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三年级语文学科范文

三年级语文学科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三年级语文学科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三年级语文学科

第1篇:三年级语文学科范文

一、识字与写字:

1、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会使用字典、词典,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

3、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

二、阅读: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学会默读,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3、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习作:

1、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

2、能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的内容;

3、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四、口语交际:

1、能用普通话与人交谈;

2、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

3、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及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五、综合性学习:

1、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共同讨论;

2、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和社会并能书面表达;

第2篇:三年级语文学科范文

一、情景教学应用于小学三年级语文课堂的重要性

处于三年级的小学生,具有活泼好动的特点,其更希望在宽松的环境中学习。情景教学模式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价值。首先,在情景教学中,课堂教学氛围更加轻松愉悦,而小学生也能够卸下思想包袱,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语文课堂学习中,基于主动性的学习效果更佳。其次,应用情景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也能促进小学生保持活跃的思维,推动语文课堂教学的深入。最后,情景教学应用中,小学生的个性特点得以释放,而教师也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对挖掘小学生潜能奠定基础条件。

二、小学三年级语文课堂中情景教学的应用现状

在小学三年级的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许多教师能够积极应用情景教学模式,取得良好的教学成绩,但也存在问题。首先,课堂情景创设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脱节,增加学生的理解难度;其次,情景创设过程中,其环境氛围未能得到充分的营造,降低情景教学的效果;最后,情景教学中,教师过度干预,不能真正意义上为小学生提供自由的学习空间,其主体性不突出。此外,有的教师对情景教学的认识能力不足,导致其在三年级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未能应用情景教学的方式。

三、小学三年级语文课堂中有效应用情景教学的策略

第3篇:三年级语文学科范文

关键词:六年级 语文课堂 教学模式

一、构建“三步走进课堂教学模式的重要性”

(一)三步走进课堂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对课堂教学的模式进行改革体现了对学生负责、与时俱进的教学思想。当前,各种语文教学改革如火如荼的进行着,而对于六年级的语文学习来说,“三步走进课堂”是目前各方都比较推崇的一种语文教学改革模式。课堂是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场所,是学生汲取知识的殿堂,是师生互动沟通的舞台,三步走进课堂教学模式可以充分利用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他们主动的参与到语文学习中去,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

(二)三步走进课堂教学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新课改推行的近几年来,相关教育部门指出了语文教学改革的方向:“语文课程应该以促进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形成为主,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三步走进课堂教学模式”是一种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其理念就是为学生构建一个自主互助学习的平台,让学生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去,通过这种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养成团队协作、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则是在这一过程中起着一个辅助的作用。

(三)六年级学生开展“三步走进课堂教学”的意义

六年级的学生通过前些年的学习,已经形成了自身独特的思维方式和思考能力。对于学习的主动性也有了一定的养成。针对六年级学生处于升学的阶段,课业多、心理压力大的特点,对他们进行“三步走进课堂教学”的语文课堂改革模式,可以使得他们在一种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自由的学习,减轻自身的学习压力,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通过这种学习环境,可以加强与他人之间交流合作的能力,可以畅所欲言,对于培养他们的各方面能力都会起到一个非常好的促进作用。

二、“三步走进课堂教学模式”的主要构成

三步走进课堂教学主要是分为以下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自主预习阶段,教师根据教学任务来安排本节课堂的教学,首先带领学生先预习文章,并且提出向光的问题让学生自己解决;第二阶段,学生在预习完文章后,分成小组共同合理解决问题,通过相互解决问题的方式,加强自身对该课堂内容的进一步理解;最后,教师答疑和检测阶段,教师根据小组所提交上来的问题进行点拨,并针对自己的教学计划进行一定程度的知识点的串讲,通过测试来检验学生的课堂知识的吸收理解程度。三步法的学习理念就是希望通过学生自身的团队协助和老师的指导让学生能够从课堂中来,到课堂中去,自主学习,一起解决问题。其关键步骤就是自主、合作和点拨,有力的推动了学校高效课堂建设工作的开展。

三、做好“三步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建议”

