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百家讲坛弟子规范文

百家讲坛弟子规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百家讲坛弟子规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1篇:百家讲坛弟子规范文

以上争议由来已久,究竟孰是孰非,请看本期“文化视野”。

《弟子规》算不算经典

从2010年复旦大学教授钱文忠在央视“百家讲坛”讲授《弟子规》开始,该文逐渐受到社会的追捧。据报道,很多学校和企业都将《弟子规》作为传统文化经典来学习,某些教育培训机构还专门开设《弟子规》课程,甚至在北京地铁站的外墙上,都贴着《弟子规》的宣传图文。

有学者认为,《弟子规》并非真正意义上的优秀传统文化经典,其作者李毓秀仅是清代乡间文人,屡试不第,在学术上并无大成就,其所作《弟子规》到晚清才在私塾中流行。1911年后,教育界开始推广新式小学生教材,《弟子规》终被时代所淘汰。上世纪90年代,被商业包装后的“传统文化产品”从台湾引入大陆,《弟子规》重新进入公众视野(可参见本刊2016年第10期少儿读经话题)。

说起来,相比成书于宋朝的少儿蒙学读物《三字经》,《弟子规》确实算不上“历史悠久”,其内容大多是改编自《论语》《礼记》及朱熹摘录的《童蒙须知》等儒家经典,介绍的是封建礼俗、日常礼节、社交规范,仅供儿童启蒙开智使用,被视为国学经典名不副实。况且,《弟子规》中还含有无条件服从父母、男尊女卑、轻视体力劳动等消极落后的内容,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其文本价值。

《弟子规》以角进行编写,全文1080字中,用了43个“勿”字教导儿童“不要如何”。这样的训导口吻其实不太符合现代教育理念,忽视了孩子成长的特性,而且其中多处表述难以道明说清,如:“同是人,类不齐;流俗众,仁者希。果仁者,人多畏;言不讳,色不媚;能亲仁,无限好。”对儿童而言,理解何谓“仁”太难,要理解“言不讳”“色不媚”“能亲仁”,更属不易。

教育部曾与人民教育出版社合作出版了《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全国中小学实验教材》一书,书中包含了《弟子规》文本,编者在书中提醒读者:“由于古代圣贤往往站在统治者的立场说话,难免有封建礼教的思想及与现代文明冲突的观点,望家长及小读者加以分辨,剔除糟粕,取其精华。”

有些小学教师认为,与其舍近求远使用《弟子规》,不如直接选用一本更符合儿童心理的新式教材,来阐释古代那些至今有益的道理。

《弟子规》也有诸多优点

钱文忠教授指出,现在的中国人不缺知识,缺的是礼仪和文明,《弟子规》就是一种文明。当今教育重知识技能而轻道德教育,重实用功利而轻思想精神,小学生接受的道德教育空泛而抽象,缺少可操作性。有人曾将《弟子规》与《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作对比,发现两者的内容有一半是重叠的,但相比之下,《弟子规》对小学生而言更具可操作性。

《弟子规》全文分“入则孝”“出则悌”“谨”“信”“爱众”“亲仁”“学文”七部分,详述人们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方面的行为规范,其核心思想源自孔子、孟子等“圣人”言论,含有“泛爱众”“亲仁”等普世价值观,包含有以人为本、和谐社会的思想。

难能可贵的是,《弟子规》将所倡导的行为规范具体化、生活化、场景化,如:“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这是在教导孩子早上起床后要勤于梳洗,注意个人仪表形象。孩子通过这种日常提醒的作用,能培养起一种自我约束的能力,最终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小学阶段是孩子生长发育的重要时期,记忆力好,可塑性强。教育专家认为,《弟子规》三字一句、二句一韵的表达方式,十分适合背诵,不仅能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获得熏陶,还有利于培养孩子的语感,提升其使用母语的能力。

文化研究专家、山东省社科院文化研究所所长涂可国认为,虽然《三字经》《弟子规》等文章中的确有强调牺牲个性、男尊女卑等消极落后的内容,但为了让学生正确理解文本含义,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和指导,把不好的东西告诉学生,反而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判断鉴别能力。

现在小学生中独生子女较多,这些孩子的“自我意识”较强,处处以自我为中心,他们更需要学会谦让和宽容。如何教育好这些孩子,学习《弟子规》其实是不错的选择,通过日常学习与熏陶,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对于家庭的和谐、社会风气的净化均有莫大的益处。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学习《弟子规》,应当结合当前社会的实际情况,在领会《弟子规》精义的前提下,变通、灵活地进行学习。成书于三百多年前的《弟子规》,必然有其时代局限性,当代人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对于其中某些违背现代社会文明的内容,可以对其加以改造或摒弃,如“亲有疾,药先尝”,不妨改为“亲有疾,要照看”,既浅显易懂,又不改变原文所倡导的精神。

近年来,不少中小学乃至大学,都尝试将选编后的《弟子规》纳入日常教学活动中,要求师生们诵读学习,践行其中的礼仪规范。通过学习《弟子规》,师生、生生之间的关系变得更为融洽,学校的教风、学风也变得越来越好。

河南省漯河市第十五中学以《弟子规》治校,要求老师首先做出表率,见面相互鞠躬问好,学生逐渐受到感染,纷纷效仿。该校还制定了相关课程与活动方案,开展师生同背《弟子规》、国旗下诠释《弟子规》、会议前齐诵《弟子规》、中华传统文化演讲会等活动。一年来,该校校园风气明显得到改善,文明礼仪教育成为全市的典范。

类似的报道不胜枚举。使用正确的方式学习《弟子规》,必将收到很大的益处。今年全国“两会”上,教育部部长陈宝生指出,优秀传统文化经典进校园,要做好教材体系建设、拓展校园文化等四件事,要将传统文化教育覆盖至各个学段,融入学生的教材体系,贯穿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有了学校教育这个主渠道,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底子才能打得牢。

第2篇:百家讲坛弟子规范文

这是于都二中“文化大讲堂”的精彩一幕。

于都县第二中学的“文化大讲堂”自2011年9月份开始创办,累计下来,目前已举办了40多场,参加听课的学生达9000多人次。讲师都是学校里各学科高级教师,一个星期一次,由教师自己选择讲座内容,学生自主选择听讲。比如语文大讲堂、英语大讲堂、体育大讲堂、道德大讲堂等,称得上是包罗万象,推陈出新。这些讲座不仅考验了讲师的知识面与学识的深度,更对讲师讲课的口才提出了高要求,必须讲得引人入胜,妙趣横生,才能吸引学生来听,否则会事倍功半,得不偿失。

学校党支部书记曾村生告诉记者:“一所好的学校,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除了有课内的学习,还应该有课外的学习。我们从央视的‘百家讲坛’得到启示,并模仿创设了独具特色的文化载体――‘文化大讲堂’,既发挥了老师的特长,让其各学科的老师也了解了自己专业以外的东西,还调动了教师们的工作积极性,让他们一个个走上讲台,开拓了学生的视野,营造了良好的文化气氛。一年多来,通过全体师生的努力,我校的‘文化大讲堂’已初具雏形,渐入正轨,形成了文化育人的浓厚氛围,文化强校的热潮。”

为了打造学校的经典文化品牌,该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各学科中学高级教师、省市县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部分有特长的青年教师为成员的“文化大讲堂”讲师团。讲师团讲师每学期至少上一堂学术文化专题展示课。此外,还成立了“专家学者流动站”,不定期聘请专家、学者到“文化大讲堂”客串讲座。学校制订了《于都二中关于开展“文化大讲堂”活动的实施方案》,明确了活动目的,确定了活动内容,保证了活动时间。

