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职教中心督导室范文

职教中心督导室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职教中心督导室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职教中心督导室

第1篇:职教中心督导室范文

融合多种文化元素的创作在逐渐增多,是当代国际舞蹈界的新潮流之一。与此同时,韩中日等亚洲各国舞者们也加快了走出国门,进军国际市场的脚步。

在欧美多个先进国家的剧团演员中,常能看到不少的东方面孔;国际著名编舞家们用亚洲音乐作背景音乐的事情也不再新鲜。

比利时当代芭蕾舞团Les Ballets C.de la B.的作品《信任》(编舞Sidi Larbi Cherkaoul),采用中国传统乐器奏出的中国音乐作了背景音乐,舞者们合着那个音乐用象征性舞动表现肆虐于全世界的恐怖活动的场景,给了我很深的触动。

翩娜包殊乌珀塔尔舞蹈剧团(TanztheaterWuppertaI Pina Bausch)的作品《内费斯》(Nefes)中,由印度舞手来演绎的改编自印度传统舞蹈动作;以匈牙利为背景的作品《Wisen Land》中,由韩国舞手合着韩国大众民谣“珍岛阿里郎”演绎改编自韩国传统舞蹈的动作,这些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两场演出如果离了东方舞者,绝对体现不了东方特有的情调和舞动,翩娜包殊乌的舞蹈语言也得不到充分的诠释。

今年,纽约大舞蹈剧场(Big Dance Theater)首次公演了融入日本冲绳地区的歌舞与服装形式的新作品。

现在,有不少著名编舞家们把以亚洲各国为背景的原创作品搬上欧洲舞蹈。默里斯・贝雅(Moris Bejart)为东京芭蕾舞团(Tokyo BalIet)创作了日本武士题材《歌舞伎》(Kabuki);翩娜包殊乌创作了以香港、日本和韩国为素材的作品。

在国际庆典领域,以亚洲为主题,或以中日韩为主题的各种国际庆典在频频亮相;只拿本国传统艺术做国际交流的亚洲各国,也逐渐把交流范围扩大到现代舞蹈(Contemporary Dance)或芭蕾等领域。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亚洲各国舞蹈市场的逐渐扩大,其在国际舞蹈界的影响力也在提高。日本东京早就与纽约和巴黎齐名,成为重要的国际舞蹈市场,承接各种海外著名舞蹈团的演出项目。在中国,正在北京、上海等地兴建新的演出中心,举办盛大的国际庆典,以此吸引更多的外国舞蹈团体。

在韩国,每年有百余个外国舞蹈团访韩,其公演场次也超过200场,参加五个规模不一的国际舞蹈庆典外国团体也有40个开外。

随之,相继出现了专业著名芭蕾舞团亚洲演出事宜的公司,帮助欧美歌舞团策划在亚洲各国的巡回演出。

今后,国际舞蹈界即使不为反映多文化倾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关于文化多样性的宣言),更是为了开发新的舞蹈动作和创作灵感,会扩大与亚洲各国之间的沟通与交流。

现在,编舞家们开始厌烦跳脱体裁与混合因素的高新技术,想回归到纯粹的舞蹈世界。这一刻,亚洲特有的文化底蕴和精神能为他们提供全新的灵感,亚洲也比任何时期更有可能成为新式舞蹈的策源地。

2、韩国与中国的舞蹈交流-走向与诊断

在20世纪40年代至50年代之间,韩国舞蹈家崔承姬在中国活动了十余载,成了韩中舞蹈交流中的一个转折点。1942年,崔承姬在中国华北地区和北京结束为期7天的演出以后,一直往返于日本、韩国、朝鲜和中国等国家进行演出,在研究所和学校培养了很多学生,为中国舞蹈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

她在朝鲜成立崔承姬舞蹈研究所后,于1949年以朝鲜代表的身份参加了在北京召开的亚洲妇女大会,次年还在北京饭店举行演出。

1951年,崔承姬来到中国,在北京中央戏剧学院附设了一个崔承姬舞蹈班,学校还为她提供了住所。在北京青年官与长安剧场演出时,博得了中国总理的勉励。当时,崔承姬跟梅兰芳一起为了确立中国京剧舞蹈的基本动作和中国古典舞蹈的系统化而做过努力。

若到延边大学,能看到师从她的老师们还在传承崔承姬的“朝鲜族舞蹈基础”等教育方法。除此之外,崔承姬的代表作品之一《菩萨舞》的灵感来自中国的敦煌石窟。

就这样,崔承姬作为编舞家、舞蹈家和教育家,为中国的舞蹈发展做出了不少贡献。几年前,我访问北京的时候,舞蹈界有关人士告诉我说:中国的众多舞蹈艺术家都曾师从崔承姬。

20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之间,崔承姬与印度的乌德香卡一起名震国际舞台,成了代表亚洲的东方舞蹈家。崔承姬在美国、拉丁美洲和欧洲的访问演出,在观众和评论家中间博得了良好反应。

崔承姬在访问演出途中接受的采访中提到东方舞蹈的发展可能性,她的先生安漠于1943年发表了《东方舞蹈论》。在古典芭蕾和现代舞蹈以欧美为中心蓬勃发展的那个时代,她好像已经看到了韩中日等国家拥有的东方舞蹈的无限可能。

我非常关注崔承姬用反映亚洲各国文化内涵的作品受世人瞩目的事情。当年,崔承姬的舞蹈之所以在主导世界舞蹈走向的欧美国家大受欢迎,是因为她的舞蹈不同于他们司空见惯的现代舞蹈。

崔承姬的作品中蕴含着玛莎・葛莱姆(MarthaGraham)或玛莉・魏格曼(Mary Wigman)的现代舞蹈作品所没有具备的异国情调(东方人的感觉或情调)。即,崔承姬的作品融会了独创性(东方情调)和普遍性(现代舞蹈体裁)。他们把这评论为崔承姬的独特舞蹈世界,崔承姬又凭借这种评价成为了国际级舞蹈家。

自那以后,韩中两国的舞蹈交流只是以个别舞蹈家之间的私人交流为中心进行着。近几年来,这些交流形式在慢慢进步,不仅有舞蹈团体的访问演出,还进行小范围的共同创作。

从中国北京芭蕾舞团艺术总监被聘为首尔国际舞蹈大奖赛的评审委员,韩国舞蹈家们参加上海国际舞蹈大奖赛等少数人的私人交流得到发展,中国芭蕾舞团的作品《红灯记》将于今年十月在韩国的多个城市上演。

韩国的国立芭蕾舞团也曾在北京、上海举行过演出。开放不久的北京国家大剧院(NationalCentre For The performing Arts)举办的第一届国际演出季“国际芭蕾明星荟萃”中,有德国斯图加特芭蕾团的韩国籍舞者姜秀珍。

除此之外,中国舞蹈家们还借助首尔国际现代舞蹈节、首尔世界舞蹈庆典、国际演出艺术节等国际舞台,向韩国人介绍自己的作品。但是,韩中之间的舞蹈交流相比韩国与其他国家之间交流,在规模、场次以及内容方面都略嫌单调且消极。

3、韩中舞蹈交流――新的摸索

韩中两国的文化交流历史源远流长,所以其交流形式也应该更加丰富,不能只停留在传统艺术方面的交流,需要扩大到现代艺术领域。走出单纯的私人交流局限,须变成具体而富有战略性的积极交流。

舞蹈艺术领域的交流也不例外。目前,即便是小规模交流,也有必要增加其频次,今后,这种交流得更进一步,应成为不只属于两国的,结合亚洲舞蹈之长的大规模交流。

在这里,我想提出能够促进韩中两国舞蹈界国际交流的几个方案。

1)扩大编舞家、舞蹈家、舞蹈音乐、舞美、舞台服装、舞台化装、灯光以及剧作家等多个领域的私人交流。

2)通过居住项目进行联合制作

3)利用海外文化中心等,策划联合项目

4)扩大与北京舞蹈学院等学校之间的交流

5)举办与艺术市场有关的东亚舞蹈庆典

韩中两国应该积极推进和丰富舞蹈演出、舞蹈创作等方面的私人交流。编舞家的聘任、舞曲创作及舞蹈原创等,都是为了创作超越韩中情调,融会亚洲艺术之长的作品而进行的最为基础的努力。

进军世界多个国家的韩中文化艺术机构应联手,循环执行宣传亚洲舞蹈的战略方案。特别是,亚洲艺术在国际舞蹈界中的印象还很薄弱,我们须通过这些共同项目,强化亚洲现代舞蹈在国际舞台上的竞争力。

新设与上海、首尔和东京的商业性庆典相关的亚洲舞蹈庆典(暂称“Asia Dance EXPo”),它将成为让亚洲舞蹈走向世界的重要里程碑。

在演出艺术的诸多体裁中,舞蹈是唯一用人体作为媒介的艺术,单凭这一理由,我们可以称之为相互沟通能力最强的艺术种类。新世纪的演出艺术与高新技术有无限的结合可能。不仅是影音作品,激光、电脑和机器人的作用越来越发挥其神威。

