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课堂教学体系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大学 音乐课 互动式 教学体系
现代大学生思想活跃,情感丰富,特别是音乐学院的学生,更是在情商方面显露出特有的气质和才能,如何才能与他们很好地相处,通过音乐课的学习主要培养学生哪些素质?这是我们一直在努力探究的。传统的音乐教育更注重的是技能技巧的训练,而忽视了最根本的教育还是“人”的教育。
音乐教育的本质意义不仅在于技术层面和知识技能的获得,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对人文精神和美的境界的追求。要获得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师生之间必须建立起良好的“互动式”教学体系。
一、以“情感教育”为主线,构建师生之间“互动式”的教学体系
1.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主要通过课堂教学来实现,上课前教师与学生的沟通必不可少。首先教师对授课对象的情况应有所了解,课堂上的交流才能有的放矢,针对学生在学习上有可能遇到的困难进行启发诱导,帮助学生解决难点,让学生觉得每天都有新的收获。教师亲切自然的授课方式,和蔼可亲的笑脸一定能首先吸引学生的目光。
2.音乐课上“不同凡响”的创意会让学生感到欢欣鼓舞,教师应有带领学生走进“创新课堂”的教育理念。一堂好的音乐课首先一定要有音乐,让学生在音乐中进行各种各样的思考。美妙的音乐从何而来?带着这个问题,我们应带领学生走进音乐的世界,在音乐的世界里徜徉。例如教师在给学生上音乐欣赏课,除了要介绍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外,要努力再现音乐家创作音乐时的人文场景,让学生有如亲临其景的感觉。重点应放在如何呈现音乐作品的风格特点、独有的人文特色和地理环境,这样会让学生在音乐的世界里充分享受到音乐带来的“美味佳肴”。课前的准备一定要有吸引学生的创意,教师要多花心思在“新”字上下功夫,多媒体播放音乐是一个方法,但有的音乐也可以借助老师的“即兴”表演给学生一个惊喜。教师在教学中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保持教学艺术生命的长青。
3.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互动”必不可少。在一堂音乐课中,教师往往只重视“教”,而忽视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音乐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要通过表现音乐来培养学生的激情,让学生在热烈的讨论和激情的表演中进行师生之间的互动。一首欢快的乐曲和歌曲很容易通过老师激情的讲解或演唱传递给学生,而学生的互动表演会让整个课堂充满欢乐的气氛。音乐课上,从教师到学生都处在一种思维活跃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人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是远远高于平时的。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优势,进行师生之间的情感互动和思维火花的碰撞,共同创造新的教学亮点。
师生互动的教学方式所贯彻的几个主要理念:
(1)“感性为主”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在听、看、表演的过程中得到美的启迪,萌发创意,培养学生的想象思维和创新能力。
(2)以“人”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把创作音乐的人、表演音乐的人和聆听音乐的人还原到生活中,让音乐渗透到人的心灵。
(3)以心交心,培养激情。用情感点然情感,让所有学生参与互动,即兴发言和即兴表演,激发学生的表答和表演欲望,培养自信心,培养较好的心理素质。
(4)课前多下功夫,给学生思考和创造的空间。教师要设计好课程环节,让学生课前搜集相关资料,课堂上参与讲授,让有表演天赋的学生上台进行表演示范,在课堂上和老师一起表演,让师生之间的情感在课堂上很好地交流、传递。
(5)注重评价机制,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和特长,不搞统一闭卷考试。由于学生的基础和起点不同,有的科目考试应采用平时的研讨、发言、辩论以及各种技能的表演等对学生作出综合的评价,充分发挥教学评价的激励功能,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与培养。采用弹性教学方法,把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主体与客体、认知与情感的互动结合起来,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
(6)课堂外,老师应多接触学生,多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有时学生的心情不好,会在课堂上表现出来,老师如果不闻不问,学生有可能对老师更加疏远。有时老师的一句关怀的话语,也许会让学生为之感动,愿意敞开心扉和老师交流。有的学生由于离家太远,想家时情绪低落,上课时精力不集中。有的学生则因恋爱受挫,常常表现为上课无精打采,精神恍惚。老师课堂上的察言观色显然很重要,课堂外要像医生给病人看病一样采用“心理疗法”,帮助学生度过“情感危机”关。有的学生则是因为家庭经济的影响,教师了解情况后应向学院领导反映,帮助学生解决一些实际困难,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参与一些有报酬的活动,既可帮助学生解决实际困难,也让学生体会到用劳动换来的快乐。
二、以“情感教育”为主线,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1.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常会遇到学生上课精力不集中,看手机或课外书等现象,教师要以亲切的语气进行正面的引导,避免大声呵斥。这时教师更要检查自己的教学是否过于枯燥而单调,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师的教学活动中来。要想办法转移学生的注意力,还可以采用幽默的语言使气氛活跃。面对精力不集中的学生,要用关心的语气加以正面引导,有时老师一句关怀的话语,会让学生终身难忘。
2. 在教学中,时常会有意想不到的情况发生。如集体排练合唱时,有的学生发出极不和谐的声音,或者还有跑调现象,引得同学们哄堂大笑,这时教师是否具备良好的素质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3. 一堂好的音乐课,无论怎样导入,首先要给学生以美感和新奇感,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过程中内容要丰富,教学环节要紧凑,课程结束时要给学生留有思考的余地,要给人以美的遐想和启示。
4. 教师在进行学期课程计划时,要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可以激励学生向上的、思想内容较好的作品,在“润物细无声”的境界中,培养学生懂得感恩,懂得回报社会,全面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健全的人格。例如选唱歌曲《感恩的心》,待同学们学会唱以后再加上手语动作,让学生在感人的《感恩的心》歌声中,慢慢体会作为一个当代大学生应具有的品质。
三、以“情感教育”为主线, 培养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助”的学习方式
除了课堂上师生之间的互动式教学外,生与生之间的“互助式”学习也尤为重要。教师应把课堂内容延伸到课外,指导学生利用现有条件进行“结对子”互帮互学,相互取长补短。无论是课内还是课外,教师的以情感人,以情育人始终要走在前面。
这样的互帮互学方式可以减轻教师的教学压力,让学生有机会当同学的老师,并且能从中得到很好的锻炼,从而构成了自我展示的平台,又可以与人分享自身在学习中积累的成功经验,将个体经验变成群体经验,在帮助别人的同时增强了自己的自信心。吸取他人的长处又避免了一些不必要的失误,使自己尽可能少走弯路。这种互助方式不仅可以在本专业的学生中进行,还可以扩大到整个校园里的各个专业的学生中,让学生有选择地进行“互助”的学习方法。但必须在教师的指导、督促、鼓励和定期检查下才会有较好的收获。
目前,国家教育部已明确提出新的改革目标:“改变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强调积极主动学习,获得基础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必须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改变学科本位、科目较多和缺乏整合,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需求,体现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改变课程‘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加强课程与学生生活以及社会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知识技能;改变被动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倡导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改变评价过于强调甄别与选拔,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的功能……”
总之,“音乐教育的价值在于公民教育、责任感教育、合作教育、健康教育和道德教育。”①培养健全的具有高素质的“人”是当今教师队伍应深入研究和探索的。
[注释]
①刘沛译:走向成功教育[M].
