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调查报告分析范文

调查报告分析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调查报告分析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调查报告分析

第1篇:调查报告分析范文

大学生消费结构调查与分析调查报告范本

首先,在学习方面,尽量考取一些资格认证,以备毕业后容易寻求工作。其次,积极参与学生会工作、社团活动,以及校外兼职工作,欲积累一定经验,因此这就保证了商家利用学生会大搞校内宣传,并充分利用兼职的高质量廉价劳动力成为可能。

㈡通过以上调研结果可以看出,大学生的基本生活消费和心理整体上是现实的、合理的,但离散趋势明显,个体差异大。主要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⒈大学生消费有其不理性的一面

大学生没有经济来源,经济独立性差,消费没有基础,经济的非独立性决定了大学生自主消费经验少,不能理性地对消费价值与成本进行衡量。大学生没有形成完整的,稳定的消费观念,自控能力不强,多数消费都是受媒体宣传诱导或是受身边同学影响而产生的随机消费,冲动消费。这也正是大学生消费示范效应的结果。拿手机产品来说,目前,有手机的大学生中,一部分有通信的需要,且家庭经济条件允许;另一部分有通信需要,但是家庭经济条件负担不起的情况下趋前消费;还有一部分是既无通信需要又无家庭经济条件负担的奢侈消费。而奢侈消费则是由大学生消费的示范效应,攀比心理导致的。

⒉大学生对品牌的忠诚度很高

大学生消费在一定程度上会相信自己的真实体验,如果使用某种品牌产品产生好的体验,就会坚持使用,从而逐步形成固定偏好,最终形成使用习惯,保持对此产品良好的忠诚度。比如洗发水,感性认识上的气味清香,质量好,效果明显,都会促使他们继续使用下去。

⒊大学生更侧重时尚性消费

学生思想活跃,对新事物有强烈的求知欲,喜欢追求新潮,并敢于创新,消费的趋附性强,娱乐消费占全部消费额的比重很大。对企业而言,中国移动做的较好,他们借助流行时尚代言人周杰伦为m-zone加油助威,同时利用学生追求物美价廉的心理,推出学生卡,从而赢得不菲的业绩。

㈢给商家的一些建议:

⒈为避免各大院校统一购书乱收费之嫌,国家XX年明文规定,不强制学生通过学校渠道来统一购书,因此,绝大多数学生通过班级集体在外书店订购,价格按8.5折。我认为这便为书商、网络书店提供了良机,如果在开学之际,书商能够去各大院校通过学生会主动联系采购,并且能够折价更低一些,势必会赢利不菲并能最终实现学生、商家互利互惠。同样,各大网络书店在这方面也尚需改进,其渠道不够透明,信息不够明确,这便严重阻碍销售。

⒉通过调查,可看出大学生对日用品的消费尤其是洗发水的消费比例很大。各大洗发水商家应注意大学生这一特殊消费群体,并更侧重于自身产品的差异化,特殊化,比如生产有利于清醒大脑,集中精神的洗发品牌等等。

第2篇:调查报告分析范文

现在的大学生普遍都有了危机感,不再觉得自己未来可以不经奋斗,就一片大好了。同时,各个单位对人才的要求也相对提高了。就大学生就业的几个热点问题,总结如下

一. 大学生就业难,普遍觉得报酬太低。原因何在?

首先,大学生需求方面存在着深层次的体制问题。主要是民间投资受到制约,中小企业数量人少,民问中介、社区等组织不发达,自由职业者受到限制。日本1.25亿人口有6 6 0万个中小企业,中国近13亿人口只有7 0 0万个。从世界性的规律来看,一个国家的企业,99.5%以上是中小企业;观察中小企业数量与在企业中就业人员的关系,中小企业平均从业者为10人左右:而从就业的结构看,一个国家65%——80%的劳动者在中小企业就业;随着发展水平的不同,每千人企业数量也不同,发达国家中小企业数量平均每千人50个左右;而许多大学生毕业后,为中小企业的技术工人、管理人员、创业者等,中小企业就是大学生就业的最多去处。中国为什么就业难,就是因为每千人中小企业数太少。除了社会、家长和大学生“吃皇粮”、官本位等观念外,办企业市场准入门槛高、时间长、手续多、成本大,开办企业后贷款难,政府收费项目多,中小企业很难经营和成活,是我国中小企业数量太少的最主要体制原因。

第3篇:调查报告分析范文

我们课题组设计了 “教师课堂教学现状调查问卷(教师卷)”,对我校的教师做了问卷调查,现将相关问题报告如下:

一、调查目的

了解我校教师课堂教学现状,分析并把握我校教师课堂教学的现状,找出教师实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课题及教师的课堂教学提供帮助。

二、问卷制作、调查对象、调查时间及调查情况

“教师调查问卷”由我们课题组王XX组长和张永科老师制作。本次调查对我

校高二年级部分教师做了问卷调查。调查过程共发教师问卷60份,共收回有效问

卷50份。本次问卷调查的时间为2014年5月20日.本次调查已是课题实施半年之

后,采取的是不记名问卷调查法,调查问卷主要围绕与教师课堂教学相关的因素

展开,设计了一系列问题,分别体现在选择题50道,具有代表性和普遍意义。

三、调查结果及分析

对回收的50份调查问卷,我们进行了整理、综合、统计与分析.主要分析如下

1. 从选项上看经常都能向学生出示教学目标的占70%;偶尔向学生出示教学目标的占26%;从未向学生出示教学目标的占8%。大多数教师还是认为教学目标是对学习者通过教学以后将能做什么的一种明确、具体的表述,是师生通过教学活动预期达到的结果或标准,定位适当、陈述清晰地教学目标,对整个教学过程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看来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确实需要利用教学目标的精确度上来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

2.从选项上看,绝大部分教师都认识到学生在课堂上合作、自主、探究是学习方式,自主学习的重要性,教师应给孩子留足思考与自主学习的空间,一定要关注学生,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探讨等能力培养。但还有不少教师不敢放手。教师不仅要在观念上转变自己,更要在实践中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这样既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提高教学效率。

3.课堂教学中,发现学生对课不感兴趣时,96%的教师能及时调整教学方式,2%的教师选择停下来进行思想教育,2%的教师开始烦躁,为学生不认真学习着急,仍有2%的教师仍选择继续讲课,完成课时任务。从中可以看出,绝大部分老师教学经验丰富,能随时关注学生的反应,并采取合理应对措施,但及时调整教学方式的方式和效果的教师课堂教学行为需要引导与帮助!

