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对会计核算职能的理解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会计核算中心运行问题对策
1 概述
建立健全的会计核算中心,能提高对行政事业单位财政资金收支的监督质量,保证财政预算的贯彻执行,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信息质量,有利于从源头上预防腐败现象的产生。然而,会计核算中心在日常运行中却存在诸多问题,如果没能及时解决这些问题,会对会计核算基础工作带来严重影响,使会计核算中心的功能无法充分发挥出来。
2 会计核算中心对财政体制改革的作用
从实际的运行情况以及国家相关的文件、政策规定来看,会计核算中心的功能主要有财务核算以及财务监督,其在我国财政体制改革的作用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2.1 会计核算中心是会计委派制的主要运行方式
会计核算中心是会计委派制的运行方式。由于会计核算中心的存在,预算单位一般都不再专门设立出纳及会计岗位,所有出纳以及会计的人事关系都要转移到会计中心,预算单位的资金结算以及会计核算业务均委托给会计核算中心进行集中办理。通过建立会计核算中心,相关会计工作人员在工资及人事关系上都脱离了被委派单位,工作上直接受会计核算中心领导,而不是被委派单位领导,会计工作人员的独立性因此而得到明显提高,这有利于会计人员监督作用的发挥。
2.2 会计核算中心是分户核算、集中管理的实施机构
会计核算中心是分户核算、集中管理的主要事实机构。设立会计核算中心后,预算单位原有的独立银行账户将会被取消,代之以会计核算中心申请办理的统一的基本账户,预算单位的每一项财务收支都要经过会计核算中心来办理,这样才能使预算单位的所有财务处于有效监控之下。会计核算中心的会计工作人员由于与被委派单位之间没有直接的行政领导关系,一般都敢于拒绝办理预算单位不合理、不合法的财务开支,也敢于拒绝受理预算单位不合规、不合法的原始凭证。在这样的管理环境下,预算单位中“小金库”的存在就失去了土壤,各种不合理、不合法的财务开支也会明显减少,从而有利于从源头上治理腐败,提高预算单位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
2.3 会计核算中心将会计职能与财务管理相分离
会计核算中心将会计职能与财务管理功能相分离。由于设立了会计核算中心,预算单位原有的出纳及会计职能被分离出来,不再设立相关的出纳机会计职位,只设有普通的报账员职位,预算单位的一切会计核算以及财务收支都必须要经过会计核算中心进行办理。由于出纳及会计独立于预算单位,其服务于预算单位的领导决策的功能被大大削弱,而其监督预算单位会计核算、财务收支等是否合法、合理的功能却明显增强。
3 当前会计核算中心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设立会计核算中心,对预算单位财务收支进行监督、核算,无论从理论角度还是从实际角度,都是一个大胆、行之有效的尝试。会计核算中心作为我国财政体制改革过程中的新生物,国家并没有专门的法律以及理论对其进行规制,因此其在运行中暴露出很多问题,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3.1 会计核算中心指导理论与实际脱节严重
目前,会计核算中心指导理论与实际情况脱节严重。会计核算中心的指导理论主要基于以下假设而产生:①所有预算单位均遵循相同的会计核算制度;②所有进入会计核算中心工作的人员都深刻理解预算单位的管理模式;③会计工作者均熟练掌握会计核算中心相关的业务技能以及操作水平;④各预算单位的业务均相同或者相似。只有基于上述4个假设,会计核算中心才能确保会计电算化工作顺利开展以及帐务处理结果与预算单位的实际相符。但是在实践的操作过程中,要满足上述假设是几乎不可能的,例如,有的预算单位实行的是行业会计制度,部分预算单位则实行的是行政单位会计制度,而部分预算单位则实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同时,会计核算中心的工作人员主要是从社会招聘或者从预算单位抽调的,其认识新环境、接受新知识的能力是有差别的。基于此,这种理论与实践的脱节最终都会反映到会计核算质量上,影响会计核算中心工作的开展。
3.2 会计核算中心严重削弱会计服务功能
会计核算中心的存在大大削弱了会计服务职能。会计工作人员的作用是为单位的领导层提供真实、可靠的决策信息及数据等,而所提供的会计信息的质量,主要取决于会计工作人员可否深入了解预算单位的实际经营管理情况。虽然预算单位与会计核算中心签订的《会计核算委托书》中均规定“会计核算中心的义务之一是为预算单位提供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及会计服务”,但是由于会计核算中心的会计工作人员远离预算单位的实际经营管理场所,无法确切掌握预算单位的实际经营活动;此外,一般一个会计工作人员需要同时负责多个预算单位的会计工作,工作量是进入会计核算中心之前的几倍,基于此,会计工作人员是很难为各个预算单位提供满意的会计服务的,大大削弱了会计服务功能。在现实中,很多预算单位之所以不希望将单位内原有的会计人员交与会计核算中心管理,就是认为会计核算中心无法提供高效、及时的会计服务而耽误单位正确决策的制定,
3.3 会计核算中心、预算单位及银行的关系未理顺
当前,会计核算中心、预算单位以及银行三者之间的管理未理顺。会计核算中心成立后,为了方便对预算单位各项财务收支的监督,预算单位原有的独立银行账户被取消,代之以会计核算中心申请办理统一的基本账户,预算单位的每一项财务收支都要经过会计核算中心来办理,这样才能使预算单位的所有财务处于有效监控之下。但是在实际运行过程中,由于会计核算中心、预算单位以及银行三者各自的职责权限没有明确,关系未理顺,使得三者的职责范围混乱,一旦出现问题,会计核算中心、预算单位以及银行会存在相互扯皮现象,三者之间的职责权限需要在实践过程中做出进一步明确。
3.4 成立会计核算中心无法从源头上治理腐败
会计核算中心无法从源头上智力腐败。成立会计核算中心后,虽然预算单位实行分户核算、集中管理,预算单位缺乏私设“小金库”的环境及条件,但是仍可以通过虚构单位财务收支报表以及虚构原始凭证等实现截留、挪用单位财政资金或者贪污的目的,如预算单位工作人员可以通过关系户开出假票据、假发票,将个人私自使用的费用转变成单位的办公费用或者会议费用等必要支出。会计核算中心的会计工作者由于缺乏对预算单位实际情况的了解,缺乏相应的调查,因而会无法鉴别原始凭证的真伪,无法实现在源头上在遏制腐败。
3.5 会计核算中心导致会计资源的不合理配置
会计核算中心的存在使得会计资源配置不合理。会计核算中心的设立使得预算单位会计资源的不合理配置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原来在预算单位工作的业务精通、工作能力强、称职的会计工作人员由于被调到会计核算中心从事报账、记账等工作,其会计能力相当于被闲置起来,存在一定程度的大材小用。二是,预算单位现有的报账人员业务水平较低,无法胜任工作,预算单位急需精通会计业务并能单位的资金筹集、规划、使用以及管理等出谋划策的会计工作人员。由于会计核算中心的存在,使得预算单位的会计人员远离预算单位,这样会使得会计资源分配不合理,在会计核算中心工作的会计人员由于在重复对其来说十分简单的工作而厌倦,甚至是反感,而在预算单位中的报账人员则又无法胜任工作。久而久之,最终导致会计工作人员的才能得不到发挥,而预算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无法得到提高。
4 解决会计核算中心运行问题的对策
虽然会计核算中心在运行中存在诸多问题,但是这也不能否定会计核算中村对于财政体制改革的意义。为了充分发挥会计核算中心的积极作用,应树立正确的态度以寻找合理解决会计核算中心运行中存在的各种问题的方法,对此,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4.1 调整会计核算中心的运行模式
调整会计核算中心的运行模式,能有效解决会计核算中心削弱会计职能的问题。中心对于业务对国家发展有重要作用以及业务量较大的预算单位,单位原有的会计工作人员人事以及工资关系等转移到会计核算中心的基础上,其原有的工作方式以及工作地点保持不变,可以在原有单位继续完成会计工作。对于业务比较重要,但是业务量不大的预算单位,会计核算中心可以向该预算单位委派一名或者数名业务精通的会计管理人员或者经验较为丰富的会计主管,为预算单位的财务管理活动出谋划策。对于业务相对不重要以及业务量较小的预算单位,会计核算中心对其财务收支以及会计核算工作进行统一办理及管理进。此外,对于远离会计核算中心的预算单位,经相关部门的批准,会计核算中心可以向其委派会计工作人员,以协助该预算单位财务管理活动的开展。根据会计核算中心的特点,结合预算单位的实际情况,合理调整会计核算中心的管理模式,可以有效解决会计服务职能被大大削弱的问题,提高预算单位整体的财务管理质量。
4.2 明确会计核算中心、预算单位与银行的职责权限
明确会计核算中心、预算单位以及银行三者之间的职责权限,有利于理顺三者之间的关系。在刚开始设立会计核算中心时,将所有事项均在协议中划分清楚或者规定清楚是不切实际也没有必要的,但是在实际的运行中,如果出现问题,会计核算中心、预算单位以及银行三者应积极协商,寻求问题的解决方法,以补充协议的形式不断完善及细化协议,对于职责不明确,责任出现模糊或者交叉的情形要进一步做出界定及说明,避免因相互扯皮、相互推诿而引发不必要的损失,这样不仅不利于预算单位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还会降低会计核算中心的公信力及权威性。
此外,还应不断改善会计核算中心、预算单位与银行三者之间的信息沟通。由于受到技术以及基础设施的限制,将三者的计算机进行联网目前是无法实现的,但是三者之间信息沟通的相对滞后,使得三者在处理问题时处处碰壁。要改变这种状况,需要从以下途径实现:首先,不断提高财务处理以及会计核算的信息化水平、使得三方可以实现及时沟通;其次,在预算单位与会计核算中心之间建立紧密合作关系,增加两个机构之间的交流、往来,会计核算中心的会计工作人员轮岗时间可以适当延长,使负责某个预算单位的会计工作人员能充分掌握该预算单位的业务特征,以便提供更为优质的会计服务,并提高会计核算中心与预算单位对彼此的信任。
