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强制中出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实体处理结果的关键——“继续危害社会可能”的认定
从新法的规定来看,强制医疗程序所预设的三个适用条件中,“暴力行为的实施”、“不负刑事责任的精神病人”的认定在实践中尚未对司法机关造成太多困扰,而真正能够左右强制医疗程序运转及最终处理结果的关键,实在于对“继续危害社会可能”的理解。
决定精神病人是否应被强制医疗,其关键性因素在于该类主体是否具有明辨是非和法律的禁止性规定,并对自身所可能实施的危害行为加以有效控制的能力。如若答案是否定的,且被申请人家属并不具备有效的监护与医疗条件,则可将其评价为“存在继续危害社会的可能”。但该评价从本质上仍属于对将来情形的主观判断,必须以大量客观材料和依据的支撑为前提,从而保证其合理性。故而,满足强制医疗程序所要求的证明责任,不仅仅涉及到司法工作者法律素养的综合运用,更因“辨认与控制能力”涉及到被申请人的精神状态而需专业医学意见的介入。
就笔者所了解的强制医疗案开庭审理过程中,主治医师到庭发表被申请人当前精神状态的情况寥寥无几,其是否具有辨认与控制能力亦因此而无法得出定论。于庭审现场作出被申请人存在“继续危害社会可能”的主观判断,也因为此项专业医学意见的缺失而降低了客观性。
具体到强制医疗程序中“继续危害社会可能”的认定问题,虽然目前尚未出台相关的司法解释等对其加以明确,但依据过往的办案经验,笔者认为,在决定是否提出强制医疗的申请之前,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应尽量全面的收集如下证明材料:1.家属所提供的被申请人曾经接受治疗的病历以及过往表现证明;2.所在辖区居委会、村委会、派出所出具的被申请人过往表现证明;3.被申请人的同事、同学、朋友等出具的与被申请人精神状态相关的证言等。
针对前述个案中诉讼人所提出的主治医师对被申请人精神状态出具的专业意见不具有时效性等问题,建议主治医师出庭作证,并当庭发表被申请人精神状态的评估意见。当然,被申请人即便处于丧失辨认或控制能力的精神状态之中,也绝不意味着其一定存在“继续危害社会的可能”,在提出强制医疗的意见或申请之前,应当充分听取被申请人及其家属的意见,并对后者是否具备监护能力、是否具备进行有效治疗的经济条件等情况予以核实,并依此作出相对应的处理决定。
二、涉案当事人称谓的程序性界定
(一)强制医疗程序中的涉案当事人不能称之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
强制医疗程序的启动,从某种意义上便已宣告危害行为的实施主体无法成为刑罚所苛责的对象,因此其亦无法完成由犯罪嫌疑人到被告人,进而由被告人到罪犯的身份转换。客观来讲,该程序虽在一定程度上会限制涉案当事人的人身自由,但其完全出于社会防卫和医疗目的,故与传统意义上的刑事诉讼与强制措施亦存在着本质区别。当遭受刑罚苛责的可能性被完全否定之后,将随之启动的强制医疗程序中涉案当事人称之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其所蕴含的追诉犯罪的程序价值势必会与强制医疗程序的设置初衷和宗旨相背离。
(二)无强制医疗申请介入之时对涉案当事人的称谓界定
由一般的逻辑层面推演不难得出,没有申请行为,也便没有被申请人存在的前提和依据,而将强制医疗程序进一步解构之后,我们不难发现,其实无论在公安机关出具书面的强制医疗意见后,抑或人民检察院于审查过程中自行发现应当强制医疗的情形时,在程序继续推进的过程中如果没有强制医疗申请的最终介入,便无法将此时的涉案当事人称之为被申请人,人民法院在审理案件过程中自行发现的强制医疗情形亦属其列。
而“涉案精神病人”这一称谓的引入,无疑能够解决强制医疗程序中的上述问题。前文曾经述及,除却社会防卫之外,医疗目的亦是该程序的设立初衷所在,故人民检察院的申请介入之前,将涉案当事人统一称之为“精神病人”,不仅能够凸显该程序的医疗目的,亦是对其予以程序性界定、区分的重要依据。
综上,笔者认为,在强制医疗程序的如下阶段中,应当将涉案当事人称之为涉案精神病人:第一,公安机关出具强制医疗意见书之时,以及人民检察院对其提出申请前的审查过程中;第二,人民检察院于审查过程中自行发现强制医疗情形,在依法提出申请之前,或依法不予提出申请之时;第三,人民法院在审理案件过程中自行发现被告人符合强制医疗条件,在依法作出相应决定的全过程中。
(三)存在强制医疗申请之时对涉案当事人的称谓界定
当检察机关依法提出强制医疗的申请之时,涉案当事人仍为精神病人的事实状态虽未发生根本性变化,但其在强制医疗程序中所扮演的角色,却由于申请行为的介入而彻底转换。原因在于,公权机关如若提出相应的申请,也便意味着该申请行为所指向的对象,亦即被申请人的存在,而于程序层面将此时的涉案精神病人进一步界定为被申请人,无疑能够彰显强制医疗案的程序推进过程。
基于上述理由,在人民检察院依法提出强制医疗的申请之时,直至人民法院作出相应决定的全过程中,可依程序运转的需求,将涉案当事人统一称之为被申请人。
三、司法化与专业化相契合的审理程序构建
(一)司法化的庭审模式构建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如若在强制医疗程序中构建起司法化的庭审模式,务必将控辩平等对抗、法院居中裁判作为庭审程序运转的基本结构。提出强制医疗申请的检方理应承担起类似于“控诉”的职能,通过举证、质证等环节依法出示对被申请人应当进行强制医疗的合理依据。被申请人及其法定人、诉讼人则可站在“辩方”立场,针对检方提出的上述主张发表相应意见,出示相关证据。合议庭结合“控辩双方”所出示的证据材料及法庭辩论环节中的各方意见居中“裁判”,并作出相应的处理决定。
具体到检方举证责任的归属问题,出庭检察员应当在法庭调查阶段就被申请人“是否实施了危害公共安全或者严重危害公民人身安全的暴力行为、是否属于依法不负刑事责任的精神病人、是否有继续危害社会的可能”出示相关证据,考虑到上述证明义务已被划分为三个层次,基于保证庭审效率及证明效果的考量,在举证过程中应当依照证明对象的不同分别集中出示相对应的三类不同证据。
出于庭审秩序及安全因素的考量,被申请人一旦出庭,为及时应对庭审突发状况,除法警之外,主治医师亦应到场,以便被申请人精神状态出现反复时能够得到及时治疗。在法庭调查阶段,主治医师如需出庭作证,抑或检方需当庭出示其关于被申请人精神状态的评估意见,依据刑诉法的有关规定,其势必无法全程参与庭审过程,针对此种情形,合议庭可在开庭审理前指派具备专业背景的其他医师旁听对于案件的审理。
(二)专业化的庭审模式构建
首先是明确鉴定人、主治医师必须出庭作证的义务。鉴于强制医疗程序的关键之一即在于解决涉案当事人在实施暴力行为后的精神状态问题,对于并不具备专业医学背景的众多庭审参与者而言,一纸专业性极强的鉴定意见书势必无法实现其说理性。故在强制医疗案的开庭审理过程中,鉴定人、被申请人的主治医师必须出庭接受“控辩双方”询问,对案件所涉及的医学专业问题作出解释与说明,否则,其所出具的鉴定意见以及被申请人精神状态的评估意见不能作为证据采用。
其次,在当前的强制医疗案审理过程中,合议庭在决定最终的实体处理结果之前,更多的需要依据专业人士的专业意见来作出判断,自身经验、专业素养与理性支撑下的居中独立裁判色彩被逐渐淡化。鉴于此,为了进一步彰显裁判者于强制医疗程序中的独立价值,建议在合议庭组成人员中吸纳医学专业人士加入,由其负责被申请人精神状态等医学问题的认定,承办案件的法官则专注于庭审进程的掌控及法律适用等领域,在保证依法作出的决定符合客观性、公正性要求的基础之上,实现节约司法资源,提升庭审效率的目的。
