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高中数学预习方法范文

高中数学预习方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中数学预习方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高中数学预习方法

第1篇:高中数学预习方法范文

关键词:高中数学;数学学习方法;数学思维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13-0072-02

高中阶段是学生进入大学前的求学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在顶着高考压力的情况下,学生日复一日地进行着学习。学生获得的学习效果与取得的学习成绩,都在高中阶段逐步体现出来。数学是高中阶段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在高中课程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数学可以启迪人们的智慧,训练人们思维的多样性,对一个人的学习和工作具有重要的作用。高中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所花费的时间与精力是非常大的,但是有的同学的数学学习效率与成效不是很高。大部分同学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难以掌握数学学习的要点,抓不住数学的精髓,时常陷入困境,影响了各方面能力的提高。因此,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高中生应当善于思考与实践,逐步掌握学习数学的方法与数学思维。这样,高中生才能在数学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取得重大突破,才能大幅度提高数学学习成绩。

一、当前高中数学学习特点

就高中生而言,数学学习属于一个知识的建构过程,也就是“知识同化”与“知识顺应”的过程。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不应当仅仅是简单或者被动接受教师所传递的数学知识,更要求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积极地思考与实践,主动地建构自己的知识框架。学生要通过分析、比较、归纳、类比等思维活动,将数学老师教授的新知识整合到自己已有的数学认知结构中,这就是知识同化的过程。与此同时,学生已经掌握的数学知识结构,也在不断积累、更新,促使新的知识结构与已有的知识结构相互适应,促进新知识在自己脑海里生根,这就是学习中的顺应过程。经过多年的学习,逐渐认识到高中数学学习的重点其实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数学知识的学习需要自己不断地进行建构。数学知识的学习,其实并不是由数学教师直接将重点知识传递给学生,而是学生依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内容和学习经验,主动建构自己的数学知识框架,形成对数学的深刻认识,感悟数学的内在规律。高中数学的学习简单来说就是一个创造性的学习过程,我们借助老师所传授的知识,凭借自己的独立思考与勤奋练习,获得理想的学习效果。数学学习是一种思维训练与智慧启迪的过程,是一种意志磨炼与情感培养的过程。但是,通常情况下学生的学习效果都是由考试来集中体现,而教师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时也通常以分数来决定。针对此种情况,不得不承认,数学考试的分数并不是我们学习数学的全部体现,因为数学学习的内涵更为丰富。但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如果能对所学的知识点做到心中有数,熟能生巧,也就从根本上解决了对成绩担心的问题。其次,高中数学更体现出顺应过程。数学学习其实更多地体现为顺应性过程,也就是在知识不断变革的过程中能够重新建构自己的知识框架。这是学习数学新知识的一个体现,也是我们思维中认知结构相互作用产生的直接结果。从理论的角度来说,学习的顺应性更体现为学生自己主动建构知识的活动。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主动思考,勤于练习,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并且学会结合现实生活灵活运用。针对高中数学学习的复杂性与难度,数学学习处于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而这个过程也不可能只依靠一次的知识建构就可以完成,需要在学习的过程中多次反复和深化,才能更好地理解数学的内在本质与内在精魂。

相较于其他学科而言,高中数学的学习有其特殊性。高中数学的语言比较抽象,逻辑比较严密,知识的连贯性和系统性也比较强。对学生而言,学习数学的过程其实就是一边学习一边体现创造性的过程。学校积聚优良的师资,精心传授数学知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要依据自己的学习特点与自身学习水平,认真开展学习活动。要积极参与到数学教师组织的数学学习中,认识到数学的高度抽象性、严密逻辑性、广泛应用性,结合现实情境有效地进行数学学习。要重视课前认真预习、课中认真听讲、课后及时复习,学会独立思考,学会勇于探索,不怕难题,不怕挫折。

二、当前高中数学思维方法

简单而言,思维指的是人们理性的认识活动,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反映,是认识的高级阶段。思维是人的智力的核心。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我们不仅要重视数学知识的学习,更要重视数学思维方法的培养,数学思维方法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在数学思维方法培养的过程中,我们应注意以下几种思维方法。

1. 抽象性的数学思维方法

高中数学知识的学习通常都会包含许多概念,而概念是数学思维的基本组成部分。在学习的过程中,数学概念是数学思维形式的基础与体现。但是,从另外一个层面来说,数学概念的形成与发展其实就是数学抽象活动的具体表现结果。由此就可以看出,高中数学思维方法的培养,就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形成抽象思维。抽象思维能够站在更高的视点,挣脱一些现象的干扰,将数学的本质体现出来。数学这一特性,与社会科学思维的形成方法有所不同。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我逐渐认识到,高中数学并非只是将已经存在的真实事物纳入到学习的范畴中,让学生来学习与认识。数学的学习,更多的是思维的训练,要抽象地理性地认识各种具体事物的本质及其相互之间的内在因缘。数学思维抽象性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高中数学的抽象性具有多样性。即使是从同一个原型出来,也可能抽象出不同的数学对象。在此过程中,数学思维的构成也就逐渐被演化成多样性。第二,数学抽象思维具有间接性。从某种层面上来说,数学思维抽象性其实也就体现出了间接性,间接性的思维有时反而能将数学的本质体现出来。因此,平时要积极主动地进行一题多解、一题多练、一题多变的数学练习,训练自己从多侧面、多角度思考数学问题的能力,跳出一个个让人目眩的题海,探究数学问题的本质和规律,探索数学世界的奥秘。

2. 建构性的数学思维方法

数学学习是一种生动有趣的问题解决过程,是“知识同化”与“知识顺应”交互运动的复杂的建构过程。在知识建构的过程中,可以培养出自己的思维模式与思维习惯,进而补充新的知识内容,更好地认识旧有的问题,提高自己数学学习水平。正是这方面的缘由,使得高中数学思维方法具备一定的建构性,即数学思维方法的特征就是建构性。建构性思维一般包括发现新的定义或结论、探究新的规律、归纳新的模式或方法、解决新的问题。数学概念的定义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价值,数学对象需要借助明确的定义完成建构。具体来说,就是数学知识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发生知识的迁移,获得相应的衍生概念,进而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的定义。反之,原有的数学概念需要借助公理与定律来明确其中的含义。在高中数学知识学习过程中,我们并不是简单地完成一个个数学知识点的学习,而是通过相应的方法来建构自己的思维,重组原有的知识。因此,在高中数学学习过程中,要善于思考,在具体的数学情境中分析问题实质,让教材上的死知识“活”过来,抽丝剥茧,直抵问题的核心。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要勇于探索,敢于突破,掌握建构新知识的一些常用模式,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要以开放的心态,博大的胸怀,积极主动地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时时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思考新的方案,创造新的思维成果。

