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多元智能教学理论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多元智能理论追述
加德纳在其所著的《智力的结构》(1983)一书中提出:每个人都有七项智能,即语言智能、音乐智能、数理逻辑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我认识智能. 现分别介绍如下. 其中,语言智能是有效地利用门头或书面语言的才能. 语言智力发达的人对词义特别敏感,擅长表达和交流. 音乐智能是指感知、欣赏和创作音乐的才能,很多人对乐曲、旋律,节奏等特别敏感,有很强的鉴赏音乐的能力. 数理逻辑智能是指有效利用数字和逻辑推理的才能. 这种智力主要用来处理物质世界中的数量关系,数理逻辑智力特别发达的人对数字特别敏感,具有强烈的探索欲望. 一般来说,科学家、数学家、物理学家、天文学家、统计学家、逻辑学家等具有较高的数理逻辑智能. 空间智能是指准确感知视觉空间世界的才能. 空间智力特别发达的人对线条、形状,色彩等特别敏感,空间想象力丰富,只要看一眼,脑子中就能想象出这一物体的形状. 身体运动智能是指善于运用身体来表达内心感受的能力. 人际交往智能是察觉并区分他人的情绪、意图、动机的才能. 有很多人表现出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善解人意,对他人的心思、面部表情、动作领会很快,能站在别人的立场上思考并理解问题. 自我认识智能也叫自省的智力,主要是指接近自己内在生活情感的才能,是有关人的内心世界的认知. 1996年,加德纳在七种智能的基础上又提出了第八种智能,即自然观察者智能. 这是指观察自然界中的各种形态,对物体进行辨认和分类,能够洞察自然的才能. 了解与掌握上述内容,对于我们教师提高教学设计的针对性、有效性及准确性非常有利. 因为,知己才能百战百胜,只有充分了解我们的教学对象,我们才能在教学设计上有的放矢.
二、多元智能理论下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的设计
加德纳认为多元智能理论只是揭示人所拥有的很小一部分的潜在智慧,换句话讲人类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具备这些智慧潜能. 当我为其创造一个合适的平台或者机会,每一个正常人都会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 因此,这给我们在制定教学目标上带来很好的启示作用. 我们老师要加强对教学设计上注重学生多元智能发展的关注.例如,有老师通过此理论在小学一年级的数学教学内容中加以实践. 其在《找规律》一课的教学目标上进行如下的设计:让学生初步感知生活中存在着许许多多有规律的事物,能给我们的生活以美的享受,学数学是一件有趣的事.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主动地找到简单图形的变化规律,并能根据规律对给定的图形或实物进行有规律放置和描绘,从而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数学能力;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通过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运用操作、观察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合作意识和观察推理能力. 可以看出,这位教师的设计非常注重学生的多元智能发展. 那么,我们同样可以在其他内容中加以效仿. 问题的关键,我们必须要立足于学生的发展,立足于对学生的了解,立足于多元智能理论的理解与吸收.
(二)课堂活动的设计
一、多元智能理论下的高中数学学生观
对于高中数学的学习而言,更多的用到多元智能的语言、数学逻辑、空间、内省等方面。其实,今天我们研究多元智能理论,首先应当关注的不应当是其对数学学习起到什么样的促进作用,而应当是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建立什么样的学生观。下面,笔者结合“函数的概念和图像”(苏教版,必修1)知识的学习来进行理解。
从数学知识的建构角度来看,学生学习函数的概念与图像时,首先运用到初中阶段学过的相关基础知识,在此基础上学生需要通过对示例的分析来发现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然后还需要通过“集合语言”来概括有关发现。在利用函数定义对某些对应进行判断时,需要建立在对函数定义的理解基础上,而画函数图像需要关注的是函数定义域及基于图像进行某些量的关系判定等。
在这一简述的背后需要建立什么样的学生观呢?笔者经过梳理,有这样的一些认识:首先,结合教材中给出的示例,需要学生通过语言智能去理解,而对集合语言的概括并得出诸如“每一个问题均涉及两个非空数集A和B”“存在某种对应法则,对于A中的任意元素x,B中总有一个元素y与之对应”的结论时,是需要学生的语言智能作为支撑的;同时,对于利用函数定义去判定某些对应关系时,又需要一定的逻辑数学智能提供支持,需要学生能够在数集A与B之间寻找对应关系,这种对应关系就是逻辑关系,判定时用的也是这种逻辑关系;而函数图像的理解与得出显然是需要空间智能的。至于内省智能实际上指向学生的学习策略或者说学习方法。
根据这一简要分析,笔者以为在函数的概念及图像教学中,应当建立的学生观有:不同学生一定会有不同的智能表现,因此在概念教学中需要关注语言智能弱的学生,在运用函数定义进行判定时要关注逻辑数学智能较弱的学生,在图像教学中需要关注空间智能弱的学生。在关注的基础上,还要充分发挥该项能力强的学生的优点,让他们的优异表现成为其他人的学习“榜样”――心理学角度的榜样定义,其对其他学生形成认知策略有明显的作用。
二、多元智能理论下的高中数学教学观
有了相应的学生观,就需要有相应的教学观。因为在实际教学中,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是一种对应与融合关系,多元智能下的教学观必须与学生观匹配起来。其实,总结一下上面提到的学生观,其符合经验角度的以生为本,只不过是技术的角度将以生为本落到了实处,从多元智能的角度对学生的数学学习进行了划分。这样的划分使得教师对学生在学习技术上面有着明确的认知,即知道学生强在哪些智能上,弱在哪些智能上,然后再进行相应的教学。而这恰恰又符合了经验角度的因材施教。
仍然以“函数的概念和图像”教学为例,谈谈在教师的教学中应当树立什么样的教学观。笔者以为:对于语言智能的培养,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运用能力上。作为数学教师应当知道,高中数学自成一个体系,这个体系之外的人往往是看不懂数学语言的,而学生学习数学,事实上就是一个在高中数学逻辑体系道路上不断前行的过程,因此需要帮学生建立相应的数学语言系统。函数概念的建立过程中,需要学生深入理解“变量”“函数”“对应”“数集”“非空数集”“对应法则”等概念,而这些概念的理解又不应当是空洞的,而是应当与具体的数学实例结合去进行理解的。
对于逻辑数学智能的培养,笔者以为关键在于通过正例与反例的呈现,让学生认识、体验逻辑数学关系。当学生结合教材中给出的例子的分析A={1949,1954,1959,1964,1969,1974,
1979,19845,1989,1994,1999};B={542,603,672,705,807,909,
975,7035,1107,1177,1246}时,学生通过逻辑关系的运用可以建立如教材所示的对应关系。但笔者以为仅有此是不够的,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一个不符合上述逻辑关系的数据同时呈现给学生,让学生认识到两者之间没有对应法则,这样通过正反例的同时呈现,学生就会认识到逻辑关系意味着什么。