4.在谈到教师怎样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时,80%的教师都认为应该提出具体的学习要求,在学生学习有障碍时给予. 18%的教师认为随时巡视,随时指导.只有2%的教师让学生列出预习中遇到的问题,而后集中讲解. 这也反映出我们绝大部分的教师在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时能给出学生明确的目标,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为学生终身学习和未来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5.在认为学生最大的学习困难的选择中72%的教师认为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26%的教师认为学生学习内容太多,只有2%的教师认为学生不喜欢学习。一位哲人曾说过:播下一个行为,你将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你将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你将收获一种命运。我们的老师认为良好的习惯的重要性,良好的行为习惯可以帮助学习,以致有规律得学习,可以提高学习的效率和心情的愉悦性。也有部分老师认为学生学习内容太多,学习任务重,压力大,这也反映的目前中国教育的现状。

第4篇:调查报告分析范文

【关键词】大学生 学风建设 调查

一、大学生学习过程状态调查

1. 调查对象、方法和内容

本次调查对象为信息学院理工科专业在校学生,共发放调查问卷180份,回收率为100%,涉及六个专业四个年级60个班级。其中,男生占72.7%,女生占27.3%,符合理工类专业男女生比例特点,一、二、三、四年级所占百分比依次为41.5%、30.2%、17.1%、11.2%。

调查形式以调查问卷为主,同时,通过谈话等形式,拓展了调查的维度。此次问卷共设计题目30个,涉及学风建设中的学习态度、学习策略和学习环境问题,调查比例基本符合理工科专业学生实际。

2. 调查结果与分析

2.1学习态度

学习态度是影响学习的重要的非认知因素之一,是学生对学习所持的肯定或否定的内在反应倾向,它影响学生对学习的定向选择。对学习持肯定态度的学生,有较强的学习愿望,总是积极参加各种学习活动,自觉学习,学习效率较高。调查表明,在促使自己学习的动力方面,26.2%的学生认为是为了祖国的建设,37.1%的学生认为是为了考研选择好的工作,19.7%的学生认为来自家庭的压力,仅17%的学生认为对学习活动与学科内容的兴趣推动学习,这一点值得我们注意。对所学专业兴趣方面,大学生总体满意度不是很高:接近一半的学生认为比较满意;34.9%的学生感觉一般,11%的学生认为不满意。可见专业兴趣有待提高。在学习努力程度方面,有43.9%的学生认为自己努力程度一般。在课堂学习方面,8.7%的学生选择很专心,79%的学生认为有时分心,11.9%的学生认为难以听进去。可见,大多数学生听课效率不是很高,这可能与他们选择自学有关。

2.2学习策略

大学学习以自主学习为主,调查显示,40.5%的学生认为自学更适合自己,29.4%的学生认为课堂学习更适合自己。对学习计划,只有16.6%的学生总是能够拟订学习计划,并按计划看书、学习;66.9%的学生偶尔拟订计划;16.5%学生甚至从来没有制订过计划。可见,大多数学生学习计划性不强,在学习上有一定的盲目性。对于目前的学习困难,65.2%的学生认为是自我控制能力较弱,难以形成良好习惯,14.2%的学生认为是个人功底较差,15.1%的学生认为是因为心理负担沉重,值得关注。

2.3学习环境

45.7%的学生认为学校教师的教学水平较好,46.7%的学生则认为教学水平一般,只有7.6%的学生认为教学水平较差。13.9%的学生经常去图书馆;超过50%的学生很少甚至不去图书馆,这表示我们的学生对学习条件的利用不足。接近90%的学生认为学校目前开设的公共选修课非常有用,有必要开。

二、学风方面存在的问题

1. 大学生理想的发展目标与缺乏现实学习动力之间存在矛盾

尽管在校期间他们的发展目标和学习目的十分明确,但在现实中,有些学生对专业学习兴趣不浓,对专业发展前景的预测也不乐观。理想与现实脱节,造成一些学生不愿为学习多做努力。

2. 大学生自我发展的主体意识增强与自控能力较弱之间存在矛盾

大学阶段,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增强,主体成才的愿望强烈,但意志力薄弱,自我控制能力不强,难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无法实现大学的自主学习。

三、认识与对策

学风是学校领导、教师和学生整体精神面貌的综合反映,其内在本质是学校育人的软环境,是一所高校重要的无形精神力量,是构成高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其外在的反映是影响高校校园文化的风气和习惯。加强学风建设不仅是高校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而且是一项长期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结合我们的调查和进行学风建设的实际,我们对加强高校学风建设有以下几点认识和对策。

1. 多途径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与专业满意度,将就业意识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全过程

通过举办专家、校友报告会和学术论坛等形式,加深学生对所学专业的了解,帮助他们发觉所学专业在社会中的重要地位和发展前景,从而提高专业学习兴趣。同时,以赛带学,根据理工科学院的特点,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数学建模、创新能力和科技大赛,对优秀的学生给予奖励,从而激发他们专业学习的积极性。

2. 提高学生主体性意识与行为的一致性,将职业生涯教育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全过程

通过职业生涯发展教育,鼓励、指导学生制定合理可行的职业生涯目标,通过自我管理完成阶段目标,通过目标的合理自查与调整,明确今后学习的方向,增强学习的有序性,保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 发挥辅导员的积极作用,将思想教育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全过程