三、结语

具备良好的学习思维与学习方法,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高中数学是高中学科中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数学学习对思维、智能发展有极大的意义。在高中数学学习过程中,不仅要理解数学学习的本质因素与数学学习的过程,还应当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属于自己的数学思维方法。针对特殊时期的学习,不仅要重视学习数学的知识点,还应当深化自己内在的数学思维模式,建构自己科学的数学观。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自己成长。

参考文献:

[1]曹新.如何发挥非智力因素在数学教学中的积极作用[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12(07).

[2]甄海燕.中学生数学问题解决效率的归因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

[3]叶丹.在数学问题解决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J].高中数学教与学,2014(16).

第2篇:高中数学预习方法范文

高中阶段是学生进入大学前的求学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在顶着高考压力的情况下,学生日复一日地进行着学习。学生获得的学习效果与取得的学习成绩,都在高中阶段逐步体现出来。数学是高中阶段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在高中课程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数学可以启迪人们的智慧,训练人们思维的多样性,对一个人的学习和工作具有重要的作用。高中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所花费的时间与精力是非常大的,但是有的同学的数学学习效率与成效不是很高。大部分同学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难以掌握数学学习的要点,抓不住数学的精髓,时常陷入困境,影响了各方面能力的提高。因此,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高中生应当善于思考与实践,逐步掌握学习数学的方法与数学思维。这样,高中生才能在数学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取得重大突破,才能大幅度提高数学学习成绩。

1.当前高中数学学习特点

就高中生而言,数学学习属于一个知识的建构过程,也就是"知识同化"与"知识顺应"的过程。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不应当仅仅是简单或者被动接受教师所传递的数学知识,更要求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积极地思考与实践,主动地建构自己的知识框架。学生要通过分析、比较、归纳、类比等思维活动,将数学老师教授的新知识整合到自己已有的数学认知结构中,这就是知识同化的过程。与此同时,学生已经掌握的数学知识结构,也在不断积累、更新,促使新的知识结构与已有的知识结构相互适应,促进新知识在自己脑海里生根,这就是学习中的顺应过程。经过多年的学习,逐渐认识到高中数学学习的重点其实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数学知识的学习需要自己不断地进行建构。数学知识的学习,其实并不是由数学教师直接将重点知识传递给学生,而是学生依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内容和学习经验,主动建构自己的数学知识框架,形成对数学的深刻认识,感悟数学的内在规律。高中数学的学习简单来说就是一个创造性的学习过程,我们借助老师所传授的知识,凭借自己的独立思考与勤奋练习,获得理想的学习效果。数学学习是一种思维训练与智慧启迪的过程,是一种意志磨炼与情感培养的过程。但是,通常情况下学生的学习效果都是由考试来集中体现,而教师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时也通常以分数来决定。针对此种情况,不得不承认,数学考试的分数并不是我们学习数学的全部体现,因为数学学习的内涵更为丰富。但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如果能对所学的知识点做到心中有数,熟能生巧,也就从根本上解决了对成绩担心的问题。其次,高中数学更体现出顺应过程。数学学习其实更多地体现为顺应性过程,也就是在知识不断变革的过程中能够重新建构自己的知识框架。这是学习数学新知识的一个体现,也是我们思维中认知结构相互作用产生的直接结果。从理论的角度来说,学习的顺应性更体现为学生自己主动建构知识的活动。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主动思考,勤于练习,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并且学会结合现实生活灵活运用。针对高中数学学习的复杂性与难度,数学学习处于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而这个过程也不可能只依靠一次的知识建构就可以完成,需要在学习的过程中多次反复和深化,才能更好地理解数学的内在本质与内在精魂。

2.明确的学习目的与科学的学习措施

高中学生仅仅想学是不够的,还必须"会学",要讲究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才能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才能提高学习成绩。

良好的学习兴趣;古人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即说,干一件事,知道它,了解它不如爱好它,爱好它不如乐在其中。"好"和"乐"就是愿意学,喜欢学,这就是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才能产生爱好,爱好它就要去实践它,达到乐在其中,有兴趣才会形成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在数学学习中,我们把这种从自发的感性的乐趣出发上升为自觉的理性的"认识"过程,这自然会变为立志学好数学,成为数学学习的成功者.那么如何才能建立好的学习数学兴趣呢?制定计划使学习目的明确,时间安排合理,不慌不忙,稳打稳扎,它是推动我们主动学习和克服困难的内在动力,但计划一定要切实可行,既有长远打算,又有短期安排,执行过程中严格要求自己,磨炼学习意志。课前自学,对所学知识产生疑问,产生好奇心,自学不能搞走过场,要讲究质量,力争在课前把教材弄懂,上课着重听老师讲思路,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尽可能把问题解决在课堂上。 听课中要配合老师讲课,满足感官的兴奋性.听课中重点解决预习中疑问,把老师课堂的提问、停顿、教具和模型的演示都视为欣赏音乐,及时回答老师课堂提问,培养思考与老师同步性,提高精神,把老师对你的提问的评价,变为鞭策学习的动力,及时复习是高效率学习的重要一环。通过反复阅读教材,多方面查阅有关资料,强化对基本概念知识体系的理解与记忆,将所学的新知识与有关旧知识联系起来,进行分析比效,一边复习一边将复习成果整理在笔记本上,使对所学的新知识由"懂"到"会".独立作业是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灵活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一步加深对所学新知识的理解和对新技能的掌握过程.这一过程也是对我们意志毅力的考验,通过运用使我们对所学知识由"会"到"熟"。解决疑难是指对独立完成作业过程中暴露出来对知识理解的错误,或由于思维受阻遗漏解答,通过点拨使思路畅通,补遗解答的过程,解决疑难一定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做错的作业再做一遍,对错误的地方没弄清楚要反复思考,实在解决不了的要请教老师和同学,并要经常把易错的地方拿来复习强化,作适当的重复性练习,把求老师问同学获得的东西消化变成自己的知识,长期坚持使对所学知识由"熟"到"活".把概念回归自然。