4.3 提高会计核算中心会计工作人员待遇
提高会计核算中心会计工作人员的待遇能有效解决会计资源配置不合理的问题。从目前情况来看,会计核算中心的会计工作人员工作量日益增大,而待遇却没有得到同步提高,这是现阶段会计工作人员缺乏掌握各预算单位实际财务管理情况的时间,而无法为预算单位提供优质、满意的会计服务的主要原因,同时也是会计工作人员工作积极性提不上来的主要影响因素。基于此,应适当提高会计核算中心中会计工作人员的待遇,在不断充实会计工作队伍,解决会计人手紧缺问题的同时,通过提高工资待遇留住原有的会计工作人员,并招揽广大精通会计业务的会计精英。
4.4 实现会计业务的多样化及层次化
实现会计业务的多样化及层次化,能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使命感,提高工作效率。会计核算中心运行初期,预算单位原有的拥有中高级职称的、精通业务的会计工作人员职能从事单调、机械性的报账以及记账工作等,这大大地抑制了会计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其应有的才能无法发挥,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会计资源不合理配置,甚至是严重浪费会计资源。基于此,应通过调整会计业务的工作安排来解决这一问题。一方面,从工作内容来看,可以按照预算单位的业务内容做一简要分工,业务精通领域不容的会计工作员可以自行组合成不同的工作团队,集体负责某一个或者多个预算单位的财务管理以及会计核算职能。另一方面,从工作层次来看,会计核算中心可以自上而下设置不同级别的岗位,如设立中心主任、副主任、主管会计、审核会计、基础会计等岗位级别,根据会计工作人员的工作表现以及工作能力进行提拔,给予基层会计人员成长的空间及动力。此外,会计核算中心应加大对会计工作人员的培养及培训力度,使会计工作人员能够胜任不同的岗位,将会计核算中心的有序运行与会计工作人员的个人发展结合起来。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会计核算中心在运行中存在多方面的问题,在实际的研究及管理中,应树立正确的观念,不应因运行问题而否定会计核算中心的作用,应根据运行存在的问题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如通过调整会计核算中心的管理模式,明确会计核算中心、预算单位与银行之间的职责权限,提高会计工作者的待遇以及调整会计业务工作等,不断改进会计核算中心的管理,以便于为各预算中心提供优质的会计服务。
参考文献:
[1]张文杰.加强会计集中核算制度建设 促进事业单位财务水平的提高[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8(06).
[2]李清令.会计核算中心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思考[J].内蒙古财会.2010(09).
[3]熊英英.会计核算中心运行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财会月刊. 2009(21).
[4]黄凯锋.会计核算中心的财务分析工作之我见[J].农业经济. 2009(06).
关键词:卫生系统;会计核算中心;现状分析
一、制定核算中心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铜山县以全国医疗体制改革为前提,以全面深化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为契机,加强医疗卫生队伍廉政建设,从源头上防止腐败的滋生;按照国家有关财经法律法规,建立健全卫生财务管理和财务监督体系,规范财务收支行为,逐步建立符合卫生财务管理规范、运转高效的卫生资金管理和财务运行机制。
(二)基本原则
1. 保证各医疗卫生单位的资金使用权限不变、财务管理权限不变、会计核算权限不变、支出拨付过程公开透明的“三不变、一公开”基本原则。资金使用权不变是指各单位收入权限不变,资金的使用权、支配权、管理权不变,各钱各管、各钱各用;财务管理权不变是指各单位建账,独立对外承担责任和义务,债权、债务主体关系不变;会计核算权限不变是指各单位在财务管理、会计核算、编制执行预决算等方面的职能不变。
2. 按照“统一账户、集中支付、分户核算、统一管理”的原则,实行收付两条线管理。取消各医疗卫生单位现有银行账户,实行卫生会计核算中心统一账户,收入统一缴存;支出根据需要实行备用金制度,各单位备用金额度由单位的业务情况核定。
3. 核算中心实行统一审核、单位记账的运行模式。核算中心成立后,中心只是负责对各单位票据的审核,对票据的合法性、合理性、真实性进行监督,记账工作还是由单位负责。
二、执行情况
(一)取得的成绩
1. 强化了支出管理监督,从根本上控制了财务收支过程中有可能出现的违法违纪行为,促进了反腐倡廉工作。通过全卫生系统的会计集中核算,会计核算过程从“暗箱操作”变为“阳光作业”。一方面,对各单位所欠的旧账,一般由报账员每月先制订还款计划,经分管人审核,报局领导同意后,集中支付;另一方面,小额报销款项由报账员使用备用金支付,然后中心集中对单位每笔具体收支事项的合理性、合法性进行审查核报。这在很大程度上有效控制了某些单位挪用资金、浪费、白条抵库等违法行为的发生,杜绝了单位乱开支、滥开支和随意开支等行为的发生,控制了一些单位在出现亏损的情况下,业务招待费等非业务性开支过大的现象,使财务监督职能贯穿于财务活动的全过程。
2. 优化会计机构设置,规范会计核算工作,提高了会计信息质量。会计中心设副主任两人(兼审核员),审核岗位五人,结算岗位一人,人员均从原来医院的主管会计中择优选择。审核岗位会计人员对分管单位的财务收支活动和财务管理直接负责,对财务原始凭证进行审核并据此进行中心的账务处理。会计中心实行集中办公,一人多岗,根据单位大小及业务量的多少,合理确定会计中心工作人员分管单位的数量。被纳入集中核算的单位仍对本单位所有资产和财务收支按全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会计制度》和《医院会计制度》进行核算,编制会计凭证、登记账目、编制会计报表及保管会计档案,负责保证本单位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进行集中核算后,保证了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的相对独立性,保障会计人员依法行使职能,规范了核算工作,会计信息质量有了明显提高。
3. 会计中心采用全国统一会计制度和财务管理制度,统一核算口径和方法,使各单位的财务数据具有可比较性,便于对全县医疗卫生单位进行考核。
4. 加强了资金的合理调配,提高了本系统资金的使用效率。通过集中核算,各医院由中心集中统一开户,改变了原来的资金分散,各单位在多家银行开户、重复开户的混乱局面,加强了资金的统一管理,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率。
(二)存在的不足
1. 核算中心在某些方面(如低值易耗品的采购)的监管作用发挥不够。核算中心只负责资产的账务审核,不与单位进行账物核对,有些单位在买回实物后因其不符合固定资产的要求而未进行资产登记,由于不妥善保管,造成实物短少又不能及时向核算中心汇报,造成不必要的浪费,使会计账务失去了监督作用。
2. 按照规定,财政的某些拨款(如孕产妇补助等)需直接打到各医院账户,各单位在撤销账户后重新设立账户,财政补助资金直接入账,虽然各单位在收到款项后转存到中心账户,但在一定程度上对集中核算的监管造成影响。
3. 对会计核算的认识仍不够统一。会计集中核算作为一种新的核算方式,改变了人们以往会计核算方式的习惯思维,实际上也有可能触动了一部分群体和人员的利益。有的单位领导认为审批权没了,自己说了不算数,完全受核算中心约束;单位会计对自己的岗位职责认识不清,认为最终核算中心会来把关,原来的会计责任已不存在,把监管责任推到了核算中心,放松了对单据的审核。
4. 因为有些业务单位是用备用金先行支付的,如果核算中心在后续审核中发现单据不合规予以退回,可能会造成已经付款的票据不能入账,给单位追回款项带来一定困难。
5. 会计核算质量有待进一步规范和提高。从目前会计核算中心运行来看,由于会计人员业务水平参差不齐、集中单位面广、受理业务量大、核算中心与各基层单位协调不够等主客观因素的限制,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会计核算质量。
三、完善会计集中核算的对策
会计集中核算实施五年来已取得初步的成功经验,具有可操作性、优越性和必然性,但同时也有不足之处,只有不断完善与改进,才能确保此项改革的顺利进行。
(一)加强制度建设
进一步制定适应新形式的工作制度,做到以制度管人而不是以人管人,从而减少矛盾,更利于工作的开展。
(二)加强网络等软件建设
随着软件的不断开发,尽可能地做到业务的即时性,从基层单位申请到中心审核付款再到基层单位记账在同一平成,进一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三)加强人员队伍建设
明确报账单位和核算中心各自的职权、职能、义务,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在日常工作中,核算中心应加强内部与各报账单位的业务交流与沟通,广泛认真听取各单位的意见,使双方信息都得到及时反馈,及时处理解决工作中出现的新点、难点和疑点问题,使集中核算不断完善,逐步推进,在卫生系统的改革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四)进一步解放思想,统一认识
会计集中核算工作的深入和完善需要各部门、各单位的理解和支持。需进一步统一大家对此项工作的认识,用集中核算取得的成绩逐步改变人们的观念与看法,使大家最终支持和配合此项工作。
参考文献:
[1]李桂林.改收支核算制为以收抵支核算制――浅谈金额预算单位核算制的改革[J].中国卫生经济,1989(03).
