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网络营销计划范文

网络营销计划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网络营销计划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网络营销计划

第1篇:网络营销计划范文

(1)营销现状评价。以收集到的反馈资料为基础,简述公司的营销目标和资源、当前的网上业务以及客户情况等。

(2)竞争态势分析。最好以图表的形式展示自己公司与竞争对手之间的对比情况。

(3)网络营销目标。从客户需求和竞争对手比较的角度详细地说明网络营销的市场目标和财务目标。其中市场目标是指要求达到的市场份额、知名度、忠诚度、渠道广度和通道数等,而财务目标是指赢利目标、销售额目标等。

(4)网络营销战略与战术。包括目标市场的描述、网络营销组合策略的制订,网络营销的预算,资源配置(如平台类型、网站建设方案、网络营销人员配置等)。

(5)损益预算。即预测收益情况,并与投入情况进行对比。

第2篇:网络营销计划范文

【关键词】化妆品 网络营销 营销特点 营销特点分析

全球上网的人数在2014年超过21亿,互联网正在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习惯和品质。巨大的上网人数产生了庞大的网络商机,消费者开始习惯在网络上获取商品的信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选择在网络上购物。网络购物的过程变得越来越简单,足不出户就能了解到各种产品的信息,并且可以轻易的通过网络购买到日常所需要的产品。化妆品网络营销在这样大影响的背景下应运而生。

一、化妆品网络营销的特点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化妆品企业为了获得竞争优势,不仅要不断应用新的营销手段来吸引更多的消费者,还要不断寻求变革,尽可能地降低商品生产和销售过程中所产生的成本和费用,缩短生产销售周期,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应运而生的网络营销给化妆品企业带来了生机。开展网络营销不仅无须支付大量的店面租金,而且通过与顾客的及时沟通,能够使企业根据消费者的需求进行个性化定制,减少企业库存,提高企业的市场应变能力,从而从根本上增强企业的竞争优势。快速发展的网络技术,促进了化妆品的市场营销,化妆品企业的营销特征只有在网络环境下才能得以充分体现。网络营销属于一种高效率、低成本的营销模式,在化妆品领域己开始普及,并逐步形成了化妆品网络营销的优势:

(1)没有分销环节:顾客对企业网上报价的回应是直接的,订购的商品一般也通过直接渠道传递,没有中间环节。企业营销信息传播成本可以减少。网络媒体由于不受传播范围、时间地域的限制,信息可以以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出现,形象变得生动、交流和反馈变得快而且及时,因此企业营销信息传播的效率得到极大的提高。节省了消费者的时间。交易成本可以减少,由于网络营销创造了虚拟经销商和虚拟业务代表,无需支付店租和薪水,产品能直接从企业销售给消费者,同时企业库存能够得到部分减轻,大大降低了销售成本。

(2)顾客的互动性:通过数据库,化妆品企业可了解并分析顾客的购买行为及需求,加强与顾客的沟通,以便从中选择目标顾客并针对其需求不断改进产品承诺开发新产品。利用消费者提供的信息,不仅可以产生最佳的业务代表和经销商,还降低了渠道成本与营销成本,让企业的竞争优势变得更大。

(3)时空的广泛性:网络营销活动可以发生在任何地点,跨越了空间的局限性,消费者足不出户,鼠标一点,即可进行对化妆品的比较与选购,满足消费者购物方便性的需求,大大提高了消费者的购买效率。应用互联网,企业间的信息沟通加快,有企业的库存和生产计划能够得到有效调整,生产、运输时间能得到有效降低。

(4)使用的灵活性:无论化妆品企业规模大小,都可采用网络营销方式。企业既可以此作为补充渠道,又可以此作为企业营销的唯一渠道或主要渠道。小型化妆品企业一般很难实施有效的专柜、直销和多渠道等传统的营销方式,网络营销的灵活性为小型化妆品企业带来的方便,赢得了更多商机。互联网的应用,使企业产品信息能更快的,从各方面展现产品和介绍其功能,通过Email 与用户及时沟通,能快速解决问题。

(5)个性化的营销方式:网络营销能轻易地通过数据库管理与分析,实现“一对一营销”,充分满足化妆品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网络营销为中小企业提供了一个强大的竞争武器。在我国。半数以上的化妆品企业为中小企业,要想进入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的考验,就要求企业能及时得到国外市场的信息,同时尽可能在全球范围内展示自己。

二、化妆品网络营销的特点分析

(1)针对性――社区营销。网络广告花费上升速度最快的网络媒体之一就是社区类网络媒体,尤其是在互联网产业非常发达的美国更是如此。据统计,2012年全球社区类网站的广告花费将达到40多亿美元。当前,社区类网站的发展势头迅猛,如何利用社区网站做营销,越来越得到关注。在网络时代,有共同兴趣爱好的人聚集在一起,并会将一个兴趣圈打造成为消费圈。消费者因为共同的个人兴趣爱好,形成了属于自己的社群。在社群这个非正式组织里面,消费者之间交流购物心得,评价产品优劣。

(2)消费性――宣传对象差异。从消费角度看,网络社群营销对特定消费群体的营销更具有针对性和精准性,更有利于有效传播。化妆品具有消费性,在开展网络营销的时候要关注不同群体的美容消费能力。以年轻人为主的消费群体,不适合消费档次相对较高的化妆用品;而一些价格比较高的化妆用品,则适合在白领阶层等消费群体聚集的媒体上做宣传。在开展网络营销的时候要注意针对相应的人群。

(3)体验性――详细说明。化妆用品是一种需要大量用户体验的产品,消费者需要对产品的性能、成分等进行了解,在开展网络营销时,要增加产品展示以及产品的详细说明,必要的时候可以借助更多的技术手段来让消费者更加详细地了解化妆品,以提高网络营销的效果。通过以上分析可知,在进行网络营销时,要根据化妆用品的特点,针对不同的用户群体、不同的消费能力、不同的专业需求制定相应的网络营销策略。

第3篇:网络营销计划范文

关键词:网络经济,化妆品,网络营销

 

随着网络技术应用的不断普及,网上购物市场迅速崛起。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的《第27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止到2010年底中国网民规模已达到4.5亿,网上购物用户规模达到1.61亿,使用率达到了35.1%,较2009年的28.1%提升了7个百分点,增幅在各类应用中居于首位。另一方面,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们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化妆品已逐渐由奢侈品演变为日常消费品,不同群体的消费者在化妆品上的消费都有所增加,根据有关部门的统计,化妆品方面的消费支出占到了女性总消费的31.9%。面对网络经济革命的冲击,化妆品行业将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首先,互联网在不断改变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同时,也在改变着化妆品市场的生产方式和销售方式。化妆品企业只有跟据不断变化的情况做出相应的企业战略调整,才有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其次,网络营销是网络经济下企业的主要营销模式论文格式,在激烈的网络市场竞争中,化妆品企业必须运用恰当的营销策略来拓展自己的产品市场,以获取更多的利润。

一、化妆品网络营销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一)化妆品网络营销的现状

化妆品网络营销是传统化妆品市场营销方式与网络市场营销方式的整合。网络营销方式的起步比较晚,制约其发展的瓶颈也比较多。就我国目前化妆品市场来说,无论在资本实力、产业结构、技术含量、品牌影响和市场份额等方面都与世界发达国家存在相当大的差距。形成这一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原因还是集中在化妆品行业和网络营销发展方面。我国化妆品行业起步较晚,行业发展仍不健全。网络营销本身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人们的消费理念和企业的营销策略有待于进一步转变。

根据我们从google上搜索的资料,目前国际上主要的化妆品品牌,包括L’Oréal、Estee Lauder、Maybelline、Chanel、Olay、Ponds等,都建立了自己的品牌网站,进行产品营销和推广。同时,我国设有网站的化妆品企业也多达数百家,如白大夫、大宝、丁家宜、珀莱雅、采诗等。中国美容化妆品网建立的化妆品黄页,是我国化妆品行业首个信息时代的资料数据库,该数据库目前已收录化妆品及相关行业企业19000多家。越来越多的化妆品企业通过自身的网站和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同消费者进行交互活动,进行网络营销。

从上边的资料我们不难看出,我国化妆品行业网络营销虽然起步较晚,但是相对于其他行业其网络化的进程还是比较快的。同时,我们还要认识到目前我国化妆品网络营销还存在许多问题,有待于我们去研究和分析。

