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企业信息化安全建设范文

企业信息化安全建设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企业信息化安全建设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企业信息化安全建设

第1篇:企业信息化安全建设范文

【关键词】企业 信息化 网络 安全

中图分类号:TN915.08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在信息迅速发展的时代,计算机网络技术已无处不在,而企业信息化已经成为提高企业竞争的重要因素,企业在大力推行办公自动化、网络化、电子化、信息共享,以利用网络技术增强各部门的科学决策、监管控制、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网络安全是每一个企业工作得以保障的首要条件,我们必须重视。

二、常见的网络安全隐患

1、非法入侵

任何软件中都可能存在缺陷,而部分系统中会留下未公开的特性。这些特性会导致系统中各种保护机制失效,如盗用身份。事实上很多危险的入侵者是以获得管理员权限为主要目标的,绕过反问控制。通过修改审计系统清除入侵痕迹等。这些缺陷和未公开特性可以制作成工具而广泛传播,而有些恶意的未公开特性会在某些时刻被利用攻击系统。

2、病毒传播

病毒的种类是多种多样的,目前全世界发现的病毒已远远超过数十万种,根据感染对象的不同.这些病毒可分为引导型病毒、文件型病毒、混合型病毒三类。引导型病毒其感染对象是计算机存储介质的引导区,其传染性较强;文件型病毒其感染对象是计算机系统存在的文件,病毒将在文件运行或被调用时驻留内存、传染、破坏混合型病毒其感染对象是引导区或文件。

3、数据丢失

企业的重要业务数据都存储在网络中,一旦丢失,后果不堪设想。因此,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灾难恢复方案就显得尤为重要。在企业信息系统中,由于数据量大,且常常需要跨平台操作,数据出错或丢失是难免的,如果没有事先对数据进行备份,要想恢复数据不仅难度大而且很不可靠,有时甚至根本不可能进行恢复。如果定期对重要数据进行备份。那么在系统出现故障时,仍然能保证重要数据准确无误。

三、网络安全分析

1.企业网络概况企业网可分为三部分:企业内部网、企业外部网和企业广域网

内部网是一个信息点密集的千兆网络系统,这些信息点为企业内各部门提供一个快速、方便的信息交流平台。企业外部网可实现对外信息。企业广域网,可实现各部门与互联网用户进行交流、查询资料.以及远程办公。高速交换技术的采用、灵活的网络互连方案设计为用户提供快速、方便、灵活通信平台的同时。也为网络的安全带来了更大的风险。因此。实施一套完整、可操作的安全解决方案是必须的。

2.网络安全性概述计算机网络主要是向客户提供信息、在企业内部共享相关数据并进行业务联系.因此一个安全的企业网络应该能够解决以下三方面的问题:

(1)企业内部网用户对企业信息的安全访问。

(2)Intemet用户对企业信息的安全访问。

(3)企业内部网与Intemet的正常信息交流。

3.企业内部网受到的安全威胁企业内部网受到的安全威胁有以下几种:黑客人侵、病毒的传播、内部攻击、秘密信息泄露和篡改、修改网络配置、造成网络瘫痪等。具体来说网络安全的威胁主要来自技术层面和管理层面。

(1)技术层面目前使用的网络协议主要考虑了通用性设计,安全层面考虑的少。使目前的网络存在以下安全威胁:物理屡、链路层以及网络层的安全问题,即窃听或干扰、非法用户的使用、信息被拦截监听;操作系统安全。目前流行的操作系统均存在网络安全漏洞,许多攻击直接针对操作系统展开;应用平台安全,如数据库服务器、邮件服务器、Web服务器、Ftp服务器等均存在安全隐患,很容易受到攻击;应用系统是直接面向最终用户的,其安全问题包括规范化操作、合法性使用、信息泄露、信息篡改、信息抵赖及信息假冒等。

(2)管理层面管理层面的问题是整个网络安全的关键,通常存在如下的管理问题:管理组织不完善:很多单位出于节约资金的考虑,没有聘用专业的安全管理人员。或者安全管理任务没有落实到人,责权不明确;管理规范未建立:安全是一个整体工程,不完整的管理几乎等于不管:技术管理不到位:多数单位只考虑防火墙、防病毒等措施,并没有提高到管理的程度:日常管理不到位:从计算机的日常使用、信息保存、用户权限变更等。

四、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解决网络安全问题的措施

实现网路安全的过程是复杂的,任何一种单一的技术或产品无法满足网络对安全的要求,只有将技术和管理有机结合起来,从控制整个网络安全建设、运行和维护的全过程角度人手。还应采用各种先进技术,防火墙技术、VPN技术、加密技术、入侵检测技术等。

1、加强素质培养

首先加强网络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平,特别是计算机网络安全新技术的培训。其次对非技术人员进行计算机操作培训,并且介绍网络安全的重要性以及基本的防御常识等。

2、网络安全的先进技术

防火墙技术:防火墙技术一般分为两类:网络级防火墙和应用级防火墙。网络级防火墙防止整个网络出现外来非法入侵;应用级防火墙是从应用程序来进行接入控制。通常使用应用网关或服务器来区分各种应用。目前防火墙所采用的技术主要有:屏蔽路由技术、基于技术、包过滤技术、动态防火墙技术、DMZ模型。虚拟专用网:虚拟专用网(Virtual Private Network,VPN)是企业网在因特网等公共网络上的延伸,通过一个私有的通道在公共网络上创建一个私有的连接。因此,从本质上说VPN是一个虚拟通道,它可用来连接两个专用网,通过可靠的加密技术方法保证其他安全性,并且是作为一个公共网络的一部分存在的。

加密技术:加密技术分为对称加密和非对称加密两类,对称加密技术有DES、3DES、IDEA,对称加密技术是指加密系统的加密密钥和解密密钥相同,也就是说一把钥匙开一把锁。非对称密钥技术主要有RSA.非对称密钥技术也称为公钥算法,是指加密系统的加密密钥和解密密钥完全不同,这种加密方式广泛应用于身份验证、数字签名、数据传输。