[2]张美能,林月英,王相文.完善核算体系加强成本管理[J].卫生经济研究,1996(08).
1.复式记账法逐步发展成为科学的会计记账方法是在( )
A. 13~15世纪 B. 15~20世纪 C.20世纪80年代 D.18~19世纪
2.会计的主要计量尺度是( )
A. 实物量度 B. 劳动量度 C. 货币量度 D. 实物、劳动和货币三种量度
3.会计的基本职能是( )
A. 预测和决策 B. 分析和考核 C. 核算和监督 D. 控制和检查
4.近代会计发展成为现代会计的重要标志是( )的出现。
A. 管理会计 B. 财务会计 C. 成本会计 D. 审计学
5.会计作为独立的管理职能从生产职能分离出来,大概是在( )
A. 原始社会末期 B. 古代会计时期 C. 近代会计时期 D. 现代会计时期
6. ( )既是管理的目标,也是会计的目标。
A.提高经济效益 B.记账 C.算账 D.报账
7.明确( )是组织会计核算工作的首要前提,因为它界定了会计活动的空间范围和会计人员的责权范围。
A.会计主体 B.持续经营 C.货币计量 D.会计分期
8.( )是指在正常情况下,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按既定的经营方针和预定的经营目标会无限期地经营下去,在可预见的未来,不会停产倒闭。
A.会计主体 B.持续经营 C.货币计量 D.会计分期
9.我国会计准则规定,会计核算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业务收支以外币为主的企业,也可以选定某种外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但编制的会计报表应当( )来反映。
A. 任意外币B. 折算为某一特定外币C. 折算为人民币 E. 随意
10.( )是对会计信息最重要的质量要求。
A.可靠性 B.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
C.实质重于形式 D.重要性、谨慎性和及时性。
11.《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规定企业应当以( )为基础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
A.收付实现制 B.权责发生制 C. 现收现付制和应收应付制 D. 任意
12.复式记账是对每项经济业务,都要以相等的金额在( )相关联的账户中进行记录的一种专门方法。
A.一个 B.两个 C. 两个或两个以上 D. 多个
13.( )是会计核算工作的第一步。.
A. 设置账户和复式记账 B. 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 C. 登记账簿
D. 财产清查和成本计算 E. 编制会计报表
14.( )是指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应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
A.可靠性 B.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
C.实质重于形式 D.重要性、谨慎性和及时性。
15.( )职能是会计最基本的职能。
A. 预测和决策 B. 分析和检查 C. 核算 D. 监督
二、多项选择
1.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是( )
A. 会计主体 B. 持续经营 C. 核算与监督 D. 货币计量 E. 会计分期
2.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包括( )
A. 投资者和债权人 B. 供应商 C. 企业内部经营管理者
D. 税务、工商和证券监管部门 E. 社会公众
3.会计的方法是从会计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主要包括( )
A. 会计核算方法 B. 会计分析方法C. 会计检查方法
D. 会计记账方法 E. 会计监督方法
4.会计核算的专门方法主要有( )
A. 设置账户和复式记账 B. 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 C. 登记账簿
D. 财产清查和成本计算 E. 编制会计报表
5.会计核算基础,亦称会计记账基础,是指确定一个会计期间的收入与费用,从而确定损益的标准。会计核算基础有( )两种。
A. 权责发生制 B.编制会计凭证 C. 收付实现制
D. 登记账簿 E.编制会计报表
6. 会计的产生和发展大致经历了( )三个阶段。
A.古代会计阶段 B.近代会计阶段 C.科学会计阶段 D. 现代会计阶段
7.会计的职能除了会计核算与监督两大基本职能外,还包括( )发展职能。
A.会计预测 B.会计决策 C.会计控制 D.会计分析
8.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采用专门的方法和程序,对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过程进行( )核算和监督。
A.连续的 B.系统的 C.综合的 D.全面的
9.我国以日历年度作为会计年度,即从每年的1月1日至12月31日为一个会计年度。会计年度确定后,一般按日历确定( )。
A.会计半年度 B.会计季度 C.会计月度 D. 会计年度
10.我国最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对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有( )内容
A.可靠性 B.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
C.实质重于形式 D.重要性、谨慎性和及时性。
11.会计核算七种方法相互配合、互为依存,构成了互相联系、相互配合、缺一不可,但又各据特色的方法体系。其中主要是( ),这三项活动周而复始、循环往复,构成了会计循环。
A. 设置账户和复式记账 B. 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 C. 登记账簿
D. 财产清查和成本计算 E. 编制会计报表
12.可比性包括( )两个方面。
A.纵向可比 B.内外可比 C. 横向可比 D.历史可比
13.会计主体应是一个( )的经济单位。
A.独立经营 B.自负盈亏 C.责权利结合 D.法律主体
14.货币计量假设可以与前三项假设结合为( )
A.会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 B.为特定的会计主体
C.在不会面临破产清算的情况下 D.分期进行会计核算。
15.会计对大量的经济业务通过( )等工作,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利润表和资产负债表来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要。
A. 确认 B.计量 C. 记录 D.报告
参考答案:
一、会计集中核算模式下财务监督的现状
会计集中核算是指企业通过将会计管理与财务管理职能进行分离,设置会计核算中心(以下简称“核算中心”),对原本由各分支单位(以下简称“集中单位”)分别负责的经济业务事项集中统一处理,这种会计核算方式在规范企业会计核算行为,加强财务监督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集中核算企业加强财务监督的必要性。实行会计集中核算以后,一些企业误认为会计主体发生了变化,或认为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有关法律责任由会计核算中心负责,故放松甚至放弃了财务监督,但是事实证明,实行集中核算的企业既有必要又有条件加强财务监督,一是核算单位实行了账实分离,为了防止账实脱节就有必要加强财务监督管理;二是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将一部分财务人员从大量繁杂的核算工作中解脱出来,更有时间和精力履行财务监督职能。
(二)会计集中核算模式下财务监督的特点。
1.实行会计集中核算能够进一步规范财务监督程序。企业实施会计集中核算后,可以通过制定统一的会计政策和会计核算办法,有效地促进会计处理标准的协调统一,大幅提升企业会计核算标准化水平和会计信息质量,进一步规范财务监督制度和程序,从而避免了财务人员运用传统的思维和检查方式方法去开展监督检查工作。
2.实行会计集中核算能够进一步强化会计监督职能。企业实施会计集中核算后,核算中心属于更高层级,并与集中单位相对独立。一方面,集中单位无权也不能直接、随意地指使核算中心财务人员办理不符合规定的经济业务,核算中心更加自主地开展会计核算、审核和监督工作,有效抵制不合法、不合规的经济业务,进一步加强会计监督职能;另一方面,核算中心开展财务监督时能够有效避免同级部门或机构在监督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人情监督和过多地讲究个人关系问题,从而使会计监督职能得到强化。
3.实行会计集中核算能够进一步提升财务管控能力。企业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各集中单位的财务数据都汇总到核算中心,核算中心就可以通过数据了解到集中单位各项经济业务开展情况,同时对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集中全企业的监督资源,对集中单位开展现场检查,从而实现对集中单位的资产管理、负债、收支、预算计划制定和执行、财务计划落实等经济活动的全过程监督,最终能够较好地履行其监督的职责。
二、会计集中核算模式下财务监督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集中单位财务监督机制出现缺失和弱化倾向。集中单位财务交由会计核算中心核算后,取消了会计、出纳岗位,只设一名报账员,单位的优秀会计人员都集中到核算中心,使集中单位的内部牵制、监督职能不同程度地被弱化。同时,集中单位客观认为财务监督职能随着集中核算一并转移到了核算中心,所以在日常工作中会有意识地采取一些措施规避核算中心的审核,从而导致集中单位在行使内部财务监督职能上流于形式。
