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生物医药行业规模范文

生物医药行业规模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生物医药行业规模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生物医药行业规模

第1篇:生物医药行业规模范文

11月份大盘出现了大幅震荡,上半月医药板块也跟随大盘跳水出现了较大幅度的调整,但当大盘企稳之后,医药板块的防御特征凸现,逆势上涨,最终收复了前期失地,当月跑赢大盘高达16个百分点,当中华神集团、江苏吴中等龙头个股更是藉抗癌概念走出了连续涨停的强悍行情。但上周突如其来的降价利空如当头棒喝,医药板块的上攻步伐被迫停止,相关个股如丰原药业、长春高新等更是放量下挫,疲态尽显。降价利空,是医药板块由盛转衰的拐点还是大牛里面的小小插曲呢?

降价无碍大局

国家发展改革委上周发出通知,决定降低头孢曲松等部分单独定价药品的最高零售价格,涉及抗生素、心脑血管等药品。正是这则利空诱发了医药板块的调整行情,那么,究竟其对整个行业产生了多大的利空呢?

海通证券对此表示,此次单独定价的取消,主要针对外企而言,并且本次降价二级市场已有预期。国家发展改革委2005年以前对特定企业,包括国内知名品牌企业生产的药品实行优质优价,即单独定价。本次取消部分药物的单独定价对国内企业负面影响较小,对外企的影响较大。

中信证券亦明确指出,此次降价对行业影响有限,对上市公司更是影响不大。需要注意的是,所谓单独定价是针对最高零售价格而言,而非招标价或出厂价。而对于某些品种,由于此前各省的历年招标使得价格不断降低,实际零售价早已远低于最高零售限价,有的省份甚至已将价格压到了本次限价之下。总体来看,药品价格下降是一个一直在持续的长期趋势,此前,包括国家的25次行政性降价,以及各省市的招标,都不断在压缩药品价格。而企业则通过研发新产品、压缩生产成本等加以应对。我们认为此次针对单独定价产品的降价,其幅度并未超出预期。医药行业的发展前景仍值得看好。

中金公司更是旗帜鲜明的表示,此次降价创造了公平竞争的环境,利好国内仿制药企业。此次降价表明了发改委对未来药品定价的态度,外资原研药将不作为定价标准。该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取消了外资药企的“超国民”待遇,缩小了外资内资药品的定价差异,创造了公平竞争的环境,有利于国内仿制药企业的发展。此次降价尽管调低了部分首仿药品的最高零售价,但首仿药仍具有一定的价格优势。国家鼓励医药创新的大方向不变。

国金证券则目光放得更长远,他们认为,在2010年各地新的药品招标管理办法试点的基础上,全国范围的价格调整预计在明年内出台。在降价是一种大趋势的背景下,价格调整政策将加速国内医药产业结构的调整,两类企业将明显受益:(1)行业集中度提升的推动者;(2)研发型企业。此外,2010年受制于基本药物目录价格的调整,在政策不明朗的背景下,企业的发展也受到影响。随着相关降价政策的出台,在基药市场占比较大的中药企业有望恢复增长。如果政策力度不大的话,企业还能获得价不降、量上升的超预期局面。另外,中药现代化、中药品牌的延伸、中药企业机制的变革也是值得投资的因素。

增长仍是主旋律

近年来我国医药行业正在经历持续快速的发展,也正是这样持续快速的发展才能有力地支撑其资本市场中医药板块的蓬勃发展,从而为企业和投资者提供融资和投资的路径,成为其事业和财富成长的源泉。

医药行业 飞速发展

近一年来医药板块的骄人表现离不开整个医药行业飞速发展的有力支撑。据统计,随着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以及国家相关产业政策的大力扶持,我国医药行业发展势头迅猛,近十年来持续保持高速增长,并呈现供需两旺的产业链格局。据国家统计局和SFDA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数据显示,2009年我国医药制造业工业总产值已实现9443.30亿元,预计2010和2011年将分别实现12560.00和15450.00亿元,近十年来年均增长率保持在20%以上;自2000-2009年的十年间,我国医药制造业的资产和利润总额累计分别增长了6,542.43亿元和857.38亿元,占全国资产总额和全国利润总额的比例基本上保持在2%或以上;在医药行业整体规模和供给能力不断增长的同时,医药市场的销售规模和消费需求也在不断增加。据中国医药商业协会的数据显示,国内药品市场销售规模逐年增长、需求强劲,而且全国七大类医药商品购进总值也在逐年增加,预计未来市场对这些商品的需求将进一步扩大。

战略新兴产业规划助推生物医药行业快速成长

酝酿推出的生物医药产业振兴产业规划激发了各地投资生物医药产业的热情,成为生物医药行业快速增长的新助推器。10月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规划到2020年生物产业将成为中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11月的消息透露,由国家发改委牵头制定的《生物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将上报至国务院。

综合各种来源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生物医药企业已经发展到500余家,生物医药行业年总产值接近1000亿元,销售收入超过400亿元。2009年,全球生物制药产品的市场规模超过1250亿美元,占医药制造业的17%。目前美国生物医药产业占GDP的18%,而我国约占2%,因此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于2007年公布的《生物产业“十一五”规划》第一次将包括生物医药在内的生物产业作为我国高技术领域的支柱产业和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并提出2010年生物产业增加值达到5000亿元以上,约占当年GDP的2%;2020年增加值突破2万亿元,占GDP比重达到4%以上的发展目标。随着《生物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最终,相信将进一步确立生物医药行业的战略地位,同时建立更加有利的发展环境,促使生物医药行业的加快增长。

我们看好生物医药行业在维持目前30-40%增幅高速增长的基础上未来加快增长的发展前景,看好拥有较为完善的自主创新与产业转化体系,并初步展现良好市场化前景与拥有较为成熟经营基础的生物医药企业实现和保持加快增长的发展前景。

投资策略

第2篇:生物医药行业规模范文

关键词:生物医药;上市公司;实例研究;资本融资环境;资本市场

自1993年6月29日我国第一家医药公司—哈医药在上海交易所上市以来,经过十多年的发展,至2009年3月我国共有医药上市公司100家,医药板块作为朝阳产业广受投资者关注。医药上市公司已成为我国医药行业中具有一定规模和市场竞争能力的优势群体,成为我国医药产业发展的主力。其中属于生物医药领域的上市公司有18家,占医药行业的18%,代表了目前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利用资本市场的总体状况。笔者将对这18家生物医药上市公司进行资本市场利用现状的实证分析,以期对利用资本市场促进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1生物医药产业上市公司总体发展概况

生物医药是一个投入相当大的产业,前期的研究开发与后期的产业化都需要雄厚的资金作为保障。生物医药业的发展需要资本市场为其注入资金、专业技术和人才等多种现代生产要素。生物医药公司上市是走向资本市场利用的有效途径,上市后的生物医药公司可成为龙头企业,拥有组织制度优势、市场组织优势以及资金、技术和人才等优势。

至2008年底,我国已有18家生物医药概念的股份公司上市发行股票,利用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筹集到大量生物医药业发展资金,同样也说明我国生物医药业目前对资本市场的利用主要是通过股票市场进行的。自1993年第一家生物医药类公司—四环生物上市以来,深、沪A股市场生物医药类上市公司的数量不断增加,迅速发展到2008年的18家,流通A股从最初的9亿元增长至44.08亿元,增长了3.9倍。可见,生物医药业类公司整体筹资能力在不断增强,生物医药业的投入不断加大,有力推动了我国生物医药业的发展。

2生物医药产业上市公司资本经营情况分析

生物医药类企业发行上市进入证券市场,打开了通往资本市场融资的道路,为生物医药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资金支持。生物医药上市公司积极在资本市场上进行资本运营,为生物医药业的产业化发展创造了良好的融资环境,企业实力不断增强,业绩稳定增长,为各公司上市后实施配股或发行债券创造良好条件。适时分析该类上市公司的资本运营情况,结合企业实际、经济发展内在要求以及资本运营的规律,发现行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适时进行资产调整与重组,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与升级,对于该类上市公司持续利用资本市场发展生物医药产业具有重要意义。

2.1主营业务收入和净利润分析

2002-2007年,我国生物医药上市公司的主营业务收入总体呈稳步增长趋势(见图1)。2002年平均每个公司主营业务收入为3.267亿元,占医药类上市公司平均值的31.87%;2007年平均每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已达到4.291亿元,占的医药类上市公司的26.78%,年平均增长0.205亿元,年增长率为5.89%。其中,长春高新、北海国发、交大昂立、钱江生化、星湖科技、诚志股份等6家公司的年平均主营业务收入在4亿元以上,收入增长幅度明显高于行业平均水平3.842亿元,年平均增长7.119亿元;其余12家上市公司年平均主营业务收入低于行业平均水平,年平均增长仅2.102亿元。由此可以看出,在主营业务收入方面,仅1/3左右的上市公司以较大幅度增长,而大多数上市公司的年平均主营业务收入徘徊在2亿元左右。

2002-2007年,生物医药类上市公司的平均每公司每年净利润为0.149亿元,占医药行业整体水平的23.97%,变化范围在0.01-0.31亿元之间,年际间有较大的变化幅度。北生药业、银广夏、深本实、四环生物、长春高新等5个公司的平均年净利润为负值,莱茵生物、达安基因、交大昂立、诚志股份、四环药业、上海莱士、天坛生物、双鹭药业、华兰生物、科华生物等10个公司的平均年净利润为0.519亿元,是生物医药类上市公司平均水平的3.48倍。由此可见,生物医药类上市公司的净利润年际间存在明显波动,体现出一定的风险性特点,但超过一半以上的该类企业仍然可以获得较大的净利润。

