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机电一体化原理范文

机电一体化原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机电一体化原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机电一体化原理

第1篇:机电一体化原理范文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医院;财务管理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04.037

[中图分类号]F232;R19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6)04-00-02

会计电算化是现代科学信息技术在财务管理领域中运用的重要成果,它既是科学信息技术在医院的财务管理系统中应用的必然选择,同时也体现出了会计行业不断发展与进步的需要。医院财务管理是一个系统的、庞大的、复杂的工程,由收费管理系统、药品管理系统、医疗器械管理系统、财务会计信息管理系统以及医院的办公经费和职员薪酬等诸多的管理系统组成,各系统只有分工明确并合作密切,才能使整个财务管理系统稳定有序地运行,而会计电算化技术的应用则为各系统的协调一致、及时沟通起到了桥梁和纽带的作用。

1 会计电算化在医院财务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以上简单介绍了会计电算化对于医院财务管理的重要性和不可或缺性,下面主要从医院财务会计的工作模式、内部制约制度以及管理会计等3个方面做进一步探讨。

1.1 改善医院财务会计工作模式

在传统的财务会计工作中,医院财务人员大多都是人工作业,不但工作量特别大,而且每天都要周而复始地重复着算账、报表编制以及记账等工作,不仅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工作中出错的概率还比较高。自从引进会计电算化技术以后,很多复杂、繁重的工作都可以被计算机替代,医院会计人员仅需把会计凭证输入到计算机系统中,就可以让计算机按照事先设定好的程序自动地完成各项工作,自动生成常用的会计凭证,财务人员在工作中可以根据需要随时调用,在需要查询凭证时,计算机系统也能根据财务人员的需要提供多种对应的查询条件,财务管理工作效率大大提高。与此同时,会计人员在记账与结账等方面的工作也更加简便,节约了人手,降低了医院的人力资源成本。

1.2 转变医院财务的内部制约制度

由于传统意义上的医院财务管理工作都是手工操作的,致使内部制约机制较为单一,容易流于形式,而会计电算化在医院财务管理中的应用,可以有效转变与完善内部制约机制。在会计电算化技术的支持下,各项财务数据的计算速度被迅速提高,各个明细科目都有着唯一的代码与之对应,因此,只要能准确地录入凭证,就可以保证财务报表数据的真实性与正确性。利用计算机进行的财务管理工作还可以明确医院财务人员的责任与权力,督促其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办事,一旦出现违规行为,计算机系统会自动发出提示或者警告,这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医院财务工作的安全性与规范性,更好地保障了医院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

1.3 促使管理会计发挥更大作用

由于医院这个行业的特殊性,财务会计人员的负担比较重,整天埋头工作,有时候还需要加班加点。尽管如此,工作人员也只能在诸如转账、现金管理、资金周转等方面将会计核算的工作任务完成,不能较好地体现出管理会计的职能。但若是借助于会计电算化技术,财务人员的工作负担就会得到很大减轻,能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财务管理中去。如利用计算机系统的制表和制图等功能,财务人员可以进行更加清晰与直观的数据分析,为管理会计作用的发挥提供便利条件,促进医院财务管理工作协调一致,统筹发展。

2 借助会计电算化提高医院财务管理水平的主要措施

利用会计电算化技术高效快捷的特点,借以从整体上提高医院财务管理水平的方式方法有很多,笔者主要从以下3个方面着手进行分析探讨。

2.1 提高会计人员的电算化水平

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不少医院的会计电算化人员大多都是由过去的出纳、会计等经过短期性培训上岗的,仅能对日常的会计核算进行简单处理,对于如何通过会计电算化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则稍显无力。会计人员的计算机理论知识较为薄弱,尽管不少会计人员都接受过计算机培训,但一般也只是知晓如何去操作计算机,并不懂计算机软件的开发、利用与维护。因此,医院要结合实际发展需要以及财务管理工作的要求,一方面要注重加大对会计电算化理论知识与会计信息系统维护等方面的培训,要求医院会计人员不仅要具备基本的计算机基础知识,还要掌握会计核算软件功能的结构以及数据处理流程等,通过专题会议、会计电算化主题拓展训练活动、推荐优秀会计人员外出深造等多种方式,让他们更快地适应会计电算化条件下的财务管理工作;另一方面,在会计电算化的培训进程中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注意人才的全面培养,既要培养一些高级技术人员,也要培养一些一般性的计算机操作员,同时还有培养一些计算机维护、管理等方面的后勤人员;二是要注意培训人员的知识结构,既要求专业的会计人员掌握一定的计算机技术,也要求部分计算机人员了解财务方面的常识,同时还要与相关设计人员沟通针对性的制订培训计划。

2.2 建立健全会计电算化内部管理制度

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不仅有利于提高财务管理水平,而且为医院其他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良好典范。一是要在遵守诸如《会计法》《分行业会计制度》《会计电算化规范》等制度的前提下,进一步针对医院财务管理工作发展的实际情况,构建更加详细的工作准则,如《会计档案信息化管理准则》《会计人员工作标准》等,尽可能促使每一项会计电算化工作都能在一个有序、科学、规范的轨道上运转。二是要注重加强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的安全建设,通过人员操作权限规定、设立防火墙、物理隔离等方式,为电算化系统提供更加良好的运行环境,在防止非指定人员进入会计系统进行不良行为的同时,也使会计电算化在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上发挥出更大的作用与价值。三是要重视上机操作管理,制定上机操作管理制度,要求医院的会计人员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录入记账凭证、原始凭证、输出种类信息等,并做好系统内部的数据备份工作。当天的会计业务要当天记账,期末要打印输出会计报表并保存,从而保证会计电算化系统的运行符合医院财务管理的要求。四是要根据电算化的特点,及时调整会计核算的工作流程、会计工作的重点和会计核算方法等,以便获得事半功倍的财务管理效果。

2.3 完善会计电算化的内部控制

首先,要强化医院会计电算化程序的操作控制,为更好地保证会计信息质量,减少直至杜绝事故与差错的发生,医院领导者应当结合实际,制定科学的上机规程与操作守则。上机规程主要是针对电脑机房内的工作所做出的一般性规定,而操作守则是各项会计业务处理过程的具体要求与步骤,包括设备的使用说明、各种操作命令以及突况的处理等。其次,要合理进行岗位分工与设置,根据医院财务管理工作的要求,遵循内部牵制与不相容职务分离的原则,构建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和相互稽核的合理机制以保障各项会计信息的可靠、真实,以便减少医院财会工作中发生舞弊与错误的可能性。第三,要注重加强系统安全控制,通过设立设置操作权限、操作人员身份密码控制、数据处理与存储相隔离、建立健全病毒防范管理制度等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由于管理不当所造成的不必要的损失,为医院财务管理工作的稳定运行奠定扎实基础。第四,要选择成熟、科学的财务软件。财务软件的购买要通过有资质的机构或者财务软件管理部门认定过的公司,而且要检测财务系统的数据是否安全、运行是否稳定、兼容性是否满足需要等,以保证会计电算化能真正起到提高财务管理水平的作用。

主要参考文献

[1]姚国芳.利用会计电算化提高财务管理水平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09(14).