建立良好的学习数学习惯.习惯是经过重复练习而巩固下来的稳重持久的条件反射和自然需要.建立良好的学习数学习惯,会使自己学习感到有序而轻松.高中数学的良好习惯应是:多质疑、勤思考、好动手、重归纳、注意应用.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要把教师所传授的知识翻译成为自己的特殊语言,并永久记忆在自己的脑海中.另外还要保证每天有一定的自学时间,以便加宽知识面和培养自己再学习能力.最重要的是,同学们要知道,学习是一个长期的巩固旧知、发现新知的积累过程,决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

第3篇:高中数学预习方法范文

关键词:数学;思维;必要性

通过对教学效果的观察,笔者发现很多学生在高中数学学习中出现了“水土不服”的现象,即对知识的理解力差、不会灵活运用知识、对数学学习失去兴趣和信心。其实,这是从初中到高中数学学习的一个很正常的过渡现象,学生表现出来的各种不适是很普遍的,只要老师能够积极引导,用正确的教学方法启发他们,给他们开启一个新的数学学习观念就能够很自然地解决这个问题。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让数学学习方法和思维同步发展,彼此促进,方能取得效果。

一、数学学习方法和思维培养同步发展的必要性

1.高中数学知识特点的变化决定了学习方法和思维培养必须同步发展

数学本身就是一个较为抽象的学科,而迈入高中之后,其抽象的程度更是大大增加。在教学时,老师主要应通过提供固定的思维模式和解题步骤来教学生一些基本的数学问题解决方法,而在高中数学的学习过程中,老师不再“简单粗暴”地给出“模板”,而是在多数情况下仅仅提供一个逻辑思维。从内容的抽象程度变化,到内容的丰富度,几何语言、逻辑运算语言、立体几何、函数等等都给了学生“重重的一击”。

面对这样的知识特点转变,学生必须摆脱原有的、机械式的思维方法,积极提高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去总结知识特点,摸索新的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从而实现学习方法和思维培养的同步发展。

2.高中数学的学习状态和任务要求学习方法和思维培养必须同步发展

刚刚迈入高中,可能学生在心理上并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甚至还想像初中那样,依赖于老师给的“题型套路”,依赖于家长的课后辅导。因此,他们没有课前预习的习惯,课上的认真度更是不够,妄想在课后再进行弥补。学生这种围着老师团团转、没能好好掌握学习自的学习方法是无法适应高中数学知识特点的,反而会让学生失去学习的信心,形成恶性循环。

另外,学生没有充分认识高中数学,想要照搬初中的数学学习模式,认为自己还能像以前一样,只要“考前突击”就能解决问题。这种思想懈怠的现象大大限制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养成了一定的“侥幸心理”,对他们数学的学习乃至将来的成长都是非常有害的。因此,一定要转变学生高中数学的学习状态,让学习方法和思维培养实现同步发展。

二、如何实现数学学习方法与思维培养的同步发展

1.想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高中数学虽然较难,也较为抽象,但是如果能够深入地了解它,还是非常有趣的。在高中数学中增加了高难度的函数、更加抽象的几何、有趣的数学集合等等,每一个知识点都有自己独特的特点,如果学生能够发现其中的乐趣,学习起来就会简单很多。而且高中数学学习很容易就有成就感,因为难度大,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够解决。这样在解决完问题之后享受那种成就感,是非常快乐的事情。老师就可以让学生去尝试不同的学习方法,然后通过学习成果来进行准确评价,之后再依靠这些“成就感”去加深自己的学习兴趣,让思维更加灵敏,自然其学习效果会事半功倍了。

2.会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高中数学不是靠死学就能学会的,一定要有效率,因为高中面临着高考,“时间紧,任务重”,更是不能浪费精力。因此,学生要将自己的精力集中为一个点,然后去攻克一个个数学“难关”,尽量让自己的每次“出击”都能有所收获,形成这样的解决问题的模式之后,学生自然会有一个更好的学习习惯。

老师可以重点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锻炼他们精神集中,然后将这种思维方式“映射”到数学学习方法之中,以形成高效的学习过程,一步步让学习效果提高。

3.能学,完善学生的学习能力

一个人的学习能力是由内而外反应的,是从思维和理解力上来逐步反映到实践力上面的。高中数学需要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就不能忽视他们理解问题的能力,要将思维和实践联系起来,当成一个逻辑整体去培养。

在平时的学习中,不能只让学生思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而应让他们真正地按照自己的想法将这些问题解决,以防“眼高手低”的现象发生。还有解决问题的方式并不是一种,要针对同一个问题思考多种解决方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和小组讨论的形式,在团队合作中完善自己的学习能力。

总之,高中数学的学习一定要注意其抽象程度的增加,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信心出发,让他们从心底接受高中数学知识特点的变化,正确对待数学知识特点的发展,积极应对并努力完善自己。相信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适应高中数学知识特点,转变学习方法、完善思维模式“不在话下”。

第4篇:高中数学预习方法范文

一、创设问题情境,培养自主参与意识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也是他们参与自主学习的推动器。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时间,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新颖、贴切的问题情境,营造良好教学氛围,让同学们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之中,引发学生认真思考,激发他们强烈探索欲望。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还要注重渗透培养学生自主参与学习意识,有效挖掘教学内容,尽量设计适合学生的问题情境,促进学生自主参与学习,让课堂充满焕发出生命力和活力,体现自主学习的价值。

例如:在探索函数教学时,为了有效培养学生自主参与意识,设计这样问题情境:首先运用多媒体展示,一枚炮弹发射后,射高为986m,它经过31s落地且击中目标。设炮弹距地面的高度h(m),时间为t(s)并满足h=142t-8t2。提出以下问题:

1.炮弹飞行2s、8s、25s时距地面多高?

