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会计核算的职能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内部控制, 会计核算, 内部监督,控制机制
会计核算工作就是及时、准确的收集各个部门的财务信息,以便管理层做出正确的决策。内部控制是企业为了合理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的效率性和效果以及对法律法规的遵守,由治理层、管理层和其他人员设计与执行的政策及程序。随着经济的不断深入发展,建立健全有效的会计核算内部控制制度,对企业的经营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会计核算在内部控制中的作用
1.合理的会计核算内控体系,可以确保企业各项资产的安全完整,防止资产流失
企业要确保所有的资产均在账内体现,资产的收入发出都要严格按照会计核算制度进行。如果一个企业经常出现资产被盗、流失或者账实不符等现象,那么这个企业必定缺乏科学有效的企业会计核算内控制度。企业设计合理的会计核算内控体系,要严格接近控制和定期盘点控制。接近控制主要是严格限制无关人员对资产的接触,只有经过授权批准的人员才能够接触资产,这样可以保证资产的安全完整。定期盘点控制就是要定期对实物资产进行盘点,并将盘点结果和会计记录相比较,保证账实相符。企业设计合理的会计核算内控体系,可以确保各项资产的安全完整。
2.规范的会计核算内控体系,可以确保企业财务资料的真实完整,避免会计信息失真
企业要想健康有序地运行下去,需要企业管理层做出正确的经营决策。对于企业的管理层而言,要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和方针,就需要通过各种形式的报告和资料来分析当前企业的发展状况,以便作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如果一个企业的会计信息失真,管理层依据错误的会计资料做出的决策必然会影响企业的经营发展,损害企业价值。而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就需要通过会计核算过程中的内部控制制度来实现。规范的会计核算内控体系,能够充分发挥监督和控制的职能,有助于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有助于管理层做出正确的决策,有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3.有效的会计核算内控体系,有助于企业对各环节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监督,防范舞弊行为的发生
企业各部门各管理人员在工作过程中,仅靠职业道德约束和自我约束都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受到内部控制制度的监督约束,这是现代企业进行科学管理的要求。建立有效的会计核算内控体系,有助于企业对会计核算各个环节、各个节点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监督,避免串通舞弊行为的发生。 通过开展会计核算内部控制工作,建立和完善组织结构,明确权责,形成科学有效的职责分工和制衡机制,有效防范和化解各种舞弊风险。同时,及时、准确地收集和传递与内部控制相关的信息,确保信息在企业各部门之间的共享,内外部之间有效的沟通,进而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
4.合理有效的会计核算内控体系,有助于管理层实现企业的经营方针和目标
企业设计符合自身发展的会计核算内控体系,可以确保经营过程中的重大决策、重大交易事项、重要的人事任免以及资金的投融资行为都可以经过集体决策,避免权力集中,领导“一枝笔”决策现象,实现岗位间的相互制约和监督,防范资产的挪用和侵占。企业的内控制度是由若干的具体政策、制度和程序组成,首要的目的就是为了实现管理层的经营方针和目标。合理有效的会计核算内控体系,可以将企业经营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联系起来,保证各级管理层授予下级的职责得到正确的执行,提高管理的效率,提升企业价值。
二、会计核算在内部控制中的发展现状
会计核算内控体系的有效执行,对于企业的经营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内控制度是否真正得到实施,以及实施的效率性一直是国家和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我国企业内控制度经过不断的摸索发展,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仍然存在较多的问题。
1.忽视会计核算内控体系的重要作用,内控环境弱化
我国许多企业没有意识到会计核算内控体系的重要作用,企业的内部控制环境弱化,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首先, 许多企业领导层不重视会计核算内控体系的重要性,将企业的财务部门等同于进行内部控制的机构,管理层只对财务部门提供的会计资料进行审核,就认为做到了监督和控制。企业管理层不重视施行内控制度,这使得会计核算内控制度形同虚设,流于形式。从上到下,对内部控制的认识不到位,这使得内控制度根本无法发挥作用。其次,组织结构不健全,存在一人兼多职现象,尤其是在中小企业。单位的经济活动通常可以划分为授权、签发、核准、执行和记录五个步骤。一般情况下,每一个步骤都应由相对独立的人员或部门实行,这样才能发挥内控的监督控制作用。但有些企业并没有做到这点。最后,有些企业的会计核算内控体系,并不是从企业自身实际情况出发设计的,而是照搬照抄其他企业的内控制度。这样的内控制度根本无法在企业内部执行。
2.简化内控流程,落实不到位
会计核算内控体系在许多企业中并未得到真正的贯彻落实,大多成为了摆设。企业管理层思想上和行动上不重视,也导致了内部控制体系难以有效执行。而在执行的过程中,由于各人专业水平或者道德因素,许多执行程序的人员误解指令,疏忽或故意简化内控流程,也使得内部控制制度无法发挥监督和控制的职能。例如,有些会计人员和审计人员由于自身业务水平不到位,对会计原理和政策法规理解不透澈,或者故意违背职业道德 混淆资金和费用的关系,混淆资金的使用渠道,扩大成本开支,进行利润平滑,不按照权责发生制处理业务,跨期记账以及在记账方面存在错误等。有些员工欺上瞒下,故意不执行内控制度的某些程序,这些都将导致内部控制制度失灵。
3.执行内控的人员专业水平较低
建立了有效的会计核算内控体系,需要企业的各级人员去执行。会计核算内控体系作用能否得到充分发挥,也取决于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就业压力严重,很多企业都存在“走后门”的现象。许多招进来的员工根本无法胜任岗位工作,对国家法规政策不了解,这严重影响了内控制度的有效性。而且,有些企业为了节省开支,对员工的培训也是能省则省,有些甚至从未开展过员工的职业培训。这样,也导致了企业员工的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无法跟上企业的发展步伐。现在许多企业存在人浮于事的现象。遇到问题互相推卸责任,责任心和使命感都有待加强。还有些员工忽视财经纪律,违反职业道德,使得内部控制的监督工作很难顺利开展。
4.会计核算内控体系执行过程中,内部监督力度不够
一是企业内部审计机构不健全,组织架构不科学、不合理,内部审计未经适当授权,或者职责分工不清,导致内部审计缺乏独立性和客观性,有些管理层为了谋取私利,便,逾越控制,干涉内部审计人员的监督行为,影响了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客观性,使得内部监督失效;二是内部审计流程不当:内部审计流程设计不合理、程序和方法不科学,审计处理不当,审计信息传递不及时、不当,导致重大违规违纪问题未被发现,降低审计监督效果;三是内部审计人员能力不足:内部审计人员不具备应有的知识、技能和经验,内部审计方法滞后,或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制度不当,导致内部审计效率和质量低下。另外,内部审计人员不遵守内部审计职业道德规范,影响审计的客观公正性,导致道德风险。
三、建立健全会计核算中心的内部控制机制对策研究
1.重视会计核算内控体系的重要作用,强化内控环境
企业的管理层要重视会计核算内控体系的重要作用,加大宣传力度,带头遵守内控制度,形成全员抓内控的局面。各个部门要把内控制度当作规范工作流程的工具,提升工作效率。要积极推动内控制度管理向基层延伸,提升全员内控管理理念。定期组织企业领导干部及员工学习内控,规范员工的从业行为。对于违反内控制度,谋取私利的领导和员工要加大惩罚力度,防范利用职务之便获取不正当利益等舞弊行为。健全组织结构,遵循内部控制制度中的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的原则,将单位经济活动的授权、签发、核准、执行和记录五个步骤,由相对独立的人员或部门实施,保证不相容职务的分离。这样可以避免如果由一个人或一个部门担任,既可能弄虚作假,又能够自己掩盖其舞弊行为。另外,企业要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设计会计核算内部控制制度,并认真贯彻落实。
2.权责分明,实行岗位负责制
建立有效的会计核算内部控制体系,最重要的是要做到权责分明,这是现代企业管理内部控制的基本要求。要建立岗位责任制,对人员进行科学的分工。例如,财务部门凡是涉及款项和财务收付、结算及登记的任何一项工作,都必须由两人或两人以上分工办理,以起到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作用。企业应严格执行授权审批制度,将交易审批、交易记录以及资产保管等岗位分离,以防范由同一员工履行多项职责而导致的舞弊行为的发生,提高会计核算质量。
3.加强职工素质控制,提升职工专业素质
员工是企业实现竞争力的重要资源。企业在招聘和使用员工的过程中,要避免裙带关系。人才的录用要秉持客观公正的态度,选择具有工作能力,能够胜任工作的人才。企业还要加大对员工的培养力度,定期对员工进行岗位培训,使之不断适应企业的发展。另外,企业还应建立相应的奖惩制度,不能“一刀切”,否则会挫伤员工的积极性。对于表现优异的员工要激励表扬,对于违反内控制度的员工,要严格惩罚,这样可以不断提高员工的责任心和进取心。
4.加强监督力度,提升内控执行力
为了充分发挥内部控制中内部审计的重要作用,企业应建立健全内部审计机构。首先,应设置内部审计部门,规范内部审计制度,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客观性。其次,要规范内部审计流程。设计符合企业自身发展情况的内部审计流程,做到及时传递信息,及时发现漏洞,及时纠正错误,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和控制职能。最后,要不断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素养。对于内部审计人员要定期举行培训,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和经验。同时,内部审计人员要遵守职业道德,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保证独立性。对于违反职业道德,串通舞弊的员工,要给予严厉处罚。在企业中营造严格执行会计核算内部控制的环境氛围,使会计核算内部控制理念深入员工的意识。
