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历年高考满分作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我是天使
很小很小的时候,总是喜爱看妈妈穿白色的裙子,她那么美,那么快乐,被妈妈牵着小手好幸福好幸福!那时候,妈妈就是我心中的天使。然而妈妈却爱亲昵地叫着我:“安琪,你是天使!”
我不是天使,要不被接进天堂的怎会是妈妈,而不是我呢?
“我希望我的安琪能像天使一样,美好!”妈妈的日记中写到。我擦干泪水,妈妈希望我成为天使,像天使一样,那么我就要做一个天使,即使我不是,但我会很努力。但,天使是什么样的呢?像妈妈那样的吧!
于是,我留长长的头发,梳得很美。穿长长的白裙子,步履轻盈。说话甜丝丝的,动作也很轻柔。看着镜中的自己,原来我和妈妈长得很像。但是我的心对我说:“你只是看起来像天使,只是看起来很美好,但你不是!”
怎样才是天使?我问心中的自己,但没有回答。也许是真正的美好吧,我又想,于是去寻找真正的美好。
我开始学着像妈妈那样微笑,很温暖,很舒心。我学着把这样的微笑送给每一个人,无论是贫富、贵贱、老弱病残。也许是世界需要这样的微笑,也许是我,我的心一天天变得透明轻盈。世界很美好,微笑般美好,但我不是天使。我和我的心经常对话,怎样才能成为那个心中的天使,心灵总没有明确的回答,但我在努力!
直到有一天,我拿着妈妈留下的志愿者服务卡来到“童之家”。我似乎感觉到我将要在这儿插上我的羽翼。
这儿的孤儿、智障儿很可怜,但我为他们做事情却感到很幸福。
虽然仅仅是清理房间,教他们读写画画,陪他们玩游戏。看着他们单纯的笑,我觉得,他们是天使,我也是!
“天使姐姐,你跟我一起玩吧!”低下头,一个天使般的小妹妹对着我笑,“你很善良!”这是的赞赏。
“哗!”我的羽翼张开了!原来善良与真诚才是天使的一双羽翼。我想起了妈妈。
原来她一直希望我善良、真诚,像天使一样美好!
我懂了,也做到了。
我是天使,很美好。
心有天使诗意人生
人,作为万物之灵,悲壮地栖息于苍茫大地下,用心地追逐自己的梦想,用信念去雕琢自己心中的天使。人之所以诗意,是因为他心中有如花一般的天使,彰显出人性的美丽。
洪战辉作为感动中国最年轻的人物,他说:“不是我感动了中国人民,而是他们自己感动了自己,因为他们心中都有一个爱的天使,心存责任之天使。”是的,他们用爱之天使感动了自己,也感动了中国。
地承万物,心存爱的天使,方能成就美好人生;寸心载世,心有责任之天使,方能抒写诗意的人生之篇。今年或前几年所有的感动中国的人物都曾用爱之天使诠释了生命,以责任之天使感动了中国,他们托起了中国明日之太阳,他们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守望者。
是谁本着一颗报恩的心,是谁守望着偏僻的山村,如果说眼泪是一种财富,那么你就是一位富有的人,你让我们泪流满面。
用歌声动人,听者有泪;用行者之心动人,行者无疆。徐本禹,是什么驱动着你奔向贫瘠的大山?是爱的天使,是一种对社会报恩的责任感吧!你用软弱的肩膀支撑着倾倒的教室,用一颗善良的心帮助那些孩子。这本不是你个人的承担,而你却一心奔向大山,纵然你个人的力量不能让孩子们的眼中铺满阳光,但是你用爱点燃的火把,刺痛了人们的眼睛,同时也苏醒了人们的心扉。如果说眼泪是一种财富,那么你就是一位富有的人,让我们泪流满面,只因为你心中存有爱之天使!
是谁奔走在田垄间行医,是谁一心拯救人民。那透风的竹楼,是天下最温暖的医院,你不是一只迁徙的候鸟,你是苗乡的天使。
李春燕,是什么驱动着你奔走在田垄间?你无怨无悔地为人民医治,你是一个如花一般美丽,如水一样灵动的天使。人民记住了你的好,你用自己的信念与爱感动了中国。大哉,李春燕!
