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魅力课堂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让课堂充满魅力,教师个人要深研细雕。
1、功夫用在课外,充分备课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熟话说: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要打造魅力课堂,功夫必须下在课外,充分备课。我们要求教师要认真研读课程标准,仔细挖掘教材,把课标解读到位,实现由教教材到用教材教的转变。在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的基础上,精心设计课堂的每一环节、每一分钟。备课中教师还要充分备学生,了解学情,预设课堂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据此设计学生该自学教教材中的什么内容、训练培养学生什么能力,达到什么样的效果。课堂教学设计要有利于学生的发展,为学生提供主动参与的时间和空间。
本学期初一年级实行学案制,任初一年级课的所有教师均写学案,以学案代教案,学案要体现“先学后教”的理念,要有层次性、实效性和梯度性。初二、初三年级的教案设计也要体现“先学后教”的理念,要重点体现学生的活动。教师要充分做好课前准备,提前做好学生要做的课堂练习题和当堂测试题。认真设计符合自己课堂实际的实用性强的课件,设计好导语、板书、作业。
总之通过备课写出科学合理的教案、学案,真正从学生的发展出发,实现备课的高效,进而促进课堂的高效。
2、精力用在课内,精心上课
课堂教学目标要明确,从实际出发进行课堂教学,注重知识的获取过程。注意联系两个实际:一是注重联系学生实际,二是联系生活实际。按照“预习布置、预习交流、汇报质疑、讲解点拨、巩固练习、反馈检测”六步进行课堂教学。
上课要做到“三减”: 一减课堂讲授时间,体现10+35的授课时间;二减重复课堂练习;三减课外作业量。
课堂上,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表现,为学生创设舒展愉悦的学习氛围。要善于捕捉教育的机会,发掘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积极因素,让学生领悟教师言行中传递的真诚情感,并将教师的理解、期待、鼓励内化为努力学习的内驱力。在关爱每个学生的前提下注重在教学活动中呵护学生兴趣的萌芽。使课程和教学成为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帮助学生迈向成功的过程。
建立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让课堂充满生气,师生共同成长。坚持激励性、多元化评价,让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优化课堂时间,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自主探究的学习氛围中有所提高。教师可根据不同课型安排教学过程,调整教学方法,保证在最佳时段内完成主要任务、解决关键问题,然后再通过精心设计的练习或讨论等,使教学过程一直向着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方向进行,保证学生在不同的时间内均有所获。
叶圣陶先生说过:“假如学生能够‘领悟’了,能够‘研究’出来了,就无须教师的‘讲述’了。教师所‘讲述’的,只是学生想‘领悟’而‘领悟’不到,曾经‘研究’而‘研究’不出来的部分。这才显出‘讲述’的真正作用。”所以,我们要求教师该讲的要精当,不该讲的坚决不讲,要尽可能多给学生时间思考、交流,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由于我校班班都有大屏幕,我们要求教师,对教材上图文并茂的插图要多加揣摩,多利用,让学生在单位时间内接受更多的信息。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高效课堂的构建。
3、教给学习方法,自主学习
受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现在提倡终身教育的理念,我们的教育并不是教给学生多少枯燥的知识,而是教给学生终生受益的学习方法。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有效的学法指导,这样学生在科学有效的方法指导下进行的学习必然是有效的,也必将是高效的。我们绝大多数学生没有主动学习的精神,这靠我们去培养,我们要求教师既要研究适合自己学科、自己学生实际的有效的学法,将科学的学习方法教给学生,又要善于发现学生中好的做法,将学生中巧妙的学习方法推荐给学生。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合作意识,提高自学能力、合作能力,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使每个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的快乐,获得心智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逐步改变原来等、靠的学习态度。只有学生自己有了强烈的学习欲望,自主学习了,才能切实提高课堂效率。
