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数字经济商业模式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互联网+商业模式创新趋势
一、“互联网+”商业模式创新发展历程
(一)“互联网+”1.0时代——“平台+免费”商业模式创新
所谓平台商业模式创新,即借助互联网平台,打造网络商务闭环,构建一体化的多边市场平台。平台价值在于通过互联网集合客户群体,通过各种客户群体的互动创造最大商业价值。例如百合网、世纪佳缘等相亲网站,就是通过相亲的男女方客户互动产生盈利;再比如淘宝网通过建立开放式的购物平台,为消费者提供了一站式、多元化的购物体验,并收取入驻商家的宣传费用。所谓免费商业模式创新,即在互联网上给予消费者免费的基础服务,其主要形式分为三种:一是基于双边或多边市场的免费服务或免费产品,借助第三方支付弥补产品与服务的成本;二是除了基础服务免费外,对高级服务进行溢价收费;三是利用免费服务培养忠实客户,养成良好使用习惯,进而采取后续收费模式。作为“平台+免费”商业模式创新的佼佼者,奇虎360在2007年异军突起,凭借着免费的杀毒服务,成功塑造了品牌形象,相继推出的安全卫士与软件管家等免费服务,为客户提供了优质的服务体验。2008年,“360安全浏览器”的推出,更是为奇虎360带来了大量现金流,免费的网站导航服务,广告费盈利模式弥补了其经营成本,随后的360游戏与360其他自主软件也吸引了大量用户,在用户优势下,平手其他品牌,形成了多边化的协同效应,促进了行业发展。
(二)“互联网+”2.0时代——“内容+社区”商业模式创新
在互联网商业模式中,产品、平台与社区分别是根本的三个层次,在“平台+免费”商业模式创新快速发展过程中,“内容+社区”商业模式创新优势逐渐展现,以小米为代表的商业模式创新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内容+社区”商业模式核心在于媒体属性+商品与社交属性,通过媒体传播产品的内容将消费聚合,而后通过社区消费者的培养、沉淀,形成共同的价值观,进而开展商业活动。“互联网+”2.0时代的内容,即全媒体化内容,企业借助媒体网络,更有针对性地吸引客户、提高消费者的忠诚度与粘性。伴随着微博、微信等自媒体的出现与快速发展,使得全媒体化的社会关系网络逐渐完善,企业能够与消费者产生内容互动链接,随时调整发展战略,拓宽销售渠道,提高口碑与品牌价值。互联网的社区化发展,打破了时间与空间的局限性,让人们可以在任何时间与地点购买商品,在网络社区进行沟通与交流。以小米社区为例,在小米手机设计阶段,便积极吸纳手机发烧友,共同探讨手机的功能。从小米1到小米6历经六展历程,小米秉承“一切环节皆体验”的商业理念,通过小米社区持续不断的培养忠实客户,通过提高客户的参与感与忠诚度,扩大了市场份额。在及时有效的互动沟通中,小米公司不断提高服务水平,提高产品的使用体验,形成了良性发展循环。
(三)“互联网+”3.0时代——“互联网+O2O产业链”商业模式创新
随着移动4G网络的快速发展,“互联网”+3.0时代的到来,各行各业与互联网的融合与渗透率不断提高,互联网产业链外延不断拓宽,O2O线上线下商业模式成为了当前的关键词。相较于“平台+免费”与“内容+社区”商业模式创新而言,“互联网+O2O产业链”商业模式创新的优势在于“流量至上”商业逻辑,随着前期发展的流量积累,企业的竞争优势日趋明显,在大流量的堆积下,流量的变现功能凸显,例如视频网站、旅游网站与购物网站,纵向的产业链发展趋势明显。“互联网+O2O产业链”商业模式创新的本质是借助互联网开展O2O线上线下深度融合发展,一方面提高了传统产业链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效率,另一方面重塑传统产业链,打造了新型商业模式与供需程序,拓宽了市场空间。以京东商城为例,随着京东自营物流的布局日趋完善,其产业链的闭环逐渐形成,通过定制供货与自营销售等方式,塑造了京东物流的核心竞争力。与“互联网+”2.0时代相比,3.0时代的变现特征在于线上与线下共同变现。通过线上线下的融合,创新商业模式,遵循顾客导向,利用互联网技术解决传统供需矛盾,扩大供给与需求,提升产业资源利用率。例如,以现象级Uber、滴滴、快的为代表的打车、租车商业模式,就是借助互联网平台与技术,将传统产业与互联网相融合,开创了新型商业模式。
(四)“互联网+”4.0时代——“互联网+跨界生态网络”商业模式创新
基于互联网生产力工具理论视域下,近年来跨界商业生态网络组建形成。相较于“互联网+O2O产业链”商业模式创新,“互联网+”4.0时代真正开启了全社会的资源整合模式,除了传统产业链的“互联网+”发展之外,国内互联网巨头凭借着流量优势、资源优势与经验优势,推动了“连接一切,跨界融合”的全产业链生态发展。根据阿里研究院研究报告指出,“互联网+”的根本在于传统产业的数字化与在线化发展。在物联网、云计算与大数据等技术不断革新趋势下,移动终端设备与互联智能终端设备层出不穷,为“互联网+跨界生态网络”商业模式创新奠定了坚实基础,从后端数据支持到前端数据支持,再到基础设备支撑,多个方面协同发展共同缔造了“互联网+”的新型跨界生态网络。纵观BAT(百度、阿里巴巴、腾讯)三家企业,目前都在向着“互联网+跨界生态网络”商业模式发展,一方面是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的对外开放,例如百度医疗云与金融云、阿里巴巴政务云与电商云;另一方面是跨界与融合发展趋势明显,例如京东与国美、阿里巴巴与苏宁等,多家大型互联网巨头企业的联合,通过各种社会优质资源的整合,构建了更丰富、更健康也更庞大的新型跨界生态网络。除了互联网巨头之外,传统产业巨头也在积极转型升级,包括万达集团、联想集团与苏宁集团等,纷纷通过“互联网+生态网络”的方式,拓宽了产品线与服务体系,不断提高用户的消费体验与附加值。在多元化合作路径下,越来越多的跨界、跨产业生态网络不断发展壮大,引领着“互联网+”商业模式创新发展。
二、“互联网+”商业模式创新发展趋势
跨界融合新业态。自“互联网+”4.0时代以来,跨界融合成为商业模式创新的新趋势,通过培养行业新生态的方式,跨界融合取得了长足发展。苹果电脑跨界手机,颠覆手机行业龙头诺基亚;腾讯以微信平台跨界通信领域,颠覆传统运营商的短信与语音服务,开创“微时代”;特斯拉进入汽车产业,阿里巴巴携手上汽公司等,互联网的跨界发展取得了杰出成果。未来“互联网+”时代,企业的竞争绝不仅是产品与服务的竞争,更是跨界融合的竞争。随着科技不断发展、互联网渗透率不断提升,行业间边界越来越模糊,行业与企业的跨界竞争壁垒不断降低,使得跨界竞争成为了新常态。客观而言,跨界融合需要企业利用竞争优势打造新的生态,秉承共享、共赢与合作原则,完善商业生态系统,扬长避短强化企业核心竞争力。市场配置共享经济。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以WeWork、Airbnb与共享单车等为代表的共享经济商业模式大热,凭借着其独特的管理模式与商业模式,颠覆了传统商业模式。从资源配置角度而言,共享经济的价值在于提高资源配置率,激活闲置资源,让参与者获取共享红利,并实现多方共赢互利的目的。以Airbnb为例,从2008年成立以来,品牌已经在全球两百个国家拥有两百万套房源,全球范围内的客户量超过三千五百万户,品牌估值已经超过两百五十亿美元。国内方面,从短租平台到出行交通工具,再从物品分享到知识技能共享等,共享经济商业模式也取得了飞速发展。根据市场调查数据显示,我国2016年共享经济市场规模高达两万亿元,参与人数超过五亿人,涉及领域包括房屋短租、生活服务、生产能力以及金融、知识技能和交通出行等方面。在国内共享经济热潮下,诞生了小猪短租、神州租车、共享单车与滴滴出行等新兴知名企业。“三流”融合新闭环。信息流、资金流与物流是商业模型的基本要素。其中,物流是产品与服务的表现,资金流是支付与资金运转的表现,信息流是商业信息与产品信息的互动。在“互联网+”时代的未来,利用“三流”合一打造商业闭环,将有助于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京东、苏宁与阿里巴巴等企业,均是打造商业闭环的杰出代表。