2.当炮弹飞行什么时间,它离地面最高?

3.你们能求出变量t和h的取值范围吗?如果能,分别请你用集合A、集合B表示出来。

4.对于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时间t,按照对应关系h=142t-8t2,在集合B中是否都有唯一的高度h和它对应?

此题一出现,同学们自主参与意识十分强烈,根据初中的基础,很快求出前三个小问题的答案,但对问题4显得有点力不从心。此时,我引导学生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描述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这时学生兴趣又上来了,他们得出:在t的变化范围内,进行任取一个t值,按照给定的函数式,都有唯一的一个高度h与之对应。问题得到解决后,学生的脸上露出成功的喜悦。我抓住这一有利时机,进行有效的讲解函数概念,使同学们顺利地参与本节课自主学习活动,教学效果很好。

二、设计开放问题,激发自主参与探究

教学实践证明,在教学中创设开放问题既能有效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也能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实践能力,还能开发学生智力。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要结合学情和三维教学目标,挖掘教材,关注热点问题,设计开放问题,给同学们创设一个独立、多元的思考平台,有效地提供探索问题空间,不断激发同学们自主参与探究数学问题,从而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了较好的发展,并能发挥他们最大潜能。另外,开放性问题,有利于激发自主参与探究欲望,有利于激发学生灵感,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解决问题能力,进而培养他们的大胆猜想、创新思维能力。

例如:在探索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教学时,为了有效激发学生自主参与探索问题,设计这样问题情境:首先运用多媒体课件向同学们提出问题:如何判断电信铁塔与地面是否垂直?假如给你一个三角板,你能判断吗?

此题一出,同学们都认为是一个开放问题,在下面你一言我一语,自主参与探究问题,非常活跃。有的学生感觉有困难,此时深入到他们中间去,引导他们把铁塔当成笔竖起来,之后再用三角板去量,这时同学们经过实验,发现并概括出:若一条直线垂直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则这条直线就和这个平面垂直。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可见,设计开放问题,能充分给同学们提供更大的思维空间,有利于培养他们多层次思考问题的习惯,也有利于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火花的迸发。

三、设计课题问题,培养自主参与热情

新时代要看一个人学习、生存能力的高低,不在于衡量他掌握知识多少,而在于衡量他探究、创新潜能的大小。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同学们的探究、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是教学的重中之重。所以,我们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情,引导他们对资料、数据、信息进行筛选或整合,指导学生设计研究方案或方法,促进学生自主参与研究热情,培养他们独立探索思考问题的习惯,以及合作意识,不断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

例如:在学习完三角函数之后,为了有效培养学生自主参与的热情,我设计了这样课题:余弦定理在实际问题中的运用的研究。

第5篇:高中数学预习方法范文

[关键词]高中数学;数形结合;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6

数形结合的教学方式可以将数所具有的量化关系与形所表现的具体想象空间关系做有效的结合,从而达到知识点形象具体的内容展示效果,一方面建立有效的形象思维,让内容简化,便于内容的理解,另一方面将知识点具体的精确化,提升思维的精确度。在高中教学中广泛的运用了数形结合方法,学生的灵活运用程度较高。

一、高中数学数形结合教学方法的价值

(一)做好初高中知识点的过渡衔接

在初中数学学习方面,主要是有较强的概念性内容,解题主要通过模仿来有效习得,内容较为具体。高中数学更多的是抽象思维的训练,需要学生有更强的思维能力、空间感与运算能力。对于初高中知识的过渡转化,可以通过数形结合的方式来达到有效的衔接,将初中与高中的思维要点进行结合,兼具量化具体特点与形的抽象运用。学生在接受能力上得到有效提升,学习效率得到显著提高。一般情况下,数形结合已经广泛的运用在课堂教学与习题练习中,尤其是在立体几何和函数内容的运用中最为明显,有效的提升了学生空间想象力,同时依照数量的辅助,将空间想象表现的更为精确。

(二)有助于学生在解题中培养数形结合的高效模式

在解题中,运用数形结合可以有效的提升解题效率。以空间几何为例,学生头脑中难以形成具体的空间想象力,如果题目所说是一个立体长方形,如果知识有单纯的数字,则无法明白其中点、线与平面的空间位置关系,不能进行有效的观察测算,如果只有形,没有量化指标,长方体的长宽高位置关系不明确,则会导致具体形有多种表现,形如果不确定,那么就无法有效的进行接下来的计算。因此,立体几何是充分结合了数形结合的思维模式,从而才能达到高效解题的效果。往往立体结合通过明确的数形结合图形表示,会非常的清晰易懂,但是只用文字描述则无法形象的展示。

(三)形成学生数形结合思维模式

数形结合并不仅仅能够用在立体结合中,其他逻辑性较强的函数等知识点中也可以充分运用。甚至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可以较好的通过数形结合来解决。这种思维模式的建立有利于学生在高中数学,甚至其他学科中学习,最典型的如物理中,学习运用该方式也较为普遍。因此,对于数形结合思维能力的培养,不仅是数学课程需要,其他知识点学习也同样重要。这是一种抽象思维具象思维的结合。

二、高中数学数形结合方法的应用

(一)函数知识点教学中运用

在函数课程教学中,数形结合运用的较为充分。函数知识在记忆与运用上存在较大的难度,但是该内容是高中数学的重点部分,甚至是较多学生的解题难点。因此要在教学中通过更形象的思维方式来辅助其对数字概念关系的理解。如果知识采用死记硬背的方式记忆,学生缺乏有形思维的辅助,记忆与理解的效果将大大降低。如果运用数形结合的方式,可以有效的将函数图形的点与其函数性质做有效的关联性想象,既有利于理解,同时记忆上也更为简明。往往一个图形可以将复杂的函数内容简单形象的表现出来。函数在图形表现上具有一定对称性,因此在函数习题解答时,甚至可以直接图形表现来达到直接的答案,避免了过多的运算,对于选择题等内容来说,提升了习题解决的效率。