二、让课堂充满魅力,学校要营造氛围
1、集体充电,学习测试,提高理论水平
没有深厚的理论功底作支撑,很难上出学生满意的高效的课。学校要求教师运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就将杜郎口等一些高效课堂理论打印下发,集中与分散学习集合,定时测试,促进教师掌握基本理论,为实践奠基。
2、课题带动,聚焦课堂,营造研修氛围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未教则空”,常规教学,是教研的最直接载体,我校以“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的引入为突破口,从常规教学做起。为促进教师参与构建高效课堂的研究,学校根据县开展的“课堂教学效率年”活动以及杜郎口教学模式,确定学校的教研课题仍是“改进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每位教师根据本学科特点及教学困惑确立研修小课题,做到人人有课题,人人搞教研。形成大课题带动小课题,真正研究解决实际问题。教师必须把教和研有机结合起来,做到教研同步,互相带动。
通过“教学校长的引路课,市级骨干教师的示范课、教研组长的教研课、其他教师的汇报课、高效课堂展示课”这五课形式检验交流小课题研究情况,提升每位教师的课堂魅力。通过观课议课,大兴研究之风,坚持“培训方式教研化,教研工作主题化”的原则,坚持研训一体的发展思路,将教学、教研、校本研修全面整合,使教师在研究中成长,更好把握驾驭自己的课堂,构建高效课堂。
3、个人自修,同伴互助,打造学习团队
关键词:课堂举例;联系实际;举例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2-230-01
我们发现,在科学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师的“举例”缺少应有的风采。虽然也讲得抑扬顿挫,声情并茂,但由于学生已从课本上了解了这些实例,因此,就使得“举例”的效果大打折扣。所以,在科学教学中,加强对举例的研究,对于科学教学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
一、举例要重视真实性,戒除空假。
中学生在生活中观察和接触过很多的科学现象和过程,教学中所举例子都要有据可查,真实可靠,不可道听途说,信口开河,胡编乱造。
如有一教师在讲“食物链”这一概念时举了“草兔狐虎人”这一例子,并说明在这条食物链中人是最高营养级。单从对概念的解释来看,似乎也不会错。但实际上这个例子是不恰当的。首先,这条食物链不现实,虽然虎肉是可以吃的,可现在社会上有几个人吃过虎肉?更何况人要靠吃虎肉作为一个营养级生存下去更是不可能的事了。其次,我们都知道虎属于国家保护动物,如果有人要吃虎的话,那不是要违反了“野生动物保护法”吗?所以说教师在课堂教学举例时一定要符合真实性,应注意将科学知识准确无误地传授给学生,尽量避免科学性错误。
二、举例要加强针对性,摒弃牵强。
教师在教学中举例切忌照本宣科,对书本上的例子照抄照搬,教材当中的例子确实都是权威专家们反复斟酌具有一定代表性的,但是因为他们生活的年代环境和经历与不同地区的现代中学生存在一定差异,致使书本当中的个别例子往往与目前学生的生活有较远的距离,甚至学生难以理解,因此教师在举例时,一定要考虑到学生的成长环境、认知水平、接受和理解能力,有针对性的举例,才能收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三、举例要兼顾趣味性,杜绝庸俗。
为了激发学生兴趣,教师的举例要有智慧美和艺术美,才能使之趣味盎然,同时又必须突出思想性,不可单纯追求趣味。如果随心所欲,举例轻浮,失去严肃和庄重,甚至把课堂教学搞成了故事会、玩笑会,既违背了教学目的,也损害了教师形象,事与愿违。例如,讲“浮力”时,教材上举出的例子往往是船、木块能浮在水面上,浸没在水中的皮球。乒乓球能浮上来,缺乏趣味性。在教学中结合儿童吃胶襄药物,向学生介绍了浮力这一概念。通常人们吃药片时,往往是把药片放进嘴里喝一口水,然后再仰头咽下药片。3~7岁的儿童在吃带胶襄的药物(如阿莫西林胶襄)时,也是先把胶襄放进嘴里,喝一口水然后仰头咽胶襄。出乎意料地是,绝大部分儿童反映咽不下去,他们说胶襄向上“跑”。这说明胶襄在水中受到了一个向上的浮力。怎么办呢?有同学提出,把胶襄掰开,让儿童吃其中的药粉即可。但是,这是不对的,因为胶襄类的药物往往味道很苦,儿童拒绝服用,且直接服用又会对胃有很大的刺激性。最好的办法是,服用这类药物时,让儿童低头咽胶襄。道理在于:当儿童低头时,其喉咙在口腔中水的上方,此时胶襄在水中仍受到一个向上的浮力,当胶襄到达喉咙时,儿童稍一用力便可将胶襄服下。儿童非常乐意用此方法服用胶囊类药物。