通过坚持不懈的思想教育,随时了解大学生的思想动态,有目的有步骤的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解决学习原动力的问题,变“他律”为“自律”,推动良好学风养成。同时,在教育过程中,坚持正面引导的原则,从提高认识、树立榜样等方面着手,抓住学生中的骨干和主流,弘扬优良学风。

第5篇:调查报告分析范文

关键词:劳动能力低下,家庭因素,培养,健康人格

网络时代的社会信息多元化,评价多元化,社会分工逐渐细化,社会竞争日趋激烈,望子成龙,盼女成凤的父母们带给孩子的爱也越来越多。在这各父母要求多,社会需求多的情形下,孩子们要学习的内容也种类繁多,没有时间劳动,不愿劳动,逐渐远离劳动,日渐形成劳动力低下的现象。如:近些年陕西澄城某高中学校录取的新生中,有60%以上的人不会自己挂帐子,许多高中生在入学前没有亲手洗过一件衣服。一个班50名学生的调查,有49名不会缝补衣服,不会钉扣子。该县对所重点中学初一年纪的学生作过一次调查测试,结果表明,从没有洗过一件衬衫的占79%,不能煮好一锅白米饭的占84%,不会和不敢使用电饭锅、液化汽炉的占67%。对某小学一个班的调查,谬论班44名学生中,家长每天给整理书包的占39%,家长给洗手绢的占66%,家长给洗脚的占52.3%,家长给穿衣服的占59%。由此可见,劳动这种人类生存的基本素质,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正在由于某些因素的影响而被淡漠,被弱化,被遗忘。这种劳动观念淡漠,劳动能力低下的不正常现象影响着孩子们的健康成长。

劳动创造世界,劳动创造人类,劳动是人类的第一需要,不劳动者不得食。这些观点反映了客观真理。要做一个真正的人,就必须爱劳动。爱劳动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为什么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差,劳动意识和劳动能力每况愈下?究竟是什么原因?该如何继承弘扬中华民族的美德?笔者对这些问题做了深刻的思考,以供探讨。

一、青少年劳动能力的现状

1、在家里:现在的青少年,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被娇惯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懒骨头,在家里很少干家务活或不干家务活。饭前不知道整理餐桌,拿碗筷,饭后更不知道收拾餐桌及刷锅洗碗,房间脏了不扫,油瓶倒了不扶。甚至自己的一些自理性劳动都推给父母。

2、在学校:爷爷,奶奶接送心爱的孙子孙女,还有一些爷爷奶奶弓着腰在教室里替孩子们打扫卫生,或给孩子们记作业。到了中学最令班主任头疼的是班里的卫生,不会做值日,不知做什么,该干什么活,做值日逃跑等问题;还有很多学生记不住老师布置的作业,不做作业,抄作业,甚至花钱雇同学来写作业。

二、导致青少年劳动能力低下的原因:

1、家庭因素:

(1)家庭劳动启蒙教育不恰当;

(2)孩子小,怕添麻烦。一如:跟着洗衣服,跟着择菜,跟着擀饺子皮,跟着拿筷子端碗等,这时家长都会说:快去自己好好玩去,别弄脏了手和衣服,等长大了再学,这是爸爸、妈妈做的事。父母这种认为孩子太小不适合参与劳动的意识,在孩子远离劳动的行为中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

(3)孩子学习忙,怕耽误时间;

(4)心疼孩子,不让劳动。一有一份关于各国中小学生每日劳动时间的统计显示:美国72分钟,泰国66分钟,韩国42分钟,法国36分钟,英国30分钟,中国只有12分钟。中国城镇的中小学生大约有50%不参加或每天只参加10分钟的家务劳动。德国法律明确规定:孩子必须帮助父母做家务,其中610岁的孩子要帮助父母洗餐具,给全家人擦皮鞋;1416岁要负责擦汽车和菜园翻地;1618岁要完成每周一次的房间大扫除。

(5)生活富裕,没必要劳动;

(6)用劳动惩罚孩子;

(7)工种用贵贱来区分;

(8)家长养育观念的狭隘性;

(9)家长没有起到榜样作用;

(10)家长劳动教育没有持续性

2、学校因素:学校劳动教育的、缺失,也造成了孩子重学习,轻劳动的态度。学校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下,过多的追求了成绩,忽视了劳动教育,课程安排很满,没有时间安排劳动课,锻炼课,没有大面积的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公益劳动,劳动最多也就是做值日和大扫除,由于人生安全问题,学生还没有擦玻璃的经验,技能及乐趣。

3、社会因素:

(1)社会片面的成才观和用人观对青少年劳动能力低下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2)社会主流观念的陈旧,不认同劳动最光荣。

三、培养孩子劳动能力的途径与方法:

劳动能力的培养重在家庭教育中,主要可从以下几方面培养孩子热爱劳动的品质。

1、及早的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婴儿刚出生经常有不会吮吸母亲的乳汁而饿哭的现象,为了生存婴儿每天学习吮吸妈妈的乳汁,所以劳动是人的本能。家长应尽量满足孩子的需要,让他尽早的参加家务劳动,这种做法并不单纯是为了帮助大人减轻家务负担,而重要的是通过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来培养孩子的责任感,独立自主能力这些都是塑造健康人格所必需的保障。

2、家长要起到劳动教育的示范作用。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在劳动教育方面家长首先要为孩子做表率。父母主动承担家务劳动的精神会感染孩子,在这各好的家庭氛围的熏陶下,孩子会逐步从父母身上学到为他人着想,热爱劳动的美好品质。

3、家长要鼓励孩子进行自理性劳动。

4、家长随时树立孩子的劳动自信心。

5、家长多带孩子参加公益劳动。

让孩子能明辨是非,全面看问题,知道不是所有的劳动都有报酬,劳动的价值不仅仅体现在金钱上,从而正确的引导孩子健康成长。

6、重视劳动实践

四、劳动教育对孩子健康人格的影响

1、劳动有助于孩子的发展

2、劳动能促进孩子智力发展

从生物学角度讲,适当劳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加速新陈代谢过程,调节大脑疲劳,有利于大脑发育。长期的劳动过程还可以培养孩子对事物的观察、分析和判断能力。