今天的舞蹈超越混合元素,经过解体和重组,呈现了新的演出形式。以欧洲为中心创作的革新舞蹈大都是由多名艺术家共同创作而来的。

今后,韩国和中国等亚洲国家的舞蹈交流应该向全世界开放。韩中日有必要形成协作体系,以及共同创作网络,用富含亚洲气息的作品走向世界舞台。

第2篇:职教中心督导室范文

深入贯彻党的十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素质教育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促进公平为重点,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立德树人为使命,强化政府责任,保障教育投入,统筹规划,分类指导,因地制宜,分步实施,整体提高全县义务教育普及水平和教育质量,全面普及学前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不断增强省级教育强县活力,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全面建设教育名县、建设“两富两美”新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工作目标

高水平、高质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大力发展学前教育,全面提高学前教育普及水平和保教质量;加快发展高中阶段教育、特别是职业教育,促进办学条件和教育质量再上新水平,不断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求,2014年全面实现“双高双普”目标。

三、重点任务

依据《省“双高双普”评估验收标准》和市“双高双普”工作规划,我县2014年要顺利实现“双高双普”工作目标,必须重点做好下列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切实完善教育管理体制。

进一步完善县域各类教育管理体制,建立决策、执行、监督相互协调的现代教育管理机制;制定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双高双普”的实施规划与保障措施;落实高水平、高质量推进九年义务教育、普及学前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的目标责任,形成推进教育优先发展、科学发展的合力。

(二)建立健全经费保障机制。

认真落实“三个增长”等各项教育经费投入政策,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并向农村和边远地区倾斜。健全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中省市补助资金拨付到位,县级配套资金得到落实。保障城市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费附加和部分土地出让金用于教育发展。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健全教育经费管理制度,规范各项教育专项资金的管理和使用。

(三)科学实施学校布局调整。

统筹县域城乡一体化教育改革发展,适应城镇化快速发展需要,科学制定学校、幼儿园布局调整规划和基本建设规划,加快高中资源整合。根据县、镇实际,推进九年一贯制学校试点工作。优先保证新建住宅区、城镇改造和开发建设中学校增容用地,优先规划和建设中小学校。

(四)着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进一步建立健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保障机制,均衡配置教师、设备、图书、校舍等主要资源。建立义务教育校际合作、城乡合作、区域合作机制,完善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结对帮扶和交流制度,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促进薄弱学校建设。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标准、教师专业标准,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和教师业务培训,深化课程改革和教学方法改革。全面提高普及水平,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巩固义务教育普及成果。确保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建立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和孤儿、残疾少年儿童关爱服务体系与动态监测机制。保证适龄少年儿童不因家庭经济困难、学习困难、就学困难等原因失学,消除辍学现象。

(五)全面普及学前教育。

把学前教育纳入城镇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纳入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稳步实施第二轮学前三年教育行动计划,不断改善现有幼儿园办园条件。加强管理,督促民办幼儿园加大投入,规范办园。

(六)加快发展优质高中教育。

加快实施高中质量提升和特色建设工程,充分发挥普集高中省级示范高中引领作用,引导各普通高中明确办学定位,制定学校发展规划。进一步加大投入,加强体育活动场所、体育活动室(馆)、理化生实验室和探究室、通用技术教室、计算机教室、艺术教室等部室建设。加强高中紧缺学科教师配备,加强校长和教师培训。

(七)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进一步加强全县职业教育统筹规划和综合协调,把职业教育纳入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发展规划。充分发挥县职教中心省级示范性职教中心示范带动优势,进一步巩固和完善校企合作机制,使学生有更大的就业与发展市场。加强实训基地、骨干专业体系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完善学校、行业、企业共同培养,在岗研修与企业实践并重的职业教师培养培训体系,不断提高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担任兼职教师的比例。

(八)积极发展继续教育。

充分发挥县教育培训中心作用,将继续教育纳入县域、行业总体发展规划。建成覆盖县、镇、村的继续教育系统,基本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

四、实施步骤

全县“双高双普”工作分四个阶段实施,具体为:

(一)启动阶段(2014年1月)

1.认真学习省市“双高双普”文件精神,召开全县“双高双普”动员大会,统一思想,达成共识,大力宣传、全面安排部署“双高双普”创建工作。

2.调查摸底,制定实施方案,成立以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有关职能部门领导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制定实施方案。

3.组织考察学习活动。

(二)实施阶段(2014年2-8月)

2014年2月:自查摸底

1.邀请省市教育督导部门对各镇(三农发展服务中心)、部门、中小学校有关人员进行专题培训,熟悉、掌握评估与验收标准。

2.各镇(三农发展服务中心)、部门按照《省“双高双普”评估验收标准》,认真自查,形成自查报告。

3.各镇(三农发展服务中心)、部门依据自查情况,逐步落实具体建设工作。

4.根据“双高双普”标准要求、工作目标和包抓校(园)任务,各部门按照职能,分工协作,共同推进“双高双普”工作的全面实施。

5.各学区、校(园)要对照评估标准,加强软、硬件建设现状登记和上报工作,确保各项数据真实准确。

2014年3-6月:基础建设

1.县教育局指导各校(园)结合自查摸底情况,积极完善资料,不断规范管理。

2.县财政局全面落实各项教育资金投放政策,确保资金按时足额到位,为如期完成基础建设任务做好保障。

3.县级各部门积极援建包抓校(园),加快硬件建设进度,按照省颁标准建齐部室,完善内部设施设备,确保包抓校(园)校舍条件达到规定标准。

4.县联合督查室和县政府教育督导室加强督导检查。

2014年7-8月:查漏补缺

1.各镇(三农发展服务中心)、部门、中小学幼儿园按照验收标准查漏补缺,继续完善相关工作。

2.各镇(三农发展服务中心)、部门协助包抓的中小学幼儿园开展自查自纠。

3.各镇(三农发展服务中心)、部门对校(园)外部环境进行整治,营造县域内“双高双普”创建氛围。

4.县“双高双普”领导小组逐单位进行达标检查。

5.各镇(三农发展服务中心)、部门协助包抓的中小学幼儿园依据县“双高双普”领导小组督导检查指出的问题进行整改。

(三)提高阶段(2014年9-10月)

2014年9月:整改提高

1.各镇(三农发展服务中心)、部门、中小学幼儿园按县“双高双普”领导小组的要求,积极做好整改提升工作。

2.各学区、校(园)向县“双高双普”领导小组办公室报告准备结果。

2014年10月:模拟验收

1.县“双高双普”领导小组对重点单位工作落实情况进行抽查指导。

2.县“双高双普”工作领导小组进行全面模拟验收。

(四)迎验阶段(2014年11-12月)

1.做好省市评估验收的汇报材料及各种资料准备工作。

2.营造验收氛围,全程全方位做好迎验的各项配合工作。

3.向省市上报各种资料。

4.部署迎验环节,全力迎接省政府评估验收,确保顺利通过省上验收。

五、领导机构及职责

为了加强对全县“双高双普”工作的领导,县委、县政府成立县“双高双普”工作领导小组(名单附后),统筹协调全县“双高双普”创建工作,并督促落实县级领导、部门包抓镇(三农发展服务中心)、校(园)“双高双普”工作制度。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教育局,教育局局长任办公室主任。成立校建规划组、部室建设组、师资建设组、督查指导组、宣传报道组、成职民教组、资金保障组、校园文化组共八个工作组。各镇、校(园)也要成立相应组织机构,制定本镇、校(园)“双高双普”实施方案,负责组织实施本镇(三农发展服务中心)和校(园)的“双高双普”工作。具体职责分工如下:

(一)领导小组工作职责

全面负责全县“双高双普”工作的组织领导,统筹协调相关部门履行职责,研究解决我县“双高双普”工作中的有关问题。

(二)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职责

一是负责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

二是负责全县“双高双普”工作的组织实施,统筹安排实施“双高双普”过程中的具体工作,督促、指导各有关部门工作。

三是筹备县“双高双普”工作动员会、促进会、汇报会和总结会,形成自查报告和工作汇报,整理档案材料,审定各有关部门的工作汇报,检查指导各镇和有关部门、学校做好相关工作,及时向县“双高双普”工作领导小组汇报工作进展情况。

四是切实做好与省政府教育督导团、市政府教育督导室沟通协调,做好评估验收筹备工作。

(三)各工作组职责

1.校建规划组:由县教育局负责,县住建局协助,主要负责制定学校总体发展规划,实施学校建设、维修项目工程。

2.部室建设组:由县政府采购中心负责按要求配备中小学教学仪器、器材、图书、报刊、实验台、柜、架、桌凳、语音设备、计算机等设施;县政府教育督导室负责规范部室建设,指导做好部室的管理与应用。