借鉴其成功的完整内部商业生态打造经验,现代企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是信息流的把握,要借助微博、微信等平台,充分发挥互联网工具的作用与价值,深入了解客户需求,及时、准确采用大数据分析,为商业模式创新与产品服务创新奠定坚实基础;其次是物流体系的构建,充分实现产品价值,提高产品附加值。在互联网时代,企业的产品信息与品牌的价值信息能够轻松通过互联网传递。为了打造商业闭环,现代企业需要秉承“线上线下结合”发展理念,通过与物流公司、互联网公司合作,打造线上线下无缝的服务体系;再次是资金流的保障,借助第三方支付渠道与金融管理部门,保障资金流的良好循环,打造商业模式的生态圈,实现对消费者行为数据的全方位了解;最后,通过“三流合一”的方式布局线上线下,构建闭环生态系统,其类型可包括以下三种:一是自上而下的商业闭环,其主要对象是互联网企业,通过向下整合资源,构建内部生态闭环,以BAT为代表,通过补充线下实体店,收购实体线下企业的方式,进行线下布局,打造闭环生态圈。以阿里巴巴为例,其不仅成立了菜鸟网络科技公司负责物流端,而且还投资和收购了苏宁、文化中国、海尔日日顺与快的打车等企业,补充了其信息流与资金流;二是自下而上的商业闭环,主要以传统企业为主,通过顺应互联网时展趋势,寻求线下向线上的商业延伸,构建O2O闭环生态。例如苏宁电器、银泰宝货与万达百货等,借助互联网平台与支付体系,推动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三是垂直一体化打造闭环,例如已经构建生态圈的乐视与小米等,通过产业链上下游积极延伸,整合了内容、平台与终端资源,构建了完整生态圈。小众市场长尾模式。所谓长尾模式,即以“款多量少”的核心理念,推动企业发展的模式。对于传统制造企业而言,借助互联网平台直接面对消费者,其优势在于降低消费者的购买成本,同时提高服务商的运作效率,有助于充分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尤其是在物联网体系下、众筹模式下,通过及时了解消费者的真实需求,制造企业可以利用定制化或小众市场运作方式,降低库存成本,提高销售量。长尾模式下C2M、C2B、C2F最为常见,在近年来发展迅速。C2M模式核心在于按需生产,C2B直接连接品牌企业和消费者,C2F则是互联网平台与工厂连接定制个性化的网络产品。客观而言,在定制与按需生产的模式下,能够让消费者买到价格低而性价比高的产品,随着市场经济背景下消费者需求的多样化与个性化趋势,C2B、C2M、C2F模式必然更符合市场规律,将成为未来发展的主流,现阶段国内外已经出现诸多类似网站,开启了全新的互联网商业定制时代。个性化、小批量、多样化的小众市场长尾模式,生产销售企业利用信息化技术充分掌握了分散客户的个性化需求,打破了传统商业流通环节的信息不对称瓶颈,能够按需生产、定向销售,通过创新与创意的融合,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
三、“互联网+”商业模式创新发展的启示
顺应互联网发展潮流。从“平台+免费”到“内容+社区”商业模式创新,再从“互联网+O2O产业链”到“互联网+跨界生态网络”商业模式创新,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革新与广泛应用,“互联网+”商业模式创新发展过程中,呈现出了不同的结构特征与商业特质。从“线上流量变现”到“线下融合聚变创新”,“互联网+”商业模式创新发展历程的真实写照,其实就是互联网发展潮流、发展规律的映射。随着网络时代对生活与工作的影响越来越明显,消费者的需求愈加多元化,企业需要采用互联网思维,顺应时展的趋势与潮流,积极做出改变,遵循商业逻辑与价值逻辑,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注重商业模式创新价值。“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企业除了要注重技术创新以外,更要高度关注商业模式创新的价值,强调深度挖掘客户需求,把握客户的痛点。借助互联网工具,实现产业链整合或跨界融合,与互补性的社会资源合作,发挥优质资源的优势,打造合作共赢的商业生态网络。通过更高效的为客户提供全过程体验与解决方案,提高产品与服务附加值,创造更大商业价值。遵循商业模式创新的基本原则。保持商业模式的持续生命力,需要始终保持价值创造与价值获取动力,这就是商业模式创新的基本原则。价值创造是基础,价值获取是目的,前者是指创造顾客价值,后者是指获取企业价值,两者需要同时兼顾。通过创造附加值,让消费者感受其消费收益大于支付成本,则有助于为消费者带来最佳的购物体验,有助于企业培养忠实的客户。与此同时,企业通过营业收入补偿成本费用获取更多利润,才更有利于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在商业模式创新基本原则下,价值创造与价值获取需要平衡兼顾,符合商业发展规律。反之在过度的“烧钱”发展模式下,在缺乏合理盈利方式下,在产品创新与服务创新难以有所作为的形势下,必然不会产生最佳的商业效果,其商业模式难以符合市场与客户需求,不利于企业或商业模式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丰晓芳.互联网商业模式创新研究[J].商业时代,2014(24)
2.刘建刚,钱玺娇.“互联网+”战略下企业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协同发展路径研究——以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为案例[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6(1)
3.康俊.“互联网+”背景下商业模式创新与产业融合的互动机制分析[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3)
关键词:共享经济;第四消费社会时代;车辆共享;民宿共享
共享经济借助互联网的发展而兴起,通过平台的形式将来自个人或组织的冗余资源匹配给相应的需求者,为双方带来经济利益的同时也带动了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以打车软件Uber和民宿平台Airbnb为代表的共享经济平台,自诞生以来在全球范围内迅速扩张,成为估值数百亿美元的独角兽公司。他们在颠覆行业传统消费方式的同时也一直试图突破地域、文化和制度的限制以占据新的制高点。共享经济在中国发展得如火如荼,从协作消费、协作生产到协作金融、协作学习,共享的理念以互联网为基础已然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侧面。日本作为亚洲经济强国,其共享文化也由来已久。而随着日本经济的发展,国民的消费模式也在逐渐发生改变,不在追求快速增长和拥有大量私人物品,转而追求简约的生活,通过共享获取无法满足的愿望。
一、第四消费社会时代是日本共享经济发展的土壤
日本作家三浦展在《第4消费时代:共享经济,让人变幸福的发趋势》中将近代社会分为四个消费时代:第一消费社会:二战前,小量中产阶级兴起,消费西方引入的以及国内出现的知名品牌产品;第二消费社会:二战后至石油危机,随着工业化发展,大量生产、大量消费的风气扩展至全国;第三消费社会:石油危机至2004年低成长期,经济因盛转衰,消费单位由家人转向个人,更加注重产品差异和个人特色,单身和啃老族增加;第四消费社会,2005年至2034年,经济持续不景气,人口开始下降,非正式雇员数量增加,越来越多人追求简朴的生活,满足感来自人际关系紧密带来的充实,而非来自物质。在第四消费社会,国民消费模式出现了价值观的转变,从注重国家到注重家庭,从注重个人到注重社会。这些价值现象和欧美社会盛行的共享经济潮流相呼应,为共享经济在日本发展写下前言。目前,分享经济在日本迅速发展,已覆盖民宿、拼车、医疗、家政、物流、停车等领域,并逐渐向时尚、动漫领域渗透。根据普华永道的调查数据,2014年日本共享经济的市场规模是150亿美元,到2025年可达3350亿美元。矢野经济研究所调查报告显示,2014年日本国内共享经济市场规模同比增长134.7%,得益于宽松的政策,2015年共享经济市场规模持续增长129%。在日本共享经济高速发展的背后依然是新兴经济体系与地域文化和制度之间的发展博弈过程。
二、民宿共享是无奈之举还是顺势而为?
