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表示肯定的词语范文

表示肯定的词语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表示肯定的词语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表示肯定的词语

第1篇:表示肯定的词语范文

关键词:双语培训;悖义现象;羡余否定;教学语法

中图分类号: H19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6720539(2013)03007304

一、问题的提出

在现代汉语中,我们经常遇到一些表达超出常规的表现形式,比如:

(1)a.中国队大败日本队

b.中国队大胜日本队

(2)a.秘密险些没被发现

b.秘密险些被发现

在这些句法结构中,同一句法结构的肯定、否定形式却表达了相同的意义,或者同一句法结构的肯定、否定形式所表达的意义是肯定还是否定的无法从结构表面得出,必须要依靠语境才能判断,这类语言形式和语义内涵的冲突,超出一般肯、否定表达的复杂现象,我们称之为悖义现象。

这类现象对以汉语为母语的人来说很容易从语感上区分其语义内涵,但对以汉语为第二语言对象的学习者来说非常困难。在新疆双语进行培训过程中,我们发现该现象使得少数民族教师深感困惑,作为第二语言学习者他们无法以母语的语感去感知该类句法结构的内在意义,往往习惯凭借形式上的肯否定进行常规判断,结果常常不尽人意。

从目前的研究来看,该类现象在语言理论研究上常被冠以“歧义现象”、“否定羡余”、“内隐性否定”等名称,且对个别句式如“差点+VP、好不+A”的论证较为深入和集中。但教学的角度看,目前相关研究尚未被引入到第二语言教学中,理论的科学性和在教学上的可操作性还需要进一步的探讨。

二、悖义现象中常见的句法语义表现

悖义现象突出地表现在某些固定词语的句式表达中。这些句式在句法语义上往往是相悖的,且大多跟否定词的变异运用有关,或为空缺否定,或为羡余否定,使得句式结构在肯定否定的表达上超出语言常规。

(一)反义词式悖义――“大胜”和“大败”

反义词是语言表达中非常重要的概念。按照常规,相同的句式结构中如果有一对反义词,那么该结构的句式意义必然相反。但在例(1)中,“大胜”和“大败”这对反义词在“中国队大……日本队”这同一句式中,却只表现出反义词肯定的单方面语义,都表示了“中国队赢了”的语义内涵。

(二)羡余否定式悖义

一般认为,羡余否定就是在一些句式结构中,某些成分前加不加“没、没有、不、未、别”等表示否定意义的词语对整个句式结构来说,句式语义基本不变。如果是动词,则其所带宾语为谓词性宾语。对于羡余否定式悖义,参加双语培训的新疆学员在语意理解和判断上非常容易出错。以例(2)中的a式和b式为例,81%的学员认为其在意义上是对立的。下面我们来看看羡余否定式悖义的一些常见形式。

1.词语或短语类: “果然”、“果不(其)然”、“弄/搞得(不)好”

举例如下:

(3)a.果然,开会他迟到了。

b.果不(其)然,开会他迟到了。

(4)a.走,我们去看看那个乌龟,弄得好真的能赚上一笔。

a.走,我们去看看那个乌龟,弄不好真的能赚上一笔。

作为意义相反的固定词语,“弄/搞得好”和“弄/搞不好”有各自的语用范围。一般来说,前者往往引出的是积极性结果,后者一般引出的是消极性结果,但当后者违反常规引出积极性结果时,两者的在语用范围上出现重合部分,“弄/搞不好”和“弄/搞得好”在语言形式上相反,在语义上却是等同的,这就产生了悖义。

2.时间表达类:“(没、未)……之前”、“(不、没)+模糊性时间词”

举例如下:

(5)a.结婚之前我一直住在杭州。

b.没结婚之前我一直住在杭州。

(6)a.刚上班才几天,他就不想上了。

b.刚上班才不几天,他就不想上了。

(7)a.她一会儿工夫就把饭菜做好了。

b.她不一会儿工夫就把饭菜做好了。

3.避免类:“当心/小心/避免/防止(别/不要)+VP”、“难免(不)”、“险些(没)”

举例如下:

(8)a.小心感冒了。

b.小心别(不要)感冒了。

(9)a.这女孩这么单纯,当心被人骗了。

b.这女孩这么单纯,当心别(不要)被人骗了。

(10)a.难免被人误解

b.难免不被人误解

a.难免被人说长道短

b.难免不被人说长道短

(11)a.险些被发现

b.险些没被发现

a.险些失败

b.险些没失败

a.初次见面,难免不熟悉

b.初次见面,难免熟悉

“难免”是形容词,表示不容易避免,不管后面的成分是肯定的还是否定的,都表示某事不容易避免。“险些”是副词,不管后面的成分是肯定的还是否定的,都表示后面的动作几乎实现但是实际上没实现。这两个词语后面一般只跟消极性成分,故(14)b中“难免熟悉”不成立。

作为第二语言教学,可以通过不同句式里否定和肯定形式的对比,让学员从中寻找规律、发现规律,找出句式对立和意义的关联。在以上句式中, a式和b式分别是肯定和否定形式,但语义表达却相同。如例(3)中,当“果不(其)然”作为和副词“果然”平行的固定短语用时,其语言表现形式上虽然相反,但是却都表示事实和所预料的完全相符。因此,副词“不”在这里不再是否定标记和句子的焦点,否定意义虚化,从而成为羡余。

(三)复杂的悖义现象

上述悖义现象是句法形式和语义表达的单一相悖:无论语言结构形式上是肯定还是否定的,语义都只有一种结果。而这里所谓复杂的悖义现象,是指句法结构的句法形式和表达意义冲突的情况相对较为复杂,并不是简单的一一对应关系。

1.“差点儿(没)”和“几乎(没)”

举例如下:

(12)a.差点赶上火车

b.差点没赶上火车

c.差点摔倒

d.差点没摔倒

(13)a.几乎赶上

b.几乎没赶上

c.几乎摔倒

d.几乎没摔倒

“差点儿”是颇受关注的一个句式。正如熙所说,a、b、c式在语言结构形式和意义上的冲突存在着整齐的对应关系:如果语言结构形式上是否定的,则语义是肯定的,反之亦然。但d式的出现打乱了a、b、c式之间完美的对应关系,使得形式和意义原本就矛盾的关系更加复杂。”

朱先生曾就此提出“企望”说:凡是说话人企望发生的事情,肯定形式表示否定意义,否定形式表示肯定意义;凡是说话人不企望发生的事情,不管形式如何,意思都是否定的。尽管“企望”说在解释力上面临一些问题,但从教学语法的角度讲,非常具有可操作性。

“几乎”作为一个副词,不但在语义上和“差点儿”是近义词,在句式表现上也有a、b、c和d式,这点和“差点儿”是一致的。

2.“好(不)+A”

“好+A”和“好不+A”句式内部更为复杂,具体来说,主要有三种形式:

第一类:“好+A”≠“好不+A”

(14)a.好懂事

b.好不懂事

(15) a.好容易

b.好不容易

第二类:“好+A”=“好不+A”

(16)a.好热闹

b.好不热闹

第三类:“好+A”=“好不+A”或“好+A”≠“好不+A”