3.师资建设组:由县教育局负责,县人社局、编办协助,主要负责校长、教师的选拔任用、培训交流、师德教育和考核,按标准做好教师的编制配备。

4.督查指导组:由县政府教育督导室负责,县联合督查室协助,主要负责填写、汇编各种材料表册,指导各镇(三农发展服务中心)、部门、校(园)完成档案资料建设。

5.宣传报道组:由县委宣传部、教育局负责,信息办、电视台协助,主要负责影像、图片、文字信息资料采集工作,印发宣传资料,制作专题展板,编发简报,指导镇(三农发展服务中心)、校(园)的“双高双普”宣传工作。

6.成职民教组:由镇(三农发展服务中心)负责,县教育局协助,主要负责全县的成职幼教工作,加强各镇(三农发展服务中心)农村文化技术学校建设,做好档案、资料汇编,加强职业、民办教育工作。

7.资金保障组:由县财政局负责,县教育局协助,主要负责依法保证教育经费的“三个增长”,保障“教育费附加”用于教育发展,确保“生均公用经费”达到省定标准,保障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所需经费,积极筹措资金,为校舍维修及内部设施配备提供有力的资金保障,填写“双高双普”有关经费投入表册。

8.校园文化组:由县教育局负责,主要任务是深入各学校调研并检查指导各校校园文化建设,提升校园文化建设内涵和质量。

(四)相关部门职责

县委办、县政府办:负责各部门之间的协调,推动“双高双普”工作有序开展,安排重大会议及各项活动。

县联合督查室:对实施“双高双普”的镇(三农发展服务中心)及“双高双普”包抓部门工作进度进行检查、督促,定期汇总通报。

县教育局:负责全县“双高双普”具体指导和实施,指导各镇(三农发展服务中心)和校(园)规范办学行为,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按照“双高双普”督导评估指标体系,认真做好自评工作;组织好相关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

县发改局:负责把“双高双普”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指导相关部门编制规划,做好教育建设项目有关审批工作。

县财政局:负责落实教育投入政策,安排好“双高双普”专项资金,保证教育经费拨付到位,切实加强对“双高双普”工作的资金保障和监督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对涉及教育的财政经费管理以及2011-2014年县财政对教育投入情况的数据、资料进行整理总结。

县监察局:负责对违反教育法律法规和政策造成严重后果的人和行为,依法依纪追究相关人员的行政责任。

县人社局、县编办:负责按照省定标准要求,从全县教育发展的需要出发,科学设置教职工编制;加大宣传和整治力度,禁止非法使用童工。

县公安局:要认真编制全县0-18周岁本地、外地居民户口花名册。

县公安局、县工商局:负责保障师生安全和校(园)周边环境治理,营造和谐稳定的教育环境;依法加大对非法雇佣童工的企业、个体工商户的打击处罚。

县国土局、住建局:做好学校基本建设和布局调整土地征用、规划工作,保证教育用地项目的正常审批,减免教育项目用地费用;将中小学和幼儿园建设纳入新建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同步规划建设。

县国税局、地税局:负责加强城市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费附加的征收工作,确保足额入库。

县文广局:负责做好“双高双普”的宣传报道工作,做好学校周边营业性网吧等文化娱乐场所的监管。

县统计局:负责做好县域内教育工作数据统计,及时提供相关数据资料。

县审计局:加强对城市教育费附加和学校经费等各项教育经费的审计,保证教育经费的合理使用。

县司法局:负责指导相关部门和中小学校做好法制教育工作。

县卫生局:要加强对校(园)卫生防疫工作的监督指导,负责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检查,负责传染病防治和常见病治疗,负责做好“三残”少儿的筛查、鉴定。

县民政局:做好低保家庭儿童、残疾儿童、贫困学生补助工作,完善资料及相关数据。

县食药局:要加强对校(园)周边商店、摊点和校(园)内食品卫生的监督管理,严防食品中毒现象在校(园)发生。

镇(三农发展服务中心):对本辖区内中小学“双高双普”创建工作负总责,配合解决创建工作中的征地等问题;把优先发展教育列入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建立教育工作目标责任制度和考核机构;积极协调包抓部门,多渠道筹措资金,不断改善办学条件,营造尊师重教社会氛围;积极治理校(园)及周边环境;做好本辖区0-18周岁人口文化程度登记造册工作;做好适龄人口“控辍保学”工作;整理“双高双普”档案资料。

县政府教育督导室:负责做好“双高双普”的督导工作。

六、考核奖惩措施

(一)县委、县政府把“双高双普”作为全县2014年重点工作,与各镇(三农发展服务中心)签订“双高双普”工作目标责任书,纳入本年度对各镇(三农发展服务中心)及其主要负责人和分管教育工作领导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

(二)“双高双普”的县级自评工作由县“双高双普”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实施,以镇(三农发展服务中心)为单位,逐一进行。经自评达到“双高双普”指标要求后,邀请市政府教育督导室进行初验,初验合格后,提请省政府进行督导评估验收。

第3篇:职教中心督导室范文

为了促进我县美育教育的发展,增强学校对美育工作的重视,根据县督导室工作要求和第二责任区小组会议的分工安排,我们第二督学责任区在赵学军组长的带领下,根据《来安县学校美育专项督导检查情况一览表》的要求对学校美育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集体联合督导。

案例描述

在督导中我觉得张山镇中小学比较重视美育教育,在学校工作计划中认真部署,成立了由校长、分管部门和艺术教师组成的美育领导小组,保障了美育经费的投入,确保学校美育工作扎实开展。

中小学都有有开展美育活动的多功能报告厅,同时把桃花村桃园实践基地作为美育实践活动场所,每年组织学生参加张山镇桃花节文艺活动。

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学校的美育工作也有许多美中不足之处,需要提高。比如说美育教育的环境布置简单,美育活动开展的形式相对单一,美育教育的内容不丰富,活动时间特别是学生自主活动时间无法保证,美育教育整体水平有待提高。

案例分析

美育教育的盲区,究其原因,我觉得有以下几点:

一.家长对美育教育的漠视

在我们县有大量的留守儿童,尤其在乡镇留守儿童更多,很多孩子都是和爷爷奶奶、公公婆婆一起生活。他们更多的是关注孩子语文、数学考试得了多少分,孩子能在学校里学点拼音、识点汉字、做点算数题,家长就认为老师教的好,自己的孩子很能干。甚至有溺爱的家长认为老师把孩子看好,不出事,就万事大吉了。

二.教师专业化水平不高

张山镇中心学校有12个班,配备了两名音乐专业教师、四名美术兼职教师,张山初中有7个班,配备了一名音乐专业教师、两名美术兼职教师。两校教师配备虽然基本符合要求。但是作为兼职美术教师,都是学校教学一线的语文、数学教师,本身就担任着繁重的教学任务和班级管理职责,试问还有多少精力投入到美术教学中呢。而且他们的业务能力、美育教育教学的理念层次不齐,这对于学生的发展是十分不利的。

三.教师参加教研和学习提升的机会不多

学校已经在现有的条件下,尽量创造机会让教师出去学习。并在学校各项评优评先活动中给予美育教师同等机遇。通过查阅资料可以看到张山镇中心学校和张山初中音乐、美术教师近三年来参加县级专业培训各一次、参加国培各一次。音乐、美术等艺术教师在职称评聘、兴趣小组辅导工作量计算、福利奖励等各方面与其他学科教师同等待遇。但是部分教师由于教学工作繁重,基本上抽不开身外出学习。所在的学校,由于平时业务学习的内容专业不对口,即使让这些教师在工作之余参加他们的业务学习也没有多少实际意义。一年到头也很少会有人去坐下来听她们上课,看她们开展活动,给她们提些建议。她们去参加上级部门组织的各种比赛和研讨活动机会也很少。

整改建议

那么,如何让这些孩子能接受更好的美育教育呢?我想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加大宣传力度,让家长明白并重视美育教育

学校可以利用家长开放日,向家长和社会展示学校美育工作的成果,可以利用班级微信群向家长宣传美育教育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对家长在如何培养孩子的美与兴趣方面给予指导和帮助。通过孩子实实在在的变化,让家长心悦诚服。

二.进一步完善教学的硬件设施

学校根据美育教育教学的要求,高标准完善美术教室、音乐教室的硬件建设。比如美术教室可以适量地为孩子提供绘画的颜料、纸张,手工制作的原材料;音乐教室可以添置一些学生用的乐器、音乐教学的教具等等。也可以发动学生把家中闲置的绘画和手工材料,带到学校一起共享。

三.提高教师的美育素养

美育教师可以借鉴语数教师集体备课的方法,发挥大家的智慧,尤其是专业教师的引领,包括对教材的解读,在教学中专业知识的渗透以及课堂教学中的盲区等等。从而促进学校的美育教学的整体水平的提高。