空间智能在函数图像中的所起的作用比较基础,实际上立体几何知识的学习更需要空间智能。但这样的基础同样不能忽视,笔者以为其中的关键在于让学生领略“数”与“图”的联系与区别,认识到建立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上的图像实际上也是数的关系的一种体现。这样对于相对陌生的“图”的认识就有了相对熟悉的“数”作为基础,因而空间智能就能较好地形成。
三、多元智能理论下的高中数学评价观
教学评价对学生的学习作用很大,多元智能理论下的高中数学评价观,要求数学教师应当以理性的态度去认识学生在学习中的每一种情形,尤其是困难情形。理性本来就是数学学科的特点,结合多元智能理论,更应当认识到学生在学习中的每一个困难几乎都可以寻找到相应智能上的原因,这意味着通过多元智能理论的指导,是可以寻找到解决学生学习困难的途径的。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数学教学是为了帮学生形成基本的数学素养,因此即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中遇到自身难以克服的困难,且这个困难教师也无法提供有效的帮助,那也应当认识到这是正常的情形,因为不同的学生在不同智能上必然是“多元”的,因此认同并接受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存在的困难,接受学生在某一个阶段的数学学习中难以取得好的成绩,也应当是数学教师的应有选择。
【关键词】多元智能 因材施教 个性教育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2)21-0133-02
唱歌是音乐教育重要的一个环节,它反映了人们的思想、情感以及社会生活,有助于发展幼儿对音乐的兴趣、爱好,提高他们对音乐美的感受、表现能力,培养幼儿初步的鉴赏、创造能力,教会幼儿如何认识生活、感受生活,并在一定意义上创造生活,从而促进幼儿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个性的全面发展。传统的唱歌教学由于观念落后、教材陈旧、方式单一,使幼儿普遍反映喜欢唱歌但不喜欢上唱歌课,其问题在于忽视了幼儿多元智能的发展,忽视了幼儿在学习中的主体性、主动性、个性和创造性,忽视了与其他课程的整合。基于这些原因,多元智能理论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以人为本”的教学理论,它能培养幼儿的全面发展,让幼儿在唱歌中展现不同的专长和兴趣,并能采用多种途径来提高或增强幼儿唱歌方面的能力。
一 多元智能理论的内涵
“多元智能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针对传统智能一元化理论提出的。他认为,智力是在某种社会和文化环境的价值标准下,个体以解决自己遇到真正难题或生产及创造有效产品所需要的能力。判断一个人的智力,要看这个人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自然合理环境下的创造力。他还强调,智力并非是以往认为的、以语言能力和数学逻辑能力为核心、以整合方式存在的一种智力,而是彼此相互独立,以多元方式存在的一组智力。
二 多元智能影响下的教育观念
多元智能理论的核心是承认人的智能发展的差异性,正如加德纳所言:“每个孩子都是一个潜在的天才儿童,只是经常表现为不同的方式。”教育的价值就是最大限度地挖掘和发挥每个个体的潜能,幼儿教育应根据幼儿智能的差异及其所长,开发幼儿的潜在智能,使潜藏在幼儿身上的隐性才能发展成为显性才能。它对教育的启示有:
1.因材施教
根据多元智能理论,人的智能是多元化的,只有因材施教,才能促使个体尽快地在其擅长的那些智能领域里充分发展。同时,又提供机会以促进其薄弱的智能领域得到提高,使之全面发展。
2.培养个性化的幼儿
多元智能指出:随着每个人的每种智能水平及其组合方式的不同,人面对相同的情境所产生的理解及处理方式也就不同。这是人个性化的体现。面对人身上的优势智力领域与弱势领域,我们要对不同智能的开发允许有不同程度的体现,但教育要求实现各种智力潜能的最大化开发,所以在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教育更有利于培养完整且富有个性的人。
3.整合课程
整合课程是指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学科的基础上综合相关内容,形成的新的课程门类。加德纳指出,学习者一般倾向固定的认知方式和问题解决方式。通常认为,个体所接受的文化决定了他支持的认知方式,消除这种智能发展的偏见,整合课程是首选。整合的课程模式可以帮助教师促进幼儿所有智能更好地均衡发展。
三 多元智能理论在幼儿唱歌教学中的实施
1.活动设计的整体化
根据多元智能理论,唱歌教学的目的在于通过唱歌提高幼儿的各种能力,开发幼儿的各种潜能,所以活动设计要注重整体化、多元化。活动设计要从基本知识入手,除了唱歌本身外,要与舞蹈、文学、历史、美术、自然等多方面的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互相补充,互相促进,通过活动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与自我认知能力,使唱歌教学的过程成为各个智能都能得到充分发展的过程。
2.课程设计的多元化
以歌曲《春天在哪里》的教学为例,在真实、轻松、愉快的氛围中,通过多种活动,采用多元方式,促进幼儿多种智能全面发展。
第一,通过欣赏开发语言文字智能。通过欣赏吟诵歌词,可以引导他们描述春天的景象,也可让幼儿想象相关的故事并朗读,还可以搜集关于春天主题的文章进行阅读。由此激发幼儿的兴趣和表达能力,充分开发幼儿的语言文字智能。
第二,通过听辨开发数学逻辑智能。组织幼儿专心听一遍歌曲,使幼儿通过听辨分析出歌曲是两段体的,引导他们想一想春天的时间,春天里节日的时间,在歌曲里一共找到了几处春天,更好地开发幼儿的数学逻辑智能。
第三,通过想象绘画、动静结合开发空间智能。教师引导幼儿对春天景象进行充分想象,并和幼儿一起把想象的画出来(静图),让幼儿从中捕捉春天的艺术特征。然后带领幼儿走进大自然,在广泛接触春天的基础上(动态),着重启发幼儿对春天的了解和体验,充分开发幼儿的空间智能。
第四,运用表演、舞蹈、律动开发身体运动智能。例如让全体幼儿围成一个大圆圈,共同唱歌,当歌词进行到“春天在那青翠的山林里”时,全体小朋友都手臂前伸不动;当歌词进行到“春天在那绿绿的树林里”时全体小朋友手臂上举作风摇摆状;当歌词进行到“春天在那小朋友的眼睛里”时,小朋友手臂作自由飞翔状;其余歌词处则可让幼儿进行即兴发挥,可以不规定队形,在圆圈中自由表演舞蹈动作。这样可以极大地开发幼儿的身体运动智能。
第五,运用小组合作开发人际交往智能。建立学习小组,与幼儿一起讨论所了解的春天,并分享心得与感想。可以组为单位为春天拍一张照片,并共同用笔画出来,提高幼儿的合作意识与积极性。
一.多元智能理论简介
多元智能理论是由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加德纳提出来的著名教育心理学理论。其认为人的智能是多元的,每个人都具有包括语言文字智能、数学逻辑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旋律智能、人际关系智能、自我认知智能和自然观察智能等八种智能在内的多种智能,因此每个人都具有发展潜力。这一理论同时强调人与人之间具有个性差异,并认为个性差异的表现在于所拥有的智能的程度和组合不同。每一个人都具有聪明的潜质,但也都有自己的智能强项和弱项。因此教育的目的在于对学生的多种智能进行开发,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目标不明确
高职在目前的实际教学中,课程目标定位不明确,很多高校仍然将既定的理论知识作为授课的主要内容,从而忽视了对大学生的社会实践培养,不利于大学生思想道德、价值观念的正确引导和培养,使得大学生的智能也没有得到充分的开发。
(二)教学内容不全面
