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青年志愿者日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为创建一个绿色校园,创建一个文明社区,宣传节约用水、用电知识,倡导大家树立“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文明观念,让同学们更加热情地投入到开展创建“文明宿舍”活动中来。同时为加强节能环保基础教育,落实《教育部关于建设节约行校园的通知》。
二、 活动宗旨
倡导莆院学子实现“每天省一度电”,“每人每天节约一升水”,“每天少扔一个废塑料袋”的目标。通过“创建绿色校园之节能从我做起”活动的广泛、深 入、持久开展,进一步提高全学校社区成员的节能意识,使节能成为我校每个成员共同的自觉意识,以此达到此次“创建绿色校园之节能从我做起”活动的要求及整 体目标。
三、 活动时间:2012年3月5日
四、 活动地点:莆田学院管理学院10幢和11幢宿舍楼社区
五、 活动准备
1. 3月1日:集中管理学院全体青协成员。召开动员大会,交代活动日当天的各项事宜,进行节能知识培训和相关分工工作。
2. 3月2日联系管院自律会,讨论“在社区内寻找浪费资源的行为”活动。
3. 3月2日前准备好“创建绿色校园 节能从我做起”的横幅,并于3月3日将横幅挂在社区里。
4. 3月5日前准备好节能知识问答题的题目并于活动日当天发给相应青协成员
5. 3月5日前准备好节能知识宣传单、图片和节能文字材料。
6. 3月5日前准备好知识问答的小奖品。
六、 活动安排
1. 9:00—9:20青协成员在宿舍楼下集合,清点人数,领取材料。
2. 9:20—9:40布置宣传、图文展,准备桌椅。
3. 9:40—10:40开展第一次宣传活动,将节能知识宣传单发给过来浏览和关注的同学,向他们讲解节能知识,宣传节能理念。并倡导同学在横幅上签名,让他们立志树立“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文明观念。(第一队)
5. 17:00—18:00开展第三次宣传活动(方式同上);同时进行知识问答活动(第五队)
6. 清点人数,收队。
七、 活动注意
1.每队由4人组成,共四个小队。每队自行分工合作,轮流值班。
2.活动中,宣传成员要文明用语,热情宣传和介绍。
3.活动中的小奖品只奖给回答问题正确的同学,回答对一个问题只奖励一份。
4.活动结束后,横幅和展板应在社区保留一周,以便同学浏览和学习。
5.活动结束后,所借的桌椅要及时归还。
青年志愿者行动是跨世纪青年文明工程的一个重要项目,自1993年底启动以来,在社会上和广大青年中引起了较大的反响,它对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创造良好、稳定的社会环境,密切党群关系、干群关系,促进社会风气好转都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广大青年在奉献社会、服务他人的过程中受到了生动具体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提高了思想道德素质和业务知识水平。可以说,青年志愿者行动适应了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适应了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求,适应了青年一代成长成才的要求,是共青团组织服从和服务于全党工作大局的实际举措。
武汉青年志愿者是我委的一项品牌工作,也是我市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精品”活动和“靓点”工作。过去几年来,志愿者工作部坚持组织实施全市青年志愿者“一助一”尊老、助残、助学、扶贫、帮困、拥军等六大行动,为人民群众、城市发展、社会和谐提供无私援助。开展了以“老、老党员、老英雄、老模范、老干部”等“五老”为重点服务对象的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积极倡导“为奉献者奉献”的社会文明新风。不断拓展青年志愿服务领域,以党政中心工作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紧紧围绕城市建设、社区服务、美化江城、绿化武汉、环境创新、文明言行、良好秩序等主题开展志愿服务工作,广泛组织青年志愿者参与抗洪抢险,服务“武洽会”、“武博会”、“海创会”、“三下乡”、四国女足赛、武汉国际旅游节、武汉国际赛马节、奥运会男足预选赛等全市性大型活动,为百万人次提供了会展、礼仪、翻译、劝导等14个方面的志愿服务。在抗击“非典”的日子里,开通了青年志愿者抗击“非典”后援热线,成立了近百支后援服务小分队,为战斗在抗“非典”一线的医务工作者家庭提供义务家政服务,向进城务工青年、社会需救助群体赠送了抗“非典”物资,受到社会一致好评。近年来,涌现出了“全国学雷锋先进典型”陈政,洪山区青年志愿者援建“爱心屋”等先进事迹。
多年的实践告诉我们一个事实,那就是:青年志愿者行动是时代的召唤,是一面光荣的旗帜,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建设精神文明的一种好形式,是雷锋精神在新时期的继承和升华,必须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
(赤峰学院 团委,内蒙古 赤峰 024000)
摘要:本文主要以普通高校青年志愿者队伍建设原则为研究重点.认为高校大学生是社会中知识与意识较高层面的人,对其进行志愿者服务的教育则有利与引导大学生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沿着正确的轨迹前行.在现实的高校志愿者建设过程中需要坚持的原则主要有四个方面分别是:高校青年志愿者需以服务社会为建设原则;高校青年志愿者需以人为本为建设原则;高校青年志愿者需以可持续发展为建设原则;高校青年志愿者需以无私和有偿相结合为建设原则;高校青年志愿者需以去政治化为原则;高校青年志愿者需以激励机制为建设原则.遵循这六个原则,加强高校的志愿者队伍建设,让更多的人参与到其中,以使社会沿着正确的轨迹前行是高校志愿者建设的根本.
关键词 :普通高校;青年志愿者;建设原则
中图分类号:G6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2015)05-0216-02
志愿者,即志愿工作者,又名志工,是指志愿贡献个人的时间及精力,在不为任何物质报酬的情况下,为改善社会服务,促进社会进步而提供服务的人.志愿工作具有志愿性、无偿性、公益性、组织性四大特征,参与志愿工作既是“助人”,亦是“自助”,既是“乐人”,同时也“乐己”.参与志愿工作,既是在帮助他人、服务社会,同时也是在传递爱心和传播文明.志愿服务个人化、人性化的特征,可以有效地拉近人与人之间的心灵距离,减少疏远感,对缓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稳定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志愿者主要是义务为国家或者个人提供无偿帮助的人.高校青年志愿者是部分大学生自发或者有组织的去为部分需要帮助的个人或者集体提供无偿救助活动的人群.大学生是社会中相对在知识和做人领域的高端人群,其对于社会的付出和救助将对整个社会正能量的传递起到促进作用.当前在国际领域内,世界各国高校的志愿者建设已经相当完备,逐步呈现规模化状态,这些志愿者组织的成立,对于所在国家多次提供有组织的帮扶活动,对于树立大学生的正确人生观和面对需要帮助人的态度,均起到积极作用,并且定于每年的12月5日为国际志愿者日.我国高校的志愿者活动起步较晚,并且志愿者的影响范围相对有限,这主要和我国多年来所形成是各扫门前雪的处事哲学观念有关,再就是应试教育下学生多疲于对分数的追求,而忽视了对社会的贡献.下面笔者将结合多年的基层高校学生工作的经验,来具体探讨一下普通高校青年志愿者队伍建设的原则.