(二)核算中心会计监督职责落实不到位。一是核算中心和集中单位职责定位不清。由于核算中心在功能定位上侧重核算职能,并认为自主权在集中单位,对其监督有难度,于是,核算中心与集中单位对各自的责任产生了一些模糊的认识,产生“三不管”现象。二是核算中心财务人员与实际工作相脱离。由于核算中心和集中单位一般不在一起办公,核算中心财务人员不能较好地参与日常发生的经济业务,对经济业务的审核仅限于相关的票据,很难掌握业务发生的全过程和业务的真实性,这样造成会计集中核算人员与实际工作相脱离。同时,核算中心财务人员不能较好地了解集中单位的经济业务,造成财务监督由事前、事中、事后,变成了只有事后监督,无法对监督工作形成有力的业务支撑和材料证据。
(三)集中单位报账人员素质有待提高。有些集中单位对报账人员随意任命,认为报账人员有无会计从业资格、有无财务工作经验和能力都无关紧要,导致报账人员职业道德和专业胜任能力参差不齐,有的报账人员疏忽大意、不负责任,不是报账不及时,就是报账错误百出,并且对相应的经济业务事项理解不透、说不清楚,而核算中心财务人员对集中单位经济业务也不是很了解,容易导致账务处理不及时,增加企业经营管理风险;有的报账人员不能很好地贯彻执行法律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准则制度,日常业务完全按照领导的授意、指使处理,依法治企观念淡薄,导致会计资料不真实、模糊不清,出现违法违纪现象。
三、优化会计集中核算模式下财务监督的措施
企业应通过明确核算中心和集中单位的功能定位,健全内部控制等财务管理制度,培养高素质的报账员队伍,充分发挥双方协同的财务监督职能,保障企业规范管理和运行。
(一)提高认识,及时转变工作观念。转变观念、加强宣传,做好协调沟通工作,营造良好的核算环境。集中单位要认真学习各项财务规章制度,深刻体会会计集中核算是现代企业实行集团化运作的趋势和要求,努力提高认识,积极配合核算中心开展集中核算工作。核算中心要严格审核,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及时向集中单位反映经营生产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管理漏洞,并提出合理化建议,逐步实现核算中心由单一记账机构向全面监督和管理的“综合管理型”转变。
(二)进一步明确核算中心和集中单位的职责权限。核算中心是财务监督的执行主体,主要负责授权审批程序、资金集中管理、标准成本应用等方面合规性、合法性的监督功能,要以会计核算为基础,以财务监督和监控为手段,以会计服务为目的,服务于企业经营发展,进一步提升核算中心在集中单位经营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从而避免将自身功能定位于单纯的会计核算的误区,可以将名称调整为“财务共享中心”或“会计管理中心”。集中单位是财务监督的责任主体,重点做好资产管理、预算执行控制、内控制度建设等方面真实性、完整性的监督功能。同时,集中单位负责人要认真学习财经法律法规,纠正认识偏差,对会计资料的真实、合法、完整性负责,配合支持会计核算中心工作,主动接受来自核算中心的财务监督。
(三)进一步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核算中心和集中单位要根据经济业务特点,结合自身实际,深入调查研究,制定和完善相应的内部财务管理制度,一是要形成严密的宏观制度约束,对制定的管理制度要少些弹性,多些刚性要求,对内容模糊不清的条款要进一步丰富和细化,保证核算中心在各项业务处理过程中都有据可依;二是建立健全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内部管理控制体系,包括严格的资金管理制度、信息保密制度和岗位轮换制度等,严格控制和预防各种违反财经法规行为的发生,只有会计法规和规定健全了,各项业务活动才能健康有序开展,会计监督才能有章可循。
(四)进一步加强核算中心和集中单位财务协同监督。核算中心和集中单位在财务监督工作中要明确分工合作关系,密切配合,协同开展经济业务监督,核算中心要积极参与集中单位的各项经济业务的决策与执行,细致审核、严格把关,促进财务监督与财务决策目标的有机统一。集中单位要逐项审查各项支出的手续是否完整、准确,账实是否相符,争取从业务源头上杜绝和减少虚假支出行为发生。核算中心和集中单位在财务监督工作中没有绝对的界限,双方要协同作战,形成耦合力。
(五)提升报账人员素质,积极履行会计监督职能。报账人员是集中单位会计核算工作的基础,在核算中心和集中单位之间起着桥梁纽带作用,对经济业务事项处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核算中心会计信息质量,所以提高报账人员综合素质是提升报账水平、强化会计监督的根本要求,集中单位负责人应高度重视,选拔职业道德水平高、具有专业胜任能力的人员担任报账人员,加强培训和培养,保持其工作岗位相对独立和稳定,不断提高财务监督水平。
关键词:会计;集中核算;做法;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2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31(2006)09-0078-03
按照会计委派制的要求,全国有100多个地级市、1053个市(县、区)、13000多个乡镇实行了会计集中核算制。该制度是完善我国公共财政体系的重大改革,是从源头治理腐败的一项重要措施,在强化会计监督、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遏制腐败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会计集中核算制的基本做法
会计集中核算制是指财政部门成立会计核算中心,在单位资金所有权、使用权和财务自不变的前提下,取消单位会计和出纳,各单位只设报账员,通过会计委派,对行政事业单位集中办理会计核算业务,融会计核算、监督、管理、服务于一体的会计委派形式。从会计集中核算制度的基本运作模式看,其基本做法就是在机制创新上“三分离一公开”。
1.会计业务决策者与执行者的分离。以往会计做假行为的发生,多数是会计业务的决策者即单位的领导指使,会计人员出于行政上的领导关系或自身利益需要而具体操作。而会计集中核算模式则使会计业务从各单位的内部处理变为会计核算中心的集中处理,会计人员的隶属关系与单位分离,单位领导不可能指使会计集中核算机构的会计人员做假,这种管理模式使想做假却没人去做。
2.财务审批与会计监督的分离。过去多数部门的财务机构设置是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融为一体,财务部门负责人既是财务审批人也是会计人员,在会计事项处理上经过部门负责人审签同意的原始凭证,既表示符合财务制度的财务审批又表示符合会计处理规范的会计监督审批。这种集双重职能为一身的管理方式,缺乏财务与会计的相互制约,使单位内部的会计舞弊行为成为可能。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财务审批职能由单位行使,会计监督职能由会计核算中心行使,在审批责任人和实际操作人上形成分离,通过双重制约职能的建立,使得想做假也没人敢做。
3.会计凭证的存放管理与单位分离。过去会计业务处理完毕后,全部会计档案均由本单位保存,多数单位是长期在财务部门保存,当会计做假行为发生后,外人很难得知。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会计档案由会计核算中心处理并保存,按照会计稽核制度的要求,稽核人员对可疑的会计凭证可以与出具凭证的单位进行核查。同时会计核算中心的运行过程既受各预算单位的监督、财政部门内部的监督,也受来自审计纪检等有关部门的监督。审计部门对预算单位的财务状况、会计凭证等进行审计的同时,也是对核算中心的审计。
4.会计业务处理的过程公开。在过去的分散核算形式下,会计业务的处理过程是封闭的,对会计业务的知情范围非常有限,往往只有一、两个人知道。在会计集中核算形式下,一项会计业务处理,至少要经过单位的经手人、证明人、财务审批人和报账员、会计核算中心的审核会计、记账会计和会计主管等七个环节,对数额较大的还要经过单位的主管领导、会计核算中心的分管领导等审批。整个业务处理过程又是在“一站式办公,柜组式作业”的运作方式下进行。知情范围的扩大,运作过程的公开,变“暗箱操作”为“阳光作业”,从运作机制上就形成了对舞弊行为的有效遏制。
二、会计集中核算制存在的问题
会计集中核算制这种新的财务管理模式,尽管新闻媒体、会计理论、具体操作部门以及纪检、监察和财政等职能部门都给予了肯定,但作为实践产物的会计集中核算制总是滞后于实践本身的发展,在实践中暴露出来一定的局限性,必须引起我们的关注。
1.会计监督工作存在盲点。会计集中核算形式下,会计人员脱离了各委派单位的实际业务工作,很难详细了解情况;一个核算人员又同时负责多个单位账务,无力全局掌握每个单位业务细节,行使会计监督的职能有一定难度。具体说,核算站实行大厅式作业和核算站办公的工作模式,单位计划买什么,花多少钱,是否真正产生这项经济业务,单位在没有去核算站报账前,会计人员一无所知。会计人员对单位资金的使用,只能在单位来核算站报账时进行监督。这种监督只能称做事后监督。目前核算站己经实行了会计电算化,要做到账证、账账和账表三个一致很容易。如果三者不一致,微机就不执行下一个程序,并且电脑还会自动给操作者以提示。而要做到账实相符,则相当困难。单位报账时,会计人员只能根据单位报来的单据是否合法来判断。只要单据合法有效,不管单据上反映的经济业务是否真实,会计必须办理报销业务。所以说,会计集中核算后会计信息的质量得不到制度上的充分保证。
2.不能完全堵塞经费支出漏洞。节约财政支出,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是实行会计集中核算的出发点。核算站由于对单位的经济业务缺乏必要的了解,对单位报来的票据只能从两个方面进行监督审核:一是看有没有单位领导的签字,是否与预留核算站的印鉴相符;二是看单位拿来的票据是否合格。这种监督审核,实质上只能做到以单据论单据。如果上面两点都符合要求,即使单位用合法的票据套取现金,核算站也无法控制,不合理支出不会减少,漏洞不能完全堵塞,腐败行为照样发生。另外,核算站设备购置费、正常运转费和业务单位各种凭证资料的购置费,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3.核算中心人员少,工作量大。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由财政部门在银行开设统一核算账户,集中办理资金收付,各单位的财务工作主要都集中在会计核算中心。从目前各地会计核算中心的运行情况来看,都普遍存在着核算中心人员少、工作量过大,报账员在核算站报账等候时间较长,部分单位领导不够理解,从而使单位与委派会计之间造成一些矛盾,特别是核算业务量较大的核算中心,这些矛盾更加突出。
