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长期投资决策实训报告范文

长期投资决策实训报告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长期投资决策实训报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长期投资决策实训报告

第1篇:长期投资决策实训报告范文

 

一、工商管理专业模拟实验教学的现实意义

 

(一)工商管理专业现场实习的困境

 

工商管理专业传统的现场实习一般由老师带队统一组织学生到工商企业中,让学生亲自体验生产经营管理的全过程,并由企业指派经验丰富的职工具体指导学生,从而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然而,市场竞争加剧,传统现场实习模式面临着新的严峻挑战。由于企业员工任务十分饱满,工作压力大,接待学生实习比较困难。另外,随着企业现代信息化管理程度提高,多数企业已开始利用计算机进行事务处理和业务管理,基于对管理系统安全及企业资源技术安全性和保密性的考虑,实习单位往往拒绝学生真正参与企业的业务管理,实习效果不佳。

 

(二)推进工商管理专业模拟实训教学的现实意义

 

在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中,大力推广模拟实验教学,对于提高工商管理专业教育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提高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协调能力

 

在模拟实训教学中,一般由若干名参与者组成一个团队,代表一个企业进行经营决策,为了让企业在市场中具有竞争优势,团队成员之间需要进行合理分工,有效沟通,充分发挥各成员的积极性和和能动性,从而强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协调能力。

 

2.提高学生的综合决策能力

 

在运用模拟程序进行模拟决策时,学生结合企业可控制的资源和企业经营目标,通过搜集信息、分析问题、制订方案等环节,需要对各环境变量及相互关系进行合理分析,并对它们未来的变化情况做出准确的判断,在企业的短期经营决策和长期经营目标之间做出恰当的取舍,可大大提高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决策能力。

 

3.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模拟实训教学模式变革传统理论教学中学生被动、消极地接受知识的状况,让学生尝试独立运用自己所学知识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使学生犹如企业管理的‘当事人”,身临其境,处理问题,提出方案。这样既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也有助于教师及时发现理论教学与实践的差距,找出存在的问题,从而改进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内容,更好地实现教学目的和人才培养目标。

 

4.培养学生的进取精神和竞争意识

 

在工商管理模拟实训中,我们为学生提供的是市场竞争条件下的企业经营环境,实训参与者必须掌握竞争对手的相关信息,观察竞争对手行为,分析对手的竞争策略。因此,模拟教学有利于培养管理类专业学生的进取精神、竞争意识,学生通过大量参与模拟实训,能掌握并灵活运用各种竞争策略和竞争手段,有效地提升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二、工商管理专业模拟实训教学模式设计的原则

 

(一)实训环境情景化原则

 

工商管理专业模拟实训是在人为控制条件下,突出模拟实训的高仿真性,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再现经济管理活动过程。环境模拟越真实,实训的效果就越好。环境模拟不仅包括企业内部的工作环境,而且还包括企业与外部关联单位之间的工作关系,如其他企业、税务部门、银行、海关和用户等。在仿真企业环境中,以企业业务流程为主线,将各个业务部门、各个职能岗位有机地连接在一起,让学生认识自己在流程中所处的位置和应完成的工作,认识企业基于流程的运作模式。

 

(二)实训设计体系化原则

 

工商管理专业模拟实训要在整合工商管理专业主要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设计出能够实现企业经济管理活动全过程的系统,将企业的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等资源进行全面的集成。工商管理专业模拟实训的设计是由各个单项模拟实训组成的一个大系统,各个单项模拟实训是综合实训系统中的子系统。通过有效整合,将模拟企业业务流程的各个环节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之既具有单项实验功能,又具有系统整体功能。

 

(三)实训过程互动性原则

 

工商管理专业模拟实训是一个团队协同进行,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要求在实训过程中将学生安排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每个岗位的操作结果都会对其他岗位产生影响,即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就会影响其他环节的结果,并最终影响整个实训的效果。因此大家只有各负其责、通力协作,才能实现目标。所以,这种模式不仅具有高度的仿真性,而且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三、工商管理专业模拟实训教学模式的构建

 

(一)按照工商管理类专业培养目标构建模拟实训教学系统

 