第2篇:机电一体化原理范文

三、会计电算化在医院财务管理应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会计电算化进程慢,技术更新换代速度不够快。会计电算化主要与信息技术有关,依托于计算机会计软件完成主要工作。因此,计算机会计软件对于医院财务管理工作至关重要,直接影响医院财务工作进度。医院作为财务往来繁杂的组织,职能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相对于其他企业来说在会计制度以及经营管理方式上有着很大差异,对会计电算化软件的选择和更新要求也与其他企业不同。但就目前来说,我国医院会计电算化应用过程中普遍重视计算机硬件,而忽略了软件的作用,导致很多医院选择的会计软件并不适合自身的财务管理工作,既不能帮助财务人员减少工作负担,又满足不了医院的个性化需求,不利于医院财务管理工作的提高。2.会计电算化岗位设置不合理。由于会计电算化发展的时间相对较短,所以针对会计电算化设置的工作岗位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比如说很多医院会计电算化岗位设置不科学、工作人员对自身工作职能不明确等,部分医院存在工作人员一人多职的现象,分工不明确,在财务信息的写入、分析、处理以及会计报表的生成等方面的工作人员分配不合理,造成会计电算化职位安排和设置缺乏科学性,甚至一些医院会计电算化中的复核岗位形同虚设,导致财务工作中的错误难以被发现,影响整个会计工作的严谨性和科学性。

3.医院财务数据的保密性不足。医院属于特殊的单位,很多财务数据不对外开放,是医院的机密,然而很多会计电算化软件的保密性不强,容易被破解,给医院财务数据的安全性带来威胁。很多医院本身运用盗版财务管理软件进行财务管理,软件安全性不高,易被侵入,用户在进入系统中的用户权限和口令等限制对数据保密的效果不明显。若软件系统突然瘫痪或者受到病毒攻击,会造成数据丢失,难以找回,影响整个医院的财务管理工作。4.医院缺乏专业的会计电算化管理人才。会计电算化管理人才既需要具有专业的管理学和会计学知识,还需要熟练掌握计算机技术和软件技术,能够运用软件进行财务数据的处理和分析。目前会计电算化工作人员虽然具有一定的计算机知识和软件操作手段,但是精通各种软件操作的人才相对较少,与实际的工作要求还有很大差距。会计电算化缺少复合型人才,严重影响医院会计电算化的发展进程,而且医院本身缺乏专业先进的电算化培训工作,造成工作人员的进步速度较慢,对新技术的掌握存在困难,影响医院会计电算化工作效率。

四、针对会计电算化在医院财务管理应用中问题的对策1.做好医院会计电算化规划。首先要做好医院会计电算化工作规划,明确电算化基础建设起点,并具体掌握医院财务工作的实际情况。在做好基础建设规划之前,需要对医院财务管理的整体工作有详细的了解,并根据医院财务管理现状和财务管理人员配置情况,构建财务管理基础框架。根据国内外先进经验和医院内部实际情况,进行工作岗位的合理分布,利用网络将各个部门联系起来,进行信息传递和分工协调,促进财务管理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其次,要做好软件建设规划工作,选择合适的计算机操作系统和网络操作系统支持软件,及时升级计算机操作系统中的各大软件,尤其是与财务管理工作联系密切的软件。在软件选择的过程中,可以选择市面上有售的商业性软件或者自行开发的财务管理软件,并根据医院的具体财务活动情况进行和合理安装,做好杀毒工作,保证软甲的正常使用。最后,要做好系统维护和人员建设规划工作。构建好医院电算化基础建设规划之后,需安排专门人员对会计电算化操作系统进行定期的保养和维护,确保系统能够正常稳定的运行。做好工作人员的培训工作,定期举行工作人员的专业计算机技能培训,使工作人员能够熟练掌握财务管理软件的工作特点、工作要求以及操作方法,保证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提高财务管理工作效率。2.切实加强医院会计电算化管理。建立和完善医院会计电算化内部管理工作是确保电算化工作能够安全稳定运行的前提。在医院会计电算化管理工作之中,需明确会计电算化操作管理制度,并明确各级管理人员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方式,严格管理系统的操作密码,并安排专业人员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和密码更换工作,防止医院财务信息泄露。工作人员应建立严格的数据备份管理制度,避免遭遇突况而造成的数据损失,在每项财务活动之后需要保证数据备份工作的进行,保证数据的稳定和安全。此外,工作人员需建立系统维护和管理制度,安排专业人员定时对系统的硬件进行全面的检查和维护,仔细填写检修记录,发现问题之后及时解决并备案,防止系统硬件故障而造成工作延误。医院需建立严格的档案管理制度,建立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两手资料,做好纸质档案的防火、防尘、防磁以及防盗措施,避免重要档案的集中存放,做好重要档案的备份工作,保证医院财务会计电算化数据管理工作的有效性。

第3篇:机电一体化原理范文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电机控制 应用

中图分类号:TH-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历程与现状

1、机电一体化的发展历程

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有三个阶段,即发展初级阶段、蓬勃发展阶段和智能化发展阶段。最初早在20实际60年代人们开始利用电子技术的初步成果来完善机械产品的性能。而由于军事和工业发展的需求,当时的人们对于这方面开始重视,由于当时电子技术水平发展不够,技术结合与运用还没有得到深入发展。到上个世纪七八十年,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开始快的发展为机电一体化的发展奠定了技术基础。到了90年代后期,机电一体化进入深入发展时期,出现了光机电一体化和微机电一体化等新分支。此外,由于神经网络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光纤技术等领域巨大进步,为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创造了更好的条件。从数控机床的问世到微电子技术的全新发展, 进而可编程序控制器、电力电子等的发展为机电一体化提供了电机坚强基础,最后激光技术、模糊技术、信息技术等新技术使机电一体化跃上新台阶。