是谁在舞台上用心灵独舞,是谁于无声处展现生命的蓬勃,生活如一杯水,淡淡的,你得卑微地骄傲,幸福没有凭吊,你去雕琢心中的天使———千手观音,你是我心中的最美!
邰丽华,你于无声处展现生命的蓬勃,你的“开花衽”绽放出的花儿是那么娇艳,那么动人,你心中一定有自己雕琢的天使,一个让当今中国人民感动得流泪的天使,是吗?
风定落花香,永怀信念,用心地雕琢自己心中的天使,诗意人生在落香飘香之时彰显出悸动的神韵。
用爱雕琢心中的天使
只要有爱,就可以雕琢出心中的天使。
你或许常常抱怨天公不作美,事事令你不如意。你或许责怪天使都忙着照顾别人去了,没有听从过你的呼唤,没有助过你美梦成真。
因为,你已经对着流星许过数百次愿了。
但是,请你别焦急,请你别等待。请你行动起来,用善良和爱,雕琢出你心中的天使。心中这樽“爱”的天使,会助你为善,会引你走向幸福。
只要有爱。
君不见照亮了苗乡的那位月亮般的姑娘,即使她没有翅膀,她依然是天使。为什么?就因为她用全心的爱,燃烧自己的青春点亮苗乡的路啊!用爱,她肩负起十乡八里的健康。
为了乡亲们的健康,她常常免费为付不起药费的病人治病。丈夫劝她离乡进城打工去,可她舍不得离开需要她治病救命的乡亲。乡亲们感激她。李春燕用爱雕琢出心中的天使,她是苗乡的“天使”,也是感动全中国的“天使”。
是的,只要有爱。
青年歌手丛飞,已插上翅膀,带上人们对他的敬意“飞”走了。
“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丛飞就是这样的人。他用一生的爱,把自己“雕琢”成永生的“天使”,他让全中国人民永远怀念他。为什么?因为丛飞用爱心包容世界。他用唱歌演出所得的三百万捐助了一百八十多位贫困学生,自己却成了深圳的“穷人”。他的高尚、他的纯粹,源自他心中的天使———爱!他的博大的爱,感动了中国。
是的,只要还有爱。
因为爱,洪战辉成了家喻户晓的感动中国的青年,他用平凡而朴实的行动,把自己“雕琢”成一位有爱心又充满责任心的“天使”。他不因贫穷,不因父亲是精神病患者,而丢弃父亲抱养的与他毫无血缘关系的“妹妹”,他带着“妹妹”上大学,他不愿意接受捐助或施舍,他吃苦耐劳地挣钱,替父亲负起家庭的责任。穷困算不了什么,苦难也只是一种磨练。只要还有爱,天使为什么雕琢不出来呢?
