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保险自荐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你骗我骗大家骗
王海是西昌某高校计算机专业2003年的毕业生,
在成都一家公司干网页设计工作。能进这家公司,王海那份让人刮目相看的自荐书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计算机三级毕业,Photoshop图片处理、C语言程序设计等等精通,还有在多家网络公司兼职,有实践的经验……”用人单位一看,当即拍板要人,并作出承诺:工资每月1500元,要签劳工合同,要办保险,有福利,工作内容是进行网页的设计……
谁知道,一个月后王海就和公司爆发了“战争”。原因很简单:公司不但没跟他签合同,没办医疗保险,而且还只发400元月薪。
王海遂和公司理论。但该公司经理振振有辞地说:“承诺的待遇是正式员工才有的,你刚毕业,当然有个试用期。”王海责问当初招聘的时候为何不讲清楚,经理说:“你一上办公桌我就知道你是个新手,根本不熟悉网页的制作,没点破是给你面子。”王海一下子就哑了——他根本不懂许多东西,也从未在哪家网络公司兼职过,王海仅仅有过几次的社会实践而已。结果在王海面前的只有“哑巴吃黄连”和自动辞职两条路。王海承认在自荐书里“做了手脚”,但他认为用人单位也不对:“他们常常会开出一些根本就办不到或不想办到的‘优厚待遇’吸引我们”,在王海眼里,大家都在欺骗,应聘者不做手脚就要吃亏。
像类似王海之类的许多高校毕业生及待业青年还很多。
用人单位:能力最重要
大家知道,一家单位的“战斗力”有多强,除了自身管理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人力资源的利用问题。
中国联通凉山分公司综合部经理吕亚明深有感触:“去年我公司施行中国联通CDMA千人再就业工程,报名的许多人中自荐书上写得非常精彩,非常有能力,但是当在本公司试用了几个月后才发现,根本就不是那么回事情,做工作不卖力,口才不行等等问题就出现,最后他们不得不将部分工作人员辞退。”
他还认为:“自荐书是其中的一部分,我们还要跟应聘者进行交谈,在交谈的过程中能够发现应聘者的许多能力。”他认为,人都有虚荣心,应聘者一般都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在自荐书上添油加醋,所以,他们除了看作品外,更靠自己的眼睛给对方打分。
在记者采访的数家用人单位中有三分之二表示:一旦发现能力与自荐书出入较大的,将毫不留情地被请走。
学子之辩:这是自我包装!
师专外语系的李某透露,他班上有一个学生会干事,自荐书上变成了学生会主席;一个在外面干过两个月家教的学生说自己“丰富的教学经验”;而中文系一个已毕业的学生原仅在某报实习过,在自荐书上却成了“兼职记者”……像这种抬高自己的情况在相当一部分学生中存在,“他们这是在完成一种自我包装,可以理解。”
西昌师专张利认为,自荐书本身就是一个人修养、能力的载体之一,在客观的基础上把自荐书“做”得好一点,既可表现自己的才能,又能获得用人单位好感,何乐而不为?“即使有些‘水分’,也可让人在实践中去‘挤干’嘛。”
今年7月毕业的陈兵说,他在毕业时到一家电器公司应聘技术部主管,公司只要两人,而去应聘的却有3个:一个中专文凭,却在本行业工作了4年;另一个是西昌农专本科生,还有一个就是他。公司最后把他淘汰出局。陈兵说,其实那家公司只是仅凭印象:“你怎么就断定我不行?所以,一份优秀的自荐书,往往能在应聘时起关键作用。”
摘要:民国报纸在长期积累中形成完整系统的地方史料,已成为地方文献近代资料专藏的主体之一。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很多民国报刊都面临着遗失或是损坏的危险,从保护历史文化、抢救珍贵文献的角度来看,民国报刊的数字化有着十分重要而紧迫的意义。文章以作者实际经验阐述图书馆应如何进行民国报纸数字化工作,并针对民国报纸数字化资源在地方文献工作中的作用提出个人的认识。
中图分类号:G25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16)12-0098-03
1民国报纸在地方文献中的重要地位及数字化的意义
报纸是地方文献专藏建设中不可或缺的类型之一,包括地方上出版的综合性报纸及内容上具有地域特征的专业性报纸。由于具有涵盖内容广泛,出版周期短,信息报导及时等特点,使得报纸的情报性极强。民国报纸作为地方文献中近代资料的重要一环,以当时人报道当时事物,在内容上相对客观、准确。随着连续性的出版,民国报纸在长期积累中形成完整系统的地方史料,已成为地方文献近代资料专藏的主体之一。随着时代的变迁,很多民国报刊都面临着遗失或是损坏的危险,从保护历史文化、抢救珍贵文献的角度来看,民国报刊的数字化有着十分重要而紧迫的意义。
2国内图书馆民国报纸资源建设及服务现状
目前,国内图书馆对民国报纸的数字资源建设大体分为:外购商业数据库和自建数据库两种。从单一品种的资源完整性和用户体验角度看,商业数据库明显优于自建数据库。但自建数据库也有其优势,主要体现在对资源的选取上。自建数据库一般以地方资源建设为方向,因而有其独特性。
笔者选取国家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以及首都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四家图书馆,从数字化报刊品种、资源数量以及服务方式等方面看民国报纸资源建设现状(见表1)。
在对以上数据进行采集时,笔者发现当前图书馆报刊数字资源以期刊为主,报纸资源在品种上所占比例较小。从服务方式上看,能够提供跨地域免费公开信息的图书馆比例较小。而两个省馆所建设的报纸资源均为在当地创刊、发行的报纸,属地方文献范畴。