(二)化妆品网络营销存在的问题

网络营销虽然有利于减少企业和消费者匹配过程中的摩擦,提高交易效率,减少交易成本,增强交易实现的几率,但其真正实施起来却受到许多因素的制约。化妆品网络营销中也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营销理念有待深化

伴随着电子商务模式的不断成熟,越来越多的商品参与到网上销售的过程中来。化妆品凭借其体积小、价值高、订购方便等特点,成为网上购物中仅次于图书和影像制品等少数几种在网上热卖的商品。但网络营销不同于电子交易,其本身并不是一个完整的商业交易过程,仅仅是促进交易的一种手段。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并接受这种新的营销模式,发挥其在产品推广和销售过程的积极作用。

2、营销环境有待完善

近年来,我国互联网的硬件设施虽然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是互联网的软环境还存在很大的不足论文格式,有待于进一步丰富互联网服务业务。同时,我国互联网接入服务的费用相对于人们的收入水平来说过高,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网络用户规模的进一步扩大。作为大众消费品而言,化妆品的目标顾客比较广泛,任何年龄、地域的人群都是其目标客户。但是目前我国互联网发展的区域差异性比较突出,网络用户相对集中于经济发达的地区,年龄上主要集中于青年人,离大众化还有一段距离。网络营销模式作用的发挥依赖于大众化的网络环境,没有普通大众的广泛参与是很难形成有效的市场的,所以化妆品网络营销环境还有待于进一步改善。

3、营销策略有待创新

营销活动的重点应该在于企业与消费之间的交互活动,而目前大部分化妆品企业的网络营销只是将企业基本信息到网上而已,缺少对企业形象及产品所作的具体系统的介绍,更缺少与消费者之间的交互活动。同时,电子商务活动是一系列业务的组合,包括信息搜索、网上交易、电子支付、物流配送以及售后服务等环节,任何一个环节的不足都可能导致交易活动无法实现。网络营销更注重消费者需求的重要性,企业通过其良好的服务来满足消费者个性化的需求。对于生产快速消耗品的化妆品企业来说,上述的因素都可能成为阻碍化妆品网络营销发展的主要因素。为此,要想使化妆品在网络市场上取得一个良好的销售业绩,其网络营销策略还有待于进一步改进和创新。

二、化妆品网络营销策略

随着网络销售份额的不断增加,化妆品企业应该不断改变企业的营销策略,在现有营销的基础上开展网络营销,通过新的营销方式来构建并维持自己品牌的形象,在留住现有老客户的基础上,寻求新的用户,以期为企业带来更大的利润。

(一)品牌策略

企业品牌营销过程中要注重产品的品牌定位以及新产品开发的目标应该与企业的目标客户保持一致。网络营销也不例外,企业网络营销对应的客户应该定位在使用企业产品和服务的消费者范围内。化妆品企业可以通过自建网站、网络广告以及个性化营销等网络营销方式来推广自己的品牌,树立企业品牌形象。化妆品企业在开展网络品牌营销时,要突出自己品牌的优势以及与其它品牌的差异性。据有关调查显示,目前国内化妆品市场上还缺乏针对男性肌肤特质而研发的化妆品。据有关调查显示,绝大多数的男性化妆品只是在女性化妆品基础上稍作改变,这样的做法是很不科学的,有待于针对特殊人群的化妆品品牌的开发和推出。品牌策略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培养顾客的忠诚度论文格式,通过各种策略来提高顾客的忠诚度,使顾客钟情于自己企业的品牌。

(二)价格策略

价格策略主要是通过产品的价格优势来取胜的网络营销策略。网络营销能够有效的降低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交易成本,它缩短了企业与消费之间的中间环节,降低了产品推广和售后服务的成本,进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化妆品产品的价格。因此,当传统化妆品企业开展网络营销时,要谨慎地制定价格策略。一些化妆品企业成功的经验告诉我们,在进行网络销售时,打造一个全新的品牌,使得消费者无价格和渠道的对比和冲突。在产品品牌逐渐成长壮大时,再开设实体店铺进行辅助销售,为消费者提供全方位的消费体验。

另一方面,化妆品企业可以根据自己产品的特性采取不同的定价策略,对于没有竞争力和处于推广期的产品应制定低价,甚至是免费的策略,来培养顾客群。这种定价方式不仅能够达到促销产品的作用,还可以得到试用者的资料,这样企业就可以将试用者作为企业的潜在客户,最终将其发展成为本产品甚至本企业的消费者。对于有竞争力和特殊功能的化妆品,企业可以不用考虑其竞争者而制定高价,这对于高端化妆品来说也是比较合适的策略,主要用于满足没有设立品牌专柜的地区消费者,扩大其销售市场。

(三)促销策略

根据市场营销原理,促销是指用一种有说服力的方式来沟通和传递产品信息。网络营销对企业来说,就是一个能直接向最终消费者促销其产品和沟通信息的有效渠道。化妆品企业可以通过广告促销和电子邮件促销等方式开展网络促销活动。此外,化妆品企业还可以在他们的网站上向消费者推荐他们的中间商,鼓励网络用户使用传统渠道。因此,对于化妆品企业来说,可以采用多种促销策略的组合。例如,化妆品企业只在网上提品信息,而不接受在线订单,或者直接开展网上销售业务,也可以鼓励渠道伙伴在他们的网站上刊登广告等。或者对两种渠道的促销是各自独立的,采取不同的优惠时间、不同的促销方式等。

(四)服务策略

服务策略是指利用多种网络服务方式以达到促销自己产品的策略。企业可以通过建立会员网络或者通过电子商务中介平台来实现企业的服务策略。化妆品企业可以通过建立自己的会员网络来形成自己企业的网络用户团体,通过会员制促进消费者之间的相互联系,交流彼此的体验感受论文格式,以及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联系和交流,培养消费者对企业的忠诚度,并把消费者融入到企业的整个营销过程中,使会员网络的每一个成员都互惠互利,共同发展。

化妆品企业还可以通过第三方建立的电子商务中介平台开展网上营销和销售业务。网站的建设和维护的成本相对较高,其资产专用性也比较强,中小型企业很难在发展初期通过网站自建的方式来开展网络营销业务。对于中小企业来说,他们可以将产品交付给网上电子商务交易平台代售,以获取更佳的销售成果。大企业也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来增加自己产品与消费者更广范围的接触,扩大销量。

三、结语

网络营销是指利用互联网开展的市场营销活动,是与网络经济相适应的新型市场营销模式,代表着现在以及未来企业营销的发展方向。它不仅是一种技术上的革命,更是一种深层次的观念上的革命。网络营销有其自身的特点和优势,需要我们去不断地探索和研究,去最大限度的挖掘、释放网络这一特殊新生代媒介对企业和消费者的价值。化妆品的特性决定了其有利于开展网上销售业务,因此化妆品企业应该抓住网络经济冲击带来的营销方式转变的契机,创新企业的营销战略,利用网络媒介树立企业的品牌,拓展企业的市场,完善企业的服务内容,创造更大的利润空间。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第27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2011.1

2、中国妇女杂志社等.2009-2010中国女性生活状况报告[R].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

3、斯特劳斯等.网络营销[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7

4、查菲等.网络营销战略、实施与实践[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5

第4篇:网络营销计划范文

关键词:O2O;服饰搭配;网络营销;营销平台

一、大学生服饰消费行为特征

在当代大学生日常消费中,服饰消费占较大比重。经调查,大学生日常消费开支比例中,服饰类占到21%,仅排在日常饮食及日用品开支之后。同时,大学生在服饰消费方面具有以下特点:第一,消费能力有限,消费水平较低,但消费欲望强烈。第二,对服饰价格较敏感,但追求性价比。第三,对服饰的品牌、材质要求不高,但强调个性。第四,消费场所以校园周边实体商户和网购平台店铺为主,较少到大型商城消费。

二、大学生服饰消费和校园周边服饰商户经营中存在的困境

1、大学生服饰消费中的困境。第一,在网购平台的店铺中进行消费时,除了商品价格以外,难以获取商品全面、真实的信息,更难体验穿戴的效果。由于网店的商品常存在尺码不标准,图片过度美化超出真实效果,图片存在色差,面料、材质无法直观感受等问题,经常出现收到的商品与网店描述或学生预想有较大差别的情况。这直接导致退换货、纠纷甚至经济损失。第二,在校园周边实体商户进行消费时,虽然试穿体验更好,但经常遇到断码、缺货等问题,直接影响交易的达成。