1 高校青年志愿者需以服务社会为建设原则
志愿者建设的最为根本的属性便是志愿者的服务和奉献属性.在现实的社会生活过程中,志愿者多是不获取报酬,无偿为他人付出和奉献爱心的人.并且通过现实社会中志愿者的服务活动,以及服务所能提供的影响,给社会和他人传递正能量,让整个社会都行动起来,加入到帮助他人,人人互助的行业中,从而使整个社会都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在高校的志愿者建设过程中,要加强对志愿者的服务意识与风险意识的教育,让部分新进入的志愿者了解到志愿者服务的本质与真谛,从而纠正自身不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深化对志愿者活动的认识,从而改变部分志愿者在提供服务进行风险的过程中,流于形式并非发自身心的现实状况.并且要将对志愿者的服务与教育常态化,从而使部分高校大学生对于志愿者的服务有深刻了解,在工作过程中才能够更加长久和真诚付出,使志愿者服务惠及更多的社会人,来不断加大志愿者队伍和志愿者服务影响.
2 高校青年志愿者需以人为本为建设原则
在现实的高校志愿者建设过程中,应注意以人为本在志愿者建设过程中的重要性.在现实的志愿者工作过程中以人为本主要是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对于志愿者服务的对象要以人为本.在现实的志愿者服务过程中,要针对现实服务对象的现实情况给予需要帮助的人,最为真实的帮助和扶持.要做到急人所急,想人所想,将其视为自己的亲人进行帮扶.再就是高校在进行设计和实施现实社会中的志愿者服务的过程中,也需要以人为本,当然主要是以学生为本,在现实的志愿者建设过程中,要尽量从大学生的现实情况出发,让学生多接触一些社会现实,让学生多了解一些人际关系以及社会问题,在进行社会志愿者服务的过程中,也能够提高自身的一些社会经验以及知识,为将来更好的进入社会提供帮助.志愿者服务虽然是一项无偿服务,但是在现实的志愿者服务过程中,除净化自身心另外,也能够让参与者得到必要的锻炼和补偿,能够增强大学生的自身素质,使大学生更好的立足于社会.
3 高校青年志愿者需以可持续发展为建设原则
开展志愿者工作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无论是对于社会还是学校以及学生自身均会起到积极在影响作用.在现实的高校志愿者建设过程中,需要教师做到志愿者服务的常态化和持久化,不走形式,不走过程,持之以恒的为社会和需要帮扶的人进行付出,进行支援服务.只有志愿者服务常态化,持之以恒不间断的对国家和社会进行风险,才能使整个社会的文明进程加快,才能够感染更多的学生和社会人,让大家都加入到志愿者的队伍中,加入到为别人提供无偿服务和风险的行列中,才能够让整个社会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使社会更加人性化,更有利于人类的生存.
4 高校青年志愿者需以无私和有偿相结合为建设原则
无私风险是志愿者进行建设的根本追求和本质属性.在现实的志愿者建设和服务的过程中,大多数的志愿者均以此为目标来对国家和社会提供服务的.这也体现了志愿者服务与建设的本质属性和追求.但在强调志愿者服务的无私性的同时,也需要志愿者的有偿报酬,并不是说,在志愿者提供一定无私的帮助后,对其进行必要地有偿补偿便违背了志愿者服务的初衷.毕竟在志愿者服务他人的过程中,其服务的过程需要得到国家或者别人的肯定,在进行自我修炼的同时也应注重国家修炼,因此,在现实的志愿者提供服务过程中,作为学校也可以对部分表现优异的志愿者提供部分物质的有偿补偿,以肯定志愿者的付出,并从一定层面上促使其更好地进行风险,更好进行志愿者服务.
5 高校青年志愿者需以去政治化为建设原则
当前我国部分高校在现实的青年志愿者建设过程存在着政治化严重的现象,很多大学生参与志愿者服务的动机并不是特别纯洁,存在着一定私心,或者主要是为了获得一定的名利及物质酬劳.促使大学生参与到现实的志愿者服务队伍中的一大动机便是入党或者获取一定的德育加分在评选奖学金和入党的过程中占得一定先机或者获取一定的政治加分.除部分志愿者在参加动机方面存在一定问题外,在现实的青年志愿者的志愿方式上也存在着一定问题,很多志愿者的组织和服务多是出于形式和过场,其内心真正的希望参与志愿服务的意识不是很强,表现在在很多大型的节日或者公益活动过程中,志愿者的活动增多,而在平时非节假日的情况下则参与志愿者的人数相对较少.也就是像老年节的时候敬老院的志愿者人数人满为患,一天之内会给老人洗十多遍脚,而平时非节日的时候,则很少有志愿者光顾敬老院.因此,在现实的青年志愿者建设过程中,一定要强化志愿者的服务意识,强化志愿者的心灵建设,让其真正的参与到现实的志愿者服务队伍中,减少其功利化或者政治化的动机倾向,净化青年志愿者队伍,使志愿者更长久的走下去.
6 高校青年志愿者需以激励机制为建设原则
在现实的高校志愿者建设过程中以需要附之奖励机制,在激励机制的实施过程中可以从三方面进行着手工作.首先便是物质奖励机制,其主要的形式便是通过对参与现实志愿服务的学生发放必要的物质奖励和补贴,向组织推优,提名单项奖学金等形式;再就是可以对部分志愿者进行精神激励,在现实的工作过程中,可以对部分优秀志愿者进行表彰、奖励,以及在部分考试中使得照顾加分;最后则是对于志愿者其他方面的激励,这方面的激励主要出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外的一些奖励成份,如给优秀的志愿者提供现实的社会实践机会,适当增加学分,建立绿色通道等等.以使高校的青年志愿者在付出劳动的过程中,得到更多学生和老师的赞扬和认可,让高校青年志愿者服务更好的走下去.