摘 要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等研究方法并结合有关理论知识对影响标枪出手速度的相关因素进行研究分析,从而寻求能够更好加大标枪的出手速度、提高标枪成绩的途径,以求对标枪的教学和训练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掷标枪 出手速度
一、前言
掷标枪是一项历史悠久的运动项目,是投掷者以手持器械,经直线助跑和投掷步后,充分发挥全身的力量,以最快的出手速度和最适宜的出手角度,将标枪从体后经肩上向前掷出并尽可能获得远度的投掷项目[1]。通过观察标枪的实际飞行轨迹并对其进行分析可知,标枪的飞行远度取决于三个因素,它们分别是标枪飞行的初始条件、标枪的参数和天气因素。其中标枪出手时的初始条件主要是出手速度、出手角度、初始攻角等因素。有研究表明,初速度即出手速度是影响掷标枪成绩的最重要因素。一般情况下,出手速度每增加1米/秒,标枪成绩提高5米。在标枪的参数及天气因素不变的情况下研究标枪的初始条件对成绩的影响时,主要探讨标枪的出手速度对标枪飞行的影响,因此研究如何加大标枪出手速度,找出关键的影响因素,从而寻求能够更好加大标枪的出手速度、提高标枪成绩的方法,以对标枪的教学和训练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二、研究对象
掷标枪项目中如何加大标枪的出手速度。
三、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利用中国期刊网、中国博士学位论文数据库和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数据库等查找有关加大标枪出手速度的文献资料。
四、加大标枪出手速度的方法
(一)掌握正确合理的助跑技术,加强助跑节奏
助跑的主要作用是使器械摆脱静止状态。助跑的任务是使人体和器械在最后用力前获得一定的预先速度,在投掷步阶段完成引枪和超越器械动作,为最后用力创造良好条件。理论研究和运动实践表明:助跑对掷标枪出手速度的贡献率为20%—30%,甚至更高。掷标枪助跑包括预先助跑和投掷步两个阶段。投掷标枪的过程是一个加速的、不停顿的、连贯性非常强的技术动作节奏过程。预跑阶段和投掷步阶段均是按一定步长、步频和一定的步时,表现出极明显的动作节奏,这样才有利于最后用力,所以有了合理的助跑节奏,才能表现出高超的运动技术水平,提高出手速度,创造出优异的成绩。助跑的预跑段,一般在8~12步,可采用中等或逐渐加速的节奏方式来完成,跑速可保持在6~8米/秒,这样有利于积极稳妥地进入投掷步和最后用力。投掷步的速度比预跑段要快,第三步与第四步要明显快于前二步,这是投掷步的节奏规律,整个投掷步的节奏是连贯的、衔接的、加速的,为标枪器械快速出手奠定基础。
(二)正确掌握右蹬技术
交叉步右脚着地后,身体顺惯性前移,当右髋移过支撑点,右脚开始用力。“交叉步”右脚落地瞬间速度损失率的大小直接影响着出手速度的大小。根据相关文献资料显示在右脚落地要进入最后用力阶段时速度下降,出现减速是全部运动员的共同现象。但是,不同运动员速度下降的幅度是有差别的。根据文献的相关统计结果表明,右脚落地瞬间速度损失率与出手速度之间存在着显著的负相关,说明二者有反比关系。损失率越大,出手速度越慢;反之则快。这就要求运动员右腿要积极缓冲减少缓冲时间,使人体重心尽快移过右腿支撑点进入蹬伸阶段从而加大蹬伸用力时间,以加快标枪的出手速度。因此正确掌握右蹬技术是加大标枪出手速度的必要手段之一。
(三)掌握正确合理的最后用力阶段左侧支撑技术
在掷标枪运动中,最后用力是关键。最后用力的任务是尽量利用助跑速度和超越器械的身体姿势,充分发挥人体各部分肌肉力量并通过投掷臂集中作用于标枪上。以获得最大的出手初速度和适宜的出手角度,使标枪飞行得更远。随着掷标枪技术的发展,动作技术重点有右腿慢慢的转向了左腿,从而左腿支撑技术的显得尤为重要。所谓左侧支撑是指左腿内侧着地后,通过左脚、左腿到肩的连线做强有力的制动和支撑用力。要想使人体发挥出近似刚体的转换速度,那么技术上要求左腿应伸直落地,加大制动力。但由于左脚着地瞬间左腿要受到很大的冲击负荷,所以在很短时间内左膝关节有较小弯曲,此时应尽快加速左腿的向上蹬伸,以配合投掷臂快速地进行“鞭打”动作,使身体运动协同发力,以确保动量由下至上的有效传递。倘若左腿蹬伸不充分,便会造成屈膝投掷出枪情况,以致分散左腿制动力向躯干的传递,从而降低最后用力的效果,影响标枪的出手速度。同时只有在左腿有力的制动支撑和蹬伸支撑情况下,才能发挥出更好的“鞭打”发力效果以获得较大的出手速度。因此,训练中应高度重视最后用力阶段左侧支撑技术。
(四)充分做好超越器械动作
正确的超越器械动作,应在均匀加速的助跑中完成。在助跑的最后阶段,身体要以最快的速度向前,赶超到器械的前面,使器械落在身体的后面,身体形成下肢在前,上体在后的倾斜姿势,以取得较长的工作距离,形成最有利的最后用力姿势。根据冲量Ft=mv和动量定理,可知增加冲量以加大动量变化量,使人体或器械获得较大的速度。通常需增大作用力并延长作用时间。可以看出在作用力F不变的情况下,作用力作用在器械上的时间越长,即工作距离越大,器械所获得的动量mv就越大,而器械的质量是固定不变的,所以速度v就会变得越大。超越器械的另一个主要作用是还可以增大作用力。因为当超越器械动作充分时,可以使原动肌充分拉长,从而提高肌肉的爆发式收缩力,这样,根据Ft=mv公式,可以知道,增大作用力F,可以使速度增大。因此,充分做好超越器械动作对于加大标枪的出手速度有很大的作用。
(五)掌握正确合理的“鞭打技术”
“鞭打”动作是掷标枪的重要技术特征,是取得良好的最后用力效果和最高出手速度的关键技术。在体育运动中,肢体远端环节的转动受近端环节作用力的力矩及关节本身的加速度运动的影响。在关节轴加速时,环节将绕此轴转动,通过近端环节的依次加速和减速的协调活动,实现远端肢体的转动的加速,被称为“鞭打技术”。在运动开始时,近端环节快速向投掷方向移动,随后主动减速,这种运动模式能使远端环节的转动加快。力学原理也告诉我们,在刚体一端受到约束时,刚体的线运动将转化成向前转动运动,这时物体的另一端继续运动,同时开始转动,末端的速度增加。在掷标枪运动中,当运动员在出手前左脚支撑时,上体手臂的速度增加,最终使标枪的速度增加。根据相关文献指出虽然运用这种方法还没有得到科学论述,但是我们可以推测,在掷标枪的最后阶段,较高的身体速度和积极有效的下肢制动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解释“鞭打技术”的原理时,我们也可以用动量传递原理,这一原理在投掷中的体现是:通过力有可能使系统的一部分速度减速,而使另一部分的速度增加。在掷标枪中,这一原理不可能单独作用,因为标枪运动员受到了外力作用(地面反作用力),同时运动员——标枪系统的动量不是恒量。但不管怎样,以上方法对于手和标枪速度的增加可能具有一定的作用。
五、结论与建议
在掷标枪项目中要想加大标枪的出手速度,就应该加大标枪所受的力,加大力作用于标枪的距离,缩短力对标枪的作用时间;了解掷标枪的完整技术过程,掌握正确合理的助跑技术,加强助跑节奏;正确掌握右蹬技术;特别是掌握正确合理的最后用力阶段左侧支撑技术;充分做好超越器械动作;掌握正确合理的“鞭打”技术。在掷标枪技术的练习过程中,要加强相应部位力量的练习,增大用力肌肉的力量,建立良好稳固的支撑技术,使全身能够协调用力,加大器械的出手速度,从而有效地提高运动成绩。
参考文献:
[1] 文超.田径运动高级教程[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4.
[2] 徐增荣.掷项目中鞭打动作技术分析[J].昌吉学院学报.2003(2):114-116.
[3] 宋亮.对我国优秀男子标枪运动员最后用力阶段左腿技术运动学分析[J].安徽体育科技.2006.27(1).