[参考文献]
[1]谢嘉幸,徐绪标.音乐教育的研究与实践[C].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9.6
关键词: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考核体系
1对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比较
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中,课前教学活动主要是学生进行预习新课知识,包括课本知识、例题等;课中教学活动主要是以教师为主体,教师是整个课堂的主宰者,整个课堂大部分时间都是教师在讲解知识,而学生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课后教学活动主要是以课后作业或测试为主。这种教学模式扼杀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易达到好的教学效果。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能自主性和合作性的探究问题,具主观能动性,而教师仅仅是辅助者和引导者。课前教学活动主要是学生自学教师录制的微视频或教师精心设计的自主学习任务;课中教学活动主要是解答学生课前学习反馈的问题、教师辅助学生进行深入探索新知识、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促进知识内化、教师评价学习情况并进行反馈;课后教学活动主要是课后练习与评价,包括学生通过QQ、网站、手机APP进行作品展示、师生互评、考核评价、知识拓展等。从学生角色、教师角色、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时间分配、技术支撑、评价考核等方面对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进行对比,如表所示。
2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步骤
首先是课前教学活动阶段。1)教师明确教学目标,分析哪些内容适合探究式教学,哪些知识点适合录制视频,哪些内容适合直接讲解等,以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2)教师录制微视频。录制微视频是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重要部分。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确定哪些知识点通过微视频的方式教学效果好。微视频设计要点是1个微视频只讲1个知识点,时间控制在5~10分钟。在录制过程中,要选择安静的环境,充分考虑学生的想法,适应学生的学习习惯。3)教师微视频。教师录制完微视频后,通过班级QQ群、微信群、课程网站、4A平台等将微视频及时发给学生。4)学生学习微视频。每个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观看微视频,学习能力弱的学生可以多看几遍视频,或遇到不会的,先暂停视频,及时记笔记,上课时着重关注此问题。5)学生做练习。学生学习完微视频后,需完成教师精心设计的练习。教师通过与学生交流,及学生做练习的反馈情况,及时了解学生遇到的问题及实际学习情况。然后是课中教学活动阶段。教师确定学生们遇到的问题,课中需要与学生进行交流,解答学生的疑问。学生也会将学习微视频时遇到的问题,与教师和同学共同探讨;翻转课堂为学生提供了个性化的学习环境,学生可以独立探究,独立完成作业,独立进行实验,在此过程中,学生逐渐构建了自己的知识体系,养成了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进行独立学习探究后,需要通过合作交流将构建的知识体系进行内化;最终学生个人或小组将会完成作品,学生可以通过班级QQ群、班级微信群、宣传栏、展示会、网站或比赛等形式进行交流,在分享交流过程中,学生会发现自己的优缺点,也会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从而养成想学习、爱学习的好习惯。
3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考核体系的构建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与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不同,其强调学生课外的自主学习,若将现有的考核方式用于该教学模式中,将影响教学效果。需要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课程考核进行改革创新,形成多角度、多元化的考核体系。以计算机基础课程为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考核体系应该由课前自学评价、课中交流与合作、最终学习效果评价三部分,并进一步细化分解,包括观看微视频时间、练习完成情况、课中交流次数、课中发言质量、语言表达能力、小组合作情况、基础知识掌握情况、实践操作能力等。其中观看微视频时间和课中交流次数可以量化,练习完成情况、课中发言质量、语言表达能力和小组合作情况,教师可以主观打分,基础知识掌握情况和实践操作能力可以在期末组织学生统一考试,采用万维全自动考试平台配题库,学生随机抽取试题进行机试。最终成绩评定核算采取新的考核体系,而不是传统的平时成绩占30%和期末成绩占%70的核算方式。计算机基础课堂期末总成绩构成比例如图所示。
作者:李伦彬 单位:黑河学院
参考文献
[1]陈晓菲.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4.