一般来说,学生对浮力的感性认识是较为丰富的。但是,他们平常既没有对这些问题进行过仔细的观察,更没有进行过分析。在教学中,教师及时提出生动有趣的例子,就会迫使学生进行思考,这是“飞跃”的前提。
四、举例要注重灵活性,避免呆板。
课堂上的举例,纵可以说古道今,引经据典;横可以遍及中外,引文征理;大可以政治经济,人文地理,小可以成语典故,家校生活。但教师课堂举例要注重灵活性,才能启迪学生智慧,扩展学生思维,才能避免照本宣科、单调呆板、刻板枯燥、晦涩难懂。
例如:讲热水和冷水混合时,学生易忽视“质量未知”而误认为“冷水升高的温度等于热水降低的温度。”为此举实例:在0℃的池塘水中,滴一滴100℃的开水与池水混合,池水温度能升高50℃吗?学生一听恍然大悟。
五、举例要善用典型性,切记堆砌。
生活中的事例无穷,常常是一个科学知识有许多事例可举,但是在众多事例中要慎重选择具有典型性,说服力强的事例,并注意例子与教学内容的内在联系,使之切题。教学中如果选例不当,典型性差,就不能准确说明问题本质,让人感到似是而非,就失去了举例的意义,还不如不举。
例如,用工人在泥塘里挖泥,脚要陷下去很深,而在泥地上铺一块大小适当的木板,工人站在木板上工作不会陷入泥里的事例,来说明在压力一定的情况下,压强与受力面积的关系。
又如,甲乙两队拔河比赛,甲队胜是因为甲队给乙队的力大于乙队给甲队的力。怎样澄清这一错误观点呢?讲解如下:
师:按常理,让一个健壮的大人和一个十多岁孩子进行相推游戏,谁会赢?
生:大人会赢。
师:如果让大人站在冰面上,小孩站在地面上相推,情况怎样?
生:(发出啊的一声)小孩会赢。
师:这是为什么呢?
生:冰面太光滑。
师:看来拔河比赛是不是谁的力气大谁就会赢?
生:不是。
师:对,拔河比赛比的是摩擦力的大小,其实,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甲队给乙队的力和乙队给甲队的力是相等的,对人受力分析可知,谁的最大静摩擦力大,谁就是赢的一方。
一、课前师生情感交流魅力
不同名师在课前的师生情感交流方式、方法、内容不同,但其目的是相同的,都是为了帮助建立师生间的友好的感情,促进师生间互相信任,消除学生的紧张,为上好一堂课作准备。如于永正老师在上《梅兰芳学艺》的课前,先跟学生聊起自己是哪里人,干什么的,年纪多大。他还让学生大声地叫自己的名字,他或立正喊到,或微笑抱拳说“在下便是”来回应。学生因陌生而存在的紧张与隔阂也在师生一问一答、一呼一应间淡化。在学生的心目中,于教师是位和蔼可亲、平易近人的老师,也是亲切温和的朋友。师生间的情感在短短几分钟的时间内就建立起来。王崧舟老师在上《只有一个地球》,课始却让学生拿自己和他们的老师做比较。薛法根老师在上《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课前则让学生仔细打量他自己,让学生彻头彻尾、从头到脚评点一番,还不时自我解嘲,有学生说他头小他,就说我头虽小但智慧多。
反思我们的常态课堂,虽不是第一次给学生上课,但有多少教师注重课前的师生情感交流呢?难道常态课就不用课前的师生情感交流了吗?我认为不是的,因为情感的东西并不是第一次建立就能持续永久的,它需要保鲜,需要呵护。观摩名师的课堂后,我常常在课前或让学生给我讲讲最近的见闻,或说说读了哪本好书有什么体会或感受;或是出几个谜语、脑筋急转弯、成语接龙等益智游戏,大家一起玩;或让学生进行五分钟的朗读、唱歌、讲故事等才艺展示;或让学生说说自己最近有哪些变化或缺点等。以此来保鲜我与学生之间的情感,让我们永远处在融融的情感中。我觉得这样做很有成效,很多学生都喜欢上我的课,课前十分钟的师生情感交流功不可没。
二、尊重学生的魅力
孙双金老师在上《落花生》一课时,曾提出从哪个词可以看出父亲的话留给作者的印象很深这个问题,其中有个学生回答:深夜。这个答案显然是不对的,孙老师微笑地说,要是他们谈到天亮恐怕作者要记到下辈子吧!这一幽默不但婉转地回应了答题的同学,告诉他答案是不正确的,保护了这个学生的自尊心,又提示大家继续探索正确的答案。于永正老师对不会读课文的学生总是一遍又一遍地鼓励、引导,提供机会让他在课堂上多遍地练习,直到他满意为止。
反思我以前的课堂,当学生答不上来,或答错的时候,我总是让他先坐下继续思考,请其他同学帮助回答。这样做有两大不足:一是没有考虑到答错或答不上来学生当时的内心感受,学生肯定觉得老师看不起他,自尊心受挫;二是还可能让他丢失了思考与回答的自信心与积极性。观摩名师课堂后,我暗暗对自己说,不能再让学生高兴地站起来,而遗憾地坐下。要让每个学生有勇气站起来,也能满意地坐下。我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比如对读不好的同学,我就像于教师一样,鼓励他别急,慢慢来,一定能读好。还提供时间让他多遍练习,直到他满意为止。对答不上的或答错的同学通过各种方式进行引导,包括暗示、唇语、甚至是重复我的话,让他从心中知道他做得很好,因为这个时候学生最需要的并不是是否能正确、完整地说出答案,而是能又一次得到成功的体验,觉得成功离他们并不遥远,近在咫尺,从而对学习更有信心,更有兴趣。现在我的课堂上学生举手率挺高的,当然回答问题的水平也日益见长。
三、爱护学生的魅力
关键词: 高效课堂 农村英语教学 教学方法