入侵检测技术:入侵检测技术的核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如何充分并可靠地提取描述行为的特征数据;二是如何根据特征数据,高效并准确地判断行为的性质。它通过从计算机网络或计算机系统的关键点收集信息并进行分析从中发现网络或系统中是否有违反安全策略的行为和被攻击的迹象。

其他的网络安全技术还有安全隔离技术、VLAN技术、各种防、杀毒技术等等。

五、网络安全管理

为了保护网络的安全性,除了增加安全服务功能,完善系统的安全保密措施外,安全管理规范也是必须的。安全管理策略一方面从安全管理规范来实现。男一方面从技术上建立高效的管理平台。

1.安全管理规范信息系统的安全管理部门应根据管理原则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或采用相应的规范。具体工作是:

(1)根据工作的重要程度,确定安全管理等级和安全管理范围。

(2)制订相应的机房出入制度,对于安全等级要求较高的系统。实行分区控制和出入管理。可采用证件识别或自动识别登记系统.采用磁卡、身份卡等手段。对人员进行识别、登记管理。

(3)制订严格的网络操作规程。既有网络管理人员的操作规程,也要有内网用户的操作规程。

(4)制订完备的网络系统维护制度。维护时要首先经主管部门批准,并有网络管理人员在场,故障的原因、维护内容和维护前后的情况要详细记录。

结论

今后的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网络安全就显得尤为重要,如果企业不重视信息化的网络安全工作。信息化不仅无法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还会让企业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所以信息化建设中的网络安全要与信息化同步考虑进行。

【参考文献】

第2篇:企业信息化安全建设范文

1企业信息化建设概述

信息技术正处于不断发展的状态,我国各个产业都开始对信息技术进行运用,企业为了提高自身管理质量与管理效率,加入了这一行列。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的目的提高管理质量、提升管理效率、促进科学管理。很多企业开始建设公司网,通过网络对自身事务进行管理,改善原有的工作方式,促进信息时代管理体制的形成,同时对众多企业资源进行整合,提升企业在这个时代的竞争力,让企业获得更高的发展空间。企业信息化建设是其向现代化迈进的重要依据,也是企业综合实力的体现。信息化建设在我国企业之中已经成为一种普遍行为,几乎每一个企业都在对信息系统以及网络设施进行建设,公司网已经成为我国企业的标配。部分企业领导对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十分重视,在其中投入了较多的人力、物力,力求提升自身信息化建设的质量,某些企业已经针对信息化建设制定了长远的计划,这些计划将在2~3年之内完成。安全管理问题在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中是不可回避的问题,在这一方面,我国与西方发达国家之间具有较大的差距,而且自身技术手段不够先进,在企业信息化建设进程中安全问题层出不穷,因此,各个企业应该重视信息化建设进程中的安全管理问题,从整体上提升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质量。

2企业信息化建设进程中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2.1缺乏网络安全管理人员

企业在信息化建设进程中进行的安全管理,很大程度上依赖网络安全管理人员的工作,因此,网络安全管理人员的工作能力以及素质对企业信息化建设具有重要影响。目前,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正在进行之中,网络安全管理人员的培养也处于初始阶段,他们的工作能力与素质还达不到各个企业的要求。相比于对网络安全管理人员进行培训与引进,我国企业更热衷于对各类杀毒软件、安全软件进行购买,没有对培养网络安全管理人员产生正确的认识,也没有将招聘网络安全管理人员列入到自身的工作计划之中,这就导致了企业信息化建设进程中,网络安全管理人员的缺乏,即使有也不具备相关的能力与素质,在出现安全方面的问题时很难将其进行解决,给企业信息化建设进程增加众多风险。

2.2企业员工安全管理参与度较低

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为了让在企业中工作的每一位员工都能够使用安全、高速的公司网络,让企业员工了解到网络安全以及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在平时使用网络时增加自身安全意识,但是很多企业没有对自己的员工进行安全管理方面的教育。企业员工不了解企业信息化建设进程以及其中存在的安全问题,更不知道如何进行安全管理来消除这些安全隐患,在网络安全管理方面参与程度较低,不了解与网络安全以及信息化建设相关的法律法规,在自身网络出现问题时无法及时进行处理,对自身管理、工作成较大的影响。

2.3安全管理制度存在缺陷

全面的安全管理制度是对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安全保障,可以保证企业在信息化建设进程中出现问题时能够及时做出反应。但是目前,我国各个企业的安全管理体制存在缺陷,很多关键性内容在体制中没有进行规定,这样的结果就是企业信息化建设进程面临安全隐患的威胁。内部管理较为松散是安全管理制度存在缺陷的直接体现,正因如此,很多与安全管理相关的指令不能被全面地了解、认真地执行。安全监督机制是安全管理制度最为致命的缺陷,缺乏有效的安全监督,导致企业信息化建设进程中众多行为无人监督、无人管理,相关人员在这一过程中很有可能出现操作失误,由此而导致安全问题,部分人员甚至会进行违规操作,但是由于无人进行监督管理,一旦出现问题,企业无法找到直接责任人对其责任进行追究,并解决信息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

3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进程中安全管理的对策

3.1培养专业安全管理人员

企业信息化建设进程中的安全管理,需要有人参与其中才能够正常进行,因此,专业安全管理人员对企业信息化建设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各个企业应该对这一点有着清醒的认识。企业应该注重对专业网络安全管理人员的培养,提升企业内部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以及专业素质,让他们能够符合时展的要求,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为企业解决众多安全管理问题。同时,企业可以外聘专业管理人员,让他们参与到实际工作中,在进行工作的同时要求原有的安全管理人员学习他人的工作方式与工作方法,以此对自身的技术水平进行提升。企业应该针对安全管理人员的工作制定奖惩制度,以此来提升安全管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改变他们对自身工作的态度,让企业信息化建设进程中的安全管理工作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3.2向员工普及信息安全管理知识