(17)a.好自在

b.好不自在

(18)a.好痛苦

b.好不痛快

第一类中,句式在形式和语义上肯、否定保持一致,这类是一般的肯、否定语言表现形式。第二类里,句式b中的否定词意义虚化,从而使得句式a和b语言形式相反,语义内涵却相同,造成了b形式和意义的相悖。第三类里,句式b形式上是否定的,但语义是肯定还是否定,要看具体语境。以“好不自在”为例:

(19)b1.这种恐惧心理使得他夜不成寐,心里好不自在,早晨五时就醒了。

b2.一家四口三代人茶余饭后围在电视机前,悦目赏心,好不自在。

在b1中,“好不自在”表示很不自在的意思,这时,a式和b式的语言形式和意义保持一致,相当于第一类。在b2中,“好不自在”表示很自在的意思,a式和b式的语言形式和意义相悖,相当于第二类。因此,第三类兼具第一类和第二类的特征。

而在第一类里,“好容易”本身也非常复杂,肯、否定意义也要看参考语境。比如:

(20)a.这道题好容易,他一会儿就做出来了。

b.记者好容易才挤进车厢,站稳了脚跟。

三、第二语言教学中悖义现象的引入

双语教育虽已在新疆全面推行,但比起对外汉语,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研究还显得薄弱。目前的培训又极力淡化语法知识的讲授,这种做法造成了学员语法意识薄弱,语法知识贫乏;而相应的培训教材大多着眼于实用性,语法编排显得零散且不成系统。对于悖义现象,教材只以生词的形式零散介绍过“差点儿、好不容易”等个别词,民族学员对其认识也仅仅停留在单个词语的用法上,意识不到这些表面上孤立的词语其实可能是有内在联系的,碰到“险些(没)被发现”这样的表达时判断失误也就成为常态。

而事实上,“语法绝不是一种语言学的束缚,而是一个内容极其丰富的灵活的体系,它可以帮助高水平语言学习者以一种与语境、与说话人期望的自我表现方式和表达角度一致的方式表意。”[1]作为第二语言教学,如果奉行拿来主义,根据学员的汉语水平和接受能力,把悖义现象研究理论作为语法研究的一个整体引入教学,通过对这类有共性的语法问题的梳理和归纳,让学生明白词语、句式之间具有的共同特性及内在联系,他们就不用仅仅机械记忆孤立单词的用法。如果能根据少数民族语法偏误,把汉语语法难点形成专题,以选修课的形式进行有效的语法教学,对于在认知、理解方面远优于儿童的成年民族学员来说,这种学习方式将更为有效和实际,也能使语法研究更好地服务于教学实践。

就悖义现象,还可以对常见句式进行分类归纳,讲明各句式的肯、否定句中存在的对应关系,让学员寻找各个句式之间的联系和共同规律,并指出对悖义现象中的否定句式来说,其表达否定的标记性成分“没、不”不是理解句子的核心所在,也不再是句子表达的焦点,这是区别于一般肯定否定句的关键。

值得注意的是,悖义现象中的肯定和否定句式在使用频率上存在着不对称性,肯定句式出现的频率远远超过否定句式。据统计(2),“差点儿(没)VP”中,90%的句子是“差点儿VP”。在被统计的“差点儿没VP”句子里,99%的是表示否定的,只有1%的句子是表示肯定的。根据语言的经济原则,省力简洁成为下意识的或本能的语言行为原则这种简洁的语言形式是常态的或无标记的,而羡余现象则是非常态或有标记的。因此,悖义现象中的肯定形式可以看做是常态的或无标记的,否定句式是非常态的或有标记的。而学员之所以对这类现象感到迷茫,就在于他们对该类现象中非常态的否定句式缺乏认同感。

4.悖义现象引发的思考

(一)关于名称的探讨

悖义现象一直受到语法学界的关注,特别是“差点儿、好不+VP”等句式更成为研究的焦点之一。由于研究的出发点不同,所提及的句式和名称也不相同:有些专家学者称之为歧义现象[2];有些人认为是一种否定羡余[3];还有人称为动词内隐性否定[4]。

从第二语言教学的角度出发,我们在这里用“悖义现象”来指称。原因如下:

首先,该类现象中,各句式的表现形式和内涵意义在肯定形式和否定形式上存在着有规律的对应关系,作为一个语法整体,更多的是体现了语言形式和意义的相悖和矛盾,常规和非常规,体现了矛盾的对立和统一。如果说是“否定羡余”,则只能指称该类现象中的部分否定形式,不能涵盖语言现象整体。另外,像“中国队大胜(大败)日本队”类句式、“好容易、差点儿+VP”的分化等这些问题也并不仅仅是否定羡余。

其次,对于悖义现象中的否定词,虽然不再是否定标记,但也并不是完全的累赘和羡余,否定功能虽弱化,但在语言表达上还是有其作用的。正如石毓智所说,纯粹的羡余否定词是没有的,它们都有一定的作用,最常见的是加强否定语气[3]。

(二) 悖义现象的语言共性

作为一种语言现象,悖义现象并不是汉语特有的,在法语、英语、意大利语等许多语言中都有这样的现象。比如在法语中,ne表示否定意义,但在某些句子里,ne出现不出现都表示同样的意思。如[5]:

(21)Je crains que la police ne vienne trop tard.(我担心警察来得太晚)

(22)On va maintenant et vite avant que nos inspecteurs ne nous trouvent.(在咱们的督学找到咱们之前现在立即就去那儿。)

在以上例句中,句子形式上出现或缺失ne ,对句子的成立和表达的意义不产生影响,也造成了形式和意义的相悖。

在英语中,也有用形式相反的词语来表达相同意思的例子。例如“in和out”在词汇意义上是相反的,但在有些词组中,“in+名词”和“out of+名词”表达的意思却是一样的。

这些现象和汉语中的悖义现象不谋而合,表现了人类思维和语言表达上的某种共性。这种语言共性的规律是什么,是否仅仅是某些学者认为的羡余性否定,如果是,那么对这些羡余信息的删除和保留会不会消弱语义内容,会不会影响句子的可接受性,特别是会对语言交际产生何种影响;如果不是,悖义现象应该涵盖更为广泛的范围,其背后的制约机制又是什么,人类思维的共性又是如何通过这种语言现象得以体现的,这些问题还有待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Diane LarsenFreem.语言教学:从语法到语法技能[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65-75.

[2]熙.现代汉语语法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188.

[3]石毓智.对差点儿类羡余否定句的分化[J].汉语学习,1993,(4):14-18.