第4篇:职教中心督导室范文

积极教育是在积极心理学的启发下,反思教育现实和传统观念的基础上构想的一种教育理念和方式。在我国大力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机遇期,江苏省江阴中等专业学校(以下简称“我校”)提出了基于“积极教育”的班组长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有一流的教师,才能创造一流的教育。“积极教育”的班组长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需要一支有着积极的情感素质、积极的教育期望、积极的语言风格、积极的评价态度等特质的教师队伍。因此,“积极教育”教师团队的建设是“积极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和关键,是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是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核心。为有力推进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将我校建成高水平现代化职业学校,更好地为江阴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用先进的教育理念引领教师的教学观念、学生的学习观念,创设积极的教育环境,提升职业教育的质量,我校将加强“积极教育”教师团队建设提到了重要的议事日程。

我校一直以来十分重视师资队伍建设,经过几年的努力,我校师资队伍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现有师资队伍与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要求和趋势相比还存在明显的不足:硕士学位教师比例偏低,高学历、高职称比例在专业群之间分布不均衡;各专业普遍缺乏高水平的学科专业带头人和专业教学骨干,一些专业没有形成良好的学科专业梯队、教学团队,教育教学管理队伍有待进一步加强,教师的教科研能力与服务地方经济社会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核心专业“双师型”教师比例偏低,因此,打造一支“积极教育”的教师团队刻不容缓。

二、主要目标

紧密围绕学校整体发展目标,为学校班组长型人才培养目标服务,建成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理念先进、结构优化、积极进取的教师队伍,汇聚一批在省市级有一定影响力的教学名师、专业带头人,培养和建设一批优秀教育教学团队,打造一支基本素养高、业务能力强、服务意识强的干部队伍,为学校事业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三、工作过程

1. 抓好师德师风建设,营造教师成长和发展的良好环境

我校以师德建设为切入点,相继制定了一系列师德师风建设的规章制度,学校有主题、有序列地开展师德建设活动。同时,学校始终坚持“以师为本”的理念,充分突出教师在学校建设发展中的“中心地位”,在绩效分配、岗位聘任、争先创优、外出培训等方面建立了“优先体现教师利益,有利于教师成长,有利于激励教师奋发向上”的政策制度。

2. 抓好教师培训,重视教师专业水平提升

校本培训是教师成长的一叶方舟,是教师素质提升的一把钥匙,是学校发展的必由之路。近几年,我校在教师培训上加大培训力度,规范培训管理,学校专门出台了《教师培训进修管理办法》《攻读在职硕士学位的有关规定》等办法,有计划、有目的、有重点地开展教师业务培训,提升教师业务素质。如2014年我校开展了中层干部、教学骨干、班主任队伍等专题培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3. 抓好名师建设工程,骨干教师培养有的放矢

我校专门出台了《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评选及管理办法》,科学组织、合理选拔,使教学业务能力、科研能力突出,热心于学校建设的教师担任专业带头人,通过学历学位进修、培训、学术交流等途径,培养学科带头人和优秀骨干教师后备队伍,造就一批教学名师。

4. 强抓教学督导,强化教学管理,提高教师素质

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和灵魂,为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我校强化了督导室功能,加强教学督导管理。学校专门成立了督导室,聘任了校内外骨干教师兼任督导小组成员,督导小组成员从关注课堂教学质量着手,全方位地开展教学督导,进而促进了教师素质的提高。

5. 抓“双师型”队伍建设,提升专业教师教育教学与实践能力

学校制定了《关于双师型教师管理规定》《专业教师下企业实践方案》等文件,采取优惠政策,鼓励教师获取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并选派优秀教师到高职师资培训基地进行针对性技能强化培训,并取得相关合格证书。

6. 重视人才引进,吸引优秀人才来校工作

近年来,我校招聘引进高级职称教师4名(含正高1名),研究生9名,培养江苏省特级教师2名和40多名各级各类名特优教师。同时,学校制定了《兼职教师管理规定》《校外专业带头人遴选及管理办法》,想方设法引进高素质人才,聘请优秀人才充实学校的兼职教师队伍。

四、条件保障

1. 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建立由校长、分管校长、有关职能科室领导和教师代表组成的师资队伍建设小组,领导、协调及监督学校队伍建设与管理的有关事项,将师资队伍建设工作纳入学校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做到师资队伍建设规范化、制度化。我校师资队伍建设指标实行责任分解,各系部要切实担负起二级管理的职责,根据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目标与发展规划,制订本系部的师资建设目标与规划,并制订详细可操作的年度计划,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师资队伍建设。

2. 深化改革,完善机制

我校以科学发展观和人才观为指导,坚持“德才兼备,注重实绩”的原则,结合学校事业发展目标和专业建设需要,进一步完善学校岗位聘任方案,探索并建立有利于激发教师积极性的评价体系。同时,我校规范了专业技术职务申报制度,对于高一级专业技术职务的申报要从地方经济产业发展、学校长远发展目标出发,综合考虑学校专业发展差别、学科发展差别,从原有的职数管理向结构比例宏观指导转变,建立围绕学校专业建设、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需要的动态化专业技术职务申报管理制度。

3. 校本培训,制度完善

我校校本培训坚持“三性一化”,即“计划性、实效性、针对性、信息化”。各系、部要紧紧围绕市场需求、产业发展、区域经济规划、专业调整、学校发展,制订好部门培训计划,加强校本培训的计划性;以部门全员培训为龙头,有序、有效进行教师的基础性培训,务实高效,固本强基,提高校本培训的实效性;摸清本部门各类人员特质,了解教师发展潜质,结合教师成长规划,做好出国培训、“国培”、“省培”、青年教师培训等各类人才选拔性培训,提高教师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同时,要进一步加强教师的信息技术的应用研究和培训,学习各种现代教学技能,充分利用现代信息资源,加强信息技术对课堂教学的支撑作用,提高教师信息化素养。

4. 加大投入,保障经费

根据学校师资队伍建设情况加大经费投入力度,设置大师工作室专项项目经费、专业带头人专项奖励经费、名特优教师专项奖励、教师培训专项经费、兼职教师经费等师资队伍建设专项经费,在上级核拨经费的情况下,学校同时提供相应的配套经费,保障充足的经费来源。切实加强经费的监督与管理,将学校支持师资队伍建设的项目和投入统筹起来,提高经费使用效益。

五、实践成效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380名,硕士以上学位89名,占23.42%;高级职称教师172名,占45.3%,其中正高职称3名,教授1名;“双师型”教师187名,占专任专业教师81.3%,其中142名专业课教师具有技师以上职业资格。近年来,学校涌现出了全国职教名师1名,江苏省特级教师3名,江苏省职业教育领军人才培养对象1名,江苏省突出贡献技师1名,学校现有各级各类名师82名。教师的专业能力、实践技能得到了极大提升,9名教师在全省“五课教研两课评比中”获得了“研究课”,学生在省市各类会考中成绩名列前茅,技能竞赛、创新大赛、全国文明风采大赛等方面不断摘金夺银。

六、体会与思考

一是按照结构合理、人员稳定、业务素质高、服务意识强的要求,打造一支精干高效的管理队伍。

二是科学谋划、合理布局,加强课程与专业教学团队建设,促进团队教师快速成长。

第5篇:职教中心督导室范文

关键词:教学质量 监控 空集地带 措施 工学结合 国家示范校

我院教学质量监督体系随着高职院校由规模向内涵建设的转移而不断得到完善,尤其在建设国家示范校时期,进一步得到了完善与发展,现已构建了基于四大体系且科学有效的督导平台:即以专家为主导的院系两级督导的组织体系、以教学质量与管理效率为核心的内容体系、以评教评学相结合的运行体系、以具有示范高职特色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但对接示范校建设目标,在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管理、教学环境等许多关键环节仍会发现有许多监控不到位,出现不同问题的现象,最终无法形成闭环式的教学质量监控网络,监控工作无法达到落地有声的效果。这说明建设国家示范校,常规的教学质量监控方法已不适应,督查的内容已出现了漏洞,反思过去,逐一排查,就会发现监控的盲区地带,这些地带如不及时查漏补缺,完善改进,将造成学院发展最短的木板,针对《教学质量监控空集地带及改进措施》,本人根据我院督导实际工作中的创新与改进的实践探讨,现将具体做法做一阐述。

首先,学院教学质量监控部门采取一系列措施,在制度与机制上进行改进与完善

1.建立健全教学督导工作机制。结合学校实际、准确定位、理顺体制、明确权责、建章立制,建设一支有责任、有水平、有耐心、有能力的专兼职督导队伍。

2.建立积极有效的督导运行机制。激励政策为基础,制度为约束,协作为前提,营造积极向上、灵活有序的工作氛围,创建团结协作、温暖有为的工作集体。

3.创新方法与制度,延伸督导职能,保证督的权威性、导的有效性。

4.构建科学有效的督导体系平台。此平台基于四大体系来构建的,即以专家为主导的院系两级督导的组织体系、以教学质量为核心的内容体系、以评教评学为中心的运行体系、以具有示范高职特色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最终形成闭环式的教学质量监控网络。