随着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施,教师必须在思想上、行动上实现三个转变:转变观念、转变角色、转变功能,努力构建“以学生为主体,以任务为主线,以教师为主导,以活动为中心,以能力培养为重点”的课堂教学模式。在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重要时期,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学方式都发生深刻的变化。因此,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帮助学生更轻松地学习英语,必须把英语课堂搞活,让课堂充满活力与魅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学习掌握一门语言。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要把课堂当舞台,展现最有魅力的“演技”,力求节节有创新,课课都精彩,如何才能搞好英语课堂教学?功在课前,效在课内。我个人认为,必须把握以下五点。
一、循环复习必不可少,新知导入异彩纷呈
每堂可用3~5分钟的时间,对上节课所学习的内容进行巩固复习,如可以通过问:“Do you know what we have learned in last class?”来单独提问所学句型或语法知识点,也可以对上节课所学单词进行听写(have a dictation)。此外,还要用心设计异彩纷呈的“新知导入”环节,尽量达到新、奇、妙的效果,想方设法地让学生快速集中注意力,激起他们强烈的求知兴趣。同时还要营造愉快的学习氛围,使他们乐学,想学。比如,在讲九年级Unit 7 Where would you like to visit?时,可以通过Have you ever been to anywhere exciting or thrilling? 或Where is it?或Do you like Beijing or Shanghai?或 Do you want to go there?等许多与生活紧密相关的问题激起学生的兴趣,使他们马上进入课堂教学状态,导入新课的学习。
二、精心设计好每一个教学步骤
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环节紧凑,层层推进。在教学中采用“框架式”、“归类式”、“总结式”等多种方法为学生直观展示知识体系。合理充分利用色彩鲜艳、形象生动活泼的实物、挂图、投影机、录音或录像及电子白板等视听手段进行直观教学,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感知和理解语言的形式及内容。在英语课堂上借助录像机等设备可提供生动直观的形象,达到逼真的视觉效果,刺激学生的感官,使学生产生良好的兴趣和情绪,进而使课堂“活”起来。直观教学也符合学生认识事物的实际,能为他们的思维提供形象的直观的印象,能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我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材的需要准备了各种各样的单词图卡、词卡,人物头饰等,在教学生认读单词之前,首先让学生看图片,引导他们观察,接着让他们认真听我读,进而模仿我的发音。这样,不仅不需要花时间解释音讯的中文含义,更重要的是能让学生直接感知,在图文并茂的情景中学习既加深认识又激发其学习兴趣,为以后的进一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此外,还要巧设提问形式,提问要“准”,要“精”,要“活”。给学生创造条件,让他们感知自己发音的优缺点,进而发扬优点,弥补不足,继续提高。通过回答问题,也能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进而把课堂气氛搞活,让课堂充满魅力。
三、精讲多练,有讲必练
给学生“说”英语的机会,让其多说多练,变“要我说”为“我要说”,变静为动,使学生身在其中,知其所学。趁热打铁随堂练,对所学内容随堂检测,多练,多熟,多诵,当然,这是进行自我评价的途径之一。通过随堂检测,学生可以明确知道自己对本节课所学知识掌握了多少,从而明确自己的学习任务。
四、课后反思
反思得失,反思疑难,反思创新,搭建教学经验之台。教育创新也好,高效课堂也好,都要经历一个自我发展、更新的过程,一个积累、比较的过程,一个基本训练的过程,就是反思教学的过程。
五、保持最佳心态,注重个人形象,展现自我魅力
教师应精神饱满地组织好课堂教学,塑造完美的个人形象。良好的仪表、品性、友善的态度、动作与手势、表情和话语,以及“演技”,都是塑造个人魅力的关键所在,要努力做个讲台下“观众”心中最有魅力的“演员”。
把教育当事业,把课堂当舞台,教与学齐头并进,师与生共同提高。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以实现教学互动,有效增强课堂教学效果。用倾情的投入,优秀的“演技”,展现更有魅力的自我和更活跃的课堂,为高效课堂之下的农村英语教学再创一道魅力的风景。
参考文献:
[1]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Review中国日报社.《21世纪报》.编辑出版,2006.
