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山亭夏日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2、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苏轼《浣溪沙》
4、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王昌龄《采莲曲》
5、糁径杨花铺白毡,点溪荷叶叠青钱。杜甫《绝句漫兴》
6、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白居易《观刈麦》
7、梅子流酸溅齿牙,芭蕉分绿上窗纱。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其一》
8、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宋秦观《三月晦日偶题》
9、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10、东窗晚无热,北户凉有风。白居易《夏日》
11、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李商隐:《晚晴》
12、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杜甫《江村》
13、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杨万里《小池》
14、一夜雨声凉到梦,万荷叶上送秋来。陈文述《夏日杂诗》
15、残云收夏暑,新雨带秋岚。岑参《水亭送华阴王少府还县》
16、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西江月》
17、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
18、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范成大《喜晴》
19、松下茅亭五月凉,汀沙云树晚苍苍。戴叔伦《题稚川山秀》
20、微风忽起吹莲叶,青玉盘中泻水银。施肩吾《夏雨后题青荷兰若》
21、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杜甫《夏夜叹》
22、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阳阴正可人。秦观《三月晦日偶题》
23、自来自去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杜甫《江村》
24、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翁卷《乡村四月》
25、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赵师秀《有约》
26、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27、永日不可暮,炎蒸毒我肠。杜甫《夏夜叹》
28、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孟浩然《过故人庄》
29、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谢灵运《游赤石进帆海》
30、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高骈《山亭夏日》
31、农夫方夏耘,安坐吾敢食。戴复古《大热》
32、晴日暖风生麦气,绿阴幽草胜花时。王安石《初夏即事》
33、人皆苦炎热,我爱夏日长。李昂《夏日联句》
34、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青蜓立上头。杨万里《小池》
35、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李清照《如梦令》
36、绿树浓阴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高骈《山亭夏日》
2、《暑旱苦热》宋代诗人王令。清风无力屠得热,落日着翘飞上山。人困已惧江海竭,天岂不惜河汉干。
3、《纳凉》宋代诗人秦观。携扙来追柳外凉,画桥南畔倚胡床。月明船笛参差起,风定池莲自在香。
4、《夏夜追凉》宋代诗人杨万里。夜热依然午热同,开门小立月明中。竹深树宻虫鸣处,时有微凉只是风。
夏日炎炎,暑气逼人。此时,许多名山却浓荫如盖,山风时拂,成了人们避暑纳凉的好去处。