根据工商管理类专业的培养目标和专业要求,工商管理专业应建立六大模拟实训教学系统。首先,建立商务技巧开发训练系统。该系统包括决策过程与策略规划能力训练系统、商务谈判与推销技巧模拟演练系统、人际沟通与冲突训练系统、会议模拟系统。其次,建立企业运作模拟系统,该系统包括企业实际运作模拟演示系统和企业实际运作模拟决策系统两大部分。再次,建立市场运作模拟仿真系统,该系统包括市场实际运作模拟演示系统、商战模拟决策系统、证券市场交易模拟系统和金融市场投资分析系统。第四,建立管理岗位操作模拟系统,该系统包括管理岗位模拟演示系统和管理岗位运作模拟系统。第五,建立外贸业务模拟系统,该系统包括外贸业务交易磋商模拟系统、合同签订模拟系统、外贸制单模拟系统和外贸运输模拟系统。第六,建立会计实训模拟系统,该系统包括会计实务电算化系统、会计技能模拟试验系统。

 

(二)按照核心课程设计综合性实训项目

 

综合性实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以学科交叉和渗透为理论依据,重在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如会计专业的综合实训是将财务管理与会计学的知识融合在一起,分别设计筹资决策综合分析、企业长期投资决策、企业并购决策分析等实验项目,旨在培养学生对财务管理与会计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综合性实训项目可根据各课程的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加强应用型实训项目内容,通过多种模拟实训项目的训练,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常用的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实训教学项目主要有:电子商务模拟实训、第三方物流管理模拟实训、统计学实训、网络营销实战模拟、远程仓储模拟实训、现代企业经营决策实训、外贸国际贸易模拟实习、人力资源管理模拟实训、管理信息系统课程设计、财务决策模拟实训、项目投资评价模拟实训、战略管理模拟、管理沟通模拟、商务谈判模拟、市场调研与预测实训和公共关系学实训等。

 

(三)根据时展设计创新型实训项目

 

创新型实训引导学生创新思维,以改进、创新专业某一局部技术为目标,鼓励学生提出最新科研课题,进行科研开发。学生参加科研与创新活动是学校教学活动和学生培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如组织学生申报各层次科研项目,参加全国挑战杯”大学生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和创业设计大赛、电子商务技能大赛等。2007年,我系学生分别获得两项全国电子商务大赛一等奖和一项山东省铫战杯”大学生学术科技作品特等奖。

 

(四)积极开展课程的案例教学

第2篇:长期投资决策实训报告范文

【关键词】管理会计 KOLB 体验式教学 动态教学

管理会计作为管理类会计、财务管理专业的专业主干课程, 主要讲授管理会计的特点、成本性态、变动成本法、本量利分析等基础知识,在此基础上,向学生讲授经营预测、短期经营决策、长期投资决策、全面预算、标准成本控制等知识,一般开课时间在本科第三年或专科第二年下学期,学习内容较多,难度较大。

一、《管理会计》课程的特点

由于《管理会计》的教学地位,以及其具有综合性、灵活性较强的知识特点,学生只有在学习完财务会计、财务管理等课程之后才能选修,因此教学难度较大。因为在《财务会计》等课程里学生已经学习了制造成本法,对生产成本、期间成本的概念掌握较为熟悉,而在本门课程里仍然会出现这类的概念,一般来说,学生都会产生知识打架,分不清楚的现象;其次,本门课程首次提出成本性态,学生起初学习不太困难,但一旦应用在变动成本法和本量利分析时,会出现不知所以,不会灵活运用的现象。后期在学习管理会计职能时,也会出现不能自己分析原理,不能灵活运用的现象。

二、目前《管理会计》课程教法现状

目前对本门课程的讲授,一般采用教师课堂讲授原理,辅以习题,有的老师还采取案例教学,通过灵活生动的实际案例,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最终解决问题,也不失为好的教学方法。

但在实际教学过程来看,管理会计的课时一般较短,不超过六十学时,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往往课堂上讲过的题型学生较为熟悉,稍微一换样子,学生的准确率就下降得很快,效果可想而知;案例教学也存在案例库陈旧的现象,有的教材的案例还停留在上世纪八十年代。

三、《管理会计》课程新教法探讨

基于以上分析,作为一门实用性较强的课程,要想让学生学会、学活,就需要采用更为灵活实用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动态教学模式不失为一种理想的选择。