5.依据国家示范高职建设目标,创建基于“工学结合”的教学质量监控与体系。

其次,在督导实际工作中进行大胆创新,推出一系列新做法

1.领导听课制度无人监督――推行领导听课预约制。根据学院听课制度相关要求,学院领导每学期都有听课任务,为使领导听课任务确保完成、有针对性解决日常督导中发现的重点、难点问题,院督导室每周与学院领导提前预约听课时间,安排听课对象及课程,确保每两周有1~2位领导参与听课,提高督导工作影响力,效果突出。

2.教学条件利用率无人监控――在教学效果评价表中将教学条件利用状态及效果作为评价项目,进行监控与检查,并定期汇总分析,反馈上报。

3.各系部“工学结合”的推进与实施状态不平衡,作为制约学院发展的最短木板,课程设计、内容构建、教学方法改革等关键因素监控不到位――对接国家示范高职建设目标,制定出基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效果评价表,并以此作为听课评价依据。将听课重点放在实践教学、现场教学,学生动手能力,教师示范作用等方面。

4.重理论轻实践,尤其是基地实践技能实训课监控不到位――立足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督导工作内容,将实践教学作为督导工作的关键环节,加大到实践现场去听课的比例。

5.督――导――管三个环节运行不平衡――出台“一站式反馈通报制”。将在教学质量监控中发现的违规现象以“教学检查信息反馈单”的形式及时通报给教务处和各系部,以此来体现“督――导――管”三环节的时效性、严肃性、权威性。

6.重视抓“两头”,放松了带“中间”;重视了青年教师,忽略了老教师;重视专职教师,忽略兼职教师;重视普通教师,忽略系部领导――对接国家示范高职建设目标,创新教学督导的重点对象,改革督导工作的运行机制。实行分层督导,各有侧重,点面培训,措施跟进。

第6篇:职教中心督导室范文

自从本学期开学以来,计算机教研室主要进行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

计算机教研室本学期的工作计划分为二个方面:一是求真务实把好教学关;二是以人为本抓好师资队伍建设。

二、工作计划的执行情况

自二月二十七日开学以来,计算机教研室按照学院的要求,严格执行本学期的工作计划:

1、对本教研室25名任课教师的本学期授课计划提出了新的要求,不但要求制订严谨的授课计划,而且要对教材中重点内容和学生自学内容、教材中不适合高职和函授教学的内容以及需要引进的新内容进行说明。因此,本学期授课计划的质量较之以前有了明显的提高。

2、通过定期召开的教研会和不定期的听课活动检查本教研室任课教师的教学情况、作业批改情况。通过听课以及与各班级学生的随时交流,检查各任课教师的教学质量、授课进度,对教学质量高的任课教师给予了表扬,对发现的教学问题及时提出改进意见,并且及时与任课教师交流,探讨教改方法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对学生提出较大意见的任课教师及时与高职部协调,予以更换。

3、定期开展教研活动。本学期开学以来,计算机教研室共定期组织了七次教研活动。一是总结各阶段的教学工作,将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通报;二是安排下一阶段的工作,将学院的要求及时传达贯彻下去;三是对教学质量进行阶段考评,本着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采取了自评与互评相结合的考评方式。

4、协助函授部和督导室组织了四名教师进行毕业设计指导工作。本学期毕业班级为函计02专科班,共有毕业生57名,这四名指导教师均能够认真负责,及时与学生取得联系,将毕业设计指导工作落到实处。

三、目前仍存在的问题

1、任课教师串课现象较普遍。由于任课教师均为兼职教师,因此当本职工作与兼职工作相冲突时,经常出现调串课现象。

2、部分班级的学生学习不认真,实训课中有部分学生聊天或玩游戏,任课教师检查不及时,没能及时发现和制止。。

3、部分任课教师不能按时参加教研活动,有个别任课教师自开学初至今一直没有参加过教研活动。

2006年5月29日

经济教研室2005-2006学年第二学期

期中工作检查自查报告

根据成教院教工大会精神及本学期工作计划,现将开学以来工作总结如下:

一、认真学习、贯彻教工大会精神及领导讲话,明确任务,中心抓好三风建设,组织经济类任课教师认真学习、组织讨论、提高教风、促学风。

二、做好开学前准备工作

1、推荐任课教师,对新教师进行试讲,通过试讲择优上岗,本学期增加新教师六人,教学效果均都较好。

2、对新教师组织参加岗前培训,组织学习教工大会文件,两部教学规范有关文件,保证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

3、开学前及时检查了任课教师的授课计划、教案,合格才能上岗。

三、做好正常的教学工作

1、每周听课二人次以上,截止本周12周,共听课54人次,其中所听试讲11人次,对教学过程中发现的问题,都及时与任课教师进行了沟通,保证了教学质量;

2、实行督导指导制,要求互听课学期人均二人以上,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3、积极开展教研活动

(1)开学习以来,保证了每二周一次教研活动,活动内容从质量上有所提高,经常研究教学方法,并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怎样教书育人做了深入的探讨,如电商502班,吴老师教学过程中很好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课堂纪律明显好转。

(2)举办公开课二次,先后四名教师进行了公开课讲课,共同按一定标准评价,效果较好。

(3)举办计算能力讲座六次。

为解决05建管、商英同学在学习会计中的计算能力,开学以来,共举办六次“速算”知识讲座,同学们在计算能力方面有所提高。

(4)进行优质课选评工作,正在进行。

四、做好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1、完成高职部布置的教学大纲三份;

第7篇:职教中心督导室范文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国家、省、市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加快我县职成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打造职教强县,推进科教兴县,使职成教育更好地服务于县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制定本规划。

一、职成教育现状

“十五”期间,我县职成教育在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办学规模迅速壮大,办学质量稳步提高,办学效益显著增强,办学空间日益扩张,服务能力明显增大,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绩。

1、龙头学校初步建成。我县抓住三峡建设机遇,着力优化教育结构,调整全县职教布局,加速龙头学校建设。于1997年8月果敢将原教师进修学校、电大、职业中专、成人中专四校合并归一,组建了“**县职教中心”。并将该校建设列入新县城建设总体规划,采取“高起点、高层次、高标准、科学规划、分步实施”的建设方案,县政府无偿划拨土地130亩用于学校建设,至今已投入3000多万元完成了47929平方米的教学、生活设施建设,新装了语音室、电子电器模拟实验室、计算机室、远程教育室等专业教室,建成了标准化运动场,优化了校园网络,校园“三化”(绿化、美化、硬化)居全市职校前列。被评为省首批“512”工程合格学校和省部级重点职业学校。

2、办学规模迅速壮大。在全省率先实现了政府统筹、教育主管、部门参与的职教办学体制,率先打造了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职教航母”,形成了资源配置优化、集约化办学的规模优势。近几年来,我们采取从乡镇优秀教师中选调、从应届大专毕业生中选招教师近200人充实到职教中心,仅2004年秋就选招、选调教师81人一次性分配到县职教中心。截止目前,职教中心教职工达300人,专任教师达244人,学历达标率为99.59%。在校学生由2000年42个教学班、2000名学生发展到2005年120个教学班、8113名学生,跻身于全省中职学校前三名。

3、办学质量稳步提高。先后有250人次的学生在市县各类竞赛中获奖,计算机及应用、旅游服务与管理两个专业被认定为市级示范专业,这两个专业的实训基地被认定为市级示范实训基地。高职考试一年一个新台阶,2005年,上本科线36人,省线上线率100%,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

4、就业质量不断提高。先后在广州、深圳、张家界、武汉、北京等地建立了长期就业网络,在县内实行中职生优先就业准入制度。2004年,我们率先在全省中职学校中建立职业教育就业介绍所,并在广州建立了稳定的学生就业服务基地,与TCL王牌彩电、至高空调等30多家企业建立了长期用人合作关系,五年累计安置毕业生6000多人,就业安置率达95%以上,就业满意率达90%以上。

5、办学空间日益扩张。五年来,我们在县职教中心先后增设了普通高中教育,成立了**县人才培训基地,创办了酉阳职业技术学校,与县工业培训学校、县劳动就业培训中心开展联合办学,还与县经贸局、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联合推行“弹性学习制度”,300多初中毕业生在森达三峡鞋业公司边工作边完成职业中专课程。与湖北大学、武汉职业技术学院、三峡大学等高等院校联合办学,率先构筑“2+3”教学模式和“3+2”教学模式,最大限度地拓展了学校办学空间,形成了层次多元、形式多样、长短结合、多位一体的综合办学格局。