4.核算中心制度建设滞后于业务的发展。会计核算中心成立时间较短,各项规章制度还不能完全适应不断发展的业务要求,某些方面已经制约了会计业务的发展,主要表现有:一是核算中心职能定位与会计人员职责定位衔接不紧。核算与监督、管理与服务是会计核算中心的基本职能,究竟谁是第一位谁是第二位,实践过程中,会计人员履行职责时常处于左右为难的尴尬境地。二是会计人员的思想政治工作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会计人员坚持制度和原则的底气不足。三是控制会计人员的岗位风险缺乏长效机制。
三、完善会计集中核算制的基本对策
会计集中核算制作为一种制度并非完美无缺,还存在一些问题,但关键是要结合形势和任务的发展,从实际出发,不断加强会计集中核算制的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建设。
1.转变会计职能,从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化。目前会计核算中心的主要工作是资金支付和会计核算,如果将会计核算中心仅仅作为一个记账机构是远远不够的,更要着重预算执行信息的反馈和控制。必须加强预算资金支付的事前控制,在决定资金支付之前应确定是否应该支付、如何支付,而不能到支付完了事后才来明确。核算中心工作人员在收到预算单位支付申请后应确定是否可以支付,如何支付,然后才通知银行付款。会计核算中心的发展,必须要从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尽快扭转将核算中心视作单纯的核算机构的观念。
2.正确处理现行开支标准与实际支出的关系。在会计集中核算实践中,现行行政事业单位开支标准与具体繁杂的实际支出有一定的差距,如何把握好既坚持规章制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又实事求是地处理好实际开支的报销问题,以保证单位正常业务活动的开展,这是对核算中心工作人员业务素质和职业判断能力的严峻考验。一方面,如果对超出标准的开支一律不予报销,则有可能影响各部门、各单位行政任务的完成和各项事业的发展;另一方面,统一财务制度开支标准是行政事业财务工作中正确处理事、人、钱、物四者之间关系的主要依据和标准。如果对超出规定的开支只要单位领导审批后就一律报销,这不仅违背了财务制度,放弃了会计监督,而且还可能助长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最终也不利于各部门、各单位行政任务的完成和各项事业的发展。因此,处理好开支标准与实际支出的关系尤为重要。
3.完善内外监控制度,确保财政资金、财产物资的安全。由于财政性资金集中管理后,财政资金管理的风险也大为集中,必须加强内控,建立内部制约机制,防范风险。每一笔支出都应实行事前审核,核对金额,在保证凭证真实、准确、合理、合法后,才能通知银行付款。要建立和完善大额费用审批制度、超指标审批制度、超用款计划审批制度、大额借款审批制度以及预算单位的财产物资管理制度等内控制度,明确责任。同时,会计核算中心还要主动接受外部监督,向预算单位反馈资金支付的信息,与单位形成相互制约的机制,接受财政内部监督部门、审计等职能部门的监督,保证财政资金、单位财产物资的安全。
4.加强审计,规范行为,明确责任,防范风险。会计集中核算的主体是政府,凭借的职能是政府社会经济管理权和国有资产所有权。实施会计集中核算,必须加强会计人员的服务意识,加强审计对会计的再监督,从更高的层次上去规范会计人员行为,防止其滥用政府权力和形成新的官僚作风。会计人员离不开与钱财打交道,有着较高的执法风险,只有强化风险意识,进一步明确责任,加强对会计人员上岗、任期和离任前的定期及不定期审计力度,才能确保会计信息的质量,提高会计信息的真实性,确保会计人员清正廉洁和健康成长。
5.建立远程报账系统和远程查账系统。建立远程报账系统和远程查账系统是会计核算中心电算化和网络化发展的必然选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来处理日常工作,建立远程报账系统,可以从根本上解决核算中心工作人员的超负荷工作量。事实上,会计人员大量的工作集中在凭证的整理和摘要的输入上,实现远程报账后只需审核和修改。工作效率提高后,能使会计人员有更多的精力从事单位的财务和预算管理工作。对单位而言,报销和凭证的输入工作可以在几天的时间里分散进行,到核算站报账时可以减少报账等候时间。整个管理流程完全自动化,单位、前台、后台之间数据资源完全共享,避免了重复劳动,从而实现系统优化。建立远程查账系统,还可以根据自己单位工作的特点和需求设置一些明细科目,有利于业务单位及时了解预算执行、财务收支情况,增进核算中心与单位之间的会计信息交流,对财政部门实施远程预算监控、用款计划管理、授权支付额度的下达、财政收支会计核算监督检查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实践证明,尽管目前实行会计集中核算还存在一些问题,但在加强财政资金收支管理、改变会计核算方式、预算执行情况控制等方面都已显示出会计集中核算制的优越性,总的看是利大于弊,是一项成功的会计管理制度。而当前的主要工作就是明确会计核算中心作为预算执行机构的地位,以预算执行为主要任务,转变工作职能,不断推进会计集中核算制的改革和完善。
参考文献:
[1] 卢建超,王绍鹏,杨玲.试析会计集中核算的弊端[J].财会月刊,2002,(5).
[2] 徐余华.财政资金管理方式改革的现状、问题和对策[J].宁波财税和会计,2003,(2).
[3] 曾纪发.会计集中核算制的局限及转化构思[J].预算管理与会计,2003,(8).
会计集中核算是指企业通过将会计管理与财务管理职能进行分离,设置会计核算中心(以下简称“核算中心”),对原本由各分支单位(以下简称“集中单位”)分别负责的经济业务事项集中统一处理,这种会计核算方式在规范企业会计核算行为,加强财务监督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集中核算企业加强财务监督的必要性。
实行会计集中核算以后,一些企业误认为会计主体发生了变化,或认为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有关法律责任由会计核算中心负责,故放松甚至放弃了财务监督,但是事实证明,实行集中核算的企业既有必要又有条件加强财务监督,一是核算单位实行了账实分离,为了防止账实脱节就有必要加强财务监督管理;二是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将一部分财务人员从大量繁杂的核算工作中解脱出来,更有时间和精力履行财务监督职能。
(二)会计集中核算模式下财务监督的特点。
1.实行会计集中核算能够进一步规范财务监督程序。
企业实施会计集中核算后,可以通过制定统一的会计政策和会计核算办法,有效地促进会计处理标准的协调统一,大幅提升企业会计核算标准化水平和会计信息质量,进一步规范财务监督制度和程序,从而避免了财务人员运用传统的思维和检查方式方法去开展监督检查工作。
2.实行会计集中核算能够进一步强化会计监督职能。
企业实施会计集中核算后,核算中心属于更高层级,并与集中单位相对独立。一方面,集中单位无权也不能直接、随意地指使核算中心财务人员办理不符合规定的经济业务,核算中心更加自主地开展会计核算、审核和监督工作,有效抵制不合法、不合规的经济业务,进一步加强会计监督职能;另一方面,核算中心开展财务监督时能够有效避免同级部门或机构在监督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人情监督和过多地讲究个人关系问题,从而使会计监督职能得到强化。
3.实行会计集中核算能够进一步提升财务管控能力。
企业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各集中单位的财务数据都汇总到核算中心,核算中心就可以通过数据了解到集中单位各项经济业务开展情况,同时对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集中全企业的监督资源,对集中单位开展现场检查,从而实现对集中单位的资产管理、负债、收支、预算计划制定和执行、财务计划落实等经济活动的全过程监督,最终能够较好地履行其监督的职责。
二、会计集中核算模式下财务监督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集中单位财务监督机制出现缺失和弱化倾向。
集中单位财务交由会计核算中心核算后,取消了会计、出纳岗位,只设一名报账员,单位的优秀会计人员都集中到核算中心,使集中单位的内部牵制、监督职能不同程度地被弱化。同时,集中单位客观认为财务监督职能随着集中核算一并转移到了核算中心,所以在日常工作中会有意识地采取一些措施规避核算中心的审核,从而导致集中单位在行使内部财务监督职能上流于形式。
(二)核算中心会计监督职责落实不到位。
一是核算中心和集中单位职责定位不清。由于核算中心在功能定位上侧重核算职能,并认为自在集中单位,对其监督有难度,于是,核算中心与集中单位对各自的责任产生了一些模糊的认识,产生“三不管”现象。二是核算中心财务人员与实际工作相脱离。由于核算中心和集中单位一般不在一起办公,核算中心财务人员不能较好地参与日常发生的经济业务,对经济业务的审核仅限于相关的票据,很难掌握业务发生的全过程和业务的真实性,这样造成会计集中核算人员与实际工作相脱离。同时,核算中心财务人员不能较好地了解集中单位的经济业务,造成财务监督由事前、事中、事后,变成了只有事后监督,无法对监督工作形成有力的业务支撑和材料证据。
(三)集中单位报账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有些集中单位对报账人员随意任命,认为报账人员有无会计从业资格、有无财务工作经验和能力都无关紧要,导致报账人员职业道德和专业胜任能力参差不齐,有的报账人员疏忽大意、不负责任,不是报账不及时,就是报账错误百出,并且对相应的经济业务事项理解不透、说不清楚,而核算中心财务人员对集中单位经济业务也不是很了解,容易导致账务处理不及时,增加企业经营管理风险;有的报账人员不能很好地贯彻执行法律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准则制度,日常业务完全按照领导的授意、指使处理,依法治企观念淡薄,导致会计资料不真实、模糊不清,出现违法违纪现象。