2、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现状

近些年来,机电一体化技术有了更全面的进步,其中的微电子装置除可取代某些机械部件的原有功能外,还能赋予自动显示记录、自动处理信息、自动检测、自动调节与控制自动诊断与保护等许多新的功能。目前一些电动的实际运行中依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比如执行机构机构多、定位精度低、结构复杂、可靠性差等问题,因而对于这种情况,采用机电一体化技术,将伺服电机、阀门、控制器合为一体,采用模糊神经网络,通过内置变频器,实现阀门的高效控制。

二、机电一体化中电动机构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1、电机执行机构的组成

目前较常用的主要是交流电动机,它可分为三相异步电动机、单相交流电动机两,前一种比较多的用在工业上,而后一种通常用在民用电器上。从电机的结构上看,主要分为控制部分和执行驱动部分,控制部分主要由三相PWM波发生器、单片机、智能逆变模块、整流模块、A/D、故障检测、输入输出通道等组成;执行驱动部分主要包括三相伺报电机和位置传感器。

2、电机的工作原理

电机执行机构系统通过电流与电压传感器和位置传感器的检测,得出逆变模块三相输出电流、电压及阀门的位置信号,然后由A/D转换后送入单片机。单片机通过控制PWM波发生器的作用,最后实现电机的运行控制。逆变模块工作时所需要的直流电压信号由整流电路对380V电源进行全桥整流得到。对于电动机运行原理的分析,这里主要针对工业中应用的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原理进行探讨。电动机转动的基本工作原理是三相对称绕组中通人三相对称电流产生圆形旋转磁场,转子导体切割旋转磁场感应电动势和电流,转子载流导体在磁场中受到电磁力的作用,从而形成电磁转距,驱使电动机转子转动。

三、机电一体化中电机阀位及速度控制与运行维护

1、电机阀位及速度控制

实现电机执行机构的阀位和速度的控制需要解决的关键性技术问题主要有五个方面,分别是阀门柔性开关的控制、阀位的极限位置的判断、电机保护的实现、准确定位与模拟信号的隔离。对于机电一体化中电机阀门位和速度的控制,微处理器根据测得的变频器输出电压和电流,通过计算得出输出力矩,如果输出力矩达到或大于设定的力矩,那么就会自动降低运行速度。在传统电机的执行机构中,阀位的极限位置的检测是通过机械式限位开关获得的。电动执行机构极限位置通过检测位置信号的增量获得,单片机将本次检测的位置信号与上次检测的信号相比较,如果未发生变化或变化较小,就会自动电机的供电电源。

电机的运行控制与加速度的大小、时间长短、当前位置、速度控制给定位置以及运行速度有关。在机电一体化中电机采用的是双环控制方案,外环为位置环,内环为速度环。外环是通过当前位置速度的设定将速度给定发生器向内环提供速度的设定值。内环是将当前速度与速度给定与发生器的设定速度进行比较,依靠速度调节器改变PWM波发生器载波频率,以实现电机的转速调节。

2、机电一体化中电机的运行维护

机械工业的飞速发展对电机运行维护不断提出新的要求,而现代科技技术的飞速发展又为电机的保护水平的提高提供了新的空间。然而再先进的技术都需要依靠人为的操控,因而对于电机的运行维护是确保电机的机电一体化技术优势表现的重要前提。在这里把电机的维护分为三个方面,一个是电机运行前的准备,一个是电机运行中的监管,还一个是电机的日常保养。

在电动机启动前需要检查电源是否有电,观察启动器是否正常、熔丝规格大小是否合适,检查传动电动机转子和负载机械的转轴、电动机及启动电器外壳是否接地、负载机械是否妥善地作好了启动准备。接通电源后,启动时应注意观察电动机、传动装置、负载机械的工作情况,如果发现异常应立即切断电源。对于电动机运行中的监视,要时刻注意电动机的电压与电流,关注电动机的振动、响声和气味,注意传动装置的检查,以便及早发现问题,减少或避免故障的发生。而对于电动机保护除了运行过程中注意监视和维护外还应进行定期检查和保养。

第4篇:机电一体化原理范文

1.设置的专业课程不够合理

当前职高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设置围绕在机和电两个方面,并且机和电两者之间存在较为明显的分界,过于侧重机械方面,忽略了对于电类课程的重视和设置,这种情况完全违背了当前“计算机、机、电”三位一体的专业格局,导致教学完全脱离实际,与机电一体化专业设备操作演练教学之间无法很好地配合。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顺应社会形势和专业发展的趋势,需要对机电一体化教学课程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从而加强对于计算机运用课程内容以及电气控制课程的教学,让“计算机、机、电”三者在同一高度上进行教学。

2.专业课程教学内容不够完整和标准

手工实践操作是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最为主要的操作,只有很少一部分是借助自动化编程软件得以进行,所以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存在教学课程内容不完善的情况,学生无法真正理解领悟相关和相近的专业知识。由于课程内容晦涩难懂,学生无法产生对于机电一体化课程学习的兴趣,极大地阻碍了教学效果的提高。这种方式无法让学生的潜能得到更为深度的开发,导致学生无法适应信息化和现代化发展的企业工作环境。因此,有必要完善之前所设立的专业课程,从而可以与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达成一致目标。

3.实践操作教学与理论原理教学之间很少存在交集

机电一体化教学的专业特点是在实践操作教学和理论原理实践教学方面的要求更高,所以在进行理论原理教学的时候需要同时进行实践操作教学,在进行实践操作教学的时候需要借助理论进行引导、验证和保障。当前较为先进的国内外企业都已经装备了数据信息传感设备、数据自动处理分析设备、自动化控制系统等,这些系统和设备普遍具有技术含量较高的特点,所以在管理和操作人员的个人素质上要求也较高,除掌握机电一体化专业技术和简单的操作能力之外,还需要掌握较高的理论分析能力。但是当前企业实际情况与实际教学之间存在着很大的不同,实践操作教学和理论原理教学严重背离,所以很多机电一体化专业学生在毕业之后很难较快地适应工作岗位。