3、劳动易于培养孩子的创新品质

一切的创新能力和技能与劳动实践者是密不可分的,没有经过动手和实践,思维和想像往往不够深刻,不够深远。即使科学家的发现和发明,都是在动手的实践活动中产生的。

4、劳动促使关系和谐

5、劳动能更好的孝敬老人,给国家减免。

第6篇:调查报告分析范文

Psychological Causes Analysis for College Students' Skipping

Phenomenon and Countermeasures Survey

――Take School of Architecture and Urban Planning,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s an example

LIN Zhipeng

(School of Architecture and Urban Planning,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Guangzhou, Guangdong 510090)

Abstract In this study, a questionnaire sampling methods for hospital 200 college students conducted a sample survey. According to information compiled a questionnaire about truancy and potential psychological reasons. It's divided into four parts, namely, the University College Students learn the basic situation, the status quo phenomenon skipping, skipping psychological reasons and recommendations to improve the status quo. Due to technical problems, the survey only on freshman, sophomore, and all the data does not have universal. Through the survey, students skipping experience has not been to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gender, school curriculum, teachers teach, the students' personal schedules and other factors all contribute to potential students skip class. Therefore, prevent skipping phenomenon, requiring schools, teachers and students to work together.

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s; skipping; psychology

1 大学生逃课现象的调查结果

本调查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按照广东工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大一、大二共8个班各班男女比例抽样分发调查问卷,派发问卷200份,回收175份,回收率87.5%,其中有效问卷159份,有效问卷回收率79.5%。调查的基本情况如下:

(1)调查大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的兴趣度,其中有26%的大学生非常喜欢自己现在所学的专业;45%的大学生比较喜欢;19%的大学生表示一般般,既不特别喜欢,也不特别不感兴趣;觉得不感兴趣的仅占总人数的4%;同时有6%的大学生觉得无所谓。

(2)大学逃课的现象比比皆是,有逃课经历的占91%,没有逃课经历的仅占总人数的9%;逃课的学生中以一学期一两次居多,占总人数29%;平均一个月一两次占总人数22%;一个学年一两次占总人数17%;平均一个星期一两次占总人数16%;平均一个星期多于三次占总人数7%。

(3)调查结果显示,一个学期内,在期中或课程中段逃课最多,占61%;开学初或课程开始阶段、期末或课程考纲复习阶段各占17%。

(4)造成大学生逃课的原因多种多样、25%的大学生认为所逃的课程不重要,或课程枯燥无味;因为有事与课程冲突、起床晚了而来不及去上课各占19%;10%是因为我心情不好而不去上课;8%是跟着室友或好友一起逃的;6%是因为老师不经常考勤;5%是因为天气恶劣,嫌麻烦而逃课;4%是因为老师期末会给出重点,觉得去不去都无所谓;3%是由于其他原因;1%是因为谈恋爱。

(5)大学逃课现象比比皆是,对此,有63%的同学表示能理解;13%的同学认为这是很正常的现象;同时又有13%表示不能接受;11%觉得逃不逃都无所谓。

(6)大学不同的课程逃课的情况也不同,公共基础课逃课人数占40%;公共选修课逃课人数占22%;专业基础课、实践课只占4%;专业选修课占5%;25%的学生则视情况而定。

(7)认为所逃的课程不重要的原因:34%的同学认为课程可自学,没有听课的必要;同时,有34%的同学觉得老师上课照搬书本,倒不如自己看书;22%的同学认为去了也是睡觉,听课无效率,倒不如不去;有10%的同学纯粹不喜欢所逃课程或授课老师而认为所逃的课程不重要。

(8)对课程和专业是否了解,以及这是否会左右逃课的抉择:10%对课程和专业不了解,也没有明确的目标,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放纵了自己;32%对课程和专业了解大概,但目标模糊,正是对课程认识不足而选择逃课;31%对课程和专业了解并且目标明确,但觉得课程简单,比重不大而选择逃课;仅27%的同学无论了解不了解,都不逃课。

(9)是否认为你(曾经)所在社团分配给你的工作经常占用你的上课时间,并因此逃课:19%的同学觉得经常占用,并因此逃课了;18%的同学认为经常占用,但大多推掉而选择去上课;43%认为不怎么占用;19%的同学没有参加社团。

(10)如果你社团的事情或喜欢的事与课程有冲突,你是否选择逃课:24%的同学放弃上课,去做自己的事;36%的同学有所犹豫,但觉得逃一次半次无影响,还是逃了;26%的同学有所犹豫,但没有逃课;仅14%的同学毫不犹豫地去上课。

(11)如果逃过课,你觉得你所逃的科目学得:有25%的同学认为自己看书就能全懂了,但有58%的同学看书了解了大概,偶尔不懂问问同学就会了,另外还有14%的同学看了书,问了同学,但学得不透彻甚至学不会,只有3%的同学不逃课。

(12)你认为老师如何改进课程才能吸引你去上课:认为不要照本宣科,增添更多书本以外知识的同学占28% ,认为讲课要幽默生动,能活跃课堂气氛的占36%,而认为与学生有更多的交流的占26% ,认为不要总是点名的占13% ,最后认为纯粹讨厌老师或课程的占4%。

(13)对现在的课时安排的满意程度:有43%的人觉得课时安排均衡,很满意,同时也有35%的人觉得、有时整天满课,有时整天没课,觉得不太合理,甚至还有12%的人认为课程很满又很集中,非常费神,很不满意。

(14)大学生逃课产生的影响:有46%的同学认为影响高校学风建设和班级凝聚力,同时有28%的同学觉得会影响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有23%的同学认为会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和课程进度,还有少部分的3%认为会有其他影响。