现在问题的关键不是应该不应该构建一个课堂教学管理学的学科理论体系问题,而是怎样构建这一体系。根据上面分析的课堂教学管理学的学科性质,笔者认为,这门学科的理论体系应由如下若干部分构成。
1.课堂教学管理学概述
简要叙述课堂教学管理学的定义、研究它的意义、研究对象、学科性质、理论发展和研究方法等,从而使读者对课堂教学管理学在整体上有一个清晰的了解。
2.课堂教学管理的目的
任何一种管理行为都是有目的的。目的就是方向,目的就是应达到的预期标准。目的明确,才能调动师生双方的积极性。课堂教学管理的目的是培养高质量的人才,而要培养高质量的人才,就必须优化环境、组织学生、创造条件,提高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塑造心灵的绩效。这一部分主要以目标管理理论为基础,讨论课堂教学管理的出发点、课堂教学管理应达到的标准等。
3.课堂教学管理规律
与任何事物都有规律并且必须遵循规律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一样,课堂教学管理也必然存在着客观规律,并且只有遵循它才能取得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因而,对课堂教学管理规律的研究就必然成为课堂教学管理学理论体系中重要的和具有前提性的内容了。列宁认为:“规律就是关系……本质的关系或本质之间的关系。”规律有两个基本特征,即客观性和必然性,我们应据此来认识和揭示课堂教学管理的规律,例如,按照学生身心发展水平安排教学活动的规律,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与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相结合的规律等。这一部分主要阐述规律的特性、课堂教学管理规律体系等。
4.课堂教学管理原则
管理原则是管理者应遵守的准则和要求。制定原则的依据之一是规律,因此,原则和规律是密切关联的。只不过规律是客观存在的,人们只能认识规律和遵循规律办事,而不能创造规律;而原则则是人们根据规律制定的。正确的课堂教学管理原则,既体现了按规律办事的要求,又体现了管理经验的作用。探讨和制定正确的课堂教学管理原则,有利于教师按准则和要求办事,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管理的实效。规范性原则、层次性原则、和谐性原则等是这部分内容所要重点探讨的。此外,在这一部分内容中,还应讨论制定原则的依据、制定原则的方法、贯彻原则的要求等。
5.课堂教学管理方法
管理方法是管理者在管理工作中为了达到目的所使用的手段和措施。与人类的一切知识来源于实践活动一样,课堂教学管理方法也是来源于课堂教学管理活动,是对课堂教学管理规律的自觉运用,是教师在长期的课堂教学管理活动中形成的经验性的结晶,并在课堂教学管理活动中经受检验和发展。
课堂教学管理方法应是多系列的,其中常规方法有:说服方法、集体教育的方法、自我管理的方法、分组控制的方法、制度约束的方法、环境熏陶的方法等。激励的方法有:目标激励方法、情感激励方法、榜样激励方法等。这一部分主要阐述课堂教学管理方法的理论基础、课堂教学管理方法的类型、课堂教学管理方法的运用等。在课堂教学管理学的理论体系中,课堂教学管理的规律、原则和方法之间具有密切的内在联系。从理论层次和逻辑关系来说,管理规律处于上位,管理原则处于次位,管理方法则处于下位。
6.课堂教学管理艺术
管理艺术是一种管理技巧,它比管理方法更有策略性。在课堂教学活动中,难免会有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矛盾、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纠纷,以及其他一些处理起来难度较大的事件。要化解这些矛盾和纠纷,处理好各种事件,就必须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管理艺术。课堂教学管理艺术通常有相互沟通的艺术、化解矛盾的艺术、表扬的艺术、批评的艺术、提醒的艺术(眼神提醒、语言提醒、动作提醒)、指导的艺术、集中学生注意力的艺术、评价学生的艺术等。这一部分主要对课堂教学管理艺术的含义、课堂教学管理艺术的特性、提高课堂教学管理艺术的意义、课堂教学管理艺术的内容进行系统的阐述。
7.课堂教学管理的规章制度
规章制度是保证课堂教学活动正常进行的基本条件。建立合理的规章制度,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管理的规范性。用规章制度对课堂教学活动进行管理,属于常规性或基础性的管理,这种常规性管理是不可缺少的。没有常规性管理,就不可能有正常的教学秩序。因此,常规性管理是一种重要的教育手段,它对于培养良好的教风和学风、培养学生自觉遵守纪律的习惯和行为规范有着重要的作用。这一部分主要讨论课堂教学管理规章制度的作用、制定方法、规章制度的内容及规章制度的执行措施等。
8.课堂气氛的营造
良好的课堂气氛,有利于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有利于正气的树立和对不良学风的遏制。同时,良好的课堂气氛还是创造一个和谐班集体的基础。这一部分主要讨论课堂气氛的内涵、课堂气氛的作用、课堂气氛的内容,以及课堂气氛的营造策略等。
9.学生不良课堂行为习惯的矫正
关键词:新课标;体育课堂教学;评价体系
1 对我国现有课堂教学评价的反思
我国现有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是在苏联(主要是凯洛夫)教学理论的影响下建立起来的一整套对课堂教学进行评价的系统。这种课堂教学以教师传授学生学习书本知识为重点。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结构大都是依据课堂教学的各个要素进行分析,把课堂教学分为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结果这几个评价要素,体育课堂教学评价也是如此。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由于受西方教育评价理论与方法的影响,我国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标准确定的实践中出现了一些新的尝试:课堂教学中认识教的重要性的同时,更加强调学生的学习,开始强调主体意识,把学生作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来看待。但在总体上未能突破原有的结构和框架,问题仍然存在。课堂教学标准的制定仍没有超出苏联教学理论对课堂教学的规定,只是在评价标准的制定方面引入了定量方法,编制出了不少课堂教学评价量表。
2 体育课堂教学评价的含义
体育课堂教学评价是根据体育教学目标,运用一切可行的评价技术手段对体育教学过程及其效果进行测量,并予以价值判定的过程。其实质是从效果和影响两个方面对体育教学活动给予价值上的判定,并引导体育教学活动朝着预定的目标发展。体育课堂教学评价既是对学生体育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作出评价的过程,也是对体育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效果进行评价的过程。所以,它的范围包括学生和教师。既要评价学生体育学习的结果,又要评价体育教师的教学质量。
3 目前体育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存在的主要问题
3.1重视知识性目标的达成,忽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在传统的教学评价标准中,教师是否完成预定的教学目标,是作为一节好课很重要的指标。而现实中教师对教学目标的理解往往只局限于知识性目标的达成。
3.2重视教师的课堂教学技巧,忽视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实际所获。目前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主要还是以教师为评价对象的,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对教师的评价主要是从竞技体育教学的方法、原则以及生理数据方面入手,对一堂课的评价首先是看教学目标是否明确,内容安排、教材搭配是否合理,讲解是否清楚,动作示范是否准确,生理曲线是否合理,队形调动是否合理,时间把握如何等等,至于学生想什么,学到什么,怎么学,为什么要学,一般不在评价之列。
3.3重视课堂教学的难度和深度,忽视学生个体差异和教学的针对性。重视教师教学的难度和深度,并以之作为评价课堂教学优劣的重要指标之一,忽视了学生个体水平上的差异,从而使得课堂教学普遍存在着“几个人尝试,大部分观望;少数人成功,多数人糊涂”的现象,严重违背了面向全体学生的基本原则。
3.4重视对一堂课的评价,忽视对课堂教学的总体评价。课堂教学评价本来是常规管理的环节,应该在教学的自然环境中进行,与正常的教学管理活动融为一体。但现行的以“优质课”“公开课”等为主要形式的评价机制,使得这些课与平时的教学活动脱离。
以下是我校在未进行体育课堂教学评价的实践与分析之前所采用的评价表:表(1)