为了把“文化大讲堂”打造成学校的名片,学校请各处室、各年级精心组织,严密安排。教师自选课题,内容涉及人文学科、自然科学、哲学等,倡导老师在讲时做到故事化讲述、影像化呈现、脱口秀展示,努力实现学理性、实用性、趣味性并存,鼓励学术创新,个性自由。在学生听讲座制度方面也做了具体的要求,凡是在校的高中学生,在进入高三总复习前,至少要参与十场文化选修课学习,由学校考核记录学生选修学习次数,并按相应次数计算学分,载入学生学业档案。

政治老师肖文斗说:“记得接到任务后,脑袋里每天考虑的就是怎么讲和讲什么?最后确定突出一个‘广’字,因为我讲的是时政热点,于是从“9・11”讲起,一路讲下来,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兴趣。”

张际辉老师说:“我讲的是《中国大学与专业》,为什么选这个题呢?主要是考虑到学生马上面临高考,对很多专业都不了解,于是觉得有必要对学生普及这方面的知识。学生们听完后,纷纷来找我咨询有关大学的各种问题。”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教师们可谓用心良苦,从选题到开讲,像勤劳的小蜜蜂孜孜不倦,查找资料、分析筛选、整合创新,每一个过程都精心谋划,从开场白到主题表达,再到结尾处的拓展延伸,匠心独具,深得“百家讲坛”之精髓。

英语老师康学斌说:“考虑英语教学是最难解决的问题,于是选择讲李阳与疯狂英语的关系,给学生们以鼓励,用疯狂的精神去征服英语,去创造奇迹。记得当时礼堂听讲的学生爆满,里里外外都是学生,有站着听的,挤着听的,坐着听的,他们都对老师充满了崇拜之情。”

“文化大讲堂”犹如一道亮丽的风景,为该校带来了勃勃的生机。学生聆听讲座也许仅仅只是一个开始,更重要的是给学生们打开了另一扇文化窗口,让教师与学生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健全自己的人格魅力。

“文化大讲堂”就像一个神奇的窗口,打开了学生们的知识之门,让他们学到了许多课本上没有的东西,发现了许多鲜为人知的秘密。

陈景荣是一名数学教师,但对《弟子规》有自己独到的研究,为了把自己学到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于是他在文化大讲堂开讲了《学好,做好中国人》。陈景荣说:“现在的青少年普遍缺少伦理道德,这一问题已引起中国社会的广泛关注,道德社会的构建需要每一个社会成员的身体力行。我通过调查,发现学校里父母离异的孩子多,这些孩子缺少家庭的温暖,性格孤僻,存在严重的心理问题。而《弟子规》正是给我们以智慧和启发的经典,书中那些教育道理其实是最好的中国式的教育。通过讲授,不但让学生受益,也提高了自己。”

黄孜华老师告诉记者,在这学期,她主讲了《我的舞台我主宰》,当时为什么确定这一主题呢?其一是发现学生们对主持这一行业很感兴趣,但他们不知道做主持人之难;其二是为了填补学校的这一空白。为了讲好这一题目,她参加主持人培训班,数次想放弃,又数次坚持了下来,对此有了切身的体会,做一名主持人不仅要有智慧,还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在活动的过程中,她现场出选题,让学生写串连词,然后师生搭配做主持。让学生明白在主持人光鲜的背后,其实付出了很多常人难以付出的汗水,做任何事情不是一蹴而就的,都是辛勤努力的结果。

开设校园“文化大讲堂”毕竟是一项新生事物,讲师们以创业者的心态和学生一起“摸着石头过河”。讲师们不受题材约束,更多地关注学生的需求,结合学生的个人爱好及学科优势,引领他们步入知识的殿堂和精神成长的轨道。尽管这项工作还处在摸索阶段,但无疑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初二年级的学生孙文说:“在所有的授课中,对陈景荣老师讲的那堂课印象最深。我原来不知道《弟子规》,也不知道孝敬父母,而《弟子规》第一条讲”孝”,叫我们要孝敬父母,即使亲人们讨厌我们,也要孝敬他们。听了《弟子规》,让我懂得如果在生活与学习中遇到了困难,不可自暴自弃。现在不只是我的学习有了很大的进步,同学们也更爱学习了,班上的班风也有了彻底的改变。可以说,陈老师讲的《弟子规》,让我们受益匪浅。”

高一年级学生丁嘉楠说:“黄孜华老师讲的那堂课我本来不想去听,因为我对做主持人没什么兴趣,最后不知为什么还是去了。通过那堂课,我的感受很深,让我明白做任何事情,光有热情是不够的,还需要长久的坚持与努力。黄老师在讲课的过程中,把那堂课变成了讨论课,既开阔了同学们的视野,也让我对自身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可以说彻底地改变了我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第3篇:百家讲坛弟子规范文

【关键词】 大学生;务实作风;培养;传统文化;关系

大学生是“中国梦”的实现者与实践者,承担着祖国的未来和希望,肩负着实现伟大的“中国梦”的历史重任。“中国梦”的实现需要的是埋头苦干、真抓实干,而不是花拳绣腿、夸夸其谈;需要的是具有真才实学的人才和实干家,而不是碌碌无为的庸才与投机分子;需要的是勤俭节约,而不是奢靡浪费。

一、务实作风的涵义及表现

务实作风表现为学生有良好的、成熟的、稳定的心理素质和行为习惯,有顽强的意志品质。务实作风意味着无论做任何事,都要把事情做扎实、到位,百分之百地完成任务,不留死角;意味着不论从事任何工作,都能够成为合格的工作人员;意味着自我定位准确,能够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扬长避短,做出一番事业。在大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当中则具体表现为学习上主动、认真,扎实掌握本专业的基本能力,本学科、本专业的基本理论,不把目光仅仅盯在分数上,靠考前临时突击过关,甚至是靠作弊过关。

生活习惯、学习习惯与工作习惯是一脉相承的关系。良好的生活习惯会迁移到学习中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良好的学习习惯也会正向迁移,会在今后的生活、工作中有良好的表现。一个在生活上拖拖拉拉的人在学习中也必然会表现为拖泥带水,在工作中亦是如此。在大学这个小社会,培养大学生的良好的生活习惯,作为良好学习习惯的保障,为今后的工作打下良好的习惯。

二、大学生务实作风培养的重要意义

正如梁启超先生所言:“少年强则国强。”青年大学生是否具有务实的作风直接影响了同时代的年轻人是否具有务实的作风,以及整个国家是否具有务实的作风。因为大学生是同时代青年人的精英和代表,他们的言行举动会影响同时代的青年人甚至是下一代的青年。所以大学生务实作风的培养具有引领、带动的作用。

1、是否具有务实作风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

一个人只有具备了务实的作风与精神,才会在日常的学习和工作中下功夫。对于青年大学生来讲,只有具备了务实的学习作风,才会在学习中知难而进、因难而上,而不是遇到困难就打退堂鼓,当逃兵。但是每个人都知道学习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如“逆水行舟”,需要耗费时间和精力,对于一个人的耐力是个很大的挑战,如果没有务实作风,枯燥无味的学习很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甚至会放弃努力,随波逐流,学不到真正有用的知识来服务社会、回报社会。

2、是否具有务实作风会影响学生以后的就业

一个具有务实作风的学生,他(她)会很好地筹划自己的人生道路。因此在就业时,会根据自己的人生规划和人生定位选择职业。他(她)不会去盲目跟风,白白浪费时间和精力。他(她)会不断积累自己的工作经验,在自己选定的道路上稳步前进,朝着自己选定的目标前进。因此,他们能够忍受工作中遇到的种种不快和寂寞,不会频繁跳槽增加就业成本。