目前高职院校的思政课程以“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与“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主要教学内容,缺乏对世界历史文化和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的知识的教育和学习,教学内容的不全面不利于学生基本政治素养的培养和发展。此外,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在理论教学和课程实践方面严重失衡,过分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和认知,忽视了对学生思想道德和价值观念的正确引导和培养。
(三)教学方式陈旧
由于目前大多学校的思政课程以既定的理论知识为主要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也保持着传统的基本原理和知识的灌输与传授,学生成为机械地知识接受者,并不具备将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能力,也就无从谈起学生政治素养的提升和应用。此外,单一化的教学模式导致师生间严重缺乏互动,单向传输的理论课堂枯燥乏味,使得大学生对课程不感兴趣,缺乏主动学习、主动思考的意识。
(四)学生重视程度不足
目前大学生面临着严重的就业压力,因而都将更多地精力用在了专业课程的提升、各种学位证书的考试方面,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重视程度不足,将这门课程视为获取学分的形式教育,从而缺乏对课程内容主动探讨与学习的意识,除了应对考试而进行必要的理论知识复习外,完全忽视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实际作用与意义,不能实现培养与提升基本政治素养的目的。
(五)考核形式单一
由于学校和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对课程的考核形式和考核内容都比较单一,通常以单纯的考试检测学生对基本原理和理论知识的记忆与简单理解,试题难度小,教师批改标准宽松,因而学生可以轻松通过考试。这种单一地考核方式使学生面对课程学习压力小,加之理论学习的枯燥和乏味,导致很多学生经常逃课参与别的活动,只在考试前对考试范围的知识点进行复习和记忆。这使得原本就效果较弱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更是形同虚设,严重失去了课程教学应该具备的作用和意义。
(六)评价功能缺失
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不是简单的理论学习,然而高职院校对这一课程的评价大多停留在理论知识的考核上,往往漠视对德育发展和其他智能发展的培养与评价。这样单一地评价系统不利于激发学生认真投入到课程学习中的积极性,从而导致学生智能得不到有效地开发,知识应用能力较差。
三、多元智能理论对高职思政理论课教学改革的指导
(一)树立多元化的教学观
高职的思政理论课教学应改变惯有的单一教学目标,基于多元智能理论,学生的智能分为八个组成部分,具体表现在每个个体上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要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需要针对学生具体的智能开发状况,树立多元化的教学观。笔者认为,树立多元化教学观,应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改善:
1.语言智能。语言智能主要表现为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和书面语言表达能力两方面,目前很多高职学生在这两方面的发展极不均衡,因此通过课堂教学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实现学生综合语言能力的提升是思政理论课程教学的目标之一。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通过讨论式和演讲式等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调动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增强学生课程学习效果,同时还能锻炼与提升学生的语言智能。
2.人际关系智能。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育模式严重忽视了对学生人际智能的开发与培养,学生在课堂上很少进行讨论与交流,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因此,树立多元化的教学观、充分锻炼学生的人际关系智能是非常重要的。
3.自我认识智能。自我认识智能是学生对自身优势与劣势、情感倾向、价值选择等各方面的正确把握能力,自我认识智能的开发与发展可以帮助学生深入认识自我,吸收他人的长处完善自我的不足,更好地处理个人问题并规划自己的人生目标。在具体的思政教学课堂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先进人物的成长经历,从中找出值得学习和效仿的参考性经验,同时也可以通过对反面典型人物进行分析,找出其失败的原因所在,给予学生一定的警戒作用。正反两面人物的综合分析,可以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自我认识智能对个人成长与发展的重要影响作用,从而自觉增强自我认知智能。
(二)灵活处理教学内容
1.精简课程,增强实践教学。目前体系庞杂的理论课程,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学生的学习任务负担和知识记忆负担,因此,高职思政理论课教学应从精简理论课程教学入手,加强课程的实践性,以“主题”等形式重新整合教学课程体系,简化课程内容,以情景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促进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参与性,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程知识,加强学生学以致用的实践能力,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智能潜力。
2.从实际出发选择教学内容。教师在进行教学内容选择的时候,应该充分考虑高职学生现有的智能发展水平,研究学情,从所在学校学生实际的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出发,针对不同专业,选择符合实际的教学内容进行重点学习,从而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和实际教学效果。
(三)完善教学方法
基于多元智能理论,在思政理论课教学中应充分考虑到学生智能发展情况的多元化,根据学生具体的智能优势和智能弱势进行因材施教。
1.讨论式教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针对某一主题和观点开展讨论式教学,使学生通过讨论形成一定的共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同时这种教学方式可以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有效解决学生情感、思想上存在的疑惑和问题。这种教学方式需要高度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所以教师在进行专题选择时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和心理状态,选择能激发学生参与意识的专题,保证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讨论中,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