5.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打造内控管理平台
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也为企业进行现代化管理提供了技术支持。企业要充分利用一体化的经营管理信息技术,打造内控管理平台。将会计核算内部控制关口前移,抓好源头控制和执行过程的管理,发挥好会计信息化对会计核算内部控制工作的支持的推进作用。利用内控管理平台,借助计算机技术,节省会计核算内部控制的资源,加快信息的沟通和传递,达到信息在各相关部门之间的共享,从而提高管理效率。与此同时,企业要不断创新内部控制的方法,寻找更优化的内控流程,提高会计核算内部控制的效率,实现内部控制管理上的突破。
6.定期评估会计核算内控体系的有效性
企业建立的内部控制制度不是一成不变,一劳永逸的。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内外部环境都在发生变化,例如,企业所在行业的变化,经营环境的变化,国家政策法规的变化等。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必须要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环境,才能更好的发挥作用。企业应该定期对内控体系进行全面评估,及时发现内控执行过程中的漏洞和错误,对于不适应当前企业发展的内控流程要重新设计。企业要定期检查、判断内部控制体系的健全情况,测试内部控制是否有效运行。对于评价的过程要进行详细的记录,并提出具体的评价结论、改进建议,以便管理层采取措施,改进内部控制。
企业会计核算过程中的内部控制制度对企业的经营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建立科学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规范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过程,提高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力度,强化内部控制环境,提高内控人员的业务能力,保证内部控制顺利开展。充分发挥内控的监督控制功能,有利于保护企业资产的安全完整,提高信息质量,避免或降低风险,提高经营管理效率,提升企业价值,有助于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宏健.基于内部控制的企业财务管理办法研究[J].财经纵横,2011
[2]林南杨.会计核算中心的内部控制措施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1
[3]马筱敏.浅析会计核算中心的内部控制[J].学术论坛,2006
[4]蒋佳佳.试论内部财务控制及其作用[J].管理荟萃,2008,(6)
[5]张小朦.浅谈中小企业内部控制问题 [J].经济视角,2011
[6]钟淮山,李建平.会计集中核算的影响及其审计对策[J].湖北审计,2008
【关键词】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 脑血栓 神经功能
中图分类号:R6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3-210-02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的改变,脑卒中已经成为我国居于首位的死亡原因。幸存患者90%以上会遗留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损害。如何采取积极的措施降低死亡率、减轻神经功能损害是临床工作的重点。我院采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治疗脑卒中患者,可有效改善其神经功能,现将结果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09年10月~2011年8月收治的神经损伤患者86例,均符合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制定《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中的诊断标准[1],并经颅脑CT、MRI等影像学检查确诊,于发病72h内入院就诊。同时排除合并心、肺、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不全、精神疾病、意识障碍、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干出血、小脑出血、已接受溶栓治疗等患者。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全部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年龄51~75岁,平均年龄为(62.13±11.85)岁;其中男性25例,女性18例;合并症包括高血压15例、糖尿病3例、高脂血症7例。实验组患者年龄48~74岁,平均年龄为(61.58±11.27)岁;其中男性24例,女性19例;合并症包括高血压16例、糖尿病2例、高脂血症8例。
两组患者从性别、年龄、病情、合并症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包括抗凝、控制血压、降脂、改善脑循环、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预防感染等对症治疗,存在脑水肿、颅内压增高等患者同时给予脱水治疗。实验组患者在此治疗基础上给予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注射液(长春英联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规格:2ml:20mg,国药准字H20093604)100mg加入250ml0.9%NaCl静脉滴注,1次/d,连续使用14d[2]。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神经功能改善情况。
1.3 判断标准
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价患者神经功能损害程度。分别于入院时和治疗14d后评定,NIHSS评分越高,表示神经功能损害程度越严重[3]。
治疗期间如同一患者发生几种不良反应,以症状最严重的不良反应计一次。
1.4 统计学方法
全部数据均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比较
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神经功能均有一定的改善,实验组患者的改善幅度更大,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具体数据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IHSS评分比较(x±s)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与治疗前比较,#p<0.05
2.2 不良反应比较
治疗期间,对照组患者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观察组患者出现皮疹4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30%。其症状较轻微,停药后消失,未影响治疗疗程。
3 讨论
近年来,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并且发病人群有年轻化趋势。临床对本病的发病机制、防治方法进行了大量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和进展。目前临床对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方法多以抗凝、抑制血小板聚集、减轻Ca2+超载为主[4]。
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是一类糖神经鞘脂,是哺乳类动物细胞膜的组成成分之一,在组织中广泛存在,尤其以中枢神经系统中含量丰富,在人体中以脑灰质浓度最高,在神经细胞的发生、分化和生长过程中必不可少,对受损神经细胞的恢复也十分重要。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可稳定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恢复细胞膜上Na+-K+-ATP酶、Ca2+- Mg2+-ATP 酶活性,可有效降低神经细胞含水量,减轻脑卒中患者的脑水肿症状;抑制Ca2+内流和积聚,防止细胞膜脂质分解;对抗兴奋性氨基酸和氧自由基对神经细胞的毒性作用,通过抑制兴奋性氨基酸受体而起到抑制作用,而不影响神经功能;加强神经营养因子的保护作用,促进神经细胞再生;其本身也具有一定的神经营养作用,可促进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5]。
由于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是人体细胞膜成分之一,可透过血脑屏障,人体耐受性较好。临床应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后出现的常见不良反应主要是皮疹反应。可能与生产过程中纯度不高有关,与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结构和性质相似的高分子杂质与体内大分子载体发生不可逆结合,形成抗原,并产生特异性抗体而引起一系列抗原抗体反应。一般皮疹反应症状较轻微,停药后可自行消失,不会影响治疗疗程[6]。
本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在神经功能恢复中具有积极的效果,值得在临床参考使用。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撰写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0,43(2):146~153.