虽然民宿共享是日本酒店业法律所禁止的行为,但由于近年来海外游客在日本的爆发式增长使得酒店住宿供不应求,为刺激经济增长,日本政府逐渐放宽了对民宿共享的限制。因此,Airbnb一进入日本市场,就大受追捧。根据日本国家旅游局的数据,在日元疲软的诱惑下,从2010年开始,日本的海外游客就呈现出逐年递增的局面,2015年有1970万外国游客到日本旅游,预计到2020年东京奥运会,到访日本的海外游客将会有大幅度的增长。海外游客对日本经济的贡献不言而喻,但日本酒店业的发展现状却令政府堪忧。从2010年起,日本的酒店数量基本维持在80000家不变,到2013年和2014年,甚至呈现下降的趋势。为此,日本政府开始为旅客的住宿问题寻求合适的解决方案。2016年,东京的大田区成为日本第一个让居民在特定情况下将房屋出租给海外游客的地区,并在此之后获得了日本酒店法的豁免。但法律同时规定,房主必须在当地机构注册并且同意检查,游客在日本必须至少停留一个星期。这一规定出台之后饱受诟病,政府对民宿共享的限制也继续放宽。截止2016年1月,来自Airbnb的数据显示,整个日本有27000个家庭在Airbnb共享民宿,其中东京有11500间。当然,这一数字在美国是337000间,在法国巴黎是66000间。但是日本显示出强劲的增长势头。在过去一年当中,Airbnb上的日本房屋供给量涨幅已经超过四倍,在Airbnb租赁房屋的海外游客增长了六倍多,日本是Airbnb市场增长率最快的国家。
三、车辆共享,是需求不足还是力量博弈?
如果说Airbnb在日本的发展得益于日本酒店业供不应求的市场契机,那么Uber和Lyft进入日本市场则没那么幸运。首先,日本的《道路运输法》规定,以有偿方式提供载人或载物服务的都是法律所管制的对象,法律禁止没有出租车牌照的汽车和司机通过叫车软件为乘客提供用车服务。Uber和Lyft均是提供私家车搭乘服务的移动应用平台,日本先天的法律限制导致两家平台在日本的发展受到非常大的制约。虽然政府为鼓励共享经济的发展,特许在日本有部分地区的私家车可以营运,2014年Uber在东京推出了出租车和轿车呼叫服务,但却面临着来自传统出租车市场的激烈竞争。其次,私家车共享一定程度上在日本已形成规模。在日本,长期闲置的私家车可以出租给出租车公司。TimesCarPlus是日本最大的停车场运营商Park24的汽车共享服务站,主要经营停车、租车等业务。车主可将闲置的私家车出租获取租赁收入。日本的通信巨头Line也在2015年启动了打车服务LineTaxi。但是在日本本土的打车软件,对乘客没有补贴,通过LineTaxi叫车,除了要支付乘车费用,还要支付手续费,这一点与其他国家的情况也形成对比。此外,日本的出租车市场相对成熟,车辆安全舒适、供给充足。日本公共交通非常发达,京东的地铁密度是纽约的1.5倍,是香港的7倍,电车地铁是首选的出行工具,使用叫车软件的日本人也相对较少。在不同的国家面临不同的市场环境,日本并非第一个对乘车呼叫服务有分歧态度的国家。即便在叫车软件已经非常普及的中国,来自传统出租车行业的质疑、对抗甚至冲突也层出不穷。虽然诸如Uber与Airbnb这样的共享平台在城市发展和创造就业方面有着积极的影响,但安全、公平和经济机会的对等依然是不可忽视的问题。因而,监管是共享经济发展最大的障碍。颠覆传统行业的共享平台,一方面需要说服立法者放宽政策,给予他们生存的空间,另一方面还要面对来自传统竞争对手的抗争和反弹。
参考文献
关键词:电子商务,风险,安全管理
1 引言
美国IBM公司从企业电子商务的运作过程中认为电子商务(E-Business)就是企业的“商务整合”,它将IT技术策略与企业商务策略整合起来,形成企业全新的组织构架、全新的商业模式、全新的业务流程。它是传统企业商务电子化的过程,即传统商务向电子商务转型的过程。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新的生产方式,正在显示其巨大的现代经济管理的价值和社会变革的影响力。
如何使电子商务运作过程的安全性和风险控制得到保证,是关系到电子商务能否顺利发展的关键问题。
2 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现状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最新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09年6月底,我国网民数达到3.32亿,互联网普及率更是以25.5%的比例超过了21.9%的全球平均水平。与此同时,有关部门的2008中国网上购物调查报告显示,上半年国内网购交易总额已经达到531.5亿元,参与网购的人群达到1.2亿。
随着网购人数的增长,互联网的各种应用还将从大城市向中小城市渗透,网民数的不断增加和主流消费人群消费习惯的改变,将成为推动中国网购市场激增的重要原因。
3 电子商务发展中面临的风险
互联网正在改变全球经济,电子商务向人们展示了“快、便、省”的优势。
但是电子商务与其它新生事物一样,在带来巨大机遇的同时,也存在着许多风险。
(1)技术风险
具体包括交易安全、认证安全、数据加密、支付安全、网站安全等。
(2)金融与支付风险
具体包括订购、付款、银行结算以及其他金融交易业务的在线安全。论文格式。
(3)税收风险
由于电子商务具有跨地域交易的特点,使得电子商务税收变得十分重要而复杂,国际上普遍接受的是税收中性的观点,即对国际性税收原则不做根本改变,但对全球电子商务发展中面临的有关税收方面的政策改变将大大影响电子商务的发展。
(4)人才与培养风险
电子商务的发展需要大量计算机人才和网络经济商务人才以及相关复合人才,我国在这方面的人才较为欠缺。
(5)政策法规风险
电子商务的发展如同网络的发展一样是非常快的,与之相比国家有关管理部门的政策、法规的制定不可避免的存在滞后的可能,使得新兴的电子商务发展可能处于缺乏保障的地位,而且电子商务中个性化特点日趋突出,给政策、法规的制定也提高了难度。
(6)竞争风险
电子商务的发展将使我国的企业同时面临与国外大公司、企业的竞争,还要面对传统商务与之的竞争。
3.3 电子商务的风险特征
电子商务中出现的风险,虽然多为传统经济中所固有,但它无论在表现形式、强烈程度还是影响范围上与传统经济中的风险都不相同。概括起来说,电子商务风险具有以下特征。
(1) 全球性
电子商务风险具有全球性特征。论文格式。风险既可能来自国内,也可能来自世界任何一个地方。四通八达的通讯网络,把世界各地都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例如,技术风险就是这样。当黑客发动攻击时,遇到的唯一障碍就是技术上的可行性。
(2) 传染性
电子商务风险可以在全球范围内迅速传播,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和广泛的影响力,使人们很难进行有效防范。实时性和交互性是电子商务的两个基本特征。一旦风险产生,它就会借助信息的实时传递和市场交易主体之间的交互关系而迅速扩散。
(3) 成长性