(一)定期调整试题库

作为会计、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是必须的。在建立试题库时,应结合学生认知的特点,分为基础题库,拓展题库和应用题库三类,帮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题库。同时要至少每年更新一次,把一些新颖的、实用性较强的题型充实进来,紧跟时代变化,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沙盘实训

沙盘实训,是通过管理会计的实训软件包,模拟创造外部竞争性市场的环境,由学生分组创建若干模拟公司,模拟演练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对销售量、成本、利润等财务指标进行调控,在不同市场环境中对产品品种、定价、销量等进行决策,锻炼学生预测、决策、预算、控制、考核及评价的各种技能。

(三)换案例教学为小型辩论比赛

不妨象有些电视节目的创业基金大赛一样,让学生根据目前的市场环境,同时配备给每位学生一定的投资基金(当然是模拟的货币),通过一段时间的投融资行为,最后得出原始资金的增值幅度,根据这一结果得出课程的成绩,相信应该会有不错的效果。

(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创业大赛

“挑战杯”是由、中国科协、教育部和全国学联共同主办的全国性的大学生课外学术实践竞赛。这种比赛是一种团队型的比赛,能够吸引各种相关学科的学生参与,即锻炼学生的专业知识,又锻炼学生之间的团队协作精神,因此是考查学生理论知识到实践环节的一个很好的平台,尤其是《管理会计》中本量利分析、成本性态分析、标准成本控制、短期经营决策的知识在计划书中显得尤为重要。往往一个很好的项目最大的败笔竟然是财务方面,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因此建议教师在上《管理会计》课程时,有意向学生引导,推荐参与到这项赛事当中去,能够使学生在项目研制开发直至成品上市销售的各个环节,用财务的眼光去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从而锻炼学生总体的理财意识和技能。

四、管理会计“四位一体”动态教学模式

上面提到的四种教学方法,不是相互独立的,而是相辅相承,互相促进。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辅导的时候,应根据学生学习的进度、水平,有所侧重地选择并进行引导。如果只是采用了单一的教学方法,仍然不能达到较为满意的教学效果。“四位一体”的动态教学模式,将四种教学方法融为一体,结合学生学习的特点,逐步引入,最终达到满意的结果。

(一)理论依据――KOLB学习周期理论

美国的体验学习专家大卫・库伯(KOLB)把人的学习循环周期总结为四个环节,即取得经验――思考经验――总结经验――应用经验――获得经验。实践出真知,人对外界的认识是从实际――理论――实际的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是螺旋反复上升的,在这个周期不断反复的过程中,人的认识不断经历理论由实践不断检验的过程,最终获得正确的经验。

(二)《管理会计》课程“四位一体”动态教学模式的构建

根据KOLB的理论,前述新颖的教学方法通过有机的合理构建,可以为《管理会计》课程建立起“四位一体”的动态教学新模式。

图1 《管理会计》课程“四位一体”动态教学模式

《管理会计》课程“四位一体”动态教学模式中的“四位”是指四个各具特色的教学方法,具体来说,这四个教学方法分别属于理论学习模块和实践学习模块两部分,两个模块并不相互独立,没有主次之分,正如KOLB所强调的,“体验学习圈”是循环往复的,可以从任何一个点进入,因此理论学习和实践学习没有先后顺序,也可能存在学生在实践环节发现问题,再从理论学习中找到答案的现象。

(1)理论学习模块。主要由试题库子模块和沙盘推演子模块两部分组成,学生通过课堂理论学习后,经过这两个模块的学习,形成课程理论成绩单和理论研究报告,这一过程的训练能够使学生在理论的记忆能力以及认知能力、理解能力上快速提高,使他们尽早熟悉理论知识,为后期的应用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2)实践学习模块。这一模块主要由小型辩论赛和创业大赛两个子模块组成。小型辩论赛主要是小组合作学习完成,通过将学生组成不同的合作小组开展小组合作,小组合作主要包括小组讨论、合作创作和组间辩论三个环节。通过合作学习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也增强了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应变能力、口才表达能力等。创业大赛等级较高,选手要准备规范的创业计划书,因此对于学生各个方面的能力都是一个锻炼和提升,比如写作能力等。通过此项学习模块,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可以得到大幅度的提升。

