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高校保险学教学范文

高校保险学教学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校保险学教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高校保险学教学

第1篇:高校保险学教学范文

一、财经类高校保险学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理论与实践相脱节

从保险的特质上来讲,保险学专业应该属于比较务实的专业,因此,保险学教育应该与各种保险实务紧密结合在一起,然而,事实并非如此。虽然我国的保险学专业教学也挖掘并采用了大量的案例,但从某些层面来讲,内容仍然空洞,存在与实践脱节的现象。多所财经类出版社出版了很多关于保险学的教材,然而,由于我国的保险事业起步晚,又受传统经济体制、思想观念、生活方式等影响,民众的风险意识和保险意识淡薄,这些教材大部分仍以理论说教为主,内容中的传统理论存在雷同的现象。反之,学生最需要了解的,与老百姓的生活联系密切的保险方面的知识涉及甚少,如养老、医疗、教育、工程保险等。

(二)教学模式过于陈旧

高校保险学专业教学中仍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由于内容不够新颖,无法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极大地影响了学生的参与性,导致学生学习的效果不尽如人意。虽然部分教师也在课堂中与时俱进地引进了一些多媒体的教学设备和案例教学,然而由于核心的东西仍然没有发生根本的转变,传统教学理念仍根深蒂固,整个教学模式仍以应对考试而设置,所以,学生并没有学习到保险学中的重点知识。

(三)师资力量薄弱

保险业务内容杂、强度大、梯次多、节奏快、连续性强,学生必须经过大量的实际操作与资深保险人的悉心指导才能熟练地掌握业务。因此,财经类高校保险学专业必须有足够强大的师资力量,才能完成如此艰巨的教学任务。而实际上,我国财经类高校内担任保险学专业的教师严重不足,缺少双师型教师,大部分教师的理论知识丰富,但是保险实务方面较为欠缺,以至于难以对学生进行教导。

(四)学校对保险学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

在某种思想的指导下,我国保险的本科教育曾经与金融专业合并,多所高校将保险学专业并在金融学专业里。我国的财经类高校承担着人才培养的重任,是我国保险学专业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因此,财经类高校更应该重视对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笔者认为,我国财经类高校在设置保险学专业的相关课程时,更应该重视保险学专业的部分学生经济专业方面的知识储备不足,对于某些金融类的知识了解较少,甚至作为经济学基础的会计知识也不甚了解。总体来说,就是学生的知识面过于狭窄。

二、提高财经类高校保险学专业教学质量的对策

(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开展交互式保险教育模式财经类高校应在保险学专业教育中开展横纵向相结合的交互式培养模式,这种教学理念是对保险业发展提供人才的保障。因此,财经类高校保险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应该是:培养出合格的保险人才,保证人才具有合理的知识和能力结构,以及敏锐的创新能力。首先,财经类高校的教育应该拓宽教育视角,这就要求在开展保险学专业教育时,应该引导保险学专业的学生积极涉猎经济学方面的知识,包括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等,都要博采众长,吸收其中的精华,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避免被未来激烈的竞争所淘汰。

除了纵向的交互式教育培养方式外,横向交互式培养也十分重要。例如,保险学专业与金融学的联系十分紧密,因此,保险学教育应拓宽教育口径,实施在经济学口径范畴内跨学科教育的交互式培养。也就是说,在保险学专业的课程基础上,开设金融实务教程,使学生掌握货币银行、国际金融、会计、审计、财务管理、统计、法律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同时,学校应该根据学生的爱好,开设金融与保险、保险投资与理则、保险会计与审计、商业保险与社会保障、保险电子商务与营销等方向的课程,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学习,实现自我提升。

另外,财经类高校也可以成立保险专业的探讨会,定期鼓励学生开展相关的实践活动,并与从事保险的企业保持密切联系,给学生争取到更多的实习机会,增强学生与保险行业的互动,不断丰富学生的见识。

(二)建设更多实习基地,贯穿多种教学方法

财经类高校应该为保险学专业的学生建设更多的实习基地,训练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教师应该将多种教学模式应用到教学中,如研讨式教学、案例教学等都是不错的办法。在实习基地贯穿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学校就能掌握到运营保险行业的诀窍,做到灵活运用。笔者建议,实习基地应该尽量丰富实践内容,如模拟最新险种的理赔、承保等方面的知识。

(三)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解决师资力量薄弱问题

针对目前我国财经类高校保险学专业教育师资力量薄弱的情况,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改善。①建议财经类高校定期邀请保险行业的资深人作为学校的客座教授,定期给学生讲授一些新鲜的保险专业的知识与行业的现状。保险人已经在行业内打拼多年,在业内拥有良好的声誉,可以通过自身的经验带给学生更多更真实的行业体验。例如,中央财经大学保险学院的院长郝演苏教授,从1983 年起在高校从事保险教学与科研工作,曾经在香港从事保险管理工作三年,现任中央财经大学保险系主任,兼任中国金融学会常务理事、亚洲及太平洋地区保险与风险管理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保险学会理事、北京仲裁委员会仲裁员、台湾东吴大学客座教授。笔者建议,我国财经类高校可以借鉴中央财经大学的做法,使高校的保险学专业教育更鲜活。②建议财经类高校与保险公司签订协议,规定从事保险学的教师定期到保险公司从事保险人业务,摸索保险行业真实的工作体验,这样教师在课堂上讲授的知识才会更灵活,避免一味枯燥地照本宣科。

(四)提高对保险学专业教育的重视程度

纵观我国保险业20 年的发展,保险市场还处在初级发展阶段,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保险是现代金融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保险学教育,既是培养专业人才的必由之路,也是增强国民保险意识、促进保险业持续发展,更好地服务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举措。财经类高校有着独特的保险普及教育的天然优势,保险学专业教育任重道远,不能一蹴而就,在扶持专业教育上,财经类高校应该给予更多的支持和重视,全面抓好保险学教育。

第2篇:高校保险学教学范文

【关键词】管理型医疗保险;医科院校;医疗保险;教学改革

管理型医疗保险(Managed Care)是一类把医疗服务的筹资和与提供结合起来的医疗保险系统。管理型医疗保险最有代表性的是美国的健康维持组织(HMOs),优先服务提供者组织(PPOs)和专有提供者组织(EPOs)等。在美国,即使这类保险组织的直接覆盖人群尚为数不多,但管理型医疗保险在节省医疗费用和提高医疗质量方面的成效,其他的私人保险、政府保险计划中都已大量采用其管理方式。而英国建立的国民健康体系(NHS),通过国民保险制度将管理型医疗推广到全体国民。虽然在资金和效率方面也受到不少诟病,但不可否认其作为基本医疗保障的作用。

无论从节约资源的经济效益还是从提升公众健康的社会效益来看,管理型医疗保险都是的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管理型医疗保险本身就是市场经济较为发达的西方国家“医改”的成果。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的医疗保障体系也处于变革中,相对落后的保障制度和相对超前的保障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激化。因此,我国未来的医疗保障制度,不会是其他国家医保模式的模仿,但必定是管理型医疗保险的理念在中国实际情境下的发挥。