在一定条件下,电子商务风险会迅速成长和壮大,具有一股强大的、摧毁一切的力量。这种异乎寻常的成长性,来自于电子商务中所特有的不稳定均衡和正反馈效应。电子商务中的均衡是不稳定均衡。如果企业正处于成长过程中,它就会在正反馈效应的刺激作用下,成长得越来越快、越来越强大,直至成为市场主流,占有决定性的市场份额。反之,一个企业即使是市场的主流,如果受到一些致命的打击,则有可能在正反馈效应的作用下迅速衰退,甚至在很短时期内消逝得无影无踪。
(4) 隐蔽性
电子商务风险具有很强的隐蔽性。风险初起时可能不大容易觉察,当风险变得清晰可辨时,危机就无法避免了。这种隐蔽性,来自信息的非对称性。在网络中,人们可以自由遨游,不需要提供真实的姓名和身份。如果再缺少相关的法律进行约束,投机和欺诈就会泛滥,电子商务就会趋向崩溃。
(5) 复杂性
在电子商务中,风险不是单一的,而是综合的。多种风险往往交叉在一起,它们相互影响和助长,使得风险防范的难度大大增加。
4 电子商务安全管理措施
电子商务交易安全管理,不应当只从单纯技术角度考虑如何解决的问题,而是应该从综合的安全管理思路来考虑,因为从电子商务的运行环境来看,技术环境是一个重要方面,但是良好的法律法规、政策环境和科学管理环境也是电子商务的顺利运行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安全的电子商务环境包括精心规划的管理体系,严密的技术措施和完善的法律体系。所以电子商务的安全管理应该从技术、管理、法律等方面综合考虑。建立一个完整的电子商务交易安全体系。
4.1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计算机系统、网络通信设备、网络通信线路、网络服务器等设备,在静电、电磁泄漏和意外事故等情况下会造成数据的丢失,机密信息泄漏。所以,加快电子商务的基础设施建设,选择高性能的网络设备, 建设安全、便捷的电子商务应用环境,才能为电子商务交易的信息提供硬件保障。
4.2 实施技术防范措施
电子商务的运作涉及资金安全、信息安全、货物安全、商业秘密等多方面的安全问题,任何一点漏洞都可能导致大量资金流失,这些安全首先是对信息技术的依赖。目前电子商务比较成熟的技术安全措施有以下几种:
(1)防火墙技术:防火墙是在本地系统或网络与Internet 之间构筑的一道屏障,用以保护本地系统或网络中的信息、资源等不受来自Internet 中非法用户的侵犯;用以控制和防止本地系统或网络中的敏感数据流入Internet,也控制和防止来自Internet 的无用数据流入本地系统或网络。所以,防火墙能起到保护本地系统或网络中信息安全保密的重要作用,成为电子商务系统的安全屏障。
(2)数字签名技术:数字签名是通过某种密码运算生成一系列符号及代码组成电子密码进行签名,代替书写签名或印章。对于这种电子式的签名还可进行技术验证,其验证的准确度是一般手工签名和图章的验证而无法比拟的。数字签名是目前电子商务中应用最普遍、技术最成熟的、可操作性最强的一种电子签名方法。
(3)安全证书认证中心(Certification Authority中心):网上交易需要由一个权威的第三方来担任信用认证机构,确认买卖双方的身份,这就是电子商务的安全证书认证中心(CA 中心) 。CA 中心是承担网上认证服务、能签发数字证书、并能确认用户身份的受大家信任的第三方机构,它的作用在于确保网上交易合同的有效性,确保交易内容、交易双方账号、密码不被他人识别和盗取,防止单方面对交易信息的生成和修改,保证电子商务的交易安全。
4.3 健全管理与控制
由于电子商务企业一般都是新兴企业,管理制度、管理手段没有传统企业成熟、严密,加上一些电子商务企业一般更注重技术创新而非管理。因而,电子商务建立先进的管理与控制更为迫切。
建立交易授权控制制度:电子商务交易程序的简单化,必须在业务流程方面建立严格的业务授权与执行内部控制制度,并对关键业务流程的内部控制进行定期的审核。
建立责任控制制度:它是以经济组织内部各部门、各环节、各层次及其人员的经济责任为中心的内部控制制度,使得各职能部门和经办人员分工明确,职责分明。
建立会计控制和内部牵制制度:主要检查会计事项的处理是否遵循不相容的职务或者经过两个以上的人员或部门的原则,以防止差错、舞弊的发生,保护财产的安全。论文格式。
建立经营方面各个循环系统的控制制度:它是经济组织内部为实现经营目标而实现生产经营和管理所必须经过的环节和业务操作的控制制度。如成本控制、购销控制、物资控制、生产经营过程的控制以及计划、预算、合同管理等控制制度。
建立一定的应急措施:在信息流程方面,加强对信息的记录、维护和报告相关环节的控制。例如数据文件的定期备份、备份数据的存放地点、存放条件要求、系统数据文件损坏后的再生规则等。
4. 4 健全法制,倡导诚信
1996 年联合国贸易法委员会制订了《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电子商务示范法》,2005 年初,国务院颁发了《加强电子商务的若干意见》,2005 年4 月1 日开始正式实施的《电子签名法》,对我国正在兴起的电子商务给予了强有力的法律支持,为我国电子商务安全认证体系和网络信任体系的建立奠定了基础。但是,网络环境中的诚信问题不是仅仅靠《电子签名法》所能够解决的,要想根本铲除互联网交易中的种种弊端,归根到底要靠安全认证和行业的自律。所以,倡导诚信,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是推动我国电子商务健康发展的内在因素。
4.5 大力培养电子商务专业人才
电子商务是信息现代化与商务的有机结合,虽然强调计算机网络技术对交易活动的促进作用,但电子商务实现的关键仍然是人才。要发展电子商务,需要大量的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和现代商贸理论与实务的复合型人才。政府应充分利用各种途径和手段,培养、引进并合理使用好一批素质较高、层次合理、专业配套的网络、计算机及经营管理等方面的专业人才,以加快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
5 结束语
电子商务在给我们带来广泛的机遇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新的风险。安全的电子商务环境包括精心规划的管理体系,严密的技术措施和完善的法律体系。所以电子商务的安全管理应该从技术、管理、法律等方面综合考虑。建立一个完整的电子商务交易安全体系。
参考文献
1.伊志宏 张航宇著我国电子商务发展中的风险管理 中国期刊网
2.洪国彬 范月娇著《电子商务安全与管理》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6年出版
3.董雪兵 朱慧著《电子商务教程》浙江大学出版社
4.陶世怀 徐国芹著《电子商务概论》第二版 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5.瞿彭志著 《网络营销》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关键词:体验经济 理论内涵 基本特征 应用案例
中图分类号:F7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6)09-028-04
一、体验和体验经济的内涵