新课改要求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如何通过短短几十分钟的教学时间让学生行读死书、死读书中解放出来便成为了当下每一位教师应该考虑的问题。三步教学模式可以将课堂教学分为三个主要的阶段。教师作为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安排教学计划时应该认真思考每一教学阶段的时间和主题安排,高效的利用课堂时间。三步走课堂教学模式具有三个特点:导入、关键和创新。教师需要充分把握着三个特点的内涵,巧妙地安排课堂,使得这三个环节能够有力的结合在一起。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三步教学的第一步主要是教师将学生引导进入课堂学习当中,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他们自主学习的主动性。针对六年级的学生,语文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可以采用复习的方法,利用新旧知识来引出该节课堂的教学内容,把本节课需要掌握的内容和解决问题向学生表达清楚,促使其_展自主学习。这种方法既可以帮助他们复习学过的知识点,又可以让他们通过新旧知识点的对比,明确学习的目的,又能够轻松的学习,不会带给他们太多的学习压力。

第二步是关键,六年级的学生认知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都有一定的完善,利用小组之间的相互合作,可以避免由于单纯知识点枯燥的学习让学生感觉到厌烦,又能够使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能力得到一定的提高。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在课堂中随意走动,仔细关注每一个学习团体的问题解决情况,认真倾听学生的看法,尊重每一位学生的想法,使小组之间的讨论能够在一个有序的环节下进行。

最后,教师开展“三步教学“的最后一步,将学生提交上来的待解决的问题进行讲解,教师的讲解一定要做到简单明了,通俗易懂,让学生可以在一种轻松的范围中去感受学习的魅力。教师要做好课堂教学的总结这一步,归纳出文章中涉及的多个跨学科的知识点,教师要充分帮助小学六年级的学生拓展相关的知识,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正确的看待各种学科的交叉结合,为接下来的初中阶段的学习做好准备。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六年级的学生即将进行升学考试,巩固学习效果的主要方式就是进行课堂知识点的检验。教师在完成语文课堂的教学计划时,还应该制定合理的检测计划,做到精简高效,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结语

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主要以培养小学生的审美教育为主,作为六年级的语文教师,还应该注重提高学生升学考试的成绩,在这种情况下,开展语文“三步走进课堂教学模式”便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课程改革目标。教师要充分提高自身的课堂教学计划的安排,让学生充分参与到学习中去,在轻松的氛围中进行学习。

参考文献:

[1]刘军霞.浅议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及应用[J].学周刊,2015,(03).

[2]王静,杨红伟,任建华.学习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及课例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11,(06).

第4篇:三年级语文学科范文

语文园地

教学目标:

1.学习精彩句子的写法。

2.学习写人物外貌、神态的成语。

3.掌握朗读技巧和方法。

4.熟读背诵古诗《所见》。

教学过程:

一、交流平台

1.自由朗读“交流平台”中的两个句子。

2.指名读。其他同学想一想:这两个句子写得好吗?好在哪里?

3.小组交流。说一说,议一议。

4.指名说一说。说完后,其他同学进行补充。

提示:第一个句子是一个拟人句,把鸟儿、蝴蝶等都当人来写,它们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这样写既生动形象,又能突出同学们读书读得好。

第二个句子,把自己写作一个更夫,做更夫的事情,很有新鲜感。

5.有感情地齐读这两个句子。

6.在积累本上抄写这两个句子。

7.总结:阅读时,有些精彩的句子能使我们读来很有新鲜感,能让我们怦然心动,能够激发我们的想象力,给我们带来启迪等。我们要善于捕捉这样的句子,积累这样的句子。

二、词句段运用

(一)学习第一题。

1.学生自由读一读第一题的成语,想一想,这些成语有什么特点。

2.指名读,其他学生注意认真听,并评价。

3.师指导难读的字,如“张牙舞爪”的“爪”读zhǎo,“面红耳赤”的“赤”是翘舌音,“口干舌燥”的“燥”是平舌音。

4.指名回答,这些成语有什么特点?

提示:这些成语都是表示人的神态和动作的。我们在写作中也可以用到哦!

每个四字词语中,都有一组近义词,前面四个词是第一、三两字为一组,后面四个词是第二、四两字为一组。

5.指名开火车读一读成语。

(二)学习第二题。

1.自由朗读这三个句子。

2.小组内互读,并讨论怎样朗读能更好地表达句子的意思。

提示:朗读的时候,要把感情代入其中,假设句子中的角色就是自己,不同角色的人物应该用不同的语气来读。

注意重音,突出句子的意思。如第一句中的“真的”要重读,第二句中的“一点儿”要重读,第三句中“就是”要重读。

3.小组派代表在全班朗读,比一比,哪一个小组读得好。

4.全班齐读,读出感情。

(三)学习第三题。

1.请一个学生读一读这一题的要求。

2.学生看一看课本上的例子。

3.调查一下,班里学生都有哪些兴趣爱好。

4.将班里的学生对号入座,把有相同兴趣的学生归类到一个小组。

5.小组成员讨论商议,给自己的小组取个响亮的名字。

注意:所取的名字要能体现出兴趣的特点,并且让人印象深刻。

6.商量好以后,用一张好看的卡纸写下自己小组的名字。

7.全班展示自己兴趣小组的名字。

8.评一评,哪个兴趣小组的名字取得最好。

三、日积月累

1.同学们知道古代的孩子都干什么吗?有一位诗人,在路上遇到一个小童,觉得很有趣,于是把这个小孩写进了诗里。这位诗人是清朝的袁枚。(简介袁枚)