7 结束语
志愿者的出现是社会进步的表现,是文明建设的标杆,对于现实社会的有序建设起到积极作用.在现实的社会发展过程中,志愿者的数量和质量越高则其对于社会的贡献越大,所能够给社会传递的正能量也越大,有利于现实社会的发展.高校大学生是社会中知识与意识较高层面的人,对其进行志愿者服务的教育则有利与引导大学生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沿着正确的轨迹前行.在现实的高校志愿者建设过程中需要坚持的原则主要有四个方面分别是:高校青年志愿者需以服务社会为建设原则;高校青年志愿者需以人为本为建设原则;高校青年志愿者需以可持续发展为建设原则;高校青年志愿者需以无私和有偿相结合为建设原则;高校青年志愿者需以去政治化为原则;高校青年志愿者需以激励机制为建设原则.遵循这六个原则,加强高校的志愿者队伍建设,让更多的人参与到其中,以使社会沿着正确的轨迹前行是高校志愿者建设的根本.
参考文献:
〔1〕马彦周,曾艺.高校志愿者工作管理创新思考[J].理论月刊,2009(12):152.
〔2〕孟芳兵.高校志愿者招幕培训工作机制研究[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162-163.
兰州石化总院团委成立青年志愿者服务队是主要开展医疗服务为主题的队伍,分设了11个志愿者服务分队,基层团干部担任了分队长职责,石化总医院青年志愿者经过填写志愿者申请表及经过志愿服务培训后,多年来,跟随石化总医院青年志愿者服务队与兰州石化公司“宝石花”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开展了各种志愿者活动,积极展示了医院青年服务医院,奉献社会的良好形象。通过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对医院文化建设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医院文化建设与青年志愿者活动的关系
1.医院文化是医院在建设和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包括医院职工的共同理想、信念追求、思想情操、价值观念、行为取向、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等方面的内容。
2.青年人是医院各项事业发展的生力军和后备力量,青年人的思想是医院文化的活力之源,是医院文化发展和创新的动力所在。因此,青年人在医院文化建设中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和独特的优势。
3.共青团作为医院先进青年的组织,其工作模式更要紧紧围绕医院工作的中心,把服务病人、培养优秀专业人才、提高医疗质量作为开展工作的主要方向,发挥青年团员队伍的先锋模范作用。同时,培养青年团员在医院工作中的主人翁精神,更好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增强团组织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使共青团更好的担负起团结青年、带动青年的重任。
4.共青团组织以各种活动和特色工作为载体,可以很好的推动医院文化建设。鼓励医院青年人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从而有效提高医院的社会知名度,树立良好的医院形象,青年志愿者系列活动是有效的载体之一。
二、开展志愿者服务的背景
1.开展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能够发挥共青团员的先进性,树立志愿者服务理念,弘扬志愿者精神,创造良好的医院环境和培育丰富的医院文化内涵,凸显石化总医院“青”字号特色,石化总医院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始终坚持“统一领导、条块结合、全面发动、广泛参与、着眼长纪、循序渐进”的工作原则,加强石化总医院青年志愿者队伍的建立与管理,提高青年志愿者相关知识和技能,发挥青年志愿者的积极作用。扩大青年志愿者服务的影响力,展现石化总医院共青团青年良好的精神风貌。
2.志愿者具有志愿性、无偿性、公益性、组织性四大特性。每个人都有参与社会事务的权利和促进社会进步的能力,同样,每个人都有促进社会繁荣进步的义务和责任。参与志愿者服务工作是表达这种权利和义务的有效形式。在服务他人、服务社会的同时,自身也得到了提高、完善和发展,精神和心灵也得到了满足。
3.参与志愿者服务活动即是“助人”也是“自助”,既是“乐人”,同时也是“乐己”。参与志愿服务,在帮住他人、服务社会的同时也传递了爱心、传播了文明。通过青年志愿者服务,可以有效的拉近人与人之间的心灵距离,减少疏远感。并对缓解矛盾、促进稳定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三、医院志愿者活动具体实施情况
医院共青团组织抓住青年志愿者特色工作为载体,积极开展各种青年志愿者活动,努力成为“青”字工作中一大亮点。
1.积极开展“走进社区、走进医院”系列志愿者活动。石化总医院团委先后组织青年志愿者在兰州石化南山小区、幸福小区、晨光小区、22街区、临洮街小区、十二街区等小区多次持续开展青年志愿者活动,医院团委在青年志愿者活动中根据志愿者对象的需要,不断地对志愿项目进行更改,从最初的血压测定志愿者活动内容先后发展到血糖测试、血型测定、健康咨询、用药咨询、健康知识普及、常见病、多发病预防宣传单印发及医院简介介绍等便民需求的志愿者活动内容。从一线护士发展到一线医师、一线检验师、一线药剂师共同参与到志愿者队伍中,进行着更广,更有价值的志愿者活动。石化总医院门急诊党支部与兰州石化技术学院开展了青年志愿者互相帮助系列活动,通过将兰州石化技术学院在校学生纳入到石化总医院青年志愿者队伍中来,完善了医院团委开展的“走进医院、走进社区”的志愿者系列活动。
2.定期开展“医疗服务进家庭”志愿者活动。石化总医院共青团组织定期前往受助老人家中进行血压测量、血量测量、用药知识指导等青年志愿者活动,每个月为患慢性病的受助老人在医院门诊通过挂号、开药、审批特殊门诊药物、交钱、取药等环节后,为老人购买好每天必须服用的药物后,送上家门,解决老人困难。在老人生活每次有实际困难时,石化总医院青年志愿者会及时的为老人解决困难,在2016年1月份,石化总医院接收到了团委受助老人送来的表扬信,这是对医院青年志愿者活动是一种肯定。在每年中秋节、国庆节期间利用自己休息时间前往老人家中送去了慰问品与祝福,拉近医院青年人与受帮助老人之间的心灵距离。医院的青年志愿者一直以弘扬“雷锋精神”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为原则,从小事积奉献着自己的力量。