3地方文献民国报纸数字化建设实践
3.1加工品种选取并调研
本阶段需要依照一定的原则或需求选取报纸加工品种,并对选取品种的现有纸质破损情况、印刷清晰度情况、内容的信息价值情况及连续性情况有基本的了解,就选取原则而言具备以下情况者优先选择:①年代为清末民初的且只以纸质载体形态保存的品种宜最先选取。民国时期老报纸保存期限较短,受到空气中有害物质及湿度等环境因素的影响,加之读者的反复翻阅,年代越久远的越不容易保存。②具有地域特征的专业性报纸品种优先考虑。该类报纸一般不易被其他地域外机构所关注,因而降低重复建设的概率。③馆藏文献内容完整性强的品种优先考虑。图书馆文献数字化脱离不开坚实的馆藏建设。报纸作为连续出版物,馆藏收录的完整与否决定了品种的收藏质量,零散或缺失严重的报纸种类一般不会优选选取,除非具有极高的珍稀性。
在确定对某种报纸进行数字化加工后,还要对报纸的不同载体版本进行选择。报纸的文献载体形态有纸质和缩微胶片两种。目前国外的一些图书馆数字化项目,如:澳大利亚国家图书馆的报纸信息化项目采用缩微胶片进行数字化制作,原因是缩微复制比原报扫描要快速且价格低廉。但从实际数字化后的图像质量来看,缩微复制差于原报扫描,这种情况在原件印刷质量较差的文献上表现得尤为明显。因此,对于加工文献载体类型的选取上,笔者建议在纸质报刊形态较完好的情况下遵循纸质文献即原始形态优先的原则。
3.2加工标准制定并扫描
所制定的加工标准应包括:文件扫描标准、唯一标识符标注规则和存储规则。以上标准规范均是在加工过程中必须要参照的,因此在扫描前要将标准和规则制定完备。
3.2.1文件扫描标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的行业标准《WH/T46-2012图像数据加工规范》要求,报纸数字化扫描标准具体内容见表2。考虑到数据质量以及未来灵活转换,笔者建议存档文件选取色彩为24位彩色。
3.2.2唯一标识符标注规则。对象数据的唯一标识可以理解为扫描图像或元数据文件定义的名称。清晰的唯一标识体系能够使资源管理者仅通过文件名称便可了解数据对应的纸质文献信息,从而节省了大量数据查找时间。唯一标识符一般为数字型,包括资源信息和数据序列两部分,如报纸品种代码+出版时间+版号+其他辅助信息。
3.2.3存储规则。文献加工前需制定统一的存储规则,以便于加工数据的管理。报纸数据一般按照报纸品种、数据格式、对象数据文件三级顺序进行存储。数据存储时应将加工过程中的说明文件一并存入。
3.2.4元数据设计并著录。元数据是数字资源需求分析和系统设计时需要首先考虑的因素,是数据加工制作和系统设计与功能实现的基础。元数据方案决定了系统的整个架构以及系统设计的需求,设计时必须详尽地考虑和满足资源管理、保存、揭示、检索、利用等各方面需求。这里所设计的元数据并非将报纸作为一种文献载体进行揭示,而是将报纸的内容作为可查阅、检索的信息载体而进行描述。
根据文献加工深度不同,报纸元数据的设计一般分为三个层级:版次级、篇目级和全文级。版次级元数据一般所具有的元素详见表3。篇目级元数据可分为以版为单位设计的元数据和以单篇文章为单位设计的元数据,后者较于前者灵活性更强,因此,篇目级元数据一般以文章为单位进行描述。全文级元数据可视为文献内容信息揭示的最高级,为文献检索提供最便利的条件。在元素设定上一般是在篇目级元数据设计基础上加上全文字段,标注时注意关联资源和全文部分要相互对应即可,篇目级元数据所具有的元素详见表4。
4民国报纸中地方信息选取
在进行篇目一级元数据制作时,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者对于是否进行民国报纸资源中地方信息的专门性提取存在两种态度:一种认为应该进行提取,理由是希望在选取过程中排除报纸里与地方资料无关的信息,从而建立地方文献精粹资源。但在信息选取过程中势必会受到选取人员对地方信息了解程度、知识层次深浅的影响,造成收录不全面的现象。而不认为有提取必要的人觉得全盘元数据制作可以不受人员限制,最大限度地避免资源的缺失,同时还可以保留报纸数字化品种在内容上的完整性。但是这样也确实造成大量与地方无关数据的产生,并加大了资金的投入。两种选取方式各有利弊,因此在做资源建设时需根据自身情况加以考虑。
在收录范围上有关本地区过去的、现在的、人文的、自然的有文献使用价值的资料均应在选择范围之内。其中自然地理的资料选择宜宽。如:跨区域的河流、山脉;在体裁方面包括新闻报道、时评社论、纪事调查、杂文、文学(诗词、小说)等。关于军政事件、政治运动资料的选择:一般以本地区发生的军政事件、政治运动为主要选择对象。关于国际交流资料的选择:本地区各种代表团、机构及知名人士在外地(包括国外)的活动资料应详尽选择,这类资料大多可反映本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在全国或国际上的影响以及区域间、国际间经济交流的状况。关于文化交流资料的选择:本地区文化团体在外地(包括在国外)举办或参加的各项展览、演出、体育比赛等活动资料,均应列入地方文献,在本地区举办的各种上述活动也应予以收集。关于各种学术会议资料的选择:中央召集的各种全国性会议,凡涉及本地区或有本地区代表参加的各项活动、言论等资料;本地区举办的,有一定学术价值和史料价值的会议资料亦应选择。关于人物界限的选择:不论籍贯、居住时间长短,反对地方历史形成影响力,且不论好坏的人士均可收录。
5民国报纸数字资源在地方文献工作中的服务
5.1为地方参考咨询工作的检索提供极大便利
在以往的参考咨询工作中,当咨询人员面对浩如烟海的报纸资源进行信息查找时会望而却步。基于此种原因,首都图书馆在70年代开展了《北京报刊资料索引》的制作工作,尽管当时因条件制约只能制作索引目录,却也为咨询工作带来极大的便利。如今,随着数字成像技术的发展,通过计算机扫描的报纸影像数据已经完全可以替代纸质报纸,通过一系列检索机制能够快速查找资源,并按需获取必要的电子文献。如:首都图书馆北京地方文献中心在为用户进行《北京地区道教遗迹资料》《欧美同学会・中国留学人员联谊会历史文化资料汇编》《国子监、孔庙清末、民国年间相关资料查询》等课题咨询时,曾大量使用首都图书馆数字化加工的《益世报》《京报》等报纸资源,在对内容检索之后可以直接调取电子文件或对其进行纸质复制,这与图书馆传统剪报服务相比大大提高了咨询工作的效率,同时也避免了因多次翻阅、裁剪或静电复印而给旧报带来的伤害。