三、优化会计集中核算模式下财务监督的措施
企业应通过明确核算中心和集中单位的功能定位,健全内部控制等财务管理制度,培养高素质的报账员队伍,充分发挥双方协同的财务监督职能,保障企业规范管理和运行。
(一)提高认识,及时转变工作观念。
转变观念、加强宣传,做好协调沟通工作,营造良好的核算环境。集中单位要认真学习各项财务规章制度,深刻体会会计集中核算是现代企业实行集团化运作的趋势和要求,努力提高认识,积极配合核算中心开展集中核算工作。核算中心要严格审核,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及时向集中单位反映经营生产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管理漏洞,并提出合理化建议,逐步实现核算中心由单一记账机构向全面监督和管理的“综合管理型”转变。
(二)进一步明确核算中心和集中单位的职责权限。
核算中心是财务监督的执行主体,主要负责授权审批程序、资金集中管理、标准成本应用等方面合规性、合法性的监督功能,要以会计核算为基础,以财务监督和监控为手段,以会计服务为目的,服务于企业经营发展,进一步提升核算中心在集中单位经营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从而避免将自身功能定位于单纯的会计核算的误区,可以将名称调整为“财务共享中心”或“会计管理中心”。集中单位是财务监督的责任主体,重点做好资产管理、预算执行控制、内控制度建设等方面真实性、完整性的监督功能。同时,集中单位负责人要认真学习财经法律法规,纠正认识偏差,对会计资料的真实、合法、完整性负责,配合支持会计核算中心工作,主动接受来自核算中心的财务监督。
(三)进一步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核算中心和集中单位要根据经济业务特点,结合自身实际,深入调查研究,制定和完善相应的内部财务管理制度,一是要形成严密的宏观制度约束,对制定的管理制度要少些弹性,多些刚性要求,对内容模糊不清的条款要进一步丰富和细化,保证核算中心在各项业务处理过程中都有据可依;二是建立健全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内部管理控制体系,包括严格的资金管理制度、信息保密制度和岗位轮换制度等,严格控制和预防各种违反财经法规行为的发生,只有会计法规和规定健全了,各项业务活动才能健康有序开展,会计监督才能有章可循。
(四)进一步加强核算中心和集中单位财务协同监督。
核算中心和集中单位在财务监督工作中要明确分工合作关系,密切配合,协同开展经济业务监督,核算中心要积极参与集中单位的各项经济业务的决策与执行,细致审核、严格把关,促进财务监督与财务决策目标的有机统一。集中单位要逐项审查各项支出的手续是否完整、准确,账实是否相符,争取从业务源头上杜绝和减少虚假支出行为发生。核算中心和集中单位在财务监督工作中没有绝对的界限,双方要协同作战,形成耦合力。
(五)提升报账人员素质,积极履行会计监督职能。
报账人员是集中单位会计核算工作的基础,在核算中心和集中单位之间起着桥梁纽带作用,对经济业务事项处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核算中心会计信息质量,所以提高报账人员综合素质是提升报账水平、强化会计监督的根本要求,集中单位负责人应高度重视,选拔职业道德水平高、具有专业胜任能力的人员担任报账人员,加强培训和培养,保持其工作岗位相对独立和稳定,不断提高财务监督水平。
四、结论
关键词: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改革
中图分类号:F60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0748(2016)01-0021-02
引言
随着国民经济快速的发展,事业单位为了跟上经济发展的脚步在不断完善和提升自己。然而由于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制度的不完善使得会计核算制度跟不上当前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很大程度上滞后了事业单位的运行和发展。因此为了跟上事业单位发展的脚步,确保企业经济不受影响,完善会计核算制度的改革非常必要。事业单位应根据自身的需求对会计核算制度进行改善,并将其作为企业研究课题的重要一课。加强管理制度,加大审核力度,意在保护事业单位自身正当的经济利益不受损害。
1事业单位在会计核算方面遇到的问题
1.1会计核算基础和其体系的不完整
目前事业单位在会计核算方面都采用收付实现制,该制度是以收到或支付的现金作为确认收入和费用的依据。在这种会计基础下,如果是本期实际收到现金的收入,那么不论是否属于本期,都会作为本期的收入来处理;同样的在本期以现金付出的费用,不论是否属于本期,也会作为本期获得补偿。然而这一制度不利于单位进行成本核算,无法真实的记录该期的收入和支出,对于会计核算造成巨大影响,不利于防范财务风险。同时收付实现制也造成了不同时期财务数据不具有可比性,使得会计核算时无法与以往比较,不利于绩效考核的进行。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该制度已经无法满足事业单位经济发展的需求。
1.2会计科目设置存在的问题
会计科目是根据会计要素进行更具体的分类科目,对再次记账有着很大的意义,在会计基础中也具有很大的作用。但事业单位在会计科目的设置中存在很多问题,对于其收入类别有着具体的收入明细,却未对支出方向进行明确规范。因此在实际核算中,会对事业单位相关核算中造成巨大影响。对于资产、成本、损益科目的混淆不清使得事业单位在分类核算时发生重算或漏算的情况。同样在事业单位内部,由于预算管理制度不同,各个单位的科目设置也出现混乱。容易造成制度规则不明确,不利于企业后期的会计核算的进行,影响企业资金的运行。
1.3控制和监督力度问题
从预算管理到记账、报账,会计核算是一个庞大的工程,少不了强有力度的控制和监督。事业单位应严厉杜绝假账,腐败现象的发生。而推出的会计集中核算制度是将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分在两个部门进行,权力的分割化势必导致控制和监督的职能弱化。另外对于财务报表时,相关会计核算人员素质不高,对相应会计核算要求掌握不够。在审核时,只对其账单的合法性进行审查,而对其内容是否真实却不再核实,使得不法分子伪造票据内容,进行不合法的行为,出现转空子的现象[1]。
2完善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制度改革的措施
2.1完善会计核算基础及其体系
相对于事业单位使用的收付实现制,应建立可行的权责发生制度。收入按现金收入及未来现金收入,费用按现金支出及未来现金支出。也就是说如果本期已经有的收入和已经发生或应当负担的费用,不论其款项是否已经收付,那么都应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处理;同样那些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经在当期收付,也不会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因此,权责发生制符合计量方面的要求,它有效解决了收入和费用何时予以确认及确认多少的问题。也解决了收付实现制中不通期所引起的会计核算问题。因此建立有效权责发生制并加强收付实现制的使用力度,可对事业单位成本进行有效核算,也能使资金的支出和收入与时期相匹配,使企业资金更好运转。为后期绩效评估,资金核算提供了便利。
2.2完善会计科目的设置
为了满足事业单位会计合算的需要,可以适当的调整部分会计科目,如月末时将各账户余额对应结转到“结余”账户,明显反映非营利组织增收的结果和运用资金的情况;还可通过计算固定资产折旧,可反映出在使用过程中固定资产的消耗,也能比较全面的反映事业单位运行中的各项成本和费用;此外会计科目与会计要素要相互对应,将成本并入资产,损益拆分为收入和费用类。会计科目和会计要素的结合可使会计核算工作高效进行。另外在科目命名时可采用通俗易懂的词语,可降低工作人员的记忆和理解难度,也避免一些有歧义的词语引起错误,也提高了会计核算的准确度和高效性。总之在设置会计科目时,应明确表明科目种类,不可出现意义相近类别,杜绝不法行为的发生,对事业单位资金造成影响[2]。
2.3加强控制和监管力度
在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制度的工作中,不能只是将核算制度作为重点,还要加强核算中心的财务监督管理能力。事业单位根据自身特点建立相应的管理机制,建立全面的会计核算中心内部监督和赏奖惩罚制度。有效对财务进行管理和监督。不定期对日常经济活动的收支情况进行检查,严防转漏洞,做假账的行为。在大众面前公开财务制度,通过互相监督来规范行为。同时提高财务人员的职业素质和责任意识,加强其素质培养,不定期进行考核。会计核算中心要充分的发挥其内部核算监管的职能,对违法违规的经济行为加大惩罚力度,对相关责任人实施不定期考核,从根本上杜绝腐败现象。
3结语
事业单位在发展的过程中面临压力和许多复杂的经营环境,事业单位在发展时,会计核算也要跟上步伐。因此对会计核算的环境和信息的要求都在不断提高。而会计核算在改革的过程也出现了很多问题,同时在解决时也要面临很多问题。对现有的问题,提出解决措施也可以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制度更加完善。这项制度的完善是一个复杂的,长期性工作。需要事业单位必须结合会计核算的现实出发,完善会计核算的基础及其体系,加强会计核算的内部控制和监督检查。完善会计科目的设置,不断地提高会计人员的基本素养和专业水平。使会计核算工作与单位实际发展脚步并行,进而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得到有效提高,实现其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孙莉华.试论行政单位中会计核算制度的完善[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20):25-26.