2.演讲式教学。演讲式教学可以极大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是应该积极倡导的教学方式,因此,教师可以充分发挥演讲式教学的优势,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体,充分表达自己针对某一主题的看法和见解,在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形成良好的交流、探讨氛围,加强了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同时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形成综合的教学效益。
3.报告式教学。思政理论课教学不能停留在理论教育层面,需要通过鲜活的社会案列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重视程度,因此,可以通过邀请社会名人和模范来学校进行专题报告,以切实的生活经历感染学生,并给予一定的时间回答学生关心和疑惑的问题,以讨论的方式解决学生的疑惑,激励学生向先进人物看齐,自觉进行自我完善和自我教育。
(四)构建多元化的评价机制
多元智能理论指出每个人的智能发展轨迹和具体状况存在很大的差异,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不能以某一方面的单一标准进行,要综合考虑学生的潜能发展和智能表现,构建多元化的评价机制。多元化的评价机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了全面的考核和评价,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知识其中之一,还要考虑学生的实践能力发展情况,注重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以客观、全面的评价机制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结语
关键词: 多元智能理论 初中历史教学 教学应用
理论的最大用处是要给现实指导,如何对理论加以实际应用,需要讲求方法,在教学工作中,如何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因材施教,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在多年教学工作中,笔者发现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存在不少问题,诸如传统的师生关系、对落后生与优生之间的区别对待、教师自身的教育理论储备等问题,都阻碍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项目概述
1.多元智能理论
上世纪80年代,哈佛心理发展专家加德纳率先提出多元智能理论,故此在该领域被称为“多元智能理论之父”。这套理论在对脑部首创的病人上归纳总结而来,他认为人的智能往往是多元的,主要涵盖八种不同形式:语言文字、数理逻辑、视觉空间音乐旋律、身体运动、人际交往、自我认知和自我观察等智能。
2.初中历史教学
从整个受教育的过程看,初中教育是衔接初等教育和高中教育的关键,初中相比于小学而言,接收的知识点难度提高,面更加广,而初中教育是高中教学的基础,所以初中教育是连接二者的桥梁,应该受到相应重视。历史是初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的全面发展不能丢开历史,学习历史是为了让学生知道自身的民族使命和历史责任,培养他们从不同角度分析事物(不同的历史观)。此外,历史能作为一项富有趣味的兴趣爱好,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二、初中历史教学的现状分析
1.师生关系
随着教育机制的不断革新及国外教学的影响,师生关系之间的角色转换日益受到广大教育者的重视,就现阶段而言,还有不少教师坚信自己是施教主体,对历史这种纯粹文科性质的文科进行“填鸭式”的教学,主要表现在圈出背诵的重点,重要的年份及大事件,改革的意义之类,课堂上也以书本教材的材料,自己的讲述为主,初中生都处于青春期的萌发阶段,开始怀疑老师的“权威地位”,追求个性,二者相互矛盾之下,恶化师生关系,尽管老师非常努力,但仍然导致教学质量难以提高。
2.落后生与优生的差别对待
在教学过程中,难免会有落后生与优生的现实差异存在,面对二者,教育工作者应该平等对之,而不能厚此薄彼。然而在多年教学实践工作中,笔者发现部分教师通常对优生给予丰厚对待,对于落后生则放任自流,这种方式极为不妥,侵害了学生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正如多元智能的理论,也许部分落后生只是在部分智能方面存在差异,或许换个方式会更容易令人接受。
三、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初中历史教学反思
1.多元化教学方式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的智能主要分为八种,在教学过程中,不应该单纯地局限于语言文字智能,在教学中可以考虑结合现代设施,比如多媒体投影仪的使用,这种方式可以将枯燥的文字用图片、声音、视觉等方式更加全面地进行展示,对拥有强烈猎奇心态的初中生而言可以取得理想效果。
教学方式的多元化,还可以通过教师对课题与教材的精心准备加以表现,例如在对某篇段落的讲述之前,可以先铺设悬念,让学生主动进行逻辑推理得出结论,再引出课题。
在教学形式上,可以转变传统的师生关系,课堂不再是教师的专利,不妨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索,通过小组和任务的设定,让学生自主参与,教师只需要起到相应或关键之处的点拨作用,让他们体会到学习的快乐,这样既可以有效激发学习的趣味,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可以缓和师生之间的关系,让老师真正做到百分之百为了学生。在对知识点的讲述中,要均衡背诵与理解之间的关系,在理解的基础上帮助学生记忆年代纪事。
2.充实教学理论
就我国的实际情况而言,教学质量良莠不齐,一方面是受到国家经济发展程度的限制,落后地区处在物资、师资力量都远不如发达地区的窘魄境地,另一方面存在部分得过且过的教学工作者,缺乏人民教师的责任意识。笔者对部分教学工作者进行简单的访谈发现,当前尚不知多元智能理论的教师大有人在,这也体现了我国当前教育工作者的基本现状,个人认为教育作为育人之根本,同时是社会人才资源储备的主要营地,老师承担了培养人才的重任,必须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对多元教学等先进理论,要花时间学习,并加以应用,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不断提高教育业绩能力。
四、结语
学生是受教育的主体,人与人之间都存在差异,智能的表现形式各不相同,多元智能理论是符合当前初中历史教学现状的重要理论,对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教育质量提高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理应得到社会大众的相应重视,促进我国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维贵.运用多元智能理论,提高历史教学的实效性[J].考试周刊,2008(29).
[2]李湘虎.浅谈多元智能理论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J].教师,2009(11).