2.能让诗人如此喜欢的一个小童,他在干什么呢?自己读一读古诗《所见》,了解一下吧。

3.读完古诗,有谁知道,这个小孩在干什么?(放牛)

4.他一边放牛一边干什么?(唱歌)

5.理解古诗的意思。先自己结合每个字的意思,说一说古诗的意思。再在小组内说一说,最后指名学生在全班说一说。

6.是什么让这个小牧童停止了歌唱呢?(因为他听到树上有蝉在叫,想去捕捉那只蝉,所以突然不唱歌了,凝神听蝉鸣声在哪里。)

7.你喜欢这个小牧童吗?为什么?

第5篇:三年级语文学科范文

1.能了解自己或他人名字的含义或来历,把了解到的信息讲清楚。

2.听别人讲话的时候,能有礼貌地回应。

3.能向家人讲述同学名字里的故事。

重点

1.能了解自己或他人名字的含义或来历,把了解到的信息讲清楚。

2.听别人讲话的时候,能有礼貌地回应。

难点

能向家人讲述同学名字里的故事。

1.创设生活实际情境

创造和设计接近现实生活的两个实际情境——同学课余时间交流各自名字里的故事,再回家向家人转述有趣的内容。引导学生自然而然地在“交际情境”中进行实际口语交际训练。学生身临其境,很容易进入到情境中去。他们能自然地发挥自己的口语能力,学到的交际知识和方法也就能很好地迁移出来。

2.体现双向互动原则

语言交际实践中,学生要学会相互启发、学会认真倾听,还要学会适时地接话,本节课强调信息的相互往来以及适时地引导学生的相互交际。学生在口语表达的同时还要说出自己内心的想法。在学习时,学生之间可以相互促进、相互补充,在信息的沟通与交流中实现更好的双向互动。

1.预习提纲

(1)对老舍先生进行课前了解。

(2)向父母了解自己名字的由来。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1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同学们,我们先来玩一个游戏,这个游戏的名称叫“点兵点将”。老师的手指点到哪位同学,那位同学就响亮、清楚地把自己的名字报出来,好吗?

老师手指指向班中任意一位学生。

……

你们的名字真好听。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自己的名字吧。(板书课题:名字里的故事)

设计意图:

上课伊始,创设游戏的情境,给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氛围,让学生愿意说。通过“点兵点将”的游戏,让学生关注自己和他人的名字,因势利导,引出本次口语交际的话题。

二、教师示范,名人故事引航。

(课件出示:老舍先生图片。)

1.同学们,你们认识他吗?

预设:我认识,他是老舍先生。我还知道他原名是舒庆春,还有一个名字是舒舍予。这是我通过预习知道的。

预设:老舍先生、舒庆春、舒舍予。

师:是的,舒庆春是他的原名。同学们预习得很棒,那同学们知道他为什么叫“舒庆春”吗?

预设:这个我知道,庆是辈分,春是父母选的,所以有了“舒庆春”这个名字。因为他出生时离春节只有七天,父母图吉利,给他取名“庆春”,有庆贺春天到来的意思。

2.同学们知道他另一个名字“舒舍予”的由来吗?

预设:是他上学时,为自己起的名字。他把自己的“姓”拆成两半,成为“舍予”二字。

“舍予”二字是放弃私心和个人利益的意思,也有奉献自己的意思。

设计意图:

通过老舍名字里的故事的介绍,给学生介绍自己的名字做好引航。

三、学生练习,讲述故事。

1.现在你能像老师一样介绍一下自己的名字吗?自己先练一练。谁来给大家介绍?

预设:

生1:我叫王思博,我的名字是爷爷取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希望我多动脑,多思考,还希望我多学习,成为一个知识渊博的人。

师:谢谢思博同学,让我们知道了你名字的含义。哪位同学也来有礼貌地回应一下?