公务员考热从侧面反映了一个现实问题是,现在很多学生毕业后不愿意去基层,去企业,去偏远、艰苦地区。这一方面体现了我国目前经济发展不平衡,地区、行业之间收入差距大这样一个不争的客观事实,另一方面也体现了现在大学生的择业观不现实,缺乏务实的精神。很多学生希望留在机关,而不愿去一线车间;愿意留在城市,而不愿去农村、牧区;愿意从事管理工作而不愿从事技术性工作。而恰恰是车间,农村、牧区需要人才,我国的蓝领技术工人缺乏的局面已经成为了影响我国能否实现工业国的一个瓶颈。缺乏务实作风的学生没有大局观念,为自己的一己之私投机钻营,全然不顾国家和人民的需要。很多学生的择业观是找职业,而不是创事业。缺乏务实作风还表现为对自己定位不准,没有远大理想和追求,混吃等死,枉费青春。

3、务实作风会促进学生良好品行的形成

近年来,学生消费攀比之风,浪费之风盛行。有的学生家庭并不富裕,但是吃穿用度却相当奢华,使用高端iphone手机或高端笔记本,据调查一个班里能有百分之二十左右的学生拥有高端手机,笔记本电脑等奢侈品。而且此类奢侈品在学习中使用的频率较低,很多学生都拿它们打游戏而已。学生的攀比、浪费之风不仅给学生的家庭带来了负担,还耽误了学习,使得学生不能把全部精力投入到紧张的学习当中。务实作风的培养有助于学生艰苦、朴素的习惯的形成,有助于培养学生爱学习、爱劳动、爱科学等优良品行的形成,使学生戒掉浮华,回归本真,回到求学的最初的目的上来。

三、大学生务实作风缺乏的具体表现

1、眼高手低,缺乏实际动手能力

青年学生由于长期呆在校园内,缺乏对社会现实的了解,互动与交流,很容易形成眼高手低的习惯。社会上有这样的说法“最无一用是书生”,这句话的内涵意思是,大学生普遍存在眼高手低的现象,所学理论与社会实践相脱节。这个评价当然有失偏颇,但是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大学生在工作中实际动手能力缺乏的现实,这与大学生务实作风的缺乏有一定的关系,而且还影响了学生以后的择业观,造成学生不愿意去基层和企业。

2、在择业与就业时不切合实际

在一个国家的发展过程中,大城市的引领带动作用固然必不可少,地方经济发展的及时跟进也是相当重要的一个环节。地区之间发展必然存在着差距,但是这种差距需要被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否则会引起社会的动荡与不安。美国历史上的南北战争的诱发原因之一就是因为南北双方的经济发展不平衡。很多大学生毕业之后不愿意到基层去工作,他们宁愿在“北上广”漂着,当“蚁族”,“蜗居”,也不愿意回到地方,投身于地方的经济建设。经济发展需要人才,太多的青年学生滞留在大都市不利于整个国家的全面发展。一方面,地方经济发展缺乏受过高等教育的高精尖人才;另一方面,大量的大学毕业生呆在大都市从事职业链条低端的工作,造成人才的浪费。

3、学习态度不端正,成绩不理想

在大学生中,重外语、轻专业;重考证、轻能力;重人际关系、轻道德修养,这些现象都是务虚的表现。部分青年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拈轻怕重、避实就虚;不愿意花力气、下功夫;重考试成绩、轻能力培养;考试凭临时突击,蒙混过关。这样的学习方式方法,水过地皮湿,没有真正掌握专业知识,领会专业精神,结果就成了“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荡”的结果。这样的“人才”企业不喜欢,社会不欢迎。“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汤”,这样的一些学生败坏了大学生整体的形象。

四、大学生务实作风培养的途径

大学生务实作风的培养需要被关注,这是无可质疑的。但到底该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务实作风,笔者认为要从文化引领来入手以促进大学生培养务实作风的意识,积极主动地培养自己的务实作风。而在这个方面我国传统文化中有许多典籍值得我们借鉴。比如说最近风靡全国的《弟子规》,就是我们用来培养大学生务实作风的一本很好的读本。关于这本读物,这里就不多说了,网上很多的资料,特别是复旦大学的钱文忠教授在《百家讲坛》细说了《弟子规》之后,可能很多人都对这本书有所耳闻。下面我要讨论的内容是如何利用《弟子规》来培养大学生的务实作风。

1、钻研典籍,领会精神

《弟子规》中所倡导的务实作风恰恰是现代许多学生所缺乏的,比如说《弟子规》认为,孝顺父母是人生第一要务,而且还规定了孝顺父母的指导思想和具体做法: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虽然父母说的不一定在理,但首先要在态度上表明,愿意接受父母的教诲。因为“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不能顶撞父母,即使父母有过错,我们也要“怡吾色,柔吾声”而不能以粗暴的态度对待父母亲。孝心是打开善心的通道,也是教会大学生知恩图报的一个契机。从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开始,可以教育学生回报社会,回报关心自己的师长和朋友,回报国家为自己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可以教育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

古往今来,凡能成大器者必定是孝顺父母的人,而孝顺父母的人也必定是一个务实的人,因为孝顺父母不是空头支票,需要子女扎扎实实地为父母做事,就好像父母认认真真地抚养自己的子女一样。且不说十月怀胎,自从子女来到父母身边,哪一个父母不是为了孩子呕心沥血。如果我们能够像父母抚养子女一样来孝顺我们的父母,对待我们的学习和工作,那么那一件事情不会取得成功呢?

2、学习典籍,培养作风

每当论及务实作风的培养,笔者总会想到一个典故“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一些学生持的观点是“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所以他们总是按照“将军”的范儿来看待自己,不愿意做具体的事务性工作,愿意发号命令,不愿意做脚踏实地做事。他们曲解了这句话的意思,认识不到做一名好士兵是做好将军的前提和基础。笔者作为大学生辅导员参加了一些学生会纳新的活动,看到了一个现象值得深思:一些学生只愿意在学生会中担任领导职务,而不愿意做学生会一般成员。一些学生自己住的宿舍脏、乱、差,但是却去检查别人的宿舍,有一些学生在班干部选举的时候拉选票,当选后自己不遵守学校规章制度,随意夜不归宿,却要求班级同学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总体来说,这些都是不务实的具体表现。那么我们来看看《弟子规》是怎么要求学生的:关于内务卫生,《弟子规》中说到“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对于胡乱攀比,《弟子规》中言道:“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关于学习方法与学习习惯,《弟子规》当中更是做了详尽的说明:“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方读此,勿慕彼,此未终,彼勿起,宽为限,紧用功, 工夫到,滞塞通,心有疑,随札记,就人问,求确义”;关于思想道德修养,《弟子规》中说:“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唯德学,唯才艺,不如人,当自砺。”《弟子规》中这些关于生活、学习等方面的规定在我们今天看来,任然是作为一名学生应该做到的。诚如钱文忠先生所讲:今天的父母关心儿童的方方面面,就是不关心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以及对于规矩的遵守。规矩的养成有利于学生按部就班地生活、学习和工作,有利于养成务实的作风,有利于大学生的成才。

