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中语文复习笔记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高中;语文整体教学;和谐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6-0079-02
“和谐”原属美学范畴,指事物和现象各方面的协调。若将整个高中语文教学比喻为一首乐曲的话,如何让音色、音调、旋律达成和谐是谱曲人或演奏者的追求,落实到高中语文教学,其实就是笔者关注的,在教学实践中如何让整个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学系统而又有阶段特色地统一起来,以不断培养学生的知识素养,促进学生能力提升。
一、高一是起步
在这一阶段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夯实知识基础,为高二高三的语文教学打下坚实的根基。
1.培养兴趣。高一的学生怀着美好的憧憬来到一个新的环境,所接触到的高中语文课本与初中课本有很大的不同,往往高中语文教师的授课方式也与初中老师大相径庭。这些因素都会让学生产生一种莫名的新鲜感,好奇感。那么高一的语文教学就要牢牢地抓住这一点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按照新课标的要求,高一语文主要完成必修1——必修4的学习。教师要通过教授课本中精选的现代文、文言文、诗歌等语文的精华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此外,高一学生往往会有更多的时间参与一些与语文有关的活动,比如征文比赛、演讲比赛等。参与这些活动也会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相反,高二高三的学生在面临小高考、高考两重考试的时候,活动参加的就相应的少了。所以,在高一一旦学生对语文学习兴趣被调动起来会为接下来高二高三的教学起到一定的助推作用。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在高一,其可雕琢性很高。这时候老师一定要注重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语文的习惯,诸如朗读的习惯,要做到有声朗读、有心朗读、有益朗读;写作的习惯,要做到工整书写、坚持练笔;有效预习等。其他诸如查工具书、记课堂笔记、及时积累纠错等习惯一定要从高一开始培养,一旦养成良好的习惯,其在高二特别是高三教学中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3.夯实知识基础。这里指的知识大部分是贴近高考的知识,比如字音、成语、默写、文言知识等。这些知识很多是靠记忆朗读培养语感而掌握的。高一阶段学生可利用早读等时间大声的读,加之老师配以相应的题目巩固练习记忆,高一一年下来,等同于高三一轮复习了。笔者的具体做法是每天利用晚读让学生“消化”25个字音、10个成语、5个名句,有时会读文言实词2个。第二天上课会对头天晚上学生读的知识进行抽测。目前3轮下来学生对常用字音、成语默写掌握得较好。
二、高二是过渡
在这一阶段教师要注重对学生思想动向的把握,个别板块基本能力的培养。要未雨绸缪,接轨高考。
1.注重对学生思想动向的把握。高二学生是高中阶段的“断层”时期。因为高一新生刚进入高中,对学校、老师、同学以及学习都有新鲜的感觉,其兴奋心情也使其具有积极的学习和生活态度。对学起来压力并不大的语文也有着较高的兴趣。学生到高二之后因为文理的选择将重新走进一个新的班级,也许接受一个新的语文老师的教诲。加之文理已经明确,学生对语文也不会像高一那样的重视。在这样的客观条件下语文老师一定要密切关注学生的思想动向,一定要把学生在高一学习语文时培养的良好习惯保持住。
2.注重个别板块基本能力的培养。要未雨绸缪,接轨高考。高二语文教学主要完成必修5和一些选修课本内容等。这些课本的选编大部分属于板块性质,而高考专题复习也采取的是板块模式。所以在某一阶段进行教学时就可以逐步培养学生的能力。如讲解《史记》其实就可以分类讲如何理解文言实词、如何断句、如何理解文意等等。在其具体教学中可以让学生适当练习高考真题来有效奠基。
三、高三是巩固回归提升
经过高一的积淀、高二的接轨,高三注重提升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培养学生更高的解题技巧。
1.巩固。巩固的往往是高一高二养成的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如笔者所带的几届学生,到高三后往往有一本厚厚的属于自己的摘抄本,纠错本。特别是那些易错的知识,在高三最后冲刺阶段成为学生主要复习的内容。巩固的是高一、高二阶段积累的基础知识。经过两年的反复积累消化,大部分学生对高考语文涉及到的字音、成语、名句默写等记忆类的知识掌握得很好。
2.回归。高三语文复习最大的特点是题海战术,这是高一、高二语文教学不具备的。但是高三语文复习还应充分开发利用高一、高二的课本。实践证明“以本为本”是高考复习的有效策略。高考复习的材料尽管是精心挑选的,但其涉及面没有教材更全面,深浅度的把握不比教材更适中。特别是文言文和现代文板块。其实高考文言文考查的知识大多是源于课内,因此高三文言文复习第一轮往往是将五本必修课本的文言知识系统梳理。
关键词:高中语文;复习技巧;确定目标;评价
复习是语文学习的关键环节,也是提高语文成绩的一个重要方面,高中语文知识点多,需要记住知识的多而杂,教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都是教师在教学中需要注意的。在高中语文学习中,如何指导学生有效的语文知识复习策略,如何提高学生的复习效果,如何让学生在快乐中掌握语文知识,如何让学生不感到学习的枯燥,而是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不仅是一名优秀的教师的追求,也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需要注意的。那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怎么有效的复习?为此我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总结了以下几点复习技巧,希望对学生的语文学习有所帮助。
一、确定复习目标