结合图1来看,生物医药上市公司的主营业务收入和净利润在2002-2003年、2004-2007年分别是两个逐年增长的过程。但在18家生物医药类上市公司中,1/3左右的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和一半以上的公司净利润都明显高于行业平均水平,这些公司应该属于本行业的优势企业。但其主营业务收入虽逐年增长,净利润却依然存在年度间的大幅增减变化,说明其年际间存在明显的成本增减变化。

2.2净资产收益率分析

净资产收益率反映企业自有资金投资收益水平和资本运营的综合效益,是企业获利能力的核心指标。该指标越高,企业自有资本获取收益的能力越强,运营效益越好,对企业投资人和债权人权益的保证度越高。2002-2007年,生物医药类上市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分别为1.41%、9.02%、8.23%、2.41%、-3.74%和3.85%,年度间有明显差异。但诚志股份、达安基因、天坛生物、莱茵生物、华兰生物、双鹭药业、科华生物、上海莱士等8个公司年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16.83%,公司之间的差异范围在5%-35%之间,年际变化幅度为12%-22%,属于具有稳定净资产收益的企业。而四环药业、北生药业、深本实、长春高新、四环生物、星湖科技等6个公司的年际间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负值,属于自有资本获取收益能力和资本运营效益较差的公司。说明生物医药上市公司之间、年际之间其资本收益和资本运营效益存在差异,也是其经营风险的体现。

2.3每股收益和每股净资产分析

每股收益反映企业普通股股东持有每一股份所能享受的企业利润和承担的企业亏损,是衡量上市公司获利能力时最常用和综合性较强的财务分析指标。每股收益越高,说明公司的获利能力越强。2002-2007年我国生物医药类上市公司的平均每股收益为0.13元,年际间变化范围在

-0.06-0.23元之间,公司间变化幅度在

-0.76-1.01元之间;其中上海莱士、双鹭药业、华兰生物、科华生物、莱茵生物、达安基因、天坛生物、诚志股份、交大昂立等9个公司的每股收益高于生物医药业平均水平,达到平均每股收益为0.45元,公司间变化范围在0.13-1.01元之间,年际间变化范围在0.33-0.47之间。但深本实、北生药业、银广夏、四环药业、长春高新、四环生物等6个公司年平均每股收益为负值,星湖科技、北海国发和钱江生化等3个公司的年平均每股收益仅0.02-0.06元,远低于平均水平。

每股净资产是上市公司年末净资产(即股东权益)与年末普通股总数的比值。2002-2007年生物医药类上市公司的6年平均每股净资产为2.16元,年际间在1.75-2.57元/股之间波动,公司之间的差异范围在-3.24-4.23元/股之间。除了深本实和ST银广夏的为负值外,其余公司的均为正值,其中双鹭药业、交大昂立、华兰生物等12个上市公司的每股净资产高于生物医药行业整体平均值,年际间变化幅度在2.73-4.04元/股之间,公司间差异范围为2.31-4.23元/股之间。

通过以上分析,笔者认为,生物医药类上市公司在2002-2007年间利用资本市场进行资本运营,总体呈现出稳定发展的趋势,但是生物医药公司之间和年际间存在明显差异,其中50%左右的公司平均每股收益和每股净资产均比较高,显示出稳定的高水平发展优势,其资本经营状况良好。

2.4我国生物医药类上市公司的市场潜力分析

生物医药类上市公司与其他行业类上市公司比较,其股票具有更大的市场增长潜力。因为投资者投资股市除了希望获得眼前的稳定收入外,更多的是期盼企业的高成长性和具有良好的未来发展前景。因此,具有高技术、高投入、高收益、高风险特征的生物医药类高新技术产业,必将是投资者投资追逐的热点领域。

(1)生物医药业是典型的高新技术产业。生物技术是当前高新技术研究开发的一个热点,生物医药作为生物技术开发应用的前沿之一,在生物医药研发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因此,高科技与资本对接,为生物医药类企业提供诱人的发展空间。作为典型的高新技术产业之一,生物医药产业既有很高的投资收益和广阔前景,技术创新活动又充满风险性。但是风险往往与机遇并存,这也是风险投资的魅力所在。只不过在投入生物医药技术创新活动时,企业经营管理者注意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来进行风险控制即可尽可能地避免之。

(2)获利能力与上市公司本身直接相关。从每股收益来看,2002~2007年有67%的生物医药上市公司具有获利能力,50%的公司具有良好的业绩,年平均每股收益达到0.45元,明显高于医药行业的年平均每股收益0.23元。其余1/3的上市公司年平均每股收益为负值,盈利能力较差。说明年平均每股收益在公司之间存在显著差异,资本运营好的公司可以获得明显高于医药行业平均水平的每股收益,对于投资选择来说这也是风险性的一种体现。

(3)资产负债率较低,净资产收益率较高。除深本实和银广夏两个公司外,其余16家生物医药上市公司2006年的平均资产负债率为41.62%,明显低于医药行业平均资产负债率60.83%。2002-2007年医药行业的年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0.64%,而生物医药业为3.53%,其中近半数的上市公司更达到了16.83%。可见生物医药类上市公司在医药行业上市公司中的突出地位。

综上所述,约30%-50%的生物医药类上市公司在主营业务收入、净利润、净资产收益率、每股收益和每股净资产等指标方面明显高于该类上市公司的平均水平,属于本行业的优势企业,具有良好的资本运营和获利能力;除此之外,年际间的差异也是影响生物医药类上市公司资本市场利用潜力的因素之一。

2.5生物医药上市公司的优势分析

2003-2007年生物医药上市公司的年平均主营业务收入达到39572.78万元,是非上市生物医药公司的7.04倍;上市公司的年平均利润为5624.29万元,是非上市公司的29.73倍。我国生物医药上市公司的平均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都比远比非上市公司的高,充分说明生物医药类企业利用资本市场的优越性。

3结语

目前我国生物医药上市公司积极在资本市场上进行资本运营,为生物医药业的产业化发展创造了良好的融资环境,企业实力不断增强,业绩稳定增长,为各公司上市后实施配股或发行债券创造良好条件。

2002-2007年,我国生物医药上市公司利用资本市场进行资本运营,总体呈现出稳定发展的趋势,其中约30%-50%的生物医药类上市公司在主营业务收入、净利润、净资产收益率、每股收益和每股净资产等指标方面明显高于该类上市公司的平均水平,属于本行业的优势企业,具有良好的资本运营和获利能力;除开公司本身因素外,年际间的差异也是影响生物医药类上市公司资本市场利用潜力的因素之一。

由于生物医药业是典型的高新技术产业,成为投资者投资追逐的热点领域。年平均每股收益在公司之间存在显著差异,资本运营好的公司可以获得明显高于医药行业平均水平的每股收益。大多数生物医药公司的资产负债率较低,净资产收益率较高。因此,我国的生物医药企业具有良好的市场潜力。我国生物医药上市公司的平均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都比远比非上市公司的高,充分说明生物医药类企业利用资本市场的优越性。

参考文献

1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期货统计年鉴200……8[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8

2国家发改委.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2008[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8

3中国科学技术部.中国统计年鉴2008[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8

第3篇:生物医药行业规模范文

2010年生物医药板块又喜上眉梢。10月份生物产业被列入战略性新兴产业,让生物医药板块憧憬更美好的未来。

截至12月22日,生物医药板块以34.51%的涨幅摘得申万行业分类涨幅的“探花”。同期沪深300指数涨幅仅为1.61%。

生物制品最受益

10月18日,国务院公布了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并指出在生物产业方面,“大力发展用于重大疾病防治的生物技术药物、新型疫苗和诊断试剂、化学药物、现代中药等创新药物大品种,提升生物医药产业水平。加快先进医疗设备、医用材料等生物医学工程产品的研发和产业化,促进规模化发展”。

爱建证券分析师林兴秋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生物被列入战略性新兴产业,直接受益的是生物制品这个行业。

根据申银万围行业分类,生物医药板块分为化学制药、生物制品、医疗器械、医药商业、中药、医疗服务这六个子行业。

在生物医药板块中,截至12月22日生物制品今年涨幅最低,仅为17.58%,远远落后于医疗器械(93.09%)、医疗服务(80.63%)。2010年生物制品行业涨幅最小,今年业绩增速最快,估值也较为合理。

疫苗是生物制品中的一个重要类别。据了解,全球疫苗市场2008年是192亿美元,2009年是221亿美元,2012年预计会增长到340亿美元,疫苗市场的增速远高于整个医药行业,并且我国是最大的生产国和消费国,总体来说,我国疫苗存在巨大的增长空间。上市公司可以关注华兰生物和天坛生物。

诊断试剂、基因检测方面的上市公司前景也、止人“心驰神往”。“新医改提倡‘治未病’,注重前期的预防,而不是后期的治疗,给生物制品企业(诊断试剂、基因检测、疫苗)提供了很大的发展空间。”中投顾问医药行业研究员郭凡礼说。

化学药提高附加值

在化学制药方面,林兴秋关注恒瑞医药和海正药业。海正药业已到海外寻求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认证,并在往毛利率更高的制剂出口方面发展。