6、服务能力明显加大。全县形成了以职教中心为龙头,12所乡镇化技术学校为骨干,209所村化技术学校为基础的职成教网络。一是强化了初等职业教育,在初中实施了“绿色证书”制度。二是发挥了乡镇成校作用,聘请农业专家、企业家、技术员,围绕“三农”作文章,以“农村实用技术、产业结构调整、创办新型产业、科技服务推广”为重点扎实开展培训。三是多种形式开展职业技术短训。五年来,全县共举办各类短训班500多期,参训达60多万人次。四是鼓励社会力量办学,审批设立了工业培训学校、青华职业学校,扩大职业培训面和就业面,推动经济的发展。目前形成了“培训对象在县内,服务对象在全国”的培训服务体系,加快了我县劳务输出速度,提高了劳务输出质量,扩大了社会服务范围。

二、基本思路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五中全会、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两大主题,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大批高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为目标,坚持科学发展观,优化职成教育资源,提高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推进职成教育全面、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基本原则

坚持科学发展观,按照统筹规划、优化资源、市场导向、突出重点、分类推进、校企合作、开放办学、协调发展的原则,积极实现高职教育零的突破,重点加强县职教中心建设,积极发展职业教育培训,坚持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的统一,实现高、中、培训的有机衔接和与普通教育的良好沟通,推动职成教育再上新台阶。

(三)发展目标和任务

总体目标和任务:

认真贯彻和全面落实国务院颁布的《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教育部等七部委制订的《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逐步构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与市场需求和劳动就业紧密联系的、与普通教育良好沟通的中等职业教育,形成结构合理、功能齐全、协调发展、灵活开放的职成教育主干体系。职成教育服务地方经济的功能明显增强,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具体目标和任务:

1、高职教育:

实现高等职业教育零的突破。逐步整合文教区内资源,走中职和高职平行发展之路,积极创建“**县三峡职教城”,力争办学规模发展到1万至1.5万人。

2、中职教育:

着力办好县职教中心,在争创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的基础上,实现中等职业教育快速健康持续发展,中职在校学生规模稳定在5000人以上,中职与普高的招生比维持在1:1。学生就业安置率达99%以上。

加强专业建设,争创国家级重点建设专业1个,省级重点建设专业3个,市级重点建设专业5个。

3、成人教育

理顺、完善乡镇化技术学校管理体制,广泛开展以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为重点的成人教育,继续发挥乡镇化技术学校的作用,建立县乡村职成教育网络,使之成为农村开展文化、科技和教育活动的重要基地。每年引进、推广科技致富项目2--3个,培训各类实用型科技人才和管理人才5000人。每个乡镇每年至少举办短期培训班10期、培训500人次以上,五年内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达到3000人,农村实用技术培训达10万人次。分层制定县乡农村实用人才选拔标准和评价办法,实现全县乡土拔尖人才“123”的选拔目标,即推荐选拔10名市管以上乡土拔尖人才、200名县管乡土拔尖人才、3000名乡镇管乡土拔尖人才。

4、职业培训

积极探索“产教结合”、“校企联合”、“定单培养”等综合性、灵活性、适应性较强的就业培训模式。加强对在职、转岗、再就业职工的培训。到2010年,培训在职、转岗、再就业职工5000人次。全县所有中学开设职业技术教育课,初、高中毕业生持有“双证”,基本掌握一项实用技术,实现新增劳动力预备培训制度化、规范化。每个乡、村都有一个能满足当地农民技术学习和精神文化生活需要的设施配套的实用型、开放型的成校。

5、师资队伍:

中职学校专任教师中,学历合格率达100%,“双师型”教师数分别占专任教师和专业教师数的20%和80%;高级职称教师占专任教师数的15%,中级职称教师占专任教师数的50%。实施“5515”人才培养工程,即培养5名省级职教能工巧匠,5名省级骨干教师,10名市级骨干教师,50名县级骨干教师。

6、实训基地:

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围绕当地主导产业发展,启动农科教示范基地建设,按照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高、示范水平高的标准,建设农科教示范基地5个。

7、信息化建设:

加快职成教育信息化建设。建立**县职成教育网,实现校园网和互联网以及省市职业教育相关网站的连接。大部分教师能熟练使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及时了解最新的行业动态和技术信息,调整和改进教育教学安排,弥补职成教育资源的不足,提高学校教育教学和管理的现代化水平。

三、主要措施

(一)统一思想,抓住重点

一方面稳步适度地发展县职教中心办学规模,牢固占领中职学历教育主阵地。另一方面立足办大职教思想,面向社会,开门办学。一是在培训对象上进一步扩展。向广大农村、农民扩展。职成教育要服务地方经济,在我县重点是要服务农村、农民,提高了农民素质,也就提高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增收致富的能力。二是在培训方式上进一步灵活。采取招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长期培养与短期培训相结合。三是在培训内容上进一步研究。研究市场需要,研究地方需要,研究农民的需要。四是在培训时段上进一步延伸。树立终生教育的观念,把职业教育思想延伸到小学、初中、高中各个学段,延伸到职后的转岗再教育,以大职业教育思想为基础,建立全方位、立体式的职成教育培训网络。五是在办学层次上进一步拓展。充分发挥各方面力量,积极争取政策和资金支持,有效整合文教区教育资源,吸引高职院校在我县兴办高等职业教育,使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平行发展,着力打造“**县三峡职教城”。

(二)加强领导,形成合力

继续完善“政府主导、依靠企业、充分发挥行业作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公办与民办共同发展”的多元办学格局和“在国务院领导下,分级管理、地方为主、政府统筹、社会参与”的管理体制。将职成教育工作纳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统筹管理县内各类职成教育资源。依法落实财政、人事、劳动、农业等部门和行业、企业发展职成教育的工作职责,分别建立和完善县、乡两级职成教育统筹管理机构和部门间的职成教育联席会议制度,共同解决实际困难,营造职成教育发展的良好环境。县政府教育督导室要定期对县政府有关部门和乡镇政府进行职成教育督导检查,并将督查的结果纳入有关负责人年度考核的内容。定期对职业学校办学水平进行督导评估,推动职业学校办学行为的规范和办学水平的提高。各学校要切实承担起加快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责任。要结合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实际,统筹规划,分类指导。实行目标责任管理,把完成目标任务情况与年度工作业绩考核和奖励结合起来。各职业学校和职业介绍所要坚持“先培训、后就业,先培训、后上岗”制度,积极推行劳动预备制度,严格执行劳动就业准入制度。

(三)转变观念,增强实效

职成教育应当尽快完成三个转变,一是从计划培养向市场驱动转变。二是从政府直接管理向宏观引导转变。三是从专业学科为本位向职业岗位和就业为本位转变。职业学校在办学指导思想上要明确三点:一是积极适应市场要求,对市场和社会的需求反应要快,人才培养结构调整要快,市场、社会需求信息要灵,就业渠道要通畅。二是教育教学与生产实践、社会服务和技术推广要紧密结合起来,特别要加强实践操作技能的培养训练,突出技能教育,重点抓好实验、实训和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做到不仅要“对口”更要“接口”,教育和岗位“零距离”。三是推动产教结合和校企合作,积极开展“订单式”培养。

(四)深化改革,提高质量

以创新为动力,以改革促发展,全面推进职成教育。在办学体制上,积极发展民办职业教育,鼓励公办职校和民办职校间的联合与合作,进一步扩大学校办学自。在办学模式上,全面推行“订单式”教育,根据就业订单开设专业,配置教育资源,组织教育教学。在管理体制上,走市场化办学、企业化经营之路,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管理体制。突出职业道德教育,加强文化基础教育,强化技能训练,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鼓励和支持学校开发不同课程模块,探索新的教育模式,满足不同受教育者和岗位需求。积极推行学分制,实行弹性学习制度和灵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半工半读、工学交替、分阶段完成学业创造条件。挖掘潜力,积极开展短期培训,实行学历教育与短期培训相结合,特别是面向“三农”进行培训,提高农民生产经营管理水平,提高务工农民的市场竞争能力。

(五)强化师资,突出技能

坚持以“双师型”教师培养为重点,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建立和完善教师培训制度,鼓励和支持专业教师到相应的企业岗位进行专业实践,鼓励学校聘请企事业单位技术人员担任职业学校的兼职教师,初步形成以在职教师为骨干,兼职教师为重要补充的专业教师结构。

(六)加大宣传,规范行为

加强招生和就业工作。加大职成教育宣传力度,扩大职成教育影响,规范招生秩序,有效遏制职成教育招生中各种违规违纪行为。完善全县职成教育招生、就业信息网络,加强对劳动力市场的调研、分析和预测,把高水平就业安置作为职成教育的核心工作和重要考核指标,保证学生招得进,送得出。完善学历证书、培训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第8篇:职教中心督导室范文

【关键词】教学质量;考核;双向评价;评价程序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5)07-184-01

一、双向教学评价的概念

双向教学评价是指以教学目标为依据,制定科学的标准,运用有效的技术手段,对教师的教学活动过程及其结果以及学生学习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进行测定、衡量,并作出价值判断的过程。