第2篇:表示肯定的词语范文

1、yep是是的意思,yep是俚语,意思与yup一样。使用yep、yup更加俏皮一些,适用于网络、通常会话中使用。

2、下面为yeah、yep、yes的区别。三个词语就是表示肯定的回答;yes是较为正式,最常用的回答;yep是俚语,意思与yup一样;使用yep、yup更加俏皮一些,适用于网络、通常会话中使用;yeah是美国人最常用的口语形式。只是在日常交谈中很常用。

(来源:文章屋网 )

第3篇:表示肯定的词语范文

关键词:“才怪” 语用否定

在现代汉语发展过程中,一些语言单位发生了变化,一些毫不相干的语言单位因交际的需要而形成了新的凝固的语言单位,“才怪”就是比较典型的例子。

(1)“我要有主意[才怪]!”孙七很着急,很气愤,但是没有主意。(老舍《四世同堂》)

一般来讲,我们常常把“才怪”分析为副词“才”和形容词“怪”的组合,但是“才怪”用于句尾时,它不能简单被拆成两个语言单位,而是作为合成的语言单位对整个句子产生作用,语用否定性成为“才怪”的突出特性。

一、“才怪”研究综述

刘丹(2007)根据构式理论,把副词“才”解释成一个语用标记,“才怪”用在句末,用来标记肯定、必然的语气;语义前指,提示焦点是X。

张艳(2009)认为“才怪”是一种“凝固结构”,通常位于句尾,可以表示推断必然,实际上也是加强肯定的意义。

王曼(2010)认为“才怪”语用频率、独特的语用价值是其词汇化的最重要的两个因素。

李爱菊(2010)考察了“才怪”的词汇化历程,认为“才怪”的词汇化机制是:较高的使用频率、语言经济性的影响、认知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综上所述,研究者认为“才怪”是“才+形”经常用于句尾形成的凝固结构,表达否定的语义,有一定的语用特色。“才怪”是由“才奇怪”发展形成的词,其词汇化机制是受使用频率、语言经济性等因素影响。

二、“才怪”的否定性语义

语气副词都是对说话人说话时的肯定或者否定态度的强调,但强调的方向不同。朝“正值”方向的强调称为“正向强调”,朝“负值”方向的强调称为“负向强调”。沈家煊把“就”看成是“正向词”,把“才”看成是“负向词”。“才怪”的否定性应该与“才”的“负向强调”有关,“才”的负向强调保留在语素义中,不管“才”是参与构成词还是短语,它的这一特性在形成新的组合后会具有一定程度的传递性。这种情况在现代汉语合成词中就有所反映。现代汉语合成词的性质与组成合成词的语素的性质有密切的相关性,有些语素的性质在形成新合成词时会带有它原有的特性。比如古代汉语“者”到现代汉语类词缀“者”语素义的传递性。同样,“才怪”的否定性也受来自于“才”的负向强调的影响,或者说“才怪”的否定性是继承了“才”的负向强调的特性。当然,我们并不能忽略“怪”作为单用的形容词,它的“不正常”这样的否定性词汇意义在组成“才怪”时也将否定性一并传递。所以,才怪的否定不仅是语义的否定,同时也是语用的否定。

三、作为否定标记的“才怪”

沈家煊认为(2004):有两种不同性质的否定,一种否定的是真值条件,一种否定的不是真值条件。而前者就属于无标记否定,后者是有标记否定。而这两者的否定的不对称是由语用因素决定的。所以,语言中实际上有两种否定,一种是符合“一般规则”的,即否定数量或者程度词语的下限义,一种是“例外的”或“特殊的”,即否定数量或程度词语的上限义。按照标记理论,前一种“一般规则”的否定是无标记否定,后一种特殊的否定是有标记否定。

我们看看“才怪”否定标记:

(2)A:在灯光底下,这件衣服看起来不像是蓝颜色的。

B1:像是像(蓝颜色),但它有些泛绿了。

B2:不像(蓝颜色)才怪,依我看这件衣服就是蓝颜色。

(2)B(1)句中“像”是表示“衣服的颜色已经具有蓝色的基本特征”,肯定的是“至少像”,否定的是“像”的下限义“至少像”,所以,(2)B1是无标记否定;(2)B2句中“才怪”否定的是“不像”,表示的意思是“不是像不像的问题,是完全像还是非常像的问题”的意思,否定的是“像”的上限义,所以(2)B2句属于有标记否定。

沈家煊引述《语法哲学》中提到“‘不’有时候也可以‘例外地’表示‘多于、高于’的意思”,但从上面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出,其实“多于、高于”的意思不仅仅是可以通过“不”的否定来实现,“才怪”的否定同样可以达到“多于、高于”的意思。因此,可以说有标记的否定,不一定要出现“不”这样的否定词。

四、“才怪”否定的强弱

沈家煊认为不同的情态语词和意愿语词在一个连续统中表现为不同的语义强度。从现代汉语语气系统的形式标志看,判断真假的情态语词大多由助动词承担,对于语气副词来说,在语义程度上也有与沈家煊所举的助动词有相似的情况。

他难道不知道 他不知道呢?

他不知道[才怪] 他不知道吗?

如果将“才怪”换成“难道”,否定评价的语气强弱也是明显的。但由于“才怪”一般位于句末,我们还可以根据它在句子中的位置,将其换成直接表示语气的“吗”、“呢”等来作对比分析,显然他们的否定评价的强弱是:

他不知道才怪>难道他不知道?

他不知道才怪>他不知道吗?>他(怎么能)不知道呢?

否定等级:

难道 才怪

(弱项) (强项)

呢 吗 才怪

(弱项) (中项) (强项)

五、“才怪”语用否定的成因

言语交际中的“回声作用”可以形成语用否定。按照语言中的省力原则,在对话中,答话往往就对方的话题展开,许多情况下采用对方的言语中出现过的说法,包括词语、句式等,甚至是错误信息在某种特定情形下也会成为“回声”的主体。这种言语交际中的回声,相当于一种语言中的部分引用,只是它更注重语用作用。也有人用“提及”和“使用”两个概念来寻找语用否定的成因,认为一般否定中被否定的词语都是在“使用”中,即用的是其词汇意义,而在语用否定中不是“使用”,而是“提及”。所谓“提及”,实际上就是引述性用法。

“才怪”在对话中,很多时候都是“回声”或引述,然后通过强调焦点,并对其进行否定来加强否定的语气。

所以,关于“才怪”的笑话:

(3)我说:“你是猪。”你说:“我是猪才怪!”从此我就叫你猪才怪。终于有一天,忍不住当着众人的面对我吼道:“我不是猪才怪!”

之所以会有这种效果,一方面我们可以认为是不当的断句造成的结果。按照常规的回答“我是猪才怪!”应是“我是猪/才怪!”,但“我”故意断句成“我是/猪才怪!”造成句义理解的歧义。另一方面,是否定的预设不同造成的。“我”埋伏预设是讨论你是否是猪的问题,但你的回答使我转化了预设的前提,即不是讨论你是否是猪的问题,而成讨论你叫什么的问题,实际是偷换了概念,表现出的是一种语言技巧,促使交际过程中产生幽默效果。其实,这个笑话也反映出“才怪”是作为一个整体作用于前面的句子的,不这样理解,就会造成句子的歧义或无法理解。

参考文献:

[1]葛宏伟.现代汉语否定焦点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8.