5.2是建设地方特色专题数据库的有力文献支撑
建设并利用好民国报纸数字资源,不但可以为地方文献的参考咨询工作带来益处,同时也为图书馆特色资源专题数据库建设提供有力支撑。特色资源一般指地域性较强的资源或某一专业领域的资源。报纸具有信息量大、报道及时、信息连续、出版周期快等特点,使它在信息内容的广泛性、新颖性以及时效性方面远远优于一般书刊资料。面对这样一种文献,无论是在内容上汲取专题性资源进行整合或是以地域为限定将报纸资源品种进行综合性分类展示,都将是特色数字资源建设的一笔重彩。
5.3为地方文献的复制再版提供可能
在数字资源铺天盖地的今天,图书馆员在实际工作中发现目前纸质文献的阅读需求依然远远大于电子形式的文献。民国报纸限于当时造纸材料和制作工艺等原因,时至今日很多已难以保存和修复,导致其使用价值的流失。而报纸作为记录人类文明活动和人类思想的重要文献载体,如果因其原始形态的消融而使内容信息丢失实属可惜。为此,首都图书馆做了相关工作,如对《戏剧旬刊》《剧学月刊》等民国刊物进行了再版。尽管再版的这些不是报纸,但却能让我们对行将消失的民国报纸文献的重生看到了希望。
6结语
民国时期的报纸对于研究当时的历史、人文风物具有极其重要的参考价值。曾经有位读者感慨自己在图书馆阅读一年的民国报纸胜过之前十年的图书文献研究。由此可见,报纸作为图书馆文献专藏的主体之一,其文献史料涵盖广泛,内容的丰富是其他文献资源所无法比拟的。地方信息现已被广泛利用和重视,地方文献的数字化工作不仅有助于民国文献内容的保存及利用,同时还将跨越时间和地域的限制,将地方文化远播至世界各地。
参考文献:
[1]王玲丽.民国报刊文献数字化建设探究[J].信息技术与信息化,2015(2):235-238.
[2]周崇润.谈谈图书馆纸质文献的酸化与脱酸[J].图书馆界,2004(4):55-56.
[3]钱承军.高校图书馆应重视对民国文献的保护与利用[J].山东图书馆学刊,2008(1):76.
[4]郭伟德.民国文献数字化是文化遗产的保存和延续[J].四川图书馆学报,2009(6):32-33.
关键词:数字化技术;民间艺术保护;风险问题
民间艺术数字化技术保护是一个全新话题,也是一个涉及范围广涵盖面宽的综合性工程。数字化技术为民间传统艺术的保护和传播提供了技术手段,同时改变了文化遗产传统的保护方式,但是应该看到,数字化技术虽能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却也可能在保护文化遗产的过程中的技术和传播层面弱化、扭曲甚至抹杀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性。如何预防民间艺术数字化进中的风险,是民间艺术数字化保护中的新问题。
一、数字化保护过程中的技术风险
1.信息采集、处理和储存过程中隐含的风险
民间艺术的数字化涉及信息的采集、处理和储存,这其中包含采集设备的选择、数据处理方式、储存格式和数据库技术。但是截止到目前,并没有一个全国统一的数据加工规范或标准,无论在民间艺术普查阶段还是在名录项目申过程中,都不同程度存在一些问题,具体表现在:数据资料保存很好,但标示和描述很差,以至于使潜在的用户无法了解发现它们;由于没有将与民间艺术相关的信息进行很好的链接绑定,导致人们存取资源时而资源本身却不能被人们理解,或者不可靠;往往由于数据确认和数据处理软件的独立性,造成数据的实用性降低的结果;数据库中数据集可以被保留,但由于各自采用不同的数据库技术,使得他人无法理解其结和规则,数据不能够被存取;也有一些采用了口令保护、加密、安全设备等措施的数据但在不适用时也会导致资料的不可使用。民间艺术分布在各地,如果各地都以不同的方式、规格和技术进行数据加工,就很难达到民间艺术的最终目的——保护、传承以及资源的整合、共享。
2.数据库技术采用不当隐含的风险
中央管理系统是民间艺术数字化技术保护的核心,通常都离不开后据库台数的支持。我国的目前常用的管理系统后台软件都是一些商业软件。而这些商业软件除了价格高,还会随着新版本的升级重新造成使用者被动学习的负担,用户对软件的内部结构是不了解的。况且,生产软件及公司都有其生命周期,这对于我们民间艺术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延续,可以不值一提。一旦我们依赖的软件和技术停止开发或公司倒闭,那么我们前期开发的系统只能停止使用,造成浪费。并且可能导致对数字技术分离。
二、数字化保护过程中的文化风险
1.人文把握不当隐含的风险
随着数字技术的深入,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问题也一一凸显。数字技术虽然是目前最有效的保护手段,但其技术弊端也不可避免地损害了文化传承。它容易形成一种新的话语霸权,在记录保护文化的同时,可能会抹杀某些历史文化传承,将过多的现代化的东西植入其中,让本来应该尽量原生态的保护,掺杂了太多的技术人为因素,使得文化保护不再纯粹,而成为一种带有所谓“创造性”的保护,这需引起我们高度重视。
2.引进别国技术隐含的风险
近年来,我国在民间艺术的数字化保护上成果显著,但与国外相比,我们的民间传统艺术数字化过程中还存在许多欠缺和不足。目前由于我们信息资源的发展方面仍然很弱,导致技术信息的输入多于技术信息的流出。而由于技术水平上的差距,让我们在民间艺术的保护中往往受制于人,引进的软件技术同时也存在泄露文化核心内容的风险,所以在民间艺术使用数字技术保护方面所隐含的风险也要严加防范。
三、数字化保护中的知识产权风险