要想达到预期的目标,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就必须要监督学生确定复习目标,因为只有_定奋斗的目标,学生的学习才会更有计划、更有动力。在每一堂课的学习中,教师都要注意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勾画本节课重点,梳理复习要点;在一个单元学习完成后,教师应该抽出时间来检查学生这一单元的复习情况,及时纠正学生的不足,巩固这一单元的语文知识。而检测学生学习情况的一般方式是测试,通过单元检测、期中检测、期末检测等等教师可以基本了解到学生的学习情况,通过这种方式教师也可以了解到学生之间的差异,并根据学生的差异对他们制定不同的复习计划,必要时进行个别复习指导。
复习的三要素是复习目标、复习活动、复习评价,其中复习目标是最重要的一点,它直接影响到复习活动的方向,同时复习目标也是复习评价的标准,所以,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制定复习目标。第一,制定的复习目标要清晰,复习目标不能模糊,不能模棱两可,含糊不清,每一课、每一单元都应该有具体的复习点。第二,制定的复习目标要集中,不要把所有学习的知识都归纳进入复习目标,而是要集中知识重点进行复习,不能“一手捞”。第三,制定的复习目标要连续,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要持续不断。第四,制定的复习目标要有序,在课堂教学完成后,要把复习重点分门归类,形成知识的联系性,最后形成一个系统。
二、进行复习活动
当指导学生确定复习目标后,接下来教师要做的就是督促学生进行复习活动了。语文知识大致分为基础知识、综合运用、现代文阅读、文言文、作文等几类,这些知识的要求都不同,有需要学生识记的,有需要学生灵活运用的,有需要拓展积累的。因此在复习的过程中,学生需要根据复习要求的不同把握复习重点。
第一,基础知识要求学生识记。字音、字形、成语、名篇名句、文学常识、古诗词等基础知识需要学生牢牢记在脑海里。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勾画出重点识记字词并要求学生重点掌握,在复习阶段,教师要运用多种方法教导学生进行复习,而不是只有单一的教学方式,这样长期下去可能会导致学生的反感情绪,影响学生的复习效果。在复习阶段教师对教材知识进行重组,把握重点,舍弃一般的知识点,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复习。因为语文基础知识多而杂,所以学生可以准备一个笔记本,将所学的知识总结在这个本子上,方便复习。
第二,综合运用、作文复习的要求灵活度高。在学习的时候需要学生尽可能多的积累拓展知识,需要学生在课堂课外中多阅读、多积累,平时摘抄优美语句和段落,对名言警句、名人故事的积累也是必不可少的。在复习的时候,把重点放在自己的摘抄上,以便在考试中运用。另外,学生要掌握命题作文、话题作文等的写法,在复习中多阅读佳作,从中吸取灵感,学习他人的习作方法。
第三,现代文阅读要求学生多做题、多反思。现代文阅读大致包括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三类,这三类阅读题型中,某些题型都有固定的答法,所以,学生在要注意复习答题格式,识记各种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等知识的含义及用法,以便在答题中运用。在复习的时候,学生还要注意总结现代文阅读的解题技巧和方法。
第四,文言文复习。学生要常复习课本文言文,掌握经典文言文篇目,巩固落实文言文知识,加深对文言文的理解,掌握各类实词、虚词的用法,实词中包括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知识。在高中阶段虚词数量少,但出现次数多,因此学生要掌握虚词的一般用法等等。在复习活动中,这些都是学生复习的重点,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完成对这些知识的掌握。
三、进行复习评价
复习评价是复习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在复习活动完成后,教师要及时进行复习评价,这样才能找出学生学习的薄弱环节,哪个更好的对他们进行专项复习。因为个体差异,每个学生的复习方法和复习效果都会有差异,如果不及时进行复习评价,学生之间的差异就会越来越来大,班级整体就会失去平衡,这样对班集体的发展是不利的。所以,对学生进行复习评价不仅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一种检测,也是对学生学习的一种评估。通过复习评价教师哪个发现学生的个体差异,这样教师就可以针对学生之间的差异来改善教学方法,完善复习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复习效率,达到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最终目的。
【关键词】高中语文 学习 基本习惯 培养方法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3.127
要使学生语文能力水平得以提升,我以为,就必须抓好基本学习习惯的培养和养成。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的关键在于教师,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方法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为此,我在实施高效课堂教学中,重点从高中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上作一些粗浅的探索。
一、语文学习基本习惯培养方法的原则
1.主动参与性原则。每一个习惯的培养都是需要学生自己坚持和努力而不是教师强加的,因此学生的主动参与而不是被动接受是最为关键之点。这也是新课标“自主学习”理念的运用。
2.活动趣味性原则。习惯是长期才能形成的,但得通过一次次的活动的开展,使其逐步养成,因此每一个活动得有一定的趣味性,使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到乐趣,在乐趣中养成习惯。
3.长期一贯性原则。习惯不是一两次活动就能养成的,要靠长期坚持,持之以恒才能做到,因此对学生的习惯的训练和培养需要一个很长的阶段的巩固。
