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小学阅读培养范文

小学阅读培养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小学阅读培养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小学阅读培养

第1篇:小学阅读培养范文

一、通过积累储备语言材料

在阅读中积累词语,是新课标对低年级阅读教学的重要要求,教材所选的文章大多文质兼美,充满童趣,适合学生储备语言材料。朗读、背诵,进行语言积累是传统语文教学的法宝,也是语文学习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低年级的学生由于其年龄特点,语言材料储备不会很多,因此在课堂中认真指导学生学习背诵积累优秀的语言文字材料尤为重要,也为他们日后自己阅读奠定了基础。当然,任何一种知识,一种技能的内化,必须在掌握的基础上进行反复练习运用。因此,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自行阅读与课文配套的“成长阅读”上的文章,或者结合学生的年段特点推荐适合学生阅读的课外阅读文章,让学生在这样的“现学现用”中获得学习的成就感。这种迁移性的训练,让学生把所学知识与方法及时地加以运用,不仅培养、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而且进一步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累。

二、让独立的思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小学低年级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让学生在阅读中对文章进行独立的思考,在对文章的更深层次的探究中产生阅读的兴趣。要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对文章的语句、段落的精彩之处标注出来,进行分析、比较、总结,加深对文章的思考,让学生从中受到启迪,产生更强烈的探究兴趣,获得更大的收获。比如,《乌鸦喝水》,为了引发小学生阅读的兴趣,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小乌鸦开始在瓶子里喝不到水的时候,它心里应该是一种什么感觉呢?学生在思考了片刻后,写出了“失落”“害怕”“想哭”等。这时,教师提问道:“小乌鸦喝不到水的时候为什么要感到失落?”这时回答“失落”的小学生站起来天真地说:“因为有一次我出去玩,口渴了,去买矿泉水的时候,发现自己没带钱,就很失落。”学生在阅读的时候完全将自己的心情与文中乌鸦的心情融合到了一起,能够在阅读中身临其境地去体会文中的情感。这样的教学有效地激发了学生阅读的兴趣,强化了阅读的效果,学生不仅懂得了处理事情一定要想办法,还懂得了“不论困难再大,只要肯动脑筋,办法总比困难多”的道理。

三、小小奖励----书本成为最好的礼物

儿童文学家严吴婵霞老师说过:“很少会有儿童自己爱上书,一定要有人诱导他们进入文字的奇妙世界,给他们指示阅读的途径。”我想,奖励不失为一个好的途径。当孩子在学校被老师表扬了,你可以带他去书店选一本他喜爱的书;到了孩子的节日或生日,将精美的图书作为礼物送给他;当他做了一件值得赞许的家务时,可以奖励他一本有趣的绘本书……可以想象当孩子拿到自己的“奖品”时,会如何地爱不释手,然后迫不及待地去阅读。

四、诱惑孩子---读书成为最美的习惯

阅读是个并不难进入的过程,重要的是让孩子无所顾忌地拿起一本书。选择孩子喜爱的书籍,自己先去读,然后将其中有趣的情节有意无意地讲给孩子听,讲到引人入胜处就戛然而止,给孩子留下悬念,吸引孩子自己去读。等孩子读后,还可以假装自己没时间看,又表现出急于想知道后面的情节,让孩子讲给你听,和孩子一起聊故事里有趣的人和事。慢慢地,孩子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都会呈现出良好稳定的状态,阅读也会在不知不觉中成为孩子最美的习惯。

五、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

第2篇:小学阅读培养范文

一、指导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

1.明确阅读的目的。阅读前,教师要让学生明确阅读的范围、重点、目的、要求以及阅读时要思考的问题。阅读提示题的设计,除了具有启发性、指导性、探索性,有思考价值外,还要注意难度上的层次性,让每一名学生都有适合自己学习能力的提示题。学生有了一定的阅读基础后,还可以自己根据阅读内容,确定阅读的目的和要求。

2.分层阅读。从学生阅读时深入的程度和系统性来看,主要可分为粗读、间读、精读等。粗读是指对于学生已比较熟悉已经掌握的旧知、课文中容易理解的过渡性的导语等阅读时不需要花费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往往一带而过;精读是指在知识的重点、难点处以及发现问题时,要把相关内容反反复复地推敲、揣摩,力求理解、领会,如果因能力和水平的限制实在不懂的问题,应做出记号,便于重点听讲或质疑。精读概念,要求学生正确理解定义中的字、词、句,并能用数学语言正确表述或替代,能举出符合定义的实例,会判断某一实例是否符合概念,能对类似的、容易混淆的概念加以比较,找出联系和区别,理解概念的本质属性。精读公式、算理,能理解并用数学语言描述,说明计算的方法和理由。精读解决问题的例题,能看懂解题的过程,掌握分析的方法,建构模型,并探索不同类应用题的解题方法。