化学制药相对于生物制品而言技术含量并不高。维生素就属于化学制药,我国是维生素产量最大的国家,VC和VE产量占到全球70%以上,但技术含量比较低,大部分都出口。东北制药、浙江医药华北制药都是生产化学药的大企业。

中科院院士张礼和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我国很多原料药的出口,实际上是按化工原料出口的,但印度在很早前就把原料药生产基地按美国FDA的要求来论证其工艺过程,所以可按药物出口,比我国附加值高很多。

现代中药方面,郭凡礼建议可关注云南白药、同仁堂、康美药业、东阿阿胶等。

中银国际报告称,看好鱼跃医疗在中低端医疗器械市场的快速扩张,并看好九安医疗、阳普医疗、乐普医疗在中档医疗设备材料方面的出口和进口替代进程。

林兴秋认为,2011年还可关注药品入选国家基本药物但有单独定价权的卜市公司,比如云南向药、马应龙。

研发能力是关键

研发能力是上市公司未来能否发力的利刃。“企业要具备新药方面的研发能力,总体要有一定的新药储备,若完全没有,未来发展空间受限。”林兴秋说。

生物医药企业新药研发流程一般是,先在实验室阶段研制出药物,然后进入临床前的毒性疗效试验(在小白鼠或者其他动物身上),再把相关数据上报到国家药监局,拿到临床批件之后再在健康人或者病人身上进行临床试验,疗效确定后在监管部门的许可下药物才能生产并上市流通。临床试验要做三期。

“产业链很长,从一开始研发到上市一般需要10年甚至更久,仿制药时间会短一些。”郫凡礼称,国内的大企业投入资金还是比较少的,国外的生物医药公司,把年销售额的15%~20%拿出来做研发基金,国内能拿出1%资金的公司都很少。

郭凡礼进一步表示,很多大企业有资金实力,但不愿意做研发;小企业虽然真的想创新,但没资金实力和研发实力,因此就陷入了“大企业不愿做,小企业做不了”这样的怪圈,与国外差距越来越大了。

第4篇:生物医药行业规模范文

【关键词】生物制药 ;发展概况 ;现状 ;前景;人才需求

中图分类号:{C960}

一.生物制药的特点

1、投资大。国际上一个新药物的研制一般需2-3亿美元以上,我国生物制药业虽起点较高,但从基础技术开始新产品研制耗费的资金在5000-10000万元以上。

2、回报高。生物制药具有高回报的特点。一般来说一种新产品研制并进行大批量生产后的回报大概在10-15倍之间,新产品规模生产、上市2-3年后就可收回本金。

3、风险大。从刚开始确定生物制药项目开始,到产品临床试验,转化为大规模生产后可能因为各种生产资质到时项目失败,在业内有有句话形容生物制药行业,那就是有100家企业同时进行某种项目的研究,最总成功的也只有5-10家。

4、周期长。一个生物技术产品从头研制,到获得技术开发成功,最少需6-7年时间,再到临床运用、广泛推广还需2-3年时间,可见其开发周期相当漫长。

5、低污染。生物药品的生产制造一般在常温下进行,能源、原材料的消耗极少,对周围环境几乎不产生污染,对生态环境的改善有一定的作用。

二.国际生物制药产业发展概况

国际上的生物制药的发展是随着生物应用技术的快速发展而形成的,美国发明生物技术并被运用生物制药行业,在以后的几年中在生物制药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世界上第一家生物制药公司以后,世界其他国家也纷纷加入到生物制药行业的研究,并将这个领域作为本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这些取得成功的国家主要集中于美国、日本和欧洲等发达国家。

美国、欧洲等发达国家,政府在研究经费方面大力扶持,而大多数的发展中国家则凭借政府对高新技术的扶持,准备在最有前景的领域站稳脚步走向最高点。

21世纪,世界各国都在改变科技发展的重点和战略目标,生物制药作为高科技和行业的支柱之一,是各国大力发展和扶持的行业。

三.我国生物制药业的发展现状

对中国来说,扶持本土生物制药产业的发展不仅对中国的医药领域有重要的意义,也对提升中国综合实力,建立和谐社会具有重要作用。

从生物医学产业分析,我国存在的突出问题是研发力量薄弱,技术是水平落后;另外,项目重复建设现象严重,企业规模小,设备落后。这使我国与欧美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但是我国生物制药产业起步比较高,相对容易赶超世界水平。

正值我国改革开放之际,全球生物医药行业开始大发展。因此在这一新的领域的起步相对于传统行业要来得高,国际上最新的产品,经过几年消化后,我国医药企业也有自主开发和生产的能力。

总之,中国生物制药产业未来充满希望,生物制药产业将呈继续增长态势。

四、我国生物制药业的发展前景

与其他的行业相比,生物制造业可以说是生生不息,是最具潜力的医药行业。自其产业化以来,年复合增长率达到15%以上,远超全球药品市场增长率以及全球GDP成长水平。

随着全世界对生物药业需求的增加,以及其带来的效益,全球的生物制药产业以空前的速度发展。近几十年来,我国的生物制药产业有了很大的进步,发展速度远超于其他子行业。但是仍与欧美等发达国家有明显的差距,目前我国的生物制药产业在整个医药产业领域中占的比重仍不是很高。“十一五”以来,中国在生物科技创新产业化等方面实施了一系列的科研项目和工程,使中国在这一领域有了好的发展优势。宏观调控下,生物产业保持了快速发展的趋势,生物科技水平飞速提高,重大生物科技研究成果产业化的速度加快,积聚日益明显。“十二五”期间,我国我国将继续加大力度推动生物产业的发展。在此期间生物医药必将实现跨越式的发展。

五.人才需求

由于生物医药行业具有高技术、高投人、长周期、高风险的特点,我国生物医药产业虽然发展较快,却存在着严重的问题,突出表现在研制开发力量薄弱,技术水平落后;项目重复建设现象严重;企业规模小、设备落后等几个方面。因此,今后应该在人才、技术市场等方面加大投人。

培养科研开发决策、管理人才:在知识经济中,人将真正成为最活跃的因素,人和技术的结合将超越资本、设备、土地等生产要素,成为新世纪最重要的竞争武器。生物制药属于知识密集产业,对人才及其素质要求更高。不仅要注意培养新药开发人员的科研水平,更要提高新药开发的决策水平。管理水平。必须把新药开发决策、管理水平的提高,上升到与技术水平的提高相同的高度。在生物制药行业,设备比较落后,人员技术力量薄弱,所以在此行业对人员的需求量还是很大的。

【结语】

截至目前,我国的生物产业发展规划和产业技术政策,政府从上到下对生物技术研究开发的支持和政策扶持;国内的国企和私企对生物技术的关注和生物技术的开发;而我国的生物制药领域也汇集了一大批自己培养和海外归来的高学历、高素质的科学家还有企业家,这四个方面的因素对我国的生物技术产业发展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由于生物医药产业的投资回报周期比较长,在5-8年,而我国进入生物工程领域的时间还比较短,回报周期还不没有到来。预计在二十一世纪的前期将是我国生物制药产业大丰收的时候。

【参考文献】

[1] 王飞娟 张爽 王燕. 生物制药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前景[J].华章, 2011,(33):344.

第5篇:生物医药行业规模范文

根据我国生物制药研究存在的问题,我国必须依据现有国情,做出一定的调整计划。首先要增加政府的扶持力度,增加对技术研究的资金投入,鼓励支持研究的进行。其次要大力提倡自主创新,一方面要紧密关注国外的最新研究动态,另一方面要加强自身的优势建设,进行自主独立的研究。最后要积极推进生物医药的产业化,把生产和科研紧密结合,让生产促进科研的进步,用科研支持生产的发展,慢慢确立起我国的优势领域。

2.对生物制药技术的展望

2.1产业发展态势良好

同其他发达国家的生物制药产业进行比较,我们国家的生物制药产业发展程度只能算是初级阶段,相对落后,不过政府将会持续地提高加大对该产业的扶持力度,不管是政策还是资金方面的支持都会有所增加。目前,生物制药行业已经被国家当作了重点扶持和重点建设产业,地位已经上升为高新产业的支柱,是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一部分经济发展程度高的地区正在加强国家级生物医药产业基地的建设,并初步形成了初具规模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这对我国的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有着很好的带动作用[2]。产业化的生物制药将成为必然,企业与技术研究方建立技术联盟,互相发挥优势,让自己能够专心研究本身的专业特长,这样能够节约生产成本,提高其竞争力。中国的生物医药企业在日后必定会延续这种趋势,采用外包的方式,把技术含量高的研发部分分给那些有着研究优势的小型企业,发挥他们的技术特长,联合开发新药,从而进一步加快药物开发的速度,减短药物开发的周期,实现企业与研发机构的优势互补。

2.2药物开发新局面

生物制药技术直接影响着新药物的开发,未来生物制药技术发展得会越来越好,新药物的开发也会呈现出全新的局面。新技术能提高药物开发的效率,采用模拟系统更方便地对新药物的安全性进行研究,从药物尝试的基础上来进行定制化开发,依据用药组的数据记录来进行药物的改进和推广,药物的试验更加科学严谨,药物的针对性得到强化,因此新药物的疗效也将大大提升。到21世纪50年代,利用生物技术的药物的总数量将会与普通类型的药物的总数量大体持平,制药公司的数目也会成倍地增加,总体研发的成本将会降低,但含金量会增加,生物技术的价值将会越发凸显。