3.持续开展“医疗服务进厂区”志愿者活动。石化总医院的青年志愿者根据兰州石化公司不同分厂、不同职工的需求分别在质检部、炼油厂、幼教中心、客运分公司等单位开展了关于急救、创伤、骨科、儿科、妇科、产科等专业的青年志愿者健康普及内容。使得青年志愿者受助人群更广,通过青年志愿者服务,可以有效的拉近人与人之间的心灵距离,减少疏远感。不同的人群参与青年志愿者活动对缓解矛盾、促进稳定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4.不断开展“医疗服务”为主题外志愿者活动。石化总医院东西区临床科室搬家工作中,医院团委多次组织青年志愿者利用业余时间力所能及做一些志愿者事情,参加活动的青年志愿者秉承了“服务医院,帮助他人,完善自己,弘扬新风”的志愿宗旨。石化总医院的青年志愿者以“学雷锋日”为契机对西固区石头坪地区进行过清除杂物的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活动得到了上级团组织的肯定与市民的赞扬。
四、通过青年志愿者活动对医院文化建设进一步思考
广义的医院文化泛指医院主体和客体在长期的医学实践中创造的特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包括医院硬文化和医院软文化两大方面。医院硬文化主要是指医院内的物质状态:医疗设备、医院建筑、医院环境、医疗技术水平和医院效益等有形的东西,其主体是物。医院软文化是指医院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本医院特色的思想、意识、观念等意识形态和行为模式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结构,其主体是人。
同学们的笑容是我们最大的收获,社会的肯定是对我们最好的回报。现在我郑重地写下我的入队申请书。 青年志愿者是一个光荣的称号,更是一个光荣的团体,每个志愿者都不断的为社会贡献着自己力所能及的一份力量。我们的社会为每个人都打造了一个环境,每个人就在这个环境中生存和发展。青年入团申请书格式
我想作为一个志愿者在享受这份环境的同时,更要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作为对社会的回报。正所谓“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每当我享受着他人为我创造的劳动成果时,我就更加强了加入志愿者队伍的决心。、
一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但十人,百人,乃至千人的力量却是巨大的。正因为这样每个有志青年组合在一起,形成了巨大的力量,在正确,有序的指导下,为社会贡献着爱心和力量。也许这正是青年志愿者服务队成立的意义所在吧!社会上还有许多人需要别人的关爱和帮助。我加入志愿者的队伍,可以更好地把我的爱心播撒出去。
这样就会有更多有困难的人,更多需要关心与帮助的人,体会到生活的美好,社会的关心,人与人之间的互助真情。
作为一个新的青年志愿者申请者的我,对青年志愿者早已有了深刻的了解:
作为青年志愿者行动的宗旨是:通过开展青年志愿服务,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提高青年整体素质,为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和全面进步做出贡献。
作为青年志愿者行动的口号是:爱心献社会,真情暖人心。而青年志愿者奉献给社会的不仅仅是服务,同时也向全社会昭示了一种精神,那就是"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青年志愿者精神。
但是若能够作为一个青年志愿者,我会:
一,热爱社会实践工作,能经受考验,用满腔热情为社会实践工作添砖加瓦。
二,砥砺品格,接受磨砺。社会实践工作者一定要立志高远,脚踏实地,艰苦奋斗,锐意进取,眼光放远,心胸放宽,为个人的成长进步,为将来的建功立业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要勤于学习,努力实践,特别是要在实践中学习。社会实践者应该多学习,多实践。珍惜每一次深入社会的机会,在志愿服务的过程中开阔眼界,了解社会,不断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四,在工作中要竭诚服务,甘于奉献。社会实践者应把志愿奉献的美好理想与艰苦工作的客观现实结合起来,做到思想准备到位,素质和技能准备到位,不论承担什么样的任务,都要努力发扬不怕困难,任劳任怨,脚踏实地,甘于奉献的精神。
五,要有无私奉献的精神和很好的耐心。
六,要具备积极进取,善于创造的精神。
七,在工作中要尊重自己也要尊重他人,要多动脑筋灵活把握现场的突发事件。
八,要富有同情心,同时具备良好的沟通技巧,避免使用易刺激对方的语气和语言。
九,注重礼仪方面知识的学习,应该注意不同场合的不同要求。
十,注意自身的安全。
关键词 青年志愿者 高校 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1高校青年志愿者服务工作的意义
学校开展青年志愿者活动是学生自愿参加,具有自愿性、服务性、综合性的特点,对学生品德形成和修养的完善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培养复合型、应用型人才起着重要的作用。它推动了社会风气的好转以及平等和谐人际关系的形成,增强了社会的亲和度与凝聚力,使社会成员感受到社会的和谐与温暖,促进了社会的稳定,有效开展青年志愿者活动在高校对学生有着重要意义。
(1)青年志愿服务者服务工作是学生了解社会,认识自我的主要途径。青年志愿者活动是学生了解社会的窗口,生活在校园里的学生们对于社会是陌生的。参加活动时,学生们要与家长、社区居民、老人、孩子等不同的人进行交往开展工作。也能通过这些工作来了解社会,为今后踏入社会做好准备。
(2)青年志愿服务活动是学生展示自我,服务社会重要途径。青年志愿者活动为学生体现自身价值构建平台,让学生在活动中“展示自我、服务社会”。在青年志愿者活动中,一部分学生进入社区后,在教师和社区领导的鼓励和指导下,积极投入到社区文化建设的工作中,大大提高了社区文化生活的质量,得到了社区领导和居民的赞许,学生们的自信心很快树立起来,在展示自身价值的同时,服务社会生活。
(3)青年志愿服务活动是学生完善自我,宣传自我的最好方式。青年志愿者活动极大地锻炼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在活动过程中学生们承担了力所能及的社会角色,要求学生们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完成所承担的任务。对于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组织能力都是一个实践和考验。工作中会有顺利和不顺利的时候,这些困难会刺激学生积极接受教师的指导,从中学会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了解社会的同时发现自身的优势与不足,正确的认识自己,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2目前高校青年志愿者工作的主要做法
2.1指导学生社团,根据兴趣特长开展志愿服务