3.分类阅读。阅读中要根据数学语言的特点和数学知识的类型,运用多种思维方式进行感知、想象、分析、比较,判断、推理等。各类数学知识在阅读中的侧重点和思维方式都有所不同,教师应指导学生逐步去感悟,形成技能。概念知识阅读的重点是概念的形成和同化的过程。学生在阅读中,往往只在意对概念定义的理解和记忆,忽略教材中对概念形成和同化过程的相关表述。例如学生还没有理解“单位‘1’”、“平均分”的意义,就去阅读“分数”的概念,只会造成简单的接受和机械的记忆。因此,阅读中重点要让学生充分感知“几分之一”、“几分之几”,理解“单位‘1’”、“平均分”,有了这些相关知识基础,再来抽象、概括和阅读理解“分数”的定义,学起来就事半功倍了。计算阅读的重点是明了算理、掌握法则。例如:学生在阅读“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时,重点要弄清“为什么×3=?”并且能举出几个同样的例子,看是否有同样的规律。以此归纳、概括出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这样,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而且初步感受到了数学思想和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解决问题对学生逻辑思维的严密性和综合性要求更高,阅读重点应放在分析、综合等思路的理解上,教师一方面要重视对题意本身的理解,强化数量关系,另一方面也要引导学生对同类、不同类但有联系的题目进行比较和类比,找出规律,提高解题能力。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堂阅读习惯

1.独立思考的习惯。数学是思维的“体操”,阅读为学生创造了独立思考的机会。阅读中,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边读边思考老师布置的阅读思考题,边读边思考每个字、词、符号和图表的内在意义,边读边建立知识间的联系,找规律、抓本质,而不能只去死记硬背公式、定义、法则或只是机械模仿计算的方法、分析的过程,只有积极、主动地思考,才能弄懂、学会知识,掌握思维方式,提高学习能力。

2.手脑并用的习惯。

(1)划:划出概念、术语、公式、法则等,以便查阅和记忆;划出语句中的重点字词以便在适当的时候提醒自己;划出阅读中不理解的地方,以便质疑。画出直观的线段图、平面图形等示意图,变抽象为直观形象,帮助自己分析题意和数量关系。

(2)算:数学知识是以计算为基础的,因此,阅读中,边看、边想、边算,在算中比较找规律、在算中尝试探索、在算中验证推理的结论等。

(3)操作:阅读中,依据教材提供的信息,亲自动手实际操作,可以使学生借助动作思维获得鲜明的感知。例如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学生边读边运用割补、平移的方法把平行四边形转变成长方形或正方形,这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积累了感性材料。

3.勤问的习惯。

问题是思维的源泉。学生阅读中会产生很多的问题,教师要鼓励学生质疑。刚开始,有些学生不会提问题,提出来的问题往往是毫无意义的,甚至是幼稚的,但这是思维的火花,教师应善待,这样,学生才敢思、敢问,才会逐渐产生更多有价值的问题。

4.自省的习惯。

阅读后,要养成总结、自省的习惯。问自己阅读了哪些知识?哪些是自己独立理解的?哪些是在教师或同学的帮助下弄懂的?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如何处理?找出成绩和不足,取长补短,不断提高自身的阅读能力。

三、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阅读中,肯定会遇到很多的问题和困难,如果再缺乏兴趣,就更容易退缩、逃避。因此,教师首先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乐趣。

1.加强阅读目的性的教育和鼓励学生克难奋进。以古今中外名人阅读的故事、钻研的精神感染学生,激励学生;以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使命鞭策学生。

2.阅读前通过设置悬念、生活中的矛盾等创设问题情境,阅读后创设交流合作的情境等,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热情。

3.让学生有成功的体验。通过有层次的阅读问题让学生都能读有所感、读有所得,特别是对自信心差的学生给予多一些的表扬和鼓励,增强学生的成就感和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第3篇:小学阅读培养范文

