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烟火易冷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 生活污水,火电厂,循环冷却水,水处理,优化
中图分类号:TM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0 引言
城市中水是指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经过收集、处理后达到一定水质标准, 在一定范围内可以重复利用的非饮用水, 其水质介于污水与自来水之间。我国回用于工业循环冷却水的中水分为两种,一种是企业自身排放的污水经过深度处理后回用于循环冷却水系统。 另一种是城镇污水厂二级生物处理排放水再经过深度处理回用至企业循环冷却水系统,这种集中式处理避免了企业二次投资。
我国工业水的重复利用率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美国的水循环利用率已经超过85%,而我国目前的工业水循环利用率约为50%左右.为节省水资源和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排放,用处理后的生活污水作为火电厂的循环冷却水,解决应用过程中出现的技术问题,具有实际工程意义和推广价值.
现以某某煤电公司的自备热电厂为例,某某煤电公司污水处理厂每天处理的生活污水排放量达6 000m3以上,如果处理后的中水能满足电厂循环冷却水水质的要求,其数量完全能够满足该电厂循环冷却水的需求量.基于对环境保护的考虑,并经过投资方案的经济性分析比较,决定将进行处理后的中水作为该电厂的循环冷却水的工业试验,并对实际运行工况进行跟踪研究,不断完善中水作为电厂循环冷却水的工艺,使处理后的中水能满足电厂循环冷却水的要求,使该电厂成为一座实现环境保护和资源综合利用的燃煤电厂。
1深度处理的意义
.城市污水有机物、微生物、化学药剂多,城市污水厂二级生化出水需要经过深度处理才能达到循环冷却水补充水标准(见表 1)
表 1 再生水用作冷却水的水质标准
由表 1 可知, 深度处理主要目标是进一步去除 NH3-N、P、有机物 、悬浮物及杀灭病菌和病毒等, 对于铜质换热器关键是降低 NH3-N 污染因子,铵盐会引起铜质冷气管的严重腐蚀。
2、 深度处理工艺
对比城镇污水处理厂出水排放标准及工业循环冷却水补水水质指标, 污水处理厂出水不能满足火电厂循环冷却水系统补水水质要求, 需要进一步深度处理。 目前中水深度处理工艺如石灰混凝澄清过滤法、 超滤反渗透法、MBR 法等存在受原水水质影响、投资规模大、运行不稳定等问题,如应用广泛的石灰混凝澄清过滤法存在出水氨氮超标腐蚀铜质管材等问题。 某某煤电有限公司城市中水综合利用工程采用曝气生物流化池(ABFT)+机械澄清池工艺,投入运行以来,出水水质稳定,具有耐冲击负荷能力强,运行费用低等优点。
2.1 ABFT 工艺原理
在 ABFT 反应器中投加占曝气池有效容积的10 %~25 %的高效微生物载体, 特效微生物大量附着并固定于其上,ABFT 反应器实际上是综合传统活性污泥法与生物膜法优点的双生物反应器。 各级 ABFT 反应器中,通过培养不同特效优势菌种,提高目标污染物的降解效果;载体所生长的生物量最高达可达 10~18 g/L,成活后的微生物与载体的结合是采用键价结合的固定化技术, 故结合力牢固,不易脱落,不易流失,高负载的生物量保证了 ABFT 反应器去除污染物的高效和稳定性; 运行过程中每个载体内部都存在着良好的好氧、缺氧、厌氧环境,使其内部形成无数个微型的硝化—反硝化反应器, 故而造成在同一个反应器中同时发生厌氧氨氧化、硝化和反硝化联合作用,有力地保证了氨氮、有机物等的高效去除。
2.2 工艺特点
(1)占地面积小 、基建投资省 、能耗低 、易维护、运行成本低。(2)调节 、控制 、运行操作方便 ,人员配置较少,减少吨水人工成本。(3)对低营养、低负荷水质污染因子有进一步的降解效果。(4)处理出水质量好,运行安全可靠,可达到循环冷却水水质标准或生活杂用水水质标准。(5)污泥产量较少,对环境不会带来二次污染。(6)抗冲击能力强,受气候、水量和水质变化影响小,并可间歇运行。(7) 系统衔接性能好, 可充分利用原有构筑物,减少投资成本。
2.3 工程应用
某某煤电有限公司城市中水综合利用工程对某某污水处理厂一级 B 排放水进行深度处理补充循环冷却水系统,采用 ABFT+机械搅拌澄清池工艺, 运行出水主要指标优于循环冷却水回用标准。工程规模:一期 30 000 m3/d。项目建设地点: 提升泵房位于某某污水处理厂排放口附近, 深度处理工程在某某煤电有限公司厂区内。性质:新建出水用途:全部回用于循环冷却水系统。运行情况: 项目于2011年 8 月投产以来,运行稳定、水质完全达标,具体见表 2。
存在的问题
循环水系统的腐蚀。中水回用于火电厂循环水最大的问题就是对循环水系统腐蚀,其原因有两方面:一是中水中氨氮含量较大,冷却水的pH下降,部分金属(碳钢、铜、铝)遭受腐蚀;二是中水中含有大量的细菌,细菌的新陈代谢过程中分泌粘液,原来悬浮于水中的固体粒子和无机沉淀物粘合起来,附着于传热面形成粘泥,污泥下因水流不畅、离子浓度较高,很容易就产生腐蚀。同时,硫酸盐还原菌或硫细菌等可产生硫化氢或硫酸,从而腐蚀金属。故再生水回用时应该全面考虑对系统内所用材质的影响。
污泥附着量的问题。循环水的温度适合于微生物的生长,中水中有机物(COD指标)含量较大,同时含有丰富的碳源、氮源、磷源,再加上冷却塔的强烈的曝气作用,氧气充足,在适宜的生存条件下,细菌繁殖迅速,加上二级处理水中含有大量的泥沙、腐殖质、纤维等悬浮物以及较多的细菌、藻类等微生物,污泥附着问题就越严重,污泥附着不仅影响换热而且会产生腐蚀问题。同时溶解的有机物可消耗氯剂等氧化性杀菌剂,降低杀菌效果。