(二)数形结合的便捷思维模式来活跃学生思维

在高中数学内容教授中,对于密密麻麻的数字与文字,学生会感受到视觉疲劳感,无法专注且有耐心的进行课程学习,甚至对于知识点的学习产生厌倦感。然而运用数形结合的方式,则有利于提升理解能力,让理解具有更多发散性,提升了数学知识点分析的趣味性。特别是运用一定带有趣味性的图形做教学,可以有效吸引学生注意力。其次,在立体几何中运用数形结合方式,可以让学生自己进行画图理解,提升绘图能力的同时,让学生在图形操作观察中带着一定趣味感情况下做进一步的深入学习。一般来说,作为普通人,自身具有一种图画的喜爱天性,也许不一定对数字敏感,但是对于图形都有更敏锐的反应的意识。

(三)运用在加速教学进度上

如果在知识点的讲授中,教师存在较大的内容压力,或者在习题讲授分析中,题量过多,对于一定简单性的习题,如果不需要展示其反复的解题过程,可以通过数形结合来进行简单的表现,告诉学生通过高效的解题思路运用来提升应试考试中的大量习题内容。而对于知识点的讲授,如果学生遇到了理解性的困难,也可以通过数形结合来加快学生理解效率,进而有效的推进课程进度。一般情况下,运用数形结合方式可以加快一半的教学进度,这也是为什么教师普遍使用数形结合的方式。

三、结束语

高中数学中数形结合思维运用较为广泛,教师要言传身教的去影响学生,让学生感受到这种方式运用的便捷性,从而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同时也可以有效的应对数形结合习题的恐惧感。尤其是部分学生对立体几何较为恐惧,如果长时间大量的绘图思考,可以让其有效的建立空间感受,降低对立体几何的思想压力。让学生将数形结合成为思维惯性,能够熟练的掌握并操作,提升学习效率的同时,也养成了一种现代化的思维模式,有利于学生今后知识的学习。

[参考文献]

[1] 张毅.高中数学教学中数形结合的应用探析[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4,(32):227.

[2] 沈国锋.刍议高中数学教学中数形结合方法的应用[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4,(35):287-287.

[3] 张霞.高中数学教学中数形结合的应用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5,(23):149-150.

姓名:罗玲,出生年月:1983年11月,性别:女,民族:汉,籍贯:云南省玉溪市(省市),学历:本科,职务:,职称:二级教师

第6篇:高中数学预习方法范文

【关键词】中考数学综合能力高效复习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5-0131-01

一、制定科学的复习计划

自素质教育实施以来,中考的数学题型越来越新颖,也越来越灵活多变,对学生解题技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进而导致有些教师在中考前的复习阶段抛弃了对基础知识的复习,抛弃了课本,使用“题海”战术,让学生反复尝试各种各样的中考模拟试题,企图以这种方式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但是,这种方法显然不是科学有效的复习方法。中考是检测学生综合能力的测验,任何的综合能力的提升都是以基础知识的掌握为前提的,但是对于课本基础知识的复习又是一项十分繁琐的任务,这和中考时间紧,任务重的数学学科复习现状相冲突。这就需要教师要针对自己学生情况,制定一个行之有效的科学的复习计划,将课本知识习题化,帮助学生制定自己的学习计划,对学生的复习进行积极的指导,提高中考数学的复习效率和质量,全面备战中考。

二、紧扣课本,复习基础知识

在中考数学的过程中,通过对历年中考数学试题的研究我们发现,中考试题过半的试题都能在课本上找到“原型”,许多中考试题都是课本上的习题和例题的改编、引申和升华,所以,在复习的时候,教师要深入钻研课本,确定复习重点,梳理课本上的知识点,反复练习课本习题,夯实学生基础,做到举一反三。

1.梳理基础知识,构建知识框架

教师要梳理知识结构,将初中数学知识加以系统整理,归纳分类,重新组织,将相近知识点放到一起,便于学习掌握。例如,一次函数、二次函数、一元二次方程、二次不等式等知识点可以放到一起同意复习。同时由于学生的自身学习情况和学习能力以及学习方法有差异,所以要引导学生建立自己能理解的知识结构体系树,将数学中的公理、定理、公式、概念不仅能够准确记忆,而且还要能够灵活运用到解题过程中去,对解题方法、解题技巧能够及时的再现并在考试中能够熟练运用。例如,某海滨浴场东西走向的海岸线可近似看作直线l(如图)。救生员甲在A处的望台上观察海面情况,发现其正北方向的B处有人发出求救信号。他立即沿AB方向径直前往救援,同时通知正在海岸线上巡逻的救生员乙,乙马上从C处入海,径直向B处游去。甲在乙入海10秒后赶到海岸线上的D处,再向B处游去。若CD=40米,B在C的北偏东35°方向,甲、乙的游泳速度都是2米/秒。问谁先到达B处?请说明理由。(参考数据:sin55°≈0.82,cos55°≈0.57,tan55°≈1.43)

这一题考察了理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分值很高,难度不大,只要学生掌握了这一基础知识就可得分。

2.深入钻研课本,夯实基础

让学生充分掌握课本习题,将课本的习题逐个练习加以讲解,必须做到逐题过关,课本上的综合性题目,让大部分学生尽量做到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少数学生教师要加以指导,并试着将课本习题例题进行变式,充分运用课本基础知识解题,体会课本基础知识中在解题中的运用,以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

三、专项复习,提高综合运用能力

在第一轮复习中,学生已经掌握了大部分的基础知识,但将基础知识整合运用到解题过程中的能力还有有待提高,这就需要开展专项复习,将第一轮中的知识点、线交织成网,用以分析和解决问题,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在每年的中考试题中都会出现一些综合型的大题,例如,如图,已知动点A在函数y=■(x>0)的图象上,ABx轴于点B,ACy轴于点C,延长CA至点D,使AD=AB,延长BA至点E,使AE=AC,直线DE分别交x轴于点P,Q。当QE:DP=4:9时,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等于_________。