语言修养是教师的一项基本能力,这就决定了教师能否在有限的时间内,把知识完整地传授给学生。如果教师不善言辞,讲起课来词不达意,语无伦次,那么即使很精心地准备,也很难完成“传道、授业、解惑”的任务。尤其在现代化教学技术普遍应用的今天,要求我们说的已经是越来越少,教师已不再是课堂的主宰者,而变成了一个总览课堂的调控者、一个启迪学生思维的点拨者、一个课堂知识权威的评价者,这就要求教师用精简的语言,准确地讲授知识,表达思想,能形象生动而通俗易懂地把生硬的知识变得鲜活,把零散的知识变得环环相扣,让学生对整堂课有清晰的印象和完整的记忆。
二、用温和而幽默的语言,创建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
一个民主、平等、和谐、情感化的学习氛围,是激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基本保证。文字本身是枯燥的,但我们面对的是一群朝气蓬勃的学生,如果我们只是照本宣科,那就如同给学生唱催眠曲。所以,适时的幽默、恰当的比喻是必要的,当然幽默不是嘲笑学生,也不是为了搏学生一笑,而是更好地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兴趣、保护学生的学习热情。如在讲述近代“经济”时,学生经常误写成“资本主义萌芽”,我会告诉他资本主义萌芽在1840年以后就夭折了,在近代“资本主义萌芽”是见光死。学生就这样哈哈一笑记住了“见光死”。可见,幽默的语言一方面可使知识印象深刻,使抽象的内容变得具体一些。另一方面则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去理解、接受和巩固知识。这样的课堂学生怎么入睡?这样的教师学生怎能遗忘?
三、用激励的语言激发学生的潜能
【关键词】课堂教学;快乐;高效
笔者所在县城地处贵州西部,由于城镇人口的迅猛增长带来了学校生源的急剧膨胀,班额不断扩大,再加上受到师资和办学硬件设施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学校只能从三年级开设英语,周课时为两节,再加之每班70―80人,大班额给英语教学带来严峻的考验,如何克服重重困难,构建高效英语课堂,常常困扰着每一个英语教师。
英语课程标准中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而要达成这些目标教师就应充分展示自己的课堂魅力,让学生乐于参与、乐于学习,从而向课堂的40分钟要效益,使孩子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下学习英语、掌握英语,为此笔者在教学中进行了一些尝试。
一、关注情感态度,润物无声
对于学习一门外语知识的小学生来说,在没有接触英语之前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很高,我们应当格外关注他们的情感态度,充分保护,以鼓励为主,使学生充满自信。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把学生置于恰当的位置,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特别是在大班额的情况下教学,老师在纪律管理上就要花费大量时间,如果不能与学生进行情感上的沟通,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的话,英语教学就会颗粒无收。在笔者的教学中就有这样的例子,刚接手三年英语教学的时候,学生对于英语知识掌握不好,因为发音不准,都会比较自卑,上课不敢举手发言,甚至有些要放弃的想法。课堂上我在对学生进行口语评价时,特别注意了用语能符合小学生的特点和心理需求,采用激励性的语言,不讲大道理,并且及时捕捉评价的最佳时机,不失时机地抓住每一位学生的长处,及时给予鼓励。
二、关注兴趣需求,寓学于乐
在英语教学中适当的加入快乐教学活动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面对人数众多的班级,如果一味地进行填鸭式教学或传统教学,就书本知识而教书本知识的话,学生的思维的零散方向可能会超过学生人数。
学习兴趣不是先天就有的,在每节课前我会举行一些英语歌曲联唱,用富于感染力的音乐激趣,让学生以饱满的愉快的情绪进入学习英语的状态;新知呈现时尽量使用图片,优美的体态语、简笔画、照片、多媒体课件进行直观教学活动,以期能够最大限度的抓住大多数学生的注意力。