1.2.1 麻醉 连续硬膜外麻醉、腰硬联合麻醉或全麻。
1.2.2 手术步骤 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的术式包括LSH、LISH、LTH及腹腔镜辅助下阴式子宫切除术(laparoscopic assisted vahinal hysterectomy, LAVH)四种[1]。本资料未选取后一种术式故只介绍前三种。三种术式的共同重点步骤为:置镜及探查;离断骨盆漏斗韧带或卵巢固有韧带;下推膀胱。LSH套扎子宫下段旋切子宫及重建盆底。LISH除与LSH相同外只需加旋切子宫颈管组织及部分子宫体组织,封闭子宫颈残腔两个步骤。LTH则需离断子宫血管,切断骶韧带及主韧带,取出子宫及闭合阴道残端重建盆底[2]。
2 结果
住院时间4~8 d,平均(5.27±1.13)d。平均手术时间(68.43±21.24)min。处理子宫动静脉时出血2例,处理附件区时出血22例。平均出血量(37.22±14.00)ml。2例子宫动静脉出血者应用钛夹止血。附件区出血8例应用钛夹止血,9例双极电凝止血,5例单极电凝止血。
3 讨论
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以及其他腹腔镜下手术最凶险的出血为Trocar伤及后腹膜腹主动脉、下腔静脉和髂血管[3]。随着腹腔镜技术的普及,Trocar伤及后腹膜血管的患者越来越少,本资料的617例均未出现Trocar伤及血管情况。虽然本资料未出现Trocar伤及后腹膜血管事件,但不能保证所有腹腔镜下手术都不出Trocar伤及后腹膜血管事件,况且伤及这些血管会危及患者生命,所以每一位腹腔镜术者进Trocar时都要小心谨慎,缓慢进针,切忌用力过猛,千万不要伤及后腹膜血管[4]。一旦Trocar伤及后腹膜血管应立即开腹行血管吻合。
腹壁血管损伤临床不多见,多发生在第2或第3穿刺点,可在穿刺过程中使用腹腔镜透视法避开腹壁血管[3]。
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的术式包括LSH、LISH、LTH及LAVH,所有步骤中处理附件区和离断子宫动静脉血管这两个部位是易出血部位。最容易发生出血的情况为处理附件区,最难止血的部位是子宫动静脉血管出血。
术中应用器械。可用单极独立完成,有条件可配合使用双极、Ligasure、超声刀、PK刀等。特别是应用单极时一定要注意看清输尿管的走行,勿通过热辐射造成输尿管的损伤[5]。Ligasure预防止血的效果最好,双极电凝次之,超声刀再次之[6]。发生出血时止血效果好、对组织损伤又小的是双极电凝,Ligasure因为头太大反而不好使用,单极电凝止血效果也很好,但易损伤周围组织。超声刀在发生止血时效果最差。设备与器械是手术可否安全进行的重要条件,但是任何设备和器械的灵活使用靠地是人,决定的因素是怎样使用设备与器械及怎样使用好这些设备与器械[6]。从本资料看单极应用娴熟会收到很好的止血效果,但应用时一定注意热辐射问题。
本资料通过钛夹止血、双极电凝止血及单极电凝止血顺利完成止血,未转开腹[7]。由此可见钛夹在处理出血时的作用是突出的,特别是子宫动静脉出血时一定要切忌盲目电凝止血。遇有子宫动静脉出血时可先从一穿刺孔钳夹出血点,从另一穿刺孔置入施夹钳,以钛夹止血,此时应看清输尿管的走行。离断骨盆漏斗韧带时出血亦应如此。虽然电凝和电切是腹腔镜下手术最常见的两个步骤,但是上述两个部位出血一定注意,避开输尿管时方可实施,同时应选择好电凝设备,以防热辐射伤及输尿管。有作者提出大出血难以在镜下止血,对于出血不能控制者要及时转开腹[8]。
出血与器械的使用熟练程度密切相关。就电凝而言,电凝程度不够就终止电凝将会出血,如果太过电凝将把组织切开也实为不妥,所以要掌握好度的问题,通常电凝标准为组织发白、干燥、无焦痂[9]。选择好器械也很重要,该用单级用单级,该用双极用双极,该用超声刀绝不用Ligasure替代,要正确选择,绝对不随便乱用。对于每位腔镜医师来讲选择好器械只是一个方面,最关键的问题是熟练掌握各种器械的使用。
子宫血管的处理是全子宫切除的难点,如果子宫血管处理不妥当,引起出血,则影响手术甚至导致并发症的发生。子宫血管的处理要点是将子宫血管解剖清楚,然后贴近子宫侧将其阻断。常用的方法为电凝闭合血管后剪断,也可使用缝合方法将子宫血管结扎,或者使用钛夹或其他材质血管夹将其阻断。也可在子宫动脉由髂内动脉分出处结扎切断,此方法的操作要点是在园韧带和输卵管之间的腹膜切开,分离其内的疏松结缔组织,沿输尿管表面向下分离,在输尿管隧道入口处即可辨认出子宫动脉。将子宫动脉逆行分离至髂内动脉分出处,即可电凝阻断或切断子宫动脉。也可从阔韧带后叶、输尿管上方切开,向盆壁方向分离找到子宫动脉并阻断[10]。
卵巢血管的处理居第2位,如果卵巢血管处理不妥当,同样后果不堪设想。可将骨盆漏斗韧带腹膜打开分离卵巢动静脉用钛夹或其他材质血管夹将其阻断或缝扎[11]。
术后效果。24例术中出血患者术中及术后未给予输血,均痊愈顺利出院。617例患者在术后3~4 d即可出院。术后体温在术后第1天(平均1.4 d)出现最高体温。通常术后可预防性给抗生素3~4 d。手术时间在70 min左右,平均(68.43±21.24)min。出血少(平均33.33 ml)。麻醉可选择连续硬膜外麻醉、腰硬联合麻醉及全麻,但是麻醉及其必要的抢救条件也是出血能否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12]。所以采用哪一种麻醉方式要根据患者(医院及麻醉师)的实际情况制定。
综上所述,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中出血止血夹止血比较准确无误,再结合双极电凝及单极电凝止血。发生出血时止血效果好、对组织损伤又小的是双极电凝。在我国各级医院均开展腹腔镜手术,而美国的子宫切除术15%选择腹腔镜下手术[13]。随着腔镜下子宫切除的逐渐增多就要求众多的腹腔镜医师要熟练掌握各种器械的使用及注意事项,才能得心应手于各种子宫切除术且能预防出血。
参考文献
[1]王海波,周爱玲,闫西红,等.不同方式大子宫切除术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8,24(7):532.
[2]姚书忠.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的应用[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07,7(4):293.
[3]谢幸,苟文丽.妇产科学[M].第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446.
[4]张彩宇.妇科腹腔镜手术并发症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1,26(3):360.
[5]王刚.腹腔镜广泛性子宫切除术严重并发症的防治[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1,27(3):169.
[6]左绪磊.实用妇科腹腔镜学[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2004:47-48.
[7]李光仪.妇科腹腔镜手术并发症防治[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2010:135.
[8]黄庆云.腹腔镜下次全子宫切除术23临床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0,25(20):2919.
[9]赵绍杰,史凯凯,马忠平,等.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妇幼保健,2012,27(35):5817.
[10]汤尊霞.腹腔镜下子宫全切除术与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对比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3):44-45.
[11]魏伟锋,吴成勇,杨海坤.腹腔镜广泛子宫切除加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治疗早期宫颈癌疗效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11):31-32.
[12]冷金花,王艳艳.妇科微创手术适应证及方法选择的争议[J].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7,23(8):580.