这一题考查了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勾股定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三角形的面积等知识,综合性较强。虽然,所占比例不大,但基本是每考必出的题型,这就需要学生有很强的整合知识的能力,也就是说,要有将琐碎的基础知识整合到一起来解决问题,因此,这一阶段复习所选的习题要有针对性,并且能够整合知识点,从而使学生的综合运用基础知识的能力得到提升。新课标明确提出了对学生能力培养的要求,这在近几年的中考试卷上也可以反映出来,试题在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同时,也突出了对各方面能力的考查。数学是一门思维性和逻辑性较强的学科,死记硬背数学公式、定理、公理和概念是难以提升个人数学能力的,要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数学能力,首先学生培养自身的数学思维能力,遇到题目时能及时的启动数学思维,能深刻的理解题目内容,从而做到独立的分析和解决问题。

四、综合复习,强化训练

在学生经过一定时间的基础知识训练和对于数学知识块的专项复习后,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思维,形成了自己的数学思想,并能熟练的运用大多数的数学基本知识,在临近中考的这段时间,既是查缺补漏的阶段,又是综合整理复习、进行强化训练的阶段。

在经历了两轮复习之后,学生对自己在数学知识方面哪一部分掌握不好,哪一部分可以熟练运用要做到心中有数,同时教师还可以出一份综合学生数学知识的试题,帮助学生查缺补漏,找出自己的薄弱环节,以便课下进行针对性复习和训练。在强化训练阶段,主要以反复练习为主,在练习的过程中要达到综合复习的目的,这就要求教师在选择练习题方面要以章节综合练习题和系统知识为主要内容的综合练习题为主,认真批改学生完成的试题,及时的加以讲评,进而巩固复习效果,使学生在复习过程中做到心中有“数”。

中考前的数学复习,任重时短道却远,所以数学的高效复习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考试动向,微调复习策略,不仅要制定科学的复习计划,还要运用高效的复习方法,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应试能力。

第7篇:高中数学预习方法范文

【关键词】高中数学;不等式;学习方法;问题;例题

我们高中生在日常的学习当中,若无法准确的掌握不等式解题技巧,不仅不能提高数学成绩,而且还会在数学习题解答中遇到困难,降低解题速度。因此在不等式学习过程中,我们需要重视挖规律、重逻辑的解题技巧,找到自己所存在的问题,以此提高数学学习的效率。

1学习不等式所遇到的问题

在向老师请教不等式的问题后,我常会对老师这样说:这个题这么简单,老师没讲之前,我怎么就没想到呢,但是老师稍微一解释我就会做了。面对此现象,我不得不深入思考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其实,之所以会有上面的这些现象的出现,以笔者个人学习经历为例,不外乎有以下原因:第一,学习迁移能力不高,老师只是个引路人,具体该怎么走,还要靠自己找到途径;第二,思维不够灵活,数学中的不等式确实比较难,它的解题方法也比较单一,在解题的时候,如果想不到适当的方法就会很难把问题解决;第三,不明确问题的解集区域,或者是在求出解集范围后,未明确范围的边界,也就是不能确定边界值;第四,穿根法在解题的实际使用过程中,无法明确函数所具备的升降规律,致使解题中出现错误。

除此之外,参变量符号被忽视而导致错误的出现,也属于我在学习不等式过程中最普遍的错误之一。例如:1+x1-x>0的不等式解集在x>1或者是x0的不等式解集是-1

2加强数学不等式学习的策略

2.1把握好不等式解题过程的思路

从学习的过程中,我们知道解不等式不仅要熟悉不等式的各种性质灵活变形,还要利用很多数学思想帮助解题。我总结了以下几种思想方法:首先是数形结合,许多不等式与函数、导数、数列结合的题,都需要将代数转化为图形判断其定义域、值域、单调性、增减性等问题,选择题运用数形结合很多时候还可以避免复杂计算。其次是分类讨论,不等式与二次函数、三角函数结合考察的时候这一点尤为重要,我以前也会经常忽略对二次项系数和三角函数象限的讨论而导致丢分。再次是划归与转化,有些不等式可通过加一个数等方式,再运用换元法进行转化,使问题变得简单。最后是函数与方程,复杂的不等式最值问题往往很难直接计算,需要转化成函数,确定其定义域之后再用方程求最值进行计算。通过我自身在不等式中的运用,以及在自由灵活掌握了四种数学思想之下,其可以帮助我灵活应对不等式的各种题型。

2.2归纳不等式类型,以各个击破

例如在解绝对值不等式,遇到求解不等式|4x-1|>x+4时,常用做法是将不等式两边同时平方,然后将绝对值不等式转变为一元二次不等式问题,但正是这种惯性思维让我忽略了其中的问题,造成了错误,同时这也是由于对于绝对值的理解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对于这样的问题,老师告诉我正确的解法应是先考虑绝对值内(4x-1)的正负问题,当(4x-1)>0时,可以直接去掉绝对值符号,按照一元一次不等式求解,如果(4x-1)

2.3运用线性规划解决不等式问题

在日常学习过程中,我发现线性规划和不等式问题结合的题型出现频率较高,且还逐渐发现与面积求解、定义域等知识有关,因此在解题过程中,就需要注意最大值与最小值,熟练掌握线性规划与不等式性质,明确上述两知识点的联系,让自己转变解题思路,以逆向思维求解,从而保证解题的正确率。举一个自己遇见的题例,如:已知条件如下:a>0,x、y均符合x≥1,y≥a(x-3),x+y≤3的要求,若z=2x+y,且最小值是1,求a值。我在解答这道题时,会对上述题目先进行观察与分析,然后发现该题的重点是对三直线确立的三角形及其面积的计算,与常规的最值求解存在很大区别,并且该题已经率先给了最小值,所以我仅需找出题目中存在的不等式关系,明确可行域范围与三角形可行域,对其中某条直线位置的变量进行求解。

2.4加强知识的联系,有趣味性的学习

不等式作为一项数学知识,事实上同我们的现实生活、工作等密切相关,因此我们要善于将看似抽象的数学知识同简单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以此来激发自己的学习热情和信心。比如,在正式进入不等式知识学习前,我可以举出一个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例子,如某市出租车的计价标准为1.2元每千米,起步价为10元,最初的4千米计费10元,如果我身上只有23元钱,而我要去17千米的地方,那么我至少得步行多远呢?当我自己举出这一例子时,会立刻进入生活化情境中,将自己带到乘坐出租车的真实体验中,从而进入思考状态,带着兴趣和热情来分析问题,然后通过分析已知条件,结合题目中的未知变量,经过思考、分析,列出了一个不等式,建立起已知条件与未知变量间的关系,并利用不等式的相关性质来解不等式,以通过这样的方式,达到训练自己思维的目的。