在“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指导下,经过长期的发展,学校建立了青年志愿者服务团、爱心同盟、“萤火虫”爱心社、“明德”爱心社等社团组织,各学院设立了青年志愿者协会,为志愿服务工作创建了平台。 每逢重大节日如保护母亲河日、雷锋日、世界无烟日、消费者权益保护日、消防日、重阳节、艾滋病日、法制宣传日、世界粮食日、地球日等节日,都会看到志愿者忙碌的身影。
2.2响应政府号召,服务大型社会活动
为更好支持志愿者活动,为学生志愿者搭建平台,提供更广阔的锻炼空间,学校策划组织志愿者参加各类大型社会活动的服务工作,提高了学生的志愿服务意识,展现了志愿者的风采。通过各类大型活动的锻炼,志愿者们磨炼意志、砥砺品质,逐渐变得更加坚强,更加成熟,更加富有责任感,对志愿服务“团结、友爱、互助、进步”的精神的理解也得到了进一步深化。
2.3服务学校重要工作,开展校内志愿服务
青年志愿者组织响应学校号召,以学校工作为中心,立足校园,积极开展志愿者服务工作。如迎新、运动会等大型活动和平时积极参加学校的助管、助研等工作,在图书馆、餐厅、实验室等地服务学校师生。
2.4贴近生活,开展关心特殊群体活动
学校安排志愿者对学校周边社区开办了“爱心书摊”,“爱心衣屋”等志愿项目,以便于丰富周围社区的文化氛围,服务大众,志愿者还在校内举行贴近学生,向身边的人学习,为身边的特殊群体服务等活动。
3目前高校志愿服务工作的主要成效
(1)学校志愿服务活动形式更多样化,活动效果受称赞,志愿服务基地建设和社会合作更丰富化,活动成果明显。
(2)在志愿服务精神引领下,学生受到了教育,思想道德素质不断提升。学校积极开展志愿者活动,组织学生参与志愿者服务,很大程度上提高了青年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长期来活跃在校园内外的广大青年志愿者们时刻践行着“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服务精神,参加各种各样的志愿者社团,积累经验,帮助他人,认识社会,充分认识到作为青年人应担负责任和义务,乐意为集体奉献,对道德的认知有了进一步加深。
(3)在志愿服务活动中,学生增长了才干,增强了对社会的适应能力,为就业创业做了准备。在浓厚志愿氛围熏陶下,青年志愿者不计任何报酬参加各种公益活动,无私地奉献出自己的时间、才能、精力、金钱……在长期的志愿服务过程中,完成了自身的蜕变和成长,增强了对社会的适应能力,也在此过程中增长了才干,提高了知识和技能,增强了对社会的适应能力,为就业创业做了准备。
(4)在志愿服务精神引领下,和谐校园建设有力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得到有力提升。广大青年志愿者以“立足校园,面向社会”为原则,在校园内外开展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在志愿者精神的引领下,师生之间彼此尊重,分享经验和知识,真正实现了教学相长;同学之间也建立起了相互尊重、相互激励、互相学习、平等互助、共同进步的同学关系,心理上更有归属感,和谐校园文化建设进一步加强。
4高校志愿服务工作现在存在的问题
4.1志愿服务队伍建设有待加强
学校志愿者组织成员以一、二年级学生为主,高年级学生较少,志愿服务工作往往出现断层,造成一些工作持久性、传承性不够。
4.2志愿服务活动领域有待拓展
学生目前志愿服务领域偏窄,与社会合作不够,形式一般以常规性的义务劳动、献爱心、送温暖等为主,需要进一步丰富。
4.3志愿服务制度化建设有待加强
志愿者在志愿服务过程中缺乏保障制度,许多活动都是一次性的公益活动,缺乏统一组织,长远谋划,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志愿者的积极性。
4.4志愿服务活动宣传需要与时俱进
高校志愿者组织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活动丰富精彩,但对志愿服务的宣传力度不够,持久性不强,在宣传上需要与时俱进,跟进学生喜爱的新媒体,广引领,全覆盖。
4.5志愿服务品牌项目建设有待加强
高校志愿活动丰富多彩,但涉及面广、影响力强的品牌项目还比较欠缺,需要进一步凝练和提高。
5高校志愿服务工作的前景分析
(1)充分发挥青年志愿服务专题网站优势,广泛利用微博等新媒体,传播志愿者的公益精神、宣传志愿者的服务理念,做好优秀青年志愿者评选、宣传的工作,扩大青年志愿服务活动的效果和社会影响。
(2)积极组织社团开展志愿活动:通过加强对青年志愿者服务团等组织的指导,按照“校园志愿服务日常化、校外志愿服务品牌化、大型志愿服务项目化”的工作模式,结合学雷锋活动,广泛开展各种类型志愿服务活动。
(3)进一步规范志愿者注册制度,确保志愿者的纯粹性,让更多真心实意做志愿者的同学加入志愿者队伍;健全志愿服务机构,使志愿服务的工作能够条理清晰,有章可循,从而确保青年志愿服务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
(4)坚持实践育人,思想引领,在推进青年志愿者行动中,坚持“作贡献、受锻炼、长才干”的工作理念,将实践育人、思想引领和组织青年为社会作贡献有机结合,引导广大学生在服务和奉献中向实践学习、向人民群众学习,促进广大学生成长成才。
(5)发挥共青团的组织优势,抓住广大学生精神追求和社会参与的愿望,通过志愿服务增强团组织对社会各界青年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利用志愿服务社会化程度高的特点,通过志愿服务有志于公益事业的青年学生有效地组织起来,扩大团组织对青年学生的有效覆盖。
搞好社区青年志愿服务,提升社区青年志愿服务在社区精神文明建设中的地位,关键要强化四种观念:
一、重服务的观念。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和谐社会,政府将进一步转变职能,很多原来由政府承担的社会服务、社会管理、公共管理等社会事务要转移给社会团体、中间组织承担,这为共青团工作和青年志愿者活动中心的建设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笔者认为,可以通过加强社区青年志愿者服务中心建设,这种新型服务型组织,可从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出发,强化服务的针对性、实效性,尤其注重对社区弱势群体的服务。突出针对性就是针对不同群体设置不同的服务项目,比如针对弱势群体,可以提供技能培训、待业下岗职工再就业培训、进城务工青年职业技能培训等服务项目;针对社区内在职、在校青少年群体可以实施文体健身、社团培育、社会实践、体验教育、心理生理咨询等服务项目;针对优势群体可以实施联谊服务、创业扶持等服务。同时根据群众需求的多样化,提供菜单式服务。
二、求创新的观念。体现创新性,就是要充分尊重首创精神,在建设方式、资金筹集、队伍建设、项目开发等方面创新,创出地方特色,走特色发展的道路,努力实现“一街一品”、“一社一品”。如杭州的青年志愿者活动试点各具特色,每一个青年志愿者活动结合自身社区特点设置的项目也不一样,青年志愿者活动本身承接的职能也不完全一样;杭州团市委还和通讯公司联合开通“短信平台”,形成青年志愿者活动与青年主动、便捷、直接的联系渠道,这体现了青年志愿者活动手段上的创新。使青年志愿者活动异彩纷呈、百花齐放。