相应地,高校的医疗保险专业作为面向这一领域培养专业人才的机构,应充分预见并适应这个趋势。

一、管理型医疗保险的理念、特点和优势

管理型医疗保险,是一种预付费的医疗保障模式,与传统的费用报销、直接支付补贴或指定专人服务的医疗保障模式相区别。管理型医疗保险向人们提供更为开放和灵活的医疗保障服务,同时致力于通过健康教育、健康监测、健康管理来预防疾病,减少疾病的发生,进而减少医药费用支出。所以,它包含了两重理念:首先,它要通过事先筹资以维持组织的存在,在医生、患者和第三方支付之间形成相对稳定的合作关系;其次,合作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在定期的重新选择中延续下去,从而激励整个组织采用多样化的手段来控制服务成本、提高服务质量。

管理型医疗保险在运作中的特点,也成为它的优势所在。

(1)管理型医疗保险充分地介入了保健和医疗服务的过程。传统的报销审核,是一种事后监督,保方不掌握全面信息容易被蒙蔽,而且就已经发生的费用也容易引起与医、患方的矛盾。与报销型的医疗保险相比,管理型医疗保险是在事前、事中就确定支付范围和支付水平,整个服务过程都处于保方的管理和控制中。保方激励医患双方采取合理的行为,能够从源头控制医疗成本,取得显著降低医疗费用的效果。与支付型的医疗保险相比,管理型医疗保险更能在病种上承担广泛的医疗保障作用。

(2)管理型医疗保险提供的是开放而灵活的服务。传统的提供服务的保障方式下,被保障的医患双方是固定不变的服务关系,不利于市场经济条件下被保障人群的自由流动。而且供需关系一旦封闭,就容易造成供方的激励不足和效率低下,进一步引起医疗资源的争夺和不公平分配。管理型医疗保险在筹资环节或服务环节赋予被保障方选择的权利,对保方或供方形成优化服务的压力。

因此,管理型医疗保险与传统的保障模式相比,需要更为专业的人员在医疗服务的供需之间承担往来资金和信息沟通的桥梁。管理型医疗保险的优势,要通过理解这一理念并具备相关知识和技能的专业人员来实现。

二、现有医疗保险专业在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上的差距

在我国医疗保障制度的改革、医院产权制度的改革和高等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很多医科院校利用本校的医学教育资源开设了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其中医疗保险是一个很重要的专业方向。作为医学与保险学的交叉衍生专业,它的培养目标是具备医疗保险专业领域的相关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的复合型人才。而在课程设置上,都体现出医学和保险学两个学科的混合。但是,这些医疗保险专业设置,并不能满足管理型医疗保险对人才的要求。以我院为例,主要存在两个方面的差距:

1.培养目标含混不清

现有医科院校所开设的医疗保险专业,主要是以培养医疗保险方向的管理人才为目标的,大多数学校和我院一样,设立的是四年制本科专业,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仅有安徽医科大学设立的是五年制本科专业,授医学学士学位)。这些专业对所培养毕业生的市场定位和职业角色并不明确。将要成为管理人才的学生,未来要管理的对象是不明确的,在校期间只是广泛的涉猎医学、经济学、保险学等基础理论及相关社会实践。这样的培养目标只能适应介入医疗过程不深的保障模式:学生经过这些知识的积累后可以担任一定的事务性工作,在具体的商业保险机构或社会保障部门接受不同的岗位培训。而对于管理型医疗保险所需要的人才,则需要非常明确的职业目标――是要参与一种特殊的医疗服务(“managed care”的核心词汇是“care”而不是“managed”),就是能够面向医疗机构对医疗过程实施控制,或者面向被保险人对其健康状况实施干预。这方面的人才培养应该是医科院校开设的医疗保险专业来,也是优势所在。如果不能突出这个优势就会混同于其它的保险或管理专业。而医科教育耗时长、成本高,依托医科院校的教育背景反而成为这些专业在管理人才培养上的劣势。

2.课程设置缺乏重点

医疗保险专业的“复合性”体现在要将医学和保险学两个完全独立课程体系的课程结合起来。在仅有的本科培养年限中,既要安排医学专业课程,又要安排保险学课程,课程数量偏多,两个专业的课程在课时上的矛盾颇多。特别是医科院校的教学管理部门本身对保险学课程体系不熟悉,在引进课程时多有向综合性院校的保险专业借鉴的部分,无法对课程进行精化和优化;而对医学课程因为比较熟悉而容易进行压缩与合并。以我院为例,为了精简课程在2004年和2008年两次对课程设置进行调整,保险学专业的课程比例始终较高,超过医学课程和公共基础课程占第一位。而医学课程门数和学时数都有所下降,还取消了医疗机构集中实习的安排。经过这样的调整,医疗保险专业的学生对医疗过程越来越不了解,而且也缺乏进一步学习积累的能力。管理型医疗保险对人才的要求,学生首先要了解和熟悉医疗过程中通行的做法。学生在校期间不可能完全具备这样的要求,但是学校的课程设置必须使之具备到实践中再学习的前提条件。一个完整的、与临床医学学生同等份量的课程体系,才能保证毕业生能够担任第一线的实践任务,学生才有机会积累实践经验。而现有的混合式的课程设置不能为毕业生提供这样的条件。

三、医疗保险专业教学改革的设想

为了更好地培养人才,也为了推动整个医疗保障事业的繁荣和学科的发展,医疗保险专业应适时地转变,拉开与一般的保险专业的差异。

1.学制和培养目标的转变

医科院校的人文社科类的教学和科研力量通常是比较薄弱的,而且作为新的专业学生还缺乏高层次学历深造的机会。再加上医疗保险专业经过十多年的发展,该专业人员奇缺的现象已经有所缓解。医疗保险专业的毕业生直接获得高起点的管理岗位的可能性大大减少。因此,医科院校的保险专业对人才的培养目标应该定位为在基层提供管理型医疗保障服务的人员。而在技术能力的培养方面正是医科院校的长项。根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所载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可授管理学、教育学、文学或医学学士学位。因此培养具有医学学士的五年制的医疗保险专业人才,从高校能力和国家政策两方面来看都是可行的。

使医疗保险专业的学生掌握一定的医疗实践技能,不仅使毕业生面向医疗市场的就业面更广,能够适应管理型医疗保险的发展现状,而且经过实践经验的积累,其中的一部分人更容易成长为优秀的管理人才。

2.课程设置的转变

因为要围绕培养目标,为学生完整地设置一系列的医学课程和见习实习安排,医疗保险专业的课程设置仍然是一个难题。医学课程的主体地位要占用大部分的课时,在剩下有限的学时内体现医疗保险专业教学的特色,是不容易做到的。在国外,例如管理型医疗保险的发源地美国,这一点是不成问题的,因为医科院校的学生本身就是接受双重本科教育的,医科学生都能具备很好的人文素养。在我国必须将两者融为一体,那么就要对管理类和保险类课程进行合并以压缩学时:在每一门课程都由原来的若干个相关的课程组合而成,向学生介绍这些课程中最基本的的理论知识和现况概貌。一方面让学生接受社会科学理论的熏陶,有助于他们领会管理型医疗保险的理念;另一方面也作为学生的知识索引的储备,有助于在需要时进一步学习。

在这些高度精品化的课程之外,还可以通过双学位、第二学位等方式加强学生的交叉学科的知识背景。另外,还可以积极引进国外的相关证书培训,例如美国健康保险协会(AHIP,前身为HIAA)的医疗保险论证考试。作为美国健康医疗保险最重要的行业组织,该协会规定人员培训的核心课程,对中国培养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员有着极大的借鉴意义。

总之,未来医疗保险的发展重点将不以风险转移为要,而是以风险的管控为主,这是医疗保险专业培养人才所要紧扣的市场脉搏。

参考文献

[1]付昕,袁杰,陈庆梅.医学院校保险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7,5:66-68.