[3]李胜江,何根海.多元智能理论与中学历史教学改革[J].池州师专学报,2007(1).
关键词:多元智能;实验化学;化学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08-0213-01
多元智能理论简称MI理论,是由哈佛大学教育研究生院心理学和教育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在1983年著的《智能的结构》一书中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的核心是:人的智能结构是多方面,在每个人的智力结构中,至少存在八种智能,即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音乐智能、空间智能、身体―动觉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我认知智能、自然观察智能。
以实验为基础是化学学科的重要特征之一。通过化学实验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掌握化学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实验化学”选修模块教学中如何根据多元智能理论设计教学策略和教学行为,使教师的教育教学方式与学生的智能特征相适应,是值得探究的问题。
1 “化学实验”选修模块中多元智能的分布
语言智能:化学反应原理、化学术语、实验仪器名称。
逻辑―数学智能:物质的鉴别和推断、实验操作的顺序、产率计算、分析化学实验问题的能力。
身体―动觉智能:组装实验仪器,使用实验设备、取用化学药品、清洗涤化学仪器,实验操作的动作和技术。
音乐智能:化学实验中与声音有关现象,如金属钠与水的反应。
人际交往智能:合作完成实验操作、讨论实验习题、合作开发新实验。
空间智能:组装实验仪器,观察实验装置。
自我认知智能:及纠正自己在实验操作方面的失误、对实验结果提出自己的看法。
自然观察智能:观察实验并记录实验现象的能力,还包括对化学变化中能量变化的观察与感受。
2 “实验化学”选修模块教学中多元智能的培养策略
2.1 通过知识预备,发展语言智能
语言智能是指利用口头或书面语言的能力,在化学实验教学中表现为学生能有效地利用化学语言描述实验原理、事实、现象、过程等,并将自己对实验事实的观察、分析与推理表达出来并与他人交流的能力。
例如,苏教版“实验化学”选修模块中的知识预备可以不讲,而是通过设计的问题引导学生去总结,在回答的过程中注意锤炼语言,使学生对反应原理进行科学、准确、精炼的概括,发展学生的语言智能和逻辑思维智能。如在阿司匹林的合成实验中关于实验原理可以由提问入手,层层深入,设计几个问题,如:(1)阿司匹林是由什么为原料合成的?(2)合成阿司匹林的反应是什么?(3)在生成阿司匹林的同时,还生成少量聚合物(副产物),该聚合物应该如何除去?综合以上问题的答案,可由学生得出反应原理,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语言智能。
2.2 通过实验过程,提高身体―动觉智能
身体―动觉智能是指对人的整个身体运动的控制能力和熟练摆弄物件的能力。在实验化学中身体运动智能就集中表现为动手操作能力。化学实验中动手操作是感性物质的活动过程,其目的在于把蕴涵于化学实验目的和化学实验设计中的理论思维,通过物质的操作方法外现于感性的具体实践活动中。化学实验为身体―动觉智能的培养提供了很好的机会。
2.3 通过实验现象,培养自然观察智能
自然观察智能是指观察自然界中的各种形态,对物体进行辨认和分类,能够洞察自然或人造系统的能力。实验化学中的自然观察智能不仅指的是观察实验并记录现象的能力,还包括对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观察与感受。通过实验现象的观察和描述,培养自然观察智能,这也是实验化学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
2.4 通过实验数据,增强逻辑―数学智能
逻辑―数学智能是指有效利用数学和逻辑推理的能力。这种智能在实验化学教学中的表现方式就是计算和逻辑推理,其核心智能就是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2.5 通过实验报告,增进自我认知智能
自我认知智能是指人们认识、洞察和反省自身的能力。在实验化学教学中自我认知智能主要通过撰写实验报告,总结实验得失,帮助学生认识自己在知识理解和技能掌握方面存在的偏差。实验教学过程中需要学生的积极和主动,伴随着学生的成功和失败,需要学生对自我态度的了解和控制,有着丰富的对自我行为和情感的体验,自我认识智能的培养成为实验化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2.6 通过交流与讨论,塑造人际交往智能
人际交往智能指的是在社会活动中,人们察觉并区分他人的情绪、意图、动机和感觉,并能运用语言、动作、手势、表情、眼神等方式与他人相互交流信息、沟通情感的能力。在实验化学教学活动中,通过交流与讨论,塑造人际交往智能。例如,与同伴或者小组成员一起进行讨论、与老师之间的交流等。
参考文献
[1]霍华德・加德纳著,沈致隆译.智能的结构[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关键词:幼儿教学;多元智能理论;探索与实践
G612
幼儿是人类成长的起始阶段,幼儿期的良好教育为以后的成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越来越重视幼儿教育。随着幼儿教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重点,幼儿教育也成为了教育改革的重要部分,对于幼儿教育我们也从多个角度有了一些有益探索。
传统的幼儿教学方法就是用狭隘的智力观去衡量和教导孩子,很多幼儿园的教学采用“一刀切”的教学模式,从教科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到教学目的和要求都是标准化的。传统教学模式束缚了幼儿的个性和创造性的发展,多元智力理论的应用,就是破解这一难题的利刃。由于各地基本情况的差异性,我们在借鉴的时候也应注意其合理性,切不可盲目效仿。
一、多元智能理论的含义
多元智能理论最早是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丰富并确立的,每一个人都要有语言智力、逻辑数学智力、音乐智力、空间智力、身体运动智力、人际关系智力和内省智力,后来,根据时代的发展,加德纳又增添了自然智力。一共是8个维度。
加德纳对智力结构也有他自己的解释,主要从两个方面阐述。一是智力是多元化的。上文已述,每一个正常人都包含这8个维度的治理结构。二是智力组合是多样的,所以每个人的智力结构肯定是不相同的。结合这两个原因,因此每一个成熟个体的智力就有了其独特性。
二、多元智能理论的特点
(一)实践操作性
人们由于不同的文化生长背景,或者是不同工作领域内需要的生产能力不同,人们所拥有的能力也不相同。但是这些能力拥有共同的一个特征,那就是这些能力具有实践操作性,可以解决生活中的难题,生产有效产品,服务生活。从这一点来讲,智力就具有了文化公平性的属性,这也是揭示智力本质的前提。智力就是解决问题,生产有效产品的能力。