生2:你介绍的时候声音真响亮。

生3:你说清了自己名字的含义,希望你将来真的能做一个知识渊博的人。

生4:王思博,我想知道你的“博”是哪个字?

生1:我的“博”是“知识渊博”的“博”,也是“博士”的“博”,博士都是知识渊博的。

生4:谢谢你。

2.同学们已经学会了抓住讲话的主要内容来介绍,还能有礼貌地回应。接下来我们赶紧在小组内互相说说自己名字里的故事吧。

小组合作、交流,教师巡视,相机指导。

3.小组选出代表汇报交流成果。

预设:

生1:我的名字叫平静,因为我是一个女孩子,正好我姓“平”,爷爷希望我安安静静的,不淘气,所以给我起名“平静”。

生2:我的名字叫刘畅,因为我姓“刘”,父母希望我的一生都顺顺利利的,没有挫折,所以取了“流畅”的谐音“刘畅”。

……

4.每个人的名字都有一个故事,每个人的名字都托着父母对我们的期待与关爱,通过了解小朋友的名字,我们还发现了汉语言文字的秘密与趣味。让我们好好珍惜自己的名字,珍惜父母对我们的关爱。今天回去后,与家里人说一说,你从同学的讲述里知道了哪些新鲜事。

设计意图:

要掌握交际的方法,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学生实践。教师由扶到放,在指名学生介绍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有礼貌地回应,同时让学生明白:回应除了夸奖、感谢,还可以提出问题,将回应的范围扩大。用小组合作的形式,给每位学生的交际创造了条件,保证了每位学生的练习机会。拓展练习让课堂内容更为丰富,再次激发了学生交际的兴趣。

成功之处:

活动是儿童重要的学习方式,对中低年级的学生来说,猜名字游戏是一种有趣而有实效的活动方式,它不仅能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同时,还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启迪智慧。

不足之处:

小组派代表交流时,缺少学生评价的环节。

第6篇:三年级语文学科范文

【关键词】新课堂;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目标,将“综合性学习”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并列,共同组成语文学习内容的五大板块。

1.语文教材是主要内容

1.1 深挖教材。把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内容与教材内容建立起某方面或多方面的联系,可以使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成为学习某篇课文的前期准备,可以是课文中知识点的扩展,或是对某一单元语文知识的深化,或是对一段时间内所学的或全册课文中某个方面知识的延伸。

例如,三年级上册《中国的传统节日》专题,学生们搜集了不少文字、图片、实物资料,有话可说。可以在班中举办《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推广会》的活动,进行习作训练,将全班的优秀习作整理装订成一本习作集,向全班同学进行展示、汇报。

学生多为独生子女,“独生子女得到父母的爱多,付出的少,觉得父母对‘我’的所有付出是理所当然的,经常埋怨家长的种种不是”, 结合这种情况,在三年级下册第五组教材中安排《了解父母的爱》,设计系列活动,学习了《妈妈的帐单》等课文后,引导学生们收集关于描写父母之爱的诗词、歌曲、文章、名句等,熟读成诵。举办读书交流会;向父母及长辈了解爸爸妈妈生育“我”、养育“我”的艰辛,进行口语交际;观察父母每天的工作生活情况,体会父母的辛苦;模仿《妈妈的帐单》一文,设计一张“父母的帐单”,与家长一同计算从生育“我”至今,所花销的生活、学习费用,一直到供“我”大学毕业所需要的全部费用;再算一算父母给我们的爱,又是多少……至此学生感慨:“父母的爱是无价的、无私的、无限的、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想想“我”今后该如何对待父母的这份爱,能为父母做些什么,并主动对父母说几句真心话,写几句肺腑之言。

做足、做透这系列活动,学生不再口是心非地承应老师“我要爱父母”,空洞地承诺“我要怎么怎么做”,他们真正体会到了父母的辛苦付出。

1.2 课前预习。一些教师认为综合性学习是从三年级开始的,其实不然。在一年级上册的古诗教学前,就可鼓励学生去寻找更多描写春天的古诗,一同分享《春天的诗会》。一年级下册《识字6》是数量词归类识字课,只有4句话,把数量词分类集中在4幅不同的画面中。语句十分简洁,每句话中又包含了4种事物,其中几种事物是学生少见的,认识事物就成了学好本课的前提。这个问题可以预先解决,让孩子们分组合作在各科教材上找到课文中的事物,理解“一畦、铜号”,区分“海鸥――飞鸟;帆船――军舰;秧苗――稻田”。