3总结

不等式是高中数学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而且与其它知识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有时候还能够利用不等式来求解多种问题,是成功解题的工具。所以,我们要在数学学习中,不断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归纳出不等式的求解类型,各个击破,并对问题进行深入探索,以此不断提高学习不等式的思维能力和解题能力。

参考文献:

[1]张尹浩.高中数学不等式应用及学习策略[J].企业导报,2016(02)

第8篇:高中数学预习方法范文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模式;高中物理的教学;运用;方法分析

高中物理教学方法中不可或缺的因素就是具备一定的计算能力和逻辑推倒分析的能力,可以说,随着物理知识学习的深入,对于高中学生的数学逻辑分析和应用能力的水平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高中物理的教学方法中融入高中数学教学模式运用,成为了数理结合的关键所在。

一、高中物理的教学的应用现状

数学是与人们在实际社会中生产和生活息息相关的一门自然科学,主要研究的对象就是数量、变化、空间以及结构的模型,实现从抽象的现象中,通过运用逻辑推理思维和能力的培养,来解决实际问题。由此,我们不难看出数学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应用领域涉及到了社会的方方面面,是信息化社会条件下所必不可少的应用工具之一。物理知识是研究物质内在结构联系,相互之间的作用及运动规律的一门专业性学科,有利于帮助人们了解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运动的规律,成为了解决一些自然社会现象常见的工具。

在物理知识教学的过程中,数学知识的运用实现抽象的物理现象向具体的理论知识的转变过程,数学知识中的推理与分析成为了物理学发展的基础和手段。尤其是在高中阶段,高中物理的教学方法更是离不开数学教学模式的应用,数学知识成为了解决物理问题的基础和必备条件,为数理结合的教学理念提供了契机。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就现阶段的高中物理教学模式的现状来说,仍旧存在着一些问题和弊端。传统的物理教学课堂条件下,扼杀了学生对于物理知识学习和探究和兴趣,课堂只是教师的一言堂,过度的重视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学习,严重的缺乏对于学生物理知识学习的实践和实验阶段的学习。这就导致了高中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较低。比如:高中学生物理知识的学习中,虽然掌握了一定的物理知识的理论基础,但是无法熟练的应用数学知识进行解答,物理知识和数学知识的学习无法融会贯通,去解决实际的物理教学过程中的问题。

二、将高中数学教学模式运用于高中物理的教学方法分析

在信息化社会进程不断加速的现代化社会条件下,掌握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成为了高素质人才所必须具备的素质和基础。高中阶段的教学成为了培养学生逻辑思维与分析能力的平台和途径。数学教学知识的应用是物理教学得以顺利实现的保障。将高中数学教学模式运用于高中物理的教学方法分析摆在了首要的位置。

2.1从静态中探究共性

数学的主要特性就是精准简洁,通过最概括的语言来反应出具体的公理、定理及推论的内涵,而物理知识的理论概念都是建立在数学公式和定理的基础之上的,通过数学知识的推到,来解决物理知识的实际应用。比如:物理的力学知识的教学过程中,对于路程、速度和时间的关系,这与数学教学过程中的计算时间和路程的知识点是共通的,通过s=vt的数学公式的发展变化相同,通过数学知识和物理知识的相互融合,能够减少学生对于物理知识学习的难度。

2.2从动态中寻找规律

数学和物理教学讲究的都是物质的运动和变化,只有从动态的变化中才能够寻求到物体运动和发展的规律。比如:

2.3从动静结合的逻辑思维分析中推出物理结论

从动静结合的逻辑思维分析中推出物理结论,是将物理教学的理论和物体的运动轨迹相结合,简化学生在物理教学中实际问题解决时的计算量,实现复杂到简单的过程,增加物理知识逻辑解决问题的精准度,同时,还可以利用数学的逻辑思维方法来进行物理知识的验证和推倒的过程,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课堂的学习效果和效率,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和形成。

三、结束语

总之,随着物理知识学习的深入,对于高中学生的数学逻辑分析和应用能力的水平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高中物理的教学方法中融入高中数学教学模式运用,成为了数理结合的关键所在。本文通过深刻的研究和分析了实现高中物理的教学方法中对于数学教学模式运用,以期有助于转变传统的高中物理教学模式,加强数学知识在物理教学实际中的应用,充分的发挥出数学的应用性和逻辑分析性教学模式的优势,不断地开拓高中学生在物理知识学生的思路,积极引导学生的思维模式,切实提升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充分的发挥出数理结合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任陈莲.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下普通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

第9篇:高中数学预习方法范文

关键词:高中英语 审美教学 信息技术 课堂整合

一、引言

高中英语审美教学,是在课堂上让学生通过深入体验来开掘美、入境入情来传输美、自由扩展来延伸美的一个过程。一方面,随着越来越多的多媒体教学设备进入课堂,信息技术逐渐从次要的辅助地位成为主导地位的教学手段;另一方面,如果能够充分挖掘高中英语教材中的美育因素的艺术魅力,系统强化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审美因素和信息技术有机结合起来,使高中英语教学过程融于审美化、使教师“寓教于乐”、高中学生“寓学于乐”,那么,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英语能力均可能显著发展,从而提高高中英语课堂教学效益。在教育部《关于推进教师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意见》(教师[2002]25号)中,强调“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师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教师教育各个专业和学科课程的整合,引导和支持广大教师在教学中广泛运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信息网络技术和教育技术等先进手段,改进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 在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强调“要尽快改变学校美育工作中薄弱的状况,将美育融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借助信息技术强大的资料收集再现能力和师生交互能力,将信息技术有机融入高中英语审美教学中,达到以美促教、以美促学、以美育人的目的,进而形成高中英语审美教学与信息技术的课堂整合方法。