20世纪70年代,美国著名学者托夫勒在其《第三次浪潮》一书中,提出体验经济(The Experience Economy)是未来经济的一种发展方向。之后,又有许多学者投入了体验经济的研究,特别是1999年,美国学者、战略地平线LLP公司的共同创始人B.约瑟夫・派恩二世(B.Joseph Pine ll)和詹姆斯H・吉尔摩(James H . Gilmore)所著的《体验经济》一书,更是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轰动,体验经济理论,开始在许多行业中普及、应用开来。
在一般的经济活动中,体验(experience)通常被看成服务的一部分,但是,实际上,体验是一种经济物品,象服务、货物一样是实实在在的产品,而不仅仅是虚无缥缈的感觉。
《体验经济》一书将体验定义为“企业以服务为舞台,以商品为道具,以消费者为中心,创造能够使消费者参与,值得消费者回忆的活动”,无论什么时候,一旦一个企业有意识地以服务作为舞台,以商品作为道具来使消费者融入其中,“体验”就出现了。农产品是可加工的,商品是有实体的,服务是无形的,而体验是难忘的。体验的购买者重视在一段时间内企业向他提供的亲临其境的体验,正如人们已经在产品上减少开支,而把更多的钱花在享受服务上一样,现在他们重新审视他们在服务上所花费的时间和金钱,以便让出一部分来用于更加难忘的也是更有价值的提供物――体验。企业――也就是体验的策划者――不再仅仅提供商品或服务,而是提供最终的体验,充满了感性的力量,给顾客留下难忘的愉悦记忆。从前,所有的经济产出都停留在顾客之外,然而体验在本质上是个人的,体验事实上是当一个人达到情绪、体力、智力甚至是精神的某一特定水平时,他意识中所产生的美好感觉。没有哪两个人能够得到完全相同的体验经历,因为任何一种体验其实都是某个人本身心智状态与那些策划事件之间互动作用的结果。
体验经济即是通过满足人们的各种体验而获得收益的一种全新的经济形态。它是在社会经济经历了产品经济形态、商品经济形态、服务经济形态之后出现的一种新经济形态。它是从服务经济中分化成出的经济形态,最根本的属性就是要使客人(每个人)以个性化的方式参与到经济供给物之中。换句话说,通过体验而受益、通过体验而获得消费价值。
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和服务经济到体验经济之间的演进过程,就象母亲为小孩过生日、准备生日蛋糕的进化过程。在农业经济时代,母亲是拿自家农场的面粉、鸡蛋等材料,亲手做蛋糕,从头忙到尾,成本不到1美元。到了工业经济时代,母亲到商店里,花几美元买混合好的盒装粉回家,自己烘烤。进入服务经济时代,母亲是向西点店或超市订购做好的蛋糕,花费十几美元。到了今天,母亲不但不烘烤蛋糕,甚至不用费事自己办生日晚会,而是花一百美元,将生日活动外包给一些公司,请他们为小孩筹办一个难忘的生日晚会。这就是体验经济的诞生。
《体验经济》的作者们这样描绘体验经济的理想特征:在这里,消费是一个过程,消费者是这一过程的“产品”,因为当过程结束的时候,记忆将长久保存对过程的“体验”。体验者愿意为这类体验付费,因为它美好、难得、非我莫属、不可复制、不可转让、转瞬即逝,它的每一个瞬间都是一个“唯一”。在体验经济中,企业不再生产“商品”,不再销售商品或服务,企业成为“舞台的提供者”,它提供最终体验并充满感情的力量,在它们精心制作的舞台上,消费者开始自己的、唯一的、从而值得回忆的表演。在体验经济中,劳动不再是体力的简单支出,劳动成为自我表现和创造体验的机会。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渴望得到体验,愈来愈多的企业精心设计、销售经验。
人们往往容易把体验简单地等同于娱乐。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体验确实一直是消遣娱乐的中心所在,从戏剧和音乐会,到电影和电视节目都是如此。但这并不意味着体验单独依赖于消遣娱乐,消遣娱乐只是体验的一个方面。无论企业何时吸引消费者,与他们建立一种个性化、值得记忆的联系,它们事实上都是在展示一种体验。在体验经济中,体验分为娱乐的体验、教育的体验、逃避现实的体验和审美的体验四个方面,娱乐体验当然是吸引客户的良好方式。在赌城拉斯维加斯,商店把自己打扮成古罗马集市的模样,每隔一小时,逛街者就可以欣赏到5~10分钟的表演, 如百人队卫兵列队行进之类。尽管这段欣赏节目的时间占用了一部分购物时间,但就每平方英尺的购物花费来看,古罗马式商店的此一比例远较一般购物中心为高。与娱乐型体验不同,教育型体验要求观众有更高的主动性,为的是增进个人的知识或技能。还有逃避现实的体验,观众完全沉浸其中,积极参与整个体验的塑造过程。例如,一次滑雪旅行或虚拟现实实验,就可以引发此类体验。审美体验则可以从游览大峡谷或在巴黎歌剧院看演出之类的活动中产生。通常,让人感觉最丰富的体验,是同时涵盖四个方面,即处于四个方面的交叉的“甜蜜地带”(sweet spot)的体验。到迪士尼乐园、赌城拉斯维加斯,都属于最丰富的体验。人们在被他们视为娱乐的体验中被动地通过感觉吸收体验;在教育的体验中积极参与,吸收他面前展开的事件;参加逃避现实之体验的顾客,进入到一种远离现实的浸入式环境之中;审美的体验则为顾客构造出独立而有意义的最好的现实感觉。
体验经济可以造成一种幻觉:企业把每一位消费者都看做独特的个人,进而满足他们的个性化需要。例如去拉斯维加斯游览的经历,在迪斯尼乐园游玩的经历,在硬石餐厅吃饭的经历,以及在耐克城买鞋的历,每一个人的体验都是独一无二的。从这个角度上说,在体验经济时代,顾客每一次购买的产品或服务在本质上不再仅仅是实实在在的商品或服务,而是一种感觉,一种情绪上、体力上、智力上甚至精神上的体验。这种新经济面对的,是新一代在电脑和电视屏幕前长大的消费者,而如何使交易成为记忆,则是新经济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二、体验经济产生的基础
1.体验经济的哲学基础。体验经济,体验人生。当偶在的人被无意义地被抛入其所在的特定历史情境,开始了生活,开始了苦难,同时也开始了创造属于自己的人生过程、从事“自我”塑形时的时候,所谓自我才存在,才有意义。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第三代心理学的开创者马斯洛,在其理论中提出了著名的“需求层次”学说,将每个人的自我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与爱的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排列。