2、大学生获取服饰搭配咨询的渠道不畅。虽然大学生群体服饰消费水平不高,对商品品牌、材质要求也不高,但却对服饰的风格搭配和流行趋势有较高的要求。一方面,这个年龄段的人群更关注服饰流行趋势,也更愿意尝试多种风格。他们在张扬个性、展示青春风貌方面有强烈的需求。另一方面,大学生毕业前都面临着求职就业和面试入职,对着装与搭配有更专业的要求。

但大学生群体获取服饰搭配咨询的渠道却并不畅通。时尚咨询类网站的客户定位并不以大学生群体为主,传递更多的是当前国际流行风潮和高端品牌信息,与大学生实际需求缺乏接轨。校园里除了个别选修课程外,也没有相关的能系统掌握服饰搭配技巧的学习渠道。

3、大学周边服饰商户经营中的困境。大学周边的服饰商户在经营中也存在一些困境。第一,品牌服饰线下成交率低,逃单问题较严重。很多大学生经常到服饰店挑选喜欢的商品,经过试穿找到合适的样式、款式后却并不购买,而是到网上搜索同款商品,经过比价后在网上购买。第二,线上营销效果相比线下面对面营销的效果并不好。目前大多数实体服饰商户都在网上开设了网店。但相比线下的营销,客户在网店停留时间短,访问深度不足,点击购买率低;商品详情页的商品信息展示不完全,客服沟通能力有限,推荐商品困难;关联销售效果不理想,客单价提升困难。

不论是从大学生服饰消费的角度,还是从大学周边服饰商户营销的角度,以上这些问题都是普遍存在的,需要有一种好的商业模式来改变这个现状。

三、基于O2O的服饰搭配一体化网络平台的提出

1、O2O电子商务模式的特点与类型。O2O是Online To Offline和Offline To Online的缩写,是利用互联网使线下商品或服务与线上相结合,线上生成订单,线下完成商品或服务的交付。O2O模式是目前发展最迅速,应用最广泛,大众关注度最高的电子商务模式。O2O模式除了可应用于实体商品外,通常以本地化生活服务为交易对象,如娱乐、餐饮、旅游、票务等。它的交易流程相对简单,主要包含线上挑选,在线支付和线下消费体验三个环节。而且O2O的先支付后消费的方式,很容易评判线上推广的效果。通过提供商家信息,在线预订,价格折扣等方式,可以带动线下的经营和销售。对于消费者而言,它可以提供更个性化的服务,提高信息搜索效率,降低交易成本;对于商户来说,它更容易获得用户消费信息,精准定位用户需求,便于后续服务的改进和对客户数据的挖掘。总的来说,O2O模式是一种能很好将线上和线下两种经营方式结合起来的电子商务模式。

O2O模式的应用具体可以分为四类:团购模式、二维码模式、线上线下同步模式和仅用于营销推广模式。

2、基于O2O的服饰搭配一体化网络平台的提出。本课题基于O2O电子商务思想,探讨构建一个服饰搭配和服饰营销一体化的网络平台。该平台将在校大学生和校园周边服饰商户作为主要服务对象;将服饰搭配咨询传播,商户销售信息,大学生服饰搭配经验和服饰消费经历分享,商户与大学生互动点评集中于网络社区;将线上营销与消费和线下营销与消费相互引导。从而使大学生和校园周边商户摆脱现有困境。

四、平台的商业模式

从价值主张、目标客群、营销渠道、客户关系、核心能力、合作伙伴、成本结构和盈利模式8个要素概括平台的商业模式如下:

价值主张:方便大学生获取服饰搭配咨询,提供服饰搭配与消费分享平台;为校园周边服饰商户提供社区化营销渠道,使线上和线下营销相互带动。

目标客群:大众市场和区隔化市场,以在校大学生为主。

营销渠道:网站,社区工具,未来拓展到手机APP。

客户关系:通过线上线下互动和社区互动,提升用户粘性。

核心能力:针对大学生的服饰搭配咨询,社区化的营销平台,线上线下互相带动的业务流程。

合作伙伴:校园内和校园周边的服饰经营商户,其他涉及大学生生活的相关商户。

成本结构:开发成本,运营成本,人力成本。

盈利模式:商户广告费,交易佣金,品牌推广费。

五、平台主要功能与业务流程

1、平台的主要功能。平台主要分为信息和互动社区两大部分。信息部分主要由网站针对大学生群体的时尚流行资讯,服饰搭配资讯,校园周边商业活动资讯,校园生活资讯,商户广告与品牌最广信息等。

互动社区部分采用会员度,商户和在校大学生经过身份审核后可注册为用户,并文字,分享图片,相互评价。社区分为若干板块,主要的板块有:小锦囊――学生或商户分享服饰搭配心得和经验;自拍秀――学生展示自己服饰搭配图片,或商户展示店铺商品图片;淘宝记――学生分享自己线上和线下购物经历;自由换――学生之间二手服饰交换;最实惠――商户店铺商品优惠信息;免费搭――商户店内免费试穿或搭配服饰信息;美丽团――商户团购信息。

2、Online To Offline业务流程。学生通过平台访问商户网店形成线上购买在平台发起搭配分享并附商户实体店地址和商品购买链接引起其他用户线上购买或线下购买商户为发起分享的学生提供线下购买优惠学生到商户实体店优惠复购。

3、Offline To Online业务流程。学生通过平台获取商户线下优惠信息形成线下购买在平台发起搭配分享并附商户网店链接和商品信息引起其他用户线上购买或线下购买商户为发起分享的学生发放网店优惠券学生到商户网店优惠复购。

从上面对平台功能和主要业务流程的介绍,可以看出,通过信息和互动社区两大功能部分的融合,以及两种主要业务流程的相互引导和循环,就能解决前文提出的各种问题,给平台的用户和平台的运营者都带来良好的收益和回报。(作者单位:河北师范大学信息技术学院)

基金项目:2013年河北师范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美搭网建设与研究”。

参考文献:

[1]CNNIC.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OL].[2015-01]. http:///hlwfzyj/hlwxzbg/201502/P020150203551802054676.pdf.

第5篇:网络营销计划范文

一系列的数字让所有投身于互联网以及关注互联网的人再一次热血沸腾――CNNIC第21次调研结果显示:中国网民数已增至2.21亿人。中国网民数增长迅速,2007年一年则增加了7300万人,年增长率达到53.3%,在过去一年中平均每天增加网民20万人。目前中国的网民人数位于世界第一。中国网民人均上网时间3.28个小时,而电视平均的使用时间才只有1.21小时。

庞大的用户数量和如此高的用户接触度已经使互联网彻底摆脱了几年前被人称为“除四大传统媒体外”的第五类媒体的身份,而跃升成为与传统四大媒体并驾齐驱的,甚至是超过了传统媒体的重要媒体。

选择众多,如何入手?

互联网的存在以及其日渐重要让所有的营销人都兴奋起来,而兴奋之余又多了一丝茫然――互联网营销究竟该如何做?

互联网营销的层面有很多,有EPR(网络公关),有IWOM(互联网口碑营销),有EAD(互联网广告)......