其他。水深度处理成本较高,对部分火电厂来说,费用高影响经济效益,这电阻碍了中水回用的大力推广。
解决措施
使用耐蚀材质。中水中各种离子的浓度较大,回用会引起循环水系统金属或建筑构筑物的腐蚀问题,除了在水质调整和控制方面可采取适当防止腐蚀措施外,还可在设计、建设阶段就选用耐腐蚀的金属及混凝土材质,为中水回用或提高循环水浓缩倍率提供可能。同时应该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发展新的循环水处理技术,如金属表面膜缓蚀阻垢技术、高效杀菌灭藻技术、智能在线监控技术等,
加强循环水水质监督。采用城市中水作为循环补充水,由于二级出水中有机物、SS、C1-、SiO42-等无机盐离子的浓度较高,特别是较高浓度的氨氮通过硝化作用产生的酸,降低了循环水的pH,引起金属的腐蚀。因此必须密切监视并严格控制回用水中的有机物浓度和无机盐离子的浓度,尤其应重点监测循环水的pH和碱度。
使用合适的杀菌灭藻剂。中水中细菌数目庞大,种类繁多,且中水中的溶解有机物和氨氮会消耗氧化性杀菌剂,因此实际运行中应该严格监测和控制微生物的含量,正确控制杀菌剂的种类、剂量和投加频率,优化杀菌操作。
(4)另外,污水处理本身的生产运行环节和管理配套措施也对中水能否成为电厂稳定可靠的水源起到很大的制约作用,所以必须对供水的各个环节进行详细的分析,然后采取相应的措施,才能保证水源的安全可靠。另外,因中水深度处理成本较高,阻碍中水的回用,建议相关部门对中水回用采取相应的政策性支持,鼓励使用中水,减少新鲜水的使用。
结束语
城市中水回用、实现污水资源化是缓解水资源短缺、减轻水体污染的有效途径,而火电厂循环冷却系统采用城市中水、 实现中水大规模回用具有伟大而现实的意义。中水回用于火电厂循环冷却水系统,不仅节省了新鲜水资源用量,而且减轻了污水直接排放对自然水体的污染,具有良好的社会、环境和经济效益。随着国家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政策不断深入,中水处理技术的日趋成熟, 城市中水回用将成为电厂循环冷却水系统的应用趋势。
参考文献
烟花易冷,人难依旧,短短一叶扁舟,载不动许多愁,恰似苏州城外的微笑,如今却没有为谁而留,前年流传的钟声,是否还能优雅到客船,残月望不尽,思绪独凌乱,那一年,烟花易冷,人难依旧!
繁花似锦,残叶纷飞,古寺的箫声,让人倍感凄冷,照亮万物的是沧海落月,莹亮不绝,独自散步于苏州城外,朦胧的月,泛舟于江渚之外,寒来袖间,风不减,吹袭一夜,寒意四溅,忘步于苏州城外,那灿烂的烟花,只为你一个人开放,那一年,我在城外,望着城内!
江南三月烟花笑,风雨飘零雪花谣,江南的气息浓厚的蕴藏整个天堂,彩虹的微笑,只因风太招摇,落叶的寒秋淡忘不了漫天的思念,而我至今仍在这江南的一方望着塞北的荒野,不经回忆那年“江南夜色下的小桥屋檐,却永远读不懂塞北的荒野”那一年,我在江南,望着塞北!
雪花零零散散的缀下,泛起一阵红尘,只因那时年少,总把承诺说的太早,只因那时年少,总把爱情想得太好。漫漫红尘路,唯盼叠影成双,似是明月照影归,那一年,我曾期盼,塞北能给江南回忆!
月色下的荷塘,是苏州城外寂静的珍藏,风土人情的吝啬总把零星点点的星色荡漾于水中月之中,人生犹如临月照花,临水望月,触之咫尺,望之天涯!那一年,你离我越远,回忆离我越近!
三生烟火不辞苦,一世迷离被情缠。词马字鞭双心印,拨月弄柳天欣羡。
寒窗苦读着卿意,生死相依许心愿。兰舟催发泪无语,自古别离相聚难。
凝眸相望立风寒,花褪残红又吐艳。痴情总被无情恼,金榜题名心渐乱。
奈何好梦事多磨,梦回午夜独倚栏。陌上杨柳两依依,不知青鸟何时还。
望穿秋水两不见,烛影摇红小楼寒。满腹心事付纸笔,血泪皆在字迹间。
若问此情深几许,辗转难眠最情浓。衣带渐宽心憔悴,愁容满带步蹒跚。
万家灯火夜更静,曲径通幽为哪般?旧时情意怜新人,清冷孤寂有谁怜。
红纱帐下结连理,月到中天舞翩翩。昔日深情皆耳畔,怎料故人心易变。
痛到千年铭刻骨,陌路殊途非本愿。眸光点点泪欲休,愁绪散尽香魂断。
20xx年清明节森林防火宣传标语大全一
1. 讲文明,树新风,文明祭奠!
2. 清明上坟莫烧纸,栽花种树祭故人。
3. 上坟烧纸慎用火,别因祭祖遭横祸。
4. 清明祭奠做文明人,只送鲜花纸不焚。
5. 烟火污染环境,鲜花环保芬芳。
6.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祭祖只献鲜花礼,不焚香火文明人。
7. 清明祭先祖不忘前人泽被,慎火护山林常使后人蒙荫。
8. 上坟不烧纸,献花表哀思。文明搞祭祀,无火过清明。
9. 文明祭祀,防火保林!
10. 平安清明,安全第一。
11. 鲜花祭故人,春雨现哀思。
12. 清明祭奠先人,不忘环保消防。
13. 清明时节寄哀思,鲜花一朵告天知。
14. 清明时节,细雨纷纷,祭奠先人,骨肉情深;鲜花一朵,告慰亲人,改变陋习,祖先欢欣。
15. 鲜花祭故人,思念之意存于心。莫把纸来焚,环保健康文明人。
16. 烧香烧纸皆陋习,文明祭祀应牢记。
17. 清明时节雨纷纷,网上行人欲断魂。博客片语寄相思,逝者已斯生者思。
18. 清明时节泪花飞,祭奠香炉烟雨忙。手捧礼花献英雄,焚烧断魂燃灵堂。
19. 我邀天弓发雪箭,千丈白绫祭亡魂。
20xx年清明节森林防火宣传标语大全二
1. 先人坟前怎放无情烟火,我等思亲清明听风听雨。
2. 清明时节寄哀思,花香袅袅故人知。烧纸旧习莫仿效,文明上坟好风气。
3. 追忆亲人,寄托哀思!文明祭祀,平安清明!