夏天到山中避暑纳凉,早在古代已成为人们的一种消暑方式。不少文人雅士更是深得山中避暑之妙,唐代高骈《山亭夏日》诗云:“绿树荫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山亭古树参天,蔷薇吐香,周身清凉,好一幅别开生面的山中消夏风俗画;宋代诗人梅尧臣喜欢在山里的寺庙中避暑,他在《中伏日妙觉寺避暑》诗中写道:“高树秋声早,长廊暑气微。不须河朔饮,煮茗自忘归。”山寺林木蓊翳,环境清幽,自然使人心静生凉。元代释英写过一首《山中景》诗,颇能勾起人们到山中避暑的兴致,诗云:“六月山深处,轻风冷袭衣。遥知城市里,扑面火尘飞。”城镇赤日如火,而山中树木青翠,山高气爽,微风绕屋,到此消暑,使人凉意骤生,烦热顿消。
我国名山众多,不少名山就是著名的避暑胜地,如四川峨眉山位于成都西南,山势逶迤,重岩叠翠,流云飞瀑,使它素享“峨眉天下秀”之美誉。盛夏来此,凉风时拂,苦热顿解,从中可体味“六月清凉绿树荫,小亭高卧涤烦襟”之情趣;浙江莫干山在德清县西北,海拔七百余米,以“凉、绿、清、静”而闻名。山上修篁夹道,竹海荡漾,清幽秀丽。炎夏之时,身临其境,凉爽宜人,“竹径清风涤烦暑”正道出了个中之情趣;山西五台山位于五台县北部,山中古寺林立,清流潺潺,风景独佳,素称“华北屋脊”。独特的小气候环境,使它以“清凉世界”著称于世。夏日山外似蒸笼,山中却清风夹道,凉意袭人,真是“炎夏山中似火烧,五台山中仙欲飘”;河南信阳市鸡公山,为著名避暑疗养名山,这里绿荫环绕,白练飞泄,风光旖旎。尤其盛夏,景区凉风习习,沁人心骨,难怪鸡公山有“三伏炎热人欲死,清凉到此顿疑仙”之美传;四川青城山,峰峦叠嶂,林木苍翠,自古有“青城天下幽”之说。来此祛热纳凉,自然有清风舒怀、暑日得幽之感,秋凉宜人之爽,颇有“毛骨生风六月凉”之感;江西庐山林木葱郁,飞瀑流泻,泉水淙淙,雾海苍茫,夏季气候凉爽,有“凉岛”之称。山外炎暑逼人,热日如火,山中却是“白日不用扇,晚上把被盖”;湖北武当山奇峰峻秀,云雾缭绕,风景幽奇,盛夏似秋,涉足期间,真有“踏入武当景远幽,六月炎夏变成秋”之感;天目山为浙西著名的避暑胜地,横跨浙江临安、安吉等县,上山修篁密箐,一望无垠。炎夏之时,城镇赤日高悬,而山中微风阵阵,山高气清,凉意拂面,“万竹深处坐,六月午时凉”,到此消暑,烦热顿消。
夏日山中格外凉爽,不仅是缘于随着海拔的升高,山上温度逐渐降低,即海拔每升高100米,温度要下降0.6℃,也是得益于许多名山林木茂盛,绿荫如盖,抵挡了阳光的直射,降低了地表的温度,据报道,树荫下的气温要比阳光直射处低5℃~10℃,使山中变得清凉宜人。人们置身山中,可有效解除炎热带来的烦躁,收到调节心绪、放松心情的作用。同时,山中茂密的树林,能增加空气中的负离子,使空气变得清新,人们置身期间,自然有益于身体健康。在山中漫步,还可促进血液循环,活动筋骨,增强体质。
为迎合人们山中避暑的需要,不少名山中建有避暑山庄,这些避暑山庄与清泉翠林辉映,与云海雾海成趣,绝妙无比的美丽画景,宛如神话中的仙山琼阁。同时,山中的避暑山庄大都设施比较完备,也为人们度夏提供了方便。夏天入住,宛若“午前如春、午后如秋、夜如初冬”,让人“全身痱子一夜消”,甚为惬意。若有雅兴,在山中林间纳凉,体会“绿杉深处响流泉,林中微风一树蝉”,抑或感受“静听水声真活泼,饱看山色自清凉”,更是别有一番情趣。炎夏之时,偕家人或知己到山中避暑纳凉,一路山景一路情,尽情体味大自然的馈赠,享受难得的清凉,定能为夏天的生活平添几分温馨和浪漫。
《立夏》
赤帜插城扉,东君整驾归。
泥新巢燕闹,花尽蜜蜂稀。
槐柳阴初密,帘栊暑尚微。
日斜汤沐罢,熟练试单衣。
2、[唐]韦应物
《立夏日忆京师诸弟》
改序念芳辰,烦襟倦日永。夏木已成阴,公门昼恒静。
长风始飘阁,叠云才吐岭。坐想离居人,还当惜徂景。
3、[宋]司马光
《四月十三日立夏呈安这》
留春春不住,昨夜的然归。
欢趣何妨少,闲游勿怪稀。
4、[宋]朱翌
《立夏前一日登马氏山亭》
百忧不到酒三行,万事尽休棋一枰。
梅子未黄先着雨,樱桃欲熟正防莺。
5、[宋]薛澄
《立夏》
渐觉风光燠,徐看树色稠。
大家好,我是《四季之“最”选拔赛》的主持人sallys,我们比的就是一年中最好的季节,最美的季节!好,现在有请四位选手上台。
一号佳丽:春
春的介绍:春,绝对是一桢浸染着生命之色的画布。
新绿、嫩绿、鲜绿、翠绿,满眼的绿色呀,温柔着我们的视线。还有那星星般闪动的一点点红、一点点黄、一点点粉、一点点紫呀,也惊喜着我们的目光。
春:“‘春到三分暖;春风不刮,草芽不发;一滴春雨一滴油。’这是一句美的句子!色满园关不住,一技红杏出墙来——叶绍翁,诗人描写得我多美呀!人类常常夸奖我:春季盎然、春色满园。。。。。。关于我的作品有很多,由于时间关系我就不多说了!多多支持我!”
二号佳丽:夏
夏的介绍: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
夏:你们可能说我夏天没什么好,我今天就要告诉你们世人对我的评价:唐代诗人高骈《山亭夏日》: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水精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怎么样挺好吧!纯洁的荷花在可爱的小池里开放,多美呀!喜欢我就支持我吧!