民间艺术是我们的宝贵财富,是我们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过程和精神财富。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一些民间艺术正面临着消亡的危险;而其蕴含的文化、商业价值却慢慢显现出来,而民间艺术的权属纠纷等问题也逐渐凸显。而我国在民间艺术保护的司法领域却相对滞后,从而造成民间艺术的法律保护和怎样能促其繁荣发展等问题日渐重要。民间艺术数字化技术的合理使用其过程面临最多的就是信息的采集和集中,这需要通过相关的文化管理等部门或着是传承人的允许后才能对民间艺术等工艺信息进行全方位细致的分类、收集。而采集后所形成的数字化信息艺术,根据我国的《著作权法》的相关规定,在特定的情况下是可以“合理使用”的,如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和档案馆等公共机构在对传统艺术作品的选用、陈列、保存等方面使用有著作权的作品是不必征得许可的。民间艺术数字化资料的检索问题。民间艺术文化的数字化保护目的之一是建立馆藏资源数据库,可以以多种形式进行保护,如博物馆或其他公共社会机构的形式,其保护目的主要是为了能更好地保护好我们的民间艺术资源,能让更多的人们以及我们的后人进行了解和观赏以及应用。为了更好的方便检索馆藏资源数据库,必须对庞大的数据库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分类与归档,建立数子化检索系统,这样才便于人们对所需资源的检索与查找,从而提高使用效率。对数据库资源的开发与建立,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而且还需要投入大量的经费用于后期的维护,应该享有著作权,得到《著作权法》的保护。因此我们在对民间艺术原数据信息进行检索,查阅和复制时就应征得权利人的许可并支付相应的报酬。
四、数字化技术保护的成本风险
随着对民间艺术数字化技术保护的过程中,投入的财力成本也会随着设备的软件和硬件的更新换代,以及对图像的质量要求的提高而加大。为了有更好的直观效果而使用视频模式扩大存储容量也会造成成本越来越高,资源消耗加大,费用提高等情况。而这些都是在民间艺术数字化技术保护过程中不得不重视的问题。同时数字化数据库的后期资源维护也需要投入人物和财力,为了更好的对数据库信息的使用满足人们的需求,必须对民间艺术数字化技术保护的投入产出进行有效的规划与论证。控制不必要的浪费和投入,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对民间艺术数字化信息的对象和传播方式进行选择,避免造成成本过高或垃圾数据堆积等情况。
参考文献:
[1]周全明,耿国华.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技术及应用.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2]张耕.民间文学艺术的知识产权保护研究.北京:法律出版社,2007.
关键词:地市级,公共图书馆报刊文献资源建设,现状问题,对策
地市级公共图书馆在我国图书馆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我国地市级公共图书馆报刊文献资源建设的现状如何,存在哪些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又有哪些应对之策,这是当代图书馆人提升读者人气、推进事业发展而亟需思考和解决的现实问题。本文将围绕这方面的问题进行系统探讨和研究。
一、报刊文献资源的地位及作用
报刊文献资源是地市级公共图书馆文献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报刊文献在传统图书馆的地位及作用可以用“半壁江山”来概括和形容,受到各馆的普遍重视,这不仅是因于传统图书馆的文献资源主要是图书和报刊,各馆都开设有现报阅览室、现刊阅览室、过报过刊阅览室等,更为重要的是,与图书相比,报刊作为连续性出版物,是社会性的宣传舆论工具,是一种强势媒体,具有我国古代文献所特别重视的“日日新,又日新”的特质,在传承文明、传递信息、传播知识方面具有强大而独到的作用。
虽然在现在的网络环境里,通过计算机可以查询到海量的报刊文献信息,但是,纸本的报刊文献在现代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受读者青睐和喜爱的程度,不仅丝毫没有降低,反而还有所增强。这不仅是因为虚拟的网络信息尽管是海量,但终究只是依赖一个显示屏浏览,远不及大开面的报纸视野开阔、一目了然,也不及书本式的期刊栏目清晰、章节明了,而且网络信息鱼目混珠,精华与糟粕并存,有害信息与有用的信息混在了一起,需要读者过滤、甄别,而纸本的报刊信息是经过了所在报刊的责任编辑精心挑选的,并且虚拟的网络信息其精华部分大多数都被现今不断扩版的报纸期刊悉数刊载。此外,与机读方式相比较,传统的阅读方式更加经济、方便、快捷,也更加有益于读者的身心健康。这也是公共图书馆的纸本报刊文献可以与虚拟报刊文献共存而不可能被虚拟报刊文献所取代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报刊文献资源建设的现状
一般来说,地市级公共图书馆的报刊文献资源建设有如下几个优点。。
1、阅览室的报刊文献具有很强的亲和力。在公共图书馆阅览室陈列的报刊文献,既有各专业学科领域的核心期刊,又有较重感性的时尚读物、纯文字的文学杂志、图画式的画报画刊;既有供专家学者潜心做学问的综合性刊物,又有供大众休闲消遣的娱乐杂志;既有闻名全国的各个精品报刊,如《知音》、《环球时报》等,又有大型理论丛刊《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而所有这些,都是无一例外地按学科属性集中排架的。这使得报刊文献在整体的博与杂中表现出了很大的张力,对读者有很强的亲和力和感召力。