关键词:阅读;小学生;兴趣;主动性

一、小学生语文阅读现状

在很多地区,由于条件所限,小学生所接触的阅读作品较少,再加上许多学校提供给小学生的阅读读物比较枯燥,甚至超出他们的年龄阶段所能理解的范围。就造成这些读物本身就无法吸引小学生的阅读兴趣。

现在的学生从小学开始,作业负担就很重,家长也会给孩子报各种各样的所谓兴趣特长班,大量的习题和训练占用了小学生的阅读时间。所以,可供他们自由支配的阅读时间很少。在无法保证阅读时间的情况下,阅读兴趣的培养和阅读能力的提高就更加无从谈起了。

二、培养小学生语文阅读兴趣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对小学生而言,培养阅读兴趣,扩展阅读量,不仅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小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还可以帮助塑造小学生的道德品质和健康人格,培养小学生的良好气质。

小学生有了语文阅读的兴趣,就会主动去寻求阅读的机会,从阅读中获得能力和心灵上的双重满足,产生愉悦的阅读体验。而他所主动获得的知识和愉快的阅读体验又会反过来增加他阅读的兴趣,形成良性的循环。而这种语文阅读兴趣的培养对于他们未来初中、高中阶段的学习也是至关重要的,甚至使他们终身受益匪浅。

小学生正处在身体和心理茁壮成长的关键时期,此时的他们对于知识的渴求和对于外界的好奇心正是最浓郁的时候,而他们好奇心的满足,除了靠老师和家长的传授外,更需要他们自己依靠课外的阅读去获得。

三、培养小学生语文阅读兴趣的措施

(一)精选并引导小学生选择合适的语文阅读读物

小学生面对各种各样的书籍,常常会难以取舍,不知该如何选择。尤其是他们还处在好奇心比较强烈的年龄阶段,他们对于冒险、刺激、勇敢、神秘、童话的渴望和追求非常强烈,所以结合他们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语文老师可以向学生精心挑选和推荐符合他们心理需求的经典语文阅读读物。对于宣扬正义、美好、善良等正能量的阅读读物要大加提倡。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引导学生进行的积极地亲身体验,从而真正激发小学生的语文阅读兴趣。

(二)指导小学生掌握正确的读书方法

正确的语文阅读方法对小学生的语文阅读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首先,我们要充分利用小学语文教材,以课本为最基本的出发点,课内阅读是课外阅读的基础,要有计划地拓展学生的阅读范围,不可急于求成。其次,对学生的各类阅读读物进行分类和阅读技巧的指导。从分类上来说。比如小说类、童话寓言类、作文类、科普类等。从技巧上来说,比如哪些适合粗读,哪些适合精读,哪些适合速读等等。但这并不是要束缚小学生的语文阅读,而是要用科学的阅读方法来提高些校学生的阅读效率,培养高效的语文阅读习惯,以不使其阅读效果大打折扣。

(三)积极营造语文阅读的氛围,开展读书活动

语文老师可以常用一些有趣精彩的故事来向小学生推荐相关的语文阅读读物,吸引小学生阅读的兴趣。还可以分享或交流自己的读书感受,或吸引小学生去读老师所分享的读物,或与学生产生情感的共鸣。此外,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也是培养小学生语文阅读兴趣的不二法宝。小学生喜欢热闹,喜欢游戏,我们可以让小学生比赛朗读自己最喜欢的阅读片段,还可以让小学生将自己读到的故事表演出来,这样的读书活动是最符合他们年龄特征的,也是最容易调动他们语文阅读主动性的。

(四)小学生语文阅读要持之以恒,才能永恒

对于调皮好动的小学生来说,语文阅读习惯的养成,其功力不在一朝一夕。要循序渐进、要时常督促、更要坚持到底。对语文阅读成绩较好的学生,老师要善于发现并及时地鼓励,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这种鼓舞会促使学生继续坚持广泛的语文阅读,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同时,小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也会使其他学生向被夸赞学生效仿和学习,这样整个班级都会形成浓厚的语文阅读氛围,其意义和影响也就不言而喻了。

四、结论

提高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可以促进小学生们自发的去阅读,并形成良好的阅读循环,而对于小学生的语文阅读而言,现在还存在各种各样的局限和不足,只有让更多的人意识到培养小学生语文阅读兴趣的重要意义及方法,才能帮助更多小学生培养阅读的兴趣,提高阅读,增长知识。

参考文献:

[1]唐雪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问题设计的现状与对策研究[D]. 西南大学 2014

[2]张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适应性研究[D]. 广州大学 2013

[3]王永成.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有效阅读教学新思考[J]. 中国校外教育. 2013(04)

第4篇:小学阅读培养范文

关键词:阅读兴趣;引导;略读法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8-199-01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内容,它是学生学会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之一。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学过程中应突出学生的主体的实践活动,多鼓励学生动脑、动口、动手,让学生自学自悟,独立求索。“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把阅读当作一种兴趣、休闲活动,将可养成阅读的习惯,将可获得各种知识,对于陶冶其情操,培养审美能力,提高学生语文水平,提高文化素养,也是至关重要的。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亦早有定论:“在小学里,独立阅读在学生的智力发展、道德发展和审美发展中起着特殊的作用”。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也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因而培养阅读兴趣是十分重要的一点。人有学步时,读有起步时。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适时施教,在学生开读的最佳时段,教师帮助其树立起阅读的兴趣是每个语文教师的责任,也是语文教育走向成功的机遇。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呢?

一、多引导,让学生学会阅读方法

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学会灵活多变的、科学合理的阅读方法。

1、略读法

这种方法就是根据学生学习或写作上需要,有选择性地阅读相关篇章或相关部分,以便学以致用。

2、精读法

精读法就是对文章上的某些重点文章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精思熟读的阅读方法。它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对语言隽永,情节生动的文章,教师可以这些文章为依据指导学生精读,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

3、默读法

默读法就是对所读的文章不发音地快速地读。这就要求学生在快速的浏览中,要集中注意力,作出快速的信息处理和消化。默读法能用最少的时间获取较多的信息。

4、摘抄评价法

这种阅读法就是在阅读过程中根据自己的需要将最优美的词、优美的句和段摘录下来,或对阅读的重点、难点部分划记号,作注释,写评语。平时要求学生不拿笔不读书,不动笔不读书。还可以在报刊杂志上,将其中好的文章剪裁下来,粘贴到自己的读书笔记中。

5、写读书笔记。

教师要鼓励学生阅读课外书籍后,经常写日记或读后感。用日记或读后感的形式对文章的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想法,并在课外阅读活动课上进行交流。这样学生的读、写、听、说紧密结合,阅读能力就能很快地得到提高。

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要多做一些服务性工作,努力为学生创设课外阅读的条件,让学生在幽雅的环境中舒舒服服地进行课外阅读。

二、多服务,为学生创设更优的阅读条件

1、学校办好图书室

图书室是学生阅读的主要来源,有了图书室我们就可以组织学生上课外阅读指导课,这样让学生感受到图书室是一个学习的乐园,是遨游知识的的好场所。

2、班级办图书角

为了弥补学生书源的不足,教师可以动员学生把个人的图书暂时存放在班里,组织学生自己管理借阅。图书角设在教室一角,课间课余随时借还,十分方便。也可采用“流动图书箱”的办法,由各班干部轮流负责图书的保管、借阅工作

为了介绍图书,也可以组织学生举办图书展览,把被介绍的图书陈列出来,同时展出学生整理编写的宣传图书的资料。资料可包括图书内容提要,作者简介,时代背景等,这样就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阅读条件。

3、给学生充足的阅读时间

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及时推荐合适的读物或文章,同时减少书面练习,增加阅读作业,为学生课外阅读提供空间和时间。

三、多鼓励,让学生产生阅读兴趣

第5篇:小学阅读培养范文

小学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而小学生阅读能力又是整个学生学习阶段的基础,是一个人汲取知识的重要途径,阅读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着一个人的各科的学习能力。可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至关重要的。那么,怎样才能有效地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着手:

1 激发阅读兴趣,在于勤鼓励

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也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一旦对阅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能从内心深处产生阅读的主动性,就会觉得越读越有兴趣,越读越想读。因此,教师要想方设法、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那么,在阅读教学中,如何才能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呢?要从阅读的三个阶段来着手。苏霍姆林斯基指出:“疑问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我们可以在阅读教学前,调动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质疑,如读课题猜课文、带强烈的疑问进入阅读,其效果必然是最佳的。而阅读中再提出问题,不断增强学生的阅读愿望,使他的整个阅读过程始终充满着阅读的期待、思索和探索,始终保持着阅读兴趣,阅读成为学生轻松愉快、自主建构的过程。在这过程中要始终鼓励学生,及时肯定小学生在阅读中的点滴进步,让学生产生浓厚的阅读兴趣,让孩子快乐地阅读。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