评析:此体育课堂教学评价表所体现的评价指标较为全面,虽然它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但还是主要侧重于评价体育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运动负荷的实现情况,关注学生运动技术、技能的掌握程度,且面面俱到,大多体现课堂以教师为主体的模式,很难体现新课标下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让学生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乐趣,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4 构建现代体育课堂教学评价遵循的原则研究
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确定是保证准确、全面、有效地进行评价的基础,也是使评价功能得以正常发挥的前提条件。在实践过程中,在构建现代体育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时,我们对以下三个原则进行了研究。
4.1导向性原则:现代体育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应有明确的导向性,通过评价使评价对象的思想和行为不断地向评价标准靠拢。为此,在建立现代体育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时,注重了以下两个方面:
4.1.1体现全面和谐发展的培养目标。现代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应体现当前教育发展的趋势,培养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因此,使学生学会学习、合作、创造,让每一个生命个体得到健康成长,这是教学的最终目标,也是构建现代体育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应体现的根本目标。
4.1.2体现先进性的教学观念。现代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应体现出以主体教育思想为核心的现代教学观念,体现出与教育国际化、信息化、社会化以及终身学习与个性全面发展相适应的现代教学观。
4.2有效性原则: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有效性就是指所确立的标准符合课堂教学的特点,体现课堂教学的内在要求,可以使教师认可和接受。要使现代课堂教学评价标准达到有效性的要求,我们发现,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4.2.1体现体育课堂教学规律:课堂教学作为长期以来形成的重要的学校教学活动,虽然有着极强的不确定性,但在不确定性的背后仍有其自身特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规律,师生在教学活动中必须认识并遵循这些规律才能使教学发挥最大效益。
4.2.2体现课堂教学的核心要素:课堂教学千变万化,没有也不应该有统一的僵化的模式。我们的看法是一个课堂教学评价标准不可能涵盖全部教学行为。因此应抓住影响课堂质量的主要行为即影响教学有效性的核心要素。
4.3开放性原则:课堂教学本身就是一门艺术,其水平的高低,是和教师与学生共同的创造性努力分不开的。课堂教学是丰富复杂的综合体,需要教师充分利用自己的知识、能力,结合自己的个性特点,发挥每个人的创造性。因此现代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是开放性的。
5 体育课堂教学行为的观察与评价标准的参照系的实践与研究
教学活动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双边活动的过程,两者缺一不可,所以,在对体育课堂教学评价标准进行制定、修改、完善过程中,我们重点对学生的学习状态与教师的教学行为进行了实践与研究。
5.1学生的学习状态的研究
5.1.1参与状态:观察学生是否全员参与学习,看是否有学生还参与教学,把教与学的角色集于一身。研究后发现:学生没有广泛、积极、深入参与的课堂教学,是谈不上开发学生潜能的。
5.1.2交往状态:看课堂上是否有多边、丰富、多样的信息联系与反馈;看课堂上的人际交往是否有良好的合作氛围。研究后发现:在没有良好教学气氛的课堂里,学生会滋生厌学的心态,变得不想也不愿合作。
5.1.3思维状态:看学生是否敢于提出问题、发表见解;看问题与见解是否有挑战性与独创性。研究后发现:学生的主动创造是课堂教学中最令人激动的一道风景,而创造这样的景观绝非教师一日之功。
5.1.4情绪状态:看学生是否有适度的紧张和愉悦感,看学生能否自我控制与调节学习情绪。研究后发现:有时课堂会突然爆出笑声又突然而止,会从激烈的争论转入专注的聆听,这就是一种自发并能自控的良好情绪状态。
5.1.5生成状态:看学生是否都各尽所能,各有所获;看学生是否对后继的学习充满求知欲,并更有信心。研究后发现:一堂课的生成不能仅仅只局限于本堂课的效果,日积月累后的后期效应不可忽视
5.2教师的教学行为的研究
5.2.1组织能力:它包括教材的组织、语言的组织、教学活动的组织能力,核心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能力。研究后发现:一个教师如果不兼备一定的教育与专业素养是不可能驾驭课堂并出色完成教学任务的。
5.2.2注意中心:苏霍姆林斯基十分强调教师在课堂的注意中心应从自己的思想、经验或教案转移到学生的思维上去。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尤其是学习情感与学习方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研究后发现:每个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更多的关注与认可,所以不要吝啬我们的大拇指和微笑。
5.2.3教学机智:课堂更需要教师具备机智的品质:敏捷快速地捕捉教育过程中各种信息,灵活果断地采取恰当有效的策略与措施,推进教学发展的进程。研究后发现:学生对教师机智的体验、认证与默识,会潜移默化地生成智慧与见识。
5.2.4教学态度:心理学研究发现教学态度有两类:一类为非交往性态度,另一类为交往性态度。前者与教学效果的相关系数极低,后者会产生积极的影响。研究后发现:与学生的交往,一要对学生尊重与信任,二要以热情与宽容鼓励学生的好奇心、赞赏学生的独特性与创造性。
5.2.5教学境界:教学水平有三个层面:传授知识、启迪智慧、人格生成。要观察教师对这三者整体发展的合成与自觉性,鼓励其向更高的教学水平进取。课堂中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支配的时间,让他们去探究,要把它作为一种教学境界去追求。研究后发现:“三人行必有我师”的说法在体育课堂中得到验证,我们不能忽视学生的能力,他们会促进教师不断学习不断提高。
6 体育课堂教学行为评价表制定
在《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理念的引领下,我们在原有评价表基础上逐步修改与完善。以下是我们学校在实践与研究后最终所制定的体育课堂教学的评价表:
6.1评价表(2)
评析:此评价表在评价表(1)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启发教师在平时的学习、备课、反思过程中进一步强化新课标的教学理念,多考虑课堂教学的细节,在提高自身素质的同时,提升教学水平。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当然,随着课堂教学的进一步深入,我们将对评价表进行不断的修改和完善,进一步提升体育课堂教学效果。
7 取得的成效和建议
7.1教师观念转变,自身素质提升。在研究过程中,教师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积累、实践,才能形成一个评价的整体概念,并不断加以修改与完善。研究后,我们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学会了通过调整自己的教学来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学会了机智教学。
7.2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学目标得到深层次的落实。实践后我们发现体育课堂教学受到了同学们的喜爱,每位学生在体育课中得到的不仅仅是锻炼,更多的是得到了老师的鼓励和关注,有了一种强烈的认同感、快乐感和成功感。
7.3师生关系进一步和谐。“假如我是孩子,假如是我的孩子”,当我们每一位教师都树立这样一个理念的时候,我们的教育会充满关心、耐心、爱心、诚心和责任心,我们的孩子同样会在你的人格魅力的影响下学会谅解、体贴、尊敬和认同。
7.4评价不是可有可无,而是要持之以恒地踏踏实实地加以贯彻执行才能取得一定的成效。
参考文献:
[1]季浏主编.普通高级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M].湖北教育出版社,2003.