二、职高机电一体化教学存在问题的解决措施

1.培养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学习兴趣可以引导学生冲击难题,进而让学生的自信心得以形成和发展。具体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回归生活实践或者工作实际来进行,如在“三相异步电机变频调速”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引进日常常见的变频空调,通过介绍其特点和原理来区分其与普通空调之间的差异,增加学生的物理知识,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深入浅出,最终实现课堂教学的目的。

2.创设实践操作教学和任务的课程情境

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的理论课与专业实践课程之间存在密切关系,所以在进行具体课程的教学设计的时候,需要同时结合理论和实践,如将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机械制图等众多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实践相结合。需要注意在实践性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加强对于情境和任务的创设,用实训替代实践,并且尽可能安排学生进入实训车间实践,不要刻意区分理论课和实践课。此外,采用笔试成绩和操作成绩以及平时作业成绩相结合的考核方式来替代原来的单纯的笔试成绩定高低的办法。

3.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第5篇:机电一体化原理范文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产品应用;数控机床;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TH-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5(c)-0000-00

1机电一体化概述

1.1基本概念

机电一体化的英文单词是Mechatronics。它分别取了机械技术(Mechanics)的前半部分和电子技术(Electron-ics)的后半部分。通常,我们认为机电一体化技术是机械技术、电子技术、信息技术的有机结合,又称之为机械电子技术。

1.2五要素和四原则

五要素——机电一体化系统的硬件组成:指的是机电一体化系统的五大组成要素,具体包括结构组成要素、动力组成要素、运动组成要素、感知组成要素、智能组成要素。(1)结构组成要素:系统的框架、支撑、定位、联接部件。(2)动力组成要素:为系统提供能量、动力维护运行的部件。(3)感知组成要素:对系统内外各种状况进行检测、转换、传输、分析、处理,产生控制信息。(4)智能组成要素:将感知组成要素传来的控制信息进行汇总、存储、分析、处理,发出指令。(5)运动组成要素:根据智能组成要素发出的指令,完成既定的执行功能。

四原则——机电一体化系统的运作规律:指的是五大组成要素在互相作用时必须遵循的结构耦合、运动传递、信息控制与能量转换四大原则。(1)接口耦合:信息交换涉及到的两个环节,通过接口耦合来解决信息模式不兼容而不能传递的问题。(2)能量转换:这也是两个环节由于模式不兼容的问题导致无法直接进行能量转换。(3)信息控制:智能组成要素完成信息的采集、传输、存储等操作。(4)运动传递: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各组成要素之间通过运动传递原则达到优化不同类型运动的变换与传输。

2机电一体化的应用

机电一体化的不断发展,实现了产品整体优化,也实现了产品质量提升、生产效率提高。在新产品的生产和准备周期上,机电一体化也有其巨大优势。

2.1机电一体化在现代机械制造业中的应用

与建立在规模经济基础上,依靠规模、产量来争取竞争优势的传统机械制造业不同,先进机械制造业强调以信息为主导。表一为传统机械制造业与先进机械制造业的类比。

表一 传统机械制造业与先进机械制造业类比

本质

竞争优势

综合特点

传统机械制造业

规模经济

1、企业规模大;

2、生产批量;

3、产品结构和重复性取胜;

4、资源利用率高。

1、专业加工复杂;

2、机器替代人力。

先进机械制造业

信息产业

1、先进生产模式;

2、先进制造系统;

3、先进制造技术;

4、先进组织管理形式。

1、全球化、网络化

2、虚拟化、智能化、

3、环保协调

2.2在饮料行业中的应用

机电一体化应于食品、饮料行业已经有很长的历史了。在包装机械的开发设计和制造中,机电一体化技术发挥了非常大的作用,它的出现使包装生产线的各项指标(如自动化水平、系统控制水平、生产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竞争力产生了质的飞越,远远超过同类传统的机械设备,同时也使单机的自动化程度大大提高。

2.3在钢铁企业中的应用

机电一体化技术在钢铁企业中的应用有很多。在钢铁生产的全局控制中,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发挥重要的作用。CIMS将生产管理的各项宏观与微观过程与人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实现了生产要素的统筹管理。在钢铁生产的传动环节,交流传动技术一出现就受到各大厂家的青睐,它使矢量控制技术得以在实现。其于交流传动技术在调速方面的巨大优势,它取代传统的直流传动指日可待。

3机电一体化产品举例

以数控机床为例,阐述机电一体化产品的实际应用。

数控机床综合应用了电子计算机、自动控制、伺服驱动、精密测量等技术,是一种高效率、高精度、多功能的先进机床,与传统机床相比有巨大优势,取代传统机床是大势所趋,是成本、技术和时间问题。

图1为数控机床工作过程原理图,图2为数控机床的组成结构。

图1 数控机床工作过程原理图

图2 数控机床的组成

4机电一体化的发展趋势

随着机电一体化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各行各业都不断涌现出机电一体化的应用实例。每每出现机电一体化的产品,都会引起一场革命,造成一个行业的蓬勃发展或者另一个落后产业的加速衰亡。

随着新产品的研发及高精密等设备的发展,要求新一代机电一体化技术、产品及系统朝着高性能、智能化、系统化以及轻量化、微型化方向发展,从而为国家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未来,机电一体化的发展趋势不可避免地向以下几个方面发展。

4.1智能化

机电一体化技术越来越成熟。首先表现在其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甚至具备了一定的AI(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能力。这给用户在使用、维护上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4.2数字化

机电一体化产品也将会更数字化,如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这也是进一步增强机电一体化产品可靠性、通用性、可操作性的重要保障。

4.3模块化

产品配件模块化的最主要好处是使产品配件标准化、系列化,不仅更加容易应用于工业生产,也使接口规则更加简单和体系化。现阶段机电一体化蓬勃发展但仍处于初级阶段,产品种类繁多而不成体系,模块化这项工作潜力巨大。

5结 语

机电一体化技术是机械技术、电子技术、信息技术的有机结合。机电一体化在各行各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产品层出不穷,引领各行各业发生翻天覆地的改变。机电一体化在未来不可避免地向智能数字、模块设计生产、互联共享、人性便携和环保绿色等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顾京.现代机床设备[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