[2]张川渝.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对神经功能的恢复[J].当代医学,2011,17(24):100~101.
[3]吴霖浦,郑天衡,高建.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探讨[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1,28(5):750~752.
[4]Rosamund W,Flegal K,Furic K,et al.Heart disease and Stroke Statistics 2008 Update:a report from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Committee and Stroke Statistics Subcommittee[J].Circulation,2008,117(2):125~146.
一、会计集中核算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会计集中核算与单位财务管理脱节
1、会计核算职能从单位转至核算中心后,一改过去的“单位批单位报”为“单位批中心报”。会计集中核算前,单位支出只要单位领导“一支笔”就可报销。集中核算后,单位领导签了字还须核算中心会计审核后才能报销。由于双方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协作机制,导致认识的错位,从而造成少部分单位领导对本单位财务支出因受会计核算中心的制约和监督,产生抵触情绪,有意放松甚至放弃对财务的管理。
2、会计核算中心与核算单位的经济业务活动在时空上相脱离。会计集中核算后,由于每个柜台会计要管几个甚至十几个单位的帐,大厅式的工作模式难以对报帐单位实施全过程的会计监督。柜台会计因每天忙于录帐结账,不能做到对每一笔会计事项都进行严格审查,他们只能根据报帐会计填写的报帐单内容来录帐,对于单位支出的合理性难以控制,对所反映经济内容的真实性难以把握,造成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分离,失去了实地实时监督的优势,势必造成会计监督职能难以完整实现。
3、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有些部门和人员误认为单位财务工作全部交到了核算中心,单位会计仅仅扮演了“报帐员”的角色,没有什么用武之地,从而造成对报帐会计工作不够重视,不够支持。由于缺乏有效的沟通,使报帐会计的付出和受重视程度不成正比,势必影响报帐会计工作的积极性和工作质量。
(二)职能定位不清,造成财务管理工作责、权不明确
会计核算中心的建立定位于在上级主管单位统一领导及管理之下,其职能一方面表现为对纳入会计核算中心进行集中核算的单位提供优质、全面的会计核算服务;另一方面,通过集中核算实行资金统筹统管,以强化会计监督职能。会计核算中心和核算单位在实施集中核算的条件下,各自的财务权限怎么界定尚不明确,财务管理职能又如何定位。由于职能定位不清,造成财务管理工作责、权不明确,从而造成在实际工作中互相依赖,出了问题又相互推诿,造成财务管理工作混乱的局面。
(三)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资产管理职能弱化
在实际工作中,绝大部分单位没有按规定建立相应的财产登记管理制度,更没有设置专门的实物保管登记卡及备查帐,财产的增减变动没有真实完整反映在帐册上,造成单位财产管理上的漏洞。由于核算中心在日常工作中只是强调财务资金规范运作,而忽略了资产的管理,特别是对固定资产的后续控制,由于不重视,只核算不清查,必然导致会计信息失真,国有资产流失。
二、会计集中核算后加强财务管理的几点建议
(一)完善协作机制,整合各单位的财务管理职能
核算中心应与核算单位切实加强横向交流联系,建立互补、互促、互分工的协作机制,切实解决核算中心与核算单位财务管理脱节的问题。核算单位要主动接受监督,使核算中心能深入了解和掌握单位的经济活动情况,从而对各单位的各项收入、支出进行更为有效的核算、监督和管理。核算中心要切实为各单位提供优质、高效、热情的会计服务,充分发挥好核算、监督、服务的职能作用,积极支持和参与单位的财务管理资金筹集、正确执行批复的部门预算以及财产物资管理、财务管理办法、财务计划的制定,当好领导的参谋和助手,立足于加强单位财务管理工作。
(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强化财务监督
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有关监督部门要加强对部门单位内部财务控制制度健全有效性的检查,尽力改变过去的事后监督向事前、事中监督转变,由监管部门被动监督向部门单位自我主动监督转变。此外,还应该加强对会计核算中心管理有效性的监督检查,防止会计核算统管流于形式。实行会计核算统管后,会计核算中心不仅要规范会计核算工作,更要注重对各单位收支、资产负债存在性及真实性、单位资金使用效益的管理和监督,做到会计核算与会计监督并重,充分发挥监督部门的职能作用。
(三)转变职能,加强支出监督,从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化
会计核算中心要从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彻底扭转将会计核算中心视作单纯的核算机构的观念。应从实际出发,制定科学统一的切实可行的财务开支标准,防止各单位各自为政,使会计核算中心在支出监督方面做到监督有标准、管理有依据,真正从源头上预防腐败,进而加强廉政建设。同时中心还要处理好监督和服务的关系,做到服务与监督并重,寓监督于服务之中,只有服务到位,才能监督到位,只有提高会计工作质量,才能提高监督水平。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 预算改革
作者简介:林以列(1976-),男, 海南人,主任科员,会计师,审计师 , 研究方向:事业单位会计核算。
中图分类号:F23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309(2008)11-0078-03
会计集中核算是指行政事业单位成立会计核算中心,在单位资金所有权、使用权和财务自不变的前提下,取消单位银行账户、会计和出纳,各单位只设报账员,通过会计委托记账,集中办理会计核算和监督业务,是融会计核算、监督、服务于一体的会计委派形式。我国的会计集中核算模式从1994年开始推行已经十几年,随着事业单位改革的深入,财政管理的内容和财务管理的模式均发生了很大变化。随着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等财政改革的深入开展,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也面临着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有其一定的客观原因,因此,在保持会计集中核算这个大方向的前提下,以科学发展的观点,结合实际情况,更好地加强、完善会计集中核算制有其现实意义。
一、会计集中核算与目前财政改革存在问题分析
会计集中核算的实质在于以会计集中核算为核心,以会计人员管理体制改革为最初目的,按照公共财政理论,实现对财政单位会计核算成本最小化。这是一种财务核算方式上的变化。但实际上会计责任主体仍是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中心一方面代表各单位承担会计核算职能,另一方面又代表财政部门承担预算执行的监督职能,各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责任或者说承担的单位法人责任并不由于会计集中核算中心账务而减少。《会计法》第四条规定: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会计集中核算制实施以后,会计核算和监督业务集中在会计核算中心办理,而目前财政改革的三大部分: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制、政府采购,其责任主体均是各单位负责人,会计集中核算仅以提供会计资料帮助其完成相关任务,可以想象,其所起作用十分有限,这种有限是由于上述双重职能与身份所决定的,其合法性不能得到确定,导致会计集中核算中心很难在财政部门和单位中间找准位置,这是会计核算中心最难把握的问题。