三号佳丽:秋
秋的介绍: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秋:秋季是丰收的季节,这是人人皆知的。我季是劳动者的欢笑日,感谢小春让农民播下种子,得到了丰收的硕果!喜欢的朋友请多多支持我,为什么?因为,你爱的就是在我这开的!谢谢!
四号佳丽:冬
冬的介绍:墙角数支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前言
捋下一缕如火的阳光,独自徜徉于夏日的那一丝凉意。
微风迎面而来,绿荫下散落着晃动的光斑。透过树隙,光芒宛如锋利的宝剑直插地面。它们互相交错,又似柔软的丝绸不停地缠绕,我甚是愉悦。
放慢自己的脚步,猛然间发现有种感觉很久已没有。漫步于记忆的碎片里,脑海浮现一幅幅优美的画面。久久品味,它们使我深深地陶醉。
蓝天。彩虹。田野
夏日的天空格外灿烂、蔚蓝,没有掺杂一点污垢,仿佛一块纯天然的蓝宝石。白云随风飘动,瞬息万变。有时是盘旋于苍穹的雄鹰,有时是奔驰于草原的野马,有时是嬉戏于湖泊的小鱼。白云的千姿百态给蓝天增添了几分纯白,似是镶嵌在蓝天的绸带,慢慢地在蓝天下飘舞。虽然没有五颜六色,比起黄昏的火烧云,它的绚丽之中多了一点清秀。
雨过晴天后,偶尔会出现彩虹。它似一条龙,横卧于天地之间,头接天边、尾扫海角。飞龙擎苍,色彩绚丽,长虹卧地。彩虹的雄姿尽收眼底,可它十分短暂。惋惜中,又令我心旷神怡、依依不舍。
蓝天之下,绿树成荫,蝉鸣不断,蜻蜓飞舞。田野中的稻香沁人心脾,果实饱满。瞧!那稻儿相互依靠,整齐排列,随风翩翩起舞。农民伯伯都携着镰刀来到田地中,尽管有烈日的暴晒,脸上依然充满欢快的笑容。可爱的孩子们在稻浪中相互穿梭、追赶着,只听见田野里传来欢声笑语。
夕阳湖泊渔夫
夕阳西下,天空色彩斑斓,边际射出几缕余晖。天空霎时多了点妖娆,夕阳轻轻地点缀。它掠过巍峨的山峰、雄伟的建筑和辽阔的大地。夕阳的余晖散落在湖面,涟漪起伏,波光粼粼。夕阳与湖泊似乎在拍拖,“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的水天一色,永驻在落日的瞬间。
夏日,荷花正在绽放姿态,犹如一位亭亭玉立的少女。“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繁盛景象,使人流连忘返。等到采摘时节,人们兴高采烈地摇动船只,享受果实带来满足感。荷花的纯洁与夏日的炎热互相配合,展现夏日的华彩。
湖边,柳树婀娜多姿,芦苇随风摇曳。一群鸭子挺胸昂头,摆动着肥胖的身体去寻觅食物。远处,漂游一叶小舟,一个拉得老长老的身影倒映在湖面。渔夫坐立在船头,稳稳地握住鱼竿,丝纹未动,犹如一件历经沧桑的雕像。湖水流动,小舟渐渐地消失在余晖中,留下了一股股碧波。
星空。月光。神话
夜幕降临时,黑云漂浮,天空变得漆黑,我不禁感觉到夜晚的安详、神秘。树木参差不齐,树影婆娑。偶有几只萤火虫来回穿梭,暗暗的光亮不停地摇曳晃动。荷塘里,传来清脆的蛙鸣,十分悦耳动听。
顿时,天空中月光皎洁,光色柔软。地面像是被镀上一层银色,耀眼夺目。星星闪烁,点缀着暗淡的天空,透露出夜的美丽。黑夜中,它们不停地漂浮、变化,构成一幅神秘莫测的星空图画。
庭院外,凉风习习,热度消褪。我坐在凉席上乘凉,观赏如玉盘般的月亮和钻石般的星星,心里充满思恋之感。“嫦娥应悔偷仙丹,碧海青天夜夜心”的思恋令人苦恼烦愁,嫦娥的飞月之路的背后,隐藏她的痛苦凄凉,更有她对后羿的深厚爱意的流露。“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的相离使人无可奈何,牛郎与织女的爱情是所有人的追求,但现实却是残酷的,他们被迫分离、一年一见,离别时永远最悲伤的时刻。黑云渐渐聚集,遮挡住月亮的光芒,夜深了。
夏日就是这样重复巡演,每一天都充满夏日的影子,似乎不曾离开。炙热虽已成夏日的象征,但是清新依然存在。面对夏日最重要的是我们要能够感受和热爱自然,由此才可发现隐藏于炙热背后的另一面。
夏日令我痴迷,我已经深深地爱上夏日!夏日的美丽使我不在置身于苦恼炎热之中,而是学会享受整个夏日。夏日真美!