4. 清明时节寄亲人,默哀三分告亡灵。
5. 星火可毁千顷绿警惕呵护万亩林。
6. 清明拜祭你先人,青山园里绿茵菌。劝君爱惜祖先地,莫留星火把它焚。
7. 留得青山埋宗骨,慎用火烛祭先人。
8. 祭祖宗多怀念做孝子,爱子孙保环境好老子。
9. 森林有限要靠大家珍惜野火无情需防患于未然。
10. 谁烧山谁坐牢。
11. 强化火源管理严防森林火灾。
12. 防范没有终点预防贵在坚持。
13. 违规用火隐患大责任不小害全家。
14. 林区鞭炮不能放易出火灾罪承担。
15. 进入林区防火第一。
16. 烤火导致火烧山造成火灾蹲大牢。
17. 入山不带烟野外不吸烟。
18. 管好星星火保住片片林。
19. 秋冬风高物燥莫忘森林防火。
20. 防火保森林利国又利民。
21. 无证用火章违犯酿成火灾要法办。
22. 走进森林认识环境进入林区防火第一。
23. 要使青山常绿防火不可麻痹。
24. 山火无情请君当心。
25. 为了保护生态严防森林火灾。
26. 造林一时防火常事。
27. 时时注意森林防火人人重视森林防火。
28. 天冷草枯树叶黄护林防火放心上。
29. 林区不能火取乐造成火灾罪不轻。
摘要:学界关于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一词的研究多集中于其系年、主旨、思想、词中意象意境等,而对于此词的文本整理关注较少。对于此词的结句,因版本不同,或作“寂寞沙洲冷”,或作“枫落吴江冷”。目前,《苏词接受史研究》虽有对此问题进行考辨,但并未十分深入。因此,有必要从词的结句的文本着手,追溯异文的源流,同时考察词集的版本、参考其他的文献资料。并且将词的创作地点、词的语意、语境等方面纳入其中,加以综合分析,以文史互证之法进行讨论,以期对《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的结句究竟是“寂寞沙洲冷”抑或是“枫落吴江冷”的问题有所深入。
关键词 :卜算子 寂寞沙洲冷 主旨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一、问题缘起
笔者在阅读《苏轼词编年校注》的过程中,发现《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末句下注“‘寂寞沙洲冷’,原作‘枫落吴江冷’,据傅本改”。此词末句由于版本不同,或作“寂寞沙洲冷”,或作“枫落吴江冷”。《苏轼词编年校注》以明吴讷的《唐宋名贤百家词》本《东坡词》三卷为底本。而南宋人傅斡《注坡词》中末句作“寂寞沙洲冷”(注云一作“枫落吴江冷”),明末毛晋《宋六十名家词·东坡词》末句作“寂寞沙洲冷”。此外今人整理本多是以各自所据版本为依据,或作“寂寞沙洲冷”,或作“枫落吴江冷”,并未对此进行较为深入的探讨。
而关于此词末句文本问题,仲冬梅在其博士学位论文《苏词接受史研究》中对此做出分析,认为“枫落”句神韵超然,但不如“寂寞”句浑成。文中引用《词苑萃编》所载宋人陈鹄《耆旧续文》中的观点:“余倾于郑公实处,见东坡真迹书卜算子词。断句乃云‘寂寞沙汀冷’。刊本做‘枫落吴江冷’,词义全不相属也。”作者认为词义全不相属的原因有两个:一是黄州属楚江,与“吴江”无涉,二是孤鸿“拣尽寒枝不肯栖”,无需特别提出一种树木,并且枫树与鸿雁并无任何之关系。其中,只是从词义方面对此问题进行了简单的讨论,并没有展开。
目前学界关于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一词的研究多集中于其系年、主旨、思想、词中意象意境等,而对于此词的文本关注较少。《苏词接受史研究》虽对此进行考辨,但并未深入,本文试从文本人手、以文史互证之法对此问题再作探讨。
二、关于“枫落吴江冷”
“寂寞沙洲冷”,宋以前无记载,其出现应在宋代。而“枫落吴江冷”则是唐代崔信明的诗句,且为人称道,崔信明也仅因此名句而为人知。
《旧唐书》卷一百九十上列传《郑世翼传》中记载:“世翼弱冠有盛名,武德中,历万年丞、扬州录事参军。数以言辞忤物,称为轻薄。时崔信明自谓文章独步,多所凌轹,世翼遇诸江中,谓之日:尝闻‘枫落吴江冷’。信明欣然示百余篇。世翼览之未终,日:所见不如所闻。投之于江,信明不能对,拥楫而去。”其中明确记载“枫落吴江冷”为崔信明诗句,并且在世翼看来,崔信明的其他诗作与此句差距甚大,不能相提并论。
宋《能改斋漫录》卷十议论中《崔李诗语同意异》载:“崔信明有‘枫落吴江冷’之句,李太白亦有‘枫落吴江雪,纷纷入酒杯。’语同而意异。”可见吴曾对崔信明此句较为称许,已可与李白诗句相提并论。
宋《北山诗话》:“谢宣城云‘澄江静如练’,康乐‘云池塘生春草’,吴武陵云‘枫落吴江冷’,薛元衡云‘空梁落燕泥’,此皆名世之语。方知古人不难到,但勉之而已。”此记载中将“枫落吴江冷”的作者记为吴氏,显然失考。
“枫落吴江冷”为唐崔信明的名句,为当时人所熟知、称赞,但是随着时展,到了宋代,世人对此句虽肯定,但对此句的作者,出处的记载已出现混淆,不十分准确。
三、异文辨析
笔者以为与“枫落吴江冷”句相比,“寂寞沙洲冷”为苏词原句的可能性更大,主要依据有以下方面:
(一)从版本角度看
北宋时期,词集多为单行本,不与诗文集合刊。苏轼词集也为单行本。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马端临《文献通考·经籍考》著录《东坡词》二卷;《宋史·艺文志》著录《苏轼词》一卷。现存较早的按调编次的苏轼词集是刊于绍兴二十一年(1151)由南宋曾慥辑的《东坡先生长短句》二卷、《拾遗》一卷。现存最早的笺注体苏词为傅斡《注坡词》十二卷,傅斡在词序中说在编纂过程中,他曾进行过辨伪与辑佚。元延祐七年庚申(1320)叶曾云间南阜草堂刊刻《东坡乐府》二卷,是今存东坡词集的最早刻本,即元本。