关键字:高校;志愿组织;长效;路径
前言:《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发展规划(2013-2018)》中指出,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是为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形势要求,于1993年在全国范围内发起实施的重要工作品牌。青年志愿者行动已经成为新时期共青团组织履行职能的有效手段、社会化动员的有效方式、参与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建设的重要载体。中国大学生作为中国青年群体的杰出代表有责任有义务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做出努力和付出。2008年北京奥运会后国家和地方政府开始大力支持和推动志愿服务工作,高校大学生有热情,有知识,有能力,开展服务学习和完善高校志愿服务组织体系和健全公益组织可持续发展途径有力于大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笔者作为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负责人,对高校志愿者组织的微观发展特性有一定的了解,借此机会将实践中的经验和所想所感见诸笔端。
一、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现状
2008年北京奥运会后,“志愿者”深深地印刻在中国人民心中,全国人民对志愿者有了不一样的感受和认识,同时也对志愿者的工作定位出现了偏差,认为真正的志愿者工作就是在赛场上服务。中央和地方政府也开始不断重视各大城市的志愿者工作和事业。特别是各大高校,在城市文明建设和和谐社会打造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当然我国整体的志愿者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还存在很多问题。
目前对于大学生公益组织来讲,在宏观上表现为组织动员方式跟不上网络社会的变化,工作内容跟不上社会需求的变化,机制建设跟不上志愿服务的发展,理论建设跟不上实践的创新,服务平台建设总体水平较低,青年志愿者行动整体形象建设有待提高等。
二、发展定位
(一)基本原则
上下贯通:积极向校党委、校团委汇报工作、争取组织支持;通过各院、类青年志愿工作巡礼观摩展示、先进典型评选活动,激发学校活力。
内外融合:积极学习借鉴志愿服务较发达城市高校的志愿组织和志愿者工作经验,融合化解后,从机制建设、项目设计、志愿者招募等方面进行梳理,打造符合本校和本地区青年志愿者工作模式。
错位竞争:发挥大学生聪明才智,打造青年志愿者服务品牌,同时充分利用驻地区高校、民间志愿服务资源,打造地区特色的青年志愿服务品牌,与其他城市公益组织在相互学习比拼中,形成错位竞争。
组织发展:充分发挥党团组织和学科优势,全面整合全校各类公益组织,借势发展,将知识教育与青年志愿服务相融合,在塑造青年品质的同时大力发展青年志愿服务实践学习工作。
(二)发展目标
基本目标:满足社会志愿服务需求,服务社会和广大师生,为大学生参与社会管理创新搭建平台;打造青年志愿服务地区特色,在各类志愿服务中展现青年志愿者身影,努力使青年志愿者成为地区和国家文明形象的推介代言者;使参与志愿服务成为生活习惯。
总体目标:品牌化 制度化 社会化 阵地化 网络化
品牌化:充分借鉴先进志愿者组织工作的成功经验,以“志愿行动”为统揽,在交通、助学、助老、环保等领域打造一批富有特色及成效的志愿工作品牌。
制度化:“金子塔”组织架构——“六位一体”运行机制
社会化:推动社会化动员和项目社会化运作,青年志愿服务项目招投标管理,积极调动各方资源,将青年志愿服务与学科教育延伸相结合,加强青年志愿服务文化传播,促使大学生参与社会管理创新。
阵地化:积极利用学校固有特色活动等固有阵地,同时在福利院、孤儿院、敬老院等服务阵地,爱国教育主义基地等场所建立青年志愿者服务基地,逐步扩大青年志愿服务在社会的影响力和带动力,形成强有势的基地。
(三)发展方式
1.项目拓展
加强对外交流,利用组织关系开拓公益项目,采取参与、合作和委托承担等方式积极进行项目拓展,扩宽社会资源,加强自身队伍建设。
2.广泛运用社会资源
充分利用机关(企事业)单位、全国或地区高校、民间志愿服务队伍、青商会、社会爱心人士等各方资源,通过志愿服务项目招投标会、推介会等方式加强志愿服务交流,解决志愿服务供需矛盾。
3.加强结对共建
继续开展青春助力和结对活动,联合各类青年志愿者队伍力量,进一步优化自身资源配置,使青年志愿服务固定化,实现各方优势互补、互惠共赢。
三、组织关系和主要架构
1.校青年志愿者协会
以中国矿业大学文学与法政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为例,《章程》中规定,文学与法政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接受中国矿业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的业务指导。
秘书宣传组:负责整理文件、活动文字新闻稿及各类活动材料,并及时与新闻媒体联系,加强社会宣传,扩大社会效应。
外部联络组:负责整合青商会、爱心企业资源,争取资金保障,并对各项活动进行统筹项目资金预算,学习其它高校和城市先进经验,参与观摩交流,长效促进志愿工作的开展。
2.各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
各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为全校青年志愿服务的主体力量,与各学院学生会为平级机构,分别归校、院团委管理、指导,形成团委与青协、学生会一体两翼管理机制。
3.公益社团
公益社团具有其不可磨灭的学科性专业化特征,在加强学科互动、服务学习中具有关键作用。
四、“六位一体”长效机制建设
(一)多元化动员
1.系统化招募
加强对各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公益社团管理。
2.招标项目化招募
高校志愿服务开展具有单方面性和随意性,缺乏科学需求和调研,合理科学的广泛开展青年志愿服务需求调查,有针对性地加强志愿服务项目策划设计。
3.固有阵地化招募
加强像中国矿业大学的“希望来吧”、“周末课堂” “青年维权岗”等类似的高校本来固有的阵地宣传,打造社区志愿服务站,吸引同学们参加,弥补工作人员无时间参与志愿服务的空白。
(二)专业式培训
(1)成立青年志愿服务导师团;
(2)开展岗前分类培训;
(3)强化现场服务指导;
(4)建立追踪考核体系。
(三)分层制管理
1.校青协统筹项目