企业应该在内部进行与信息化建设以及安全管理知识相关的讲座,让每一名员工对自己正在使用的公司网络有一个初步的了解,知晓其中的建设过程以及在建设过程中面临的安全管理问题,认识到公司网络信息安全对自身的重要作用,提升自身的信息安全管理意识。每一名企业员工都应该积极参与到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安全管理之中,在这一过程中发挥出自己作为企业主体的作用,在企业进行的网络信息安全管理中贡献自己的力量。企业应该培养全体员工处理安全问题的技能,让每名员工都具备在网络上维护自身利益的能力,促进员工信息化建设的进行。

3.3健全安全管理制度

规章制度是企业信息化建设进程中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保障。各个企业需要了解安全管理制度对自身信息化建设以及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同时知晓自身安全管理制度存在的不足,及时对自身安全管理制度存在的不足进行弥补,避免因此而遭受重大损失。在安全管理制度中需要加入监督管理、风险分析等方面的内容,让安全管理制度可以进行更加全面的管理工作,对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分析,制定预警方案;对安全管理人员的行为进行监督,避免失误操作以及违规操作的出现。减少在企业信息化建设进程中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让每一个企业的每一名员工都能够使用良好的企业网络,让企业自身的网络安全以及信息安全得到保证。

作者:李雯 单位:保定天威保变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第3篇:企业信息化安全建设范文

1当前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信息安全问题

1.1信息安全管理问题

目前企业的信息安全管理上存在的问题,首先,信息管理人员缺乏或者人员经验不足:计算机信息安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管理人才,调查显示,我国七成IT企业信息安全系统保障不足,主要原因是管理人员没有及时更新系统补丁程序、没有及时维护系统。企业信息安全是上不断完善的动态过程,需要不断对现有系统进行安全检查、评估,及时发现新的问题,跟踪最新安全技术,及时调整安全策略,增强企业信息安全性。其次,在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中信息安全管理系统不完善,信息安全管理系统,如果没有一个很好的保障体系,会使得信息的管理错乱,无秩序,重复管理、漏管等现象发生,使得信息系统出现漏洞,安全性降低。最后,安全以人为本,如果管理不善,人为原因,造成的操作失误,误用或滥用关键、敏感数据或资源等导致信息丢失泄露,外部人员和硬件的商家等对于企业的系统有一定的了解,有权限合法访问,这也会造成信息的安全问题。

1.2信息化建设中的硬件问题

近年来,由于信息化发展较快,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成本也在不断提高,由于信息化建设投资大、回报慢,一些企业虽然有信息化建设的意愿,但是在实际投入上比较小,这就使得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企业的硬件设施跟不上时代的不发,导致企业信息化建设止步不前,计算机硬件设施的老化,对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安全问题存在这一定的隐患,而且,计算机的硬件决定着信息化建设的稳定性。另外在链路传输、网络设备(路由器、交换机、防火墙、通讯线路故障)等以及物量的一些不可抗力造成的地震、水灾、火灾等环境事故使系统毁灰。

1.3信息化建设中的软件问题

(1)国内的软件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还存在较大的差距,更容易受到黑客和病毒的攻击。这样就会造成使用这些软件的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存在信息安全问题。

(2)配置中存在的问题,很多的系统和应用软件在初装后会使用默认的用户名和口令以及开放的端口,而这些都容易造成信息的泄露。

(3)Web服务中的安全问题,www体系的主要特点是开放、共享、交互,这使得信息安全问题增加,安全漏洞多样,如果服务器的保密信息被窃取,信息系统就会受到攻击,获取Web主机信息,使机器暂时不能使用,使机器暂时不能使用,服务器和客户端之间的信息被监听等。

(4)路由器信息的不安全行为,路由器简单的密码或共享密码、安全功能没有设置会导致信息的泄露。

2企业信息化建设中信息安全的对策

信息安全是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重要问题,只有保证信息的安全才能使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中走得更远。企业在信息化建设进行信息安全的建设,主要可以从强化信息安全观念、加强硬件建设安全防护、提升软件建设安全措施三个方面进行。

2.1强化信息安全观念

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一旦企业信息被盗取或丢失,对企业肯定会造成损失甚至是致命的打击。要从企业的基层员工到管理者都要正确认识信息安全的重要性,强化信息安全的观念,提高信息安全意识,从思想上认识提高信息安全的必要性。

2.2加强硬件建设安全防护

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硬件建设安全,首先要保证计算机的安全。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离不开计算机,要保证计算机的安全就要对计算机进行定期的维护与保养,避免计算机在运行过程中出现突发性故障而导致企业信息的丢失。

另外,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中,要加强网络硬件的建设。目前,市场上应用比较广泛的企业网络协议就是TCP/IP协议,硬件组成有服务器、通信设备、网络安全设备,主要应用技术是网络交换、网络管理、WEB数据库技术、防火墙等技术,同时还有支持网络运行的支撑系统,整个硬件建设安全、稳定、可靠。

2.3提升软件建设安全措施

要解决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信息安全问题还需要加强企业信息系统的软件安全防御措施,要采用高性能的安全软件对系统进行防护,使用防护软件要使其发挥其价值所在,不要因小失大。目前,大多数企业的软件防护措施不到位,主要原因就在于软件防护措施不到位,例如企业在公共区域设置无密码的无线路由器,等于是向所有人公开企业的信息,安全无法保证。因此,企业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有必要采取高性能的安全防护软件来保证信息的安全。

3小结

第4篇:企业信息化安全建设范文

[摘 要]随着网络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我国众多的企业开始进行信息化建设,以提高企业运营管理的质量和水平。基于此,本文主要对我国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网络安全管理问题、解决的方法进行论述,以提高企业信息化的建设。

[关键词]企业;信息化建设;网络安全管理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7.10.040

[中图分类号]F27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7)10-00-01

0 引 言

在互联网时代,企业应用网络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逐步建立了网络信息化平台,以对海量信息数据进行有效收集,为企业的运行和发展提供有效依据。但是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其中一个严重的问题就是,企业信息数据容易遭受到网络攻击或窃取,即网络安全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非常不利于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不利于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因此,相关人员需要对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网络安全管理问题以及解决方法进行研究和分析,以全面提高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质量和水平,更好地推进企业的进步与发展。