第4篇:表示肯定的词语范文

【关键词】英语 形似意异 结构或词语 分析

在英语考试中,考生常遇到非常相似的选项而无从下手的境况,其实这是“形似意异”的结构或词语考生记忆不准、概念模糊造成的。英语中“形似意异”的结构或词语是常见的。这种结构外形相似,容易造成错觉。它们往往由一些熟悉的、常用的词语所构成,也容易使人望文生义,引起误解。为准确记忆悉心领会,对这些结构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1.“S”的出现不可小视,它常使句意然不同

两个结构之间只差一个“S”,其它成分一样,竟使句意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现略举数例:

(1)My mother has Grey hair. 我妈妈一头白发。这里Grey hair,不可数,表示头发全部;

My mother has Grey hairs.我妈妈头发花白。Grey hairs,可数,表示许多根白发。

(2)He went to see the doctor.他去看那位医生。

He went to see the doctor's.

他去过那位医生的诊所。

句中the doctor与the doctor's,虽只差一个“s”,但意义不同。前者指医生其人;后者则指“医生的诊所”。

(3)She had words with me yesterday.她昨天和我吵架了。have words with指“同某人有口角或争吵”;

It seemed that she had a word with me.她好像有话和我说。have a word with指“同某人进行交谈”。

(4)The soldiers were walking in step. 战士们正步伐整体行进。in step指“步调一致”;

They solved the problem in steps. 他们逐步解决了那个问题。in steps是指“逐步”。

2.冠词所引起的意义悬殊

这种类似结构,只因一个小小冠词的有无,意义就大相径庭,它有时让人难以捉摸。英语中有些成对的习语,用不同的冠词、或同一习语用不同的冠词,往往可表示不同的意思。汉译时,虽然不需要译出冠词本身的意义,但必须重视冠词的有无和冠词在整个词组中所起的作用。试比较和翻译下面几组句子:

(1)She keeps house.她料理家务。

She keeps the house.她足不出户。

这里keep house与keep the house意义相去甚远。前者指“料理家务”;而后者是“足不出户”。

(2)She is dressed in pink. 她穿着粉红色的衣服。

She seems to be in the pink.她看起来非常健康。

句中in pink 与 in the pink意义差别很大。前者指“身穿粉红色的衣服”;而后者是“身体非常健康”。

(3)Which Party will be in office after the next general election? 哪个党派会在下届大选后执政?此句中的in office意为“执政”;

The principal is in the office now.校长现在在办公室。

(4)His success is out of question.他的成功不成问题。

His success is out of the question.他的成功是不可能的。

这里out of question意为“不成问题”,是肯定的;而out of the question则意为“不可能”,是否定的。

(5)My watch is behind time.我的表走慢了。句中的time指“时间”;

My watch is behind the times.我的表过时了。句中的the times是指“时代”。

3.介词的变化给句意带来大大的不同

一个看上去无足轻重的介词变化给句子结构所带来的意义上的不同,常令人意想不到。这类词语数量很多,随处可见。略举数例。

(1)He is sick of talking with her.他厌恶和她说话。这里be sick of是“厌烦”之意;

I am sick for my native town.

我怀念故乡。be sick for则是“想念”、“想往”之意。

(2)He and I arrived in Beijing at the same time.

他和我同时到达北京。

He and I arrived in Beijing in the same time.

他和我在同样长的时间内到达北京。

at the same time是“同时”之意;而in the same time则是指“在同应长的时间内”之意。

下面再举一些例子:

(3)We were just in time for the train.我们正好赶上那次列车。

We were just on time for the train.我们正好准时赶上那次列车。

(4)I have not heard of him ever since.从那时到现在我再也没有听到他的消息了。

I have not heard from him ever since.从那时到现在我再也没有接收到他的来信了。

(5)John is busy at the moment.约翰此刻正忙。

John is out for the moment. 约翰暂时不在这儿。

(6)The small village is on the side of the mounain.

那个小村庄坐落在半山腰。

The small village is by the side of the mounain.

那个小村庄位于在山脚下。

4.名词、代词、动词、形容词、副词等在句中因语序变化或所处位置不同而带来的意义差别

这类形似意异结构,由于外形区别微妙,语义极容易混淆,不可忽视。例如:

(1)I don't really know.我不太清楚。

I really don't know.我确实不知道。

此处do not really与really do not的差异在于:前者是部分否定,表示说话人对某事不很有把握;而后者则是完全否定,表示说话者对某事确实不知。

(2)I haven't got enough big nails to mend the cupboard.我没有足够的大钉子来修理碗柜。句中的enough修饰名词短语big nails,enough本身是形容词;

I haven't got big enough nails to mend the cupboard.我没有足够大的钉子来修理碗柜。句中的enough是程度副词,它修饰前面的形容词big.

(3)She is always late. 她总是迟到。(此句的意思是:迟到是她的习惯)

She always is late. 她这次又迟到了。(说话者带有不耐烦的口吻)

(4)She told me yesterday what you said.她昨天告诉我你说了什么。

She told me what you said yesterday.她告诉我你昨天说了什么。

(5)A:She looks beautiful.

B:So she does.

A:她看上去挺漂亮呀。B:是的,她确实漂亮。

A:I like to walk fast.

B:So do I.

A:我喜欢走得快。B:我和你一样。

5.由于句型结构的差异而引起形似意异

这类近似结构的例子在英语中也非常普遍,稍有忽略,极易误解。例如:

(1)He loves Lima as deeply as I.(a)

他和我一样深深地爱着李梅。

He loves Lima as deeply as me.(b)

他像爱我一样深深地爱着李梅。

这组句子同属于副词原级比较句。a句中的“I”与主语He 处于同样的地位;b句中的“me”则与宾语 Lima处于同样的地位。

(2)Ask her when Miss Robertson comes back. (a)

罗伯逊小姐回来时,请你问问她。

Ask her when Miss Robertson will come back. (b)

请你问问罗伯逊小姐,她将什么时候回来。

这里的差异仅仅在于a、b两事态不同。但仔细琢磨就会发现两者意义不同。a句中when 引导的是一个时间状语从句;而b句中when 引导的则是一个宾语从句 。

(3)I didn't go,because I was afraid. 我怕,所以我不去。

I didn't go because I was afraid. 我不是因为怕才不去的。(而是因为别的原因)

有逗号,常见的原因状语从句;无逗号,not because是一个特殊句型。

(4)I don't know whether she is not here.我觉得她大概会在这儿。(含否定意义,说话者并非真不知,而是不敢说,是一种近乎肯定的推测)

I don't know whether she is here or not.我不知道她是不是在这儿。(表示心中无数)

(5)I promise,to make you happy.