关键词:初中历史 班主任 素质教育
初中班主任工作是初中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初中班主任工作的质量将对初中生的成长产生重要影响,这己成为人们的共识。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强烈,素质教育替代应试教育成为历史的必然,身处一线的初中班主任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发挥着致关重要的作用,他们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素质教育的成败[1]。
1、初中历史课堂有效性教学的意义
“这堂课学生学得好不好”。不仅需要观察和评价学生是否主动、积极地利用教师提供的教学环境和资源进行有意义的学习,是否促进知识的理解和内化,是否在学习过程中形成了一定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整堂课是否在一种自然、和谐、愉悦的氛围中展开的等。还需观察和评价教师教学行为是否主动改造教学环境,根据自身教学特点和学生需要,形成恰当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设计,启发学生进行有意义学习[2]。
1.1有效教学行为有利于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能力
有效教学行为的直接效应就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能力,有效教学行为强烈反对死记硬背,反对题海战,反对疲劳战,反对课内损失课外补,反对牺牲学生的全面发展来获得单方面的分数,它强调知识的有效学习,强调全面,强调效率。
1.2有效教学行为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传统意义上的非智力因素对学习有重大的影响,甚至对一个人一生的影响也是巨大的。但多元智力理论告诉我们,不同类别的智力之间也是相互影响的。研究证明,学习的效率直接影响的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不能有效学习的学生其非智力因素往往也不能有效地发展。
1.3有效教学行为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和专业化水平
有效教学行为直接考量教师的教学策略,对教学技能和专业化水平提出了高要求。有研究者通过课堂观察和访谈法,对有效教学行为与低效教学的教师课堂行为进行了比较,发现有效教学行为的教师在课堂组织与管理方面要优于低效教学行为的教师;有效教学行为的教师在教学策略运用、教学监控能力方面优于低效教学行为的教师。
2、改善初中班主任素质的基本策略
2.1自我提高是班主任素质水平发展的根本动力和内在保证
在具备正确职业理想和良好职业道德的前提下,只有当初中班主任在教育教学中认识到了提升自我职业素质的必要性并愿意为之努力提升自身素质时,他们才会积极主动的发展自我、提升自己。
自学。自学是在己有知识,技能的基础上,主要依靠自己的刻苦钻研和独立思考,不断获得新知识的一种学习方法。由于自学具有灵活性好,针对性强的特点,所以自学是初中班主任提高自身素质的最基本的途径和方法。
2.2校本研训是提高初中班主任素质水平的根本依托
提高初中班主任素质必须依托于完善的校本研训。学校是初中班主任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场所,也是初中班主任培养培训的主阵地。在当前初中班主任培训条件下,校本研训更适合于初中班主任“问题式”的成人学习特征,具有花费少、效率高的优点,它不仅有利于人力物力资源的节省,还能切实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进而有效的提高初中班主任群体的专业素质。新课改中体现了以加强德育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精神。教师队伍的建设是本轮课改的关键因素,班主任又是教师队伍中的骨干力量,因此班主任专业化素质直接关系到新课改的成败。因此,在校本培训中应加强初中班主任素质的培养。
2.3专家、优秀班主任启示引领是初中班主任素质水平提高的重要条件
对初中班主任队伍过于年轻,经验不足,综合素质参差不齐的状况,以及初中班主任课业负担重,空余时间少的工作实际,聘请专家集中培训不失为提高班主任素质的有效方法。当然,这些专家必须是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社会学和法律学的一流好手,利用集中的时间和场合对初中班主任进行系统的案例分析,达到学以致用。学校在这个过程中应充分发挥中介作用,要认真组织,踏实开展以老带新的一帮一的帮教活动,制定出详细的帮教计划,让新班主任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这样做既可充分开发本校的人才资源,节约经济,又能在新班主任的培养过程中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优秀班主任经过自己多年的班主任工作实践,对班主任工作都有较为全面的考究,对学生管理工作和教育工作都有较为全面的认识,并且具有自己独到的管理经验和管理方法体系。因此,教育部门应大规模地,经常性地组织优秀班主任到各学校轮回传授学生工作经验,这对各校班主任素质的普遍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各位班主任必须坚决反对经验主义,本本主义的错误思想,坚持将他人的先进经验与自己的工作实际(特别是学生的实际状况)相结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这样更利于自身的成长,从而真正将自己由“教书匠”转变为教育者。
2.4听取学生反馈,进行自我修正是初中班主任素质水平提高的最佳捷径
举行班主任经验交流会,研讨会。科学的实践需要科学的理论来指导,初中班主任工作也是如此。如果单凭多年的经验,不足以更好地推动班主任工作的开展。还应认真举行班主任经验交流会,研讨会,博采众长,相互取长补短,互相促进,这也是提高初中班主任素质的好方法。班主任的工作客体是学生,班主任的各种经验和方法都必须从学生中来并运用到学生中去,才有实际价值。经常听取学生反馈意见,并不断进行自我修正,这是更新班主任工作方法的有效途径。因此,初中班主任应经常与学生交往,认真倾听学生意见,欢迎学生指证自己的功过得失,不断对自己的教育方法和管理方式进行修正,增强工作实效,为学生德、智、体等各方面的全面发展营造一个和谐宽松的氛围,并使自身素质也得到全面提升。
3、结论
总之,从人的素质的可塑性,时代性上,我们知道班主任素质必须满足当前教育的需要和适应未来教育发展的要求。而世界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形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此引发了教育及教育观念的革命。身处教育教学第一线的初中班主任必然会首当其冲地面对这一切变革,对此,初中班主任必须审视自身的教育观念,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来适应新时期新教育对初中班主任素质的新的要求。
参考文献:
关键词:中职财会专业;学生;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11-0-01
一、财会专业实践教学的目的
财会专业实践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一批理论知识过硬、专业技能熟练、实践能力较强、职业素养良好的财会专业人才。众所周知,知识最终是为实践服务的,因此要求中职院校在财会专业教学中要加大实践的部分,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二、中职财会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财会专业实践课程体系不够完善
知识的完整性与系统性在中职财会专业教学中是较受重视的,而知识的实用性则没能引起足够的关注,实践课程体系不够完善,导致财会专业学生很难适应职业岗位的要求。再加上缺乏自主创业理念的融入,使得学生缺乏市场竞争力,就业选择机会较少。[2]
(二)培训安排不合理
很多中职院校仅仅安排了毕业前的岗前训练,而忽略了阶段性的培养,导致学生的基础技能无法满足综合实习的需要,实训效果自然不够理想。
(三)实践能力评价形式较为单一
大多中职院校将实验报告作为评价学生实践能力的主要形式。鉴于每个班级的学生人数较多,很难实现一人一个考核项目,因而实验报告在内容上和形式上具有统一的标准,容易出现抄袭的现象,难以确定学生的真实水平,实践能力评价流于形式,没能发挥出真正的作用。
(四)岗位的敏感性影响中职毕业生的实习
因为财会专业的实习一般涉及财务、会计、人力资源管理等敏感岗位,这些岗位的绝大部分资料需要做好对外的保密工作,即避免商业机密的泄漏,所以很多企业不愿意接纳财会专业实习生。受此影响中职财会专业毕业生很难找到合适的实习单位,实践技能的培养也就无从谈起,这对他们的职业生涯是极为不利的。[3]
三、中职财会专业加强实践教学的措施
知识的丰富和技能的熟练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实现的,要重视循序渐进,所以实践教学不可以是孤立的或者阶段性的,应该贯穿于整个教学的始终。只有通过实践教学,才能做到学以致用,为学生奠定良好的工作基础。因此需要积极探寻加强实践教学的措施。
(一)完善财会专业实践课程体系
完善财会专业实践课程体系时,应注重能力的培养,重视市场的人才需求。能力的培养即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包括知识掌握、技能实践以及潜能开发等几个方面。为了更好地完成能力培养的教学任务,构建科学的财会专业实践课程体系,中职院校应将教学目标阶段化,如将教学目标划分为学年目标、学期目标、阶段目标,除此之外,还应根据实际需要设置课程,并因材施教,坚持走“能力培养”的路线。[4]
(二)在课堂教学中融入财会专业的实践元素
对于财会专业而言,课堂实践教学能够将理论和实践进行有机的融合,是实践教学的开始和最重要的部分,是实践教学的基础所在。前文提到,财会岗位本身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此通过社会实践来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愈发难以实现。与此矛盾的是,用人单位却更加重视并强调实践能力。为了有效地解决这个矛盾,财会专业的在实践教学方面已经做出了相应的调整,即校内模拟实习为主,社会实践为辅,课程实训、毕业实习多环节多层次相结合。也就是说,财会专业的学生将更多的依赖课堂模拟教学来完成专业技能的培训,因此应该在课堂教学中融入财会专业的实践元素。
(三)提高教师实践教学水平
中职财会专业的教学通常采用教师讲授的方式进行,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潜能以及创新思维。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无法培养出满足社会需要的实践型人才。所以教师应该提高自身关于实践教学的教学水平,比如通过情境教学法、分层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等,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提高教学效果,满足该领域的职业要求。[5]
(四)灵活运用各种实践教学成绩评价方式
随着实践教学的不断深入,实践教学成绩评价方式也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实践教学涉猎广泛,因而相关的评价方式也应不拘一格。评价方式可以从下列两个方面展开改善:一、在评价考试中,逐步加大技能操作部分所占的比重,并注重内容的多样性,从而引导教学的发展方向,落实实践性教学的思想,最终培养出理论、技能都过硬的财会专业毕业生;二、抽题考核,如在财会专业毕业考试中,将会计工作的整个过程细分为若干部分,就每个部分的内容编制实操考题,然后让学生随机抽取,然后考核。由于抽题考核的随机性,学生想要取得好成绩,仍旧需要对会计工作的整个过程有一个全面的掌握,所以评价考核结果并不会太失真。另外,还可以节省大量的评价考核时间。
(五)建立社会实训基地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这句话充分说明了实际操作的重要性。加强理论知识的修养,开展模拟实践虽然有一定的效果,但还远远不够,中职院校还应该建立社会实训基地以满足财会专业学生的实践需求。社会实训基地一般选择和学校达成实习合作意向的企业。学校在选择企业时要进行充分的考察,最好选择那些经济业务种类较多,规模较大,经营理念超前的企业,这样才更利于学生的职业发展。选择好合作企业后,定期组织学生去参观以及开展可能的实际操作,充分发挥实训基地的功能。另外,学校还可以定期聘请企业财务高级会计师以及会计事务所的资深人员到学校进行现场讲座,用他们的言传身教来缩短理论和现实的差距。[6]
四、结语
社会的快速发展给中职财会专业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职院校应及时地更新教学理念,灵活运用多种教学形式,加深学生理论基础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为学生的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为社会培养出一批应用型人才,这才是中职财会专业教学的最终目的与方向。
参考文献:
[1]吴让军.中职会计教育路在何方[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1(08).