可知,傅本与曾本是现今苏轼词集流传较早的版本。关于傅本与曾本的产生年代,据刘尚荣先生考证,傅本的“刊行时间当早于曾慥辑《东坡长短句》。因此,《注坡词》才是今知最早的苏轼词集,也是最早的苏词注本”。且“傅本与曾本、元本调名先后次序虽有不同,同调之内各首词的排比顺序则基本一样。特别是傅本误收苏辙词一首,黄庭坚词一首,又有他集互见待考者若干首,均被曾本、元本承袭照录。这都可以反证以上三个本子有某种源流关系”。元本显然比傅本、曾本晚出,并且以两本为校正参照。因此今所传苏轼词集版本的母本不外乎有两种:傅斡的《注坡词》和曾慥的《东坡长短句》。
今所传傅斡的《注坡词》已由刘尚荣校证,整理为《傅干注坡词》。傅斡本此词末句作“寂寞沙洲冷”注云“一作‘枫落吴江冷”’,校勘记载“吴讷抄本、《二妙集》本、茅维《苏集》本、《东坡外集》均无词题”。可知,傅斡在为苏词作注时,《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末句异文已出现。傅本虽倾向于“寂寞沙洲冷”,但并没有彻底否定“枫落吴江冷”,以注标明。并且,此词或无词题,但题下的“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应是与词文同在的。
曾憷的《东坡长短句》赖明人吴讷的《唐宋名贤百家词》以传,而其又分为天一阁本《唐宋名贤百家词》和紫芝漫抄本《宋元名家词》,两者结句均为“枫落吴江冷”。但宋·陈鹄《耆旧续闻》中记载:赵右史家有顾禧景蕃《补注东坡长短句》真迹,云“余顷於郑公实处,见东坡亲蹟书,《卜算子》断句云:‘寂寞沙汀冷’,今本作‘枫落吴江冷’,词意全不相属”。其中的《补注东坡长短句》所进行补注的本子应该就是曾慥的《东坡长短句》,即曾本。此段文字以作者亲眼所见的东坡亲书为证,将曾本中此词的末句“枫落吴江冷”予以反驳,认为《卜算子》末句应为“寂寞沙汀冷”(“汀”当为“洲”之误)。
可见,从版本流传来看,虽无直接证据,但对于《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的末句来说,“寂寞沙洲冷”的可能性大于“枫落吴江冷”。
(二)文献资料方面
1.《豫章黄先生文集》第二十六载《跋东坡乐府》:“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定。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惊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东坡道人在黄州时作。语意高妙,似非吃烟火食人语。非胸中有万卷书,笔下无一点尘俗气,孰能至此!”黄庭坚为“苏门四学士”之一,与苏轼交往甚密,二人时常集会,酬唱赠答多达百余篇。苏轼对其的品德和文学成就都给予极高评价。黄庭坚对苏轼这首词评价极高,其中所载的《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的词文是可信的。从中可以推断此词的尾句为“寂寞沙洲冷”。
除此之外,南宋著名诗人、书法名家王之望(1102-1170)《跋鲁直书东坡(卜算子)词》:“东坡此词出《高唐》《洛神》《登徒》诸赋之右,以出三界人,游戏三界中,故其笔力蕴藉,超脱如此。山谷屡书之,且谓非食烟火语,可谓妙于立言矣。盖东坡词如《国风》,山谷跋如小序,字画之公,亦不足言也。”王之望见黄庭坚所书的东坡词,为之作跋,其中所提的《卜算子》词,当是被黄鲁直评为不食人间烟火所作的《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从记载中可知黄鲁直对苏轼的这首词欣赏不已,所以屡屡书之。作为苏轼的弟子、好友,黄庭坚与苏轼有较多的直接交往,并且他对这首《卜算子》很是赞赏。因此,他所书的《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应更为接近苏轼原作。
2.《古今词统》卷四载苏轼《孤鸿》:“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下注云“末句作‘枫落吴江冷’者非”@。卓人月十分肯定地认为《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的结句应为“寂寞沙洲冷”,但让其做出判断的依据并没有记载流传下来。《四库全书考证》在考证苏轼的孤雁词《卜算子》时,依据卓人月《词选》判断刊本“寂寞沙洲”讹为“枫落吴江”。
(三)此词所作地点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调下有相当于题序的“黄州定慧院寓居作”,点明了词所作的地点,即黄州。
在黄州曾居住达七年的张耒(1054-1114),在《杂言》中说:“黄名为州,而无城郭,西以江为固,其三隅略有垣壁,间为藩篱,城中居民,才十二三,余皆积水荒田.民耕渔其中。”苏轼在黄州的贬谪期为元丰三年(1080)三月至元丰七年(1084),这时的黄州地理环境应与张耒所说接近。苏轼寓居定慧院时期,黄州四处环水,并且小块被水包围的陆地应是较为常见的。甚至黄州的今址,水资源也比较丰富,河湖港汉交错,河流、大小湖泊约20个。而鸿雁“常栖息于旷野、河川、湖泊、沼泽,特别是水生植物丛生的水边,有时也活动在山区、平原和海湾等处。性好结群,虽在繁殖季节,亦见数只结群觅食在江河、湖泊中”。并且“它们大多数于夜间觅食,白天在水中或岸边休息和游荡。傍晚飞至觅食场,晨曦复返江河、湖泊中”。可知,鸿雁喜欢在水边或者沙滩上栖息,从黄州当时的地理环境来讲,水源丰富,有河流、湖泊和湿地,它具备鸿雁、鸥鹭等鸟类栖居生活的自然条件。
因此苏轼寓居黄州时期,黄州的地理环境事实是完全可以向苏轼提供了这种词中意象的。反之,“寂寞沙洲冷”中的“沙洲”也与当时黄州的自然环境相契合。