1 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网络安全管理问题

1.1 外部因素

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使网络信息安全问题日益严重。例如,企业在进行市场竞争时,需要获得大量准确的信息并保证其安全,但一些不法分子应用网络攻击和非法链接等方式@取企业内部大量信息,并将此类信息在市场中出售牟利,这种情况的出现加剧了企业网络信息安全问题的程度。

1.2 内部因素

企业在信息化的建设过程中,没有对自身的网络信息安全问题给予足够的重视,因此,没有采用高质量的信息安全管理模式,进行有效的网络信息防护,使网络黑客应用网络病毒和信息窃取手段,轻易获取企业内部的各种信息数据。同时,企业内部工作人员也没有受过良好的网络信息安全培训,在应用中存在操作不规范等问题,导致企业的信息安全受到严重威胁。

2 提高企业网络安全管理水平的方法

2.1 加强企业信息化系统的管理

企业需要在信息化建设中加强对信息化系统的管理质量和水平,提升企业网络安全管理的效率。具体来讲,首先,企业需要树立起网络安全管理的意识,对工作中存在的网络安全问题及时处理,建立完备的网络安全管理平台,对企业运行发展中的重要信息数据进行集中性保存。其次,定期对企业员工开展网络安全培训工作,提升员工信息化系统规范操作的能力,对重要信息进行加密处理,并做好多重备份工作。最后,企业员工应定期使用网络安全软件对操作环境进行检查,有效处理和抵御各类网络病毒的攻击和入侵。

2.2 应用有效的数据信息加密技术

企业需要应用有效的数据加密技术,提升网络信息管理质量和水平,保障网络信息的安全,更好的开展企业信息化建设工作,为企业的进步和发展打好基础。第一,企业需要有效的应用链路加密、节点加密、端对端加密等多种技术,提高企业网络信息加密的强度,为重要的业务数据和信息做好保护。第二,企业需要在应用网络信息数据加密技术的同时,对重要数据信息进行切实有效的存储,使其具有完整性,为提升企业数据信息安全水平打好基础。

2.3 部署高质量的安全防护软件

企业需要合理应用各类的防护软件,提升自身网络信息安全的强度。例如现在已经普遍应用的360安全卫士、腾讯电脑管家、金山毒霸等,合理应用可以提高企业整个网络信息安全管理的质量,同时对外部的非法链接进行有效抵制,对网络病毒攻击和入侵进行有效预防。

2.4 设置必要的安全管理权限

企业需要依据自身的需求,建立严密、分层的安全管理权限系统,对登录到系统中的用户进行严格的管理权限设定。通过这种方式,使操作系统或应用系统的用户,需要掌握不同的权限密码才能进行不同权限的操作、进行数据信息的获得,然后进行这些数据信息的应用。

2.5 配置防火墙和访问控制模式

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中需建立高效的防火墙系统,设置专业化访问控制模式,提升网络信息安全能力,有效抵御各种网络风险,保障企业的内部网络安全。

2.6 信息隐藏模式的有效应用

企业可以有效应用信息隐藏技术,提高网络信息安全质量和水平,保障信息及数据安全。例如,采用高效的编码修改方法进行数据嵌入,如矩阵编码,其可减少修改幅度;扩频嵌入,其使编码更加专业化、高级化、复杂化,很难进行破译,降低密文信号的能量,使其不易被检测到,增强信息的安全性和保密性。这些模式有利于企业对各种网络攻击进行有效抵御,保障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实现企业应有的经济效益和社会价值。

3 结 语

对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网络安全管理问题进行分析,有利于企业应用各种有效的方法,提高企业网络安全管理的质量和水平,保障企业网络和信息管理的安全性,最终为企业实现良好的信息化建设做出重要贡献。

主要参考文献

[1]程华.对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网络安全管理问题探讨[J].民营科技,2016(1).

[2]李永湘.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网络安全问题研究[J].科技资讯,2016(8).

第5篇:企业信息化安全建设范文

实验项目名称:企业信息化

实验目的:了解企业信息化的一般过程。

掌握企业信息化中企业领导的管理工作。

掌握企业信息化中一般员工的工作。

实验情况及实验结果:1、上网查找一个企业信息化的成功案例,思考一下问题:

(1) 该企业为何进行信息化的建设?

答: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就是一个成功的信息化的企业.

九十年代,随着网络等信息技术的发展,公司的信息技术建设也迈上了新的台阶。由于公司机构众多,各地业务差异较大,信息系统建设多是各自为政,全盘的考虑与规划存在不足。于是于XX年,公司与ibm携手制定了中国人保信息技术发展五年规划,这是公司战略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规划的制定结合了公司当时的经营、管理情况,并与总公司、分公司各层级管理、技术人员充分沟通、交流,吸收了他们很多的建议、想法,同时参考了国际上许多金融企业成功案例。

(2) 该企业的信息化过程是怎样的?

答: 信息技术五年规划制定以后,信息技术部便以此为参照,目标是建设全险种、大集中、共平台、宽网络、同标准的基本体系架构。

信息化整体思路:

1、数据模型标准化,应用平台统一化;

2、业务数据逐步集中存储,业务系统逐步集中处理;

3、分析产生的数据,为业务、管理和决策服务;

4、加强网络和信息安全建设,提供多渠道的客户访问服务。

(3)信息化给企业带来了什么效益?

答:  回顾几年以来公司信息化建设历程,已基本建成全险种、大集中、共平台、宽网络、同标准的基本体系架构,并在数据的分析处理方面作了大量工作,成果斐然。信息化建设的思路是科学合理地制定战略发展规划,并建立了标准化体系,搭建了统一的应用平台,然后将数据和业务处理逐步集中,在此基础上,进行数据的分析处理,为公司业务经营和管理决策服务。与此同时,进行网络和信息安全建设,为信息化之路提供更好的条件和保障。指导思想的科学合理性与信息化建设者们的苦干实干相结合,公司的信息化建设结出了累累硕果,得到广泛好评。公司开发的“新一代综合业务处理系统”于XX年9月提名参加了chp ( computer-world honor program,计算机世界荣誉组织)“计算机世界荣誉奖”的评选,此奖项评选由idg集团组织,全球上百家顶级it公司总裁作为评委,是当今世界信息技术领域最高奖项之一,有“it奥斯卡”之称。XX年4月,该系统已经获得本年度“计算机世界荣誉奖”21世纪贡献大奖提名奖。这是今年全球唯一一家保险企业获奖,也是继招商银行去年获奖后,我国第二家以及本年度唯一一家在该奖项的“金融、保险及地产领域”获此殊荣的国内企业。