关键词:会计;集中核算;症结
一、会计集中核算制的操作办法
从当前会计集中核算制度的基本运作模式看,基本做法就是在机制创新上“三分离一公开”。
1.设立会计核算账户,撤销单位账户。实行“统一管理,分户核算”,由财政局和银行负责统一办理销户和存款余额划转手续。
2.集中管理会计档案资料。集中核算后,各单位的会计档案由核算中心统一保管、编目、立卷、归档。
3.实施报账员制度,取消单位会计机构。单位撤销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设置专职报账员,负责向核算中心申请支款、经办单位财务收支具体业务。核算中心根据单位业务量的大小,分别核发了备用金,用于报账员支付单位零星费用。
4.办理工资直发。在对财政供养人员及工资标准进行清理的基础上,实施工资统发,核算中心为每位干部职工在银行设立工资账户,按月将审核后的工资打人工资卡。
5.实行统一财务公开。会计核算中心定期向有关单位提供会计报表和财务分析。并统一办理财务公开。
二、会计集中核算制存在的不足之处
作为新的财务管理模式,尽管人们给予会计集中核算制充分的肯定,但同时作为实践产物的会计集中核算制还是相对滞后于实践的发展,也暴露出一定的局限性,须引起关注。
1.会计监督工作存在盲区。会计集中核算形式下,会计人员脱离了实际业务工作,很难详细了解情况:核算人员负责多个单位账务。无力全局掌握业务细节,行使会计监督职能有一定难度。目前核算站己经实行了会计电算化,要做到账证、账账和账表三个一致很容易。而要做到账实相符,则相当困难。单位报账时,会计人员只能根据单位报来的单据是否合法来判断。只要单据合法有效,不管单据上反映的经济业务是否真实,会计必须办理报销业务。会计集中核算后会计信息的质量得不到制度上的充分保证。
2.无法完全弥补经费支出漏洞。节约财政支出,预防和治理腐败是实行会计集中核算的出发点。核算站由于对单位的经济业务缺乏必要的了解,对单位报来的票据监督审核比较片面:一是看有没有单位领导的签字,是否与预留核算站的印鉴相符:二是看单位拿来的票据是否合格。实质上只能做到以单据论单据。无法控制不合理支出。漏洞也不能完全堵塞。
3.人员少,工作重。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各单位的财务工作主要都集中在会计核算中心。从目前各地会计核算中心的运行情况来看,都普遍存在着核算中心人员少、工作量过大,报账员在核算站报账等候时间较长,部分单位领导不够理解,从而使单位与委派会计之间造成一些矛盾,特别是核算业务量较大的核算中心。这些矛盾更加突出。
4.核算中心制度建设滞后。会计核算中心成立时间较短,各项规章制度还不能完全适应不断发展的业务要求,某些方面已经制约了会计业务的发展。主要表现有:核算中心职能定位与会计人员职责定位衔接不紧。核算与监督、管理与服务是会计核算中心的基本职能,究竟谁是首要的,实践过程中,会计人员履行职责时常左右为难:会计人员的思想政治工作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会计人员坚持制度和原则的底气不足:控制会计人员的岗位风险缺乏长效机制。
三、会计集中核算制完善对策
1.处理好现行开支标准与实际支出比例。如何把握好既坚持规章制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又实事求是地处理好实际开支的报销问题,以保证单位正常业务活动的开展,这是对核算中心工作人员业务素质和职业判断能力的严峻考验。一方面,如果对超出标准的开支一律不予报销,则有可能影响各部门、各单位行政任务的完成和各项事业的发展:另一方面,统一财务制度开支标准是行政事业财务工作中正确处理事、人、钱、物四者之间关系的主要依据和标准。如果对超出规定的开支只要单位领导审批后就一律报销,这不仅违背了财务制度,放弃了会计监督,而且还可能助长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最终也不利于各部门、各单位行政任务的完成和各项事业的发展。因此,处理好开支标准与实际支出的关系尤为重要。
2.转变会计职能,由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化。目前会计核算中心的主要工作是资金支付和会计核算,如果将会计核算中心仅仅作为一个记账机构是远远不够的,更要着重预算执行信息的反馈和控制。必须加强预算资金支付的事前控制,在决定资金支付之前应确定是否应该支付、如何支付,而不能到支付后才来明确。核算中心工作人员在收到预算单位支付申请后应确定是否可以支付,如何支付,然后才通知银行付款。会计核算中心的发展,必须要从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尽快扭转将核算中心视作单纯的核算机构的观念。强化监督。实现从单纯核算服务型向监督管理型转变。中心会计既要向核算单位负责,认真搞好日常会计核算,及时提供真实完整的会计信息,同时更要向政府财政负责。核算中心一方面要严格按照财经纪律办事,关口前移,变事后监督为事前监督。掌握单位正常经济活动情况,参与单位的经济决策和预算编制,定期组织报账员学习财经法规,听取单位建议和意见,最大程度地避免核算业务判断上的误区。另一方面要更新监督观念,建立一个有效实施会计监督的运行机制,改善监督环境。加强同审计、纪检、监察等部门进行联合检查监督,重视社会监督作用,切实强化会计监督,真正发挥源头治腐作用,
3.确立监控制度,确保财政资金、财产物资安全。由于财政性资金集中管理后,财政资金管理的风险也大为集中,必须加强内控,建立内部制约机制,防范风险。每一笔支出都应实行事前审核,核对金额,在保证凭证真实、准确、合理、合法后,才能通知银行付款。要建立和完善大额费用审批制度、超指标审批制度、超用款计划审批制度、大额借款审批制度以及预算单位的财产物资管理制度等内控制度,明确责任。同时,会计核算中心还要主动接受外部监督,向预算单位反馈资金支付的信息,与单位形成相互制约的机制,接受财政内部监督部门、审计等职能部门的监督,保证财政资金、单位财产物资的安全。
关键词:中小企业;会计核算;财务管理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20-0129-03
一、中小企业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会计核算是以货币为计量单位,及时办理会计手续、进行会计核算的会计事项,对生产经营活动或者预算执行过程及其结果进行连续、系统、全面的记录、计算和分析,定期编制并提供财务会计报告和其他一系列内部管理所需的会计资料,同时渗透到生产经营和业务活动的全过程,包括对经济业务事项的事前预测、事中控制和事后核算,是为领导经营管理决策提供依据的一项会计活动。
随着我国经济迅速发展,中小企业力量迅速壮大。在经营过程中,财务管理是企业生存的重要条件。目前我国的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中的会计核算不规范问题日益突出,诸如财会人员不固定、兼职会计多、会计人员随意编制会计科目或混淆会计科目之间的关系、费用分摊混乱、违背会计原则等乱象纷呈。一些中小企业偷税漏税问题频频发生,所有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不利于企业自身的发展壮大,也给国家财政收入造成损失。因此,为了企业的发展,进一步规范中小企业会计核算已非常必要。
1.企业管理者不够重视会计工作
部分中小企业管理者的文化程度较低,管理水平不上档次,缺乏法律意识和国家观念,企业的财务管理意识淡薄,无法对财务工作给予正确指导和有效监督,更没有意识到企业会计核算的重要性。许多企业的会计核算根本没有起到应有作用,还停留在敷衍应付状态,致使会计核算无法真正发挥作用。另外,一些企业的领导不按会计法规办事,对企业的会计核算工作横加干涉,致使财务人员无法做好会计核算工作,独立性遭到破坏,造成企业会计核算工作的职能得不到充分发挥。有的管理者为了达到偷漏税等不法目的,授意、指使、强令会计人员做假账,这就对企业经济活动的预测和企业会计相关工作的顺利进行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2.会计基础工作环节薄弱
许多中小企业对于会计管理电脑信息系统的基础建设不够,特别是电脑信息管理系统服务器的设备建设不足,电脑终端的保密性也不足。有的小企业没有使用财务管理软件系统,财务管理上比较混乱,账本存放位置的安全性也比较差,出现了许多漏洞。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人员安排不合理。企业在设计会计部门时对岗位、人员没有进行科学、合理的分配,部门内部的分工不明确,责任没落实,严重影响会计核算工作的展开。二是财务管理制度和程序不规范。企业账目建立混乱、会计违规操作现象甚为突出。部分企业将自己的利益置于国家利益之上,搞阴阳两本账,偷逃税款。三是会计基础信息不准确。除了企业谋取不正当利益之外,某些员工为获取利益编报虚假费用,对财务报表进行调整,甚至擅自开取发票,导致企业会计核算中的基础信息失真,影响会计核算的真实性。
3.会计核算缺乏有效监管
针对企业会计核算而言,会计监督必不可少,它是规范企业经营行为的好方法,对企业经营行为和现金流通具有约束作用。部分中小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决策人员的会计监督意识不足,法律意识淡薄,财务会计人员整体素质不高等,对财务会计核算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企业的生命线是利润,企业以追求利润为目标,获取的前提是依法依规。受利益驱动,部分企业在财务上弄虚作假、违规违纪,损害投资者、债权人以及社会公众的利益,如对内对外搞两种账与两种表,欺上瞒下、谋取利益。企业领导的财务管理水平比较差,对会计人员乱指挥,财务人员也未按相关法规提醒企业领导,给予纠正,甚至与不法行为沆瀣一气,会计核算行为脱轨运行,最终造成大害,损坏企业形象。