“枫落吴江冷”中涉及到的“吴江”,其河流即今江苏南部、上海市境太湖尾阊吴淞江。宋时的吴江县也在今江苏省境内。它与苏轼寓居的黄州相隔甚远。在词中,上片写缺月、疏桐、漏壶、幽人、孤鸿,这些都是眼前之景。下片“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并没有展现回忆过去或展望未来等跳跃性思维,所呈现的词境转换也较为和缓,并没有很大的跨度。此词结尾句应该以黄州之景或是定慧院附近之景结尾,而不会突然出现距离黄州定惠院较远的吴江。因此,“寂寞沙洲冷”与词的创作地点黄州之间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而“枫落吴江冷”句则与之不对应。
(四)“拣尽寒枝不肯栖”语意方面
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第三十九载:“‘拣尽寒枝不肯栖’之句,或云‘鸿雁未尝楱宿树枝,唯在田苇丛间,此亦语病也’。此词本泳夜景,至换头但只说鸿。正如《贺新郎》词:‘乳燕飞华屋’,本泳夏景,至换头但只说榴花。盖其文章之妙,语意到处即为之,不可限以绳墨。”有人认为鸿雁不栖于木,“拣尽寒枝”是与其习性相悖的,是存在语病的,胡仔则认为文章妙处不能仅仅从字面意思去理解。针对“拣尽寒枝不肯栖”为语病的问题,《滹南遗老集》卷三九《诗话中》:“东坡雁词云‘拣尽寒枝不肯栖’,以其不栖木云尔,盖激诡之致,词人正贵如此,而或者以为语病,是尚可与言哉。近日张吉甫复以‘鸿渐于木’为辨,而怪昔人之寡闻,此益可笑。易象之言,不当援引为证也。其实雁何尝栖木哉?”认为正因为鸿雁的不栖于木,所以才会“拣尽寒枝不肯栖”,这恰是符合情理的。
其实,如果结尾句是“寂寞沙洲冷”,这种质疑“拣尽寒枝不肯栖”是否有语病的问题就会自然而然地解决。“寂寞沙洲冷”强调的是沙洲。从鸿雁的习性来说,它确实不栖宿在树上,但却经常出现在河流、湖泊及其附近的沙滩之上,也就是诗中的“沙洲”。不肯栖宿于树枝,宁肯停留在寂寞寒冷的沙洲之上,这是符合鸿雁的习性,符合诗人的表达逻辑的。
相对来说,“枫落吴江冷”则有诸多问题。首先,如前文所说,鸿雁不栖于木。而以“枫落吴江冷”为结,则又是回归到了鸿雁栖于枫树的事实,与前文造成矛盾。其次,既然鸿雁“拣尽寒枝不肯栖”,“枫落”又与之有何关系?鸿雁又何必去担心“枫落”之后的“吴江冷”呢?此外,下片中“拣尽寒枝不肯栖”,主语是惊鸿,“寂寞沙洲冷”承接上文,续写感受。而如果下句是“枫落吴江冷”,则主语已不自觉地转换,意思与前文不符。
因此,无论是从词意来说,还是从词中所描写的鸿雁习性角度来说,“枫落吴江冷”不如“寂寞沙洲冷”与其相符。
四、《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词旨
关于这首词的主旨问题,历来有多种看法,在邹同庆、王宗堂所著的《苏轼词编年校注》中已将其进行了归纳。为叙述方便,笔者略加陈述:
一种是认为这是苏轼为一位女子所写。《能改斋漫录》记此词是为王氏女子所作。“其属意盖为王氏女子也,读者不能解。张右史文潜继贬黄州,访潘邠老,尝得其详。题诗以志之:‘空江月明鱼龙眠,月中孤鸿影翩翩。有人清吟立江边,葛巾藜杖眼窥天。夜冷月堕幽虫泣,鸿影翘沙衣露湿。仙人采诗作步虚,玉皇饮之碧琳腴’”,此外,《东园丛说》《野客丛书》也有类似说法,分别认为是为邻家豪右之女、温都监女所作。
一种认为这是刺时之作。《唐宋诸贤绝妙词选》卷二载:“鲖阳居士云:‘缺月,刺明微也。漏断,暗时也。幽人,不得志也。独往来,无助也。惊鸿,贤人不安也。回头,爱君不忘也。无人省,君不察也。拣尽寒枝不肯栖,不偷安于高位也。寂寞沙洲冷,非所安也。此词与《考槃》诗极相似。’”俞文豹《吹剑录》中也逐句阐释了词中的影射之意,认为这是刺时之作。
一种认为此词所写的是苏轼在黄州的寂寞。如《蓼园词选》中载“按此词乃东坡自写在黄州之寂寞耳。初从人说起,言如孤鸿之冷落。第二阕,专就鸿说,语语双关。格奇而语隽,斯为超诣神品”,《赌棋山庄词话》卷二:“咏物词虽不可作也,别有寄托如东坡之《泳雁》独写哀怨如白石之《泳蟋蟀》,斯最善矣。”
关于此词的主旨,今人多认为是抒发了作者漂泊之感,是作者谪居黄州时内心孤独寂寞的展现。笔者拟从文学创作意象这一角度对此词的词旨进行分析。在《卜算子》(缺月挂疏桐)中最突出的物象就是孤鸿,有的词选甚至直接将此词题目直接改作《泳雁词》。而鸿的意象在苏轼诗词中多次出现,详情见下表:
理查兹认为:“人们总是过分重视意象的感觉性。使意象具有功用的,不是它作为意象的生动性,而是它作为一个心理事件与感觉奇特结合的特征。”意象的功用在于它是感觉的“遗存”与“重现”,是特殊心理情景中诗人的特殊感受的呈现。在苏轼的作品中“鸿”这一意象随着苏轼的际遇、情感有着一个演变过程,作者在这个过程中对其倾注的感情也逐渐加深。在《与子由游寒溪西山》诗中,苏轼用没有长期栖息地的鸿雁自比,将谪居黄州时期自己的漂泊之感展露无遗。之后,这鸿雁逐渐变成了孤鸿。在这年秋天,没有亲朋好友的陪伴,苏轼独自往来,成为了《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的创作背景。他用性喜群居但却离群的孤鸿来表现内心的孤独理所当然。
《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俭》中作者写在平山堂上烟雨朦胧,埋没了孤鸿。当时苏轼已被贬黄州达三年之久。虽无明确指出,这“孤鸿”中已有苏轼的影子与情感。苏轼在《与杜几先》中提及“去岁八月初,就逮过扬,路由天长,过平山堂下,隔墙见君家纸窗竹屋依然,想见君黄冠草屦,在药墟棋局间,而鄙夫方在缧绁,未知死生,慨然羡慕,何止霄汉”。可知,词中的平山堂对于苏轼来说,也曾是他想起身世、际遇甚至生死的地点。“孤鸿”应是承载着苏轼这种特殊情感的。