[2]袁中凡.机电一体化技术[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

第6篇:机电一体化原理范文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 设备 保养 维修

机电一体化设备包含有多个方面的内容,它是企业生良好运行的关键。随着机电一体化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它逐渐成为了一个独立的管理范畴,所涵盖的范围也越来越广。加强重工企业机电一体化设备的日常管理,做好保养和维修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机电一体化设备的综述

所谓的机电一体化就是指把电子技术和机械技术两者充分融合,并在两者结合的基础上,发挥出设备的最佳性能,它是一种先进技术的总称。从它的产生和发展来看,它最早诞生在美国,后来经过日本的广泛应用和宣传,概念体系有了进一步的完整和健全,“机电一体化”逐渐形成了一个通用的名称。它的形成和发展在现代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当前社会的各行各领域都有不同程度的体现,其未来的发展空间相当大[1]。机电一体化设备在现代重工企业中发挥的作用愈加明显,对于其的日常保养和维修工作就不能忽视。首先需要对它的工作运行原理进行理清,从当前最为主流的说法来看,它从广义的角度来讲,机电一体化系统是利用计算机设备来作为运作的中心,在计算机的利用下把从传感检测系统所接收到的信息经过检测和处理之后,再向外界进行信息的反馈,也可以是对各种机械设备进行控制并执行相应的操作命令,进而使机械设备完成一些列相关操作,那么在这一过程中,它的子系统的各个驱动元件和执行元件就会潜在的工作运行,然后在和其他设备的协作作用下形成一个广义的执行机构。

2机电一体化设备的保养与维修

对于重工企业生产来说,机电一体化设备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它是企业顺利生产、高效生产的重要保障,同时也是企业实现经济效益的关键所在,可以说两者在生产流程方面具有密切的相关性。上海振华重工长兴分公司特别重视这一点,采购时对所需的设备性能和质量有严格的检测和把握;并且在设备采购之后,也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以及财力来保证保养和维修工作的顺利开展。

2.1保养方面

机电一体化设备作为生产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就必须在日常管理中加大这方面的关注,定期的进行保养和检修。对于设备运行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可以及时的发现和解决,特别是重点环节的问题解决。因此,对于设备管理来说,就要根据生产节奏以及设备使用的间歇期,合理安排时间对设备进行保养、检修,并不断加深检修的深度,排除潜在的安全隐患,变故障抢修为预防检修。首先,设备操作人员做好设备的一级保养。重视设备现场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的职业素养的提高,利用设备现场管理人员、操作人员考核和奖惩的控制,让设备现场管理人员、操作人员在设备使用的间歇期对设备进行电气系统除尘、旋转部件的以及设备表面的清扫。这样不仅能预防设备的潜在故障,还美化了设备的外观。其次,维修人员做好设备的二级保养。设备管理人员和维修人员根据设备的特点和使用频率制定设备的二级保养计划,并根据计划实施保养。设备二级保养根据设备的种类要做旋转部件的检修和、电气系统的检修、液压系统液压油的更换、机械部件的探伤和维护等,并根据设备现场管理人员、操作人员反映的问题做针对性检修。

2.2维修方面

首先,制定健全的设备维修制度,科学维修、有效维修。机电一体化设备的工作原理和实际运作流程较为复杂,这会对维修带来一定的难度。因此,对于技术人员来说,在开始维修之前就要对机器设备的结构构成以及运行原理有一个综合全面的把握,并且对于检修中的要点也有明确。在检修的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制度的规定,对重点部位的检修做好事前准备工作,按照标准化的操作维修手册,运用专业的检修工具和检修技术提高检修质量和效率,减少检修过程中不必要出现的问题,形成一套科学的检修模式,对传统的检修方式存在的不当之处进行改善和创新[2]。其次,重视对检修现场的基本设施管理。这里所讲的管理并不只是简单的机械设备管理,更重要的是对设备操作人员的管理,因为设备的操作主体是操作人员,针对的对象是机电一体化这种复杂的设备。从这一层面来讲,这种管理根据其构成可以将其划分为两个部分:第一是对于生产现场的各种设施进行的管理,因为在机电一体化设备中,设备的运行是需要有一定的场地环境的,对于检修人员来说就要重视对现场各种基本设施的管理,排除潜在的安全影响因素,对不利于设备运行的各种因素进行事前规避;第二是对基本设施的管理,因为在进行维修的过程中会不可避免的采用一些新的配件,此时就需要在配件的供应商保证供应的及时性、完整性以及新配件的标准化和通用性,同时也要保证对供应配件的质量有特别重视,具体的配件数量和标准还要按照程序的要求来提出合理申请。第三,加强对人才的培育,打造高素质的维修队伍。机电一体化设备由于其自身构成结构较为复杂,在实际运行的过程中各个设备所发挥的作用也各不相同,有些专业性和技术性较强的设备在维修处理的过程中需要有相应的设备和技术来支持,但是,在具体的维修措施落实上,对于检修设备和检修技术的应用还必须要有专业素质较高的人才来进行操作,确保检修人员具有很高的检修技术水平,对机电一体化设备的构成有十分清晰的认知和把握,而且对于不同设备的检修和管理也有相应的维修技术和应对方法。对于设备管理来说,就要重视打造一支专业化的维修队伍,对检修人员进行技术和素质方面的教育和培训,使之可以最大程度的解决机械设备运行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对于潜在的安全隐患也可以起到规避排查作用,这样就可以大大减小企业的损失,保证企业的生产经营始终是良好有序的。

3结语

设备是企业生产的基础,机电一体化设备更是其重要的构成部分,它是企业顺利生产、高效生产的重要保障。上海振华重工长兴分公司设备数量庞大、种类繁多,并且机电一体化设备的构成较为复杂,并且涉及到的细节较多,设备维修部门利用科学、有效的设备管理,在对其进行日常保养和维修上就要从总体上入手,根据不同设备的运行特点和规律,采取正确合理的保养和维修方法,保证生产一直在高效地、有条不紊地进行。

参考文献:

[1]赵祥坤,苏奎,李帅三.浅析机电一体化设备的保养和维修[J].中国新通信,2014,(5):40~40.