3、传递正能量,保证务实作风的培养方向

在信息社会,通过各种媒体和渠道,各种各样的信息扑面而来。这些信息中,有些是有益的的精神粮食,而有些则是糟粕。学校要紧紧依靠思想政治教育课堂的主阵地,发挥各种主流媒体,特别是网络媒体的作用,传递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代表正能量的信息,同各种歪理邪说做斗争。防止国内外敌对势力对青年学生的思想渗透,防止社会上不良风气对青年学生的精神污染。要教育学生“斗闹场,绝勿近;邪僻事,绝勿问”,从而远离不良生活场所,比如说网吧,酒吧,舞厅等不适合青年学生的场合。学校要大力宣扬社会主义主流文化意识,弘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从精神层面保证青年学生务实作风培养的良好土壤,比如有的学校校园树立了一些传统文化典故的雕塑:“孟母三迁”、“孔融让梨”等,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就起到了很好的效果。作者所在的班级利用团学活动日给学生播放钱文忠教授等知名学者对《弟子规》的讲解,学生们听了之后感觉受益匪浅,接受了传统文化的教育之后,学生们学习的自觉性提高了,学生的违纪行为减少了。班级面貌有了一个较大的转变。学校要利用各种社团活动和第二课堂,弘扬正气,让学生们比学习成绩、比技艺高超、比道德高尚;压制各种歪风邪气,不能让比穿戴名牌、比逃课翘课、比不良习气的风气有存生之地。要让学生明白目前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懂得感恩和奉献,要让青年学生明白身上肩负着伟大祖国复兴的重担,要培养和维护青年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要让青年学生明白,祖国的繁荣昌盛与每个国人的前途命运休戚相关,以此来激发他们形成务实作风的动力。

五、结语

总之,务实作风的培养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有利于学生的顺利成才,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学校在学术、专业方面培养学生的同时,要注重学生良好品行的形成,而务实作风的培养是良好品行的一个重要方面,同时也是养成良好品行的重要支撑点。培养学生的务实作风需要学校各部门的通力合作,不能仅仅依靠教师课堂教学来完成。学生务实作风的培养需要的是“组合拳”,而不是“一击而胜”。

【作者简介】

第4篇:百家讲坛弟子规范文

进入冬季旺销季节,化妆品的促销活动非常频繁,品牌费尽心机,商伤透脑筋,专卖店苦思冥想,策划吸引顾客的好方案,力度提了再提,赠品一再追加,顾客总是不感冒,辛辛苦苦不惜代价做活动,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到底什么样的活动受欢迎有效果呢?

最近,很多商及专卖店打来电话,咨询促销活动的事情,说促销活动什么都送了,没有什么新鲜玩艺可送,促销的力度一次比一次大,一次比一次猛,已经没有利润甚至亏本,顾客还是很默然令人头疼。

买一百送30的活动无人问津,买一百送一百,买288元送羽绒被,买388元送电饭煲,买488元送自行车,抽奖还有洗衣机电冰箱等,这么大的力度顾客并不积极。

购买58元送暖手宝,一只暖手宝价值20多元,专卖店约29元毛利,商约10的毛利,这只暖手宝无论谁花钱都是亏本的,但是顾客的而反应并不强烈。

促销活动已经成为,剔透挑子一头热,策划者忙的不亦乐乎,参与者寥寥无几,冷冷清清已成普遍现象。

利益促销行一时,文化营销兴长远。无论品牌还是商及专卖店,都是一针一针的强心针,解一时之困救一时危局,对长远发展意义不大。 同样的难题也困扰着化妆品大世界,委托济南润欣国文营销顾问机构,设计能够吸引人,别人都没有做过的活动,要求投入费用少,促销效果好,最好能够引起轰动效应及连锁反应。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客户的要求就是最高的指示,考验专业人士的智慧,几天的讨论之后,最后大家的思路都锁定在文化营销层面,因为上海复旦大学钱文忠教授,在央视百家讲坛所做的节目反响很热烈。

国家在构建和谐社会,城市在构建和谐城市,和谐社区和谐邻里关关系等,人与人之间更需要和谐,挖掘传统优秀文化,从论语从弟子规里挖掘智慧寻找灵感。

促销活动和宏观大势巧妙结合,和国家的政策导向结合,与媒体的舆论导向结合,与百姓的呼声结合,与顾客的好恶结合,以会员的需求结合,这样做促销活动才有轰动效应。

构建和谐社会,不仅仅是降低菜价,降低食品的价格,不仅仅是提高补助,提高最低生活保障,仅仅依靠物质文明,缺乏文化文明难以长远和谐。

子路问道,富不骄,贫不移何也。子曰:可也,不及富而好礼,贫而乐道。如今的社会为富不仁,饥寒盗心,尔虞我诈,人心险恶,所有人的目光都是为了赚钱,所有的手段是为了赚钱,坑骗盛行,谋害遍地,盗抢不绝,人性变了人心变了。

文化教化刻不容缓,舆论引导势在必行,弘扬优秀文化,教化人心非常必要,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市场未动策划先行,顾客未动方案先行,活动未动创意先行,创意新颖是活动成功的保障。

山东陵县化妆品大世界,德州区域为一流名店,如今,一场促销活动让店铺倍受关注,把老板张春胜推到了风口浪尖,成为当地热心公益事业的新闻人物,因为他弘扬优秀文化,因为他热心公益事业,因为他是第一个走优秀文化营销的商人。

时代呼唤优秀文化,社会需要优秀文化,因为老板觉得员工太难管,员工觉得老板太黑心,职业经理人觉得老板太小气,老板觉得经理人拿钱太多,老师认为学生不听话,学生认为老师不是东西,家长觉得孩子没法管,孩子觉得家长太烦人,总之,谁对谁都不满意。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乱了规矩人心乱了,所以才天下大乱,古时遵循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如今不遵循了,大家没有找准自己的位置,忘记了道之根本,忘记了做人的根本,当然乱套。

策划要解决五个问题,一 为什么做活动?既活动目标,为了扩大知名度提高影响力,进一步提高店铺的美誉度及向心力,最终的目标是为了提高业绩。

二向谁说,既活动的对象,老顾客及新顾客还有目标顾客,既要照顾老顾客还要吸引新顾客,影响目标顾客群体是活动重心。

三说什么,既活动内容,通过公益诉求,提高目标群体的参与热情,活动内容必须能够打动目标群体才行。

通过什么渠道,既媒体选择。是选择电视台报纸,还是DM宣传单,及路演方式等,媒体方式的不同决定受众的接受方式,媒体渠道决定活动的影响力。

五费用问题,既投入的资金数额,活动虽然新颖,投入太大无法承受,即使活动再新颖也无法实施,投入与产出必须科学,并且成正比的关系方可。

化妆品大世界策划题目,《学习弟子规从我做起,从化妆品大世界做起》,教化人心向善宣传和谐思想,群众积极响应,顾客的积极拥护,政府鼎立支持,活动当然成功,有超强人气保障生意当然火爆。

活动内容:征集和谐家庭故事,征集孝顺子女故事,征集爱老敬老故事,呼唤人间真情,触动善良心弦,因为大家都在渴望人间真情的时候,活动无疑引爆了导火索。

活动的内容及活动的场面,被当地的记者看到,感觉有新闻价值,就与店铺老板商量,能否做得再大一些,动静再大一点,到当地的电视台去宣传,去征集这样的感人故事,让全县人民都参与进来。

电视台长感觉题目很好,汇报给县委宣传部们,宣传部门觉得对于构建和谐社会起到积极意义,所以就指示精神文明办参与进来。

由县委宣传部,精神文明办主办,县电视台,县级党报协办,化妆品大世界承办,润欣国文营销顾问管理机构全程策划,构建和谐社会,征集爱老敬老,和谐家庭,征集孝顺子女故事的活动,轰轰烈烈的展开。

县电视台新闻消息,征集活动内容,县级板纸通知各地通讯员,负责采集题材发表文章,由电视台制作节目,弘扬传统优秀文化。

活动内容分为,评选优秀题材奖,感人故事奖,孝顺子女奖,和谐家庭奖,各地通讯员纷纷发表文章,配合活动宣传感人故事,电视台现场采访,精心制作,文章及节目感人肺腑催人泪下,唤醒人们的良知与善心。