在《次韵仲殊雪中游西湖二首》中苏轼再次明确将自身与孤鸿同比。在元祐六年(1091)苏轼初知杭州,三月被召人京,八月再次遭受洛党攻击,出知颍州。《次韵程正辅游碧落洞》中苏轼再次关注到了孤鸿这一物象。此时,苏轼被贬官在惠州。“孤鸿方避弋”援引“鸿飞冥冥,弋人何篡”的典故,用孤鸿远飞以避免猎人的捕捉来展现自身躲避祸患的想法。
“一个‘意象’可以被一词转换成一个隐喻,但如果它作为呈现与再现不断重复,那就变成了一个象征,甚至是一个象征(或者神话)系统的一部分。”“给人以深刻印象,经常可见的一个现象是一个作家早期作品中的‘道具’往往转变成其后期作品中的象征。”在苏轼的作品中,从鸿雁到“孤鸿”被多次重复,一直在与苏轼的人生际遇转变相连,是伴随着苏轼命运起伏而存在的,是苏轼对自身前途思考忧虑的产物。而《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正是“孤鸿”内含被升华的一个起点,作者用“孤鸿”这一物象来比喻当时自己的处境,表现的是苏轼贬谪黄州时期的孤独、寂寞以及对自己前途、命运的思考。
[关键词]焚烧炉;余热锅炉;危险因素
中图分类号:X705;TM6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5-0218-01
垃圾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已经成为成熟的产业,从全球特别是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发展趋势来看,垃圾焚烧发电技术正在向大型化、高效化、清洁化方向发展。近年来我国垃圾焚烧发电产业得到了较快发展,政策法规日益健全,技术发展迅速,已投产的项目运行收益稳定,发展空间日益增大。垃圾焚烧炉及余热锅炉是垃圾发电的核心,针对垃圾焚烧发电厂的设备特点,从焚烧炉炉膛爆炸因素、焚烧炉腐蚀种类、炉外汽水管道爆漏、锅炉汽包缺水及满水、汽水共腾、烟道内可燃物再燃、中毒窒息及灼烫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分析了垃圾焚烧炉及余热锅炉设备系统危险及有害因素,并总结此类问题的注意事项。
一、焚烧炉炉膛爆炸
炉膛爆炸主要是由于操作失误致使炉膛内可燃气体含量达到爆炸极限引起的,多发生在锅炉点火、炉膛突然灭火等情况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引风机跳闸后,引、送风机联锁失效,此时若继续往炉膛内送入空气,能致炉内可燃气体含量达到爆炸极限,遇点火会引起爆炸。
2)锅炉长时间在低负荷或空气不足情况下运行,在灰斗和烟道死区滞积有引燃物,当这些引燃物被突然增大的通风或吹灰所扰动时,会形成爆燃。
3)焚烧炉点火时,如不先进行吹扫,冒然点火,若炉膛内可燃气体达到爆炸极限,可发生爆炸事故。
4)焚烧炉熄火停炉后,系统阀门关闭不严,柴油继续送入炉膛而未被发现,在热炉膛的条件下,可发生爆燃。
5)焚烧炉由于配风不当、炉体漏风或尾气供应不稳等导致炉膛灭火,如炉膛保护失灵,不能自动投入防爆设施,炉膛内尾气达到极限时,会发生爆炸事故。
二、焚烧炉腐蚀
1)受热面管壁的内部腐蚀,包括电化腐蚀和氧化腐蚀两种。电化学过程的垢下腐蚀多发生在水冷壁管焊缝附近易沉积水垢和铁锈的地方,使金属管壁因腐蚀产生腐蚀坑,强度降低。氧化腐蚀是由于管内给水含氧量较高尤其在水流速过低时,水中氧析出而附着在省煤器内壁上产生点状腐蚀,降低金属材料的强度。
2)烟气侧腐蚀。高温烟气侧腐蚀一般发生在过热器管壁外侧。低温烟气侧腐蚀发生在尾部受热面的省煤器,与燃料的含硫量和烟气露点温度有关,含硫量越高,烟气中的S02含量越大,露点温度越高,低温腐蚀越严重。
作为锅炉燃料的生活垃圾成分比较复杂,由各种不同类别固体废弃物混合构成,低位发热量较低;含水率高,一般为50%~70%;组分成分变化大,燃烧难以控制等特点。生活垃圾中橡胶、塑料所占比重较大,在焚烧过程中产生HCl、SOx等酸性气体,若不加以控制,会在锅炉金属受热面产生高温腐蚀和低温腐蚀。
生活垃圾在炉内燃烧过程中分解出浓度较高的氯化物、碱性金属、焦硫酸盐和与腐蚀相关的一些重金属及较低熔点的混合物、在高温烟气和金属管壁温较高条件下,其复合作用主要在过热器位置对金属受热面产生高温腐蚀。
焚烧锅炉在启停炉时,金属受热面壁温低于烟气中酸的露点,发生低温腐蚀。
三、炉外汽水管道、阀门、联箱、管座爆漏
炉外汽水管道爆漏事故除影响机组的安全运行外,更可怕的是可能造成人身伤亡。造成炉外汽水管道爆漏的主要原因有:管道超温超压运行、管壁受冲刷磨损减薄、焊接质量不良、管系膨胀受阻、管道支吊架偏离设计状态、管材原始缺陷及错用材质、管道内汽水两相流冲刷等。
四、锅炉汽包缺水、满水
当锅内水位低于最低许可水位时,称为锅内缺水,造成锅炉缺水危害:水位过低时,引起水循环破坏,出现停滞,汽水分层,下降管抽空,使水冷壁管安全受到威胁;严重缺水会造成烧干锅。严重缺水时,严禁向锅炉进水,处理不当,会造成受热面超温爆管,大面积损坏。
造成锅内缺水的原因很多。据国家有关部门的统计资料分析,其中主要由运行人员劳动纪律松弛与误操作所致的约占70%左右。例如排污后忘记关闭排污阀或关闭不严;水位计不按时冲洗,使水位计旋塞堵死,形成假水位等等。其余30%是由于设备缺陷或其它故障而造成的。如给水设备突然发生故障,或者水源突然中断,停止了给水等。因此,要杜绝锅内缺水事故,关键是加强对锅炉运行人员遵守劳动纪律的教育。只要运行人员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又熟练地掌握了操作技术,即使发生设备故障,也完全能及时排除锅内缺水事故。
锅炉满水是指锅炉在运行中水位高于最高安全水位,锅炉满水可造成的危害:水位过高时,汽包内蒸汽空间减少,汽水分离效果差,蒸汽携带水分增加,使蒸汽品质恶化,过热器结垢增加,易造成过热器传热效果不好,引起爆管;严重满水时会造成蒸汽大量带水,过热蒸汽温度急剧下降,引起主蒸汽管道和汽轮机严重水冲击,损坏汽轮机叶片和推力瓦。