[2]杨春茂主编.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教材《师德修养十讲》[X].北京大学出版社,
塔里木大学作为南疆唯一的一所综合性高等院校,其少数民族学生占三分之一。为了响应国家关于新疆地区民族间和谐发展与团结的号召。塔里木大学于2013年开始对于体育课程教学采用民汉融合的方式,在实验一年多的时间里学校不断的探索、改进体育课堂教学,我们根据民汉融合的体育课堂教学的特点,构建一个易于操作的评价指标体系,使民汉融合体育课堂教学质量的评定以量化的形式表现出来,可以为教学管理提供科学、翔实的反馈信息,对促进民汉融合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研究方法
(一)文献资料法
查阅有关民汉融合教学质量评价的文章、论文、著作等资料,为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二)调查访问法
访谈塔里木大学担任民汉融合班级体育选项课教学的多位教师及体育部领导,就体育课程质量评价的内容、方法及影响因素进行了问卷调查,回收后通过分析论证,剔除次要指标后,确定民汉融合体育教学质量评价的指标体系。
(三)层次分析法
对问卷设计的各评价指标运用AHP软件把最终确定的各评价指标的权重进行计算,并按权重值的大小进行排序。
二、结果与分析
(一)评价指标筛选
评价指标的确立是民汉融合体育课堂教学评价的关键。因此,以教育评价理论为指导,结合民汉融合课堂的特点和对教学一线的教师和管理领导访谈结果,从“课准备、课过程、课效果、课结束”4个方面确立评价体系并建立模型(表1)第一层为目标层(民汉融合体育课堂教学质量),用A表示,第二层共三项一级指标,用B表示,第三层共14项二级指标,用C表示。
(二)评价指标权重计算与分析
1.AHP加权评分模型建立
AHP不仅是一种层次分析方法,同时也是一种加权评分方法,其主要特点之一是确定权重方式。与传统加权评分模型使用主观判断去决定权重法不同,AHP基础就是目标相对重要性比较值aij,通常定义如下(表2)。根据AHP层次分析法的计算方法,建立AHP层次分析的判断矩阵(表3)
2.建立一级指标的判断矩阵
经过下列矩阵变换,可得出一级指标的相对权重。
3.二级指标判断矩阵建立
根据AHP层次分析法和上述积分法,在分别建立B1、B2、B3和B4判断矩阵,分别求出各二级指标合成的相应权值,得各级各项指标对目标A的重要程度(表4)。
(二)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确定重要指标后,计算出各级指标的权重系数,形成评价指标体系(表5)。
(四)评价量表制定
将多目标和多层次含有权重系数的指标体系转化成相应的评价量表,如表6所示,根据评价量表设计简便、实用的体育课堂教学评价表。并在我校大一、大二级500多名学生中进行了运用,为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体育教师课堂教学质量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 创新教育 课堂教学 评价体系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6.11.031
Abstract Based on the innovation education including students' spirit and innovative ability, the problems existed in the present university classroom teaching quality evaluation system are analyzed. The influences of these problems on teachers' teaching enthusiasm and teaching effect are also analyzed. It is pointed out that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adapt to the demand of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A matching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classroom teaching quality evaluation system should be established with the goal of cultivating innovative talents, which will promote the improvement of teachers' classroom teaching quality. It has an important significance.
Keywords innovation education; classroom teaching; evaluation system
0 引言
文化科技以及经济发展瞬息万变,竞争激烈,人们需要通过完善自我来创造新的生活条件,这就需要强调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正所谓“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对于我国乃至对于世界各国都是至关重要的。我国高等院校一直在探讨如何加强素质教育问题。我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关系到我国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乃至于科技的革新。作为高校而言,仅仅向学生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还不够,还有一个使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更好地发挥作用的东西,这就是素质教育。①素质教育的核心便是创新,没有创新便不能称之为素质教育。而素质教育的执行者便是教师,提高高校教师教学能力已经成为我国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环节,同时在整个高校教学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②
二十一世纪需要创新教育,需要创新人才!何为创新教育?即创新与教育的结合,也就是培养人们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其核心为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着重研究与解决在基础教育领域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问题。这便是目前高等院校所面临的一个新挑战――如何培养适应新时展要求的、能够发现问题并很好地解决问题的创新型应用人才。
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是根据教育目的和教学评价标准,对课堂教学中教与学的活动和效果进行价值上的判断,是发现课堂教学中的问题、改进教学、提供决策服务的过程。③通过课堂教学质量评价,首先,教学管理者可了解教师教学效果,为教学管理和教学决策提供依据;其次,通过教学质量评价结果,使教师明确教学优势及其不足,促使教师有针对性地改进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过程;④最后,完善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可以增强教师的责任感,促进创新教育、利于教师个人成长和科研发展。
1 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现状
高等院校教学质量评价办法普遍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评价体系侧重于常规检查,如上课时间、学时数、学生的出勤率、平时成绩、试卷成绩等,忽视诊断功能。(2)评价内容层次不分明,评价内容统一化,往往不分学科专业和课程,忽视了不同课堂教学活动内容和特点的多样性,不同学科专业的情况差距是很大的,不能一概而论,要针对不同的专业,制定不同的方法,比如理工科专业和文科专业就存在很大的不同性。(3)评价结果往往流于形式,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没有真正地指导教师的课堂教学活动,没有起到调整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质量的作用。(4)评价反馈体系不健全,只有评价而不反馈,让评价只停留在字面上,没有切实有效地反馈到教师本人,那么评价体系存在的价值就荡然无存了,⑤一定要将结果及时准确地反馈给教师,使教师查找问题,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因此,构建一个科学合理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探索一种公平公正、专业特点突出而又高效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模式是高等院校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之一。