[2]赵汉斌.浅谈中职财会教学的与时俱进[J].经营管理者,2011(24).
[3]李文英.浅谈中职学校会计专业教学中的实践性教学[J].财经界(学术版),2010(12).
[4]陈琼.中职财会实践教学的问题及其对策[J].职业,2011(17).
关键词:高校教师队伍 政治思想素质 专业技能素质 科研学术素质 为人处世素质
高校既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育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重要摇篮,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骨干人才是高校工作的中心任务。高校要想适应21世纪世界教育发展的趋势,在日新月异的时代里求生存、谋发展,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牢牢抓住教师队伍建设这根生命线。当前,虽然高校教师队伍学历、年龄和知识结构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和优化,然而用高标准来衡量,教师队伍建设还存在一些问题:1.教师知识结构不均衡。大多数高校教师是从院校到院校,缺乏教学经验和实践能力,部分教师没有接受过教育学、心理学等教育性知识的专门学习,知识结构不完整,难以满足不同层次、岗位和专业的教学需要。2.深造培训缺乏系统。部分高校没有形成教师定期进修深造的制度,参加在职进修培训指标有限,教师接受继续教育数量不足,一些教师的“充电”和“取经”意识淡薄,终身教育的理念没有形成。3.教师评价体系不够完善。评价教师的标准还停留在学历教育上,学历比经验重要,教学比科研重要,研究教学比研究学术重要,导致教师主动转型动力缺失,不愿意搞好学术研究,不愿意搞好课堂创新,更愿意承担多年不变的老课,不愿意承担教育的研讨课和新专题,影响了高校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质量。为此,高校要针对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大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夯实高校生存基础。我认为,加强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应该从强化“四种”素质入手。
一、大力强化高校教师队伍的政治思想素质
古话说得好,“百行以德为首,上赏赏德,其次赏才,又其次赏功。”这句古话从不同的侧面说明了“德”对一个人立身处世的重要性,德就是政治思想素质,它贯穿于一个人的终身发展。思想败坏是“次品”,专业低能是“废品”,“废品”可以直接淘汰,“次品”可能滥竽充数,最终影响高校的教学工作。为此,要纯洁教师队伍首要的任务是提高政治思想素质,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推动工作,指导实践。
1.坚定不移地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实践。用理论指导实践,用实践延伸理论。高校要系统梳理学习实践活动取得的认识成果、实践成果和制度成果,进一步巩固深化,把学习实践活动向全校教职员工及全体学生拓展延伸,持续推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向深度和广度发展,坚持把科学发展观作为实践工作的“指南针”,纳入学校支部生活学习、纳入教师在职培训,深钻细研,促进理论向实践转化,把科学发展观转化为搞好教学和科研学术的实际行动。
2.坚定不移地履行教育发展战略方针。高校教师要始终站在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有效履行人才培养职责的战略高度,不断深化学习,思想上要高度重视,行动上要非常自觉,指导上要坚强有力。重点学习新形势国家教育发展战略方针和重要论述,准确把握国家教育部的长远规划的基本任务,坚持不懈地执行教育战略计划,克服困难完成各个阶段性目标。
3.坚定不移地用崇高师魂推动工作。师魂就是政治思想的延伸和拓展,是教师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是教师内心的道德律令和头顶仰望的星空,是师者所以为师的标志,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是教师崇高的价值追求和精神境界。培养崇高的师魂就是抓住了教师思想政治建设的关键和根本。高校要充分认清各种错误思潮侵蚀的严重性,不断增强培育师魂价值的责任感紧迫感。要紧贴时展、形势变化,结合本职岗位,广泛开展高校教师理想信念、奉献精神专题教育,大力弘扬服务至上的理念,强化师魂意识、宗旨意识、服务意识,打牢教师的思想根基,促进教师师魂的内化外现,在本职岗位中实现自身的价值。
二、大力强化高校教师的专业技能素质
强化教师队伍的专业技能素质,是推进高校现代化建设的核心,没有一支专业精湛的教师队伍,高校就很难立于不败之地。为此提高教师队伍专业技能素质势在必行。
1.拓展培养渠道。拓展培养渠道是丰富教师知识层面,优化知识结构,提高专业素质的主要手段。要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路子,加强高校教师的培养,每年适时组织教师到友邻单位实地考察、参观见学,有计划地创办学历进修班、业务培训班、教学深造、出国留学、选拔优秀教师到党政机关代职锻炼,拓宽教师素质培养渠道。强化教师对新理论、新知识、新技能的了解与掌握,同时,聘请其它院校和相关部门人员到本单位作辅导授课,组织高校教师参加各类函授、自学考试,鼓励大家不断提高学历层次,不断优化知识结构,实现资源共享。
2.创新教学手段。教育手段创新,要注重贯彻“启发式”教学思想,改变“灌输式”教学方法,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逐步推行研究式、讨论式和案例教学等教学方法。要大力推进教学手段现代化,加快教育信息化资源建设,注重进一步完善学校的计算机网络,加快音像电子图书、多媒体教室、数字化教学的建设,改变教师一本教案、一支粉笔、一块黑板打天下和学生上课记笔记、考试背笔记、毕业卖教材的教育教学现状,提高师生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收集、获取、传播、加工和创新知识的水平。要以网络为依托,构建由网络支撑的师生网上交流、答疑、互动的环境和系统,逐步形成同学科、多专业、多模式交叉互补的教育实习模式,形成覆盖全校园的开放式网络系统,为各层次规格的学生提供多层次、多样化的教育服务。
3.注重互动交流。交流可以走进学生的心理,提高教学效果。加强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建立交流机制,尽量用身体语言来提示、交流信息,活跃课堂气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增强学习的自主性。结合学生的学习基础、心理状态、个性表现等课堂实际情况,通过对学生的设问、质疑、提高等方式,鼓励学生的思考,为学生提供广阔的空间。
三、大力强化高校教师的科研学术素质
教学和科研是院校的重要职能,二者缺一不可。缺乏科研支撑的教学,势必成为无源之水,教学也只能在低层次上徘徊。为此提高教师科研学术素质,用科研来整体提升教学水平是当务之急。
1.注重环境熏陶。环境育人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理念。培养提高教师的科研学术素质必须注重营造和发挥优良学术环境熏陶渗透、潜移默化的育人作用,确立正确的培养导向,推进高校教师科研学术素质整体提升,大力开展“名师、名作”活动,发挥“名师、名作”的引领带动作用和激励示范功能,倡导正确的科研学术价值取向,树立正确的学习榜样和楷模,努力形成教师想科研、谋科研、为科研的浓厚氛围,让科研学术成为广大教师的共同关注。
2.提升科研能力。针对科研类型多样,课题来源面广、各类奖项繁多、教师科研导向性不强等问题,通过“名作”评选活动,统一和规范科研成果的质量评价标准,从以科研成果数量为导向,转变为以创新水平、实用效益为导向,引导广大教师自学摒弃“搞科研为拿奖、为职称评定添硬件”等片面认识,真正把立足点放到服务教学上来,把着眼点放在提升教学质量上来,切实提高科研层次,提升从事教学科研的功力、能力和活力,多出学术成果,出大成果。
