快的学习生活中。首先,老师在班级中要向大家宣导智能后进生产生的原因,在和班级学生沟通智能后进生这一问题时候尽量回避智能后进生,并且要注意措施。教育班级同学要正确的对待智能后进生,并主动的和智能后进生进行交流、玩耍,营造一种积极、健康的环境。然后,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老师要依据智能后进生的学习情况,采用“一带一”、“一帮一”的学习模式帮助智能后进生学习,同学之间的交流有时候比教师更管用,这主要是在课堂的教学中,老师上课的语速对于智能后进生来说过快,一时不能迅速理解,通过同学之间的互帮互追,可以有效的帮助智能后进生学习。最后,在教育教育过程中要多组织一些同学之间的课外互动,增加智能后进生与同学之间的关系,需要注意的是开展的活动要适合智能后进生。
2.创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引导家庭正确教育
老师,是学生的第二位父母,在小学教育教学阶段,老师对于学生的身份是双重的,在学习是学生的导师,在生活中是学生的父母、朋友。对于智能后进生,老师应该放低自己的姿态,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给予智能后进生父亲、母亲般的慈爱,感化他们的心灵,建立一个良好的师生关系,比如在教学中老师要热爱智能后进生,并对于智能后进生的学习进行恰当的教学辅导,在考试时候可以针对于智能后进生的试卷进行特殊的安排。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位老师,对于智能后进生家庭教育环境老师应该在生活中,深入到智能后进生的家庭教育中,通过对于智能后进生家庭教育的指导和帮助,实现学习和生活两个方面的教育。比如,可以帮助智能后进生家长进行一些家庭生活和学习的目标设立,让家长监督和帮助智能后进生完成家庭作业等。
三、结语
综上所述,智能后进生在小学教育教学中,是一个特殊的教育群w,并且对于智能后进生的教育教育,需要老师、同学以及家长等各方面力量共同努力,在学校建立友爱的同学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在家庭建立一个健康的教育环境,帮助智能后进生进行转化,实现智能后进生的学习和生活进步,促进智能后进生的健康发展,完成小学教育教学的任务目标。
参考文献:
[1]刘文雅. 如何正确对待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思维迟钝”学生[J]. 杂文月刊:学术版, 2014(12):188.
[2]刘正权. 如何正确对待学生的学习激情[J]. 小学教学参考, 2012(31):41.
关键词:中职;会计专业;职业能力;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8-017-01
在21世纪的今天,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我国不仅要发展知识性产业,还要不断地加大劳动性产业的投资,我国的基本国情就决定了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是多样化的,不仅需要高文化,高文凭的创新人才,还需要在各个行业里不断进取,充满创新精神,懂得技术应用的高素质劳动者。为了这种劳动者的快速开发,就需要中等职业教育对学生进行职业教育。
一、社会对中职会计方面人才的需求
在中职教育中,现如今较为热门的专业就是中职会计。社会中,有许多的企业会去中职会计中挑选人才,下面就讨论一下社会对中职会计方面人才有哪些需求。