评选孝顺子女奖,和谐家庭奖,感人故事奖,分别设立一等奖一名,奖金3000元人民币,二等奖两名奖金2000元,三等奖三名,奖励1000元化妆品。

参与奖若干名,所有参与的个人,媒体及各地的通讯员,还有广大的人民群众,只要参与就送价值98元的化妆品一套,另外再赠送精装弟子规一本。

广州雅丽洁公司,支持10000本弟子规书籍,借政府的资源,借助专业营销机构的力量借企业的力量,店铺付出一部分力量,全县人民的力量,五股力量汇集到店铺,取得巨大的成功。

活动历时两个月,一月份颁奖,由县委宣传部,精神文明办的领导,及省高等院校的教授共同颁奖盛况空前,参与非常踊跃活动非常火爆,生意非常火爆。

设立四部专线电话,供参与者参与活动,三部短信平台广泛参与,由热线电话,短信平台,网络参与,各地通讯及员县城宣传队伍,包括县委宣传部,精神文明办组成的庞大的宣传队伍,活动级别前所未有,活动盛况前所未有,活动形势前所未有,活动内容前所未有,活动吸引眼球出奇制胜。

如果不是活动出发点符合政府宣传导向,小小的店铺即使大投入,也不可能调动如此优势的资源。

促销活动必须能够吸引大众的眼球,大众群体积极的参与,依靠群众,发动群众,依靠人民才是胜利的根本。

本土化妆品行业的促销活动,都在唱独角戏,自己感觉很热闹,顾客根本不喜欢,活动冷冷清清,仅仅能够吸引几十名顾客,也仅仅有几十名顾客来参与。

虽然一场活动能够销售十几万,也不过百人购买,与全县几十万人的共同参与相比,根本不值一提。

全县人民都进一步了解化妆品大世界,店铺的名气进一步提升,美誉度进一步提高,顾客的向心力进一步增强,业绩大幅度提高,对于店铺长期的发展起到深远意义,消费者从心里由衷的尊敬店铺是最大的成功,登门加盟的心客户络绎不绝,现在成功未来成功,带动店铺的连锁事业的发展,绝对是一举多得兼不可多得的好事。

很多大店名店,仅仅是规模大,店铺数量多,名气稍微大一些,但是店铺的美誉度并不高,顾客并没有形成购买偏好度,为什么店铺的业绩难以大幅提升的瓶颈所在。

化妆品大世界,用文化撬动消费市场,用公益吸引顾客,政府部门主动参与,比单纯做广告高出几倍的收益。

如果用几万块做广告,也可以提升业绩,绝对达不到全县人民积极行动,积极参与的的效果,最关键的是不能得到政府部门的支持及认可。

小投入大回报,小投入大动静,真正名利双收的好事情,做活动需要动脑壳,促销活动不是简单的特价优惠让利,当让利成为常态就会失去吸引力。

第5篇:百家讲坛弟子规范文

一、有些小事不得不提,只因难忘。

热,用这个字形容天津的天气还不够贴切,闷热,比较合适。我想说的第一个字是:闷。闷得我们这些东北来的小伙子有些不太适应,汗流得跟不要钱似的;闷得我们这些年轻人有些浮躁,浮躁的过于理想、天真,还再把自己当孩子看,不是别人。这批培训的大学生共76人,在吕学一老师和何学志老师的带领下这个培训班不是亲人胜似亲人,我们习惯管两个老师叫吕姐,何哥。我想说的第二个字是:亲。培训老师没有领导高高在上的官架子,而更多的是像是一位大姐姐、大哥哥一样,大事小事一切为我们着想,从早操到上课,从军训到讲座,从一日三餐生活到班级活动。还记得有这件小事,有的寝室空调不制冷,吕姐左一次,右一次的与有关部门协调,现在我们住在有空调的寝室里,从心里感谢吕姐。这段时间,只要是我们有困难,提了,吕姐一定办好,甚至我们没想到的吕姐也替我们想到了;寝室的哥们处的非常融洽,彼此照顾,来到新环境有的人水土不符,出现身体不适,没有胃口等症状,寝室的哥们有药的拿药,像亲人般照顾。

7月12日大学生见面上我们看见了公司的一些领导,总监的讲话我的印象深刻,他说了四点:你能承受多大的委屈。你能承受多大的伤害。你能包容多少怪异,你能承受多大的诱惑。总监还把他写的书《敬任心札》带给了我们,8月3日我们进行了读书心得讨论,会上每一名同学都积极踊跃发言。一位拥有多年工作经验的老人,能把日常点滴记录下来写成一本书供我们学习,这中行为本身就让我们敬佩,同时也可也看出公司对我们这批大学生给予了厚望。

7月14日的课程是学习公司发展史、公司概况、组织架构。通过这一讲我们对公司有了更一步的了解和认识。公司拥有全国最大的回转窑直接还原铁,和最先进的高速线材生产线。了解到公司是一个有社会责任的企业,污水处理厂的建立运营,公司是天津纳税大户,中华慈善奖的获得让我们深感一名荣钢人的自豪。

7月16日公司战略运行部柴树满副总的讲座让我们了解到公司的远景规划和企业为员工着想,一切从员工利益出发,把员工视为家人让我们大受鼓舞。7月17日,公司为我们请来南开大学武教授为我们做两天的精彩报告讲座,通过武教授的《迈向社会的第一步》讲座让我明白了很多,有些是曾相识,有的从未听过,从未见过。武教授的讲座有这样一句话我印象深刻:不问前程,只管攀登。7月20日的消防知识学习和7月21日的安全知识学习让我们知道公司对安全生产的重视和预防工作的重要性。还有职业生涯设计讲座,公司人事规章制度的学习,素质拓展训练,关键岗位了解百家讲坛的《弟子规》学习和进厂参观等让我们收获不少。

在这次培训中我参加了班委岗位竞聘演讲。参加《我生命中的那个地方》征文比赛,并获得第一名,弟子规专题辩论赛预赛和决赛,在决赛中获胜。参与小组荣程三个一课题实践。主持了培训班“梦想、起航”毕业文艺汇演等。下面我谈谈我的几点感受:

二、想到不如做到--执行力源于个人自律

我们只要态度认真,命令都能听到,大学学历的我们也能理解,有些事其实我们想到了,但有多少人去做了呢?没几个,这种现象很怪,其实,仔细想想,原因就在我们的执行力差这。教室的卫生不安排就不会有人主动打扫,空调没人提醒关就没人去关,作业没人齐就没人主动交,上课没人组织纪律总有人说话或睡觉,这些现象本不应该发生,我们都已经走向了工作岗位,不再是学堂里的学生了,应该明白那些事应该从我们身上彻底的“抛弃”。说6点半在操场集合跑早操,总有人认为20从寝室走10分钟肯定走到操场。他不想如果6点15就差你一个,你就是迟到。说军训的动作要求没人不知道,但小动作总是不断,本来10分钟的站军姿延长到20分钟,这说明什么,执行力差。那为什么执行力差,就是不自律。对自己要求不严的人终究会吃亏。

第6篇:百家讲坛弟子规范文

一通过对该校学生周记的批改,让我们初步了解到了当代中学生的心理需求,以及对日常教学活动的看法。身处在青春期的中学生渴望家庭环境和谐,渴望学校教育对他们个性发展能够进一步支持。

二通过做实习班主任,参与中学的课外活动实践辅导,在该校实习期间,参加了该校的口才训练兴趣小组的辅导,让我深刻的体会到了当代中学生创造性思维,以及渴望老师能够支持学生,并且启发他们进一步创新的心理需求。