长时间高水位运行,还容易使压力表管口结垢而阻塞,使压力表失灵而导致锅炉超压事故。
造成锅炉满水的原因主要由运行人员劳动纪律松弛与误操作所致,其余是由于设备缺陷或其它故障而造成的,如给水自动调节器失灵、给水调节阀渗漏、给水压力突然升高等。
五、汽水共腾
在水位计指示未发现满水的情况下,蒸汽品质急骤降低,蒸汽携带大量炉水进入蒸汽管路。导致汽包水位发生剧烈波动,水位计看不清楚;过热汽温度急剧下降;严重时,蒸汽管道内发生水冲击,法兰处冒汽;饱和蒸汽和炉水含盐量增大。
造成汽水共腾的原因为:炉水质量和给水质量不合格,悬浮物或含盐量过大;没有进行必要的排污;增负荷过快或长时间超负荷运行。
六、烟道内可燃物再燃
有时可能发生烟道内可燃物再燃事故,这时会出现以下现象:排烟温度急剧增加,一、二次风出口温度也随之升高,烟道内及燃烧室内的负压急剧变化甚至变为正压;从引风机壳体不严处向外冒烟或向外喷火星等。
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主要有:燃烧调整不当,配风不合理,导致可燃物进入烟道;炉膛负压过大,将未燃尽的可燃物抽入烟道;返料装置堵灰使分离器效率下降,致使未燃尽颗粒直接进入烟道。
七、中毒和窒息
在焚烧的过程中,产生有多种有毒、有害物质,如二f英、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氯化氢等,在进入炉膛及烟道等处进行检修作业或清理时,若通风不良或无安全防护措施,可能造成作业人员中毒和窒息。另外作业人员长期接触低浓度上述物质可能带来职业危害。
八、灼烫
该项目锅炉正常运行时炉膛内燃烧环境呈微正压,当送风机和引风机未实施联锁或联锁发生故障等情况下,引风机的故障停机可导致炉膛出现正压,高温烟火有可能从看火孔等处向外喷出,容易出现烫伤事故。
当发生锅炉炉膛灭火放炮(炉膛爆炸)时,可瞬间导致炉膛压力升高,呈现正压,使高温烟火从看火孔等薄弱部位向外喷出,容易发生烫伤事故。
停炉进入锅炉炉膛清灰、清焦、检修前,未按规程要求查明燃烧室内焦渣、热灰积存情况,发生砸、烫伤事故。
系统内高温设备、管道、阀门等设施众多,有些处于高压状态,可能由于设备、管道泄漏致使蒸汽、热水等高温介质泄露而造成工作人员的烫伤;巡检人员不小心接触高温设备、管道可能引起烫伤;炉外高温管道意外爆破造成人员灼烫。
参考文献
[1]张国静.垃圾焚烧发电项目风险分析[J].华中电力,2014,42(04):82-83.
也许,某天,雨打窗台,明白,无意中打扰了;风与月的对白。一个回音萦绕在脑海;‘回来’,转过人海,回望,那扇归家的门牌,一直半掩着,等待你的归来·····
----题记
茫茫人海,一次无意的回眸, 锁住了,何人的前世今生?无须问,为何衷情?无须问,错开的门,有几分真?而故事又能开几分······
有人说,离家是为了更好的归家。说的有点深奥。可能只有漂泊后,才明白家的重要。有多少灵魂再没经过大脑的洗礼,曾肆意的飘荡游离,不为取悦,只为寻找了那向往的归一,想要一个懂己的知己,在红尘路上寻寻觅觅,等待灵魂的相遇。
有人说,两个灵魂的相依,象两条蛇相遇,会在彼此的身体里缠绕,取暖。 会忘记了呼吸,忘记了万物的存在,只有在东方揭晓的白天,才会有所收敛。于是,那些微醉的梦啊,就这样缠绵到天亮。醒来后,忘,不忘,只有梦里的人知道,灵魂又独走了多长的日子。
烟花当真易冷,缘分落地却未能生根。多少纠葛,抵不过现实烟火的颜色。回眸徐徐望,将手中的 焚香点亮,度心似菩提,在经卷中参悟,缘散缘聚,那场必然的别离······
十指相合,佛啊,给我灵魂的坂依,愿随你归去,那些红尘里的,痴迷,在木鱼声中入泥。不为超度,只为灵魂深处那曾有过的一丈魔的距离,带我返航,找到归家的门梯······
是的,我总会归去,归回到一个人的寂静之地,不为惊扰那些不属于我的归期。
走了很多的路,看了太多的风景,也许,只有家才是放松,随意休息的地方,只有家的风景,尽管没有鸟语花香,却如泉水,源远流长,它包容了你千疮百孔的伤。
我不知道,有多少人在红尘这条路上,曾被一路的风景迷住了双眸多久,又有多少人,在一段虚幻中寻求一份完美,一点安慰,来安放未归的灵魂。想当初,那如雪的邂逅,原也是不染半点风尘呀。为何,走着走着,就忘了归家的路。那佛前的灯火,再次照亮曾有的迷途,忘记孽缘的错误眷顾,开始一段新的归途,让心重新上路。
《杂诗(二)》王维: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
《相思》王维: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咏蝉》骆宾王: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寄扬州韩绰判官》杜牧: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十五夜望月》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忆东山二首》李白:不向东山久,蔷薇几度花。白云还自散,明月落谁家?我今携谢妓,长啸绝人群。欲报东山客,开关扫白云。
《流莺》李商隐:流莺漂荡复参差,渡陌临流不自持。
巧啭岂能无本意,良辰未必有佳期。
风朝露夜阴晴里,万户千门开闭时。
曾苦伤春不忍听,凤城何处有花枝?
《放言五收(其三)》白居易: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
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
《绝句二首(二)》杜甫: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寄夫》陈玉兰:夫戍边关妾在吴,西风吹妾妾忧夫。
一行书信千行泪,寒到君边衣到无?