五种需要象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逐级递升,但这样次序不是完全固定的,可以变化,也有种种例外情况。一般来说,某一层次的需要相对满足了,就会向高一层次发展,追求更高一层次的需要就成为驱使行为的动力。相应的,获得基本满足的需要就不再是一股激励力量。五种需要可以分为两级,其中生理上的需要、安全上的需要和感情上的需要都儆诘鸵患兜男枰,这些需要通过外部条件就可以满足;而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是高级需要,他们是通过内部因素才能满足的,而且一个人对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无止境的。同一时期,一个人可能有几种需要,但每一时期总有一种需要占支配地位,对行为起决定作用。任何一种需要都不会因为更高层次需要的发展而消失。马斯洛和其他的行为心理学家都认为,一个国家多数人的需要层次结构,是同这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科技发展水平、文化和人民受教育的程度直接相关的。在不发达国家,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占主导的人数比例较大,而高级需要占主导的人数比例较小;在发达国家,则刚好相反。
2.体验经济的经济基础。总体而言,现代经济发展已经进入了能够普遍地、大规模地满足马斯洛所论的最高需求层次――“自我实现”的阶段。
实际上,在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和服务经济活动内部,都包含着体验经济的种子。例如,在竞争市场里,我们常见到同类商品按不同价格出售,但是,只要某一件商品有与众不同的“个性”,我们即可以接受它的高价。但是,要进入全面而普遍的体验经济时代,必须在经济上达到一定的水准。体验消费的基础在于消费能力的提升,从国际规律看,当人均GDP突破6000美元时,消费模式开始转型,当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时,消费者用于文化、健康、休闲的消费能力大为增强,这时的消费模式也从“节俭原则”转向“快乐原则”。
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的消费观念不再停留于获得更多的物质产品及产品本身,而更多的是出于对商品象征意义、功能的考虑,即人们更加注重通过消费获得个性的满足。这个时候,原来生产商品或者服务的企业要想在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根据消费者需求新特点,引导和创造满足个性需求的市场。于是,以满足消费者的体验需求为目标,以服务产品为舞台,以有形产品为载体,生产经营高质量体验产品的活动――体验营销应运而生;随着“体验”变成可以销售的经济商品,“体验消费”旋风开始进一步席卷全球。
三、体验经济基本特征
1.非生产性。体验是一个人达到情绪、体力、精神的某一特定水平时,他意识中产生的一种美好感觉,它本身不是一种经济产出,不能完全以清点的方式来量化,因而也不能象其它工作那样创造出可以触摸的物品。
2.短周期性。一般规律下,农业经济的生产周期最长,一般以年为单位,工业经济的周期以月为单位,服务经济的周期以天为单位,而体验经济是以小时为单位,有的甚至以分钟为单位,比如互联网。
3.互动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和服务经济是卖方经济,它们所有的经济产出都停留在顾客之外,不与顾客发生关系;而体验经济则不然,因为任何一种体验都是某个人身心体智状态与那些筹划事件之间的互动作用的结果,顾客全程参与其中。
4.不可替代性。农业经济对其经济提供物――产品的需求要素是特点,工业经济对其经济提供物――商品的需求要素是特色,服务经济对其经济提供物――服务的需求要素是服务,而体验经济为其经济提供物――体验的需求要素是突出感受,这种感受是个性化的,在人与人之间、体验与体验之间有着本质的区别,因为没有哪两个人能够得到完全相同的体验径历。
5.深刻的烙印性。任何一次体验都会给体验者打上深刻的烙印,几天、几年、甚至终生。一次航海远行、一次极地探险、一次峡谷漂流、一次乘筏冲浪、一次高空蹦极、一次洗头按縻,所有这些,都会让体验者对体验的回忆超越体验本身。
6.经济价值的高增进性。一杯咖啡在家里你自己冲,成本不过2毛钱,但在鲜花装饰的走廊、伴随着古典轻柔音乐和名家名画装饰的咖啡屋,一杯咖啡的价格可能超过10元,你也认为物有所值;在家里烧一盆洗头水,成本不会超过一元,但在洗头洗脚城找一下放松、快慰的感觉,一次可能会花上几百元;截至目前,有幸进入太空旅游的只有美国富翁丹尼斯.蒂托和南非商人马克.沙特尔沃斯,他们各自为自己的太空体验支付了2000万美元的天价。而一个农民两亩地种一年的产值不过上千元,一个工人加班加点干一个月的工资也不过千元。这就是体验经济,一种低投入高产出的暴利经济。
四、体验经济的成功应用
体验经济在当代社会最成功的运用,当属苹果公司和迪斯尼乐园。
2010年9月,苹果公司新款iPod及Apple TV等产品,随后,其股价迅速攀升到了近300美金的历史最高位,成为世界第二大公司,而以此趋势来看,苹果成为世界第一只是个时间问题。另一方面,曾经的移动设备巨擘Nokia,自iPhone推出至今三年的时间中,市值缩水约600亿欧元,股价累积下滑了67%。
要知道,10年前,也就是2000年,苹果公司的市值只有170亿美元,而如今,已经超过2500亿美元。
在苹果公司的DNA里,创新的体验在血液中流淌。当体验经济从概念变为一种现实,如何实践“体验经济”,就成为数字时代浪潮下新旧势力的分歧。实际上,苹果并不是首家追求客户体验并取得成功的公司,与之相同的是,苹果公司当前也处在“体验经济”正迅速取代“产品经济”的转折点。从行业角度分析,由于技术的普及和竞争对手的不断增加,厂商的成本可压缩空间和利润空间都趋于零。同时由于技术实现与需求的关系已经达到过饱和,在革命性的技术变革出现前,小规模技术改进对需求几乎没有任何刺激。这时,“产品与客户共鸣”、“制造让客户难忘的体验”成为了新时代先发企业的制胜法宝。当产品能够调动消费者的情感时,需求自然而然产生,基于情感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这种需求成为具有唯一性的需求,这种产品也成为了最具差异化的产品。
是什么让客户对其产品趋之若鹜?毋庸置疑,优秀的客户体验居于首位。iPhone手机、iPad平板电脑,本来都不是全新的品类,但是,它们还在不断创造的商业奇迹使其他任何类似产品到目前为止难以望其项背。苹果公司在个人的体验上极其讲究,苹果创造了一种生活,让顾客找到了一种情感归属。它的设计战略追求不管任何一种技术,都要通过设计传递更多的情感体验。比如MP3,本来是一种成熟技术,但是,苹果自研发阶段开始,就会设想,设计要在这其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苹果的经验是,在数字时代,设计是创新的首要、重要手段。一项新技术在刚刚成形时,设计就已经介入了,它贯穿在企业运营的各个环节,首先体现在产品上,其次逐渐延伸到营销、服务以至品牌上。