第7篇:机电一体化原理范文

关键词:电脑绣花机;机电一体化系统;功能;结构要素

中图分类号:TS941.562 文献标识码:A

电脑绣花机是随着电子、计算机、精密机械的发展和应用而产生并成熟起来的一种高自动化、高生产效率的光、机、电相结合的机电一体化的刺绣设备。其广泛用于刺绣、服装、鞋帽、袜业、床上用品、窗帘、台布及针织等行业。现以工业电脑绣花机为例,通过分析其设备组成、结构特点、自控原理,从理论上阐明,一个完整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必须具备的五大结构要素及其对应的功能。

1 电脑绣花机的工作原理及主要机构

1.1 工作原理

工业电脑绣花机按用户所需的图案,通过编程打版,将图案变成能为电脑识别的信息,通过磁碟将信息传输给电脑绣花机,从而完成对织物的刺绣。其工作原理框图见图1。

电脑绣花机工作时,主电机通过针杆带动绣线作上下刺布运动,固定在绣花框内的绣品随步进电机作X、Y方向的移动。两者的配合在绣品上完成绣花图案的刺绣。

电脑绣花机主要机构有三大部分组成:机械系统、传动系统、电控系统。

1.2 机械系统

机械系统主要由机架部件、箱体部件、刺布机构、挑线机构、换色机构、夹线机构、送布机构、绣花框部件、手拉开关箱部件等组成,在此不作详细介绍。

1.3 传动系统

主电机为交流滑差电机,根据绣花图案针距的长短变化调节电机的转速。为保证绣花精度,主电机带有电磁刹车装置。主电机通过同步齿形带带动下轴,下轴通过链轮传动上轴,上轴带动刺布机构和挑线机构运动。下轴又通过锥齿轮传动旋梭及剪线机构运动,从而完成绣花底线和面线的锁套,在织物上形成绣花线迹。

受主控板控制的X方向及Y方向的步进电机,分别带动几组同步齿形带运动,并由齿形夹板带动绣花框在绣花机台面上,以一定速度沿X、Y方向移动,保证织物上绣出与绣花图案完全一致的花型。

换色电机带动针杆箱移动,替换绣花面线的颜色。

工业电脑绣花机主传动系统如图2所示。

1.4 自控系统

电控系统由电源箱、控制箱、操作键盘箱、控制板及执行部件组成。

自动控制系统框图如图3所示。

2 机电一体化产品系统的构成

2.1 机电一体化产品的功能构成

任何一种产品都是为了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而开发和生产的,即产品应具有相应的目的功能。产品不同其目的功能也不同,但所有的机电一体化产品的功能都是要对三大工业要素――输入的物质、能量和信息进行基本处理,输出具有所需形式或所需特性的物质、能量和信息。如图4所示。

产品的目的功能是通过其内部功能实现的。机电一体化产品一般具备五种内部功能,即主功能、动力功能、计测功能、控制功能和构造功能。每一种功能又由产品中具体的功能部件加以实现。而传统的机械产品一般不完全具备上述五种内部功能。

2.2 机电一体化产品的五大基本结构要素

由以上分析可知,机电一体化系统是由下述五个基本结构要素构成:

机械本体:包括机身、框架、机械联接等在内的产品支持结构,属于基础部件,实现产品的构造功能。要尽量采用新结构、新材料、新工艺,以适应机电一体化产品的要求。

动力源:向系统提供能量,并将输入的能量转换成需要的形式,实现动力功能。要求动力源效率高、可靠性好。

检测与传感装置:包括各种传感器及其信号检测电路,用于对产品运行时的内部状态和外部环境进行检测,提供运行控制所需的各种信息,实现计测功能。要求传感装置体积小、检测精度高、抗干扰、受环境影响小、安装与联接方便。

控制与信息处理装置:根据产品的功能和性能要求及对传感器的反馈信息,进行处理、运算和决策,对产品运行施以相应的控制,实现控制功能。要求可靠性高、柔性和智能性好。

执行机构:包括机械传动与操作机构,在控制信息作用下完成要求的动作,实现产品的主功能,是实现产品目的功能的直接参与者。

机电一体化产品的五大其本要素及其功能有对应关系如图6所示。

3 结束语

从电脑绣花机这一典型的机电一体化产品的浅析中,不难看出任何一个完整的机电一体化系统必须具备五大结构要素,而这五大基本结构要素之间并非彼此无关或是简单拼凑。在结构上,各结构要素通过各种接口与相关软件的有机结合,构成一个内部合理匹配、外部效能最佳的完整产品。

从系统外部看,机电一体化产品的输入/输出是与人、自然及其他系统之间的接口;从系统内部看机电一体化产品是由许多接口将系统构成要素的输入/输出联系为一体的系统。

在系统工作时,这五大结构要素必须各司其职,互相补充、互相协调,才能共同完成该产品所规定的目的功能。即在机械本体的支持下,由传感器检测产品的运行状态及环境变化,将信息反馈给控制及信息处理装置,通过对各种信息的处理,按系统要求控制动力源驱动执行机构工作。

参考文献

第8篇:机电一体化原理范文

摘要: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市场的需求,推进技工学校机电专业教学的发展与进步,培养拥有过硬职业技能的全新技术人才,机电专业需要采用一体化的教学方法,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本文分析了目前技工学校机电一体化教学存在的问题,探索了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路和方法,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关键词 :技工学校 机电一体化 教学 改革

机电一体化是将机械和电子技术集成起来所构成的系统的总称,其发展直接推动了产品的工业生产的智能化,深刻影响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我国机电一体化产业发展迅速,成绩显著,但问题也是显而易见的。如何实现机电一体产业的转型升级,是国家、企业关心的问题,必须解决以下两个问题:其一,要实现传统工业技术的高效性,持续发展;其二,研制人性化、数字化、智能化机电产品,促进生产升级,产品换代,为产业化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机电行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组合,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行业的人才需求格局发生了很大变化。用人企业不但急需一线技能型操作人才,更渴求综合素质高,具备机、电技术综合应用知识的技能型人才。为了适应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需要,满足企业的用人需求,技工学校有必要对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进行改革调整,建立一个科学而完善的、具有高级技工教育特色的教学体系。

针对上述状况,本文分析了目前大部分技工学校在机电一体化教学中存在的部分问题,阐明了以岗位工作技能为知识目标、职业道德素养为导向的机电一体化教学改革的方向。

一、部分技工学校机电一体化教学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1.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不科学