《管理会计》课程“四位一体”动态教学模式的实施,即需要任课教师思想上能够认识到体验式学习的重要性,同时能够在课堂上主动实施这一模式,另外还要重视学生体验学习感悟的反馈。学生的反馈形式包括答题卷、书面的研究报告、演讲稿、计划书等,也包括面对面的表述,学生在教师有目的的组织下既可以表述自己的收获,也可以从其他同学的表述中得到心灵的启发。

参考文献:

第3篇:长期投资决策实训报告范文

关键词:工作过程导向 高职 会计电算化 课程体系

2009年至2010年,财政部先后了《关于全面推进我国会计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和《会计行业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年)》,提出了全面推进我国会计信息化工作的目标和中长期会计人才发展规划。笔者认为高职院校要培养信息时代下满足市场需求的会计人才,重构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势在必行。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在国外,欧美国家的高职教育起步早,已经形成了一套成熟的教学模式。通过归纳总结英国、美国、澳大利亚、德国在会计教育目标、课程体系建设的成果,能够对我国高职会计课程体系改革提供一些新思路和新办法。

(一)英国高职会计教育的理念与课程设置

英国高职会计课程设置以市场需求和学生就业为导向,每学年均要对会计课程进行修改、更新。学期末,通过计划、报告、论文、实结等大作业形式来考评学生成绩。考评过程中非常重视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的培养,激发学生的创造力,锻炼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美国高职会计教育的理念与课程设置

美国会计专业课程分为:“一般教育”、“一般商业教育”、“一般会计教育”、“专业会计教育”四个层次。每个层次开设的课程和培养的能力都不一样。“一般教育”的课程侧重于拓展知识面,提高综合能力。“一般商业教育”的课程聚焦于市场、金融等商业领域。“一般会计教育”的课程主要是与日常会计核算和管理相关;“专业会计教育”阶段开设是更高层次的课程,如:高级财务会计、IT审计等,这个阶段注重于会计专业的后续教育和学术研究。

(三)澳大利亚高职会计教育的理念与课程设置

澳大利亚高职会计教育目标是以培养适应经济发展和职业需求的专业人才,注重学生的沟通、协调和领导能力的培养。围绕市场需求设置会计课程。采用讲座、辅导、研讨会和实验室操作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另外,将会计教育与职业资格考试相挂钩,使许多专业课程得到了澳大利亚和英国会计职业协会的认可。

(四)德国会计教育的理念与课程设置

德国职业教育是以校企合作的双元制职业教育为主要形式。该模式实现了专业理论和职业技能并重,技能考试与资格考试相结合,实训教材主要由企业编写。理论教育只有一年,后两年都以企业培训为主,大大增强了学生的操作技能。因此,学生毕业后可立即上岗工作。

在国内,高等职业教育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由于高等职业教育与传统的大、中专教育不一样,培养的人才定位于面向生产、管理、服务一线高技能应用型人才。而且,教育环境和教育对象的不同,高职教育的课程体系设置上应该有自己的特色,而不应该是大专的翻版和本科的“压缩饼干”。

本文基于广东珠三角产业与经济结构调整的要求,走访当地政府部门,对广东科技学院、东莞职业技术学院等高职院校进行调研,深入企业一线,了解最新会计人才需求情况,对会计电算化的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进行重构,打造服务地方经济的、具有广东特色的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体系,使学生在校学习的知识与实际工作岗位上用到的知识“零距离”对接,同时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

二、会计电算化从业人员与课程体系现状分析

(一)会计电算化从业人员现状分析

会计电算化是一门跨会计学、计算机学、管理学等的交叉性学科,其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具备会计知识、计算机知识、管理学知识的复合型人才。但现阶段的人才状况是精通会计业务的人才仅能应用计算机系统,精通计算机的专业人士却对内部控制方式、会计业务流程改造、会计数据之间的勾稽关系感到力不从心。应届毕业生在就业时频频遭遇用人单位冷淡,因为他们缺乏工作经验,无法独立开展工作。另一方面,许多企业抱怨难以找到满意的会计人才,尤其是管理型会计信息化人才,更是凤毛麟角,千金难求。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在于我国会计电算化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的缺陷。