3.健全奖惩机制。坚持“从外引才”与“岗位成才”相结合、所有与所用相结合,逐步建立科研学术奖勤罚懒制度、奖优罚劣制度,破除教师队伍利益分配制度上的“大锅饭、一刀切”现象,坚持“能者上、庸者下、平者让”的原则,组织多种形式的科研学术评比活动,鼓励创先争优,倡导见贤思齐用政策制度保证优秀年轻教师脱颖而出。严格奖惩,对科研学术工作表现优秀和突出的,按有关规定给予奖励和破格使用。反之,对违纪违规、不服从管理、工作严重失职的,视情进行严肃查处,通过严明奖惩,调动工作的积极性。
四、大力强化高校教师的为人处世素质
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首先要做好人,如果人都做不好,何谈做事呢?做人必须从思想品德修炼,从和谐处世说起。
1.要讲诚信。诚信是思想品德修养的核心,是为人处事的基础。人要以厚道为本,凡事都要忠诚老实,都要进行换位思考。像孔子说的那样,凡是想给别人讲道理,自己要先实践了再讲,要言行一致,讲真话、道实情,黑就是黑、白就是白。诚实办事,老实做人、不投机,不表面一套,背后一套。如果别人和你相处很长时间,还不知道你在想什么,还不知道你是什么样的人,甚至对人不厚道,宽已严人,让大家看你的脸色行事,和你在一起没有安全感,良好的思想品德修养就无从谈起。
2.要讲雅量。一个人有多大的雅量,就能成就多大的事业。容人之短则品高,容人之长则格高,容人之言则量大,容人之事则德重。小肚鸡肠,斤斤计较,小里小气的人谈不上雅量,也成不了气候。同事之间你看不起我,我不服气你,感情难以共鸣,思想无法沟通,工作协作。教师之间一定要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别人,用挑剔的眼光看待自己,同志之间而纯洁的友谊就会不断增进。
3.要讲退让。老子曾说过“上善若水”。就是说有道德的人就像水一样不争、退让。他还说,委屈的反而可以保全,弯曲的反而可以伸直,低下的反而可以盈满,破旧的反而能够更新,少取的反而可以得到,多取的反而弄得迷惑,人人都应懂得退让的艺术,在生活上主动向低标准看齐,不争你多我少;在同志关系上,处处谦让,不争你高我低;商量事情,从善如流,不主观武断;总结工作,要讲别人成绩,检讨自己,不争功诿过。应该具备两个”肚子“一个装饭,一个装气,这样才能团结和谐,才能正确面对感情的付出,利益的付出,权威的付出。
参考文献
[1]刘自匪,吴立刚.强化学术素养,提高毕业论文写作质量.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0,04
摘 要:目的:探究异常子宫出血诊疗中宫腔镜的应用价值。方法:2014年1月-2020年4月收治异常子宫出血患者82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术后诊刮病理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宫腔镜诊断异常子宫出血的准确率,同时探讨宫腔镜治疗异常子宫出血的效果。结果:82例患者术后病理检查结果显示,子宫内膜增生症21例,子宫内膜息肉13例,子宫内膜炎38例,子宫黏膜下肌瘤3例,子宫内膜囊腺样或非典型增生2例,子宫内膜癌5例。宫腔镜检查结果显示,子宫内膜增生症20例,子宫内膜息肉13例,子宫内膜炎36例,子宫黏膜下肌瘤3例,子宫内膜囊腺样或非典型增生2例,子宫内膜癌5例。与病理检查结果比较,宫腔镜诊断异常子宫出血的符合率为96.34%。82例患者经宫腔镜诊治后,治愈率为95.12%。结论:异常子宫出血诊疗中,宫腔镜具有良好应用价值。关键词:异常子宫出血 诊疗 宫腔镜临床上,异常子宫出血属于一种发病率较高的妇科疾病,主要表现为绝经后出血、月经量过多、月经周期不规律以及贫血等[1-2]。该疾病涉及不同年龄段女性,经药物治疗能获得满意效果的患者不到1/3,2/3的患者需要接受进一步治疗[3]。宫腔镜是现阶段唯一能在直视情况下对子宫内膜病理、生理改变进行检查的诊断方式,可有效识别子宫内膜形态学异常以及宫腔内占位病变[4]。随着宫腔镜的问世,异常子宫出血类疾病的诊治也更加明了、清晰,不仅能将病灶大小、存在部位、范围以及外观明确,同时还可细致观察病灶表面组织结构,在直视情况下定位刮宫或取材,使得宫腔内疾病诊断率明显提高[5-6]。鉴于此,为提高异常子宫出血诊断准确率,本研究在该疾病诊治中应用宫腔镜,选取异常子宫出血患者82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2014年1月-2020年4月收治异常子宫出血患者82例,年龄21~62岁,平均(48.56±3.18)岁;病程20 d~1年,平均(0.62±0.07)年;临床表现为绝经后出血、月经量过多、月经周期延长、不规则阴道出血,出血量较多,具有较长病程,同时有腹痛、乏力、头晕以及贫血等症状伴随出现。所有患者术前均经宫颈病变筛查、阴道超声以及相关化验检查,排除妊娠相关的流产、阴道宫颈病变;所有患者均无宫腔镜检查禁忌证。方法:所有患者均采用宫腔镜诊治,采用STORE直管宫腔镜以及配套冷光源、成像系统以及膨宫剂,将5%生理盐水作为膨宫液,宫腔压力设置为13~15 kPa,灌流速度设置为200~250 mL/min,患者入院后行B超、肝肾功能、白带常规、心电图、输血八项、凝血功能以及血尿常规、肿瘤标记物等检查,将宫腔镜检查禁忌证排除,以实际情况为依据,术中沿宫腔方向将宫腔镜缓慢放置到宫腔底部,检查的同时退镜,对宫腔管形态、宫角射弩、双侧输卵管开口、赘生物、有无粘连、子宫内膜厚度、宫腔形态等进行仔细探查,一旦发现异常情况,要加强局部观察,完成检查之后,一边退镜一边再次对宫颈管、宫腔情况进行观察,防止漏诊。宫腔镜检查完成后,定位活检子宫内膜异常部位,获取病理组织送检。术中出血量在5~45 m L,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宫腔感染、子宫穿孔以及宫颈牵涉综合征等情况,手术完成后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合理选择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术后2~5 d患者可出院,嘱咐患者注意禁盆浴4周,避免性生活,如果有阴道异常出血、腹痛等情况,要注意及时就医。术后所有患者接受12个月随访,对异常子宫出血缓解情况进行记录。观察指标:将术后诊刮病理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宫腔镜诊断异常子宫出血的准确率;同时分析宫腔镜治疗异常子宫出血的效果。疗效判定标准:若术后月经量减少,子宫不规则出血情况停止,术后3个月完全恢复正常,则为痊愈;反之则为无效。统计学处理:数据应用spss 20.0软件处理;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宫腔镜检查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比较:82例患者术后病理检查结果显示,子宫内膜增生症21例,子宫内膜息肉13例,子宫内膜炎38例,子宫黏膜下肌瘤3例,子宫内膜囊腺样或非典型增生2例,子宫内膜癌5例。宫腔镜检查结果显示,子宫内膜增生症患者20例,子宫内膜息肉13例,子宫内膜炎36例,子宫黏膜下肌瘤3例,子宫内膜囊腺样或非典型增生2例,子宫内膜癌5例。与病理检查结果比较,宫腔镜诊断异常子宫出血的符合率为96.34%(79/82)。治疗效果:所有患者均接受12个月随访,未出现失访患者。随访结果显示,经宫腔镜诊治后,共有4例患者病情复发,复发率为4.88%,经宫腔镜诊治后治愈78例,治愈率为95.12%,术前经期延长、月经量增多者术后经量、经期均完全恢复正常。术后3个月患者妊娠2例(2.44%),诊治后阴道流血不止1例(1.22%),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后完全恢复正常,患者贫血症状均得到改善,且未出现感染等并发症。