(二)后天选择性
多元智能理论是加德从研究大脑创伤研究中发现的衍生理论,通过对大脑损伤的病人进行生物神经学分析,发现了受伤大脑区域与某种特定能力具有相关联性。智力虽然是一种先天的机能,但需要神经生物学作为基础,并且影响后天人的发展趋势。智力的潜能对后天的环境具有重要的选择作用。
(三)个体差异性
通过对文化人类学的研究,我们确定了智力具有多种差异性的特点。如上所述,智力是具有实践操作性,它是可以解决一线生产问题,创造产品。因此智力就具有个体差异性这个特点,它不应是一个普遍共同的能力。简言之,不同行业的不同人群因工种不同而对智力的依存度不同,因此智力是具有个体差异性、多元化的特点。
二、多元智能理论在幼儿教学中的有益探索与实践
很多学校在依据多元智能理论过程中有了一些有益探索,但是由于幼儿教学的特殊性,很多探索都处于启发性阶段。
(一)不能忽视幼儿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
虽然对于是重视教育过程还是教育结果,到现在还是有争议的。但是笔者认为学习过程既是一个获取知识的过程,也是一个体验的过程,二者是不可分割的,确切的说二者是有机融合,相互影响的。既然智力是具有实践操作性的特点,因此幼儿教育就应该着重培养学上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特别是在现实生活中,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进而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良好心态。
(二)全面优化教学内容
传统的幼儿教学模式很显然有一些是不能匹配多元智能理论的,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又不能很偏激的把现有的教学模式全盘否定。这就要求我们正确对待和处置现有的教学方式。因为幼儿多元智能理论不是一个万能理论,虽然有更能调动学生自主性、教学方式更加多样化等特点,但是它也有准备时间较长的不利因素。因此,就要结合教学知识和幼儿学生的接受程度,遵循多元智能理论的特征进行分类调整。因此在幼儿教学过程中,有优化教学内容,选择幼儿感兴趣的内容,同时该内容又要具备一定的挑战性。
(三)搭建幼儿使用多元智能理论的平台
现代的幼儿教学过程是探究式的教学模式,给学生先提出一个问题,让学生理解和发挥,但是教师在提问题的过程中基本以观察和设置问题情景的方式。这些方法对自然观察能力强的同学自然是很好的,但是对于观察不敏感的同学却是不好的。因为多元智能理论已经告诉我们,当幼儿处于自己擅长的智力领域时,他们不仅能发现问题,而且还能想办法解决问题。所以,幼儿教师要根据不同的学生设置不同的情景问题,让学生能够更快的代入情景。
(四)发挥幼儿在教育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
在传统的幼儿教学模式中,学生处于从属地位。现在需要更改这种模式,并且获得了很好的效果,即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处于主动地位,教师处于辅助地位。智力需要经过儿童的主动构建才能起到作用。幼儿先天潜能的开发都必须在后天的环境中相互影响而提高。所以,我们需要发挥幼儿的主观能动性和自主性。幼儿教师需要给幼儿提供更加开放的教学环境和更加宽广的教学平台。
三、学术意义与展望
关于把多元智力作为幼儿教学的手段和载体这方面,则需要幼儿教师的踊跃参与。截止到目前,多元智力教学理论已经在很多教育领域都得到应用,并且根据八种智力维度形成不同的每一种智力倾向教学模式。在幼儿课堂上针对不同智力倾向的教学活动模式多达三十六种。但是,这个统计并不完全准备,新的教学活动模式会根据时代的发展和学生的变化而在不断出现,它的种类远远超过了以上的统计数据。
四、Y语:
综上所述,在幼儿教学中使用多元智力理论可以提高课堂活跃度,丰富教学知识,扩大教学成果。但是,在该理论的应用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克服普遍具有的内向特征,特别是幼儿在生产阶段初期胆小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教学目标,灵活选用教学活动类型,巧妙运用多元智力理论,使我国的幼儿教学取得更显著的成果。
参考文献:
[1]刘海燕.多元智能理论在幼儿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J].才智,2011,(20):106.
[2]李丹.多元智能理论在幼儿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J].亚太教育,2015,(21):13.
关键词:教育创新;多元智能理论;职业教育
多元智能理论是由美国哈佛大学教育研究院的心理发展学家霍华德・加德纳(Howard Gardner)在1983年提出。他提出人的智能由8种互相联系却又各自独立、以多元方式存在着的一组智能组成。这8种智能分别是语言智能、音乐智能、逻辑数学智能、空间智能、肢体运作智能、人际智能、内省智能和自然观察智能。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智能组合。根据加德纳的理论,学校在发展学生各方面智能的同时,必须留意每一个学生只会在某一、两方面的智能特别突出;而当学生未能在其他方面追上进度时,不要让学生因此而受到责罚。
一、多元智能理论的教育教学理念
1.弹性的、多因素组合的智力观。影响每一个人的智力发展有三种因素,即先天资质、个人成长经历和个人生存的历史文化背景。虽然人的先天资质对智力的类型起决定作用,但智力发展水平的高低更取决于个体后天的历史文化教育活动。
2.全面的、多样化的人才观。每个学生都有一种或数种优势智能,只要教育得法,每个学生都能成为某方面的人才,都有可能获得某方面的专长。
3.积极的、平等的学生观。每个学生都或多或少具有八种智力,只是其组合的方式和发挥的程度不同。学校里不存在差生,学生的问题不是聪明与否的问题,而是究竟在哪些方面聪明和怎样聪明的问题。
4.个性化的、因材施教的教学观。每个学生都具有在某一方面或几方面的发展潜力,只要为他们提供了合适的教育和训练,每个学生的相应智能水平都能得到发展。在注重全面发展学生各种智能的基础上,更加注重个性的发展,将“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有机地统合起来,教学就是要尽可能创设适应学生优势智力发展的条件,使每个学生都能成才。
5.多元化、以评价促发展的评价观。主张通过多种渠道、采取多种形式、在多种不同的实际生活和学习情景下进行的,切实考查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造出初步产品(精神的和物质的)能力的评价,是一种超越了传统的以标准的智力测验和学生学科成绩考核为重点的评价取向。
二、多元智能理论在土力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