2 学会阅读方法,在于善引导

学生培养了阅读兴趣是阅读的基础和前提,而真正能有效的阅读还必须具备其他的技能和方法,教师要进一步引导他们不但要乐于阅读,而且要善于阅读,即要读得更好更有收获。教师作为学生读书的指导者,应该向学生介绍一些行之有效的、灵活多样的、科学合理的阅读方法。

2.1选读法

这种方法是根据学生在课内学习或写作上的需要,有选择地阅读书报或篇章的有关部分,以便学以致用。如我们学习了《装满昆虫的衣袋》一课,学生为了更全面、更深刻的了解法布尔,可以有目的地阅读他的巨著《昆虫记》一书。

2.2精读法

所谓精读法就是对文章上的某些重点文章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精思熟读的阅读方法。它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要求学生做到:口到、眼到、心到。边读、边想、边批注,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

2.3速读法

速读法就是对所读的书报,不发音、不辨读,而是快速浏览。这就要求学生在快速浏览中集中注意力,作出快速的信息处理和消化。还可以在报刊杂志上,将其中好的文章剪裁下来,粘贴到自己的读书笔记中。

2.4摘批法

这种阅读法就是在阅读过程中根据自己的需要将最优美的词、优美的句和段摘录下来,或对阅读的重点、难点部分划记号,作注释,写评语。

3 营造阅读氛围,在于巧创设

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就要努力为学生创设良好的阅读氛围,把学生置身于浓厚的读书环境中,在优雅舒适的环境中“悦读”。

首先,学习场所的氛围创设,诸如张贴名人名言制作成条幅在学生学习、生活的场所,由于它们的精髓,是生活经验的高度提炼,对学生有强烈的启发、教育和激励。其次,阅读资料的氛围创设,要加大对小学生课外阅读资料的投入,让学生随时随地有书可读,为了弥补学生书源的不足,除了学校开放图书室外,各班都要建立图书角,让学生课余时间有书可读,并让不同班级之间实现漂流,实现资源共享。激励他们读好书、好读书。最后,阅读时间的充裕创设,既要班级制定读书计划和要求,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读书的好习惯,还要求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及时推荐合适的读物或文章,同时减少书面练习,增加阅读作业,为学生课外阅读提供空间和时间。平时还可以举办一些读书知识竞赛、故事会等活动。

4 养成阅读习惯,在于多训练

俗话说:“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生受用无穷。”对于指导学生阅读的道理亦是如此。可见,我们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掌握良好的读书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第6篇:小学阅读培养范文

关键词:阅读兴趣;课程资源;阅读能力;探索

《新课程标准》将小学语文教学分为三个学段:1-2年级为“识字”学段、3-4为“阅读”学段、5-6年级为“写作”学段。然而语文教学是一个多方面教学内容有机统一的过程,比如以识字为重点的低年级学段,也不可能将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完全排除在外。低年级的阅读教学是促进和巩固识字教学的最重要手段,是学生学习普通话、学习书面语言的重要途径,直接影响学生习作能力和水平。小学生的阅读教学应该从低年级抓起,阅读教学的好坏,直接影响中、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顺利开展。可见,阅读对学生的成长是何等的重要。如何提高学生阅读的兴趣,使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提高阅读的质量,获得更好的阅读效果,这是值得我们研究和探讨的问题。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尤其是低年级语文中的阅读教学,更应以读为主,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方法。笔者谈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做法与体会。

一、阅读兴趣的培养是关键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让他们体会到读书的乐趣?比如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他们识字量不多,如果老师给他们要求过高,那样学生反而会失去读书的兴趣,学生就会把读书看作一种负担。这时,老师就要好好引导他们多读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书籍。采取形式多样的阅读方式来激发孩子们的兴趣,同时了解学生感兴趣的是哪些读物,做到心中有数。老师还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和孩子一起阅读。不但要把学生“引”入门,还要“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使学生内心感受到阅读的快乐。那么,阅读的乐趣又在哪里呢?阅读的乐趣在于品味词句、体会感情、陶冶情操、丰富人生。但事实上,并不是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这些乐趣的。传统单一的阅读方式,被动接受的阅读行为,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阅读乐趣的产生,也使得语文课变得索然无味。如果在阅读时,我们能调动多种感官,画一画、唱一唱、演一演、议一议,积极主动地参与阅读,那就会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感受到阅读的乐趣。例如:教学《去年的树》一文时,因为课文的文字内容浅显,我找到了4个易错的词,根据图猜字形――伐;预习中易错的字――融,易多写一横,文中出现的儿化音的词较多,指导学生读好儿化音。