2 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2.1 学生充分参与
笔者认为一个科学合理而又准确客观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一定要包含学生对于课堂教学的评价,因为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是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及实践者,是最具有发言权的个体。学生是最直接感受教师教学活动的个体,对于教师讲解内容的难易程度、清晰程度、复杂程度、实用程度都有最深刻的体会;同时,应该从教学内容的逻辑清晰度、教师教学状态、内容的科学性、理论结合实际的应用性、创新引导等几个方面,让学生对此作出相应的评价,以便将信息最真实全面和直接地反馈给教师,教师可以以此去改变教学设计、教学内容、甚至可以适当增加一些实践环节,总之,为教师更正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大有裨益。
2.2 教师充分参与
以往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多数是同行评议、督导组评议和领导评议,笔者并不是反对这种评价方式,而是J为更应该加入教师本人。教师是教学活动的重要参与者,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通过对自我的评价,可以起到很好的督促作用,是一个总结和提高的过程,在这样一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及教学中可以发挥更好的地方,或者一个概念或者知识点可以通过不同的角度呈现给学生,这也是一个自我完善和进步的过程;让教师更清晰地认识创新教育的真谛和内涵,积极地去寻找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这是一个自我认知的过程,也一定会是一个自我改进的过程,对于教学质量的提高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2.3 评价方法要多样性
合理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应该充分考虑到不同学科专业的独特性,并根据不同的专业特点,制定细致的评价方法;不同专业的评价方法如果一概而论的话必定会存在不公平的现象,如果所有学科专业都采用统一标准其实是不科学的、不合理的。比如让一个文体教师在课堂上多利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是不合理的,同理要求一个高数老师多带动学生外出活动锻炼也是很荒唐的。高校应该高度重视这个评价方法差异性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只有好的评价方法才能激励教师更好地去进行教学工作,更积极地投入教学事业,才能更好地促进创新教育,才能培养更多更好的创新人才。依此可以看出,制定适合专业特点的评价体系至关重要。
2.4 评价结果公开透明化
由于种种原因,大多数的高等院校的教学质量评价结果是不予公布的,包括教师本人都无法查阅教学评价结果,比如学生评价、同行评价、督导组评价和领导评价。笔者认为不透明的评价体系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是没有任何作用的,不能很好地起到督促作用;而公开透明的评价体系才能更好地起到监督作用,才能保证整个评价体系健康地、高效地工作。这样才能使教师更好地意识到自己的优势和仍然存在的不足之处,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扬长避短,将优势更好地发挥,也可以更好地去学习其他教师的优势,避免不好的方面或者是改进不好的方面。比如,可以学习创新引导力强的教师,如何最大程度地在课堂上进行创新教学,如何去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实践,如何调动学生积极性参加电子设计大赛,如何指导学生进行电子设计大赛等,如何最大程度地发掘学生的潜力,并可以将这种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融入到每一堂课程中去。这对于教学乃至科研都是有利的。
2.5 构建快速反馈网络
二十一世纪便是信息时代,在信息网络高速发展的今天,高校也应该充分利用目前的网络资源。围绕创新型人才培养,建立及时快速的信息反馈网络,将之前的纸质资料都快捷方便地反映到网络中,评价也在网络中完成,这样可以使得评价信息更快速地反映给教师本人,再融合各类教学检查,学生评教活动,教师教学活动反馈等,建立一个校内外教学活动信息反馈网络,全面反映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防止传统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中“重检查,轻反馈”的问题,通过教务管理系统或者网络办公系统,及时向教师反馈评价信息,当然要务必保证反馈评价信息的正确性、快速性,督促教师改正存在的问题,避免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再次出现上述问题,采用更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在保证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进行创新实践活动,创建创新教育下的高效课堂,可见,建设快速便捷的评价反馈网络意义重大。
3 结论
综上所述,本文通过讨论目前高等院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一系列问题,给出如何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方法,分别从学生、教师本身、学科专业多样性、评价结果透明化、反馈快速化等几个方面进行阐述,可以有效地避免目前评价体系中普遍存在的各种问题和不足,而且有助于调动教师积极性,开展更丰富、更高效、更具有创新精神的课堂教学,从而提升高等院校课堂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创新等综合能力。
基金项目: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课程建设项目(项目编号:K150405)
注释
① 马征杰.关于大学生素质教育切入点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8(12).
② 李思.关于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发展对策的思考[J].科教导刊,2015(12).
③ 张杰,汪建飞,许万祥.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安徽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2(3).
关键词: 高职 课堂教学 质量评价体系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人们常说,教师干的是良心活。良心是很难量化评价的。这就带来一个问题,我们如何评价一个教师上的一堂课?我认为,要解决这个问题,不妨先来看看家长该如何喂自己的孩子吃饭吧。
一、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思路
一个家长该如何喂自己的孩子吃饭呢?首先,最基本的是家长要具备“喂”这个动作的基本能力,包括在婴儿时期能用奶瓶抱着喂,幼儿时期能用勺子喂等等;第二,要知道在不同时期孩子所需要的各种营养成分及配比,至少要知道在什么阶段该吃什么东西才有营养;第三,要能安排孩子的每顿饭吃什么,吃多少;第四,要有做得出每顿饭的能力;第五,要有管理孩子的能力,包括在吃饭过程中发生了异常情况能及时恰当处理的能力。综上得到如图1所示的能力结构。对应的,老师要上好一堂课,其实就是如何教好自己的学生,与家长喂孩子吃好一顿饭类似,于是借鉴图1,我们构建了如何教好自己学生的能力结构二、质量评价体系的评价指标的构建
接下来,我们对5个一级指标进行了剖析,分别建立了二级指标。
首先是教态。这个指标主要是看教师的教学仪态,也是老师上讲台的基础,包括衣着举止是否得体、语言用语是否规范、语速是否平稳、语调是否抑扬顿挫、声音是否洪亮、语言表达是否流畅、是否精炼、是否逻辑清晰,是否仔细有耐心。其次是专业能力。这个指标主要看教师所任课学科的专业技能,是否有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是否能够将实际的应用有机融合到理论讲解中,或者是否能够对书本上的基本知识点进行拓展甚至提出自己独到的观点,又或者是否能将复杂的理论简单化,能否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能否将枯燥的理论讲解得生动有趣。
第三是教学内容安排。这个指标主要看教师传授给学生的教学内容是否合适。首先是看内容是否正确(不能误人子弟)、客观、先进、以及积极向上;其次看内容能否被学生接受:包括内容多少是否合适、内容难易是否合适、内容主次是否分明、重点是否突出;最后看内容安排的结构是否合理、教师讲述的顺序或者步骤是否得当。第四是教学方法运用。这个指标主要看教师针对学生的情况能否合理运用教学模式、方法、手段,达到因材施教,教学方法是否体现学生为中心、能否形成良好的互动、学习氛围是否浓厚(是否在学习状态、学生是否普遍能跟着老师的进度在学、是否有兴趣、是否在一堂课中有老师所期望的收获)。