根据中职生的特点,中等职业学校土力学教学内容设计应该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本位,理论教学以“必须、够用”为度,以应用为目的,培养学生利用土力学理论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践教学以土工试验、实训练习为基础,培养学生应用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土工实验与土力学理论教学紧密配合,缩减理论教学时间,只要求掌握土力学基本概念。加强土工试验的训练,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得中职生具备独自的就业竞争能力具体应用为:
(一)引入多媒体教学技术,提高学生兴趣
目前,大多数中职生普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学习兴趣不高,理论知识掌握不牢,自制力差。若仍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学生觉得枯燥无味,很多学生根本就不愿意听,造成讲课睡倒一大片,自己做时干瞪眼。引入多媒体教学技术,把试验原理、试验设备、试验操作过程以及试验结果应用等都以具体形式展示在学生面前,上课形象生动,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合理调整实验课安排,缩短实验课教学时间间隔
按照传统教学安排,多门课程穿插在一起上课,一周时间土力学课程只能安排二次课。这样造成实验课间隔时间较长。有时候又讲理论,又需要学生做实验,往往要延续两三周的时间,结果学生做下一个试验时,上个试验的内容与方法已基本遗忘,无法把所有试验成果综合起来运用。
建议可调整为集中时间上课,将一个班次试验课安排在几个星期内时间内完成。例如试验期间学生先用砂土完成筛析法测土的粒度成分,然后采用一个土样(粘土或粉质粘土)完成含水率、比重、液塑限、密度、抗剪强度、压缩系数等指标的测定,并据此完成土工试验成果表的编制,学生完成该表,加深了对各指标意义的理解及指标间的相互转换关系。
这样一方面可加强试验责任心,更好地完成试验;另一方面,缩短了教学与生产的距离,通过完成试验,使学生获得生产实践的初步锻炼,为学生走上工作岗位从事试验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开展开放型实验,调动学生积极性,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质
在实验课教学过程中,必须既要让学生通过实验课牢固掌握理论知识,又要注重通过实验加强对学生动手能力的训练与培养,做到这些仅依靠实验教学课堂上的有限时间是不够的,必须推行开放型实验室制度。推行开放实验制度,一方面在内容上不限于教学大纲的实验安排,可由学生自己选做有兴趣的试验;另一方面在时间上学生利用课外业余时间进入实验室进行土工试验。
实验室采取开放型实验,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结合大学生科技活动及教师的科研课题,利用课余时间查阅相关资料,初步选定实验内容(教材内或教材外的)和实验方法,经指导教师审核认可后,自己制定实验方案和实验步骤,由实验室管理员安排时间完成实验。开放时间学生做实验,由于不受时间和班级人数多的限制,学生可以单独完成一个实验,也可以由1-3人进行组合,使小组中每位同学都有机会自己动手实验,避免出现课堂上3-5人分组时出现的个别同学旁观实验的局面。这样一方面对学生的挑战更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也更能检查学生的操作能力;另一方面,开放实验室,充分利用实验室的现有资源,减少了设备的闲置时间。
开放实验室,可以给上课吃不饱的学生更多的选择,使课堂教学和学生课外自我锻炼结合起来。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发挥实验教学在教学体系中的作用,也可以把学生的业余时间利用起来,让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多动脑,提高动手能力,增强实践能力。
(四)正确引导试验中出现的问题,化故障为动力,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试验过程中,实际情况是比较复杂的。有时候土质发生了变化,有时候是试验仪器没有校核好,出现了问题,影响了试验的正常进行。在试验过程中,学生遇到这些问题,或者对试验方法不理解,操作错误,导致试验无法正常进行,这些都是正常的。学生往往由于遇到了故障,又分析不出故障原因,耽误了实验时间,因而心里产生一种急躁情绪。
出现上述情况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让学生自己先细心分析检查,然后教师再作下一步指导。这样也可提高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再次,一组出现错误时,教师纠正后应及时给其他组学生指出错误所在,避免更多的学生犯同类错误。
充分利用试验中出现的各种故障,积极引导启发学生,调动学生的兴趣,发挥学生自身的主动性,使学生真正称为实验课的主角,才能收到良好的成效,提高实验教学质量,达到实验教学的目的。
(五)购置新设备,介绍新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土工试验室的许多设备是早年购置的,设备陈旧。面对这种现状,一方面,实验室加强对旧设备的维护保养,保证教学的正常使用,使用旧设备的同时,介绍完成同类试验的新设备的先进功能,使学生对新老设备有个对比认识,使学生一走上工作岗位,就对新设备有足够的认识。另一方面,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购置一些新设备,改变实验室的面貌,给学生提供更好的实验环境和较好的实验设备。
(六)积极参加工程实践,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将土工试验教学与科研和生产的有机的结合,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工程实践机会,可从三方面进行:一是教师的各种科研项目可以吸纳学生参加,这样可检验理论课和实验课所学的知识,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加深学习的机会。二是选拔土工试验成绩优良的学生参加勘察院的实践工作,让学生在生产实践中把理论课和土工实验课所学的知识真正应用,并检验自己的水平。三是开展全国职业类院校的土工竞赛,使学生在竞赛中激励自己更好的学习,并可培养团队精神。
三、结束语
多元智能理论,也即我国传统意义上的“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特点,摈弃传统的无差异的死板的教学方法,强化实践教学,注重社会实践,为学生创设展示才能的平台。
参考文献:
[1]杨利军.探析“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教学体系改革[J].教育与职业,2006,(6).