2、阅览室的报刊文献具有一定的规模效应。地市级公共图书馆是各地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窗口,而报刊阅览室又是各公共图书馆的重要窗口。各地市馆领导都希望办好报刊阅览室,都很重视报刊文献资源建设,在订购报刊问题上舍得投入,甚至可以拿出一半左右的购书经费来订购报刊。个别地市馆甚至将馆大楼称之为阅览楼。在时下流行的报刊合一的大开间阅览室里,百十种报纸一字排开,近千种期刊依22个大类按类排架陈列,规模效应非常明显。
3、阅览室的报刊文献具有鲜明的馆藏特色。公共图书馆是地方政府兴办的公益性文献中心,服务的对象是全体市民。而面向大众、面向平民开门办馆,也是各馆提升人气的直接选择。因而所采选的报刊越来越贴近读者、贴近生活,越来越关注生命、彰显人性,越来越关注弱势群体、体现人文关怀。。比如,采选了一定比例的有关社会生活、文体娱乐、保健养生等方面的小报小刊,采选了一些挖掘人性、展示美好心灵的报刊,重点采选了一些有关中老年人保健、调济生活品味、调节心理活动的报刊。这使得阅览室的报刊文献具有较强的公共性、综合性、人文性、地方性等特点。
4、阅览室的报刊文献具有很强的针对性。这种针对性,首先表现在报刊的采选基本上是针对生活在本地区的最广大的读者群体而开展的,是根据本地区的读者需求来订购报刊的;其次表现在报刊的采选体现了地市馆“以用定藏、量力而行”的原则和“稳定规模、提高质量、突出重点、形成特色”这样的采选方针;再次表现在报刊的采选活动是采选人员根据本馆采选方针和读者需求,对市场上的报刊资源及其学科配置进行效益最大化的整合活动,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公共财政的社会效益,最终达成的效果可以使采选的报刊文献更加贴近读者需求,更加有利于完善馆藏报刊文献体系。
三、报刊文献资源建设的问题
地市级馆在报刊文献资源建设的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采选标准不统一。主要表现在报刊文献采选的重点和方向因时而异、因人而异、因馆而异,导致每年订购的报刊品种变化很大。虽然,报刊订购强调馆藏体系和保持刊物的连续性,但在以用定藏的指导思想下,一种刊物究竟订购还是不订购,往往要视当时的具体情况而定。对一部分刊物而言,订购与不订购的随意性、随机性还是很大的,很不稳定。
2、资讯覆盖不周全。主要表现在不订购或很少订购欠发达地区和边远地区的刊物,不订购或很少订购各学科专业领域的学术期刊、专业期刊,所订购的报刊占有的比例还不到市面上全部报刊的十分之一等。这固然是由于公共馆的性质、购书经费的不足、办馆规模的限制等原因造成的,但报刊阅览室的资讯不全、少数个别的读者想看的报刊没有,这始终是一种若有所失的缺憾。
3、订购机制不灵活。主要表现在每年只能在秋季一次性订购全年的全部报刊,没有在其它时间调整报刊品种、改订其它刊物的惯例,尽管这不是一件很难办的事。。读者如果希望改换报刊品种,也只能等到订购下一年报刊时才能实现,并不能及时满足读者的需求。
4、过刊利用不容易。主要表现在过刊既存在一个费时、费钱、费力的装订加工问题,积年的过刊合订本又需要一个容量很大的地方上架陈列,对外开放还需要有专门的窗口和人员,而过刊过报鲜有读者问津。有的馆直接将下架的过报处理给废品回收站,有的馆采取密集排架的方法将过刊存放在闭架书库里,有的馆将过刊不分刊名地顺手装订成册供读者借阅,有的馆将过刊合订本放在书库里对外流通,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四、报刊文献资源建设的对策
地市级公共图书馆的报刊文献资源建设应从如下几个方面把握。
1、形成相对完备的学科体系。学科体系是公共图书馆报刊文献资源建设的根本。虽然,公共图书馆是一个半学术性的社会文化机构,与学术性较强的高校图书馆和社科院图书馆相比,报刊文献的学科体系和学位属性不是第一位强调的因素,但是,作为公共图书馆文献分类编目的根本大法,《中图法》赋予了公共图书馆报刊文献资源的学科属性特征,即要以学科属性分类标引、排架陈列和入库典藏,甚至在资源建设的源头上要以学科属性开展报刊文献的采访、采选、订购活动。而《中图法》的学科体系是一个开放性的完备体系,博大而深遂,这就决定了公共图书馆报刊资源建设要遵从学科体系的路线图来征集报刊,确立馆藏基本报刊名录,丰富馆藏报刊资源。
2、建立快速反应的订购机制。读者是图书馆的服务对象,也是图书馆的“上帝”。及时为读者采选适用的报刊,是搞好读者服务题中应有之义。为此,应建立快速反应的订购机制,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积极响应和满足广大读者不断增长、更新的阅读需求。与此同时,要充分利用这个订购机制,不断加强报刊资源建设的针对性,使馆藏报刊更加贴近读者、贴近生活,使馆藏报刊的质量更高、重点更突出、特色更鲜明。
3、开发虚实结合的报刊资源。在网络报刊、电子报刊兴盛的当代,加强公共馆的报刊文献资源建设,一要高度重视多元化建设的发展方向,实施虚拟报刊和实体报刊相结合的资源建设战略,以虚拟报刊和电子报刊拓宽纸质报刊的补充渠道;二要在采选纸质报刊的同时,着力开发整理网上报刊资源,精心选购电子报刊,形成多元统一、相互补充的报刊文献资源体系;三要在报刊阅览室配备可以查阅网上报刊和电子报刊的计算机及相关设备,以备特殊读者急用;四要建立本地区本系统乃至跨地区跨系统的馆际协作机制,实现报刊文献资源的共建共享。