产品是客户体验的首要载体。在苹果内部,产品永远是第一位的。在产品设计过程中,苹果公司将15%-20%的时间用在概念设计上,更立图通过打造封闭的产业链,促进概念的实现。设计团队参与生产制造过程,不仅是检查产品的制作和设计质量,更是帮助生产商找出更新的解决问题的策略,以及将实际的创新经验应用于其设计中。正是苹果不断将策略聚焦于关注用户的生活环境及方式,尽可能融入客户生活并提升其生活品质,使得苹果公司具有了创造简洁和高科技产品的独特能力,能够实现“工业的艺术化”或“艺术的工业化”。苹果的产品,不仅是一种使用工具,更是作为一种效用工具,以更丰富的交互作用来塑造用户的良好体验,培养用户的行为习惯,不仅影响用户,更加革新了产业,从而产生了苹果化的影响作用,站在了潮流发展的最前端。在iPhone之前,业界对于手机的想象力到了一个极限,但iPhone给了大家全新的震撼。iPod推出时,批评家认为它是“idiots price our devices(为我们的装置定价)”的缩写。几乎所有人都质疑在笔记本和手机之间是否存在这样的一个缝隙市场。但事实证明了苹果公司的正确,这种正确的核心是“卓越体验的革命性产品”。在苹果公司的精英创造出具备优秀客户体验的产品原型后,苹果公司并不像很多企业一样根据生产可能性调整产品,而是更多的采用最新技术和创造出新的生产方法。如客户所熟知的多点触摸技术、重力感应系统,甚至USB和WIFI都是在苹果的产品上率先使用的。为实现更好的客户体验,苹果对细节的关注同样近乎苛刻。苹果产品的底色之上都有一层透明的塑料,能够为产品带来纵深感,这被称为“共铸”(Co-molding)。为了实现这种体验,苹果的团队与市场营销人员、工程师、甚至跨洋的生产商合作,最终采用了新材料和新流程,保证了工艺在所有产品上的大规模实施;几乎所有科技产品在塑料或金属的接口处都有缝隙,但苹果公司创造了新的工艺,保证产品没有缝隙。所有的产品上只有线条,而没有缝隙,甚至没有任何可见的螺丝,这就是质量和优雅的客户体验基础。苹果的平台体验负责人甚至专门配了一副钟表修理工使用的高倍双目放大镜用来反复搜索屏幕上的每一个微小像素的可能瑕疵。
总是以完美、个性展现自我的苹果公司,在营销中也展示了无限的创造力。苹果成功的核心武器即体验式营销。苹果的领头人乔布斯不仅制造“酷产品”,更善于制造“酷文化”:把自己塑造成“反传统”的斗士;以情感I销为核心,追求“与消费者产生情感共鸣”;只生产千锤百炼的精品,产品品种非常少;不采用传统的硬性营销手段,而是制造“酷”的体验,成为一种个性化的标志;让苹果的全球众多粉丝开设自己的网站,甚至出版自己的杂志,形成品牌俱乐部。这就是以体验为核心的经典商业模式。如“We need to talk”,“Think different(不同凡响)”,“There is something in the air(有大事要发生)”,“One year later. Light-years ahead(一年之后,数光年领先)”,“next-level fun(下一代娱乐)”等等广告词,以及众多广告歌曲,无不在强调自身的优越感,以便为推出的新品宣传造势。而面对IBM、微软、英特尔、索尼乃至昔日盟友谷歌,苹果的营销显得更具进攻意味,通过与对比打击对手显示自己的与众不同。将IBM喻为小说《1984》中的“老大哥”,把PC拟人化为臃肿笨拙的胖子的“I'm a Mac-I'm a PC”广告,“The computer for the rest of us”等,表现出苹果的反主流个性。而“孩子不能等”的大学校园教育优惠计划,更是以电脑和软件的特殊优惠活动,推广至全球。苹果公司在不断为用户带来惊喜的同时,展现着其不断挑战、不断扩张、不断适应的个性。如果说个性化营销实现了注意力经济,那么,饥饿营销则是要实现提升购买意愿。鉴于苹果公司已建立了相当好的品牌形象,因而,合适的管理用户期望,将成为其产品营销成功的关键。饥饿营销的最终作用不仅仅是为了调节供求量从而提高价格,更是为了对品牌产生高额的附加价值,从而为品牌树立起高价值的形象。因而,苹果公司适时泄漏消息对新品的曝光,苹果粉丝的多方关注,相关专家的评论预测,以及乔布斯独具魅力的产品演讲,丰富的表演活动等烘托出极富的价值产品,使得抢先体验、数量有限、售期期待等观念传达到消费者内心,甚至病毒式的扩展。苹果公司通过产品的信息的市场供应的控制,从而使市场处于相对的“饥饿”状态,极有利于保持其产品价格的稳定和对产品升级的控制,使得用户甘愿掏腰包,更期待下一代新品的出现。
客户体验的基础是围绕产品端到端的全面解决之道。在展现苹果独特的魅力方面,苹果采用了体验中心零售店的模式,直接拉近了产品与消费者的距离,既展示出苹果体验式的文化,又打造出完整的服务链条。无论是苹果旗舰店、一般规模的Apple Center或规模更小的Apple Corner,作为视觉焦点的产品配合空间环境展示,消费者在试用体验中感受到愉悦氛围和价值体验,还包括苹果专家、创意顾问、苹果天才和客户服务等员工的帮助指导,企业形象及产品价值有机的结合,对消费者形成了巨大的吸引力。现实的运营商服务中,顾客往往会遭遇各类计费和宣传陷阱,那些永远看不懂的话单,忽然增加或减少的数据服务,病毒木马等各种奇怪的问题困扰着每一个人。尤其是在多产品环境下,如果客户使用了同一个运营商提供的移动、固话、宽带,而恰恰在某个时刻遗忘了去缴某项不知名的费用,那么等待客户的将是全方位的通讯屏蔽灾难,所有的服务会立刻都被停止。而苹果公司在美国推出的服务中,套餐是根据客户使用情况设定好的。剩下的就是点几下鼠标购买资源了。终端、资费、音乐、广播、电视、电影、游戏、应用、照片管理,苹果公司都提供了一站式服务。在iTunes推出的时刻,几乎所有人都对其抱着高度怀疑态度,认为习惯使用盗版的客户并不能接受0.99美元的音乐付费下载。但苹果公司并不这么认为,比较起花费几个小时去找资源,用几美金在卓越体验环境下立刻获得内容,苹果坚信客户会选择后者。在iTunes成为世界最大在线内容商场的今天,事实证明:客户体验,基于全面解决方案的客户体验战胜了盗版。当然,这些的实现并非易事。苹果公司的能力和资源囊括了设计、研发、硬件、软件、营销、公关等多维度多环节,不同于微软、戴尔、IBM等在某一生产环节聚焦能力的企业而苹果公司的服务则恰恰相反,客户购买的资源可以在任何苹果设备上重复使用;同时苹果设备的使用习惯又如此相似。在中国90%购买了iPod的客户都愿意购买iPhone。就这样,优秀的客户体验在苹果系列产品间被不断地复制和放大,苹果公司的产品销量和市值也同比地不断增长着。
苹果关注人们的生活,关注人们的内心需求,展示科技和设计的力量,通过广告、互动娱乐、媒体新闻、数字化等全方位营销环境塑造,展示了其极端热情与执着的品牌形象。这又与其创始人乔布斯独特的个人魅力及营销才能密切相关。大众对苹果公司的印象是和乔布斯始终联系在一起的,作为苹果公司的灵魂,《财富》杂志授予其“十年商业人物”的桂冠,称赞其独特的管理风格“难得地将细节管理和全局视野结合起来”。乔布斯改变了计算机、手机、音乐、电影等美国四大行业,甚至对零售和设计领域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近期iPad的推出,乔布斯更总结其经验是,“我们总是设法将技术和人文科学地交叉――不光要植入最佳的技术,还要使这些技术更容易被感知”;且苹果公司拥有全套产品――硬件、软件和操作系统等,因而可以完全控制用户体验,也因此要对用户体验负全责。苹果公司完善的产品体系与内敛的特性,更可能关注顾客体验的细节,形成其竞争优势(定价权)。总之,专注的苹果文化,通过对工程技术、营销、用户体验等方面的高度整合,为消费者带来了价值感与情感联系,用最顶级的用户体验满足了消费者更多的效用,从而获取到相应的价值回报,不但塑造了苹果公司电子消费产品最佳品牌的形象,还成功实现了苹果式的体验经济。