在山东省南部山区的枣庄市邢山顶村,有一位老人至今仍保持经常性的演出活动,他成为山东最后的皮影艺人。
半山腰上的老艺人
那是一个建立在半山坡的小院,周围全是田地,还没有进入小院,就听到院内传出朗朗的读书声,让人不禁感到诧异。看门的老人告诉我们,这里是邢山顶村的民办幼儿园,而我们要找的皮影艺人邢如雨师傅就是这个幼儿园的老师。我们没有打扰上课的老师和孩子们,而是仔细观察了这个小院。院里并不大,破旧的房间只有四间,一间教室,一间皮影表演室,一间休息室,还有一间放置日常杂物。
不一会儿,下课铃响起来,孩子们先后从教室里叽叽喳喳地涌出来,最后面跟着一位五十多岁的老人,个子中等,面相清癯,一身朴素的衣着,如果不是从教室出来,很容易被当成附近的农民。
在不足10平方米的皮影表演室里,镜框里镶的,箱子里、影集里装的全是栩栩如生的皮影影人。坦率地说,一般民间老艺人的生活条件都不太高,却没有想到邢如雨住得这么差。邢如雨说:“我不愿意让外人到我家来,丢人啊!记者采访我,我都是到人家那里去。”
邢氏皮影始于上世纪30年代,是从祖上传下来的,传到邢如雨已是第四代。2005年8月,山亭皮影成功报批,成为当地仅有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由于受家庭的影响,邢如雨打小就迷上了皮影戏。老父亲已经103岁高龄,走村串乡地演了一辈子的皮影戏,后来再也演不动了就传给自己。
邢如雨14岁时学艺成行,从此一条吱吱作响的扁担,挑着破旧的道具箱和锣鼓家什开始了自己的演出生涯。后来,邢如雨和堂兄邢如良、侄子邢现伦共同组建起了邢氏家庭皮影剧团,由邢如雨担任团长,主要从事皮影演出、研究与教学,并整理了大量邢氏家族皮影资料,包括曲谱、操作技巧、皮影戏老剧本等。
堂兄邢如良也是自幼学戏,精通柳琴唱腔,可一手操作四支皮影,是邢氏皮影剧社中年龄最长的表演艺术家。邢如雨的侄子邢现伦学会了全套皮影表演技术,在团里主要从事鼓乐演奏和皮影戏后台。邢如雨他们正是用自己艰辛的努力共同撑起了山东皮影最后的希望。
一个“皮人”三千元
相传皮影最早诞生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成熟于唐宋时代的秦晋豫等地,极盛于清代的河北,而山东皮影也是从河北滦州传人的,清代时已经遍及全省,所演剧目也多为神话传奇和当地流传的历史传说。
山东皮影外型简朴,刻工粗犷,一般由两人或三人表演,唱腔上保留了原始的经调,加之鲁西南地区的梆子戏调、大鼓调,形成了特有的“九腔十八调”唱腔。
皮影是融绘画、雕镂、音乐、操纵、演唱于一体的民间艺术,而这一整套,邢如雨都能完整地做下来,既会唱念做打,又会设计雕刻,像他这么全面的皮影艺人,在全国来说也不多。
邢师傅从屋角处拿出几个皮影,来到表演台前给我们边唱边表演起了皮影,在鼓声灯影里我们仿佛看到一个个精灵在舞动跳跃,在鲁西南唱腔的独特味道中我们好像回到了儿时,回到了那段让人难忘的岁月……同行中有个好动的伙伴表现出了对皮影极大的兴趣,拿起一个皮影也耍玩一番,没想到手指不听使唤,根本不能做出任何动作。
邢师傅说,皮影艺术创意主要汲取了我国汉代帛画、画像石、画像砖和唐宋寺院壁画的手法和风格,造型精巧别致,装饰纤密,施色考究,刻工细腻,在没有电影和电视的年代,以“影人”为道具的皮影戏以其生动活泼、独到新颖、诙谐多趣而在民间广为流传。
皮影人物的制作过程极为复杂,要经过选皮、制皮、画稿、过稿、镂刻、敷彩、熨平、缀结合成这8个步骤,皮影人物主要是用牛皮、驴皮制作。在制作时先把选好的生皮放进缸里用石灰水泡半月,取出后用刀把表面的毛和皮上的残肉刮掉,再用钉子把皮固定在平板上绷紧3至5天,做到平整无皱。然后,按肚皮、大腿分割,比较厚的用来做武士,较薄的用来做文人,最后用纸刻画出人物形象,放到皮子上摹刻下来才成,仅最后一个程序也需要至少1天的时间。但是,由于用驴皮做的皮影人透光性不好,近年来,邢师傅在制作皮影作品时,开始使用五彩塑料制作人物的身体,以适应各种情况下的皮影演出。