4、探索运作有效的过刊模式。过刊过报是地市馆报刊文献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过刊过报的装订加工是地市馆报刊文献资源建设的重要内容。在当前过刊装订的经费不足、人手不够,以及书库库容有限的情况下,要积极探索能有效处置过刊、盘活过刊资源的方式方法。要以分类分层分级的办法,逐渐剥离利用率超低的过刊,装订使用价值较高的过刊,改变过刊人气低迷、利用率低的现状,形成有效、管用的过刊运作机制。
关键词:特殊建筑物;火灾探测器 ;环形布线
Abstract: this paper through the practical engineering, the special building automatic fire alarm system configuration and the composition analysis, and points out that the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in the building automatic fire alarm system normal work factors. To do system reliable performance, structure optimization and reasonable in economy, the key to building fire zoning and property right divided alarm area and a sensor detection area, choose appropriate probe, optimize the system configuration and the correct reasonable wiring.
Keywords: special buildings; Fire detector; Ring wiring
中图分类号:X928.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探测火灾隐患,肩负安全防范重任,是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CBS)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筑中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首先必须符合GB50116-98《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的要求,同时也要适应建筑的特点,合理选配产品,做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
火灾自动报警设备设计选型基本要素
无论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规模大小、功能需求不同,系统可靠性与误报率都是设备选型的两大基本要素。在满足性能价格比高的前提下,要求尽可能高的系统可靠性和尽可能低的的误报率是建设单位业主和设计师、安装施工追求的共同目标。从理想角度出发,应优化设计、选用最先进设备产品,优化施工、使用和维护;但从节省资源的现实角度出发,不妨适当降低追求十分完善的目标期望,选用较佳的设备,但不可放松和降低对于系统可靠性和误报率这些基本要求。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可靠性是真实的测量。换言之,一个火灾报警系统在其使用期限内,对各种条件须做出适当的响应。构成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可靠性的两大要素为系统设计、系统安装。一个系统的可靠性完全取决于系统的设计、组成系统的硬件、系统的安装因子之积。所以我们从选型安装来讨论,常规普通建筑的报警系统的选型和安装大家都很了解,下面分别探讨特殊建筑物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探测器选型对系统可靠性的影响:
一、高大开放式空间火灾报警系统
民用建筑中常见高大开放式的建筑包括影剧院、会展中心、大会堂、博物馆等,这些建筑不仅体积大、屋顶高,而且功能复杂,人员密集,火灾隐患大,是火灾探测的难点区域,因此合理的设计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是十分重要的事情。
1.火灾探测器的类型和性能
1.1 点型火灾探测器
这是一种响应某一点周围的火灾参数的火灾探测器,目前大多数场合使用的感烟和感温火灾探测器均属于点型火灾探测器。这类探测器仅适用于一般的空间场所,例如感烟探测器适用于高度不超过12米的房间,而感温火灾探测器则只适用于高度不超过8米的房间。
1.2 线型火灾探测器
这类探测器包括红外光束感烟探测器、缆式线型定温探测器、空气管采样式探测器等。根据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 规定 , 红外光束感烟探测器为感光型、缆式线型定温探测器为线性感温型 ; 空气管采样式探测器为主动型探测器主要由空气采样管、抽气机、探测单元(主机)组成,由抽气机通过采样孔连续抽取保护区域的空气 ,进行分析报警,灵敏度高。
1.3 图像型火灾探测器
图像型火灾探测器主要由黑白或彩色摄像机对大空间建筑进行监视 ,摄像机将监视区域的视频图像传送给处理器进行实时处理 , 一旦检测到火灾信号即报警并同时显示报警区域的现场图像。
2. 不同高大开放式空间建筑应采用不同类型的探测器单独布置或组合布置来进行对建筑物的保护,以下举例说明。