(15)学校以及教师各出出奇招防止逃课,例如:人面辨别点名器等。认为是否有必要:有85%的同学觉得没必要,剩下的认为有必要。是否赞同“大学不逃课,妄为大学生”的说法:认为赞同,大学生活是灵活的,应由自己掌控,没用的课就应该逃的占61%,觉得反对,上大学就是为了接受更高级的教育,不是来玩的占39%

(16)减少逃课的方法:有44%的同学认为老师要改善课堂的教学方式,有15%的同学觉得学校应该出台更严厉的考勤惩罚措施,例如奖学金与考勤率挂钩,同时,14%的同学觉得同学之间互相监督 ,16%的学生觉得要减少社团工作,最后还有6%的少部分同学觉得要进行学前教育和5%的认为要采取其他措施。

(17)就个人而言,以后逃课的发展趋势:认为不会消失的占42%,认为在学校师生的努力下,虽然不会消失,但会有一定的改善的占31%,最后还有认为一定不会消失的占27%。

2 大学生逃课现象的综合分析及相应对策的建议

2.1 学生个人方面

大学生思维独立,创造性强,他们既注重眼前,又放眼未来。感情丰富的他们正处于一个自制力、意志力、目的性显著增强的发展阶段。刚脱离高考的牢笼,新生们都是本着“解放”的心态进入大学的,没有了考试的压力、家庭的管教、老师的督促,缺乏对大学生活的正确认识,产生松懈心理和歇脚心理;或是自制力和意志力薄弱,沉迷游戏和娱乐,产生享乐心理;追求自由个性,拒绝课堂约束的逆反心理等,都是大学生逃课的诱因之一。

由此,学生自己应意识到,大学并不是学习的终结地,并不存在所谓的“解放”。在学校的粗放管理以及离开老师父母的督促下,大学生应该学会独立生活,懂得自觉自主地学习,不断丰富完善自己。

2.2 教师方面

根据调查中几个关于调查学生对教师教学方式的意见的问题,看出部分逃课率高的课程中,很大原因是因为教师的教学方式存在不足。部分教师授课水平不够高,知识面不够广,照本宣科的讲学或者无法将知识深入浅出地讲授、课堂上缺乏与学生的交流等,都容易造成学生的厌学情绪,促成逃课。

因此,教师应切实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包括教育教学理念、教育心理学的知识素养、专业水平和从教技能等多方面。提高授课水平,增强与学生的交流,适当活跃课堂气氛,引起学生学习兴趣,有利于减少逃课现象。

2.3 学校方面

新生进入大学之前往往不了解大学的生活以及学习方式,入学后亦普遍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动机,加上无法立即适应新的环境,容易造成对上课无所谓的态度,放任自己。部分师兄师姐并未以身作则,错误地引导学弟学妹,带来一定的不良影响。加之学校部分课程安排不合理,如课程之间太疏或太密,造成学习进度跟不上或教师教学疲劳降低教学质量;课程内容过于简单或很难而且进度很赶,造成厌学心理等。在教学管理方面,有些学校对于约束旷课这一违规违纪的行为的政策并未非常严格地执行。其次,社团工作本是服务于大学生,目的在于全面提升大学生的综合能力,但在各种原因的驱导之下,社团活动却往往占用大学生正常学习时间,这也是促成逃课的重要原因之一。

第7篇:调查报告分析范文

心理学中所指的压力,是指人的内心冲突和与其相伴随的强烈情绪体验,是人体的一种内部反应过程。作为一种常见的社会心理现象,在大学生群体中也广泛存在。本论文以辽宁的一家高等院校——大连工业大学为对象,采用调查问卷方式,抽取442名本科在校大学生,调查了解大学生的压力状况,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以期找出造成大学生压力的原因并提出对策。

【关键词】

大学生;心理压力;调节;应对方式

1 大连工业大学大学概况

1.1 基本情况与发展历程

大连工业大学创建于1958年,是我国最早建立的4所轻工业学院之一,原隶属轻工业部,1998年转制为中央与地方共建、辽宁省管理为主的体制。2007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学校由大连轻工业学院更名为大连工业大学。

学校以工为主,工、理、艺、文、管、经六大学科门类协调发展,设有14个学院(部),3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5个辽宁省重点学科,其中,服装设计与工程、艺术设计两个专业被评为A﹢级专业,进入全国相同专业前5%领先行列。

1.2 在校大学生状况与构成

现有在校全日制本科学生16000余人,研究生1500余人,每年招收外国留学生近400人。在校普通本科生中,各年级学生数大致相同,约为2,500人,男女生比例接近1:2。在校大学生大多出生在20世纪90年代前中期,年龄层在19至24岁之间。

在校的普通本科生中有百分之六十以上来自东北,其他地区学生数相对平均。工学类专业14个,普通本科在校生5,630人;理学类专业10个,普通本科在校生3,695人;艺术学类专业2个,普通本科在校生420人;管理学类专业3个,普通本科在校生304人;经济学类专业2个,普通本科在校生210人,比例近似为28:18: 2:1.5:1。

2 调查背景、内容及方法

2.1 调查的背景与动因

当下,源于生活、工作、人际等方面的压力不断增大。作为当代大学生主体的 “90后”,思想开放、张扬个性,有着独特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面对压力时,在处理问题的方式上呈现多元化,个别学生容易出现偏激、极端的做法。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当务之急是搞清大学生的压力来源,探求排解压力的方法,改善大学生的心里健康水平,保障大学生的健康成长,进而提高当代大学生的教育管理水平。本项调查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进行的。

2.2 调查方法与对像

本调查采用问卷调查法,样本涵盖大连工业大学六大学科门类,并随机抽取。调查共发放问卷500份,回收有效问卷442份,回收率为88%。问卷调查于2012年10月开展,历时一个月。数据整理、录入时间为2012年11月。