[2]曹乾,张晓,翟成凯.我国医疗保险人才培养模式缺陷与改进路径[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5,2:10-13.

[3]刘海兰.论我国医疗保险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J].科技资讯,2008,20:221.

第3篇:高校保险学教学范文

一、基本情况

我县共有小学15所,灾后重建完成12所,还有3所学校在其他校区或其他场所过渡。重建完成的学校中有9所完全按照四川省07标准配备了实验器材,其他学校正在配备中。我县科学课教师全部为专职教师,他们虽然是专职教师,但都不是学习科学课相关专业的教师,其中有部分为近年转岗的年轻教师。目前我县有小学生6000左右,各校学生人数相差很大,学习基础相差也很大。

二、教学教研情况

本期按照教学工作计划和桂馨基金会的培训要求,我们重点做了以下工作:

1、狠抓教学常规管理

我县科学课的教学工作由于受到5.12地震的影响,教师和学生的教与学都急需加以规范。我们从教师的备课、课前准备、上课等常规入手,要求必须有详尽的教学设计、充分的课前准备、合格的课堂实施,学校教务处加强督查。从学生的课前复习、课前准备、课堂记录着手,要求必须课前预习、能在课前准备必备的材料和其他资料、课堂记录要认真,教师要把学生的常规作为评价内容之一。教研室要加强教学督导,对教学常规较差的教师要给予批评帮助。

2、注重实验器材和《科学实验工具箱》的使用和管理

我县地震之后,大多学校的实验设备全部损坏,去年各校已按新标准配备了教学仪器,因此,为了使其更好地发挥效益,我们加强了实验器材的管理和使用。要求各学校按《实验室管理制度》规范管理实验设备,按照《小学科学课实验目录》开展实验教学,科学实验仪器的使用要结合《科学实验工具箱》,做好使用记录。本期开展了片区科学《实验工具箱》的使用研讨,大家就使用中的经验作了交流,对使用中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3、开展片区青年教师的培训指导

根据阿坝州教科所的安排,今年将参加四川省教科所举办的《四川省小学科学课青年教师赛课活动》,我们为了配合此次活动开展了青年教师赛课选拔活动,力求通过此项工作对年轻的科学教师进行一次业务培训,帮助教师在活动中得到锻炼和提高。我们还对近年进入科学课教学的教师指定了专人负责的培养的工作安排,要求尽快成为合格的科学课教师。

4、进行全县小学科学教学的实地考查

多年来,我县开展的小学科学教学实地考查工作对我县的科学教学工作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对科学课教师的成长也起到了积极作用,因此教育局十分重视此项工作。今年是灾后恢复的第一年,对学校科学课的教学现状的掌握尤为重要,为此经我们请示上级领导同意开展了小学科学课教学工作实地考查。

我们的实地考查工作是由教研室组织全县小学科学学科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成立的考查小组,按照制订的考查标准,深入各个学校,采取抽样检测、调查问卷、查阅资料等形式进行。考查的内容包括:教师的教学常规、教学方法、实验器材的管理和使用、科学活动的开展情况、学习与提高等;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科学知识的掌握、科学探究的水平等;学校对科学教学的管理与指导、教学研究的开展等。

5、开展科学教师知识提升活动

针对我县科学教师的专业技能水平不高的情况,我们今年安排了小学科学教师知识考试工作,其目的旨在以考促学,重在教师自身科学知识的提升,以便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6、注重学生科学学习的评价

为了更好的贯彻课程改革精神,提高教学质量,我们注重了对学生的学习评价。要求教师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评价要全面、准确,评价的方式要根据自身实际。我们拟定了供学校参考的《科学学习评价表》、《科学观察评价量表》、《科学操作评价量表》、《单元评价表》、《小组学习态度评价量表》等,要求学校根据自身实际有选择的使用和改进。

三、疑惑与困难

1、学科的尴尬地位

小学科学课在各地都不是很受重视,我们这儿也是如此,小学语文、数学是主科的思想表现相当突出。前几年,我省的“教育八不准”,去年的“规范办学行为”等文件的出台,对科学课的教学影响极大,科学课教师的地位等同于音体美教师,且有低于他们的趋势。我县学科教师大多是专职的,科学课教师也不例外,然而在教学考核、评优晋级等明显看重语数教师。领导意识如此,学校意识当然如此,带动家长意识也是如此,科学课教师受此影响表现为应付了事的多了,缺乏了工作激情和进取精神。

2、教师培训的欠缺

国家花大力气来进行教师培训,对地震灾区更是如此。许多教师直接参与了省级、国家级的培训,还有很多全国各地的培训活动也考虑了我们,就培训的面和培训的量上我们都远高于全国教师的平均水平。然而,这样的培训给我们教师带来了什么?他们知识技能没有得以提升,教学技艺没有得到发展,可能就学了些时髦的“理论”,却又不能在教学中加以应用。我们的教师需要什么样的培训,怎样培训才能使教师更快成长,这也许是我们该认真研究和反思的问题。

3、教师素质提升的艰辛

由于我们科学教师大多“专业不对口”,师范院校没有专门的科学教育专业,因此,科学课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本身就存在问题,如何能更好的推动科学课的教学发展呢?我们教研员也是全靠自己探索一些方法来指导学校的科学课教学。

4、教学研究及教育科研的推进艰难

小学科学课是一门小学科,各校的科学教师也就2-3名,所承担的教学任务也比较重,教学研究自然也就是形式大于内容。我们需然采取了一些方法,如:片区教研活动、全县教学观摩、送课到校等,但还是收效甚微,各种活动受经费的制约不能开展更多,学校又迫于人员紧张而放弃参与,等等因素使教学研究工作开展艰难。

四、今后工作打算

1、千方百计抓好教师的培训与培养

结合我县的科学教师知识考试,我们将教师的自我学习培训放在首位,让教师能学以致用,从而使其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将培养的重点放在年轻教师身上,为他们制定发展目标,想方设法为他们提供学习机会,让他们能尽快成长。

2、创设有利于教师成长的平台

为了全体教师的成长,我们将借助网络开展网络教研,成立我县科学教学网络教研组,由学科带头人任组长负责此项工作。力争开展一次全县的科学教学研讨活动,以研促教,以研促学。加强教学视导,认真总结科学教学实地考查经验,推广优秀的教研成果。

第4篇:高校保险学教学范文

【关键词】 青海省河南县;小学汉语;教学现状;存在问题;改进建议

一、引言

为了深入了解河南县目前小学汉语教学现状、存在的问题,为今后河南县教育教学改革以及教师日常汉语教学工作提供依据和指导,开展了本次汉语教学现状专项调研。作者于2012年4月—6月对河南县托叶玛乡完小、宁木特乡第一完小、优干宁镇第一完小、优干宁镇第二完小等四所小学的汉语教学开展情况、学生成绩、学生学习兴趣等以实地查看、查阅资料、统计数据、问卷调查等方式进行了深入、细致、有针对性的调查研究,掌握了大量的一手资料,并对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二、河南县小学汉语教学基本情况