2.1 厂房和库房是采用一种类型建筑物,如常德卷烟厂的联合工房是典型大空间的厂房,其普通房间采用点型探测器设计在此不论述了。我们主要看一些大空间部分,其后加工包装区、仓库等大空间且较高的场所选用红外对射探测器,主厂房产品生产区域(长65 m×宽36mx高13 m),高度大于12米,采用了12对红外对射探测器,保护了2400平方米空间。在其二层空间上,因为有大量的设备和空气调节装置产生大量粉尘,使大多数烟雾探测器遇到了问题。传统的离子和光电感烟探测器及对射式探测器会把粉尘当作烟雾而产生误报警。另外,在静电和潮湿气体的作用下,粉尘会粘附在这些探测器上,使系统因过滤网和进烟孔被堵塞而失去作用。 故选用空气采样探测系统,空气导管设计成U/T型水平布置,沿梁敷设,与梁底同高,距离顶600mm。吸气导管选用直径为25mm的PVC管,每个分支有8个吸气孔,间隔6m。考虑到远端吸气孔抽到的烟雾在吸气导管内会得到稀释,为了使空气采样探测器内智能测烟感,能均匀地接收到每个吸气孔所吸烟雾,对8个吸气孔采用不同的直径,从空气采样探测器由近及远,吸气孔的直径依次变大。设一台探测主机,空气采样系统探测主机拥有输出界面,系统的警报及故障信号可由各组件上的继电器连接至消防中心。
另外其电缆层因空间狭小,温度较高,故内部设置了缆式线型定温探测器,通过模块来输出信号到控制中心。
2.2、影剧院和会展中心又是另一种高大开放式空间建筑。如张家界
“魅力湘西”大剧院结合该剧院内不同场所的火灾形成特征及房间高度,选择相应类型的火灾探测器:
房间高度低于12米的排练厅、化妆室、办公、剧场技术用房和设备用房葡萄架上空,观众厅闷顶内,台仓及疏散通道设智能型感烟探测器。
我国现有本科以上财经院校110所,全国绝大多数省、市和自治区都设有在内涵上隶属于财经院校的地方商科院校。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是教育部、财政部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简称质量工程)的重要内容。到目前为止,教育部、财政部共批准了六批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2752个,湖南商学院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在2007年获批为国家第一类特色专业建设点。通过几年的建设,我们深切的体会课程设置的重要性。我们认为课程设置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基础,好的课程设置,对学生就业能力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根据现行的有关国家标准,结合对行业、企业所需要的国际贸易从业人员的职业岗位能力调查的结果,按照职业能力要求对有关知识点进行系统整理后,得到本专业人才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及要求(包括素质要求、能力要求、知识要求),可以用下面的人才能力体系图图1来表示。
一、从毕业生知识类别看课程设置(见表1)
二、从毕业生就业能力看课程设置
具体而言,毕业生就业能力包括通用能力,专业基础能力,专业综合能力,从课程设置和考核标准看,内容如表2。
表2
能力类别 能力要素 课程设置 考核标准
通用能力 英语应用能力 具备阅读和翻译本专业英文资料的能力,具备基本的日常口语交流能力和商务英语对话能力。 大学英语、口语、听力
商务英语、外贸英语 四六级
计算机应用能力 办公自动化软件使用、能够运用电脑网络处理单据及各类文件 计算机基础、数据库 国家计算机等级考试
就业创业能力 获取就业信息的能力、撰写求职自荐书的能力 大学生就业指导、创新创业学分的获得
专业基础技能 营销调研技能 国际市场调研、预测的能力开拓国际市场、推销的能力 国际市场营销 营销员资格证
会计统计技能 帐篷登记、报表编制及费用核算能力;利润核算、效应分析能力、统计分析能力 会计学、统计学、国际财务管理 会计师
数据分析技能 对经济、贸易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进行实证研究的能力 计量经济学、经济计量分析软件及应用
专业综合能力 国际商务能力 进出口业务的组织、管理能力;通过交易磋商,订立外贸合同的能力;熟练填制各种外贸单证的能力;网上交易、利用EDI通关的能力;企业电子商务管理的能力 国际贸易实务、国际商法、通关实务、电子商务、国际商务 单证员
跟单员
电子商务师
国际结算能力 熟练运用国际贸易中常用的结算工具的能力;开立、审核信用证的能力、防范收汇风险的能力 国际金融、国际结算
组织货物运输能力 为进出口货物选择合适的运输方式、签订运输合同的能力;为进出口货物合理投保的能力 国际货物运输与保险、港口概论、国际物流原理及实务 货代员证、报检员证
处理外贸函电能力 对外贸易洽谈能力;处理日常业务函电及其他业务的能力 国际商务谈判、国际商务函电 商务谈判师
【关键词】架空乘人装置原理;使用缺陷;革新原理;使用方法
0 引言
煤矿架空乘人装置,是煤矿井下辅助运输设备,主要是运关人员上下斜面井或平巷之用。它主要由由驱动装置、托绳装置、乘人装置、尾轮装置、张紧装置、安全保护装置及电控装置等组成。乘人装置钢丝绳运行速度低,乘人离地不高,具有运行安全可靠、人员上下方便、随到随行、不需等待、一次性投入低、动力消耗小、操作简单、便于维护、工作有员少和运送效率高等特点,是一种新型的现代化煤矿井下人员输送设备。
1 立项依据
1.1 国内外现状、水平和发展趋势
地下煤矿不断向深处开采,实现人员机械化运输对于减轻井下职工的体力消耗节省上下班路途时间和矿井安全生产有着重大的意义。随着当代采矿技术的不断发展,在煤矿斜井中机械运人装置的要求在不断提高,除了能够实现高可靠性机械运人的基本功能以外,还要求适应矿井不同的巷道布局形式,如:上下变坡和左右拐弯。
国内煤矿机械运人装置的发展状况:
1.1.1 采用斜巷人车提升人员。斜巷人车系统结构复杂,设备投资大,所需辅助设备,操作人员和维修人员多,使用维护费用高。对于存在物料,人员混合运输的情况下,人车和其他车辆交替运输,运输效率低,可靠性差。