“怎么样?我的皮影还不错吧?这些都可以保存百年以上的。”说到自己的皮影,邢师傅喜上眉稍,“你们看看我新写的剧本……”只见他转身从另一口箱子里拿出了正在编写的《二十四孝》剧本,每一孝近千字的内容,洋洋洒洒几万字,故事感人、内容丰富,彰显邢师傅深厚的皮影文化功底。我们粗略算了一下,邢如雨的皮影作品有200多套,而《水浒传》、《西游记》、《八仙过海》、《东游记》等十几个传统剧目是他的经典作品。邢如雨告诉我们,他的一个“皮人子”现在可以卖到3000多元,但这些年他一个也没有舍得卖。
看皮影的越来越少
“解放前农村穷啊,种地根本就吃不饱。我父亲打小就跟着祖父学唱,到处演皮影戏。那时候有红白喜事,人家就请我们来演。不光在地主家演,还在枣庄的大户人家演。”邢如雨说。可见,山亭皮影戏在他父亲这一代繁盛空前。然而到了邢如雨这一代,皮影艺术开始渐行渐远。
前些年,为了养家糊口,他们主要在山亭和枣庄、济宁等周边地区的农村进行演出,村落、剧场、土台子、田间地头,甚至室内,随时都可以搭台演戏,数九寒天,他们把背风处留给农民,炎炎夏日,他们把阴凉和风口留给观众。
有时,这个家庭剧团也受邀去城市里演出,景点、公园、庙会,也去过文艺汇演、校园等地,欣赏捧场的有普通百姓,也有学生、文化界和政界人士,这样一年下来,也得演出几十场,不过,这些演出费用都很低,有些甚至是免费演出。虽然每天都要演出很长时间,但他们无怨无悔、乐此不疲,享受着皮影表演的乐趣,享受着山乡村民的欢声笑语。
可是,山东皮影发展已远远落后于其他地区。据了解,目前全国各地皮影发展最好的要数甘肃环县皮影,它已发展成一项产业,通过教观众表演、出售皮影工艺品、发展皮影动画、成立皮影博物馆等措施,带动了环县民间艺术的发展。而反观山东皮影,由于皮影要从小抓起,长年训练,再加上受到现代科技文化的冲击和自然交通环境的改善,皮影表演再也难为人们带来经济上的利益,新一代的年轻人也不愿意像老一辈艺人那样,辛辛苦苦学了这么长时间手艺而每天只能有一二十元钱的收入,远远比不上外出打工挣得多,这让他们不屑于从事皮影创作,而纷纷改行换业。
“用不了多少年,曾经辉煌的山亭皮影戏,将永久看不到了。我们的皮影文化已进入荒凉的境地,这样的荒凉将伴随着前辈艺术的衰老与后继者的寥落而消失。因此,如何振兴皮影文化就成了我这一代人所要肩负的重要使命。”邢如雨面容沉重地说。
皮影希望在少年
为了让山亭皮影继续生存下去,邢师傅一方面坚持收藏传统皮影艺术的各种资料,加强对这门古老艺术的宣传与推广,另一方面也一直在苦苦寻求皮影艺术新的发展方向。在他的计划里,“创办皮影学校”这个宏伟的计划已经悄然实施了。
邢师傅告诉我们,由于生存环境的限制,现在山亭皮影表演的机会并不是很多。时间上空了下来,生存上却有了问题,由于年轻时学了些文化,邢师傅就在邢山顶村创办了一个民办幼儿园,每天教孩子们文化课程,成了这里唯一的一位民办老师。
为了不让自己的皮影技艺荒废,他从山亭城区搬到村里学校居住,专门腾出一间房做自己的皮影工作室,利用课余时间继续钻研皮影。后来,他发现自己表演皮影时,有些孩子放学后没有回家,而是搬了小板凳坐在前排有滋有味地看他表演,后来孩子们越聚越多,于是,每天为孩子们表演一出皮影戏就成了邢师傅的必备课程。
在为孩子们表演皮影的过程中,邢师傅发现有几个孩子对皮影特别感兴趣,这引起了他的注意,以后,每天上完文化课,他都会叫上那几个孩子,拿出自己心爱的皮影一招一式地教孩子们表演。随着学习皮影的孩子的增加,创办皮影学校的大胆想法也在邢师傅的脑海中产生了。没有皮影课本,他自己写;没有教学道具,他自己做,每天下午在上完文化课之余,他专门为孩子们开设一堂皮影课程,对这些孩子进行专门的皮影教育和训练,认认真真,一招一式,倾注心血地教孩子们表演山东皮影戏。
手捧先进文化的话筒
背负着人民的利益
党旗,新世纪的歌手
七月,阳光和雨水的兴奋
大海和高山的掌声
笑容和鲜花的澎湃
汇成一派欢呼的海洋
边走边唱
为人民服务的形象
把生活的苦辣酸甜
把老百姓的冷暖
时时刻刻挂在心上
边走边唱
相继在中国的沿海
营造时代无限的风光
创新的成就
呈现着国力空前的富强
边走边唱
靠近了农民的土炕
农业税的免除