让学生阅读课文内容时,始终不忘童话的本质,感受童话的魅力。如:课堂开始,交流喜欢的童话,共同提炼童话的特点;整体感知部分,说课文的主要内容时,提炼课文中的出现的角色,大树,小鸟,树根,大门等等,他们都会说话,这是拟人,这样的童话叫拟人体童话,初步感受到童话里事物的神奇。两个看:透过这个看字,我们可以想象小鸟的千言万语要对大树说,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这是经典的魅力。如教学《林海》一文,介绍了大兴安岭的景物及其在国计民生中的作用,表现了作者对大兴安岭由衷的喜爱之情。文章重点讲了大兴安岭的“温柔”的特点。阅读时,我们通过对“孤风突起、盛气凌人”“云横秦岭”这些词语的理解,画出“陡峭的山峰高高耸立,白云在山腰缭绕”的景色,体会秦岭高大、突兀、险峻的特点。通过阅读描写大兴安岭的句子,由“每条岭都是那么温柔”“谁也不孤峰突起、盛气凌人”来体会大兴安岭的温柔,再由“这里的岭的确很多,横着的、顺着的、高点儿的、矮点儿的”等词句,画出连绵起伏、低缓而又各异的岭来。通过图画的对比,两种类型的山脉迥然不同的特点便很清晰地展现在我们眼前。在读和画的过程中,我们通过品味词句,把抽象的语言文字变成了直观的图画,用图画形象地表现出了阅读中的感悟,与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把图画带入课堂帮助阅读是多么有趣啊!

二、利用课程资源,拓展阅读空间

小学语文教材中每一课几乎都有插图,学生们对书中的图画非常感兴趣,教师可利用文中插图来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图中看不明白的地方教师可适时引导学生从文中找答案。找到答案后,学生就有了成就感和满足感。学生的身心满足就会推动他们不怕阅读的兴趣。由于小学生爱动、好奇心强,注意力容易分散。在阅读过后,让学生动手画画,你就会发现学生的内心是多么的丰富多彩,对阅读并非不知不解。利用文中插图等课程资源,可已拓展学生于都的空间。

三、鼓励学生自由阅读

事实证明,优秀学生的语文能力大都得益于课外,许多专家学者,他们杰出的写作能力和阅读能力也主要是通过大量的阅读获得的。教师必须大胆改革阅读教学的面貌,想方设法将学生领到快乐、自由的精神王国。因此,教师在原有阅读课的基础上,可以定期开设以下类型的阅读课:如开展阅读鉴赏课,教师朗读一些文学名著的精彩部分、报刊杂志中搜集到的精彩文章、学生自主选择的阅读材料等。以声情并茂的朗读去感染学生,用情节曲折的故事吸引学生,让学生领略到课外读物的乐趣,获得精神的满足和愉悦。又如读书交流课,让学生成为读书交流课的主角,以对话的形式让学生畅所欲言,交流一周来的读书情况。学生可以朗读课外书中的精彩片段,可以谈自己读完某本书后的感受,也可以针对同一本书谈各自不同的见解,还可以向大家推荐好书。读书交流课就是让学生通过读书谈自己独特的见解,让思维的火花互相撞击,让学生的个性得以张扬。

四、课外阅读补充课内阅读

第7篇:小学阅读培养范文

关键词:阅读教学;语感;反复诵读

语感,即人们对于语言文字,正确、敏感、丰富的感受力,是人们直接感受、领悟、把握语言文字的能力。叶圣陶先生曾说:“文字语言的训练,我认为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吕叔湘先生也曾说:“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和任务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语感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关键所在。

一、反复诵读,培养语感

叶圣陶先生曾说:“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亲。”我们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应该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反复的诵读,因为诵读,既是理解语言的有效手段,也是语言文字的积累和情感沉淀。学生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仔细品味文中字句的语调、节奏,根据文章提供的语感环境,仔细琢磨文中表达丰富的语段,特别是一些文中意境较深,“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句子,更要多读、多想,入情入境,从而和作者产生情感和思想上的共鸣,进而生出强烈的语感。例如,在教授《手指》一文时,在学生了解了文中关键字词之后,结合是个的韵律特点和“时而……时而……”的句式,指导学生朗读,组织同桌互读,男女互读,全班同读等诵读方式,让学生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深化情感体验,培养语感。