1、河南县基本情况

河南蒙古族自治县建政于1954年10月,地处青藏高原东南隅,九曲黄河第一弯,青甘川三省结合部,接甘陇、壤川康,是青海省的南大门。全县国土总面积6997.46平方公里,总人口4.4万人,蒙古族占93%,俗称“河南蒙旗”。这里是青海蒙古族最为聚集的地区;是青海唯一的蒙古族自治县;周边藏区环绕,是典型的蒙藏文化融合地区。

河南县现有中小学11所,其中寄宿制民族初级中学1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所,寄宿制完全小学9所。截至2011年10月31日,全县11所中小学在校生5560名,其中小学4009名(分别为优干宁镇第一寄宿制完全小学572人;优干宁镇第二寄宿制完全小学823人;托叶玛乡中心寄宿制完全小学626人;赛尔龙乡中心寄宿制完全小学227人;宁木特乡第一寄宿制完全小学478人;宁木特乡第二寄宿制完全小学221人;宁木特乡夏拉藏文寄宿制完全小学210人;柯生乡中心寄宿制完全小学255人;多松乡中心寄宿制完全小学192人;县完全中学小学部405人),初中1551名(县完全中学初中部142人,县民族中学1409人)。

2、小学汉语课时安排、教材、教学模式等

河南县九所小学均为寄宿制小学,统一采用除汉语文课程外其它都用藏语授课的教学模式,汉语教材为课程教材研究所和少数民族汉语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联合编著的藏族地区使用的《汉语》教材,每学年两册,共12册。

一般一二年级每周安排汉语课8节、会话课2节、写字2节,三至六年级每周安排汉语课6节、会话课2节、写字1节。寄宿制小学都安排有早晚自习,一、二年级汉语早晚自习四节,三至六年级每周早晚自习三节。

从汉语课节时来看,一二年级每周有16节,三至六年级12节。课时量比较大。

3、汉语教师队伍现状

中小学在职在岗的266人(其中职工3人),特岗8人,代课121人,幼儿园在职的14人,代课20人。

河南县的汉语教师大约可以分为三部分,一部分是2005年招聘的来自西宁、海东及省外等地区的汉族教师,这部分教师语文素养高,工作能力一般比较强,经过几年的磨练教学技能也比较高,但是大部分不懂藏语,达不到双语教师的要求;一部分是同仁、尖扎、循化、化隆等地区的藏族老师,这部分汉语老师基本上都懂双语,但是汉语基本功有很大的欠缺;还有一部分是本地的蒙古族老师,汉语素养不高,大部分也不能流利地用汉语进行交流。从各个学校的汉语教师情况看,以上三部分汉语教师基本上各占三分之一。

4、教学效果

(1)2010年、2011年全县统考成绩分析。2010年六年级统考,全县9所小学共有15个班527名同学参加考试。汉语考试平均分是41.68分,最高平均分48.18分,最低平均分14.2分。其中调查的四所学校托叶玛完小平均39.92分,宁木特乡第一完小48.18分(全县第一名),优干宁第一完小平均36.86分,优干宁第二完小平均41.66分。

2011年六年级统考,全县共有9所小学的16个班级587名同学参加考试。汉语平均分是35.8分,最高平均分45.37分,最低平均分25.96分。其中托叶玛完小平均分34.17分,宁木特第一完小平均分32.07分,优干宁第一完小平均分39.29分,优干宁第二完小平均分39.03分。

从以上的数字可以看出,学生的汉语考试成绩很差,四所学校学生的成绩相差不大。

(2) 2010年、2011年全县民族汉考一级考试成绩分析。2010年共有527名同学参加民族汉考一级考试,平均分是173.21分(满分300分),最高平均分199.76分,最低平均分138.75分。托叶玛完小平均分176.37分,宁木特第一完小平均分154.7分,优干宁第一完小平均分180.45分,优干宁第二完小190.2分。

2011年共有587名同学参加了民族汉考一级考试,平均分186.98分,最高平均分210.27分,最低平均分132.21分。托叶玛完小平均分182.3分,宁木特第一完小平均分175.85分,优干宁第一完小平均分181.67分,优干宁第二完小平均分195.33分。

民族汉考成绩较差,尤其是阅读和写作部分很多同学都读不懂,不会写。

(3) 2010年、2011年四所学校期末考试成绩分析。2010年7月托叶玛完小期末考试汉语平均成绩42.3分,最高平均分67.3分,最低平均分28分;宁木特第一完小汉语平均成绩32.87分,最高平均分63分,最低平均分28.4分;优干宁第一完小汉语平均成绩47.2分,优干宁第二完小汉语平均成绩41.5分,四校汉语平均成绩40.95分。

2011年7月托叶玛完小期末考试汉语平均成绩52.7分,宁木特第一完小38.27分,优干宁第一完小58.24分,优干宁第二完小40.35分,四校平均成绩47.39分。

期末考试汉语试卷的内容一般都是以课本上的内容为主,比如组词、造句、填空等,绝少课外和延伸的内容。虽然各个学校各自命题、各自考试,难度、内容等方面可能有所不同,但是学生的成绩普遍较差是不争的事实。

(4)汉语会话教学的开展。针对河南县小学学生学汉语比较困难,没有语言环境等情况,各个学校都按照要求安排汉语会话课,开展汉语会话教学,有的学校还将汉语会话的内容加入到期末考试中。经过几年的开展,学生的汉语会话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县城各学校中高年级的学生很多都可以用汉语进行交流。但是大部分学生还是存在听说障碍,无法用汉语进行交流,甚至简单的交流也做不到。

三、汉语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由上面的数据不难看出,河南县小学生的汉语学习成绩普遍较差,这和我们的课时量,学生教师的努力是不成正比的。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尤其是汉语教学中存在很多急需解决的问题。

1、母语及家庭环境的影响

本地区小学生绝大部分为蒙古族,以藏语为母语,他们的生活环境和日常交流都是用藏语进行。汉语是作为学生的第二语言来学习的,我们都学过英语,学了很多年,大部分人都学得一知半解,更谈不上用英语进行流利的交流。汉语可以说是世界上最难掌握的一种语言,所以,对说藏语的小学生来说,学汉语有多困难,可想而知。

对一个孩子的成长来说,家庭教育至关重要,这已经是目前教育界的一种共识。但这里绝大部分都是牧民家庭,家长没有多少文化,有很多都不认识藏文,更不用说汉语了。这里的孩子汉语方面根本谈不上家庭教育,而且又一部分家长认为学汉语会丢掉民族语言和文化,根本不支持孩子学汉语。所以在家里,根本不存在汉语学习交流的语言环境。而语言环境的好坏对学习外语影响巨大。

所以说母语的存在和家庭语言环境的缺失是小学生学习汉语的最大困难和障碍。

2、教学模式和教材的影响

要想学好一种语言一定要多用,但是这里小学统一采取的模式是学,也就是除了汉语,别的课都是用藏语讲授的,所以孩子们在学校里说汉语,用汉语的时间和途径非常有限,学校里也没有好的语言环境。在这种情况下想要让学生张口说汉语,用汉语,是很困难的,相应的,学生的汉语学习成绩也很难提高。