为了使你幸福,我向你保证。(句中promise为不及物动词,后面的不定式是目的状语)

第5篇:表示肯定的词语范文

眼神、微笑、点头等激励法。一个简单的眼神能传达对学生的认可或否定,人在高兴时,眼神都是亮的。摇头不算点头算,面部表情是人情感的晴雨表,微笑更是人心情高兴的表现。透过老师的面部表情,学生可以揣摩到老师的心声。当学生课堂表现不错时,老师面对学生立即露出高兴的表情,受表扬的学生也会因你的喜形于色而受到一种积极情绪的感染。

手势激励法。摸摸或者拍拍学生的脑袋,可以表示老师对学生的亲昵;握一握学生的手,可以表示老师对学生的友好;高高竖起自己的大拇指,则是老师对表示学生的夸奖;甚至于老师向学生行个举手礼,幽默地表示老师对学生的惊人表现的佩服与赞赏也未尝不可。这些举动看似是无声的,却可以是温暖的、的、亲切的、有力的。学生可以从老师的手势中获得一种支持的力量,从而提高学习的信心。

口语语言激励法。这是一种最基本、最常用、最直接,也是最重要的激励方法。肯定性的语言激励,常用“对”“正确”“是的”等表示正面肯定的词语,这些词语适用于有“绝对”答案的学生正确答题;模糊性的语言激励,常用“好”“漂亮”“美”“不错”“行”“可以”等显得较为含糊一点的词语,这些词语适用于无“绝对”答案的情景,答题可以有一定的选择性、灵活性与创造性;其他所有可以用来表示褒奖的词语,教师可以根据要表扬的对象的具体情况灵活选用。

奖励激励法。正如幼儿园的小朋友喜欢大红花奖励一样,小学低年级的小朋友依然喜欢像大红花、小红旗、小红星等象征性的奖励。每当小朋友拿到这种奖励时,他们的心中往往能够升起一种荣誉感,而脸上露出一种幸福的笑容。也可以用小物品来“刺激”一下学生,如奖励一支笔、一本练习本、一本小书等,正所谓“千里送鸿毛,礼轻情义重”。这种有形的奖励,把老师对学生积极表现所给的评价加以固化,尤其能使学生在以后触及奖品时对受奖情景产生美好的回忆,从而较持久地使学生进步。

竞赛激励法。课堂教学中可以利用学生的好胜心理,穿插学习竞赛活动。个人与个人赛,小组与小组赛,男队与女队赛,或者叫甲队与乙队、太阳队与月亮队赛等。老师既是教学者,又是竞赛组织者与裁判员,竞赛前要宣布竞赛规则,竞赛时老师裁判要公平,不偏袒,并把竞赛结果随时用各种形式公布,如记“正”字、打分、插红旗等,以体现公开、公平的竞赛原则。竞赛中如果遇到p方争执而无法顺利开展时,老师要注意不把双方的比分差距拉得过大,以免挫伤比分暂时落后的学生的积极性,做到尽可能调动双方队员积极参加学习比赛,使双方学生在紧张、刺激、有趣的竞赛活动中学到知识、受到锻炼,也使整个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比赛结束后,要对优胜队予以鼓励。

学生口号与掌握激励法。当某个学生表现不错时,老师向全班同学发出号召:“某某同学,做得很好,同学们,表扬他!”同学们立即一齐喊“嘿,嘿,你真棒!”或者喊“学习,学习,向你学习!”等。学生喊口号时同时击掌,整齐响亮的喊声与掌声相呼应,很有节奏,可以造成一种鼓励学生进步的声势,整个课堂气氛也会热烈不少。

第6篇:表示肯定的词语范文

关键词:肯定;否定;表达手段

中图分类号:H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6X(2013)12-0000-02

本文借用大量例句,对俄语中的肯定/否定语义类型及其表达手段进行了初步分析,描述。其研究不仅对学生准确表达和理解肯定/否定意义,且对促进俄语教学有现实意义。

肯定/否定意义主要包括是/不是,有/没有;想/不想,愿意/不愿意;必要/不必要,应该/不应该;可能/不可能,能/不能等基本意义之外,还有一些周边意义,包括赞扬、不赞、高兴、禁止、抱怨、轻蔑等肯定/否定情态意义。

语言是形式和意义的统一体,意义必须由形式来表达。词语的形式、特定的标志、语气的形式,一定的句法手段等都可以传达句子的肯定/否定意义,都可以承担意义的载体。肯定/否定意义不仅有多种的语义类型,也有丰富的表达形式和手段,而且为更好地理解其意义,对俄语中肯定/否定意义的表达形式和手段的准确把握也是有益的。

俄语中表达肯定意义无须用特殊的标志,因为通常句中没有表示否定意义的标志就意味着肯定,所以本文先从否定意义的表达手段入手。

一、否定意义的表达手段

否定意义可以通过有标记性的表达手段,即有否定词的否定意义表达;还可以是无标记性表达手段,即没有否定词的否定表达,即表面上不是否定的形式,而它的意义却是否定的。

(一)标记性表达手段

否定意义通常用下列手段表达:否定语气词не、ни;带前缀не-的否定代词和否定副词некого、незачем…;带前缀ни-的否定代词和否定副词никого、низачем…;谓语副词нельзя…;否定词нет…;还有否定连接词等手段。

1.否定语气词не

не是用来表示否定意义,可以和任何句子成分搭配,起到否定该成分所表示的行为及行为时间,空间等,在句中表达完全否定或局部否定。

完全否定与谓语有关,赋予全句一个全面的否定的特性。例:

Брат не ходил вчера в библиотеку.(表示对谓语的否定,赋予整个句子否定意义)。

局部否定即否定与主语或句子中的任何一个次要成分有关。例:

Не Брат ходил вчера в библиотеку.(表示对主语的否定)在这两句中,否定并不是对全句,而是对全句的某个部分赋予否定意义。

2.否定语气词ни

否定语气词ни表示一点也没有的意思。

(1)ни+名词二格,表示完全否定。На небе ни звёздочки.天上一个星星也没有。

(2)ни和第二格名词,动词命令式或动词不定式连用,表示不许不准的否定意义。Ни шагу дальше! 不许再走一步!

3.带前缀не-的否定代词和否定副词

常见的带前缀не-的否定代词有некто,нечего等,否定副词有негде,некогда,等,带не-的否定代词、否定副词+动词不定式,表示没有主体、客体或其他必要疏状条件而不能实现某事的否定意义。例:Нам некогда болтать.我们没时间闲扯。

4.带前缀ни-的否定代词和否定副词

带前缀ни-的否定代词和否定副词有никто,никуда等。有时单独使用表示否定意义,有时与не、нет等连用,加强否定意味。例:―Кто он вам?“他是您什么人?”―Никто.“什么(亲)人也不是。”Погода никуда.天气不好。(常见于口语中)

带前缀ни-的否定代词和否定副词+中性形容词第二格表示否定存在意义,例:

У нас ничего нового.没有任何新鲜事。

这类词除了单独使用表否定意义外,通常与не、нет等连用,加强否定意味。如:Никого не было дома.家里一个人也没有。

5.谓语副词невозможно、нельзя +动词不定式

невозможно表示不能的否定意义,如:С ним невозможно спорить.不可能和他争吵。

6.否定词нет

нет表示没有的意思。Все устали,а я нет.大家都累了,而我不累。

(二)无标记性表达手段

俄语的否定一般借助于以上否定词,而有些句子即使没有否定词,仍可表达否定意义,因为俄语中有一些名词、动词、副词等或本身就有否定色彩,或通过语调来表达否定意义,常见于对话中。而且还有一些熟语句式,特定的句法结构专门用来表达否定意义,形象生动…

1. 语调

语调是一种语音手段,对表达思想、感情、情绪等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它是音调、音色、音强,音长诸要素为表达语句的意义与情感而形成的各种对比关系。俄语语调是表达否定意义的必不可少的手段,在表达否定意义时用得较多的是调型-2 和调型-7,如:

(1)―Сегодня что,среда?“今天周几啊,周三吗?”