(二)会计电算化课程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课程目标不够明确。主要表现在:一方面,不少高职院校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会计师”、“注册会计师”等高层次的人才,课程设置上重“理论”,轻“实践”,脱离了高职学生的实际水平和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另一方面,大部分高职院校在课程设置时没有考虑如何满足当地的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转型的需要。仅仅根据本校师资、软件、硬件等实际情况开设课程,使培养的人才无法迅速适应市场的需求变化。

2.课程设置滞后于经济发展的变化。近年来,我国先后了《企业会计准则》、《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小企业会计准则》等会计法规文件,会计政策和外界环境发生了变化。但部分院校在课程设置时,没有会计专家和企业财务经理或会计主管的真正参与,仍采用传统的课程体系,选用内容陈旧的教材,使课程与职业脱钩。

3.课程设置缺乏全局规划,部分课程内容交叉重复。部分高职院校在课程开设时没有考虑课程的前后顺序及课程间的内容重复。如:会计电算化课应置于计算机基础、会计原理、中级财务会计之后,否则,就会使学生感觉有些知识很难理解。再如:财务管理与管理会计在资金时间价值、长期投资决策、杠杆原理、存货管理、资本成本与资本结构、财务预算编制方法等方面有重叠内容,财务管理偏重于应用,而管理会计侧重于技术与方法;中级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在税费的账务处理方面也有重复之处;会计学原理与中级财务会计在会计概念、会计要素、报表编制等方面存在重复内容;财务管理与财务报表分析在财务分析方法上也存在重叠之处。诚然,在一门学科之中,各课程之间存在部分重叠内容是难以避免的,但是,在课程体系整体设计时可以进行统筹规划,删减课程的重复内容,将资源让位给新兴学科的课程(如:环境会计、无形资产会计等)和国际会计准则课程。

4.实践平台与实践内容的仿真性差。目前高职会计专业学生实习主要采用传统方式。实践课程包括:基本技能实训、专业技能实训和岗位技能实训等环节。这些实训仍然是学生根据教材或教师布置的案例,在教师的指导下一步步进行的,没有岗位分工,每个同学扮演了财务部所有的角色,一个人做完公司完整的账套。虽然,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各种岗位的工作过程,但不能体会到实际会计工作的岗位分工情况以及各岗位的协同、会计资料的传递等情况,使学生不能真正体验到会计工作的职业场景。

5.评价考评手段有待改进。调研发现,绝大部分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课程采用单一的闭卷笔试考试模式,测试内容以理论为主,评价结果是以试卷成绩来展示,并对此进行排名、对比。这种考试多在期末进行,没有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不能准确地测试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使学生学习热情受到严重打击。

三、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

(一)构建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体系的原则

1.在教学理念上,主张以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为主,而不是知识水平,以能力为依据进行课程开发,构建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密切结合的模块式课程体系。课程开发以能力为主线,课程内容以职业分析为基础,课程结构采用模块式,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采用一体化的模式。“会计电算化”课程内容的设计应紧紧围绕会计电算化岗位需求,根据信息前沿技术以及市场对会计人才的要求来设置课程体系。在构建课程体系中,要贯彻落实“6+2”原则,“6”即:工学结合、职业活动导向;项目载体;知识理论实践一体化的课程教学;突出能力目标;任务训练;学生主体;“2”即将德育、外语教学渗透到所有课程中去,将职业核心能力渗透到所有课程中去。

2.在教学课程设置上,以行动为导向,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学习能力、组织协调和沟通合作能力。基于会计岗位要求设置会计专业教学体系。在教学中重视情景教学、案例教学,以小组为单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在讨论中学习。

3.在教学手段和方法应用上,强调会计教学的开放性、互动性与自主性。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导,通过实施开放性教学、互动性案例讨论教学和问题导入式的自主性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利用多样化的教学辅助工具,如网络资源、教学软件融合等提供多层次、多样化的教学服务和高质量的教学效果。

(二)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体系的重构

1.实现课程开发主体多元化。建立由行业和企业会计专家参加的专业顾问指导委员会,让他们直接参与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设计,确定教学内容。