首先是语言表达能力,指用口头语或是书面语的方式将经历,感受或是想表达的事情讲述出来,传达给别人的一种能力。会计人员需要用口头语或是书面语将自己的思想情感表达出来,在世界经济交流的今天,还需要外语表达能力,因此,语言表达能力包括语言基础能力,财经应用写作能力和英语基础能力。语言基础能力就是指听说读写等语言的运用能力。财经应用写作能力就是在应用写作基础之上具有专业的写作能力和文章分析能力,能够熟练地运用写作技巧,广泛的了解与财经相关的理论知识,并要具有财经写作的实际能力。英语基础能力就是会运用英语表述或是写作出自身想表达的情感和思想。再者就是会计操作能力,这是指会计在会计工作中应该具有的会计核算,会计分析等方面的会计能力,是对会计人员最基本的要求。其中包括手工会计核算操作能力,电算化会计核算操作能力。这两种计算能力都是会计人员最为基本的技能,并且要熟练地运用这种技能。还有会计人员要遵守会计职业道德,会计职业道德是会计人员活动相匹配的行为规范,在我国的《会计法》中也明确规定,会计人员要遵守职业道德。会计职业道德主要包括爱岗敬业,熟悉法规,依法办事,客观公正,搞好服务和保守秘密。
二、中职会计教学中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培养能力的定位不准确,不同层次的高校具有不同的教学目标和人才培养目标,中职中专会计教学应培养高素质的会计专业人才。然而现在的有些中职学校在学生培养目标定位上定位不准,目标不明确,这样的定位没有考虑社会需求、区域特征、行业需求等因素,使得毕业学生在人才竞争中没有特色、没有优势。第二,知识体系不合理,中职学校在课程设置上不合理,课堂上仍然以书本为主,所用的案例也是比较陈旧的,不能带动学生学习的动力,有许多学生在工作时由于学校所学与工作所用的知识不一样,学生还要自己补充知识,所以要让学生学习最新的会计知识。会计教学的现代手段明显不足,限制了教学的效率,使同学通常都是应付考试,死记硬背,缺少理解,在实践工作中也不能灵活的运用。第三,动手能力不强,中职教学的质检科较少,学生的实践能力没有得到显著地提高,即使在一些实习单位也无法学到真正的工作技巧和技能,中职学校很难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很难去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三、中职学校会计专业职业能力培养的方法
1、校企合作,加强中职会计的人员的专业技能
在市场经济迅速发展进步的今天,急需培养大量的专业性会计人才,因此要搞好中职会计教学是十分必要的事情,“校企合作”就是一个很好地方式去培养高素质的会计人员。早在十几年前,德国中等职业教育模式就是校企合作的双元制职业教育,当学生有意向报考会计专业的时候,可以报考具有招生资格的企业,在录取后,会与企业签订培训合同,让企业和职业学校共同培养会计专业型人才。这种企业与学校联系密切,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备受世人的推崇。双元制教学就是让学生
不仅在企业中实践工作,学习具体的工作操作方法,还让学生在职业学校继续学习理论知识和基础教学内容。教师可分为实训教师和理论教师,教授内容分为职业技能培训和理论基础知识。这样的教学方式同样使用在中国的中职教育上也会起很大的效果,这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能使学生快速消化书本上所学到的知识理论,又能在时间的同时又理论知识的指导,由于有实习单位的培训,在学生毕业之后完全可以直接进入企业就业,这样还提高了中职学校的学生就业率。
2、职业教育终身化
职业教育是知识职业的开始,而今后的一生都会是职业生涯,职业教育终身化体制是21世纪教育的重要趋势与必然,随着中国迅速的发展,科学知识与技术的快速推进,人们为了追上时代的步伐,跟上时代的潮流,就需要终身学习,对于中职教育来说,同样也是如此,采用职业教育终身化的方式进行教学,使学生能与社会同步,与科技同步。英国,日本等国家已经将职业终身化教育作为基本的教学理念,因此在借鉴他国的会计教育方法后,应完善我国会计教学的方法,促进我国中职会计的能力培养。
综上所述,在介绍我国的社会需求和中职教育现状之后,又提到了中职会计培养的方法,通过这些叙述得知,我国急需大量的中职会计专业人才,所以中职会计学校有必要对学生的能力,素质等各方面进行培养,采用积极有效的方式进行教育,要善于借鉴国外教育的成功经验,积极吸纳国外教育的优秀之处,将好的一面应用在中国的教育中,使中国的教育能跟上国际教育的脚步,让我国能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 陶秋萍.关于中职会计教学中学生职业素质的培育策略探讨.教育教学论坛,2013,(05).