农民工的权益
在政府工作报告里得以伸张
边走边唱
反腐倡廉的恒心
进发出正义的力量
为了人民的江山
信念不容摇晃
边走边唱
神圣的
再也不容敌寇窥望
让海外游子回望故土
时时感到祖国的力量
党旗在前,誓言向上
新世纪的歌手
背负历史的长河
站在主旋律的潮头
永不疲倦地歌唱
七一旋律 陈荣
华夏悠悠山川悠悠,
南湖红船闯激流,
一支队伍震神州。
井冈的路,
是你肩负民族解放苦追求;
延河的水,
是你胸怀雄兵百万向东流;
长江的浪,
是你手中胜利进军的壮行酒。
啊,你七一播种,八一生根,十
一结籽,
天安门上夺丰收!
征程悠悠风雨悠悠,
南湖红船立潮头,
一条巨龙亮宇宙。
改革的旗,
是你走向伟大复兴迎风舞:
开放的帆,
是你追赶世界发展竞风流:
发展的潮,
是你高歌富强文明的进行曲。
啊,你理想拔节,信念灌浆,科
学哺育,
倾心为民做公仆!
七一颂歌 黄剑
日出云开万丈光,新程浩荡党维航。
三峡秋月平湖水,港澳春花溢香江。
豪迈宏图宣世界,飞天梦想傲东方。
小康社会和谐舞,理论英明国富强。
党旗颂 楼时明
旗举南湖启远程,
锤镰闪闪照龙腾。
千山脚踏惊天地,
万水篙撑泣鬼神。
光耀九州兴伟业,
辉生四海奏春声。
风云纵使多频变,
依旧旗红好景呈。
入党誓言记在心 辜汉保
字字千钧刻在心,
终生奋斗为人民。
任凭四海波涛涌,
恪守清贫主义真。
七一感怀 侯发
铁锤砸碎旧世界,镰刀开创新天地。
南湖红舟党成立,中国革命起航船。
南昌枪声惊寰宇。井冈山上雄师会。
万里傲青史,八年抗战唱凯歌。
“三山”倾覆乾坤改。祖国旧貌换新颜,
一国两制港澳归,和平统一反。
改革走向强国路,华夏崛起百业兴。
两弹一星升太空,振兴中华壮国威。
北京奥运创辉煌,上海世博世人赞。
党的领导稳掌舵,歌颂党旗飘万代。
夕阳永光芒 熊思传
当年别故乡,志在乡镇忙。
一干几十年。笔耕难歇岗。
与民共三餐,与众同相伴。
几回风浪过,几度雨雪狂。
乡野百姓亲。争邀拉家常。
招待亲手足,饭菜可口尝。
促膝谈心切,为民服务忙。
不记名和利。诚信记心上。
学专贵于勤,盛世好时光。
立下凌云志,实干践久望。
一日不闲过,喜忧共分享。
荏苒光阴逝,从文也理想。
清贫意志坚,文友情意长。
是鱼须回海,是鸟任飞翔。
千秋功过在,道义担肩膀。
人逢七十欢,老来当自强。
励志谋新篇,笔端翰墨香。
老马勤奋蹄,夕阳永光芒。
《金牌调解》礼赞(外一首) 何文清
以和为贵百结解,
仁爱孝悌启情怀。
心贤能断家务事,
平息烽烟送霞彩。
贺友人诗画集出版
赣鄱山水育群英,
老有所为发新声。
休道夕照惊岁晚,
何处楼台无月明。
健行日驰览万里,
闲坐静观风展云。
翰墨洗尽俗世念,
诗画双璧著精神。
夏日游南冈竹林 邱传清
斑驳墨影染新装,落座山亭品茗香。
飘荡秋千心不老,挥舞长剑气飞扬。
穿山碧水西流去,密树深林叶漏光。
莫道名山多美景,幽篁足可享清凉。
浪淘沙·雄阁立川边 邓全恩
雄阁立川边,千载云烟。曾公为记慕前贤。德政仁风山岳动,万户陶然。
人本古时篇,有梦今圆。岘台重现碧连天。横槛高甍筹仿宋,仪态翩翩。
杂吟 孙家财
夕阳似火情悠悠,
此生无憾亦无求。
一息尚存心不老,
甘将余热写春秋。
暮年小楼感怀 苏洲
教坛挂拍脱风尘,
难舍小楼翰墨情。
期盼彩霞朝做客,
恭迎倦鸟晚归林。
掌灯伏案非图利,
作赋填词不为金。
莫叹西山沉落日,
减忧节欲益身心。
踏莎行·夏日咏荷 蒋石麟
弄影池塘,香播绿野。红花映日谁人解?平生未怨处污泥,分明爱恨鸿沟界。
金菊傲霜,寒梅斗雪。花中君子心高洁。自怜清影绝尘埃,风风雨雨无松懈。
赞牡丹,皮敦行
花苞放,始吐芳
独立人间第一香
佳名唤作百花王
众香国里最壮观。
学剪纸 周荣耀
年近八十学剪纸,
夕阳笑我莫迷痴。
耄耋何不享清福,
老树还想发新枝?
剪飞纸舞心不老,
趣添情怡身受益。
老有所学更潇洒,
快乐养生赋新诗。
夜宿武功山 李茂垠
朝辞涧水登山岳,夜宿九天玉帝衙。
才见吴刚狂劈桂,又闻织女笑纺纱。