爱,是天使的化身。天使,是用爱雕琢出来的。
有谁还会毫无思考毫无进取地抱怨自己没得到天使的眷顾呢?其实,天使就在我们心中呀。
高考满分作文:穿越名人读书的历史
穿越名人读书的历史,我的思绪穿行在书林瀚海间……
韩驹——唯书有真乐
韩驹,宋朝诗人。他把读书当作一种乐趣,曾在一首诗中说:“欲乐诳凡夫,须臾皆变坏。唯书有真乐,意味久犹在。”诗的说法虽然有些武断,但作者对读书的乐趣溢于言表,鲜明的对比,说明真乐唯有读书。多读书、多思考,慢慢地体会“意味久犹在”的真乐吧。
宋濂——借阅抄书
宋濂,明朝的学者。小时候家境贫寒无钱买书,酷爱读书的他就到处向别人借书,回来后自己常常把书抄在纸上,不管刮风下雨、酷暑严寒,他都坚持这样做。据说,即使砚台里的水已结成冰,手指都冻僵了,他还是忘我地抄写不停。这种刻苦执著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鲁迅——读书排遣
鲁迅自日本留学归国后,曾长久陷入精神的苦闷之中,于是用读书来排遣:回到古代去,抄古碑,校古书,读佛经,慢慢地,使自己学识逐渐丰厚起来,成为了“的主将”。
华罗庚——读书就猜
华罗庚,我国的数学家。他读书有一个习惯:当他拿到一本书时,并不马上从头到尾地读,而是对着书思考一会儿,然后闭目静思,当书中的意思与自己的猜想一致时就不再读这本书了。这样读书既节省了宝贵的时间,又培养了独立思考和想象的能力。
列宁——批注读书
列宁,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他酷爱读书,在读书时常常在书页的空白处随手写下内容丰富的评语、注释和心得体会;有时还在书的封面上标出最值得注意的观点或材料。“不动笔墨不读书”说的就是这种情况吧。
恩格斯——重视原著
恩格斯认为读书应该读原著,这样可以了解一个理论的产生、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可以全面系统地掌握其基本原理,进而了解这一理论的全貌。读原著的方法是探究理论的最基本的途径之一。
名人与读书,读书与名人,这似乎有一种天然的联系,名人的读书方法或读书感言都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多读书,多体味名人的读书经历或睿语,自然会提升我们的人格品位。让我们走进历史,穿越用书构筑的名人文化吧,它是我们汲取养料的不竭之源!
高考满分作文(北京):老舍与北京
我看见祥子手里拨弄着现洋,心中盘算着买车,嘴里念叨着自己的小九九,身旁老北京洋车黑漆漆的车身、亮晶晶的瓦圈,闪着光;我看见王顺发忙着擦桌子码茶碗招呼客人,手里拎着老北京的大茶壶,壶嘴徐徐吐着水雾;我看见祁家正房的清水脊子旁石榴正红,天井的八仙桌上老北京的兔儿爷昂首挺胸,老太爷微笑点头;我看见沙子龙直视徒众一言不发,心中暗道:“不传!不传!”,堂前老北京那只镖局长枪,静静倚立墙角,与主人遥相呼应……
读老舍先生的书,仿佛被书中人物引领着,游览北京的街巷,呼吸北京的气息,欣赏北京的色彩,聆听北京的节奏,感受北京的心情……老舍先生的作品,就是老北京的符号啊!来源:examda.com
那是老北京的丝丝缕缕、点点滴滴。似一段京胡弦语,激越铿锵,余韵悠长;如一壶茉莉花茶,馥郁芬芳,回味无穷。
忘不了老舍先生品北京饮食——“良乡的肥大的栗子,过了砂糖在锅里‘唰唰’地炒着,连锅下的茶烟都是香的”,“高粱红的河蟹,用竹篓装着,沿街高声叫卖;而会享受的人们,会在酒楼里,用小小的木锤,轻轻敲裂那毛茸茸的蟹脚”——只有老北京才会有如此诱人的风味;也只有老舍先生,才能领略得如此动情传神!