“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这是响亮的呼声。可一些教师埋头苦干,寻找资料,制作课件,一个个精美的课件成了“道具”,学生眼巴巴地看着老师围着展示台团团转。为什么不让他们从唾手可得的材料入手呢?一年级的学生虽然只有六七岁,但是他们搜集资料的潜力令人吃惊。教师应该放弃“个人秀”,挖掘学生预习收集的潜力,让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小主人。

1.3 课堂争论。教学中常有疑点令同学们争执不休,此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把它作为研究课题。当教学到“非比寻常”一词时,有学生质疑应该是“菲比寻常”,并振振有词“电视里的广告就是这样说的,还是王菲代言的呢,超市里的可乐罐上也是这么印着的”。现代传媒的“偷梁换柱”,误导了学生对中国传统语言文字的理解。可引导学生课余在超市里和电视节目中、街旁广告牌上……咬文嚼字,打假!

1.4 课后延伸。综合性学习要突出学生的自主性,重视学生主动参与的过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大胆延伸,将语文知识融入生动有趣的表演、游戏、竞赛中。让学生编辑小报、班刊、作文选,都是给学生增加语文实践的机会。如学习了《乌鸦喝水》一文,就引导学生续写故事,编绘连环画;学习了三年级下册的第八组教材,可鼓励学生搜集更多的中国神话、传说,举办“神话、传说故事会”。

2.家庭学校生活是重要内容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高投入、低产出、耗时多、效率低的状况一直困扰着广大的语文教师。究其原因,是因为我们的语文教学活动过分重视教师的教,未能将学生作为语文学习活动的主体,同时在语文教学内部存在着一个长期性、全局性的失误,那就是把课堂作为唯一的学习场所,而未能将语言学习放在一个“大语文”的范畴中来,忽视了“生活是‘源’,书本是‘流’”的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学习要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3.学科融合是补充内容

挖掘其他课程资源,找到语文学科和其他学科的最佳结合点。比如《综合实践活动・生活》中有一个单元是《可爱的小动物》,学生进行了小调查,收集了有关动物的资料图片,可以请学生展示、介绍喜欢的小动物,使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展示与提高。

再如《人自然社会》这一课,学习《只有一个地球》一文以后,可以带领学生走出校门,分组了解周围的环境污染情况,其间可以走访环保部门,还可以做一些实验,然后组织汇报调查结果,讨论确定治理方案,再以集体或个人的名义给有关部门写信或者写倡议书。除此之外,学生自己还可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设计宣传标语、成立环境督察小组等。

这样的选题方式,打破了学科界限,融合了语文、自然、社会等多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信息去分析、归纳,甚至亲自去做实验,体验揣摩,并对实验得到的结论进行讨论、整理,形成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第7篇:三年级语文学科范文

在此基础上,各校不断总结课改经验,秉承“适当拓展,充分整合”的实施思路,寻找到了一条“学科间、知识体系间、资源间”的三维整合路径,取得了一定成效。现以校本课程《蚕忙里的歌声》为例,谈谈拓展和整合的做法。

一、 学科整合,教学不再楚河为界

一直以来,以学科为主的课堂教学是课程实施的主阵地,但在课改中,如何打破学科界限,使各学科相互融通成为改革的核心所在。我校在践行“亲近乡土”拓展性课程中,尝试将部分学科进行整合,建构了共性的目标,梳理了相似的内容,合并了共同的实践活动,取得了一定成效。

学校开展《蚕忙里的歌声》校本课程,首先从学科里寻找切入点,如三年级下册的科学学科里就有关于养蚕的内容,如何从这个模块入手,做好学科间的整合,显得尤为重要。

《蚕忙里的歌声》校本课程目标:

1.在蚕宝宝养护中培养学生亲近生命的意识,了解生命的变化,培养珍爱生命的意识;

2.让学生学会运用简单的测量工具对物体进行定量观察、采集数据、简单记录;

3.学会用各种感官感知自然事物并用语言或图画描述特征;

4.学会较长时间观察、记录生物的生长与变化;

4.学会通过语言、图画和文字对生物生长期的变化进行描述比较;

5.家庭架起一座亲子沟通的桥梁,体验亲情交融的甜蜜,感受求知探索的快乐。

解读这份目标就会发现,该目标涵盖语文、数学、美术等多个学科,涉及科学观察、语言表述、数学测量以及美术表达等多个能力体系,是一个不可多得的整合教育素材。就语文而言,其中对于观察的记录,以及观察之后的表述就属于语文范畴,为语文学科的拓展性课程的实施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基于这一点,学校召开了三年级各个学科老师的座谈会,各科老师解读子目标,并做了工作布置,着手实施《蚕忙里的歌声》校本课程中“我养蚕宝宝”这一活动。