2.构建基于素质培养和能力提高的课程体系。高职院校培养的会计电算化人才应该具备职业基本素质、财务会计核算能力、财务分析与管理能力、会计监督能力、电算化能力、企业管理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英语及应用写作能力、投资理财能力、法律知识等。课程体系设计分为以下几个模块:公共必修模块、公共选修模块、职业核心模块、职业技能模块、职业支撑模块、考证模块、职业延展模块、融合模块。公共必修模块着重提高学生的文化知识素质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职业态度,主要包括: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高职英语、经济数学、计算机基础等课程。职业核心模块着重介绍专业关键知识,主要包括: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审计实务等课程。职业技能模块着重培养学生职业岗位群的业务技能,主要包括:会计电算化、ERP实训、出纳实务、财务报表编制与分析、会计手工技能、计算技术等课程。职业支撑模块着重培养学生胜任职业岗位需求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主要包括: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税法、管理学原理、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社会调查与统计技术、税务会计、数据库基础、银行会计等课程。考证模块激发了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专业水平,增加了就业砝码,主要包括:英语等级考证、会计从业资格证、初级会计师资格证等课程。职业延展模块是满足学生职业岗位发展和职业知识拓展而开设的课程,主要包括:财政与金融、Excel在会计中的运用、管理会计等课程。融合模块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专业素养,增强学生就业实力,主要包括: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等课程。

3.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课程体系。基于工作过程的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课程体系既要来源于企业又要高于企业,将企业的工作业务过程提练上升为教学过程。广东珠三角地区大部分是中小型企业,这些企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量最大。需根据地方企业会计岗位的需求情况,开设实训项目,构建电算会计与手工会计相结合的双轨运行模式以及基本技能实训、专业技能实训和岗位技能实训相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基本技能实训主要包括出纳技能实训、手工会计技能实训和电算会计技能实训。专业技能实训主要包括:财务核算、成本计算分析、纳税申报、财务软件各模块的操作。岗位技能实训是上岗前的实训,包括校内综合模拟实训和顶岗实习。

4.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课程体系的实施。基于工作过程的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课程一般通过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等环节进行,学生依据经讨论的任务和目标制定计划,并组织实施,最后采用教师评价和小组评价等方式来检验任务完成情况。在教学中大胆采用引导文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探索式教学法、角色扮演法、案例教学法、分组教学法,以职业活动为导向,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学习过程独立组织和实施,尊重学生的价值,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热情,真正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标。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需要情境化教学环境,因此要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如通过ERP实训室与会计专业综合实训的建设,满足会计电算化专业实习的要求。同时,也要加大产学研投入,与知名企业、会计师事务所和企业商会建立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为学生提供更多更好的实习平台。

5.建设精品教材。教材是教师搞好教学工作的重要载体,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工具。教材质量影响到课程的实施及教学效果。然而,仅凭个人的力量很难开发出非常优秀的教材。教师可以跨校联合专家以及实务界的高级会计人才组建教材编写委员会,以地区专业人才需求为导向,编写出实用性强的精品教材。教材要做到深入浅出,删繁就简,理论够用为度,突出实训,内容新颖实用,紧跟新会计准则、税法以及企业会计实务的发展而不断修订完善。

6.优化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和实操能力,加强“双师”队伍建设。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改革不仅要求教师具备深厚的理论功底,还需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由于大部分教师从学校毕业后直接进入学校工作,缺乏企业实际工作经验,这为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改革带来了困难。因此,一方面,要鼓励教师多下企业,增强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聘请行业专家来校任教;在引进人才时实行经验与学历的资格准入制度。另一方面,加强教师科研意识,以研促教。通过科研项目,锻炼教师的创新意识,培养好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打造优秀的学科梯队,为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成功提供保障。

四、结束语

随着计算机技术、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XBRL信息技术的发展并引入会计电算化领域,对会计电算化人才的要求也逐步提高。高职院校必须重新构建课程体系,更新教学理念、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采用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实践教学体系,创建仿真实训基地,选用优质教材,提高教师的双师素质,才能培养出适应市场需求的会计电算化人才。

参考文献:

1.李晓慧.会计教学体系研究:来自英国大学的借鉴[J].会计研究,2009,(10):77-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