2.3行业总体趋势分析

未来几年生物制药行业总体的趋势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分析:一是我国的生物制药市场发展空间较大,其中农村的购买力有可能会超过城市,农村药品市场情况将会有较明显的改变;二是行业创新能力必定会有较大的提高,随着各类疾病越来越多地出现,我国本土的制药行业将会增强其专业性,可能会出现实力较强的制药企业,药品种类也会全面丰富;三是药品的研发周期会越来越长,研究的成本增加,原来的跨国药企将会把产业重心逐渐向中国转移,本国企业的生产运营将会越来越合乎市场规范。总体来说,制药行业总体趋势良好,不过行业投资仍存在风险。

3.结束语

第6篇:生物医药行业规模范文

夏季到了,每年的传统用电高峰期到了。上海市率先宣布进入100天限电期,其他省市区也会陆续有限电措施出台。去年夏天全国有24个省以各种形式限制电力供应,广东、浙江部分地区一个星期甚至出现三、四次拉闸限电,人们对此记忆犹新。今年夏天未必比去年好过。今年夏季高峰期全国估计缺电2500万千瓦(25GW),较去年的3000万千瓦略有好转,但实际上任何时候电力供应缺口超过1000万千瓦,全国范围内正常的生活、生产都会受到直接、严重的干扰。类似几年前美国东北部出现的电力系统故障及大面积无预警停电,也随时可能在中国发生。

不过2005年夏天可能是21世纪第一个十年中最后一次出现中国全国范围内缺电。夏季过后,电力缺口会随着大量新发电能力的投入和经济的放缓而减小,2006年下半年起甚至可1能出现电力过剩。

去年的电荒触发了一场电站建设热潮,其规模可谓人类历史上空前的。在2005年,预计中国新建成发电容量6500万千瓦。一年的新增发电能力相当于英国全国140年建起的全部容量。英国是世界第四大经济体,而中国名列第七。中国在2006年会再加8000万千瓦,删7年再加5400万千瓦。这些数字还可能被低估,因为各地似乎都有一些未报国家发改委备案的“超生”电站。除1988年外,中国在过去二十几年发电容量增长始终是单位数的,但是2004―2007年平均增长超过15%,全国发电能力由2凹4年初的3.84亿千瓦跳增至2007年的6.4亿千瓦。

然而,用电需求增长却开始回落。现有的工业投资项目多已进入收尾期,新开工项目明显不足;支撑投资半壁江山的房地产开发也在急速降温;海外直接投资出现滑坡,勉强维持住零增长。如此背景下,投资和整体经济增长似乎均已进入一个缓缓回落的下降周期(由于去年5月宏观调控产生的基数效应,投资、GDP的同比增长会有所反弹,但实际经济活动则已放、缓)。用电需求增长在史无前例地连续三年出现双位数增长后,2005年还会有12%的增长,不过之后几年则预计回落到7―9%的增长区间。供电急增而需求放缓是今后几年电力市场的一道风景线。在2004年全国的发电机组平均每年发电5460小时,2005年估计为5144小时,明年滑落至4900小时,后年则不足4650小时。业界一般以5000小时为界,超出属满负荷或超负荷发电,低于此数则属开工不足,以至供过于求。

中国的人口是英国的22倍,而且经济以制造业为主打,发电能力多过英国也无可厚非。经济发展迅猛的话,电力即使短期出现过剩,几年之后还是有市场的。问题出在电厂建设的无序性上。在一轮电荒后,各地蜂拥般地建电厂,大批项目先斩后奏,先开建再报批,更谈不上全盘考虑、统筹规划。电站建设远远超前于铁路建设和电网建设。依笔者观察,这次电荒中,发电能力不足固然重要,电煤供应不畅、价格急升才是罪魁祸首。其背后则是铁路运能严重滞后。大秦(山西大同―河北秦皇岛)、朔黄(山西神池―河北黄骅港)两条运煤干线扩容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铁路运输瓶颈的矛盾,但是铁路建设周期长、运能增长低于发电用煤的需求增长,却是不争的事实。电站建成后,电煤运输和电网配套跟不上,可能是明年的十个黑色幽默。

电力过剩凸显着中国投资决策上的结构性缺陷,反映着地方GDP本位主义和银行风险控制能力不足等现实。已经出现的钢铁、电解铝产能过剩,以及将会出现的港口运能过剩,背后是同一个问题――资金运用效率低下。解决这个问题的根本出路不在于政府挥舞大棒,而是银行改革、资本市场改革,让资本说了算。

海王生物主要经营医药制造和医药商业,生物制药、抗肿瘤和心脑血管药品是公司的主导产业,也是未来公司专注发展的主要方向。公司所处的行业和产品的细分市场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一)医药行业是永不衰落的朝阳产业,市场容量巨大,近年保持稳定高速增长。

医药行业是按国际标准划分的15类国际化产业之一,被称为”永不衰落的朝阳产业”。我国医药行业近年保持长期高速增长,制药企业及药品流通企业均有良好的盈利前景。过去十年,医药行业平均增长速度为17%,远高于GDP增长率。2004年,医药工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3476亿元,同比增长17.44%。实现利润306亿元,同比增长11.74%。根据专家预测,2010年药品市场容量预计将达到5000亿元,2020年预计将达到10000亿元。

医药行业的增长与人口基数、人口增长率、人口年龄结构以及人均收入水平关联度较大,我国人口基数很大,地区卫生发展状况不平衡、人口趋于老龄化,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更加重视身体的健康保健,这决定了医药行业长期有稳定的增长。从2003年开始,为了抑制固定投资的盲目增长促进产业健康发展,国家采取了较多的宏观调控措施而使众多过热行业的景气度降低,公司所处的医药行业与宏观经济的景气周期相关性较小,成为了周期波动中良好的防御型行业。

(二)生物医药行业蓬勃发展

化学药物、生物药物和中药是人类防病、治病的三大药源。生物药物是利用生物体、生物组织或其成分加工制造的一大类用于预防、诊断、治疗疾病的制品。生物制药业是典型的高新技术产业之一,具有高技术、高投入、高收益、高风险、低污染的特征。

近20年来,生物医药行业蓬勃发展,目前,全世界已有近3亿人从利用生物技术制造出的药物和疫苗中受益。整个90年代,生物制药产业销售额增长率达到30%,远高于整个医药产业的增长率,生物药品销售额占整个医药行业销售额的比例也不断提高,这个比例已从1995年的不足4%提高到2003年的10%左右。近年来,疯牛病、非典、禽流感等疾病席卷人类,经济发展与自然环境的异化,使目前的疾病、怪病越来越多,但这也正给生物医药产业提供了施展拳脚的舞台。

中国生物制药产品起步于80年代初期,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国已有超过500家生物医药相关企业。从潜力来看,我国生物制药产业仅仅处在其成长期的前期阶段,据统计,医药生物技术产品的销售收入仅占医药工业总销售的7.5%左右,因此,成长空间极为可观。2004年全国生物制药企业收入达到223亿元,比2002年增长39%。从2000年以来,我国生物制药企业的销售收入情况一直保持着较好的增长态势。

公司地处沿海之滨的全国高科技工业城市深圳也为海王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由于政策支持和规划科学,深圳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全国领先,2003年深圳生

物医药产业中仅医药产业总产值就已达到139亿元,位居国内大中城市第三位。2005年6月,“深圳国家生物医药产业基地总体发展规划”通过了国家有关部门的审批立项,成为全国第一批获准设立的三大国家生物医药产业基地之一。基地建设总投资将超过72亿元,重点发展生物医学工程、海洋生物技术、生物制药、现代中药、化学制药等五大领域。海王生物子公司海王英特龙已经入驻该基地,1000万人份的亚单位流感疫苗生产基地已进入施工建设期,100万人份的流感疫苗计划于年内投产。

(三)随着医药领域的开放和我国医药流通体制的改革,具有较大规模和技术实力的医药企业将具有更强的竞争优势。

随着加入WTO以后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的不断完善,国际药企在专利药方面的优势将越来越明显。由于中国有庞大的消费人群,立足于非专利药生产和销售的医药企业仍然有相当大的生存空间,但若想成为市场领先者,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医药企业,必须具备自主的新药研发能力。在这方面,海王一直积极培养创新体系研制新药,并获得了累累硕果,为参与开放体系下的国际竞争作了充分准备。

我国医药流通体制在不断改革,为了进一步压缩流通环节中的不合理价差,2005年我国将进行大规模的医药降价活动,5月底,国家发改委下调24大类400多种抗生素产品价格;部分药品种类被列入限制投资目录,平均降幅达到60%。

随着医药领域的开放和我国医药流通体制的改革,象海王这种具有较大规模和技术实力的医药企业将在市场上更具有话语权和定价能力,具有更强的竞争优势。

广阔的市场空间、灿烂的行业前景、良好的创业环境为海王的发展提供了长远的支持和保障。而海王自身的发展积累也使公司更能把握行业良好的发展机遇。

十几年来,海王孜孜不倦地投入大量的财力、人力多方位的打造公司健康完善的产业链,目前已经形成以技术创新体系为前端、以生产基地为中端、以销售渠道网络为终端的产业链。盘点海王的产业链,你会发现公司形成的核心竞争力也凸现于产业链中的各个环节。

一、完善的产业链优势:提升了公司的实力和抗风

险能力

(一)产业链前端:技术创新和新药研发为先导在医药产业的竞争日趋激烈,产品同质化越来越严重的形势下,要在行业中占据优势地位,就必须增强企业自主研发能力,培养差异化优势。