在具体实施中,因为不同学科的介入,孩子们的知识点、兴奋点、实践点、成果点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升,展现出百花齐放的效果。现从语文角度阐述学生的

表现。

养蚕活动准备期,语文教师分发资料,学生自行阅读,了解养蚕的方法,并提出感兴趣的问题,各组制订贴切的养蚕方案。

在养蚕活动过程中,语文教师定期检查实验记录表,让学生口头汇报养蚕发现的问题,并撰写养蚕小日记,感受小小生命创造的奇迹。

养蚕活动结束后,语文教师与学生一起分享养蚕的经验和成果,总结蚕的一生变化的阶段,形成“昆虫和变态”的概念,认识生命的神奇和伟大。

在这次整合活动中,学生善始善终,认真负责,提高了观察能力和实验记录能力。同时,既保留了原来学科的独立性,又寻找到了两个或多个学科之间的共同点,使这些学科的教学相互照应、相互联系、穿行。

二、 体系整合,研究不再各自为营

知识体系的整合,就是把部分科目的知识点进行统合,兼并于范围较广的新科目,选择对于学生有意义的论题或概括的问题进行学习,我们习惯把这种整合称为研究性学习。在具体的操作中,我们可以尝试研究“蚕桑与丝织品”“家乡的纺织厂”“彩色蚕宝宝的变迁”“养蚕工具的昨天、今天和明天”等这些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让他们进行调查、收集、整理、分析和判断,得出新的发现。

在“我养蚕宝宝”活动实施后,基于“我的问题及问题解决”这一板块,鼓励学生自选课题开展探究性活动,如“为什么莴笋叶可以代替桑叶养蚕”“为什么彩蚕能吐彩色的丝”等。这些问题为进一步实施课程提供了更宽的研究课题,经过梳理后,确定了如下研究课题:

在这些以语文为核心的探究性学习中,学生融合了多元的知识体系,充分利用阅读资料中的图片、文字和表格,以及自己观察发现的现象、实践调查的数据,得出了新的论断,让枯燥乏味的学习变得趣味盎然,步入了一个又一个全新的领域。

反思以“体系为主”的整体课程,其实就是学生语文学习方式的变革,学生不再拘泥于接受性的语文学习,也不再全文照搬语文教科书上的知识点,而是带着问题探究、实践、讨论、整理,学习自主性得到了最好的展现,学习成果也不再是条块式的概念和结果。

当然,我们也发现,在以“体系整合”的课程里,教师要关注学生感兴趣的研究点,变零碎的话题为整合的研究视角。同时教师还要关注小组合作的形式、过程和结果,不断为学生提供较好的学习方式和合作方式,这样才能保证研究价值的最大化。

三、 资源整合,活动不再单打独斗

语文活动是一所学校的生命力所在,而活动中如何利用好课程资源就显得尤为重要。在“亲近乡土”的拓展性课程里,我们梳理、统整了各方面的资源,如以乡镇文化礼堂为主的实践基地,以地方艺人为主的民间传承人,以地方特产为主的研究角度,这些地域资源,为进一步深化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改革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但面对这些语文资源,如果仅是单打独斗,采取“用了一处是一处”“想到一处是一处”的方式,很可能会使资源无端浪费。在“亲近乡土”课程实施里,我们就采用“全面排查,筛选择优”的方式进行整合,保证了语文资源价值的最大化。

如在《蚕忙里的歌声》课程实施中,我们就采用“全面排查,筛选择优”的方式,确定了蚕忙时期学生能培养的语文核心素养,如言语的思维发展、言语的审美情趣,等等,然后根据目标落实了课程安排,最后根据安排筛选课程资源,避免冲突。

以“蚕桑文化节”为例,让学生自主策划活动方案,自主进行活动准备,自我展示蚕桑文化,而老师们要做的,就是为整个活动准备需要的资源:活动策划文稿的审定,图片的搜集和整理,活动过程的编排,采访蚕农的视频拍摄,文化礼堂里的精彩花絮……这些活动融合了多元的语文元素,学生忙在其中,也学在其中。

又如基于“蚕桑大丰收”环节,学校充分整合资源,指导学生研究蚕桑历史,带领学生前往养蚕基地,走访蚕农,观察桑叶,探寻一张蚕种能收获多少生茧,以及能剥出多少丝绵……

第8篇:三年级语文学科范文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基础题

(共18题;共74分)

1.