―Какая же среда?Уже четверг.“什么周三呀?已经周四了。”

划线的句子用调型-2,表示否定意义。其调型特征:调心元音的音调是平稳或下降的,调心元音的词重音加强,调尾音调低于调首。

(2)调型-7表示否定意义的句子如下,其调型特征:调心元音用升调,水平高于调首,调心元音以声门闭合结束,调尾的音调低于调首。

―Это хороший фильм! “这是部好电影!”

―Уж и хороший! “哼,好电影!“(意为:“好什么呀!”)

划线的句子用调型-7嘲讽口吻,表示否定意义。

2.词汇手段

d某些词语本身就有否定意义,如“拒绝、禁止”等,肯定句用上了这些词语,它就有否定内容,此时不再需要否定词。如“我拒绝了他”是肯定句,换成否定句就是“我没答应他”,两者表达的都是否定意义。词汇意义本身包含否定因素的动词有запретить,врать等;谓语副词有вредно,бесполезно等;名词Ерунда! Чепуха!等;例:

(1)动词

Я запрещаю тебе связываться с этим типом.我绝不允许你同这家伙来往。

―Старик шарлатан?“老头是个骗子吗?”

―Врёшь! “撒谎!”

(2)副词

Курить вредно.吸烟有害。

(3)名词

―Это верно?Петя?“这是真的吗?别佳?”

―Ерунда!(Горький)“胡说八道!”

(4)除了以上词语之外,还有很多固定词组表示否定意义,如Вряд ли ,вот ещё,固定句子Что ты?Что вы?(你/您这是说哪去了!)Скажешь тоже!(瞧你说的!)等等。例如:

―Как вы думаете,мы догоним их?“您看我们能否赶上他们?”

―Вряд ли.“我看未必能赶上。”

(5)вот ещё与чего ещё意义相近,多用于口语中,表示否定,不同意,即“不用,不行,别啦”的意思。

―Я думаю,надо извиниться.“我认为应当道歉。”

―Вот ещё! Они нас оскорбили,а мы должны извиняться?“休想!他们欺辱了我们,而我们却应当道歉?”

*另外说一下:语气词будто,若句中如果有否定词(не,нет),可以赋予语句肯定意义,而如果没有否定词,表示的就是否定意义。例如:Будто я смогу ему помочь! 好象我能帮助他似的!

3. 特定的句法结构、熟语句式

(1)хорош(а,о,и)+名词一格

该句式用来否定事物特征,表达否定意义,且带有强烈的讽刺和嘲笑意味。如:

Хороши эти господа:месяца не прошло бегут к вдове с векселем!好一个先生!一个月没过,就去向寡妇催债!

(2)тоже(мне,вам)+名词一格

该句式用来否定人或物,含讽刺意味,如:Тоже мне мужик,машину вытащить не смог! 也算是个男子汉,连个机器都拖不出去!

(3)Стану(станет)或 буду(будет)+未完成体动词不定式

该句式用来否定行为的进行,表示绝不会或绝不做某事的否定意义,意思是“我才不…”,如:Стану я из-за такой дряни жизнь себе портить...我才不愿意为这个败类来糟蹋自己的生活…

(4)есть+кому+время+动词不定式

该句式表示没时间做什么的否定意义,如:Есть мне время рассиживаться с вами!(Гладков)我才没工夫同你闲坐呢!

(5)Нашёл(нашла,нашло,нашли)+кто/что的间接格+不定式

该句式表示“倒是有…好”讽刺的否定意义,如:Ах...это! Нашёл кому жаловаться!(А.Чехов)啊…这!可找到诉苦的人了!

(6)Так и+动词人称形式

该句式意思是我才不…,绝不会。表示绝对的否定意义,多用于断然地拒绝做某事或者断言某人绝不会做某事。例如:Так и дадут(дали)тебе премию! 才不会发给你奖金呢!

二、肯定意义的表达手段

(一)肯定形式的肯定意义表达手段

俄语中肯定是无标记项,即不需要特别的标记形式,否定是有标记项,往往要有否定词作为标记。通常情况下句中没有表示否定意义的标志就意味着表达肯定意义。例:Я читал эту книгу.我读过这本书。还有一些形式肯定的,特定的句法结构表达肯定意义,例:

(1)Всем+名词(三格)+名词(一格)表示赞许的肯定意义,如:

Всем пирогам пирог! 这真是上等的馅饼啊!

(2)Ай да+名词(一格)也表示称赞,赞许的肯定意义,“真不错,多么好”的意思。如:Ай да молодец(этот парень)! 真是好样的!(小伙子)

…肯定形式的肯定意义例子大量存在,不胜枚举,所以本文不对其进行详细描述,仅对形式否定的肯定意义表达作一详细探讨。

(二)否定形式的肯定意义表达手段

俄语中否定词не,нет,ни等使用范围较广,用来表达否定意义,但有时在句中用了не等否定词,所表达的并非是否定意义,而是肯定意义。

1. 句中只有一个否定词的肯定意义表达

俄语中否定语气词не与疑问代词、疑问副词、语气词等连用,形成固定句式,表示肯定意义,这种结构具有鲜明的口语色彩,突出表现说话人强烈的感彩和情态意义。例:

(1)кто+не在句中一般表示总括、肯定意义。

Кто не проклинал станционных смотрителей,кто с ними не обрынивался?谁没咒骂过驿站长,谁又没同他们吵过架呢?

(2)как+не在句中译为“怎么不…”,“怎能不…”,表示应该,必须的肯定意义。

Как мне не плакать?Как не горевать?我怎么能不哭?怎么能不悲伤?

(3)чем+не表示称赞,赞许的肯定意义,常见于口语中。

Чем это не подарок! 这是名副其实的礼物!

(4)疑问词+как не+与疑问代词(副词)形态相对应成分,常见于口语中。

Кому как не ей знать! 她不知道谁知道!

(5)语气词будто

语气词будто和否定词(не,нет)连用,语句表示的就是确信的肯定意义,译为好象没…似的。例如:

Будто я не заботилась о детях! 好象我没关心过孩子似的!

(6)疑问词+только+не

Что он только не видел! 他什么没见过啊!

2. 双重否定形式的肯定意义表达

《1980年俄语语法》将双重否定结构定义为:“总体否定句之谓语部存在两次否定或者两个主要成分均被否定,而两次否定的结果使句子失去否定意义并使句子获得诸如应该、难免、必要、必须等意味的肯定意义,此种现象即称为双重否定”。常见的双重否定形式如下:

(1)не+动词(变位形式)+не+动词不定式

表示不能不,不得不,必须的肯定意义,例如:Сын не решился не сказать отцу об этом.儿子不敢不把此事告诉父亲。

(2)(表示否定意义的)谓语副词+не+动词不定式

表示不能不的意思,加强肯定意义,如:С вами нельзя не согласиться.不能不同意您的意见。

(3)否定代词+не+动词不定式

该结构为带否定代词的双重否定无人称句,表达肯定意义,相当于汉语的“没人不…”,如:Маленькую Шурочку некому не любить.没有人不喜欢小舒拉契卡。

(4)не(нет)+без+名词二格

表示“不是没有…”,“没有…不能”的肯定意义,如:Я без неё жить не могу.没有她我不能活下去。

(5)не в силах(не в состоянии,не имеет права)+не+动词不定式

表示“不能不…”的肯定意义,如:Он не в силах не думать о ней.他不能不想她。

……肯定/否定意义的表达手段是多种多样的,也是非常复杂的,出于篇幅考虑,就不再一一赘述。

种种不同的表达手段的存在是为了给人们提供选择的余地,根据实际语境的需要找出最佳的表达方式。种种不同的表达手段的使用是为了言语的多样化,生动鲜明。总之,了解掌握肯定否定意义固定的句式等表达手段,对准确,快捷表达自己对事物的主观评价大有帮助,可提高我们驾驭俄语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黑龙江大学俄语系词典编辑室.大俄汉词典[G].北京:商务印书馆,1992.