2.3 调查问卷内容

《大学生压力调查量表》由四个部分组成,其中包括基本情况统计量表、压力源调查量表、压力反应调查量表以及压力应对方式调查量表。

2.3.1 被调查者基本情况统计量表

该量表主要统计被调查者的自然情况,包括性别、年级、学科门类、生源地、是否为学生干部或在学生社团任职、月平均生活费、自认为承受压力的程度等七个方面。

2.3.2 压力源调查量表

压力源,即造成人们产生紧张情绪的压力来源。本调查采用张磊、殷恒婵、吴晓路编制的5因素压力源结构模型量表。该量表采用Likert 4点记分法,包含5个维度,43个题项,分别为人际关系、学业、经济、前途发展、个人日常生活压力等。该量表RMSEA=0.052,X2/Df=2.72,CFI=0.96,具备了科学的结构效度。

2.3.3 压力反应调查量表

殷恒婵、卢敏、苑文燕、陈雁飞等编制的简化版大学生压力测量问卷是本文的压力反应调查量表的主要用具。该问卷采用Likert 4点记分法,包含生理反应、行为反应、认知反应、情绪反应等四个维度,共计21个项目。该问卷一致性信度(Alpha系数)=0.8716,CFI=0.97,RMSEA=0.052,X2/Df=4.09,具有较高的信度和良好的结构效度。

2.3.4 压力应对方式调查量表

压力应对方式调查量表采用解亚宁编制的“简易应对方式问卷”。该问卷采用Likert4点记分法,包括积极应对、消极应对等两个维度,共计20个问卷项目。量表重测信度为0.89,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90,积极应对分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9,消极应对分量表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78,这些都论证了该问卷的可信度。

3 调查结果与分析

3.1 被调查者基本情况

在回收的442份有效问卷中,被调查者基本特征情况如下:

男生200人,比例为46%;女生242人,比例为54%。大一160人,比例为36%,大二148人,比例为33%,大三122人,比例为28%,大四12人,比例为2%(大四学生毕业实习,抽取比例较少)。工学类问卷142份,比例为32%,艺术类问卷126份,比例为29%,理学类问卷76份,比例为17%,管理类问卷48份,所占比例为11%,文学类问卷50份,比例为11%。城镇样本人数320名,比例为72%。学生干部274人,比例为60%。大学生月平均生活费在800元左右346人,比例为82%。

根据统计,58人认为压力很大,比例为13%,136人认为压力较大,比例为31%,206人认为压力一般,比例为46%。从结果中看,虽然接近90%的样本认为存在压力,但压力承受基本处在可控范围内。

3.2 压力源

通过对调查数据压力反应度的众数筛选可见,在43个压力事件中,有42个事件调查样本所选答案的众数代表为:“没有压力”或“压力较轻”,比例超过65%。仅“毕业找工作很难”答案众数为“压力中等”,比例为36%。43个压力事件中被调查样本感觉压力较大的8项,其中,前途发展方面压力4项,学业方面压力3项,个人日常生活压力1项。

通过调查大学生的压力源,不难发现前途发展和学业压力是当代大学生的主要压力。大学生学习的目的在于步入社会后能够学以致用,并实现较好的人生发展,前途压力排在首位是有理可循的。大学生在应对学业过程和日常生活时,产生学业压力、个人日常生活压力也不足为怪。由于大学生的实际情况,经济方面的压力、人际交往方面压力相对较小。

4 大学生心理压力管理对策

通过本次调查发现,学生主要的心理压力来源于前途压力和学业压力方面,且学生在生理、心理、行为等方面普遍处于亚健康状态,但大学生在应对压力时,绝大多数以积极的态度加以应对。基于以上调查结果,要行之有效的缓解大学生的心理压力,学校教育、学生本人、家庭、社会等诸多方面缺一不可。

4.1 建立健全大学生心理健康援助体系

参照人力资源管理领域近年来兴起的“员工援助计划”(EAP,Employee Assistance Program)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援助体系。

4.1.2 大学生心理健康援助体系构成

新生入学,便建立相应的心理健康档案,通过追踪大学生在校期间的心理健康状况,从而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数据支持。建立健全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通过开设系统的心理健康课程,给学生灌输正确的观念。

学校要完善大学生心理健康专兼职的辅导队伍体系,提高辅导人员自身素质,针对于不同大学生群体使用不同方式的解决办法。同时,还应该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宣传,使广大学生树立心理健康的正确意识,了解缓解心理压力的方法。

4.2 疏通就业渠道,缓解大学生首要压力

针对于当下社会就业大环境,学校应及时调整专业设置,匹配社会需求,避免盲目培养导致的与社会用人相脱节情况。通过课程改革,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的就业适应能力。

学校应帮助大学生做好自我定位,引导学生积极开展社会实践,积累工作经验,并积极建立与相应社会单位之间的联系,避免“闭门造车”,实现校企之间的无缝对接,帮助大学生顺利就业。

4.3 引导大学生通过自我调节消除压力影响

要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压力,使他们明白压力的产生是正常的,要积极地、正确的加以对待。当遇到使自己压抑或焦虑的事件时,要建立自信,以乐观的心态面对。同时通过合理安排课余文化生活,以排解学习、生活中产生的各种压力。

在工作开展过程中,要让学生学生自我调节,通过采用转移或淡化不良情绪、通过适当方式释放压力、自我安慰、等方法,让学生在面对问题时,能够自我调适,使学生走出心理困境,最终克服困难。

4.4 其它保障措施

国家以及社会大环境方面,应继续加大现行教育体制改革力度,切实开展素质教育,同时加强社会舆论管理,树立真确社会舆论,避免因社会原因导致加大大学生心理压力。

最后,家庭也要起到教育学生的作用,不应过多的给予学生压力,对大学生的教育要起到积极的正面影响,家长更要学习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识,从家庭层面开展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参考文献】

[1]李岚清,2003:《李岚清教育访谈录》,人民教育出版社。

[2]斯蒂芬·P·罗宾斯,2005:《组织行为学》,中译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3]殷恒婵、卢敏、苑文燕、陈雁飞,2007:“大学生压力测量工具的研制与检验”,《体育科学》,第6期(第27卷)。