1.1.2 采用架空乘人装置。架空乘人装置广泛采用固定吊椅,能够使用于倾角30度以下的巷道,具有结构简单,价格低廉的特点,但在国内固定抱索器乘人装置在市场应用中最多只能拐过小于4度的水平拐弯,对于再大的拐弯则无法实现。部分矿井使用活动抱索器,能够实现高速(1.5-2.5米/秒)运输,同时也有个别实现过45度的水平拐弯,但同时≥18度倾角的大坡度巷道还无法实现。
国外煤矿架空乘人装置的发展状况:
国外发达国家的架空乘人装置种类比较齐全,技术成熟,运行程度高,安全保护完善,能够长距离高度运输人员,但无大坡度水平拐弯技术。进口架空乘人装置多采用液压传动方式,系统复杂,对维护人员要求高。进口设备购置费用高,配件依赖进口并且价格昂贵,初期投资和维护费用高,难以在国内广泛使用。
2 使用环境条件
2.1 隔爆型乘人装置工作时,周围空气中瓦斯、煤尘等不应超过《煤矿安全规程》中规定的浓度。
2.2 乘人装置应安装在空气温度0℃~40℃、相对湿度不大于85%(环境温度为20℃±5℃时),海拔高度不超过1000m的巷道内,应能防止液体浸入电器内部,无剧烈震动、颠簸、无腐蚀性气体的环境中工作。
2.3 当海拔高度超过1000m时,需要考虑到空气冷动作作和介电强度的下降,选用的电气设备应根据制造厂和用户的协议进行设计和使用。
3 结构特征与工作原理
乘人装置的工作原理是将钢丝绳在驱动轮、托(压)绳轮和尾轮上,并经没有重外锤的张紧装置拉紧后,由驱动装置的电动机输出动力带动减速机上的驱动轮和钢丝绳作循环无极运行,吊椅则通过抱索器与钢丝绳抱紧在运行的钢丝绳上,随钢丝绳上行或下行,从而实现输送矿工的目的。其中钢丝绳通过尾部张紧装置张紧后,以维持钢丝绳的托绳轮之间挠度和张力。
4 技术革新内容和目标
4.1 技术革新的目的、意义
通过采集相关资料、数据,在吸收和借鉴国内外相关最新技术的基础上开发,研制“国产化“的水平转弯连续运输大坡度架空乘人装置、间隔15米自动控制零速度上下车装置和拉线保护装置,实现安全,高效的人员运输是非常必要的。根据龙固煤矿巷道条件,研制,开发水平转弯连续运输大坡度架空乘人装置、间隔15米自动控制零速度上下车装置和拉线保护装置,具有普遍性的重大现实意义。
4.2 技术革新主要内容、目标及关键技术(见图1)
4.2.1 研制架空乘人装置水平转弯连续运输装置,在1.0-1.2m/s速度下实现水平转弯连续运输。
4.2.2 研制间隔15米自动控制零速度上下车装置,实现乘员静止上下车,自动控制乘坐人员之间15米的距离,保证上下车的本质安全。
4.2.3 研制拉线保护装置,降低原拉线高度,使乘坐人员操作方便,拉线滑动不受阻力,保障人员安全。
4.2.4 全面设置架空乘人装置机械和电气安全保护,保证架空乘人装置运行安全可靠;实时显示系统主要运行参数,完整记录设备和保护装置数据。
4.2.5 实现架空乘人装置特殊点的监控。
4.2.6 优化架空乘人装置系统绳轮结构,有效降低运行噪声;选用合理的轮衬材料,有效减轻对钢丝绳的磨损,提高钢丝绳的使用寿命。
4.2.7 采用PLC控制技术实现设备运行参数的显示及系统的信息化管理。
4.2.8 系统的安装设计。
本项目研究关键在于:
(1)实现水平转弯巷道的连续运输,同时满足21度大倾角上下运行正常。
(2)实现间隔15米自动控制零速度零速度上下车装置。
(3)实现拉线保护装置,保障人员安全。
研制目标:
(1)架空乘人装置满足21度大倾角斜坡巷道水平转弯连续运输的要求。
(2)研制架空乘人装置“间隔15米自动控制零速度零速度上下车装置“,并达到本质安全。
(3)研制拉线保护装置,降低原拉线高度,使乘坐人员操作方便,拉线滑动不受阻力,保障人员安全。
(4)架空乘人装置安全防护措施要齐全并且灵敏可靠,主机能够实时显示系统的运行状态。
(5)完善架空乘人装置转弯处自动保护功能。
(6)优化架空乘人装置托,压绳轮结构,选用合理的耐磨轮衬以有效降低运行噪声,保持系统平稳运行,减小钢丝绳磨损,尽最大可能延长刚丝绳的使用寿命。
4.3 主要技术指标或经济指标
5 本项目达到的技术水平及市场前景
通过“水平转弯连续运输大坡度架空乘人装置、间隔15米自动控制零速度上下车装置和拉线保护装置”,项目的实施,在以下方面取得突破:
(1)实现架空乘人装置水平转弯巷道的人员无辅助动力连续运输。
(2)驱动装置作为机械传动,防爆软起动,软停车。驱动装置设置告诉工作制动和末级安全制动,保证了制动的可靠性。
(3)配备各种安全保护装置,除具备过流,欠压,缺相保护和沿途急停,重锤限位等功能外,还具备保护项目显示,故障显示,速度显示和抓、要运行参数显示,方便操作人员随时了解,掌握设备运行情况。
(4)设计间隔15米自动控制零速度上下车装置,研制了易行可靠的结构,实现、乘员静止上下车,自动控制乘坐人员之间15米的距离;设计拉线保护装置,利用架空乘人装置两端托绳轮主梁下端丝孔固定圆形环,降低原拉线高度,使乘坐人员操作方便,拉线滑动不受阻力,保障人员安全;设计“水平转弯连续运输大坡度架空乘人装置“的研制成功,表明我国架空乘人装置的发展水平又取得了突破,必将在矿井高效,安全运送人员上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对架空乘人装置在复杂煤矿巷道内的广泛应用奠定了基础,为架空乘人装置在煤矿井下网络化使用提供了技术途径,对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改善工作环境,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为《煤矿安全规程》有关乘人装置相关规定的修改和完善提供了事实基础。所以,本项目的实施具有广泛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以及很好的推广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