经过多年的发展,海王以企业为主体的自主创新体系已在目前国内医药企业中处于领先地位。1998年,海王技术中心被评定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000年,被批准为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成果产业化基地,同年,获准成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海王现在已经初步建成了生物技术、天然药物、药物合成、新制剂技术、药物分析5个现代化研究室。2005年,一座面积一万三千平方米的现代化海王科研中心峻工,其设计标准、仪器设备均达到一流水平,技术中心硬件水平和研发能力将迈上一个崭新的台阶。

目前海王在医药领域已拥有了七大类七十多种新产品,其中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60多种,获得国际、国内专利32项;获得国家、省市级奖项60多个;多个新产品被列入国家 “863”计划、国家 “九五”攻关计划、国家新药基金、国家火炬计划、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海王在研的国家一类新药已达8个,涉及基因工程、化学合成、中药现代化、转基因等前沿领域。

以最近的新药研发突破为例,2005年6月,海王自主研发的中药一类新药虎杖苷注射液获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第一批引导项目立项。虎杖苷注射液是海正自主开发、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中药一类新药,是海王中药现代化研究与产业化开发的一个新成果,目前该新药已完成临床前全部研究工作,并正式被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受理、审评。2005年全国获得国家863引导项目支持的新药项目仅6个,海王是广东省今年获批的三家单位中唯一的医药企业。按照国际评价标准,一类新药的研发对一个制药企业来说是具有标志意义的重大突破,这对海王生物的未来发展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产品结构方面,公司以心脑线和肿瘤线产品为主导、其他主要治疗领域合理匹配,处方药、非处方药齐头并进,生物药、化学药、中药、保健食品协调发展,具有强大竞争优势的多元化医药产品格局已经形成。

海王目前在产品和技术结构上的竞争力在国内医药企业中位居前列,已成为海王核心竞争力的核心,成为海王未来发展的能量源泉,作为健康产业链中的强大前端为中下游的延伸与发展奠定了厚实的根基。在国内目前以仿制药为主流的格局下,海王未雨绸缪,已经为未来的国际化竞争储备了足够的技术力量。

(二)产业链中端:生产制造与质量保障

海王生物在全国拥有四个现代化、多功能的大型制药工业基地:深圳海ii业城、杭州制药基地、海王福药制药基地、海王三亚海洋生物养殖基地,公司引进了国内外先进的制剂设备、检测仪器,形成了完整的具备世界一流装备水平的产品制造平台及质量控制体系。目前生产能力已可达到产值50亿元以上。

海王的生产基地均已通过GMP认证,建立了严格的质量检测和保证系统,海王以质量为企业的生命,全面推行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提出了“产品质量零缺陷”的质量管理目标。海王产品自投放市场以来,经过全国各级药品监督检查机关数百次的抽查检验,产品合格率均为100%。由于实力雄厚、质量可靠,截至2004年底,公司共有185个药品入选《2004版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及工伤保险药品目录》。

海王的疫苗产业年初已动工建设,该疫苗生产基地是深圳市的重大高科技产业发展项目,总设计规模1000万人份,预计2006年将完成一期工程建设并进行GMP认证,海王将快速成为中国疫苗产业的主力军。

(三)产业链终端:健全的商业网络渠道加速企业的成长

在现代商业中,销售网络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重视。随着我国加入WTO,国内市场国际化和知识产权保护更加严格,市场竞争变得更为直接。尤其是药品分销领域放开后,国内原有的市场销售格局势必会作出调整,谁在药品流通领域占据了先机,谁就取得了主动权。

市场营销网络的建设是海王发展医药产业的基础。经过多年的培育,海王已基本形成了以大中城市为结点,辐射全国市场的营销体系和网络。目前,海王在国内设立了一百多个营销公司和办事处,拥有一千多名专业推广人员和营销人员,并向日本、法国、东南亚、 中东、非洲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产品。

海王生物于2003年开始进入中国的医药商业流通领域,通过对山东潍坊医药批发公司及福州福药制药有限公司的购并及整合,海王的商业流通主要企业已迅速成为中国医药批发公司中发展最快、利润回报最好的企业。海王在医药商业流通领域不断拓展网络资源的同时,已在山东

和杭州两地兴建了两大现代化的医药物流配送中心,建成后海王在医药商业流通领域的配送能力将达到100亿,成为中国医药商业流通领域中不可估量的新生力量。

二、品牌优势:中国医药行业最具价值晶牌、中国驰名商标

现代社会是品牌竞争的时代。良好的品牌反映了消费者的信任度和美誉度,也意味着企业产品优质稳固的质量和丰富的企业文化。经过多年的努力和投入,海王在品牌建设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取得了累累硕果。

2004年6月,由世界五大品牌价值权威评估机构之一的 “世界品牌实验室(WBL)” 及全球最具影响力的世界经济组织、被誉为经济联合国的 “世界经济论坛(WEF)”共同组织评审的《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正式,海上以其鲜明的品牌定位、强大的品牌竞争力名列中国医药行业第一位,成为中国医药行业品牌价值快速提升的典范。经世界品牌实验室的专业评估,”海王”的品牌评估价值为103.48亿元(RMB),在国内500最具价值品牌排行榜中名列第42位,在医药行业类排名第一。2004年9月,“海王”商标被国家工商总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2004年,海王入选最具影响力的深圳知名品牌,2004年;海王集团荣获“中国医药品牌建设十大优秀企业”称号。

品牌的形成促进了公司整体经营的快速成长,同时也提高了产品线的知名度,海王金樽、海王银杏叶片、海王牛初乳、海王银得菲等已经成为家喻户晓的知名产品,并带动了市场对公司其他医药产品、服务的广泛传播与认知。

三、人才储备优势:高层次人才推动企业发展

海王的快速发展得益于人才的不断积累。公司已经形成了良好的激励用人机制,吸引了大批的高层人才。

在研发方面,公司有20多位博士、博士后,加上其他专家有近50多位高级研发人员。在管理人员中也积聚了大量高素质的人才,公司的7位董事会成员中有5位博士,管理团队的约合中有全国劳动模范、国内行业协会专家、享受国务院津贴专家、国家科技进步一等获得者等。没有人才的企业没有未来,海王生物的快速增长,也得益于良好专业的管理团队与一大批专业人才。公司正在努力探索人才机制,一靠理想、二靠待遇、三靠情感,要把公司建设成人才向往的天地、员工成长的乐园、职业经理人创业的摇篮。在良好的激励约束机制下,高素质的管理团队和优秀的人才促进了公司的不断成长,是企业不断发展的活力源泉。

四、国际合作优势:与国际资本对接拓展了企业发展的空间

海王生物健康快速的发展、优秀的经营团队和规范的管理机制已经得到国际资本和跨国公司的认同和关注。境外投资银行对海王的生物制药产品和市场网络给予很高的价值评估。

国际著名投资银行―,―…美国高盛继去年向海王生物的兄弟公司深圳海王星辰医药有限公司投资人民币3.3亿元后,几家境外大型投资银行和产业基金又将目光瞄准了海王生物下属的潍坊海王医药物流项目,并准备进一步以资金投入的方式与其合作。

海王旗下从事基因工程和第三代流感疫苗项目的深圳市海王英特龙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已获中国证监会批准拟赴香港上市,这不仅为企业的后续发展提供持续融资能力,从更长远来说将使海王进一步提升企业和产品形象,成长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企业品牌,拓展更大的国际资本与产品市场空间。

海王生物经过了十多年的发展,积累了大量的技术资源、管理资源、人才资源、市场网络资源,这些都为海王争取国际资本的支持,在国际舞台上驰骋发展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海王生物已成为中国医药行业中为数不多的可以与国际医药行业及国际资本对接的大型医药企业。

在财务方面,海王近年规模实力大幅增长,但收益和现金流却不理想,影响了股东回报,这也是投资者最为关注的问题。从公司的战略规划和发展历程看,海王在经过了若年研发、品牌等持续投入和战略调整后,业绩的增长拐点正在形成。2005年将是公司规模和主营业务利润凸显的一年。

从规模和实力来说,海王的总资产和;争资产在-上市以后持续发展(如下图表)、截止2004年12月31日,公司总资产37.82亿元,净资产为16.27亿元,在我国医药行业上市公司中总资产排名第八、;争资产排名第五均位居前列 截至2004年底,总资产和净资产分别比1998年底增长15倍和8倍,自上市以来,保持高速增长。

上市以来,公司的主营收入也不断提高(如下图表),2004年度主营收入较1998年度增长35倍。与此同时,公司的净利润却在近年有所下滑,从财务报表上看,公司的每股收益由2001年的0.36元下降到2004年的0.07元,与其主营收入增长确实不相匹配,公司的经营现金流量近四年来连续为负,但已经呈现出向好的趋势。

追其根由,在于公司从长期战略出发,进行了经营转型和布局,在长远发展和当期利润诉求之间进行了一定的权衡和取舍,高投入是生物制药行业的主要特征之一。一方面前期的研究发周期长、费用高,另一方面还必须投入相当大的资金建造满足GMP要求与生物制品安全规范的洁净厂房及其他生产设施;作为长期持续发展的要求,公司还必须重视品牌等企业文化的建设。因此,海王在主营业务规模持续扩张的同时,在研发、硬件、基础设施、品牌建设等各方面进行了巨额投入,并逐渐向更专业化的经营转型。海王从股东的根本利益、长远利益出发,只能牺牲当期利益来换取长期利益,这是公司盈利未出现同步增长的主要原因:

(一)为了增加发展后劲,海王在科研软硬件建设和新药研发方面投入每年都占工业产品销售收入的5%―10% 近5年来已经累计投入4.68亿元。研发投入的效益在当期收益中不能表现出来,但却在不断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为海王从根本上提高公司盈利水平和核心竞争力提供巨大的支持。

(二)海王近几年投入大量资金进行各种形式的品牌宣传和推广活动,近5年(2000-2004年)仅广告投入已经达到9.36亿元,其中已经计入财务报表损益的合计5.27亿元,平均每年减少净利润1.05亿元。品牌建设所形成的无形资产,不可能在公司当期的业绩中得到充分的体现。但品牌建设却使“海王” 的品牌价值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三)公司为了适应大规模营销,进行了必要的战略调整,导致销售费用增长超过了销售收入的增长。公司从2002年起开始实施预算管理制度,销售费用与管理费用的管理将在不久的将来见成效,经营性现金流不足的情况也会根本的转变。

(四)为了适应越来越高的质量监管要求,同时支持公司未来业务发展,海王在医药制造基地的建设方面投入了巨额资金,分别建成了四大医药生产基地,形成了完整的具备世界一流装备水平产品制造平台及质量控制体系。 这些投入资金的效益在当期不可能完全体现出来,但固定资产折旧却降低了近年来的利润。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公司的净收益益之所以没有同步随经营规模成长,经营现金流量不理想是由公司的长期发展战略步骤决定的。

通过有效整合和布局,公司的医药产业集团优势已经逐渐显现。2004年,公司抗肿瘤产品和大输液产品销售额分别达到1.3亿元和㈠乙元左右,有多个单品种产品销售额超过5000万元;公司中成药销售额稳步上升,与2003年度相比增长率约95%。

经过近几年的积累、布局、转型,公司的技术研发、品牌建设、销售网络已经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新的利润增长点也不断形成。这些前期的投入为公司在未来35年中的业绩增长奠定了深厚的基石,前期在提升核心竞争力、品牌影响力方面投入的成效将在规模快速扩张中爆发性展现,股东的利润回报将大幅度增长。海王正面临着业绩的增长拐点。

公司目前拥有产品品种400余种,分为化学药、生物药、中药和保健食品四大类,已形成以抗肿瘤产品和生物制品为主导,覆盖心脑血管、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等11大类品种齐全的产品体系。主要产品有博宁、奥沙利铂、紫杉醇、银杏叶片、银得菲、干扰素、白介素、吡咯列酮、葡萄糖注射液、复方氨基酸注射液、海王金樽、海王牛初乳等。

公司于2000年12月增发新股,扣除发行费用后共募集资金14.03亿元,截止2004年底募集资金累计投资金额为11.71亿元,占实际募集资金总额的83.50%。 累计产生收益2.02亿元,尚有2.31亿元募集资金未使用。

从资本运作的历程而言,公司走过一些弯路,但从近年的主要项目运作看,公司在购建产业链的同时也一直在谋求更亮丽的新利润增长点,并取得了成效。

以2003年为例,公司完成了三宗成功的并购:

2003年,投资4000万元用于山东潍坊项目,累计产生收益2,578万元;同年,投资5140万元用于福药制药及金象中药项目,累计产生收益1,480万元;同年,投资1839万元用于收购三亚海王项目,累计产生收益315万元。

上述收购项目,投资回报率均比较高,为海王生物的业绩提升做出了巨大贡献。2004年公司全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32,194.71万元,实现净利润2,266.45万元,分别较上年同期增长59.35%和118.17%,潍坊海王和海王福药销售业绩大的大幅增长功不可没。

海王生物在成长为医药龙头企业的同时,专注于为海正系企业搭建了资金和技术平台,近年母公司在合并报表中的比重逐年下降,海王旗下每家子公司都向个性化、专业化方深度发展,专业定位非常明确。目前,海王旗下有五朵金花已经逐渐成长为在细分市场中的龙头企业。

深圳海王药业有限公司:专注医药产品生产与经营,主要产品有博宁、银杏叶片、奥沙利铂注射液、紫杉醇、银得菲、泰瑞宁、抒瑞、洛沃克、格列齐特、吡格列酮、阿昔洛韦片等。该公司是“广东省优秀高新技术企业”,深圳市“最具竞争力的高新技术100强企业”,公司具有多个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及数十项国际、国内专利,其中药一类新药虎杖苷注射液获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第一批引导项目立项,自主开发的一类新药PD注射液被列入深圳市技术创新计划。

深圳市海王英特龙生物技术股份有厂公司:是海王旗下最有发展前景的企业之一,以基因工程药品和疫苗为主营方向,主要产品有重组人a-2b干扰素及重组人白介素-II等,并有一大批在研的疫苗及生物制品药品储备。公司流感病毒亚单位疫苗项目被列入深圳市重大项目计划,是国内唯一、世界仅有的两家拥有第三代流感疫苗自主知识产权的公司之一,公司的流感疫苗生产基地将成为国内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流感疫苗生产基地,产品投产后将对公司业绩增长做出较大贡献。公司已获中国证监会批准拟赴香港创业板上市。

深圳市海王健康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主营保健食品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有海王金樽、海王牛初乳、西洋参、银杏叶等多个知名保健品。

福州海王福药制药有限公司:主要从事生产、销售大容量注射剂、小容量注射剂、片剂及中药等医药产品。该公司拥有370多个国药准字产品,以普药为主,在福建省及部分地区占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主要产品有葡萄糖注射液、复方氨基酸注射液、复方甘草片(合剂)、小儿止咳糖浆、新福菌素针、鼻渊胶囊、胜红清在二级市场上,公司个股自2001年初开始,历经4年多的长期调整,投资价值已然显现。由于业绩不理想和大盘持续低迷缩水,海王生物(000078)也展开了逐浪下跌的深度调整,在大盘创出8年历史新低位的前后该股也在2005年4月27日一度下探到3.28元,而截止到05年3月30日,公司的净资产值为4.91元,在此文形成中,该股价格不到4元,仍然处于跌破净资产值的情况。2005年6月16日,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正式《上市公司回购社会公众股份管理办法(试行)》,为公司进行回购提供了法规依据。在股权分置改革试点热胶囊、苋莱黄连素胶囊、海菊颗粒等,“福药” 牌、“金象”牌商标分别被评为福建省著名商标及福州市知名商标。

山东潍坊海王医药有限公司:医药商业流通企业,目前系山东省最大、效益最好的医药流通企业。公司2002年、2003年、2004年的销售额分别为7.2亿元、15亿元、21亿元,实现了高速增长。公司投资1.5亿元在当地兴建的医药物流工业园项目今年建成,将成为国内规模最大、最现代化的医药物流配送中心。同时,在杭州的医药物流配送中心也已落开业,公司正准备引进国际战略投资者,力争成为国内现代医药流通企业龙头,并带动海王产品市场占有率的进一步提高。

在经营初期,由于处方药产品具有较大的广告宣传限制,海王以牛初乳、海王金樽等保健品为一线产品,以海王银得菲等非处方药为二线产品,选择保健品为突破口宣传和构建海王的品牌形象。与此同时,公司积极调整战略,将资金和人力更多的布局于医药制造和医药物流,完成了漂亮的转型。公司的保健品在主营收入中的比重逐年下降(2004年保健食品销售收入占总体销售收入的4%左右),公司已经成长为以医药制造和医药物流为核心的大型医药龙头企业。

海王公司的发展战略目标是在未来5-10年里,发展成为集生物制药、化学制药、中药、保健食品和医药物流为一体,专业方向清晰,特色明显,综合实力最强的、企业价值最高的大型医药企业之一,跻身于中国医药产业领域的寡头行列。从近几年公司的发展和布局看,公司以规模、实力和技术已经在多个细分领域获得了话语权,项目的效益也开始逐渐凸显,发展成长渐入佳境。积极推进的情况下,跌破每股净资产值的上市公司,回购其流通股份的要求最为强烈。因此海王回购的潜力很大,有利于进一步提升公司的投资价值。

第7篇:生物医药行业规模范文

目前全部基金已经公布完2008年3季度报告,根据证监会行业的分类,基金持有生物医药行业的总市值占基金全部持股市值的比例为5.10%(生物医药行业流通市值占A股上市公司总流通市值比重为3.77%),行业明显继续被超配。从持股数量上来看,扣除因转增、送股等被动持股增加的情况下,截至2008年3季度末,基金重仓持股总数比2008年2季度末下降了2.68%,变化幅度不大;从市值方面来看,基金公司重仓持有的医药股市值合计为159.50亿元,由于大盘因素的影响,与2008年2季度末相比下降7.40%。从持股结构上来看,被重仓持有的医药股由2季度末的34家增加到36家,变化不大;而重仓持有医药股的基金数量由2季度末的139支激增到171支,增加了32支基金。天相投顾分析师认为这种现象无论是基金主动增仓还是被动表现,都表明了基金在当前形势下对医药股偏好的态度。首先,医药行业是典型的非周期性行业,受宏观经济影响较小;其次,在“医改”的大背景下,需求不断上升,医药公司盈利有保障,因此从三季度基金重仓股医药股的情况来看,医药股再次成为资金的避风港。