[2]丁树杞.大学俄语《东方》[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5.

第7篇:表示肯定的词语范文

在英语中“形似义异”的词语或结构是常见的。因为形似,很容易使人引起错觉;而且它们大多是人们所熟悉的、常用的,往往使人望文生义,造成曲解而不自觉。下列几句例子,可知重视对比, 进行对比分析的必要性。

1.〔1〕She keeps house 她料理家务

〔2〕She keeps the house 她足不出户

句中Keeps house 与 Keeps the house 意义相去很远,前者指“料理家务; ”后者指“足不出户”。

2.〔1〕John is busy at the moment . 约翰此刻正忙。

〔2〕John is out for the moment . 约翰暂时不在这。

句中句型结构不同引其句意的改变。〔1〕中及物动词promise后的不定式是宾语,而〔2〕中不及物动词promise后的不定式确是目的状语。

下面对这些形似义异结构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剖析:

一、有些名词的复数形式所表示的意义和单数表示的意义迥然不同

在一般情况下,名词单、复数意义相同,因而容易忽视其差别,如:

1.〔1〕my mother has grey hair 我的母亲一头白发

〔2〕my mother has grey hairs 我的母亲头发花白

句中〔1〕grey hair不可数,表示白发的全部;〔2〕grey hairs可数,表示许多根白发。

2.〔1〕The soldiers were walking problem in step . 战士们步伐整齐地行进。

〔2〕The engineers solved the problem in steps . 工程师们逐步解决了那个问题。

例〔1〕中的in step指步调一致;而例〔2〕中的in steps则指“逐步”。

二、介词的变化使形似义异结构意义大不相同

这类词语数量多得惊人。如:

1. 〔1〕The small village is on the side of the mountain. 那个小村庄坐落在半山腰。

〔2〕The small village is by the side of the mountain. 那个小村庄坐落在山脚下。

例句中〔1〕“表示在山之坡”〔2〕表示“在山之旁”。

2.〔1〕I am sick of collecting stamps . 我对集邮厌倦了。

〔2〕I am sick for my native town . 我怀念我的故乡。

三、由于名词、代词、动词、形容词和副词等在剧中所处位置不同而带来意义差异

这类形似义异结构,由于处形近似,可以对比分析中注意其区别。

1. 〔1〕I don’t really know. 我不太清楚。

〔2〕I really don’t know . 我确实不知道。

此处do not really与really do not的区别在于,前者是部分否定,表示说话这对某事不很有把握。而后者则是全部否定。表示说话者对某事确实不知道。

2. 〔1〕I believe him . 我相信他所说的话。

〔2〕I believe in him. 我信任他。

例句中〔1〕believe常表示相信某人所说的话是真实的,并不含有“信任”某人之意;而〔2〕则表示信任某人这层意思。

3. 〔1〕my watch is behind time. 我的表走慢了。

〔2〕my watch is behind the times 我的表过时了。

这一对的主要差异,主要是由于time的复数形式引起的。借已由“时间”这一不可数名词变为表示“时代”的可数名词。

四、由一个不显眼的冠词所引起的意义差异

这类“翻译麻烦”有时是使人捉摸不定的。如

1. 〔1〕she is dressed in pink 她穿着粉红色的衣服

〔2〕she seems to be the pink 他看起来身体非常健康

此句中的in pink与in the pink意思悬殊。前者指“身穿粉红色衣服;”而后者指“身体非常健康”。

2. 〔1〕He can speak and write English in a fashion 他多少会说和写英文,但不太好

〔2〕When did that style of dress come into fashion 那种衣服式样什么时候变流行了?

这里in a fashion意指“勉强”“略微”;而into〔in〕fashion则指“流行” “时髦”。

可见,一个小小的冠词中大有学问,有无冠词,意义就大相庭径。

五、句型的差别引起形似异议

这类例句在英语中也很普遍,稍有忽略,极易误解。

1. 〔1〕Don’t sit on that rook , it will fall 不要坐在那块石头上,它会塌下来的。

〔2〕Don’t sit on that rock it is going to fall. 不要坐在那块石头上,它快要塌下来了。

上句中will表示一种必然趋势,相当于汉语中的“会”,下句中的be going to则表示将要发生什么事。常译成“马上要”。

2. 〔1〕I don’t know whether she is out here. 我觉得她大概会在这。

第8篇:表示肯定的词语范文

如何将工具性和人文性落实到课堂教学中,使低年段语文教学彰显活力,是我关注和思考的问题。现以《画家和牧童》课堂教学为例,我谈谈自己的浅见。

一、识用结合,积累字词

在低年段教学中,学生的字词处于积累阶段,教师要通过对字词的听说读写来刺激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敏感,培养语感,发展语言能力。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顾此失彼,要么注重对教材的文本挖掘,忽略语言文字,要么过分注重字词积累,忽略人文性的渗透。我认为,可以从识用的角度,贯穿字词积累的主线,并结合特定的语境和课文语义,提高学生对字词的运用能力。

《画家与牧童》中有25个生字,要求学生会认13个,如果单纯地让学生抄写,会挫伤学生对文字学习的积极性,也不利于低年段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为此,我将生字分散在课堂教学中,采用以下环节进行字词积累。

(1)识字书写:用多媒体展示“批评、拱手、价钱、购、挤、抹”等生字词。

师:这些字你会写吗?写下来,说说你是怎么记住的。它们分别在课文的哪些句子里。

学生采用小组竞赛、集体评议的方法认读,积极性非常高。

(2)识字运用:针对学生朗读中的漏读、少读问题,让学生进行评议,提出自己的看法,并当场更正,能促进学生对生字词识记的正向迁移。

二、情感渗透,领悟字词

《画家和牧童》讲述了著名画家戴嵩在画斗牛图时,向牧童虚心求教的故事。让学生理解戴嵩的人物形象,既能渗透情感,又能发展字词的理解力,这是课堂教学中的重点。

我抓住“著名、夸赞、称赞、赞扬”来进行字词的教学,体会不同词语的表达效果。“什么叫‘著名’?(很有名)你从哪里看出来?”学生根据文本理解“著名”:画一挂出来就有许多人观赏,有钱人争相购买,看画的人都赞叹不已。“从‘著名’这个词,你能看出戴嵩是个怎样的人?(技艺高超的著名画家)从哪里看出他技艺高超呢?”学生找出句子:(1)他有一天要画一幅《斗牛图》,沉思片刻,很快就画成了;(2)围观的人纷纷夸赞。

师:(出示“浓墨重彩、轻笔细描”)这两个词藏在哪里?找出来读一读。(“他一会儿浓墨重彩,一会儿轻笔细描。”)“一会儿……一会儿……”说明什么?(他画得非常熟练,非常快。)“浓墨重彩”怎么理解?“轻笔细描”是怎样的?