讨论异常子宫出血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且发病原因错综复杂,临床认为与子宫内膜癌、黏膜下肌瘤、子宫内膜炎、子宫内膜息肉以及子宫内膜增生症等相关,如果不及时对其进行诊治,则会导致感染、贫血,严重情况下甚至会发生癌变,对女性生存与生活质量均产生严重影响[7]。因此,选择一种科学合理的方式来诊断异常子宫出血十分必要。以往临床诊断该疾病的常见方式包括子宫内膜活检、B超、诊断性刮宫、输卵管碘油造影等。B超虽然是临床用于诊断宫腔疾病的重要方式之一,但只能将宫腔内较大团块、子宫内膜厚度检出,难以辨别月经中后期增厚内膜与较小内膜息肉[8]。与此同时,采用该检查方式诊断宫腔内膜<5 mm的病变或息肉时,明显缺乏准确性与特异性。除此之外,近年来随着我国剖宫产率不断提高,由此带来的并发症剖宫产子宫切口瘢痕缺陷(PCSD)也极易导致异常子宫出血,但经超声检查只能观察到相对明显的子宫下段切口瘢痕缺陷[9]。输卵管子宫碘油造影同样也是临床用于诊断异常子宫出血的常见方式之一,但因碘油造影缓慢且不均匀,故具有较高误诊率。诊刮在某些情况下可能会出现无法采集标本的情况,黏膜下肌瘤、子宫内膜息肉行单纯诊刮病理学活检只能对内分泌改变情况与内膜组织病理情况进行反映,再加之行子宫内膜诊刮时,内膜较少,极易出现漏诊情况。有研究显示,行单纯诊刮时,难以刮到的子宫内膜区域占10%~30%,故漏诊率较高。综上可知,输卵管碘油造影、B超均属于检查方式,诊刮止血效果更明显,故以上诊断方式在异常子宫出血诊治中均具有一定局限性。宫腔镜属于一种新型诊断方式,已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利用宫腔镜可直接观察宫腔内病变,进而准确诊断各种宫腔疾病,促使子宫内膜癌、子宫内膜增生、黏膜下肌瘤、子宫内膜炎等局灶性病变一目了然,在将检出率提高的同时降低漏诊率与误诊率。本研究结果显示,与病理检查结果比较,宫腔镜诊断异常子宫出血的符合率为96.34%。罗秀清等[10]经研究发现,病理诊断结果显示子宫内膜增生症42例,子宫内膜息肉34例,子宫内膜炎18例,子宫黏膜下肌瘤12例,宫腔残留(胎盘、脱膜)16例,子宫内膜囊腺样或非典型增生30例,子宫内膜癌3例,剖宫产子宫切口缺陷5例;宫腔镜检查结果显示,子宫内膜增生症48例,子宫内膜息肉32例,子宫内膜炎3例,子宫黏膜下肌瘤14例,宫腔残留(胎盘、脱膜)13例,子宫内膜囊腺样或非典型增生22例,子宫内膜癌4例,剖宫产子宫切口缺陷5例,与病理检查结果比较,宫腔镜诊断异常子宫出血的符合率为88.13%,这与本研究结果高度一致,提示采用宫腔镜诊断异常子宫出血具有良好应用价值。与此同时,宫腔镜在异常子宫出血治疗中还有良好的应用价值,本研究结果显示,经宫腔镜诊治后治愈78例,治愈率为95.12%,术前经期延长、月经量增多者术后经量、经期均完全恢复正常,这可能是因为宫腔镜可在诊断的同时获取组织送检,确保手术质量,防止反复清宫引发各种并发症。与此同时,利用宫腔镜技术可对残留组织位置、形态、大小以及性质进行准确、直观观察,在直视下行手术治疗,可将手术风险明显降低。综上所述,异常子宫出血诊疗中宫腔镜具有良好应用价值,可直视宫腔内病变,明确异常子宫出血病因,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提高治疗效果。参考文献[1]魏雪敏,夏艳,张宏伟,等.宫腔镜整复术治疗剖宫产切口憩室致异常子宫出血的疗效评价[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8,18(12):1073-1075.[2]桂婷,邓姗,何永兰,等.子宫肌腺症是难治性排卵障碍性异常子宫出血的潜在因素:病例系列研究[J].生殖医学杂志,2020,29(7):932-939.[3]陈响,高冬梅,于新平.宫腔镜电切术治疗老年子宫内膜息肉异常子宫出血的临床观察[J].老年医学与保健,2020,26(3):402-405.[4]葛玲燕,顾江红.宫腔镜联合左炔诺酮宫内缓释系统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伴异常子宫出血患者的疗效分析[J].浙江临床医学,2020,22(5):696-697.[5]宋黎涛,张春燕,张雪.子宫异常出血患者的诊断方法、出血原因及其与子宫内膜厚度的相关性分析[J].医学临床研究,2020,37(1):157-159.[6]林暄,刘春霞,李君,等.宫腔镜联合自凝刀射频消融子宫内膜治疗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异常出血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性科学,2020,29(2):54-58.[7]符吉芬,王爱丽,李丽娟,等.宫腔镜治疗子宫异常出血后对患者性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J].中国性科学,2018,27(12):96-98.[8]叶天华,叶瑛瑛,刘熊英.宫腔镜分别联合地屈孕酮与曼月乐治疗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的临床疗效[J].中国妇幼保健,2020,35(1):80-83.[9]杨淑芬.绝经后子宫异常出血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其出现子宫内膜癌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9,34(15):3517-3519.[10]罗秀清,罗胜勇.宫腔镜检查异常子宫出血168例临床分析[J].安徽医学,2018,39(12):1487-1489.
【关键词】墙板结构;裂缝;控制
【Abstract】The article discussed mechanism of wall structure, cracks, and proposed measures to prevent the cracks.
【Key words】Wall structure; Crack; Control
1. 引言
随着建筑技术的发展,建筑物的高度越来越高,对于一般的高层建筑,在设计中普遍采用现浇剪力墙结构设计,并使用大流动度的泵送混凝土浇注施工。众所周知,预拌混凝土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方便了高层建筑施工的要求。泵送混凝土无论从其原材料到其工作性能都与普通混凝土有很大的区别,预拌混凝土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一个问题-结构裂缝,在施工过程中结构的裂缝经常成为一项重要的因素进行考虑。
混凝土结构的裂缝是难以避免的,在工程实际中更多的是对混凝土进行有效的控制,使其裂缝宽度限制在允许的范围内,不至于对工程的结构安全及使用造成影响。相对于梁板结构而言,墙板结构中发生裂缝的可能比前者要少得多,但在建筑施工中墙体裂缝同样应得到重视,如果发生裂缝,会导致建筑物发生渗漏或影响结构物的整体性能及抗震性能,并可能使居民造成不安全心理,所以对于墙板结构的裂缝也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2. 墙板裂缝的产生原因
众所周知,由于墙体混凝土相对梁板部位混凝土的暴露面积要小,水分蒸发的速度相对要缓慢得多,所以因养护等原因而引起的裂缝较少,墙板结构发生的裂缝主要有:温度裂缝、收缩裂缝、分层缝、冷缝等。
在剪力墙结构中,墙板往往很长。而且结构复杂,由于水泥水化所产生的水化热在结构中产生的温度应力很可观,同时过长的墙板结构容易引起较大的收缩,这些因素都会使墙板产生裂缝。
对于混凝土材料,不受限制的收缩(自由收缩)不会引起开裂,受到限制的收缩(限制收缩)达到一定值时就会引起开裂。引起墙板裂缝的主要因素是收缩、水化热及降温引起的拉应力。混凝土由于温度变化,发生体积变形、膨胀或收缩,当这种体积变化受到约束时,就会产生内应力,这种应力超过了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就会引起混凝土开裂。
3. 控制措施
3.1原材料控制。由于在剪力墙中配筋很多、很密,为了保证混凝土在结构中的最紧密填充,应当控制石子的最大粒径和粗细集料级配。如石子粒径较大,石子容易卡在钢筋中间,或钢筋与模板之间。由于砂浆的收缩比混凝土的收缩大 ,从而导致在拆模后一段时间在钢筋的下方会产生裂缝。
砂石料的含泥量必须严格控制,当砂石料含泥量超过规定,不仅增加了混凝土的收缩,同时又降低了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容易引起裂缝。
由于墙板结构施工中的水化热及收缩很可观,所以应尽可能选用低水化热、低收缩的水泥。一些施工单位为了追求较快的施工进度,盲目使用高早强水泥,但是高早强,必然导致高收缩及水化热峰的提前出现,这对控制墙板裂缝是很不利的。