(4)结合我们学过的知识,发现mis、crm、mrp、mrpⅱ和erp等在企业信息化过程的应用。

答: mrp、mrpⅱ和erp,是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发展的不同阶段。mpr主要对制造环节中的物流进行管理,使企业达到"既要保证生产又要控制库存"的目的;而mrpⅱ则集成了物流和资金流,将人、财、物,时间等各种资源进行周密计划,合理利用,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erp的概念则由garter group率先提出,它将供应链、企业业务流程和信息流程都囊括其中。由于erp的概念流传最广,现在已经成为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代名词。

mpr(material requirement planning)物料需求计划

mrpⅱ(manufacturing resource planning)制造企业资源计划

第6篇:企业信息化安全建设范文

1当前国有大型企业信息化管理体系安全现状和差距

1.1信息化管理体系安全现状

当前,一些国有大型企业的信息安全建设,有效保障了内部网络的安全性和保密性,并形成了一套相关信息的安全管理制度,为后续信息系统安全体系的完善和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1.1.1安全基础设施和系统信息基础设施的安全是信息安全的基础,目前企业已在物理层、网络层和桌面系统加固与监控这3个方面,建设了一系列网络安全防护设备,完善了企业的信息安全系统。1.1.2安全管理和制度信息安全管理制度是信息安全技术真正发挥作用的保证,企业已将信息安全管理作为信息化管理的主要内容之一,实施信息安全分类管理。在信息分类管理中制定了一系列管理制度、流程和标准,确保信息安全管理的有效和规范。同时,将信息安全管理纳入各项安全管理工作,在财务管理、HES管理等重要业务管理中强化信息安全管理。由此可见,企业在信息化安全建设方面已做出巨大努力,但距离建立一套完整可用的信息安全体系的目标还存在一定差距。

1.2信息化管理体系安全问题的差距

部分企业虽然已经建立了专门的信息安全组织,制定了一些管理制度,部署的信息安全基础设施也能提供基本的网络安全性保障,但信息安全组织还不健全,信息标准的范围和执行力度薄弱,未制定针对信息系统等级保护的相关制度,没有部署上网行为管理系统等安全设备,缺少与信息管理、信息质量管理有关的规范,如各类编码标准,信息质量控制流程等。因此,需要进一步制定、完善统一的信息管理制度和信息标准,依托强有力的技术手段,支撑信息化管理体系,并对标准执行建立相应的监督考核机制。

2企业信息化管理体系安全优化策略

2.1完善信息化制度管理体系

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要采用制度化管理方法,通过制定企业信息系统相关的安全管理制度,做好服务器和数据库系统的安全管理工作,保障企业珍贵数据资源安全。同时还要加强网络舆情管理、企业机房管理、计算机现场管理及服务器相关管理制度建设,以及通信、网络和信息系统相关应急预案等制度建设,规范网络、服务器管理人员以及终端用户的行为,逐步完善信息化制度管理体系。

2.2建立信息化安全管理体系

信息系统安全建设不仅是安全模块功能的实现,还是一个整合的安全体系。信息安全是保护信息免受各种威胁和损害,确保业务的连续性,使业务风险最小化,投资回报和商业机遇最大化。信息安全是组织的一个业务问题,需要管理层的承诺和支持,还需要企业安全文化和运营流程作保障。

2.3建立信息化流程管理体系

信息安全管理流程首先要提升全体员工的信息安全意识、技能培训和专业教育,然后对信息安全进行风险管理,要进行需求分析、控制实施、运行监控和响应恢复4个步骤,最后是信息安全监督检查和改进,通过检查和改进进一步提升员工的信息安全意识,形成闭环管理,如图1所示。