第五是教学管理与把控。这个指标首先看教师针对学生不在学习状态的情况及可能影响正常教学秩序的情况能否有效地纠正与控制,具体包括学生出勤管理是否及时有效,学生上课表现的管理是否及时有效。其次,把控是管理好坏的一种程度,具体体现在教师能否依靠人格魅力或者亲和力让教学秩序良好,或者能否仅仅凭借一个眼神、一个手势就能令课堂秩序井然,又或者教师能否将管理的责任交给学生班干部或者学就能搞好教学秩序;教学管理看做与没做,把控则是看做的程度(效果)如何。三、课堂教学的评分细则
评价直接以二级指标进行打分,由于不好进行量化,因此所有二级指标以五个等级(优、良、尚可、不足、较差)来评定,5个评价等级以5分制来表示,从高到低分别计为5到1分(优=5、良=4、尚可=3、不足=2、较差=1);
评价等级尚可的含义是教师们的平均水平或者应该达到的大众水平――正常水准;评价等级不足则表示教师的能力稍低于平均水平,有待提高;评价等级良则说明教师能高于正常水准,教学过程中有亮点;评价等级为优或者较差则以此类推;
二级指标分数取算术平均得到对应的一级指标分数;
一级指标分数取算术平均得到最终的综合评价分数;
综合评价分数等级为:一级指标平均分在1.8以下为较差、在1.8-2.6之间为不足、2.6-3.4为尚可、3.4-4.2为良、4.2-5为优。
结束语
本文借鉴家长给孩子喂饭所需能力结构,构建了课堂教学――老师如何教好学生的评价标准体系,同时给出了对应的评分细则。其一级标准是从能力方面构建的,而二级指标则是将一级指标分解到具体的表现形式上,这样的评价标准具备内容和形式上的统一,具备很强的系统性和可操作性。从该评价标准体系在我院督导评教中使用来看,该评价体系操作的确快捷可行,评价科学,能够较为公平客观反映出教师的执教水平。
该评价体系的建立,一方面可作为督导评教、人事考核的指标,纳入教学质量保证体系中去,同时对于促进教师教学质量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关键词】新课程 课堂教学 评价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0-0059-01
课堂是教学的主要阵地,课堂教学改革是新课程实施的关键,可以这样说,新课程实施的成败取决于课堂教学的改革程度。在新课程标准下,“怎样上课?”“怎样的课才是好课?”这些问题要求我们必须首先建立与新课程相配套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确定评价指标,使教师根据评价指标组织教学,更好地在课堂教学中贯彻落实新课程的思想和理念。笔者就构建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的相关问题,在这里谈一谈自己的一些认识和想法,希望与同仁一起讨论、商榷。
一、构建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的意义
任何教学活动都离不开教学评价,课堂教学评价是评价者依据一定的理论与方法,对课堂教学现实进行客观测量、分析诊断、综合评定以及提出指导建议的价值评判过程,它是教学实践的一根指挥棒。通过课堂评价,以检验教学过程中课改理念是否得到贯彻落实,教学目标是否得到实践。建立科学合理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能够保证课程改革的有效实施,落实教学目标,完善教学内容,促使学生全面发展和教师素质的全面提高。
二、构建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的原则
课堂教学评价是以教育目标的实现为终极目标,以教学目标和有关教学理论为依据,对课堂教学质量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对课堂教学评价,首先是建立评价指标体系。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是评价目标的具体体现,是对评价内容的界定,也是开展评价的依据。构建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应遵循如下原则:
(一)方向性原则。评价指标体系是课堂教学的规范和质量尺度,是教师学生实现教学目标的方向;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引导教师转变教学思想、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的指针,所以应符合国家教育方针。
(二)科学性原则。评价的科学性,直接关系到评价目标的实现和评价功能的发挥,因此,评价指标体系的确立和权重分配,必须建立在科学分析的基础上。数据处理的方法必须科学合理,使评价结果可信、可靠。
(三)导向性原则。根据课改要求,选定评价指标,引导教学活动向正确方向转化。
(四)可操作性原则。指标体系的确定,必须使评价可行,评分易操作。因此,指标体系中的要素多少,评分办法的粗细,必须从实际出发,便于评价人掌握与使用。
三、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的评价指标
新课程课堂评价指标,重点落实了“两个转变”,促进了“两个发展”。
(一)“两个转变”为:
1.从关注教师的“教”真正转变为关注学生的“学”。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再一次重申: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课堂教学也不例外。因此,关注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表现应成为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学生在课堂师生互动、自主学习、同伴合作中的行为表现、参与热情、情感体验和探究、思考的过程等等,即关注学生是怎样学的。通过了解学生在课堂上如何讨论、如何交流、如何合作、如何思考、如何获得结论及其过程等等行为表现,以评价课堂教学的成败。真正体现“以学论教、以教促学”的新课程理念。
2.从关注“具体的教材教法的研究”转变为关注“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传统教学中,认真钻研教材和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常常是教师备课的中心任务。研究的重点也往往是教材的重点是什么,教学的难点在哪里。思考的重点也常常是导语的设计,提问的设计,板书的设计,作业的设计等一些教学的具体的细小环节。不难发现,这是一种以教师、教材为中心的做法,而学生经常被作为处于一定年龄阶段的抽象的群体来认识。事实上,课堂教学中学生是一个个具体的、独特的、活动的人。一节课,设计再好,如果没有学生的参与配合,就难以实现预定的目标。因此,课堂常常不是静态的,而是鲜活的;教学也往往不是预设的,而是创生的。课堂教学必须关注学生,关注他们的喜怒哀乐,关注他们的情绪和情感生活。教师必须把着力点放在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上,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习动机和学习毅力,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
(二)“两个发展”为:
1.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首先体现在教学目标上,不仅要完成知识、技能等基础性目标,同时要关注学习发展性(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培养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目标的形成。其次体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一定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用新的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2.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新课程教学评价从关注教师的“教”到关注学生的“学”,这一视角的转变对教师的教学行为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全新的启示,要求教师改变教学方式,改变课前准备的关注点和备课方式以及教师对教学能力的认识。这些改变对于真正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有着根本性的促进作用。
构建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我们正处在尝试和摸索阶段,要实现评价标准的科学化、规范化,还需要我们继续深入的研究与实践,唯有如此,才能使之更客观、更实用、更完善。
参考文献:
[1]《新课程中教师行为的变化》 傅道春主编,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出版。