二、比较诵读,培养语感

在语文课文中,有很多字、词都是作者通过无数次的做琢磨、推敲和选择,拥有自己独特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因此,在教学中,可以将那些表现力较为丰富的字词句要与稍加、减少、增添、替换、变序等等,学生通过对改动前后的字词句的比较诵读,就更容易感受到原文的精练、形象和细腻,不仅能够培养学生具有准确性的阅读语感,而且还能深刻地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妙,达意的准确。例如,我在讲授《井》一课时,作者是这样描写井水的清澈的“我趴在井圈上,痴痴地往井里看,一颗一颗地数映在井水里的闪亮的星星。”我将句中,“痴痴地”“一颗一颗的”和“闪亮的”去掉,让学生和原句比较阅读,途中我加以提示和点拨,学生进一步感受作者的表现方式,有效地提高学生对语感的敏锐度。

三、联系生活,培养语感

生活是一切艺术活动的源泉,当然文章来源于生活。所以,我们在教学中,一定要注重学生自身的日常生活体验,引导学生对文章中的文字和现实生活进行链接,赋予文字真是的重量,感受文字所表达的事物,从而诱发阅读语感。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言:“要求语感的敏锐,不能单从语言文字上揣摩,应当把生活经验联系到语言文字上去。”

四、展开想象,培养语感

小学的思想和情感都是在清晰的表象和正确理解的前提下不断地深化的。因此,我在教学中,会有计划、有意识地借助课文中的语言文字,对学生进行定向的引导,诱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从而入情入境、感受形象、领悟情感、提高语感。

五、调动感官,培养语感

语感的培养并不是只有读就可以,还要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因此,我在阅读教学中,会给学生创设不同的情境,充分地利用多媒体的优势,刺激学生的眼、耳、口、脑多方面,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应用多种感官共同参与,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不断地加强和提高阅读语感。

总之,语感能力,是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标志,也是语文素质的核心。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感能力,是实现语文素质教育的关键。

参考文献:

[1]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2]李喜碧.浅谈语文语感教学.湖北教育出版社,2009.

第8篇:小学阅读培养范文

关键词: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

众所周知,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对教师而言,既是教学的重点,又是教学的难点;对学生来说,学习起来并不轻松,有一定难度,不易掌握。阅读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学生成绩的高低,因此,必须把阅读教学摆在议事日程上,高度重视,想方设法,攻克难关,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我把阅读教学中学生在平时单元测验、月考、期中、期末考试时遇到的难题,学生不会做或做不好,从阅卷反馈来的信息看,失分较多,导致成绩不高的现实问题,不是当作一种负担,绕过去,而是视为教育资源,敢于正视,作为研究对象,依靠教育教学理论作支撑,借鉴他人教学经验和成功做法,经过认真学习,深入思考,反复研究,努力实践,有了初步认识,阅读教学方法的程序梳理、提炼、归纳为“读原文―想问题―找依据―细作答”。现分述如下:

一、读原文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是理解文本的前提,只有多读,才能字从句顺,表情达意。初读知大意,细读带问题,精读晓其义。只有学生把原文读懂读透,才能回答好问题。这是阅读的前提条件和根本要求。

二、想问题

阅读原文,要有明确的读书目标,带着问题去读,一边读一边想一边画,做好批注,这样才能提高读书效果;反之,如果对学生没有具体读书要求,不进行检测,学生的读书只能流于形式,不会取得一课一得或一课多得的读书效果,长此以往,学生的阅读能力不会形成,不利于学生今后的发展。

三、找依据

回答问题,归纳起来不外乎有两种形式,即直接用原文词句回答和抓住要点,用凝练、简要语言归纳、概括回答。不管问题大小,都要认真对待,用不同符号在文中圈圈画画,同类问题使用一种符号,这样省时、快捷、高效。要回答的问题在文中什么位置,在哪个自然段或哪几个自然段里,隐含在哪句话或哪几句话中,尤其要抓住重点词或关键句、相关语句,如,中心句、总起句、过渡句、总结句等,都要细心揣摩,认真研究,找到根据,说出理由。这是阅读教学或训练中最为关键的环节,必须高度重视。能力形成并非一朝一夕就奏效,需要一个渐进的强化训练过程,只有如此,才能掌握方法,学以致用,提高技能。