多媒体展示戴嵩的技法,让学生建立直观概念,理解戴嵩的画法有密有疏。

师:(出示“夸赞、称赞、赞扬”)“夸赞”是什么意思?“夸赞”的近义词是什么?“夸赞”、“称赞”和“赞扬”的用法有什么不同?

通过对比,学生从情感色彩上理解了词语,并能够和文本人物建立联系,培养语感,同时领悟字词的特定含义。

三、说写构建,运用字词

低年段语言能力的发展,要着眼于长远,不是读读写写那么简单,而是要实践和运用,构建说写模式。

“夸赞、称赞、赞扬、浓墨重彩、轻笔细描、著名”等词是文章的关键字眼。为此,我从这些词语入手,发展学生的仿写和说话能力。

师:“一会儿……一会儿……”是说戴嵩做了两件事,你们能学着说句话吗?

生:妈妈一会儿跑过去做饭,一会儿跑过来指导我写作业。

学生的仿写是对文章中句式的理解和实践,这样就有了特定语境的使用基础,运用起来就得心应手了。学生造句时存在机械模仿的问题,如“著名”:“他是个著名的画家。”这句话在句子的运用上没有问题,但不具体,于是我就指导学生继续造句:他的著名体现在哪里?学生这样仿写:“他是个著名的画家,每次只要一画画,就有好多人来观赏,人们赞叹不已。”

表示对人的肯定的词语,学生找到了“夸赞、称赞、赞扬”等词,情感色彩非常浓。那么如何进行仿说呢?我让学生结合课文用自己的话把意思说完整:人们都说戴嵩画得好,可以用哪个词表示?(夸赞)有人说戴嵩画得很像,用哪个词更好?(称赞)还有人说戴嵩把牛给画活了,可以用哪个词表示?(赞扬)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明白同样的意思可以用不同的词来表示。

第9篇:表示肯定的词语范文

关键词:体育活动 自信心 培养

人们在遇到困难时,知难而上、不屈不挠、不断努力相信自己一定成功这就是自信心。培养自信心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但我认在体育课中培养孩子的自信心是一种比较有效的途径。

一、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

体育活动中以小团体为主的练习活动,可以让学生更确定自己的主体作用,教师和孩子之间起到了主导作用,来缩短师生间的心理距离,使他们相互产生 亲切感和依赖感。在活动中,教师应经常注意孩子的活动,关心孩子的情绪状态,精神面貌,身体状况等。如拍拍孩子的肩膀表示鼓励、肯定、赞赏,也可以发出提醒、警告、停止的信号,或运用生动、幽默的语言及优美的示范动作唤起孩子的兴趣,使每个孩子感受到老师的关心。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培育孩子自信心的肥沃土地。

二、孩子有获得成功的感受

孩子之间是有个体差异的,对不同孩子要区别对待。还是举前面的例子,如果以120厘米的高度来要求能力 较弱的孩子,就有可能使他们遭遇失败,失去信心。如果教师同时安排120厘米、100厘米、80 厘米等不同的高 度,孩子就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进行选择,并在获得成功的基础上产生向新高度冲击的信心。

三、孩子在挑战成功中建立自己的信心

以前,在跳远的距离是180厘米,而对今天的孩子来说,这是很容易达到的要求。但轻而易举就能完成的事并不能让每个孩子感受到强烈的成功感,也不利于自信心的树立。因此根据现代孩子的发展水平和能力,教师可以打破传统,提高要求,让孩子面临挑战,在不断战胜挑战的过程中树立自信心。每一个新高度对孩子来说就是一次挑战;每战胜一次挑战,孩子就获得一次成功的体验。从成功中,孩子看到了自己的能力,渐渐产生信心,逐步形成肯定的自我概念。

四、孩子自己活动、创新的空间

在体育活动中,教师应创造机会充分发挥幼儿的独立性和创造性。当活动器具展示在孩子面前时,教师应 让孩子自己想出玩的办法,如“大家动脑筋想一想可以怎么玩,想的办法越多越好”、“除了这样玩,还可以怎样玩”等等。在探索的过程中,孩子们一次次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对自己的认识也会不断加深,自信心也随之增强。

五、多鼓励孩子

每一个孩子都需要鼓励,就像植物需要阳光、雨露一样。孩子尝试做一件事没有成功,这并不表示这个孩子无能,只不过是他还没有掌握技巧而已。如果我们指责孩子,孩子的自信心就会受到伤害并放弃努力。而在鼓励环境下成长的孩子,他们会懂得接受挫折和失败,他们会相信自己的能力并继续努力。

鼓励孩子最重要的是:一不要讽刺他们,以免使他们受到不同程度的打击;二不要过分赞扬他们,以免使他们产生骄傲情绪。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点,所以鼓励的方法也应有所不同。鼓励的目的是让孩子相信成功是自己努力的结果,由此发现自己的能力。如“继续下去,你会成功的”、“我相信你的妈妈看到了一定会为你高兴的”等鼓励性的语言可以使孩子感受到自身的价值。同时教师也应该告诉孩子,只要他们肯尝试、肯努力,就会感到乐趣无穷。

六、正确评价孩子的表现

学生的自我评价主要依赖于成人的评价。在体育活动中,教师主要通过言语和非言语的方式向孩子传递赞许和反对的信息,而孩子则通过心理体验来接受教师的意图,调整自己的行为方式。

用言语形式对孩子进行评价时应做到:

1、有丰富的评语。如果孩子的动作做得很好,而教师只用“好”或“不错”来评价,孩子会感到不满意 。教师应预测孩子的需要和情境的性质,作出适当的表扬,使表扬产生真正的激励作用。例如,教师可以说“大家来看×××的表演”、“我们都为你感到骄傲”等。事实上,教师可以用无数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态度和情感。这样既可以增强教师和孩子间的关系,也有利于孩子自信心的树立。

2、用肯定性词语代替否定性词语。肯定性词语能明显地告诉孩子应该怎么做,而否定性词语只告诉孩子不应该怎么做,却无法表达应该怎么做。孩子产生害怕心理时,教师用“勇敢些”、“放松些”就比用“不要胆小”、“不要紧张”更带有激励作用。使孩子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

非言语性的评价是通过面部表情、声调、身体动作等方式来表达的。它是语言交流的辅助形式,在体育活动中具有独特的作用。

1、辅言语。它包括语气、语调等。同一个词语,教师运用的语气、语调不同,它表达的含义就不一样 。如“加油”两个字,如果语气生硬,就有责备的成分;如果语气亲切,就是一种鼓励。又如“啊”字既可以表示惊讶,也可以包含期待。

2、动作行为。即通过身体动作来表示自己的态度或情感。由于体育活动场地较大,教师学会用点头、拍手 、摇头等动作来表示赞同或反对是很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