关键词: 诗词 物理现象 物理规律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尤其是中国的诗词堪称奇葩。用简单的语句,描述了世间万物,讲述了人间情仇,表达了人心情感。而物理作为一种科学,用简单的数学表达式描述了万物宇宙,展现了它们的简协美、对称美。诗词和物理,好似风马牛不相及,而且中国人对物理发展的作用也有限,但是两者之间却充满了联系,首先它们都是用一种很美的形式对宇宙作出了理解,其次是诗词中蕴含了许多的物理现象和物理规律。我们可以在诗词中领略物理的诗意美,浪漫美。
一、关于光的直线传播与光的反射
萧梁朝的学者沈约在《咏月诗》中写道:月华临静夜,夜静灭氛埃。方晖竟户入,圆影隙中来。这句诗的意思就是浩瀚夜空,明月高挂,周围一片寂静,月光从屋门投射出屋门那方形的光斑,通过那小孔的月光则还是月亮那圆圆的光斑。
我们可以从屋里的角度去解释后两句诗。根据光的直线传播,月光可以视为平行光,通过屋门投射过来的光是门的形状,而圆方晖竟户入,则是小孔成像的原理,光通过很小的圆孔由于光的直线传播而回投射光源倒立的像,所以圆影是圆月的像。
宋代词人晏殊在《浣溪沙》中写道:曲栏杆影入凉波。这句词的意思是说,水面上倒映出楼阁那曲折的栏杆。水面倒影的形成是由于水面相当于平面镜成像,是光反射的原因。平面镜成的像与实物大小是相等的,方向是相反的,所以可以倒映出曲折的栏杆。写到光的反射的物理现象的诗词还有很多。例如,唐代的高在《山亭夏日》中写道:“绿树荫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陆游在《沈园怀旧》中写道:“伤心桥下春波绿,疑是惊鸿照影来。”李白的“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我最欣赏的是:“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二、关于水的三相变化
在我国的诗词中关于水的表述有许多方式,例如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中写道:“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秦观在《鹊桥仙》中写道:“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在《沁园春》中写道:“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宋・张耒《春日》中写道:“残雪暗随冰笋滴,新春偷向柳梢归。”这里,就写到了霜、露、冰。
从物理的角度看,露水的形成是由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霜的形成是由于空气中的水蒸气在更冷情况下凝结而成的,而冰的形成则是水凝固而成的。而残雪暗随冰笋滴,直接写出了初春,天气回暖,冰雪融化的过程。
三、有关热运动的诗词
我们最熟悉王安石的诗: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为什么我们可以在很远的地方闻到梅的清香,从物理的角度我们可以知道这是一种扩散现象,花朵中有一种油细胞,可以分泌芳香油,芳香油就会随水分子运动,传到我们周围,我们就能闻到花香。南宋诗人陆游《村居山喜》中的“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写出了春晴天暖,鸟语花香的山村美景,也说明了温度升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增强。
唐朝的郑谷曾写《咏扇》里的露入庭芜恨已深,热时天下是知音。汗流浃背曾施力,气爽中宵便负心。一片山溪从蠹损,数行文字任尘侵。绿槐阴合清和后,不会何颜又见寻。这首诗中的汗流浃背曾施力,气爽中宵便负心,说明扇扇子能使我们在汗流浃背时感到凉爽,这是由于扇动扇子加快了空气的流动,从而加快了人身上汗蒸发的速度,而在蒸发的过程中吸热,故而使我们身上的温度降低,达到降温的目的。