首先看王维的杂诗,作者纯用白描记言,简洁的将“我”在特定情形下的感情,心态,口吻等表现地十分生动,显示出我急欲知道故乡人事的心情。写的十分传神。二末两句看似突兀,怎么不说亲人,而单单谈起一株梅花呢?其实,窗前的寒梅已然成为作者心中的故乡的象征。因此,“寒梅”即成了对故乡思念的寄托。然而,特殊之处在于,作者以这一问,全部寄托了心中那对故乡的思念,这一问,实则省去千言,而又胜似千言,把作者的心情表现的淋漓尽致。
而王诗《相思》也属于这一类,以富于情致的事物寄托情思,而寄语设问又亲切,令人神远。此外,从另一方面看。这种以发问表现诗人内心复杂强烈情感的还有如《咏蝉》《寄夫》《绝句》(杜甫)等。
以王建诗为例。诗人写“秋思”并未采用正面抒情,直抒心切,而用疑问语气。可是明明是诗人怀人,诗人却用“秋思落谁家..”,仿佛“秋思”唯有诗人才有。这看似无理,却表现出了诗人的情痴。这种“似放实收”的手法,还有礼李白的《忆东山二首》。那么,从另一种角度看,这种由眼前景以发问形式将读者引向更广阔地方的,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也是属于类似
另外一类――借外物之口,写自己之心。以骆宾王《咏蝉》为例,诗人以比喻说秋蝉高居树上,餐风饮露,有谁相信他不是人间烟火呢?这句诗人自喻高洁品性却不为时人了解。须交待一点,这首诗是高宗仪凤三年(678),诗人任侍御史,因上疏论事解忤武后,遭诬以贪赃之罪下狱后写的。诗人借蝉之口,表达了不被人理解的悲慨。诗人这一问,似与蝉浑然一体,而又明明地表现诗人自己的内心。李商隐的《流莺》属类似。
另外一类,以问发人深思。白居易《放言五首》(其三)全诗是想说:对人事要得到全面的认识,需要时间的考验,需要用漫长的历史去衡量判断,否则极易出现错误。末句一句既警醒了人们,也启示了人们,这正是问句使人深思的作用。
总之以例概全,虽失偏颇,但也能大概的概括问句在诗中的作用:更深入的表现诗人内心,更广阔的转移视线,更委婉的表达道理。这一深入一广阔既可以将诗句进入读者的内心,也可以将读者引向更广阔的视野,而读诗的韵味其实全在这一进一出中。
阳羡雪芽以汤清、芳香、味醇的特点而誉名。宋代大文豪坡曾留下“雪芽为我求阳羡,乳山君应饷惠泉”的诗句。
此番品鉴的阳羡雪芽采摘细嫩,青叶均为单芽,制作精细。外形纤细挺秀,色绿润,银毫显露。采用中投法泡饮,香气清鲜幽雅,汤色清澈明亮,汤水甜润,滋味浓厚清鲜,叶底幼嫩,色绿黄亮。
品饮之初,可能由于冲泡水温过高的缘故,二水的时候喉感略紧。个人体会如果采以85℃左右的水温重泡,滋味可能会更清。同时避免出现口干不舒服的现象。
宜兴,古称阳羡,自唐朝以来就有记载的著名茶区。据历史记载:阳羡茶始于汉,盛于唐。唐中期茶圣陆羽的著名专著《茶经》中记有“阳崖阴林,紫者上,绿者次,笋者上,芽者次”。因此,阳羡紫笋,在唐朝即为贡茶中的上上品。时过境迁,历经千年后,宜兴的茶历经蒸青、紧压、烘焙一直到近现代的散茶炒青,其制茶方法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曾经名噪一时的阳羡紫笋,现在是否风采依旧?
一日,应好友之邀品味3道来自阳羡的名茶。尽管没有珍珠泉水,但为了更好地品味阳羡茶的内质,我们请出了红泥风炉、橄榄碳、纯净水……以期能找寻到昔日“枯肠未易禁三碗。坐数山城长短更”的醉人滋味。
阳羡金毫
作为红茶主产区之一的宜兴红茶(苏红),有着独到的魅力。宜兴工夫红茶的产茶历史开始于明朝,与宜兴特有的泡茶秒器紫砂壶相生相伴。阳羡金毫无疑是现代宜兴工夫红茶的典型代表,据有关资料介绍:阳羡金毫的鲜叶于每年的谷雨前后一周内开园采摘,以一芽一叶初展或一芽二叶半展为主。
从这款阳羡金毫的干茶来看,这款茶条索细紧,金毫明显,是FOP级别的红茶的典型特征。青瓷盖碗冲泡,滚水入盏,立刻带出满屋的茶香。茶汤红亮,入口茶汤滋味醇厚、甜爽,有明显的荔枝香。第三水的时候稍微浸泡,出汤浓厚,却没有明显的苫涩,有强烈的回甘,喉感非常的清爽。经五水而汤色不减,滋味略淡,香气却不散。
阳羡青茶
此番品茶最大的惊奇,就是自好友处了解到在江苏的太湖西岸,居然大面积引种了福建乌龙茶的优良选育品种黄观音、金观音、金牡丹等等。这次品鉴更有幸品尝到了在阳羡种植、聘请福建茶师制作的乌龙茶――阳羡青茶。
干茶入温杯之后。温香中略有返青的气息。滚水入盖碗温润泡,约30秒出汤。令人惊叹的是,这款青茶的盖香在热香的时候呈现出花香气,温香的时候出现淡淡的果蜜香,而冷香的时候则出现了另外一种微显的果香。如此丰富的盖香层次,即便是在乌龙茶的故乡所产的中高档乌龙茶中也是不多见的。值得一提的是,尽管干茶温香略带青味,但是在茶汤中却没有明显地表现出来。
“橘生南国,北移日枳。”从北纬25。左右的乌龙茶产区北迁至北纬31。左右的宜兴,地理纬度和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气候、土壤、温湿度等都有着很大的差异,能够在宜兴这个地方种好这些乌龙茶的品种,除了引种培育方面的科研以外。品种改良、发芽期与采摘期的配合、制作工艺上的调整等等,都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能够把黄观音金观音制作到如此的水平,实在令人称奇。
当然,地理环境的变化给茶树带来的不可能仅仅是好处,与安溪的乌龙茶相比,宜兴引种的黄观音、金观音这两个品种在水感的厚度和喉感上,明显还存有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