现在我们使用的汉语教材是五省区少数民族地区的汉语教材,这套教材和人教版、苏教版的语文教材相比,内容简单的多,要求也低很多,但是并不是容易的就是最好的。这套教材的很多内容都是根据少数民族地区的生活情景设定的,有助于孩子们的理解和学习;但是这样一来很多内容就变成了简单的对话,和语文教材相比,缺少了那种学习和理解的趣味性,和藏语课文相比这种情况就更加明显,因为缺少了那种原汁原味的趣味性和知识性。所以教材也是影响学生汉语学习的原因之一。

3、汉语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不高

根据前面的分析,实际上三部分汉语老师在素养和教学技能上都存在严重的缺失。语文素养高的不懂藏语,懂藏语的语文素养有限,本地的老师在汉语知识积累、运用上本身就有很大问题。所有语文教师队伍水平的差距是导致汉语教学效果不好,学生成绩差的极其重要的一个原因。

4、学前教育开展较差

科学研究证明,三至五岁是儿童学习第二语言的最佳时期。而这里的学前教育开展的很滞后,现在在小学上学的学生大部分是没有上过幼儿园、学前班,直接上一年级的。幼儿教育的缺失,尤其是学前汉语教育的缺失是造成小学生汉语学习成绩差的十分重要的原因。

四、提高汉语教学质量的措施和方法

1、重视双语教学

在以藏语为母语的教育和生活环境中,脱离实际的强调汉语教学是不切实际的。汉语教学必须和藏语教学一起协调发展,合理运用。所以必须坚持使用双语教学,汉语老师也要尽快成为懂藏语,会说藏语的双语教师。因为学习也是一个交流的过程,你不能把你的汉语知识灌输给学生,而是在相互交流中让学生逐步认识汉语,使用汉语,并进一步喜欢汉语。

2、加强学前教育

现在河南县正在按照青海省教育大会关于加强幼儿教育的文件精神制定本地区的幼儿教育发展规划,计划在近三年内完成各乡镇中心幼儿园的建设,确保适龄儿童入园率达到90%以上。在幼儿教育中重视汉语教育,让孩子尽量早接触汉语,早学汉语。

3、语境的创造和汉语语感的培养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探索以汉语会话课堂为中心建立汉语语境,逐步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托叶玛完小以被青海省电化教学馆指定为汉语会话教学试点学校为契机,通过汉语会话课堂,观看动画光盘,开展讲汉语故事、唱汉语歌、汉语会话日讲汉语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为孩子们提供听汉语、说汉语的语言环境,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值得学习和借鉴。

4、加强懂双语的汉语教师队伍建设

改变汉语教学现状,教师队伍是关键。新课改中一直强调“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只有建立高水平的汉语教师队伍,这种引导才能正确、有效,教师的主导地位才能在汉语课堂教学、学生活动中落到实处,落到细处。汉语教师队伍建设要做到两点:一是提高教师自身知识修养和业务能力,确保教师能教、会教。二是加强教师队伍的双语培训,使汉族教师能够说藏语,藏族等少数民族教师能够说汉语,然后在此基础上发挥各自的特点,探索有效的途径提高汉语教学质量。

5、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由于汉语本身的学习困难以及母语的影响,大部分小学生缺乏学习汉语的兴趣和动力。在教师做的调查问卷中,当被问及你喜欢学汉语吗?回答喜欢的学生只有不到45%,而且这还包括有些学生的不真实答案。在你经常阅读课外书吗的问题中,回答经常的学生只有12%,每天课外学汉语的时间超过一小时学生只有不到5%。而在教师问卷中的问题你怎样提升学生的汉语学习兴趣的问题,超过50%的教师表示没有什么好的措施和方法。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学汉语、说汉语的兴趣是提高汉语成绩的有效途径。

6、合理安排课程,科学整合教学模式

寄宿制小学的学生在学校的时间很长,如何提高时间的使用效率,合理安排课程和作息时间是一个重要问题。我们可以参考西宁的一些小学安排作文课、综合活动课、红领巾广播等活动的经验,丰富学生在学校的生活,从而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特长。

不管是模式一,还是模式二、模式三,都不是完美的,都有自身的缺点和局限,我们要深入调研,努力探索适合我们本地区教学实际的双语教学模式,修改和完善汉语教材,编订本地区的乡土汉语教材,真正找到适合我们的东西。

五、结论

根据以上数据分析和讨论,基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河南县小学汉语教学存在很多问题,小学生汉语学习成绩差;这种现状是受到民族地区特殊的社会、人文环境影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教学模式、母语影响、教师水平等等。现在的当务之急是探索一条适合本地区实际的行之有效的汉语教学方法和途径,逐步提高汉语教学质量和学生汉语成绩,进而全面培养学生汉语的听说读写能力。少数民族地区汉语教育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程,需要我们长期的努力和探索。

第5篇:高校保险学教学范文

镇小学现有教学班6个,在校学生72人,教师8人。近年来,我校在县教育局的领导下,在贾湾中心学校的指导下,真抓实干求进取,齐心协力创名校,围绕培养素质优秀,能力出众的现代学生,建设特色鲜明、示范性强、知名度高的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窗口学校,不断增加学校现代教育技术硬件投入,不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努力做好远程教育管理工作,充分运用远程教育资源,学校办学质量全面提高。自我校配备现代远程教育项目以来我们做了以下工作: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加强对远程教育工作的领导。

实施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是农村学校实现跨越式发展难得的历史机遇,县教育局、贾湾中心学校高度重视远程教育工程的建设,我校更把它作为学校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一项全局性工作来抓。我们的工作目标是:同在一片蓝天下,共享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努力提高教学质量,让农村孩子享受优质教育。因此,在领导力量、资金投入、措施配套、师资培训、应用效益等方面不断加大工作力度。

1、健全机构,完善机制,确保工程的顺利实施。为了更好地保证工作顺利开展,学校成立了远程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校长担任,项目管理员石国栋任副组长,学校全体教师参加,统筹协调工程实施。

2、学校成立专门的远程教育资源管理小组,具体负责日常工作,接收整合教育资源。同时,我们专门建立了远程教育工作管理制度。

二、以人为本,强化培训,为工作的顺利实施奠定基础。

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工作对农村教师来说,是一项全新的领域,我们针对农村教师信息技术素养较低,运用数字化教育资源的积极性不高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对教师进行培训,并作为一项基础性的工作来抓,大力提高我校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和应用能力。我们主要抓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建立校级培训机构。学校每周五下午对全体教师进行培训,远教管理员讲课,介绍资源网站结构;演示查找资源的一般方法及源文件路径;课堂上如何处理简单故障,有效的提高了教师应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的能力和意识。

2、精心培养业务骨干,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带头作用。组织开展观摩、示范课活动,积极开展教育教学课题研究,以远程教育和学科教学融合为核心,解决应用中的实际问题,推进远程教育资源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三、加强应用,注重效果,不断提高应用水平。

1、建立应用资源的管理制度和考核制度。学校将教师对远程教育资源的使用纳入考核范畴。第一,规定教师使用远程教育资源上课(每人每期不得低于20节),教案呈现的形式一是纸质教案,可手写或电脑打印。二是电子教案,其一是教案和媒体资源分离的素材式电子教案,其二是教案和媒体资源合为一体的用演示文稿或网页链接展示的流程式电子教案。第二,严格执行多媒体室课表,做到多媒体教室的课表与各班教室的授课表相统一。同时管理员保证系统软件和工具软件中的正常运行。第三,注重实在的远教管理,做好记录,做好资源下载记录;教师做好远教资源使用记录,教研组做好远教资源研究活动记录。