互联网营销的手段也有很多,可以跟门户网站进行专题合作,可以投放公关软文,可以根据不同网站的用户人群进行形式丰富的网络广告投放,可以做SEM(搜索引擎营销),可以做IM营销,可以做论坛营销,可以做博客营销,可以做WIKI营销,可以做流媒体营销......省略”这个网站名字(其中大部分还是水印,转载的时候也无法去掉),到后来推出的视频更是鲜明地打上了“兰董”在woyo的空间地址。

一个网站,为了知名度,为了流量,已经、可悲到这样的地步了么?――这叫什么?非常规营销?名人效应?还是所谓的“事件营销”?――笔者给它起了个名字:“激怒式营销”。

悲哀与愤怒之余,整个事件的策划和执行过程有很多地方还是值得学习和研究的:

策划之高明1――“植入”而非“直述”:制造一个话题人物,以人物为核心引起网友的关注,再置入网站信息,继而提升网站知名度――只不过,不是正面人物,而是一个更能引起人们关注的负面人物(正所谓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

策划之高明2――“借势”:恰逢一个“90后”女孩大骂“80后和70后”的视频大火,于是策划者趁热打铁,推出一个“70后大骂80后和90后”,骂得更加变本加厉,让事件再次升温。

执行之高明1:制作精良――“兰董”的所有视频的制作水平是比较高的,而且处处可以体现出策划者的“用心良苦”,每一个道具和细节都处理得十分谨慎,并给之后的执行打下了伏笔。

执行之高明2:职业推手――可以看出“兰董”事件的推手是一个训练有素的团队。从视频地点(土豆、六间房等视频网站),到论坛转载地点(制作大量的视频链接和视频截图到各大论坛),每一个步骤都是事先安排好的。

执行之高明3:弄假成真――这也是笔者认为最为高明的一点。事件策划者的高明之处就在于他太知道会有人质疑,也太知道一旦舆论的方向偏重于质疑,那么这个策划就失败了。

于是事件的策划者自说自话地给了这个话题“证言”――先是有“好事者”将他们处心积虑设计好的所有“道具”一一指出:全都是世界名牌,每一个都价值不菲(应该是艳照门给了策划者这个灵感)。再是有人发帖说亲眼看到“兰董”出席名流拍卖酒会――于是让所有人都不再质疑“兰董”是不是真的有钱,只会让人谩骂“兰董”是个神经病,从而更加愤怒。

执行之高明4:团队作战――“兰董”的“粉丝”逐步登场表示支持“兰董”,正反PK不断制造声音。从人的良知道德上来说,“兰董”是应该没有支持者的,可恰恰相反的是,“兰董”的粉丝随处可见,而且全都跟“兰董”一样,出口成“脏”,言语挑衅。于是网友们更加出离愤怒,更加恨“兰董”,“兰董”也更加出名。(这一招估计是跟超级女声的网络炒作学的。)

“兰董”事件的策划者在Sonia看来是个高手――他熟悉网络传播规律,他懂得借势,他借鉴了JLF、艳照门、超级女声等等网络热门事件的传播规律――但是他忽略了至关重要的一点:他忘了他在做营销。如果把一个品牌做得臭名远扬也叫“营销经典”,那广告人和营销人都辞职吧,已经没有继续再这个行业奋斗下去的必要了。

另一个比较成功的事件营销案例:北大汉服酒礼事件。

这是为五粮液做的一次很成功的事件营销。整个事件的策划思路非常清晰。当时正值“汉服”热炒,策划者借助当下这一新闻热点与北大服饰文化交流协会合作举行了“汉服秀行酒礼”活动。

“北大学子”、“汉服文化”、“酒文化”、“效古省今”等等话题点的切入,让这个事件本身具备了极强的传播力。而品牌信息的植入正是这个事件中最重要的道具――五粮液酒。整个事件策划不但体现出五粮液酒的文化内涵,还帮助企业传播了五粮液酒历史悠久的概念。

事件在新浪博客上进行首发,并迅速被推到了新浪博客首页,以及新浪首页。之后,由“网络推手”进一步推动,开展正方两方面的PK,拉入一些名博参与,迅速扩大这个话题的影响力。之后在短短的时间内,事件便迅速扩大。

第6篇:网络营销计划范文

(1)对信息化有一定认识,但程度较低。目前,我国信息化管理程度、标准化整体水平相对偏低,对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率低,不同产业的物流信息较分散、封闭“,信息孤岛”现象随处可见,企业各自为政,难以发挥信息化的整体效能和实际价值。(2)网络营销没有和物流完全接轨。一方面物流仅仅作为网络营销的末端结构,没有真正地融入网络营销中,另一方面在物流工作环节中,网络营销作为媒介的工作量不大,使得信息化的作用并没有得到真正地施展。(3)专业设备和技术研发缓慢。标准制定和新技术应用的相对滞后,使得先进信息技术在物流行业的研发、转化、应用和推广的水平较低,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信息资源配置不合理,开发利用和交换共享的能力不足。

2网络营销下物流信息集成化方案设计

物流管理是综合采购、仓储、运输、配送、营销等方面的管理,采集这些管理活动的信息,并通过信息集成,实现物流信息化。

2.1采购信息化

信息化采购将转变企业的传统采购形式,它是不一样的商业模式,它有缩短采购周期、节约采购成本、实现信息共享等优势,是现代采购业发展的方向。信息化采购比一般的电子商务和一般性的采购具有更多的概念,它不仅仅能完成采购行为,而且能利用信息和网络技术对采购全程的各个环节进行管理,有效地整合了企业资源,帮助供求双方降低了成本,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采购信息化首先要实现采购部门内部管理的信息化,要建立内部管理系统的平台,为外部采购提供支持。采购内部管理系统把采购员的采购单作为现实中的各种单据,在采购流程中通过对采购单的提交、审核、跟踪等信息的采集,实现信息的集成,便于管理者监察采购单的完成情况。采购单的流通减少了以往纸质化的浪费,省去了信息传递的中间环节,加快了信息的流通速度,提高了信息的流通质量,且减少了因为人工传递而产生的错误。外部采购信息化在采购商和供应商之间展开,具体表现在:(1)企业与企业之间的采购活动不用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在B2B平台上网上办公,面对面的信息交流让信息交流更加透明化、实用化、数字化,使采购活动更有效率。(2)电子商务使得采购流程更加简化、实用,省去了中间环节,降低了业务的错误率,通过数据分析和化解,不断实现数据的有效利用和集成,为企业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3)通过系统和多种采购方式的实施来优化采购活动。如框架采购、竞价采购、网上团购等来加强采购管理,降低物资的采购价格,提高工作效率,缩短采购周期,实现“零库存”。

2.2仓储管理信息化

仓储管理是现代物流的重要环节,在企业发展中起着调剂余缺、平衡供求的重要作用。在现代化物流管理中仓储环节的信息化至关重要,因为仓储信息化水映着企业的现代化水平,没有仓储环节的信息化,“零库存”就是空中楼阁。建立一个基于现代信息技术和科学管理方法,能对仓储信息进行收集、加工、储存、分析和交换的综合系统。仓库管理中存在诸多环节,通过RFID电子标签在货物收货、分类、上架、拣选、库内加工、盘点,一直到出库。货物在库的每个环节都在仓库管理信息子系统中获取工作指令,而每个环节把变动的信息情况及时回馈给系统,完成“信息监督”后及时备份。仓储管理信息系统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再传输给操作者,以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及时性,实现各个环节的紧密衔接。仓储信息化表现在:(1)仓储企业计算机的使用率在80%以上,计算机管理应用的领域广,不限于几个主要业务,仓储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2)条码技术在物流行业的普及和RFID的大规模应用,RFID技术在整个仓储管理中处于关键性的地位。(3)自动化技术设备在大中型企业仓储中规模化使用,主要是自动分拣设备、自动储存设备以及自动化立体仓库。货物的分类、存放、拣选、包装等方面都实现自动化。

2.3配送信息化

配送的信息化是配送中心减少运输成本,加强在途物流监控的重要措施。公路配送的信息化设计以及调度指挥系统的建立成为关键,因此要建立一个基于互联网的运输信息网络,才能够让整个公路交通信息及订单信息进行集成。在EDI技术不断成熟、GIS系统不断完善,客户对于配送信息实时查询的需求不断加大。完善追踪信息化手段、实时地监控系统成为现阶段配送发展的问题。这里用“3G”技术对运输管理进行设计。“3G”即GPS全球定位系统、GSM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IS地理信息系统,通过“3G”技术对在途物资做到时刻监控,确保物资的安全及流通速度。其工作原理如图5所示,由安装在车辆上的GPS终端接收卫星发送的车辆位置,同时由车辆终端采集系统采集当前车辆的诸如行驶速度、油量、运输货物等信息,经由无线通讯网络将这些信息发回运输管理信息系统。运输管理系统将位置和状态属性信息匹配在电子地图上,能直观地显示车辆的相对位置。当GPS车载终端接收到GPS卫星定位数据后,自动计算出自身所处的地理位置的坐标,由GPS传输设备将计算出来的位置坐标数据经车载终端处理后,经GSM通信机发送到GSM基站,并经该网络将数据传送到运输管理系统,然后经解码处理,将收到的坐标数据及其他数据还原后,与GIS系统的电子地图相匹配,并在电子地图上直观地显示车辆实时坐标的准确位置,服务终端可以在网上进行车辆信息的收发、查询等工作,在电子地图上可以清楚而直观地掌握车辆的动态信息(位置、状态、行驶速度等)。同时还可以在车辆遇险或可能出现险情时,进行各种必要的遥控操作。“3G”技术是运输配送信息化的主要组成部分。对于物流公司,对货运车辆的监控管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需求:(1)车辆、司机和货物的安全;(2)对车辆(货物)位置和状态的及时掌握;(3)及时与车辆进行信息沟通;(4)对车队进行远距离的操控;(5)对司机行驶时间监控。所有信息汇总到物流管理系统,进行集中的处理分析,实现运输配送的信息化管理。