三通过做中学语文课的代课老师,让我对中学教材新课标对培养中学生知识以及能力的要求有更加清晰地认识。通过试讲让我找到了教学实践活动中的不足。同时,中学生对学习语文的心理需求以及如何指导学生熟练掌握学习技巧都有了进一步的认知。

四通过参加中学语文课教研组的研讨活动,跟中年教师交流教学经验,从中也学到了更实用的教学方法。中年教师也对本人教学管理能力的提高传授了更加有效地办法。中年教师在会上也传授给我们如何把握新课标的教学力度,让我对教学事业有了更清晰地认识。

五以实习班主任的身份参与一节初三年级的班会。这次班会的题目是《我的生活目标》。通过这次班会,我与中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谈,在中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等诸多方面进行了心理引导。在此次活动中,我也对当代中学生发散性思维,创新意识进行了鼓励。

六通过参与该校的语文教研组课时计划,教学目标,教学成果的统计工作。让我明确了学生在语文方面的弱项。在教学实践中针对学生的语文“薄弱项”我实施了合理有效地教学方案,并取得了显着的成绩。

七通过批改该校的校内模拟试卷,让我体会到了学生在语文试卷答题思维方式中的“短板”。

在开封市田家炳实验中学的半个月实习过程中,我体会到了理论与实践的重要性。同时我也掌握了实用的教学法。毕业以后,我将正式走向教学岗位。通过这次实习让我感受到了我应该不断地提高个人的知识储备量才能适应中学教学。做为21世纪的人民教师,我们首先应该是学生的朋友,其次是传统道德的传播者,最主要的是我们是“授业解惑者”。做为授业者,应该让学生充分发挥个人的特长,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而不是学习的盲从者。

我做为青年教师,也是语文教学的储备军。我只有不断地提高思想道德修养,掌握良好的语文学习技巧和教学技法才能够适应信息爆炸时代对教师的要求。当然这也要做好终身学习的准备,我已经为此做好了心理准备。

我做为青年教师,也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倡导者。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一定会更加深入学生,了解学生的心理变化。在本次教学实践活动中我就深深地体会到了老师深入学生中间能够收获的种种启发。这也是教学相长给我的启迪。在与该校学生交往中,让我想到了有句诗歌说得好,“春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只有青年教师付出了才能达到师生和谐的目标。

在教学实践活动中,让我受到的最大启迪是促使本人树立了远大的人生目标。具体地说,那就是争取在短短地三年内,要在文学和语文教学领域作出成绩。理想付诸实践的具体形式是我要取得更高的学历,发表更多的文章。让学生受益,教育领域的同行收益是我毕业后的最终目标。

最后,通过实践活动,让我感受到作为人民教师的责任感。这个责任感不仅是体现在教学上,还体现在学生道德

第7篇:百家讲坛弟子规范文

在长期的英语教学实践活动中,我发现学生学不会英语的最早起因乃是不会读书。朗读是突破语音的手段,是记忆单词的途径,是背诵句子、文章的前提,是写作的准备。因此,在英语教学的初级阶段,朗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教师,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朗读教学,采取各种各样的方法让孩子爱上朗读。

我们的祖先使用的教学方法是很先进的。他们要求小孩子“未识字先读书”。孩子们学习《三字经》《弟子规》《论语》《孟子》等儒家经典靠的就是朗读与背诵。有学者在《百家讲坛》上介绍了清朝皇子的学习生活。皇子们学习儒家经典的方法是:师傅读一句,皇子读一句,如此反复诵读百遍后,与前几天所学内容合起来再读百遍,周而复始不间断。康熙皇帝自己回忆说,他五岁开始读书从不间断,累得咯血,仍然坚持。每日老师指定的一段要念120遍,之后再背诵一段新的内容,直至把《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完全背下来。

学习我们的传统文化尚且如此,何况我们学习外语呢?众所周知,我们中国人学习英语没有语言环境。英语在我国叫外语,我们只在英语课堂上说英语,在家里都不讲英语。现在年轻的父母还懂一点英语,他们在自己的孩子学英语的时候还能帮一些忙,但都不会用英语交流。在印度、新加坡、菲律宾等国家,英语叫官方语言(officiallanguage),又叫第二语言(secondlanguage),他们的教学用语即为英语,电台、电视台、报纸、政府公文都使用英语,所以这些国家的人们虽然有自己的本民族语言(mothertongue),但是平时都能用英语交流。在用英语交流的环境中,孩子们从小耳濡目染,学习英语比较容易。

我们中国人学习英语没有语言环境,但是我们仍然可以掌握英语。我们的方法就是老祖先攻克我们传统经典文化的方法:朗读与背诵。每一种语言都有一套独特的发音系统。掌握这套发音要领的方法只有一种,那就是:练习,练习,再练习。只有在大声朗读英语的过程中,才能体会到英语语气的强弱、意群与停顿、元音与辅音的区别,才能真正突破英语的发音。只有真正突破了发音,才能掌握单词的书写,因为英语是拼音文字,语音与书写之间有直接的关系。如果我们背会了一个句子,那么我们便顺便掌握了十几个单词和一两条语法。因此,学好英语的秘诀是:单词读准,句子读顺,语篇读烂。归结为:读与背。

二、突破朗读的对策

既然在英语教学的初级阶段朗读这么重要,我们教师要高度重视朗读教学,把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当成我们主要的教学目标之一,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我认为采取如下对策比较可行。

(1)加大朗读的时间分配。现阶段初中生朗读的时间量不够。我认为在小学阶段和初中一年级上期,英语课的大部分时间应该用来进行英语朗读训练。评价英语学习的标准也不应该像现在大部分的学校一样,简单地把笔试作为测试的唯一标准。朗读能力应该成为一种测试手段之一。我个人认为,在小学阶段最好取消笔试,而把朗读和口语这两项作为评价的手段。

(2)教师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学会朗读。教师要学会“声音”多变。教师要善于模仿不同人的声音,比如老年人、大熊猫等不同的人物形象来进行朗读,让学生觉得好玩、有趣。老师示范过后,可以让学生进行“分角色”朗读。

现在教材上面配了好多英文歌曲(song)和说唱(chant),教师要充分使用和挖掘这些资源,不要一带而过。因为小孩子还没有学会功利,不会因为这些不考试就不学。相反,他们非常喜欢这些东西,我们教师要多花费心血,不怕付出,带领孩子学会这些歌曲和说唱。这对练习发音有极大的好处。

关于长单词的读法。在英语的初级阶段也会遇到一些长单词,比如conversation,umbrella,我用简单的划分音节的方法给学生划开,如con/ver/sa/tion,um/bre/lla,让学生学起来比较容易。

把单词写到学生手指上。初级英语教材上,一般一个句子四五个单词,比较短。如Lookatthetrees.Thistreeistall.Thattreeisshort.读这些句子时有些小词容易丢失,如at,the,这些词本身就是弱读的,但是它们是组成句子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怎么办呢?我让学生把句子写在手指上,一个手指上写一个词,这样他们读的时候就不会丢词了。有时候我让学生伸出手指,一个手指代表一个词,比如ThisismyEnglishbook.这个句子,一个手指恰好代表一个单词,学生学起来饶有兴趣。

一口气训练法。为了练就纯正的发音,我还采用了疯狂英语创始人李阳的一口气训练法。比如Lookatthatman.这个句子,第一步,引导学生把每个单词读准,第二步,划分意群,分成两部分Lookat/thatman,第三步,把这句话连起来,读得像一个单词。然后,用一口气训练法,看哪个同学不换气重复说这个句子说得最多。