2、建立设备正常运转和维护的长效机制,为了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学校根据要求,配备现代远程教育技术管理人员,确保学校远程教育设备正常运转,保证每周接收的完整的教学同步资源,供教学使用,同时加快了学校资源库建设。发挥资源应用的综合效益,积极探索建立农村远程教育综合服务体系,对于学校已有的设备和资源,我们强调“上课时学生用,课余时教师用”。我们还积极开展农村党员干部培训和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在当地取得了一定成效。

四、存在的问题及今后整改的措施

(一)部分教师对远程教育的认识仍然不够,未能清楚认识远程教育工程的重要性及必要性,思想不够统一。

(二)计算机配备数量严重不足,不能满足师生对信息技术教育的需要。目前,我校配置模式为模式二,仅有一台计算机,教师和学生缺少上机操作的机会,开设的效果无异于纸上谈兵。

(三)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水平参差不齐,能独立制作课件的教师太少,教师的电教业务素质、理论基础以及实践操作水平都需要不断提高。

(四)教师自制课件少,利用现代远程教育技术开发的地方教育素材不够多,尚未能完全发挥远程教育的辅助功能。

远程教育资源的应用和推广是一项长期而富有探索性的工作,需要我们不断实践,大胆探索。为此,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加大教学管理力度,使远程教育资源应用常规化、制度化。

第6篇:高校保险学教学范文

身为一名农村教育工作者,首先我为自己的职业感到光荣,其次同僚们的付出让我敬佩,最后,现行的教育氛围让我担忧。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传道授业的重任。在我看来,我们的教师现在能做的也就只剩教书育人,传道授业了。

“教书育人,传道授业”。每位教师从早晨6点半起床,到下午5点半下班,每一根神经都绷得很紧。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心尽力的把自己对所教教材的理解和对知识的拓展一字一句的传授给学生,争分夺秒,生怕有所疏漏。如唐僧一般苦口婆心、不厌其烦的说服教育,严于律己的用行动教育。现在的学生,60%的家长常年外出打工,孩子由爷爷奶奶照看。爷爷奶奶溺爱孩子,听之任之。

只管吃住,由于自身知识层次限制,教育观念陈旧,家务繁重,难以承担孩子的学业辅导,家庭教育责任,加之不良媒体影响。导致孩子作业不认真,甚至不完成,学习习惯差,学习基础差,养成教育差。教师的说服教育,显得苍白无力。如此恶性循环,孩子越大越难管理。现在的父母,不工作,生活质量无法提高,外出工作,孩子无人正确引导教育,顾此失彼,难以两全其美。思想觉悟高的还偶尔联系老师了解孩子情况,思想觉悟低的,完全觉得孩子交给老师,老师就应该还他们一个人才,完全将教育推给了老师。现在的课程设置,高年级语、数、外、体、音、美、科学、品德与社会、信息技术、书法、综合实践、健康教育,门门课程不容忽视,知识点一环套一环,环环紧相连,从易到难,逐步深入。

书本薄,但知识含量多而广,可以说上到天文,下到地理。课程设置紧扣人本,紧扣生活实际,紧扣时代脚步。如此教育现状,做为农村小学的教师,真的是全能,既要照顾学生吃,还要肩负教书育人传道授业的职责。我不得不说,我们能称的上红烛,我们称的上是园丁。我们只是普普通通的农村小学教师,一个一直被用文字赞美,却总被有意无意伤害的群体。虽然我们的群体中出现过一些让人咬牙切齿的败类,但我们大多数,绝大多数的人都保持着一颗爱岗、爱学生、爱自身情操的人。

有爱处处是美景,有爱冬天不觉得冷,只要我们用爱来关注我们的小学教育现状,并用爱去改变它,我们每一个孩子都将会为祖国的明天添砖加瓦。

第7篇:高校保险学教学范文

1高职保险专业教育问题与分析大多数高职院校开设保险专业的时间还比较短,高职保险专业的办学条件不足,也缺乏保险专业教育经验,高职保险专业教育还存在一些问题。

1.1对毕业生的就业岗位定位不准确保险业务涉及金融、财务、营销、管理等活动,要求保险人员有较高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首先,保险业务覆盖面广。农业、制造业、商业、金融业等各个行业的企业和居民个人对保险有不同的需求,保险公司必须开发能够满足顾客不同需求的保险产品。其次,保险业务类型繁杂。保险企业的经营活动涉及金融投资、保险产品销售等多种业务。不同保险产品和不同保险业务活动对保险从业人员的专业能力和专业素质提出了不同的要求。由于保险业务覆盖行业广泛、保险业务类型多,任何一个高职院校培养的保险人才不可能具有开展保险业务所需要的全部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因此,高职院校应该根据培养对象、师资、保险人才需求的实际情况,正确定位保险专业毕业生就业目标,明确就业岗位,才能确定合理的培养方案。目前不少高职院校开设的保险专业培养目标不明确,不切合实际地拔高培养规格,导致保险专业学生学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多而不精,不能满足就业岗位的要求。据有关统计数据表明,保险行业的营销岗位数占全部岗位数的80%,保险营销岗位人力资源缺乏。根据高职学生文化基础差和高职教育实践性的特点,高职院校应把保险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岗位定位于保险营销。

1.2教学模式改革滞后,教师的保险业务实践能力有待提高虽然高职院校更加重视实践教学,但是还没有从根本上颠覆传统的教师教、学生学的教学模式。客观地讲,偏重于理论教学的传统教学模式不适合文化基础较差的高职学生学习。因此,必须改革传统教学模式,让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让学生从主要学习理论知识转变为主要学习专业技能,才能提高高职保险专业学生的学习效果。只是试图改变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时间的分配比例,简单地减少理论教学课时数,增加实践教学课题时数,学生还是不能发挥主体性作用,难以提高教学效果。因此,必须彻底改革传统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分离的状况,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作用,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高职院校的保险专业普遍是新开设的专业,大多数保险专业教师毕业时间不长,具有丰富的保险理论知识,但是缺乏保险业务实践经验,这成为制约高职保险专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1.3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结合的方式单一当前高职教学模式改革中,高度重视实践教学。但是,只是简单地在理论教学中嵌入案例教学、能力训练等实践教学方式和内容,并不能把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难以达到实践教学的目的。保险专业实践教学的核心任务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营销技能,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简单结合,能够培养学生的单一专业技能,却很难培养学生的综合营销技能。

2基于任务导向的“嵌入式”教学模式改革与与实践通过分析当前高职保险专业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结合高职教育和培养对象的特点,笔者设计了基于任务导向的“嵌入式”教学模式。