2.4通过信息化技术支撑管理体系

为保障以安全可靠为核心的信息化管理体系的运行正常,有必要利用信息化技术给其最有效的支撑。2.4.1上网行为管理上网行为管理的主要目的是有效规范员工上网行为,助力构建企业安全、和谐、稳定的生产经营环境,其原则是“事前预防,事后溯源”。事前预防就是要做到事前制订安全防范策略,最大限度保证机密数据和有害信息不由公司网络流向社会。事后溯源就是要记录每台内部计算机与互联网的信息交互内容,发生问题后迅速准确地定位到问题源头,做到有据可查,能追本溯源。2.4.2端点防护建立企业级的端点防护系统,对终端实现安全合规性检查和控制,加强策略管理。使用总体安全策略与本地自定义安全策略相结合的方式,在大规模部署端点防护系统的前提下,提升防病毒等安全管理系统的安装率,促进网络安全的综合治理和改善。2.4.3端点准入控制可采用VRV系统作为端点准入控制的手段。端点准入控制包括对公司内网计算机,也包括由VPN接入的外网计算机。VRV强化了对网络计算机终端状态、行为以及事件的管理,提供了防火墙、IDS、防病毒系统、专业网管软件所不能提供的防护功能,对它们管理的盲区进行监控,扩展成为一个实时可控的内网管理平台,并能同其他安全设备进行安全集成和报警联动。2.4.4身份认证管理通过加强身份认证管理,实现用户通过使用USBKey实现单点登录,更为方便和安全地访问应用系统,集中实现应用系统用户帐号的电子化流程管理,并与员工HR信息的变化联动,提高应用系统账号管理的时效性,加强账号管理力度,身份认证管理流程如图2所示。2.4.5安全域根据安全需求强度的不同,可将安全域划分为不同层次,要有针对性的采取安全控制和防护策略,针对信息系统网络的网络结构、数据流通模式以及安全防护需求,可将整体网络划分为3个安全域:核心安全域、接入安全域、边界安全域。2.4.6边界隔离网络划分安全区域后,在不同信任级别的安全区域之间就形成了网络边界。跨边界的攻击种类繁多、破坏力强,边界防护解决方案可彻底解决以上问题。企业边界防护方案由防火墙、入侵防御系统、物理隔离网关组成。关键路径上部署独立的具有深度检测防御的IPS(入侵防御系统)。深度检测防御是为了检测计算机网络中违反安全策略的行为。使用IPS系统可以滤出DDOS攻击,间谍软件、BitTorrent数据流、钓鱼攻击等几十类近100万种攻击类型。2.4.7流量控制和审计流量控制和审计方案主要涉及两个方面,一是对流量的深度检测和带宽控制,二是对用户访问的网站进行海量筛查。通过这两个手段在主观或客观上都能防止网络用户的不良行为,避免网络性能和安全性受到负面影响。2.4.8访问控制列表访问控制列表(ACL)是为了阻止部分用户不能访问另一部分用户或者服务而提出的。访问控制列表通常应用于路由器或者三层交换机上,能阻止或允许某些网段的用户访问资源,也能阻止或允许某个用户访问资源。2.4.9网络设备安全管理(1)网络设备登录安全通过用户状态进行存取控制,保证设备控制安全。限制SNMP和Telnet的用户访问。(2)网络设备日志记录对于网络安全,不仅要关注网络的事前防范能力,还要充分考虑事后跟踪能力,在安全事件发生前后,可通过对用户上网端口、时间、访问地的记录,全面追溯用户上网的状态,从而为后期分析提供第一手资料。(3)路由信息安全路由协议的安全管理主要通过路由信息交换的认证来保证。启用PassiveInterface命令后,该接口的网段路由可以照常出去,但该接口不会再收发OSPF协议报文,也就不会再与任何其他路由设备建立邻居关系,从而避免路由泄露。2.4.10专网企业可按照国家保密局、中办机要局要求及国家相关标准建设办公专网,通过验收用于处理国家秘密及以下级别的文件和信息,供企业员工日常办公使用。该网与互联网物理隔离,并利用安全保密设备提高网络和数据传输的安全性,与其他相关企业可采用专线方式单点连接。企业办公专网的网络架构如图3所示。

2.5建立信息化考核评价管理体系

企业信息化流程管理系统评价体系可包含信息化建设有关的基础管理内容及建立在此基础上的资源、信息、程序、过程等要素管理。从信息化过程监控和改善来看,通过考核评价体系建立一组有效描述信息化建设与运行过程情况的信息,帮助公司识别相关技术和管理的不足,逐步改善公司的信息化过程,达到持续改进的目标。

2.6建立信息化队伍管理体系

成立由公司领导班子成员、机关部门、基层单位主要领导组成的信息化领导小组,决策公司信息化建设中的重大问题,指导信息化项目建设;依托公司信息化工作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制订企业信息化发展规划,负责信息化工作的有关政策、管理办法、技术标准和工作规范的制订,并组织实施和检查等工作。同时,注重对企业员工的专业培训,采取激励措施,培养一支高素质阶梯化专业人才队伍。

3结语

第7篇:企业信息化安全建设范文

关键词:供电企业;信息化;研究。

早在上世纪90年代末期,山东所属县供电企业就利用电力专用通信网络,和市一级供电企业建立了局域网信息网,当时的功能仅限于文档的传递;后来,县供电企业利用农村电网建设改造的契机,将企业属变电站通讯光缆架设到位,和各个变电站实现了光通讯,将变电站实时信号传递到调度主站,实现了调度自动化;同步安装了 Louts5.0办公自动化软件并实现了和市供电企业联网,功能从简单的文件传递升级为行政公文的批转;同时,利用企业的局域网络的拓宽功能,适度的对网略应用进行了开发,比如公文检索、标准化检索等。本世纪初,同样利用企业的局域网络,山东县供电企业生产MIS和营销MIS系统逐步上线,可以将生产、运行调度、检修、施工、验收等子流程全部纳入信息化管理,并实施了远程抄表和小无线抄表试点;财务MIS和人事MIS系统等陆续上线运行。

2010年,国家电网公司将原有的生产MIS、营销MIS、人事MIS予以整合集中ERP系统,选定了美国PeopleSoft公司、太阳微系统公司作为ERP系统的软、硬件提供商,提供后台的技术支持与培训服务,选择安达信公司和凯捷安勇(CGEY)作为企业咨询公司,分别负责完成原有业务流程调研、未来业务流程概要和详细设计、ERP软件的配置和客户化工作,现已经上线试运行。

通过建立包括生产管理、电力营销、调试自动化、办公自动化、财力、人力资源等应用信息系统,县供电企业信息化建设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但是,从企业的整体可持续发展来看,这些信息系统的作用是有限的,“多岛自动化”的弊端还普遍存在。首要存在的问题,各个子系统不是同一软件供应商提供,不可避免的在应用界面、操作习惯甚至是数据库式样上存在差异,导致新上一套子系统时,原系统的数据不能完整或者正确的导入,需要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去纠错甚至是重新输入。其次是职工心态的问题,供电行业是一个相对保守的行业,比较难接受新鲜事务,几乎任何一个系统的应用,都是从高层甚至是上级供电公司的要求下进行的而不是职工自发的管理要求,这就从系统的应用推广上造成了较大的难度;特别是由于第一个问题的影响,鉴于存在大量的重复性劳动,导致职工从心态上对信息化建设的抵制情绪增大。企业的落后管理模式与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先进管理理念相冲突,观念更新、企业业务流程重组的任务非常繁重。企业信息化是先进的管理思想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的应用过程,信息化建设应成为推动企业管理变革的契机。采用信息技术进行企业管理,必定要使企业一些管理模式进行改革,这是一个非常现实又无法回避的问题。况且,县级供电企业还普遍存在一些管理漏洞和弊端,有的管理人员在自己从事的岗位上,会故意回避一些信息技术手段的使用,有的希望“难得糊涂”,有的不愿提高“透明度”。