第8篇:调查报告分析范文

[关键词]毕业生;就业;调查;分析

[中图分类号]G717.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4)5-0068-02

我国大学扩招至今已过去十几个年头,连年来毕业生人数逐年递增和全社会可提供的工作岗位逐年减少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大学生就业难的现象愈演愈烈。2013年被喻为“史上最难就业年”,一边是创下历史新高的毕业生规模,另一边是计划招聘岗位数的下降,此消彼长的客观现实让每个毕业生在就业面前都感到“压力山大”。就业形势就像雾霾一样,成为人们不想面对却又不得不面对的话题。承接着史上最难就业年的2014年,注定也不会一帆风顺,其间必然夹杂着纠结与无奈,拼搏与奋斗。据此,笔者在全院范围内针对所有应届毕业生开展了一次问卷调查,本次调查共有效发放问卷242份,有效回收240份,有效率为99.17%,问题涉及大学生就业准备、就业素质的自我评价、就业信息渠道的获取、择业与就业的影响因素等方面,希望通过此次调查反映出毕业生在就业季来临时真实的心态以及为此所做的准备,为我院的就业指导工作提供依据,为学校就业指导部门进行对策研究提供参考。

1大学生就业准备分析

在就业自信心方面,7.5%的人对自己非常有信心,38.3%的人对自己有信心,44.2%的人认为一般,对自己就业没信心和非常没信心的人分别占到8.3%和1.7%。数据显示有信心者不足总数的一般,显然多数人对即将到来的挑战还没做好心理准备。

认为目前大学生就业形势很严峻,很紧迫的占到了55.4%,认为严峻但还可以接受的占到了42.5%,觉得无所谓的只有2.1%。由此可见,学生们对形势的预估还是比较客观的,盲目乐观的人非常少,这更能让学生在严峻的形势面前保持清醒。

在被问及是否有明确的职业定位和职业发展目标时,45%的人选择了有,而另外的55%选择了没有。超过半数的人在职业定位方面还是比较盲目,没有为此做过系统的规划。

当被问到是否了解自己适合从事什么工作时,22.5%的人选择了很了解,62.9%的人认为说不清,而认为不了解的人则占到了15.4%。了解自己适合从事工作的还不足1/4,由此可见,学生们在就业方面比较被动,没有在选择工作方面进行过深入的思考。

2大学生就业倾向及就业与择业影响因素分析

在被问及就业主导意向时,21.7%的人选择一步到位,有固定收入,59.2%的人选择了先就业,后择业,4.2%的人选择了自主创业,15.4%的人选择了继续升学深造。在这个问题上,毕业生在心态上还是比较积极,他们了解找工作也是循序渐进的过程。在继续升学深造方面,有意向的人略少,这和学科性质有关。

关于就业目标与所学专业的相关度时,2.1%的人选择了必须从事本专业工作,40.4%的人认为必须有一定的相关性,57.5%的人则选择了可以从事毫不相干的工作。管理学专业跨度比较大,可以说方方面面都可能涉及管理学知识,因此,与管理学完全不相关的工作是非常少的,因此,学生并不会纠结于选项。

关于毕业后是否回生源地就业时,选择是的占到了57.5%,而选择否的只有42.5%。乡土情结和地缘优势在毕业生当中还是能够充分体现。

在被问到初入职场时可以接受的最低报酬时,选择3000元以上的人占到了总量的10%,选择2500元以上的占到了31.3%,选择2000元以上的有42.1%,选择1500元以上的有8.8%,余下的7.9%则对最低报酬没有限制。大概3/4的人选择了2000~2500元这个范畴,大概是河北省最低工资标准的两倍,毕业生对现在劳动力价值的预判还是比较客观的。

当被问到什么时候开始求职最为合适时,17.1%的人认为应该是大四上学期前半段,45.4%的人觉得大四上学期后半段更合适,31.3%的人认为是大四下学期前半段,而觉得大四下学期后半段合适的占到了6.3%。学生们的选择和招聘的高峰以及自我定位有关,大四上学期后半段是大中型企业招聘的集中时期,可供学生选择的机会相对较多,这个黄金阶段不会被学生们忽视;而大四下学期前半段是机关事业单位招聘的高峰期,同时也是很多考研未果者找工作的必然时期,因此选择这个时间段的人很多也就不难理解了。

关于影响毕业生求职决策因素的重要性,36.5%的人认为最重要的是薪酬福利,16.2%的人考虑更多的是单位所在地,3.5%的人对与所学专业相关度更加在意,28.8%的人认为最重要的是职业发展前景,7.3%的人选择了自我价值的实现,7.7%的人认为是单位性质。有统计可以看出,超过六成的学生更看重和待遇相关的现实问题,而较少人在乎单位性质。

当被问及倾向于哪种性质的单位就业时,38.3%的人选择了国有企业,22.5%的人选择了三资企业,14.2%的人倾向于民营企业,26.3%的人选择了党政事业单位,4.6%的人选择了其他,而愿意参军入伍的人为0。这样的情况和管理学毕业生自身的知识结构有关,管理学专业学生思维灵活,思路开阔,喜欢凭借自己的才能为自己赢得高薪,而较少看重是否在“体制内”工作,这和他们的专业课程以及老生的传帮带密不可分。

关于志愿服务基层或偏远地区的问题,17.9%的人表示愿意,12.1%的选择了不愿意,58.8%的人选择了可以考虑,还有11.3%的人则表示没想过。统计显示大部分毕业生还是具有奉献精神的,他们既能到最需要的地方贡献青春和智慧,又能妥善安排自己就业。

当被问到是否会自主创业时,39.6%选择会,19.2%的人选择了不会,而41.2%的人则暂时没有考虑。选择创业的大概占到了全部学生的四成,管理专业学生头脑比较灵活,具有创新意识,在这方面可以积极引导。