二、管理学课程教学质量评价程序的困境

管理学课程在数量、学生规模扩张的同时,如何处理规模、质量、效益的协调发展,如何通过对教学质量进行有效的监控和自我评价,提高办学质量,成为众多管理学课程学科带头人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目前,管理学教学质量及监控机制的落后与不完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当前的管理学课程教育教学及管理,普遍模仿专业课程或基础课程,走的是普通学科中以学科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以知识讲授为主,没有按职业岗位分析去开发课程与教学。

2.教学过程监控往往偏重于课堂教学,而对其他教学环节和教学过程则较少监控;对理论教学的监控较重视,而对实践性教学环节较少监控或监控不力。

3.教学质量评价不尽完善,评价过程中没有注重吸收社会行业(企业、部门)人员的参与,对教学质量的评价没有摆脱普通学科的模式,没有建立一套符合管理学教育特点的质量评价体系。

上述缺陷的存在必然会制约管理学教学质量的提高,影响其健康稳步发展,也因此必然使得管理学在质量管理方面必须围绕管理学课程教育的特点进行全新的质量管理改革。

三、管理学课程评价程序确立与结果的运用

(一)教学质量考核的组织结构

建立院级考评小组,负责领导、部署、协调教师教学质量的考评和监控工作。对教师教学质量的总体评价应由“督导室(专家)评价”“系部教师间评价”“教务处评价”“学生评价”和“自我评价”五部分组成。考评小组主要从个人品质与任务指向的完成情况来制定各项指标。

(二)教学质量考核办法的实施

管理学课程教学质量考核是高等学校教育质量保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注重教学过程动态管理、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保证。为了加强管理学课程教学管理,规范教学行为,提高教学质量,向教师全面、正确地反馈教学质量信息,为教师的聘任等提供依据,进一步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创造性。特制定教学质量考核实施程序:

第一,学生评价

当每学期中教学检查后,将“课堂教学质量学生评价表”发给每一个学生。学生可以随时在校园网上对任课教师进行评价,也可以把填写好的“教师教学质量测评表”投入“教师评议箱”中,由教务处负责收集、登录,并在校园网上公布每位教师的评价结果。为鼓励每位学生参与评价,学院将给评教准确的学生一定奖励。

第二,院督导组评价

院督导组每学年对每位专任教师随机听课堂1~2次,每次听课有2名以上督导组成员共同评价,填写“教师教学质量测评表”,交教务处记录、统计;

第三,系(部)教师间评价

系(部)教师每学期对本系(部)任课教师随机听课堂1~2次,每次听课由教研室成员共同评价,填写“教师教学质量测评表”由系(部)教秘书汇总统计。

(三)教务处评价

教务处根据值班人员对教师的教学秩序的执行情况及监控中心对教学质量与效果监控的结果给予教师评价。

(四)自我评价

教师本人从主德、能、勤、绩等方面对自己做出客观评价。

(五)教学质量的综合评价

各系(部)教学秘书在学期结束前,将每位任职教师的学生评价、系(部)教师评价及自我评价的分数,分别按0.15、0.2.0.1的权重,上报教务处,教务处再结合督导组评价与教务处评价,按0.3与0.25的权重给与综合评定。教务处根据评价分数,结合平时掌握的情况进行综合分析,给出每位教师的评价结果,形成课堂教学质量分析报告并及时反馈给个人。评价结果一式两份,一份记入教师教学业务档案,另一份交各系(部)存档。

四、结果运用

古人云“为政之要,贵在用人;用人之要,贵在考核”,而考核之果贵在运用。管理学课程教学质量考核结果的运用和其他教学质量考核结果的运用大不相同,因为管理学课程本身教学质量考核结果的运用涉及到方方面面,如学生本身、企业部门、政府等,所以设计结果运用时,必须协调各方面评价结果,达成共识。基于管理学课程的特殊性,结合与基础课、其他专业课程的沟通确认,将教学质量考核结果主要运用在以下5个方面:

1.岗位编制。根据考核结果,考核结果优秀的优先增加岗位编制,考核结果差的不增加或减少岗位编制。

2.人员任命。对绩效考核结果较好的教师优先提拔专业带头人,考核结果差的不提拔或者降级处理,等等。

3.资金拨款。将绩效考核结果作为资金拨款的依据。

4.绩效奖金。为了能使奖励的分配能督促教师日常授课的良好表现,奖励的分配会直接与考核的结果挂钩。

参考文献:

第9篇:职教中心督导室范文

一、建立基于课标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建立基于课标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要从课标分解和编写《学科课程纲要》做起。

(一)全面理解学习目标

根据课标要求,基础教育学习目标可分为结果性目标、体验性目标和表现性目标三大类。结果性目标包括知识和技能两个层次,知识包括了解――行为表述是“说出、背诵、辨认、列举、复述”等,理解――行为表述是“解释、说明、归纳、概述、推断”等,应用――行为表述是“设计、辩护、撰写、检验、计划”等;技能包括模仿――行为表述是“模拟、再现、例证、临摹、扩(缩)写”等,独立操作――行为表述是“完成、制定、解决、绘制、尝试”等,迁移――行为表述是“联系、转换、灵活运用、举一反三”等。体验性目标包括经历、反应、领悟三个层次,经历(感受)――行为表述是“参与、寻找、交流、分享、访问、考察”等,反应(认同)――行为表述是“遵守、接受、欣赏、关注、拒绝、摈弃”等,领悟(内化)――行为表述是“形成、具有、树立、热爱、坚持、追求”等。表现性目标包括复制和创作两个层次,复制――行为表述是“从事、做、说、表演、模仿、展示、复述”等,创作――行为表述是“设计、制作、描绘、编织、扮演、创作”等。

(二)编制基于学习目标的《学科课程纲要》和评价标准

编制《学科课程纲要》和评价标准,必须回答好几个问题:你要把学生带到哪里去?即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你怎样把学生带到那里?即学习策略和学习过程;你如何确信你已经把学生带到了那里?即学习效果和教学评价。必须具备三种基本教学能力:设计教学的能力、实施教学的能力、评价教学的能力。

基于学习目标的《学科课程纲要》和评价标准主要包含五个课程元素:课程目标――兼顾三维目标,指向关键结果的表现;课程内容――基于目标处理教材,选择与组织相关的知识或活动,课时安排合理等;课程实施――方法与目标匹配,围绕学生的学习表现,提供多样化的支持等;课程评价――设计基于目标的作业,基于目标的监测要点,评价结果的解释与目标相匹配等;所需条件――需要学校提供什么样的条件。学科课程目标分解可分六步进行,第一步,分析句型结构和关键词,从一条课程标准中找出行为动词和这些动词所指向的核心概念(名词),或修饰它们的形容词、副词等修饰词和规定性条件,作为关键词,并予以分类。第二步,扩展或剖析核心概念,第三步,扩展或剖析行为动词,第四步,确定行为条件,第五步,确定行为表现程度,第六步,写出学习目标和评价标准。

为了编制较高质量的《学科课程纲要》和评价标准,沛县整合教研室、教科所、电教中心、教师进修学校等资源,建立教师学习资源中心,组织教师全员培训活动,聘请专家教学,帮助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提高理论水平。开展教学反思活动和教学观摩活动,深入研讨课程标准,教研室制订了《学科课程纲要编写指导意见》,各学科教研员组织学科组长、备课组长,开展集中备课活动,研讨编写方案,指导学校因校制宜,编写校本化的《学科课程纲要》,并在《学科课程纲要》基础上,制订《课堂教学监测标准》,组织以校为主的常态课堂教学质量水平性监测活动。

二、制订教学质量监测工作意见和实施方案

为有效推进课改进程,深入实施素质教育,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切实转变教学质量增长方式,建立全方位、全过程的质量监测机制,提升素质教育教学质量,沛县于2011年初召开全县教学质量管理工作会议,出台了一系列教学质量管理工作文件。

(一)制订《沛县中小学教学管理细则》30条,提出了“五化一提升”教学管理工作目标,即教学理念现代化,教学管理精致化,教学研究实效化,教学方式高效化,教学评价绩效化,全面提升教学质量。制订《关于加强全县小学教学质量监测工作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强全县初中教学质量监测工作的指导意见》和《关于加强全县高中教学质量监测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了监测原则、内容、方法和监测结果的使用。

1.监测评估原则

(1)全面性原则。面向所有学校,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学校开设的全部课程。对教师教学质量评估既注重教学实绩,也重视师德水平、教学效率、学生评价、社会评价等要素。

(2)达标性原则。实施基于课标教学的质量监测,依据《学科课程纲要》和评价标准,重点监测课标要求和教学目标达成度。关注后进生,突出合格率和达标率。

(3)公平性原则。按照“看起点、比进步”原则,监测教学成绩变化情况。既看绝对成绩,也看相对成绩,重视进步幅度。

(4)诊断性原则。针对教学常态,注重质量分析,及时发现和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5)全程性原则。过程监测与结果监测相结合。过程监测要落实精致管理,组织好常规“教学五认真”,抓好课课清、单元清等练习环节;结果监测要组织好调研抽测和学期、学年测试。