老舍先生虽然祖籍山东,可他却生在北京、长在北京,更无比地爱着北京。他爱老北京的一切,正如旧历年张贴的年画:喜庆、稚拙,又不失王者的大气;细致、精巧,更传达着文化的气息。老舍先生正是用自己的笔,用自己的心,以自己对北京的无比热爱,描绘出一个真实而又理想的北京,一个现实而又诗意的北京。于是,老舍先生的文字,老舍先生的名字,也因此成了北京的象征、北京的符号。
老舍先生出过国,留过洋,他自然懂得时代终究会推动“老北京”变成“新北京”,这是一种欣喜与哀婉交织的复杂情感。这种情感也常常在他的作品中流露出来。——《四世同堂》的主人公瑞宣,喜欢逛八面槽、大栅栏、琉璃厂,可他也惋叹“在不久的将来,这些店铺都会消失”。正因为此,老舍先生在新时代北京的舞台上,努力创造着新北京的语言和形象,创造着新北京的符号。
于是,作为北京符号发现者、热爱者和创造者的老舍先生,也成为了北京历史与现实的,北京人眼里与心中的,一座永恒的丰碑。
北京高考满分作文——“冰糖葫芦”
小时候,在家玩耍时,听到卖糖葫芦的吆喝声,就缠着妈妈买着吃。有时候还偷偷地跟着卖糖葫芦的走街串巷。不是馋那糖葫芦,而是馋那悦耳的吆喝声。
经常来我家门口叫卖的是个老北京,一家子都是卖糖葫芦的。据他讲,他爷爷在清朝那会儿就卖糖葫芦。
所以,他的糖葫芦绝对正宗,到底是不是无从考证。但他一口悦耳的吆喝声,让我深信不疑。那会儿我还小,还不懂什么叫正宗不正宗,判断的标准就是谁吆喝得好听就买谁的吃。来源:examda.com
于是,我跟这个老北京混了个脸熟。那一段日子,只要他经过我家的门口,他的身后就会跟着一个和他一起扯着嗓子吆喝的5岁小破孩儿。
老北京很喜欢我,每天收摊儿前都会给我一串糖葫芦作为报酬。有一次,他摸着我的脑袋说:“多好的孩子啊!以后真成了卖糖葫芦的,就毁喽!”年幼的我不懂这些话的意思。于是认真地望着卖糖葫芦的说:“赶明儿我一准儿干这个。”老北京笑笑不语。
15年后,我长成20岁的大小伙儿。那个卖糖葫芦的老北京再也见不到了。我每天都在为人生的前途奔波,现在的理想是当个白领,再也不想小时候卖糖葫芦的事了。那悦耳的吆喝声也随着时代变迁被遗忘得干干净净。
终于,在一次春节的庙会上,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我又看到了那个陌生又熟悉的身影。虽然15年过去了,老北京的模样依然没变。我跑上前去和他打招呼,向他比划15年前那个小破孩儿。
他惊异地望着我,然后慈祥地笑了,像发现了一个旧梦。他递给了我一串糖葫芦。“提前付你的工资,像当年一样跟我吆喝。”我仿佛又找到了自己的童年,然后我突然发现自己无论如何张不开口,原地呆了半天。那太丢人了,我已经是个20岁的青年了。
老北京笑了笑说:“怕了,我就知道。还是那句话,‘多好的孩子啊!以后真成了卖糖葫芦的,就毁喽!’”然后,他一个人吆喝开了。
冰——糖——葫芦……
葫芦——冰——糖……
那悦耳的吆喝声悠悠扬扬进入我的脑海,像一缕残梦——胡同深处、四合院、门墩儿——小破孩儿——妈妈……一股热浪敲击我的心房,终于我抛开一切,敞开喉咙——
冰——糖——葫芦……
葫芦——冰——糖……
吆喝,老北京的符号,有着老北京淳厚的味道。时代变迁,但北京那如歌的吆喝声却穿过岁月飘向2008,到那时候,让世界友人都来听听地道的吆喝,品尝这醉人的京韵吧——
一、一材异用,推陈出新
同一匹布,通过不同的裁量,就能缝制成不同款式、不同风格的衣服。作文中的素材就像一匹布,根据话题、主旨或内容的需要,不同的裁剪也有不同的效果,也可以巧出新意。这对考生来说,并不陌生。一个素材多向运用,关键是要将之提炼加工,层层深化,使之适合不同角度,从而增加文章的新鲜感。如2004年全国卷满分作文《遭遇挫折,笑对痛苦》有这样一段: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浪漫诗仙李白,在遭遇仕途不顺的挫折后,他沉寂了吗?消沉了吗?没有。“长安市上酒家眠”,笑对痛苦,面对挫折他拂袖而去,遍访名山,终于成就了他千古飘逸的浪漫情怀!