例如,在教学单词教学时,我出示实物或单词图片(后面呈现单词),引导学生观察教师发音时的口型,认真聆听教师的发音,进而让他们模仿教师的口型和发音,这样,学生在短时间内了解单词的音、形、词义,而更重要的是能让学生直接感知。同时在图文并茂的情景中学习语言,既加深学生对语言的认识又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为以后的进一步学习英语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关注课堂效率,事半功倍
常规的英语课堂一般包括导入(Warming up)、呈现(Presentation)、操练(Practice)、巩固和拓展(Consolidation and Extention)、总结和作业布置(Summary and Homework)。“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要对英语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有一个清晰、完整的把握,在每次新课教授时都尽量兼顾到完整的教学流程,以学生主体的言语交际活动为主要构成成分,以学生主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充分激发为前提,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实现有效教学,让英语课堂魅力四射,教学活动事半功倍。
一、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1.了解传主的求学经历及其科学成就,体味其严谨认真、执着追求的治学精神。
2.学习熟记杨振宁基本事迹,练习提炼论点、运用论据的能力。
二、理清本节课的学习过程
1.以传主的相关照片导入新课
2.学生诵读课文,把握文章大意,同时积累课文中的成语。如:捉襟见肘 矢志不渝 按部就班 与生俱来 屡见不鲜 颠沛流离 独具慧眼 耳濡目染 触类旁通等。
当堂演练: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二三十年代的中国,政治黑暗,国破民贫,百姓颠沛流离。
B.在艾尔逊实验室的两年里,杨振宁的动手能力捉襟见肘,被同事们传为笑谈。
C.汶川地震过去几年了,但灾难发生后耳濡目染的记忆,依旧时常浮现在眼前,令人难以忘怀。
D.杨振宁不懈地争取努力的事例在他一生中是屡见不鲜的。
3.对传主进行简介:
杨振宁(1922—2010),安徽省合肥县人,著名美籍华裔科学家、物理学大师、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1957年由于与李政道提出的“弱相互作用下宇称不守恒定律”被实验证明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其于1954年提出的规范场理论,则于70年展成为统合与了解基本粒子强、弱、电磁等三种相互作用力的基础;此外并曾在统计物理、凝聚态物理、量子场论、数学物理等领域作出了多项卓越的重大贡献。
4.合作探究,研讨文本
(1)引言部分能揭示文章中心的话是哪一句?
“今天,站在这里告诉你们这些事实,我沉重地体会到一个事实,就是我在不止一种意义上,是中国和西方的文化的共同产物。我一方面为我的中国血统和背景自豪,一方面将工作奉献给起源于西方的现代科学,它是人类文化的一部分。”
(2)杨振宁合璧中西科学文化的的主要经历有哪些?他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5.能力提升
从杨振宁身上我们很受启发,根据下列提炼的论点,请举出事例 ,说一段结构完整、思维严密的话。
论点一:从小打下良好基础是事业成功的前提。
论点二:艰苦条件能激发人的斗志。
论点三:名师出高徒。
论点四: 扬长避短,做事成功的重要因素。
论点五:中西结合是科学研究的新思路。
6.作业布置
1.豪放、柔婉的语言风格能对学生的情绪产生强烈的感染力
教学语言的风格美,就是不同个性的教师在教学的具体情境中,为了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对教学内容的语言要素进行别具一格的创新运用所表现出来的具有极强的审美价值的语言格调。要使教学具有美的魅力,形成生机勃勃、洋溢着美的气息的过程,就必须精心追求教学语言的风格美。豪放就是气势浩瀚、激越高昂、豪壮刚舰英武奔放的语言格调,即人们常说的阳刚之美。柔婉是与豪放相对应的语言风格。柔婉的特点是语句优美,情意缠绵,韵味深长。柔婉风格的语言,大多来自于使用语句的变幻多姿,短句急而促,长句舒而缓,偶句匀称凝重,奇句绮丽洒脱。这些句式错落而谐调地结合起来,造成一种情调婉转的艺术效果,使学生久久难忘。
2.灵秀和回环的语言格调加深学生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理解