四、有关声音的诗词
苏轼的《定风波》中的第一句就写道:莫听穿林打叶声。这句的意思就是不要去听雨滴穿过竹林打在竹叶上的声音,说明了声音是由于振动产生的,雨打竹叶才产生声音。
苏轼的《蝶恋花・春景》中有这样的词: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之所以墙外的行人能听到从墙里面传来的佳人笑声,是因为声音能在空气里传播,声波能发生衍射现象。
在白居易的《琵琶行》中就琵琶声就描写了许多,刚开始的“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行。”能够未见的情况下听出是琵琶的声音,是听出了琵琶声的音色,音色是由于发音体决定的,不同的乐器就有不同的音色,音色是我们辨别声音的重要依据。“轻拢慢染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同样都是琵琶演奏,声音却有时如急雨,有时如私语,是由于声音的声调不同,声调是由振动的频率决定的,振动的频率不动,即使是同一种乐器,声音也会不一样。
五、有关力的诗词
刘禹锡的《西塞山怀古》中的“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以及我们熟知的“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一个是铁索沉江,一个是白鹅浮在水面上,可以从浮力的角度分析它们的不同。当物体所受的浮力与其重力相等的时候,物体就可以浮在水面上;当物体所受的浮力小于其重力的时候,就会沉入水底。铁锁的重力大于浮力,而白鹅的重力是小于浮力的。
苏轼的“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表现出了苏轼满腔的爱国情怀。从物理的角度看,箭从拉弯的弓射出去,是把弓弯曲时所拥有的弹力势能转化成了箭的动能。而箭发射出去后还可以运动下去是由于有惯性。
六、相对性
古诗词中关于相对性的描写很多,包括时间的相对性,运动的相对性,空间的相对性。
苏轼在《水调歌头》中写道:“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这句话是说握酒问上天,这样的明月什么时候还会再有,也不知道天上神仙居住的宫殿现在是何年何月。这就说出了不同的空间是时间是不同的,这就是爱因斯坦时间相对性的最好写照。
五里滩头风欲平,张帆举棹觉船轻。柔橹不施停却棹,是船行。
满眼风波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
这首《浣溪沙》是在敦煌莫高窟发现的唐、五代时期多首未署名的作品,这首词中的看山恰似走来迎,是以船为参照物,看到山是运动而船是不运动的,仔细看山山不动,是穿行,以山为参照物是船运动,而山不运动,参照物的不同,运动也是不同的,很好地说明了运动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说到运动的相对性的诗词还有宋朝的陈与义在《襄邑道中》中写道的“卧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其中以船为参考系,满天云不动,以大地为参考系,云与我俱东。
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很好地反映出了空间的相对性。
诗词是我们文化中的精华存在,用一些物理现象所展示的意境,表达内心的情感,同样我们也可以用诗词的形式描述物理现象。在诗词中感受物理的存在,在物理中体会诗词的浪漫。
参考文献:
[1]顾青.唐诗三百首:名家集评本[M].中华书局第1版,2005.3,1.
[2]唐圭璋,潘君昭,曹济平.唐宋词选注[M].北京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