2.1任务导向“嵌入式”教学模式的基本思路首先,根据高职保险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特点,按照理论够用的基本原则,调整保险专业理论教学内容的结构,加强营销保险核心专业理论课程教学,削减拓展性理论教学内容,抓住理论教学的重点,以减轻学生理论学习的压力,增加学生开展保险业务实践的机会。其次,把专业理论教学与保险业务实践教学两者相互“嵌入”教学活动过程之中,实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一是设计工作情景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就能深刻地感受保险职场氛围,加深对保险职业及其岗位的认识。二是以工作项目和任务为教学导向。根据保险业务活动的工作内容,将保险业务活动设分解成若干工作项目,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模拟完成保险工作项目。在企业工作环境中,教师指导学生完成工作项目,能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发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性作用。从理论教学到实践教学,再从实践教学到理论教学,周而复始地循环,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能够有机地融合。

2.2调整理论教学内容根据任务导向“嵌入式”教学模式的设计思路,调整高职保险专业的基础理论课程内容。根据培养保险专业毕业生就业岗位要求,经济学、货币银行学、保险学、管理学、会计学、统计学等课程是保险专业学生必须学习的专业和专业基础课程。教师应详细分析各门课程的内容,筛选重点教学内容。如应让学生重点掌握供需原理、消费者行为、成本原理等经济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删除福利经济学等纯理论教学内容。

第8篇:高校保险学教学范文

根据《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小学开设英语课程的指导意见》,从2003年秋季开始,我镇部分小学从三年级起开设英语课程。《小学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对课程目的、课时安排和教学目标作出了明确的规定,指出:“小学英语教学要重视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一定的语感和良好的语音、语调基础……把教学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交流的能力和兴趣上。”

经过一年多的研究,从七年级新生的英语学习情况可了解到,这部分学生在小学已经学过了几年英语,他们大部分人应该有较好的英语学习方法,有较好的英语基础,为初中英语教学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然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一年以来,我们课题组成员执教七年级英语的体会是:困难远大于以前执教那些英语零基础的学生。

研究表明:十岁左右的儿童是学习第二语言的最佳年龄。他们活泼好学,好奇心强,记忆力好,善于模仿。既有了一定的母语积累,又具备了学习第二语言的身体条件和智力条件。可见在小学低段开设英语课程有科学的依据。大致原因在于小学英语课程实施不良和小学英语课程的开设不均衡。

由于小学英语课程设置的不均、师资力量的差别和教学理念的迥异,造成了小学毕业生英语基础、学习习惯、学习兴趣和学习自信心严重的两极分化。在布局调整之前,初中学校的规模较小,生源分布面窄,初中英语教学可以集中力量,因地制宜,从学生的实际基础出发,降低教学起点。如何解决农村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课题研究的基本过程

课题组成员通过交流和研究,发现当前七年级英语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大部分学生学习习惯差,学习积极性不高,缺乏自信心。我们随即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与学生个别交谈。课题组成员分别在镇内的中心小学,丁楼小学等周边五所小学进行随堂听课,对小学英语教师进行访谈,与小学生进行对话,发现七年级学生英语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归因于他们小学学习英语的不良体验。我们将发现的问题向小学领导作了反映,在小学三至六年级班级分别试讲了8节英语课。在初中,我们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开展丰富的英语课外活动,加强学困生辅导等手段,使学生明确英语学习的重要性,重树他们英语学习的自信心,激发学习兴趣,纠正不良学习习惯。通过课题研究和实践,绝大多数学生的英语学习状况得到改善,现将研究的阶段性成果总结如下。

(一)中小学英语教材的衔接

目前我镇小学使用的教材是外研版的教材。初中使用人教社的《新目标》。该教材的起点建立在小学四年英语学习的基础上,在语言知识上与小学教材是基本衔接的。但实际问题是绝大多数学生在小学阶段并未受过四年系统正规的英语教育。所以在教材的衔接问题上,七年级英语的授课进度要放慢,尤其是要充分重视使用教材的预备期内容。

(二)中小学英语师资力量的衔接

缺乏合格的英语师资是目前农村小学英语课程无法正常开设的原因之一。据调查,现在农村小学的英语教师来源主要有:

1、自荐型 这部分人没有受过正规的英语教育,但他们爱好英语,学校缺专业的,有的老师自荐成了小学英语教师。他们虽然有一定英语基础,但缺乏小学英语教学理念和能力。

2、指定型 如果一个学校没有合格英语教师,领导就会指定某位教师担任英语教师。这部分人的英语基础和英语教学理论都比较欠缺。

3、兼任型 有些小学的英语教师是由音体美教师或班主任兼任的。

4、轮换型 有些学校采取轮流的做法,如果你不想教英语,没有关系,先教一年再说,下学期换别的老师,反正不考核。

近几年,农村小学的英语教师供求关系趋于相对平衡,但学校领导在英语教师的使用和课时开设上还有后遗症:如英语专业毕业的老师分到小学后不一定教英语,教英语的不一定是英语专任教师。要解决中小学英语教学中师资力量的衔接问题,重点要充实农村小学英语师资力量。

(三)中小学学生学习心理的衔接。

七年级学生具有好奇、好动、爱表现、善模仿、情绪不稳等特点。他们有强烈的求知欲和表现欲。教师要积极用好这一有利条件。首先,在课堂上要创设宽松的学习氛围,激发和培养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其次,要帮助他们获得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在快乐中学习。学生在学习中的任何一点成功,哪怕在别人看来是微不足道的,都希望得到老师的肯定、鼓励和表扬。因此教师不要吝啬表扬之辞,要通过激励来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有愉悦的体验。

(四小学学生学习策略的衔接

一部分学生在小学阶段的不良英语学习体验,使他们形成了不良学习习惯,对初中阶段的英语教学带来不利的影响。具体表现在思想和行为方面。

1、不良学习策略的思想表现

(1)缺乏自信。 很多学生的英语基础在小学阶段就与别人拉开了很大的距离。进入初中后,老师很想帮助他们进步,但他们犹豫徘徊,信心不足。表现为在课堂上不主动参与活动;回答问题声音太轻,眼睛不敢正视老师和同学,因为他们在小学英语课堂内已饱尝失败的体验,对英语学习已经失去了自信,有放弃英语学习的想法。

(2)缺乏独力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有些学生回答问题时人云亦云,没有自己的思想和观点。集体朗读时,一人有错,全班皆错。对待课后作业,无论容易与否,都不善于独力思考或请教老师和同学,而是一抄了之。

(3)骄傲自满。也有部分学生英语基础较好,但他们往往看不起英语基础差的同学,表现出骄傲的情绪。他们上课时遇到老师作简单的句型操练时就坐立不安,分心走神,久而久之,他们就失去了英语学习的优势,甚至成为落后生。

(4)缺乏合作精神。在两极分化非常严重的情况下,如果同学之间能互相帮助,就能共同进步。但现实情况是:“学优生”不愿帮助别人,“学困生”懒得向别人求助。

第9篇:高校保险学教学范文

【关 键 词】基础教育;学校管理;现状

一、引言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地处云南省南部,与越南接壤,区位优势突出,下辖13个县市,总人口430万人,其中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56.2%,包含9种少数民族。其民族性、地域性、多样性,决定了学校管理的复杂性,因此,对红河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学校管理制度的探讨尤为重要。为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云南省人民政府贯彻实施〈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的意见》,加快红河州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在基础教育课程的改革下,红河州对学校提出了一系列的新意见。这些意见孕育着新的教育思想。在新的教育理念下,传统的学校管理体制已经不符合我们的改革与发展,这就需要探讨一种新的学校管理方式,不断改进和完善红河州基础教育改革中的学校管理体制。