目前,技工学校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课时主要分配于“电”与“机”,在仅有两年的课时时间内,还以机械类课程设置为重点,导致电类方面的课程时间安排不够,也就达不到应有的教学培养标准。这与目前“机电一体”的教学目标不相符,很容易导致教学内容与实际操作脱节,不能有效地配合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与设备操作的教学需求。

其次,机电一体化教学是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的,要求理论知识的传授与操作能力、综合素质的培养相结合,且贯穿教学全过程。但部分技工学校却因设备或师资等方面不足而以理论知识教学为主,实践教学为辅,没能理论联系实际。这就造成了很多学生“睁眼瞎”,学过却不知其用途。大多数技校生毕业后将要从事的工作是安装、调试机床设备、电气线路等,对其进行日常维护和一般故障的检修等工作。学习期间如果没有得到良好的培训,走上工作岗位后,实践能力不足的问题将非常明显。

2.专业教学内容不够完善

第一,教学课程的整体设置远远滞后于当前机电技术的发展:教材内容更新慢,教学内容落后,教学设备陈旧等。部分技工学校仍然在用陈旧教材进行教学,学生学不到前沿知识。而与目前技术脱节的教学内容,学生不了解它的用途和学习的好处,感觉枯燥无味,难以引起他们学习的兴趣,因此会导致课程教学陷入教师为教而教,学生为学而学的怪圈。

其次,教师讲授时仅停留于课本,教学方法单一,缺乏项目教学的涉入,学生不知如何将基础知识与专业知识贯穿运用到实际工作过程中。如实践教学电力拖动中多以电路工作原理、快速准确接线为主,忽视了按图施工前元件的选择、检修及故障排除的学习,未强化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未按岗位群必需的能力为主线来合理设置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直接导致学生知识面过窄,毕业后达不到用工企业对技能人才的需求。

3.机电一体化教学设备落后、匮乏

部分技工学校的教学、实习设备落后,尤其缺乏具有专业特点的综合性、设计性和创新性的实验设备,仅有少数条件相对好的学校配备有车、铣、加工中心等数控机床,种类齐全的电力拖动与控制柜,PLC实训一体化等。

设备不足会影响机电专业学生的技能和实践能力的提高。机电一体化教学水平要想得到提升与进步,就必须拥有优良先进的教学设施。

4.教师队伍素质有待提升

技工学校机电专业的发展离不开高质量的教师队伍,“双师型”的教师队伍会进一步推动机电专业的发展,培养出更多优秀的技能人才。但是在当前的大多数技校里,教师队伍的专业素质并没有达到既定的标准。很多年轻的教师都是“高校—技校”模式,没有在用工企业工作过,没有深入市场了解过,不清楚机电一体化在实操过程中的规范、标准,专业教学经验相当缺乏。

二、技工学校机电一体化教学改革的思路与方法

1.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

技工学校应构建中国式“校企双制”,从岗位的实际工作过程和岗位标准出发,与企业进行沟通交流,对企业的用人需求和近几年毕业生就业情况进行深入分析,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工作任务或产品作为载体,重新构建出合理的机电一体化课程体系。课程的设置必须要考虑学生的知识基础,也要兼顾其可持续学习,因而课程内容从知识层面来说要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目标,基础理论以必需、够用为度,专业教学要突出针对性和实用性。

技工学校是用人企业技能操作岗位的大型人才储备单位,技工学校的发展离不开用人企业的认可和好评,因此,技工学校的教学目标和考核标准理应与企业要求一致,以企业的岗位职业能力需求为中心,以技术应用能力和岗位工作技能为支撑,明确专业领域核心能力,并围绕核心能力的培养形成专业领域课程体系,从教学设计、教学准备、教学组织、教学评价到教学改革等方方面面坚持使教学内容符合职业能力需求,同时培养方案要体现相关职业资格证书的要求,以使学生毕业时确实具备相应的上岗能力。

2.完善教学场地、设施设备

教学场所、设备与设施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教学的效果。学校要保证教学的质量,就要加强教学场地一体化设施的建设。技工学校应努力建设模拟真实职业环境的“教、学、做”一体化实训室,逐渐完善集教学、培训、鉴定、生产“四位一体”的实训基地,实现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结合。

另外,有些学校受场地、资金等影响,无法构建完善的一体化实训室,则可以本着资源共享、互惠互利的原则,加强与工厂企业的联系,广泛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加强校企合作,以满足学生毕业前顶岗实习的需要。第一,聘请有实际企业工作经验的人才担任实习教师;第二,安排学生寒暑假到企业参观、实习,了解企业不同岗位的职业能力需求,最大限度地缩短技校生毕业后的试用期,提高竞争力。

3.通过多元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1)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相关课程具有信息量大、抽象、理论性强等特点,内容比较枯燥。因此,在教学手段方面,课程教学很有必要实现从板书、挂图、模型教学向实训室、现场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教学模式的转变。

以电力拖动其中一个课题“按钮和接触器双重连锁正反转”为例,传统教学中,教师用直尺在黑板画出该电路原理图需要3~5分钟,这段时间学生很容易出现走神、聊天等违纪问题。但若将该原理图采用动画演示,结合教师对该电路图设计思路的讲解,并将电动机正反转的实际工作情况进行视频播放,对教师而言,不仅能节省画图的时间,而且能在短时间内直观地将电路中各元件的作用(各知识点)讲解清楚,还能更好地掌控课堂的情况;对学生而言,其接受能力会更强,更能加强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加强重点理论知识的内在联系。

教师要从观念上进行转变,必须学会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学生为中心,将多媒体教学、项目教学等各种教学方法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各个感官,让学生感觉到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情,从而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提高教学效果。

(2)增加实践教学环节,理论联系实际。实践教学环节包括实验、课程设计等。根据机电一体化课程实践性较强的特点,在教学中充分采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设计和组织综合性实践项目。比如根据西门子公司机电一体化课程特点和实际岗位的工作环境,创建西门子机电一体化实训基地,设计开发机器自动化实训室、典型工作区实训室、机电一体化实训室等项目教学方案,学习常用的PLC S7-200、S7-300、S7-1200等系列的工作原理、硬件结构与维护、软件编程、网络通讯与诊断等内容,并根据实际生产线的工作要求进行程序编写和组态,培养学生专业岗位的应用能力。