搞好分组练习。分组练习是富有成效的学习方法之一。学习新的文章之时,老师先领读,重点训练比较难的单词或句子。然后让学生分组进行朗读训练。在分组的过程中,注意把学习快慢程度不同的学生分到一起。这样一来,学得快的学生会越来越有兴趣,越来越自信,学得慢的学生会越来越有动力,因为目标和榜样就在眼前。学得快的学生会给学得慢的学生提供方法和建议,而在此过程中,教学相长,学得快的学生无论是自身语言的表达还是方法的总结与提炼也得到提升与进步。

多举行朗读、演讲比赛。教师可以以小组、班级、年级为单位组织朗读、演讲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其他资源的应用。现在大多数的家长对英语学习非常重视,他们给学生买的有复读机、点读机、学习电脑等。大部分的学生家里能够上网。教师可以布置一些朗读作业,让学生在家里利用这些资源,完成练习任务。在英语教学实践中,我发现让孩子每天坚持读书二十分钟是最有效的学习方法。而且,我还告诉大家:这个最简单的学习方法,谁坚持下去,谁就能成功征服英语。

第8篇:百家讲坛弟子规范文

为了确保调查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全面性,笔者广泛听取了各方建议,重点调查阅读兴趣、阅读结构、阅读规划、阅读总量和阅读质量这几方面,问卷五易其稿。调查对象为北京九中初中部、昌平一中初中部、河北省廊坊市七中和河北省衡水市武邑县一中重点班和普通班的初中、高中学生。重点班有效问卷239份,普通班212份,共计451份。

中学生中文课外阅读现状

从这次问卷调查结果来看,当前中学生的课外阅读状况和阅读环境还需改进,不容乐观。

1.经典阅读冷热不均,儒释道名著阅读率低

调查显示,中华传统文化的经典阅读率冷热不均。中国古典四大名著是很受欢迎的著作,阅读率最高的是《西游记》和《三字经》(均超过60%);《弟子规》《论语》《诗经》和《史记》的阅读率也较高,在34.9%-46.3%之间。但有三四成的学生完全不了解《左传》《庄子》《中庸》《大学》《孟子》《礼经》《易经》《道德经》等经典因为所讲内容离同学们生活甚远,内容深奥,所以鲜有读者,阅读率均不超过11%。这说明“六艺”和《五经》这些中国传统社会的必读经典在当今的中学生中普及率普遍偏低。

2.阅读缺乏兴趣习惯,阅读方法急需指导

中学生普遍缺乏课外阅读兴趣,这一点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警醒。本次调查显示,超过70%的中学生认识到课外阅读的重大作用,认知比率与全国水平持平,但超过70%的学生兴趣不浓,或根本不喜欢课外阅读,约有1/4的学生甚至认为课外阅读妨碍学业。

很多中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首先,学生较少有详细的阅读规划。只有不超过10%的人每次都有阅读计划,而五六成学生仅在某些时候制定阅读计划。其次,很多学生阅读浅尝辄止,缺乏深度阅读。14.9%的学生会把同一本书阅读2遍以上;而60.3%的学生阅读时喜欢的就多看几遍,不喜欢的就不看或粗略地看;21.1%的学生基本只看一遍就弃之不理,即使能读完,也往往略过自己不感兴趣的部分。另外,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做笔记的习惯。只有12.9%的中学生经常做读书笔记并提出自己的见解;超过半数的学生偶尔做笔记,还有3成左右从不做笔记。

值得注意的是,学校和家长对课外阅读的指导不够。有近5成的学生自主盲目地选择课外读物;仅有两三成的购书选择是依靠老师推荐,而父母购买的比例最低。这一方面说明老师和家长给予了学生充分的购书和阅读自由,另一方面也说明对学生的阅读指导率低,学生的阅读基本上处于自由散漫的状态。

3.阅读时间严重短缺,优质图书数量不足

现在的中学教育还是考试分数定乾坤,沉重的课业负担和考试压力使中学生的课外阅读时间和阅读量存在明显不足。不少学校严格限制、甚至禁止学生阅读课外书。笔者调查的一所中学就严禁在校内看课外书,一经发现就没收,“后果很严重”。调查显示,在周阅读时间上,35%的中学生阅读总量在3-10小时之间;近半数人在3小时以下;不到1/3的人能做到每天阅读,超过1/5的学生基本上没有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另外,很多家长不支持孩子阅读课外“闲书”,认为会影响成绩,不少学生只能私下进行。这使笔者强烈地感到了学生对课外阅读的渴求,也深深地体会到了他们的诸多无奈。很多学生渴望能多有一些自由阅读的时间,希望每周能有2节阅读课。值得一提的是,如今电视、游戏室、网吧遍地都是,不少学生把课余时间花在了看电视、玩游戏上,用来看书的时间更少,这需要引起教育者的足够重视。

中学生普遍反映优质图书数量不足。不少学生认为学校图书馆藏书太少,内容陈旧庞杂,管理分类不够细致,想看的图书不易找到,或者根本就没有,所以,他们希望增加新书,尤其是综合类图书的数量和品种。他们盼望学校为每位同学准备一张借阅卡,可以定期去图书馆借阅图书。另外,有限的购书渠道也是一种障碍。在大城市以外的地区,学校附近的书店数量普遍较少,实体书店缺乏,新书数量不足。

中学生中文课外阅读困境的破解之道

韩愈告诉我们:“不塞不流,不止不行。”如果学校、家庭和社会积极引导,破旧立新,防微杜渐,就能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以下笔者将结合调查实际情况,提出解决中学生中文课外阅读困境的一些破解之道。

1.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传播圣贤义理之光

文化传承主要靠教育。“读书志在圣贤”,这是《朱子治家格言》里的名句。以“仁爱”为核心价值观的中华传统文化一直是中国人的立国之本,是治疗人类精神疾病的一剂良方,也应该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首先,弘扬中华传统文化,需要在全社会推行文明教化。媒体更是责任重大。中央电视台的《百家讲坛》栏目就是其中的优秀代表。该栏目旨在“让专家、学者为百姓服务”,让传统经典为现实生活服务,从而达到普及优秀中国传统文化的目的。另外,在全国不少地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论坛正在如火如荼地展开,帮助大众光大民族精神,受到普遍欢迎。

其次,传播圣贤义理之光,有赖于学校和家庭大力支持。现在,不少中小学开始普及经典启蒙教材,《三字经》《弟子规》等经典读本已成为千千万万幼儿园和中小学课外阅读的推荐书目。另外,鉴于像《易经》《中庸》《孟子》这样的经典有许多高深之论,建议学校每周抽出固定时间讲解,举办读书论坛,提高中国传统经典在当今中学生中的普及率。家长也应该密切配合,帮助孩子从小在心中播下圣贤之学的种子,“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我们的社会一定会有光明的前途。

2.培养阅读兴趣习惯,加强阅读策略指导

培育浓厚的阅读兴趣依赖于全社会的鼎力支持。首先,应该加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在全社会形成珍惜文化、重视学问的风气。其次,应该给学生提供良好的公共阅读环境。近年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扎实有效地实施了全民阅读工程,现在全国大多数城市开展了阅读日、阅读月、阅读节等活动,定期推荐优秀图书。从2010年4月起开展的中央国家机关“强素质・做表率”读书活动及相应图书和音像制品的出版发行就是其中的典范。

学校应该鼓励学生培养阅读习惯。建议学校发挥基础阵地作用,妥善处理好基础课学习与课外阅读的关系,增加学生的课外阅读时间,切实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学校图书馆应该不断增加优质书报,尤其是综合类图书的数量和品种,科学细致地进行分类管理。可以为学生准备借阅卡,以方便学生借阅。学校可以多举办读书宣讲交流活动,鼓励进行广泛阅读、科学阅读。学校可以帮助学生制定好课外阅读读书计划,保证每天至少1个小时的自由阅读时间,比如坚持中午课前10分钟和晚自习前20分钟读书读报的制度。