二、基本习惯的培养方法
(一)制定学习计划,并按计划有序地学习的习惯的培养
做任何事情都必须有一个计划安排,只有有计划的学习,才不会手忙脚乱,忙而无绪。首先通过讲座的方式交给学生制定学习计划的方法,讲清学习计划的种类、结构、内容、要求。其次定期督促检查学生落实计划情况。学生往往开始时热情高涨,可大多数学生五分钟热情,很快就消退。如不定期督促,学生就会养成懒惰的习惯,最后还会养成应付了事的习惯,因此开始一段时间一定要认真检查落实到位。坚持一段时间,学生自然养成习惯。
(二)使用工具书和参考资料的习惯
学生在阅读和写作时要养成勤查工具书和参考资料的习惯,让工具书和参考资料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首先,学生手头应具备一些最常用的工具书字典、词典如《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古代汉语常用字字典》等。其次,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生手中的工具书和参考资料,充分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去查资料,而不是越俎代庖,代替学生把一些东西说出来或是写出来。
(三)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的习惯
1.教给学生预习方法,认真落实预习任务。高效课堂教学要求学生提前自主学习,独立完成预习案。这就要求教师教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其次是在学生读课文的基础上,整体感知,理清文章层次,把握文章中心及写法特点。第三,查找相关资料,了解时代背景及作者,以帮助把握文章主旨。
2.课后及时复习。孔子说过:“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认为,复习是学习之母;因此指导学生在学习中养成良好的复习习惯是必要的。在复习中,反对机械的死记硬背,提倡理解记忆,学以致用。
(四)记课堂笔记(包括课后进行整理),课外阅读摘抄要点的习惯
读书必须学会圈点勾画,学会做读书笔记,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做课堂笔记的方法,不同的教师要求不同。有些教师要求一定要做到笔记本上,而且做到有顺序有条理的记录。当然,这是非常完整而有绪的笔记。不过学会把重点要点批到课文旁边也未尝不可。我们现行的教材,在课文旁边留下很多空白,其目的就是让我们作课堂笔记用的。
(五)大胆开口且文明得体的习惯
学生大胆开口说话且文明得体的习惯的养成在高一阶段的培养显得非常重要。我校高效课堂教学“三查六步”模式以及其它的一些课堂教学模式中的小组展示环节,学生大胆展示陈述是需要语言非常流畅、思维条理清晰。这就要求培养学生大胆且文明得体的语言习惯。
(六)诵读背诵优美的诗文的习惯
朗读背诵是我国传统的学习语文的重要方法,是积累语言、培养语感的重要途径。为此,学校和老师要给学生安排定时、定量的诵读内容,主要是一些优美的诗词曲赋或是一些优美的现代散文,并作定时定量的要求,使学生可以拳不离手,曲不离口,日有所读,日有所获,从而养成良好的朗读背诵习惯。
(七)深入研究、质疑问难的习惯
新课标要求学习的三个维度“自主、合作、探究”,其中“探究”就是这里说的“质终疑问难”。质疑问难是一种创新精神的反映,是学生思维参与的标志。具体做法就是一是创设条件,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创设一个宽松的学习氛围,允许学生发表各自不同的见解;二是重视学生的自主学法指导,在学习活动中,要注重指导学生根据学习材料和自己的学习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采用相应的学习策略。
(八)作文前拟写提纲的习惯
具体做法一是加强指导,教师在现代文阅读教学中做好精典文章结构分析;二是精心构思,在作文题目拟出后要求学生不要急于动笔,利用充足的时间进行构思;三是互相交流,教师在学生拟好提纲后,要引导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让学生之间彼此进行交流、探讨。
(九)写作后的修改(包括互评和独立评改)的习惯
具体作法先是把班上好中差不同等次的作文选三篇,复印出来发给学生,然后讲解修改的方法,具体指导学生操作。然后学生按要求进行修改。教师在学生修改时作细致的点评,使学生有章可循。学生学到一定的技法后,就指导学生互相交换修改。最后学生修改作文的技法熟练后,就要求学生自己修改自己的作文,作文上交时一定要是经过修改的文章。
(十)课内外阅读相结合的阅读和写作的习惯
关键词 高考 备考复习 积累 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3.3
高三语文复习如何进行,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本人在近年的高中语文教学工作中略有所得,不揣浅陋,在此谈点想法,以就教于大方之家。
有人说,学数学似爬楼梯,学语文像捡豆子,这说明语文的学习和数学不同,更要重视积累,重视知识的储备,它不是一日之功,不可一蹴而就。我觉得高考复习实际上要以三年的教学为基础,是对三年学习的一个总法和检验,因此,我们不仅应重视高三的总复习,还应更重视高一、高二的整个教学,重视积累。
谈到积累,我想还要靠训练,我觉得语文训练的价值,不应该仅仅体现为高考的需要,而更应该体现为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或者说人文素养的需要。训练是必要的,不然高考肯定要吃亏,高考是射门,是临一脚,平时练习是热身赛,如果平时没有刻苦训练,高考肯定考不好,所以我常对学生讲,你不要期望在考试中碰巧碰到你做过的题目,如果那样想,你肯定会失望的。那么平时练习有什么作用呢?这是在热身,在找感觉,找语言的感觉。每次考试后,我很注重考后的整理、消化和吸收,讲评时注意让学生及时积累语言素材和作文素材。我觉得语文基础知识本来就是靠积累得以厚实。比如成语(熟语)的运用、病句类型、近义词使用,到了一定的境界,学生即使说不出所以然,也能作出正确判断,这就是言语感觉,并不一定要我们讲这个方法那个方法,语文训练引导学生学会积累,其效果可能比教师讲要好。
语文训练不能代替阅读,也代替不了阅读,高一、高二要阅读,高三仍需要阅读。
读什么?