2.监测评估办法

(1)分级管理,分层监测。建立县、镇、校三级监测体系,对全县中小学各学科教学质量实施分级管理,分层监测。县、镇、校分别建立监测评估机构。县级监测主要对镇中心中学、中心小学、县直学校和高中学校实施监测评估,同时也涉及对各村小的评估;镇级监测主要对本镇各初中和村小实施监测评估。学校建立监测评估机构,对本校常态教学质量实施督查监测。

(2)常态监测与年终监测相结合。坚持平时监测与集中监测相结合,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学校成立教学督导监测组,由校长、业务校长、教务主任、教科室主任和校内名师、骨干教师组成,对各年级“教学五认真”落实情况以及教学效果进行监测、抽查。镇中心小学成立教学督导组,对所辖小学进行常态监测评估、年终监测评估。县教育局组织教研室、督导室、教育科、教科所等相关人员,定期或不定期到各镇、各学校现场监测验收,实施年终监测。

3.监测评估结果运用

各层级监测评估机构应对本层级教学质量监测评估结果建立通报制度,表扬先进,鞭策后进;教学质量监测评估结果作为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与绩效工资挂钩。

凡监测评估中存在弄虚作假行为的学校及在当年规范办学过程中被通报批评的学校,将被取消当年相关评优评先资格。

各层级监测机构应对本层级教学质量监测评估结果进行认真细致的分析、研究,诊断梳理教学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帮助学校找准原因,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矫正补救措施,确保教学质量目标的达成和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二)在质量监测工作指导意见的基础上,分别制订了全县小学、初中、高中《教学质量监测评估实施方案》和全县小学、初中、高中《教学质量监测评估量化表》,具体规定了监测内容、监测项目及操作程序。结合我县创建教育现代化县的实际情况,重点设置了几个监测项目,即学校教学管理、课堂教学、教师教学常规、设备使用。

1.学校教学管理

(1)严格执行教学规范和“五严”要求,开全开足上好所有课程。学生在校时间符合规定要求,认真组织大课间活动,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时间得到保证。

(2)学校教学管理有思路、有策略。能根据课程改革的要求和学校具体校情,组织教师编制《学科课程纲要》和评价标准,制订并落实有效教学的管理措施和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有效策略。

(3)校长及其他教学管理人员深入课堂,率

先垂范。上课、听课、评课符合有关要求,点评有重点、有思想、有引领、有矫正补救措施。

(4)管理注重制度化、人文性、创新性。能有效激发全体教师的工作积极性,管理制度上下畅通,管理效率高。

(5)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制订并落实学生自主学习的有关制度,注重学生自主学习氛围的营造和激励评价。

(6)教学督导检查监测工作到位。学校根据《学科课程纲要》和评价标准,随机对教学质量进行达标测评验收,对落实“教学五认真”、实施教师“五个一工程”及教学质量监测工作制度化、常态化、有检查、有奖惩。

2.课堂教学

(1)实施基于学生、基于课标的有效教学。教师对任教学科如何实施有效教学有思考、有举措,课堂教学符合有效教学的基本要求,教学效率高。

(2)巩固和深化全县有效教学及“136教学模式”的教学成果,根据全县实施有效教学和“136教学模式”的要求,学校能大力推进前置性学习,积极转变教与学的方式,打造高效生态课堂,初步形成校本化的课堂教学基本模式,并逐步成为全校教师的自觉行为。

3.教师教学常规

(1)备课。包括《学科课程纲要》、教学设计、导学案(讲学稿)和教案的编写,课程目标的领悟、教学内容的把握、教学方式的选择、学情学法的研究与指导、同步训练的设计、教学反思的撰写等符合课标要求和学生实际。

(2)作业布置与批阅。作业量适中,作业内容精选,备课组内作业要求基本一致,作业批阅认真、规范、及时,能适当面批、眉批和分层要求,有矫正补救措施。

(3)当堂巩固与阶段测试。注重教学内容的及时巩固,阶段性测试及时批阅,有记载,有分析。

(4)听课评课。教师每学期听课不少于18节,听课记录认真,评课及时,有听课随感及意见反馈。

(5)集体备课和教研活动。集体备课和教研活动制度化,有过程性记载,研究问题深入,研究氛围浓厚。

4.设备使用

(1)建立健全教学设施设备管理机构,配齐设备使用、管理的专业人员,制订教学设施设备使用的规章制度。

(2)按课标要求完成学科规定的演示实验、分组实验;能够正确进行各学科实验的基本操作;绝大多数学生能认真观察,亲自动手,如实记录实验过程,独立完成实验;实验报告记录翔实,书写整齐,正确分析实验结果。

(3)图书馆全天开放,阅览室营造读书氛围,每天不少于一次阅览时间;建好学生借阅情况、教师借阅情况记录档案;图书借阅率较高。

(4)信息技术课程开设到位;教师能有效地使用多媒体教学;网络电子集体备课常态化,网络资源利用率高,积极参加网络微型课题研究活动。

三、开展全县中小学教学质量百校行达标监测活动

为了贯彻落实沛县教学质量管理会议精神,加强教学常态监控,强化过程性指导和监测,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在全县范围内开展教学质量百校行达标监测活动,我们制订了《全县教学质量百校行达标监测活动方案》。

(一)成立中小学教学质量达标监测领导机构

县教育局成立了教学质量百校行达标监测领导小组,局长任组长,业务局长任副组长,局党委成员和有关科室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教研室主任任办公室主任。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责是制订实施方案,策划监测活动,选聘监测评估人员,组织协调监测过程,安排后勤保障,并对评估结果进行总结分析,计入年终综合考核,表彰奖励先进单位,鞭策批评不达标单位,以推进全县教学质量稳步均衡发展。

(二)制订达标监测计划

教育局组建小学组和初中组两个教学质量百校行达标监测小组(高中暂未启动),从2011年3月起,每月监测评估2所学校或乡镇。小学组以镇中心校或县直小学为单位,每次监测评估1所镇中心校和若干村小。初中组以学片为单位(全县3个学片),每次监测评估1个学片内的若干学校。每次监测评估活动需要1-2天时间。

(三)监测评估人员组成

监测评估人员由县教育局教研室教研员,基教科、教科所、督导室等人员和镇中心小学教研员、初中学校教务主任、县骨干教师等组成,按学科配置,由教研室颁发兼职教研员聘书,并集中进行监测业务和纪律培训。

(四)评估项目重点

1.学校发展。重点检查教学管理和教学设备使用。

2.教师进步。重点检查课堂教学、“教学五认真”,举办教师论坛、课堂点评。

3.学生成长。进行达标测试和问卷调查。

(五)达标监测程序

采用“听、看、谈、测”的方式。

一是听,听校长介绍教学管理举措;听课评课,涉及所有年级、所有学科任课教师,当场打分,并随机进行课堂实录录像,以供教学解剖和评析。

二是看,检查学校规范办学行为、课程设置及课程开发、教学设施设备管理及使用情况;校长和校干听课评课记录,教务处或督导室教学管理计划和记录,教师绩效考评量化积分记录及“五个一”考核落实情况等;教师《学科课程纲要》和导学案编写,网络电子备课,学生作业布置、批改与矫正补救等。

三是谈,当场举办教师论坛,了解教师对现代教学理论、教学改革和教学热点问题的理解程度;对学生进行访谈和问卷调查;组织课堂教学剖析与点评活动。

四是测,根据教研室规定的教学进度,按照《学科课程纲要》和评价标准,对部分学生学习质量进行达标测评。

2011年度,我县共对11所镇中心校、48所村小、3所县直小学和16所初中学校,进行了教学质量百校行达标监测活动。这项活动规模大、影响深,收到了良好效果,对推进教育均衡发展,提升义务教育教学质量,深化新课程实施都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教学质量标准制订和教学质量监测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既有注重结果的水平性评价,也有关注过程的发展性评价。既要重视显性学习目标的评价,也要关注一些难以测量的隐性学习目标的评价,包括一些体验性目标和表现性目标。为此我们举办了一些专项质量抽测活动。例如,理化生实验抽查和竞赛活动,艺体特长展示和会演活动,小学生读书与朗诵专题竞赛活动,研究性学习成果会等丰富多彩的活动。组织参加省“三模一电”比赛、科技创新大赛、“金钥匙”科技竞赛、“中学生与社会”作文大赛等,我县五中连续两年在国际机器人奥林匹克大赛中获个人金奖和团体一等奖。县教研室成立张振华“布老虎艺术工作室”(张振华“布老虎”课题获省首届基础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开展美术教学研讨和作品创作活动。这些活动的举行,既是对基于课标的教学质量监测的补充,也活跃了教学气氛,促进了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

相关热门标签