此外,会计集中核算成立后,在强化会计监督职能的同时,削弱了会计管理与服务的职能。会计核算中心建立后,单位的会计责任发生了变化,其原先承担的全部会计责任部分转移到了会计核算中心,行政单位则失去部分财务管理职能,单位管理者想做好管理,但是财务数据必须由会计核算中心有针对性地提供,心有余而力不足,从而动摇行政事业单位的主人翁意识;而会计核算中心主要是对会计核算工作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对代管资金及会计资料的安全性、完整性负责,从目前情况来看,单位财务管理水平高低及单位效益如何与会计核算中心关系并不大,对于财务核算中心的会计来说,对参与管理、充当参谋的意愿并不强,使会计人员的管理职能不能得到有效发挥,不利于单位财政改革顺利进行。再者,随着会计集中核算工作的推进,专门的会计人才都集中在财务核算中心,而单位原来的会计人员已不办理会计业务,而实际上,很多财政改革涉及到单位内部管理,这就造成单位缺少财务专门人员,难以适应财政改革的需要。
就预算改革来说,当前的预算管理制度还不健全,单位的资金收支没有全部纳入预算管理,会计核算中心进行核算的往往是事业性的收支,而其它收支往往没有列入核算之中,导致监督失控;此外,由于当前预算编制中预算项目类别较多,预算编制不够明细,故在执行中,预算单位往往串用预算项目,对项目管理不加重视,而作为会计核算中心来说,由于资金自由权与使用权在各单位,仅能依据的是单位总体的预算指标,预算没有明确,执行起来就很粗放,导致对于预算难于得到有效控制,更无从谈起会计监督。
部门预算与国库集中支付改革是紧密相联的。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的指导思想是逐步实现将所有政府收支纳入预算,统一由国库集中支付,通过国库集中支付减少中间环节,保证行政事业单位业务支出。就这一点来看,国库集中支付改革是对部门预算改革的补充与深化,而会计集中核算是在财务核算方式上进行改革,两者并不矛盾,但是按照改革的思路来看,两者的核算主体(执行者)并不一致,因此,在会计集中核算制度下,预算单位虽然有资金自有权和支配权,但是经费的拨转支用必须经过会计核算中心,而在某些地方也出现会计核算中心将集中账户中的款项进行“利用”或“互垫”,从这一过程来看,会计核算中心成了“第二国库”,这与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的指导思想不一致,大大阻碍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发展。
二、推进会计集中核算制度改革,适应新形势需要
(一)会计集中核算制度建立后,各单位财务管理水平没有得到实质性提高,相反,将会计核算风险由本单位转到会计集中核算中心,会计集中核算部分取代了各单位财务管理的职能,弱化了各单位财务管理职能,因此,以各单位为主体的部门预算等财政改革需要各单位从基础性工作入手,建立主动改革、要求改革的信心,会计集中核算中心要根据各单位实际,帮助其进一步建立和完善财务监督管理制度和内部牵制制度,加强经济管理和财务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二)进一步健全、完善会计集中核算制度的改革,建立会计集中核算中心评价激励机制。当前,会计集中核算中心只从事会计核算工作,好似流水线的会计处理,导致单位核算会计很难根据各单位实际情况,提出有针对性的单位财务管理方法,促进单位工作开展。因此,应当健全会计核算中心评价激励考核机制,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评价财务人员工作业绩,由预算单位和会计核算中心一起对财务人员进行考核,鼓励财务人员对预算单位管理提出有益建议,对于积极为预算单位提供合理化建议的、促进工作发展的人员给予一定的激励。通过建立评价激励考核机制,将一定程度上加强会计集中核算的服务职能,更加有益于会计集中核算建设。
(三)在部门预算执行过程中,要完善机制,实行追踪问效,切实强化预算管理,进一步研究预算改革新方法,加大对预算绩效考核力度,尽快建立和健全评价绩效的指标体系,既有定性规定,又有定量标准,从而给予会计集中核算量化的标准,积极开展预算执行评估,由事后监督向事前监督、事中监督延伸,为加强财务管理打下良好基础。
三、会计集中核算中心配合单位开展财政改革
部门预算改革几年来,初步达到一定的效果,但是还存在一定的问题。部门预算是一个涵盖部门所有公共资金的完整预算,其预算编制以部门为单位,将各类不同性质的各项资金均统一反映在该部门的年度中,在编制中,预算单位所有的支出收入都要严格列入预算,而预算一经审核批准,预算单位都要严格按预算执行,而财务部门要对所属预算单位实施从预算编制、预算下达、资金拨付到资金使用的全过程监督管理,会计集中核算中心要在把握改革方向上,明确责任,通过掌握会计资料,更好地利用相关会计资料,从而积极配合各单位开展部门预算改革。
(一)积极配合,提高预算编制的水平
1.当前,在部门预算编制工作中,由于各部门占用资源、财务状况、人员数量、财产等有的不明晰,使得按照定员定额标准核定部门支出的工作只能按照历史的支出水平制订,预算编制缺乏准确的基础数据支撑。这直接影响了定员定额和项目库编制的质量,导致部门预算的编制不能建立在一个扎实的基础之上。因此,会计核算中心要细化核算项目,充分发挥核算功能,将各项支出与项目明细按编制预算的需求做好核算,这样,就能在编制预算时,将历史发生额度提供给单位,从而为预算编制打下良好基础。
2.明确预算编制主体,配合单位做好编制工作。部门预算编制是每个单位的任务,大多数单位的预算编制工作,从预算编制的前期准备、预算项目的确定直至预算编制,是一个较长的过程,由于实现会计集中核算后,单位的预算编制往往由核算会计代编,在实际操作中,一位会计要负责若干家单位,显然预算编制难以取得理想效果。因此,在目前暂由会计代编制的基础上,预算单位应当积极介入,由主要负责人协同会计编制预算,制定科学合理、符合实际的定员定额标准,召开项目工作会议,明确来年需执行的项目,使预算细化到预算单位的各个部门、各个项目,提高预算的科学性、合理性,这样才能避免因业务部门没有参与编制过程而使预算在执行过程中遇到阻力而变形走样。
(二)加强核算,做好预算执行的监督工作
1.国库集中支付改革是部门预算改革的深化,也是预算顺利执行的首要保证。因此,在部门预算下达后,会计核算中心要配合单位做好国库集中支付的用款申请工作,特别是项目支出,要结合各单位实际工作情况,按项目进度做好用款额度申请,这样由单位把握国库集中支付的执行进度,体现了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的精神,也督促各单位重视预算执行工作,从而提高各单位预算执行的主动性。
2.在实际预算执行过程中,我们发现,基本支出预算执行效率很高,但是,与之相比较的是,项目支出预算执行进度很缓慢,每年往往有大量的结余资金沉淀,如何提高预算项目执行进度,成为当前预算改革中的一大难点。虽然项目执行进度缓慢与项目编制、审核及各单位实际工作环境有关,不是一个简单纯粹的问题。但是,对于会计集中核算中心来说,可以考虑与预算单位签订项目执行责任书,明确项目的执行进展、开支范围及检查验收等内容,从而加强会计核算中心对项目预算的执行与财务监督力度。
3.加强财务信息化系统建设,构建财务信息传达机制,将会计核算系统与财政部门联网,便于财政部门对各单位进行检查监督;并且,按期提供具体财务数据给各预算单位,也可开放财务系统的查询权限给各单位,方便预算单位随时查询本单位明细账情况,随时了解预算和项目执行进度,从而加强预算执行。
4.进一步转变会计核算中心职能,加强对预算监督管理,促进会计核算中心从核算向管理转化,通过核对各部门预算指标情况,会计核算中心可以对各单位预算指标实时进行控制,杜绝超预算、超计划用款,会计通过对各单位具体账务的核算,可以把握预算单位用款的进度情况,提醒督促预算单位注意预算执行进度,从而起到管理促进的作用。
会计集中核算制度作为财政改革的辅助,越来越发挥着重大作用。尽管目前实行会计集中核算还存在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但是,在加强财政资金管理,提高财务核算水平,降低财务核算成本,减少会计信息失真方面已取得很大成绩,我们应当充分看到会计集中核算的优越性,并将这种优势与当前财政各项改革紧密结合在一起,以预算执行为主要任务,加快国库集中支付改革,为进一步完善会计集中核算制度而努力。
参考文献:
随着我国公路施工企业的迅速发展以及相关制度规范的逐步完善,公路施工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模式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为了适应公路施工企业可持续发展要求,需要建立与其相符的财务管理体制及会计核算流程,因此,会计集中核算应运而生,成为了当前公路施工企业发展的一种重要趋势。会计集中核算从本质上讲,就是企业成立会计核算中心承担下属单位或各项目部的“记账”业务,而下属单位或各项目部则将主要精力放在财务管理方面,合理的筹集和运用资金,做好财务风险的防范和化解工作。从会计集中核算的基本运作模式来看,其特点主要表现为“三分离一公开”,即会计业务决策者与执行者分离,财务审批与会计监督相分离,会计凭证存放管理与形成单位相分离,会计业务处理的公开。会计集中核算这种机制上的创新无疑会给公路施工企业财务管理带来了众多利益和便利,但也会产生一些不利的问题,因此我们在发现会计集中核算给公路施工企业财务管理带来积极影响的同时,也要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综合性的解决策略,以促进集中核算模式下公路施工企业财务管理的健康发展。
1 公路施工企业会计集中核算的优势
从会计集中核算制度在公路施工企业的实际运作情况来看,对优化企业财务管理效果是比较明显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有利于公路施工企业资金合理高效运作
1.1.1 提高了公路施工企业对其所有项目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管能力
会计集中核算可以有效防止资金中途被克扣、截留等现象的发生,同时,在执行收支两条线的资金管理制度后,加快了资金回笼,减少了融资成本。特别是在资金投资方面,会计集中核算使整个企业内部项目资金运作完全本文由收集整理置于企业的监控之下,从总体上把握投资方向。集中资金对重点项目投资,避免投资分散重复建设,提高资金使用率。
1.1.2 使各项目部的资金使用更加公开透明
会计集中核算实现了使用权、所有权、拨付权的三权分离,改变了资金的监控手段,避免了财权分散、下属单位或各项目部各自为政、成本费用难以控制的不利局面,增加了各单位资金的透明度,从源头上遏制了腐败现象。
1.1.3 有利于公路施工企业全局预算更加合理
会计集中核算可严格执行预算程序,保证了支出的有序性、计划性,做到预算有依据、执行有监督、安全有保障,从根本上提高了预算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1.2 有利于控制施工企业成本费用
会计集中核算在严格执行“以收定支”的基础上,规范了成本费用的支出项目,杜绝了超预算、超标准及挪用、浪费等现象的发生,有效保证了资产资金的安全。
1.3 有助于企业会计核算的专业化
会计集中核算统一了会计核算方法,减少了会计工作中的盲目性,提高了会计信息质量,保证了会计核算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及统一性,不但能对外提供完整可靠的财务信息,而且能及时地为公司领导提供各项经营指标。
1.4 有助于会计电算化的普及和推广
会计工作的电算化为公路施工企业的会计集中核算提供了可能,使得会计电算化优势得以体现,同时也极大地推动了会计电算化的发展。通过决策职能和操作职能的分离和财务权限的集中,实现了会计核算的专业化处理,从而有助于实现规模效益,降低财务管理成本。许多核算中心尝试着将财务操作性职能与战略决策性职能分离,会计核算职能和财务管理职能分离,在分离的基础上,实现了会计核算的集中和财务管理职能的加强与完善。
1.5 有利于防止公路施工企业潜亏
潜亏一直是公路施工企业难以解决的难题,年年清理年年有。会计集中核算后,是财务人员排除外界因素的干预,能够遵循财务制度的规定处理业务,如实向公司和项目经理提出核算结果,是财务工作制度化,保证了经营成果反映的及时性,可靠性和真实性。
1.6 有利于降低人工成本
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各单位取消了会计和出纳,仅通过设的报账员传递单据,集中在企业总部会计核算中心办理各单位财务核算,这大大减少了财务人员的数量,降低了人工成本。
1.7 有利于提高财务信息的可比性、时效性和准确性
采用会计集中核算方式,通过立足于电算化、网络化的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企业会计集算中心通过设立统一的会计科目,企业会计准则、会计核算方法方式统一了企业所有单位或项目部的会计政策及核算流程,从根本上解决了各工程项目单位的信息差异,提高财务信息的可比性。
2 施工企业会计集中核算存在的问题
虽说会计集中核算会对公路施工企业财务管理产生诸多积极的影响,但在发展过程中,常常会因为方法、制度、人员等要素不合理的应用,而不可避免会产生一些负面效果,笔者总结出以下几个方面。
2.1 加强了会计核算,弱化了财务管理能力
多数公路施工企业实行会计集中核算之后,会计核算集中到总公司财务部进行,但财务管理工作却仍旧分散在原下属单位或项目部进行,这使得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工作严重脱节,不利于施工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2.2 公路施工企业报账会计的角色定位不准确
由于财务人员人事关系的变化,加大了财务人员与项目部的沟通距离,很多公路施工企业在运用会计集中核算时,财务人员与项目部的沟通被削弱,财务人员没有把自身上升到企业财务管理的高度,项目部未及时传递项目信息资料,财务收集信息不完整,致使帐务处理不及时,使企业无法充分利用财务信息,全程控制项目部的资金及经济活动,无法及时把相关部门人员的经济责任反映出来。
2.3 施工企业集中核算模式下财务人员的精简,制约财务功能的发挥
采用集中的模式,多数情况下是一个会计兼职三到五个项目的账务核算,基础性、事务性工作占据了绝大部分的工作时间,疲于应付,监督、控制的功能基本上很难实现,财务分析,提供决策信息更是无从谈起,从而把财务沦为一般的记账工具,话语权越来越小。
2.4 施工企业实施会计集中核算过程中经常会产生会计信息不对称
施工企业实施会计集中核算过程中经常会产生会计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对单位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会计信息的不对称很容易造成对施工企业决策的偏差,对于项目施工的可行性预算、财务管理的前瞻性预算,都无法跟上市场变幻,完全脱节,经营年度预算、现金流预算等方面也无法全面的、整体的进行落实。
2.5 弱化了施工企业对会计核算的有效监督
施工企业实施会计集中核算后,虽然从形式上起到了监督作用,但更多关注记账等具体事务,未能充分发挥其监督管理职能,不利于调动企业进行财务管理的积极性。由于会计集中核算中心人员有限,且工程项目数量及种类繁多,使施工企业很难有能力和条件对各项目实施严格的会计监督,且由于施工企业往往过分强调企业会计人员的事后监督职能,弱化了其监督职能,缺乏完整的源头监督体系和切实可行的控制制度。
3 公路施工企业会计集中核算问题对策
可以看出,会计集中核算过程中存在着一些负面影响,为了有效发挥会计集中核算的作用,笔者总结出以下综合性的策略,以提高施工企业财务管理水平。
3.1 实施内外环境的优化
3.1.1 外部环境的优化
会计集中核算有效实施的一个重要保证就是相关政策体系及会计法律法规体系,要加大财政形势、财经政策及各项法规的宣传工作,严格按《会计法》、《预算法》、《会计基础规范》等法律法规执行和推进公路施工企业会计集中核算工作。
3.1.2 内部环境的优化
会计集中核算实施内部环境的优化主要表现企业内部各项有关会计集中核算规章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主要表现于以下几个方面:
1)健全会计核算管理体系。以《企业会计准则》为准绳,根据企业自身的不同特点,借助网络信息化系统,建立企业会计核算中心账务系统,并制订会计集中核算管理制度,明确工作职责、完善管理程序。公路施工企业会计核算中心的工作应建立在会计主体明确、责任定位清晰的基础之上,核算中心的会计人员应具备过硬的专业素质和丰富的实战能力。按照财务事前预测、会计过程监控、数据决策分析三阶段设置相应的工作岗位,外派到工程项目或分公司的会计人员(报账员)主要履行会计监控职能。核算中心会计人员应定期到二级单位(工程项目或分公司)调研了解情况,并充分发挥审计监察人员的职能作用,使其对财务支出的真实性承担审核工作。立足于电算化、网络化的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建立远程报账、查账等功能系统,充分发挥报账员的工作能力,转变核算中心会计人员的工作职能,实现财务数据资源在企业总部、分公司、工程项目之间的自动化和共享化。