读教材上的典范文章,读小学、初中、高中古诗文必背篇目,读《语文报》、读《读者》等,再有时间,还要读读《文化苦旅》等能让人对历史、对生命、对生活思索,回味良久的东西。现在我们有不少学生虽然上了十多年学,不要读书,不会读书,因此,作为语文老师首先要激发兴趣让他们了解读书对人的重要作用。让他们意识到读书可以改变一个人的气质,气质是精神上的,潜在于生命中,是一种精神的美,要改变自己的气质,只有多看书,不断提高文化素养,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
怎样读?
与作文结合起来读。强调记笔记,如我要求他们写读书笔记,写周记,平时素材的积累是绝不能放松的。我想思想是流动的活水,要经常看书读报,做读书笔记,保持思想的活跃。因为考场作文容不得磨蹭,如果你平时思想不处于一种活跃的状态,那么考试时势必思维枯竭,语言无味。
我经常向学生介绍一些美文,和他们一起欣赏一起评议一同感受。我们还先后开展了我最欣赏的一句名言,我最爱读的一本书,给你介绍我钟爱的一首小诗,我最喜欢的一首歌等活动,让学生在生活中积累素材,学习语文,感受祖国语言文学的美好,每次考试我都习惯地提醒一句,请带上“苏轼、泰戈尔上路”,考场作文如果能站在巨人的肩上,那文章肯定就有深度和厚度,也有了思想,而有思想的文章就是美丽的。
因此,多读、多写是学好语文的不二法门。
另外,谈到积累,我们还要指出必须防止另一种倾向:重资料,轻教材。到了高三复习阶段,复习资料肯定不少,但不少老师和学生错误地认为,反正高考不考书上的,于是就将书晾在一边,一些学校甚至不上高三教材。不错,当今高考题大部分来自课外,但认真分析一下高考试题,几乎都可以依靠中学教材的知识来解决。高考考查的词语大都是常用词语,这些词语大多就出现在课文里。高考要考查使用语言的能力,词语的使用,只能在使用中“活”的状态下学习,而课文正是常用词语使用的范例。辨析病句、上下文衔接和仿写题是考语意模式和语言规则、语感的。组织词句表情达意可以通过适当的语法规则加以强化,但更主要的还是依靠正确的语感积累,编入教材的课文都是经过反复筛选的,比起复习资料中的选文,语言上无疑更具典范性,所以,认真阅读课文,对于学习语言积累语感是很有效的。
此外,课文是拓宽视野,积淀文化素养的好教材,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高考对考生人文素养的要求越来越高,而高中教材中的一些课文正是丰富考生文化积累,改善考生认知结构的极好材料。
如哲学随笔,它通俗地解说哲学的任务,述说古今中外先贤对人生意义的理解,对提高考生的思想水平很有帮助。《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以优美的文学语言揭示了庄子的精神世界,可以诱发学生对知识分子处境与使命的深入思索。还有一些文艺学论文,可以帮助考生增强艺术理论修养,积累一些鉴赏诗歌与文学作品的知识和方法。语言学论文,对于我们的语言认识和语言修养的提高大有裨益。高中三年语文教材的编写是一个完整的体系,丢掉高三教材的学习,高中的语文教育就不完整,学生的语文水平自然会受影响。
有同学问,怎样才能使文章立意深刻,其实作文立意能否深刻,首先不是一个写作技巧的问题,而是写作者的认识水平问题,有深刻的思想,才能在作文中写出深刻的立意。
如学习《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就会使人思索一个有良知的知识分子,为何对现实“不顾”,作者为什么说“一部《庄子》一言以蔽之,就是对人类的怜悯”。思考这些,才能加深我们对社会及人生的认识,使我们的思想走向深刻。认识水平提高,精神世界丰富了,才可能凭借良好的文化素养去接受高考的挑选。
因此,课文教学是我们学习语言的一个好机会,通过课文我们能汲取更多的文化营养,接受人类的进步思想,丰富我们的文化素养,为阅读与写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总之,功夫在课外也在课内,只要我们重视知识的积累和迁移,就能逐步培养起学生的人文素养,提高\用语言的能力,就能在高考中无往而不胜,取得优良的成绩。
参考文献
常有同学发出这样的疑问:记得以前自己的语文成绩也不错,为什么到高中后突然感觉语文基础很差?为什么其他学科学起来得心应手,可语文学习却变得无所适从?语文到底该怎样学?怎样才能尽快提高语文成绩?许多同学带着这样的疑问艰苦摸索,收效甚微,从致苦恼重重,浩叹连连:学好语文真难呀!