【关键词】语文;小学;朗读;教学;能力
..新课标明确指出: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从一年级开始就应该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朗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加强学生朗读训练,不仅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而且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所以在语文教学中不容忽视。作为新时期的我们语文教师,应将“引导学生走进课文,走进课文中人物的内心”作为教学的重点,因为这对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的思想将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然而,在教学中如何加强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呢?笔者通过近十年的教学实践,个人认为可从以下几点进行尝试。
一、教师必须加强范读引领,激发学生学习情趣
小学生善于模仿,可塑性较强,教师的榜样作用至关重要。因此,教师在范读时不要做作,不能南腔北调,应从自身的情感出发,以情感人,使学生身临其境,让师生情感在互动中产生共鸣,以此激发学生朗读的激情,使学生人人产生一种跃跃欲试的心态。如我在范读课文时,首先启发学生注意一下老师读的与自己读的有何区别,老师为何这样读。朗读中,我饱含激情的语调很快把学生带到了文章的情境之中,一幅幅,一幕幕鲜活的画面浮现在他们的面前,同学们都涌起了强烈的表达欲望。当然,在学生朗读时,老师也不能让学生机械的模仿教师的语调,要让他们从自己的真情实感出发,使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之上,把一个个汉字变成一幅幅鲜活的画面,这样读出的效果才情真意切。
二、正确引导学生在朗读中理解想象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影响着科技发展,推动者社会进步,而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爱因斯坦所言及是。想象可以帮助学生悟出文中真谛。如我在教学古诗《宿新市徐公店》时,先把全诗通读完后,再请学生闭上眼睛,听我通读古诗,听完后,一时没让学生睁开眼,而是静静地等了半分钟,才让学生把自己脑中的图画勾勒出来。结果学生的描述一个比一个精彩,一幅生机盎然的农村生活画面已经印在他们的脑子里了。
三、引导学生善于断句
朗读的效果关键在于语调和停顿,即取决于标点符号。根据不同的标点指导朗读,就更能读出正确的语调和适当的语气。如我在教学《船长》一文时,在朗读中,引导学生作好标记,在记述船长的命令多处使用感叹号,同时启发学生借助感叹思绪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的思想境界与性格特点。这样,哈尔威船长那种临危不惧,从容镇定,心中装着别人,唯独没有自己的那种舍己为人的高大形象与崇高精神清晰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产生了身临其境之感,由此,较好地抓住文中关键,突破了难点。
四、鼓励学生多读
在人云:“书读百遍,其意自见。”在教学中,我们语文教师要用好早读课和自习课时间,鼓励学生多读。只有让学生自读、多读,找出文中精髓,找出规律性的朗读方法,不断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我们语文教学水平才会得到提高。
总之,学生朗读在语文教学中举足轻重。我们语文教师必须抓好这一环节,因为语文科是各科基础的基础,加之小学又是国际人才竞争的起跑线,因此,我们不得不自我加压,改进教法,切实为办好人民的教育而贡献力量。
关键词:小学语文 创新能力 培养
现代社会,竞争激烈,优胜劣汰,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国家要发展,国民就要学会创造,有一定的创新能力或素质。列夫托尔斯泰指出:“如果一个人在学校学习时,什么也不会创造,那么,他一生就只会摹仿和抄袭。”这个观点,说明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或创造力是何等的重要。那么,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该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下面谈谈笔者的实践与体会:
一、营造问题情境,诱发创新火花