灵秀就是绮美绚丽的语言格调。它能给学生以错落有致、轻松谐趣、色彩斑斓的优美感受。灵秀风格的形成,主要取决于如何使用形容词和比喻、比拟等修辞手法。它的节奏既充满着强烈、深厚的情感,又回荡着起伏不停的音律,能增强对教学内容的形象描述和抒情感。回环就是用前一句的结尾做后一句的开头,又回过头来用前一句的开头做后一句的结尾的语言格调。这种修辞手法通过语序回环往复的巧妙配合,表现两种事物或现象相互排斥或相互依存的辩证关系,它结构严密、上递下接、语势连绵、音律流畅,用之则可加深学生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理解。
上面所列的几种不同类型的语言风格,仅仅是笔者个人经常运用的主要的风格样式。就这几种风格来说,不同教师的教学语言的独特性是很明显的。有些教师,特别是一些优秀教师,他们的教学都能够体现出这五种风格类型美的魅力来。
二、培养学生“说”的能力的探索
在课堂教学中许多名家都重视培养学生“说”的能力。我国著名学者、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早就指出:“在听说读写四个字中间,说最为基本。”但从目前的教学现状来看,最被忽视的就是“说”的训练。
教学实践证明,在政治课教学中重视“说”的训练,有利于学生“听”、“思”、“析”能力的锻炼。“说”对学生的思维力、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分析力、概括和综合力、联想和想象力都有裨益。我们有理由相信,假如在高中阶段能有计划地、细水长流地进行“说”的训练,是可以使学生从“笨嘴拙舌”—“能说会道”—“能言善辩”,能像阿庆嫂一样,讲话“滴水不漏”的。
为提高学生“说”的能力,笔者总结出多种训练方法,主要有:
1.三分钟演讲活动。这项活动放在每节政治课开讲前三分钟进行,这是个固定节目。演讲的顺序是按学生学号为序,演讲者事先可略作准备,根据具体要求确定内容,拟一个提纲,或写个演讲稿,演讲内容可根据课本内容或当前的热门话题,提出问题让大家答辩。因为凡演讲都要面对听众,要突出政治课的特色,有针对性、条理性和通俗性。滴水可穿石,每节政治课用三分钟演讲是做了一项利于学生的切切实实的工作,何乐而不为呢?
2.新闻活动。此项活动每节政治课都进行,事先由学生准备,在打预备铃后的两分钟内,由两位同学(一位讲国内新闻,一位讲国际新闻)向全班同学近一二天内发生的国内、国际重大时事政治。学生在收集新闻时首先强调一个“新”,其次是“大”,再兼顾“地方新闻”。学生对新闻活动很感兴趣,从开学第一天起到学期结束从未间断过,而且又十分认真。学生们认为,新闻活动:一是开阔了视野;二是有利于养成关心时事政治的好习惯,如坚持每天早上收听“新闻广播”节目,晚上收看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节目;三是有利于培养动手、动脑、动口能力。此外,还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政治课的兴趣。
3.乡情国情教育活动。此项活动的时间放在每周的最后一节政治课上进行。资料全由学生去寻找或编写,寻找资料的原则,一般是由近及远、就地取材,可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可信度强、有真实感。开展此项活动,目的不仅为了锻炼学生“说”的能力,更重要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学生通过编写家乡史,抒发爱国情,不但可培养热爱家乡之恋,还可逐步升华为爱国之情,付诸将来报国之行。
随着语文教学改革的深入,面对极具现代意识的语文新课程,面对改革中的学习方式,语文教学中的许多问题再次摆在我们的面前。作为一名教师,对课堂教学的改革应刻不容缓,课堂改革的首要任务是激活语文课堂教学,展现语文课的魅力。吕淑湘先生也曾经指出:如果说一种教学法是一把钥匙,那么,在各种教学法中还有一把钥匙,它的名字叫做“活”,那么如何让课堂教学的水“活起来”,如何才能“一石激起千层浪”———有效激活语文课堂教学呢?以下几个方面是笔者做的一些尝试。
一、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尊重学生个性,注重师生平等对话,双向交流