2013年辽宁满分作文《活出精彩的自己》则这样写:
贞观之治、开元盛世之时,雍容大气,才华横溢的诗人辈出,可为何我后辈将”诗仙“之名冠于李白。不是冠盖何辉赫的官位,不是他有黄河之水天上来的文采,而是他有身处封建王朝却仍饱有凤歌笑孔丘的不羁、泰山一掷轻鸿毛的大气情怀。诗仙以不屑权贵、无所谓趋炎附势的人格飞越出池,终得一代风流之名。
2004年全国卷这一满分作文重点突出他面对仕途失意穷且益坚,从正面告诉世人,面对挫折不要放大痛苦。而2013年辽宁卷这一满分作文则用诗意和思辨的语言,写出李白不仅是位才华横溢的大诗人,而且将他自信不羁、洒脱飘逸的文人风骨和人格魅力充分展现在我们面前,意在表明――纵然人生坎坷,只要我们以潇洒旷达去面对,终会有人生的精彩华章。李白这一素材在历年高考满分作文中出现的频率极高,但从不同的角度运用,就有不同的主题解读和异样的效果。
二、同质叠加,凸显功底
此类招法,是阅卷者非常喜爱的。即把本质上相近、相似或有一定关联的几则素材,按照一定的话题或主旨组合在一起,使文章内容丰厚多彩,意蕴绵长。不仅人物素材,还有其它的素材,比如诗词、事件或是具体物象,都可将它们串联起来,以增强文章的气势,让文章读起来朗朗上口,兼有文采美和音韵美。同质叠加一般可分为三类,即正面叠加、反面叠加和诗文叠加。以正面叠加和诗文叠加为例:
1.正面素材叠加
正面素材,其主人公都是正面人物,如古代爱国文人、历史典范人物等,将其按一定顺序串在一起,就形成正面素材叠加。如2012年湖北卷高考满分作文《那一抹忧伤的底色》这样写道:
自古以来,书信都是我们中国的传统,素有鸿雁传书之说。在历史长河里,它不单是一种联系方式,更是一种古老的文化,这在文学作品中都有深刻的体现。面对着破碎的山河,想起远方的家人,杜甫写下"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思念之情跃然纸上;岑参在西征的途中写下"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这一封信,弥足珍贵,满纸都是对亲人的牵挂;面对君王,诸葛孔明写下了可歌可泣的《出师表》、李密的《陈情表》,也感人肺腑,一番忠义之情,令人钦佩!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可见,书信在中国古代的地位,是何等重要!面对这一种古老而悠久的文明,我们是满心欢喜地接受!
这段古文将杜甫、岑参、诸葛孔明、李密几个古代人物串联在 一起,并以他们的诗词文句连接,道出了书信在古代起着情感交流的至关重要的作用,彰显了作者丰厚的学识和良好的文学素养,也鲜明地表现了作者对书信文化的认同。
2.诗文叠加
中国古代诗文丰富多样,取材广泛,这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我们从小就与古诗文打交道,只要根据具体话题适当运用,就可为作文增添光彩。如2014年湖南卷高考满分作文《有心最要紧》中就有这样的亮点:
有心最要紧,少一些“一日看尽长安花”的浮躁,多一份“长风破浪会有时”的信念;有心最要紧,少一些“无言谁会凭栏意”的孤愁,多一份“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豪情;有心最要紧,在拼搏中让梦想的种子开出了绚烂的花,芬芳之中,踏出一路花香!
这段同时引用了孟郊、刘禹锡、柳永、曹操几个诗人词人的佳句,阐述信心、心存高远、用拼搏去成就梦想的意义,紧扣文中的主旨句“有心最要紧,让心灵扎根,在拼搏中让梦想的种子开出绚烂之花。”运用诗文叠加既能体现文章的思想高度,又彰显了考生的写作功底和文学底蕴。
三、异质对比,彰显结论
异质对比就是面对一个写作话题,我们手中只有一则素材,若用这则素材单个论证中心会很单薄,这时我们运用逆向思维,考虑找出与主素材内容相反的另一则素材或多则素材进行对比,通过不同特质的素材进行对比组合,增强文章的说理力度。对比,是比较有效的一种素材运用妙法,能使结论喷薄欲出,振作阅卷者的兴奋度。
如2014年满分作文《叩问心灵》:
当“干露露”们唯财是举,当“郭美美”们哗众炫富,仍有一些人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拼搏着自己的梦想与追求,提升了自己也造福了社会。“歼―15”总设计师罗阳在飞机制造完成之瞬间,累倒在了甲板上,最终不幸去世。他没有太多的钱财,他也不渴求过多的名利,只想把一生的精力奉献在追求上。他做到了,他是幸福的,相信他在倒下的那一刻,内心仍然坚持自己的理想,一声“我愿意”从他内心发出,感动了无数国人。“才道霓虹君已去,英雄长存海天间!”