2.4营销信息化

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在营销中引入信息化营销的理念,对营销活动的各个环节进行整合,建立一个完善的现代化营销系统。据统计,营销信息化建设的市场规模保持快速的增长,2012年达到了31.8亿元,2007年-2013年的市场规模复合增长率接近20%。建立完善的营销信息化系统,使企业能更好的与市场联系在一起,提高企业对市场变化的敏感性,加快信息的流通和集成,有利于决策者对市场做出正确的判断。在营销信息化系统下,设有营销准备系统及营销实施系统,其下属还包含各类子系统,共同完成整个的营销环节。其营销信息化系统优点如下:(1)营销信息化解决方案在市场竞争中,帮助企业及时与客户沟通,时时掌握客户需求变化,能够有效地提高客户的满意度和忠诚度,顾客管理子系统,对数据库中的信息进行分析、演练,分析出适合各种顾客的营销手段和方式;(2)针对不同的客户做方案设计并调研,可以尽量满足客户的需求;(3)营销决策子系统对复杂多变的调研结果进行分析、整理,使决策者能把握市场脉搏,及时有效地做出决策。综上所述,通过上述四个子系统(采购信息化、仓储信息化、配送信息化及营销信息化)的相互连接,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提供决策信息,以帮助企业适应市场的变化,在竞争中获得更多的利润。

3我国企业物流信息化改进的建议

尽管目前我国企业物流信息化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但是物流信息化道路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根据本文的设计方案,提出以下几点建议:(1)物流信息化建设的前提是基础设施的水平。发展物流信息化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如:采购,仓储,配送,营销等环节,整合相关领域的信息资源并进行集成,这样才能最大化地节约成本。(2)物流环节业务流程要不断向规范化、标准化方向发展。这对整个信息的整合和流通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也是系统设计的关键。将集成的信息进行共享,使整个物流链上的各个环节紧密契合。(3)加快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抓住网络这一重要资源,发展物流环节的渠道多样化、网络信息化的管理系统,有利于目前大数据时代的信息集成。(4)物流信息化建设要选定适合的方向。中小型物流企业可以走精细型信息化道路,大型物流企业可以搭建顾客为导向的核心业务系统。

4结语

第7篇:网络营销计划范文

关键词:网络文化 后现代主义 网民

网络生活是人类不可逆转的生存境遇。网络作为一种先进的工具和手段,作为人们生活生存的重要条件,并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为经济、文化繁荣,为人类的现代文明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它极大地促进了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发展。在网络文化时代,传统文化的霸主地位将不断削弱,然而网络文化这种数字虚拟性、全球跨时空的新文化,无论就其形式与内容都迥异与以往所有的文化,它对现实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其来势汹汹,不得不引起我们对高度重视。

一、网络文化引发了“后殖民时代”

网络文化的全球传播性使得全球不同国家与地区间的文化在近距离传播与交融,促成和改变了文化的生产与消费,一种由西方主导的网络媒介文化正在迅速地扩张。西方人利用网络文化的全球性特点,向全世界传递、渗透他们的文化符号,使西方文化理念成为全球共同的文化追求,网络文化成为了美国等西方国家扩大文化影响、推行文化霸权的一种重要手段。

网络兴起于美国,在网络的核心技术的创新方面,美国处于绝对的优势地位。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掌握了网络中的话语霸权,他们正利用网络文化全方位、全时空、全天候地向世界推行着他们的价值标准、意识形态、风格时尚和文化理念,正是得益于网络文化巨大传播功能的协助,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掀起了所谓的“后殖民时代”。他们利用网络传播把发展中国家甚至某些发达国家的文化挤压到一边,给这些国家的文化带来了巨大冲击,同样,这也对我国的社会主义价值观与思想观念也造成不容忽视的影响。互联网的发展,其实就是资本主义向世界扩张的一种新形式,强势文化的侵袭,强迫其他国家接受并成为其文化殖民地。阿尔温?托夫勒曾在他的《权利的转移》一书中说道:“世界已经离开了暴力和金钱控制的时代,而未来世界政治的魔方将控制在拥有信息强权人的手里,他们会使用手中掌握的网络控制权、信息权,利用英语这种强大的文化语言优势,达到暴力金钱无法达到的目的。”这就是网络文化带来的“后殖民时代”,也有人把网络文化传播带来的这种现象称成为电子殖民主义、网络霸权主义、网络文化帝国主义等等。

二、动摇了主流政治意识形态,权威话语被消解

人的思想政治意识的形成需要一个特定的社会环境。网络的后现代多元化特征使网络社会里并存了各种类型的的政治文化,从而形成了一个纷繁复杂的政治文化环境,如今网络上充斥着各种各样的意识形态信息,影响了我国现实社会中的主流意识形态,使得整个社会的政治价值趋于多元化。在传统社会发展过程中,我们国家曾形成了一系列成功引导舆论的调控管理机制和方法,并一直有一条以主流文化作为社会精神、时代精神的主线伴随其中,它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之一。而网络时代过度强调自由与个性,弱化了权威观念和主流意识,使互联网大大突破了党和政府的控制范围。网络社会的“开放性”、“无疆界”正是体现了后现代主义所强调的“解构”与“多元化”。网络社会上各种不同宗教、不同思想、不同价值取向的人交织在一起,网络文化处于一种无序混乱、多元化的状态,主流话语就很难形成。

当下,网民已不简单满足于资讯的共享,同时也参与到信息的生产与传播之中,争取网上话语权,这样带来的结果,就是使网络文化呈现出一个显著的特点――去中心化、去权威化。由于网络缺少规范并且难以用规范进行有效制约,没有了权威的约束和掌控,导致许多网民认为个人无须为自己的言行承担责任和义务,于是无视法律、伦理道德,在网上的言辞大胆、行为出位,甚至有不少人肆无忌惮地在网上各种挑战政治权威的观点,发表过激言论、发表不健康文章等。网络发展引发的这些变化,使个人和非政府组织的影响力扩大,极大地冲击着政府的权威,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力和生命力。

三、追求不受限制的自我,道德约束力减弱

网络“无中心状态”与后现代主义理论所强调“非中心化”是一致的。网络的共享性特别强,谁也不可能垄断信息资源和信息系统,网络创造虚拟社会能宽容地接受所有社会成员。许多上网者往往在现实社会分层中是处于弱势,也就造成了其不满于自身处境的心态,网络虚拟社会的产生,尤其是网络的无标识状态、无规范约束正好为他们的释放和宣泄提供了机会,即使他们的某些叛逆行为遇到麻烦时也可及时转换角色或退出。

现实社会种种约束在网络中的消失,导致最大限度地与现实世界的责任相分离,从而网民感到无比自由、放松,道德的约束力公然地受到了挑战。在虚拟的网络社会里,网民们可以不必以自己的真实面目进行网络交际、信息与传播,人人都戴着假面具,任何人在这个虚拟社会里都可不以现实社会的行为准则来约束自己的言行。尤其是一些在现实社会中被归类为怪异、孤僻、被边缘化的人,摆脱了现实社会中诸多伦理道德的束缚,在网络这个自由的世界里,他们尽情地释放现实中压抑的情绪,极易过度放纵自己的行为,甚至冒名顶替、虚假欺骗、肆意辱骂、攻击他人、传播流言蜚语等等,网络失范行为层出不穷,这时的他们早已忘却了社会责任,将道德意识抛在了脑后。而针对网络行为起到规范作用的道德体系一直处于真空状态,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网络道德规范缺失,网民们自由地放任自我,各种在现实生活中被压抑的不良欲望开始显现,大量网络失范行为产生。