当被问到已签订就业协议,又有了更好的就业选择时,83.3%的人选择将自己面临的情况与前单位如实汇报,协商与其解约,15.4%的人会坚持履行原先签订的协议,还有1.3%的人选择了两边都拖着,走一步看一步。大部分学生还是有诚信意识,这也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理念,如果学生们能一如既往地坚持下去,绝对能在求职的过程当中为自己加分。

在被问到哪种求职渠道最合适时(多选),31.3%的人认为是人才市场,53.8%的人觉得是校园招聘会,8.8%的人选择了报纸、杂志等传统媒体广告,19.6%的人选择互联网,20%的人选择了亲友介绍,还有2.1%的人选择了其他。无论人才市场还是校园招聘,都要组织大规模的招聘会,学生们更依赖于这样的传统模式。1/5的人选择了亲友介绍,人脉在求职的过程中还是有着相当大的影响力。互联网在就业当中有着诸多优势,应该引导学生关注网络招聘信息。

参考文献:

第9篇:调查报告分析范文

【关键词】 小儿“O”“X”形腿;调查;分析报告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小儿的体格发育也有了明显增长的趋势,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由于钙或维生素D的补充不足,高层建筑以及户外活动减少,光照不足等因素引起的佝偻病或某些其它不良因素(疾病)的影响,都会导致下肢变形,“O”“X”腿在小儿中发生率比较高,甚至部分小儿还伴有膝关节外旋,内旋等不良姿势,不及时矫治,久而久之会留下一定的后遗症,影响体格美观,严重者还会影响运动功能。以往“X”“O”腿并没有被人们重点关注,现在物质文化水平提高了,人们对审美也有更高的需求,很多家长带着孩子寻求治疗,但通过文献查阅还没有一个很好的简单有效的方法,目前国内同专业领域的防治方法主要有手术疗法如:“伊里扎洛夫,闭合性切骨矫形术”“手术切开截骨矫正”“Tlizarov微创牵拉组织再生技术等”等,其次是:石膏管型,矫形肢具等,另外是体操训练,训练以及家庭自制绑带绑等。以上手术治疗费用高,创伤大,不是极重度一般不容易接受。矫形肢具以及石膏管型应用起来不方便,小儿不容易配合,还需要分阶段更换新的肢具。体操及训练,小儿不易掌握,并且时间长,家长也不易长期坚持,在此基础上我院儿保及康复科开始了长达五年的临床研究,并在2010年研制出了“儿童腿部保健矫形器”,疗效显著,操作简易,于2010年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本文现将我市小儿“X”“O”的发病率调查报告总结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1.1 按地段选择我市人口分布的五个区,并在每个区中选择五个级别的幼儿园做为调查对象。示范性幼儿园一所,一级幼儿园一所,二级幼儿园一所,三级幼儿园一所,私托幼儿园一所,共计25个幼儿园。

1.2 每个幼儿园随机选取大、中、小班各一个,年龄段大约划分为2.6-3.6岁,3.6-4.6岁,4.6-5.6岁三个组。共计检查2142人。其中:女孩1052人,男孩1090人。2.6-3.6岁组708人,3.6-4.6岁组754人,4.6-5.6岁组680人。

1.3 评估标准 取双下肢并拢,自然站立位,正常标准:双膝间距及双踝间距为0,双胫骨间距(生理弯曲度)应该不大于2。异常标准:“O”形腿:双膝间距大于3,为轻度,3-6为中度,6以上为重度。“X”形腿标准:轻度:双踝间距大于3,中度:3-6,重度:6以上。

2 结 果

2.6-3.6岁组,正常438人,异常人数270人,发病率为38.2%。3.6-4.6岁组,正常486人,异常人数268人,发病率为35.5%。4.6-5.6岁组,正常501人,异常179人,发病率为26.3%。女孩总人数1052人,总发病率为35.6%,男孩总人数1090人,发病率为41.8%。总人数2142人,轻中度发病人数2071人,发病率96.7%,重度以上71人,发病率为3.3%,见表1。

3 讨 论

3.1 本次流调共计2142人,女孩发病为35.6%,男孩发病率为41.8%,男孩略多于女孩,可能男孩子活动度相对比女孩大有关,但是在男孩女孩“O”“X”形腿发病率上经统计学处理并无显著差异性。(X2=0.863.84,P>0.05)。表明性别对此病影响不大,我们认为重要的是要关注孩子生长发育过程的监测,营养状况,肥胖儿的活动管理,维生素D和钙元素的补充,佝偻病的预防等等,目前存在一些现期象,许多家长在孕婴店自行购买价格较贵的补钙营养品和鱼肝油,自行给孩子补充,结果仍有些孩子有佝偻病现象,主要原因在于补充不规范,并且儿童合理的营养也不能忽视。另外一些肥胖儿过早站立行走也会导致“O”形腿的发生,有的婴儿过早使用学步车也可导腿部畸形,家长应该延长肥胖孩子的爬行时间段。

3.2 小年龄组(2.6-3.6岁组)与大年龄组(4.6-5.6岁组)发病率有显著性差异,(X2=4.383.84,P

3.3 个别的特殊疾病引起的骨骼发育障碍本研究暂不做为研究对象,那些患者需要做特殊治疗。

3.4 本研究领域是在儿童预防保健的学科基础上,以保障儿童健康美育为目的,经过我们多年探索以及流行病学数据调查研究,依据儿童的医学生理原理及物理力学,结构学原理,结合儿童的心理特点等多参数,经过前期大量改进,研发了“儿童腿部保健矫形器”,(已获得国家专利)操作方便,富有童心童趣,疗效比较显著。前期已取得较满意的疗效,但仍需用科学数据进一步实践、观察论证,达到进一步完善及推广目的。本项目对小儿“O”“X”的防治临床研究正在进行中,在国内具有创新性。望同仁们提出宝贵指导意见。

参考文献

[1] 吴瑞萍,胡亚美,江载芳,主编.诸福棠实用儿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六版,1996,(2):555.

[2] 郝士兰,李国强.城乡学生“O”“X”腿形调查.山东预防医学,199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