齐鲁证券分析师认为,在经济面临一定不确定的环境下,医药行业是增长比较确定的行业之一,推动医药行业持续高增长的主要因素有:人口的增加、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剧、医疗保障体系建设等,医药行业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将是我国最具成长性的行业之一,也是最具投资价值的行业之一。从估值方面来看,经过近期股价的大幅调整后,医药板块的估值水平也有大幅降低,目前医药板块的平均市盈率为22倍左右,对于一个能够保持稳定增长的行业(未来几年的增长率在20%――25%之间),在当前的估值水平下已经具备投资价值。另外,从技术的角度来看,这一市盈率也是处于整个行业的较低水平。综合以上考虑,认为医药行业已经具备积极的投资价值,建议投资者对医药行业应多加以关注。

兴业证券分析师认为,中国目前在全球医药产业链当中的定位相对仍较为低端,在国际医药行业产业转移之际,中国行业也面临着众多发展机遇。从估值看,目前A股市场医药板块溢价率维持在60%左右,在目前溢价率处于高位的时候很难获得超额收益;但长期来看,医药行业仍然值得关注,建议投资者选择具有差异化竞争优势的企业和“医改”受益企业。

本周入选的30只股票中有22只股票的2008年预测市盈率小于20倍,大于30倍的有3只。从今日投资个股安全诊断来看,25只股票的安全星级均为三星或以上级别。本周30只盈利预测调高的股票中,我们选择天坛生物(600161)和上实医药(600607)给予简要点评。

天坛生物(600161):受益行业高景气

天坛生物(600161)是国内最大的疫苗生产企业,主导产品包括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麻风二联疫苗、麻腮风三联疫苗、Vero细胞乙型脑炎灭活疫苗、人血白蛋白、静脉注射用人免疫球蛋白、各种诊断试剂等,在国内市场占有50%-70%的市场份额。

三季报符合市场预期。08年1-9月实现营业收入5.13亿,同比增长40.27%,营业利润1.83亿元,同比增长35.58%,利润总额1.86亿元,同比增长40.88%,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9972万元,即每股收益0.20元,同比增长18.16%;其中第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94亿元,同比增长37.86%,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4263万元,同比增长41.29%。

从三季报来看,公司的疫苗产品总体销售势头良好,收入同比增长超过100%的品种有四个:麻风二联疫苗带来最大增量,全年在计划免疫内中标超过1000万剂,东方证券分析师估计其它渠道销售在400-500万剂,年底前开票销售至少达到1200万剂,出厂均价在11元/剂左右,全年带来的收入不会低于1.32亿元;风疹减毒活疫苗均价5元/剂,全年销售1100万剂;流感裂解疫苗均价28元/人份,全年另外吸附无细胞百日咳、白喉、破伤风联合疫苗增长约在107%左右。乙肝疫苗销售平稳,计划内(5ug)与计划外(10ug)合计销售应不低于7000万元,略高于去年,冻干Vero细胞乙脑疫苗也有5500万元左右的收入。

疫苗产品迎来快速发展期。受到国家扩大计划免疫范围和婴儿出生率的提升的影响,整个疫苗行业的增长速度有望加快,过去几年疫苗行业的增长速度在15%左右,海通证券分析师预计未来几年疫苗行业的增速有望达到25%。

中投证券分析师认为,公司连续两个季度数据均非常优秀,确立了持续向好的经营趋势,同时反映出行业在免疫规划扩容的高景气度。公司未来看点包括1、行业明确受益医改,且自身潜力巨大,未来几年行业增长将保持在20%以上;2、公司重点产品麻腮风疫苗已经恢复生产和销售,09和10年将对公司业绩产生较大贡献;3、成都蓉生的注入将使公司成为国内血液制品的龙头,行业的高景气度对公司业绩以及现金流产生有利影响;4、作为央企上市平台,公司资产整合的预期仍然明确。

今日投资《在线分析师》显示:公司2008-2010年综合每股盈利预测分别为0.28、0.40和0.52元,对应动态市盈率为40、28和21倍;当前共有12位分析师跟踪,其中建议强力买入和买入的分别为4和8人,综合评级系数1.67。

风险因素:同属中生集团的上海生研所进入麻腮风三联疫苗市场,未来扩张速度,以及与天坛生物的互动值得注意;疫苗行业属高风险高壁垒的行业,存在突发事件风险。

上实医药(600607):期待资产整合

上实医药(600607)主要从事生产生物医药、医疗器械及其他,分别持有控股青春宝药业有限公司、上海三维生物技术有限公司55%和70.4%的股份,公司的实际控制人为上实集团。

业绩增长稳健,符合预期。08年1-9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4.7亿元,同比增长19.38%,环比中报增速提高了0.78个百分点。实现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1.3亿元,同比增长35.97%,每股收益0.355元。扣除证券投资损益后的净利润为1.23亿元,同比增长53.3%,每股收益0.334元。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2.35亿元,即每股0.64元,同比增长225.2%。整体而言,1-9月公司收入、利润增长稳健,现金流十分健康。单季度数据看,前三季度分别实现营业收入8.14亿元、8.08亿元、8.49亿元。剔除证券投资影响,7-9月单季实现每股收益0.109元,而1-6月每股收益0.227元。

海通证券分析师认为,普药和医疗器械面临“医改”政策为公司带来了良好发展机遇。公司旗下的常州药业是典型的化学普药生产企业,有4个产品进入国家第一批城市社区和农村基本用药。2008年是国家大力推进“医改”的一年,政府加大投入,普药的增长速度将明显加快,公司的产品生产规模和品种符合地区招标采购的要求,获益程度也最大,值得看好。公司的医疗器械具有较好的品牌,部分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名列前茅,这些产品在国家大力发展社区医疗和农村合作医疗的背景下,需求将大幅增长。

公司是上实集团医药资产整合平台。公司在上实集团内的定位非常明确,通过增发的形式低价收购集团的优质医药资产并做大做强医药主业。虽然定向增发的进度难以确定,但主要工作已经进入最后攻坚阶段。根据上海医药收购报告书公告,本次重组或通过吸收合并,或将相关上市公司按工业制造和分销零售专业分工,形成相关上市公司经营特点,强化主业,进一步提升公司的投资价值,并消除可能潜在的同业竞争。最迟在2008年11月30日前,需将上药集团、上海医药、中西药业以及上实控股、上实医药的所有药品批文及生产情况调查完成。最迟于2009年6月30日前,提出消除同业竞争的方案,整合相关业务,解决同业竞争问题。东方证券分析师认为,在不考虑资产注入情况下,上实医药目前估值在医药公司中已处于较低的水平;而上实医药未来值得期待的原因来自于新一轮资本运作,维持“增持”评级。

第8篇:生物医药行业规模范文

日前,《广西壮族自治区旅游业“十二五”人才发展规划》在南宁通过评审。规划总目标以服务旅游强区建设为主要目标,通过加强旅游人才开发力度,使旅游人才规模持续扩大,旅游人才结构更加优化,旅游人才布局均衡发展,初步建成具有广西特色的区域性国际旅游人才高地。

“十二五”期间,我区将致力于实现旅游人才总量稳步递增。到2015年末,大专及以上学历旅游人才总量将超过19.9万人。旅游行政管理人才、旅游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旅游专业技术人才、旅游高技能人才、乡村旅游实用人才等五类重点旅游人才占旅游直接从业人员总量的76.22%。

来源:中国经济网

广西钦州:招“领军型”人才

广西钦州市正在规划筹建钦州市北部湾国际人才创业基地,以吸引国内外“领军型”创业人才。这是钦州市突破人才“瓶颈”的重大措施之一。据悉,在未来的5年内,钦州市将引进各类人才30万人,以满足城市快速发展的需要。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开放开发,使钦州变成广西对外开放的前沿和北部湾临海核心工业区,已基本形成以石化、能源、粮油加工、保税物流、有色金属、林浆纸等为主体特色的临海工业群。这些新型产业迫切呼唤人才和智力作支撑。

来源:《广西日报》

广西防城港: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出台

近日,《防城港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出台。这是广西防城港市第一个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

《纲要》主要以该市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为切入点,围绕“率先构筑沿海发展新高地、倾力打造中国东盟合作第一城”的战略目标,立足打造冶金、有色金属、食品粮油、能源、海洋、装备制造、修造船等千百亿工业产业集群,新材料、新能源、节能与环保、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建设中国海洋文化名城和国际滨海旅游胜地、国际枢纽大港和保税物流中心。

《纲要》设计了极具特色的聚才、产业人才集聚、人才小高地建设提升、边海英才培育、海外创新创业人才引进、高技能人才培养、城乡创富人才培育、科技孵化器培育、少数民族人才培育等9项人才开发重点工程,在重点产业、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强力推进人才资源开发。

《纲要》还提出,到2020年,建成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人才特区和创业乐园。

来源:《防城港日报》

我国医药技术研发人才需求旺

随着国家各项医改政策的出台,我国医药行业迎来新一轮发展良机。据相关数据统计显示,医药行业人才需求较去年同期上涨56.3%。

由于医药行业良好的发展趋势以及外资企业科研本土化,各大医药企业对研发技术人员的需求呈饥渴状,对高素质研发技术类复合人才的争夺可谓进入了白热化。这也使得研发技术类人才薪酬猛增,去年该类人才的薪资增幅高达3成。很多招聘研发技术类人才的岗位向应届生敞开了大门。

我国医药行业中,多数企业缺乏自主研发能力,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很多,除研发项目前期成本投资问题外,人才缺乏也不容忽视。随着《生物医药十二五规划》的出台,医药自主研发项目将被大力扶持,技术研发类人才紧缺的状况将进一步加剧。