对于县供电企业而言,近几年来企业的发展不仅仅得益于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得益于现代化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在国网公司推进“三集五大”工作这个信息发展的新的“拐点”上,县级供电企业应充分认识到信息化发展的规律,把握信息化发展的机遇,充分重视数据的管理,树立规范意识、发展意识、服务意识,为构建现代化的营销管理体系提供强大的基础性支撑。信息化建设是根据对信息的需求和信息技术的发展而不断深化的动态过程,随着国网公司“SG186”工程的推进,今后县级供电企业只有科学的看清形势,抓住新一轮的发展机遇,积极推进信息化的建设,具体应注意如下几点:

1、整合现有系统,实现生产实时信息与管理信息的集成,建立电网信息一体化平台。

信息化建设既是阶段性工程又是一种长期行为,对待信息化建设要有长远眼光,动态地考虑和评价信息化建设问题,不能只看到眼前利益,急于求成。看似简单的数据交换和信息共享,由于没有统一的信息平台,势必形成企业信息化发展的瓶颈。县级供电企业以后的重点工作是整合、集成现有的各子信息系统,搭建统一的运行平台,规范、整理、合并各种基础数据,逐步建立集中、统一、开放式中心数据库,实现各信息系统的无缝连接。通过模块化设计思想,在主模块中预留各种标准接口,随时根据业务发展的需要进行系统对接,最大程度提高工作效率、规范管理、降低运营成本、提高服务质量,为管理和决策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服务和技术手段。

2、运用现代网络技术,构建技术先进、稳定可靠的信息化通道。

从省、市网到县网点,县网节点的数量是一个大幅度增长的趋势,在各个节点管理资源的部署由上而下逐渐减少,这种资源的冲突必须在网络体系本身实现上得到缓解。对县级供电企业网络来讲,网络整体稳定性要求非常高,网络应该提供多种冗余备份的方式,确保业务的连续。在县局网络平台搭建好之后,这要考虑到未来系统的扩展性。

因此,信息网络建设必须坚持统一规划、分步实施、节位高效、少走弯路的路线,开创具有自己特色的发展之路。

3、加强技术和应用培训,是发展县级供电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保障。

管理信息系统的生命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应用。一方面,要加强应用培训,调动企业员工使用计算机的积极性;另一方面,管理信息系统并非一成不变,而是要随着管理模式、管理方法的变化而变化。因此,还必须加强培养企业内部员工对信息系统的维护及二次开发的能力,除了必要的考核机制,还要建立激励机制,加强内部培训,营造学习氛围。

4、加强信息制度和信息化安全建设,为县级供电企业信息化的建设提供根本保证。

第8篇:企业信息化安全建设范文

关键词:智能电网 信息安全 防护体系 可信平台

中图分类号:F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3)012-212-02

1 引言

随着智能电网建设步伐的推进,更多的设备和用户接入电力系统,例如,智能电表、分布式电源、数字化保护装置、先进网络等,这些设备的应用使电网的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程度比传统电网大大提高,它们在提升电网监测与管理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同时也给数据与信息的安全带来了隐患。比如黑客通过窃取技术访问电网公司数据中心的服务器,有可能造成客户信息泄露或数据安全问题,严重时有可能造成国家的重大损失。因此,如何使众多的用户能在一个安全的环境下使用电网的服务,成了当前电网信息安全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2 电力企业信息安全建设的关键问题

云计算技术在电力企业的业务管理中已经逐步得到应用,另外,随着技术的成熟和商业成本的降低,基于可信计算平台的网络应用获得了迅猛发展。如果在电网业务管理体系中将可信计算与云计算结合起来,将会使电网的管理水平如虎添翼。图1为构建可信平台模块间的安全通道示意图。

在可信计算环境下,每台主机嵌入一个可信平台模块。由于可信平台模块内置密钥,在模块间能够构成一个天然的安全通信信道。因此,可以将广播的内容放在可信平台模块中,通过安全通信信道来进行广播,这样可以极大地节约通信开销。

智能电网的体系架构从设备功能上可以分为基础硬件层、感知测量层、信息通信层和调度运维层四个层次。那么,智能电网的信息安全就必须包括物理安全、网络安全、数据安全及备份恢复等方面。因此,其涉及到的关键问题可从CA体系建设、桌面安全部署、等级防护方案等方面入手。

3 智能电网信息防护体系框架

3.1 数字证书体系

数字证书体系CA是建设一套符合国家政策要求的电子认证系统,并作为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基础设施,实现各实体身份在网络上的真实映射,满足各应用系统中关于身份认证、信息保密性、完整性和抗抵赖性等安全性要求。该系统主要包括根CA系统、CA签发系统、RA注册管理系统、KM系统、证书状态查询系统和LDAP目录服务系统,总体结构如图2所示。

3.2 桌面安全管理体系

该体系可为电力企业提供集中的终端(桌面)综合安全管理的桌面管理产品,打造一个安全、可信、规范、健康的内网环境,如图3所示。

该体系能满足用户:确保入网终端符合要求;全面监测终端健康状况;保证终端信息安全可控;动态监测内网安全态势;快速定位解决终端故障;规范员工网络行为;统一内网用户身份管理等。

3.3 等级防护体系

此外,在设计信息安全体系时,还需要针对电力企业的业务应用系统,按照不同的安全保护等级,设计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方案,如图4所示。

根据国家关于《信息系统等级保护基本要求》中关于信息安全管理的规定,该体系应该包括物理安全、网络安全、主机安全、应用安全、数据安全等方面。

4 结论与展望

本文将电力云技术与可信计算结合起来,设计了面向智能电网的信息安全防护体系框架,从CA体系建设、桌面安全部署、等级防护方案等方面阐述了该框架的内涵。但信息安全是一个没有尽头的工作,需要及时与最新的方法相结合,不断完善信息安全方案,使电网做到真正的智能、坚强。

(基金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11MG50);河北省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Z2013007))

参考文献:

[1] 陈树勇,宋书芳,李兰欣,等.智能电网技术综述[J].电网技术,2009,33(8):1-7.

[2] 国家电网.关于加快推进坚强智能电网建设的意见[N].国家电网报,2010-01-12(2).

[3] 曹军威,万宇鑫,涂国煜,等.智能电网信息系统体系结构研究[J].计算机学报,2013,36(1):143-167.