事实向人们证明了苹果公司颠覆性变革的成就。据统计,2009年上半年,iTunes音乐商店成为美国第一大音乐零售商,占同期美国音乐零售总量25%的市场份额,在2007和2008年时,iTunes的市场份额分别为14%和21%。在数字音乐付费下载市场,iTunes市场份额约为70%,位居第二的亚马逊约为8%。目前,苹果收购Placebase网络地图公司,收购Quattro Wireless手机广告公司,与Google展开了竞争;苹果推出ipad平板电脑向亚马逊的Kindle发起挑战;而对游戏产业,苹果iPhone和iPod Touch平台更威胁到了任天堂的DS和索尼的PSP。苹果式的革命也许已经在更广范围内酝酿,近期,苹果又收购了Tobii眼动仪公司,或许是对人们信息的获取的研究,以应对信息化时代的挑战;视觉化交互式音乐技术等的发展也将更深刻的变革音乐产业。苹果的未来战略或是以iMac、iPod、iPhone等为起点,一步深入家庭的每一台电器,从而全部实现联网,更彻底地改变人们的生活。
1955年,沃特・迪斯尼在美国洛杉矶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生产快乐的主题公园――迪斯尼乐园,1966年,迪斯尼公司又在美国本土建成了7个风格迥异的主题公园、26个高尔夫球场和6 个主题酒店组成的奥兰多迪斯尼世界。1983年和1992年,迪斯尼又以出卖专利等方式,分别在东京和巴黎建成了两个大型迪斯尼乐园。2005年,迪斯尼乐园在香港落成,仅开幕当天,就有1.6万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参加了香港迪斯尼乐园的首日游,当天收益达到2000万港币。香港政府投资31亿美元,寄望于“以迪兴城”,绝不是出于一种赌徒心态,而是一种深谙城市经营的长远之计。如今,迪斯尼乐园为香港带来了大量的经济收益,财富效应、品牌效应和人气效应齐聚在香港上空。
迪斯尼乐园的成功给人们留下了众多的启示。它善于营造欢乐氛围,把握游客需求,它的旅游设施主题突出,创意新颖,经营理念先进,通过高科技术和新奇建筑物的完美结合,融以丰富的世界文化遗产,为世人创造一个童话般的世界。这些都是迪斯尼乐园能够长期执主题公园之牛鼻的原因。但能够让人在异国风情建筑与多彩的演出中体验惊险和快乐,使游客不断有新的乐趣和新的体验,才是使迪斯尼乐园保持巨大魅力的根本原因。
40多年前,迪斯尼乐园的奠基人――沃特・迪斯尼先生,明确定义了公司的经营理念:“通过主题公园的娱乐形式,给游客以欢乐”。自此“给游客以欢乐”成为迪斯尼乐园始终如一的经营理念和服务承诺。如今香港等地的迪斯尼为所在之地迎来了财富效应、品牌效应和人气效应,无不源于策划与经营者对如何实现“给游客以欢乐”的目标而进行的体验营销的极致演绎。
在理论上,为了保持迪斯尼乐园的活力,迪斯尼致力研究“游客学”(Guestology)。其目的是为了了解谁是游客,他们的起初需求是什么、满意度的评价要素有哪些、采取什么样的纠偏手段等。在这一理念指导下,迪斯尼站在游客的角度,审视自身的每一项经营决策。为了更为准确地把握游客们的需求,迪斯尼公司组建了调查统计部、部、营销部和信息中心等部门,共同完成游客需求调查研究和实践实施工作,促进了迪斯尼数十年的创新发展。
在实践中,伴随迪斯尼扩展之路的是不断的产品创新。从米老鼠、唐老鸭到阿拉丁、狮子王、花木兰等等形象卡通人物的不断推出,不仅为迪斯尼公司赢得了巨额的票房收入,为乐园增加了一个个卡通主人,也满足了不同游客对于不同卡通人物的情感体验需求。
在营销策略上,借着完美的童话体验式营销方式,迪斯尼产品远播全世界。童话体验式营销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满足人们体验童话作品情景的心理消费需求,其核心是体验。一方面,迪斯尼通过电影电视、报纸杂志、媒体网络以及各种旅游产品全方位地推广童话产品,在消费者脑中营造出一个极富有想象力的虚幻境界,引发了人们对梦幻世界追求,制造出人们对童话世界体验的潜在需求市场。另一方面迪斯尼又在全球建设童话乐园,将梦幻中的世界引入到现实中来,使人们有机会在迪斯尼乐园满足自己的童话体验需求。“想象工程师”们让游客沉浸于一个梦幻王国,通过消费者亲身的兴奋体验来大获宠幸。与此同时,迪斯尼不断将本土文化与理念融入游乐的各个层次与环节当中,让消费者在欢乐的同时更有宾至如归的感觉。更关键的一招是,迪斯尼更注重顾客体验的细节服务,在共同营造园区欢乐中,员工起着主导作用。其具体表现在对游客的服务行为上。迪斯尼乐园通过员工的微笑、眼神交流、愉悦的行为和角色表演体现自己周到而人性化的服务,通过这些服务给游客一种亲切的家的感觉,营造了一种欢乐幸福的氛围,满足人们的情感体验需求。引导游客参与是营造欢乐氛围的另一重要方式。在迪斯尼,游客们能同艺术家同台舞蹈、参与电影配音、制作小型电视片、亲身参与升空、攀登绝壁等各种绝技的拍摄制作等。这些娱乐活动给了游客亲身实现自己梦想机会,满足了他们求鲜、求奇的体验心理。
考察苹果公司的案例可以发现,体验营销成功的关键在于把握体验经济时代消费模式的特点,以“体验”为核心构建独特的品牌文化,把产品变为品牌文化的载体。因此,体验经济时代要取得消费者的认同必须做到如下几点:以体验为基础,开发新产品、新活动;重视与消费者的沟通,并触动其内在的情感和情绪;以创造体验吸引消费者,并增加a品的附加价值;以建立品牌、商标、标语及整体意象塑造等方式,取得消费者的认同感;因此,体验经济时代要求企业以体验为核心重构企业的核心价值。我们评判一家企业竞争力的标准也发生了如下变化:体验经济时代新的变化当然不仅仅体现在生产领域,商业流通领域也正面临着深远的变化。城市流通业从商业结构、商业中心模式都在发生有别于工业经济和服务经济时代的变化。
成功运用体验经济理论的企业绝非苹果公司和迪士尼乐园两家,发达国家的实践告诉我们,财富的创造主要依赖于服务业,美国如今的服务业已占到国内生产总值的75%。而“体验营销”正是服务业的最高与升华形态,因为它淡化了消费者以价格为核心的单纯的利益需要,而转从满足消费者的自尊和自我实现的高品味角度去推销产品。目前,从美国到欧洲的整个发达社会经济,正以发达的服务经济为基础,并紧跟“计算机信息”时代,在逐步甚至大规模开展体验经济。从工业到农业、计算机业、因特网、旅游业、商业、服务业、餐饮业、娱乐业(影视、主题公园)等等各行业都在上演着体验或体验经济,尤其是娱乐业,已成为现在世界上成长最快的经济领域。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也迎来了体验经济时代,如何运用体验经济理论促进各行各业的可持续发展,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夏业良等译.[美]派恩二世,(美)吉尔摩著.体验经济.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5
[2] 孙在国.体验经济时代营销策略创新思考”,商业时代,2004
(作者单位:山西文化产业研究发展中心 山西太原 03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