来源:《人才市场报》

福建:815个高层次人才岗位需求

福建省近日815个高层次人才岗位需求,招聘海内外人才。其中3家福州企业开出超过100万人民币的年薪,其中一企业更是开出20万美元的最高价。

本次的815个岗位,共需求1383人,其中海外需求人数1191人。招聘信息的用人单位包括创新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中国科学院海西研究院、福州大学等科研机构和重点高校等。推出的岗位涉及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材料、现代服务业等领域。

来源:《福州晚报》

江西:婚庆人才需求旺盛

据统计,随着婚庆服务业高峰期的到来,婚庆服务人员需求出现较大幅度增长,但是此类人才供给已无法满足市场需求。

现在婚庆服务人员不仅数量上缺乏,而且更缺乏有经验的婚庆策划人才。婚庆服务强调创意,从用人单位职位需求来看,最紧缺的是婚礼创意人员,专业的司仪、跟妆、摄像、调度人员等也非常紧缺。婚礼职业人的薪酬也在节节攀高,一般婚礼服务人员月薪在3000-5000元,司仪主持一场婚礼的报酬大约在500~1000元不等,金牌司仪还会更多。来源:《江西日报》

广东:金融行业人才需求增幅大

第9篇:生物医药行业规模范文

虽然中国颁布了一系列促进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规划,如《“十二五”医学科技发展规划》和《“十二五”生物技术发展规划》,中国的生物医药产业在政策的推动下不断加快产业结构调整近些年获得了长足发展,但是其中还存在很多障碍。

在世界生物医药产业的分布版图中,全球生物医药产业最发达的三大区域分别是北美、欧洲和日本。全球正在开发的生物技术药品份额中,63%在美国,21%在欧洲,日本占10%。

根据本刊记者的调查,在发达国家已经成功的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过程中,以下条件是必备的:周边具有发达的生物科学和临床应用基地;发展成熟的技术技能;拥有独特的临床试验志愿者基地;四通八达的国际与国内交通;紧靠国际金融与商务中心;拥有众多潜在客户(大型制药公司与医院);政策的支持和补助或补贴计划。

以伦敦为例,伦敦发展局于2003年公布的《伦敦生命科学发展战略与行动计划(2003.7~2007)》中,除了提出“在伦敦世界级知识基地建设可持续的商业化生命科学产业集群”的战略目标外,还进一步拟定了行动纲领,营造有利于生命科学企业成长的优良环境。伦敦拥有世界级医学研究基地-包括众多的大学、医学院校、医院和非营利性机构。

每年伦敦有许多与生命科学有关的网络与活动,包括伦敦生物技术网络、伦敦技术网络、药物网、英国健康服务网、学术会议、大学技术转让办公室会议、讨论会、培训活动和研讨会等。为了支持生物医药的商业化运作,英国卫生部和国民卫生服务体系制定政策框架,以认定和推广各类医疗保健活动产生的知识产权。

目前,国民卫生服务体系建立了许多地区性技术转让枢纽,支持商业化运作。其中在伦敦设有四个转让枢纽,分别覆盖伦敦东、南、西、北四个区域。伦敦发展局对每个转让枢纽分别注入部分资金,同时伦敦设立种子基金来支持生物医药的临床应用和研究。

例如:伦敦国王大学和玛丽皇后学院的Kinetique生物医学种子基金,伦敦大学学院、英国癌症研究所和皇家兽医学院的Bloomsbury种子基金, 帝国理工学院的大学挑战种子基金和Nikko资本投资有限公司提供的基金等。

此外,伦敦拥有大量微型生命科学公司,它们的成长壮大对于形成生命科学集群和产生明显经济影响是至关重要的。目前伦敦有超过28所大学和公共机构从事生命科学研究与教学工作。制药产业的从业人员达6000多名,另有17.5万人在更大的保健产业工作。伦敦生命科学公司集群中,既有创业型初创公司,又有成熟的生物技术公司,更有诸如葛兰素史克等跨国制药公司。

而在中国目前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过程中,比较缺乏的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生物医药技术研发水平、

技术国际竞争力不足

中国形成的医学研发机构具有不同的从属关系,主要管理单位为中国科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军事医学科学院以及各个大学等。这些研发机构之间的研究活动缺乏有组织的交流和合作,不能把领先学科的优势真正集中确立起来。

虽然企业间的研发合作和交流超越了时空的限制,但是企业间由于研究力量的不足,计划往往缺乏长远性。而目前中国大多数科研机构的研究成果很难被本身也缺乏综合专业技术能力的企业所接受。

以北京市中关村科技园区的干细胞相关企业为例,中关村科技园区拥有北京京蒙高科干细胞技术有限公司、北京博雅未名联合干细胞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协和干细胞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北京和众华信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等数家以干细胞作为主营业务的企业,但这些企业主要从事脐带血干细胞和间充质干细胞采集存储业务,以及细胞常规检测、基因检测、蛋白监测、细胞产品检测类服务。由于技术的限制,产业链无法继续向临床治疗端延伸,企业未来的发展中技术始终是一个瓶颈。

管理不规范,

市场规则不完善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吴敬琏认为,在市场的建立中,首先是规范政府的行为,其次是规范市场参与者的行为:“总之,必须要有这么一套规则体系,法治才能建立起来……人们各就其位,既发扬每个人的个性,又不至于相互侵权,弄得天下大乱。”

由于医药行业直接和人的健康和生命安全连接,所以生物医药行业的发展是建立在非常严谨的科学研究和临床研究基础上的。此外,生物医药行业还涉及到医药生产者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和健康、国家财产安全以及医药事业发展,所以管理和市场规则尤其重要。可惜的是,中国目前的生物医药管理和漏洞之多让整个产业面临着一定的信任危机。

在2011~2012年,医药事件频频爆发,假药横行,特别是在干细胞治疗领域。不得已,2012年1月,中国卫生部《关于开展干细胞临床研究和应用自查自纠工作的通知》,叫停未经卫生部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干细胞临床研究和应用活动。同时规定到2012年7月1日前,暂不受理任何申报项目。

但在2012年4月11日,英国《自然》杂志发文称,3个月过后,中国不少医疗机构仍旧有令不行,海量吸金。虽然中国在2009年3月继英国、美国之后第三个宣布干细胞治疗作为三类医疗技术合法化的国家,中国卫生组织也在2009年5月就将干细胞治疗列为医疗类3级高风险技术,并且在使用前必须得到有关技术部门的批准。但如今,很多医院都是在不被批准的条件下就为病人实施治疗,甚至很多医院都在宣称它们成功治愈了病人,但是却始终没有公布临床对照试验数据。

2012年5月24日,《人民日报》刊发了吉林硅谷医院涉嫌违规开展干细胞诊疗活动的文章《“唯一获批”医院忽悠患者》。后来卫生部与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组成联合调查组对事件相关的吉林硅谷医院和吉林高新技术医院进行现场检查,并责成吉林省卫生厅立即对两家医疗机构作出严肃处理。

目前国家干细胞临床研究领导小组正在研究制定一整套全新的干细胞管理制度,干细胞临床应用研究将比照国家一类新药进行管理。为了深入管理工作,2012年末,专家委员会制定了三个规范干细胞临床应用的文件,包括《干细胞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干细胞临床基地管理办法》和《干细胞制剂和临床应用管理规范》。

按照新管理办法,国家对于干细胞临床应用的管理,将从第三类医疗技术阶段升级至类似于一类新药(化学药或生物医药)的管理模式。但在未来,生物医药更多领域的管理和市场规则依然要不断地出台,并且及时根据新出现的情况做出调整。

生物医药中小企业

遭遇融资困境

生物医药目前是世界上活跃度最高的产业之一,但其在国内发展却面临着资金短缺的瓶颈。一个生物医药产品走入市场主要经过以下步骤:实验室研究和开发――临床前研究――Ⅰ期临床试验――Ⅱ期临床试验――Ⅲ期临床试验――获批――销售后评估等。

而对投资者来说,其中的风险非常大,目前生物医药在开发过程中每期最终成功上市的几率只有0.02%。这也导致很多风险投资不愿意涉足生物医药产业。据报道,美国生物医药咨询集团中国代表处首席代表张磊走访过国内百余家生物医药企业。在他看来,很多企业都可以用“穷得丁当响”来形容。

业内专家介绍说,目前风险投资主要盯住有以下特征的生物医药企业:一是企业在研的项目拥有知识产权;二是在研的项目完成获得欧洲或者美国认可的Ⅱ期临床;三是企业必须有符合国际标准的cGMP生产线,能严格按照cGMP的标准进行生产。但在目前符合这样条件的企业则非常少。

由于生物医药企业资金投入时间往往需要3到5年,所以目前主要是产业基金,也就是本身做医药的大型公司在注入资本。未来中国亟需要建立专为生物医药企业服务的风险投资公司。

目前运行较好的如成立于2005年的百奥维达中国基金,其规模为1.4亿美元,拥有流感疫苗和狂犬疫苗的延申生物公司,已成为该基金的投资对象。百奥维达基金创始人杨志预测,在未来10年内,中国肯定会出自己的生物医药龙头产品。目前该基金得到了三菱、摩根士丹利等国际金融机构以及上海浦东新区政府的支持。

2012年9月,上海生物医药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促进会正式成立。上海市科委生物医药处处长郑忠民指出,目前生物医药大企业不缺钱,但是中小微和创业期企业手头资金则非常紧张。而上海促进会的成立能对上海发展中的中小微企业提供有力的支持,并能提供平台促进金融界与企业进行沟通,促进上海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