四、网络文化极强的娱乐性消解了传统价值准则

追求快乐,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天性,网络文化的娱乐性正是迎合了这一点,使网民们都沉浸在一种无深度无意义却轻松刺激的感官狂欢里。当代狂欢理念是从后现代文化中移植出来的,即狂欢是大众欲望释放的一种普遍形式,狂欢之所以能成为新的叙事类型,就是因为狂欢与欲望释放本是同一性质的不同表现。当今,消费与享乐已不仅仅是人生的补充,更成为了一种事业,成为大众的人生奋斗目标。

当下的网络世界就是一个虚幻的感官狂欢的世界,网络游戏、网络歌曲、网络明星盛行于网络中,网络文化极赋商业性和娱乐性,迎合的是文化公民“最低的大众素养”。网民在网络中恣意扮演各种角色,追求着裸的后现代主义的狂欢哲学,将高高在上的权威、经典掀翻在地,网络成为网民们尽情狂欢、娱乐、宣泄、消遣、释放的场所。网络文化中的“网络恶搞”、“ 网络游戏”等种种娱乐形式大多数都是品味低下、审美情趣淡化、商业气息十足,它们对传统的伦理道德、价值观念和历史观念进行了调侃和嘲讽,对原有情节的任意编造,对严肃历史的随意剪裁,对崇高形象的随意嘲笑,它们大都只是感官上碎片化的剪贴,是一种轻松而又无规则的娱乐,平面而又机械化的复制,杂糅而又毫无深度可言的媚俗。寻不到其中任何固定意义联系,网民都沉浸在后现代一种无意义、无韵味却轻松刺激娱乐无休止的视觉轰炸中,他们满足于视听的感官刺激,放纵、刺激、玩耍、宣泄、恶搞成为当下网络文化的情感特征。沉浸在纯直觉满足中的网络大众,已不再追求人性的意义与传统的审美价值。传统的价值准则在娱乐性极强的网络文化风行中逐渐被解构。

五、人际关系信任危机,现实人际关系冷漠化

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将人与人和人与社会的关系引向以网络为交流中介的方向发展,过去的面对面的直接交流逐渐被网络的“非亲身性”交流替代,网民们越来越喜欢生活在虚拟的“非亲身性”的后现代景观中。然而,长期依赖于网络交流的网民容易产生现实人际交往障碍,从而人被网络“异化”――使自己变成了电脑的一部分,从而导致人际淡漠、情感疏远,从而远离人群、逃避社会、希望躲藏网络虚拟世界里寻求庇护。

网络交往是一种以网络作为媒介的符号往,网络交往具有的匿名性使得交往主体之间有很强的隐蔽性,这使网络上的交流、信息交换都比现实世界来得自由,交流者往往会产生很强的虚无飘渺感。网络上的交往者可以任意地进行包装自己,或者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任意变换、创造网络中的个性角色,从而使得虚假信息的泛滥,以置于在很大程度上人际关系遭遇了信任危机。同时一些人在现实生活中总感到压抑,于是选择上网作为逃避现实的手段,长期沉溺于网络构建的虚拟空间,网民不可避免地过着离群索居的生活,从而造成现实人际交往减少,人变得对现实生活的感觉日益陌生,长此以往甚至丧失了对现实的认知能力。

网民习惯了网络虚拟的生活之后,反倒变得不适应现实真实的生活,或是将在网络中培养出来的任性、放纵、撒谎、不负责等不良行为带入生活中,长此以往,网民与现实人物的接触和交流逐渐退化,对现实社会不再关心,而一回到真实生活就会感觉莫名的害怕、恐惧甚至采取回避的态度,从而下意识地疏离了现实社会的人际关系,人的感情变得越来越冷漠,对周围人的幸福以及现实社会的发展都漠不关心。可见,网络人际交往在一定程度上“解构”了传统理性设置的人际交往,将许多人引入“虚拟交往”的怪圈之中。

参考文献:

[1]张品良:《网络文化传播:种后现代的状况》[M].江西:江西人民出版社,2007:104-115;

[2]王岳川:《后现代主义文化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

[3]孟建、祁林:《网络文化论纲》[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2;

[4]尼葛洛庞帝:《数字化生存》[M].海南:海南出版社,1996;

第8篇:网络营销计划范文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的文化功能显著,它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精神生活。而网络文化作为一种新型的文化形态,对人们的精神生活正发生着日益重要的影响。在中小学校园里,校园网络文化已逐渐走进了中小学生的生活世界,并成为他们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校园网络文化发挥着积极作用的同时,不良的校园网络文化的消极影响也日渐突出。如何防止校园网络文化的负面效应?这就要求各个中小学校要正确引导中小学生,克服不良校园网络文化的消极影响,努力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为中小学生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最终为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服务。

一、校园网络文化的积极影响

校园网络文化是指在校园这个特定环境中,以学校管理者和全体师生员工组成的校园人为主体,依赖于以信息、网络技术以及网络资源为支点的学校教育、学习、生活、管理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相对稳定的、逐步成熟的文化。网络文化正改变着中小学生学习兴趣、生活习惯和思维方式,是传统校园文化的延伸,起着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

1.增强中小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校园网络文化具有十分丰富的资源,包括有关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信息。以前中小学生要查询资料,往往只能去图书室才能实现。随着中小学校招生人数的增加,许多中小学图书室很难发挥其应有的功效。校园网络文化的出现刚好解决了这一难题,中小学生只需掌握检索方法,通过网络就可以查阅到大量有关所学知识方面的信息,方便为今后的学习生活做好计划,从而增强学习的主动性。校园网络文化的出现改变了中小学生以往的学习模式。在校园网络环境中,中小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主开展学习活动,选择喜欢的教材和教师以及适合自己的学习进度,从而使教学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2.丰富中小学生的课外知识

校园网络文化弥补了课堂的局限。对于中小学生来讲,课堂内的知识和课堂外的知识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一方面中小学生要通过学习课堂的知识来奠定基础,另一方面要通过学习课外知识培养自己的特长。校园网络文化发挥了自己独有的功能,使学生增长了知识。校园网络文化所能容纳的学生数,是以往任何学校所不具备的。网络虚拟技术的有效实施,使许多中小学生不出家门就可以到异地求学。通过网络的交流以解决学习中一些难题,从而使教育全面走进中小学生的生活,丰富了中小学生的课外知识。

3.塑造中小学生健康的个性

校园网络文化的出现,使中小学改变传统教育模式成为可能,为发展中小学生的健康个性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校园网络文化中有大量中小学生所喜爱的内容,通过有益的校园网络文化活动,中小学生能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充分地展示自我个性,引导他们健康个性的发展。

4.缓解中小学生的精神压力

中小学生正处于童年到青年的过渡期,他们的独立意识增强,求知欲望不断扩展。校园网络文化具有的参与性、虚拟性等特点,迎合了他们缓解精神压力及发表自己观点的需要。中小学生正越来越多地利用网络相互聊天、收发电子邮件、收发信息等。上网消遣休闲成了他们松驰神经的渠道之一,这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中小学生的学习紧张感,缓解了中小学生的精神压力。

5.促进师生之间的沟通

校园网络文化的传播,使中小学生借助网络了解到有关学校教学方面的情况,同时还可以通过网络与老师交流看法。校园网络文化使校园论坛、校园视频、校园博客、校园电子邮件等成为了加深师生之间情谊的桥梁,促进了师生之间心灵的沟通。教师也日益感受到校园网络文化带来的便捷,他们可以在网络上与学生保持交往。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网络搜寻与教学有关的资料,把课程的有关信息在网络上方便学生提前预习,在与学生相互发电子邮件的过程中,可以交流一些不便正面交流的话题,更好地适应中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二、校园网络文化的消极影响

由于网络文化产品良莠不齐,网络的管理存在真空,学生对不良网络文化缺乏识别力、抵制力,各种不良网络文化严重影响中小学生健康成长。

1.影响中小学生的学习

一方面,中小学生在网上获取的知识是非常有限的,如果不把它运用于实践,很难检验它的真实性。另一方面,一部分缺乏自律的中小学生利用网络抄袭作业,更有甚者从网络上购买作业,还有一部分中小学生很少利用网络查找资料和学习,他们上网就是为了聊天,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中小学生的学习。中小学生过度迷恋网络会减少他们读书的时间,从而影响中小学生的学习。一些中小学生由于沉迷网络难以自拔,正常的学习生活受到影响。