教师和家长要加强阅读策略指导。建议教师加强监管和引导,多在阅读教学的知识性、趣味性和策略性上下功夫;妥善安排课外阅读的时间和内容,指导学生制定详细的阅读规划,多进行深度阅读,做好阅读笔记,多提出见解,尽量做到课外阅读和学业两不误。此外,家长应该以身作则,注意塑造家庭内部的读书氛围,引导孩子主动接受经典作品,变“要我读”为“我要读”,不断提升阅读的品位和档次。

3.大力推进精品出版,完善图书市场监管机制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要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搭建全民读书、服务社会的平台,推动文化惠民项目与群众文化需求的有效对接。今年必将是继续完善图书市场监管机制的一年。2014年,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将大力加强精品战略,对粗制滥造、盗版盛行的图书实行“杀无赦”“斩立决”。

第9篇:百家讲坛弟子规范文

一曲以《最炫民族风》改编的“神曲”《最炫国学风》在网络上走红。从大学纷纷成立“国学院”到教育部要求小学生唱京剧,从学前儿童咿咿呀呀背《论语》到企业家纷纷投身学费昂贵的“国学班”,弘扬传统的“国学热”方兴未艾,社会上正悄然刮起最炫“国学风”。

读经运动:国学修养从娃娃抓起

“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复坐,吾语汝。”

在一个以“与经典同行,与圣人为伍”为主题的暑期“国学班”上,十几个孩子正摇头晃脑地大声朗诵着《孝经》。

6岁的桐桐是这些孩子中年龄最小的一个。“不仅仅是单纯的背诵,国学教育更多的是提倡一种行为的教导和意识的灌输。”桐桐父亲如是说,他希望通过“国学班”,让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道德修养。

十年前,一场以“奠定优美人格基础,继承中国文化传统”为宗旨的“读经运动”在大陆轰轰烈烈展开。倡导者是国学大师牟宗三的弟子、中国台湾的王财贵博士。或许是对传统文化的饥渴已经太久,在大陆,“读经运动”立即得到了许多家长的热应。

与此同时,台湾的南怀瑾先生也开始在全球华人中推广儿童读经运动。一时间,各地“读经班”如雨后春笋,远离传统太久的中国人,试图让孩子从经典的读诵中,寻找古代中国的诗意以及智慧哲学。

经文中的深奥道理少儿是否能真正理解呢?尽管轰轰烈烈的“读经运动”饱受质疑,但依旧没有阻挡家长和孩子们的热情。从浅显易懂的《三字经》到晦涩难懂的《庄子》《论语》,从三五岁的幼儿到十来岁的中小学生,从学校里的选修课到民间自办的国学班,“读经运动”受众大,范围广,深受追捧。“孩子们现在开始背诵中国传统经文,既长知识,又能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我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发扬光大,同时加强自身的文化修养。”一位家长说出了大多数父母的心声。

国学院:大学之道,在明明德

从低年级的《弟子规》到中年级的《论语》,再到高年级的《大学》《中庸》,国学经典走进普通课堂,不再是古代私塾的专利。而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等高等学府成立专门的国学院,培养做学问的文史哲通才,则进一步提高了国学的地位。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走进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馆,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论语·述而》中的这句话,它形象地诠释了人民大学国学院所致力于培养的优秀人才所应具备的素质。自2005年成立以来,人大国学院一直致力于推动国学教育,培育新型国学人才,以“大国学”、“新国学”的理念努力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塑中华文化自信心。

中国的传统学术讲求贯通、融通,其精髓博大精深,然而文史哲的西方学科框架,很难将中国的传统学术完全涵盖进去,削足适履之弊早已屡见不鲜。国学院的开办,则能很好地在学科设置上做到以研读经典为核心,并且在学科知识之间相互补充融合。

“读不在三更五鼓,功只怕一曝十寒”,经典的阅读,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的是持久而艰深的努力。几年的专业学习和实践,国学院的学生可以慢慢掌握循序渐进熟读静思的阅读方法,以精读古代经典文献为基础,综合能力也大为提升。

孔子学院:海外刮起“国学风”

“你吃了吗?”

若不是亲眼所见,你绝不会想到这句地道的老北京问候语出自一位蓝眼睛、高鼻梁、白皮肤的“外国大叔”。马克是佩斯大学孔子学院的一名学员,从小学习中国道家思想和气功,孔子学院为他打开了生活的另一扇窗。虽然他和华裔太太已在纽约定居,但他还是笑称:“孩子出生后的第一语言是中文,第二语言才是英语。”

像马克这样热爱中国文化、进入孔子学院学习的外国友人还大有人在。自2004年第一所孔子学院开办以来,从尼罗河畔到乞力马扎罗山,从富士山下到伊洛瓦底江边,从五大湖区到西伯利亚田野,孔子学院以惊人的速度发展,已在世界105个国家和地区开设了350多所学院和500多个课堂。

孔子学院海外汉语教学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听、说、读、写等基本语言能力和简单交际能力的培养;第二个层次是对中国社会风俗习惯和中国人生活方式的了解;第三个层次则是对中国传统文化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和普及。中国传统文化中“讲仁义、倡忠勇、敬孝悌、重民本”等思想,不仅已开始在国内文化沃土中复苏与萌发,还以骄傲的姿态、坚定的步伐走向世界。各色皮肤的青年在这里汇聚一堂,感悟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守诚信、崇正义、尚合和、求大同”等思想。文化的输出在某种程度上被称为“软外交”。孔子学院已成为向海外介绍中国的窗口,而不是单纯的语言教学机构。在联合国总部,有一张标语内容就是孔老夫子的“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国学精髓在于做人之道,修身为本

“国学者何?一国所有之学也。有地而人生其上,因以成国焉,有其国者有其学。学也者,学其一国之学以为国用,而自治其一国也。”“国学”一说,产生于西学东渐、文化转型的历史时期。而关于国学的定义,学界目前还没有统一明确的界定,名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国学热的产生,是历史的必然。科技的进步带来时代的发展,但也不可避免地会带来某种消极作用。为了消解由科技引发的负面影响,特别是在青少年一代中道德修养方面可能出现的问题,人文主义思想日渐兴盛,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本思想,开始引起国际学术界的广泛重视。恰逢中国的国际地位日益提升,民族意识勃兴,于是人们便思考着从传统文化中去寻求解决的路径,其中儒家学说关于伦理道德修养的教育,自然成为传承的重点。

在此过程中,电视的媒介作用功不可没。《百家讲坛》一类电视节目通过“说书学者”的成功介入,“国学”在全社会掀起了。三十年改革开放所带来的空前的经济繁荣,加之国内国际的种种诱因和刺激,全球化时代捍卫本土文化价值的近乎本能的诉求,文明古国的深厚情结,又唤起了中国人对自己悠久历史文化的自信和自豪,从而有条件有基础也有需要重新估价自己的传统,在市场化改革所经历的精神震荡中寻回文化家园,确立人生价值,重建精神信仰。从上世纪80年代的“文化热”实际上是“反国学热”,转而发展到今天的“国学热”,正是中国人对自己的传统文化从怀疑、反省、否定到寻觅、重振、回归的历程。

面对复兴国学的诉求,人们探讨国学热是否合理,不能简单笼统地一概而论。在“国学热”的发展过程中,要防止“发高烧”,要掌握一个“度”;也要对症下药,不要乱开药方,避免误导。学习古代文化,要做到实事求是,不能随意解说,简单了事;更不能搞形式主义,崇尚迷信和复古。

相关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