客观地说,语文作为基础性工具学科,想要学好是不容易。它体系博大内容浩繁,融思想、知识与艺术为一体,需逐步培训良好的感知与接受能力、但作为中学阶段的一般性学习,需要的是扎实的文字、语言功底,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顺畅的口头与书面表达能力,而达此目的、应该说是不太困难的,是有规律可循的。这里,首先需要端正一个认识,即语文成绩的提高有赖于语文素养的增强,是一个循序渐进,潜移默化的过程。语文学习内容的丰富性,学习时间的长久性决定它不能一蹴而就,所以不能急功近利,为应试求成绩,而应扎实语文基础,将其作为一项立身处世的本领努力学习下去。
现代语文教育认为,阅读和写作是体现一个人语文能力的主要标志。大家在学习中要把握好这两点精髓。阅读是语文材料的主要来源,从小学高年级始,就应对一些名家名作进行有计划的阅读,不断扩展知识面。高中生已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要根据有关的阅读书目制定自己的读书计划,时代上分古典和现代,体裁上分诗词和散文。
语文学习中要用好三个本子。除了学校和老师要求的语文用本外、我们倡导同学手中还要备三个本:知识本、杂记本和随笔本。知识本是用来记录语言和文学方面基本知识的,可用于随堂笔记和个人整理。经过初中学习,绝大部分的语法知识和语言现象都有触及,但限于理解能力,许多同学是一知半解,支离破碎的。
语文学习的要义在于勤和恒。大家要五法并用,充分调动起眼、耳、口、手、心各感官,实现听、说、读、写、思诸种功能。如果说听和读这两种视听手段是吸收营养,是“进”的过程;那么说和写则是加工和生成的过程,是进行人际交流的必需。人在社会中能表情达意、交流思想、自如往来、充分协作、不正是语文学科最根本的目标吗?还有什么“成绩”的问题不能解决呢?想以此奉送给努力求知的学子们。
一、高中语文的基本学习方法
1.制定计划
计划是行动的指南,也是目标实现的基本保证。为了保证学习目标的实现,就必须制定学习计划。制定学习计划有利于增强学习的主动性,避免盲目性,从而增强有序性。只要我们能制定一份详细、周密的学习计划,并且按计划主动学习,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2.主动预习
强调课前的预习,是学会主动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学习的初始阶段。一般的预习要达到以下四个目的:
一是要对课文或下一课所学的内容及层次有大致的了解;
二是要巩围复习旧知识,理解新知识,能把新旧知识进行粗层次的有机联系;
三是要找出课文中的重点、难点和自己感到费解的地方,尤其对那些似是而非、似曾相识的知识要特别引起注意;
四是要了解课文后面的练习,对于难度较大的问题要做记号,等老师授课时注意听讲或提出。预习实际上是听课前在思想上、心理上及知识上的准备。
3.做好上课准备
课堂学习的准备工作主要有几个方面:
(1)确立明确的课堂学习目标。明确的学习目标对课堂学习有很强的导向和激励功能,能使学生集中注意力,活跃思维,提高学习效率。
(2)调适良好的心理状态。一要有旺盛的求知欲:二要有乐观的学习情绪;三要有积极的思维定向。
(3)做好身体上的准备,为了保证有饱满的精神投入到课堂学习。
(4)准备好学习用具,同时注意把课桌整理得井井有条,以免课桌上东西零乱而影响你的学习情绪。
4.专心上课
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学生在校的大部分时间是在课堂上度过的。
5.及时复习
复习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语文学习成效的重要因素。语文复习必须要主动,可以运用以下几种具体方法:(1)系统整理,(2)独立作业,(3)分析错误,(4)系统小结。
6.课外学习
(1)要尽可能与课堂学习内容相结合,有利于促进文化科学知识的学习和发展正当的兴趣爱好。
(2)课外学习活动的内容和时间要适当,不要影响正常的课堂学习和身体锻炼。
(3)在课外学习活动中,要尽力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学练结合,脑手并用。
(4)要争取老师的指导,提高课外学习活动的效果。
以上这些方法仅仅是语文学习、阅读的常用方法,远没有包括全部的学习方法。特别是朗读、背诵、摘要、笔记等重要方法都未列入。然而这些却又是极为重要的。我们应当在语文学习中全面、正确地运用,以求得自身的主动发展。
二、高中语文必须养成的良好学习习惯
1.勤读课外书籍
语文学习最重要的内容是读书。要学好语文,光读几册教材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大量地阅读课外书籍,从书中获取丰富的精神养料。
2.勤做读书笔记
读书必须学会圈点勾画,学会做读书笔记,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3.勤查词典资料
读书要养成勤查词典资料等工具书的习惯。
4.勤于朗读背诵
朗读背诵是我国传统的学习语文的重要方法,是积累语言、培养语感的重要途径。朗读要做到吐字清晰,音准气足,节奏停顿合理,要有抑扬顿挫的韵律美,准确地体现出作者的情感。
5.勤于独立思考
思考是掌握知识的中心环节。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6.勤于求教探讨
要学好语文,就必须养成求教于人的习惯,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凡是不懂的,有疑惑的、把握不准的,都应当勇于向别人请教。
7.勤于写日记
一楼:哈哈,我先抢个沙发。从我的经验来看,课堂上首先要学会倾听;只有通过倾听,才可以知道哪些知识自己已经理解或掌握,哪些发言对自己是促进或能引起反思,还有哪些困惑值得我们去思索。学会倾听,是做好课堂笔记的基础。其次要养成做课堂笔记的习惯。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有些内容也许当时是记住了,甚至感慨很深,但时间一长,就会慢慢遗忘。这样一来,许多精彩的瞬间,就会因为遗忘而淡忘,即便能够记住,也只局限于几个镜头而已。因此,在课堂上要把主要内容及时记录下来,养成边倾听边记录的习惯。即便当时记不完整,也要快速地记下关键词,或选择自己能够看明白的符号记录。
二楼:可以根据不同的课型,确定自己课堂笔记的不同内容。比如,对于新课,一定要先预习一下课文内容,对文章观点、作者思路有一个大体的了解。这样在老师讲课时,就可以做到有的放矢,事半功倍。对于复习课,对一些专题知识的概括与梳理,特别是文言实词、虚词的总结,作文的优美语段、词句的赏析等,一定要记录下来。对于讲评课,对老师点拔的答题方法与步骤,常用的答题术语等,也要记录下来。