【关键词】多元智能理论 物流管理教学 具体应用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0-0207-02
多元智能理论主要包括:语言智能与人际交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与自我认识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与视觉空间智能等,我国部分研究学者将其应用在教育活动中,并且加以深入研究。中职物流教学工作存在着诸多的问题,而应用多元化智能理论,是一种有益的尝试,能够明确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合理设计教学课程体系,进而提高中职物流管理教学效率。
一、多元智能理论在物流管理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一)逻辑数学智能的应用
在物流管理教学中,逻辑数学智能的应用,主要是发挥其数字推理能力,其主要应用于计算机专业,或者是物流专业。但是由于中职学生的专业基础差,尤其是数学学科成绩较差,因此在学习逻辑数学方面,则会存在较大难度,但是部分学生还是具备一定的天赋的,因此在开发学生逻辑智能时,则要合理的设计教学课程,细化并引导智能。除此之外语言智能也被广泛的应用,语言智能指的是:阅读能力、写作能力、语言沟通能力,学生则需要掌握的技巧是“听说读写”能力,同时教师需要注重开发学生潜在的语言能力,有些学生在网络虚拟环境中,其表现出较高的语言天赋,教师要多开发善于使用图像与声音的学生,因为他们可能具备较高的语言天赋。
(二)人际关系智能
在物流管理教学中,多元化智能中人际关系智能的应用,相对而言较为广泛,在物流教学的过程中,需要积极开发学生的人际关系智能,通常情况下人际关系智能,能够和他人开展有效的沟通,培养学生关注他人情绪与动机等能力,进而全面提高学生的交往能力,这需要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学习任务,教师在此过程中,可以开发并锻炼学生人际关系智能。
(三)空间智能的应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越来越多的技术被应用于物流管理中,且是不断发展更新的,因此需要开发学生的空间智能,这项技能在社会发展以及物流行业的发展中,被广泛的应用,且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物流管理工作已经难以离开空间智能,因此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空间想象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开发学生的想象力,拓展学生的的视野。
二、多元智能理论在物流管理教学中应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首先,多元教学和物流管理教学实际不符。中职物流管理教学要基于学生智能导向,来实施教学,以此确保学生智能开发的效果,但是由于教学条件的限制,包括多元智能教学资源、教师的素质等,其水平难以达到教学的需求,加之学生的差异性较大,难以确保学生的个性得到全面的发展,多元教学方式采取的是传统的理论教学模式,这样能以开发学生的智能,使得学生的多元智能没有被开发出来,因此中职物流管理教学工作者还需要积极的探索教学模式,将其与情景教学相互结合,并且与中职物流管理教学相互结合。
其次,导向型教学目标与物流教学实际不符。中职物流管理教学,主要培养的是技能型与知识型人才,导向型教学则主要是基于企业需要,对企业岗位人才需要,采取专项培养政策,进而全面的促进学生智能发展,但是目前中职管理物流教学课程体系,受到学科教学模式的限制,其课程结构还处于单科分段式,主要为基础课+实践课,这样的教学目标,难以深入开发学生的多元智能,教学工作者要将制定切合实际的管理目标,提高多元化智能的应用效果。
最后,教学评价不完善。智能指的是:个体解决问题以及创造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能力。如何激发学生智能自我意识的觉醒,则需要教师从学生的智能结构与水平差异入手,加以深入的研究,做好角色的转变。多元智能不是一元的,因此评价标准不能采取语言智能评价标准,或者逻辑数理智能评价标准来衡量,且要重视从学生学习的过程去评价,做好日常学习评价,但是目前中职物流管理智能教学中,其评价机制不完善,还处于语言与逻辑数学智能评价阶段。
三、多元智能理论在物流管理教学中应用策略
(一)确立物流管理元智能教学目标
基于多元智能理论,人工具备八种智能,且这八种智能水平不一致,不同的学生在智能优势方面,存在着优势与弱势,但是这不意味着学生智商存在差异,只能说明学生之间是存在着智能类型或者是学型差异,因此在物流管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学生教学共性的问题,不仅要制定相同的教学内容与培养目标,同时还需要结合学生智能差异性,采取针对性教学,基于学生实际情况,尤其是学生的优势智能,体现出学生的个性化特点,譬如:对于逻辑数学智能优势的学生,在物流管理教学中,要基于课程特点,设计转项教学课程,进行智能引导,可以将逻辑数学优势的学生组成兴趣小组,鼓励学生进行自我探究学习,可以为其布置项目任务,由其共同完成,用任务目标的形式,来开发学生的智能。
(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在多元智能理论中,其认为人类的不同智能,所具有的认知发展过程,以及符号系统是独特的,将其应用在中职物流管理中,要想对教学对象以及教学内容提供,做到因材施教与灵活教学,则需要根据物流管理教学的实际情况,加强教学方法与手段创新,转变人才培养模式。物流管理人才培养模式,要能够辨认学生的各种各样的认知系统,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智能发展,使其能够成为社会所需要的物流管理人才。在创新教学模式时,也需要运用导向型教学方法,来培养企业岗位需求型人才,专项培养人才,在此过程中开发学生的智能。
(三)设计物流管理多元智能课程体系
基于多元智能理论,中职学校要成为学生物流管理课程的人,这需要教学工作者共同参与到发现学生智能工作中来,并且要积极的推荐与引导学生,帮助其找到自己的智能优势,在物流管理学习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同时教学工作者则需要加强课程研究是,在制定课程目标时,要确保其具有针对性、导向性,情景性等特点,重视物流管理理论知识以及学科系统性,并且课程目标要突出物流管理职业性与实践性特点。除此之外还需要制定科学的评价体系,结合多元智能评价标准,以及物流管理教学评价标准,制定出适合中职物流管理多元智能教学的评价体系,进而确保评价的科学性与合理性,评价要侧重学生日常学习评价。
四、结语
在中职物流管理中,多元智能理论的应用,主要体现在逻辑数学智能应用、语言智能应用、人际关系智能应用、空间智能应用等,因为学生的智能优势存在差异,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学工作者要善于开发学生智能,制定专门的课程体系与教学目标,以及评价体系,充分的发挥多元智能的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林树茂.浅析多元智能理论在中职物流管理教学中的应用[J].知识经济,2013(11).
[2]李中全,许彤.多元智能理论在高职物流管理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2(20).
[3]黄新谋,许彤.多元智能理论下的物流管理专业项目教学模式[J].教育教学论坛,2012(20).
[4]李一凡,张银霞,王红,李娜.多元智能理论在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中的应用研究[J].物流技术,2012(13).
[5]周松青,刘兵,胡建忠.多元智能理论在高校体育专业术科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以排球专修课教学为例[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