校青协自主设计的服务项目:校青协自行设计的服务项目,对各各学院志愿者团队下发通知,指导各团队开展活动。例如:便民宣传、医疗保健、文明创建、助学服务。
2.各学院青协和公益组织负责项目
志愿者和志愿者组织可以提供社会公益服务,为学校公益、社区服务、扶贫济困、帮孤助残、支教扫盲、青少年援助、科技推广、医疗保健、环境保护、公共事务、城乡发展,以及大型社会活动等公益事业提供志愿服务,为具有特殊困难以及需要帮助的社会成员提供服务。
(四)双重向认证
采取“双重认证”的方法对志愿服务时间进行认证,确保结果真实客观。志愿服务结束后,青年志愿者本人通过大学青年志愿者网站提交认证申请,需详细写明志愿服务项目名称、志愿服务地点以及志愿服务时间等内容。
(五)指标型考核
1.完善指标考核体系
制定详细的志愿服务指标考核体系,包括志愿者人数、服务对象反馈、志愿服务次数、服务水平、青年志愿者网站志愿服务宣传情况、社会反馈等方面,分阶段对志愿服务情况进行考核,提高青年志愿者责任意识。
2.建立信息反馈系统
及时追逐反馈志愿团队志愿服务情况,对于无作为的志愿服务团队,予以撤销立项、追缴资金,并将处理结果计入志愿服务团队诚信档案,诚信状况将成为立项资金的参考依据。
(六)适当性激励
1.推广网上注册累积认证制度
大力实施青年志愿者注册制度,完善以服务时间和服务质量为主要依据的青年志愿者星级认定制度等,有效激励青年参与志愿服务,发挥青年志愿者网站最大社会功效。
2.实施青年志愿者玫瑰奖章授予制度
举办类似慈善晚会式的青年志愿者年会,选树青年志愿团队和个人典型,鼓励更多的青年参与志愿服务,扩大青年志愿者工作社会影响面。
四、保障制度
(一)资金保障
1.争取财政青年志愿资金拨付
向校、院团委积极争取青年志愿者个人工作补贴和志愿服务项目、优秀志愿者评选、志愿服务宣传工作经费,保障青年志愿服务正常开展。
2.建立青年志愿者行动专项账户
向社会高校青年志愿者开户帐号和开户银行,接受社会爱心人士、单位捐赠。同时加强帐户资金管理,定期网上公布收支情况,接受社会监督。
3.积极与机关(企、事业单位)合作
发挥党团组织融汇各方资源的优势,加强与社会各界的联系和沟通,建立多元化、社会化的资金筹集渠道,积极向企事业单募集资金,为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提供必要的经费保障。
4.采取志愿服务项目化招标
在调研地区的卫生、交通、银行等重点行业志愿服务需求的基础上,校青协进行志愿服务项目招标和项目推介,各团队主动认领志愿服务项目,有效整合志愿力量,解决志愿服务供需矛盾的问题。
(二)青年志愿者合法权益保障
1.知情权保障
“知情权”是青年志愿者享有其他各种合法权益的基础,在招募青年志愿者时,应当向青年志愿者公示志愿服务的时间、地点、补助、服务内容、所需技能等相关事宜,使其在完全知情的情况下根据自身条件更好的进行青年志愿者服务。
2.人身权益保障
积极为青年志愿者提供正式的志愿服务证明、基本补贴、安全保障以及基本医疗卫生条件,条件允许下为青年志愿者提供人身保险。
五、宣传推广
(一)固有媒体宣传
1.报纸宣传
加强与学校相关通讯组织、地区报社、传媒公司的联系,增加青年志愿服务曝光量,让更多的人参与进去。
2.电视宣传
增加深入民心的活动报道,拍摄青年志愿服务公益广告视频,同时与电视系,做青年志愿服务的专集或专访,开展志愿服务周周评或月月评活动。
3.其他载体
联系传媒广告公司,利用高校、机关企事业、商场等单位电梯内传媒海报和传媒电视进行宣传。
(二)新媒体宣传
1.建立和完善学校青年志愿者网站
逐步完善高校青年志愿者网站的各项功能,提高网站的社会知晓率,为广大青年志愿者和关注青年志愿者的群体提供动态信息、资料下载、意见调查、青年志愿者报名、志愿服务时间认证、论坛交流等全方位的服务。
2.建立青年志愿服务微博体系
借助微博创新高校青年志愿服务工作发展新模式,积极运用微博强化思想引领,志愿服务工作从组织化动员向社会化动员发展,建立高校青年志愿者微博群。
3.微信、手机报定期发送工作信息
通过微信平台,定期群发文字、图片或视频,及时传播青年志愿服务动态,为群众精准推送大量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信息。
(三)志愿文化产品宣传
1.拍摄青年志愿服务公益广告、动漫、微电影
创作出符合青年志愿者形象的文化产品,在学校和城市中心人流量集中的场地,通过设置爱心公益LED屏、播放公益宣传片等方式,每年度举办相关公益广告、海报和宣传片等大赛,促进青年志愿者精神的广泛传播。
2.传播青年志愿服务志愿礼、志愿歌、志愿章
在全社会广泛征集志愿礼、志愿歌、志愿章,邀请社会知名人士担任青年志愿者形象大使,征集志愿礼、志愿歌、志愿者徽章等一系列志愿文化的宣传产品,在全社会营造出争当志愿者、关爱志愿者、尊重志愿者的良好氛围,激发起广大市民的参与精神。
3.制作青年志愿服务公益温馨指示、提示牌
在社区、景点、公园、学校、单位绿地和停车处等地,设置引路牌、环保提示牌等,为市民提供出行方便,同时呼吁更多市民关爱弱势群体、保护环境,共建和谐社会。
六、结语
高校志愿服务工作开展以为学生为主体,以组织为载体,以制度为油。活动的长期性开展、项目化运作、品牌化建设、网络化运行都离不开长效的组织和制度体系。在高校各学院,团委、学生会和青年志愿者协会形成一体两翼的制度架构体系,可以避免工作的交叉和重复,有效合理的利用资源。对于高校志愿服务整体来说,借鉴马克思·韦伯的层级制理论,建立和中国政治制度类似的可对接的组织架构更适合国情和社会实情,“六位一体”的体系模式是品牌化特色化建设的根本。
参考文献:
[1]刘冰.大学生志愿服务项目的拓展[A].广州.中国电力教育,2011,(04)
[2]李顺琴. 中国特色大学生志愿服务探索[A].昆明.经济研究导刊,2011,(31)
[3]章洁.大学生志愿服务长效机制建设研究.学习园地.2012,(06)
[4]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关于深入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的意见.2008-10-6
[5]教育部.关于深入推进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意见.2009-2-27
关键词:高校青年志愿者 ;管理
1.前言
国内外对志愿者的界定有很多,但归根结底志愿者的内涵应包含三个方面:不以获取物质报酬为目的,自愿无偿为社会和他人提供服务以及其参与的活动具有组织性。如今,高校青年志愿者已成长为中国志愿者服务事业的生力军,不断推动我国志愿者服务事业的发展。据中国青年志愿者网数据统计,2012年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报名启动后,全国高校应届毕业生踊跃报名参加。其中,本科及以上学历报名人数占报名总数的63.1%,这其中还包括20名博士生。高校青年志愿者已成为了志愿者的主体,加强高校青年志愿者研究,分析高校青年志愿者服务的存在的问题,对推动高校青年志愿者服务乃至全社会志愿者服务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2.高校青年志愿者服务管理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2.1青年志愿服务地方法规零乱,缺乏全国统一的青年志愿者服务法