2.影响中小学生身心健康

不良校园网络文化中存在一些没落的价值标准和道德观念等不健康的内容。许多中小学生由于自我约束力不强、道德自律意识淡薄而迷恋上网络。长时间连续上网会造成情绪低落、疲乏无力、食欲不振、焦躁不安、思维迟钝、视力下降、神经功能紊乱等症状。一些中小学生由于无法摆脱对网络的迷恋,导致行动变异、心理失调,严重者可诱发网络强迫症,出现对网络的强烈依赖性,更有甚者因迷恋网络而威胁到生命,这些对中小学生身心健康都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3.影响中小学生的人际关系

校园网络文化中的虚拟现实技术的运用,充分调动了中小学生说、视、听、触等各种感官,再现鲜活的生活场景,故对人们特别是对中小学生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致使一些中小学生丧失了正常交往的真诚和责任,忽视了自己的网上行为给他人带来的感受以及人际交往中应当遵循的礼仪和规范。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他们的畸形交往。当中小学生把有限的精力投入在网络中时,他们就很容易融入到虚拟的世界,沉醉于一种虚拟的满足。由于缺乏与他人完整的沟通方式,加剧了中小学生的自我封闭。中小学生倘若过多地与网络打交道,就容易造成他们对情感的逐渐淡化,缺少与身边亲人、老师、同学之间的交流。

4.影响中小学生的价值观念

校园网络文化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中小学生正确价值观念的形成。校园网络文化使中小学生感受不同国家之间的文化传统、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这其中不可避免地会存在一些文化垃圾。面对这些新事物,中小学生一时难以辨别,造成一部分中小学生对原有价值观念产生疑问,导致许多中小学生价值观的扭曲,更有甚者价值观念沦丧。

5.影响中小学生的道德观念

由于校园网络文化的隐匿性,使道德规范对中小学生发挥的约束力也相对减弱,中小学校也不易对其进行有效的监督。在缺少他人监督的情况下,学习生活中被压抑的情绪,往往会在这种状况下暴露出来,使中小学生做出一些不道德的行为。久而久之,会使中小学生不自觉地放松自我道德约束,导致他们道德沦丧。

三、校园网络文化优化策略

在新的教育教学形势下,要积极营造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必须发展好、建设好校园网络文化,以优秀的网络文化新产品吸引学生的眼球,克服不良网络文化的影响,提高学校办学品味,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我们事业的合格接班人。

1.培养正确的网络观念

中小学校应将网络文化与校园文化紧密结合,以尊重和信任为出发点,加强对中小学生的引导。一方面,要让中小学生充分认识到网络的利与弊,能够正确利用网络信息。另一方面,也要让他们认识到除了具有获取网络信息的权利外,更要有促进校园网络文化健康发展的义务与责任。开展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是培养中小学生正确网络观念的一种有效途径。如,以知识竞答、征文等形式来培养中小学生正确网络观念。在知识竞答方面,可以设置不同的竞答题目,如,“校园网络文化概念”“校园网络文化中积极因素与消极因素”等;在征文方面,可以广泛开展如“校园网络文化中的你、我、他”“我所熟知的校园网络文化”等主题活动。通过这些活动潜移默化地培养中小学生正确的网络观念。

2.加强对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合理性的认识

中小学应加强对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合理性的认识,充分认识到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对校园文化建设所发挥的作用,不能因为不良校园网络文化的消极影响就否定其建设的合理性。中小学要以积极的态度去迎接校园网络文化所带来的挑战。既要认识到校园网络文化的发展势不可挡,更要认识到校园网络文化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中的作用。

校园网络文化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发挥着引导中小学生文化生活的作用。所以,必须加强对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合理性的认识,建设好校园网络文化教育阵地,抵制不良校园网络文化对师生的影响。中小学应顺应信息化发展的潮流,在加强硬件、软件、队伍建设的基础上,采取多种形式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掌握校园网络文化传播的主动权,使校园网络文化真正成为传播先进文化的阵地。

3.加强中小学生网络道德的培养

不良校园网络文化致使一部分中小学生道德失范已成为不争的事实。面对这样的挑战,中小学校应加强对中小学生网络道德的培养,使中小学生认真学习并遵守网络道德,自觉抵御有害信息的干扰和侵蚀,遵守合乎时代要求的信息道德,以时代的信息道德准则来规范自身的信息行为与活动。在这一过程中,唤起对网络道德观念的兴趣,引导他们将其所学转化为实在的行动。中小学校应加强对中小学生网络道德素养的培养,使中小学生学会冷静思考和辩证分析,以道德准则来规范自身的行为。在道德准则的规范下,提高他们利用有效信息的能力和抵制不良校园网络文化的能力。同时,要以鲜明的事例为中小学生树立榜样,以提高他们的网络道德素养,使中小学生自觉接受并遵守网络道德规范。

4.加强教师校园网络文化意识

中小学生在网络学习的时候实际上都存在着一种“信息迷航”现象,他们面对开放的、虚幻的网络世界很容易迷失其中,浪费大量的时间,却很难实现目标,从而产生孤独、迷茫、无助的感觉,甚至厌学的心理。教师如果不能及时地伸出援助之手,进行有效的帮助、有效的引导,学生是很难进行学习的。在中小学校与学生接触最多的是教师,只有教师参与到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中,才能够深入认识和了解校园网络文化,理解中小学生的网络活动。因此,加强教师校园网络文化参与意识的培养,可以使教师主动地参与到中小学生校园网络文化的活动中。教师通过论坛、聊天等方式与学生进行交流,给他们答疑解惑,对他们进行网络行为的引导。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尊重和爱的需要会得到满足,人际交流的能力得到提升,会真正接纳教师成为他们其中的一员,促进教学活动的展开。

5.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网络文化活动

学生、教师是校园网络化的参与者、建设者,学生与教师的培养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关键。学校要通过一些有益的活动丰富学生精神生活,塑造学生的美好心灵。应当组织内容健康、格调高尚、丰富多彩的网络化校园文化活动,让校园逐步形成浓厚的学习气氛、健康的校园网络文化和文明的校园环境,从而推动整个校园文明程度的提高。一要组织开展学生网上主题写作活动、学生网上主题绘画比赛活动、学生网上论坛、网上黑板报和班级小队报等各类健康向上的网上活动。二要组织教师积极开展教师网上专题内容的学习和讨论、网上工会活动、教师网上论坛、网上“名师档案”和“有功之臣”、网上教研组活动等。三要开展师生双向交流的“学校沟通”“师生游戏”“师生谈坛”等网上活动。通过网络化校园文化活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培养学生能力,教育学生主动接受先进网络文化,远离不良网络文化,使学校的教师和培养的学生符合时代的需要。

6.加强校园网络的监控和管理

第9篇:网络营销计划范文

关键词:实用理性;网络文化;参与主体;消极影响;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1)03-0156-02

一、实用理性、网络文化的概念及实用理性对网络文化参与主体产生的消极影响

实用理性历来被视为指导国人的核心思维方式。即使在西学渐盛的今天,实用理性在国人心中仍然保有根深蒂固的观念。众所周知,实用理性这一说法首先由李泽厚提出。他在《漫说“西体中用”》一文中这样写道:“所谓‘实用理性’就是它关注于现实社会生活,不作纯粹抽象的思辨,也不让非理性的横行,事事强调‘实用’、‘实际’和‘实行’,满足于解决问题的经验论的思维水平……”[1]实用理性的积极作用毋庸赘言,窥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可见一斑。但是,实用理性对国人的思维方式与行为模式也产生了消极影响。俞吾金在《超越实用理性拓展人文空间》一文中指出,实用理性的消极因素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急功近利,讲究实用;其二,易于满足,缺乏宏大的目标[1]。

网络文化由文化派生,是大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网络文化的特点,网络文化又超越大众文化。关于网络文化的界定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双刃之利剑:网络文化价值初探》一文中,作者认为网络文化通常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网络文化仅指人们在网络世界中所开展的精神活动及其成果。[2]本文采用狭义网络文化的界定展开论说。