三楼:我觉得,每个同学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记录方式。比如我吧,从来不是一字不落地记录,我的课堂笔记极为简明扼要,只记老师强调的重点内容、难点内容、补充的内容;对自己知识底子薄弱和有疑问的地方,主要记老师讲的解题技巧、思路及方法,然后在课后总结。另外,我还用不同颜色的笔作课堂笔记,对于一般知识,我用蓝笔记录;对于重要的内容,如难点、疑点等,我用红笔记录。这样,脉络清晰,重点突出,更便于自己以后复习。
四楼:我的课堂笔记很灵活,有时记在课本的空白处,有时记在笔记本上,字体有时很工整,有时就像天书,只有我自己能看懂,呵呵。一般在课堂上,我为了不影响听课和思考,主要利用三个时机做笔记:一是老师板书时,抓紧时间抢记;二是老师讲授重点内容时,挤时间速记;三是下课后,尽快抽时间补记。
五楼:谈谈我的想法啊。我觉得课堂笔记是自己的信息库和资料库,为自己课后复习和做作业提供了丰富的参考资料,而这些资料又是教材和参考书中所找不到的宝贵内容。对于一些难度较大,需要日后反复思考的内容,这种方便性尤其明显。我从做笔记中得到一个好处,就是改掉了自己上课分心和思想开小差的坏习惯。做笔记可以促使我听课时集中精力,积极思考,深刻理解老师所讲的知识;同时更能充分调动眼、耳、手、脑等器官的互相配合与协调,锻炼了我各个器官的协调能力。哈哈,受益匪浅啊。
六楼:从我的经验来看,不光课堂上做笔记很重要,课后对课堂笔记的整理也很重要。这些整理工作主要包括:补充笔记中的省略部分,将简化符号复原,对重点部分要核实,未听懂的部分要弄懂弄透,使笔记进一步条理化、系统化。每天抽出一段时间对着笔记本在脑海中回忆老师在课堂上的讲课内容,包括每一个细节,实在想不起来再看课堂笔记。这是一种很有效的学习方法,不仅能够减缓对知识的遗忘,还能加深理解,增强记忆,便于运用。
七楼:大家说的很全面,包括课堂笔记的必要性、什么时间记、记在哪里、记哪些内容、怎样记、怎样整理等等,我也深受启发。课堂笔记,是语文学习的一个平台、一个抓手,复习时,它能让我们重拾记忆,避免陷入一片空白、迷茫、不知所措的地步。
大画家齐白石曾说:“学我者生,似我者死。”我觉得这话也适用于记课堂笔记,对于课堂上老师的讲授,包括同学的讨论发言,我们一定要学习精髓,领会精神,从而融会贯通。同时,还要做到详略得当,详处可逐字逐句,有言必录;略处则寥寥数语,提纲挈领。
一、积极做好心理衔接,树立学好语文的信心
为了消除“学习心理差异”给学生带来的影响,首先,语文教师必须先给学生做好心理建设,使学生明确高中阶段语文学习的目的和特性,认识到语文学了要积累记诵之外,更重要的思维品质的培养和语文能力的形成及运用。譬如思维能力,初中语文开始注意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但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严密性不强,在课堂讨论中往往是“信口开河、不着边际”;高中阶段,学生的思维开始成熟,思维渐趋缜密、活跃,在课堂讨论中也就显得“深思熟虑、观点鲜明”。因此,教师要极力营造民主、平等、和谐、活跃的教学氛围,帮助学生成为课堂的学习主体,把握语文学习的主动权。让学生在学习中树立学好语文的信心。
二、强化衔接意识,提高衔接的针对性、有效性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主导者,语文教师衔接意识的强弱直接关系到教学衔接的顺利与否,关系到高中语文教学效率的高低。客观情况是,高中语文教师的衔接意识不够敏锐,大多数教师对所任班级学生原有的语文基础、学习状况不甚了解。因不了解,就很难展开有的放矢的学习引导,这在客观上阻碍了教学衔接问题的顺利解决,影响了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再者,非完全高中的中学学校一直各自封闭,相互间沟通联系较少,有老师形象地称之为“交警执法,各管一段”。如果我们能有计划地组织初、高中语文教师相互观摩学习,既可以在反思与交流中形成广泛的课程资源,又可以在沟通中找到初中、高中教学衔接的有效途径。
此外,高一新生摸底考试也非常重要。它可以让高一语文教师掌握学生的知识“盲区”(所谓“盲区”就是指初中要求偏低或不作要求而高中需要或要求较高的知识或方法),了解学生语文知识掌握的水平,了解不同层次的学生的知识底子。这样在教学中可以从学生学过的知识内容引出新知识,使知识衔接更有针对性。
三、熟悉初中语文教材,在“温故”中实现平稳过渡
最近几年,由于新课程改革的施行,初、高中语文教材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为了实现初、高中教学的平稳过渡,高一语文教师必须要熟悉初中教材,特别是初三的教材。要十分注意教材本身的关联,注意“温故知新”、以熟带生,这样才能做好知识上的衔接和过渡,才能缩短初、高中学习的不适期。能在新课堂上听到熟悉的内容,学生的学习信心和兴趣会大大增强。比如,教授《沁园春・长沙》可以从初三学过的《沁园春・雪》带入,教授《诗经》两首同样可以由《关雎》引入,这样的知识勾连是很好的过渡与衔接。再譬如文言文的学习,初中阶段只要求学生学习简易文言文,上了高中后,学生普遍反映文言文阅读篇目多、难度大,考试要求较高,学起来有困难。因此,在高一教学文言文单元之前,教师首先应该引导学生梳理初中阶段文言文学习的知识点以“温故”,分专题对这些知识点进行集中的知识归类,然后才在此基础上开始高中文言文教学,在教学中还要注意联系初中所学,循序渐进,效果会好一些。
四、鼓励独立探究,培养自学能力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初中阶段,由于课文比较短浅,教师常采用讲读、问答式的方法,主要是疏通知识,讲清要点。因此,学生只要认真听课做笔记,课后认真复习并完成课后补充练习就行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不强也缺乏探究精神。
进入高中阶段,随着知识层次的加深、知识容量的扩大,教学注重综合运用语文知识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强调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培养学生独立的探究精神。为此,我们在教学中强调做到“四多”:一是多读,杂学旁搜扩展知识视野,丰富学习素材,写作时才不至于无话可说、“无米可炊”;二是多写,特别是鼓励学生回答问题时要有个人思考,进行创新写作,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三是多说,培养学生的课堂对话意识,尽可能创造机会让学生多说,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实践能力;四是多问,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教材和教师,目的是培养学生独立的探究精神,强化学生综合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