本调查报告从红河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学校管理的现状调查入手,发现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下,红河州学校管理存在的问题,为今后探索学校管理的先进理念、先进方法奠定基础和提供依据。

二、方法

1. 量表设计。调查报告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来收集原始资料。该问卷由3部分内容构成,分别是问卷的介绍、个人信息的填写、学校管理相关的题目。题目主要包含8个方面的内容:学校管理理念和目标、学校领导体制、学校管理过程、学校管理方法、教师管理、素质管理、文化氛围管理、对学校管理满意度等方面。

该问卷主要以Leithwood, Aitken & Jantzi(2001)的问卷作为基础,再根据红河州基础教育学校管理的实际进行修改而编制,从而对各样本学校的教师进行调查。Leithwood, Aitken & Jantzi的问卷在120所学校里进行调查,得到了较高的内在可靠性,克朗巴哈系数为0.917。

2. 方法。此次调查主要针对红河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学校管理的现状,因此,样本来源于红河州部分地区的基础教育的学校,分别有金平、河口、建水、红河等地区的中学和小学,共6所学校,再对所抽取的学校里的教师就本学校的管理进行问卷调查。本次调查共发出问卷120份,收回问卷100份,其中无效问卷为20份,问卷有效率为83.33%。然后,利用SPSS统计软件对测试结果进行系统的统计分析,总结和归纳出红河州学校管理体制在基础教育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三、结果分析

1. 对被试对象的分析

2. 7个量表的分析。该调查报告对学校的理念和目标、学校领导体制、学校管理过程、学校管理方法、教师管理、素质教育管理、学校的文化氛围管理7个量表中的各观测点进行平均值和标准差的分析。根据问卷的选项设置:1=非常不同意,2=不同意,3=同意,4=非常同意,在平均值中,若分析结果大于或等于3,说明该观测点执行较好,若小于3,则说明该观测点执行较差,还需进一步完善;此外,通常克朗巴哈系数的值在0和1之间。如果X系数不超过0.6,一般认为内部一致信度不足;达到0.7~0.8时表示量表具有相当的信度,达到0.8~0.9时说明量表信度非常好。

(1)学校的理念和目标。在表3中,学校管理的理念和目标的各观测点的平均值和标准差被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学校管理的理念和目标的总平均值为2.90,还没有达到3(3=满意),克朗巴哈系数信度高。其中,教职工都在为学校的任务和目标而努力这一观测点执行较好,但是在学校制定明确且清晰的管理理念、制定反映当今社会需求的任务和目标方面、制定有利于目标实现的管理措施方面还应进一步完善。

(2)学校领导体制。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学校领导体制的平均值为2.91(小于3),没有达到满意,克朗巴哈系数信度高。其中,观测点4的平均值达到3.01,说明学校内部党政关系能够互相协调;而其它观测点的平均值都没有达到3,说明学校各部门的工作职责的划分、学校集体决策、领导阶层的鼓励革新与创新、学校内部教代会的存在方面还应进一步完善。

(3)学校的管理过程。根据表5显示,学校管理过程的平均值为2.92(小于3),没有达到满意,克朗巴哈系数信度高。其中,学校的监督工作达到满意,为3.03,然而学校管理过程的其它方面还需进一步提高和完善,比如学校计划的制定、调整、执行;对教师工作的综合评价;对管理过程中突发因素的有效处理等方面。

(4)学校的管理方法。调查结果显示,学校的管理方法的平均值为2.95(小于3),未达到满意,克朗巴哈系数信度高。其中,观测点4的平均值达到3,说明学校的管理工作中,不但强调了分工,而且也强调了合作。此外,其余观测点的平均值都未到达满意,学校在突出管理目标导向、采用多种方法进行管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方面还应提高和完善。

(5)教师管理。根据上表显示,教师管理的总平均值为2.93(小于3),没有达到满意,克朗巴哈系数信度高。在该量表的6个观测点中,观测点3教师们能够明白自己的岗位职责方面的平均值达到满意;观测点6的平均值小于3,说明教师的工作不仅仅是为了个人所得;其余方面的平均值都未达到满意,说明还需进一步完善,比如教师聘用制度、学校内部教师队伍的结构、教师的培训和发展等方面。

(6)素质教育管理。该表调查显示,素质教育管理的总平均值为3.07(大于3),达到满意,克朗巴哈系数信度高。其中,除了观测点2学校的课程设置中要包括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方面的平均值未达到3,还需进一步改进外,其余观测点的平均值都达到了3,说明学校注重德、智、体、美、劳方面的教育管理、开展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活动、每个学期,学生家长与学校至少沟通一次等方面执行较好。

(7)学校文化氛围管理。表9显示,学校文化氛围管理的总平均值为3.07(大于3),达到满意,克朗巴哈系数信度高。在学校文化氛围的管理中,各观测点的平均值在3以上,达到了满意,说明学校在鼓励教职工之间的合作,分享与教学相关的价值观、信念和态度、进行合作性和协作性的工作,积极主动去学习新的东西等方面执行较好。

四、讨论

1. 结论。该调查报告主要从红河州部分地区的基础教育学校的理念和目标、领导体制、管理过程、管理方法、教师管理、素质教育管理、文化氛围管理等方面,来分析红河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学校管理的现状,结果显示:

(1)在学校的管理中,素质教育管理和文化氛围的管理执行良好,基本达到满意的状态。

(2)在素质教育管理方面,课程设置中的活动课程的开设和实施有待于进一步落实。

(3)学校应注重制定明确且清晰的管理理念,反映当今社会需求的任务和目标,有利于目标实现的管理措施。

(4)在学校领导体制方面,学校各部门的工作职责的划分、学校集体决策、领导阶层鼓励革新与创新、学校内部教代会的存在等方面还不尽如人意。

(5)在管理的过程中,学校对计划的制定、调整、执行有待于加强,教师工作的评价方式单一;缺乏管理过程中突发因素处理和应变能力。

(6)在学校管理方法方面,没有突出管理目标导向、管理方法单一。

(7)教师管理方面,教师聘用制度还需进一步完善,学校内部教师队伍的结构不够合理,教师的培训和发展没有得到重视。

2. 建议。学校管理就是学校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管理,是教育管理的一个方面。学校管理是随着近代学校的产生和发展而日益分化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职能。每个国家在一定时期的学校管理都要受到该国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水平、文化传统的制约。因此,我们在建立完善学校的管理时,一定要紧随教育发展的步伐,不断的加强学校的管理体制。

根据该调查报告的结果显示,学校管理在制定理念和目标方面、素质教育管理方面、学校领导体制方面、教师管理方面、管理过程和管理方法上都存在着一定问题。这就要求在进行学校管理时,应进一步明确学校的管理理念和目标、健全学校的领导体制、完善学校管理过程、优化学校管理方法、加强教师管理、提高素质教育管理、增强文化氛围管理。在此后的研究中,将围绕以上方面展开论述其具体的建议和措施,从而促进学校管理的有序进行。

参考文献:

[1]李宏伟.新形势下学校管理模式改革构想[J].校长论坛,2007(7):15-17.

[2]王永平.新课改中学校管理模式的思考[J].治校有方,2004(10):11-12.

[3]李跃辉.新时期学校管理模式探究[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6(22):7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