4.企业内控制度不完善
企业财务内部控制不仅可以促进企业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公司的效益,完善企业的内部管理制度,还可以确保财务资料的完整、合法,维护公司财务安全。财务内部控制与公司内控体系互为犄角,守卫企业资产。财务内部控制的实施和完善将为公司良好的内控体系打下坚实的基础,使公司运营状况健康完善,具有强有力的市场竞争力。但是,目前许多中小企业没有建设或完善会计内控制度,导致内部控制制度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影响会计核算工作。虽然部分企业引进了先进的电算化方式进行会计核算,但是在实际投入使用的过程中没有发挥作用,在浪费资源和成本的同时使会计工作的效率变低。在企业的经营权与企业所有权的关系上,没有对立性,过于统一,企业出现内部各部门或者高层之间的管理不到位,对企业会计核算的工作起到极大的阻碍作用。
5.会计人员的专业素养参差不齐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对财务管理的要求相应提高,会计核算工作量也随之逐渐增加,对会计核算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提高,特别是需要良好的专业素质和道德素质。专业人员的短缺,导致不少小企业存在一些滥竽充数的核算人员,他们缺乏相关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财务工作技能差,整体素质一直难以得到显著提高。有的会计核算人员由于对国家相关法律和政策方针没有充分、准确的了解,很难确保其会计信息记录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进而常常导致会计核算工作无法顺利进行,也为后期企业的最后核算造成了一定困难。还有一些企业的会计核算人员甚至连相应的会计从业资格证都没有,难以对会计核算工作有正确的理解,对基本原则和核算方法也未完全掌握。还有的人员虽然具备专业知识,但是却缺乏职业道德与从业素质,帮助领导做假账,给企业造成严重损害。
二、企业会计核算存在问题对中小企业造成的影响
会计核算存在弊端必定会给企业带来连锁反应,影响管理程序正常运行,久而不治,将危及企业生命。
1.致使企业财务管理混乱
提升财务管理是企业的重要课题,会计核算是财务管理的主要工作,如果会计核算出现问题,就会误导企业决策方向。会计核算出现问题必然会导致会计核算产生误差,财务信息失真,影响企业决策,有可能对企业造成极大的损失。企业需要一个负责任的财务管理人员,科学合理地统筹财务大局,给企业带来光明的前景。财务管理混乱,必定会严重制约企业发展,使企业发展受到阻碍。
2.对企业运营造成制约
企业的可靠性发展和运营应该具备强大的动力,只有具备了足够的动力才可以保证企业在快速健康的环境下运行。而企业有其运营前的决策管理、运营过程中的控制管理、运营结束后的分析管理,因此,必须通过全过程的控制来保证对预期结果的实现,保证效益最大化。企业财务管理必须贯穿于整个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并以会计核算为中心,通过管、审、促等控制职能,提高管理效能。如果会计核算出现了问题,会使企业的支出和收入费用面临着诸多阻碍,将对企业的运营造成直接影响,使企业发展受到极大的打击,对公司的运营产生极大的破坏性,给企业的发展造成负面影响。
3.影响公司管理者的决策
会计对企业发展有着重要的决定性作用,企业的资金流动均通过财务人员经手管理。财务人员专业素质的高低,对财务管理工作有直接影响。企业核算信息可以引导企业决策,只有会计核算正确科学、信息清晰,才能有助于企业决策。因为企业的财务和资金方面的核算对企业有着极大的支撑作用,所以企业在进行决策时不能离开这些数据。只有对会计核算出的数据进行参考,才可以树立正确的企业发展观念,才可以有助于公司的发展,制定正确有效的策略。
4.影响企业的计划和目标
在市场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企业的计划和目标是企业经营的重要工作,而财务管理是企业经营活动的关键环节,对企业的资金活动进行组织、监督和调节,所以财务管理在企业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制定企业的计划时应参照财务报告,只有获得正确的会计核算信息,企业才可以制定计划,使自身具备足够的发展机会。换个角度说,企业只有对自身的财务和资金有足够的了解,才可以进行计划的制定和实行。在制定目标方面,只有建立一个正确、合理、科学的企业会计核算,才能确保公司的计划和目标正确,才可以使企业有更大的发展机会。
5.容易使公司迷失经营方向
企业的发展要有明确的方向,如果企业会计核算出现问题,会计核算机制搞得一塌糊涂,就会造成混乱的会计核算环境,使企业发展找不到正确的依托。会计核算的错误使得企业没有正确的依据进行发展,这样只会带给公司没有发展的未来,使企业员工失去信心,陷入懈怠状态,不利于公司的发展。公司的发展找不到方向,犹如人迷失在沙漠里,找不到出路,沉溺于混乱与模糊,企业死亡威胁无时无刻不存在。
三、中小企业会计核算治理对策
1.建立适宜会计人员的工作环境
加快企业的财务管理系统建设,对财务进行集中管理,为企业提供整体财务运作的信息化平台,达到财务数据精准,反馈及时。同时,以信息化手段提高财务工作的效率,增强决策层对会计核算的重视,加强会计人员的专业培训,丰富专业素养,提高专业水平,以保证会计核算的准确性、及时性。对此,企业领导者首先应当改变自身对会计核算的认知,充分认识到会计核算不仅能够明确企业的收入及支出、成本与盈利,同时还能够评估企业的发展水平,以辅助制定发展战略。其次,应当在企业范围内开展全员会计知识专题讲座,促使员工认识到会计核算的重要性,从而积极改善自身的行为及态度,不断完善会计核算程序和规范,力求会计核算信息准确,为企业发展提供动力支持。
加强会计核算机构的建设。在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重视企业会计核算工作,加强会计核算机构的建设,设置专门、专用、专职的会计人员,赋予会计工作的独立性和自主性、规范性,构建严格执行会计法规的核算机构。选聘会计人员避免任人唯亲,坚持公平公正的录用原则,保证在企业的会计核算机构中使用具有相关工作经验的人才。同时,企业还要做到提高会计核算工作人员薪资待遇,努力留住现在稀缺的会计核算人才,避免该类型人才在企业中身兼多职,分散自身的工作精力,保证他们有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
2.建立规范化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
内部控制即为维护企业财产物资的安全性、完整性,保证会计资料正确性,确保各项财务收支的合理性、合法性而建立起来的业务分管责任制。通过制定企业内部控制的基本规范,提高财务信息质量,有效防范企业经营风险,促进企业提高经营效率和效益。企业实施会计核算工作需要在内部建立规范化的会计核算控制体系。为此,应考虑建立和完善内部审计职能,使内部审计的独立评估成为企业内控监督机制中的重要力量。内部审计机构应独立于其他经营管理部门,直接受控于企业领导,以确保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内部审计人员的责任不再局限于监督企业的内部控制是否被执行,而是通过独立的检查和评价活动,针对内部控制的缺陷、管理的漏洞,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和措施,帮助管理当局进一步改善经营管理,提高企业的综合实力。该种制度的建立主要从两方面进行考虑:其一是建立好相关工作规范的制度,保证会计核算工作的有序进行和账目的建立;其二则是在企业中实施监管制度,对企业的会计核算工作进行监察和管理。合理规范化的会计核算制度包括企业的成本核算制度、稽核制度、计量管理制度和内部管理制度等,主要作用是为企业会计核算工作提供便利。
3.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素质水平
个人素质包括政治素质、文化素质和专业素质,这三个素质均是财务人员不可缺少的。如果职业道德逆向选择,就有可能将部分财务信息外泄,这对企业是很严重的事情。所以,企业管理者应该采取必要的、有用的措施来提升会计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水平。首先,企业管理者应遵循“任人唯贤”的原则聘用会计人员,加强素质考核和提高应聘者进入财会部门的门槛。其次,应建立定期培训制度,培训方法采取多样化,如内部培训和派出培训相结合、短期与长期相结合。财务专业的法律法规不断出现,从业人员应该时刻接受法规训练,提高依法核算的能力和水平。通过多样化的培训,促使会计人员掌握过硬的专业知识和理论知识,让他们时刻接受最新的信息与知识,跟上时展的步伐。
参考文献:
[1] 孔令飞.私营企业会计核算中的问题及对策[J].商场现代化,2010,(12).
[2] 窦文卓.企业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2014,(4).
[3] 蔡P娜.企业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商场现代化,2016,(10).
[4] 王玉虎.浅探企业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J].时代金融,2014,(33).
[5] 于杰.浅谈企业会计核算的精细化管理[J].财经界:学术版,20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