二、高中英语审美教学与信息技术的课堂整合方法的基本思想

包括三个基本点:首先,要在以多媒体和网络为基础的信息化环境中实施课程教学活动。其次,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信息化处理后成为学习者的学习资源。最后,利用信息加工工具让学生知识重构。

利用信息技术完成高中英语课程所规定的教学任务,其本质是对课堂多媒体教学模式的丰富和发展,帮助教师或学生解决教或学中的问题。即综合运用网络所提供的文本、图形、动画、视频、声音等多媒体信息,以超文本的信息组织形式,甚至网上虚拟现实技术,为课堂教学创设一种全新的教学情境,也给学生学习带来一种全新体验。

课堂整合方法沿袭了传统课堂教学方法,教师在这一方法中处于主导地位,学生处于主体地位,信息技术的应用基于“辅助”层面。

三、高中英语审美教学与信息技术的课堂整合方法的教学激励三部曲

即教师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教材、讲授和学生参与组成“想学的兴趣、要学的乐趣和必学的志趣”教学激励三部曲的模式,惯穿着不同的审美层次,即:感受美、理解美、欣赏美、创造美。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及强烈求知欲,充分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维持在整个教学活动的始终,是教学的重要任务。科学合理地利用信息技术,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系统优化,既可以增大课堂容量和密度,又可以生动地揭示教材教学内容与学生思维规律的特点,达到培养能力、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的目的。具体如下:

①想学的兴趣。教师钻研教材,找准知识点,利用信息技术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促使学生去感受美。

②要学的乐趣。教师认真搞好课堂教学设计,通过多媒体课件的视听交叉、交互作用和教师的引导,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中进行情感交流、激发强烈的求知欲,从而促使学生去理解美、欣赏美。

③必学的志趣。教师通过多方位信息的调整以及运用灵活多样、直观的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思考,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为深入,联想更为广阔,当堂消化、理解和巩固知识,再加上教师肯定的评价,使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快慰,促使学生去创造美。

四、高中英语审美教学与信息技术的课堂整合方法的主要操作步骤

利用信息技术,加强“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训练,培养高中学生的英语审美能力,大致分为4个主要操作步骤。

①巧设情节,通过资料呈现和观察,突破单词关,感受美。首先,教师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作为呈现、表达、演示工具给学生提供、呈现大量的资料,而这些资料可以是老师自己创设的也可以是从互联网上获得的,它具备一种事物明确的特征或者是对一种现象的描述。在资料呈现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事物的特征,或者引导学生联系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此类现象,并用英语单词和标准的发音来描述这些特征或者现象。然后,学生通过观察能够对这些资料进行分析,思考从该资料中能够获取哪些信息,这些信息与哪些概念、知识有关。

②资料的分析讨论与再呈现,突破句型关,理解美。首先,教师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作为记录、分析、讨论的工具引导学生用科学的观点来分析资料呈现的特征或现象并尝试用英语句型来描述它们。然后,学生按照老师的引导和组织,在与同学、老师的讨论中产生思想交锋,初步明确该特征或现象与哪些知识相关、可以用哪些语言句型来表达,并形成知识可能存在的某种关系的心理趋向。

③相似特征或现象的搜集、讨论与分析,巩固教学效果,欣赏美。首先,教师或者组织学生搜集与前面呈现的相关、相似的特征或现象。然后,学生在老师的任务安排下,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作为记录、分析、讨论的工具,将讨论、思考深入,对这些特征或现象中的共同点和不同点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分析讨论,并用恰当的英语表达出来。

④特征或现象反映的语言规律的归纳、验证及拓展,提高教学质量,创造美。首先,教师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作为记录的工具引导学生表达、归纳、总结相关的语言规律,激励学生深入思考。然后,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用该语言规律能合理解释所有的特征或现象,通过习题、阅读来巩固语言规律。

下面是以现行高中英语教材(2003年人教版)《Unit 6 Good Manners》为例,通过对话、模仿、句型操练达到掌握并熟练运用本课句型的目的,具体阐述信息技术在高中英语审美教学中的初级整合模式。

1、收集有关礼貌与不礼貌的行为,整理后借助信息技术制成多媒体课件,突破单词关,通过大屏幕展示,让学生去感受“美”与“不美”。收集的材料可以是街头的,也可以是学校的,但必须以学生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为主。画面要处理得生动有趣,可以是漫画的,也可以是实地拍摄的。在这个过程中,要配以相应生动的语言—地道准确的英语发音,建构良好的英语学习芬围。

2、让学生来判断礼貌与不礼貌的行为,理解“美”与“不美”,突破句型关。看完大屏幕后,让学生讨论、发表自己的意见,使用下面的英语句式:It’s bad manners…,it’s good manners…,it’s polite/mipolite, I don’t think …。如果在某一问题上意见不一致时,老师要从正面引导,让学生有一个清晰的概念。

3、结合现实生活,谈论自己的不礼貌形为。老师首先检讨自己在生活、教学中的不够礼貌的言行。然后让学生自己对照一下,发现自己不文明的地方。请学生归纳出文明礼貌的语言,如:Excuse me,I’m sorry ,Forgive me, Sorry about that,Thank you,Please…。从而达到学习英语的过程,也是净化心灵的过程。

4、请学生用英语创作有关文明礼貌的短剧,把文明礼貌的语言应用于实践中。自编自导自演,让学生创作文明礼貌用语,既让学生练习了英语口语,又达到欣赏美、创造美、爱美的目的。有些学生就写出了很有价值的语言,如,Please don’t litter(请别乱扔) 。Rubbish, please don’t move to me(垃圾,不要向我扔)。

五、总结

在英语常规课和活动课的课堂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从强化教学审美因素的角度,系统地对学生施加教育和影响,使学生在美的熏陶中感悟美、创造美,努力开启学生的心智,张扬个性,不仅大面积地提高了学生的英语成绩,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兴趣、激发了学习的自觉性和创造性,使得学生的英语能力和审美能力均得到了显著的提高,达到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和效率的目标。

主要参考文献:

[1] 《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吴平浩 《当代重庆教育论文大系》(2003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