2)健全会计核算内部控制制度。施行会计集中核算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会计核算中心运作的各项管理制度,加强内部管理,做到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确保财务工作高效运转。要建立内部控制制度体系,防范财务风险,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提高财务信息质量,审计部门要定期对会计核算中心等进行审计监督和独立评价等。内部控制制度主要内容有:原始记录管理制度、财产物资的管理制度、定额管理制度、全面预算制度、岗位责任制和授权批准制度、内部稽核制度、经济活动分析制度、财务信息报告体系、统一的会计核算体系、电子信息系统内部控制体系、风险管理体系等。
3.2 会计集中核算具体实施
3.2.1 充分发挥核算中心服务监督职能
会计核算中心要从核算型会计向管理型会计转变,加强预算资金支付的事前控制,并着重预算执行的信息反馈工作,在决定资金支付之前应确定是否应该支付、如何支付,是否符合有关政策规定、占用何种指标、列支何类科目等。核算中心应真正实现会计的事前预测指导、事中监督控制之主要职能,为决策领导层提供及时、可靠的会计信息资料。对于审批手续不齐全的、超出预算范围的、违反规定的财务收支,应当予以退回,或要求补充、纠正;对于缺乏真实性、以虚假发票套取资金的,坚决予以制止。
3.2.2 建立责任中心,实行责任会计
为了防止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相分离局面的产生,有必要建立责任会计运行模式。责任会计目前主要采取结算、责任审计等方式进行,为了正确处理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的关系,应进一步研究财务报账会计向责任会计转化、融合的问题,使之对资金运动和经济活动起到事前预测、事中控制和事后分析的作用,成为联系会计核算中心与具体经济活动单位的枢纽。在公路施工企业实行责任会计应以企业内部管理制度为出发点,依据施工企业会计核算办法,设置一套既便于日常操作又便于财务管理需要的运行体系,从而不断加强会计集中核算制的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建设,把握好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的双重职能作用。
3.3 深入会计理论创新,探索会计职能转变
为了适应公路施工企业发展趋势,会计核算中心应彻底扭转将其单纯作为核算机构的观念,职能要从核算型会计向管理型会计转变。在会计集中核算这种新型的会计管理体制下,应充分理顺会计监督与理财服务两者之间的关系、分清两者的责任。此外,应切实加大对核算单位资产经营责任的审计力度,压缩不必要的支出,杜绝损失和浪费,堵塞支出管理漏洞。
3.4 全面推进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
会计人员大量的工作都集中在凭证的整理和摘要的输入上,建立远程查账和报账系统后则只需审核和修改,可以减轻核算中心工作人员的工作量,从而能使会计人员有更多的精力从事单位的财务和预算管理工作。对单位而言,报销和凭证的输入工作可以在几天的时间里分散进行,到核算中心报账时可以减少报账等候时间。整个管理流程完全自动化,单位、前台、后台之间数据资源完全共享,避免重复劳动,从而实现系统优化。
3.5 提高会计人员素质,做好报账员的业务管理工作
会计集中核算下的财会人员,一方面,应尽职尽责,及时向单位提供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资料,满足其财务管理的需要;另一方面,应有为单位当好家理好财的思想,要尽心尽力管理好单位资金,实现会计监督的职能。对于审批手续不齐全的、超出预算范围的、违反规定等的财务收支,应当予以退回,或要求补充、纠正;对于缺乏真实性、以虚假发票套取资金的,应坚决予以制止。其次,核算中心人员要加强对工程造价知识的学习(比如参加造价员、建造师的培训等),并适时深入施工一线,了解施工流程,尽可能参与核算单位的管理,熟悉核算单位的收支项目,防止部分收入体外循环等。此外,还要加强对各核算单位实物资产的定期清查盘点,对往来款项也要及时清理,避免资产流失。而财务报账员则应具备会计上岗证,据实登记经济业务台账,对报账单位会计事项的合法性进行审核,向会计核算中心报账并说明相关经济业务票据的真实情况等。
一、会计核算中心运行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针对财政预算管理上存在着财政性资金收支管理不善、政府财政功能弱化等方面的问题,各地财政部门都进行了不断地探索和实践。会计集中核算,一般是指在不改变单位内部理财机制、资金支配权和财务管理职能下,取消单位现有银行账户,由财政部门统一在银行开设账户,集中办理资金支付结算、集中进行会计核算、集中管理会计档案和统一财务公开。
目前实行会计集中核算遵循“三个不变”原则:一是预算管理体制不变,年度经费预算仍由各单位编报,财政审核后批复给各单位,并抄送会计核算中心;二是单位的理财机制不变,即资金的使用权和审批权仍在各单位;三是会计主体法律责任不变,即单位的各项收支仍由单位审批,并承担相应的会计法律责任。实行会计集中核算,有两个方面变化:变部门分散核算为集中核算;所有经费集中管理,统一开户,由中心分户核算。
实行集中核算初期,各单位现行的内部财务管理制度维持不变,有利于单位继续保持理财的积极性;有利于明确单位的权利和义务,使责权利相结合;集中核算,能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的透明度,逐步形成管理规范、分配合理的运行机制。
问题:
1、缺乏规范的预算管理基础。实行会计集中核算,改变了单位分散管理财政性资金的现状,实现财政性资金的统一,还未建立一套科学的公共支出预算管理体系;预算监督机制不健全,人大、审计等部门的监督职能较薄弱,预算执行不力的矛盾相当突出。
2、缺乏可行、统一的经费开支标准。由于现行的经费开支标准落后于实际,给会计人员的实际操作带来困难。比如现行的差旅费开支标准与实际支付有较大差距,在报帐业务的审核中,会计核算中心把关较为困难,灵活性和原则性的尺度较难把握,造成与各预算单位之间的矛盾;各预算单位执行不统一的经费开支标准,或者没有按经费开支标准规定执行,以及预算单位自立名目发放福利奖金的现象时有发生,这就会产生对基本支出项目,预算单位请求支付与核算中心拒绝支付的矛盾,是摆在核算中心面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3、会计核算与财产物资管理相脱节。集中核算将记账、算账、报账等工作进行了集中,而对实物、资产、合同等需要反映的经济事项分散在单位,造成会计管理职能难以深入,虽然强化了会计核算职能和监督职能,但弱化了会计管理职能。单位的会计活动是财政管理重要组成部分,撤销会计机构,取消会计岗位,等于取消了财政工作的基础,给财政的会计管理工作带来很大的影响,如果不加强解决预算单位财产物资管理,势必产生新的腐败源。
二、对完善会计核算中心的建议
1、强化预算管理,建立一套科学的公共支出预算管理体系。要进一步推行预算管理改革,制定科学、符合实际的定员定额标准,改进和完善预算支出科目体系,早编细编预算,使预算细化到各个部门及各个项目,提高预算的科学性、合理性。预算单位所有的财政支出都要严格按规定标准和相应的科目列入预算,预算一经审核批准,财政部门和预算单位都要严格按预算执行;财政部门要对各部门实行从预算编制、预算下达、资金拨付到资金使用的全过程监督管理,并追踪问效,切实强化预算管理,为会计核算中心运行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2、转变会计职能,从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化。目前会计核算中心日常工作是资金支付和会计核算,如果将会计核算中心作为一个记帐机构是不够的,要着重预算执行信息的反馈和控制,必须加强预算资金支付的事前控制,在决定资金支付前应确定是否应该支付、如何支付,而不能到支付完了事后才来明确。会计核算中心的发展,要从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彻底扭转将核算中心视作单纯的核算机构的观念。
3、明确经费开支标准、规范经费支出渠道。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经费支出标准,在各个单位统一执行。
会计集中核算是财政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学校适应新时期改革、发展的需要。在传统的财务管理影响下。集中核算的工作推进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在进行普及和l展的过程中需要被逐渐的认识和接纳。随着会计集中核算工作的开展,出现了核算单位财务管理弱化、不合理支出情况复杂化等问题。因此,要解决这些问题,促进会计集中核算制度的完善,是目前财政管理发展中的重中之重。