(3)教师要做好示范操作。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实际操作技能训练中主要有两个问题:一是带电操作的安全注意事项;二是实际技能的规范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好引导和讲解,强调安全性问题。教师通过行为引导,辅助于教学讲解,督促学生通过互相之间的合作完成实践操作。这种教学方式可以加强学生间的探讨交流,让学生互相分享自己的学习经验,促使学生间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为培养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为培养骨干教师,技工学校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高薪聘用拥有专业工作经验的教师;定期对任教教师进行职业技能、教学能力的考核;设立奖励机制鼓励教师进行教学改革,鼓励教师进行技术钻研;定期对教师进行针对性的培训,如教学方式、专业技能等;要求教师下厂实习,了解市场的需求、技术的更新。

总的来说,技工学校机电一体化专业的教学改革需要根据现代社会的发展趋势,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坚持学习新技术,坚持教师队伍建设,坚持深入探究课程体系及教学方式的改革,如此,才能培养与时代步伐相一致的专业技术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贾启升.简述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状况及趋势[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2(1).

[2]刘耀海.浅谈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与发展趋势[J].信息系统工程,2012(10).

[3]夏宇平.“教—学—赛—训”一体化教学模式在机械实训中的应用[J].时代教育,2013(22).

第9篇:机电一体化原理范文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 电机控制 相关讨论

众所周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现代先进生产加工技术的不断完善,相关执行机构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为执行机构在自动控制系统工作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当前我国国产大流量电动执行机构无论是在相关控制手段上还是在机械传动机构上都出现明显落后和偏多的情况,同时电动执行机构中其结构相对复杂且其可靠性能也相对较低。本文针对执行机构发展的相关缺陷和不足,对如何采用机电一体化技术将阀门和控制器进行有机融合进行深度探究。

一、机电一体化发展历程与现代化技术发展趋势

从始初的数控机床逐渐演变为微电子技术机电一体化并在基础上沿用了可编程控制器,同时电力电子的出现也会机电一体化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还需要强调的是,现代机电一体化技术主要是由激光技术和信息技术以及相应的模糊技术共同构成,其无论是在运转效率上还是在工作质量上都有着较大进步。

微控制器在生产数字化机电产品中起着重要作用,数控机床施工和机器人施工都是数字化机电一体生产中的重要表现形式,与此同时,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计算机系统的广泛应用,虚拟设计技术以及集成制造技术都是数字化机电一体应用中的重点环节。其优点一般具有软件可靠性、软件可维护性和软件自行诊断性以及软件高可靠性等。新型数字化技术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使远程操作远程诊断和远程修复成为可能。

智能化就是要求在进行机电产品生产的过程中其产品又有一定的智能特性,并使相关产品能够独立进行逻辑思考和自主决策。CNC中的人机对话功能就是机电产品智能化的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其会在设置智能工艺数据库的同时使产品使用和产品操作以及产品维护带来较大便利。需要强调的是,模糊控制技术、灰色理论技术、神经网络技术和小波理论技术以及混沌分岔技术都是机电一体化产品智能化的几种体现,并在此基础上为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奠定了有力基础。

因为生产机电一体化产品的商家和种类相对较多,那么在进行研制机械接口和研制动力接口以及开发环境接口的过程中就会产生一定的困难,具有集减速变频调的动力驱动单元以及需要进行视觉信息处理和图像信息识别等工作就是其中厂商研制开发机电一体化产品中的典型实例。

二、硬件控制与相关工作原理分析

(一)机电一体化智能执行机构主要分为智能控制部分以及智能执行驱动部分两种,而我们通常所说的控制部分主要包括单片机、IPM逆变器、输入输出通道和整流模块以及报警电路等,而智能执行驱动部分主要是由三相伺报电机结构以及位置传感器结构二者共同构成。

(二)被检测逆变模块中的电压位置信号以及三相输出电流会被相关程序转换,并在此过程中传送相应单片机上。而单片机则是用过8255控制PWM波发生器的,通过其中的光电耦合被逆变模块IPM所应用,这样就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阀位控制工作以及电机变频调速工作等。需要注意的是,在逆变模块进行正常工作的过程中,380V电源调整模式会将其所需直流电压信号进行全桥整流。

(三)双环控制技术是进行机电一体化电机控制工作中的主要技术,其内环和外环分别为速度环和位置环。我们需要了解的是,速度环的主要工作任务是将基础速度与设定速度进行相互比较,之后通过对PWM波发生器的载波频率的变换实现机电一体化电机自动转速调节,此时的速度调节器是以模糊神经网络控制算法为主要计算手段的。而外环中的相应速度设定则主要是根据其当前所处位置来完成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内环设定值的。因为流量阀减速和流量阀匀速以及流量阀加速是其机构运行中的三个主要运行阶段,此时每个阶段中的运行时间和运行加速度以及特定位置特定运行的频率也有所不同,速度给定发生器的主要工作原理就是当实际阀位与相关给定阀位不等时,其会以恒定加速度为主要加速手段,此时的减速点会根据相关阀位值和阀位给定值以及当前速度这三者的大小来进行计算并得出具体数值。

(四)阀门柔性开关以及阀位极限位置判定是我们在执行机构是所要考虑的两项主要技术因素,阀门柔性开关的主要功能是当阀门开关的过程中保证阀门不受损伤,正确的做法是,我们应该运用微处理器对变频器输出电压和变频器输出电流进行相对精准的计算,并在计算的过程中得出输出力矩,在得出力矩信息后自动调节速度以防止阀门撞击。阀门全开位置以及阀门全关位置就是阀门的极限位置,传统执行机构中阀位监测在监测的过程中容易出现阀门松动,我们应该运用单片机将两次监测信号进行具体对比,并在确认已达到正确阀门极限位置的同时切断异步供电电源。

三、结束语

综上所诉,机电一体化中的电机控制是当下我们要亟待解决的问题,正确的做法是要根据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技术发展现状和技术应用现状作为分析基础,之后进行对新型电动执行机构的相应合理方案进行较为科学的制定。本文针对执行机构发展的相关缺陷和不足,对如何采用机电一体化技术将阀门和控制器进行有机融合进行深度探究,希望为我国机电行业的发展贡献出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李晓华,尹项根,陈德树.中小型电动机综合保护[J].电力自动化设备20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