【关键词】高中语文 语文教学 方法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4.02.093
高中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已经得到很大的发展,因此其具有自主学习的能力。在高中课程中,语文教学所占据的时间是有限的,因此,教师对学生针对性的指导教学时间的限制无法全面进行。针对这种情况语文教师应该从教学方法上进行改进,不仅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而且进一步完善学生的学习方法,促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两个方面同时进步,共同推动语文教学的开展。那么,教师如何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以促使教学水平的提高和学生学习方法的改进?
一、选择恰当方法开展教学
教学活动是比较复杂的一个过程,整个教学活动包括很多紧密相连的教学环节,高中语文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需要依据教学内容采取恰当的方法来组织教学。首先教师的课堂教学方法的选择要以教学目标为依据。教师开展课堂教学时需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来开展。比如说,写作课程包括写作指导课、写作训练课、写作评价课等等,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培养目标教师就需要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写作指导课一般需要采用讲授法来进行,教师通过系统的讲授指导学生掌握写作的一般方法和技巧。而写作评价课则一般采用讨论课的形式进行。教师将不同水平的作文提取出来让学生一起进行欣赏,最后,大家在讨论中对不同质量的作文进行评价,让学生在讨论评价中进一步明确在作文的写作中应该避免哪些问题。其次,教师的教学方法要融入到教学过程中。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会因为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导致课堂教学各种问题的出现,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虽然教师有教案作为教学活动开展的依据,但是,面临突发状况和教师在备课中没能预料到的情况,教师要灵活改变授课方法。比如说,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准备本节课堂教学以谈话法为主要的教学形式,可是,在教学的过程中发学生由于考试成绩的影响课堂表现并不积极,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就需要果断停止谈话法这一课堂教学方法而采用讲述法的方式以此保证基本教学任务的完成。最后、教师的教学方法要依据学情反馈不断完善。教师的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之间互动联系的一种方式,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双方面共同组成的教学双边活动,因此,教师在教学方法的使用和引用中需要不断积累经验,依据教学效果的达成不断进行教学方法的反思,在反思中完善教学方案,为下一次教学做好经验积累。
二、利用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高中生学习任务重,学习内容多,因此,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方法的前提基础。只有当学生激发起自身的学习动力,才会乐于接受教师的学习方法的指导,促使自己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的兴趣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问题是教学的一个重要问题,是体现教师人格魅力的一个重要指标。语文教师为激发学生兴趣,可以做到:一是丰富课堂教学形式。传统的语文教学采取满堂灌的方式,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提问学生回答,过于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而忽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新课改实施后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教师也必须优化教学形式,多采取比如提问法和讨论法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只要学生能在课堂上表达自己的观点,那么,学生的兴趣就会被激发。二是完善教学内容。内容的有趣性和新颖性是吸引学生的重要因素。高中语文是所有教学课程中最具开发价值的一门课程,其内容的开放性决定了教师的创造性,因此,教师在授课中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利用教学内容的丰富性让学生在内容和语言组织上感受到语文学习的趣味性和魅力,从而调动起他们的兴趣。
三、利用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生兴趣的激发能够有效激起学生自我内在的学习动力,学生在学习动机的激发下会不由自主地寻求学习方法,而学习方法的掌握会以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充分体现出来,因此,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学生的学习方法给予科学的指导。那么,高中语文学习需要学生养成哪些良好的学习习惯呢?