摘要:新课改背景下情感课堂教学评价的标准已发生了重大变革,准确理解新课改背景下情感课堂教学评价理念,认真研究新的课堂教学评价,对教师分析课堂教学行为,提高专业化水平都有直接帮助。以新课程的评价理念为依据,按照现代课堂教学要求,去探讨研究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
关键词: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评价理念;评价标准
一、引言
2001年颁布的《基础教育改革纲要(试行)》拉开了素质教育的序幕,虽然素质教育已唱响多年,其观念也早已深入人心,然而,调查发现,不少中小学校的学生只是头戴“素教”的光环,仍过着应试教育的生活!对于这种现状,究其原因,是缺乏与素质教育相应的合理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落后的评价机制阻碍了素质教育的步伐、制约了课改的深入!特别是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价,它直接对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这些弊端,致使我们的教学改革被引入迷途。建国以来的历次基础教育改革,皆因为没有把握住“教学评价”在课程改革中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致使课改的效果打了折扣。
二、课堂教学评价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目前我国的课堂教学评价现状看,我们并没有真正领会其神意,而只是机械地理解了新课程的评价,导致在我们的课堂教学评价中出现了以下问题:
(一)在新课程实施中,教师观念转变不大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仅仅关注了对知识评价,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对学生情感、个性品质、价值观以及学习方式的评价.一直以来,课堂教学评价的立足点都是教师,在评价中体现“以教为主,以学为辅”的观念。把课堂看成是教师的课堂,把学生看成课堂教学评价的次要因素。即使有些评价关注到学生的行为表现,也是从教师的角度出发,把学生的反应、表现作为教师的教学策略成果的参照物。这样的评价方式忽略了学生作为有能动性的学习主体的特点,是有违新课程的理念的。
(二)教师的评价语言太单一,没有起到激励性和引领性的作用。
目前我们课堂教学评价语的现状表现为:单一、模糊、缺乏激励、引领、提升作用。我们教师课堂中用得最多的评价语是:“好”、“对”、“很好”、“不错”。可是学生好在哪里?对在哪里?一个简单的“好”字,“对”字是不能给学生起到激励和导向作用的。
(三)课堂教学评价主体单一,几乎是教师一统天下。
在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评价还存在这样一个问题:课堂中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学生评老师等十分少见。即使偶尔有学生之间的互评,他们在进行评价的时候,往往有的学生只挑同学的缺点,否定优点,这和上面说到的我们教师的评价没有起到激励和导向的作用有很大的关系。
三、改进和完善课堂教学评价的对策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清楚地认识到:课堂教学是实施新课程的主要渠道之一,课堂教学的成败直接决定新课程实施的成败。而教学评价又是新课程实施的一个重要环节,并且教学评价在新课程实施中不但具有激励作用和导向性作用,而且具有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的双重功能。因此,如何建立具有科学性、导向性和人本性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是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基于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以及鲜明特点,我认为在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中要充分注意、准确把握新课程的理念和课堂教学的价值取向,在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的基础上应做以下改变:
(一)重新确立评价的立足点,评价的立足点从教师转向学生。
新课程改革再一次重申: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课堂教学也不例外。因此,我们关注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表现应成为课堂教学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学生在课堂师生互动、自主学习、同伴合作中的行为表现、参与热情、情感体验和探究、思考的过程等等,即关注学生是怎么在老师的引导下、建议下学习的。
(二)改变单一的评价形式,评价形式从单一变为多元。
新课程强调: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不断提高、课程不断完善”的评价体系,在综合评价的基础上,更多的关注个体的进步和多方面潜能的开发。这种“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评价思想,要求对课堂教学的评价重点必须由结果向过程、由成绩向态度、由显性指标向隐性指标转移。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重视规范、量化和评比,评价标准一般由一系列量化指标体系构成。而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评价应关注任课教师在教学上的优势与不足,关注任课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这对传统的量化指标体系提出了挑战。通过教师和学生的行为表现去把握二者相互作用、促进发展的机制,抓住了教学中最有意义的、最根本的内容,是一种描述性的发展性评价。质化评价的方法正以其全面、深入、真实的再现评价对象的特点和发展趋势的人性化优点,适应新课程教学改革和发展的根本需要。
(三)改变评价的主体,重视教师的自我评价。
从新课程对教师自身素质和专业水平发展,以及创新能力发展的要求衡量,有必要让教师进行自我评价。通过自我评价,可以促使教师不断地进行自我反思和自我教育,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虽然自我评价常常会有夸大自己的价值、评定等级偏高的嫌疑,但是这并不妨碍教师会在内心上客观地评价和分析自己的工作和业绩,作出如何改进和如何完善的决策。促进教师的自我评价其实也是促进教师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通过评价改变自己的教学行为,最终目的是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发展,提高教学的质量,这实际上也是课堂评价的一个最重要的意义。
(四)展示教师素质,塑造教师形象。
新课程的实施,向教师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因为新课程突出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要求教师做好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而不是教材的代言人、知识的权威。课堂上,教师除了组织和谐有序的秩序、表述精彩悦耳的语言、展现漂亮美观的板书、呈现敏捷准确的思维外,还必须增加对课堂情况的灵活应变、网络媒体的合理使用、知识背景的广泛引用等。另外,教师还必须设计完美的提问,让思维延伸到课外。这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住本节课的绝大多数内容,而且还要让学生能学到其它的内容,同时,也要让学生在上完这节课后的很长一段时间,仍然在研究那节课的内容,感觉回味无穷。
总之,在新课程背景下评价课堂教学过程中,既要关注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又要关注他们的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充分地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呵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培养学生乐于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今后在课堂教学中,还要不断探究和反思课堂评价方法,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和促进自我价值的实现。
【参考文献】
[1]朱慕菊.走进新课题[M].北京:北师大出版社出版,2008.
[2]刘旭.听课、说课、上课[M].四川:四川教育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