现如今,网络文化种类繁多,主要有网络文学、网络娱乐新闻等。网络文化作为大众文化的一种,具有大众文化的诸多特征。但是基于电子信息技术的平台,网络文化又与大众文化不同。中国的网络建设兴起于1994年,短短几年时间,中国的互联网建设取得飞速发展。伴随中国互联网的发展,网络文化逐渐繁荣起来。互联网世界的技术是一个多媒体的世界,它给大众文化打上了新技术的文化印记,大众文化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数字化时代。网络成为整个大众文化的制高点,集合点,网络文化作为一种新文明的代表,体现着现代性由工业时代进入网络时代后的新的提升。[3]80借助于网络技术,网络文化呈现出与大众文化不同的特点。这些特点主要表现在:开放性、时效性、网络化、数字化、虚拟性、交互性等。正是基于这些特点,网络文化迅速发展,但是也产生了不良影响。这种影响夹杂着传统大众文化的特点,使得网络文化的消极作用扩大化。网络文化的参与主体是实实在在的网络文化生产者、传播者与消费者两类群体。在传统实用理性思想指导下,网络参与主体对网络文化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消极影响。本文试采取从网络文化参与主体的角度切入,分析中国传统实用理性是如何面对网络参与主体:网络文化制造者、传播者与网络文化消费者造成消极影响,以及对这些消极影响的应对之策。

二、实用理性对网络文化参与主体消极影响的具体表现

实用理性观念对网络文化生产者、传播者与网络文化消费者产生消极影响的同时,在实用理性观念指导下,网络文化生产者、传播者与网络文化消费者之间互相产生消极影响,造成严重后果,导致文化虚无主义泛滥。

(一)实用理性对网络文化生产者、传播者消极影响的具体表现

1.实用理性指导下对网络文化生产者、传播者产生的经济实用主义影响。在实用主义指导下,网络文化生产者、传播者把利润作为唯一追求。“只要大家还承认网络文化是一种文化现象,它就将无可逃避地被裹挟进现代商业文化大潮中……网络文化与其他大众传播媒介一样,为了获得更大的经济利益或起码的生存,必然会去寻求商业目的。”[4]288“如何看待商业化和产业化对大众文化的影响?文化以商品的形式出现,是否意味着利润和市场的标准先于内质、艺术和知识内涵?”[5]21在现如今的网络文化发展来看,答案无疑是肯定的。网络文化作为一种产业文化,与传统文化有本质区别。网络文化的生产与传播不遵循传统文化的规范标准,也不具备传统文化特有的气质。网络文化的生产与传播完全以娱乐网络文化消费者的需要为转移,最终实现利润诉求。

2.实用理性指导下对网络文化生产者、传播者造成的伦理失范与忽视法律的消极影响。基于商业利润的网络文化生产者、传播者,把利润作为唯一标准必然带来网络文化的伦理失范与忽视法律的消极影响。在实用理性影响下,网络文化生产者、传播者把道德伦理规范与法律在网络文化生产与传播中直接剔除。通过网络文化消费者的愉快窥视等心理,网络文化生产者、传播者生产传播缺失伦理规范与忽视法律的网络文化,以此来赚取利润。以往那种传统文化的创作过程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网络文化生产者、传播者根据网络文化消费者的需要来从事对网络文化产品的生产与传播。

(二)实用理性对网络文化消费者消极影响的具体表现

1.实用理性指导下对网络文化消费者价值取向的误导。作为产品的网络文化种类数量繁多,网络文化消费者对之具有很大的选择性。但是,在传统实用理性影响下,网络文化消费者建立起唯一的价值标准――快乐。一切网络文化消费都以快乐为标准。如果没有外界压力,没有障碍,他们都想不受约束以个人意志为转移来享受网络文化。网络文化消费者基于这种快乐,来满足身心的愉悦、缓解来自工作等诸多方面的压力与挫折、与窥视别人隐私的满足心理等。在《多维视野中的大众文化》一书中,作者谈到:娱乐性是网络文化非常重要的特性之一,是网络文化的出发点和归宿之一,是网络文化得以迅速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之一……[4]284同时,这种把快乐作为网络文化选择与消费的唯一价值标准造成网络文化发展的单一与低俗等。

2.实用理性指导下对网络文化消费者审美趣味的诱导。在实用理性指导下,网络文化消费者放弃高雅积极向上的审美标准,仅仅以感官满足作为审美标准。这种感官的审美标准随生活的艺术化与日常生活的审美化的双向互动变得更加突出。“在全球化境遇里,人们正在经历当代审美泛化(aestheticization或aesthetization)的质变……[4]174”生活艺术化造成艺术的蔓延和扩展,艺术的生活化使艺术逐渐平民化与大众化。生活与艺术里的粗俗文化的双重影响逐渐扩大。这种生活与艺术的双重影响,使网络文化逐渐走向生活与艺术的融合,这种融合强化了网络文化消费者以感官满足为标准的审美趣味。

(三)实用理性影响下,网络文化参与主体互相影响的具体表现及后果

1.实用理性影响下,网络文化消费者对网络文化生产者、传播者制造传播不良网络文化的诱导。受消费者就是上帝实用理性的影响,网络文化生产者、传播者只生产能够娱乐网络文化消费者的产品,以刺激网络文化消费者的感官为标准。没有精粹文化创作的标准,网络文化生产者、传播者采取拿来主义、混合主义、掺杂主义的手段,一切以娱乐消费者为参考,只要消费者有什么需求,他们就生产什么网络文化产品。

2.实用理性影响下,网络文化生产者、传播者对网络文化消费者的虚无主义诱导。网络文化生产者、传播者在表面上迎合网络文化消费者的同时,又诱导了他们,使他们不仅能体验到快乐与感官满足,还会产生对网络文化生产者、传播者的信赖与依靠。这种信赖与依靠发展到一定程度甚至会成为一种信仰。这种信仰基于网络文化生产者、传播者使用的网络文化宣传与网络文化产品复制两种手段。通过网络文化宣传,网络文化生产者、传播者宣传了网络产品,更重要的是对网络文化消费者形成心理认同,让他们认为只要是网络文化生产者、传播者生产传播的网络文化产品,都是符合他们口味的,都是他们需要的,从而造成网络文化信仰。通过网络文化产品复制,网络文化生产者、传播者给网络文化消费者造成一种假象:我消费的产品是大家都在消费的产品,我紧跟时代潮流。网络文化信仰与网络产品复制带来的网络假象,最终导致网络文化消费者在茫茫网络文化产品中丧失自我,导致文化虚无主义的泛滥。

三、基于网络参与主体的角度对网络文化健康发展的应对之策

面对实用理性的消极影响,俞吾金提出要努力开拓人文空间,他认为只有在这两个传统――儒家的务实精神与庄禅的空灵思想境界的侧面之间建立必要的张力,当代中国人才能避免被“物化”或完全地“充实化”的命运。同时,网络文化的健康发展需要一种系统的引导与制约。这种系统的引导与制约体现在文化角度、网络参与主体角度、法律角度与意识形态角度四个方面。

(一)在文化角度,对网络文化进行文化批判

在网络文化迅速发展的今天,我们要继承和发扬的批判学,要“取其精华,剔其糟粕”,同时也要对网络文化的虚假虚无主义进行批判。

(二)在网络文化参与主体角度,对网络参与主体进行制约批评

对待网络文化生产者、传播者,要求他们改变以利润为唯一标准,提高伦理道德情操,以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引导消费者。对待网络文化消费者,首先要求他们抛弃以娱乐为唯一价值标准,以感官满足为唯一审美标准的狭隘意识,同时强调在网络文化中的自洁意识。

(三)在法律角度,对网络文化相关法律进行完善

网络文化的健康发展离不开法律的完善与规范。网络世界充斥着太多的繁芜,网络世界的虚拟性对网络文化相关法律的完善提出了更高要求。规范网络文化参与主体的行为对网络文化的健康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四)在意识形态角度,强调主导文化对网络文化的引导作用

任何国家都有主导文化的引导作用。在大众文化中,主导文化起着非常重要的引导作用。同样,在新兴繁荣的网络文化中,主导文化也需要加强引导。这种引导能够加强网络文化参与主体的文化自觉,促进网络文化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俞吾金.超越实用理性拓展人文空间[J].探索与争鸣,2002,(10).

[2]赵惜群.翟中杰.双刃之利剑:网络文化价值初探[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

[3]姜华.大众文化理论的后现代转向[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