(3分)你能读准拼音,写对词语吗?

jiǎn

zhī

duó

zǒu

fǎng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2.

(5分)多音字组词

分fèn

________

fēn

________

着zhuó________

zháo

________

zhe

________

3.

(4分)我是拼音小能手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脸蛋

挥舞

依靠

疑惑

4.

(3分)给划线的字注音

暑假________

仿佛________

不禁________

5.

(6分)反义词百宝箱。

①天刚蒙蒙亮,________了一夜的大街又________起来。

②无论是________的冬天,还是________的夏天,我校排球队员们都坚持艰苦的训练。

③我本以为这件事很________,谁知有这么________。

6.

(6分)辨形组词

枝________

挥________

减________

技________

辉________

喊________

7.

(8分)成语大比拼。

远近________

________

欢________喜________

将________将________

又________又________

8.

(4分)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注意搭配得当。

①________的花香引来了________的蜜蜂,他们欢天喜地地在花间飞舞。

②看着________的桃花,我盼望着这朵朵桃花能早日变成________的桃子。

9.

(3分)判断下列句子的标点是否正确,不对的请你改正。

①我着急地问:“王大伯,你怎么啦

?干吗要把这些好好地枝条剪掉呢?”________

②王大伯充满信心地说:来年就靠它们结桃子罗。我将信将疑,剪去这些枝条,来年真的能长出更多更大的桃子吗?________

③“咔喳、

咔喳”,随着剪刀挥舞,一根根枝条被剪了下来。________

10.

(5分)读读写写下面的词语,不认识的字,查查字典吧!

咔嚓

扑哧

哎哟

咕咚

噼里啪啦

哇噻

啧啧

呜咽

哗啦

哈哈

11.

(4分)我会选,你会把下面词语中不属同一类的划掉吗?

①桃花

桂花

雪花

玫瑰

槐花________

②屋子

桌子

柜子

椅子

床________

③茄子

西红柿

南瓜

青椒

西瓜________

④叶子

花瓣

花蕊

花香________

12.

(2分)读读句子,试着将划线的词语换成另外一个词。

①我将信将疑________

:减去这些枝条,来年真的能长出更多更大的桃子吗?

②宋国有个农夫,他巴望________着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快些,就天天到田边去看。

13.

(4分)桃子成熟了,一个个光鲜红润,仿佛胖娃娃的脸蛋。

①把________比作________;突出了________。

②用“仿佛”造句________。

14.

(1分)我会排,你会给下列句子重新排序吗?________

①我从同学家移来几株指甲花栽在花园里,天天浇水,盼望它早点开花。

②我急忙跑去一看,啊!指甲花开了。

③它亭亭玉立枝叶蓬勃,给花园增添了无限的生机。

④我家屋前有一个小小的花园。

⑤一天清晨,我刚出屋门,就看见了花园里绿叶丛中出现了点点殷红。

⑥过了半个月,指甲花长有得一尺多高了。

15.

(5分)我会换,你会照样子,把句子换一种说法吗?

例句:浓郁的花香把无数的蜜蜂引来了。无数的蜜蜂被浓郁的花香引来了。

王大伯把一根根枝条剪下了。

16.

(2分)用课文中的词语概括下列句子。

①有点相信,又有点怀疑。________

②无论是远处还是近处都听过这个名字。________

17.

(5分)按要求填空

“剪”字用音序查字法先查音序________,再查音节________。按部首查字法先查________部,再查________画。能组成词语________。

18.

(4分)阅读课文《剪枝的学问》片段,划去括号中不恰当的字。

①春天到了,桃花开了,王大伯的桃园红云片片。浓郁的花香引来了无数的(蜜

密)

________蜂,它们欢天喜地地在花间飞舞。我和小伙伴们在桃园里奔跑着,(嘻

嬉)

________戏着。看着满树的桃花,我盼望着这朵朵桃花能早日变成又大又甜的桃子。

(署

暑)

________假里,我又一次走进王大伯的桃园。啊,只见一棵棵桃树上挂满了桃子。桃子成熟了,一个个光鲜红润,仿佛胖娃娃的脸蛋。我又惊又喜,不(禁

尽)

________想起王大伯去年剪枝时说的那番话。还真有道理呢?

二、阅读题

(共2题;共22分)

19.