3.2施工组织控制。对于±0.000m以上的墙体,出现裂缝的可能是较小的,容易出现的裂缝是冷缝和分层缝。这些都是由于施工组织不合理造成的。在施工中应防止侧模的偏移,开始浇注时应加强对墙根部的振捣,以防止产生烂根现象。混凝土的运输应均匀连续,防止产生冷缝或施工缝。
采用科学合理的施工组织设计,根据混凝土的凝结时间对混凝土的浇注施工及混凝土搅拌站的混凝土供应做合理的协调,使上层混凝土在下层混凝土浇注后3-5h内浇筑(不是控制在下层混凝土的初凝之前)。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并不是混凝土不致出现冷缝的终凝时间,实际上在此时浇注混凝土,上下层混凝土的结合已经很弱,如在混凝土接近初凝之时,对混凝土进行振动,同样也会在新旧混凝土之间形成一层薄弱层,影响结构的整体性,形成冷缝。
为防止产生分层缝,在浇筑上层混凝土时,捣棒应插入下层混凝土5-10cm,以利于两层混凝土充分结合。同样,分层缝的出现也将使混凝土的整体性能降低。
对于箱型基础中底板上长墙的裂缝往往是难以避免的,这是由于受到底板混凝土外约束的影响,墙体混凝土要收缩,底板约束这种变形,使墙体受到拉应力,导致墙体出现裂缝,这种裂缝往往沿着长墙的全高发生,宽度较小,沿着墙体长度方向上,每隔一定距离便产生。这种裂缝可通过设置温度钢筋来克服,通过配置一定数量的温度钢筋,并采用细而密的构造钢筋,使构造钢筋起温度钢筋的作用。同时在底板上外墙混凝土浇筑时,应注意分段施工,合理分段,避免长度过长,应设置温度伸缩缝或后浇缝。
对墙体的养护效果往往不很理想,在拆除模板后刷上一层养护剂,可防止混凝土内部水分的过度挥发,并应进行充分的浇水养护,以保证水泥的充分水化。
3.3结构设计控制。为防止墙板结构的裂缝,在结构设计方面主要应考虑好温度钢筋的设计(水平筋),充分利用构造钢筋的作用以减小墙板结构的温度应力和收缩应力。
由于引起墙板裂缝的主要因素是水化热及降温引起的拉应力,所以必须尽可能减少入模温度,应分层散热浇灌,预防激烈的温、湿度变化,为混凝土创造充分应力松弛的条件。
应避免结构突变,(或断面突变),产生应力集中,导致应力集中裂缝。当不能避免断面突变时,如在孔洞和变断面的转角部位,由于温度收缩作用,也会引起应力集中,此时应作局部处理,做成逐渐变化的过度形式,同时加配钢筋。
3.4配筋对控制裂缝的作用。钢筋会约束收缩,但不能阻止收缩,它对钢筋混凝土收缩的约束作用会在混凝土中产生拉应力,在钢筋内引起压应力。增加钢筋数量会减少收缩,但会增加混凝土的拉应力,如果钢筋很多,约束可能会很大,也足以引起混凝土开裂。
钢筋混凝土中配筋率对混凝土中自约束有很大的影响。 “适当”的构造配筋能够提高混凝土的极限拉伸,对控制混凝土的温度收缩裂缝及收缩裂缝有积极的作用。在墙板结构中,采取增配构造钢筋的措施,使构造钢筋起到温度筋的作用,能有效地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能。
构造筋的配筋原则应做到“细一点、密一点”。即配筋应尽可能采用小直径,小间距设计。提高混凝土结构的含钢率或减小钢筋直径都可提高材料的抗裂性能,但减小钢筋直径、加密间距要比提高含钢率效果明显一些。采用直径8-14mm的钢筋和100-150mm间距是比较合理的,结构全截面的配筋率不宜小于0.3%,应在0.3-0.5%之间。受力筋如能满足变形的构造要求则不再增加温度筋;构造筋不能起到抗约束作用的,应适当增加温度筋。
4.
结论
(1)墙板结构的裂缝主要有收缩裂缝、温度裂缝、分层缝和冷缝等;转贴于
(2)应进行科学的施工组织设计,以预防分层缝和冷缝;
(3)应严格控制混凝土原材料;
(4)要充分利用配筋来减小混凝土的温度应力。
参考文献
[1]王铁梦
阑尾炎是一常见病、多发病,近年来有采用腹腔镜行阑尾炎切除术,但是否将其作为阑尾切除常规手术,阑尾切除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仍然保持着较高的比率。腹腔脓的发生与阑尾炎病程有很大关系,多见于穿孔性阑尾炎,局部或全腹已形成腹膜炎,可引起膈下、肠间、盆腔脓肿,以后者多见。腹腔脓肿是阑尾炎切除术后比较严重的并发症,虽然低位腹腔脓肿很少造成生命威胁,但给病人造成较大痛苦和经济损失。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收集临床阑尾切除术后并发腹腔脓肿35例,其中男25例,女10例。年龄9~82岁,平均35岁。术中化脓性阑尾炎3例,坏疽性阑尾炎10例,坏疽穿孔性阑尾炎12例。
1.2临床特点 一般发生在术后6~12d,原症状和体征改善,体温下降后,又出现发热、腹部不适,膈下脓肿可出现上腹部疼痛,恶心、呕吐。盆腔脓肿可出现直肠刺激症状,如腹泻,排便不尽,黏液性便,膀胱刺激症状,如尿频、尿急、尿痛。
1.3 诊断
术后患者病情好转后又出现腹部症状、体征,应考虑本并发症,盆腔脓肿行直肠指检,可触及直肠前壁有波动感及触痛,B超检查可有助于诊断和定位。膈下脓肿行胸部X线检查可见胸膜反应。
2 讨论
2.1 并发脓肿原因 阑尾炎已发展至穿孔,形成腹膜炎。患者全身情况差,并发糖尿病、肝肾疾病、营养不良等。手术处理不佳,如腹腔脓液未吸尽,残留过多,未放置有效引流,冲洗不当造成原局限的脓液扩散。
2.2 治疗
起病初期,可用广谱抗生素、腹部热敷及理疗等非手术治疗,同时注意对原发病变的处理。经上述治疗后,大多数肠间脓肿都可自行吸收,或被包裹局限,临床症状明显缓解。如脓肿较大、或感染严重非手术治疗无效、或发生急性肠梗阻者均需要手术引流。较大的脓肿应做定位检查,穿刺见脓后,予以抽吸或置管引流,或手术探查切开引流,也可在肿块波动、红肿及突出最明显处穿刺,证实有脓后切开。如在切开时已进入游离腹腔,则可经此切开探查腹腔。在骶管麻醉或全麻下,充分扩张括约肌后,用针经直肠壁穿刺,明确脓腔位置后用刀切一小口,脓肿和腹壁紧密粘连处为最合适的引流部位;如进腹后发现脓肿和腹壁无粘连时,则可推开肠襻,脓肿周围以盐水纱布隔离,穿刺证实有脓后,以血管钳沿穿刺点刺入脓腔撑开,吸尽脓液,注意勿使其外溢污染腹腔,然后以手指探查脓腔,分离纤维间隔后,放软橡皮管引流。并置引流物3~5d。
近年来,B超引导下的脓肿穿刺引流术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到临床。由于它具有安全、简便、创伤小、并发症少的优点,很多学者将其作为肠间脓肿的首选治疗手段。但是,对于多发的脓肿、穿刺路径无法避开肠管、伴有急性肠梗阻或腹腔内有需要处理的原发病时,不应采用这一方法,而必须进行手术引流。行此治疗前,根据影像学检查资料确定合理的穿刺径路,方向及深度是决定引流效果的重要前提。并发症可有腹腔污染、脏器损伤和出血等,但均不多见。穿刺失败后应即改行剖腹探查。
2.3 预防
在腹部手术时,要严格掌握无菌操作技术。在腹腔内进行感染性手术(如腹膜炎)时,应彻底清除脓液或胃肠内容物等,尤其是盆腔内,因其位置低,易积液。反复冲洗腹腔,在适当的位置放置引流管,保证有效、通畅的引流。减少腹腔内炎性物,如脓苔、粪石、炎性大网膜,以减少形成脓肿的可能。严防腹腔内积血、积液,以及消化道瘘的发生。对于炎症重、全身情况差的患者,术后应加强抗感染处理。围手术期选择应用有效的抗生素,加强营养,提高机体的抵抗能力,调节内环境的平衡。早期起床活动、斜坡卧位等均有很大的作用。
3 结论
随着腹腔镜手术技术和手术器械的普及和发展,越来越多的普外科医生选择用腹腔镜行阑尾切除,临床经验日益丰富,并发症的发生率也逐步降低。其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比传统手术低。但由于腹腔镜手术本身的特殊性,决定了在手术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特殊的并发症。在腹腔镜手术中,此发生率低于传统手术。因为腹腔镜手术中暴露充分,手术野冲洗彻底,所以此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传统手术。对已发生的腹腔脓肿经明确后,根据脓肿大小、部位采取相应的处理。一般情况下,可进行抗感染、支持、局部理疗等治疗。若上述治疗无效,可作B超引导的穿刺引流或腹腔镜引流术。
参 考 文 献
[1] 吴附平,等.主编.黄家驷外科.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6:1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