关键词:知识体系 高三学生 阅读能力
针对目前高三语文教学现状,本人结合在毕业班的语文教学实践工作,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夯实基础,建立知识体系,全面培养、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语文是一门基础的工具性学科,内容涉及面广,知识点可谓浩如烟海,要想在高三一年当中大幅度提高学生语文成绩极其困难。而长期以来,高三学生惟高考是瞻,不看报纸,不读书,只关注复习资料。其实,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生活中处处可以学习语文,高三复习亦是如此。综观近年来的高考试题(尤其是作文),考查的不仅仅是学生的语文能力,也考查学生对生活的分析评价能力。知识面狭窄,能力匮乏的学生,根本不可能做好高考题。从教学实践来看,许多学生在答题时词不达意,语言干瘪不丰富,对诗歌鉴赏题更是茫然不知所措,这说明学生虽然学习语文多年,但其语文知识零散、不扎实、不成体系,很多知识点完全是盲点。
所以,这就要求我们在高一开始的教学中首先要以课本为主,掌握大纲要求的基础知识,如文言实虚词、特殊句式、常见诗歌意象、艺术手法等,还要监督检查大纲背诵篇目。另一方面还要继续向课外延伸,拓展阅读,积累知识,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事实证明,有了良好的语文素养,尤其是古诗文的阅读,在高三复习做题时很得心应手。如笔者在高一学生入学时就要求他们每人准备一个语文阅读笔记本,摘录优美词句、精彩片段等等,我定期检查,并评选优秀作业,这样就形成一种良性循环。培养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建立了良好的阅读习惯。高二时不只摘录,还增加要求,写读后感,让学生养成习惯,每周拿出一定的时间交流自己所读的书,更是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进入高三的总复习阶段,同学们逐渐显出差异,高一高二认真做阅读笔记的同学做题明显比之前不努力阅读做笔记的同学做题顺利,且有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实际的高中语文教学工作中持之以恒的贯彻这些方法,定能拓展学生视野,启迪其心智,大有裨益。
二、吃透《考试说明》,明确语文复习的重点难点,有效发挥语文学科的思维功能,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
高三的所有复习工作都紧紧围绕高考进行,因此要认真学习《考试说明》,指导学生了解《考试说明》的内容,分析预测高考命题的变化趋势,使学生明确复习语文该学什么,把什么做为复习重点。
语言的性质决定了语文的学科特征,学生在学习语言时必须进行思维活动,发展思维能力,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见到学生阅读时不分主次,抓不住要点,也不理解文章的主旨中心,自己先把自己弄糊涂了。也有人阅读时只根据自己的喜好来提取相关信息,致使偏离了文章原本的情感方向。在回答主观问题时语无伦次、条理不清。
这反映出同学的听说读写能力差,缺乏应有的训练。这种情况就要有针对性的训练阅读能力和语言的思维能力,使阅读和语言表达结合起来。
三、把阅读和高三的语文复习结合起来,用成绩提高来激励学生。
针对部分学生在做选做题主观题的过程中能得的分得不上的情况,帮助学生分析失分原因,发现这与他们做题不细心、审题不清、答题不规范不到位、不认真答题、书写不好有大关系。
其实现代文阅读,我们可以从如下方面努力:
首先教育学生(特别是理科学生)正视语文复习工作,端正学习态度,养成好的阅读习惯,认真做好所有的题。
其次引导学生在阅读文章后别忙着答题,先思考:文章写了什么,主旨是什么,作者为表现这一主旨采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进而从整体上把握住文章,不致答题时偏题。
还要训练答题技巧,如审清题干,揣摩命题意图,明确答题方向,圈定答题范围,筛选信息,组织好语言等等。
经过一段时间的阅读训练,同学们的语文成绩定会进步,这样双方面共同努力,使学生看到希望,而不再有畏难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