会计集中核算对学校财务管理的影响
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主体脱节。尽管会计核算中心成立的前提条件是保持“预算管理体制不变,单位理财机制不变,会计主体法律责任不变”。但学校仍然消极地将所有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的责任推向会计核算中心。随着会计集中核算制度在学校的实行,使得部分学校对财务管理工作主体十分的模糊,于是放松了财务管理工作。财务机构的职能不清晰,与其他部门的工作衔接不明确,形成各部门实际工作的重复或真空现象。由于职能定位不清,造成财务管理工作责、权不明确,从而造成在实际工作中互相依赖,出了问题又相互推诿,造成财务管理工作混乱的局面。
会计核算与学校物资管理脱节。随着国家加大对教育事业的投资力度,学校固定资产大幅增加。但现有的管理体制下,国家对这部分资产缺乏监督机制,学校固定资产在后期的管理和使用过程中得不到有效的监督和控制,致使学校领导重钱轻物。在实际执行过程中,由于体制、管理等原因使得固定资产的实物管理和价值管理、职能管理部门和具体使用部门之间往往处于脱节。资产管理的随意性很大,管理混乱无序,致使资产配置不合理,固定资产的购置盲目求全、求新,与同级别学校攀比,学校固定资产购置存在重复浪费现象,对现有的固定资产保养维护不到位,造成很多设备闲置、损毁,使用效率不高,资产严重流失。
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脱节。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制度后,会计核算工作主要是由会计核算中心的会计人员负责,但是,财务管理工作仍然保留在原单位,也就是说,原单位依然保留财务管理职能,但是会计核算工作则交由会计核算中心去进行。这样一来,就造成了学校会计核算工作与财务管理工作相分离。会计核算职能从单位转至会计核算中心后。由于双方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协作机制。还能够导致认识上的错位。这样做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严重影响了财务工作的有效性,导致了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进一步弱化。
会计集中核算后完善学校财务管理的思考
明确财务管理主体。学校的财务管理职能还是由学校行施,只不过学校报账会计等相关人员为了资产的安全和使用效率效益,他们的工作重点已转移到原始凭证的审核和学校资产管理上来了。因此,要明确学校的财务管理不能全部依赖会计核算中心,知道会计核算中心的职能,明白学校依旧对财务管理起主导作用,要认真执行财务管理制度,促进学校账目的准确性和真实性。会计核算中心工作并不意味着全面替代学校的财务工作,核算中心所行使的主要是核算和监督的职能,及时向学校反馈会计信息。学校仍然是财务管理的主体,是会计工作的法人。
加强学校的日常资产管理。学校资产是保证学校教育教学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与学校教职员工及学生息息相关。学校必须增强资产的管理意识,树立依法治校的观念。学校的校长、各科室负责人和全校教职工,都有义务保证学校资产的安全、发挥资产的使用效益和经济效益。学校可以在后勤部门建立专门的资产管理机构。在实际操作中,可设专人对固定资产日常使用及保管进行管理,明确资产管理各部门在学校固定资产管理中应承担的职责,形成核算、管理、使用三位一体的管理格局。加强资产配置、处置、预算管理、经营性以及共享共用资产管理等制度的执行力度,做到物尽其用、资源共享。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 会计核算 问题 对策
一、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会计核算与预算管理不协调
预算管理是会计核算的基础和参照。预决算是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核心性工作,预决算在现实工作中问题也是较多。尽管行政事业单位实施会计核算与支付能够确保财政资金的集中支付和统一管理,对于改善行政事业单位之前的财政资金分散的情况具有很大改观。预算管理缺乏全面性,在编制、审批、调整、执行、决算这一系列程序上未能全面落实。预算编制方法较为落后,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编制只是根据职业判断和历史数据采用最为原始的方法编制,费时费力、效果还不明显。这些问题导致会计核算与预算管理不协调。
(二)会计核算缺乏有效的内部控制环境
行政事业单位实行会计核算制度需要良好的内部控制做保障。一是对内部控制认识不到位,存在误区。目前,新规范和实施已有一段时间。但是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对内部控制缺乏认识,认为内部控制在行政事业单位中作用不大,只是一种形式。由于对内部控制重视程度不够,内部控制工作在行政事业单位中开展的较少,这对于会计核算的准确性是一个巨大的挑战。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在资金核算上由于内控不健全,存在违规做账、白条抵账的现象。
(三)资金管理与核算水平有待提高
行政事业单位资金一般都是严格按照专款专用的原则来进行,在会计核算中严格规划各项费用支出,以此来保证资金专项任务的顺利进行,并采取有效措施提升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不过从实际来看,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在资金核算和监督上都存在着不少问题,这不仅严重影响到资金使用效率,更对财政的经济调控造成干扰。
(四)会计核算制度有待完善
不少行政事业单位在会计核算管理中缺少完善科学的制度,这就使得行政事业单位在会计核算上不够严谨,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及时性等有待于进一步提升。制度建设是会计核算的基础,据调查显示,新制度颁布实施后,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未进行学习和培训,也未及时修订本单位的财务管理会计核算制度,导致单位会计核算制度与财政部的会计制度不一致。在制度的贯彻落实中,许多明令禁止的行为在会计核算活动中经常出现,导致会计核算混乱,落实效果较差。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尽管会计核算制度建设较为完善,但是在实际核算中却难以落实,制度的执行力不够,效率和效益难以保障。
(五)会计核算与会计监督职能相分离
会计的两大职能核算与监督是紧密相连的,具有一致性。但是在具体的实践中,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监督职能相对弱化。行政事业单位实行会计核算可以将资金的管理权和使用权相互分离,行政事业单位保留监督职能。在原先的会计核算制度下,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监督职能主要是为了强化对会计行为、资金的筹集以及财政拨款的申请等进行监管。但是在新的会计制度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负责人就会考虑到监督职能与会计核算职能是一致的。
(六)会计核算信息质量失真
实行集中支付后,对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活动实施监管,同时行政事业单位还保留着原有的资金使用权和支配权,财政集中支付难以参与到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中,这种情况就很难准确地判断行政事业单位开支状况的合理性及合法性,行政事业单位财政资金使用不规范现象、支出随意性的问题依旧存在,很难彻底解决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失真的情况。不真实、不确切的会计信息既不利于行政事业的科学化管理,同时也不利于行政事业单位具体工作的开展。由于会计核算较为简单,行政事业单位对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不高,这也直接导致了会计核算的准确性大幅降低。