(10分)课文直通车。

王大伯拿起一根剪下的枝条,笑了笑,对我说:“你别看这根枝条很粗壮,其实它只吸收营养,不结果实,这种枝条不剪掉,到了春天就会疯长起来,把许多养分夺走。”接着,王大伯抚摸着那些留下的枝条,充满信心地说:“来年就靠它们结桃子啰!”

(1)听了王大伯的话,你知道剪掉这些枝条有什么好处吗?

(2)读了这篇课文,你知道“剪枝的学问”到底是什么吗?

20.

(12分)课外阅读,完成练习

我爱花,所以也爱养花。我可还没成为养花专家,因为没有工夫去作研究与试验。我只把养花当作生活中的一种乐趣,花开得大小好坏都不计较,只要开花,我就高兴。在我的小院中,到夏天,满是花草,小猫儿们只好上房去玩耍,地上没有它们的运动场。

花虽多,但无奇花异草。珍贵的花草不易养活,看着一棵好花生病欲死是件难过的事。我不愿时时落泪。北京的气候,对养花来说,不算很好。冬天冷,春天多风,夏天不是干旱就是大雨倾盆;秋天最好,可是忽然会闹霜冻。在这种气候里,想把南方的好花养活,我还没有那么大的本事。因此,我只养些好种易活、自己会奋斗的花草。

不过,尽管花草自己会奋斗,我若置之不理,任其自生自灭,它们多数还是会死了的。我得天天照管它们,象好朋友似的关切它们。一来二去,我摸着一些门道:有的喜阴,就别放在太阳地里,有的喜干,就别多浇水。这是个乐趣,摸住门道,花草养活了,而且三年五载老活着、开花,多么有意思呀!不是乱吹,这就是知识呀!多得些知识,一定不是坏事。

我不是有腿病吗,不但不利于行,也不利于久坐。我不知道花草们受我的照顾,感谢我不感谢;我可得感谢它们。在我工作的时候,我总是写了几十个字,就到院中去看看,浇浇这棵,搬搬那盆,然后回到屋中再写一点,然后再出去,如此循环,把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结合到一起,有益身心,胜于吃药。要是赶上狂风暴雨或天气突变哪,就得全家动员,抢救花草,十分紧张。几百盆花,都要很快地抢到屋里去,使人腰酸腿疼,热汗直流。第二天,天气好转,又得把花儿都搬出去,就又一次腰酸腿疼,热汗直流。可是,这多么有意思呀!不劳动,连棵花儿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么?

送牛奶的同志,进门就夸“好香”!这使我们全家都感到骄傲。赶到昙花开放的时候,约几位朋友来看看,更有秉烛夜游的神气——昙花总在夜里放蕊。花儿分根了,一棵分为数棵,就赠给朋友们一些;看着友人拿走自己的劳动果实,心里自然特别喜欢。

当然,也有伤心的时候,今年夏天就有这么一回。三百株菊秧还在地上(没到移入盆中的时候),下了暴雨。邻家的墙倒了下来,菊秧被砸死者约三十多种,一百多棵!全家都几天没有笑容!

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实,有香有色,既须劳动,又长见识,这就是养花的乐趣。

(1)如此循环的“如此”是什么意思?________

“此”是指________

(2)我为什么要感谢花草?

(3)文中提到什么养花的乐趣?

参考答案

一、基础题

(共18题;共74分)

1-1、

2-1、

3-1、

4-1、

5-1、

6-1、

7-1、

8-1、

9-1、

10-1、

11-1、

12-1、

13-1、

14-1、

15-1、

16-1、

17-1、

18-1、

二、阅读题

(共2题;共22分)

19-1、

19-2、

20-1、

第9篇:三年级语文学科范文

一、在教学中渗透,征得家长的配合

小学语文学科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结合的一门学科,每篇文章都具有很强的德育功能。比如,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的主题是“留心周围的环境”,并想一想,为了保护周围的环境,我们能做些什么。通过课文中一个个鲜活的例子,学生对破坏环境的行为义愤填膺。在第二单元的学习中,我安排了一次综合性学习,让学生去调查周边的环境怎样,是否有破坏环境的现象。为此,我还组织学生开展了一次以“争当环保小卫士”为主题的队活动,并号召广大家长利用周六、日的时间带孩子到各个公园去游玩,并真正做一次环保小卫士。从学生交来的习作草稿中,我看到了他们的行动,他们行文流畅,用语贴切,富有真情实感。既提高了环保的意识,又提高了习作水平,可谓一举多得。

二、坚持行为训练,发挥榜样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