[关键词]创新;作文;语言;质量
高尔基说过:“文学的第一要素是语言。”纵观历年高考优秀作文,可以发现:这些文章皆有语言新颖、生动流畅的特点。可见,创新作文语言,是考场作文赢得高分的关键。
一、激发想象
想象是在知觉材料的基础上,经过新的搭配组合而创造出新形象的思维过程。巧妙新颖的想象能化抽象为形象,化平淡为生动,化呆板为神奇。在描述人物心情时,可通过想梦境、幻觉等方式来创造情景,再用文字叙述出来。这样的描写虽看起来滑稽,但合情合理,有利于人物形象的刻画。
如:一学生在《多想拥有课间十分钟》一文写道:“下课铃已响过了五分钟,老师仍旧在津津有味地讲着。看他一手拿书一手紧握粉笔,时而侧转身,时而弯腰瞅着前方。不知不觉,我眼前模糊了,只见一白色物体从前方飞扬而来,我几乎想要用球拍去接。不料,那白色物体正中我的脑门,原来是粉笔头。”这段描写就借用幻觉,把一个爱打乒乓球、急切盼望下课的学生的个性形象塑造得真实丰满。
二、引用或化用古诗名句
古诗作为中国文化财富中最为宝贵、最为精彩的一部分,如同陈年的美酒,香醇而令人陶醉。作文时,不防引用古诗名句串接造句,这样雅俗结合,使文章更富有新意。
诗句可以这样化用,如思念就是苏轼的“夜来幽梦忽还乡,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就可化作“思念使豪放派鼻祖幽梦还乡相顾无言垂泪千行”。思念就是柳永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就可化作“思念使婉约派泰斗酒醒晓风残月杨柳岸”。
三、力求语言幽默风趣
爱看小品的观众都知道,往往那些幽默风趣的小品更能赢得观众的热烈掌声,其原因在于小品演员的语言诙谐搞笑。写作也是如此,偶尔诙谐、搞笑的一反常态的语言表达也会给辛苦的阅卷者以会心一笑,这样可以使学生的作文脱颖而出。
如“自从上次被狗热情地吻了一下后,我见狗就怕。可如今眼前这只狗偏仗势欺人,两眼冒光,直对我穷追不舍。我见势不妙,抄起地下一木棒,以打高尔夫球之力气,用力一挥,那狗便如高尔夫球般滚至天边。”其中“热情”“吻”“如高尔夫球般滚至天边”等用语都不乏诙谐、幽默之风格,优化了作文的语言。
四、巧妙运用修辞
大凡一些成功的考场佳作,都少不了贴切生动的修辞格的运用,特别是排比、比喻。
运用排比叙述、说理或抒情等,能使文章富有气势,给人一气呵成之美感,有利于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那么,怎样构思组合排比句呢?可针对同一种行为或同一事件的看法、同一物的阐述介绍,甚至对某一直接或间断性的动作串接等,都可用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似的语句,把相关的意思并列或递进式地连续说出来,而每一分句中的相对应词语,可用含义相近的词语去替换。
比喻句是高考满分作文又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比喻就是打比方,即两种本质不同的事物,彼此有相似点时,往往就可借用具有形象感的事物或情景来描述较抽象的事物或道理。比喻的运用,能化抽象枯燥为具体形象,这样的文章颇受阅卷者的青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