二、加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水平
(一)科学合理编制预算,为会计核算提供依据
行政事业单位要重视预算编制的规范性和科学性,建立并完善公共支出预算管理的体系和制度。相关的财政主管部门也应当进一步强化预算管理,推动预算管理的改革,将行政事业单位预算项目细化,扩大预算范围,统筹考虑行政事业单位管理的实际情况,留有一定的弹性空间,对预算科目进行细化和改进。财政部门要对资金预算编制、预算执行等一系列环节进行有效监督,确保资金预算的顺利执行。
(二)加强制度建设,完善会计监督
要学习新会计制度,主动适应行政事业单位新会计准则的要求。做好会计核算的相关准备工作,要认真学习行政事业单位新会计制度,熟悉会计科目,做好新老会计制度的衔接。学习会计核算方法,建设标准化会计核算流程。进一步强化会计核算职能,落实具体的制度,确保财政性资金的使用效率和使用效益。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部门要对日常的资金筹集、预算的编制、财务管理制度的完善、日常收支的审核等进行有效的监管,并且要管理好固定资产,积极参与到单位的日常管理,切实保障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和效益。
(三)建立基于内部控制制度的会计核算体系
提升会计核算水平,必须建立基于内部控制的会计核算体系。需要行政事业单位积极构建内部控制良好环境和氛围,注重内部控制氛围的培养。在实施内部控制的整个过程中,要树立风险防范意识,明确自身所承担的风险防范责任,积极构建内部控制管理网络,并强化风险管理在整个会计核算中的地位及作用,在风险控制的各个关键点都要有明确的内部控制措施。通过会计核算严格控制日常支出,提升财政性资金的使用效率和使用效益。
(四)加强会计核算的信息化水平
一是建立财务指标体系,财务指标具有及时性和敏锐性,可以及时发现相关财务风险,一般行政事业单位可以选用支出增长率、专项支出比例、人均开支水平、人员经费支出比例、人车比例等指标作为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二是要分析好各项财务指标,对指标的分析要注意横向分析和纵向分析,既要同比分析也要环比分析,对于变动加大或偏离正常值的指标要深入分析,将指标再分解。三是要提高会计核算的质量。要确保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可比性、可理解性,会计信息能够真实反映行政事业单位的收支情况。
(五)加强“三公”经费的支出管理
一、会计核算中心的职能
会计核算中心是融会计服务和管理监督为一体的新型会计管理模式,其基本职能是:在纳入集中核算单位的资金所有权、资金使用权和财务自不变的情况下,由会计核算中心各单位行使资金结算、会计核算职能,同时又行使财政资金的监督职能,对国库来说,它还行使了一部分支付功能。会计核算中心对各单位的财务收支采取“集中管理,统一开户,分户核算”的办法。纳入集中核算的单位一律注销银行账号,其各项资金的收支由核算中心严格按规定的标准和相应的科目列入预算,实行预算内外资金统管。单位所有开支在单位领导审核批准的基础上,再经会计核算中心审核后入账,从而保证了各预算单位开支符合财务会计制度的要求,有多少钱,办多少事,专款专用,可以有效地防止资金相互挤占、挪用。所以实行集中核算可以加强对核算单位日常的财务管理,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而且,会计集中核算是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有效补充,可以使财政监督深入到预算编制的各个环节,具体参与和了解预算编制及用款情况,从根本上提高预算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二、会计主体及责任的定位
按照《新会计法》的要求,会计主体及责任仍然是纳入集中核算中心的各单位,而不是会计核算中心。因为,实行集中核算后经济活动的主体、权利没有变,经济业务活动及财务收支活动都由单位自行决定,会计核算中心不得干预。核算中心监督的重点是审核原始单据是否合法,内容是否符合国家财经制度的规定等。至于单位经济活动是否合法,经济活动凭证的实际内容是否真实,会计核算中心无法监督和管理,必须由单位负责。核算中心对凭证进行准确分类、正确记录、及时结账、生成报表,及时向单位提供信息,做好会计档案管理。
三、会计核算中心会计人员的身份定位
独立性是确保会计人员依法履行职责的重要条件。在会针集中核算制度下,会计人员的编制、组织、人事、工资关系全部转到会计核算中心机构,由其统一管理,从而改变了原来会计人员以单位管理为主的体制,保证了会计人员的独立性。这样,一方面可以防止单位负责人对会计人员进行约束、控制甚至打击报复,消除会计人员的后顾之忧,使会计人员敢于监督;另一方面割断了会计人员与各预算单位经济利益联系,使会计人员个人利益不受单位经济状况的影响敢于对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合法性、完整性进行监督,有利于会计人员依法独立履行职责。当然,这种独立性决不是做“钦差大臣”,作为被管理单位的会计,还必须履行管理职能,对所管单位负责,为搞好财务管理出谋划策,在上传下达、化解矛盾、平衡关系方面做出努力。
四、会计核算中心的会计核算、会计监督与各核算单位财务管理的定位
现阶段会计集中核算工作依据的是“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监督”相分离的原则,但分离不能造成脱节。会计核算中心的重点是行使日常的核算和监督职能,但参与各核算单位的财务管理、资金筹集、正确执行财政部门批准的经费预算和财务计划、财产物资管理、财务管理办法、业务计划的制定、当好领导的参谋和助手等职能不变。总之,会计核算中心应是各单位会计核算的承担者,经营状况的管理者,资金运行的监控者,财务关系的协调者,即溶核算、管理、监控、协调于一身,充分发挥其应有的职能,为领导的正确决策提供依据。各单位领导应积极支持核算中心人员到本单位调查研究,主动接受会计监督,认真听取意见,对有关经营管理方面的会议主动要求核算中心人员参加,使会计核算中心与核算单位溶为一体。
五、会计核算中心负责人与单位负责人的会计责任定位
会计核算中心,只是会计管理体制的一种改革,并没有改变核算单位的经济地位,且会计原始资料来源未变,资金使用权和财产所有权未变。因此,单位负责人仍然是单位会计行为责任主体,这也符合《会计法》的规定。但是由于会计核算集中后,会计资料的加工、整理,最后生成会计报表,提供会计信息,都由会计核算中心制作,因此,如果会计核算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掺进了杂质,出现了问题,会计核算中心负责人,以及负责会计核算的人员应有一定的责任,这也符合《会计法》的规定。总之,从划分责任角度讲,会计核算中心负责人,可视同总会计师的地位。从法的意义上说,一个是单位负责人,一个是单位主管财务负责人,单位负责人掌握单位资金的审批、对外投资、财产处置权等,会计核算中心负责人应具有一定的建议权、否决权,使单位负责人的滥用权力受到一定的限制,从而更好地发挥会计监督作用。
六、健全各项制度
会计核算中心是集核算、监督、服务于一体的机构,必须按照“管理不越位、监督不缺位、服务要到位”的指导思想,加强各项管理工作,做到制度完善、管理规范、运作有序、监督有力,就要健全制度,应建立的主要制度有:
1.规范运作程序,加强内部控制。会计集中核算必须根据经济业务的循环和存在的风险,规范运作,加强内部控制,严明工作纪律,科学设计内部业务流程、岗位、控制点、每个岗位监督控制的主要内容。对资金的请用、拨付,原始凭证的传递、审核,账务的处理,印鉴的保管,票据的领用等形成全方位的内部控制体系。同时还应公开办事程序、办事制度及办事原则,接受群众监督。
2.凭证审核制度。单位所有原始凭证都必须经过核算中心审核无误后,才能收支款项和进行账务处理。二是审核原始凭证的真实性、合法性。二是审核原始凭证的审批程序是否齐全。
3.建立会计核算制度。一是核算中心应按照会计主体不变的原则,分户建账,集中核算;二是合理使用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三是严格按账务处理流程操作;四是及时编制财务会计报告,由会计主体单位负责人签字盖章后,再对外提供;五是分单位建立会计档案并妥善保管。
4.建立岗位责任制度。在科学设定岗位的基础上,应针对工作人员的各自分工建立岗位责任制度,定岗、定职、定责,严格考核,并建立相应的奖惩机制,增强工作责任和压力,激发工作人员高效率完成本职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