1.课堂应是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应是师生舒展灵性的空间,应是师生共同创造奇迹、探索世界的窗口。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需要树立这样一个理念:那就是课堂是动的、是活的、是情景化的、是富有个性的;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为实现教学任务和目的,围绕教学内容,共同参与,通过对话、沟通和合作活动,产生交互影响。课堂上可以用这些话激励学生:“再稍微改进一下,就可以和播音员一分高下了。”“你能不断超越自我,真了不起!”“谁敢向他发起挑战?”学生得到了鼓励,好胜心被挑起,兴趣自然来了。同理,在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也可用诸如此类的评价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掌握学习的主动权。现在的课堂一言堂的灌输已不多见,但牵鼻子的现象还在不断上演,所以教《师恩难忘》这篇课文时,我作了一番思考:课文里写到田老师善于编故事,教学时也可提供一首小诗,让学生小组学着田老师的样子编个故事,虽然可能学生因学识和能力所限,编的故事不是那么引人入胜,但在编的过程中他会整合多方面的知识,加以灵活运用,同时想象能力、概括能力、表达能力等都得到了锻炼。
3.注重表演,寓教于乐。孩子的天性都喜欢玩,那么我们的语文教学有时不妨让学生在玩中学。教学《嫦娥奔月》一课时,文中有句话:嫦娥心想让这样的人吃了长生不老药,不是要害更多的人吗?于是便机智地与他周旋起来。课上可以师生合作表演此番情景。通过生动的表演,学生体会到了逢蒙的奸诈贪婪和野蛮凶残,感受到了嫦娥的机智勇敢与自我牺牲,也明白了周旋的确切含义,学习过程充满了乐趣,可谓一举三得。在《牧童和狼》这篇寓言里为了让学生体会没狼来和狼真来了时牧童大叫的不同,也可采取表演的形式,第一次大叫时可边叫边暗自发笑,第二次大叫则是发自内心的恐慌、焦急,一生表演第二次大叫时声音发颤,语无伦次,眼泪都流出来了,真是感同身受,精彩极了!
4.激发想象,陶冶情操。吕淑湘先生说过:“文学最能唤起人们的联想、想象,因为它本身就是作者运用丰富的联想、想象进行创作思维的产物。”由情感入手,激发学生想象的欲望,使学生进入酿情、入情、动情的情感美体验活动中尽情地去发现美、创造美、表现美。教师要进入课文角色,创设情境,带着学生一起去体验文章所表达的感情,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将这种感情内化为自己的情感因素。《新课标》认为:在语文课堂上,要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必须让学生在课堂上学生敢想、敢说、敢问、敢争论,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让学生在争论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如教学《春雨》一课,学生明白了好雨的特点是“知时节”“润万物”后,激发学生想象久旱的大地得到春雨的滋润后会变得怎样?在互相的交流中学生自然明白了春雨的可贵甚至可敬。教学《沉香救母》(一)时,我扣住“心狠手辣、神通广大”这两个词让学生去思考二郎神究竟有多大的本领?如果沉香去救母亲,心狠手辣的二郎神会如何对付他?通过思考让学生明白沉香要想救出母亲是多么的不容易。学生们就在不断思考和寻求答案的过程里,慢慢地养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培养起深入探索的兴趣。 我觉得孩子们能认识到自己身上的不足,正确看待自己和别人的优点,真是难能可贵。在学生的发言中,每个人都在动脑筋,课堂气氛活跃,充满了活力。
二、引领学生走进生活这个大语文课堂
我们传统的语文教学,是围绕着教科书打转的:每天读着教科书,作业写着教科书,考试考着教科书。学生学习语文变成了学习“语文书”。学生通过课堂,很难接触到社会“大语文”,“课堂”几乎与“生活”隔离。然而,课堂并非孤立于现实世界之外的学习空间,教育者应该将课堂融入真实生活之中。只有这样,我们的语文教学才会像生活一样不断掀开新的一页,才会充满生命的活力。语文可以说是与生活联系最密切的一门学科了。要教会学生读生活这本丰富多彩的课本。在社会这个大课堂上,我们的很多习作都可以从中寻找素材,获取灵感。在教《秋天的树叶》这篇习作时我深有感触,如果只让学生在课上冥思苦想,闭门造车,是写不出什么佳作来的。我带领学生走进校园,仰望大树,俯拾落叶,细细端详。两天后我走进了学生为我呈现的五彩缤纷、令人眼花缭乱的树叶的世界。一位学生在作文里说,银杏叶的叶柄朝下,看起来就象是铁扇公主嘴里的芭蕉扇,又像是金黄的鸭掌,把它的叶柄朝上,就象是一把精致小巧的扫帚,多么善于观察思考的孩子啊,走进生活的课堂,他有了自己的收获。还有一位学生在观察枫叶后写到:枫叶像孩子的小手,见我来了,就使劲地拍手,瞧,把手都拍红了,多热情啊!多么奇特而巧妙的想象啊,生活的课堂激发出孩子智慧的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