[4] 陈康,郑纬民.云计算:系统实例与研究现状[J].软件学报,2009(5):1337-1348.

第9篇:企业信息化安全建设范文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网络时代逐渐进入人们的生活,计算机被运用在了各个领域中,成为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媒介。而与此同时,企业信息安全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严重阻碍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在网络时代背景下研究企业安全风险和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1 企业信息安全相关概述

 

1.1 信息安全的含义

 

迄今为止,对信息安全依然没有一个统一和公认的定义。但是从国内外研究来看,对其主要存在2种说法:一种指的是具体信息安全技术系统的安全;而另一种则指的是某些特定的信息体系的安全。上述2种定义主要站在静态的角度上阐述了信息安全的基本层面,但是信息系统和网络的影响决定了信息安全是一个动态的改变,其主要是防止企业信息遭到恶意泄露、破坏、更改[1]。信息安全的最终目的是向合法的对象提供安全、可靠的信息。

 

1.2 信息安全在企业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企业信息作为企业的宝贵资源,保证企业信息的安全性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一是企业信息安全是保障企业正常运行的基本前提。在网络时代背景下,企业信息安全的内容更广泛,再加上现代企业制度的不断建立和完善,越来越多的企业依靠信息数据库开展各项工作,例如:对于市场情况的分析、做出重大决策等等。二是保障企业信息安全是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的必备条件。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企业面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在这种形势下,企业要想获取市场竞争优势就需要依靠信息安全来实现。三是企业信息安全作为企业发展战略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企业实施各项战略主要是通过自身的经营活动、财务信息等开展的,这些数据也能够将企业的战略实施方法以及下一步计划详细地反应出来,因此,如果企业的信息安全无法得到保障,那么企业要实施各项战略难度也很大。

 

2 网络时代下企业信息安全风险分析

 

2.1 缺乏高度的信息安全风险意识

 

在网络时代的浪潮下,很多企业都在逐步加强自身信息安全的建设,通过加大资金投入、创新技术等措施来保障自身的信息安全,然而,对信息风险的控制并非仅仅依靠技术就可以实现,更重要的是人们要树立起信息安全的风险意识。但是从当前来看,还有很大一部分企业的领导者、管理者、员工缺乏对信息安全风险的高度重视,主要表现在:个别人甚至片面地认为信息安全仅仅是网络部门的责任,跟自身没有多大关系;二是有个别企业领导者认为对信息安全的宣传过度夸张,遭受网络攻击的概率小,一般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三是个别企业没有建立信息安全风险管理体系,再加上企业缺乏具体的故障系统,导致企业信息安全遭到风险时,员工往往手足无措,虽说有些企业针对自身的信息安全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和制度,但是由于缺乏针对性和操作性,导致这些制度无法得到真正落实。

 

2.2 应用系统的安全性不高

 

企业要实现信息化建设的目的,少不了各种应用系统作支撑,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很多企业还存在着应用系统的安全性不高等问题,进而导致企业在数据传输和存储等方面存在漏洞。如此容易被一些病毒、恶意软件窃取,实现非法访问,进而引发企业信息丢失或者泄露等安全风险。另外,很多企业应用系统的安全方模式也较为单一,绝大部分主要是采用“口令”的方式进行认证,无法实现对信息安全全方位的防范。另外,企业设置的密码过于简单、操作不规范等等都会增加应用系统安全的风险。

 

2.3 技术设备和设施的作用发挥不足

 

个别企业为了防范信息安全风险,针对一些重要信息设置了安全设备,但是由于操作条件和参数设施不够合理,无法将这些设备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还有很多企业没有通过建立工作日志来对安全设备、设施的运行情况进行监控,进而不能根据企业的经营情况对信息安全进行风险控制,更无法采取有效措施保障企业风险管理。

 

3 网络时代下控制企业信息安全风险途径分析

 

3.1 加强信息安全教育,提高信息安全风险意识

 

由于在企业信息安全控制中,提高员工的信息安全意识是保证企业信息安全的决定性因素,因此,企业应该加强对员工的信息安全教育,帮助员工树立起信息安全风险意识,例如:企业可以利用一些重大节日开展关于信息安全的演讲比赛、征文比赛,也可以通过建立适当的激励制度以及开展培训活动等途径来加强员工对信息安全重要性的认识,进而提高自身的信息安全风险防范意识和观念。

 

3.2 加强信息化建设,设置信息安全管理部门

 

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信息安全作为重要的基础,企业要强化自身的内部控制,就应该落实信息安全的建设工作。加强信息化建设首先需要企业将信息安全纳入安全管理范围内,进而突出信息安全建设管理的重要地位;然后不断健全信息安全的责任制度,争取形成信息安全联动管理机制,确保信息安全管理的有效性;最后,在企业中设置信息安全管理机构,该部分的主要职能为企业信息安全建设、管理以及员工的信息安全教育培训工作等,从而为企业的信息安全风险控制创建一个良好的内部环境[2]。

 

3.3 运用新技术,加强信息安全风险防范

 

当前控制信息安全风险常见的主要有VPN技术和防火墙技术:(1)VPN技术。VPN主要指的是在公共网络的虚拟专用网络中建立一个临时的安全链接,在通常情况下,对VPN内部进行扩展可以实现远程操作,建立一条分公司、商业合作商和供应商跟公司内部网络安全联系,从而确保信息交换的安全性,保证数据传输的安全性。(2)防火墙技术。防火墙也被称为访问控制系统,主要是通过对网络做拓扑结构和服务类型上的隔离来保障网络安全。运用防火墙技术可以保证企业的内部网络免受外部网络的侵占,并阻断非法访问的外部网络进入企业内部网络,保证企业信息和资源的安全。

 

4 结 语

 

总之,网络时代的产生为企业发展创造了新的模式和发展契机,但与此同时,企业的信息安全也面临着很大的威胁,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要实现对企业信息安全风险的控制,首先应该找准企业信息安全的风险点,然后采取对应措施,如:加强信息安全教育、加强信息化建设、运用新技术等几个方面来控制信息安全风险。

 

作者:袁亮 来源: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5年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