据统计,目前全国已经有22个省份和城市制定了志愿服务的地方性法规,但是全国性的志愿服务法律尚未出现。所以,我国现有的志愿者服务法律大多停留在"地方"层面,各自一体,并且每个省的条文不一致,缺乏统一的标准,显得非常零乱。另外,青年志愿者的权利与义务在服务中存在不明确、界定模糊的地方。众所周知,志愿者具有流动性强的特点。特别是大学生中西部志愿者,他们将在全国最艰苦的地方开展志愿服务工作,而地方性法规存在地域性差异,并不能全面保障志愿者的合法权益,普通的志愿者则更加缺乏法律保障,例如发生劳动事故、经费短缺或者其他问题时志愿者则相应的变成了弱势群体,因为是"自愿",所以很容易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甚至,有的志愿者在服务中发生意外后,面临其救治无法可依的尴尬境地。
2.2青年志愿服务管理方式松散,形式化、功利化的现象多
一些高校的志愿者服务组织在招收志愿者时比较随意,只要有人报名就能录取,这样招收的志愿者素质参差不齐,每个人的特长也得不到很好的利用;还有一些只是进行了简单的培训就直接参加志愿活动,致使志愿者服务团队在应对一些突发的意义重大的志愿活动时反映迟钝。这种情况势必会影响志愿服务的质量。另外,高校志愿活动中存在许多重复作业的情况。例如,某高校会细分若干个志愿服务组织,这些服务组织会选择同一种志愿服务方式。如此重复的志愿服务不仅浪费了人力、物力资源,还增加了服务对象的负担,影响他们的正常生活。高校志愿者服务活动具有偶然性,没有形成规模化、制度化、日常化。
2.3青年志愿服务活动经费有限,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
高校青年志愿者服务经费来源于学校的拨款、校友基金、爱心义卖以及商家赞助。因为活动经费有限,所以限制了部分志愿者参与服务的机会,使得一些愿意参加志愿服务的学生就失去了机会。甚至有些活动需要志愿者自己承担费用,这样使得家庭困难的学生很难参与其中。另外,志愿者服务现面临另一种尴尬境地:刚开始志愿者参加活动热情高,服务质量好。但到后面他们参加志愿服务的热情就减少了,服务质量也降低了。有时甚至出现了志愿者脱离自己的服务岗位,几天之后"消失"的情况。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是青年志愿服务后续动力不足的重要原因。
2.4青年志愿服务不断扩展,专业要求和劳动强度受到考验
近年来,高校青年志愿者服务已经遍及扶老、助残、救助、扶贫、环保、抢险救灾等领域。对于志愿者的专业要求和劳动强度也在不断加大,许多志愿者身心都面临着巨大的考验。例如,2008年,汶川地震救灾、北京奥运会以及大冬会等都为我国高校青年志愿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每个项目的服务时间周期都较长而且工作强度大,这对广大志愿者不仅是精神品质的考验,也是体力的考验。
3.实现高校青年志愿者更好服务社会的途径
3.1尽快制定和完善青年志愿者服务的法律法规,保障志愿者权利和义务
从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角度来看,对青年志愿者服务立法是十分必要。要改变地方法律零乱,志愿者权利与义务得不到保障的局面,关键在于立法,有法可依是前提,通过立法、政策的制度保障,获得各地政府的有力扶助和中央职能部门的密切协调。青年是我国志愿服务最广大的群体,需要制定全国统一的法律保障其权利。一旦有纠纷或者在服务中发生意外时,应该按照权利与义务的规定明确责任,切实保障志愿者的权利与安全。志愿者服务立法是为了提高社会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志愿者在服务过程中受伤的现象,使青年志愿者服务更有组织、有秩序、有效率。
3.2完善志愿者招募,加强志愿者技能培训
首先,规范完善志愿者招募工作。大学生参加高校志愿者服务组织的动机复杂,工作能力也有强弱之分。所以,在招募志愿者时必须坚持"自愿"原则。通过招募对志愿者进行考核,遴选,再按照引入程序进行选拔。让引入志愿者的条件与志愿者工作要求相匹配,更好地发挥志愿者组织的作用。其次,构建合理的志愿者培训机制。培训可分为两种:一种是短期的岗前培训,只需进行岗前培训就能参与服务。另一种是专业的技能培训,此培训较于前者更加专业。他们除了需要服务、奉献意识外,还需具备一定的专业服务能力。最后,完善队伍的管理机制。由于志愿者工作的"自愿性 ",所以在志愿服务工作中会出现"加入自由,退出自由"的现象,破坏了组织工作的稳定性,给志愿者服务工作带来极大的被动。因此,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实施弹性化的岗位轮换制,让志愿者根据自己的时间、兴趣来安排自己的活动。
3.3拓宽志愿者组织的资金渠道,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高校除了争取更多的志愿者服务专项经费外,应积极寻求当地政府的政策支持,建立长期合作项目;联合民间组织开展志愿服务活动,获得民间组织的资金支持;说服企业和个人积极参与青年志愿者活动,为青年志愿者事业出一份力。虽然开源很重要,但节流也不容忽视。志愿服务组织要加强对志愿活动经费使用的监督与管理。让每一分钱都用到实处,为志愿者提供基本的安全保障与补贴。针对大学生志愿服务后劲不足现象,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是有必要的。激励机制的建立需要从两个方面着手:物质与精神。在物质方面,现在社会上出现了津贴志愿者。他与传统的志愿者不同,是国家对志愿者进行的一种补贴。精神方面包括建立合理的表彰制度,志愿活动结束后对其进行评估,对其中表现突出的集体和个人进行奖励。将物质与精神激励结合起来能更有效、更长久地激发志愿者工作的热情和提高服务积极性。
3.4专业学习与志愿服务相结合,提高服务质量打造服务品牌
如今,青年志愿者参与服务的领域愈加宽泛,服务的质量和要求也愈加严格。定期对志愿者进行服务理念和内涵、基本要求以及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培训。建立突发紧急事件预案,安排志愿者参与应急演练,让志愿者学习基本的救助知识,为抢救节约时间。高校的志愿服务活动应该充分体现高校的特点,鼓励学生将专业学习的内容与拓展志愿服务项目、提高志愿服务质量结合起来,在志愿服务中实现专业学习和思想阅历的"双盈"。另外,志愿组织要建立服务品牌,定期进行志愿服务。最后,建立志愿者和志愿活动组织者之间的反馈机制,激发提供服务的志愿者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
参考文献:
[1]钟慧.略谈新形势下高校青年志愿者服务工作[J].琼州学院学报,2009,08.
[2]姜岩,宋瑞梅.高校青年志愿者服务工作体系构建分析[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