四、细作答

回答问题时,一定要端正态度,认真严谨,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好回答问题的方法,结合时代背景,联系上下文,运用已有生活经验,抓关键词句等途径,在读懂原文前提下,认真、细致、准确回答问题,否则的话,不认真对待,没读懂原文,仓促作答,肯定会出现很多错误。做完后,一定要认真检查,要回答的问题有无遗漏,要点是否准确、完整、全面,符合要求,如果前后认识不一致时,及时从文中找到原因,进行纠正。阅读只有做到慎之又慎,读懂题意,按要求答题,才能提高阅读质量。

第9篇:小学阅读培养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 个性化阅读 趣味性 有效阅读

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创造性活动,是一个个体运用已知探究未知并重构认知结构的过程。受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影响,

学生在阅读学习上会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教师要根据学生不同的基础和认知能力,进行个性化阅读教学,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达到适合自己最近发展区的目标,尽可能使低层次的学生“跳起来摘果子”,让中等生吃好,让优等生吃饱,使每个学生的个性都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展现。

一、个性化阅读的培养

个性化阅读是一种拥有批判意识的阅读观。学生要想在阅读活动中有所创新、有独到的体验,必须学会批判地接受,一个学生只有敢于批判、会批判,才能显示出他的个性。同时教师在阅读教学活动中,要时刻注意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勇于质疑、学习质疑,努力追求真正个性飞扬的阅读教学。

1、突出阅读的针对性与有效性

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阅读的能力和良好的读书习惯。良好的阅读习惯能促使学生自觉持久地进行阅读实践,并逐步内化成阅读能力。教师要关注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注意学生个体的差异,激发学生的主动精神,满足不同程度学生对语文学习的需求,突出个性阅读的针对性与有效性,开发学生的潜力,发展学生的个性。

2、注重引导,培养个性阅读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师生双方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绝对不能因为提倡学生的自主学习而削弱教师的主导作用。在阅读教学实践中,我非常重视探问引导法。如教《从现在开始》一文时,我将各种动物的头饰带到课堂上,创设引导学生自主参与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扮演各自喜欢的动物角色,使情境直接诉诸于儿童的感官,以探问引导他们身临其境,轻松进入课文情境。在教学袋鼠当大王时,我探问:为什么动物们都议论纷纷呢?开始,学生有点语塞,我微笑着说:“别急,让我们扮演森林中的动物依照袋鼠的生活方式来生活过日子吧。”然后,我引导学生在小组里自主表演。当孩子们的表演不够入味时,我就马上用自己无声的体态语,来提醒他们。不一会儿,“大象”开始叫苦说:“我这样的庞然大物整天跳来跳去,不摔死也会累死的。”“蛇小姐”也跟着抱怨说:“我没有脚,只能靠身体来走路,我怎么跳呀!”其他动物也纷纷跟着埋怨,大家都在互相诉说着自己的苦处。

于是,我紧接着探问:“如果让你来选,你会投谁一票?”这样,学生以进入情境的模仿表演去学习探究,在角色体验驱动下,产生了一种巨大的导引效益,使学生在角色中去思考、去表白、去体验个性化阅读,学习效果当然不同一般啦。

二、有效阅读的培养

语文教师应该将真情注入我们的阅读课堂,将关爱倾入学生的个性心灵,让每一个学生生活在阅读阳光中,使阅读教学更加生动有趣、扎实有效。 转贴于

1、创设良好氛围,激发阅读的趣味性

“兴趣是阅读的老师,快乐是阅读的动力。”教师应千方百计地营造宽松的阅读环境,给学生充分阅读的时间。在深入阅读时,要留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调动各种感官,读出感觉,读出味道,读出情趣。如在教学《北京亮起来了》一课时,我故作神秘地说:“同学们,老师今天要带你们去游览一个热闹而又繁华的地方,请你带上摄像机,拍下你认为最亮丽、最辉煌的镜头。待会儿,咱们来评一评谁是最佳摄影大师。”教师富有激情和诱惑的语言魅力,巧妙地促进了学生与课文的有效对话,使学生一下子就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对文本的探索与解读中去了。然后,我再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句来品读北京的亮丽与辉煌,就顺理成章、水到渠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