传统的阅读教学,老师牵着学生鼻子走,学生个性受压抑,师生平等关系受束缚,不利于培养有主见、有创新能力学生。教师应创新教学方法,避免这些弊端,在教学中营造问题情境,诱发学生创新火花。如教学《赤壁之战》,分析黄盖火攻曹营计策是如何巧妙周密时,我不是滔滔不绝地讲,而是先让学生充分阅读课文,然后创设情境,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让学生分别扮演黄盖及他的部下,在火攻曹营路上,“部下”向“黄盖”请教火攻中的“问题”。为保密军机,“黄盖”自然不愿回答。如此一来,所问的问题,便转由其它学生回答。这下,学生心中,都迸发出创新的火花,他们认真思考,争着回答,相互补充,从而弄懂了这个计策的周密之处,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走出求同圆圈,训练多向思维
语文教学受《教参》等教辅资料影响,教师思维定势,学生思维受到束缚。教师应解放思想,摆脱《教参》等资料束缚,从训练学生的多向思维入手,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教学《美丽的公鸡》时,我并不满足于学生懂得:“公鸡看到啄木鸟、蜜蜂、青蛙都不理自己,认识到‘美不美不光看外表,还要看它能不能帮人们做事’”就嘎然而止。虽然学生已从中受到教育,教学目的已经达到,但学生的思维却没有彻底解放,还被限制在教参所划定的圈子里。于是,我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公鸡改错之后,啄木鸟、蜜蜂、青蛙对它的态度会不会改变?会不会理它?学生经过思考,得出的结论是多向性的:有的说,啄木鸟它们把公鸡当成朋友;有的说,啄木鸟它们把公鸡当成了竞争对手;有的说,啄木鸟、蜜蜂、青蛙都成了公鸡的帮助对象……这些答案,都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说明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创新能力。
三、鼓励质疑,培养独创思维
研究表明:学生都有创新思维。尤其是对什么都感到新鲜的学生,其创新思维能力更强。教师若能让学生在学中思,在思中疑,鼓励学生敢于超出书本,超越教师,敢于用挑剔的眼光去思考并发现问题,学生就会在掌握书本知识的基础上有所发现,有所创新。如教学《新型玻璃》,我先用二分之一时间让学生了解课本中所介绍的五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及用途,接着鼓励学生挑剔:“你认为这五种新型玻璃还有不足之处吗?谁能发现?我就当场授予‘发现奖’,谁的见解有独创性,我就授予‘智慧星’称号。”学生听了,倍受鼓舞,个个意气风发,积极思考,课堂立即热气腾腾。有的说:“夹丝玻璃”可用于防盗,因为它十分坚硬,即使猛击也不碎;若能与“夹丝网防盗玻璃”合二为一,万一破碎了,报警器再报警,也不迟,还可节约能源;有的说,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不少家庭有高档次的家用电器,若能将“夹丝网防盗玻璃”与“变色玻璃”的优点并用于住宅,既可防盗,又可调节室内光线,岂不一举两得;有的说,若能对吸热玻璃进一步改良,使它像空调那样易于人工控制,方便人们根据实际需要来调节室内温度,那就更加完美……接着,我进一步引导学生:“请大家对生活再观察再思考一下:看看还需要发明什么样的新型玻璃?”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七嘴八舌,各抒己见,提出很多别开生面的见解,课堂上闪烁着学生的智慧光芒。
四、挖掘教材空白,诱发想象创新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所以,培养学生创造性学习,发展学生想象力,就显得十分重要。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挖掘教材空白,调动学生好奇心、求知欲,发挥学生想象力,就可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和思想感情的领悟,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就得到相应的培养和提高。如教学《麻雀》第四自然段,老麻雀明知不是猎狗的对手,却“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扎煞起全身的羽毛,绝望的尖叫着。”教学中,我根据这一情节或描写,提问启发学生:“谁能结合课文情景,想象老麻雀飞下来前是怎样想的?”学生兴趣盎然,有的说“老麻雀想:你这可恶的猎狗,平时仗势欺人,今天我可不能再让你逞凶。”有的说:“老麻雀想,我的同类太弱小、胆小,如不勇敢拼搏,将会葬身到猎狗之腹。所以,作为“老者”的我,非要挺身而出不可。于是尖叫起来:‘走开,如果你欺负它,我就跟你拼了’。”这些回答,都表现出学生的创新思维火花已被进发出来,对课文加深了理解,把老麻雀伟大的爱栩栩如生地表现出来。又如教完《跳水》一文,我便这样地启发学生:孩子被救后,还会发生什么事吗?请大家为这个故事补续上一个结尾。结果,有的学生从孩子的角度补续;有的学生则从水手的角度补续;有从学生则从船长的角度补续;还有的学生从猴子的角度补续。一句话,学生挖掘了教材的空白,培养了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